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可遗传变异、DNA复制的关系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可遗传变异、DNA复制的关系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可遗传变异、DNA复制的关系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可遗传变异、DNA复制的关系

加强提升课(3)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可遗传变异、DNA复制的关系

突破一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1.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图像辨析

(1)根据染色体的行为判断细胞分裂方式及时期

(2)结合染色体的奇、偶数识别细胞分裂时期

2.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与受精过程中核DNA、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1)模型

(2)判断方法

3.每条染色体中的DNA含量变化

上图所示曲线适用于减数分裂,也适用于有丝分裂,相关分析如下:

A→B B′→C C→D D→E 特点及其变化

减数分裂对应时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

前的间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全过

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的前期、中期

减数第二次

分裂的后期

减数第二次分

裂的末期

有丝分裂对应时期间期前期和中期后期末期

图甲中表示有丝分裂的是①,表示减数分裂的是②。图乙中表示有丝分裂的是③,表示减数分裂的是④。

5.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相关柱形图的比较

(1)模型图

(2)相关解读

①只有染色单体的数目才可能是0,染色体和核DNA的含量不可能是0。染色单体会因着丝点的分裂而消失,所以柱形图中表示的某结构若出现0,则其一定表示染色单体。

②染色体的数目不可能超过核DNA分子的数目。因为核DNA分子未复制时,其数目与染色体一样多,而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即核DNA∶染色体可能为1∶1 或2∶1,但不可能是1∶2。

1.以下甲~丁为某高等动物体内的一些细胞分裂图,图中所示细胞分裂具有连续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的顺序依次为乙→丁→丙→甲

B.乙是卵原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甲最可能为卵细胞

C.甲、乙、丙、丁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目依次为1、2、4、1

D.没有突变、交叉互换发生时,如果乙的基因组成是EEeeFFff,那么丁的基因组成是EeFf

解析:选C。细胞分裂的顺序依次为丙→乙→丁→甲;乙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是初级卵母细胞;没有突变、交叉互换发生时,如果乙的基因组成是EEeeFFff,那么丁的基因组成是EEff或eeff或EEFF或eeFF。

2.(2020·河北定州月考)下图为某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组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②产生的子细胞一定为精细胞

B.图中属于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有①③⑤

C.图示5个细胞均具有同源染色体

D.图③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2个四分体

解析:选A。题图④表示减Ⅰ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该动物为雄性动物,故图②产生的子细胞一定为精细胞,A正确;题图中属于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有③⑤,细胞①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进行的是减数分裂,B错误;细胞①③④⑤中均有同源染色体,由于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细胞②中无同源染色体,C错误;图③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有2对同源染色体,但是没有形成四分体,D错误。

3.(2020·安徽合肥高三调研)某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下图中属于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依次是()

A.①②B.②③

C.④②D.④③

解析:选C。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2n∶4n∶4n,即题图④;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但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此时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2n∶0∶2n,即题图②,C正确。

4.(2020·山东济宁一模)下图表示雄果蝇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则图1的CD段表示着丝点分裂

B.若图2表示有丝分裂,则图2的AB段表示DNA复制

C.若两图均表示有丝分裂,则两图的DE段一个细胞内只含有2个染色体组

D.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则图1的BC段一个细胞中可能含有0或1条Y染色体

解析:选C。若题图1表示减数分裂,则CD段表示着丝点分裂,每条染色体上DNA 含量由2个变为1个,A项正确;若题图2表示有丝分裂,则图2的AB段表示DNA复制,核DNA含量加倍,B项正确;果蝇为二倍体生物,若两图均表示有丝分裂,则题图1的DE段一个细胞内可能含有4个染色体组,C项错误;若题图1表示减数分裂,则BC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含有1条Y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含有0或1条Y染色体,D项正确。

5.(2020·济南高三模拟)下图表示果蝇精原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核DNA分子含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其中图1中的乙曲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图1中甲曲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数目

B.图2中AF段和图3均表示有丝分裂过程

C.图1中EF段与图2中DE段下降的原因不同

D.图2中HI段只有1个染色体组

解析:选D。图1中,乙曲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则甲曲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数目,A项正确;图2中AF段和图3曲线表示的同源染色体对数和染色体组数均有加倍现象,所以均表示有丝分裂过程,B项正确;图1中EF段表示着丝点分裂,图2中DE段表示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C项正确;图2中HI段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短暂加倍,此时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D项错误。

突破二减数分裂与可遗传变异的关系

1.减数分裂与基因突变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分子复制过程中,若复制出现差错,则会引起基因突变,可导致姐妹染色单体上含有等位基因,这种突变能通过配子传递给下一代,如下图所示。

2.减数分裂与基因重组

(1)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自由组合定律)。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可因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出现基因重组,如下图中A与B 或A与b组合。

(2)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可因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而导致基因重组,如原本A与B组合、a与b组合,经重组可导致A与b组合、a与B组合。

3.减数分裂与染色体变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一些原因也会出现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的配子,可通过配子将这些变异传递给下一代,现分析如下:

如果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则所形成的配子全部不正常;如果减数第二次分裂中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异常,则所形成的配子有的正常,有的不正常,如下图所示:

4.XXY与XYY异常个体成因分析

(1)

(2)XYY成因:父方减Ⅱ异常,即减Ⅱ后期Y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后两条Y染色体进入同一精细胞。

6.(2020·甘肃武威十八中诊断)下图1、图2表示某基因型为AaBb的二倍体动物在生殖发育过程中正在分裂的两个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1所示细胞中①处染色体上出现a基因的原因是基因突变

B.图2所示细胞中②处染色体上出现a基因的原因很可能是交叉互换

C.图1所示细胞与图2所示细胞均具有四对同源染色体

D.选该动物的睾丸制作切片可同时观察到图1、图2所示细胞图像

解析:选C。题图1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所以①处染色体上出现a基因的原因是基因突变,A正确;题图2所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②处染色体上出现a基因的原因很可能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B正确;图1所示细胞具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图2所示细胞具有两对同源染色体,C错误;由于图2中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想在一个装片中同时观察到图1、图2所示细胞图像,应选该动物的睾丸制作切片,D正确。

7.现有基因型为AaBb的二倍体生物,甲、乙是其体内某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精原细胞能产生AB、aB、abb、a四种配子

B.该精原细胞中两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均发生在次级精母细胞中

C.A(a)与B(b)间发生重组,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D.甲、乙两细胞所示的变异分别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解析:选B。甲、乙两细胞为同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由题图可知,甲细胞可形成基因型为AB和aB的两个精子,乙细胞可形成基因型为abb 和a的两个精子,所以该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能产生上述四种配子,A正确。该精原细胞中两

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B错误。A、a与B、b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基因型为AaBb 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正常情况下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aabb或AAbb、aaBB,由题图甲可知,基因型为AaBB的次级精母细胞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或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产生的,又因乙细胞中没有出现A基因,所以只可能是甲细胞发生基因突变产生的,而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乙细胞中含有b基因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移向细胞的同一极,应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正确。

8.(2020·江西九江十校一模)下图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甲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三个细胞乙、丙、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乙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B.乙细胞的子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丙细胞连续分裂后的子细胞具有一个染色体组C.基因重组的发生与丙细胞有关,而与乙细胞无直接关系

D.丙细胞与丁细胞的变异类型相同

解析:选C。题图乙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基因重组,A错误;乙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其产生的子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B错误;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因此基因重组的发生与丙细胞有关,而与乙细胞无直接关系,C正确;丙细胞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而丁细胞发生的是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易位),D错误。

9.(2020·临沂高三月考)果蝇是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的二倍体生物。在基因型为AaX B Y 果蝇产生的精子中,发现有基因组成为AaX B X B、AaX B、aX B X B的异常精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与精子的形成过程受基因的控制

B.基因组成为AaX B X B的精子的形成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C.基因组成为AaX B的精子的产生是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的结果

D.基因组成为aX B X B的精子的形成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导致的

解析:选C。细胞中的正常生命活动都受基因的控制,A正确;精子的形成有细胞一分为二的过程,能体现生物膜的流动性,B正确;基因组成为AaX B的精子的产生是由于Aa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没有分开,C错误;基因组成为aX B X B的精子的形成是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着丝点断裂后,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子染色体移向了细胞同一极,D正确。

突破三DNA复制与细胞分裂中染色体标记情况的知识整合结合DNA复制考查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标记情况是前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最近几年虽然较少涉及,但高考命题具有冷热点轮换考查的特点,加之此问题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因此在备考复习中仍需重点关注。其答题方法如下:

(1)确定细胞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常以一条染色体为研究对象,减数分裂一般选取一对同源染色体为研究对象。

(2)确定标记过程中DNA复制次数和在未标记培养液中细胞分裂次数(时期)。

(3)图示细胞分裂过程如下图所示

①标记DNA分子

②转至不含放射性的培养液中培养一个细胞周期

10.(2020·河南中原名校质量考评)将正常生长的玉米根尖细胞放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待其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再转入不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培养,让其再完成一个细胞周期,此时获得的子细胞内DNA分子不可能为(只考虑其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

A.②B.①②

C.③D.③④

解析:选A。玉米根尖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在含3H标记的培养液中培养一个周期,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则细胞中的每个DNA中一条链含3H,另一条链不含。转入不含3H标记的培养液中再培养一个周期,中期时一个着丝点连接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中的DNA分子,其中一个全部不含3H,即为正常DNA,另一个一条链含3H,一条不含3H,而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断裂后,姐妹染色单体分离,随机移向两极,因此可以产生图中的①③④,故选A。

11.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所有染色体上DNA分子的两条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进行组织培养。这些细胞在第一次细胞分裂的前、中、后期,一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和染色体上被32P标记的DNA分子数分别是()

解析:选A。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判断,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所有染色体上DNA分子的两条链,再将这些细胞放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进行组织培养,则第一次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后期DNA数目加倍,且每个DNA分子一条链含32P,另一条链不含32P,故有丝分裂前、中、后期含32P的DNA数目相等,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故后期含32P的染色体数目是前期、中期的2倍。

12.如下图所示,A点时用32P标记果蝇精原细胞所有核DNA的双链,然后将其置于

只含31P的培养液中培养,发生了a、b两个连续的分裂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CD段细胞中一定有2条Y染色体

B.GH段细胞中可能有2条Y染色体

C.GH段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一定有8条

D.IJ段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可能有8条

解析:选C。图中a、b过程分别代表有丝分裂、减数分裂。CD段代表有丝分裂前、中、后、末期,在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细胞中只含1条Y染色体,后期和末期细胞中含有2条Y染色体,A错误;GH段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末期,只含有1条Y染色体,B错误;处于GH段的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且只有其中1个DNA分子的1条脱氧核苷酸链含32P,C正确;IJ段细胞中含有4条或8条染色体,但均只有4条染色体含32P,D错误。

“四步法”解决细胞分裂中染色体标记问题

画出含一条染色体的细胞图,下方画出该条染色体上的1个DNA分子,用竖第一步

实线表示含同位素标记

画出复制一次、分裂一次的子细胞染色体图,下方画出染色体上的DNA链,第二步

未被标记的新链用竖虚线表示

第三步再画出第二次复制(分裂)后的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DNA链的情况

若继续推测后期情况,可想象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的局面,进而推测子第四步

细胞染色体的情况

1.(2020·江西南昌一模)一般情况下,下列关于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结论,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均通过DNA复制形成两套完全相同的核基因

B.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发生一次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消失

C.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行为相同,染色体数目变化不相同

D.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相同,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各不相同

解析:选A。基于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特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均通过DNA复制形成两套完全相同的核基因,A正确;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B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存在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行为,而有丝分裂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行为,C错误;减数分裂过程中,若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则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或卵)母细胞的两个细胞的基因型相同,D错误。

2.(2020·山东青岛期初调研)下图为某动物睾丸中不同细胞的分裂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为②④

B.①②③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C.③细胞的子细胞称为初级精母细胞

D.④中可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解析:选C。图中①③分别为有丝分裂后期和中期细胞,②④分别为减Ⅰ中期和减Ⅱ后期细胞,A正确;图中①②③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④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B正确;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不能是初级精母细胞,C错误;若发生过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则减Ⅱ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染色体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D正确。

3.某哺乳动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产生了染色体数目全部不正常的配子,最可能的原因是()

A.该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B.该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相应的片段;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

C.该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时,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正常,另一个分裂不正常

D.该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有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

答案:A

4. (2020·福建福州高三期末)右图是某个精原细胞(基因型为AaBb)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一个细胞(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名称是初级精母细胞

B.该细胞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

C.该细胞形成的精子有两种基因型

D.该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有两种基因型

解析:选C。图中细胞无同源染色体,有姐妹染色单体,且染色体散乱分布,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应为次级精母细胞,A、B错误;该细胞形成的精子有两种基因型:Ab、ab,C正确;图中A、a出现在姐妹染色单体上,发生了交叉互换(因不考虑基因突变),该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有四种基因型,D错误。

5.(2020·江西吉安安福二中高三月考)某二倍体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其中一个精细胞如下图所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4个精细胞中有一个不含A和a的精细胞

B.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

C.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4个精细胞中有两个基因型为Aa的精细胞

D.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解析:选C。在正常情况下,1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细胞,两两相同,且不含同源染色体。题图所示的精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两条同源染色体上各自有一段不同颜色的片段,说明该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且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A和a所在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发生分离而进入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该次级精母细胞进行正常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了两个基因型为Aa的精细胞;与此同时产生的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含A和a,当减数第二次分

裂结束时,产生了两个不含A和a的精细胞。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

6.一对患有红绿色盲的夫妇生育了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且患有红绿色盲的男孩,下列不可能为致病来源的是()

A.精子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B.精子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相同染色体未分开

C.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D.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相同染色体未分开

解析:选B。设红绿色盲相关基因为b,由于该夫妇均为红绿色盲患者,则该对夫妇的基因型为X b X b、X b Y,而该红绿色盲男孩的染色体组成为XXY,则该男孩的基因型为X b X b Y,形成该男孩的卵细胞和精子的组合方式是X b X b+Y或X b+X b Y,若为前者,则基因组成为X b X b的卵细胞可以来源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也可来源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相同染色体未分开;若为后者,则只能是精子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造成的,若精子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相同染色体未分开,则只能得到含有两个X染色体或两个Y染色体的精细胞,故B项符合题意。

7.已知果蝇(2n=8)为遗传学的模式生物,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图甲、乙、丙、丁、戊代表某果蝇体内的细胞分裂图像,图像中仅呈现了部分染色体的变化情况(注:较长的染色体为l号染色体,较短的染色体为2号染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图示染色体中存在性染色体,则图丙所示细胞一定含有X染色体,且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B.若该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且基因A位于1号染色体上,则等位基因A、a分离只发生在图丁所示细胞所处时期

C.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只与图丁所示细胞所处时期有关,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则与图乙和图丁所示细胞所处时期均有关

D.若果蝇的基因型为AaX B X b,且图甲所示细胞染色体上含基因A、a和X B,则图甲所示细胞继续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只有AaX B一种

解析:选A。若图示染色体中存在性染色体,根据图乙和图丁所示细胞可知,一定不会存在异型的性染色体,即不会同时存在X和Y染色体,从而说明该果蝇为雌果蝇,因此,

图丙所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一定含X染色体,且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A正确。由图丁所示细胞可以看出,1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若等位基因A、a刚好位于交换区域,则等位基因(A和a)分离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即可发生在图丁或图戊所示细胞所处时期,B错误。图乙所示细胞所处时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无关;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体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错误。若图甲所示细胞染色体上含基因A、a和X B,则其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有AX B和aX B两种,D错误。

8.下图所示为人体内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cd段的细胞都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

B.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等位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可发生在cd段的某一时期C.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细胞板和纺锤体都出现在bc段

D.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ef段的细胞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解析:选B。若题图表示减数分裂,cd段包含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题图若表示减数分裂,等位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B正确;人体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不形成细胞板,C错误;图中bc段表示DNA复制,de段表示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若题图表示有丝分裂,ef段的细胞中可能含有四个染色体组,D错误。

9.雄蝗虫体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其性染色体组成为XO型,雌蝗虫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雌蝗虫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B.同样是有丝分裂后期,雄蝗虫细胞的染色体数比雌蝗虫细胞的染色体数少1条C.雄蝗虫的精原细胞在形成过程中,可观察到11个四分体

D.雄蝗虫产生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后,发育的子代均为雌性

解析:选A。雌蝗虫(XX型)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的染

色体数目相同,都是24条染色体,A正确;雄蝗虫、雌蝗虫的体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依次是23条、24条,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变成染色体,导致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加倍,因此同样是有丝分裂后期,雄蝗虫细胞的染色体数比雌蝗虫细胞的染色体数少2条,B错误;雄蝗虫的精原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形成的,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C错误;由于雄蝗虫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O型,产生的精子可能为X型或O型,与卵细胞结合后发育的子代可能是雌性(XX型),也可能是雄性(XO型),D错误。

10.下图1是果蝇体细胞示意图,下图2、3是果蝇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中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Ⅱ、Ⅲ、Ⅳ中的一条染色体和X、Y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B.若图1果蝇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一个精子基因组成为bcX D X D,则其余的三个精子的基因型为BCY d、BCY d、bcX D X D

C.图2所示的果蝇细胞中基因A、a属于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D.图3中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基因A和a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的结果

解析:选D。图1细胞表示雄果蝇体细胞,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8条染色体和2个染色体组(Ⅱ、Ⅲ、Ⅳ、X或Ⅱ、Ⅲ、Ⅳ、Y);图2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3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1中Ⅱ、Ⅲ、Ⅳ中的一条染色体和X染色体或Y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即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的组成为Ⅱ、Ⅲ、Ⅳ、X 或Ⅱ、Ⅲ、Ⅳ、Y,A错误;图1果蝇一个精原细胞的基因型为BbCcX D Y d,若其产生的一个精子的基因组成为bcX D X D,则其余的三个精子的基因组成为BCY d、BCY d、bc,B错误;图2所示的果蝇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其中基因A、a属于等位基因,是基因突变产生的,不在同源染色体上,C错误;图3中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基因A和a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的结果,D正确。

11.(原创)下图是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交叉互换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分裂时3和4不分离,产生的精细胞有一半染色体数目正常

B.在正常情况下,该细胞能产生4种类型的精细胞

C.若在复制时基因M突变为m,则产生的精细胞有一半异常

D.图中基因N和n的分离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解析:选B。分析题图可知,3和4是同源染色体,若不分离,则产生的精细胞全部不正常,A错误;由于1、2两条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则正常情况下该细胞能产生4种精细胞,B正确;如果基因M突变,则产生的精细胞中有1/4异常,C 错误;图中基因N、n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错误。

12.下图甲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高等雌性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图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丙表示该动物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图解,图丁表示某细胞中染色体与基因的位置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图甲中可能含有等位基因的细胞有________。

(2)图甲中B、E细胞各含有________条、________条染色体;其中E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属于图乙中的________(填标号)阶段。

(3)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暂时加倍处在图乙中的________(填标号)阶段。

(4)基因突变最可能在图甲中的________细胞中发生。

(5)图丁对应于图丙中的细胞________(填“①”“②”或“③”),则细胞Ⅳ的基因组成

是________。

解析:(1)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就可能含有等位基因,所以题图甲中A、B、D细胞符合。(2)图甲中B、E细胞分别含有8条、2条染色体,染色体的数目以着丝点的数目为准;其中E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属于图乙中的②阶段。(3)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暂时加倍都与着丝点的分裂有关,处于图乙中的③⑥阶段。(4)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间期,最可能在图甲的A细胞中发生。(5)图丁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图像,细胞质均等分裂,图丙表示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图丁对应于图丙中的细胞②(第一极体)的分裂;由于细胞Ⅴ的基因组成是Ab,所以细胞Ⅳ的基因组成是aB。

答案:(1)A、B、D(2)82②(3)③⑥(4)A

(5)②aB

13.(2020·湖北武汉高三质检)基因型为AaX B Y的果蝇(2N=8)的某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至T1、T2、T3时期,对相应细胞中染色体、核DNA、染色单体的数量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②代表的结构或物质是_______________;T2时期的细胞称为_____________。

(2)“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主要体现在上述________时期。

(3)正常情况下,减Ⅱ后期细胞中Y染色体的数量为________;果蝇的一个精子中①②③的具体数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图中T3时期①和③的具体数值均为5,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该细胞的基因型为AYY,则其余三个细胞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仅考虑本题研究的相关基因)。

答案:(1)(姐妹)染色单体次级精母细胞(2)T1

(3)0或24、0、4(4)着丝点断裂后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向了细胞的一极A、aX B、aX B

14.(2020·安徽黄山一模)下图表示某哺乳动物睾丸内细胞的分裂过程示意图,图中Ⅰ~Ⅲ表示分裂过程,1~5表示细胞分裂图像,图中1细胞的基因型是AaX B Y。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图中1细胞和2细胞中所含核DNA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Ⅱ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

Ⅰ和Ⅱ过程均可发生的可遗传变异类型常见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3)若图中2细胞的一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已经被15N标记,正常情况下该细胞形成的4个成熟生殖细胞中含15N标记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图中2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含有B基因的两条X染色单体未正常分离,此细胞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其中1个为A,则其余3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图中过程Ⅰ表示有丝分裂,Ⅱ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Ⅲ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Ⅳ表示精子的变形过程。图中1细胞形成2细胞是有丝分裂过程,亲代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将复制后的核DNA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所以1细胞和2细胞所含核DNA相同。(2)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变化的主要特点: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发生交叉互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均可发生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一般只发生于减数分裂过程中。(3)若图中2细胞的一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已被15N标记,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正常情况下该细胞形成的4个成熟生殖细胞中2个含15N标记,2个不含15N 标记。(4)若图中2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含有B基因的两条X染色单体未正常分离,此细胞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其中1个为A,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A基因的染色体与X染色体移向同一极,含有a基因的染色体和Y染色体移向另一极,即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X B X B、aaYY,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含有B基因的两条X染色单体未正常分离,则其余3个的基因型为AX B X B、aY、aY。

答案:(1)亲代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将复制后的核DNA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2)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发生交叉互换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3)2个含15N标记,2个不含(或含15N标记的细胞占1/2)(4)AX B X B、aY、aY

(推荐)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基本概念 1.概念整理: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一般用 x 表示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植物体中指雌雄同花的植株自花受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自交是获得纯系的有效方法。一般用表示。测交:就是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个体相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的总称。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性状分离:杂种的自交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D。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d。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一般用英文字母的大写和小写表示,如D、d。 非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或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是指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组成。 纯合子:是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杂合子:是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2.例题: (1)判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x )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x ) 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x ) 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x )

只要存在等位基因,一定是杂合子。(√) 等位基因必定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必定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x ) (2)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B ) A.人的长发和白发 B.花生的厚壳和薄壳 C.狗的长毛和卷毛 D.豌豆的红花和黄粒 (3)下列属于等位基因的是( C ) A. aa B. Bd C. Ff D. YY 二、基因的分离定律 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种不同的配子中,独立地遗传给后代。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是由于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时,导致等位基因的分离。 例: (1)在二倍体的生物中,下列的基因组合中不是配子的是( B ) A.YR B. Dd C.Br D.Bt (2)鼠的毛皮黑色(M)对褐色(m)为显性,在两只杂合黑鼠的后代中,纯种黑鼠占整个黑鼠中的比例是(B ) A.1/2 B.1/3 C.1/4 D.全部 (3)已知兔的黑色对白色是显性,要确定一只黑色雄兔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选用与它交配的雌兔最好选择(A ) A.纯合白色 B.纯合黑色 C.杂合白色 D.杂合黑色

遗传变异和进化

遗传、变异和进化(1) 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1 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经典实验:(物质的提取、分离和鉴定的实验技术)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从F.Griffith到O.Avery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标记法的应用 1.2 RNA也是遗传物质(烟草花叶病毒的重建实验) 2 DNA的分子结构和复制 简介:生命科学史上的划时代突破——沃森-克立克模型的建立 2.1 DNA的双螺旋结构 两条长链,反向平行,碱基配对,互为补充;氢键的遗传学意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变式理解: 例1:已知某DNA分子一条链上,其互补链上和整个DNA分子中,的值分别为多少? 例2:已知某DNA分子一条链上,其互补链上和整个DNA分子中,的值分别为多少? 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碱基序列的千变万化与特定序列) 2.2 DNA分子的自我复制 复制的概念、时期、过程要点 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DNA梯度离心实验 3 基因的表达 4.1 基因的概念——具有遗传效应DNA片段 4.3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遗传信息流动的规律——中心法则 4 基因的结构 4.1 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包括分为非编码区(调控序列)和编码区(编码序列呈连续性)4.2 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 非编码区:有调控作用的核苷酸序列(如RNA聚合酶结合位点) 编码区:具有不连续性,含有若干个外显子和内含子 4.3 人类基因组研究——人类“生命天书”的解读 人类基因组包含24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和X、Y染色体)上约30亿个碱基对,估计3~4万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只占整个基因组的2%)。 需要绘制4张图:遗传图、物理图、序列图和转录图。 4.4 人类基因组研究的重大意义 5 基因工程简介 5.1 基因操作的基本工具 工具酶:限制性内切酶(基因“剪刀”的专一性)、DNA连接酶(基因的“针线”)运载体(常用的是细菌质粒;必备的3个条件)

潮州市高级实验学校2015_2016学年度八年级生物下学期复习练习(十,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无答案)

潮州市高级实验学校2015-2016学年度 八年级下生物中考复习练习(10) 十、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知识点: 1、性状是指示物体所表现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________。 2、“转基因鼠”的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______,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__________,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推论,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____________,即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____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通过生殖过程把____传递给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____和_____就是____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3、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大多有规律地集中在细胞核内的______上,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____和____都是一定的,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____存在的,基因也是____存在的,而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_______,即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都_____存在。 4、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说明:(1)相对性状有_______和_______之分,则基因也有____和____之分,显性基因控制_______,隐性基因控制_______;(2)基因组成中若有显性基因,就会表现出显性性状,即显性性状的基因组成有____和____两种,而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只有一种,是纯合的两个隐性基因;(3)杂合基因型中的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虽然未得到表现,但并不受显性基因的影响,还是会遗传下去。 5、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有___对染色体,其中___对染色体男女都一样,称为______,只有__对染色体男女有区别,称为______,男是___,女是___。在进行生殖活动中,男性排出的精子有___种,一种含______,一种含______,而女性只排出__种含______卵细胞,X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就生___,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就生___,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是_____,各占___,所以生男生女的机会_____。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课教案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课教案 【教学设想】“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部分内容抽象,相关的概念很多。学生在第一轮基础知识的复习中仅仅停留在对概念的回忆和再认,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这节复习课,模拟“概念图”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回顾与提炼,把抽象的、分散的知识重新梳理、组合,理顺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自主建构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使知识变多为少,化繁为简,便于理解记忆,以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考纲要求】 1、说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3、描述人的性别决定。 4、认同优生优育。 5、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 【教学目标】 1、能列举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关的概念,并说出他们之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明确“遗传、变异、性状、相对性状、基因”等概念之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写有相关概念的卡片;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板书设计: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练习题下表是对某个家庭成员某些特征的调查结果,请分析回答:

1、 单双眼皮、有无酒窝等特征,在遗传学上称为 , 父母有酒窝,女儿也有酒窝,此现象称为 ; 父母为双眼皮,而女儿为单眼皮,此现象称为 。 2、若决定双眼皮的基因(A )为显性基因,决定单眼皮的基因(a )为隐性基因, 下图为父母双眼皮,女儿单眼皮的遗传图解,请尝试完成: 3、父母为双眼皮,女儿为单眼皮,这种变异是由于女儿的 发生改变引起 的,因而 (能/ 不能)遗传给后代。 女儿做整形成为双眼皮,这种变异是由于 引起的, 并没有改变,因而 (能/ 不能)遗传给后代。 4、若决定有白化病的基因(b )为隐性基因, 决定无白化病的基因(B )为显性基因, 则这个家庭成员中,父母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 , 女儿的基因组成是 。 若携带相同隐性致病基因,婚配后所生的子女患 病的机会增加。 5、人的性别是 决定的,父亲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的组成是 ;母亲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的组成是 。这对父母再生一个儿子的机率是 。 单眼皮 父 母 卵细胞 受精卵 亲代 子代的性状

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教案)人教版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复习摘要 典例解析 例1:下列不属于遗传现象的是 ( ) A “一娘生九子,九子都像娘” B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 .“将门出将子” D .“老鼠生儿打地洞” 解析:子女像父母,是指父母的性状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了子女,B 项和D 项也是一样的道理。“将门出将子”是指将军的后代都是将军,但实际上将军的后代不一定是将军,即使出了将军,也是家庭影响和社会造就的成果,并没有可以遗传的“将军性状”。 答案:C 例2:人类的正常肤色是显性性状,由基因A 控制,白化病是隐性性状,由基因a 控制,有一对夫妇的基因组合分别是AA 和aa ,问:妻子是不是白化病患者? .他们的子女会不会患白化病? 。 解析:白化病基因a 控制隐性性状白化病,在一个人的体细胞内,当这对基因都是隐性(即aa)的时候,这个人就是白化病患者。因此,题目中介绍的“妻子”是白化病患者。这对夫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叫做性状。 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基因控制性状 基因和染色体: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基因经生殖细胞向子代传递:在生物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单条存在,基因也是单个存在。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⑴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⑵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的,其基因组成只有dd ,表现为显性性状的,其基因组成有DD 或Dd 两种;⑶基因组成是Dd 的,虽然d 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d 并没有受D 的影响,还是会遗传下去。 禁止近亲结婚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常染色体:22对 性染色体:1对 男性:XY 女性:XX 男性能形成X 精子和Y 精子 女性只能形成X 卵子 卵子与X 精子受精生女孩,与Y 精子受精生男孩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人的性别遗传 变异的类型 不可遗传变异:由环境引起 可遗传变异:由基因组成改变引起 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生物的变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本章习题 1.解释下列名词:遗传学、遗传、变异。 答: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 2.简述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任务。 答:遗传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等,是研究它们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是阐明生物遗传变异的现象及表现的规律;深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物质基础,揭示其内在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实践,提高医学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3.为什么说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答:生物的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遗传和变异这对矛盾不断地运动,经过自然选择,才形成形形色色的物种。同时经过人工选择,才育成适合人类需要的不同品种。因此,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4. 为什么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联系环境? 答:因为任何生物都必须从环境中摄取营养,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表现出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的统一,是生物科学中公认的基本原则。所以,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密切联系其所处的环境。 5.遗传学建立和开始发展始于哪一年,是如何建立? 答:孟德尔在前人植物杂交试验的基础上,于1856~1864年从事豌豆杂交试验,通过细致的后代记载和统计分析,在1866年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论文。文中首次提出分离和独立分配两个遗传基本规律,认为性状传递是受细胞里的遗传因子控制的,这一重要理论直到1900年狄·弗里斯、柴马克、柯伦斯三人同时发现后才受到重视。因此,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重新发现,被公认为是遗传学建立和开始发展的一年。1906年是贝特生首先提出了遗传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名称。 6.为什么遗传学能如此迅速地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下期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 遗传-----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2. 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性状开始的,以后随着科学的发展,才逐渐深入到基因水平。 3.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4.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例如:家兔的黑毛与白毛。 5.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6. 转基因生物------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7. 转基因超级鼠的启示: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同时也说明在生物传种接代中,生物传下去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8.如图是“显微注射获得转基因超级鼠”示意图,分析图片后回答下列各 问. ①请把上述图片的序号按正确顺序排列起来: A→D→B→C ②在上图中,被研究的性状是什么? ③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什么基因? ④这个实验的结果是小鼠变成了大鼠,这说明性状和基因之间是什么关系? ⑤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性状还是控制性状的基因? 考点: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分析:此题通过转基因超级鼠的出生,证明了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结合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过程及其图示进行分析解答. 故答案为:①A→D→B→C ②鼠的个体大小 ③大鼠生长激素基因 ④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⑤控制性状的基因 点评: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了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经典练习题(附答案)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经典练习题 学校: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 一.单选题(共__小题) 1.下列有关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豌豆种皮的白色和豆荚的绿色B.羊的白毛和马的棕毛 C.果蝇的红眼和棒状眼D.人体肤色的白化与正常 2.以下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 B.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 C.基因型为Aa的生物自交,因基因重组导致子代出现新性状 D.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3.同胞兄弟或姐妹个体之间的性状总有些差异,这种变异主要来自()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基因分离D.染色体变异 4.科学家运用基因工程删除了猪细胞中对人产生排斥的基因,培育成可以用于人类进行器官(如心脏)移植的“转基因猪”.从变异的角度看,这种变异是() 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C.染色体变异D.不遗传变异 5.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是() A.由单个基因引起的B.涉及许多个基因和环境的 C.由染色体数目异常引起的D.只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6.下列有关中学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H2O2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用碘检测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分解作用 C..用斐林试剂检测胡萝卜中含有还原糖

D..在患者家系中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7.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姐妹染色单体的片段互换也可导致基因重组 B.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Aa自交后代中出现aa个体的原因是由于发生了基因重组 D.一个被32P标记的1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放在31P的培养液中经两次有丝分裂后,所形成的4个细胞中,含有标记细胞数为2或3或4 8.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B.基因突变的突变率很低 C.基因突变都是有利的D.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 9.有性生殖的出现直接推动了生物的进化,其原因是() A.有性生殖是高等生物所存在的生殖方式 B.有性生殖比无性生殖更晚出现 C.有性生殖是由减数分裂形成的 D.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强了生物的变异性 10.下列各种遗传现象只,不属于性状分离的是() A.F1的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 B.F1的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长毛兔 C.花斑色茉莉花自交,后代中出现绿色,花斑色和白色三种 D.长毛兔与短毛兔交配,后代出现长毛兔 11.下列有关生物知识的叙述中,错误的说法有() ①基因重组只能产生新基因型,而不能产生新的基因,基因突变才能产生新的基因. ②在性别比例为1:1的种群中,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数等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细胞数. ③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雌性个体中更易于表现. ④一对等位基因中,显基因与隐性基因的频率相等时,显性性状个体数量多. ⑤真核细胞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比原核细胞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结构更复杂. ⑥胰岛素的分泌仅受下丘脑的神经调节. ⑦在植物的一生中,分化在种子形成过程中达到最大. A.2个B.3个C.4个D.5个 12.生物体内的基因重组()

初二生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学导案

初二生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

————————————————————————————————作者:————————————————————————————————日期: 2

学生姓名年级_初二授课时间教师姓名课时2h 课题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能科学的判断一些遗传和变异现象,杜绝迷信和偏见,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2.对基因控制性状的原理与过程有所了解,懂得生物的神奇,激发探索生命和未来的兴趣 3.会运用遗传图解解答相关问题 重点生物的相对性状,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基因的显隐性 难点 判断后代的性状并计算其比例,进而能绘制遗传图解 教学内容: [考点归纳] 1.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2.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 3.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基因的传递特点。 4.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传递特点。 5.人的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概念,性别决定的方式。 6.遗传病和近亲结婚,优生优育的措施。 7.变异的概念,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之间的区别 特别关注:生物的相对性状和遗传性状 分析、应用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遗传图解、后代的性状及性状的比例) 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之间的区别 [知识回忆] 基础知识 1.生物体,包括、和,叫做性状。动植物的性状主要是通过遗传给后代的。 2、遗传的意义、物质基础 意义:保持物种的基本稳定,使物种不断进化发展 主要遗传物质:。它呈形,主要存在于中(遗传信息的中心)。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 和蛋白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基因与性状 基因的概念:。 相对性状:。如单眼皮和双眼皮,卷舌和不卷舌。 基因与性状:一般地,控制性状的基因,在体细胞中存在,在有性生殖细胞中存在。 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分别控制显、隐性性状。 牛的体细胞有30对染色体,那么牛的卵细胞中有30条染色体,牛的皮肤细胞含有30对染色体,牛的受精卵中有30对染色体 4、禁止近亲结婚: 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

遗传学课后作业题目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1、解释下列名词:遗传学、遗传、变异。 答:遗传学:就是研究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科学,就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与进化的机理。同时它又就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就是指导植物、动物与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与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就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就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 2、简述遗传学研究的对象与研究的任务。 答:遗传学研究的对象主要就是微生物、植物、动物与人类等,就是研究它们的遗传与变异。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就是阐明生物遗传变异的现象及表现的规律;深入探索遗传与变异的原因及物质基础,揭示其内在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动物、植物与微生物的育种实践,提高医学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3、为什么说遗传、变异与选择就是生物进化与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答:生物的遗传就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就是绝对的、发展的。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与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与新品种的选育。遗传与变异这对矛盾不断地运动,经过自然选择,才形成形形色色的物种。同时经过人工选择,才育成适合人类需要的不同品种。因此,遗传、变异与选择就是生物进化与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4、为什么研究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必须联系环境? 答:因为任何生物都必须从环境中摄取营养,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生长、发育与繁殖,从而表现出性状的遗传与变异。生物与环境的统一,就是生物科学中公认的基本原则。所以,研究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必须密切联系其所处的环境。 5、遗传学建立与开始发展始于哪一年,就是如何建立? 答:孟德尔在前人植物杂交试验的基础上,于1856~1864年从事豌豆杂交试验,通过细致的后代记载与统计分析,在1866年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论文。文中首次提出分离与独立分配两个遗传基本规律,认为性状传递就是受细胞里的遗传因子控制的,这一重要理论直到1900年狄·弗里斯、柴马克、柯伦斯三人同时发现后才受到重视。因此,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重新发现,被公认为就是遗传学建立与开始发展的一年。1906年就是贝特生首先提出了遗传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名称。 6、为什么遗传学能如此迅速地发展? 答:遗传学100余年的发展历史,已从孟德尔、摩尔根时代的细胞学水平,深入发展到现代的分子水平。其迅速发展的原因就是因为遗传学与许多学科相互结合与渗透,促进了一些边缘科学的形成;另外也由于遗传学广泛应用了近代化学、物理学、数学的新成就、新技术与新仪器设备,因而能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由宏观到微观,逐步深入地研究遗传物质的结构与功能。因此,遗传学就是上一世纪生物科学领域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遗传学不仅逐步从个体向细胞、细胞核、染色体与基因层次发展,而且横向地向生物学各个分支学科渗透,形成了许多分支学科与交叉学科,正在为人类的未来展示出无限美好的前景。 7、简述遗传学对于生物科学、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 答:在生物科学、生产实践上,为了提高工作的预见性,有效地控制有机体的遗传与变异,加速育种进程,开展动植物品种选育与良种繁育工作,都需在遗传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例如我国首先育成的水稻矮杆优良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获得了显著的增产。又例如,国外在墨西哥育成矮杆、高产、抗病的小麦品种;在菲律宾育成的抗倒伏、高产,抗病的水稻品种的推广,使一些国家的粮食产量有所增加,引起了农业生产发展显著的变化。医学水平的提高也与遗传学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目前生命科学发展迅猛,人类与水稻等基因图谱相继问世,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出现,遗传学的研究范畴更就是大幅度拓宽,研究内容不断地深化。国际上将在生物信息学、功能基因组与功能蛋白质组等研究领域继续展开激烈竞争,遗传学作为生物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3、一般染色体的外部形态包括哪些部分?染色体形态有哪些类型? 答:一般染色体的外部形态包括:着丝粒、染色体两个臂、主溢痕、次溢痕、随体。 一般染色体的类型有:V型、L型、棒型、颗粒型。 4、植物的10个花粉母细胞可以形成:多少花粉粒?多少精核?多少管核?又10个卵母细胞可以形成:多少

2019年上海市高中生物一模专题汇编:遗传与变异(学生版)

2019年上海市高中生物一模专题汇编:遗传与变异 【选择部分】 (2019年崇明一模)5.线粒体内的mtul基因突变后,会导致3种“氨基酸运载工具”无法准确识别相关信息,从而无法合成蛋白质。由此可知,该基因突变阻断了下列活动中的() A.DNA→DNA B.DNA→RNA C.DNA→蛋白质D.RNA→蛋白质 (2019年崇明一模)10.某试验田中,有一株二倍体黑麦的基因型是aabb,其周围还生长着其它基因型的黑麦,若不考虑突变,则这株黑麦的子代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2019年崇明一模)11.图4为DNA分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决定DNA分子多样性的结构是() A.①B.②C.③D.④ (2019年崇明一模)15.蚕豆病是吃蚕豆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贫血,是伴性遗传病。比较常见的情况是父母双方都健康,所生男孩都有50%的患病概率。由此推测这类家庭母亲的基因型(用字母Aa表示)是()A.X A X A B.X A X a C.X a X a D.X A Y a (2019年崇明一模)19.健康人的HTT基因含有6~35个CAG重复序列,而引起亨廷顿氏疾病的HTT基因中含有36个或以上多至250个CAG重复序列。引发该疾病的变异类型是() A.碱基对替换B.碱基对缺失 C.碱基对增添D.染色体片段重复 (2019年崇明一模)20.滇粳优1号水稻中含有毒性蛋白基因(ORF2)和解毒蛋白基因(ORF3),两者紧密连锁(交换概率极低),ORF2产生的毒蛋白可杀死其它不含ORF3的配子。图6所示杂种水稻类型中能够产生的可育配子多数为()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归纳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归纳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归纳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 2.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3.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4.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的片段。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三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 性状。 2.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Dd 3.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 结婚. 4.如果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种遗传病,或是携带有致病基因,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 再婚配生育,这种病的机会就会增加. 四人的性别遗传 1.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 (男:44条常染色体+X女:44条常染色体+XX) 2.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男性为X,女性为XX. 3.生男生女机会均等,为1:1 五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 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因此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 变异。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基因突变)

浅析性状分离与可遗传变异

浅析性状分离与可遗传变异 遗传学上把子代和亲代以及子代之间出现的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中学阶段所介绍的生物的可遗传变异途径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而对于孟德尔杂交实验中所提及的“性状分离”,由于其的确也在子代个体间产生了性状的差异,但这种“变异”似乎从可遗传变异的三个途径上又莫名其因。那么,“性状分离”究竟可不可以看作一种可遗传的“变异”呢,本文试析之。 1 性状分离不能视为基因重组 有人把性状分离归属为基因重组,认为是受精时雌雄配子间随机结合所致,这种看法是不科学的。 1.1 遗传学所认为的基因重组 遗传学认为,只要存在遗传物质DNA或RNA就会发生重组。这种广义上的基因重组既可以存在于在高等真核生物中,也可以存在于在细菌、病毒中;既可以出现于减数分裂中,也可以出现于高等生物的体细胞中;既可以发生在核基因之间,也可以发生在叶绿体、线粒体等质基因间。而狭义的基因重组只是指两个DNA分子间的物质交换,可以分为三类。 1.1.1 同源重组。它的发生依赖于大范围的DNA同源序列的联会。重组过程中,两个染色体或DNA分子相互交换对等的部分。在真核生物中,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的同源染色体内部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细菌和某些低等真核生物的转化,细菌的转导、接合以及某些病毒的重组等均属于这一类型。 1.1.2 位点专一性重组。这类重组在原核生物中最为典型。它的发生依赖于小范围的DNA同源序列的联会。两个DNA分子并不交换对等的部分,有时是一个DNA分子整合到另一个DNA分子中。 1.1.3 异常重组。完全不依赖于序列间的同源性而使一段DNA序列插入另一段中,但在形成重组分子时往往依赖于DNA复制而完成重组过程。例如,转座子从染色体的一个区段转移到另一个区段,或从一条染色体转移到另一条染色体。 高中教科书所提及的基因重组,应该是广义的作为可遗传的变异的来源、生物进化的材料的基因重组。考虑到高中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只介绍了同源重组(交叉互换)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所阐明的基因重组,前者属于狭义的基因重组,后者属于广义上的基因重组。

高中生物第三册第8章遗传与变异8.2伴性遗传教案(5)沪科版

第二节伴性遗传 一、教材分析: 性别的决定和伴性遗传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性别决定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是伴性遗传的基础。性别是有染色体决定,染色体分为两类: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主要讲述的是遗传学中的特殊同源染色体——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规律过程,这部分知识建立在第一节两大遗传规律和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前面学习的两大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减数分裂知识、染色体、基因等相关知识,本节知识点学习还是有规律可寻的,性染色体的活动规律与常染色体是一致的,也符合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它在高中生命科学的遗传教学中有着比较重要的地位,是了解遗传病的基础知识之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知道染色体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之分。 b、知道生物的性别主要由性染色体决定的及性染色体的类型。 c、理解性别决定及其主要类型(XY型性别决定和ZW型性别决 定)。 d、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及在生物界的普遍现象。 e、掌握红绿色盲为代表的伴性遗传的原理和特点。 f、了解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和Y染色体遗传等遗传特点。 (2)能力目标: a、通过对果蝇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的比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通过观察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图解,培养学生识图、析图能力。 (3)情感目标: a、通过学习性别决定,让学生了解子代性别的决定取决于精子的类型,培养科学 的认识生命规律现象。 b、通过学习伴性遗传,让学生理解禁止近亲结婚、优生优育政策。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a、XY型的性别决定 b、伴性遗传基因型的写法:先写性染色体的符号,再将基因符号写在性染色体符号的 右上角。如:X B X B X B X b X B Y X b Y 等。 c、人类的红绿色盲遗传原理和规律 (2)教学难点: a、红绿色盲遗传原理和特点

初二生物知识点总结之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初二生物知识点总结之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初二生物知识点总结之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叫做性状。如:人的高、胖、单眼皮、白化等。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如:有耳垂与无耳垂;单眼皮与双眼皮;能卷舌与不能卷舌。生物 的性状是通过生殖细胞传给后代的,这样的现象叫做遗传。 生殖细胞具有遗传功能,是因为细胞核中含有遗传物质――染色体。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主 要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从结构上看,DNA分子构成双螺旋结构。它可以分成许多小单位,具有特定的遗 传信息,可以控制不同的性状。遗传物质中决定生物性状的DNA的 片段,叫做基因。 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从大到小的关系为:染色体>DNA>基因 在遗传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发生的变化:精子染色体数(23条)+卵细胞染色体数(23条)=受精卵染色体数(23对)=体细胞染 色体数(23对) 在人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一般是成对存在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隐性基因。如果 体细胞内的这对基因,一个是显性基因,另一个是隐性基因,则表 现出显性基因所决定的遗传性状。 近亲之间,许多基因来自共同的祖先,因此携带相同致病基因的可能性比较大,这样,近亲结婚所生子女的遗传病患病率就远远高 于非近亲结婚所生子女的`遗传病患病率。禁止近亲结婚是预防遗传 病发生的有效措施。近亲指的是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叫做遗传病。常见的有:白化病、血友病、色盲、先天性愚型。 生物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总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叫做生物的变异现象。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着的。生物的变异有些是可以遗传的,有些是不可以遗传的。可遗传的变异是指生物体能够遗传给后代的变异。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不可遗传的变异是指生物体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引起的变异。由于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因此,一般只表现在当代而不会遗传下去。 在自然界中,每种生物都可能产生变异,变异可以产生新的生物类型,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始材料。对于生物自身来说,有的变异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如小麦的矮杆、抗倒伏,有的变异则不利于生物的生存,如白化苗。 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高考生物遗传变异和进化

2009高考生物二轮专题辅导 遗传变异和进化 【命题趋向】 一、直击考点 [知识点] [能力点] Ⅰ.理解能力要求:能阐述本专题所学知识的要点,掌握遗传规律的本质并适用范围。能运用相关知识对遗传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能正确阐述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内容和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基因位置。能理解基因与环境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Ⅱ.实验与探究能力要求:能独立完成本专题中的“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并能对设计实验,探究控制某性状的基因的显隐关系、遗传规律,能对遗传的试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能对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Ⅲ.获取信息的能力: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能运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与遗传和进化有关的知识,能运用提供的新信息补充完善本专题中的问题。能用文字、图表、曲线等形式准确描述相关能力,例如,用遗传图解分析解释说明相应的遗传现

象。 [高考热点] 在本专题的考点中,验证DNA是遗传物质的思路与方法、DNA的提取和鉴定原理、遗传基本规律的实质及实践运用。常见遗传图解的书写、计算及实验设计与分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概念,以及各种育种方式的方法、原理及流程设计等知识是高考中的热点而且所占分值很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二、本专题命题方向和应试策略 Ⅰ.关于性状遗传的探究实验仍被看好 高考试题的创新设计正朝着开发性、能力型目标迈进,就本专题的知识特点看,直接考查来源于课本的纯验证性实验考查的越来越少,而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具有材料背景的新情境探究性实验题已逐渐演变为主流题型,如关于牛有角无角的显隐关系的判断、果蝇体色遗传德判断等。但是,情境新,理不新,考查点,还是课本上介绍的原理和规律。所以,考生在学习本部分知识时,绝对不能陷入仅仅对遗传机率的计算中,而应掌握遗传实验的理念:怎样判断某基因是核遗传还是质遗传、怎样判断某基因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性染色体上、怎样确定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关系等。 Ⅱ.从分子水平考查遗传现象的命题将受重视 值得对于分子水平解释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将会在高考中有所体现,例如: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过程以及真、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从减数分裂的角度解释生物的变异和遗传等。 Ⅲ.相关材料分析题会在高考中出现 本专题所涉及的生物学领域近些年发展很快,例如关于生物进化的证据、关于实验室生物进化的速度,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工程等等。高考中,这些新发现、新成果无疑是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的好材料。但是,考查的知识仍会是课本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过程和方法,同时,也不能忽视材料中所给出新结论,这些新内容也许是对课本知识的补充或者完善。考生在复习时,应该明确,科学知识是可以变化的;并尽量广泛联系课本内的其他章节,尝试用遗传的角度去解决其他的生命现象。 【考点透视】 一、网络构建 [相对性状概念图]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测试题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测试题 1.有“遗传之父”称号的是() A.孟德尔 B.达尔文 C.袁隆平 D.美国青年学者米勒 2.育种工作者使用射线处理农作物的种子,再从中选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这种育种方法能够成功,从根本上是因为改变了农作物的() A.性状 B.遗传物质 C.生活环境 D.生活习性 3.当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 A. 显性性状 B. 显性基因 C. 隐性性状 D. 隐性基因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B. 变异是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C. 现在任何生物都可以克隆出来 D. 父亲是A型血,母亲是B型血,儿子是O型血,这属于相对性状 5.下列几组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双眼皮和单眼皮 B.金发和卷发 C.有耳垂和无耳垂 D.白皮肤和黑皮肤 6.对基因有显隐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 B. 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有掩盖作用 C. 成对基因Aa存在时只表现显性性状 D. 显性性状的基因组成只有一种 7.番茄果皮红色(D)对黄色(d)为显性,若将红色番茄(Dd)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dd)的柱头上,则黄色番茄上所结果实的颜色和种子中胚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A.黄色;Dd、dd B.红色;Dd C.红色;Dd、dd D.红色和黄色;Dd、dd 8.如图,基因组成是AA的芒果枝条①,嫁接到基因组成为aa的砧木②上,所结芒果的性状表现和基因组成分别为() A.①的性状,AA B.②的性状,aa C.①的性状,Aa D.②的性状,Aa 9.关于遗传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C.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D.同种生物生殖细胞与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一样多 10.下列不属于遗传现象的是() A.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 狗的后代还是狗 C. 女儿的脸型与母亲相像 D. 父母不识字,儿子也不识字

减数分裂和三大遗传学定律的关系

第4期 戴文远,等:基于3S的闽江下游湿地景观空间分异研究 73 Study on spatial patterns for wetland landscape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Minjiang river based on 3S DAI Wen-yuan,HUANG Wan-li (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350007,China) Abstract:Researched the patterns and heterogeneity characteristics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Minjiang river wetland through landscape diversity,dominance,evenness,fragmentation and isolation,with the help of RS,GPS and GIS. The results shown that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region space among coastal counties,island counties and inland counties,spatial patterns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Minjiang river wetland landscape are dominated by landform,costal wetland has more ecological functions and values than river and artificial wetland and it becomes the core of the structure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Minjiang river wetland landscape. Key words:landscape ecology;3S;wetland;lower reaches of the Minjiang river 减数分裂和三大遗传学定律的关系 宋敏 经典遗传学的三大定律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抽象,特别是连锁交换定律,是遗传学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就如对基因的认识一样,最初基因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后来知道了它的实质——一段有特定功能的DNA序列之后,人们对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三大遗传学定律背后也有与之关系密切的物质基础即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发生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仅在性母细胞中进行.表现为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因此,由一个细胞形成4个子细胞,子细胞的遗传物质是母细胞的一半.减数分裂由两次连续分裂构成: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每次减数分裂都可以分为前、中、后、末4个时期.其中前期I比较复杂,又细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 亲代传递给子代各一个减数分裂的产物——配子(n),2个配子结合成合子(2n),在基因的指导下,和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发育成个体.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的行为与基因的行为具有一致性,所以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许多与遗传密切相关的事件. “减数”并非是染色体数目随机的减半,而是遵循严格机理的.来自父母双方的经复制含有2条单体的同源染色体在前期Ⅰ配对,在后期Ⅰ分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决定了等位基因的均衡分离,这正是经典遗传学三大定律之一——分离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的分离导致性状的分离,纯合体(AA,aa)稳定遗传,就是说自交后代与亲本表型一致,杂合体(Aa)必然分离,自交后代表型不一致.染色体在减数分离过程中的“分”与在受精过程中的“合”,使有性生殖的生物保持了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 各对染色体中的2个成员在后期Ⅰ分向两极是随机的,即一对染色体的分离与任何另一对染色体的分离不发生关联,各个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均可能自由组合在一个子细胞里.也就意味着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是独立分配的,对于一个二倍体生物来讲,如果有n对染色体的话,那么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结果会出现2n配子.在受精的过程中,两性之各类型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故合子种类数是(2n)2.人有23对染色体,就可能有223(约8×106)种配子,精子和卵子结合,就有(8×106)2即64×1012种遗传组合,除同卵双生子外,人类的每一个成员彼此都是不同的,这个数量甚至超过了曾在地球上生活过的人数.这正是可遗传变异的重要来源,因为变异是各生物物种进化的重要因素. 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反映了经典遗传学三大定律之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在粗线期,同源染色体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发生片段交换,在接下来的双线期会出现可见的交叉,这样分开来的染色体就不是原来的染色体,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的位置关系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同线关系(顺式排列)变为异线关系(反式排列),而异线关系变为同线关系,这就是交换事件,导致了遗传物质的非随机组合,增加了变异性.这正是经典遗传学三大定律之三——连锁交换定律的基础. 两基因连锁遗传显然不符合独立遗传规律,那么可以认为由于非等位基因间相互影响每对基因就不按分离规律进行遗传,肯定不对,这有其中的道理. 遗传现象是复杂的,当理解了基因和染色体位置的从属关系,基因的行为和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之后,一些遗传学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作者单位: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