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历史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98.50 KB
  • 文档页数:1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

历史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的历史文献和青铜器铭文记载着分封诸侯的指令,其大意是:必须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也必须和当地的领袖们建立亲戚关系。这说明分封制

A.强化了各地的风俗

B.有利于不同民族的融合

C.导致了西周的分裂

D.以血缘关系来确定等级

2.汉武帝初即位,大臣惩吴、楚七国行事,议者多冤晁错之策,认为“诸侯连城数十,泰强”,并向武帝“数奏暴其过恶”,要求对他们“稍侵削”。汉武帝接受建议,立即批准。据此可知,汉武帝意在

A.扩大分封王国规模

B.调整中央行政体制

C.巩固皇族之间关系

D.削弱诸侯王的实力

3.南朝多以皇子出镇要州,同时以寒人出身的亲信辅佐诸王,代为批答公文,处理机务,时称“典签”。诸王上报中央的公事须经典签副署,典签返京师亦可密报方镇治绩。这反映了南朝

A.中央集权的发展

B.分封制得以恢复

C.门阀士族被削弱

D.九品中正制衰落

4.明代形成“廷杖”制度,大臣往往被当朝笞责,重者致死,或者被投入“诏狱”,受酷刑折磨而死,这完全破坏了中国古代“君使臣以礼”的传统。下列明代史实中,与这一现象的实质最相符的是

A.推行“改土归流”

B.内阁拒绝为皇帝草拟不合理的诏旨

C.废行省设三司

D.太监乱政比其他任何朝代都严重

5.孟德斯鸠在《罗马盛衰原因论》中指出:“罗马的法律贤明地把国家的权力分配给许多高级官吏,这些官吏相互之间起支持、制止和限制的作用……永远能够制裁任何滥用权力的事件。”这表明

A.孟德斯鸠的分权思想来源于罗马法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推动了罗马发展

C.法律对权力的约束是罗马兴盛的重要原因

D.罗马法为近代西方法律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6.《北华捷报》曾报道:“我们正目睹着这个自以为是、愚昧无知、毫无原则的大清帝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全方位的蹂躏;更为讽刺的是,给予他们如此打击的,正是他们最痛恨和鄙视的,在一两百年前,还如小学生般仰望他们的邻国。”材料反映了

A.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打击

B.甲午战争导致中日关系逆转

C.西方列强对中国遭遇的同情

D.甲午战争中中国对日本的鄙视

7.1927年7月20日,中共中央发布农字第九号通告,要求“不缴苛捐苛税”“不缴预征钱粮”“取消高利贷”“没收大地主土豪劣绅及反革命的土地”“农会政权的斗争和土地革命必需革命的武装才能保障其胜利”。据此可知当时中共A.正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 B.竭力加强根据地政权建设

C.全面贯彻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D.初步总结大革命失败教训

8.英王乔治三世无视《权利法案》的规定,任命“国王之友”派组成内阁,干预下院议席分配,力图独揽行政和立法大权。这表明此时的英国

A.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B.责任内阁还未形成

C.立宪政体尚未完善

D.议会立法权被剥夺

9.有学者认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完成的。国家体系的形成是先有州而后才有国家。“州”的地位的演变,一直是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关于材料中“州”的地位的演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邦联制到联邦制的演变使“州”的独立性加强

B.从殖民地到独立的“邦”,又到从属于联邦的成员

C.“州”在其地位的升降过程中逐渐丧失了独立性

D.联邦政府完全实现了中央集权

10.1917年11月,苏俄发布《和平法令》,就退出一战提出与交战国进行公正谈判,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在1918年3月签订的《布列斯特和约》中,苏俄割让给德国1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赔款60亿马克。这一变化说明

A.苏维埃政权的革命性质逐渐发生异变

B.新政权在敌强我弱形势下须对外妥协

C.内忧外患的国家形势影响政府的决策

D.苏俄对帝国主义战争的本质认识不清

11.下图是一幅政治漫画,漫画中赫鲁晓夫对肯尼迪说:“为了维护和平,我们须相互拥抱。”中间人物为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该漫画表明

A.古巴成为美苏实现和解的纽带

B.美苏在危机中保持克制与妥协

C.苏联在危机处理中掌握主动权

D.小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生存困难

12.中国人很早就发明了餐叉,甘肃武威齐家文化遗址和河南郑州二里岗商代遗址都出土过骨质三齿餐叉。《三礼》中也记有一种名为“毕”的礼器,就是用于叉取祭肉的。但从汉代以后,筷子渐渐取代了餐叉,餐叉基本被淘汰出了中国餐桌。发生此变化的最主

A.传统饮食结构变为以粮食为主、肉食为辅

B.筷子适应了人们对食物精加工的需求

C.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D.礼乐制度在汉代以后日益瓦解

13.在货币需求的强烈刺激下,私人海外贸易蓬勃兴起,明朝的海洋政策也从防止货币流失转向白银货币引进。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开放“海禁”,开始大规模对海外贸易征税。这表明当时中国

A.经济日益融入世界市场

B.经济开始走向全面开放

C.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D.充分发挥了自然经济的优势

14.英国为加强北美殖民地对宗主国的经济依赖,于1651年和1660年先后颁布两个《航海条例》;到1854年,外国的商船被准许从事英国沿海的贸易。至此,《航海条例》所规定的限制完全被取消。这种改变

A.加速了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

B.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C.推动了英国的对外资本输出

D.加剧了南北半球的贫富差距

15.鸦片战争以后,地方督抚谈到欧美国家时“必以‘船坚炮利'论之”。但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洋厂矿”“洋人公司”日渐成为他们的谈资。由此可知

A.开明地主对西方的认识不断加深

B.洋务运动的战略重心发生了转移

C.欧美工业革命的成果震惊了中国

D.地方督抚已成为清廷的中坚力量

16.1903年,清政府正式成立了商部,它在各部中仅次于外务部。后又颁布了《公司律》《公司注册试办章程》《破产律》等一系列商法商律,对经营商务作了具体规定。这一系列改革和法令的推行

A.有助于改变长期视工商为末业的观念

B.表明了清政府的经济法律体系完备

C.彻底瓦解了居于主导地位的自然经济

D.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进入黄金时代

17.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抗战建国纲领》决定:“整顿交通系统,举办水陆空联运,增筑铁路公路,加辟航线。”国民政府遂在后方各省迅速发展交通事业,赶筑多条省际和国际交通要道,同时加快对航运的整治和开辟新的空中航线。这些举措

A.表明了抗战相持阶段已经到来

B.体现了国民党全面抗战的意图

C.便利了外部援助的及时输送

D.促进了后方经济建设良好发展

18.社队企业是中国一定时期的一种特殊经济形式,农民只要上缴一定的管理费用,就可以开办工厂。1976年温州社队企业的工业产值已经是1965年的5倍左右,乐清柳市镇甚至出现了不挂靠社队的地下工厂,1976年当地家庭工厂的产值已经是国营企业的2倍。这一现象

A.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的产物

B.说明“文革”时的“左”倾错误已被纠正

C.不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D.说明中国的民营经济发展并未断层

19.1933年6月,为解决汇率和贸易问题,世界货币会议召开。而罗斯福申明美国当务之急是恢复国内经济,拒绝承担国际责任,国际合作的努力宣告失败,他的新政也没能完全治愈危机。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的建立推动了全球贸易自由化,促进了战后经济繁荣。这表明

A.二战后全球经济向制度化和体系化发展

B.有效的国际合作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

C.罗斯福新政的对外贸易政策宣告失败

D.美国的经济决策主导了世界经济发展

20.1957-1970年,美国的母公司从2800家上升到3500家,子公司从1万家增加到2.5万家。1970年,美国跨国公司的营业额占商品总出口额的一半以上,占进口额的三分之一以上。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西欧共同市场国家的跨国公司规模增长2倍,日本增长3倍以上。这表明,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