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大全

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大全

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大全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高一语文必修<一>“沟通与应用”板块中的一篇通讯。通讯是新闻体裁的一种,它除了具有新闻真实性、及时性的特点外,还有生动性、完整性和评论性的特点。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大全一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

一、课题:《飞向太空的航程》

二、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分析文章的层次与脉络结构,提高分析长篇新闻的能力;

2、能力目标:继续学习新闻的写作特色和方法,学习拟定标题和撰写导语;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多关心国家大事,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其民族自豪感,使之树立为祖国繁荣发展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四、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耐心阅读较长篇幅新闻,整体把握文章脉络、线索,获取有用信息;

2、引导学生多关心国家时事政治,培养其多读报纸,增长见闻的好习惯。

五、教学难点:

1、体会本新闻的写作特色:标题的双重含义,背景材料占导主体地位,首尾圆合型结构;

2、初步学习撰写新闻,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的模仿与创新。

六、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整合法、引导法

七、教具:彩图系列《嫦娥奔月》、《万户飞天》、《“神六”双雄》、《太空风光》

八、教学课型:略读、导读课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远古时期的嫦娥奔月,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屈原的仰望宇宙发天问,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闻名中外的“爱国飞行师“冯如……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边讲解边展示彩图,让学生轮流传阅)然而,只有到了今天,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梦想到底是如何变成现实的。今天,我们有幸了解到这个历程,解开先前的种.种疑惑。那么,就让我们马上进入《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学习,领略我们期待已久而骄傲自豪的“飞天”历程。

(二)整体把握,理清文章脉络:找出导语、主体、结尾部分。

导语:(1—3)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场面,具体说明“神五”发射时间、地点、意义。(描述式+评论式)

主体:(4—26)叙述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飞天”航程。(时间为线索,特点为“时间为经,事件为纬”)?

航1957年,苏联发射卫星,激励中国也立项研究;

1958年,毛泽东提出“人造卫星”计划,专家学者制定发展规划方案;

天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关键)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升空/“长征”一号火箭首发成功

大1980年,返回式卫星和原苏联的飞船重量相当

1986年,“863”计划出台

事1992年,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1999——2002年,“神舟系列(一至四号)”成功飞天?

记2003年,“神五”成功飞天,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

结尾(27—30)呼应开头,回到导语重点内容——中华民族迎来飞

天梦圆的时刻!

(干净利落、突出中心、深化主题、锦上添花)

(三)情感教育指导:引导学生了解成就的背后是无尽的艰辛与数不清的付出,我们在激动与兴奋之余,要多想想那些默默付出的无名英雄,以及集体力量的可贵。

1、那些已经载入史册的光辉让我们重温了成功的自豪与喜悦,但是有位教授的话让我们感慨良深:“为了这一天,我们付出了很多。”在这里,“我们”主要指的是谁?“付出了很多”到底又是付出了些什么呢?

明确:“我们”——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员、航天员……

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付出”——智慧和心血、精神和个人力量……

点评:他们将几千年来民族的梦想变成了现实,用自己的努力和心血为我们创造了奇迹,谱写了一曲飞天壮歌。曾经有那么多朴实无华却又感人至深的故事在敲打着我们的心灵:

⑴“神四”发射时工作人员为了扶住即将倾斜的仪器而双手严重受伤亦无怨无悔;

⑵“非典”隔离时期的电话指挥、坚决不下火线,保证“神五”的成功发射;

所以,我们要为他们鼓掌,要感谢他们的付出。这倒是让我们想起了魏巍作品中的一句话:“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我们看来,他们不仅是最可爱的人,还是最敬业、最伟大、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人。

2、航天事业的成功离不开一系列强而有力的保障,除了技术与人员的投入以外,其实还需要什么呢?(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提及的知识进行再深入思考分析)

明确:⑴国家领导人的正确领导和决策。如:毛泽东的“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邓小平的“863计划”、江泽民的“下决心搞载人航天”等关键时刻作出的正确决策,极有力地推动了航天事业的发展。

⑵厚实的物质基础——强而有力的物质保障。这是离不开改革开放,更准确来说是离不开辛勤劳动创造出一切物质财富的全国劳动人

民。没有经济实力,根本谈不上航天工程近十亿的经费。梦想的实现,没有劳动人民的付出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过去就是因为经济跟不上而无奈地让飞天梦想尘封在一张张构图中;如今终于有条件实现了,是因为经济与综合国力的提升。所以说,正如一首歌曲所唱的:“军功章里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航天事业的成功,有国家的功劳,更有人民的功劳。

小结:这样一个庞大的工程,要具体指出谁的功劳最大,确实很难,应该说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说这是一个团结的集体、一个有理想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我们社会主义新中国里的一个建设成就。老师相信高一(3)班也将会是这样的集体,将来书写一个个令人欣喜的成就,最终迈向高考成功的彼岸。希望当你们迈向大学校园的时候,会记得向老师报个喜讯。(笑)

(四)探讨文章的写作特色:作为新闻报道,忠实地传递现场信息是其不容推卸的责任,但是这篇新闻关于“神五”升天的现场报道似乎不多,更多的篇幅让给了背景材料——中国航天史的叙述,仅在首尾谈及现实场景——“神五”升天。这样的新闻是不是有点不像新闻了?你怎么理解这样的写法呢?可以回想前面几篇新闻(特别是《别了,“不列颠尼亚“》)的写作特色,结合本文思考。

预设:补充过去的重要事件更有说服力/?把更多的背景放进文章使文章更有历史厚实感/?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航天史……(充分发挥学生的理解能力)?

明确:⑴背景材料虽然不一定是最新的消息,但是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的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建立在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华夏儿女都会拥有自豪感,同时也迫切想知道当中的一些细节,想更深入地了解这个艰辛的历程到底是怎样的。所以,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以及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且把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这就体现了本篇新闻的价值所在。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从而反映出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是关注现实的场景,还需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⑵文章的结构分析:首尾圆合型的结构

“神五”发射是重大新闻,关于它的现场报道千千万万,如果只把目光聚在这个现实场景上,那就没有太大的特色了。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在安排结构上巧动脑筋,以飞船发射作为线索,以“神五”发射为引子巧妙地回顾了中国航天史,让读者较全面地了解有关信息后,又以“神五”的发射作为结束。这样,首尾都是最新消息,体现出新闻的时效性,中间部分合理安排背景材料补充说明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就使得文章的内容充实,结构合理了。这样首尾呼应的写作结构又叫“首尾圆合型的结构”,形成了一个。我们知道,给人的感觉是和谐、圆融、平稳的,在中国文化中,它也代表着一些特殊的含义,特别是和谐圆融,它正是不少人所追求的完美的象征。所以,这篇文章也就给人舒适平稳的感觉了。

(五)综合全文,理解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双重含义。

明确: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

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几千年不懈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点拨:俗话说:“画龙还须巧点睛。”如果把写文章比喻成“画龙”,那么拟题就是“点睛”,这对于新闻来说就更为明显,因为新闻的最大目的是供人阅读,标题的吸引度往往决定了文章的阅读率,所以标题就是新闻的“眼睛”。新闻界有个“三分之一时间写标题,三分之一时间写导语,三分之一时间写主体”的说法,可见新闻标题、导语、主体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分析了文章的这三个部分,希望大家能从中吸取经验,在后面的新闻写作练习中得到启发,锻炼出自己

的新闻写作水平。

(六)古有屈原发天问、嫦娥奔月宫,今有国人赴太空、飞天梦终圆。这个伟大的梦想,经过无数人的努力,终于成为了现实,这是我们的骄傲,也是对于我们的激励。在最近的“珠海航展”上,“神五”、“神六”的3位航天英雄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透露:目前包括他们3位在内的多位宇航员都在接受“神七”的选拔训练。“神七”要求宇航员在太空出舱活动,因此选拔要求将比以往更加严格。但是,所有的宇航员都无怨无悔,认真刻苦地接受着所有的训练和挑战,这也说明了我们的航天事业要迈向高峰,就需要更多的人才和英雄。那么,这个目标交给了谁呢?那就要靠在座各位同学的努力和进取了。

十、作业布置:

1、课外再找资料,补全“中国航天大事记”;

2、本文语言看似朴实平淡,但常常隐含着作者的感情倾向。请你找找带有作者感情倾向的句子,品味当中的情感,学习这种含蓄而有韵味的笔法。

十一、板书设计:

导语(1—3)“神五”成功发射场面、意义

首尾圆合型结构主体(4—26)中国航天大事记(见前面部分)

结尾(27—30)“神五”成功发射——一个民族的飞天梦想终于实现

十二、教学后记:

1、思路清晰,表达顺畅。备课功夫充足,思路清晰,内容熟悉,钩连恰当,指点细腻到位,板书清晰明了。能够跟随着自己的计划进行教学,密切联系时事进行补充讲解,使课堂教育充实而有说服力,很好地带动学生对课文正确把握。不足的是表达顺畅之暴露出语言有时过于累赘,拖泥带水的弊病,应注意“过犹不及”的道理,适当修饰授课用语,使之简洁到位,不显得过满、过实。

2、情感教育准确,学生反映踊跃。能够在课堂上把情感教育和爱国知识教育紧密结合,摆脱枯燥说教模式,以亲切的感染力制造合适的气氛,感情丰富饱满,带动学生接受一次生动形象的爱国情感和价

值观教育,效果明显。学生纷纷响应,回答众志成城,真切诚恳。

3、讲解编排仍需多多琢磨。一份好教案,一堂好课除了问题设计合理,讲解细腻,指点中肯外,还需要特别注意步骤之间的顺序编排。本次授课的标题含义理解步骤放在课文进入时,学生不容易领悟,若放在课文总结时探讨,相信学生的理解会更透彻。

4、分析衔接过于平淡,语言音调起伏不明显。语言的区分度是引起听课者兴趣,加深其理解和把握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应该恰当运用好这手段调动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制造不同程度的起伏,保持课堂的活跃性。自己过于平实的语调,使课堂的步骤衔接不甚明显,有点影响课堂末段的听课效果。

5、操控课堂能力仍有待提高。课堂开始阶段的图片导入由于图片数量有限,课堂稍微有点混乱,学生注意力有些分散。授课过程中偶有学生出现分心、窃窃私语的情况,自己操控能力不足,未能作出很有效的管制。必须加强自己的课堂组织管理意识,使自己熟练地掌握堂上的主动权。同时,要多留心学生的表情和反应,以便恰当地对难题多作讲解,对容易问题轻轻带过,提高授课效率,做到“一切为了学生”。

6、心态要放松,笑容要更多。多注意自己上课的表情,尽量放松心情,给学生更多的感染力,切忌表情过度严肃过度绷紧。适当添加笑容,以既亲切又吸引学生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授课。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与反思

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大全二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神舟”五号升天的相关事宜,关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2、引导学生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整体把握本文的结构。?

3、培养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一代代航天人的默默奉献精神为榜样,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民族腾飞奉献自己的力量。

2、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整体把握本文的结构。

2、?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点拨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预习提纲?

1、?学生通过互联网报纸查找有关“飞天”的资料。?

2、阅读《系统集成》56页、59页,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中国航天大事记”

3、?仔细阅读课文,思考本文标题的含义。?

3、?筛选新闻主体部分的重点内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 PPT展示“天宫一号”的图片及其发射过程的视频)

天宫一号(Tiangong-1)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

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按照计划,神舟八号、神州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两年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回顾:)杨利伟——第一个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飞天梦的人!2003年10月15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飞船。2005

年、2008年又相继发射第二艘、第三艘载人飞船“神6”“神7”。

远古时期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敦煌也有飞天壁画,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做着飞天梦。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少有人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中国到底是如何让飞天梦想变为现实的呢?今天让我们走进新闻报道<<飞向太空的航程>>?,一起来了解这段艰辛而辉煌的历程!

二、信息筛选

浏览课文理清结构

齐读课文1~3段

提问:这三段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导语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

分析:导语部分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二) 了解新闻的主体部分

【过渡语:按一般新闻的常规写法,接下来应该写什么?

一般应很详细地描述“神5”发射的经过,党中央以及国人对此事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等等。

那本文是不是这样写的呢? 那写了什么内容?】

1、主体回顾航天历程。?(时间顺序)

2、提问:第四段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分析:后面的部分是新闻的主体,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叉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

3、?学生展示自己筛选出的各时间段的航天成就。?

①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提出“要搞人造卫星”,拉开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序幕。?

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大全三

【教学目标】

1.巩固新闻报道的一般结构,了解本文的层次与脉络。

2.提高分析新闻结构的能力,尝试写作一般的新闻报道。

3. 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的发展中的贡献,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为祖国发展做贡献的信念。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脉络,了解新闻写作的特点;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

了解新闻报道的特点,学会写作。

【教学方法】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必修1新闻单元的最后一篇新闻报道,同时,课文是针对中国航天事业这样一个重大题材的报道,既记录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的壮观场面,更着力揭示了几代航天人近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凸显了国人的喜悦和自豪。

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图片激趣法、信息归纳法和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学习新闻写作,关注国家大事。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运用图片激趣法)

远古神话嫦娥奔月,敦煌飞天壁画,都反映了先民对神秘天空的探寻欲望,直到万户做出飞天尝试,才拉开了人类挑战苍穹的序幕。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然而,只有到了这一天,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这一天就是201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

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让我们马上进入《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学习,领略我们期待已久的“飞天”历程。

二、回忆旧知

1、回忆新闻的一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

2、结合本单元的第一篇新闻《别了,不列颠尼亚》,理解并区分新闻中的“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

三、理清结构、熟悉内容

1、对照新闻的一般结构,理清本篇新闻的结构,完成表格:(运用信息归纳法)

读新闻析结构

段落结构内容1-3 导语? ?“神五”发射,举国关注,不同凡响 ?4-26 主

体新闻

背景? 中国航天历史回顾? ?27-29 新闻

事实? ?“神五”发射成功 ?30 结尾? ?中华民族飞天梦圆 2、重点学习“主体”部分(运用合作探究法)

解决思考题:一、背景材料部分回顾了哪几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二、给主体部分拟个对仗式标题。

《飞向太空的航程》优秀教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2、过程与方法: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2、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三、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点拨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预习提纲 1、学生通过互联网报纸查找有关“飞天”的资料。 2、仔细阅读课文,思考本文标题的含义。 3、筛选新闻主体部分的重点内容。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远古时期有嫦娥奔月的神话,敦煌有飞天壁画,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做着飞天梦,也只到了今天,梦想才变为现实.到底如何让梦想变为现实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飞向太空的航程>> 2、展示图片、资料,谈论“飞天” 3、写作背景介绍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

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这篇新闻就回顾了这段历史。 4、通读全文,弄清文章的基本结构 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后面的部分是新闻的主体,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叉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 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个过渡段把笔拉回到了现实事件中,这样从头至尾形成一种首尾圆合型的结构。 5、分析思考:本文标题的含义 标题包含两层意思:第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以认为是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第二,是指中国的航天梦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问:本文按什么顺序行文的 明确:时间顺序。 问:作者用这么多精确的表示时间的数字,对这则新闻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精确的时间数字,显示了新闻真实性的特点。表现出当时人们紧张、激动的心情。 在那一刻,梦想将变为现实,传达出一种无法自制的激动和欣喜 6、学生展示自己列出的各时间段的重要事件。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提出要搞人造卫星,拉开我国航天事业的序幕。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己设计的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 1986年出台的“863计划”,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 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飞向太空的航程》全程优质公开课赛教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飞向太空的航程》全程优质公开课赛教获奖教案教学 设计 《飞向太空的航程》全程教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掌握新闻的特点 2、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 2、学会写新闻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通过互联网报纸查找有关“飞天”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远古时期有嫦娥奔月的神话,敦煌有飞天壁画,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做着飞天梦,也只到了今天,梦想才变为现实.到底如何让梦想变为现实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飞向太空的航程>>. 2、让学生展示图片、资料,谈论“飞天”. 3、师生互动,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问题一:这则新闻的导语是什么?导语部分主要讲述了什么? 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03年10月5日“神州”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问题二:这则新闻主体部分主要讲述了哪些内容,有什么特色?

新闻的主体部分,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州”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叉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长,引用的好似一些背景材料,这就使得本文和同题材的其他新闻报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数新闻都是很详细地描述火箭发射的过程,党中央以及国人对于此事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即使有一些背景资料,也只是寥寥几笔.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州”五号发射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是关注这样一些琐碎的场景,读者急需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问题三:在“飞天”历史的长河中,有那些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通过此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一是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二是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三十火箭的成功发射.三是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四是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五是\\\'长征\\\'系列火箭发射究竟考验.六是\\\'神州\\\'号的成功发射. 3、学会写新闻 首先,要抓住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准确性的特点. 其次,标题是新闻的\\\'眼睛\\\',要选择好的标题,例如本则新闻的标题. 再次,注重新闻的结构.例如本则新闻为首尾复合型结构,原因为本则新闻首尾两部分记录的都是\\\'神州\\\'五号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了中国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二者自然地衔接在一起. 总结:新闻一般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组成.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议论组成;而主体则具体展开对新闻事实的论述. 4、作业 A、编一份\\\'中国航天大事记\\\'.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共7篇)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共7篇)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一): 河北省高一课本语文目录表 请告诉我09届的语文必修一、必修二的语文课文目录有哪些我的书不在了, 感激不尽…… 人教版的. 必修一:1 沁园春长沙 2 诗两首 3 大堰河—我的保姆 4 烛之武退秦师 5 荆轲刺秦王 6 鸿门宴 7 纪念刘和珍君 8 小狗包弟 9 记粱任公先生的一次讲解 10 短新闻两篇 11 包身工 12 飞向太空的航程 必修二 1 荷塘月色 2 故都的秋 3 囚绿记 4 诗经两首 5 离骚

6 孔雀东南飞 7 诗三首 8 兰亭集序 9 赤壁赋 10 游褒禅山 11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12 我有一个梦想 1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不知道满意不纯手打,好累)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二): 飞向太空的航程文章的导语,主体,结尾分别是哪些段落主要内容是什么 《飞向太空的航程》一文回顾了中国人飞向太空的历程.文章开头记录了“神舟”五号升入太空的重要历史时刻,然后以时间为顺序,回顾了半世纪以来中国人的航天之路,最后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结束,全文结构严谨,是一篇典范的新闻佳作.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三): 阅读《飞向太空的航程》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开头一段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段话起到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在这个金色的秋日,这一刻终于到来了。在万户的飞天尝试过了六百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这两句的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精选3篇)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精选3篇)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篇一 一、整体把握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国力的富强,科技水*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这篇**就回顾了这段历史。 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则**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事实,即20xx年10月壹五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的**价值所在。 后面的部分是**的主体,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长,引用的都是一些背景材料,这就使得本文和同题材的其他**报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数**都是很详细地描述火箭发射的经过,*以及国人对于此事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等,即使有一些背景材料,也只是寥寥几笔。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是关注这样一些琐碎的场景,读者急需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在这一段回顾中,有几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需要把握: 一是1958年*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二是1960年*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三是1970年*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太空。四是1992年***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五是“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六是“神舟”一~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个过渡段把笔拉回到了现实事件中,这样从头至尾形成一种首尾圆合型的结构。 二、问题研究 1北疚谋晏庥惺裁春义? 本文标题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事实是*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其二,*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2毙挛疟ǖ狼康骷笆毙裕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航天史,是不是有点不像**了? **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优秀4篇)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优秀4篇〕 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大全篇一 1、稳固新闻报道的一般结构,了解本文的层次与脉络。 2、提高分析新闻结构的能力,尝试写作一般的新闻报道。 3、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的开展中的奉献,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为祖国开展做奉献的信念。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脉络,了解新闻写作的特点;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了解新闻报道的特点,学会写作。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必修1新闻单元的最后一篇新闻报道,同时,课文是针对中国航天事业这样一个重大题材的报道,既记录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的壮观场面,更着力揭示了几代航天人近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凸显了国人的喜悦和自豪。 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图片激趣法、信息归纳法和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学习新闻写作,关注国家大事。 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运用图片激趣法〕 远古神话嫦娥奔月,敦煌飞天壁画,都反映了先民对神秘天空的探寻欲望,直到万户做出飞天尝试,才拉开了人类挑战苍穹的序幕。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然而,只有到了这一天,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这一天就是

202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让我们马上进入《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学习,领略我们期待已久的“飞天〞历程。 二、回忆旧知 1、回忆新闻的一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 2、结合本单元的第一篇新闻《别了,不列颠尼亚》,理解并区分新闻中的“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 三、理清结构、熟悉内容 1、对照新闻的一般结构,理清本篇新闻的结构,完成表格:〔运用信息归纳法〕 读新闻析结构 段落结构内容 1-3 导语??“神五〞发射,举国关注,不同凡响?4-26 主 体新闻 背景?中国航天历史回忆??27-29 新闻 事实??“神五〞发射成功?30 结尾??中华民族飞天梦圆 2、重点学习“主体〞局部〔运用合作探究法〕 解决思考题:一、背景材料局部回忆了哪几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二、给主体局部拟个对仗式标题。 知识拓展篇二 通讯的写作 通讯是以表达、描述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 一、通讯特点 通讯作为报刊、电台等媒体最主要的体裁之一,新闻性显然是根本的特征,而新闻性中,真实、时效、思想性及典型好处构成了它的不同层面。就报道对象言,或是人物、事件,或是经验、成果、工作状况、社会风貌等,都务必是真实的,不允许虚构或“合理想象〞,而且报道对象就应具有务必的思想性和典型好处。就报道时效言,通讯虽不及消息这般快速敏捷,有时为将人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中职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中职 教案概述: 本教案适用于中职阶段的学生,以飞向太空的航程为主题,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帮助学生了解太空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索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 了解太空的基本知识,包括太阳系、星座、行星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索能力,通过观察夜空、制作星座模型等活动提高学生对太空的认识。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制作太空相关实验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 4.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通过实践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造力。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太空的基本知识 1. 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讲故事、展示图片等方式介绍太空的神秘性和重要性。 2. 介绍太阳系的基本概念,包括太阳、行星、卫星等,可以使用图表和模型进行展示。 3. 分组讨论,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行星和卫星,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行星或卫星进行介绍,包括特点、重要性等。 4. 每个小组进行简短的介绍,并展示相关图片或模型。 第二课时:观察夜空

1. 外出观察夜空,让学生用肉眼观察星星、月亮等天体,并让他们写下自己的观察感受。 2. 回到教室,让学生交流他们的观察结果,并引导他们探讨夜空的变化和原因。 3. 利用模型或幻灯片展示不同的星座,让学生尝试辨认并介绍其中的一两个星座。 4. 学生自由绘制属于自己的星座图案,并展示给其他同学。 第三课时:制作星座模型 1. 展示不同的星座模型,介绍制作星座模型的基本方法和材料。 2. 学生分组,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星座进行模型制作。 3. 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讨论实际制作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 4. 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开始制作自己的星座模型,包括绘制星座图案、剪裁和拼装材料等。 5. 小组展示自己的成品,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第四课时:太空实验 1. 展示不同的太空实验,包括无重力实验、太阳系模型制作等。 2. 学生分组选择一个实验进行研究和准备,并向其他小组介绍他们选择的实验。 3. 学生根据实验要求和材料,开始进行实验,并记录观察结果和结论。 4. 小组互相交流实验结果,提出问题和改进意见。 5. 学生整理实验笔记并展示实验成果,讨论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心得体会。

幼儿园优质课-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精选3篇)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精选3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 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 是收集整理的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精选3篇),大家一起来看 看吧。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1 一、说教材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高一语文必修(一)“沟通与应用” 板块中的一篇通讯。通讯是新闻体裁的一种,它除了具有新闻真 实性、及时性的特点外,还有生动性、完整性和评论性的特点。 本课从“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中国载人航天史,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使现实事件有一种历史纵深感,要引导学 生学习这种历史与现实结合的写法。课文的结构简单,它不但具 备新闻的基本结构特点,而且还有首尾圆合型的结构特色,要引 导学生分析总结。 二、说学情

高一学生已掌握了新闻的基本知识,具备了独立阅读新闻作 品的能力,但是理性认识不足。同时学生的基础层次不同,阅读时,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理思路难;知局部易,观 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 三、说教学目标及依据 依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确定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2、分析本文结构,提高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概括提取本文的主要信息,完 成本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教学重点: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体会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四、课时:一课时 五、说教学流程:(结合课件) (一)导入语(屏显“嫦娥奔月”图和“万户飞天”图)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到底如何让梦想变为现实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飞向太空的'航程》(二)自主学习(屏幕显示)(依据自主学习原则) 1、了解通讯除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有: (1)生动性。(2)完整性。(3)评论性。 目的:了解通讯自身的特点。方法:边读边划。 2、词语积累(注意这几个词的意义和写法) 耸入云天扭转乾坤一鼓作气不同凡响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12飞向太空的航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12飞向太空的航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12飞向太空的航程》优质课公开 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2、过程与方法: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2学情分析 一、本班学生学习习惯不好,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字体书写普遍不规范还不工整,上课小动作多。其次是没有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导致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尤其害怕习作,还没有养成自觉写日记的习惯。特别是作业的完成情况非常不理想,一些不自觉的学生养成了不写作业的现象,尤其是家庭作业。 二、学困生占班级比例过大,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尤其是阅读和习作能力普遍较低,存在着班级间发展不平衡,班级内发展不平衡的突出现象。 三、学生的阅读量严重不足,阅读感悟能力较差,学生搜集和存贮的好词、佳句、文段较少,能灵活运用所积累材料的学生寥寥无几。 四、班级凝聚力较差,缺乏学习积极性。受社会、家庭环境等的影响,部分学生有不良的学习习惯(拖欠作业、不专心听讲、不记笔记、作业抄袭、作业不规范、不懂得学习方法等)和学习上进心不够好,组织纪律差、心理素质(承受挫折)较差。 3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

特征。 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飞向太空的航程 【教学过程】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教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教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一篇优秀的事件通讯报道,作者以大量的翔实的材料叙述了中国人近半个世纪的飞天梦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教案,欢迎阅读参考!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教案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二、能力训练目标 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教学设想 一、本文字里行间充满了这种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以本文的学习为契机,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国际时事,培养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 二、课文结构很简单,是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楚,要求学生阅读这篇新闻报道,弄清其结构特征,以之为范本,进行新闻写作练习。 三、联系《别了,“不列颠尼亚”》,互相参照体会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难点: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的万户,身绑土制火箭,要勇敢地飞向天空,虽然没有成功,但他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万户可以算是人类历史上尝试乘坐火箭升上天空的第一人,今天我们的航天人终于实现了飞天梦。(板书课题) 二、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2.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3.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二、整体感知 1.写作背景介绍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这篇新闻就回顾了这段历史。 2.通读全文,弄清文章的基本结构 【明确】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

人教版高中高一上册语文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高一上册语文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 课文及教案 课文 课文内容 本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苏联科学家戈达尔为推进航空、太空科技而进行的探索和努力,其艰苦卓绝的追梦之旅,在其心中将“人类探索宇宙尽头”的愿景发扬光大。 文章以戈达尔的科研探索历程为主线,描述了他在半个世纪前克服各种险阻、历经千辛万苦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故事,向我们生动展示了“追梦蝴蝶”的波澜壮阔的科技追求及他所抱铸世界一流科技强国的白热化奋斗精神。 课文组织 本篇课文共分五个部分,即导言,戈达尔的生平介绍及早年探索,科学空间竞赛的开端及戈达尔的付出和成功经历之回忆,戈达尔的卫星梦和对科技发展的期望,以及课文结尾的总结。 课文理解 通过学习本篇课文,我们能够领悟到追求梦想需要的信念、勇气和毅力,以及在达成自己目标的过程中,不畏艰难、咬牙坚持的坚强精神。同时,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推动科研的探究和实践过程,对于一个国家在当今时代中的科技强国建设至关重要。 教案 教学目的 •了解人类在太空探索领域中的开端和发展历程;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力,激发其对航空、太空科技研究的兴趣爱好;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其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课文中科技创新及追求梦想的主题,和排比修辞的运用。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具体事件和人物,以及理解文章的内涵和意义。 教学方法 课前互动,课内讲解和分组讨论。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10分钟) 教师可通过课外阅读或其他方式,为学生介绍戈达尔、航空太空研究和太空竞赛等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导入(5分钟) 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引入课题:“你觉得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是什么?”、“你了解 过航空、太空研究么?”等等。 阅读课文并发表观点(20分钟) 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飞向太空的航程及相关历史人物、事务和相关事件。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谈谈课文中的主题和要点、自己的感受。 课文分析(20分钟) 教师重点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如填补在航空科技和太空领域中的空白;跨越科技发展和卫星研制等方面带来的困难与挑战;以及在充满坎坷和波折的追梦之路上,戈达尔持续的信念和勇气等等。 小组讨论,分享感悟(20分钟) 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启动自己的创造力,在小组内讨论对课文的理解、化身成为独特思想和观点,并在小组展示个人感悟和发表意见。 总结课文,反思(10分钟) 教师通过总结课文内容和小组讨论的主题,确定重点思路和主题,并给予学生的针对性指导和反思。

飞向太空的航程 教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文章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 导语:太空探索是人类勇气与智慧的结晶,它鼓舞着人们追寻未知,开拓新视野。本文将介绍一份关于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以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并增进他们的知识。 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变得越来越深入。作为科学课堂的一部分,我们希望通过这份教案,让学生了解太空探索的历史、重要性和挑战,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好奇心。 一、背景知识 1. 太空探索的历史:从古代天文学到斯普特尼克一号的发射,介绍太空探索的重要事件。 2. 太阳系的组成:介绍太阳系的行星、卫星、和其他天体。 3. 宇宙中的其他星系:介绍银河系以外的其他星系。 二、太空探索的重要性 1. 科学研究的意义:了解太空探索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包括天体物理学、生命起源等领域的研究。 2. 新技术的发展:探索太空带来的科技突破,如通信技术、纳米材料等。 3. 人类的探索精神:太空探索激发了人类对未知的追求,展示了我们的勇气和智慧。 三、挑战与解决方案 1. 重力与空气阻力:介绍重力对航天器的影响以及如何克服空气阻力。

2. 真空和辐射:讲解太空中的真空环境和辐射对航天员的影响,以及相应的防 护措施。 3. 遥远的距离和飞行时间:探讨太空飞行中遇到的长时间飞行和航向控制问题。 四、探索项目 1. 小组项目:学生分成小组,通过研究一个具体的太空探索项目,如阿波罗登 月计划、哈勃太空望远镜等,展示他们的成果。 2. 模拟任务计划:学生充当航天员团队,模拟完成特定任务,如航天器对接、 太阳风能研究等。 五、展示和讨论 1. 学生们展示他们的项目成果,并进行同学间的交流和讨论。 2. 鼓励学生表达对太空探索的未来展望和他们对宇宙的好奇心。 结语:通过这份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我们希望激发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 扩展他们的知识视野,并激发他们成为未来的科学家和宇航员的梦想。太空探索是人类的共同事业,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学子能够加入这一壮丽的航程中。

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大全

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大全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高一语文必修<一>“沟通与应用”板块中的一篇通讯。通讯是新闻体裁的一种,它除了具有新闻真实性、及时性的特点外,还有生动性、完整性和评论性的特点。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大全一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 一、课题:《飞向太空的航程》 二、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分析文章的层次与脉络结构,提高分析长篇新闻的能力; 2、能力目标:继续学习新闻的写作特色和方法,学习拟定标题和撰写导语;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多关心国家大事,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其民族自豪感,使之树立为祖国繁荣发展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四、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耐心阅读较长篇幅新闻,整体把握文章脉络、线索,获取有用信息; 2、引导学生多关心国家时事政治,培养其多读报纸,增长见闻的好习惯。 五、教学难点: 1、体会本新闻的写作特色:标题的双重含义,背景材料占导主体地位,首尾圆合型结构; 2、初步学习撰写新闻,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的模仿与创新。 六、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整合法、引导法 七、教具:彩图系列《嫦娥奔月》、《万户飞天》、《“神六”双雄》、《太空风光》

八、教学课型:略读、导读课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远古时期的嫦娥奔月,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屈原的仰望宇宙发天问,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闻名中外的“爱国飞行师“冯如……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边讲解边展示彩图,让学生轮流传阅)然而,只有到了今天,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梦想到底是如何变成现实的。今天,我们有幸了解到这个历程,解开先前的种种疑惑。那么,就让我们马上进入《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学习,领略我们期待已久而骄傲自豪的“飞天”历程。 (二)整体把握,理清文章脉络:找出导语、主体、结尾部分。 导语:(1—3)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场面,具体说明“神五”发射时间、地点、意义。(描述式+评论式) 主体:(4—26)叙述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飞天”航程。(时间为线索,特点为“时间为经,事件为纬”)? 航1957年,苏联发射卫星,激励中国也立项研究; 1958年,毛泽东提出“人造卫星”计划,专家学者制定发展规划方案; 天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关键)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升空/“长征”一号火箭首发成功 大1980年,返回式卫星和原苏联的飞船重量相当 1986年,“863”计划出台 事1992年,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1999——2002年,“神舟系列(一至四号)”成功飞天? 记2003年,“神五”成功飞天,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 结尾(27—30)呼应开头,回到导语重点内容——中华民族迎来飞

高中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逐字稿教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通讯报道的一般结构,即导语、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2、能力目标: 能够准确分析本文的层次结构,提高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努力学习的信念。 重难点: 分析本文的叙述层次应作为学习本课的重点,注意段和段之间的衔接。 另外,本文的导语很有特色,应着重学习,并模模仿写作。 一、写作背景 2003年15日上午9时整,一艘中国的载人火箭,从酒泉的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经过21个小时、60万公里的绕行任务后,成功返回地球,降落在內蒙古大草原上。这个行动的圆满结束,向世人宣告了一个事实:继雄霸太空40年的美国、苏联之后,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太空科技国家。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与回收,终于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在“神五”载人飞船研制的浩大工程中,陕西多家航天科技单位做出了重要贡献。诸如飞船的火箭发动机由航天六院提供,飞船逃逸塔动力系统由航天四院研制,航天时代公司的电子设备则为“神五”提供了“眼睛和耳朵”……可以说,飞船的升天,可以说祖国的航天事业是千千

万万献身航天科技事业的幕前幕后英雄集体智慧的结晶,正是他们共同铸就了共和国“神 箭”,是他们共同托起了华夏“神舟”。 二、作家作品 贾永、曹智、白瑞雪,(新华社记者)。 三、重点字词 耸入云天翌年扭转乾坤横亘 四、结构内容 本文是一篇优秀的事件通讯报道,作者以大量的翔实的材料叙述了中国人近半个世纪的飞天梦想。叙事清晰,语言流畅生动。 俗话说:“画龙还须巧点睛。”如果把写文章比作“画龙”,那么拟题就是“点睛”。本文的题目是“飞向太空的航程”,醒目,简约,同时又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限定了写作的范围。新闻通讯的标题非常重要,因为读者拿起来之后会先看标题,然后才决定看还是不看。所以记者在写新闻标题时下力气很大,新闻界有个“三分之一时间写标题,三分之一时间写导语,三分之一时间写主体”的说法,可见对新闻标题的重视。 按照通讯报道的一般结构可把本文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导语。点明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场面,具体说“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时间是2003年10月15日,地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事件是中国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本文的导语用了两种写作方式:1、描述式2、评论式。 1、写发射的环境是“朝阳辉映”,发射架是“耸入云天”,“神舟”五号是“乳白色”,而写到杨利伟则是“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发射时,“随着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这些都是细致的描绘,把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送入太空时的情景精雕细刻的描写出来,给人以立体感、现场感。这样的描写还把读者带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通讯的特征,培养阅读和写作新闻作品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式学习,解读标题的特定含义,体会重点语句蕴含的感情,把握文章的特殊结构,品味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言等。 2、师生互动,学会分析一篇新闻的主要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激励学生热爱科学,学习中华民族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航天精神。 二、教学重点: 学习航天精神,学习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三、教学难点: 找出并品读相关语句或词语,感受“客观”的新闻语言背后作者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 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开启思维,深入挖掘,解决问题。 五、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展示图片) 课前播放“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的视频。 同学们,你们刚才观看了“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的视频,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自己的航天员杨利伟飞向太空的时刻,举国欢庆,我们有的是喜悦和自豪,但是大家知不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大家想不想了解这一段漫长而艰辛的航天研究史?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飞向太空的航程》吧。 <二>、解读全文 1.写作背景介绍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这篇新闻就回顾了这段历史。 2、弄清文章的基本结构 电头:通讯社名+地点+时间+电(及时性) 导语部分是1~3段,高度概括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4~26段是新闻的主体,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叉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 27~30段是文章的结语部分,作者又用了一个过渡段把笔拉回到了现实事件中,这样从头至尾形成一种首尾圆合型的结构。 <三>、内容探讨: 1、朗读导语部分:指出1至3段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表达效果,并说说第3段的作用是什么。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新闻通讯的特点。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揣摩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2.能力目标: (1)培养快速阅读新闻的能力。 (2)学习本文历史(新闻背景)与现实(新闻事实)相结合的写法 3.情感目标: 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二、教学重点 (1)培养在阅读中筛选信息的能力。 (2)品味在客观叙述中蕴含自豪与喜悦之情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四、教法和学法情景导入法、任务驱动法、引导法、提问法、品读法、讨论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远古神话嫦娥奔月,敦煌飞天壁画,都反映了先民对神秘天空的探寻欲望,直到万户做出飞天尝试,才拉开了人类挑战苍穹的序幕。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然而,只有到了这一天,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这一天就是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让我们马上进入《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学习,领略我们期待已久的“飞天”历程。老师板书课题。 (二)研习文本 首先,让我们回眸历史,重回2003,感受那虽时光流转,但依然能带给我们的温暖。请看大屏幕,多媒体播放相关资料。(神舟五号升空的一刻) 找学生谈一谈印象最深刻的画面,带给自己的感受,引出这篇作品的镜头再现式的特写特色。 1.复习新闻知识 新闻一般分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新闻通讯是一种采用多种表现

手法详尽生动地报道新闻事物或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生动形象、具体感人。往往采用文学手法描述某一重大事件,有感情地详细深入地将报道的事实和背景呈现在读者面前。 2.题目解说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好的标题可以吸引读者。本文的标题就很有特色,读完全文,你能说说标题的含义吗? 明确:标题包含两层含义, 第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以认为是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 第二是指中国的航天梦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2.理清结构 (1)对照新闻的一般结构,理清本篇新闻的结构,区分新闻中的“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背景材料)。(运用信息归纳法) 新闻背景 新闻事实 意义: 条理清晰,构成整篇作品的骨架,同时,详细深入,过程完整,展现了这篇作品的特点。 3.重点分析 (1)分析导语部分

《飞向太空的航程》优秀教案

飞xx的航程 问:本文按什么顺序行文的? 明确:时间顺序。 问:作者用这么多精确的表示时间的数字,对这则新闻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精确的时间数字,显示了新闻真实性的特点。表现出当时人们紧张、激动的心情。在那一刻,梦想将变为现实,传达出一种无法自制的激动和欣喜 6、学生展示自己列出的各时间段的重要事件。 ,毛泽东提出要搞人造卫星,拉开我国航天事业的序幕。 ,中国自己设计的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 ,中国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 ____年出台的“863计划”,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 ____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____年11月20日,“神州”一号实验飞船发射成功。 20xx年1月9日,“神州”二号发射成功。 20xx年3月25日,“神州”三号飞船发射成功。 20xx年12月30日,“神州”四号飞船发射成功。 20xx年10月15日,“神州”五号飞船顺利进入太空。 …… 幻灯片显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五十年代末开始对人造卫星的探索

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20世纪80年代”计划对中国载人航天的催化 神舟一号至四号的顺利升空 神舟五号升空飞天梦终实现 神舟六号返回,飞天梦更进一层 神舟七号成功出舱 7、自由讨论: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有点不像新闻了? 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 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 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 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 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 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 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8、学会写新闻 首先,要抓住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准确性的特点 其次,标题是新闻的“眼睛”,要选择好的标题,例如本则新闻的标题 再次,注重新闻的结构.例如本则新闻为首尾复合型结构,原因为本则新闻首尾两部分记录的都是“神州”五号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了中国航天史的简要回顾, 二者自然地衔接在一起. 9、课堂小结

《飞向太空的航程》优秀教案两篇-飞向太空的航程重点

《飞向太空的航程》优秀教案两篇|飞向太空的 航程重点 《飞向太空的航程》优秀教案两篇 《飞向太空的航程》优秀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二、能力训练目标 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教学设想 一、本文字里行间充满了这种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以本文的学习为契机,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国际时事,培养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

二、课文结构很简单,是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都很清楚,要求学生阅读这篇新闻报道,弄清其结构特征,以之为范本,进行新闻写作练习。 三、联系《别了,“不列颠尼亚”》,互相参照体会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难点: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的万户,身绑土制火箭,要勇敢地飞向天空,虽然没有成功,但他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万户可以算是人类历史上尝试乘坐火箭升上天空的第一人,今天我们的航天人终于实现了飞天梦。(板书课题) 二、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2.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3.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三、整体感知 1.写作背景介绍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这篇新闻就回顾了这段历史。 2.通读全文,弄清文章的基本结构 【明确】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后面的部分是新闻的主体,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叉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