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望海潮》公开课教案新部编本

《望海潮》公开课教案新部编本

《望海潮》公开课教案新部编本
《望海潮》公开课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望海潮》课堂教学设计

柳永

一、教学目标

1、把握词的思想内容。

2、体会本文“点染”的艺术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朗诵——小组交流——师生交谈总结——学生反思提升”的教学过程,品味词的艺术特点。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精心设置导语,导入新课(2分钟)

1、有一个地方, 非常美丽迷人,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

2、有一首词,写得非常优美,传说竟引起一个人“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3、(宋)谢驿因此写了这样一首诗:“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岂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

4、这首词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柳永的词《望海潮》。

和柳永一贯的婉约风格刚好相反,这首词写得豪放。

(这个导入可谓简洁高效:1扣地点,2扣词美,3扣史事,每一句都有用,每一句都与所学内容有关)

二、教学目标(1分钟)

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把握词的思想内容。

3、体会本文“点染”的艺术手法。

三、创作背景(1分钟)

《望海潮》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这是一首投赠之作。是他从家乡福建崇安赴开封应试,路过杭州,拜谒世宜前辈两浙转运使孙何时的赠词。当时,孙何徙两浙转运使,礼贤下士,爱好词艺,故柳永作词相赠,以博得孙何的称扬和赞誉。可见,柳永有升迁之意,只是一生潦倒不得志

四、听朗读。(6分钟)

1、请同学听朗读录音,①注意生字读音,②注意词的节奏、情感。

朗朗读指导:

①感情饱满,适度夸张。

②上片词句短小、如“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

彩浓烈的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

③下片文字优美,词曲变长,节奏要平和舒缓,读出

心旷神怡之感。结尾祝愿之辞要读的恳切。

2、齐读

五、自主学习:检查预习效果,感知全词内容(15分钟)

阅读思考:

1、《望海潮》这首词的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分别从哪些方面去写?抒发了词

人什么样的情感?(指导学生分析全词结构)

2、本词的主旨是什么?(找出关键句子)

上片:钱塘的繁华

形胜、繁华(总)

居住环境华美

钱塘景观壮阔(分)

百姓生活富足

下片:西湖抒发了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借以赞颂地方长官政绩卓著

西湖美景

百姓生活愉悦

长官生活休闲

六、合作探究:(10分钟)

赏析“点染”的艺术手法(结合课后习题2)

点拨: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点染:本是国画的术语。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抽象的评点(总写),有些地方具体的描述(分述),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用景物来渲染。

如:《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是点,点出离别的冷落:而“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染,用景物来渲染。

本词就运用了“点染”的手法,请加以分析:

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总)——点

居民居住环境华美,钱塘景观壮阔,百姓生活富有(分)——染(从三隔方面:都市繁华之美,自然风光之美,民生安乐之美)

2、重湖叠巘清嘉(总)——点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分)——染(从三个方面来:一是山色之美;二是湖荷之胜。三是人文风貌之佳)

七、拓展练习::说说下面的一首元曲哪些内容运用了“点染”这种艺术手法? (3分钟)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 染

断肠人在天涯。---------点渲染相思之情的伤悲。

(“点染”艺术就这么“一评一练”当中轻松完成,教学重点就这样突破掌握了)

八、艺术手法(1分钟)

A、A、善于点染,即总写与分述的结合。

B、工于铺叙,一句一景,选取最具表现力的景物浓墨重彩。

C、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D 、比喻、拟人、夸张、互文的修辞手法

E、谴词用字准确、精炼、生动、形象:绕、卷等

九、听《望海潮》音乐,再次感受词的美(2分钟)

人说美景如画,然而这般美景恐怕用尽天下丹青描绘不尽,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望海潮》,走进杭州,在美妙的音乐中去体验那湖光山色,去游览那充满魅力的人间天堂。

十、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词

2、用散文句描述你所喜欢的词句

柳永《望海潮》优质课公开课实用教案教学设计

望海潮 一.导入:江南盛景,自古叫人魂牵梦绕。素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是天赐美景。八月钱塘,西湖秀色。钱塘大潮是浊浪排空的黄钟大吕。西湖美景,则是小桥流水的丝竹管弦。美的笔调,美的画面,美的景致,美的神韵,美的音律。柳永在这里告诉我们,什么叫真正的美,什么叫脱俗的美。 二.整体感知 1.诵读 北宋都市的繁华出现了许多描写都市风情的诗词,以柳永的《望海潮》为最。古人曾评:承平气象,形容曲尽。那么这首词究竟美在哪里呢听老师泛读,初步体会情感,注意字音和断句。 教师配乐朗诵2.学生齐读3.老师点拨(注意韵脚,赞颂的情感,情感饱满,重读的有气势,抒情的要舒缓)4.自由诵读5.找学生诵读 三.走进文本 1.这首词描写的是哪个城市 2.欧阳修曾经也写过杭州的美,展示课件 钱塘自五代时,不被干戈,其人民幸福富庶安乐。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海商贾,风帆浪泊,出入于烟涛杳霭之间,可谓盛矣! 写了那几个方面的美 (生活和平富足安乐景色优美贸易昌盛) 3.欧阳修用粗笔勾勒出杭州的盛美概况,对照课文,柳永在上半阕是描写的杭州美在何处 赏析: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找学生发挥想象,扩写一下:远远望去,柳树像重重轻纱,掩映着一座座精美的桥梁。微风过处,翠绿色的帘幕在吹拂下轻轻摆动,城内高低错落着十万人家。 (垂柳含烟,薄雾如纱,彩桥似画,帘幕轻摆,人烟阜盛,怡然安详) 改动一下:杨柳画桥 “烟”写出了柳树迷离朦胧的意境江上柳如烟燕飞残月天 “烟柳”柳树在未出叶之前,只是黄嫩的芽,远远望去,仿佛一层淡色的烟云。 珠帘翠幕。或者是水汽 “风”风吹帘动,摇摆轻曳,动静结合。 古诗中也有“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魏台长乐坊西,画桥倒影烟堤远” 4.街巷桥边,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在挡风的竹帘内,在绿色的帷幕中,高高低低层层叠叠掩映着万千人家。

望海潮意境意象分析(1)

作者情感:主要描写了杭州的秀丽山川和钱塘的壮丽景象,表达对繁华盛世和统治阶级的赞扬。 赏析: 这首词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写西湖,展现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全词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此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此词一开头即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全貌。它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钱塘,即杭州。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 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

的美丽:“风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参差”为大约之义。 “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 “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珠玑、罗绮,又皆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声色之盛。“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下片重点描写西湖。西湖,蓄洁停沉,圆若宝镜,至于宋初已十分秀丽。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叠山,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这两种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柳永这里以工整的一联,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也很工稳,情韵亦自悠扬。“泛夜”“弄情”,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着一“泛”字,表示那是湖中的船上,“嬉嬉钓叟莲娃”,是说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接着词人写达官贵人此游乐的场景。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暄赫声势。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这首词的结束语。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魏晋时中书省地近宫禁,因以为名。“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意谓当达官贵人们召还之日,合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一人间仙境。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烘托出西湖之美。

《望海潮》柳永教学教案设计望海潮 柳永教案

《望海潮》柳永教学教案设计望海潮柳永 教案 词调始见于,为柳永所创的新声,教学中做好的教案设计可以增加上课效果。下面是X为大家整理的的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的音律美,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炼字的艺术,感受词人热爱祖国河山秀丽风光的情怀。欣赏词中铺陈描述的表现手法,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壮阔优美的意境,初步分析概括词的艺术特色。了解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的音律美,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炼字的艺术,感受词人热爱祖国河山秀丽风光的情怀是学习重点,欣赏词中铺陈描述的表现手法,感悟词的壮阔优美的意境,初步分析概括词的艺术特色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宋词的常识:词牌名、词题、小令、中调、长调、婉约派、豪放派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柳永的词作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被称为北宋婉约派正宗。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二、配乐朗读,读出节奏,感受语言美。 学生朗读后,教师指导节奏、用韵,配合多媒体图片音乐交互效果,示范朗读,然后指导学生配乐诵读,读出美感——一读体验,二读示范,三读品尝 三、知人论世,了解背景,感悟词意。 学生初步概括分析作品的主要意象(内容)和风格,简介背景,体会词的意境与作者的情感。学生自由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大意解读准确即可。老师有针对性地适当引导,在语言表述规范上作示范,不作过分硬性的定评 上片写杭州城的优美风景与繁荣景象。“形胜”、“繁华”是点睛之笔,概括全篇。 下片写西湖景区清秀迷人的湖光山色与官同游同乐的愉悦祥和气氛。(形胜、繁华) 移步换景的描写方法,由景到物、由物到人的描写顺序,起承转合的典型结构

柳永望海潮优质课公开课实用教案教学设计定稿版

柳永望海潮优质课公开 课实用教案教学设计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望海潮 一.导入:江南盛景,自古叫人魂牵梦绕。素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是天赐美景。八月钱塘,西湖秀色。钱塘大潮是浊浪排空的黄钟大吕。西湖美景,则是小桥流水的丝竹管弦。美的笔调,美的画面,美的景致,美的神韵,美的音律。柳永在这里告诉我们,什么叫真正的美,什么叫脱俗的美。 二.整体感知 1.诵读 北宋都市的繁华出现了许多描写都市风情的诗词,以柳永的《望海潮》为最。古人曾评:承平气象,形容曲尽。那么这首词究竟美在哪里呢?听老师泛读,初步体会情感,注意字音和断句。 教师配乐朗诵2.学生齐读3.老师点拨(注意韵脚,赞颂的情感,情感饱满,重读的有气势,抒情的要舒缓)4.自由诵读5.找学生诵读 三.走进文本 1.这首词描写的是哪个城市? 2.欧阳修曾经也写过杭州的美,展示课件 钱塘自五代时,不被干戈,其人民幸福富庶安乐。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海商贾,风帆浪泊,出入于烟涛杳霭之间,可谓盛矣! 写了那几个方面的美?

(生活和平富足安乐景色优美贸易昌盛) 3.欧阳修用粗笔勾勒出杭州的盛美概况,对照课文,柳永在上半阕是描写的杭州美在何处? 赏析: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找学生发挥想象,扩写一下:远远望去,柳树像重重轻纱,掩映着一座座精美的桥梁。微风过处,翠绿色的帘幕在吹拂下轻轻摆动,城内高低错落着十万人家。 (垂柳含烟,薄雾如纱,彩桥似画,帘幕轻摆,人烟阜盛,怡然安详) 改动一下:杨柳画桥 “烟”写出了柳树迷离朦胧的意境江上柳如烟燕飞残月天 “烟柳”柳树在未出叶之前,只是黄嫩的芽,远远望去,仿佛一层淡色的烟云。 珠帘翠幕。或者是水汽 “风”风吹帘动,摇摆轻曳,动静结合。 古诗中也有“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魏台长乐坊西,画桥倒影烟堤远” 4.街巷桥边,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在挡风的竹帘内,在绿色的帷幕中,高高低低层层叠叠掩映着万千人家。 给你什么感觉?(有气势,场面宏大)

高中古诗文欣赏之望海潮·东南形胜

望海潮·东南形胜 宋代: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译文 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

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注释 三吴:即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三郡,在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候的吴国的一个郡。 烟柳:雾气笼罩着的柳树。 画桥:装饰华美的桥。 风帘:挡风用的帘子。 翠幕:青绿色的帷幕。 参差:参音此跟反,差音此衣反。近似;高下不齐貌。 云树:树木如云,极言其多。 怒涛卷霜雪: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天堑:天然沟壑,人间险阻。一般指长江,这里借指钱塘江。珠玑: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这里泛指珍贵的商品。 重湖:以白堤为界,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巘(yǎn):大山上之小山。 叠巘:层层叠叠的山峦。此指西湖周围的山。巘:小山峰。清嘉:清秀佳丽。 三秋:①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农历九月。王勃《滕王阁序》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柳永《望海潮》有“三

唐诗宋词朗诵解说词

唐诗宋词朗诵解说词 星河耿耿,银汉迢迢。从远古奔来的中华文明的长河,千回百转,千淘万漉,使一颗明珠浮出了水面,它的异彩流光,穿过时空,照亮了中国文学长廊,它就是滋养了中华民族文化近千年、并让世界为之回首的唐宋文学。 徜徉在这座文学珍宝馆,我们目不暇接,我们留连忘返。在这里,我们与中国文学史上的众多名流巨匠擦肩而过:迎面走来的是“天子呼来不上船”笑傲红尘的李白,眼望“国破山河在”老泪纵横的杜甫;这一边有听一曲琵琶泪洒青衫的白居易,那一边有登楼远望心忧天下的范中淹;苏东坡月下把酒,声声向苍天发问,辛弃疾挑灯看剑,夜夜梦里沙场秋点兵;柳永为“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吟咏歌唱,李清照则为“梧桐更兼细雨”黯然神伤。 唐宋诗词歌赋是一座巍巍丰碑,它计数着中华文明的历史遗产;唐宋文学又是一顶灿灿王冠,缀满了浓缩中国文学智慧的奇珍异宝。这里,你能找到“大江东去”的豪放,也能找到“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能听

到“磨损胸中万古刀”的愤懑呐喊,也能听到“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浅吟低唱;有怒发冲冠的报国志,也有窗前明月的故乡情,有独上西楼的长相思,有草长莺飞的梦江南,有春光乍泄的蝶恋花,有斗霜傲雪的一剪梅。捧出这部宝典,我们能感觉到它的份量:刻写历史,它刀刀见血,鞭笞黑暗,它字字带泪,思索人生,它笔笔入理,憧憬光明,它声声不倦。含英咀华,我们也能体味到它的博大:它是历史的凝固,也是现实的观照,是文人的妙笔,也是哲人的沉思;是千里茑啼的锦绣江山卷,也是宫庭王朝的血雨腥风图;它的大漠孤烟,它的塞外鼓角,它的新坟旧鬼,它的金风玉露,共同托起的是中国文学界史上的一座珠穆朗玛。 今天晚上,在这个古来圣贤千百次吟咏过的新年之夜,让我们共同举起唐宋名篇这樽美酒,邀明月至花前,引诗情到九重,在一声声荡气回肠的千古绝唱中,开启一次美的旅程。 《琵琶行》唐白居易 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样清脆美妙,白居易的

(完整word版)《望海潮》点染艺术欣赏

《望海潮》点染艺术欣赏 “点染”指的是工笔画中的一种染色技巧,一笔蘸上深浅不同的色彩在画面上连点带染,取灵动之意。是处理背景或小型花卉的时候时常用到技法。此法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点”,就是正明点明,将所要抒写的情感、旨意,一语点明,使读者了然于胸;所谓“染”,就是渲染、侧面烘托,即以具体的事物、景物将所点明的情感、道理烘托出来,以便对其有更具体、更生动地把握。 说到“点染”,我们要注意到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中的例析:“词有点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明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他强调的是,“点染”之间不能“有他语相隔”,只能是一气而下。柳永《雨霖铃》下阕,举笔便点明离别的冷落、凄清,接着便以“清秋”作第一重渲染,再用“柳岸晓风残月”作第二重杨渲染,其冷落、凄清之气氛便具体可感了。 “点染”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 “点染”在《望海潮》表现为“点”即抽象评点,“染”为具体描写,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 从上阙来看,前三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点出钱塘优越的地理条件、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以及“自古繁华”的地位。接着就从这三

方面分别详细描绘,是“染”。“三吴都会”是“点”,“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染”,描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居民住宅的雅致和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东南形胜”是“点”,“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染”,由市内说到郊外,写出了钱塘江岸的柔美和钱塘江潮的壮美。“钱塘自古繁华”是“点”,“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染”,写出了商业的繁荣,、市民的殷富。“竞豪奢”,则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 简单来说,“形胜”“都会”“繁华”六字点出了杭州的繁华热闹、宏伟气派。接着通过具体的描述直观且鲜明地展现大都市的风采:雕栏画栋,房屋密集,人口众多,社会太平,百姓富足。 从词的下阙来看,“重湖叠巘清嘉”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是“染”。其中的“染”,从山色之美、湖荷之胜和人文风貌之佳三方面来铺绘,展现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望海潮》的成功,很大程度在于点染手法的娴熟运用,无论是上阙还是下阙,都用到了。词人着力于“染”,目的在于“点”,最终达到了投赠的目的:着力铺绘渲染钱塘的繁华,展现物阜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其根本用意在于歌颂在此地任地方官的好友孙何治郡有方,政绩卓著。 当然今天我们欣赏此词,并不在强调此种借诗文作奉承的方式与做法,而是学习写景状物的特别技法,明白“点染”的妙处。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望海潮》教学设计及评课(肖培东)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望海潮》教学设计及评课(肖培东) 1.导入: 有些诗句大多人不知道它出自何人之手,却能永远铭记,千古传诵!比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 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结合注释一走近作者,结合注释二三了解词人写作背景。 3.思考:辛弃疾因何而登“亭”? 明确:为了消愁解闷(板书“愁”)。 4.让我们走进诗词,了解词人的愁情所在。 老师范读诗词,学生初步体会愁情。 ⑴赏析上片: 同学们集体有感情地诵读,思考以下问题: ①上片写景部分有哪些意象? ②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③上片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板书:景:苍凉、空阔--情) (学生回答)意象:楚天、秋水、山、落日、断鸿、游子; 情:乡思、孤寂、空有抱负、壮志难酬。 同学们根据品出的情感诵读。

⑵赏析下片: 同学们诵读下片,思考问题:下片用了哪些典故?抒发了什么情感? (学生回答)典故:张翰、许汜、刘备、桓温; 情:乡思、激愤、为国为民--反用其意; 壮志难酬、年华虚度--正面用典。 赏析“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情感:苦无知己、壮志难酬。(呼应上片“无人会,登临意”) 5.总结: 辛弃疾生不逢时,他的文韬武略换来的是大半生报国无门的悲愤和苦痛。他常常将满腔雄心壮志化作杜鹃啼血式的悲愤长歌。这是英雄人格意识的变向表达。我们从这首词中分明也能品出他对英雄悲壮人格的追求。然而,也正是这一特定遭遇,使他一寄之于词,成为一代词宗,在词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6.拓展延伸:赏析词人的《青玉案元夕》,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辛弃疾,用精炼的语言评价辛弃疾。 板书: 景:苍凉、空阔--情 愁 张翰

望海潮公开课教学设计

《望海潮》教学设计 陈春丽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3、学习诗词中铺陈、点染的表现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学习诗中铺陈、点染的表现手法。 三、学习方法 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反复诵读,感悟体会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柳耆卿与孙何为布衣交。孙知杭州,门禁甚严。耆卿欲见之而不得,作《望海潮》词往见名妓楚楚曰:“欲见孙相,恨无门路。若因府会,愿借朱唇歌于孙相公之前。若问谁为此词,但说柳七。”中秋府会,楚楚宛转歌之,孙即日迎耆卿预坐。 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二)朗读课文 先自读课文,再请一位学生朗读,抓住特点点评,进行朗读指导。 朗读指导: ①感情饱满,适度夸张。 ②上片首句朗读在“繁华”处升调且顿为下文蓄势,写钱塘江潮的壮观,词句短小、如“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的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 ③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优美,词曲变长,节奏要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结尾

祝愿之辞要读的恳切。 (三)悟 1、请找出能体现词人写作意图的一个字。——夸 2、请结合上下阕分析词人各“夸”什么?为什么“夸”?——上片夸钱塘,形胜、 繁华;下片夸西湖,清嘉。 (四)赏:请结合词中语句赏析本词,谈谈“夸”的效果。 引导学生读透全词并有重点的进行鉴赏(从推敲词语、分析意象、描述意境、体会感情和鉴赏表现手法引导学生鉴赏) 1、鉴赏钱塘的景象 赏析表现繁华的句子 繁华是全词的总纲,词的上片哪些句子写了杭州的繁华?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珠玑(珠玉宝石)、罗绮(绫罗绸缎)是财富的象征,这里并不是少数人拥有,而是市列,户盈,家家户户都有,市上到处陈列着珠宝, 家家穿戴都是绫罗绸缎,而且人们竞相夸耀奢侈豪华,可看出词人所表现的重点是突出物质的丰厚。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垂柳含烟,薄雾如纱,彩桥似画,人烟阜盛,千门万户门帘轻摆,怡然安详。这是对杭州城的一个全景描绘,表现了杭州城街巷河道的富丽。“烟柳画桥”就是如烟的杨柳,雕画的桥梁。而一个“烟”字描写出朦胧之美。“内帘翠幕”描写居民的住宅的雅致。“翠”是绿颜色的意思。“翠幕”与“烟柳”所描绘的境界和谐,表明了城市的生气与活力。“参差十万人家。”“参差”为大约、差不多之义。这一句表明人家很多,数以万计,从而表明城市人气很旺,十分繁庶。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尽显雅致之气,最能体现柳永的婉约词风。 赏析表现形胜的句子

望海潮详细解释

望海潮 《望海潮》,词牌名。一百零七字,双调。 原文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cēn)差(cī)十万人家。云树绕堤(dī)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àn)无涯。市列珠玑(jī),户盈罗绮(qǐ),竞豪奢。 重湖叠巘(yǎn)(人教版语文课本写的是山字旁加献,“巘”是“山献”的繁体)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qiāng)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jì)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翻译 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江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赏析】 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望海潮》是描绘北宋时期杭州景象的。词的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要谈杭州,首先把杭州的情况做个总的、概括的介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但又另有新意。如果说前两句是从横的方面来写,写杭州的现状的话,那第三句则是从纵的方面来写,交代出它“自古繁华”的历史。三句词,从纵、横两个方面勾画出杭州的粗略面貌,以横为主,以纵为宾,实写杭州的现状,对其历史,则是虚写,一笔带过,作为陪衬。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繁华”这三个方面进行铺叙。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就“三吴都会”一句进行铺展的描写。“十万”,乃约略之词,只言人口之多,并不是确切的人口统计。杭州在当时就有“池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宋仁宗诗)的美誉。宋南渡以后,就有了更大的发展。宋人吴自牧《梦粱录》云:“柳永咏钱塘词曰:‘参差十万人家’,此元丰(宋神宗年号)前语也。自高庙(宋高宗)车驾自建康幸杭驻跸,几近二百余年,户口蕃息,近百万余家。杭城之外城,南西东北,各数十里,人烟生聚,民物阜蕃,市井坊陌,铺席骈盛,数日经行不尽,各可比外路一州郡,足见杭城繁盛耳。”(卷十九)“参差”二字,写出了楼阁房舍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景象;“风帘翠幕”,把“人家”具体化了,家家悬挂风帘,户户张设翠幕,一派宁静安详的气氛;而这大大小小的楼阁、张帘挂幕的人家,错落在“烟柳画桥”之中,这就不仅使我们看到了户户人家的具体景象,也看到了整个城市的风貌。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一句做铺展的描写。这里只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钱塘江岸,绿树如云,写出了郁郁葱葱的景象;钱塘江水是“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杭州位于钱塘江畔。钱塘潮的壮观景象是很有名的。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里有这样一段描写:浙江(即钱塘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十六日)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南宋诗人杨万里)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怒涛”,写江潮来势之猛,犹如鏖战的貔虎,不就是“震撼激射”的景象吗?“卷霜雪”,写“怒涛”的具体形象,也就是“玉城雪岭”的景象。“霜雪”,不仅写出了怒涛如雪的白色,也写出了江潮带来的森森寒气,正如孟浩然《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所云:“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只是柳永在这里对人的感受没有明言而已。“天堑无涯”,写出了江面的宽阔,也暗示出江潮“吞天沃日”的气势。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则是就“繁华”二字进一步铺展,写杭州的繁华。杭州,在宋代就有“销金锅儿”之号(见《武林旧事》),这是说,不管有多少金钱,都能在那里挥霍净尽。诗人在这里又深入一步,透过那重重帘幕,描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只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品的丰富、

《望海潮》文本解读

一场“美”到极致的视听盛宴 ——《望海潮》“点染”手法浅析 甘肃省金塔县中学马晶 《望海潮》一词,向来被认为是“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词作上阕作者从多个视角、多个层次描写了杭州的城市风貌,突出了杭州的繁华富庶;下阕着力写西湖盛景,将西湖风光与当地的风俗民情融为一炉,尽显太平气象。词作中,作者用了多种手法来表现杭州之美,其中我认为当属“点染”手法用得最好。 点染,本是中国绘画的基本技法,后来被我国古代文人用到了诗词创作中。“点”即“点明”,指的是诗词中画龙点睛的主句或中心词,它一般用在开头或结尾点明诗词的意旨。“染”即用景物来烘托渲染,具体运用中常伴用各种修辞。点与染结合运用,可以创造出优美的意境,抒发强烈的情感,增强诗词的艺术表现力。 《望海潮》一词中的“点染”手法极为明显,用得也极为精妙。首先,上阙首句即以鸟瞰的镜头,抓住了杭州“形胜”和“繁华”这两个特点,开门见山地从地理和历史这两个方面对杭州作了高度的概括,这即是“点”。接下来三句分别从自然风光、人口数量以及城市经济情况围绕“形胜”和“繁华”做了具体的描绘渲染,这即为“染”。我们重点来欣赏“染”的部分:“烟柳画桥”,写出了街巷河桥的美丽;“风帘翠幕”,绘出了居民住宅的雅致。“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作者轻轻一笔便绘染出了杭州城温柔安详又兼热闹富贵的一面,杭州城之美,呼之欲出。这儿的“烟”字用得非常妙。一个“烟”字写出

了柳树刚发新芽时那种迷离朦胧的意境。风吹帘动,柳枝轻曳,动静结合,非常富有意境。“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也“染”得非常有特色。“绕”字写出了柳枝环绕堤岸的迤逦之态,“卷”字写出了钱塘江浪涛的气势。一柔一刚,一静一动,极富画面感。“市列”三句更是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杭州当时的富庶与奢华。上阙先总后分,先点后染,情感蕴藉其中,体现了词之为体的审美特质。 词的下阕也一样用到了“点染”手法。首句“重湖叠巘清嘉”简洁明了地对西湖之美做了一个总括,接着便一步一景,对西湖之美做了细笔描摹。作者在对西湖盛景进行“染”时,提笔便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相传,金主完颜亮听到这句以后,便羡慕钱塘的繁华,从而更加强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当然,说金主因受一首词的影响而萌发南侵的野心,不足为信,但足见这一句写得是非常好的。“三秋”意指桂花花期之长,“十里”是说湖中荷花种植面积之广。荷花娇艳,莲叶接天,这是何等的盛景!“三秋桂子”更是勾起了人们无限的想象和联想:芬芳的桂花可是从那嫦娥的广寒宫飘落?作者细笔绘染的西湖是美丽的:秋季,山上有桂花飘香,沁人心脾;夏日,水中有荷花盛开,赏心悦目。作者把不同时节不同地方开放的两种花放在一处描写,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非常大胆。接着作者便把注意力放到了百姓身上:“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不管是晴和的白天,还是瑰丽的夜晚,到处都是快乐的垂钓老翁和嬉闹的采莲姑娘,真是一派昼夜笙歌的太平景象!作者此处用了“互文”的手法,让我们既听到了羌管和菱歌飘扬,又看到了美景和游人相乐。眼观风

沪教版语文九上水仙子·咏江南教案2篇

《水仙子·咏江南》 张养浩 【自学指导】 1,了解张养浩的文学地位,通过诵读品味课文用词简洁、语言上口、句式整齐的特点。 2,体会课文的写作角度,理解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感受这首曲子描绘的意境。 3,充分感受这首曲子流露出的热爱自然、关注民生的思想情感。 【重点难点】 1,重点:诵读领会古诗词情景交融的意境,了解赏析的方法。 2,难点:体味曲中作者“爱杀江南”所蕴含的感情。 【正音正字】芰jì飐zhǎn 【词语积累】 烟水:江南水气蒸腾有如烟雾。 晴岚:晴天山林中的雾气。 画檐:绘有花纹、图案的屋檐。 芰荷:指菱角与荷花。芰,菱角。 【朗读课文】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译文】 满江的烟波和岸边山中的雾气相映,两岸人家屋檐相连。江面上荷花丛生秋光恬淡,看沙鸥正在江面上飞舞盘旋。时风从卷起的珠帘飘出有十里远。画船儿好像从天边驶来,酒旗儿迎风招展。真爱死个人啊,江南! 【课文分析】 张养浩的《水仙子·咏江南》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秋光的散曲。此曲写秋,曲中景物迭出,各具情态,诗情画意,风格清逸,情调欢快,音律和谐。打破传统咏江南诗词的写法,描写时远时近:望大江远山,写两岸人家,芰荷池塘,沙洲水禽,忽而放纵开去,极目天际之画船,倏地又收回至村落酒帘,于是一片江南秀丽风光,便一览无余。流水生烟,山岚耸翠,一动一静:画檐芰荷,安静恬淡,而沙鸥在舞,珠帘在卷,画船由天边驰来,酒旗在风中招展,又于宁静之中,显出一派生机。

首句“一江烟水照晴岚”,展示出一幅天然美景:江面晴日照射,氤氲荡漾,烟水迷茫。 次句“两岸人家接画檐”,与一句对偶,写出在烟水迷茫中描画精雕的房舍密接不断。 接着作者又把注意力放到自然景物。 三句“芰荷丛一段秋光淡”,“淡”用得好,把温柔乡的浓郁春光冲淡了,仿佛有抿去嚣扰的意味,更增添了几许诗意盎然的摇曳之姿。 四句“看沙鸥舞再三”,平添了几分闲适自得的怡然之味。 五句“卷香风十里珠帘”,这是“十里香风卷珠帘”的倒装,化用李清照的“帘卷西风”,暗示此地的富丽,又与前面的画檐人家相呼应。 六七句“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不仅字面相对,描述的情景也恰成对应,一方频频召唤,一方倦旅来投。 八句“爱煞江南”,总结心得,由客观观察转回主观感受。 在写景的层次上,作者由荷塘做中心,再写荷塘堤上起舞的沙鸥,然后又由荷香延伸到周围,进而延伸到天边,由中间到四周层层展开,一点到面连及整个江南。 前五句写景由远而近,从大到小,写家人、荷塘、水禽,第六句写远方的画船,第七句又近写村落酒店酒旗,极富条理性和层次感,表达了欢快的格调。 【思维训练】 1,这首曲子,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风景图画? (这首曲子,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秋色图画,诗情画意,美不胜收。) 2,用散文语言来描绘曲中的江南美景。 (江面经晴日照射,腾起了薄薄的烟雾,岸旁的山影映入水中,氤氲荡漾,更显出烟水迷茫.之致。两岸精雕的房舍密接不断,秋光疏淡。放眼游观,江面上荷花丛生秋光恬淡,看沙鸥正在江面上飞舞盘旋。时风从卷起的珠帘飘出有十里远。画船儿好像从天边驶来,酒旗儿迎风招展。静静地品味这一份无所事事的悠闲,何等怡然!) 3,这首曲子,哪一句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爱杀江南”一句,是作者情不自禁的慨叹,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4,这首曲子,前面七句描写景物,最后以“爱杀江南”作结,是否突兀? (此曲前三句静景描写,后四句动景描写,这首曲看似客观描写,但实际处处有“我”的情感。如“看沙鸥”的“看”固然是“我”看,看到他们在飞舞,流露出本人闲洒自适的怡然之味。“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的“淡”也包含着作者对景物的感受和评价。有泯去了嚣扰俗丽的意味,更增添了几许诗意盎然的搖曳之姿。美好的景致中寄托着作者的闲适心境和对江南的喜爱的感情。七句写景,虽然不是直接抒情,但是句句都是以情写景,景中有情,否则哪能有这样美丽可爱的风景图。) 5,此曲在景物描写手法上主要有什么特点?

柳永《望海潮》优质课公开课实用教案教学设计.doc

望海潮 一.导入:江南盛景,自古叫人魂牵梦绕。素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是天赐美景。八月钱塘,西湖秀色。钱塘大潮是浊浪排空的黄钟大吕。西湖美景,则是小桥流水的丝竹管弦。美的笔调,美的画面,美的景致,美的神韵,美的音律。柳永在这里告诉我们,什么叫真正的美,什么叫脱俗的美。 二.整体感知 1.诵读 北宋都市的繁华出现了许多描写都市风情的诗词,以柳永的《望海潮》为最。古人曾评:承平气象,形容曲尽。那么这首词究竟美在哪里呢?听老师泛读,初步体会情感,注意字音和断句。 教师配乐朗诵2.学生齐读3.老师点拨(注意韵脚,赞颂的情感,情感饱满,重读的有气势,抒情的要舒缓)4.自由诵读5.找学生诵读 三.走进文本 1.这首词描写的是哪个城市? 2.欧阳修曾经也写过杭州的美,展示课件 钱塘自五代时,不被干戈,其人民幸福富庶安乐。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海商贾,风帆浪泊,出入于烟涛杳霭之间,可谓盛矣! 写了那几个方面的美? (生活和平富足安乐景色优美贸易昌盛) 3.欧阳修用粗笔勾勒出杭州的盛美概况,对照课文,柳永在上半阕是描写的杭州美在何处? 赏析: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找学生发挥想象,扩写一下:远远望去,柳树像重重轻纱,掩映着一座座精美的桥梁。微风过处,翠绿色的帘幕在吹拂下轻轻摆动,城内高低错落着十万人家。 (垂柳含烟,薄雾如纱,彩桥似画,帘幕轻摆,人烟阜盛,怡然安详) 改动一下:杨柳画桥 “烟”写出了柳树迷离朦胧的意境江上柳如烟燕飞残月天 “烟柳”柳树在未出叶之前,只是黄嫩的芽,远远望去,仿佛一层淡色的烟云。 珠帘翠幕。或者是水汽 “风”风吹帘动,摇摆轻曳,动静结合。 古诗中也有“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魏台长乐坊西,画桥倒影烟堤远” 4.街巷桥边,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在挡风的竹帘内,在绿色的帷幕中,高高低低层层叠叠掩映着万千人家。 给你什么感觉?(有气势,场面宏大) 这三句诗中,以烟柳翠幕为主体来欣赏,那个万千人家就是背景。画面轻灵如水又气势博大。如果以万千人家作为主体,那么烟柳翠幕就是几抹写意的点缀。诗中有画,画就在我们的理解和想象之中,现在脑海中勾勒出这种想象,然后齐读一遍。 5.还有什么让人惊叹的?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用语言描绘一下:茂密如云的大树绕着江堤,奔腾的江潮卷起层层浪花。钱塘江就是一处天然的壕沟。 古人讲究炼字,哪两个字写的好?意境不同 “卷”有气势涛似连天喷雪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钱塘江堤,巨浪翻滚,一时间,碎玉乱琼,汹涌澎湃,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绕”树环绕堤岸的迤逦之态动静结合 江堤蜿蜒迤逦,树木郁郁苍苍,云遮雾罩,恬静优美 指导诵读 总结:上半阙中,作者紧扣住东南形胜,精心选用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使之点缀在万千人家之中,风光旖旎,风情万种。又写了江堤曲折,江涛浊浪排空,动静结合,气象万千,堪比豪放词风。 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两遍 6.但是,作者觉得还是意犹未尽,未能写尽杭州的盛景。于是在下半阕,他又描写了哪些景物?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翻译 叠巘:重叠的山峰初中时郦道元的《三峡》绝巘多生怪柏

《望海潮·东南形胜》诗词翻译及赏析

《望海潮·东南形胜》诗词翻译及赏析 《望海潮·东南形胜》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前言】 《望海潮》,词牌名,为北宋词人柳永所创。一百零七字,双调,前片五平韵,后片六平韵,一韵到底。也有于过片(下片的起句)二字增一韵的。以此作为词牌名的词还有秦观的《望海潮·洛阳怀古》、黄岩叟的《望海潮·梅天雨歇》等。 【注释】 东南形胜:地理条件优越。胜,优美的。 江吴:“三吴”,旧以吴兴、吴郡,会稽为三吴,或称吴兴,丹阳、会稽为三吴。这里泛指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一作江吴。 都会:大都市。杭州是这一地区的最大的城市,所以称

为“三吴都会”。 钱塘:即杭州。 画桥:上面画有彩绘的桥梁。 风帘:门上挂的用来挡风的帘子。 翠幕:幕帐。 参差:指房屋楼阁高低不齐。一说指数量上的不确定,有“大约”的意思。 云树:树木远望似云,极言其多而高大。 堤:指钱塘江的大堤。 天堑:堑,壕沟,天堑,天然形成的壕沟,这里指钱塘江。 涯:边际。 市列:陈列。 珠玑:珍宝。 重湖:指西湖。西湖中间的白堤把湖面一分为二,分成了里湖和外湖,故有“重湖”之说。 巘(yǎn):小的山峰。 清嘉:清秀美丽。 三秋:农历九月。 羌管:笛子。笛子是羌族的管乐器,故称羌管。这里泛指乐器。 菱歌:采菱的歌曲。

泛夜:指歌声在夜间飞扬。 嬉嬉:欢乐快活的样子。 钓叟莲娃:钓鱼的老人和采莲的少女。 千骑:形容州郡长官出行时随从众多。 高牙:牙,牙旗,古代将军用的以象牙为装饰的旗帜。由于旗很高,故称“高牙”。 烟霞:山水美景。 异日:他日。 图:描绘。 凤池:即凤凰池,对中书省的美称,这里代指朝廷。 【翻译】 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 《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为柳永所创的新声,教学中做好《望海潮》的教案设计可以增加上课效果。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望海潮》的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望海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的音律美,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炼字的艺术,感受词人热爱祖国河山秀丽风光的情怀。欣赏词中铺陈描述的表现手法,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壮阔优美的意境,初步分析概括词的艺术特色。了解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的音律美,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炼字的艺术,感受词人热爱祖国河山秀丽风光的情怀是学习重点,欣赏词中铺陈描述的表现手法,感悟词的壮阔优美的意境,初步分析概括词的艺术特色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宋词的常识:词牌名、词题、小令、中调、长调、婉约派、豪放派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柳永的词作多描绘城市风光

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被称为北宋婉约派正宗。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望海潮》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二、配乐朗读,读出节奏,感受语言美。 【学生朗读后,教师指导节奏、用韵,配合多媒体图片音乐交互效果,示范朗读,然后指导学生配乐诵读,读出美感——一读体验,二读示范,三读品尝】 三、知人论世,了解背景,感悟词意。 【学生初步概括分析作品的主要意象(内容)和风格,简介背景,体会词的意境与作者的情感。学生自由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大意解读准确即可。老师有针对性地适当引导,在语言表述规范上作示范,不作过分硬性的定评】 【上片】写杭州城的优美风景与繁荣景象。“形胜”、“繁华”是点睛之笔,概括全篇。 【下片】写西湖景区清秀迷人的湖光山色与官同游同乐的愉悦祥和气氛。(形胜、繁华) 【移步换景的描写方法,由景到物、由物到人的描写顺序,起承转合的典型结构】 【背景】 这是一首投赠词。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往京城开封应试,路过钱塘(今杭州)赏观钱塘江大潮,游览西湖胜景,想拜访任两浙转运

柳永《望海潮》优质课公开课实用教案教学设计

望海潮 一.导入:江南盛景,自古叫人魂牵梦绕。素有天堂美誉得杭州,更就是天赐美景。八月钱塘,西湖秀色。钱塘大潮就是浊浪排空得黄钟大吕。西湖美景,则就是小桥流水得丝竹管弦。美得笔调,美得画面,美得景致,美得神韵,美得音律。柳永在这里告诉我们,什么叫真正得美,什么叫脱俗得美。 二.整体感知 1、诵读 北宋都市得繁华出现了许多描写都市风情得诗词,以柳永得《望海潮》为最。古人曾评:承平气象,形容曲尽。那么这首词究竟美在哪里呢?听老师泛读,初步体会情感,注意字音与断句。 教师配乐朗诵2、学生齐读3、老师点拨(注意韵脚,赞颂得情感,情感饱满,重读得有气势,抒情得要舒缓)4、自由诵读5、找学生诵读 三.走进文本 1、这首词描写得就是哪个城市? 2、欧阳修曾经也写过杭州得美,展示课件 钱塘自五代时,不被干戈,其人民幸福富庶安乐。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海商贾,风帆浪泊,出入于烟涛杳霭之间,可谓盛矣! 写了那几个方面得美? (生活与平富足安乐景色优美贸易昌盛) 3、欧阳修用粗笔勾勒出杭州得盛美概况,对照课文,柳永在上半阕就是描写得杭州美在何处? 赏析: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找学生发挥想象,扩写一下:远远望去,柳树像重重轻纱,掩映着一座座精美得桥梁。微风过处,翠绿色得帘幕在吹拂下轻轻摆动,城内高低错落着十万人家。 (垂柳含烟,薄雾如纱,彩桥似画,帘幕轻摆,人烟阜盛,怡然安详) 改动一下:杨柳画桥 “烟”写出了柳树迷离朦胧得意境江上柳如烟燕飞残月天 “烟柳”柳树在未出叶之前,只就是黄嫩得芽,远远望去,仿佛一层淡色得烟云。 珠帘翠幕。或者就是水汽 “风”风吹帘动,摇摆轻曳,动静结合。

《望海潮》赏析(一)

《望海潮》赏析(一) 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钱塘,即杭州。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内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参差”为大约之义。“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珠玑、罗绮,又皆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声色之盛。“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下片重点描写西湖。西湖,蓄洁停沉,圆若宝镜,至于宋初已十分秀丽。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叠山,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这两种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柳永这里以工整的一联,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也很工稳,情韵亦自悠扬。“泛夜”“弄情”,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着一“泛”字,表示那是在湖中的船上,“嬉嬉钓叟莲娃”,是说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接着词人写达官贵人在此游乐的场景。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暄赫声势。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这首词的结束语。凤池,即凤凰池,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