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讲勾股定理

第一讲勾股定理

第一讲勾股定理
第一讲勾股定理

第一讲 勾股定理

每周一测

EX 1 在布置新年联欢会的会场时,小虎身高1.6米,他准备把同学们做的拉花用上,他搬来一架高为1米的梯子,要想把拉花挂在高2.4米的墙上,小虎应该把梯子的底端放在距离墙最远_____米?

EX 2 如图,一个圆柱形直通的底面周长是40cm ,高是30cm ,一只小蚂蚁再圆筒底的A 处,它想吃上底与下底面中间与A 点相对的B 点处的蜜糖,试问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EX 3 12世纪印度数学家伽罗在其著作《丽拉瓦提》中有道题目:波平如镜一湖平,半尺高处出红莲;亭亭多姿湖中立,突遭狂风吹一边;离开原处两尺远,花贴湖面似睡莲;请您动动脑筋看,池塘在此多深浅?

EX 4 如图,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 中,F 是DC 的中点,且14

CE BC =,证明:AF EF ⊥。

EX 5 如图:仓库高12米,长4米,仓库的一角躲着一只老鼠,而在仓库的房梁上,据D 点3米处挂着一只蝙蝠,蝙蝠想要抓到老鼠,最近的距离是多少米?注:蝙蝠在E 点,老鼠在A 点

F

C

B D

A 老鼠

B B

EX 6将矩形ABCD分成四个相同的矩形,如图所示,若AE=29cm,AF=41cm,请问AC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脑筋转转弯

一个猎人,一只枪,抢射程100米,有一个狼离猎人200米,猎人和狼都不动,

可是猎人却开枪把狼打死了?

【志鸿全优设计】2013-2014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1探索勾股定理例题与讲解 北师大版

1 探索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的探索 如图,在单位长度为1的方格纸中画一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向外作三个外正方形: 观察图形可知: (1)各正方形的面积:正方形①的面积S1为1,正方形②的面积S2为1,正方形③的面积S3为2; (2)各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S1+S2=S3; (3)由此得到等腰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与斜边之间的关系是: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例1】如图,Rt△ABC在单位长度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它的外围是以它的三条边为边长的正方形.回答下列问题: (1)a2=__________,b2=__________,c2=__________; (2)a,b,c之间有什么关系?(用关系式表示) 分析:a2等于以BC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16,b2等于以AC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9,c2等于以AB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25. 解:(1)16 9 25 (2)a2+b2=c2. 释疑点网格中求正方形的面积 求以AB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时,可把它放到以正方形格点为顶点的正方形CDEF(如图)中去,它的面积等于正方形CDEF的面积减去它外围的4个小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2.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的有关概念:如图所示,我们用勾(a)和股(b)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用弦(c)来表示斜边.

(2)勾股定理的内容: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勾2+股2=弦2. (3)勾股定理的表示方法:在Rt△ABC中,∠C=90°,∠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则a2+b2=c2. 辨误区应用勾股定理的几个误区 (1)勾股定理的前提是直角三角形,对于非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则不存在此种关系. (2)利用勾股定理时,必须分清谁是直角边,谁是斜边.尤其在记忆a2+b2=c2时,此关系式只有当c是斜边时才成立.若b是斜边,则关系式是a2+c2=b2;若a是斜边,则关系式是b2+c2=a2. (3)勾股定理有许多变形,如c是斜边时,由a2+b2=c2,得a2=c2-b2,b2=c2-a2等.熟练掌握这些变形对我们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例2-1】在△ABC中,∠C=90°, (1)若a=3,b=4,则c=__________; (2)若a=6,c=10,则b=__________; (3)若a∶b=3∶4,c=5,则a=__________,b=__________. 解析:因为在△ABC中,∠C=90°,所以有关系式a2+b2=c2.在此关系式中,涉及到三个量,利用方程的思想,可“知二求一”. (1)c2=a2+b2=32+42=52,则c=5; (2)b2=c2-a2=102-62=82,则b=8; (3)若a∶b=3∶4,可设a=3x,b=4x, 于是(3x)2+(4x)2=52. 化简,得9x2+16x2=25, 即25x2=25,x2=1,x=1(x>0). 因此a=3x=3,b=4x=4. 答案:(1)5 (2)8 (3)3 4 谈重点用勾股定理求边长 这是一组关于勾股定理应用的计算题,由勾股定理可知,在直角三角形中只要已知两边长,就可以求出直角三角形第三边的长. 【例2-2】有一飞机在空中水平飞行,某一时刻刚好飞到一个男孩头顶正上方4 000 m 处,过了20 s,飞机距离这个男孩头顶5 000 m,那么飞机每时飞行多少千米? 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先画出图形. 如图,在△ABC中,∠C=90°,AC=4 000 m,AB=5 000 m. 欲求飞机每时飞行多少千米,就须知道其20 s时间里飞行的路程,即图中CB的长.由于△ABC的斜边AB=5 000 m,AC=4 000 m,这样BC就可以通过勾股定理得出,这里一定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解:如图,AB=5 000 m=5 km,AC=4 000 m=4 km,

探索勾股定理一 教学设计

第一章勾股定理 1.探索勾股定理(一)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第一章第一节《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在本节课以前,学生学习了(三角形、正方形、梯形)一些图形的面积公式,还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以及整式运算中的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学生在这些原有的认知水平基础上,探索直角三角形的又一条重要性质——勾股定理。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这一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为以后学习《解直角三角形》和《二次根式》奠定基础,在有关的物理计算中也离不开《勾股定理》,它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大。 (二)、学生起点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归纳、探索和推理的能力.且他们勤于思考、乐于探究。(根据以上教材地位和学生情况,再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分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用数格子的办法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并理解勾股定理反映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会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

的计算和实际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过程,并体会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增进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之美。 (2)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介绍中国古代勾股方面的成就,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为学生在今后解决有关几何问题。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教学重点】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证明与简单运用 【教学难点】用拼图求面积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难点成因】在小学,他们已学习了一些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割补法)但运用面积法和割补思想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远远不够,因此形成了难点。 【教具】教师准备:课件直角三角形 学生准备: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选择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选择的方法是:引导探索、讨论发现法(其意图是由浅到深,由特殊到一般的

勾股定理教案

勾股定理(一) 常德市第二中学张美荣 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证明——应用”的数学探究过程,在动手实践中体会“特殊到一般”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所具有的探索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对我国古代数学成就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与应用 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创设校园问题情景 1、观看多媒体照片 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2、抽象出数学问题 如图,少数师生为了走“捷径”,在学校求索馆前的长方形草坪内走出一条小路AB。已知两步为1m,你能算出“捷径”省了多少路吗?从计算出的结果,你有怎样的想法? 引导学生分析:要算节省的路程,就要算出AB的长,Rt△AOB中,已经知道AO、BO 的长,如何计算AB呢?即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如何求第三边?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勾股定理 二、测量实验猜测新知 操作一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顶点都在格点上的R t△ABC,∠C=90°,其中a=3,b=4,测量斜边c 的长度。

操作二 分别以R t△ABC三边a、b、c为边长向外作正方形S、T、P,则正方形S、T的面积是多少?正方形P呢,如何计算? 引导学生先画图,由画图过程去体会正方形P的计算方法(割补法),然后请学生来表述。 操作三 P的面积,由此猜测 222 +=,即勾股定理: a b c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 222 += a b c 三、拼图探究验证新知 (一)拼图实验 步骤1剪出四个全等的(如右图)直角三角形,其中c为斜边,且b>a. 步骤2用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出一个正方形(中间可以出现空心). 学生作品展示 运用多媒体工具(备课王)展示学生作品:

勾股定理教材分析教案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8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18.1 勾股定理 4 课时 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3课时 数学活动 小结 1课时 一、教科书内容和课程学习目标 本章知识结构框图: 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如两个锐角互余,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本章所研究的勾股定理,也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且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 勾股定理是几何中几个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揭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它可以解决许多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之一,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用途很大。它不仅在数学中,而且在其他自然科学中也被广泛地应用。 目前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试图寻找其他星球的“人”,为此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如地球上人类的语言、音乐、各种图形等。据说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发射一种反映勾股定理的图形,如果宇宙人是“文明人”,那么他们一定会识别这种“语言”的。这个事实可以说明勾股定理的重大意义,发现勾股定理,尤其在2000多年前,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在第一节中,教科书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一些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的关系,发现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从而发现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教科书正文中介绍的是一种面积证法。其中的依据是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在教科书中,图-3(1)中的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得到图-3(3)中的图形。由此就证明了勾股定理。通过推理证实命题1的正确性后,教科书顺势指出什么是定理。 由勾股定理可知,已知两条直角边的长a,b,就可以求出斜边c的长。由勾股定理可得或,由此可知,已知斜边与一条直角边的长,就可以求出另一条直角边的长。也就是说,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条边的长,就可以求出第三条边的长。教科书相应安排了三个探究栏目,让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在第二节中,教科书让学生画出一些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的三角形,可以发现画出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从而猜想如果三角形的三边满足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这个猜想可以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得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给出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教科书安排了两个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与前面学过的一些判定方法不同,它通过代数运算“算”出来。实际上利用计算证明几何问题学生已经见过,计算在几何里也是很重要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学习,对开阔学生眼界,进一步体会数学中的各种方法有很大的意义。 几何中有许多互逆的命题,互逆的定理,它们从正反两个方面揭示了图形的特征性质,所以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是几何中的重要概念。学生已见过一些互逆命题(定理),例如:“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与“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与“对应边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等,都是互逆命题。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勾股定理的故事

毕达哥拉斯 Pythagoras “万物皆数”——毕达哥拉斯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简介】 泰勒斯(Thales)在哲学上有个对立面,这个人就是首先提出物质运动应该符合数学规律的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60年~公元前480年)。 【人生简历】 公元前580年,毕达哥拉斯出生在米里都附近的萨摩斯岛(今希腊东部的小岛)——爱奥尼亚群岛的主要岛屿城市之一,此时群岛正处于极盛时期,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远远领先于希腊本土的各个城邦。 毕达哥拉斯的父亲是一个富商,九岁时被父亲送到提尔,在闪族叙利亚学者那里学习,在这里他接触了东方的宗教和文化。以后他又多次随父亲作商务旅行到小亚细亚。 公元前551年,毕达哥拉斯来到米利都、得洛斯等地,拜访了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菲尔库德斯,并成为了他们的学生。在此之前,他已经在萨摩斯的诗人克莱非洛斯那里学习了诗歌和音乐。 公元前550年,30岁的毕达哥拉斯因宣传理性神学,穿东方人服装,蓄上头发从而引起当地人的反感,从此萨摩斯人一直对毕达哥拉斯有成见,认为他标新立异,鼓吹邪说。毕达哥拉斯被迫于公元前535年离家前往埃及,途中他在腓尼基各沿海城市停留,学习当地神话和宗教,并在提尔一神庙中静修。 抵达埃及后,国王阿马西斯推荐他入神庙学习。从公元前535年到公元前525年这十年中,毕达哥拉斯学习了象形文字和埃及神话历史和宗教,并宣传希腊哲学,受到许多希腊人尊敬,有不少人投到他的门下求学。 毕达哥拉斯在49岁时返回家乡萨摩斯,开始讲学并开办学校,但是没有达到他预期的成效。公元前520年左右,为了摆脱当时君主的暴政,他与母亲和唯一的一个门徒离开萨摩斯,移居西西里岛,后来定居在克罗托内。在那里他广收门徒,建立了一个宗教、政治、学术合一的团体。

《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说课稿

《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说课稿 课题:“勾股定理”第一课时 内容:教材分析、教学过程设计、设计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第一章第一节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勾股定理是几何中几个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数量关系。它在数学的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现时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作用。学生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二)根据课程标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能说出勾股定理的内容。 2、会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运用。 3、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想,并体会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4、通过介绍勾股定理在中国古代的研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激励学生发奋学习。 (三)本课的教学重点:探索勾股定理 本课的教学难点:以直角三角形为边的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分析:针对初二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可选择引导探索法,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种教学理念反映了时代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基本教学流程是:提出问题—实验操作—归纳验证—问题解决—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六部分。 学法分析: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让学生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借此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提出问题: 首先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某楼房三楼失火,消防队员赶来救火,了解到每层楼高3米,消防队员取来6.5米长的云梯,如果梯子的底部离墙基的距离是2.5米,请问消防队员能否进入三楼灭火?问题设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目的是激发学生 的探究欲望,教师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也就是“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两边,如何求第三边?” 的问题。学生会感到困难,从而教师指出学习了今天这一课后就有办法解决了。这种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引入新课,不仅自然,而且反映了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是从人的需要中产生这一认识的基本观点,同时也体现了知识的发生过程,而且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二)实验操作: 1、投影课本图1—1,图1—2的有关直角三角形问题,让学生计算正方形A,B, C的面积,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不管是通过直接数小方格的个数,还是将C 划分为4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来求等等,各种方法都应予于肯定,并鼓励学生用语言进行表达,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A,B,C的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学生通过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容易发现对于等腰直角三角形而言满足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参与探索,感受数学学习的过程,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2、接着让学生思考:如果是其它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具备这一结论呢?于是投影图1—3,图1—4,同样让学生计算正方形的面积,但正方形C的面积不易求出,可让学生在预先准备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形,在剪一剪,拼一拼后学生也不难发现对于一般的以整数为边长的直角三角形也有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样设计不仅有利于突破难点,而且为归纳结论打下了基础,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猜想、归纳的思想,也让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这对后面的学习及有帮助。 3、给出一个边长为0.5,1.2,1.3,这种含小数的直角三角形,让学生计算是否也满足这个结论,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结论更具有一般性。 (三)归纳验证: 1、归纳通过对边长为整数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到一般直角三角形再到边长含小数的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研究,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概括出一般的结论,尽管学生

探索勾股定理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一等奖及点评

1.1探索勾股定理(第1课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 一、教材内容和内容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上)》第一章勾股定理第一节的内容,主要学习勾股定理的探究、证明及简单应用. (二)教学内容分析 勾股定理的内容是: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把有一个角是直角这个形的特征转化成数量关系,搭建起了几何图形和数量关系之间的一座桥梁,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它也是反映自然界基本规律的一条重要结论,勾股定理启发了人类对数学的深入思考,促成了三角学、解析几何学的建立,对数学进一步的发展拓宽了道路.因此,可以这样说,勾股定理是数学发展的重要根基之一.它不仅被认为是平面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也被认为是数学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 教学重点:探究并证明勾股定理 二、教学目标和目标解析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初步掌握勾股定理,进一步了解等面积法的应用; 2.通过不同证明方法的探究,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借助勾股定理丰富的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的核心素养. (二)教学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学生通过分析以特殊的直角三角形三边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归纳并合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勾股定理的结论.通过割补法构造图形验证勾股定理,从而理解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 达成目标2:以赵爽弦图和青朱出入图为载体,了解勾股定理各种证明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即实质都是运用等面积法加以证明. 使学生感受多角度分析问题,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同时,在图形的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本章主要内容是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的结论并加以证明,从而得到勾股定理,然后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结合此项内容介绍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8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18.1 勾股定理 4 课时 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3课时 数学活动 小结 1课时一、教科书内容和课程学习目标 本章知识结构框图: 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如两个锐角互余,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本章所研究的勾股定理,也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且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

勾股定理是几何中几个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揭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它可以解决许多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之一,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用途很大。它不仅在数学中,而且在其他自然科学中也被广泛地应用。 目前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试图寻找其他星球的“人”,为此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如地球上人类的语言、音乐、各种图形等。据说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发射一种反映勾股定理的图形,如果宇宙人是“文明人”,那么他们一定会识别这种“语言”的。这个事实可以说明勾股定理的重大意义,发现勾股定理,尤其在2000多年前,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在第一节中,教科书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一些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的关系,发现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从而发现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教科书正文中介绍的是一种面积证法。其中的依据是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在教科书中,图-3(1)中的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得到图-3(3)中的图形。由此就证明了勾股定理。通过推理证实命题1的正确性后,教科书顺势指出什么是定理。 由勾股定理可知,已知两条直角边的长a,b,就可以求出斜边c的长。由勾股定理可得或,由此可知,已知斜边与一条直角边的长,就可以求出另一条直角边的长。也就是说,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条边的长,就可以求出第三条边的长。教科书相应安排了三个探究栏目,让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在第二节中,教科书让学生画出一些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的三角形,可以发现画出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从而猜想如果三角形的三边满足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这个猜想可以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得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给出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教科书安排了两个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与前面学过的一些判定方法不同,它通过代数运算“算”出来。实际上利用计算证明几何问题学生已经见过,计算在几何里也是很重要的。从

1.1探索勾股定理1

§1.1 探索勾股定理(一) 教学目标: 1、 经历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力意识,主动探 究的习惯,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 探索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的推理 的意识及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勾股定理的由来,并能用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难点:勾股定理的发现 教学过程 一、 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入课题 出示投影1 (章前的图文 p1)教师道白: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的贡献,并结合课本p5谈一谈,讲述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介绍商高(三千多年前周期的数学家)在勾股定理方面的贡献。 出示投影2 (书中的P2 图1—2)并回答: 1、 观察图1-2,正方形A 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 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正方形B 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 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正方形C 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 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2、 你是怎样得出上面的结果的?在学生交流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直接发问: 3、 图1—2中,A,B,C 之间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后形成共识,教师板书,A+B=C ,接着提出图1—1中的A.B,C 的关系呢? 二、 做一做 出示投影3(书中P3图1—4)提问: 1、图1—3中,A,B,C 之间有什么关系? 2、图1—4中,A,B,C 之间有什么关系? 3、 从图1—1,1—2,1—3,1|—4中你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后,教师总结: 以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的正方形面积。 三、 议一议 1、 图1—1、1— 2、1— 3、1—4中,你能用三角形的边长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吗? 2、 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的关系吗? 在同学的交流基础上,老师板书: 直角三角形边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就是著名的“勾股定理” 也就是说: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a,b,斜边为c 那么2 22c b a =+ 我国古代称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的直角边为勾,较长的为股,斜边为弦,这就是勾股定理的由来。

勾股定理的论文

勾股定理的论文 关于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是几何学中的明珠,所以它充满魅力,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证明趋之若骛,其中有著名的数学家,也有业余数学爱好者,有普通的老百姓,也有尊贵的政要权贵,甚至有国家总统。也许是因为勾股定理既重要又简单,更容易吸引人,才使它成百次地反复被人炒作,反复被人论证。1940年出版过一本名为《毕达哥拉斯命题》的勾股定理的证明专辑,其中收集了367种不同的证明方法。实际上还不止于此,有资料表明,关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已有500余种,仅我国清末数学家华蘅芳就提供了二十多种精彩的证法。这是任何定理无法比拟的。 在这数百种证明方法中,有的十分精彩,有的十分简洁,有的因为证明者身份的特殊而非常著名。 在国外,尤其在西方,勾股定理通常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这是由于,他们认为最早发现直角三角形具有“勾2+股2=弦2”这一性质并且最先给出严格证明的是古希腊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约公元前580-公元前500). 实际上,在更早期的人类活动中,人们就已经认识到这一定理的某些特例.除我国在公元前1000多年前发现勾股定理外,据说古埃及人也曾利用“勾三股四弦五”的法则来确定直角.但是,这一传说引起过许多数学史家的怀疑.比如,美国的数学史家M·克莱因教授曾经指出:“我们也不知道埃及人是否认识到毕达哥拉斯定理.我们知道他们有拉绳人(测量员),但所传他们在绳上打结,把全长分成长度为3、4、5的三段,然后用来形成直角三角形之说,则从未在任何文件上得到证实.”不过,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几块大约完成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古巴比伦的泥版书,据专家们考证,其中一块上面刻有如下问题:“一根长度为30个单位的棍子直立在墙上,当其上端滑下6个单位时,请问其下端离开墙角有多远?”这是一个三边为3:4:5三角形的特殊例子;专家们还发现,在另一块版板上面刻着一个奇特的数表,表中共刻有四列十五行数字,这是一个勾股数表:最右边一列为从1到15的序号,而左边三列则分别是股、勾、弦的数值,一共记载着15组勾股数.这说明,勾股定理实际上早已进入了人类知识的宝库. 证明方法: 先拿四个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入一个(a+b)的正方形中,中央米色正方形的面积:c2 。图(1)再改变三角形的位置就会看到两个米色的正方形,面积是(a2 ,b2)。图(2)四个三角形面积不变,所以结论是:a2 + b2 = c2 图(1)图(2) 勾股定理的历史: 商高是公元前十一世纪的中国人.当时中国的朝代是西周,是奴隶社会时期.在中国古代大约是战国时期 西汉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记录着商高同周公的一段对话.商高说:"…故折矩,勾广三,股修四,经隅五."商高那段话的意思就是说:当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短边)和4(长边)时,径隅(就是弦)则为5.以后人们就简单地把这个事实说成"勾三股四弦五".这就是著名的勾股定理. 关于勾股定理的发现,《周髀算经》上说:"故禹之所以治天下者,此数之所由生也.""此数"指的是"勾三股四弦五",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勾三股四弦五这种关系是在大禹治水时发现的. 赵爽: ?东汉末至三国时代吴国人 ?为《周髀算经》作注,并著有《勾股圆方图说》.

勾股定理公开课教案

课题:18.1 勾股定理(1) --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激起学生探索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的兴趣。 2、让学生带着问题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并正确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2、能把已有的数学知识运用于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3、能熟练掌握勾股定理及其变形公式,并会根据图形找出直角三角形及其三边,从而正确运用勾股定理及其变形公式于图形解决相关问题。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提高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价值和中国传统数学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奋发图强、努力学习。 二、教学重点 通过图形找出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并正确运用勾股定理及其变形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难点 运用已掌握的相关数学知识探索勾股定理。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想一想: 小明妈妈买了一部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小明量了电视机的屏幕后,发现屏幕只有58厘米长和46厘米宽,他觉得一定是售货员搞错了。你同意他的想法吗?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掌握这节课的内容。这节课我们要探讨的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有什么关系。(二)探索交流,得出新知

探讨之前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直角三角形的三边: 如图,在Rt △ABC 中,∠C=90° ∠C 所对的边AB :斜边c ∠A 所对的边BC :直角边a ∠B 所对的边AC :直角边b 问题:在直角三角形中,a 、b 、c 三条边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1)我们先来探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 这个关系2500年前已经有数学家发现了,今天我们把当时的情景重现, 请同学们也来看一看、找一找。 如图 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发现:S A +S B =S C 即:a 2 +b 2 =c 2 也就是说: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议一议:如果是一般的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是否还会等于斜边的平方? 如图 分析: S A +S B =S C 是否成立? (1)正方形A 中含有 个小方格,即S A = 个单位面积。 (2)正方形B 中含有 个小方格,即S B = 个单位面积。 (3)由上可得:S A +S B = 个单位面积 问题:正方形C 的面积要如何求呢?与同伴进行交流。 方法一: “补”成一个边长为整数格的大正方形,再减去四个直角边为整数格的三角形 方法二:分割成四个直角边为整数格的三角形,再加上一个小方格。 综上: 我们得出:S A +S B =S C 即:a 2 +b 2 =c 2 也就是说:在一般的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概括: 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A c a C B b A c a C B b

勾股定理(基础)知识讲解

勾股定理(基础) 撰稿:吴婷婷 责编:常春芳 【学习目标】 1.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了解勾股定理的多种证明方法,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 2.能够运用勾股定理求解三角形中相关的边长(只限于常用的数); 3.通过对勾股定理的探索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运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 【要点梳理】 【高清课堂 勾股定理 知识要点】 要点一、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2 2 2 a b c +=. 要点诠释:(1)勾股定理揭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2)利用勾股定理,当设定一条直角边长为未知数后,根据题目已知的线段长 可以建立方程求解,这样就将数与形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 (3)理解勾股定理的一些变式: 222a c b =-,222b c a =-, ()2 22c a b ab =+-. 要点二、勾股定理的证明 方法一: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1)所示的正方形. 图(1)中 ,所以 . 方法二: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2)所示的正方形. 图(2)中 ,所以 . 方法三:如图(3)所示,将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直角梯形.

,所以. 要点三、勾股定理的作用 1.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长,求第三边; 2. 用于解决带有平方关系的证明问题; 3. 与勾股定理有关的面积计算; 4.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典型例题】 类型一、勾股定理的直接应用 1、在△ABC 中,∠C =90°,∠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 (1)若a =5,b =12,求c ; (2)若c =26,b =24,求a . 【思路点拨】利用勾股定理2 2 2 a b c +=来求未知边长. 【答案与解析】 解:(1)因为△ABC 中,∠C =90°,2 2 2 a b c +=,a =5,b =12, 所以2 2 2 2 2 51225144169c a b =+=+=+=.所以c =13. (2)因为△ABC 中,∠C =90°,2 2 2 a b c +=,c =26,b =24, 所以2 2 2 2 2 2624676576100a c b =-=-=-=.所以a =10. 【总结升华】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求第三边长,关键是先弄清楚所求边是直角边还是斜边,再决定用勾股原式还是变式. 举一反三: 【变式】在△ABC 中,∠C =90°,∠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 (1)已知b =6,c =10,求a ; (2)已知:3:5a c =,b =32,求a 、c . 【答案】 解:(1)∵ ∠C =90°,b =6,c =10, ∴ 2 2 2 2 2 10664a c b =-=-=, ∴ a =8. (2)设3a k =,5c k =, ∵ ∠C =90°,b =32, ∴ 2 2 2 a b c +=. 即2 2 2 (3)32(5)k k +=. 解得k =8. ∴ 33824a k ==?=,55840c k ==?=. 类型二、与勾股定理有关的证明

《探索勾股定理》说课稿

《探索勾股定理》说课稿 三亚市五中颜振慧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作用 “探索勾股定理”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有二课时,本课是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勾股定理的探索及简单应用。勾股定理是反映自然界基本规律的一条重要的结论,它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学生将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在勾股定理的探索中,让学生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数学教学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强调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的过程,使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都能得到进步、发展。因此在新的课改理念,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本课教材、学生特点,确定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探索勾股定理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并会用勾股定理解决身边与实际生活中相关的数学问题。 (2)技能目标:在学生充分观察、归纳、猜想、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并在探索定理过程中,发展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在探索定理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锻炼克服困难的勇气。 3、教学的重、难点 勾股定理是重要定理,应用广泛,加上探索过程中,利用方格计算面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重、难点为: 重点:探索和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 难点:在方格纸上通过计算正方形面积方法探索勾股定理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本课采用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索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方格纸上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计算以三角形的三边为边长的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引发学生的数学猜想,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探究总结勾股定理,并运用Z+Z操作平台演示,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探究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学法:本节课教学主要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重学生整个探索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要使用操作——观察——归纳——应用的学习方法。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新事物容易产生兴趣,动手实践能力也比较强,在班级上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勇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班风,估计本课的学习中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下自主探索归纳勾股定理。 四、教学程序分析

1 勾股定理文化背景及其对现代教学的影响

1 勾股定理文化背景及其对现代教学的影响 勾股定理是中国几何的根源。中华数学的精髓,诸如开方术、方程术、天元术等技艺的诞生与发展,寻根探源,都与勾股定理有着密切关系。勾股形与比率算法相结合,经推演变化已构成各种各样的测量法(如刘徽的“重差术”)。古代数学家常以勾股形代替一般三角形进行研究,从而可以避开角的性质的研讨和不触及平行的烦琐理论,使几何体系简洁明了,问题的解法更加精致。从中国勾股定理的诞生与发展来看,中国古代数学文化传统明显有重视应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数形结合,以算为主、善于把问题分门别类建立一套套算法体系的特征。然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注重“经世致用”,思维方式具有“重实际而黜玄想”的务实精神,以及述而不作的研究方法,使得勾股定理从诞生开始一直没有超越直观经验和具体运算,而发展成一套完整的演绎推理,它始终作为一种技艺在传播与应用,走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式化发展道路。这种技艺应用的价值取向至今仍影响着我们对数学的认识,影响着我们的数学教学。 在西方,从毕达哥拉斯学派发现了“与有理数不可通约的无理数”开始,勾股定理作为欧氏空间的度量标尺,经过演绎推理,为几何公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写下了新的篇章。欧几里得在证明勾股定理同时,结合图形分析,以演绎推理的方法获得了一系列的定理和推论。此后,西方数学家从数的角度将勾股定理推广到求不定方程的正整数解,引出了著名的费马猜想、鲍恩猜想、埃斯柯特猜想;从形的角度又把它推广到平面图形面积关系、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关系的探讨。如此无穷延伸,在追求严谨的逻辑体系和数学美的过程中推动了现代数学的发展.这种崇尚理性、注重演绎推理的数学传统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从西方的基督教文化来看,它认为上帝是按数学来构造世界。这一观点足以表明数学教育在西方文化中的宗教和哲学价值取向的理性地位,这对我们今天学习数学,理解现代数学体系结构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2 现代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中、西方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所诞生的勾股定理及其发展道路,给我们的启发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必须改变传统数学价值观,才能学好西方数学公理化体系,走上数学教育现代化的道路。为此,我们必须设计出符合自身文化传统习惯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勾股定理教学为例,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设计。 2.1 从文化传统习惯入手,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数学实验 请学生自己画出几个直角三角形,利用直尺测量三条边长,并记录数据,计算边长的平方值,分析它们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勾股定理。测量和计算是我们民族文化传统的特长,是古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常用的思路,也是我们学生很熟悉的学习方法。从几个学生构造的特殊例子出发,利用测量工具进行估算,寻找规律,提出猜想,符合我们的文化传统习惯,符合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规律,容易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利用几何画板软件设计任一直角三角形,自动测量三边边长,验证学生的发现与猜想(图1)。几何画板软件就其本身设计来说,是一种模式化的算法体系,用它来精确测量三角形的边长,

勾股定理 公开课教学设计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勾股定理是数学中几个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数量关系。它在数学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 2、了解勾股定理的内容。 3、能利用已知两边求直角三角形另一边的长。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图活动,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发展形象思维。 2、在探索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探索的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对比介绍我国古代和西方数学家关于勾 股定理的研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情感,激励学生奋发学 习。 2、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验获得结论的快乐,锻炼克服困难的勇 气,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和证明勾股定理

难点:用拼图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观察,几何图形的分析能力已初步形成。部分学生解题思维能力比较高,能够正确归纳所学知识,通过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能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现在的学生已经厌倦教师单独的说教方式,希望教师设计便于他们进行观察的几何环境,给他们自己探索、发表自己见解和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更希望教师满足他们的创造愿望。 三、教学策略 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式教学,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鼓励学生采用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活动和意图 情境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70页24届国 际数学家大会的会徽,并出示自制教具(赵爽 弦图),观察它们的联系,提出问题,数学家 大会为什么用它做会徽呢?它有什么特殊的含 义吗? [设计意图]以 国际数学家大会--- ---“赵爽弦图”为 背景导入新课,提 出问题,首先可以 激发学生强烈的好 奇心和求知欲,感 受我国古代数学知 识的伟大,进行爱 国教育,增强学好 数学的信心;其次 让学生在观察、思 考、交流的过程 中,对勾股定理先 有初步的感性认 识。 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相传 在2500年以前,他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 友家用地砖铺成的地面反映了直角三角形的三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探索勾股定理精讲

勾股定理 第一节 探索勾股定理 ●应知 基础知识 1、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的内容: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 等于 的平方. (2)勾股定理的表示方法: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有 。 2、理解 (1)勾股定理存在和运用的前提条件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不是直角三角形,那么三边之间不存在这种关系。 (2)勾股定理把“图形”与“数量”有机地结合起来,即把直角三角形的“形”与三边关系的“数”结合起来,是数形结合思想的典型代表之一。 (3)利用勾股定理,可以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长的情况下,求出未知的第三边长。 一般情况下,用,a b 表示直角边,c 表示斜边,则有: 222222222 a b c b c a a c b +==-=- 在运用勾股定理求第三边时,首先应确定是求直角边还是求斜边,在选择利用勾股定理的原形公式还是变形公式。 【例1】在ABC ?中,90C ? ∠=, (1)若3,4,a b ==则c = ; (2)若6,10a c ==,则b = ; (3)若:3:4,15a b c ==,则a = ,b = 。 【例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4,如果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求以第三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

3、勾股定理的验证 至少掌握勾股定理的三种验证方法,并从中体会到这种验证方法所体现的数学思想。 【例3】2002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取材于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勾 股圆方图》,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图所 示).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较短直角边为a ,较长 直角边为b ,那么2 ()a b 的值为( ). A .13 B .19 C .25 D .169 ●应会 基本方法 1、如何利用勾股定理求长度 利用勾股定理求长度,关键是找出直角三角形或构造直角三角形,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直 角三角形问题。在已知两边求第三边时,关键是弄清已知什么边,要求什么边,用平方和还 是平方差。 【例4】如图,有一只小鸟在一棵高13m 的大树树梢上捉虫子,它的伙伴在离该树12m ,高8m 的一棵小树树梢上发出友好的叫声,它立刻以2m/s 的速度飞向小树树梢,那么这只小鸟至少几秒才可能到达小树和伙伴在一起? 【例5】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中,∠B ,∠D 是Rt ∠,∠A=45°.若DC=2cm , AB=5cm ,求AD 和BC 的长. 【例6】如图,第①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等于1,以它的斜边长为腰长作第② 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再以第②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腰长作第③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依次得到一系列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其序号依次为①、②、③、④、…. (1)分别求出第①、②、③、④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 (2)归纳出第n 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 (n 为正整数) 2、如何利用勾股定理求面积 利用勾股定理求面积,关键是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把所求得面积转化到已知的数量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