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胞名词解释

细胞名词解释

细胞名词解释
细胞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题 细胞:是生命体活动的基本单位。 原位杂交:确定特殊的核苷酸序列在上染色体或细胞中的位置的方法称为原位杂交 脂质体: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的趋势而制备的人工膜。单层脂分子铺展在水面上时,其极性端插入水相而非极性尾部面向空气界面,搅动后形成乳浊液,即形成极性端向外而非极性尾部在部的脂分子团或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 主动运输:有载体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浓度低的一侧向高浓度的一侧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此种转运的方式需要消耗能量。 转移序列:存在与新生肽连中使肽连终止转移的一段信号序列,可导致蛋白质锚定在膜的脂双层中。因终止转移信号作用而形成单次跨膜的蛋白质,那么该蛋白质在结构上只有一个终止转移信号序列,没有部转移信号,但在N端有一个信号序列作为起始转移信号。 P34cdc2/cdc28:是有芽殖或裂殖酵母cdc2/cdc28基因表达一种分子量为34X103细胞周期依赖的蛋白激酶。 细胞全能性: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 膜系统(endomembrane system): 指在结构、功能及发生上密切相关的,由膜围绕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主要包括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核膜、胞体和分泌泡等。 Caspase家族: Caspase活性位点是半胱氨酸(Cysteine),裂解靶蛋白位点是天冬氨酸残基后的肽键,因此称为Cysteine aspartic acic specific protease,即Caspase 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有一种相同的细胞类型经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稳定性差异,产生不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称细胞分化。或:由于基因选择性的表达各自特有的专一蛋白质而导致细胞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差异。 分泌型胞吐途径:真核细胞都从高尔基体反面管网区分泌的囊泡向质膜流动并与之融合的稳定过程。 细胞骨架:是由蛋白纤维交织而成的立体网架结构,它充满整个细胞质的空间,与外侧的细胞膜和侧的核膜存在一定的结构联系,以保持细胞特有的形状,并与细胞运动有关。(也可以这样回答:从广义上讲,细胞骨架包括细胞质骨架、细胞核骨架、细胞膜骨架和细胞外基质。从狭义上讲,细胞骨架即为细胞质骨架,包括微管、纤丝两大类纤维成分)。 膜的流动性:是生物膜的基本特征之一,包括膜脂的流动性和膜蛋白的流动性,膜脂的流动性主要是指脂分子的侧向运动。 钙粘素:属亲同性CAM,其作用依赖于Ca2+。钙粘素分子结构同源性很高,其胞外部分形成5个结构域,其中4个同源,均含Ca2+结合部位。决定钙粘素结合特异性的部位在靠N末端的一个结构域中,只要变更其中2个氨基酸残基即可使结合特异性由E-钙粘素转变为P-钙粘素。钙粘素分子的胞质部分是最高度保守的区域,参与信号转导。 接合素蛋白:它既能结合网格蛋白,又能识别跨膜受体胞质面的尾部肽信号,从而介导跨膜受体及其结合配体的选择性运输。

细胞学名词解释

1.cell biology(细胞生物学):从细胞的显微结构、超微结构和分子结构的各级水平研究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从而探索细胞生长、发育、分化、繁殖、遗传、变异、代谢、衰亡及进化等各种生命现象规律的科学。 2.cell theory:(细胞学说):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每个细 胞作为相对独立的单位.也与其他细胞相互影响;魏尔肖后来对细胞学说做了重要的补充,强调细胞只能来自细胞。 3.protoplast(原生质体):除细胞壁之外的细胞内所有的生活物质。 4.cell(细胞):是由膜包围的能独立进行繁殖的原生质团,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具有进行生命活动的 最基本的要素。 5.Prokaryotic cell(原核细胞):无核膜,DNA游离在细胞质中;染色体为环状,仅有一条;缺少发达的内膜系统,细 胞小,多在0.2—10 um之间至今未发现细胞骨架。 6.eukaryotic cell(真核细胞):有膜结构围成的细胞核,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质(体),基因组至少有两条染 色体;有内膜系统,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线粒体、叶绿体等;具有细胞骨架系统。 7.archaeobacteria(古细菌):又称原细菌、古核生物,是一些生长在极端特殊环境中的细菌;最早发现的古核生物为 产甲烷细菌类,后来又陆续发现盐细菌、硫氧化菌等。 8.plasmid(质粒):细菌内除了核区的DNA外,存在的可自主复制的遗传因子。1、resolution(分辨串率):是指区分开 两个质点间的最小距离。 9.f1uorescence microscopy(荧光显微镜技术):分子由激发态回到基态时, 由于电子跃迁而由被激发分子发射的光称 为荧光。荧光显微技术包括免疫荧光技术和荧光素直接标记技术。荧光显微镜用于研究细胞内物质的吸收、运输、化学物质的分布及定位等。 10.autoradiography(放射自显影):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电离辐射对乳胶(含AgBr或Agcl)的感光作用,对细胞内生 物大分子进行定性、定位与定量的一种细胞化学技术。 11.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扫描电子显微镜是l 965年发明的较现代的细胞生物学研 究工具,主要是利用二次电子信号成像来观察样品的表面形态、即用极狭窄的电于束去扫描样品,通过电子柬与样品的相互作用产生各种效应,其中主要是样品的二次电子发射。二次电子能够产生样品表面放大的形貌像。这个像是在样品被扫描时按时序建立起来的,即使用逐点成像的方法获得放大像。 12.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像SEM一样,STEM用电子柬在样品 的表面扫描,但又像TEM,通过电子穿透样品成像。STEM能够获得了TEM所不能获得的一些关于样品的特殊信息。STEM技术要求较高,要非常高的真空度,并且电子学系统比TEM和SEM都要复杂。 13.immunofluorescence(免疫荧光技术):将免疫学方法(抗原—抗体特异结合)与荧光标记技术结合起来研究特异蛋白 抗原在细胞内分布的方法。由于荧光素所发的荧光可在荧光显微镜下检出,从而可对抗原进行细胞定位。 14.immunoelectron microscopy (免疫电镜):将抗体进行特殊标记后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免疫反应的结果.。根据标记方 法的不同,免疫电镜技术可分为免疫铁蛋白技术、免疫酶标技术和免疫胶体金技术。由于某些固定技术(如饿酸固定)对抗体、抗原的结合有干扰,因此应采取铰为温和的样品制备方法。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整理版

第四章 P16提要第一段;细胞生物学概念,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称为细胞生物学。它是以细胞为研究对象,从细胞的显微水平、亚显微水平、分子水平等三个层次,主要研究细胞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基因表达和调控,细胞起源和进化等。二、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 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的研究2生物膜和细胞器的研究3生物膜和细胞器的研究4 细胞增殖及其调控5 细胞分化及其调控6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7细胞的起源和进化8 细胞工程 P46提要真核结构:1生物膜体系以及生物膜为基础构建的各种独立的细胞器2.遗传信息表达的结构体系3细胞骨架体系 P80提要,普通光学显微镜结构和性能参数 1、光学显微镜的组成主要分为光学放大系统,为两组玻璃透镜:目镜和物镜;照明系统:光源、折光镜、聚光镜;机械和支架系统,主要保证光学系统的准确配置和灵活调控。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是最重要的性能参数,它由光源的波长、物镜的镜口角和介质折射率三个因素决定。 2、荧光显微镜是以紫外光为光源,电子显微镜则是以电子束为光源。 3、倒置显微镜和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不同在于物镜和照明系统的位置颠倒。 一、名词解释 外在膜蛋白:外在膜蛋白为水溶性蛋白质,靠离子键或其他较弱的键和膜表面的膜蛋白分子或膜脂分子结合,因此只要改变溶液的离子强度甚至提高温度就可以从膜上分离下来,但膜结构并不被破坏。 内在膜蛋白:内在膜蛋白是通过和之共价相连的脂分子插入膜的脂双分子中,从而锚定在细胞质膜上。和脂肪酸结合的内在膜蛋白多分布在质膜内侧,和糖脂相结合的内在膜蛋白多分布在质膜外侧。 生物膜:镶嵌有蛋白质和糖类(统称糖蛋白)的磷脂双分子层,起着划分和分隔细胞和细胞器作用生物膜,也是和许多能量转化和细胞内通讯有关的重要部位,同时,生物膜上还有大量的酶结合位点。细胞、细胞器和其环境接界的所有膜结构的总称。 二、简答题 1、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影响生物膜流动性的因素 生物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1)具有极性头部和非极性尾部的磷脂分子在水相中具有自发形成封闭的膜系统的性质,以疏水性非极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的磷脂双分子层是组成生物膜的基本结构成分,尚未发现在生物膜结构中起组织作用的蛋白。 (2)蛋白分子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在脂双分子中或结合在其表面,蛋白的类型,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及其和脂分子的协同作用赋予生物膜具有各自的特性和功能。 (3)生物膜可以堪称是蛋白质在双层脂分子中的二维溶液。然而膜蛋白和膜脂之间,膜蛋白和膜蛋白之间及其和膜两侧其他生物大分子的复杂的相互作用,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膜蛋白和膜脂的流动性。 生物学功能:跨膜物质运输——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协同作用,胞吞等。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1受体,配体:受体(receptor):存在于细胞膜上细胞内、能接受外界的信号,并将这一信号转化为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从而对细胞的结构或功能产生影响的蛋白质分子。 配体(ligand):受体所接受的外界信号,包括神经递质、激素、生长因子、光子、某些化学物质及其他细胞外信号。受体是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分子,可以识别和选择性地与某些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产生相应的生物效应.与之结合的相应的信息分子叫配体。 2. 细胞通讯,信号传导,信号转导,细胞识别: 细胞通讯: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别一个细胞产生相应的反应。 信号传导:相当于是将上面细胞的刺激冲动传向下一个细胞,起着一种传递承接的作用,生化性质上没有什么改变。信号转导:指细胞通过胞膜或胞内受体感受信息分子的刺激,经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转换,从而影响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过程。 细胞识别:是指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与胞外信号物质分子(配体)选择性地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是细胞通讯的一个重要环节。

3. 分子伴侣:一类在序列上没有相关性但有共同功能的蛋白质,它们在细胞内帮助其他含多肽的结构完成正确的组装,而且在组装完毕后与之分离,不构成这些蛋白质结构执行功能时的组份。 4. 核孔复合体:在内外膜的融合处形成环状开口,直径为50~100nm,核孔构造复杂,含100种以上蛋白质,并与核纤层紧密结合。是选择性双向通道。功能是选择性的大分子出入(主动运输),酶、组蛋白、mRNA、tRNA等存在电位差,对离子的出入有一定的调节控制作用。 5. 常染色质,异染色质 : 在细胞核的大部分区域,染色质结构的折叠压缩程度比较小,即密度较低,进行细胞染色时着色较浅,这部分染色质称常染色质.着丝点部位的染色质丝,在细胞间期就折叠压缩的非常紧密,和细胞分裂时的染色体情况差不多,即密度较高,细胞染色时着色较深,这部分染色质称异染色质. 6. 核仁组织区:即rRNA序列区,它与细胞间期核仁形成有关,构成核仁的某一个或几个特定染色体片断。这一片段的DNA转录为rRNA, rRNA所在处。 7. 多聚核糖体: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同一条mRNA分子能够同多个核糖体结合,同时合成若干条蛋白质多肽链,结合在同一条mRNA上的核糖体就称为多聚核糖体。 8. 紧密连接,粘着带,桥粒,间隙连接:

细胞学重点名词解释

知识点一: MPF(卵细胞促成熟因子):指在成熟的卵细胞的细胞质中,必然有一种物质,可以诱导卵细胞成熟,这种物质称为促成熟因子; liposome:即脂质体,是磷脂分子在水相中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体,为直径25~1000nm 不等的一种人工膜。 细胞质基质:细胞质中除去能分辨的细胞器和颗粒以外的胶态物质,包含多种酶、细胞骨架等。 细胞周期: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的生长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形成子细胞结束为止所经历的过程称为细胞周期。 细胞通讯: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配体)传递到另一个细胞(靶细胞的受体)产生相互作用,引起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并表现为细胞整体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核孔复合体:镶嵌在内外核膜上的蓝状复合体结构,主要由胞质环、核质环等结构域组成,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核基质:真核细胞核内经过核酸酶、高盐处理除去核膜、核纤层、染色质、核仁以外存在的一个由纤维蛋白构成的网架体系。亦称狭义上的核骨架。 动作电位: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阈上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快速、可逆转、可传播的细胞膜两侧的电变化。 主动运输:是指物质在能量的作用下、通过载体的协助,逆浓度梯度运进或运出细胞膜的过程。 周期中细胞:在高等生物细胞社会中处于持续分裂的细胞,即细胞周期持续进行的细胞。 细胞全能性: 坏死(necrosis):坏死是细胞受到强烈理化或生物因素作用引起细胞无序变化的死亡过程。(表现为细胞胀大,膜破裂,内容物外溢,核变化较慢,DNA降解不充分,引起局部严重的炎症反应。) 管家基因:又称持家基因(house-keeping genes),是指所有细胞中均要表达的一类基因,其产物是对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如微管蛋白基因、糖酵解酶系基因与核糖体蛋白基因等。 核纤层:位于核膜内侧,由核纤层蛋白组成的纤维状网络结构。 PCD:指细胞程序性死亡,是一个由基因决定的细胞主动有序死亡方式,是多细胞生物去除不需要的或异常细胞的主要途径,是细胞的一种基本生物学现象。 原癌基因:是细胞内与细胞增殖有关的正常基因,其突变导致癌症。 细胞外基质:由细胞分泌到细胞外间质中的蛋白质和多糖等大分子物质所构成的网架结构,用于支持并连接组织结构、调节组织的发生和细胞的生理活动。 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的差异的过程。 蛋白质分选:又称为蛋白质定向运输,是指细胞内核糖体上合成的成千上万种蛋白质根据细胞结构组分和功能需要,定向转运到细胞特定部位的过程。 细胞骨架:包括膜骨架、核骨架和质骨架,一般指细胞质骨架,指真核细胞中经过非离子去垢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整理终版题库

名词解释 1. genome 基因组p235 某一个生物的细胞中储存于单倍染色体组中的总遗传信息,组成该生物的基因组 2. ribozyme 核酶p266 核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是生物催化剂,可降解特异的mRNA序列。核酶又称核酸类酶、酶RNA、核酶类酶RNA。大多数核酶通过催化转磷酸酯和磷酸二酯键水解反应参与RNA自身剪切、加工过程。与一般的反义RNA相比,核酶具有较稳定的空间结构,不易受到RNA酶的攻击。更重要的是,核酶在切断mRNA后,又可从杂交链上解脱下来,重新结合和切割其它的mRNA分子。 3. signal molecule 信号分子p158 信号分子是细胞的信息载体,包括化学信号如各种激素,局部介质和神经递质以及各种物理信号比如声、光、电和温度变化。各种化学信号根据其化学性质通常可分为3类:1、气体性信号分子,包括NO、CO,可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直接激活效应酶产生第二信使cGMP,参与体内众多生理过程。2、疏水性信号分子,这类亲脂性分子小、疏水性强,可穿过细胞质膜进入细胞,与细胞内和核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调节基因表达。3、亲水性信号分子,包括神经递质、局部介质和大多数蛋白类激素,他们不能透过靶细胞质膜,只能通过与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经信号转换机制,在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或激活蛋白激酶或蛋白磷酸酶的火星,引起细胞的应答反应。 4. house-keeping gene管家基因p319 管家基因是指所有细胞中均表达的一类基因,其产物是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如糖酵解酶系基因等。这类基因一般在细胞周期S期的早期复制。分化细胞基因组所表达的基因大致可分为2中基本类型一类是管家基因,另外一类是组织特异性基因。 5. cis-acting elements顺式作用元件 存在于基因旁侧序列中能影响基因表达的序列。顺式作用元件包括启动子、增强子、调控序列和可诱导元件等,它们的作用是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顺式作用元件本身不编码任何蛋白质,仅仅提供一个作用位点,要与反式作用因子相互作用而起作用。是指与结构基因串联的特定DNA序列,是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它们通过与转录因子结合而调控基因转录的精确起始和转录效率。 6. epigenetics 表观遗传学p251(重新查!!!1)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了可遗传的变化的一门遗传学分支学科。表观遗传的现象很多,已知的有DNA甲基化,基因组印记,母体效应,基因沉默,核仁显性,休眠转座子激活和RNA编辑等。是在基因组水平上对表观遗传学改变的研究。表观遗传现象包括DNA甲基化、RNA干扰、组织蛋白修饰等 7. Hayflick limitation Hayflick界线 Leonard Hayflick利用来自胚胎和成体的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发现:胚胎的成纤维细胞分裂传代50次后开始衰退和死亡,相反,来自成年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只能培养15~30代就开始死亡。Hayflick等还发现,动物体细胞在体外可传代的次数,与物种的寿命有关;细胞的分裂能力与个体的年龄有关,由于上述规律是Hayflick研究和发现的,故称为Hayflick 界线。关于细胞增殖能力和寿命是有限的观点。细胞,至少是培养的二倍体细胞,不是不死的,而是有一定的寿命;它们的增殖能力不是无限的,而是有一定的界限,这就是Hayflick 界线。 8. proto-oncogene原癌基因p312 原癌基因是细胞内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基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在进化上高等保守。当原癌基因的结构或调控区发生变异,基因产物增多或活性增强时,使细胞过度增

细胞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1. 细胞(cell) 细胞是由膜包围着含有细胞核(或拟核)的原生质所组成, 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能够通过分裂而增殖,是生物体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的基础。细胞或是独立的作为生命单位, 或是多个细胞组成细胞群体或组织、或器官和机体;细胞还能够进行分裂和繁殖;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并具有遗传的全能性。 2. 细胞质(cell plasma) 是细胞内除核以外的原生质, 即细胞中细胞核以外和细胞膜以内的原生质部分, 包括透明的粘液状的胞质溶胶及悬浮于其中的细胞器。 3. 原生质(protoplasm) 生活细胞中所有的生活物质, 包括细胞核和细胞质。 4. 原生质体(potoplast) 脱去细胞壁的细胞叫原生质体, 是一生物工程学的概念。如植物细胞和细菌(或其它有细胞壁的细胞)通过酶解使细胞壁溶解而得到的具有质膜的原生质球状体。动物细胞就相当于原生质体。 5. 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 细胞生物学是以细胞为研究对象, 从细胞的整体水平、亚显微水平、分子水平等三个层次,以动态的观点, 研究细胞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生活史和各种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前沿分支学科之一,主要是从细胞的不同结构层次来研究细胞的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从生命结构层次看,细胞生物学位于分子生物学与发育生物学之间,同它们相互衔接,互相渗透。 6. 细胞学说(cell theory) 细胞学说是1838~1839年间由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所提出,直到1858年才较完善。它是关于生物有机体组成的学说,主要内容有: ① 细胞是有机体, 一切动植物都是由单细胞发育而来, 即生物是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组成; ② 所有细胞在结构和组成上基本相似; ③ 新细胞是由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来; ④ 生物的疾病是因为其细胞机能失常。 7. 原生质理论(protoplasm theory) 1861年由舒尔策(Max Schultze)提出, 认为有机体的组织单位是一小团原生质,这种物质在一般有机体中是相似的,并把细胞明确地定义为:“细胞是具有细胞核和细胞膜的活物质”。1880年Hanstain将细胞概念演变成由细胞膜包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Cell Biology:广泛采用现代生物学的实验技术和手段,应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将细胞的整体活动水平,亚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三方面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动态的观点观察细胞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以期最终阐明生命的基本规律。 脂筏(lipid raft)是质膜上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的微结构域(microdomain)。大小约70nm 左右,是一种动态结构,位于质膜的外小叶。 质膜主要由膜脂和膜蛋白组成,另外还有少量糖,主要以糖脂和糖蛋白的形式存在。 膜骨架membrane associated skeleton 细胞膜下与膜蛋白相连的由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结构,它参与维持细胞膜的形状并协助质膜完成多种生理功能。 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通过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转运。动力来自物质的浓度梯度,不需要细胞提供代谢能量。 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疏水的小分子或小的不带电荷的极性分子的热运动可以使分子从膜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到另一侧,其结果是分子沿着浓度梯度降低的方向转运。因无需细胞提供能量,也没有膜蛋白的协助,故名。 协助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小分子物质沿其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减小方向的跨膜运动,是由膜转运蛋白“协助”完成的。 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 由载体蛋白所介导的物质逆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低浓度侧到高浓度侧转运,需要供给能量。ATP直接供能、间接供能、光能。 协同运输(cotransport):由离子泵与载体蛋白协同作用,利用跨膜的离子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使特定离子的顺梯度运动与被转运分子或离子的逆梯度运输相偶联。直接动力是膜两侧的离子浓度梯度。 胞吞作用:质膜内陷形成囊泡将外界大分子裹进并输入细胞的过程。 胞吐作用:与胞吞作用的顺序相反,将细胞内的分泌泡或其它某些膜泡中的物质通过细胞膜运出细胞的过程。 外膜(outer membrane):单位膜结构,厚约6nm。含40%的脂类和60%的蛋白质,具有孔蛋白(porin)构成的直径2-3nm的亲水通道,10KD以下的分子包括小型蛋白质可自由通过。内膜(inner membrane):厚约6-8nm。含100种以上的多肽,蛋白质和脂类的比例高于3:1。心磷脂含量高(达20%)、缺乏胆固醇,类似于细菌。 膜间隙(intermembrane space):内外膜之间的腔隙,延伸到嵴的轴心部。宽约6-8nm。其中含有许多可溶性酶类,底物和辅助因子。标志酶为腺苷酸激酶。 基质(matrix):内膜之内侧,类似胶状物,含有很多Pr.和脂类。三羧酸循环,脂肪酸和丙酮酸氧化的酶类都在其中。另外还有线粒体DNA、核糖体、tRNA、rRNA、DNA聚合酶、AA活化酶等。其标志酶为苹果酸脱氢酶。 外被(outerenvelop):双层膜,每层厚6~8nm,膜间隙为10~20nm。外膜通透性大,细胞质中大多数营养分子可自由进入膜间隙。内膜对物质透过的选择性比外膜强,其上有特殊载体称为转运体,可运载物质过膜。 类囊体(Thylakoid):在叶绿体基质中由单位膜所形成的封闭扁平小囊。 光合磷酸化:由光照所引起的电子传递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A TP的过程,称为photophosphorylation 细胞质膜系统(cytoplasmic membrane system):是指细胞内那些在生物发生上与质膜相关的细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齐鲁工业大学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1.生物膜:细胞内的膜系统与细胞质膜统称为生物膜 2.载体蛋白:又称通透酶(permease)生物膜上普遍存在的跨膜蛋白,能与特定的溶质分子结合,通过一系列构象改变介导跨膜被动运输或主动运输 3.通道蛋白:能形成穿膜充水小孔或通道的蛋白质。担负溶质的穿膜转运,如细菌细胞膜的膜孔蛋白。通道蛋白的特点:1)介导被动运输。2)对离子有高度选择性。3)转运速率高4)不持续开放,受“阀门”控制。 4.单克隆抗体:通过克隆单个分泌抗体的B淋巴细胞,获得的只针对某一抗原决定簇的抗体具有专一性强、能大规模生产的特点。 单克隆抗体:来自单个细胞克隆所分泌的抗体 5.离子泵:离子泵是膜运输蛋白之一,也看作一类特殊的载体蛋白,能驱使特定的离子逆电化学梯度穿过质膜,同时消耗ATP形成的能源,属于主动运输。 6.钠钾泵:此类运输泵运输时需要磷酸化,具有两个独立的α催化亚基,具有ATP结合位点;绝大多数还具有β调节亚基,α亚基利用ATP水解能发生磷酸化与去磷酸化,从而改变泵蛋白的构象,实现离子的跨膜转运。 7.协同运输:协同运输又称偶联主动运输,它不直接消耗ATP,但要间接利用自由能,并且也是逆浓度梯度的运输。运输时需要先建立电化学梯度,在动物细胞主要是靠钠泵,在植物细胞则是由H+泵建立的H+质子梯度 8.脂筏:生物膜上富含(神经)鞘脂和胆固醇的微小区域,与生物膜某些功能的发挥有关。 9.脂质体:在水溶液环境中人工合成的一种球星脂双层结构。 10.组成型胞吐途径:在真核细胞,有高尔基体反面囊膜分泌的囊泡向质膜流动并与之融合的膜泡运输过程,呈连续分泌状态,完成质膜更新,分泌胞外基质组分、营养或信号分子等功能。 11.调节型胞吐作用:在真核生物的一些特化细胞,所产生的分泌物储存在分泌泡内,当细胞受到胞外刺激时,分泌泡与质膜合并并将内含物分泌出细胞。该胞吐作用方式称为调节型胞吐途径。 12.膜骨架:细胞质膜的一种特别结构,是由膜蛋白和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它参与维持细胞质膜的形状并协助质膜完成多种生理功能,这种结构称为膜骨架。 13.血影:是指人的红细胞经低渗处理后,质膜破裂剩下保持原来的形态和大小的细胞膜结构。 14.胞吞作用:通过质膜内线形成膜泡,浆细胞外或者细胞膜表面的物质包裹到膜泡内并转运到细胞内 15.细胞通讯:信号细胞发出的信息传递到靶细胞并与受体作用,引起靶细胞产生特异性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16.信号分子:细胞的信息载体,种类繁多,包括化学信号和物理信号,化学信号诸如各类激素、局部介质和神经递质等,物理信号如声、光、电和温度变化等 17.N-连接糖基化:新合成蛋白进行糖基化修饰的一种方式。糖通过与蛋白质的天冬酰胺的自由NH2基连接,所以将这种糖基化称为N-连接的糖基化。 N-连接糖基化:在ER和Golgi中,由酶催化将寡糖链连接到蛋白质天冬酰胺原子上的糖基化形式。直接结合的糖是N-乙酰葡糖胺 18.O-连接糖基化:是将糖链转移到多肽链的丝氨酸、苏氨酸或羟赖氨酸的羟基的氧原子上。O-连接的糖基化是由不同的糖基转移酶催化的, 每次加上一个单糖。同复杂的N-连接的糖基化一样, 最后一步是加上唾液酸残基,这一反应发生在高尔基体反面膜囊和TGN中

细胞名词解释(新)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在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内容。 细胞:有膜包围的能独立进行繁殖的最小的原生质团,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细胞器:细胞质中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下能显示的具有一定形态特点并执行特定功能的结构。 原生质体:去掉细胞壁的植物细胞或其他去壁细胞。 朊病毒(prion)——仅由感染性的蛋白质亚基构成。 分辨率:仪器(或人眼)所能分开两个质点间的最小距离。 负染色技术(Negative staining)用重金属盐(如磷钨酸)对铺展在载网上的样品染色;吸去染料,干燥后,样品凹陷处铺了一层重金属盐,而凸的出地方没有染料沉积,从而出现负染效果,分辨率可达1.5nm左右。 冰冻蚀刻技术(Freeze etching)亦称冰冻断裂。标本置于干冰或液氮中冰冻。然后断开,升温后冰升华,暴露断面结构。向断面喷涂一层蒸汽碳和铂。然后将组织溶掉,把碳和铂的膜剥下来,此膜即为复膜(replica)。 细胞系:来源于动物或植物细胞,能够在体外培养过程中无限增殖的细胞群体。细胞株(cell strain):从原代培养细胞群中筛选出的有特定性质或标志的细胞群。克隆(clone):亦称无性系。对细胞来说,克隆是指由同一个祖先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遗传性状一致的细胞群。 接触抑制(contact inhibition):在体外培养的正常细胞,贴壁生长后当分裂到相互接触时便不再分裂,这种现象称为接触抑制。 细胞融合(cell fusion):通过培养和介导,两个或多个细胞合并成一个双核或多核细胞的过程。也称为细胞杂交。 细胞工程:利用细胞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结合工程学的技术手段,按照预先设计有计划的改变或创造细胞遗传性的技术。 单克隆抗体技术正常淋巴细胞(如小鼠脾细胞)具有分泌抗体的能力,但不能长期培养,瘤细胞(如骨髓瘤)可以在体外长期培养,但不分泌抗体。融合后的细胞既可分泌抗体又可无限制的增殖。 细胞质膜:包被在细胞最外面与外界相隔的一层单位膜。 脂质体(liposome):是根据磷脂分子在水相中可形成稳定的双层膜的趋势而制备的人工膜。 去垢剂是一端亲水、另一端疏水的两性小分子,是分离与研究膜蛋白常用试剂。分为离子型去垢剂(SDS)和非离子型去垢剂(Triton X-100) 血影:红细胞经低渗处理,细胞破裂释放出内容物,仍保持原来的形状和大小,称为血影(ghost)。 外在膜蛋白:附着于膜上,为水溶性分子,与膜结合力弱。主要靠离子键或其它较弱的键与膜表面的蛋白质分子或脂分子的亲水部分结合。 整合膜蛋白:为跨膜蛋白,与膜结合力强,需去垢剂才能与膜分离。 简单扩散:疏水的小分子或小的不带电荷的极性分子进行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时,不需细胞提供能量,也无需膜转运蛋白的协助,称简单扩散。 协助扩散:物质通过与特异性膜蛋白的相互作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的跨膜转运形式。 协同运输:两种溶质协同跨膜运输的过程。两种溶质运输方向相同的称同向协同运输,相反则称反向协同运输,是一种间接消耗ATP的主动运输过程。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1.细胞生物学:从细胞整体水平、亚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三个层次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及生命活动本质与规律的科学。 2.生物大分子:细胞内由若干小分子亚单位相连组成的具有复杂结构和独特性质的多聚体,能够执行细胞内生命活动的所有功能。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 3.蛋白质分子的α-螺旋:肽链以右手螺旋盘绕而成空心桶装构象,是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一种。它每3.6个氨基酸盘旋一周,整个结构借相邻两圈螺旋肽键的=N-H基的氢原子与=C=O基的氧原子之间形成的氢键维系。 4.β-片层结构:一条肽链回折而成的平行排列构象,是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一种,这时多肽链的各段走向都与其相邻肽段的走向相反。相邻肽段之间形成的氢键使彼此牢固结合。 5.蛋白质的亚单位:组成蛋白质四级结构的两条或两条以上呈独立三级结构的肽链中的每条肽链称为蛋白质亚单位。 6.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组成DNA的两条多核苷酸链的碱基之间通过氢键有规律地互不配对的原则,即A和T配对,G和C配对。 7.内膜系统(endomembrane system):通过细胞膜内陷而形成的膜细胞器的总称,是真核细胞特有的结构,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内体等,它们共同完成细胞多种重要的生命活动过程。 8.信号肽(signal peptide):核糖体合成蛋白质时,在新合成的蛋白质的N末端有一段由信号密码翻译出的由16~26个疏水氨基酸组成的序列,它引导核糖体与内质网膜结合,并使多肽链穿过内质网膜进入内质网腔,最后被信号肽酶水解掉。 9.信号识别颗粒(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al,SRP):存在于胞质内,是一核糖核酸蛋白质复合体,由6个多肽亚单位和1个RNA分子组成。可识别并结合信号肽和SPR受体,对蛋白质多肽穿过内质网膜进入内质网腔的过程起重要作用。 10.信号识别颗粒受体(SRP receptor):存在于内质网膜中的整合蛋白,为异二聚体。SRP受体能与SRP-核糖体复合体结合,并把它们引导至内质网膜上被称为移位子的通道蛋白处。 11.多(聚)核糖体:附着或游离的核糖体有mRNA链串联在一起进行同一种蛋白质合成的功能单位,实质是提高了蛋白质的合成效率。 12.蛋白质的分选:由rER合成的蛋白质在高尔基体复合体中经不同修饰后能准确无误的运输到相应的膜结构和细胞器,是由于蛋白质上有分选信号,而相应的靶膜和靶细胞器上有分选信号的受体,二者特异性识别并结合而实现蛋白质的分选。 13.膜相结构:真核细胞中包括细胞膜和细胞内以膜的分化为基础形成的细胞器,比如线粒体,内质网等。 14.非膜相结构:真核细胞中除了膜相结构外,其余的结构称为非膜相结构,包括颗粒状和纤维状的蛋白质结构,细胞骨架系统和无定形细胞基质,核基质等。 15.N—连接糖基化:发生在粗面内质网,在糖基转移酶的催化下,单糖或寡糖与蛋白质的氨基酸残基N原子共价连接而形成糖蛋白的过程。 16.O—连接糖基化:发生在高尔基体复合体上,在糖基转移酶的催化下,单糖或寡糖蛋白质的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残基侧链上的OH基团的O 原子共价连接而形成糖蛋白的过程。 17.自噬体:细胞内衰老和损伤崩解的细胞器或局部细胞质等被细胞的膜结构包围而形成的一种囊泡。 18.内体性溶酶体(endolysosome):即新生的溶酶体,由高尔基体复合体芽生的装载有溶酶体蛋白的运输小泡和内体合并而成,内装有无活性的溶酶体酸性水解酶。 19.异噬体::细胞的外源物质经由细胞的吞噬而被摄入细胞内的一种囊泡结构。 20.吞噬性溶酶体:由细胞内的自身产物或由细胞摄入的外来物质与内体性溶酶体相互融合而形成的结构。 21.基粒(elementary particle):分布在线粒体嵴膜上的蛋白质有柄小球体,是偶联磷酸化的关键装置。完成ADP+P i→ATP的过程。有三部分组成,头部具有ATP酶的活性,调节ATP的合成;柄部含有寡霉素敏感蛋白(OSCP),调控质子通道;基部具有质子泵,是质子流向F1的穿膜通道。22.呼吸链或电子传递链(electron transport chain):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组膜蛋白,传递三羧酸循环的氧化反应中所脱下的质子的电子给氧分子生成水,并释放能量。包括复合体I,II,III,IV. 23.细胞呼吸:细胞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并伴随能量释放的过程,是细胞氧化的过程。 24.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能量被F0F1ATP酶复合体用来催化ADP磷酸化合成ATP,这种在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偶联ADP磷酸化生成ATP称为氧化磷酸化。 25.线粒体DNA: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的一种封闭的环状双链DNA分子,能够表达一些线粒体中的结构蛋白。 26.微管组织中心(MTOC):即微管聚合的中心,对微管的极性有决定作用,包括中心体,纤毛,鞭毛的基体。 27.中心体(centrosome):是细胞中决定微管形成的一种细胞器,包括中心粒和中心球,中心粒为两个圆柱小体呈相互垂直排列,圆柱小体由微管组成,其排列是9*3+0。中心球是中心粒周围的细胞密质,它是微观组织中心之一。 28.胞质动力蛋白(cytoplasmic dynein):是微管蛋白的结合蛋白,具有ATP酶的活性,其头部可与微管和ATP结合,尾部可与分泌泡或色素颗粒结合,使之沿微管为轨道而运送。其负责物质从微管正极到负极的运输。 29.驱动蛋白(kinesin):是微管蛋白的结合蛋白,具有ATP酶的活性,其头部可与微管和ATP结合,尾部可与分泌泡或色素颗粒结合,使之沿微管为轨道而运送。其负责物质从微管负极到正极的运输。 30.微管蛋白结合蛋白:皆有位点与微管结合,对微管的组装,运动,胞内物质运输等和微管与其他细胞组成之间的连接均有关,是微管结构和功能的必需成分。 31.肌动蛋白结合蛋白:皆有位点与微丝结合,对微丝的构型和行为具有控制作用,如影响微丝的形成,连接,运动,盖帽和切断等。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合集

Chapter 1.2.3 1、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M.J.Schleiden)发表了《植物发生论》,指出细胞是构成植物的基本单位。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施旺(M.J.schwann)发表了《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生长的一致性的显微研究》,指出动植物都是细胞的聚合物。两人共同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这就是著名的“细胞学说”(celltheory)。 2、支原体(mycoplast):又称霉形体,为目前发现的最小的最简单的细胞,也是唯一一种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细胞。支原体细胞中唯一可见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3、朊病毒(prion):仅由有感染性的蛋白质构成的生命体。 4、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差异: 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无真正细胞核,遗传物质无核膜包被,散状分布或相对集中分布形成核区或拟核区具完整细胞核,有核膜包被,还有明显的核仁等构造 遗传物质DNA分子仅一条,不与蛋白质结合,呈裸露状态DNA分子有多条,常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质或染色质 无内膜系统,缺乏膜性细胞器具发达的内膜系统 不存在细胞骨架系统,无非膜性细胞器具由微管、微丝、中间纤维等构成的细胞骨架系统基本表达两个基本过程即转录和翻译相偶联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和区域性 细胞增殖无明显周期性,以无丝分裂进行增殖以有丝分裂进行,周期性很强 细胞体积较小细胞体积较大 细胞之中有不少的病原微生物细胞为构成人体和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5、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主要技术与手段: a.观察细胞显微结构的光学显微镜技术; b.探索细胞超微结构的电子显微镜技术; c.研究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结构的X射线衍射技术; d.用于分离细胞内不同大小细胞器的离心技术; e.用于培养具有新性状细胞的细胞融合和杂交技术; f.使机体细胞能在体外长期生长繁殖的细胞培养技术; g.能对不同类型细胞进行分类并测其体积、DNA含量等数据的流式细胞术; h.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对细胞中的DNA、RNA或蛋白质进行定位的放射自显影技术; i.用于探测基因组中英雄模范种基因是否存在,是否表达以及拷贝数多少的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j.能将细胞中的特定蛋白质或梳酸分子进行分离纯化的层析技术和电泳技术; k.对细胞化学定性、定量分析的显微分光光度术,显微荧光光度术,核磁共振技术。 Chapter4 1、生物膜(biomembrane)结构模型的演化:a.1925三明治模型;b.1959单位膜模型(unitmembranemodel);c.197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d.1975晶格镶嵌模型;e.1977板块镶嵌模型;f.脂筏模型(lipidraftsmodel) 2、细胞膜(cellmembrane):指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的生物膜,又称质膜,厚度6-10nm,是细胞间或细胞与外界环境间的分界,维持着细胞内外环境的差别。电镜下,CM呈三层结构,磷脂双分子层是膜的骨架,每个磷脂分子都可以自由地作横向运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1.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 是从细胞、亚细胞和分子三个水平研究细胞生命现象的发生规律及其本质的科学。 2.细胞的生命现象 包括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遗传、变异、发育、运动、衰老及死亡等。 3.医学细胞生物学 是研究和探讨人体细胞的结构、功能、生长、发育、衰老、死亡等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发病机理和防治的科学。 4.细胞(cell) 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5.细胞学(cytology) 是研究细胞生命现象的科学,其研究范围包括: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和进化。 6.病毒(virus) 是非细胞形态的的有机体,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核酸-蛋白质复合体。 7.水 细胞中含量最大(70%),极性小分子,良好溶剂,是细胞内生化反应的场所。 8.蛋白质分子 是由许多氨基酸分子通过肽键,依次缩合而形成的多肽链。 9.蛋白质的一级结构(primary structure) 具有一定数目和顺序的氨基酸残基之间以肽键为主键或二硫键为副键连接起来的线性多肽链。 10.蛋白质的二级结构(secondary structure) 在一级结构的基础上,借氢键在氨基酸残基之间连接,使多肽链折曲的结构。分a-螺旋、?-折叠片层、三股螺旋三种类型。 11.蛋白质的三级结构(tertiary structure) 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借氢键、酯键、离子键、疏水键再行折叠。 12.蛋白质的四级结构(quaternary structure) 两条以上呈独立三级结构的肽链借氢键等化学键相互形成更复杂的空间结构。 13.核酸 是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 14.DNA的一级结构 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15.DNA的二级结构 Watson和Crick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DNA分子是由两条相互平行、方向相反的多核苷酸链围绕着同一中心轴形成的双螺旋结构; 两条长链的碱基在双螺旋内侧按碱基配对原则(A=T,G三C)以氢键相连; 相邻碱基对旋转36°,间距0.34nm,一个螺旋包含10个碱基旋转360°,螺距为3.4nm。 16.膜相结构的区域化作用 分隔细胞内各种不同功能的酶,将某一功能有关的酶系统集中在一定区域内,使它们更为有效的发挥功能活性。 17.细胞膜(cell membrane) 是包围在细胞质外周的一层界膜,又称质膜(plasma membrane)。 18.生物膜(biological membrane)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版

第四章P16提要第一段;细胞生物学概念,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称为细胞生物学。它是以细胞为研究对象,从细胞的显微水平、亚显微水平、分子水平等三个层次,主要研究细胞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二、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 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的研究2生物膜与细胞器的研究3生物膜与细胞器的研究4 细胞增殖及其调控5 细胞分化及其调控6 细胞的衰老与凋亡7细胞的起源与进化8 细胞工程P46提要真核结构:1生物膜体系以及生物膜为基础构建的各种独立的细胞器2.遗传信息表达的结构体系3细胞骨架体系 P80提要,普通光学显微镜结构和性能参数 1、光学显微镜的组成主要分为光学放大系统,为两组玻璃透镜:目镜和物镜;照明系统:光源、折光镜、聚光镜;机械和支架系统,主要保证光学系统的准确配置和灵活调控。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是最重要的性能参数,它由光源的波长、物镜的镜口角和介质折射率三个因素决定。 2、荧光显微镜是以紫外光为光源,电子显微镜则是以电子束为光源。 3、倒置显微镜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不同在于物镜和照明系统的位置颠倒。

一、名词解释 外在膜蛋白:外在膜蛋白为水溶性蛋白质,靠离子键或其他较弱的键与膜表面的膜蛋白分子或膜脂分子结合,因此只要改变溶液的离子强度甚至提高温度就可以从膜上分离下来,但膜结构并不被破坏。 内在膜蛋白:内在膜蛋白是通过与之共价相连的脂分子插入膜的脂双分子中,从而锚定在细胞质膜上。与脂肪酸结合的内在膜蛋白多分布在质膜内侧,与糖脂相结合的内在膜蛋白多分布在质膜外侧。 生物膜:镶嵌有蛋白质和糖类(统称糖蛋白)的磷脂双分子层,起着划分和分隔细胞和细胞器作用生物膜,也是与许多能量转化和细胞内通讯有关的重要部位,同时,生物膜上还有大量的酶结合位点。细胞、细胞器和其环境接界的所有膜结构的总称。 二、简答题 1、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影响生物膜流动性的因素 生物膜的基本结构与作用 (1)具有极性头部和非极性尾部的磷脂分子在水相中具有自发形成封闭的膜系统的性质,以疏水性非极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的磷脂双分子层是组成生物膜的基本结构成分,尚未发现在生物膜结构中起组织作用的蛋白。 (2)蛋白分子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在脂双分子中或结合在其表面,蛋白的类型,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及其与脂分子的协同作用赋予生物膜具有各自的特性与功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