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教育】最新高中生物专题3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课题1菊花的组织培养练习1

【高中教育】最新高中生物专题3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课题1菊花的组织培养练习1

【高中教育】最新高中生物专题3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课题1菊花的组织培养练习1
【高中教育】最新高中生物专题3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课题1菊花的组织培养练习1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教育】最新高中生物专题3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课题1

菊花的组织培养练习1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课题1 菊花的组织培养

1.下列属于组织培养的是( )

A.花粉培养成单倍体植株

B.芽发育成枝条

C.根尖分生区发育成成熟区

D.受精卵发育成植株

解析:植物组织培养是指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再分化形成完整植物体的过程。花粉培育成单倍体植株,是在一定条件下离体完成的。芽发育成枝条、根尖分生区发育成成熟区,是植物体发育的一部分。受精卵发育成植株,也属于正常的发育过程。

答案:A

2.用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进行组织培养可以形成愈伤组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愈伤组织是细胞经过脱分化和分裂形成的

B.该愈伤组织的细胞没有全能性

C.该愈伤组织是由排列疏松的薄壁细胞组成的

D.该愈伤组织可以形成具有生根发芽能力的胚状结构

解析:愈伤组织的细胞仍具有全能性,在一定条件下继续培养,细胞会发生再分化,生成芽和根,进而发育成完整植株。

答案:B

3.下列关于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植物组织培养的难易程度不同,同一种植物材料培养的难

易程度相同

B.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培养基中必须添加植物激素

C.植物激素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是互相独立的

D.pH、温度、光照等条件对植物组织培养也特别重要

解析:不同植物组织培养的难易程度不同,同一种植物材料也会

因年龄、保存时间的长短等导致实验结果不同,故A错误;在植物组

织培养中,培养基中常常要添加植物激素,但不是都必须添加植物激素,故B错;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的,而不是互相独立的,故C错。

答案:D

4.下列有关菊花的组织培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有三种培养基,其营养成分中的碳源应该是无机碳源

B.要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即在100 ℃下保持15~30 min

C.在培养过程中要先让愈伤组织生根后再使其生芽

D.用酒精对外植体进行消毒时,持续的时间不能太长

解析:在该过程中,共需配制三种培养基,分别是脱分化培养基、生芽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但这些培养基需要的碳源是蔗糖,而不是

无机碳;在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时,要在121 ℃下保持15~30 min,以便于杀死所有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等,100 ℃下不能杀

死微生物的芽孢;在培养过程中要先让愈伤组织生芽后再使其生根;

用酒精对外植体进行消毒时,持续的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容易杀死外

植体细胞。

答案:D

5.我国植物学家将名贵兰花的茎尖细胞放进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最终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下图是细胞培养形成兰花植株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注:胚状体即相当于植物种子的胚的结构。

(1)过程③是________,⑤过程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培养过程中,除了提供水分和必要的有机营养物质外,还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和________。同时,培养过程中,除保证必要的温度、光照和氧气等外界条件外,还必须保证的关键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及对结果的分析能力。其过程为离体的细胞愈伤组织生根发芽的胚状体,可以根据此线索解决其中的问题。(1)过程③是由离体的细胞发育成愈伤组织的过程,是脱分化过程。过程⑤是由胚状体发育成完整的植株,所以主要是指组织器官的形成,可逐渐发育成为完整的植株。(2)进行组织培养的过程中,脱分化阶段不需要光照,但在再分化阶段,叶片中的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照,同时需大量的营养,包括水和无机盐,为了控制细胞的脱分化与再分化,常加入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在操作的过程中,必须进行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

答案:(1)脱分化组织器官的形成,可逐渐发育成为完整植株

(2)无机盐(或矿质元素) 植物激素无菌环境

1.MS培养基与微生物培养基相比,需要提供的是( )

A.无机营养B.有机营养

C.甘氨酸和维生素D.植物激素

解析:MS培养基是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往往需添加植物激素。

答案:D

2.要将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不需要的是( )

A.具有完整细胞核的细胞

B.离体状态

C.导入外源基因

D.一定的营养物质和激素

解析:要表现全能性,细胞应具备的内因是要有本物种生长发育

所需要的全套遗传物质(要有完整的细胞核);应具备的外因即外部条

件是离体、一定的营养物质、激素诱导等。

答案:C

3.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可以归纳为:

①②③④。对此叙述有误的是( )

A.②至③的再分化过程中,当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浓度比低时,有利于根的分化

B.植物组织培养所依据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

C.③到④过程指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阶段

D.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植株不能保持亲本性状

解析: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具有全能性,过程分为脱分化、再分化、植株的生长发育几个阶段,生长发育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

长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各不相同,再分化阶段细胞

分裂素与生长素浓度比低时,利于生根,高时利于生芽,整个过程是

细胞全能性逐渐表现的过程。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是无性繁殖过程,子

代能保持亲本性状。

答案:D

4.植物组织培养是指( )

A.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培育成完整植物体

B.将愈伤组织培育成植株

C.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培育成愈伤组织

D.愈伤组织形成并液泡化

解析: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培育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答案:A

5.菊花种植多年后易积累病毒而导致品种退化。目前生产上采用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脱毒的种苗,以保证该品种的

品质。这种通过分生组织离体培养获得种苗的过程不涉及细胞的( ) A.有丝分裂B.分化

C.减数分裂D.全能性

解析:用菊花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其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在

组织培养过程中,离体组织通过脱分化才能成为愈伤组织,再经过再

分化、细胞有丝分裂,成为具有根、茎、叶的植物体。减数分裂是在

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的一种分裂方式,而题中为发育到种苗,因此组

织培养中不涉及减数分裂。

答案:C

6.在菊花的组织培养操作完成3~4 d后,观察同一温室中的外

植体,发现有的瓶内外植体正常生长,有的瓶内外植体死亡,你认为

外植体死亡的原因不可能是( )

A.培养条件,比如光照、温度等不适宜

B.接种时外植体未灭菌

C.接种工具灼烧后未待冷却就接种外植体

D.将外植体倒插入培养基中

解析:同一温室提供了相同的光照和温度,但有的瓶内外植体正

常生长,有的瓶内外植体却死亡,说明外植体死亡的原因不可能是光照、温度等培养条件不适宜。

答案:A

7.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说法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

A.在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需要适宜的温度、营养、氧气和pH

B.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中不需要光

C.不同植物进行组织培养时,所需的温度有所不同

D.由外植体形成幼苗的过程中,培养基中有机物的总量会减少

解析:植物组织培养需要一定的条件。除需要营养、适宜的温度、酸碱度和渗透压外,还需要光。光不仅仅是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也对培养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有重要影响。

答案:B

8.下列实例中能体现细胞全能性的是( )

①用悬浮液培养胡萝卜单个细胞可形成可育的植株②植物用种

子繁殖后代③用烟草组织培养的单个细胞形成可育的完整植株A.①② B.①③

C.②③D.①②③

解析: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体现细胞全能性的是由细胞→生物体的实例。其中①和③都是属于由分化的细胞经过培养形成可育的植株的实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实际上就是由一个受精卵,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发育成新个体,这是由未经分化的细胞(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因此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B

9.关于菊花组织培养的操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培养基连同其他器械一起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B.幼苗要先移植到消过毒的蛭石或者珍珠岩等环境下生活一段时间

C.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同样适合于某些微生物的生长,一旦感染杂菌则前功尽弃

D.接种时用镊子夹取菊花茎段插入培养基中即可

解析:菊花的组织培养中为防止杂菌污染,需要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外植体要消毒,培养基及其他器械要灭菌。接种时要注意茎段的形态学上下端,不应倒插;幼苗要先移植到消过毒的环境中生活一段时间,然后再栽培到土壤中。

答案:D

10.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的目的是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

B.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C.离体器官或组织的细胞都必须通过脱分化才能形成愈伤组织

D.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相同

解析: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用的是固体培养基,添加蔗糖可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添加不同比例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可促进愈伤组织进行再分化;组织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的形成需经过脱分化(或称去分化);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或植株的基因(遗传物质)不一定相同,如花粉和其他体细胞。

答案:D

11.下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菊花茎尖离体培养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菊花茎尖―→培养基中培养―→植物体(幼苗)

(1)图中B是____________________。菊花茎尖培养成植物体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菊花的组织培养形成试管苗的过程中,其中应大量供给的元素是__________。试管苗形成过程中要给予一定光照,其目的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促进茎尖细胞分裂、分化和生长,培养基中应含__________。

(3)脱分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脱分化和再分化这两个过程的进行除必要的温度、光照和氧气等外界条件外,还要保证__________________,否则植物组织培养就不能成功。

(4)这样培养成的试管苗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答案:(1)具根、芽的胚状体(丛芽、根和芽) 植物细胞具有全能

(2)N、S、P、K、Ca、Mg 促进叶绿体的形成并进行光合作用合成

有机物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3)高度分化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通过离体培养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无菌(4)AaBb

12.乙醇等“绿色能源”的开发备受关注,利用玉米秸秆等生产

燃料酒精已成为大势所趋。

(1)植物组织培养可实现玉米等大规模快速繁殖,如上图,把外植

体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成完整植株,利用了________原理。通

过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植物繁育,可以很好地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原

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分别代表________和________,过程①、②分别表示

________和________。

(2)在玉米组织培养过程中,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培养出的玉米植株个体都是纯合子

B.A细胞的全能性最高

C.从外植体到A的过程不需要光照

D.从外植体到完整植株,细胞的分裂方式都是有丝分裂

解析:(1)由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图可知其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由于整个过程均为有丝分裂,故亲子代遗传物质相同,从而可保持亲

代的优良性状。

(2)脱分化过程没有叶绿素的形成,故不需光照。玉米种子均为杂

交种。

答案:(1)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子代遗传物质与亲代相同,不会像有性生殖一样出现性状分离愈伤组织胚状体脱分化再分化(2)A

13.如图为科学家将胡萝卜韧皮部的细胞培养形成胡萝卜植株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注:胚状体即等同于植物种子的胚的结构

(1)由细胞团形成胚状体要经过__________过程。

(2)这种培养方法在生物技术中称为________培养。

(3)培养基中除了需要水分和有机营养物质外,还需要加入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过程必要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

(4)由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养成完整的胡萝卜植株证明了_____。

解析: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是细胞的全能性;由细胞团发育成植物幼苗需经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两个过程;植物组织培养所用的培养基中应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为诱导根或芽的分化还应加入生长素、细胞分裂素两种植物激素,并保证适宜的外界环境。

答案:(1)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2)植物组织(3)矿质元素生长调节类(激素)物质pH 光照(4)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完整)高中生物创新实验校本课程开发和的研究课题申报

《高中生物创新实验校本课程开发和研究》课题申报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2000年1月,国务院转批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划》,明确提出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以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2000年6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了"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贯彻创新精神、进创新教育实践,已成为当代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中责无旁贷的新使命。可以这样讲,未来世界的竞争实际上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是我们教学的永恒主题。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不仅是验证理论知识的手段,还是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启迪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实验的过程中,从实验设想的产生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到实验报告的完成,每一步都蕴含着创新的火花。正因为如此,如何充分发挥生物实验的优势,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为当今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实验教学着眼点。 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要“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应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与研讨,建设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因此开设生物创新实验教学与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相符合。 设立生物创新实验室是我校与省、市有关部门领导正在筹备、策划的一件有意义的大事。因此研究、开发生物创新实验校本课程是目前当务之急的事。我校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倡导自主发展,鼓励老师自编选修课教材,要求教师结合“校情”,发挥优势,充分挖掘学校人力、物力资源,开发出自己“特色”的选修课程的一贯理念和做法是相吻合的。再加上我校是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地处钱塘江畔,生物实验材料相对丰富,学校教学设备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学生素质一流,我们认为有条件、有能力开好生物创新实验这一门校本课程课。基于上述分析,结合本人的研究,提出“中学生物学创新实验”的概念,并将它界定为:“在中学生物学知识的基础上,以改进完善、拓展设计实验为手段,形成不同于生物学教材中实验的新实验。”并以此理念把它开发成适合新课改,符合生物学科特点及创新精神的校本课程

高中生物课题研究报告

高中生物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名称:古浪三中行道树灌木种类及其数量调查 高二(1)班 指导老师:张岷山 课题组长:李建鹏邸彦荣 课题成员:苏发昌潘治功张晨三范有伟张莹杨兴芬周兴银

一、研究目的 道路绿化是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带给同学们优美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对同学们的身心健康产生重要作用,行道树种类以及数量的选择和配置,直接关系到绿化质量和绿化效应的发挥。作为三中小小的一员,每当我们在林前下学习时,我们是否会想到校园中的灌木数量和种类呢?我们是否会想到这些树木的作用以及生活习性呢?为了更好的发挥灌木丛的作用,服务三中师生。因此进行了调查探究。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测量记录 对校园中操场侧及大殿周围几条行道的灌木进行观测、测量和记录。对整个小区的树木进行普查计算出各种树种的数量以及生长状况和作用,同时测量株距及覆盖面积等。 2、对取得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求出其分布,数量、种类,覆盖面积及覆盖率等。 3、调查访问 访问有关人员或资料,了解本校建校以来种植的树木种类、数量、成活情况,适应的气候区域,土壤条件等。 三、研究的可行性 课题成员的动手能力、观察记录能力、写作能力较好,能吃苦耐劳,做事细心,可利用网络、图书等资料有关老师和技术人员可给予技术支持和计算指导。在剩余时间方便即可进行调查。

研究方案 1、研究步骤 本课题从2012年3月中旬开题始,带2012年4月上旬结题 第一阶段:了解校园区所处气候特征,土壤条件,树木在行道中所起的作用,所有树种的种植方法和种植类型。 第二阶段:对校区的树木种类及数量进行测量、调查、计算出数据并进行记录。 第三阶段:对数据分析归纳,总结三中灌木种类和数量特征,提出现存问题和解决办法,提出适合三中较为合适的树种。 第四阶段:归纳整理,写出论文,结题报告 一、人员分工 1、组员分头查阅资料、研究:苏发昌潘治功 2、访问绿化相关人员:张景三杨兴芬 3、调查树木种类、数量:范有伟张莹 4、共同整理,撰写报告。 实施记录 整理后的采访记录 问:管理员您好,我们是高二的学生,我们想对三中树木做个调查,但有些数据不是很清楚,所以想咨询一下您。 答:当然可以,只是不知能否帮到你们。 问:三中环境恶劣,我们想了解三中所处的气候环境。 答:三中处于河西走廊,腾格里沙漠边缘,风沙频繁,不太适合树木生长。

植物组培培养基的成分

植物组培培养基的成分 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满足不同材料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物质。在离体培养条件下,不同种类植物对营养的要求不同,甚至同一种植物不同部位的组织以及不同培养阶段对营养要求也不相同。筛选合适的培养基是植物组织培养极其重要的内容,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大多数植物组织培养基的主要成分是无机营养物质(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碳源、有机添加物、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凝胶剂。一些组织可以生长在简单的培养基上,这些培养基只含无机盐和可利用的碳源(蔗糖),但大多数组织必须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氨基酸和生长物质,而且经常还将一些复合的营养物质加入到培养基中,这种由“化学定义”的化合物组成的培养基称为“合成”培养基。 人们已设计了许多培养基用于特殊组织和器官的培养。 怀特培养基是最早的植物组织培养基之一,最初作为根培养的培养基。为了诱导培养组织器官发生和再生植株,广泛使用含有大量无机盐成分的MS(Murashige和Skoog,1962)和LS(Linsmaier 和Skoog,1965)培养基。原本为细胞悬液或愈伤组织培养而设计的B5培养基,经过改良后,被证实有利于原生质体培养。同时,B5培养基也被用于诱导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尽管Nitshch(1969)为花药培养设计的培养基仍然使用频繁,但另一个称为N6的培养基,专门用于禾谷类花药培养和其他组织培养。类似的,N6培养基越来越多地

用于大豆、红三叶草和其他豆科植物的培养。该培养基营养成分促进胚性细胞和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快速生长。使用这些培养基成功的原因很可能是营养元素的比例和浓度基本上满足不同培养体系中细胞或组织生长和分化的最适需要。 植物组织培养基中无机和有机成分的浓度用质量浓度(mg/L 或ppm,但现在习惯用mg/L)或物质的量浓度(mol/L)表示。按照国际植物生理学协会的推荐,应该用mol/L表示大量营养元素和有机营养成分浓度,用μmol/L表示微量营养元素、激素、维生素和有机成分浓度。用物质的量浓度的优点是,每一种化合物每一摩尔的分子数是常数,所以按照特定培养基配方配制培养基时,无论无机盐化合物的水分子数为多少,原物质的量浓度都可以使用。但是,用质量浓度来表示浓度的话,就不能不考虑无机盐化合物的水分子数目了。 1、水分 水分是植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切代谢过程的介质和溶媒,在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不可缺少。配制培养基母液时要用蒸馏水或纯水,以保持母液及培养基成分的精确性,防止储藏过程中发霉变质。研究培养基配方时尽量用蒸馏水,以防成分的变化引起不良效果。而在大规模工厂化生产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常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如自来水中含有大量的钙、镁、氯和其他离子,最好将自来水煮沸,经过冷却沉淀后再使用。

高中生物研究性课题

高中生物研究性课题 高中生物研究性课题——关注环境问题 【关键词】: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实验设计实验方案 【摘要】对学生进行切实的环境教育,实现其从受教育者转变为研究者与实践者,体验环境问题的严峻,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心科技进步、关心环境保护的现实态度。引领学生获得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培养其科学精神与合作精神。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对高中生物课程的目的定位于:1:获得关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知识,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应用。2: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对立创:初步学会生物科新意识,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感情。3 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课程目标中规定:1、知识方面:了解并关注生物学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2、态度观念方面:正确认识我国生物资源状况,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懂得爱护自然界的生物,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步具有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精神。3、能力方面:具有利用课本以外的图文资料和其他信息资源进一步收集和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能力。大纲中反复强调训练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关注生物科学知识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提高保护环境意识等。 生物科学作为新世纪的领先科学,与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危机,粮食危机,人口危机,资源危机和能源危机密切相关。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必然选择。因此进行环境教育是国策教育也是国情教育和素质教育。环境意

科研课题申报模板:7719-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与培养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与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与课题界定

2016年9月教育部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行了界定,综合表现为六大核心素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在高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了素质教育的基本教学任务。在生物学科中融入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有助于开展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更有助于社会发展。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结合新课改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就生物学科的学科特性和教学特点、核心素养的含义与价值等方面展开了研究,就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生物学教学方向展开了论述。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将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课程宗旨和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充分体现了生物学的学科特点和育人价值。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生物学课程学习过程中,通过聚焦大概念理解和应用、注重实践经历和探究、关注差异的学业评价,逐渐形成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学习生物学课程内化的具有生物学学科特性的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素来有“教育大国”的称号,孔夫子的名号已经响彻国内外,然而对于我国现今教育问题发展的局面,我们却要为此引起社会各界关注,无论是素质教育阶段还是大学教育都似乎进入到一种比较尴尬的局面。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愿意用习惯性的眼光来审视教育,认为教育之重在于“教”,所以“填鸭式教学”才得以成为普遍现象生存于传统的意识形态中。而当教育成为一种义务在大众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时,各种关于教育的言论便出现于社会舆论中。新课程改革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作为一线教学实践的教师,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我国的课堂改革不断深入,对各学科素养的探索也在不断深入,对各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与培养也有了新的要求。最直观的是《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将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课程宗旨和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近两年的高考试题中也充分体现了对考生这方面能力的考查。

国外研究现状

张娜在《DeSeCo 项目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及启示》中提到,DeSeCo项目团队认为:“首先,核心素养是对每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的素养,并且这些素养是能够发展与维持的。其次,核心素养是帮助个人满足各个生活领域的重要需求并带来益处的素养。最后,核心素养是有益于实现预期结果的素养。”在此基础上,DeSeCo 项目团队明确了核心素养的内涵:“核心素养是指覆盖多个生活领域的,促进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会的重要素养”。

美国高中主流教材——科学发现者系列中《生物·生命的动力》(Biology·The

高中生物研究性课题

高中生物研究性课题——关注环境问题 (林西一中生物组刘国斌) 生物科学作为新世纪的领先科学,与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危机,粮食危机,人口危机,资源危机和能源危机密切相关。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必然选择。因此进行环境教育是国策教育也是国情教育和素质教育。环境意识要成为学生的基本素质。要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掌握一些基本的环境科学知识,养成爱惜自然,保护环境的良好品质,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义务感和环境道德观念。 为了更好地达到上述目的,我尝试就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一专题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 一、实施的过程 (一)课题动员与组织: 由教师介绍“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引导学生关注环境污染问题,重视环境保护。学生结合课文讨论我们身边有哪些污染问题。然后由教师提出要求:自拟课题研究环境问题,可以是用实验方法模拟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也可以是搜集资料探讨环境问题的成因或危害,内容不限。学生自愿组合成最多四人的研究小组.共同初步选定小课题.并收集与本小组选题有关的资料,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 (二)制定研究方案: 确定课题并拟定整个活动计划。有的实验小组写出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和预期实验结果。有的小组选定了非实验课题,限定了资料来源,小组成员分工,研究进度等计划。 (三)开题报告 实验课题小组上交较成熟的实验方案。有:噪声对人体的危害,调查生活中的污染,吸烟对水生生物的影响,香烟对家鸽精神状态的影响,酸雨对水生生物的影响,酸雨对植物生活的影响,普通工厂的一般酸性污水对生物的危害,富营养化对生物的危害,香烟对植物的危害,探索酸雨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水污染对动植物的危害,及专题研究天津市水污染现状与其原因,关于大气污染调查简析,关于大气环境的污染的调查报告,我国今年沙尘暴探源等等。

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方法的探究

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的策略探究 临潼田家炳中学姜会民 关键词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策略 摘要:学科素养主要是指由学科的核心概念内化而成的“科学观念”,将指导我们在今后的生活生产中做出科学决策和判断。生物核心概念是指由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组成的。教学中如何有效引导学生构建核心概念,有多种教学策略,需要我们不断探究,交流借鉴,共同提高。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提出“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要实施的核心任务。《课标》要求“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生物科学素养的一个主要内容是,理解、掌握、并应用生物学的核心概念。什么是“生物学核心概念”?如何界定“生物学核心概念”?怎样引导学生高效学习核心概念?是每个生物教师必需探讨、并明确的。关于核心概念有多种看法,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赫得提出,组成科学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应该是学科结构的主干部分,它们被称为核心概念。刘恩山教授认为,核心概念是指位于学科中心的概念性知识,包括了重要概念、原理、理论等的基本理解和认识,是学科结构的主干部分。所以核心概念既不等同于我们常说的重点概念,也不是我们认为的生物学观念。核心概念的核心指的是核心(重点)问题,即生物的基本生命活动:概念不是只指基本概念而是指概念性知识,即与某一生命活动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特征、基本意义和应用等相关概念性知识点有机建构的整体认知或概念模型。如光合作用作为代谢的核心概念,不只是简单的名词概念,而是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原理特征,影响因素、意义应用等有机构成的一个概念系统,外化的核心概念可以用概念图来表示。课程学习中学生获得的是多个核心概念,从而形成了生物学观念。今后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和研究中始终指导我们的可能就是由核心概念形成的科学观念。生物高考也主要考察学生对核心概念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在新课程高效课堂深入推进的当下,怎样突破核心概念教学是高效课堂的主要着力点,采用多种策略使学生更好地内化构建核心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同行都在不断探究和实践的课题。查阅并学习有关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的理论及资料,并在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尝试、探究。现根据自己几年来的实践经验和反思,总结一下高中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与同行之间交流借鉴,共同提高教学核心概念的效率。 一.现代学习理论关于概念学习的两个主要的学习观 1.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高中生物课题开题报告

高中生物课题开题报告 题目:高中生物课程三维目标实施路径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在教育目标研究方面比较突出的有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即把教育目标分成三个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正处在发展阶段,义务教育及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分别于2001年、2003 年颁布,就全国范围来讲,在三维目标的实施途经研究方面是一个难点问题,大家都很关注,有老师在实践中开展探索,专家和一线的老师对知识与能力的研究比较多,但在如何认识过程、生物学习方法的具体指导、能力目标的具体化、情感价值观的分类、生物课程中如何有机渗透情感及价值观教育、特别是三者的有机整合、如何实施三维目标等方面缺少比较系统性的研究,有部分课程专家在有关课程改革的论述中谈到过这些问题,如《走进新课程》(教育部基教司组织编写)、《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新课程理念与创新》 (高等教育出版社)、《课程与教学论》(钟启泉、张华主编)等。 目前国内其它学科如数学、历史、政治等学科有三维目标实施途径的研究,关于三维目标方面的理论和论文也较多。但有关生物学科如何实施三维目标方面研究较少,研究成果更少。因此,研究本课题可以填补国内外这方面理论空白,也可以进一步完善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理论研究。本课题的研究将进一步丰富建构主义教学理

论、元认知理论。同时也有利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改变推动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朝着正确的方向推进。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基本内容 (一)研究目标 1、增强生物教师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的意识。 2、使生物教师理解“三维目标”的内涵。 3、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寻找实现生物课堂三维目标的途径,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通过课题研究培养我校生物青年教师教科研的能力 (二)研究内容 1、生物课程“三维目标”的内涵 2、实现生物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途径 3、探索生物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 4、高中学生生物学习方式 (三)研究重点 1、生物课程“三维目标”的内涵的研究 2、实现生物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途径 三、课题概念的界定 (一)核心概念:高中生物课程、三维目标、实施路径 (二)界定:

高中生物特色学科建设的实践研究

课题名称高中生物特色学科建设的实践研究 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的界定、省内外研究状况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限3000字以内,可加页) 一、本课题的界定、省内外研究状况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课题的界定: 学科建设承载着创新队伍的主体要素、具有创新性科研成果的客体要素、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教育要素,三者有机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效融合这三个创新要素,强化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导向是特色学科建设的关键,也是推进区域协同创新,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核心所在。学校特色可能体现在学校管理等诸多方面,但是课程特色应该是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只有课程有了特色,并且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有可能形成特长、全面发展,让高中生物学科散发出科学的魅力。 2. 省内外研究情况的评述: 自从教育部提出高考改革的目标后,各省市都在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新型教学模式,各种分层次教学模式的研究在各地如火如荼的进行中。省内:从去年九月沈阳市120中学就已经开始进行数学学科的分层次走班制特色教学,今年4月2日沈阳市普通高中特色学科建设启动会在沈阳市120中学召开,目前全市已有34所高中申报今秋首批特色学科试点,正等待审批。 我校今年随着普通高中招生政策的调整、招生规模的扩大,新生入学门槛降低,处于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生之间个体差异也在加剧,传统“齐步走”的授课模式,只对部分学生可能是适合的,但是对于相当多的另一部分学生太适合了,这严重阻碍了这些学生应有的发展,也使生物学科失去了它应有的魅力。 省外:省外的许多学校(如福建省上杭县高级中学,东营市第一高中,天津市61中等)都进行过分层次教学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大多数的研究集中在单纯的只以能力为基础分层次教学,仍然只以提高高考成绩为目标,没有将生物这门学科的自身学科特点渗透进入高中的教学中。 今年初,教育部史无前例地将发布会现场设在了北京十一学校的校园里,就北京十一学校的教育改革新模式进行介绍推荐。十一学校创建了一系列新型育人模式,例如取消行政班、自主组建社团等,让学生发现自己、唤醒自己、成为自己。取消行政班后,无班主任的教室变成了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818190590.html,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 作者:赵伟仪 来源:《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9年第04期 【摘要】目前高中生物学科概念教学偏重对学科概念表述的识记和重现,但有效的概念教学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而应从感性认识上升到抽象认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生物学概念的重要方式。笔者基于自身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反思,归纳了进行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概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22-0114-02 2017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生物学科的课程内容是围绕几个大概念开展的,基于大概念分解而来的重要概念,形成了高中生物学科课程的内容框 架[1]。概念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落实生物学科课程标准的关键。一 些教师常常把概念教学理解为名词解释,生硬地要求学生掌握名词术语及定义,将其作为孤立的名词解释让学生死记硬背。事实上,概念反映事物的本质[2],具有丰富的内涵,而且重要 的是,概念的描述语言在一定前提条件下是可以发生改变的,概念的内涵是可以被完善被丰富的。如,“cell”一词由R.Hooke命名他所观察到的小室以来,包含的内涵就不断发生完善和加深。最初代表了R.Hooke所观察到的植物死细胞的细胞壁,但现在“cell”一词指的是生物体的基本构成单位——细胞。词语还是那一个,但含义却深入了许多。所以,在概念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科概念表述的识记和重现是错误的。 目前的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也存在不少的误区。教师将概念教学理解为名词解释,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如关于“细胞分化”概念在教材中的表述是“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学生完全可以只字不漏地背下来。但是,这短短的几十个字却包含了几个关键要素:细胞分化的时机——个体发育过程;分化的细胞的来源——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教学如若不能帮助学生认识细胞分化概念的这些关键要素,学生就不能理解什么是“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因而就不能在遇到实际问题时提取相关知识去进行分析作答。因此,要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而不是只记住词汇才是概念教学的目标。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充实概念的内涵,建立概念间的联系,构建知识框架,在不同情境中学习运用,顺利实现概念的迁移运用解决问题。 1; ;提供丰富事实,支撑概念形成

高中生物小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高中生物小课题开题报告范文课题名称 物教学中分层教学与高效课堂的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有效教学的关键是要关注学生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强调学生发展中的体验与交往过程,使他们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体,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 但不同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接受知识和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必然有快慢和成度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教学和辅导,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使课堂更加高效。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分层教学: 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高效课堂: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即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而分层教学有助于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

尊重差异,有效引导,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与课堂效果的最佳结合,给每个学生成功的体验,让每个学生都有进一步发展的渴望。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1、研究的主体部分:高一年级二班全体学生 2、解决问题:学生学习水平差异与学习效益的矛盾。 3、解决方法和举措 方法:分层教学 举措: 第一阶段:(XX年5月---6月) ①了解差异,分类建组。 在班主任的配合下,对全班学生的学习态度、思想动态及学习能力进行了解和掌握。然后按照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对学习生物课的积极程度把他们分为a、b两组(为隐性分组,学生并不知情)。a组为偏文、b组偏理。 ②针对差异,分类目标。 a组学生主要目标是夯实基础(包括概念、图解、规律等属于识记范畴的内容)。b组学生在夯实基础的同时适度加强能力的提高(即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和迁移)。 第二阶段:(XX年6月--11月) ③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完成课标要求的基本内容,面对全

植物组织培养MS培养基配方

植物组织培养MS培养基配方 (一)母液配制与保存 配制培养基时,如果每次配制都要按着杨成分表依次称量,既费时,又增加了多次称量误差。为了提高配制培养基的工作效率,一般将常用的基本培养基配制成10~200倍,甚至1000倍的浓缩贮备液,即母液。母液贮存于冰箱中,使用时,将它们按一定的比例进行稀释混合,可多次使用,并在配制较多数量的培养基时,降低工作强度,也提高试验的精度。 基本培养基的母液有四种:大量元素(浓缩20倍),微量元素(浓缩100倍),铁盐(浓缩200倍),除蔗糖之外的有机物质(浓缩100倍) 1大量元素 配制大量元素母液时要分别称量,分别溶解,在定容时按表1中的序号依次加入容量瓶中,以防出现沉淀。倒入磨口试剂瓶中,贴好标签和做好记录后,可常温保存或放入冰箱内保存。 表1大量元素母液(配1L20倍的母液) 序号成分配方浓度/(mg.L-1)称取量/mg 配1mL培养基吸取 量/mL 1 硝酸铵NH4NO3 1650 33000 50 2 硝酸钾KNO 3 1900 38000 3 磷酸二氢钾KH2PO 4 170 3400 4 七水合硫酸镁MgSO4.7H2O 370 7400 5 氯化钙无水CaCl2 440 6644 2微量元素母液 在配制微量元素母液时,也应分别称量和分别溶解,定溶时不分先后次序,可随意加入溶量瓶中定容(表2),一般不会出现沉淀现象。倒入磨口试剂瓶中,贴好标签和做好记录后,可常温保存或放入冰箱内保有存。 表2微量元素母液(配制1L100倍母液) 成分配方浓度/(mg.L-1) 称取量/mg 配制1L培养基吸取 量/mL 碘化钾KI 0.83 83 10 硫酸锰MnSO4.H2O 22.3 2230 硼酸H3BO3 6.2 620 硫酸锌ZnSO4.7H2O 8.6 860 钼酸钠Na2MoO4.2H2O 0.25 25 硫酸铜CuSO4.5H2O 0.025 2.5 氯化钴CoCl2.6H2O 0.025 2.5 3铁盐母液 由于铁盐无机化合物不易被植物吸收利用,只有基螯合物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因此需要单独配成螯合物母液表3)。 配制方法:称取5.56g硫酸亚铁和7.46g乙二胺乙酸二钠,分别用450ml的去离子水溶解,分别适当加热不停搅拌,分别溶解后将硫酸亚铁溶液缓缓加入到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中,将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最后用去离子水定溶于1000mL,倒入棕色贮液瓶中,贴好标签和做好记录后放入冰箱内保存。

科研课题申报指南

黄岩中学2010年度教育科研课题申报指南(草案) 各位老师: 2010年度浙江省和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开始申报,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教科室依据《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纲要》研究方向和领域中的相关内容,参考国家、省、市近三年立项的教育科学各类研究课题并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拟定了《黄岩中学2010年度教科研课题申报指南(草案)》。本指南只是为申报者提示选题方向和研究范围,仅供参考,申报者应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和学科教学特点,自行提出课题名称。对《指南》未涉及的选题,申报者认为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的,也可申报。 课题申报的基本原则: 1.实用性原则。课题研究的目的明确——解决学校和教师教学工作中实际问题,提升学校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校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选题围绕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研究,目的是反思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选题内容要实在,具有教育教学实践指导的针对性,选择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解决又力所能及的问题进行研究,同时对改进教学实践有指导价值。 2.创新性原则。课题选题要有创新意识,突出具体研究内容的特点,可以是将一种新的理论、一个新的观点应用到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或借鉴他人的成果,结合自己的教学加以改进;做到有所突破,有所创新,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也可以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新的问题、新的矛盾,运用的新的方法、新的视角,去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的思路、新的途径,并进行适度超前的研究,能够引领教学改革的发展。创新性原则体现在⑴具有首创性;⑵对同一课题的不同方面作补充研究;⑶对已有课题进行补充完善;⑷把基本原理转化为具体操作方法等。 3.可行性原则。⑴客观条件:指时间是否允许,经费是否有保障,研究手段是否具备,人员是否配齐,领导是否支持等。⑵主观条件:研究者的知识、能力、精力、身体等是否符合某项研究的要求。 4.科学性原则。选题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和教育规律,必须具备科学价值。在教学科研上要有新发现,或填补某方面的空白,或对某误说的纠正和对某前说的补充等。 课题申报的注意事项: 1.研究的范围大小要适度。 2.研究的问题难易要适当。 3.课题的主攻目标要明确。 4.对选择的课题要进行科学性和可行性论证。

高中生物研究性课题报告

社会实践性研究性课题报告 本次在石嘴山市第一中学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实习生活,在此期间我谦虚诚恳的听取指导老师和学校其他老师的建议,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同时我也根据需要对一中学生的饮食习惯进行了一个调查。 研究课题:一中学生的饮食是否合理 研究原因及目的:中学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正处于求知欲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所以,合理的饮食结构和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恰恰是在这个阶段,由于 学习的压力及相关知识的匮乏,导致中学生容易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食、偏 食、过分节食或暴食,不但损坏了身体,而且降低了学习效率针对这一问 题,我进行了这次调查,我希望调查数据更真实和科学的反映我校学生的 饮食结构和习惯经过归纳分析,探究发生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我们的合 理化建议。 主要流程:1、对一部分同学的饮食进行每日调查 2、找出同学饮食的不合理性 3、查询青少年每日所需的营养 4、根据查询情况,制定一周合理饮食计划 研究过程中具体工作安排: 1、对同学饮食进行调查 2、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 3、绘制调查问卷 4、进行调查问卷

5、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 6、对部分调查问题进行分析 注意事项: 1、选择调查对象时,范围要大且具有代表性 2、进行调查时,要做到每日调查。 4、制定调查问卷时,注意问卷范围 3、在制定计划时,要考虑各种营养物质的补充 得出结论:1、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同学中吃零食的现象非常普遍,接受调查的学生70%都吃零食,对此我们建议大家,传统的饮食消费观认为,吃零食会影响正餐的食欲,吃零食应更多考虑营养和健康的关系。零食是可以提供一定的能量和营养素的,但是不如正餐均衡、全面。所以,家长千万不要让用用零食代替正餐,还是应该从一日三餐中获得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实行绿色消费。 2、在当前的消费导向下,对同学们吃零食应更多考虑营养和健康的关系.家长和 同学们在选择零食时应尽量选择营养相对丰富的绿色食品,使同学在享受美食快 乐的同时,又尽可能地能获得均衡的营养,多吃蔬菜。良好的饮食行为不仅有利 于当前的健康,也可能对成年后的一些慢性病预防起到重要的作用。 3、通过调查我发现,一般人早晨都是吃早餐的,这种现象很好。但仍有些同学 可能因为某些原因,有时会忽略了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早餐,然而,不 吃早餐,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坏处: 1)精神难以集中和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经过一晚上的消化前一天所吃的 晚饭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体内血糖指数较低,需要早餐的补充。 2)容易衰老。不吃早餐人就会用体内储存的糖元和蛋白质,时间长了会导致 皮肤干燥和贫血。 3)容易引发肠炎。因为饿的缘故,中午会吃太多,消化系统承受不了,打乱 了它的活动规律。 4)不吃早餐容易发胖。中餐吃的必多,身体消化吸收不好,最容易形成皮下脂肪。

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

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需要添加糖类作为碳源物质,因此糖类是影响植物组织培养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高中生物教材中明确指出,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添加的糖类是蔗糖。那么为什么不添加葡萄糖呢?很多资料上解释为蔗糖较葡萄糖便宜,易被植物细胞吸收。其实并非如此。之所以以蔗糖作为碳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同样作为碳源为植物细胞提供能量来源,蔗糖较葡萄糖能更好地调节培养基内的渗透压。配制相同质量分数的培养基,蔗糖形成的渗透压要明显低于葡萄糖,因此若采用葡萄糖作为碳源,易使植物细胞脱水而生长不良。同时,植物细胞吸收蔗糖的速率要明显慢于吸收葡萄糖的速率,所以蔗糖形成的渗透压可相对长期的保持稳定。 (2)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要时刻注意防止培养基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碳源最常用的是葡萄糖,一般很少利用蔗糖。因此,采用蔗糖作为培养基的碳源,可一定程度上减少微生物的污染。 (3)诱导作用。在培养基成分中,增加生长素的浓度,导致木质部形成,增加蔗糖浓度则导致韧皮部形成。当生长素水平恒定时,2%蔗糖使分化出的全部是木质部,4%蔗糖使分化出的几乎全部是韧皮部,3%蔗糖则可以分化出两者。所以,生长素和蔗糖浓度决定愈伤组织中维管束的类型与数量。因此,在植物组培中要选用蔗糖而不选用葡萄糖。 通过细胞膜内外的液体的浓度差来调节 当细胞膜内的浓度小于细胞膜外的时候蔗糖救能进入细胞中了 植物细胞培养中最常用的培养基的碳源是蔗糖,已知葡萄糖和果糖也能使某些植物生长得很好。植物细胞可以分解蔗糖,蔗糖是由一分子果糖和一分子葡萄糖组成的,蔗糖是可以直接进入细胞的,蔗糖跨质膜从质外体进入细胞是由载体介导并需要消耗能量的质子-蔗糖共运输机制进行的,另外,植物能够利用的某些其他形式的碳源有麦芽糖、半乳糖、甘露糖和乳糖等。葡萄糖更不稳定,培养基需添加葡萄糖一般都在灭菌后再兑换。实在要添加葡萄糖那么灭菌温度一般控制在108~110左右,120度灭出来的就有一定程度的碳化了。所以用蔗糖更简单 动物细胞只能吸收葡萄糖,二糖蔗糖是无法吸收的。 以蔗糖为植物培养基碳源有两个原因: 1.抑制杂菌生长.细菌等不能直接以蔗糖为碳源,故可起抑制其生长的作用 2.蔗糖被植物细胞利用机理目还无定论.主要有以下两个学说(1)植物细胞先以次级主动运输的方式在细胞内外形成质子梯度,然后蔗糖就会利用这个梯度被吸收进细胞. (2).植物的细胞壁中含有能分解蔗糖的相关酶,蔗糖先在细胞膜外被分解为单糖,然后这些单糖再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从而被细胞利用.

重点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酸奶的制作与作用

重点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酸奶的制作与作用

————————————————————————————————作者:————————————————————————————————日期:

研究性学习报告 学科:生物 课题名称:《酸奶的制作与作用》 组长: 成员: 指导老师: 日期: 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酸奶的制作与作用》

班级:指导老师: 课题组长: 课题成员: 课题的提出: 目前市面上酸奶产品逐渐增多,许多同学也十分喜欢喝酸奶,但关于酸奶的制作过程及作用原理同学们并不十分清楚,为了了解这一制作过程及作用机理及验证各大商家的宣传是否含有虚假成分,提出了这个课题 目的与意义: 一个健康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作为21世纪的高中生,饮食是我们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的基础。而酸奶作为同学们日常生活的常饮品,需要对之有充分的了解。 通过这次研究,增加我们的观察能力和收集资料能力,也培养我们的合作精神,用样让同学们注重自己的饮食习惯,加强他们的纪律意识,做一个身心全面发展的学生。 研究内容: 1.酸奶制作的原理2.酸奶制作的过程3.酸奶的营养价值 具 体研 任务 分工 任务责任人任务责任人 开题报告的提出完成报告(输入电脑) 资料的查阅 资料的整理 结题报告 研究方法:√□ 文献法√□ 调查法□ 实验法□制作法√□观察法□其他 每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阶段时间(周)主要任务阶段目标

究计划一 2015年4月中旬选题选出合适的课题 二2015年4月下旬开题报告进行答辩 三 2015年5月初至5月上旬实地调查,收集资料进一步熟悉课题 四 2015年5月中旬分析资料初步形成见解 五2015年5月下旬结题报告答辩、展示、评比 活动所需条件(如设备、器材、活动场地、经费及来源等): 需要校计算机房上网查询资料、上图书馆查找资料等 预期成果展示的方式(如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图片资料,摄像资料,模型等): 调研报告,PPT课件,学生政治小论文,照片等 指导老师意见:该组同学从课题的确定,资料的收集以及对开题报告的撰写都很认真细致,各位成员也都能够尽最大的努力完成任务,他们在不同的程度上体会到了收集文献工作的意义,也掌握了收集文献的方法和调查研究的方法。 签名:年月日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方法简析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方法简析 一、采用分析法全面把握概念 分析法是概念教学中的常规方法,在新授课时尤为适用,可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把握概念。例如:在进行减数分裂内容的教学时,教材中对减数分裂概念的描述为:“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配子)时所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教师可首先引导学生对该概念进行分析,此概念包含以下信息:(1)“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是进行减数分裂的主体,指明了什么样的生物可进行减数分裂。(2)“产生成熟生殖细胞(配子)时”是减数分裂发生的时间。(3)“染色体数目减半”是减数分裂的结果。如此一来,教材中对减数分裂概念的描述便可以从主体、时间、结果三个方面去把握,既降低了学生记忆的难度,又为后面讲授减数分裂的场所、过程及特点作好了铺垫。 二、合理使用多媒体,让概念“动”起来 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常常感到很枯燥,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师不妨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以动画等形式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使生硬的表述生动起来。例如:在讲授《基因的表达》时,转录和翻译是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概念,原因是仅凭教材中的文字描述与插图,学生很难在脑海中形成一系列的动态过程。因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一段相关的动画,生动连贯地展示在真核细胞中,细胞核

内DNA分子先解旋,然后以其中一条链为模板,合成出mRNA分子,此过程为转录。随后,mRNA从DNA分子上脱离下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作为翻译过程的模板合成蛋白质,此过程为翻译。这样,通过多媒体展示,在学生脑海中,转录和翻译再也不是几句生硬的表述,而是清晰生动的画面,学生记忆将更加深刻,理解起来也变得容易多了。 三、采用比较法辨清概念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总会发现不少学生对于单个概念能基本掌握,但遇到多个相似概念时往往容易混淆,显得比较迷茫。教师要及时对他们施以援手,采用比较法帮助他们辨清概念就是不错的选择,有利于学生弄清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例如:不少学生容易混淆种群密度与丰富度这两个概念,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两个概念进行比较: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的个体数,而丰富度是指生物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请学生回忆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和区别进而得出种群密度和丰富度的区别:种群密度是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可以反映种群中有多少个个体;丰富度是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可以反映群落中有多少种生物。 四、利用概念图做总结,强化概念之间的联系 概念图是以核心概念为中心,以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纽带构建起的知识网络。学会建构概念图,有利于学生形成具有普遍联系、体系严整的知识网,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新课程标准教材比较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

高中生物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高中生物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比以前有了很大改善,可是人们的精神生活却由于面临更多的选择,往往无所适从,青少年是人成长的关键期,更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尤其令人痛心的是我们的中学生们,为了能融入生存竞争日益残酷的未来社会,他们只能放弃一切,努力学习。他们难以感受到生命的快乐、美丽、生活的丰富多彩,而一些不能适应学校生活和一些敏感的孩子,则更深地感受到生命的无意义,他们找不到生命存在的价值,陷入迷茫和痛苦之中,有一些学生甚至放弃了生命,近几年大量的轻生报道见诸报端。不难理解的是,与对自己生命的轻视相伴随的是对别人生命的轻视,对他人的生命缺乏尊重和宽容,使得敲诈、欺压,甚至流血等暴力事件时有发生:一桩桩血淋淋的惨剧令人震惊和痛心。学生们象一棵棵久旱的小苗,热切盼望着心灵的对话、情感的交流、人生的指引……生命教育是人们痛定思痛之后对学校教育发出的呼唤。 生命教育思想由美国学者杰·唐纳·化特于1960年首次提出,几十年来,生命教育在全球已经得到迅速发展,但中国大陆起步较晚。是因为受传统应试教育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生命教育”的理念在国内特别在一些落后地区还是影响甚微。

二、本课题研究目的、意义 生命教育目的在于促进青少年生理、心理、社会性、灵性全面均衡的发展,通过对青少年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传授,让他们对生命的意义有一定的认识,珍惜和珍重自己的和他人的生命,并让青少年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他人及社会的爱心,使青少年人格获得全面发展。生命教育是由中小学生涉及吸毒、自杀、伤人等直接危害生命健康事件的增多而提出的。其目的是为了教育学生要更加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深入,生命教育的思想已逐渐开始突破当初。从珍惜生命、保护生命的物理保护层出发,开始寻求更为广阔和深层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对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反思。深化教育改革,生命教育向内探索,构成了生命与自我的关心;向外探索,构成了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的关系。对生命的理解、珍爱、关怀、敬畏与欣赏是在生命与自我、生命与社会、自然三种关系中得以体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