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洗涤剂配方原理与技术

洗涤剂配方原理与技术

洗涤剂配方原理与技术
洗涤剂配方原理与技术

第五章洗涤剂配方原理与技术

第一节概述

现代洗涤剂的组成:表面活性剂+助剂+助洗剂

作用:表面活性剂——洗涤去污垢

助剂——改善和增加表面活性剂的洗涤效能

助洗剂——改善和提高表面活性剂的洗涤质量

一.配方与原料:

1.表面活性剂:

肥皂:

最早使用的洗涤、清洁用品。

但是肥皂不耐硬水(钙镁离子)的缺点,一直未得到解决。

脂肪醇硫酸盐:

1928年发明,一种实际可取代肥皂的合成表面活性剂,促使在1932年第一次生产出的脂肪醇硫酸盐的中性洗涤剂问世。

TPS,LAS:

20世纪五十年代,四聚丙烯烷基苯磺酸钠(TPS),因为其优良的去泡、发泡能力,得到了大的发展,但是因为他的生物降解较差,后来发展了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成为沿用至今的洗衣粉的主要原料。

2.助剂:

二聚磷酸盐、三聚磷酸钠最早作为洗涤剂中的络合剂使用。磷酸盐的缺点是使水肥化,造成环境污染。

柠檬酸钠、沸石七十年代以来相继开发,以取代助剂中的磷酸盐。

3.助洗剂:

为了节省洗涤的能源消耗,近二十年来,对漂白活性剂的开发,也取得了很大发展,如:壬酰基苯磺酸钠可以使过硼酸钠的稀释温度从80℃左右降至40℃。

二.配方与产品形式

●洗涤剂的产品形式:

粉状(或颗粒)、液体、浆状、块状、凝胶、气雾剂、乳液等

●不同的产品形式,对配方有不同的要求:

粉状产品(洗衣粉):

必须具有良好的外观和松散的粉体流动性,要求成品中固体物含量在80%以上其中作为洗涤作用的表面活性剂只占产品重量的10%以下,必须在配方中加入一部分惰性物料(如硫酸钠)。

液体产品:

必须考虑组分的溶解性能以保证有足够的活性物含量以及贮存稳定性,如果出现分离,有悬浮物等现象都属于质量问题。

三.配方与制造工艺:

任何洗涤剂产品都需要经过以下工序:

制造、加工、成型和包装

四.配方与消费习惯

不同的消费者对洗涤剂的性能有不同的要求:

主要包括:洗涤对象(棉、丝、毛、化纤等),

洗涤温度(室温或较高温度),

洗涤方式(手洗、机洗),

污垢的种类、

地区水的硬度等。

第二节去污效果的测定方法

洗涤剂对于去污效果所起的作用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是多种作用的总结果。包括有吸附、润湿、脱附、增溶、乳化、分散、化学反应等。

去污效果也与污垢组成、基质成分、水质、温度、机械作用等。

评价一种洗涤剂的洗涤效果的主要指标:

实验室筛选评价

●实际污布去污效果评价

●消费者适用评价

●市场销售反映

实验室筛选评价指标:

实验室筛选评价指标一般包括:

去污力、抗再沉积性能、抗结垢性、泡沫力。

1、试验污布的要求:

洗涤剂的去污力测定,首先应确定试验污布(人工污布),这是配方筛选的依据。

要求:

a. 基质与污垢要接近实际,污布制备的重复性与均匀性要好。

b. 污垢在基质上需要有一定的牢固性。

c. 应有多种污垢进行试验评价。

2、人工污垢

为了使人工污垢接近实际污垢,首先对各种天然污垢分析,再配制人工污垢。

(1).人工皮脂污垢:(模拟常见的衣服污垢)

人工皮脂组成(份)

棕榈酸300 硬脂酸150 椰子油450 石蜡油300 橄榄油600 角鲨烯150 油酸300 胆甾醇150

亚油酸150

生产方法:

将上述混合物60℃~65℃熔化,混合均匀后取200ml,加入16g 三乙醇胺混合,再加入8g油酸混合,再加入10g灰尘/碳黑混合物,混合均匀,将上述混合物中加水至800ml,混合,再稀释至2000ml,搅拌后38℃老化半小时,待用。

灰尘-碳黑组成:

碳黑5%,氧化铁(黄)2%,氧化铁(黑)4%,黏土89%。

(2).灰尘污垢:

灰尘碳黑污垢

(3).油性污垢:

废曲轴箱润滑油

(4).蛋白污垢:

使用血浆代替,或用猪血30,牛奶30,水30,碳黑0.4。

(5).可漂白污垢:

菠菜汁、茶汁、草汁、红葡萄酒、番茄汁等

3、实验室去污能力的评价方法

判断洗涤剂的去污效果,洗前污布污染的白度以及去污后污布的白度变化计算去污力。

去污力(%)=(Rw-Rs)/(Ro-Rs)×100

Rw—洗后白度,Rs—污布白度

Ro—染污前的白度

4、抗再沉淀性能:

抗再沉淀性能的评价方法有:

沉积法、再沉积法。

(1).沉积法

与去污试验相同的条件下,用白布代替污布,并加入一定量的人工污垢和洗涤剂,测定洗涤前后的白度变化,以确定洗涤剂的抗再沉淀能力。

(2).再沉淀法

与去污力测定方法相同,加入污布的同时,再加入白布,测定此白布洗涤前后的变化。

5、抗结垢性

织物多次洗涤(如25次或50次)后,残留一些象钙皂,碳酸钙以及其他金属离子在织物表面的固体,称为垢。

沉积在织物上的这些垢,可使织物发硬,穿着不舒服。如果洗涤剂性能差,织物上沉积的垢就多。

测定方法:

新白布洗25次或50次后,用EDTA萃取,布片前后重量确定。通常好的洗涤剂,洗涤织物50次后,织物结垢量低于1%。

6、发泡性:

洗涤剂发泡性能对于去污力影响不大。

但是,不同的洗涤方式以及洗衣机类型对泡沫大小要求不同,因此,泡沫仍然是洗涤剂的一项指标。

测定洗涤剂的发泡性能的方法:

流动法产泡的Ross泡沫仪,

撞击法产泡的Hole—Disc法。

一.实物洗涤评价(即实际污布的评价)

对于一种新洗涤剂产品,在实验室人工污布筛选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各种实际污布在实际洗涤条件下的洗涤评价。

另外,也可以组织自愿人员进行穿着,多次洗涤,取得统计结果。

第三节表面活性剂结构对去污性能的影响表面活性剂的去污作用是表面活性剂在油垢(非极性)表面吸附,使被清洗表面成为亲水性表面后实现的。

原则上认为:

表面活性剂的吸附量越大(表面活性越大),去污性能越好。

去污能力也与其他因素有关,如:

洗涤温度、水的硬度、基质、污垢种类及性质。

一.表面活性剂中疏水基(烷基)的影响:

1、链长的影响:

在一定的浓度下,亲水基相同的表面活性剂,疏水基(烷基)越长,吸附量就越大,去污效果也越好。

a. 洗涤温度对表面活性剂分子中链增长的影响: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疏水基链越长,去污能力越好,但是,烷基链越长,在水中的溶解度会降低,不能达到临界胶束的浓度,就不能达到好的去污效果。

因此, 如果要配制在较低温度下使用的洗涤剂,就不能选择疏水基(R)过长的表面活性剂。

b. 水的硬度: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随水的硬度的增加而增高,溶液中生成的钙镁盐的量也逐渐增多,并且这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钙盐在水中溶解度也降低。

显然,由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硬水中形成的钙盐,溶解度相对较低,尤其是长链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中几乎不溶,将明显降低其去污能力。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于钙镁离子的敏感性较低,一般不受其影响,但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其疏水基的链长也有一个最佳范围,因为疏水基过长,水溶性下降,浊点降低,去污性能随之下降。

结论:作为洗涤剂的表面活性剂,不论是非离子型或阴

离子型,若洗涤温度在30-40摄氏度,其疏水基

(R)链长一般为C12-15为宜。

2.支链的影响:

表面活性剂的疏水基(R)如果存在有较多的支链,去污效果较差,下表中列出了十六烷基硫酸钠支链化对去污力的影响:

表2:支链十六烷基硫酸钠的去污效果与润湿性能

显然,由于支链的增加,空间位阻相应增大,使吸附量降低,也使得临界胶束浓度值升高,不利于形成胶束,达不到最佳去污值。

另外,也由于分子中支链的增大,使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表观扩散系数增加,而使润湿时间缩短。

二.表面活性剂中亲水基的影响

已知: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一般都不作为洗涤剂使用

●洗涤剂配方中主要使用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受水硬度的影响,而非离子表面

活性剂主要受洗涤温度的影响。

考察:常用作洗涤剂中的表面活性剂的去污能力随水的硬度和活性剂浓度的变

化情况,

由于肥皂是一种耐硬水能力差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所以未采用。显然,亲水基含有乙氧基团(如a ,b )的表面活性剂几乎不受水硬度的影响。其他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则对水的硬度非常敏感。

结论:不同亲水基对水硬度的敏感性按照如下顺序排列:

醇(酚)醚≈醇(酚)醚硫酸盐<α-烯基磺酸盐 <α-磺酸基脂肪酸甲酯盐<烷基硫酸盐≈烷基苯磺酸盐 <羧酸盐

三. 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

大多数洗涤剂配方中,都是采用多种表面活性剂的复配, 达到提高性能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不同种类的表面活性剂复配后, 可出现两种情况:

达到比混合物中任何单一组分都好的性能,此时称之为发生了增

a = 壬基酚(EO)9醚;

b = C 12-14 AES ;

c = C 15-18α-烯基磺酸盐;

d = C 16-18α-磺基脂肪酸甲酯盐;

e = C 12-18 AS ;

f = C 10-13 LAS ;

g = C

SAS.

效作用(或协同作用)

●不同种类表面活性剂搭配不当,出现性能变劣,称为副增效作用

由不同种类的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研究得出了两组分混合表面活性剂增效作用强弱排列顺序为:

阴-阳>阴-两性离子>离子-非离子>甜菜碱-阳离子>甜菜碱-非离子>非离子-非离子

排列顺序说明:

●排列顺序的依据: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

●两种表面活性剂混合后,性能最好的比例使以其中一种表面活

性剂未主,另一种为辅

●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对于洗涤剂的实用价值不大,不宜

使用。

1.阴离子-非离子体系

分析: LAS-AES体系的油水界面张力以及去污能力:

说明 两种表面活性剂混合后,性能最好的比例是

以其中一种表面活性剂为主,另一种为辅。

第四节 助剂在洗涤过程中的作用

在LAS-AES 体系中,各种曲线的界面张力分析:

LAS 的界面张力降低明显为主; 两种表面活性剂复配后,对橄榄油/水的界面张力降低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LAS-AES 体系的去污能力分析:

LAS 为主表面活性剂,AES 为辅表面活性剂。

当LAS 用量占AES 的

80%时,去污能力最大。

洗涤剂中的助剂:

降低洗涤介质水中硬度离子浓度的专用添加剂。

助剂的新概念:

除了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浓度,稳定洗涤液的pH值,对污垢起分散作用,与表面活性剂有协同作用。

一.助剂的作用

1. 去除钙镁等金属离子

水硬度对烷基苯磺酸钠去污性能的影响

在相同的活性物质含量中,蒸馏水作为洗涤介质,由于不存在钙镁等金属离子,显示出最高的去污效果。

使用110ppm硬水时,去污能力降低,

使用360ppm硬水时,去污能力降低最大。

再考察在洗涤剂中配入不同螯合能力的助剂,其残留钙离子浓度与去污力之间的关系:

残留钙离子对去污能力的影响

由于钙离子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性能的影响是由于生成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钙盐在水中的溶解度差,降低其去污性能,甚至使其完全失去污能力。

因此,必须在洗涤剂中加入能螯合钙镁离子的螯合剂作为助剂。

已知:只有洗涤液中钙离子的浓度降低至1ppm ,洗涤剂中的表面活性剂才能发挥最好的去污能力。

再考察各种不同的硬水中,加入不同助剂,再测定水中残留硬度,以确定各种助剂对于降低水硬度的能力。

要使表面活性剂发挥最佳的去污效果,水中的钙离子浓度要降低到1-6mol (如果以碳酸钙计算,要求降低到0.1mg/l )。

要使洗涤液中钙离子浓度降低1ppm ,所需要的各种助剂的量:以及各种助剂对于降低水硬度的能力。

NTA=氮川三醋酸 STPP=三聚磷酸钠

表1:加入0.2%助剂后,水的残留硬度(49摄氏度实际测量结果)

在高硬度水中:碳酸钠对降低钙镁离子浓度,具有较强能力,

而且价格便宜。

在低硬度水中:STPP(三聚磷酸钠)具有明显优势。

注:尽管在高硬度水中,可应用碳酸钠,但交换得到的钙盐却在水中产生沉淀,此时应该加入分散剂(如STPP),可以使得沉淀粒子稳定的悬浮于水中。

2。提供碱源,稳定洗涤剂的pH值

对于各种洗涤剂,如果保持洗涤液偏碱性,具有三点优势:

i. 因为洗涤液中的表面活性剂通常以阴离子为主,如果洗涤液偏碱

性,可分显示充出阴离子的性质。若PH不够,使表面活性剂以酸的形式存在,降低溶解度,影响去污力。

ii. 助剂的螯合能力受洗涤剂中的PH影响,只有PH=10时,助剂的螯合性能最好

iii. 洗涤剂pH偏碱性,有利于纤维织物的溶胀,使污垢在织物表面容易脱落,从而增加了去污效果。

虽然,随pH上升,去污效果增大,但是作为家用洗涤剂的配方中,助剂的碱性太强,导致洗涤液碱性增大,损伤织物和皮肤,也是不能采用的。

3、对污垢的分散效果

在洗涤剂配方中,洗涤剂不但有好的去污效果,同时有利于污垢分散,悬浮于水溶液中,防止重新污染,助剂具有分散,悬浮污垢的辅助功能

下图:各种助剂对尘土的分散能力,

a: Na2SO4,

b: C16(EO)10

c: 羟乙基亚胺醋酸

d: NTA(氮川醋酸)

e: STPP(三聚磷酸钠)

f: C12SO4Na

STPP(e)有较好的分散效果,NTA(d)分散效果一般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分散效果差(b),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只有在浓度较高时,才有明显的分散效果(c)

4、助剂与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

已知:助剂的主要功能:降低水的硬度,

提供碱源,稳定洗涤液PH值,

分散和悬浮污垢。

提高表面活性剂的去污能力。。

助剂可协同表面活性剂提高去污能力。而且这种协同作用以LAS 与STPP的复配最为显著。

助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协同效应:

表:助剂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去污能力的影响

STPP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同样表现非常优异的协同效应。

二.关于STPP的环境污染:

已知:洗涤剂中的助剂以STPP(三聚磷酸钠)性能最好,

但是三聚磷酸钠的过多使用,引起环境问题。

六十年代中期,欧洲和美国的一些流水不畅的内陆湖泊,由于水中含磷量增加,含氧量下降,水藻过长,成为死水,这种含磷过多的水成为肥化水。

由于此原因,社会对洗涤剂复配磷酸盐关注,近二十年来,许多工

业发达国家相继提出在洗涤剂配方中限制磷(限制STPP<20%)以及禁止磷酸盐的使用规定。

STPP使用量过大,尤其是洗衣分配方中,STPP使用量达到30%。目前为止,认为STPP的代用品是沸石,可在洗衣粉配方中完全代替STPP。

沸石的优点:

降低钙离子能力与STPP相当,而且与镁离子交换速度较慢。

对一些低分子的色素有一定的吸附能力,但是对表面活性剂的吸附量很低

本身无毒,无副作用,不造成环境污染。

缺点:

交换速率低

不具有STPP的其他性能,如STPP的吸附作用起到的抗再沉淀性能。

三.小结

依据各种助剂的功能,做出的性能比较

表:各种常用助剂性能比较

助剂STPP 焦磷酸钠NTA 柠檬酸钠沸石碳酸钠

价格低高高高低最低

好不溶好

溶解性较好好很

各种洗涤剂配方大全教学内容

各种洗涤剂配方大全

各种餐具洗涤剂配方 手洗洗涤剂 手工洗碟剂 配方1 组分w/%组分w/% C12烷基苯磺酸钠10~20,染料、香精、防腐剂适量,乙醇5~10椰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3~5,壬基酚(EO)9醚5~10,水余量。 配方2 组分w/%组分w/% 焦磷酸四钾(60%溶液)20,氢氧化钾(45%溶液)35,Kasil硅酸钾30水10,高氯酸钠(15%溶液)5。 配方3 组分w/%组分w/%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5%溶液)51.00,柠檬酸(50%溶液,加到pH值7.5)0.2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60%溶液)20.00,水余量,氧化二甲基十四烷基胺6.00。

手洗餐具洗涤剂 配方1 组分w/%组分w/% 烷基硫酸盐30,烷基聚苷5,C12~14脂肪酸N-甲基葡糖酰胺5.0,枯烯磺酸钠3,C12烷基二甲基氧化胺3,乙醇4,氯化镁1.5,水+添加剂余量。 说明:本品含有多羟基脂肪酸酰胺和泡沫增强剂,适用于洗涤餐具,具有良好的清洁和发泡性能。 配方2 组分w/%组分w/% 葡糖单癸酸酯10.0,乙醇2.0,月桂酸二乙醇酰胺10.0,水余量。 说明:本品对皮肤温和,不发黏,可用于餐具和其他家用洗涤剂。 配方3 组分w/%组分w/% 烷基硫酸钠11.5,磺化丁二酸钾2.6,烷基(EO)3,醚硫酸钠14.0,膨润土2.5,椰油酸单乙醇酰胺5.0,乙醇9.5,单乙醇胺3.0,焦磷酸钾1.0,亚硫酸钠12.5,碳酸钾0.1,氮川三乙酸钠5.0,水余量。

说明:亚硫酸钠还原剂和单乙醇胺蛋白变性剂在手洗餐具洗涤剂中,在浸泡餐具时能迅速除去蛋白质和糖类污垢。 配方4 组分w/%组分w/% C12烷基(EO)3醚硫酸钠,15.0二辛基氧化胺(EO)2,化合物10.0,乙醇5.0,水余量说明本品渗透性好,去污力强。 配方5 组分w/%组分w/% 碳酸钠10.0,三聚磷酸钠40.0,淀粉酶1.0,焦硅酸钠12.0,蛋白酶1.0,硫酸钠10.0,DTA2.0,烷基聚氧乙烯醚1.5,过硼酸钠四水合物15.0,氯化钠0.1,稳定剂0.4,水余量 配方6 组分w/%组分w/% 椰油脂肪酸单乙醇酰胺(EO)108.0,椰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8.0,月桂基二甲基氧化胺3.0,水余量说明本品对皮肤无刺激性,去污力强,泡沫多。 手洗餐具洗涤粉 配方 组分w/%组分w/% A.硅酸钠26,氯化钠9,三聚磷酸钠25, B.聚氧乙烯月桂醇醚1,硫酸钠20

洗涤原理及配方

我们在每天的生活中,都要在厨房和卫生间里接触大量的日常生活用品。早上起来洗脸刷牙要用香皂和牙膏;午饭过后收拾餐具要用洗涤剂;晚上冲凉洗衣服要用肥皂和洗衣粉等。那这和化学有什么联系?这其中的联系大着呢。只要生活中留心,就会发现日用品中有好多化学知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一、洗涤原理 洗涤机制包括润湿作用和洗涤过程。 1.润湿作用 如果没有润湿作用,想把物体洗净是不可能的。润湿作用涉及有关表面的性质。 通常吸附在衣物和皮肤上的污物如尘埃、煤烟、油渍、汗分泌物等,大都是疏水物质。丝、毛、棉、麻等动植物及人造纤维,虽然有的本身亲水(含多个羟基),但大都有一层油膜,故表面也多是疏水的。若要使被吸附的污垢与衣物表面分离,就要求洗涤剂分子一方面能“挤入”织物和污垢之间,在其界面形成一亲水的吸附层,使界面张力降低,因而削弱其粘附力。另一方面,洗涤剂分子又会渗进原来粘在一起的污垢的间隙和裂缝中把他们分散成更小的颗粒。这一作用就是润湿。液体对固体表面的润湿能力可用接触角θ来表示。所谓接触角就是指液滴在固体表面形成的角度。当θ=0o时为完全润湿,θ=90o为润湿,90~180o 不润湿,180o完全不润湿。如水对几种面的接触角分别为:石蜡108o,羊毛哗叽141o,雨衣156±9o。可见水对这些物质都不

润湿。 2.洗涤过程 (介质) 洗涤的基本过程为:被洗物一污垢+洗涤剂======被洗物+洗涤剂-污垢 此处的介质决定于是水洗还是干洗,水洗介质为水,干洗介质为有机溶剂。当然,关键是洗涤剂。除上述润湿作用外,还有: ①机械作用。通常与起泡沫有关,借助揉搓及泡沫的活动,使污垢从纤维上脱落; ②乳化作用。使污垢分散,不再回附于纤维; ③增溶作用。污垢可能进入洗涤分子的胶束,最终脱离被洗物。 洗涤剂的去污作用就是上述由降低界面张力而产生的润湿、渗透、起泡、乳化、增溶等多种作用的综合结果。 也可以制备标准人工污布,测定其反光率,作为洗涤剂或一定洗涤过程去污能力的标度。 二、洗涤剂的化学结构 1.洗涤剂的一般组成 洗涤剂是按专门配方配制的具有去污性能的产品。洗涤剂种类繁多,用途各异,其主要成分不外乎由表面活性剂和洗涤助剂两部分构成。表面活性剂是一种用量尽管很少但对体系的表面行为有显著效应的物质。它们能降低水的表面张力,起到润湿、增

洗涤剂文献综述及配方技术发展

洗涤剂文献综述及配方技术发展 化工11-2班谢佳璇3110313242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社会生活习惯的变化,人们对洗涤剂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本文献综述主要从洗涤剂的现状、洗涤剂的类型发展历史、质量标准及未来洗涤剂的发展趋势做出了简单的概述,让我们加深了对洗涤剂的了解和认识。 洗涤剂, 是指以去污为目的而设计配方的制品, 由活性组分和辅助组分构成。作为活性组分的是表面活性剂,作为辅助组分的有助剂、抗沉淀剂、酶、填充剂等,其作用是增强和提高洗涤剂的各种效能。洗涤剂的产品种类很多,基本上可分为 肥皂、合成洗衣粉、液体洗涤剂、固体状洗涤剂及膏状洗涤剂几大类。衣用(或其他纺织品)洗涤剂是洗涤用品中生产最早,用量最大的洗涤剂,人们日常使用较多 的衣用洗涤剂主要是洗衣粉、皂粉、液体洗涤剂和肥(香)皂。[1] 1 洗涤剂现状 洗涤剂的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是分子结构中含有亲水基和亲 油基两部分的有机化合物。一般是根据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能否分解为离子, 又将其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两大类。离子型表面活性 剂又可分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三种。 区别于家用洗涤剂,专业洗涤剂是个独立分类,主要有宾馆、医院、酒店洗 涤剂,用于洗衣房等大型洗涤业的需求。包括公用设施用清洗剂、纺织工业清洗剂、皮革清洗剂、食品工业清洗剂、交通工具清洗剂、金属清洗剂、光学玻璃清 洗剂,塑料橡胶清洗剂以及其它工业清洗剂。 工业清洗剂常用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 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一般低泡沫清洗剂常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2] 2 各类洗涤剂 2.1 粉状洗涤剂 粉状洗涤剂主要为洗衣粉和皂基洗衣粉。洗衣粉是一种碱性的合成洗涤剂, 主要成分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烷基苯磺酸钠、少量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再加一 些辅助剂, 经混合、喷粉等工艺制成。皂基洗衣粉为近几年上市的洗化用品, 与 合成洗衣粉不同点在于: 它的主要成分为皂。另外加一种或多种表面活性剂和洗 涤助剂而成。表面活性剂有脂肪酸聚氧乙烯醚、脂肪酸烷醇酰胺等去污力较强的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同时加入助洗剂。常见的洗衣粉配方如下[3]: 配方一:含磷重垢洗衣粉配方(质量%):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4.9,羧甲基纤维素

各种洗涤剂配方大全精编版

各种洗涤剂配方大全精 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各种餐具洗涤剂配方 手洗洗涤剂 手工洗碟剂 配方1 组分w/%组分w/% C12烷基苯磺酸钠10~20,染料、香精、防腐剂适量,乙醇5~10椰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3~5,壬基酚(EO)9醚5~10,水余量。 配方2 组分w/%组分w/% 焦磷酸四钾(60%溶液)20,氢氧化钾(45%溶液)35,Kasil 硅酸钾30水10,高氯酸钠(15%溶液)5。 配方3 组分w/%组分w/%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5%溶液),柠檬酸(50%溶液,加到pH 值,十二烷基苯磺酸钠(60%溶液),水余量,氧化二甲基十四烷基胺。 手洗餐具洗涤剂 配方1 组分w/%组分w/%

烷基硫酸盐30,烷基聚苷5,C12~14脂肪酸N-甲基葡糖酰胺,枯烯磺酸钠3,C12烷基二甲基氧化胺3,乙醇4,氯化镁,水+添加剂余量。 说明:本品含有多羟基脂肪酸酰胺和泡沫增强剂,适用于洗涤餐具,具有良好的清洁和发泡性能。 配方2 组分w/%组分w/% 葡糖单癸酸酯,乙醇,月桂酸二乙醇酰胺,水余量。 说明:本品对皮肤温和,不发黏,可用于餐具和其他家用洗涤剂。 配方3 组分w/%组分w/% 烷基硫酸钠,磺化丁二酸钾,烷基(EO)3,醚硫酸钠,膨润土,椰油酸单乙醇酰胺,乙醇,单乙醇胺,焦磷酸钾,亚硫酸钠,碳酸钾,氮川三乙酸钠,水余量。 说明:亚硫酸钠还原剂和单乙醇胺蛋白变性剂在手洗餐具洗涤剂中,在浸泡餐具时能迅速除去蛋白质和糖类污垢。 配方4 组分w/%组分w/% C12烷基(EO)3醚硫酸钠,二辛基氧化胺(EO)2,化合物,乙醇,水余量说明本品渗透性好,去污力强。 配方5

实验二十四通用液体洗衣剂的配制

实验二十四通用液体洗衣剂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配制通用液体洗衣剂的工艺; 2.了解各组分的作用和配方原理。 二.实验原理 1.主要性质和分类 通用液体洗衣剂为无色或淡蓝色均匀的粘稠液体,易溶于水。 液体洗涤剂是仅次于粉状洗涤剂的第二大类洗涤剂制品。因为液体洗涤剂具有诸多显著的优点,所以洗涤剂由固态向液态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最早出现的液体洗衣剂是不加助剂的或加很少助剂的中性液体洗衣剂,基本属于轻垢型,这类液体洗衣剂的配方技术比较简单。而后出现的重垢液体洗衣剂,其中虽有不加助剂的,但更多的是加洗涤助剂的。重垢型液体洗衣剂中的表面活性物含量比较高,加入的助剂种类也比较多,配方技术比较复杂。 液体洗衣剂除了上述两种外,还有织物干洗剂,它是污水洗衣剂,专门用于洗涤毛呢、丝绸、化纤等高档衣物。另外还有预去斑剂,用于衣物局部(如领口、袖口)的这重垢洗涤。还有织物漂白剂、柔软整理剂、消毒洗衣剂等。 上述液体洗衣剂是按其用途分类设计的。其中用量最大的是重垢液体洗衣剂,其次是轻垢液体洗衣剂。本实验主要研究这两种类型的洗衣剂,我们称其为通用液体洗衣剂。 2.配方设计原理 设计这种洗衣剂时首先考虑的是洗涤性能,即既要有强的去垢力,还不得损衣物。其次要考虑的是经济性,即要工艺简单、配方合理、价格低廉。再次要考虑的是产品的适用性,即既要适合我国的国情和人民的洗涤习惯,还要考虑配方的先进性等。总之要通过合理的配方设计,使制得得产品性能优良而成本低廉,且有广阔的市场。 液体洗衣剂的配方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表面活性剂 液体洗衣剂种使用最多的是烷基苯磺酸钠,但国外已基本上实现了液体洗衣剂原料向脂肪醇硫酸盐及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等表面活性剂的转向。以脂肪醇为起始原料的各种表面活性剂广泛用于衣用液体洗涤剂中,包括: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酯盐等。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α-烯基磺酸盐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活性物。高级脂肪酸盐已是公认的液体洗衣剂原料。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烷基醇酰胺也是重要的一种。 (2)洗涤助剂 液体洗涤剂常用的助剂主要有: 螯合剂。常用三聚磷酸钠,但它的加入会使洗衣剂变浑浊,并会污染水体,近年来逐渐被淘汰。如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它对金属离子的螯合作用能力最强,而且可使溶

液体洗涤剂的配制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成绩 同组人××× 闽南师范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报告 题目:液体洗涤剂的配制 应化×××B1组 0 前言 实验目的:1.掌握配制液体洗涤剂的配方原理和工艺:2.了解配方中各组分的作用。 概述:现代洗涤剂是含有多种成份的复杂混合物。其中表面活性剂是起清洁作用的主要成份,洗涤剂中的其他成份或是为改善和增加表面活性剂的清洗效能、或是为适应某些特殊需要、或是为制成所需产品形式而加入的。各种表面活性剂和各种助剂都具有各自的特性,这些性质各异的成份混在一起,由于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便会产生更加理想的洗涤效果。反之,若配方设计不当,各组份的性质也会相互抵消,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洗涤剂的配方是决定某种洗涤产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洗涤剂配方的变化始终反映着洗涤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社会生活水平。[1] 液体洗涤剂制造简便,只需将表面活性剂、助剂和其他添加剂,以及经过处理的水,送入混合机进行混合,即得产品。液体洗涤剂的制造不用一系列的加热干燥设备,具有节约能源、使用方便、溶解迅速等优点。液体洗涤剂要求各组分的相容性最为重要。因是液体,配方中的组分必须良好相容,才能保证产品的稳定,使之在一定温度、一定时间内无结晶、无沉淀、不分层、不混浊、不改变气味、不影响使用效果。稳定性主要取决于配方的组成,但也与制备工艺条件、操作技术以及保管条件等有关。[2] 配方的设计原理:洗涤剂的组成主要包括表面活性剂、助剂和辅助剂。在选择液体洗涤剂的主要组分时,可遵循以下一些通用原则:(1)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和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在水相中有良好的溶解能力;(2)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能形成稳定的紧密排列的凝聚态膜;(3)表面活性剂能适当增大水相黏度,以减少液滴的碰撞和聚结速度;(4)要能用最小的浓度和最低的成本达到所要求的洗涤效果。[3] 1 实验方案 1.1 实验材料 仪器:传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台秤、酸式滴定管、烧杯(200ml、100ml)、玻璃棒、量筒(10mL、100mL)、滴管、托盘天平、秒表、精密pH试纸、磁石

各种洗涤剂配方大全

各种餐具洗涤剂配方 手洗洗涤剂 手工洗碟剂 配方1 组分w/%组分w/% C12烷基苯磺酸钠10~20,染料、香精、防腐剂适量,乙醇5~10椰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3~5,壬基酚(EO)9醚5~10,水余量。 配方2 组分w/%组分w/% 焦磷酸四钾(60%溶液)20,氢氧化钾(45%溶液)35,Kasil硅酸钾30水10,高氯酸钠(15%溶液)5。 配方3 组分w/%组分w/%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5%溶液)51.00,柠檬酸(50%溶液,加到pH值7.5)0.2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60%溶液)20.00,水余量,氧化二甲基十四烷基胺6.00。

手洗餐具洗涤剂 配方1 组分w/%组分w/% 烷基硫酸盐30,烷基聚苷5,C12~14脂肪酸N-甲基葡糖酰胺5.0,枯烯磺酸钠3,C12烷基二甲基氧化胺3,乙醇4,氯化镁1.5,水+添加剂余量。 说明:本品含有多羟基脂肪酸酰胺和泡沫增强剂,适用于洗涤餐具,具有良好的清洁和发泡性能。 配方2 组分w/%组分w/% 葡糖单癸酸酯10.0,乙醇2.0,月桂酸二乙醇酰胺10.0,水余量。 说明:本品对皮肤温和,不发黏,可用于餐具和其他家用洗涤剂。 配方3 组分w/%组分w/% 烷基硫酸钠11.5,磺化丁二酸钾2.6,烷基(EO)3,醚硫酸钠14.0,膨润土2.5,椰油酸单乙醇酰胺5.0,乙醇9.5,单乙醇胺3.0,焦磷酸钾1.0,亚硫酸钠12.5,碳酸钾0.1,氮川三乙酸

钠5.0,水余量。 说明:亚硫酸钠还原剂和单乙醇胺蛋白变性剂在手洗餐具洗涤剂中,在浸泡餐具时能迅速除去蛋白质和糖类污垢。 配方4 组分w/%组分w/% C12烷基(EO)3醚硫酸钠,15.0二辛基氧化胺(EO)2,化合物10.0,乙醇5.0,水余量说明本品渗透性好,去污力强。 配方5 组分w/%组分w/% 碳酸钠10.0,三聚磷酸钠40.0,淀粉酶1.0,焦硅酸钠12.0,蛋白酶1.0,硫酸钠10.0,DTA2.0,烷基聚氧乙烯醚1.5,过硼酸钠四水合物15.0,氯化钠0.1,稳定剂0.4,水余量配方6 组分w/%组分w/% 椰油脂肪酸单乙醇酰胺(EO)108.0,椰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8.0,月桂基二甲基氧化胺3.0,水余量说明本品对皮肤无刺激性,去污力强,泡沫多。 手洗餐具洗涤粉 配方 组分w/%组分w/%

洗涤剂配方合集

洗涤剂配方合集 干洗剂配方1 组分w/% 组分w/% 辛基酚(EO)7~8醚50.0 异丙醇 5.0 四氯乙烯40.0 水 5.0 说明喷湿或浸湿棉布、棉/聚酯纤维后,再施加压力。 干洗剂配方2 组分w/% 组分w/% 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酯 3.2 水余量(64%) 四氯乙烯95.8 干洗剂配方3 组分w/% 组分w/% 羟乙基二甲基硬脂基 14.0 油酸 5.0 对甲苯磺酸铵 异丙醇10.0 月桂酸二乙醇酰胺 1.0 水 5.0 四氯乙烯65.0 洗衣粉新配方 原料添加量备注 10000kg 单体(40%) 3400 4A沸石 1625 水玻璃(39%固) 1536 CMC 54.51 增白剂39# 3.0 元明粉 3410 纯碱 300 无磷助剂 110.45 细粉回笼 500 水 1504 后配料 香精 18 AEO-7 300 4A沸石 125 蓝粒子 35

纯碱 700 元明粉 1000 无磷洗衣粉配方 一、原材料性能作用 1、烷基酚醚(Tx-10):白色,粘稠液体,是生产高档、增白洗衣粉的一种表面活性剂,含量99%,主要起泡沫作用,同时可去除油性污,泡沫多少取决于使用量。质量鉴别方法:看颜色,应是白色或淡黄色;主要看浓度和泡沫浓度。购买者,用手指粘一小点,在水里反复运动几次,看是否泡沫多。它与洗衣粉泡沫比较,前者为后者的10倍。 2、月桂酸二乙醇酰胺(6501):淡黄色,粘稠液体,是生产各种普通洗衣粉的一种表面活性剂,含量98%。主要起泡沫作用,泡沫稳定性比较好,同时去除油性污,泡沫多少取决于使用量。质量鉴别方法同1。 3、十二烷基苯磺酸:浓黄色偏黑,粘稠液体,是生产各种普通洗衣粉的一种表面活性剂,含量98%,主要起泡沫作用,同时起膨化作用,也除油污。洗衣粉的体积大小和泡沫多少取决于使用量。但千万注意一定要含量98%,有含量40%-60%不能膨化,泡沫少,生产的洗衣粉湿度大。质量鉴别方法同1.特点:放在手心上发热。 4、三聚磷酸钠:白色细小颗粒,含量90%,微毒。主要决定洗衣粉的存放时间,防止洗衣粉结团。增加用量可使洗衣粉保存时间延长,分解油污增强。 5、纯碱:即无水碳酸钠,为白色粉末,含75%-95%,在洗衣粉中主要去污。一般用工业纯碱,本品易吸潮,应注意防潮,剩余部分应用塑料封好。质量鉴别:发热烧手比较好。 6、元明粉:即无水硫酸钠,白色,粉状,此品是一种助洗剂,在洗衣粉中主要是一种填充料。调节洗衣粉成本高低在于它的多少。 7、甲基纤维素(CMC):淡黄色,粉状,在洗衣粉中的作用是抗沉淀,可将油污从物体分离于水中,起悬浮作用。质量鉴别方法:经水溶化有粘连滑感。甲基纤维素有2种形状:粉状和须状,一般用粉状最好。 8、碱性蛋白酶:为粒状产品。洗衣粉中加入酶制剂,可加速分解衣物中的油污。它有多种颜色:绿色、翠绿、蓝色等。加酶的洗衣粉不好保管,易失效,一般可不加。加酶洗衣粉应选用比较好的塑料袋,密封性要好,防止气化。加酶洗衣粉的存放时间只限8个月,否则,降低洗涤效果。鉴别:颗粒型最好;细粉多则质量差。 9、荧光增白剂(VBL):本品淡黄色,粉状,用于增白,有一定限量,多用反而效果差。荧光增白剂分高级型和普通型,价格差距大,增白程度也大,直观无法鉴别,要试用。 二、膨化粉性能与作用。 膨化粉是生产洗衣粉的最佳填充料,体积轻,颗粒均匀。作用:助洗和调节体积(加减用量)。

洗洁精技术配方

洗洁精最新技术配方 谈到洗洁精,作为生活必不可少的日用品,大家再熟悉不过了。熟悉的是它能迅速分解油腻、快速去污;陌生的是洗洁精的技术配方、产品特性以及具体制作和使用方法。随着洗洁精生暗配方技术的不断发展,洗洁精产品性能得到显著提升,产品体系越来越完善,可以满足人们厨具的除污除油的需求。 市场行情 洗洁精是一个,日常厨具的清洗,衣物的油渍清洗必不可少的日用品,据调察普通一瓶洗洁精的市场价格在3.5元,而一瓶洗洁精的成本加上包装瓶的话也最多在1元,其他的是利润。散装的洗洁精也就是大桶的洗洁精,主要销往饭店,这样的洗洁精的价格在10公斤20元价格也就是1斤1元的价格,洗洁精是一种消耗量极大的快速消费品,家家必用,而且其属于集团消费的主要产品:宾馆、饭店、酒楼、桑拿、浴城、发廊、洗车场、洗衣店、小卖部、大排档、旅馆、招待所、娱乐场所、村镇、机关厂矿食堂、学校等等日常洗涤都需要用洗洁精,并且市场需求量非常大。据09年度洗洁精市场调查,一般洗洁精占有市场55%份额,由此可见市场极为广阔。 下面分别介绍洗洁精及生产它们要用的设备,具体如下: 洗洁精简介

洗洁精,日常清洁用品。洁净温和、泡沫柔细、迅速分解油腻、快速去污、除菌,有效彻底清洁、不残留,散发淡雅果香味,洗后洁白光亮如新。时常使用以确保居家卫生,避免病菌传染。 一、使用方法 洗洁精洗涤餐具时可使用以下两种方法: 1.将洗洁精用水稀释成200~500倍,浸泡时间2分钟~5分钟,用海绵或抹布擦洗后,用流动清水冲洗干净。 2.洗洁精直接倒在海绵或抹布上,蘸取少量水后擦洗餐具(注意戴上橡胶手套),再用流动清水冲洗干净。 建议采用第2种洗涤方式,该方法洗涤浓度高,洗涤效果较好,即使较重的油垢也能较好地洗净。 二、生产技术配方 1、洗涤剂概述 洗涤剂的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剂。组成洗涤剂的物质:表面活性剂及可提高表面活性剂作用效果的各种辅助成分。表面活性剂分子是具有亲水和亲油基团的两亲分子。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液表面时,由于极性的差别,其亲水基团进入水中,亲油基团朝向空气。表面活性剂在清除固体(包括织物)表面黏附污物的洗涤过程中,可通过一个物理、化学过程,明显降低体系的表面张力,并产生润湿、泡沫、分散、乳化和增溶等一系列作用,最终在其他组分和外界机械搅拌因素的协同作用下,是污垢得以清除。 常用的表面活性剂主要有如下几种: (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烷基苯磺酸钠(LAS)、烷基磺酸钠、脂肪醇硫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烷基磺酸钠(AOS)等。 (2)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烷醇酰胺等。 (3)聚醚:是近年来生产低泡洗涤剂的常用活性物,一般常用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共聚的产物,常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主要用作消泡剂。 (4)两性表面活性剂:如甜菜碱等,一般用于低刺激的洗涤剂中。以前多以配方中含表面活性剂的多少来衡量洗涤剂的优劣。 现在,生产洗涤剂的企业一般都采用两种以上的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有时在较低的表

洗涤剂的配制与表征

洗涤剂的配制与表征 叶力榕化教7班20130004001 一、实验背景 洗涤剂在工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其主要组成成分表面活性剂则是物理化学课程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由于洗涤剂和表面活性剂在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知识性和生活常识性的物质,需要了解和熟悉,同时,围绕洗涤剂的配制和表征这一实验课题,可以很好地应用到物理化学课程里学到的很多概念和技术,因此,围绕表面活性剂和洗涤剂开设综合与设计性实验有其价值。 二、基本原理 配制洗涤剂时,既要保证所配制产品的性能,同时也要考虑生产成本和制备工艺。洗涤剂的成本主要由所使用原料的价格来决定,而性能则由配方所使用原料的性质及不同组分之间的配合。处理价格因素外,配方原料的选择需综合考虑一下四点: ①从洗涤的角度来看,配制的洗涤剂要具有洗涤、润湿、增溶、起泡和消泡、乳化等作用,以满足去除污垢的作用; ②为使所配制的洗涤剂发挥作用,需要添加一些具有特定性质的组分,来调节洗涤液的酸碱度以及来自于杂质元素的影响; ③为了使所配制的洗涤剂具有好的应用性能,有时还需要通过在洗涤剂中加入特别组分,如使其具有漂白、消毒等作用; ④从环保的角度出发,还要求使所使用的药品具有较好的生物易降解性能。 洗涤剂的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分子是具有亲水和亲油基团的两亲分子。在清除固体(包括织物)表面黏附污物的洗涤过程中,可通过一个物理、化学过程,明显降低体系的表面张力,并产生润湿、泡沫、分散、乳化和增溶等一系列作用,最终在其他组分和外界机械搅拌因素的协同作用下,是污垢得以清除。 根据具有功能团的差异,表面活性剂可分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亲表面活性剂和特种表面活性剂等几个种类。其中,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因为在价格、洗涤效果、生物降解性等方面的优势而使用的最为广泛,是现在使用的绝大部分洗涤剂的主要成分。下面给出三个简单的洗涤剂配方[1]。 (1)餐具洗涤剂(100g)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10g 脂肪酸聚氧乙烯醚硫酸钠 5g 脂肪酸聚氧乙烯醚 2g 椰油酸乙二酸酰胺 3g

洗涤剂配方

2. 操作步骤 ①将水浴锅中加入水并加热,烧杯中加入去离子水加热至60℃左右。 ②加入AES并不断搅拌至全部溶解,此时水温要控制在60℃~65℃。 ③保持温度60℃~65℃,在不断连续搅拌下加入其他表面活性剂,搅拌至全部溶解为止。 ④降温至40℃以下加入香精、防腐剂、螯合剂、增溶剂,搅拌均匀。 ⑤测溶液的PH值,用硫酸调节PH至9~10.5。 ⑥加入食盐调节到所需粘度。调节之前应把产品冷却到室温或测粘度时的标准温度。调节后即为成品。

2. 操作步骤 ①按配方将蒸馏水加入250ml烧杯中,再将烧杯放入水浴锅中,加热使水温升到60℃,慢慢加入AES,并不断搅拌,至全部溶解为止。搅拌时间约为20min,在溶解过程中,水温控制在60℃~65℃。 ②在连续搅拌下依次加入ABS-Na、OP-10、等表面活性剂,一直搅拌至全部溶解为止,搅拌时间约为20min,保持温度在60℃~65℃。 ③在不断搅拌下将CMC等依次加入,并使其溶解,保持温度在60℃~65℃。 ④停止加热,待温度降至40℃以下时,加入色素、香精等,搅拌均匀。 ⑤测溶液的PH,并用磷酸调节反应液的PH≤10.5。 ⑥降至室温,加入食盐调节粘度,使其达到规定粘度。本实验不控制粘度指标。 2. 操作步骤 ①将去离子水称量后加入250ml烧杯中,将烧杯放入水浴锅中加热至60℃。 ②加入AES并不断搅拌至全部溶解,控制在60℃~65℃。 ③保持水温60℃~65℃,在连续搅拌下加入其他表面活性剂至全部溶解,再计入羊毛酯、珠光剂或其他助剂,缓解搅拌使其溶解。 ④降温至40℃以下加入香精、防腐剂、染料、螯合剂等,搅拌均匀。 ⑤侧PH值,用柠檬酸调节至5.5~7.0。 ⑥接近室温时加入食盐调节到所需粘度,并用粘度计测定香波粘度。 雪花膏的配制

洗涤剂的配方设计与生产工艺

洗涤剂的配方设计与生产工艺 【摘要】合成洗涤剂的主要功能是在水溶液体系中通过多种物理化学作用脱除黏附在基质(纤维、硬表面等)表面上的一种物质(污垢),简称去 污,这一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表面化学现象。作为洗涤剂主成分的 表面活性剂依据其分子内亲水基与亲油基的平衡,溶入水中并吸附于 基质(水和污垢)与水之的界面上,从而使界面自由能降低而实现去 污。实践证明,除了表面活性作用外,螯合、分散、皂化、pH 缓冲以 及携污等作用,对于完成洗涤过程必不可少。 【关键词】洗涤剂;配方设计;生产工艺 【内容】去污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个理论上还不能完善说明的现象。配制高密度洗涤的技术特点是将作为洗涤剂主要成分的表面活性剂、助剂(碱剂、硬水软化剂)按洗涤一次所需的量进行等量配制,去除影响去污力的粉末剂芒硝。同时利用表面活性剂的黏附性,在高密度化的同时使粒子表面覆盖沸石助剂,形成松散的洗涤剂粒子。同时配入各种酶以提高去污力。酶是生物催化剂的一种,少量使用便可使污垢分解、易溶,很容易从纤维中脱落下来。衬衫等吸汗性优良的棉纤维,使污垢很难侵入到纤维内部。对此类污垢起作用的碱性纤维素酶,在世界上首次应用到高密度洗涤剂中。 (一)配方原则 配方对洗涤剂成品的质量和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洗涤剂配方应具备以下几个标准。[1] (1)洗净力强。洗后织物具有柔软的手感和鲜艳的色泽; (2)洗衣粉的外观要求颜色洁白、颗粒均匀、不飞扬、易溶解、自由流动性好,此外,无不良气味,特别要求洗后织物上不留不良的气味; (3)对皮肤无刺激作用,不损害织物也不褪色,对洗涤用具及设备无腐蚀作用;(4)要求最终产品成本低,价格便宜; (5)下列一些条件也会影响配方。活性物的种类不同,它们的性能以及最终产物中含的无机盐种类和数量也不同,即使是同一种活性物,由于制造原料、生产方法以及工艺条件和设备的不同,它们的性能和无机盐含量差别也很大,因此,必须以不同的配方来补偿。商品形式不同或是成型方法不同,也要求配方不同。洗涤对象不同,需要有不同的配方,以适应特定目的。洗涤条件(如水的硬度、洗涤温度、洗涤方式等)不同,配方要求也不相同。 1.表面活性剂的选用 表面活性剂是洗涤剂产生去污作用的主要成分。在洗涤剂的生产中又常把表面活性剂称之为洗涤剂的活性物。[2]洗涤剂选用的主要活性物种类,一般是在建造洗涤剂厂时就决定了的,当然仅仅配制洗涤剂的工厂例外。在合成洗涤剂中,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性物可使活性物组分不显著的特点相得益彰,以适应复杂污垢的需要。 实践证明,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活性物配制的洗涤剂,在活性物总含量相同的条件下,它的有关性能,特别是去污能力要比单一活性物为好。这种作用可从表

洗涤剂常用原料及配制原则

第二章洗涤剂 洗涤剂(detergent)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日用化工产品。近二十年来,我国洗涤剂的生产获得很大发展,1980年全国洗涤剂产量为39万吨,到1993年已增加到166万吨,2000年为205万吨,但人均消费量仍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我国洗涤剂的生产和新产品开发是有广阔前景的。 第一节洗涤剂常用原料 洗涤剂是由多种原料配伍而成的混合物。洗涤剂性能的优劣取决于所选用原料的品种和质量。洗涤剂原料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主要原料,它们是起洗涤作用的各种表面活性剂;另一类是辅助原料,它们在洗涤过程中发挥助洗作用或赋予洗涤剂以某些特殊功能如柔软、增白等。辅助原料一般用量较少,但也有用量很大的,如洗衣粉中辅助原料硫酸钠的含量可达到50%以上。在本节中主要阐述这些原料的主要性质及作用。 一、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是洗涤剂的主要原料,很多品种都具有良好的去污、润湿、泡沫、分散、乳化和增溶能力。以前多以配方中含表面活性剂的多少来衡量洗涤剂的优劣。现在,生产洗涤剂的企业一般都采用两种以上的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有时在较低的表面活性剂含量下,由于多种表面活性剂相互间的协同效应,使洗涤剂也具有良好的洗涤去污能力。常用的表面活性剂主要有如下几种: (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烷基苯磺酸钠(LAS)、烷基磺酸钠、脂肪醇硫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烷基磺酸钠(AOS)等。 (2)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烷醇酰胺等。 (3)聚醚:是近年来生产低泡洗涤剂的常用活性物,一般常用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共聚的产物,常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主要用作消泡剂。 (4)两性表面活性剂:如甜菜碱等,一般用于低刺激的洗涤剂中。 二、洗涤助剂 (一)磷酸盐 磷酸盐的种类很多,在合成洗涤剂中使用的磷酸盐主要是缩合磷酸盐。现介绍在洗涤剂中常用的几种缩合磷酸盐。 1.三聚磷酸钠 三聚磷酸钠俗称“五钠”,分子式为Na5P3O11,外观为白色粉末状,能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它对金属离子有很好的络合能力,不仅能软化硬水,还能络合污垢中的金属成分,在洗涤过程中起使污垢解体的作用,从而提高了洗涤效果。

洗涤剂的配方及洗涤作用机理

洗涤剂的配方及洗涤作用机理 去污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个理论上还不能完善说明的现象。洗涤作用原理:(1)降低水的表面张力,改善水对洗涤物品表面的湿润性洗涤剂对洗涤物品的湿润是洗涤剂可否发生作用的先决条件,洗涤剂对洗涤物品必须具有较好的湿润性,否则洗涤剂的洗涤作用不易发挥。对人造纤维(如聚丙烯、聚酯、聚丙烯腈)和未经脱脂的天然纤维等,因其具有的临界表面张力低于水的表面张力,因而水在其上的湿润性都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加入洗涤剂后一般都能使水的表面张力降至30mN/m以下。因此除聚四氟乙烯外,洗涤剂的水溶液在物品的表面都会有很好的湿润性,促使污垢脱离其表面,而产生洗涤效果。(2)洗涤剂能增强污垢的分散和悬浮能力洗涤剂具有乳化能力,能将物品表面上脱落下来的液体油污乳化成小油滴而分散悬浮于水中,若是阴离子型洗涤剂还能使油-水界面带电而阻止油滴的并聚,增加其在水中的稳定性。对于已进入水相中的固体污垢也可使固体污垢表面带电,因污垢表面存在同种电荷,当其靠近时产生静电斥力而提高了固体污垢在水中的分散稳定性。对于非离子型洗涤剂可以通过较长的水化聚氧乙烯链产生空间位阻使油污和固体污垢分散并稳定于水中。因此洗涤剂可以起到阻止污垢再沉积于物品表面的作用。 配制高密度洗涤剂的技术特点是将作为洗涤剂主要成分的表面活性剂、助剂(碱剂、硬水软化剂) 按洗涤一次所需的量进行等量配制,去除影响去污力的粉末剂芒硝。同时利用表面活性剂的黏附性,在高密度化的同时使粒子表面覆盖沸石助剂,形成松散的洗涤剂粒子。同时配入各种酶以提高去污力。酶是生物催化剂的一种,少量使用便可使污垢分解、易溶,很容易从纤维中脱落下来。衬衫等吸汗性优良的棉纤维,使污垢很难侵入到纤维内部。对此类污垢起作用的碱性纤维素酶,在世界上首次应用到高密度洗涤剂中。 (一)配方原则 配方对洗涤剂成品的质量和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洗涤剂配方应具备以下几个标准。 (1)洗净力强。洗后织物具有柔软的手感和鲜艳的色泽; (2)洗衣粉的外观要求颜色洁白、颗粒均匀、不飞扬、易溶解、自由流动性好,此外,无不良气味,特别要求洗后织物上不留不良的气味; (3)对皮肤无刺激作用,不损害织物也不褪色,对洗涤用具及设备无腐蚀作用; (4)要求最终产品成本低,价格便宜; (5)下列一些条件也会影响配方。活性物的种类不同,它们的性能以及最终产物中含的无机盐种类和数量也不同,即使是同一种活性物,由于制造原料、生产方法以及工艺条件和设备的不同,它们的性能和无机盐含量差别也很大,因此,必须以不同的配方来补偿。商品形式不同或是成型方法不同,也要求配方不同。洗涤对象不同,需要有不同的配方,以适应特定目的。洗涤条件(如水的硬度、洗涤温度、洗涤方式等)不同,配方要求也不相同。1.表面活性剂的选用 表面活性剂是洗涤剂产生去污作用的主要成分。在洗涤剂的生产中又常把表面活性剂称之为洗涤剂的活性物。洗涤剂选用的主要活性物种类,一般是在建造洗涤剂厂时就决定了的,当然仅仅配制洗涤剂的工厂例外。在合成洗涤剂中,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性物可使活性物组分不显著的特点相得益彰,以适应复杂污垢的需要。实践证明,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活性物配制的洗涤剂,在活性物总含量相同的条件下,它的有关性能,特别是去污能力要比单一活性物为好。这种作用可从表1中看出(实验时,活性物浓度为2.5g/L,用硬水洗涤,以烷基苯磺酸钠的去污力作为100%)。

各种洗涤剂配方大全完整版

各种洗涤剂配方大全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各种餐具洗涤剂配方 手洗洗涤剂 手工洗碟剂 配方1 组分w/%组分w/% C12烷基苯磺酸钠10~20,染料、香精、防腐剂适量,乙醇5~10椰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3~5,壬基酚(EO)9醚5~10,水余量。 配方2 组分w/%组分w/% 焦磷酸四钾(60%溶液)20,氢氧化钾(45%溶液)35,Kasil硅酸钾30水10,高氯酸钠(15%溶液)5。 配方3 组分w/%组分w/%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5%溶液)51.00,柠檬酸(50%溶液,加到pH值7.5)0.2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60%溶液)20.00,水余量,氧化二甲基十四烷基胺6.00。 手洗餐具洗涤剂 配方1

组分w/%组分w/% 烷基硫酸盐30,烷基聚苷5,C12~14脂肪酸N-甲基葡糖酰胺5.0,枯烯磺酸钠3,C12烷基二甲基氧化胺3,乙醇4,氯化镁1.5,水+添加剂余量。 说明:本品含有多羟基脂肪酸酰胺和泡沫增强剂,适用于洗涤餐具,具有良好的清洁和发泡性能。 配方2 组分w/%组分w/% 葡糖单癸酸酯10.0,乙醇2.0,月桂酸二乙醇酰胺10.0,水余量。 说明:本品对皮肤温和,不发黏,可用于餐具和其他家用洗涤剂。 配方3 组分w/%组分w/% 烷基硫酸钠11.5,磺化丁二酸钾2.6,烷基(EO)3,醚硫酸钠14.0,膨润土2.5,椰油酸单乙醇酰胺5.0,乙醇9.5,单乙醇胺3.0,焦磷酸钾1.0,亚硫酸钠12.5,碳酸钾0.1,氮川三乙酸钠5.0,水余量。 说明:亚硫酸钠还原剂和单乙醇胺蛋白变性剂在手洗餐具洗涤剂中,在浸泡餐具时能迅速除去蛋白质和糖类污垢。 配方4 组分w/%组分w/%

洗涤剂的配方及洗涤作用

洗涤剂的配方及洗涤作用机理 洗涤剂的配方及洗涤作用机理洗涤剂的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是分子结构中含有亲水基和亲油基两部分的有机化合物。一般是根据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能否分解为离子,又将其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两大类。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又可分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三种。 实践证明,在织物的水洗中只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织物去污能够起到正面有效的作用。因此这两种表面活性剂就成了衣物洗涤剂的主要材料。洗涤剂要具备良好的润湿性、渗透性、乳化性、分散性、增溶性及发泡与消泡等性能这些性能的综合就是洗涤剂的洗涤性能。洗涤剂的产品种类很多,基本上可分为肥皂、合成洗衣粉、液体洗涤剂、固体状洗涤剂及膏洗涤剂几大类。 洗涤剂有很悠久的历史从淘米水、草木灰水、栏木灰+贝壳灰、皂角、澡豆、胰子、茶籽饼等等,虽然所用的材料不同,但现代洗涤剂却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得来的。 配方:烷基苯磺酸钠 24.0 20.0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16.0 11.0 脂肪醇醚硫酸钠 10.0 8.0 二甲苯磺酸钠 6.0 4.0 脂肪酸二乙醇胺 4.0 6.0 乙醇 3.6 2.4 乙二胺四乙酸四钠 1.0 1.0 甲醛(28% ) 0.2 0.2 香料适量适量 色料适量适量 蒸馏水 133.0 146.0 制法:将蒸馏水投入配料罐内,加入表面活性剂.加热至60度,搅拌至溶液至透明均匀,再加其它原料,然后用80%浓磷酸调PH至7.0~7.5,最后加入甲醛,香料,色料,拌匀即可. 质量要求:1%溶液PH值为7.0~7.5,泡沫大于13mm,去污力大于粉状指标洗衣粉. 配方:烷基苯磺酸钠 24.0 20.0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16.0 11.0 脂肪醇醚硫酸钠 10.0 8.0 二甲苯磺酸钠 6.0 4.0 脂肪酸二乙醇胺 4.0 6.0 乙醇 3.6 2.4 乙二胺四乙酸四钠 1.0 1.0 甲醛(28% ) 0.2 0.2 香料适量适量

洗涤剂的主要成分

洗涤剂的主要成分——表面活性剂

洗涤剂的主要成分——表面活性剂 洗涤去污是将固体表面的污垢借助于洗涤浴从固体表面去除的过程,这种洗涤过程是一种物理化学作用的过程。洗涤浴可以是有机溶剂也可以是水溶液,汽油、三氯乙烯等是金属清洗、毛料服装干洗的洗涤浴,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最普及的洗涤浴是含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 通常用于配制洗涤剂的主要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因为这两种表面活性剂有良好的去污性能。用于洗涤剂的表面活性剂,应具有以下特点。 (1)吸附作用表面活性剂在基材(被清洗的固体物)与污垢的界面吸附,对改变界面能、使污垢从基材表面去除与悬浮在水浴中起了重要作用。有支链憎水基的表面活性剂,在界面吸附层的排列不如直链的表面活性剂紧密,其去污力与泡沫力明显下降。 (2)表面活性剂憎水基链长度 选择用作洗涤剂的表面活性剂烷烃长度,最好是至,低于的,去污能力差,大于的,水溶解性差,两者都降低了表面活性。选择适当的烷烃链长度时,也要考虑采用的洗涤温度。 洗涤剂按用途可分为家用洗涤剂和工业用洗涤剂两大类,洗涤剂用表面活性剂的主要品种如下。 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A 烷基苯磺酸钠(LAS) 烷基苯磺酸钠是当今世界各地生产洗涤剂用量最多的表面活性剂,到了总用量的40%以上,市场上各种品牌的洗衣粉几乎都是用它做主要成分而配制的,可由氯化石蜡或烯烃与苯发生烷基化反应得到烷基苯,然后磺化再由苛性钠中和制取。 (氯化石蜡)(苯)(十二烷基苯)(十二烷基苯磺酸) 或根据如下反应制取十二烷基苯磺酸

以上两反应中三氧化硫还可用发烟硫酸代替,但是因为用三氧化硫反应具有不生成水、无废酸生产、反应速率快、装置适应性强、产品质量高等优点,目前大多数工厂采用三氧化硫代替发烟硫酸生产十二烷基苯磺酸。 最后,完成下列反应即可: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B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AES)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易溶解于水,在较高浓度下也显示低浊点,而且去污力及发泡性都好,被广泛用作香波、浴液、餐具洗涤剂等液洗配方。当它与LAS复配时,有去污增效效果。该系列还有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铵(AESA),因此AES性质温和,更适合高档洗涤用品。 C仲烷基磺酸钠(SAS) 仲烷基磺酸钠的分子式为。仲烷基磺酸钠是以平均碳数为碳16的烷烃,经磺氧化工艺制得的产品,它是重要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润湿性,去污力强,泡沫适中,溶解性好,皮肤刺激小,生物降解性优良。同时与其他表面活性剂的配伍性好,广泛用于工业、民用洗涤剂。 D烷基硫酸盐(FAS) 烷基硫酸盐也称脂肪醇硫酸盐,最重要的品种为烷基硫酸钠,结构是为RSO3Na,烷基硫酸钠的分散力、乳化力和去污力都很好,可用作重垢织物洗涤剂、轻垢液体洗涤剂,用于洗涤毛、丝织物,也可配制餐具洗涤剂、香波、地毯清洁剂、牙膏等。 Eα-烯基磺酸盐(AOS) α-烯基磺酸盐为烯基磺酸盐、烃基磺酸盐、多磺酸盐等组成的混合物。AOS是近20年来广为开发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它的原料供应充足,成本低,受到洗涤剂行业的普遍重视,是最有希望的烷基苯磺酸钠替代表面活性剂之一。AOS是一种高泡、水解稳定性好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优良的抗硬水能力,尤其在硬水中有肥皂存在时具有很好的起泡力和优良的去污力。毒性和刺激性低、性质温和,生物降解性好,AOS适用于配制个人卫生保护剂,各种重垢衣用洗涤剂,羊毛、羽毛清洗剂,洗衣用的合成皂、液体皂等家用洗涤剂,还可用来配制家用或工业用的硬表面清洗剂。

EDTA在洗洁精配方方面的应用

EDTA在洗洁精方面的应用 洗洁精配方: 直链烷基苯磺酸10.5份;AES 8份;烷基醇酰胺6501 2份;防腐剂凯松0.08份;氢氧化钠 1.3份;AEO9 适量(5-10份,具体要自己摸条件);EDTA-2Na 0.1份,增稠剂(NaCl)1份;去离子水加到100; 操作工艺: 将定量的去离子水投入配料锅中,在搅拌下加入固碱,待其溶解后缓缓加入直链烷基苯磺酸,搅拌中和pH到7-8,在温度60-70下加入表面活性剂AES 、AEO9、6501,溶解后加入其余助剂,澄清透明后加适量香精,补足去离子水即可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 烷基苯磺酸钠24.020.0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6.011.0 脂肪醇醚硫酸钠10.08.0 二甲苯磺酸钠 6.0 4.0 脂肪酸二乙醇胺 4.0 6.0 乙醇 3.6 2.4 乙二胺四乙酸四钠 1.0 1.0 甲醛(28% )0.20.2 香料适量适量 色料适量适量 蒸馏水133.0146.0 制法 将蒸馏水投入配料罐内,加入表面活性剂.加热至60度,搅拌至溶液至透明均匀,再加其它原料,然后用80%浓磷酸调PH至7.0~7.5,最后加入甲醛,香料,色料,拌匀即可. 质量要求 1%溶液PH值为7.0~7.5,泡沫大于13mm,去污力大于粉状指标洗衣粉. 高效洗洁精配置新工艺(三个档次) 该品用于金属、塑料、餐具等洗涤,对皮肤无刺激性、无毒、无副作用。

(1)(低级):LAS,15.0份;EDTA,0.2份;6502,7.0份;香精、防腐剂适量,片碱适量,H2O余量。 (2)(中级):LAS,10.1-15.0份;EDTA,0.2份;6502,7.0-9.0份;香精、防腐剂适量,片碱适量,H2O余量,AES7.0-9.0。 (3)(高级):OA8.0-10.0份,EDTA,0.2份;6502,7.0-9.0份;香精、防腐剂适量,Bs-12, 10.0-14份,H2O余量。 二、配置方法: (1)分别将配方中表面活性剂加入配方配料罐搅拌均匀,得有有机相。 (2)在搪瓷桶中用片碱中和有机相(配方3省略此步骤)。 (3)加入EDTA、水搅拌均匀,调节PH值到合适值,加入香精、防腐剂,混合均匀,出料。 三、使用方法: 先在容器中放清水少许,将本品按用量倒入水中搅匀(一般1:300―1:500),用抹布将待洗器具洗净,再用清水冲洗2―3次,至冲净为止。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下为一般的洗洁精的配方(仅供参考) AES 7% LAS 2%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6501 1% 盐适量(调节粘度用) 水余量 防腐剂 成本为1元每公斤左右 目前生产洗洁精必须遵守GB9985-2000号国家强制标准,在这个标准中对洗洁精的PH 值、去污力、荧光增白剂、甲醛、甲醇、砷、重金属等含量和数值都有十分明确的标准。如果想自己配洗洁精的话,只需花39元就可以买到AES、6501、磺酸、片碱四种原料,按一定比例大约能对成50公斤的“洗洁精”。但这种降低成本生产出来的“洗洁精”肯定达不到国家标准,其中重金属和含有毒性的砷如果超标,用这种“洗洁精”清洗的蔬菜或与人体直接接触的碗盘,就会间接对人体产生伤害。 上海某厂的洗洁精的基本配方 烷基苯磺酸钠24.0 20.0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6.0 11.0 脂肪醇醚硫酸钠10.0 8.0 二甲苯磺酸钠6.0 4.0 脂肪酸二乙醇胺4.0 6.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