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中国古代陶瓷 (2)

浅谈中国古代陶瓷 (2)

浅谈中国古代陶瓷 (2)
浅谈中国古代陶瓷 (2)

浅谈中国古代陶瓷

摘要:陶瓷是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人类活动产物,它必然蕴涵了人类文化的理念和价值观,有着独特的象征性。本文对中国古代陶瓷发展概况进行了总结概括,从造型、纹饰、色彩三个方面分析了陶瓷的象征性,并联系古代陶瓷对外国的影响,深入分析了富有时代魅力的中国古代陶瓷文化。

关键词:古代陶瓷发展概况象征性影响

正文

陶瓷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它们是物质的产品,为人类的物质生活服务,具有使用价值;另一方面,它们又放映了不同历史阶段人类的思想意识与观念形态,受人类文化的影响和支配,是精神产品,为人类的精神生活服务。乔治奈尔森说过,器物是文化遗产在它专属时空中的痕迹。不同的历史阶段陶瓷的整体形象也随着社会形态的不同而随之不同,比如说,元代陶瓷制品往往具有硕大、饱满、浑圆的时代特点,给人以庄重、雄伟、朴实的感觉,而唐代陶瓷却富丽大气,宋代的瓷器精致优雅。因此,研究古代陶瓷,首先应该了解它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古代陶瓷的发展概况

景德镇占陶瓷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是中国文明的成果,是研究占陶瓷文化的摇篮,同时亦是世界认可的陶瓷之国,文明之都。“中国”和“陶瓷”(china)是连成一体的,它充实了我们的文化宝库,同时也为世界陶艺文化的发展增添了异彩。

随着青铜器的出现,不能完全替代各种生活所需,而青铜器造价高,它只能为奴隶主享用,因而广大的奴隶生活用器只能采用陶器来满足需求,因此商代的制陶开始萌芽。远在西周时期的陶瓷工艺是在商代的基础上有重大发展,那时有各种不同的造型、品种、花色也有所增多。西周时的陶器以“瓷豆” 为主,胎质灰白,当时他们也采用高岭土作原料烧成,瓷胎敷有黄绿、青绿敷釉,一般烧成在1200℃左右。但它的不足之处是:吸水性弱、胎面粗糙、温度低、故尔达不到纯白透明之感。虽然,当时在制陶瓷技术没有现代科学化,设备简陋、工艺程度低的情况下,但它的起源为后来制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春秋战国时期,制陶业比前期更为发展,据资料记载在出土的陶瓷上刻有“相邦”、“守相”、“左陶户”等字铭这些字样都属于官方经营的产品,而私家生产的陶瓷上也刻有“文牛陶”、“陶午”、“栗疾已”等人名。这些都说明了当时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划分。

到汉代,陶瓷有了进一步提高和创新,后汉时期更得到普遍的发展,各类陶瓷已经取代了一部分青铜器和漆器,品种有灰陶、釉陶、彩绘陶、原始青花等。汉代初期,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国力强盛、礼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青铜器时代已过去,被陶瓷所代替。

六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长期混战的年代,经济、文化遭受到严重的摧残和破坏。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流离失所,战乱和分裂使各民族人民被迫四处迁徒,但也增加了相互交融的机会,同时也促进了手工技术的发展。那时北方战争频繁,大量人口和工业技术不断向南方转移,促进了南方的开拓和发展,同时也改变了长期以北为生产中心的局面,南贫北富开始扭转,产生了平衡的新形势。我国手工艺美术在六朝进入了瓷器时代,为在历史上强盛一时的唐代奠定了基础。

纵观历史,了解唐代的陶瓷历史是必要的,唐代的陶瓷比前朝有了更大的发展。据《陶录》称“陶至唐而盛、始有窑名”,从此各地制瓷行业都有窑名,这反映了烧瓷的兴盛和不同的艺术特色。就它的特点,可分为青瓷、白瓷、彩瓷和唐三彩四类。

1)青瓷:是当时陶瓷中的一个上要品种,几乎遍布南北各地,它以青色为类,追求美玉的效果,它使釉质匀润,釉色柔美。2)白瓷:是唐代又一个重要品种,是与越窑齐名的邢窑。3)彩瓷:是唐代创造或发展的一种彩釉瓷,为以后的色釉和彩绘装饰开辟了新的天地。4)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瓷,因为它所采用的是黄、绿、褐等色釉,故称“唐三彩”。

唐代的工艺、装饰发展到鼎盛时期。大体是初唐、盛唐时期,特别是开元、天宝年问,经济的高度发展、政策的开放、中外工艺美术的交流让陶瓷工艺几乎达到了我国封建社会的最高点。

五代虽在历史上较短,但是在陶瓷下艺发展方面仍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最典型的是钱越的越窑,又称“秘色窑”。它是用来贡奉的瓷器,宋瓷是此中最杰出的品种,也可以说是陶瓷发展的一次飞跃。宋代是“瓷”的时代简称宋瓷。宋代的陶瓷是以朴实的造型来取胜,它很少有繁乱的装饰,使人感到有一种清淡高雅之美。

从元代开始,景德镇已逐步形成了全国的制瓷中心,开始设立官窑、官窑制瓷比较精美,在装饰花纹中常有“枢府”字铭,还有“太”、“僖” 等字样。除景德镇外,还有南方的龙泉产瓷区。元代景德镇的青花、釉里红具有代表性,这说明了当时景德镇在制作、设计、花色装饰等方面有非凡的表现,同时它们在艺术风格上形成了粗犷、豪放、刚劲的魅力。

明代以来,景德镇已形成全国的制瓷中心,产量规模比前朝宏大,有官窑五十多个、民窑达九百之多,所谓“工匠来四方,器成天下走”。有人曾记述过当时制瓷的盛况,“昼间白烟掩空,夜间红焰烧天”,这说明了当时制瓷业的繁荣景象。明代官窑器,开始用年号款,一直延续到明清两代,长达五、六百年。明朝的陶瓷生产分工很细,品种繁多,造型比前朝精细,它的工艺性进入了又一个发展高潮。景德镇窑,它包括官窑和民窑,在景德镇珠山设“御器厂” 即官窑,当时供御用的瓷器为两种,一是阜室使用的,称为“钦限瓷器”,二是皇室赏赐的,称为“部限瓷器”。明代的工艺明显地形成了宫廷工艺和民间工艺两大体系,同时也说明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等级划分。

清代的陶瓷迈进了全盛时期,据史料记载,制瓷工人达20万之多,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时期对陶瓷工艺的发展都有着新的贡献。清代时的帝后、亲贵、王公大臣都各有专窑,而民窑也在一定时期获得了扩大和发展,其质量往往超过官窑。《陶录》、《陶雅》等书曾评论:“官窑不如客窑(即民窑)亦一奇也。官窑在装饰方面力求工细,下笔不肯苟率,自其所长。而客货信手挥洒,老笔纷披,时或有独到之天趣”,这是一种公正客观的评价。

清代的陶瓷生产,除景德镇外,几乎遍及全国各地,规模之大,其工艺性强,品种多而精巧,历来有二种不同的评价,有的赞赏它,认为它作工精细、丰富多彩,达到了前朝的最高峰,有的则贬抑它,认为繁琐堆砌、格调低,带有一种俗气和匠气,没有一种豪放的艺术美学之感。但从科学的角度看,其制作水平远远超过前代,在技术上也得了飞跃的发展。人们制造的各种技能,使一切材料可以充分地发挥其性能,使一切技术,尽可能为我所用,使工匠们能在创作中逐步转入主动。在陶瓷工艺领域中,已逐步形成了民间工艺和官廷工艺两个体系,它产生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各种小同的品种,花色流传至今,为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中国陶瓷的起源,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同时也经历了无数的创作,几千年来我们的劳动祖先创造灿烂辉煌的中华陶瓷文化,它充实了我们的文化宝库,同时也为世界工艺文化增添了异彩。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陶瓷工艺发生了质的变化,生产规模大、发展速度快,种类齐全,工艺精湛,工艺美术教育和科研机构,从无到有,遍布全国。陶瓷除人民日用生活所需外,还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的广阔领域中运用,这些都是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决定的。我们现在如何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以增加花色、品种,把我们优秀的陶瓷文化推向世界,这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二、中国古代陶瓷设计的象征性

象征性是艺术中通用的一种方法,也是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所谓象征性,是指借某种具体的人或事物,以其外形的特点和性质,表示某种抽象的概念和思想感情。这种具体的人或事物和它所表示的抽象概念和思想感情之问可能有某些外形上的联系,或者,并没有直接联系,它可能起因于神话、宗教故事或经典性文献,而被约定俗成,这是中国古代陶瓷制作中应用象征手法的

根据。”艺术家选取现实生活中人所熟知的事物,用它们表示比较抽象的概念或观念。比如,鸳鸯象征忠贞相爱,石榴表示多子多福,老寿星是长寿的象征等等。由此可见,一些具体事物的形象所象征的都是抽象的范畴,诸如品德、智能、命运、意愿以及心态等。

1、象征性在中国古代陶瓷中出现的原因

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审美习惯是象征性产生和传播的根基。象征是以特定形象的方式,表述某种概念或观念;但是一种象征形象及其象征性的确立需要大家共同承认,而不仅仅是艺术家个人认同。当创作者以艺术的眼光对典型的具体形象和重要文化概念联系起来时,他对具体形象进行了简单化和理想化的加工,是观念形象化的过程,但是这种象征性只是创作者自己的观点,可能会忽视具体形象的其它特点和性质,是一种削足适履的做法。但是,创作者和接受者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他们对事物的看法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当象征形象被选定以后,在文化的意义上他们达成了共识,使得这种象征形象在本民族文化中的位置得以确立,从而使这种手法的片面性得到了克服,他们共同赋予了它可能隐含的寓意。比如,以“梅、兰、竹、菊”象征君子之风,即象征品格的高尚坚贞、典雅而有气节。

2、象征性在中国古代陶瓷中的表现

古代的陶瓷无论从设计理念,还是设计过程和作品的实际用途,均以实用为原则,并不是特别追求造型的独特性和装饰的繁复性,但无论造型、纹饰均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它蕴涵了创作者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是表现了一定的象征性。

(1)造型的象征性

中国古代陶瓷的象征性是以中国民族传统的文化背景为根底,陶瓷的造型积淀了社会的价值和内容,同时又不是纯客观机械地描摹自然,而是对外在的自然高度地凝练和升华,从而使器物具有高度的审美功能和意义。陶瓷的造型设计经历了有仿生、象生、写实表现逐渐到抽象化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陶瓷造型的象征性也就慢慢随之而出现。它们往往在实用的基础上表现人们的希望和寄托,相当大一部分含有驱凶辟邪,祈福保吉的象征意义。1975年出土的“青釉龙柄鸡首四系壶”,颈部中间紧束、饰凸弦纹两周。肩部前有鸡首形流,后有龙首长柄连接于盘口及颈部,两侧各有方形横系两支,器身修长,中心合理稳定。长柄的设置既增添了器形的气势,又便于以手提握,而龙柄鸡首造型不仅便于使用,而且鸡谐音“吉”,在满足人们使用目的的同时,赋予了器物一定的精神寄托,是吉祥如意的象征,给人以精神愉悦。陶瓷的造型除了鸡首壶之外,还有羊头壶、葫芦壶、鸳鸯造型的器物等等,它们要么是因为发音谐音吉祥,如鸡首壶、羊头壶;要么是与事物本身的习性相关。如鸳鸯,因为野生的鸳鸯向来成双成对,因此历来被视为夫妻恩爱的象征。

(2)纹饰的象征性

纹饰是装饰花样的总称,又称花纹、花样,从其艺术本质来说,它必须附存于工艺品的本体上,从这个意义上看,它不具有独立的价值;但它往往表示人们的认识和约定俗成的观念,它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和精神价值。纹饰作为一种普遍的艺术和文化现象,从陶器出现之日起,就受到设计者、制作者的重视和运用,它比造型更能反映人的精神世界,更能表达人们的某种情感和寄托某种愿望,不论是实用性的陶瓷器的纹饰,还是艺术陶瓷器的纹饰,“纹饰不单纯像‘美饰’那样涉及美,也不单纯暗示增添一个独立的饰物。”纹饰有的用客观世界存在的东西,也有用人的观念构造的东西。

从远古的简单纹饰到明清的吉祥图案,它们很多都具有象征性。陶瓷纹饰的象征性和造型一样往往具有不同的象征含义。在中国传统的纹饰中最有代表性并且为大众所喜闻乐道的应该是龙纹和风纹。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它是积聚着各种兽类特征的想象的产物。在宋以后,多表示天子、权力;在民间,则表示吉祥、喜庆、勇猛、神威等意义。凤纹是商代后期出现的,比鸟纹更加华美,它是一种想象中的神鸟,被赋予祥瑞之意,多有美好吉祥的含义。

不同的纹饰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它们不仅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组合起来运用,一方面增添器物的美感,另一方面赋予器物更丰富的象征意义。现藏于故宫博物馆的“五彩凤纹镂空瓶”,纹饰集镂雕、浮雕和彩绘工艺于一体,给人以秀雅华美之感。口部镂刻如意云头纹一周,云头纹结构相同,排列匀称。颈部镂刻三组:纹饰的上部为双层蕉叶纹,蕉叶之间连缀着折枝散花和蝴蝶纹;中部环状凸起,上雕狮面双耳,双耳之间饰团寿纹,垂云之间饰团花纹。肩部四面绘青花菱花形开光,开光内绘青花五彩花果纹,开光外菱花彩锦地上饰折枝花纹,组成带状装饰图案;腹部镂刻九凤,九凤有九凤朝阳,凤鸣九霄之意。胫部镂刻以示八方,周围为彩绘菱形锦文,八孔之间饰以八宝纹。在这个器物的纹饰上有很多象征性:如意云头纹、凤鸟团花纹、八宝纹等象征着如意吉祥,蝴蝶纹、团寿纹是长寿的象征;缠枝莲则是连绵不断、长久美好的吉祥意义。

(3)色彩的象征性

与造型、图案相比较,色彩的审美是人们很早就注意到的。中国古诗里很早就有:“远看颜色近看花”的名句,陶瓷的色彩是多种多样的,但在封建社会里,黄色的象征性最为强烈。黄色是五色之一,《易经》上说:“天玄而地黄。”在古代阴阳五行学说中,五色配五行和五方位,土居中,故黄色为中央之色。《易经》又说:“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於四支,发於事业,美之至也。”所以黄色自古以后就被当作是居中的正统颜色;陶瓷中的黄釉是皇家控制最严格的釉色,金黄为至尊之色,“黄”与“皇”同音,明清两代黄釉只有皇家才能使用。私造黄釉者要杀头,清代规定里外黄釉为皇太后、皇后用,里白釉外黄釉为皇贵妃用,黄地绿龙为贵妃用,以下姘妃则不许用黄釉瓷器,只准用绿釉紫龙器和绿釉红龙器。在这里,色彩已经完全成为观念性的阐释和象征性的比附,而不再仅仅是单纯的视觉表现形式或感性的知觉形式。

3、陶瓷设计使用象征性的意义

造型、纹饰、色彩是中国陶瓷象征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三位一体,其象征性被纳入包罗万象的中国古代宇宙论的框架中,与传统的价值观念、哲学思想、等级意识、宗法观念、伦理道德交互配合、交相辉映,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内涵。陶瓷作为中国工艺美术的一大支流,它从原始社会到今天一直都比其它工艺品更多的参与人类活动,中国古代陶瓷流传至今并受到人们的喜爱,特别是其中所蕴涵的丰富的象征性,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可以说象征性赋予了陶瓷鲜活的生命。

三、古代陶瓷对国外的影响

中国是世界的陶瓷古国。陶瓷是历代文化的重要遗物。陶瓷首先是我国人民所发明和使用。然后传播到世界各国。因而我国在世界上素有“瓷国之称”。并享闻有极高的声誉,中国的瓷器在国际贸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国内外出土、打捞出的大量中国瓷器,便是古代中外交流和人民友好往来的重要依据。

早在唐代我国瓷器就通过“丝绸之路”销往波斯,进而欧州,或海上“丝绸之路”由我国广州、泉州、扬州、明州(宁波)这四大港运往世界各国,就是这条海上文化交流之路。系着东西方的人类文明,也牵引着整个人类文叫的前进。

在东亚和东南亚沿海各国都可发现我国唐、宋陶瓷传世品或残片。1974年浙江宁波出海口附近打涝一条古代沉船,船内和船体附近发现有几百件窑青瓷和长沙窑青釉褐彩丁瓷以及少量黑釉器等。这艘沉船是运载瓷器从明州(宁波)出发前往菲律宾、日本等国的海船。沉船旁边发现有一块方砖,上面刻有“乾宁五年”字样,经考查证明这是一艘唐代建造的船。

在日本冲绳本岛及周围各岛出土的中国陶瓷碎片数量多得惊人。还有其它白瓷,灰白瓷、黑釉瓷及各种各样的瓷器。在日本还发现中国陶瓷中的珍品元代青花,当时这些中国陶瓷是应各时代的日本统治阶层的强烈要求作为重要贸易品输入日本的。在日本中国瓷器被天皇命为国宝,并赏赐给有功之臣作为至高无上的嘉奖。日本在输入中国陶瓷的同时专门学习中国瓷器的彩绘艺术,大量烧制许多仿制品。从这一角度有力地旁证了当时中国陶瓷对日本陶瓷艺术的影响。

朝鲜半岛、菲律宾、印度、印尼、泰国、缅甸等国都与中国陶瓷的文化艺术传播有密切关系。1 976年南朝鲜安郡附近的海底中发现一艘沉船。载有中国瓷器、铜钱等物。这艘沉船是从宁波出发途经朝鲜,在离开朝鲜驶往日本途中遇难沉没的。沉船中共涝起瓷器四千四百多件。在菲律宾吕宋岛及其他一些岛的墓地中也大量出土了许多中国唐、宋、元、明各时代的陶瓷器.在吕宋岛南边的民都洛岛上出土了元“至正型”相当优美的青花瓷大壶。沿菲律宾这条航线,随海外贸易的发展,唐代的远海航线已由印度半岛延伸至波斯湾,并同波斯湾至东非的航线连起来,形成了一条一万多公里,自广州东南的起点,途经24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岸线。唐宋时期的中国经济、文化、艺术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马来群岛各国同中国相比都处于相对落后局面。该岛日用皿陶器严重缺乏,许多国家无餐具可用,故而中国陶瓷器倍受马来群岛各国欢迎。肯尼亚、坦桑尼亚等这些国沿

岸港口城市和岛屿出土的中国瓷器多得惊人,仅坦桑尼亚海岸发现的出土中国陶瓷片的遗址就有46处,以上史实充分说明了我国古代陶瓷文化艺术传播之广泛。

根据以上史实我们再进一步探讨我国古代陶瓷在沟通东西方贸易的同时与中东、欧州等国文化交流的史况。

埃及——这一人类文化的摇蓝,它和中国陶瓷的交流有着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1912年埃及发掘出土数量惊人的几十万瓷碎片中经多年考证和分类,以中国瓷片最多。早在奴隶王朝时代埃及就大量地仿造中国所生产的青瓷。而当中国陶瓷新品种以优秀姿态出现时,不论在什么时代,马上就得仿制出来,可见当时中国产品因时髦款式而盛行于埃及。这种风气还传到了波斯,明代时期波斯陶器仿中国瓷器,制品中有很多中国式凤凰图案。

伊朗是东西方海陆交通的要道。伊朗东北部的马什哈德位于古代“丝绸之路”的陆上

要冲。这个城市的博物馆收藏有元代龙泉青瓷和明代的青花瓷器。首都德里兰也发掘明代瓷器的碎片。西北部的阿尔德比勒附近有波斯国王祭祀祖先的灵庙遗址,其中设有中国陶瓷收藏室、陈列了国王1 611年捐赠给灵庙的中国瓷器1660多件,包括明初的青花、影绘、描金壶、盘、花瓶等。清初时期,伊朗的陶瓷匠师从中国瓷器中分析出高岭土和长石等原料成份,并生产了和中国相似的瓷器。伊朗还追随我国明代生产大件瓷器的风气,艰难地生产出了直径十五英寸多的绿釉仿青瓷大盘。伊朗陶瓷匠师用氧化铜摸仿我国的袖下红也获得了成功。

清初时期,我国同欧洲国家的文化交流比较频繁。当时欧洲人对中国瓷器的喜爱,不亚于奇珍异宝。几乎整个欧洲国家的帝王、皇后都搜集、收藏中国瓷器的精品,并且作为王室的财产。

清时期荷兰东印度公司销售的中国瓷器几乎遍及欧洲各国。荷兰皇宫早在明代万历十二年就通过葡萄牙或西班牙向中国订购瓷器96000件,荷兰的陶瓷匠师们还通过东印度公司直接从我国采购白色袖料和青花颜料,仿造中国青花瓷器生产。德尔弗特和在清时期就以专门生产模仿中国青花瓷的自釉蓝彩陶器而闻名,产品行销全欧洲,受到热烈欢迎。

清时期法国逐渐成为欧洲文化的中心,法国东印度公司的商船将大量的中国瓷器运到大西洋彼岸的法国。自从中国瓷器流传法国后,在巴黎出现了一些专门经营中国瓷器等手工艺品的商店,青花瓷器的图案成为最时髦的式样。

英国在清初不象法国大量进口中国瓷器,后受欧洲其他国家影响开始流行中国瓷器。社会上对瓷器的需求量急剧地增长,从而促进了英国陶瓷业的发展。英国人开始以中国瓷器为样品来研制白瓷器,我国青花瓷器对爱尔兰国的瓷器生产也有着很大的影响。1752年由迪拉明接任的工厂,产品的造型、图案完全模仿中国的青花瓷器。

奥地利是继德国之后欧洲第二个生产真正硬质瓷器的国家。清时期德国人麦格尔协助创办了维也纳瓷厂。当时维也纳的瓷器全部装饰东方的花卉图案,并且还生产时髦的中国人物的瓷雕。

意大利和中国瓷器贸易往来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旅行日记中描述和详细记载着中国瓷器,并且带回不少中国瓷器。1470年意大利的安东尼奥成功地制造了模仿中国的软质瓷器,产品有花瓶、碗和一些小雕塑艺术品。

国外陶瓷工艺在受我国古代陶瓷文化艺术强烈影响和启迪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各地传统工艺美术融合在一起,产生了各自独具的特征。由此可见,我国古代陶瓷工艺对世界各国陶瓷工艺的发展、对增进国际贸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结语

我们现在只是对中国古代瓷器有了粗浅的了解,过去外国人对中国陶瓷的尊崇和膜拜,是我们无法想象和理解的。就像19世纪中期,美国的摩根女士花费巨资从中国买到一件康熙豇豆红三弦瓶,一下子轰动了西方世界,学者们遂将这种瓶子命名为"摩根瓶",就象哈雷发现卫星而被命名那样的隆重和热烈。因此,中国古代瓷器的声誉是属于世界性的,它的文物与艺术价值,自十六、七世纪中国外销瓷源源不断运往欧洲宫廷开始。当时欧洲的宫廷贵族,都以来中国定购瓷器、收藏和摆设中国瓷器为荣,并使这种文化传统得以延续。

中国之所以获得如此崇高的艺术地位,自然不仅仅在于手工技术先进、地理位置优越,更重要的是中国古代瓷器含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象征性,是一个最能感受古代历史形态的鲜活的无与伦比的标本。因s此我认为,全世界仰慕中国古代瓷器,其实是渴望了解古代华夏人民的生产能力、社会风俗、美学倾向。中华文明发展史由文字与实物组成,但陶瓷等古代艺术品作为一种可亲、可触、可感的实物,比文献更具有说服力和想象力。

参考文献:

[1] 苏珊.郎格.情感造型设计.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2] 田自秉.中国纹样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 杨永善.陶瓷造型设计.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4] (明)周起元.东西洋考序.中外交通史籍丛刊.

[5] 朱培初.明清陶瓷与世界文化的交流.轻工出版社.

[6] (清)朱琰.陶说.卷一.

[7] 方李莉.景德镇民窑.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古代彩陶艺术鉴赏

中国古代陶器概论 人类最早先从猿人进化为直立人,再进化为智人,最后才成为现代人。这个过程用去了差不多几十万年。在那个茹毛饮血的年代,原始人类之所以能在身体条件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正是因为它们懂得了运用不断进化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来制造工具,懂得了过群落生活共同御敌,懂得了举一反三总结生存经验,于是,原始人类依靠采集果实和狩猎野兽来养活部落中的成员。 此时的人类也开始懂得了使用火来御寒和烧烤食物,史学家把这个时期称为人类的旧石器时代。 随着我们祖先生存技能的日益发展,人类终于开始走出与狼共舞的山林,找到有山有水有平原的地方定居下来。他们首先要建房子抵御寒冷和野兽。为了让房屋更坚实耐用,早期的定居人类建造的是一种半地穴式的房屋,在室内挖一个火坑。 居住在这种房屋中的原始人类,主要的家庭生活都是围绕中央的火坑进行的。而陶器作为蒸煮食物,盛水储粮的重要工具恐怕就会是这个小小房间中最主要的家当了。那么,我们的祖先到底是怎么发明了陶器的呢? 但是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按照学者们的猜测在篮子上涂满泥后放到火上烧,结果外面的编织物被烧掉了,而里面的泥巴却都开裂了,只是变成了一些硬块,根本无法成型。 那么,生活在混沌初开,还没有开始具备任何物理化学思维的原始先民,到底是因为什么受到启发而发明了陶器的呢?这依然令许多人感到好奇。 当考古学家对人类8000年前的房屋遗迹进行研究时,发现房子中央的火坑侧壁上被掏出了一个小洞,里面还有一根未烧尽的炭棍,这给陶器的产生又提供了另外一种猜测。 在偶然的启发下,我们的祖先学会了运用火来制陶,他们在定居的家园中专门建起烧陶所用的窑,使制陶技术得到更稳定的发展。 有了日臻成熟的窑和烧陶的技术,远古先民按照他们习惯的生活方式烧制出各种陶器。这件形状奇特的器皿底部尖翘,并不能像我们通常所见的容器那样摆放,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几乎难以找到对应的物品,那么,它在7000年前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最早的陶制品都是作为实用器被烧制出来的,不论是用于取水的尖底瓶还是用于烹煮饮食的盆或钵,他们都与原始先民的生活密不可分。如果说陶是人类物质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那么彩陶则是陶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 彩陶是将各种天然矿物颜料绘制到陶器上,形成五彩缤纷的各类图案。大多数彩陶都是先在陶坯上绘制,然后入窑烧制,颜料发生化学变化后与陶胎融为一体。这也是为什么历经数千年,彩陶的色彩依然不曾脱落,将无数耐人寻味的远古印迹保留至今。 如果说在人类的发明史上,陶器是为了生活的现实需要,那么制作彩陶又是为了什么呢?这种不易脱落的纹饰色彩是否寄予着原始先祖们的某种情感和精神上的需求呢? 事实上,仰韶出土的彩陶并不是世界上最早被发现的原始彩陶。早在安特生到达中国之前,人们已经在西亚一带发现了类似的原始艺术。依照当时一些西方学者的考古报告,西亚是国际学术界公认最早迈向新石器时代的区域之一,大约

中国古代陶瓷鉴赏

中外陶瓷艺术鉴赏 院系:滨江学院外语系 专业:英语 班级:13级英语(2)班 姓名:刘粉芳 学号:20132310058

中国古代陶瓷鉴赏 在国际社会中,China既有中国的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这就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就是"陶瓷的故乡",陶瓷就是中国的象征。的确,一部中国陶瓷史,就是一部形象的中国历史,一部形象的中国民族文化史,而西方人了解中国,正是从了解陶瓷、茶叶和丝绸开始的。中国人在很久以前就有点瓷器的制作。到宋代社会安定的时候陶瓷工艺达到顶峰,中间有唐朝著名的唐三彩,后有元明清的青花,中国的陶瓷就成了一个独有的陶瓷文化。 一、陶瓷的发展 夏、商、周朝时期,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陶器在此时已经不在局限于盛物器皿,应用范围较广,大略可分为日用品类、建筑类、殉葬类、祭祀礼器类。 秦汉时期,汉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各地发现的秦汉时期的陶俑,如西安的兵马俑,以完美的艺术形式,生动逼真的神态,深刻地揭示了各种人物的内心世界,体现了我国雕塑艺术现实主义传统久远和雕塑艺术的高度发展。 隋唐时期,隋的朝代虽短,但在瓷器烧制上,却有了新的突破,不但有青瓷烧造,白瓷也有很好的发展。 唐朝时期,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于火烧温度。唐代最著名的窑为越窑和刑窑。 宋朝时期,中国的陶瓷制作工艺在宋朝的繁荣下达到鼎盛时期。宋代的稳定和文墨气息是各项技艺发展的基础。宋代制陶手艺卓越,比较突出的瓷窑有定窑、汝窑、官窑、哥窑以及钧窑,这五大瓷窑代表了宋代乃至于中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后世便有仿制也达不到宋时的高度。 元朝时期,元代制瓷工艺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景德镇在制瓷工艺上有了新的突破。元代景德镇窑取得的成就,为明、清两代该地制瓷工艺的高度发奠定了基础,景德镇因此在日后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赢得了瓷都的桂冠。 明朝时期,”明代开始,窑址都趋于集中在景德镇,无论官窑或民窑都偏向于彩绘瓷器,宋瓷前都以单色釉为主,而明代后走入了彩绘世界,瓷胎也趋向薄、细、白的求,在坯身上记住款式也从此开始,年代、堂号、人名都有,使研究考据有更确实的辨认。 清朝时期,至清代中国陶瓷已经有了数千年的经验,加上景德镇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

人教2011课标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20课 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_11

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 教学目的: 一、了解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特点; 二、学习从器皿的外形、纹饰以及釉色等方面欣赏陶瓷艺术的方法; 三、在欣赏陶瓷艺术的过程中,认识中国陶瓷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作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了解陶瓷的制作过程; 2、认识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3、感受陶瓷艺术的发展历史; 4、会从外形、纹饰以及釉色等三方面欣赏陶瓷作品。 教学难点: 1、陶瓷艺术的发展; 2、从外形、纹饰以及釉色等三方面欣赏陶瓷作品。 教学顺序: 一、引导学生简单分辨陶器与瓷器。 二、简单介绍陶瓷的制作,并以游戏方式明确陶瓷作品的欣赏角度。 三、引导学生从外形、纹饰以及釉色等三方面欣赏古代陶瓷艺术。 四、小结。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简单分辨陶器与瓷器:(5分钟) 同学们好!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件陶瓷作品,哪位同学能参考课本32页的内容,分辨出哪件是陶器,哪件是瓷器? 电脑显示(陶器与瓷器的分别)请两位学生上台分辨。

你们认同吗?很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简单地从敲击声音和器物表面的质感分辨出陶器和瓷器。二、简单介绍陶瓷的制作,并以游戏方式明确陶瓷作品的欣赏角度。(15分钟) 电脑显示(陶瓷制作图片) 陶器和瓷器统称为陶瓷,它们都由粘土,或以粘土为主的混合物,经成型、装饰、干燥、窑烧而成。优秀的陶瓷作品对其外形、纹饰、釉色和烧制工艺都非常讲究。我们有不少同学把自己喜欢的的陶瓷藏品带回来跟我们一起欣赏。有请这些同学从外形、纹饰和釉色三方面为我们介绍这些藏品。分别请六名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藏品。 请六名学生上台鉴赏。 很高兴同学们都懂得从外形、纹饰、釉色等三方面欣赏陶瓷作品。老师还带来了十件古老的陶瓷作品跟大家一起欣赏。它们风格各异,而且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洗礼,是我们珍贵的国宝。 三、引导学生欣赏古代陶瓷艺术(15分钟) 电脑显示(古代陶瓷作品图片) 请打开课本30页,仔细阅读上面的图片和文字,并选一件你喜欢的,从外形、纹饰、釉色等三方面谈谈它的艺术价值。 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陶瓷作品欣赏。 1、彩陶船形壶 彩陶船形壶是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作品,属于细泥红陶。船形壶造型奇特,工艺讲究,制作精美,彩陶图案清晰艳丽,是原始艺术中的珍品。 2、舞蹈纹彩陶盆 舞蹈纹彩陶盆是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作品,属于细泥红陶。此盆敛口、卷唇、鼓腹。下腹内收成不平底。唇口及内外壁均有彩绘,纹饰之间有舞蹈画面,以五人一组,手拉手,面向一致,摆向亦一致。整个画面人物突出、神态逼真,笔法流畅,重在写实,表现了先民们在劳动之暇,欢乐地手拉手集体跳舞和唱歌的情景。 3、白陶鬶 白陶鬶属于夹砂白陶。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作品。哪位同学知道鬶在当时的社会有什么用? 鬶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炊煮器。它的造型结构由口、腹、底三部分组成,昂首扬尾,体态生动自然。器皿底部三足等距离支撑,便于放柴煮烧。白陶鬶是山东龙山文化陶器中的精品,充分反映了公元前两千年左右的山东地区先民在制陶技艺的高度成就。 4、黑陶蛋壳高柄杯 黑陶蛋壳高柄杯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作品,属于细泥黑陶。陶杯分为三段:上面是一个敞口杯,中间是透雕中空的柄腹,下面为底径,由一根细管将三段连接起来,烧成后丝毫不变形。整件器物造型别致,轮廓变化丰富,轻巧雅致、庄重大方。表明当时的制陶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5、青瓷莲花尊 青瓷莲花尊是南朝的精品,用划花、贴花、刻花等技法作出莲瓣等装饰,整个器形像仰、覆两朵莲花。从莲

中国陶瓷艺术欣赏

第1课 中国陶瓷艺术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学习、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陶艺的历史,能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念。 2、运用所学知识,评述一件自己喜欢的陶艺作品,提高欣赏评述能力。 3、引导学生在欣赏陶瓷艺术的过程中,感悟中国陶瓷为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中国陶艺的魅力。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评述一件自己喜欢的陶艺作品。 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各朝代陶艺的图片资料制成课件。 学生:了解、收集有关中国陶艺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提问:1、“中国”的英文怎么说? (China) 2、“china”还有什么意思?(陶瓷) 小结:外国人居然用”陶瓷”来称呼”中国”!看来,在外国人眼中,陶瓷代表了中国。的确,从某种角度讲,中国的文明进程就是一部陶瓷发展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陶瓷的艺术世界! 二、新授 播放课件,引导欣赏:

(一)远古——朴拙实用 1、考古家们发现早在距今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能制造出许多精美的陶器。陶器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开始。 仰韶文化时期,中国在制陶方面最大的成就是彩陶艺术。彩陶是原始文化的重要标志,是新石器时代彩绘陶器的总称。在烧制前用红黑矿物质做色料,在陶胎上绘制各种装饰纹样,烧后洗刷不脱落。 请看图片: 2、思考 讨论交 流 ⑴纹饰观察 讨论问题::先民们在陶器的表面绘有许多彩色纹样,仔细观察, 这些图案由哪几个形象组成?展开想象力,谈一谈这些形象意味着什么?你能给这些纹样取个名字吗? 为什么图案只集中在器皿的内壁和外壁上半部?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总结:中国彩陶艺术特点——高度概括提炼的标志性图案 看来先民们把这些彩陶的造型、色彩和质地 统一在实用与美观之中,使陶器既实用,又有观赏性。 同时 体现了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念。 ⑵造型观察 赏析马家窑文化漩涡尖底瓶:看了这瓶子,觉得与其他陶瓶相比有什么 (网纹船型壶) 人面鱼纹彩陶盆 (彩陶舞蹈纹(蛙纹彩陶双耳 (旋纹彩陶尖

中国古代陶瓷鉴赏论文修订稿

中国古代陶瓷鉴赏论文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中国古代陶瓷鉴赏 自动化姓名:** 学号:*** 摘要:在国际社会中,China既有中国的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这就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就是"陶瓷的故乡",陶瓷就是中国的象征。的确,一部中国陶瓷史,就是一部形象的中国历史,一部形象的中国民族文化史。然而,在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大浪淘沙,沉淀下来的各个时代的文明遗物,成为人类最宝贵的文化遗产,永世相传。今天不少古窑遗址已得到了保护,但大部分仍处于自然状态,破坏十分严重,令人担忧。陶瓷,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核心文化之一,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加以重视并予以弘扬,让我们子孙后代知道“china”来自哪里。 论文关键词:陶瓷发展史发展前景 一:陶瓷简介 陶瓷,众所周知,即陶器与瓷器的总称。。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陶瓷材料大多是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常见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铝、高岭土等。陶瓷材料一般硬度较高,但可塑性较差。除了在食器、装饰的使用上,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亦扮演重要角色。 陶瓷,是人类在生存空间中最早出现的几种艺术形式之一。从初始的以实用为目的,渐渐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增加了美学的功能,使其成为集实用和欣赏为一体的工艺美术品,最终,陶瓷又摆脱了实用的初衷,成为完全意义上的欣赏品。二:陶瓷的发展史

陶瓷的产生和发展,实际上是同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实践紧密相连的。大约在70万年以前的原始时代,人们就发现,将泥巴晾干后加火一烧就变得坚硬起来,而且可以做成各种形状用来盛水,放食物等等,这便是陶器产生的初始。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做斗争的新的一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下面具体分析陶瓷的发展史。 1、夏、商、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因此可以了解商代制陶工艺也得到普遍的发展,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 陶器在此时已经不在局限於盛物器皿,应用范围较广,大略可分为日用品类、建筑类、殉葬类、祭祀礼器类。朝廷对於制陶工作也很重视。 2、秦汉时期陶瓷文化 秦汉-古代的建筑多采用木料来架构,不易久存,所以一些伟大的建筑,如秦代的阿房宫和汉代的未央宫,都无法完整保存下来,但仍可在残存的废墟中发现瓦当及汉砖等遗物,藉以略窥古代建筑的规模。 3、隋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西元五百八十九年,杨坚篡北周并南陈,统一中原,改国号为隋,隋的朝代虽短,但在瓷器烧制上,却有了新突破,不但有青瓷烧造,白瓷也有很好的

陶瓷鉴赏论文

浅谈中国陶瓷文化 陶瓷,众所周知,即陶器与瓷器的总称。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陶瓷材料大多是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常见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铝、高岭土等。陶瓷材料一般硬度较高,但可塑性较差。除了在食器、装饰的使用上,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亦扮演重要角色。陶瓷,是人类在生存空间中最早出现的几种艺术形式之一。从初始的以实用为目的,渐渐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增加了美学的功能,使其成为集实用和欣赏为一体的工艺美术品,最终,陶瓷又摆脱了实用的初衷,成为完全意义上的欣赏品。 陶瓷的产生和发展,实际上是同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实践紧密相连的。大约在70万年以前的原始时代,人们就发现,将泥巴晾干后加火一烧就变得坚硬起来,而且可以做成各种形状用来盛水,放食物等等,这便是陶器产生的初始。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做斗争的新的一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下面具体分析陶瓷的发展史。 1、夏、商、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因此可以了解商代制陶工艺也得到普遍的发展,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陶器在此时已经不在局限於盛物器皿,应用范围较广,大略可分为日用品类、建筑类、殉葬类、祭祀礼器类。朝廷对於制陶工作也很重视。 2、秦汉时期陶瓷文化秦汉-古代的建筑多采用木料来架构,不易久存,所以一些伟大的建筑,如秦代的阿房宫和汉代的未央宫,都无法完整保存下来,但仍可在残存的废墟中发现瓦当及汉砖等遗物,藉以略窥古代建筑的规模。 3、隋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西元五百八十九年,杨坚篡权北周并南陈,统一中原,改国号为隋,隋的朝代虽短,但在瓷器烧制上,却有了新突破,不但有青瓷烧造,白瓷也有很好的发展,另外此时在装饰手法上也有了创新,如在器物上另外的泥片—贴花,就是一例。 4、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于火烧温度。汉代虽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而发展到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火烧温度能达到摄氏一千度以上,所以我们说唐代是真正进入瓷器的时代。唐代最著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 5、元朝时期陶瓷文化元代入主中原九十一年,瓷业较宋代为衰落,然而这时期也有新的发展,如青花和釉里红的兴起,彩瓷大量的流行,白瓷成为瓷器的主流,釉色白泛青,带动以后明清两代的瓷器发展,得到很高的成就。 6、明朝时期陶瓷文化我国的陶艺发展到了明代又进入一个新的旅程,明代以前的瓷器以青瓷为主,而明代之后以白瓷为主特别是青花、五彩成明代白瓷的主要产品,而景德镇更成为主要的窑厂,规模最大,一直延续明清两代五、六百年而不衰。明代开始,窑址都趋于集中在景德镇,无论官窑或民窑都偏向于彩绘瓷器,宋瓷前都以单色釉为主,而明代後走入了彩绘世界。 7、清朝时期陶瓷文化清朝中国瓷器可谓登峰造极。数千年的经验,加上景德镇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皇帝重视,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爱好与提倡,使得清初的瓷器制作技术高超,装饰精细华美,成就不凡,是悠久的中国陶瓷史上最光耀灿烂的年代。从上述陶瓷在各个时期的发展历程看,

高中美术鉴赏《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优秀教案设计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鉴赏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艺术》。陶瓷文 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精髓部分,本课通过对陶器的产生、发展及古代瓷器的介绍,使学生对陶瓷的 艺术价值和文化积淀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对陶瓷的赏鉴和陶瓷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b5E2RGbCAP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及艺术成;了解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 2.体会从造型与装饰的结合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 3.让学生初步了解祖国传统的陶瓷艺术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环节,进行学习探究,了解陶瓷的发展史,以及不同时期陶瓷的制造 工艺和主要艺术特点。p1EanqFDPw 教学难点:了解陶瓷装饰纹样、图案的含义。动手制作一个有特色的陶器作品。 四、设计思想: 在新课程标准探究性、实践性、体验性等原则的指导下,这节课通过模拟“陶瓷艺术博览会”实物展 示,激发学生对陶瓷品鉴的兴趣;通过多媒体的播放,让学生对古代陶瓷艺术品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通 过视频学习,了解陶瓷的制作流程,看教材自学、分组讨论,探究实践等多元学习方式的运用,发展和提 升学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DXDiTa9E3d 五、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一些有关陶瓷的知识,(如果有条件)准备一两件陶瓷工艺品。 准备一些陶土、塑料刮刀或竹片、塑料袋、水粉颜料等。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具有代表性的陶瓷艺术品四件。 六、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流程安排:创设情景,活动导入。——欣赏分析,尝试探索。——表演体验,主动探究。— —巩固知识,拓展探究——制作练习,实践探究——展示作品,汇报交流。——课后拓展 RTCrpUDGiT (一)创设情景,活动导入。 设置环境:教师在黑板上板书“陶瓷艺术博览会”,并在教室一角布置一个小展区,在展区中布置好师 生带来的陶瓷艺术品。5PCzVD7HxA 1.教师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搞一个“陶瓷艺术博览会”活动,首先请大家来鉴赏这些生活中常见 的陶瓷艺术品。谈一谈,你最喜欢或者最为关注的一件陶瓷艺术品,同时说出你喜欢、关注的理由。如果 在鉴赏时有什么疑惑不解的地方,可以在小组交流时一并提出来。jLBHrnAILg

中国古陶瓷论文-汝瓷浅谈

中国古陶瓷概论论文 ——浅读汝瓷 摘要:本文尝试对宋代五大名窑之首——汝瓷作简要的介绍与赏析,从汝窑的史话说起,逐步简要分析汝窑的特点,最后对汝瓷独有的文化属性作简要的品读,增强汝窑的艺术表现力。 关键词:汝瓷、历史、窑址、特点、文化 前言:汝窑在河南省汝州市(今河南宝丰清凉寺),故名汝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与官(河南开封)、钧(河南禹县)、哥(浙江龙泉)、定(河北曲阳)窑齐名于世。名瓷之首,汝窑为魁。汝窑以产青瓷著称。北宋后期被官府选为宫廷烧御用瓷器。釉滋润,天青色,薄胎,底有细小支钉痕。汝窑是北方第一个著名的青瓷窑,北宋时创设,烧制御用宫中之器,时间很短,数量也少。器型简单,但釉色温润柔和,在半无光状态下有如羊脂玉,并截取定窑、越窑的装饰技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汝瓷史话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早在万年以前,中国淳朴的先民们就用智慧的大脑以及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了温润至雅,馥郁多彩的瓷器。与此同时,瓷器的发明及其工艺和技术上的辉煌成就,也是我国对人类文明所作的巨大贡献。 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陶器向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中国最早的原始青瓷,距今约4200年。然而真正的瓷器则出现在东汉时期(公元23-220年)。从新石器时期到今日,中国瓷器历经了几千年的风雨洗礼,从遥远的龙山文化走到了当代文明,时间在不断地前进,历史在不断地撰写,瓷器也在不断地历练然后达到顶峰。然而,惊现于千年之前,作

为青瓷之最,五大名窑之首,素有“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称的汝瓷,自然被古今中外文人志士所称颂为中国瓷器史上的一朵奇葩。 从盛唐时期,汝州所辖临汝、宝丰、鲁山等地有着丰富的陶土和茂密的树林,方圆百里之遥,大量的方解石、钾钠长石、长石砂岩、叶腊石、莹石、硬质高岭土、软质高岭土、石英等主要原料分布地域较广,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这里的陶瓷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勤劳智慧的汝州人民在用泥巴制作陶器生活器皿时,由于火候过高烧造出了不同于以往的陶器产品,表面光滑细腻,色彩迷人,为世上少见。激发了汝州制陶艺人们的聪慧技能,在不断的摸索和改进中,使这一发现愈来愈成熟。北宋时期官府在汝州设窑场,其产品称之为“汝窑”。“汝窑”出现的时期在越窑衰败之后,产品主要供宫中御用,御拣退之件,方许出卖,近尤难得。汝州方烧造青瓷器的古窑遗址很多,形成“汝河两岸百里景观,处处炉火连天”的繁荣景象。鼎盛时窑炉达到了300多处,影响扩及到内乡、宜阳、新安及黄河以北等地,是汝窑生产历史上的昌盛时期。 汝瓷特点 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青如天 汝窑为当时的宫廷官窑,制器不计成本,以名贵玛瑙入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蓝、豆绿、月白等釉色。色泽滋润纯正,纹片晶莹多变。有的似雨过天晴,世称“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达到了皇帝“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的要求。 似玉、非玉、而胜玉——面如玉 因汝瓷以玛瑙,不仅使釉色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就连釉面也达到了温润古朴,纯净如玉的程度,抚之有明显酥油感觉。视之有似玉非玉之美。釉稍透亮,多呈乳浊状,光亮莹润,釉如堆脂,素静典雅。 梨皮蟹爪芝麻花——蝉翼纹

陶瓷艺术鉴赏

学《中国陶瓷艺术鉴赏课》心得 接触这门课之前就对中国的陶瓷文化很是好奇,好奇它们那鬼斧神工的造型和匠心独运的工艺。以前也不明白为什么一个花瓶或一个表面看上去非常一般的陶罐为什么价值那么高。人们把它们收藏起来,最后拿到市场上出售就能售出极高的价钱。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有钱人都喜欢已收藏陶瓷品显示他们的品味,也不明白为什么前几年出土的一个北宋的荷叶罐价值竟然是无价,它的价值无法估算,如此珍贵的瓷器,它就是一个普通的罐子,这是为什么!然而慢慢的,我明白了,那种工艺已经失传了。它出自于久远的北宋,价值连城,这一点无可否认,那是古人智慧的凝聚,是她们汗水的结晶,时候人永远无法仿效的。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陶瓷史中国最原始的手工加工制作,其中的工序复杂程度可想而知,近几年连续出土的孤岛陶瓷数不甚数,无不百花齐放,她们都有着历史的沉淀和光彩。无论是把一件陶瓷当做艺术品还是日用品,它的内在价值都是无限的。陶器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国瓷器闻名世界,瓷器的生产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瓷器生产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地域及技艺的差别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瓷器种类。在众多种类中有五类瓷器最为著名,分别是:“钧瓷、汝瓷、官瓷、定瓷、哥瓷,被称为“中国五大名瓷”五大瓷窑:“钓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 钧瓷以色见长,即“钧瓷窑变”。有诗云:“峡谷飞瀑菟丝缕,窑变奇景天外天”。独特的窑变釉色正是钧瓷名贵之所在。其釉色并非手工描绘而成,而是利用铁、铜的不同呈色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纯天青、纯月白等多种釉色。所以又有“钧无双钧”的说法,每一件钧瓷的釉色都是独一无二的。 钧瓷色彩艳丽,在造型和施釉方面也独辟蹊径,自成体系。钧瓷色彩之多不胜枚举,最著名的有:玫瑰红、海棠红、胭脂红、鸡血红、朱砂红、茄色紫、葡萄紫、鹦哥绿、葱翠青、梅子青、天青及窑变的各种色彩。相传以胭脂红、葱翠青和墨色为难得之佳品。 关于钧瓷的赞美之词甚多,“钧与玉比,钧比玉美,似玉非玉胜似玉”、“ 黄金有价钧无价”、“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可见人们对钧瓷的高度赞扬。 每一件钓瓷的加工过程都是极其复杂的,从最初的选泥、加工到造型制作,再到成型。素烧、上釉,再到最后的拣选,还要经过多次修正,才能再出上好的瓷器和陶器。 陶瓷的精湛技术展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任命的智慧和对艺术的热情,经一部弘扬了我中华民族的多彩文化。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早在欧洲懂得制瓷技术之前一千多年,中国已能制造出相当精美的瓷器。从我国陶瓷发展史来看,一般是把“陶瓷”这个名词一分为二,为陶和瓷两大类。中国传统陶瓷的发展,经历过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种类繁杂,工艺特殊,所以,对中国传统陶瓷的分类除考虑技术上的硬性指标外,还需要综合考虑历来传统的习惯分类方法,结合古今科技认识上的变化,才能更为有效地得出归类结论。

陶瓷论文

关于中国陶瓷的论文 班级:光电21班(120121) 学生:张湛(120121121) 摘要:选修课上老师仔细为我们讲解了有关陶瓷的知识,各种各样美丽的陶瓷以及它背后的文化背景深深印在我的心里。中国是"陶瓷的故乡",陶瓷就是中国的象征。一部中国陶瓷史就是一部形象的中国历史和民族文化史。陶瓷,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核心文化之一,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加以重视并予以弘扬。 一.陶瓷简介 陶瓷是陶器与瓷器的总称陶瓷,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陶瓷材料大多是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常见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铝、高岭土等。陶瓷材料一般硬度较高,但可塑性较差。除了在食器、装饰的使用上,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亦扮演重要角色。陶瓷,是人类在生存空间中最早出现的几种艺术形式之一。从初始的以实用为目的,渐渐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增加了美学的功能,使其成为集实用和欣赏为一体的工艺美术品,最终,陶瓷又摆脱了实用的初衷,成为完全意义上的欣赏品 二.陶瓷的发展史 陶瓷的产生和发展,实际上是同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实践紧密相连的。大约在70万年以前的原始时代,人们就发现,将泥巴晾干后加火一烧就变得坚硬起来,而且可以做成各种形状用来盛水,放食物等等,这便是陶器产生的初始。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做斗争的新的一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下面具体分析陶瓷的发展史。 1:夏、商、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因此可以了解商代制陶工艺也得到普遍的发展,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陶器在此时已经不在局限於盛物器皿,应用范围较广,大略可分为日用品类、建筑类、殉葬类、祭祀礼器类。朝廷对於制陶工作也很重视。 2:秦汉时期陶瓷文化 秦汉-古代的建筑多采用木料来架构,不易久存,所以一些伟大的建筑,如秦代的阿房宫和汉代的未央宫,都无法完整保存下来,但仍可在残存的废墟中发现瓦当及汉砖等遗物,藉以略窥古代建筑的规模。 3:隋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西元五百八十九年,杨坚篡北周并南陈,统一中原,改国号为隋,隋的朝代虽短,但在瓷器烧制上,却有了新的突破,不但有青瓷烧造,白瓷也有很好的发展,另外此时在装饰手法上也有了创新,如在器物上另外的泥片—贴花,就是一例。 4: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于火烧温度。汉代虽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而发展到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火烧温度能达到摄氏一千度以上,

中国古代陶瓷鉴赏论文

精心整理 中国古代陶瓷鉴赏 自动化姓名:**学号:*** 摘要:在国际社会中,China既有中国的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这就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就是"陶瓷的故乡",陶瓷就是中国的象征。的确,一部中国陶瓷史,就是一部形象的中国历史,一部形象的中国民族文化史。然而,在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大浪淘沙,沉淀下来的各个时代的文明遗物,成为人类最宝贵的文化遗产,永世相传。今天不少古窑遗址已得到了保护,但大部分仍处于自然状态,破坏十分严重,令人担忧。陶瓷,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核心文化之一,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加以重视并予以弘扬,让我们子孙后代知道“china”来自哪里。 论文关键词:陶瓷发展史发展前景 一:陶瓷简介 陶瓷,众所周知,即陶器与瓷器的总称。。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陶瓷材料大多是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常见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铝、高岭土等。陶瓷材料一般硬度较高,但可塑性较差。除了在食器、装饰的使用上,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亦扮演重要角色。 陶瓷,是人类在生存空间中最早出现的几种艺术形式之一。从初始的以实用为目的,渐渐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增加了美学的功能,使其成为集实用和欣赏为一体的工艺美术品,最终,陶瓷又摆脱了实用的初衷,成为完全意义上的欣赏品。 二:陶瓷的发展史 陶瓷的产生和发展,实际上是同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实践紧密相连的。大约在70万年以前的原始时代,人们就发现,将泥巴晾干后加火一烧就变得坚硬起来,而且可以做成各种形状用来盛水,放食物等等,这便是陶器产生的初始。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做斗争的新的一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下面具体分析陶瓷的发展史。 1、夏、商、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因此可以了解商代制陶工艺也得到普遍的发展,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 陶器在此时已经不在局限於盛物器皿,应用范围较广,大略可分为日用品类、建筑类、殉葬类、祭祀礼器类。朝廷对於制陶工作也很重视。 2、秦汉时期陶瓷文化 秦汉-古代的建筑多采用木料来架构,不易久存,所以一些伟大的建筑,如秦代的阿房宫和汉代的未央宫,都无法完整保存下来,但仍可在残存的废墟中发现瓦当及汉砖等遗物,藉以略窥古代建筑的规模。 3、隋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西元五百八十九年,杨坚篡北周并南陈,统一中原,改国号为隋,隋的朝代虽短,但在瓷器烧制上,却有了新突破,不但有青瓷烧造,白瓷也有很好的发展,另外此时在装饰手法上也有了创新,如在器物上另外的泥片—贴花,就是一例。 4、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于火烧温度。汉代虽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而发展到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火烧温度能达到摄氏一千度以上,所以我们说唐代是真正进入瓷器的时代。唐代最着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人教新课标

《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中国陶瓷文化的基本常识,包括历史、工艺、原料等,能区分陶器与瓷器的特 征,了解它们的联系; 2.深入了解中国古代陶瓷的艺术特征,包括釉色、外形和纹饰,让学生通过本课学习掌握 一套对古代艺术品的鉴赏方法; 3.学生通过课前预学,课中分享讨论,教师引导,共同总结的学习方式,达到一种学生主 动参与,全面学习的生态课堂模式,让欣赏评述课变得格外有生机; 4.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潜移默化中感受陶瓷给人的外在美感和陶瓷文化的精神底蕴,在 学习中国陶瓷文化的同时获得更深层次的文化积累,更加热爱祖国,培养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 古代陶瓷的纹饰的欣赏 教学难点: 纹饰的排列构成和寓意 教学准备: 教师:PPT,多媒体,小组讨论表格,拍卖工具,板书,陶瓷实物等 学生:预学资料,教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3 (教师讲台上出示陶和瓷的艺术品) T:孩子们,我们生活中常常都会说到“陶瓷”(出示板书一半——陶瓷),那它是指一种东西呢,还是有区别的? S:两种,陶瓷是包括陶器和瓷器两部分。 T: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陶器和一个瓷器,那谁是陶器谁是瓷器呢?请你上来摸一摸。(揭示现场展示的陶器与瓷器) S:黄色的是陶器,白色的是瓷器。 T:你是怎么知道的? S:因为陶器粗糙,瓷器光滑…… T:哦,原来你是这样来区别的。其实,陶器和瓷器还有一些区别,请看教材41页。原来,它们的原料不同,温度不同,器物表面的触摸感觉不同,以及吸水性和声音也不同。当然,陶器和瓷器的区别还有很多,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的了解陶和瓷的特点。 二、检查预习,初步填表 1.填表要求 T:孩子们课前已经对陶瓷做了预习,那你们到底了解多少呢,现在我们就来分小组进行交流分享,并把交流的结果填写在我们的报告中。我们研讨的步骤是:(PPT出示)。好了,音

中国古代陶瓷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陶瓷的发展历程 瓷器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发明。陶瓷的发展本质上来说首先源于原始社会末期农业与手工业的分离,而后奴隶制的发展促使了手工业内部的分工和各种手工业的发展,而陶瓷就在此时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装饰和器皿。总之我国陶瓷的发展与私有制的产生和阶级的萌芽,以及奴隶制的出现都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早在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我国就出现了陶器。3000多年前的商代,已出现了原始青瓷,再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到东汉时终于摆脱了原始瓷器的状态,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器。瓷器是以瓷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挂釉、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经 1300℃以上高温烧制成的器物。 商代的原始青瓷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青瓷到白瓷、再到彩瓷的几个发展阶段。 东汉青瓷刚刚从原始瓷中脱胎出来,也是原始瓷器踏入成熟期的门槛,尚未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魏晋南北朝是我国瓷器生产的跃进时期,制造工艺不断提高,青瓷广为普及,形成了南方和北方两大青瓷系统。特别是北朝时期成功地烧出了白瓷,成为瓷器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唐代制瓷业在规模、技术、艺术上都超越前代,瓷窑遍及大江南北。唐代由于瓷器产区日广,各地区出现不同风格的瓷窑体系,故开始在窑上冠以地名,如越窑、邢窑、岳州窑、洪州窑、寿州窑等。青瓷、白瓷都发展到成熟、完善的地步,逐步形成了青瓷和白瓷并驾齐驱的局面。其时瓷器以北方的邢窑和南方的越窑最为著名,一白一青,遥相辉映,即陶瓷史上所称的“南青北白”。同时被作为唐朝象征的唐三彩在这一时期广销海内外。 宋代是我国瓷器空前发展的时期,名窑迭出,品类繁多。除青、白两大瓷系外,黑釉、青白釉和彩绘瓷纷纷兴起。元代的制瓷业在宋、金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突出成就是大量烧制青花瓷和发明了釉里红装饰法,是古代瓷器发展的重要时期,起着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代瓷器生产空前繁荣,景德镇窑名满天下,民间窑厂遍布南北,制瓷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瓷器的发展臻于鼎盛,达到历史上的最高水平,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在彩瓷方面除青花和五彩瓷进一步改进提高

陶瓷艺术设计的毕业论文

陶瓷艺术设计毕业论文选题 以下论文题目均为成品毕业论文,如需购买,请先在论文选题目录中选好您要的题目,每篇论文价格在50-200元,根据字数多少而定。此外,本团队专注于原创论文写作,提供单独定制服务。具体价格咨询 略论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方向的职业规划 高职陶瓷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 论陶瓷艺术设计的自然美 陶瓷艺术设计中的设计人类学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要点及解决思路 树起“湖湘文化”的旗帜——从陶瓷艺术设计说起 高职陶瓷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以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理论课程教学探讨 论陶瓷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 创新推动设计——论创新教育在陶瓷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地位 从中国文化心理学角度对陶瓷艺术设计的几点思考 浅析现代陶瓷艺术设计中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 浅析现代陶瓷艺术设计中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 我国高等院校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艺工结合设置的探讨 浅谈陶瓷艺术设计品情感意蕴的传达 开拓个性化陶瓷艺术设计市场 修辞手法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关于加强陶瓷艺术设计实践基地教学的思考 以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为例探析陶瓷艺术设计的人文生态特性 陶瓷艺术设计与传统图形元素的融合及创新 陶瓷艺术设计中的生态问题及解决途径 浅析我国高职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艺术教学课程中陶瓷艺术设计与传统图形元素的融合探微 浅析陶瓷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式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为例 实践基地教学新思考——以陶瓷艺术设计为例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初探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中高职衔接思路探讨——以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陶瓷艺术设计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从现代生活方式谈现代陶瓷艺术设计 论传统民居元素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作用与应用 浅议陶瓷艺术设计构图的情感表达 陶瓷艺术设计系教师作品在“第五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作评比”中获奖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困境探究 陶瓷艺术设计与审美讲座在醴陵举行 浅谈陶瓷艺术设计及发展趋势 让数字艺术设计技术填补陶瓷设计中的空白 高职院校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问题与对策——以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第九届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生活与艺术陶瓷展销会召开 论色彩的视觉美感与当代陶瓷艺术设计 中国山水画给陶瓷艺术设计的启示 论陶瓷的艺术设计与意境美 从“全球化”视点看中国陶瓷艺术设计的发展 陶瓷艺术设计中的艺术创造工程 “华光杯”2011年山东省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第五届全国刻瓷艺术作品大赛将在9月举行 现代陶瓷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刍议当代陶瓷艺术引入交互设计的意义与方法 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展评委点评会纪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教案.doc

《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教案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瓷器是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国在世界制瓷领域中高超的工艺制造水平,是中国伟大的发明之一。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制瓷工艺、造型、装饰及不同窑场产品的艺术特征,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瓷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点: 1.中国瓷器的生产和发展,瓷器与陶器的区别。 2.瓷器的造型、装饰、色彩及艺术特色。特点。 3.主要名窑的产品特征。 教学难点: 主要是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 二.导入: 提问: 1. 什么是陶器?什么是彩陶? 2. 中国古代陶器的造型特征是什么? 放映幻灯(贯耳瓶) 提问:这是陶器吗?应是什么器物? 三.讲授新课:(出示课题) 我国是瓷器的故乡和原生地,瓷器是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其工艺水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1. 瓷器与陶器的关系 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陶器和瓷器有下列区别。 (1)烧制的原材料不同; (2)烧制的温度不同; (3)陶器质地疏松有一定吸水性,瓷器质地密实不透水。 2. 瓷器的发展 商代出现原始瓷,东汉至三国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三国以后到南北朝,瓷器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发展时期,南方有青釉瓷,北方有青瓷。隋唐时期是我国瓷器的一个重要的成长时期,这时瓷器普遍用较高的火候烧成,胎质较硬。瓷器在社会生活中日渐受到

重视。唐代开始有了“窑”的专称,它象征着瓷器产量的增长。宋代瓷器产量高且质量好,为明清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元代,我国瓷器大批量行销海外。明清是我国制瓷业的鼎盛时期,造瓷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胎釉细腻,色泽鲜明移植珐琅彩和创造粉彩是当时杰出的成就。 3.我国瓷器在造型和装饰艺术上的特色 从东汉到南北朝,我国青瓷逐步成熟起来,但这一时期的瓷器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都与青铜器有联系,这时瓷器的造型特征是清秀挺拔,与当时人们的审美爱好相一致。 隋代瓷器造型有以下特征: (1)胎体的可塑性和耐火性能加强,显得秀气。 (2)罐类器形一般为短颈、直口、圆腹。 (3)器物为小平底,底下有圆饼状实足。 隋代瓷器的纹饰常见的有几何纹、花卉纹、动物纹、人物纹,色彩也比较丰富。(重点介绍《白釉象首龙柄壶》) 唐代烧制瓷器的地域扩大,产品增多,青瓷、白瓷、三彩陶代表了唐代陶器工艺的最高水平。唐代瓷器作为商品广泛流传的海外,瓷器“自唐代始而有窑名”,这种传统习惯一直沿用的现代。唐代瓷器造型繁多,装饰更加丰富,采用手法有绘画、刻花、印花、捏塑等,内容包括日月、花草、树木、动物、人物、建筑等。五代时期继承了唐代的制瓷风格并有所发展,其中密色瓷为当时瓷器的最上品。五代时期一些重要的瓷窑体系基本形成,如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等。 宋代制瓷业比唐代规模更大,名窑众多,工艺水平超越前代,达到繁荣的新阶段。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它的主要标志是全国已形成了有代表性的瓷窑体系。影响最大的是被后世称为五大名窑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 “汝窑”的窑址在今河南省临汝,宋代属汝州,故称汝窑。 “官窑”一般指官方办的窑厂。 “哥窑”是因相传南宋时有兄弟二人均在今浙江省龙泉烧制瓷器,各有特色,兄所烧制的瓷器称“哥窑”弟所烧制的瓷器则称“弟窑”。 “钧窑”的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古代属钧州,因而得名。 “定窑”的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古代属定州,故称“定窑”。 宋代的瓷器不仅创造了许多优美的造型,而且在釉色的运用上,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 元、明、清三代,中国的瓷器仍不断有所发展。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器,始于元代,成熟于明代,并成为明、清两代瓷器生产的主流。

古代陶瓷鉴赏论文

古代陶瓷鉴赏论文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陶瓷文化 信息工程学院软件2班马红宾 221 陶瓷的发明,是人类社会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这是人类最早把一种物质改变成另一种物质的创造活动。中国素以陶瓷蜚声世界,中国的名China就是瓷器的意思。在八十多年陶瓷长河中,陶瓷大啊师们点石成金,创造了许多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人间瑰宝。这些陶瓷产品既是中国历代社会的重要品,又是当时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共同喜爱的日用品和观赏品。它不但在物质方面起到改善人类特定时代生活条件的作用,而且以绚丽多姿的造型,精湛的纹饰和缤纷的色彩唤起人们精神世界的无限美好,中国陶瓷在历史上产生了巨大而永恒的社会效果,对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贡献,已成为人类共享的宝贵财富。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成熟,并在吸纳与创新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艺术特色。 夏、商、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商周至唐代产品为原始青瓷和青瓷,年代的个性化特征明显。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因此可以了解商代制陶工艺也

得到普遍的发展,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 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于火烧温度。汉代虽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而发展到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火烧温度能达到摄氏一千度以上,所以我们说唐代是真正进入瓷器的时代。唐代最着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 宋代瓷器的艺术特色。北宋釉的艺术在原有青瓷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配制了青白瓷;造型艺术讲究粗犷与精细的有机结合,器物造型迎合外销,特别是华人海外驻足地市场的需求;装饰艺术由堆贴发展到细致的刻、划,讲究刻画构图的精美。南宋工艺全面兴盛,艺术成就显着,釉的艺术丰富,色调变化多,有的是窑内温度不同造成的窑变现象,有的是人为配方的结果,这一时期新增的釉色有影青、酱釉、青黄釉等;造型艺术也有很大的变化,由北宋时期的大口、低矮改进到小口、高瘦,整体造型“苗条”。装饰艺术在北宋刻、划的基础上又出现了雕、塑。刻划讲究精致,并运用了模印法印制各种装饰图案,使装饰艺术又有了新的内容;雕、塑手法是在堆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彩绘艺术,这一时期主要是釉下用酱釉或黑釉色料写上文字记号,或简单图案。 元代陶瓷的艺术特色。元代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釉、造型、装饰等几个方面。元代改进了以前龙窑的烧成工艺,开始使用分室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