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肝炎病人的护理

肝炎病人的护理

肝炎病人的护理
肝炎病人的护理

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

病毒性肝炎(简称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为主要病变的全身性传染性疾病。目前已确定的病毒性肝炎的种类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近年还发现了新的肝炎病毒,如庚型肝炎病毒。上述肝炎的病原有学所不同,但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肝功能异常等症状,部分病例出现黄疸。其中甲型、戊型肝炎表现为急性肝炎;乙型、丙型、丁型肝炎表现为慢性肝炎,并可发展为肝硬化,与肝癌的发生也有密切关系。我国是一个乙型肝炎发病大国,有近10%的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病因及发病机制】

甲型肝炎病毒(HA V)属于小RNA病毒科的嗜肝病毒属,在肝细胞内复制,随胆汁经肠道排出,对外界抵抗力强:耐酸碱、耐低温;但对热和紫外线敏感,煮沸5min、紫外线照射1h可灭活。

乙型肝炎病毒(HBV)属于嗜肝DNA病毒科,在肝细胞内合成后释放入血、还可以存在于唾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完整的HBV病毒分包膜和核心两部分,包膜含乙肝表面抗原(HBeAg),核心部分包括核心抗原(HBcAg)和e抗原(HBeAg),是病毒复制的主体,具有传染性。HBV抵抗力强,对热、低温、干燥、紫外线等耐受,但煮沸10min、高压蒸汽消毒、2%的戊二醛、0.5%的过氧乙酸可使之灭活。

丙型肝炎病毒(HCV)属于黄病毒科,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易发生变异,不易被机体清除,但对有机溶剂敏感,煮沸5min、氯仿(10%~20%)、甲醛(1:1000)6h、高压蒸汽和紫外线等可使之灭活。

丁型肝炎病毒(HDV)为一种缺陷的RNA病毒,位于细胞核内,以HBsAg作为病毒外壳,与HBV共存时才能复制、表达。

戊型肝炎病毒(HEV)属萼状病毒科,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感染后在肝细胞内复制,经肝道随粪便排出,发病早期可在感染者的粪便和血液中存在,碱性环境下较稳定,对热、氯仿敏感。

各类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HA V经口感染进入体内后,经肠道入血,引起短暂的病毒血症,1周后在肝细胞复制,2周后随胆汁从肠道排出体外,HA V 在肝细胞内增值并不直接损害肝细胞,其损害作用可能是免疫介导。乙型肝炎慢性化可能与免疫耐受有关;HCV引起肝细胞损伤的机制与HCV直接致病作用及免疫损失有关,而HCV 易慢性化的特点可能与病毒在血中水平低、具有泛嗜性、易变性等有关;复制状态的HDV 与肝损伤关系密切,免疫应答可能是导致肝损伤的主要原因;HEV的发病机制与甲型肝炎相似。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1)甲型和戊型肝炎:主要传染源为急性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在发病前2周至发病后2~4周具有传染性,而在发病前5d至发病后1周传染性最强。

(2)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传染源为急、慢性病人、隐性感染者及病毒携带者。急性患者自发病前2~3个月即开始具有传染性,并持续整个急性期。慢性病人和病毒携带者是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源,而传染性可贯穿于整个病程。

2.传播途径

(1)甲型和戊型肝炎:粪-口传播是其主要传播途径。

(2)乙型、丙型和丁型肺炎:血液传播:是其主要传播途径;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主要是通过体液传播,是次要传播途径;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传染的一种重要传播途径,约40%~50%的感染者是母婴传播感染的。此外,尚有经吸血昆虫叮咬传播的可能性。

3.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各型肝炎之间无交叉免疫力。①甲型肝炎:感染后机体产生的免疫力可持续终身,所以学龄前儿童发病率高,青少年次之。②乙型肝炎:新感染者多见于婴幼儿和青少年,成人多为慢性迁延性及慢性活动性肝炎。③丙型肝炎:成人多见。④丁型肝炎:乙型肝炎患者。⑤戊型肝炎:普遍易感,尤其孕妇易感性较高,感染后免疫力不持久。

4.流行特征甲型肝炎:以秋冬季为发病高峰,主要流行于发展中国家,一般为散发,但可流行爆发;乙型肝炎无季节性,散发性发病,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区,总感染率达到10%~15%左右,近年来随着乙肝疫苗的广泛接种,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丙型和丁型肝炎:为散发,无季节性;戊型肝炎:多发生于雨季。

【身体状况】

潜伏期:甲型肝炎5~45d,平均30d左右;乙型肝炎30~180d,平均70d左右;丙型肝炎15~50d,平均50d左右;丁型肝炎28~140d,平均30d左右;戊型肝炎10~70d,平均40d左右。

1.症状甲型和戊型肝炎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除表现为急性肝炎外,慢性肝炎更常见。

(1)急性肝炎: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1)急性黄疸型肝炎:典型的表现分为三期,总病程2~4个月。①黄疸前期:最突出的症状是消化道症状,表现为食欲减退、厌油、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还有畏寒、发热(多在38o C左右)、疲乏、全身不适等病毒血症。平均5~d天,甲型、戊型肝炎起病较急,乙、丙、丁型肝炎病情缓慢,本期末出现尿黄。②黄疸期:可持续2~6周,黄疸前期的症状逐渐好转,但黄疸症状逐渐加深,约2周到达高峰。部分病人伴有粪便颜色变浅、皮肤瘙痒、心动过缓等肝内阻塞性黄疸的表现。③恢复期:平均持续4周,症状逐渐消失,黄疸逐渐减退,肝脾回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较黄疸型肝炎多见,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症状也较轻,因易被忽略而成为重要的感染源。

(2)慢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者,称为慢性肝炎,见于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一般无发热,但症状类似急性肝炎,有疲乏、厌食、恶心、腹泻、肝区不适等症状,晚期可能出现肝硬化和肝外器官损害的表现。

(3)重型肝炎:是肝炎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各型肝炎均可引起,常可见因劳累、感染、饮酒、服用肝损伤药物、妊娠等诱发。预后差,病死率高达50%~80%。

1)急性重型肝炎:又称爆发性肝炎。起病急,初期表现似急性黄疸型肝炎,10d内病情迅速进展,出现肝功能衰竭,主要表现为黄疸迅速加深、肝脏进行性缩小、肝臭、出血倾向、腹水、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症。病程一般不超过3周,常因肝性脑病、继发感染、出血、肝肾综合症等并发症而死亡。

2)亚急性重型肝炎:又称亚急性肝坏死。发病10d后出现上述表现,易转化为肝硬化。病程多为3周至数月。出现肝肾综合症,提示预后不良。

3)慢性重型肝炎:最常见,在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重型肝炎,同时具有慢性肝病的表现。预后差,病死率高。

(4)淤胆型肝炎:是以肝内胆汁淤积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肝炎,又称为毛细胆管型肝炎。临床表现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重,消化道症状轻,同时伴全身皮肤瘙痒、粪便颜色变浅等“梗阻性”特征。病程较长,可达2~4个月或较长时间。

(5)肝硬后肝硬化:在肝炎基础上发展为肝硬化,表现为肝功能异常和门静脉高压。

2体征

(1)急性肝炎:黄疸,肝大、质地软、轻度压痛和叩击痛,部分病人有轻度脾大。

(2)慢性肝炎:肝病面容,肝大、质地中等,伴有蜘蛛痣、肝掌、毛细血管扩张和进行性脾大。

(3)重型肝炎:肝脏缩小、肝臭、腹水等。

执考考点链接

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前期最突出的表现是(4)

A.呼吸道症状

B.消化道症状

C.循环系统症状

D.神经系统症状

E.血液系统症状

解析:该题考点为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答案为B。

【治疗要点】

病毒性肝炎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治疗原则为综合治疗,以适当休息和合理营养为主,辅以药物治疗,避免饮酒和使用对肝脏有害的药物。不同类型肝炎的治疗侧重点不同。

1.急性肝炎以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为主,强调早期卧床休息,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急性期应隔离,辅以适当的护肝药物,一般不主张抗病毒治疗。

2.慢性肝炎除了适当休息和营养外,还需要保肝、抗病毒、对症及防止肝纤维化和癌变等综合治疗。抗病毒的药物目前主要有:干扰素α和拉米呋啶为核心药物。常用护肝的药物有:维生素药物(维生素B族、C、K、E等);促进解毒功能的药物(葡醛内酯、肝泰乐、维丙胺等);促进能量代谢的药物(腺苷、肌苷、辅酶A等);促进蛋白酶合成的药物(肝安、水解蛋白等);降酶药如五味子类、山豆根类等。

3.重型肝炎以支持、对症治疗为基础,促进肝细胞再生,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有条件者可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争取肝移植。

【护理评估】

1.健康史询问周围环境和家中是否有肝炎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有无密切接触史,如:有无共用牙刷、剃须刀等物品;近期有无进食过污染的水和食物(如水生贝类)、;近期有无输注过血液和血制品、血液透析和有创性检查治疗、有无静脉药物依赖、意外针刺伤、不安全性接触、文身、文眉等;是否接种过疫苗。

2.身体状况评估患者起病急缓;有无食欲减退、厌油、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皮肤黏膜有无黄染、瘀点、瘀斑;有无肝掌、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等;有无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黏膜破损后不易止血等。

3.心理社会状况评估病人有无悲观、消极、怨恨愤怒的情绪;病人有无因隔离治疗和疾病的传染性限制了社交而情绪低落;有无因病情严重出现恐惧和绝望。

4.辅助检查主要评估肝功能和病原学的检测:

(1)肝功能检查

1)血清酶检测: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判定肝细胞损害最敏感、最常用的指标。急性黄疸型肝炎常明显升高;慢性肝炎可持续或反复升高;重型肝炎时因大量肝细胞坏死,ALT随黄疸加深而迅速下降,称为胆-酶分离。此外,部分肝炎病人天门冬氨酸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γ-GT)也升高。

2)血清蛋白检测:慢性肝炎可出现血清蛋白下降,球蛋白升高和清/球比值下降。

3)血清和尿胆红素检测:黄疸型肝炎时,血清直接和间接胆红素均升高,尿胆原和胆红素明显增加。

(2)肝炎病毒病原学(标记物)检测

1)甲型肝炎:血清抗-HA V IgM阳性提示近期有HA V感染,是确诊甲型肝炎最主要的标记物;血清抗-HA V IgG是保护性抗体,见于甲型肝炎疫苗接种后或既往感染HA V的病人。

2)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的临床意义:①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表示体内存在HBV;②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阳性:为保护性抗体;③乙型肝炎e抗原(HBsAg)阳性:表示HBV复制活跃,传染性强,持续阳性则易转为慢性;④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阳性:表示HBV复制降低和传染性减弱;⑤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阳性:(一般方法不易检出)表示病毒呈复制状态,有传染性;⑥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抗-HBc LgG阳性提示过去感染或近期低水平感染;高滴度抗-HBc LgM阳性则提示HBV有活动性复制。乙肝病毒脱氢核糖核酸(HBV-DNA)测定:是反映乙肝病毒感染最直接、最特异、最敏感的指标。

考点链接

患者男,27岁。既往体检,体检时肝功能正常,抗-HBs阳性,HBV其他血清病毒标记物均为阴性。其很担心自己患上乙型肝炎,护士应告知患者其此时的状况是

A.乙型肝炎且有传染性

B.乙型肝炎但病情稳定

C.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D.处于乙型肝炎恢复期

E.对乙型肝炎病毒具有免疫力

解析:该题考点为病毒性肝炎标记物的临床意义。答案为E。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活动无耐力与肝功能受损、能量代谢障碍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食欲下降、呕吐、腹泻、消化和吸收功能障碍有关。

3.焦虑与隔离治疗、病情反复、久治不愈等有关。

4.知识缺乏:缺乏肝炎预防和护理知识。

5.潜在并发症:肝硬化、肝性脑病、出血、感染、肝肾综合征

【护理目标】

1.病人能遵守休息和活动计划,活动耐力较前增加,生活能自理。

2.能按饮食计划保证营养的摄入,食欲逐渐增加,体重维持在正常范围。

3.能正确认识疾病,面对现实,保持情绪稳定。

4.能叙述有关肝炎的预防和护理知识,并能正确自我护理。

5.防止肝硬化、肝性脑病、出血、感染、肝癌的发生。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休息与隔离: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重型肝炎应卧床休息,以减轻肝脏负担,缓解肝淤血,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待症状好转、黄疸减轻、肝功能改善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度。肝功能正常1~3个月后可恢复日常活动及工作,但仍应避免过度劳累和重体力工作。甲、戊型肝炎自发病之日起实行消化道隔离3周,急性乙型肝炎实行血液(体液)隔离至HBsAg转阴,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按病毒携带者管理。

(2)饮食护理:①急性肝炎:宜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饮食,多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保证足够热量。适当限制脂肪的摄入,腹胀时应减少牛奶、豆制品等产气

食品的摄入,食欲差时可遵医嘱静脉补充葡萄糖、脂肪乳和维生素,食欲好转后应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②慢性肝炎:宜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蛋白质(优质蛋白为主)1.5~2.0g/(Kg.d),但避免长期摄入高糖、过高热量饮食和饮酒,以免发生糖尿病和脂肪肝。③重症肝炎:宜进食低盐、低脂、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有肝性脑病倾向者应限制或禁止蛋白质摄入,合并腹水者除低盐饮食还应限水,进水量不超过1000ml/d.。

2.病情观察观察病人的症状、体征,如消化道症状、黄疸、腹水等的变化和程度。观察有无出血倾向,皮肤有无出血点,有无呕血和黑便;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神志变化,注意病人的心理和情绪反应,警惕肝性脑病的发生;检测肝功能,重症病人注意有无胆-酶分离。一旦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处理。

3.用药护理因大部分药物都在肝脏代谢,为减轻肝脏的负担,不要滥用保肝药,禁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最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干扰素,使用前应向病人及家属解释使用干扰素治疗的目的和不良反应,嘱病人一定要按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停药或加量。常见的不良反应有:①发热反应:发热时应嘱病人多饮水,卧床休息,必要时对症处理。②脱发:停药后可恢复。③骨髓抑制:若白细胞>3.0×109/L应坚持治疗,可遵医嘱给予升白细胞药物;若白细胞<3.0×109/L或中性粒细胞<1.5×109/L或血小板<40×109/L,应减少干扰素的剂量甚至停药。④其他:部分病人会出现胃肠道症状、肝功能损害和神经系统神症状,一般对症处理,严重者应停药。

4.心理护理护士应向病人和家属解释疾病的特点、隔离的意义和预后,鼓励病人多与医务人员、家属、病友等交谈,说出自己心中的感受,给予病人精神上的安慰和支持,对病人所关心的问题耐心解答。与其家属取得联系,使其消除对肝炎病人和传染性的恐惧,安排探视时间,给病人家庭的温暖和支持,同时积极协助病人取得社会支持。

5.健康指导

(1)疾病知识的指导向病人及家属宣传病毒性肝炎的家庭护理和自我保健知识,特别是慢性患者和无症状携带者。正确对待疾病,保持乐观情绪;生活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劳逸结合;加强营养,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避免长期高热量、高脂肪饮食,戒烟酒;不滥用保肝药物,更不能用损害肝脏的药物;实施适当的家庭隔离:甲型和戊型肝炎应预防消化道传播,乙、丙、丁型肝炎重点防止血液和体液传播。

(2)疾病预防指导增强易感人群自我保护意识及卫生的观念。甲型肝炎易感者可接种甲型肝炎疫苗,对接触者可接种人血清免疫球蛋白,以防止发病,平时注意饮食卫生;HBsAg 阳性的配偶、医护人员、血液透析者等HBsAg和抗-HBs均阴性的易感人群及未受HBV感染的对象可接种乙型肝炎疫苗,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周后接种乙肝疫苗。完成疫苗接种后1~3个月,如抗-HBs>10IU/L,显示有保护作用。

【护理评价】

1.病人的活动耐力是否增强,生活能否自理。

2.病人食欲是否增强,营养是否能满足机体的需要。

3.病人情绪是否稳定,能否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护士的护理。

4.病人能否掌握疾病的预防和护理知识,能否保持皮肤完整,能否陈述隔离的意义。

5.有无感染、肝性脑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饮食指导和日常护理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饮食指导及生活护理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机体自身免疫反应过度造成肝组织损伤,出现肝功能异常及相应症状体征的一组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 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应选择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低脂的食物及新鲜水果、蔬菜,不宜吃油腻、油炸等不利于健康的食物,少食多餐,每顿食量控制到7-8分饱。 1.适宜的食物:可摄取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食物。 高蛋白食物:瘦肉、去皮鸡肉、鱼肉、鸡蛋蛋白、豆腐等。 高维生素食物:南瓜、胡萝卜、青菜、黄瓜、西红柿、香蕉、橘子、苹果等各种蔬菜和水果。 2.禁忌高脂肪含铜量高的食物,禁烟酒,不可使用铜制品容易盛装食物及饮用水。 高脂肪食物:肥肉、蛋黄、油条、油饼等油炸食物。 含铜量高食物:动物内脏(猪肝,牛肝)、动物脑髓、脊髓、蛋黄、虾肉、蟹肉、乌贼、海贝等海鲜类; 坚果类食物:如黄豆、青豆、黑豆、扁豆、花生、芝麻、胡桃等; 菌类食物:如香菇。 生活护理: 1.出现肠腔胀气的患者:不宜进食奶类及豆类等易产气食物,如牛 奶、豆浆、豆腐等豆制品。可采取腹部顺时针按摩促进肠道蠕动。 2.出现腹泻患者:要及时补钾,如饮用新鲜黄瓜汁、苹果汁,食用

香蕉、橘子等含钾高的食物等,避免进食油腻食物。 3.出现便秘者:一定要及时的调整饮食,多吃温热的食物,多喝水, 多吃蔬菜水果:如香蕉、橘子、青菜等,不要吃生冷、干硬、辛辣的食物。 4.皮肤干燥、脱屑和瘙痒者:瘙痒时勤用温开水擦拭,不要用碱性 肥皂清洗。勤换衣裤、被褥,保持皮肤干燥。有皮损者应根据皮损情况予以清创换药,如遇感染可适当使用抗生素。干燥综合症明显的患者注意口腔卫生,餐后漱口,减少蛀牙和口腔继发感染。 发生口腔溃疡时,可先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局部,再遵医嘱用药,避免使用龙胆紫,以免加重口腔干燥症状。眼干者使用加湿器湿润空气。 5.预防感染:患者出院后要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减少亲属的探访, 按时开窗通风。同时注意饮食、餐具卫生以防腹泻等肠道感染的发生。外出时尽量减少到人多的公共场所,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6.用药依从性:服用激素治疗者不能自行停药或减量,注意服用激 素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如大便颜色有无变黑及关节痛等,多食含钙量高的食物。 7.避免过度劳累,远离化学毒素,慎用药物尤其对肝脏有损害的药 物。肝功异常、病情活动时要随时就医,注意休息、饮食清淡、营养均衡。

病毒性肝炎护理及教育答案

本组考试由题库随机抽取10道题目,全部答对后视为通过 1、氨中毒的防治说法错误的是() A、高蛋白饮食 B、乳果糖通便 C、口服氟哌酸 D、静滴乙酰谷酰胺 2、HBsAg携带率不属于高度流行区的是() A、非洲 B、北美 C、东南亚 D、中国 3、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大约会()发展成慢性肝病 A、1/2 B、1/3 C、1/4

D、1/5 4、门冬氨酸转氨酶分布最多的部位是() A、肾 B、心 C、肌肉 D、肝 5、Ⅳ度肝性脑病的临床特点是() A、嗜睡 B、扑翼震颤 C、浅昏迷 D、深昏迷 6、()肝炎经消化道传播 A、乙型、丙型 B、丁型 C、甲型和戊型

D、甲型和乙型 7、重症肝炎四大并发症不正确的是() A、肝性脑病 B、下消化道出血 C、肝肾综合征 D、感染 8、下列经消化道传播的肝炎是() A、甲型肝炎 B、乙型肝炎 C、丙型肝炎 D、丁型肝炎 9、丙氨酸转氨酶分布最多的部位是() A、肾 B、心 C、肌肉

D、肝 10、在急性肝炎早期最重要的是要求患者() A、抗病毒治疗 B、口服氟哌酸 C、补充凝血成分 D、卧床休息 本组考试由题库随机抽取10道题目,全部答对后视为通过 1、戊肝的临床特点,正确的是() A、HEV体外抵抗力及传染性较HAV高 B、临床症状及肝损害程度较甲肝轻 C、急性黄疸型感染的发生率高于甲肝 D、HEV发病多为家庭集聚现象 2、甲肝可以经受污染的食品传播,主要是() A、水产品类 B、禽类

C、蛋类 D、蔬菜 3、患者在发病前潜伏期末和急性早期传染性最强,发病后()周传染性消失 A、1 B、2 C、3 D、4 4、戊肝患者每日碳水化合物约需()克 A、150~200 B、500~800 C、750~1000 D、250~400 5、孕妇容易患急性戊型肝炎,死亡原因主要是() A、大出血和肝功能衰竭 B、肝肾综合征

自身免疫性肝炎

---------------------------------------------------------------最新资料推荐------------------------------------------------------ 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 Autoimmune Hepatitis 1/ 54

概况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有时,病程中可出现病情的加重和缓解。 其诊断依靠组织学的异常,特异的临床和生化指标,以及血清球蛋白和抗核抗体的异常。 50年前就有人对此病做过描述。 此外还有变异型,重叠型和混合型的自身免疫性肝炎,这些疾病与其他一些自身免疫性肝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PSC)可有相同的临床特征,但它们之间具体区别还不清楚。

---------------------------------------------------------------最新资料推荐------------------------------------------------------ 将自身免疫性肝炎与其他形式的慢性肝炎区别开来仍然很重要,因为抗炎药,免疫抑制剂或是两者合用对于大部分AIH的病人还是有效的。 虽然适当的治疗可以延缓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避免肝移植,但是此病的治疗仍面临很大的挑战性。 3/ 54

发病机制可能的发病机制如下:有自身免疫性肝炎遗传素质的患者,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触发了由T细胞介导,针对肝脏各类抗原的一系列免疫连锁反应,进而导致肝脏进行性的坏死性炎症反应和纤维化。

肝炎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关键词】肝炎心理分析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在护理过程中通过人际交往,以行为来影响和改变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健康的方法和手段[1]。随着社会进步和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竞争日益加剧,各种压力增大,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会愈来愈多。然而,在社会繁荣,物质丰富的今天,接踵而来的是各种疾病对人体的侵袭,其中病毒性肝炎乃是当今危害人们健康的最大元凶之一。 肝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发病率高。目前我国已成为肝炎的高发区。由于该病的危害大,它已成为一个严峻的不可忽视的公共问题。现在全世界约有3.5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受感染的人约有15%~40%将发展成为肝硬化,肝功能衰竭或肝癌[2]。在我国的肝炎患者中乙型肝炎占有很大比例,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卫生与健康。由于乙肝患者心理压力大,对治疗不利,所以做好肝炎患者的心理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课题。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应用心理学知识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已经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范畴。 1 心理状态的评估 为了使心理护理具有科学性,护理人员首先必须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准确的评估。当患者入院时应对其采用主观观察法并询问交流法进行心理状态的评估,提出护理问题并制定措施,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 心理状态是某一时间或某段时间里自我感觉的心理好坏状态,多包括平静、焦虑、抑郁、恐惧、烦躁等。心理问题的准确评估是优选心理护理对策的前提,必须在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的基础上,确定其性质(焦虑、抑郁、恐惧等)、程度(如轻度、中度、重度)以及心理失衡的主要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地优选心理护理对策,使心理护理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3]。 2 不良心理分析 2.1 焦虑恐惧忧虑心理焦虑恐惧是心理紧张和不愉快的期待心理,这种消极的情绪,来自于本身疾病久治不愈的心理体验,是一种预感到威胁性刺激而无法应对的痛苦反应。焦虑是对某一特定的刺激引发的条件反应的结果,是后天习得的不良反应。据国外文献报道,焦虑和抑郁情绪严重地影响着病人的生活质量[4]。恐惧绝望使重肝病人常表现出烦躁不安,精神紧张。特别是看到同类病人抢救或死亡时,都会给其他患者造成很大的恐惧感,甚至导致病情加重或恶化。 2.2 自卑消极悲观心理除学龄前儿童少见外,其他年龄组均常见。常常在交谈中发现,具有自卑心理的病人一般少言寡语,说话小心谨慎,造成这种心理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社会上普遍缺乏对肝炎传播途径的了解,对肝炎病人表现出过度的无原则的“避而远之”。社会、单位等的不理解,视肝病如瘟神,甚至在招聘工作时乙肝病人都被拒之门外。如建国以来首例因考生是乙肝小三阳而被取消录取公务员资格致浙江省人事厅被告上法庭的案例曾轰动全国。由此可见谈肝色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对肝炎病人采取歧视态度,使病人产生孤独感和遗弃感,在社会上总感到低人一等,整日愁眉苦脸,不愿与人交谈,不积极配合治疗。另外由于治疗药品费用昂贵,加之治疗时间较长,使许多家庭坠入贫困,甚至举债。特别是自费患者思想压力巨大,加重了自卑消极悲观厌世心理,导致病情加重。 2.3 易怒心理祖国医学把人的各种情态归纳为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对人体健康有不同影响,其中怒则伤肝。祖国医学认为:肝主疏泄,喜条达,伸展,而肝病患者往往容易出现肝气郁结,气滞化火,肝经郁火的病理表现。由于目前治疗肝炎病毒尚无特效药物,病人久经治疗,化验指标长期不能转阴,加上工作、家庭及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常表现为情绪易激动,动辄就对医务人员或家属发脾气,事后又后悔。特别是重肝病情发展快,来势凶猛,自觉症状明显,使患者表现出恐惧不安的情绪,惟恐病情加重,而出现急于求成、希望药到病除的心理。若未达到自己预期效果,则表现出急躁易怒、烦躁不安、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疗指南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疗指南 【诊断要点】 (一)病史采集 1.自身免疫性肝炎女性多见,起病缓慢,但亦有起病较急,类似急性病毒性肝炎者。 2.病程一般超过6个月亦可诊断,随着病情发展渐呈慢性过程。 3.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可无症状,常见症状为乏力、厌食、黄疸等,部分病例可表现为肝内瘀疸,可出现蜘蛛痣及肝脾肿大,晚期肝功能失代偿,可出现门脉高压、腹水、水肿及肝性脑病。 (4)肝外系统症状大多数自身免疫性肝炎可出现与肝脏无关的征象,包括关节痛、 关节炎、皮疹、溃疡性结肠炎、胸膜炎、间质性肺炎、肺间质纤维化、心肌炎、心包炎、肾炎、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甲状腺炎、糠尿病等,亦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二)体格检查:

1.全身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神志。 2.肝病面容、巩膜及皮肤黄疸、肝区叩击痛、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浮肿。重型肝炎患者深度黄疸。 (三)辅助检查 1.肝功能损害 2.自身免疫性肝炎除肝功能损害外,血清中可出现多种自身抗体,包括ANA(抗核抗体)SMA(抗平滑肌抗体)等自身抗体阳性,球蛋白、r-球蛋白或lgG为正常上限的1.5倍。 3.诊断标准 (1)上述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2)实验室检查排除HBV或HCV的感染。 (3)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慢性肝炎,包括乙醇、药物、毒物和代谢障碍等所致的慢性肝炎,此外,还有一些经详细检查而不能明确病因有慢性肝炎。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护肝治疗及中医中药治疗可参照慢性病毒

性肝炎。 2、免疫抑制剂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首选,可用强的松龙1-2mg/kg/日,经2-4周治疗好转后每周减少5mg,直至维持量15mg/日,可服6-12个月,在使用激素时可同用硫唑嘌呤,以减少激素用量及不良反应。熊去氧胆酸具有免疫调节、保护肝细胞和去除脂溶性胆盐的作用,亦可试用。 3、晚期患者可考虑作肝移植术 【疗效标准】 1.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血清、AST、ALT、胆红素恢复正常。 2.好转以上各参数有改善,但有一项或多项未恢复正常。3.未愈以上各参数改善不明显。

肝炎

一、名词解释 1. 血清转换:: HBsAg消失,抗HBs产生称为sAg血清转 换,HBeAg消失,抗HBe产生称为eAg血清转换。 2. 肝肾综合征:重型肝炎或肝硬化时,由于内毒素血症、肾血管收缩、肾缺血、有效血容量下降等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降低引起的急性肾功能不全。主要表现为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往往是严重肝病终末期的变现。主要诱因:出血、大量放腹水、大量利尿、严重感染等。 3. 肝肺综合征:重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可出现肺水肿、间质性肺炎、盘状肺不张和胸腔积液、低氧血症(Pa02<10.6KPa)等改变,临床表现为胸闷、气促、呼吸困难、胸痛、头晕等症状。严重者可以出现晕厥和昏迷。 4、Dane颗粒:又名大球形颗粒,为完整的乙型肝炎病毒颗粒,直径为42nm,由包膜和核心两部分。包膜:含有表面抗原(HBsAg),糖蛋白、细胞脂质。核心:含有环状双股DNA、DNA聚合酶及核心抗原(HBcAg),是病毒复制的主体,具有传染性。 5、重叠感染: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次被另外病原体感染,要举例说明:乙肝重叠丁肝 6、酶胆分离:重型肝炎患者可以出现胆红素不断升高,而ALT 快速下降,这种现象称之为酶胆分离,提示肝细胞大量坏死。 二、填空题 1.目前按病原学明确分类的病毒性肝炎有- ----、-----、----、-----、-----。(甲、乙、丙、丁、戊型肝炎) 2. 重型肝炎(肝衰竭)可分为四类:-- -------、---------、--------和----------。(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慢加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 3.HBV基因组由4个开放读码区,分别是-------、-------、-----和-------。(S区 C区 P区 X区编码) 5、急性肝炎可以分为2个类型:——,——。(急性黄疸型和急性无黄疸型) 7、乙肝病毒复制及传染性最直接、特异、敏感的指标是—(乙肝DNA) 8、我国最常见的丙肝病毒基因型是——。(1型或1b型) 9、各型肝炎基本病理改变是——,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间质增生

自身免疫性肝炎综述

自身免疫性肝炎综述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个以肝实质损伤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女性多见,临床表现多样,有肝酶持续性升高、球蛋升高、多种自身抗体阳性。病理改变为以汇管区淋巴细胞性碎屑坏死为基本特点的慢性活动性肝炎。在鉴别诊断上常需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自身抗体和肝穿病理进行综合判断。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和自身免疫性胆管炎(autoimmune cholangitis.AIC)统称为自身免疫性肝病[1],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被称为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局外综合征(outlier syndrome)。当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合并存在时,称为重叠综合征(overlap syndrome)。局外综合征和重叠综合征共占自身免疫性肝病的18%[2]。自身免疫性肝炎也常伴发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甲状腺炎和硬皮病等[3]。 一、临床表现

自身免疫性肝炎70%以上为女性。可见于各年龄段,发病高峰14一60岁,多呈慢性迁延性病程。长期疲劳是病人最多的主诉,乏力、低热、厌食、厌油腻等类似病毒性肝炎的症状较为普遍,有时伴有右上腹隐痛,不伴有皮肤搔痒,一些病例早期因仅表现有关节痛和皮疹就诊于骨科和皮肤科[4]。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尚可,80%病例存在黄疸,肝掌、蜘蛛痣、肝脾肿大等较普遍。后期进展为肝硬化时出现巨脾、腹水、腹壁浅表静脉曲张等。 二、实验室检查 1.肝酶检查 血清转氨酶ALT、AST水平明显升高,而血清γ一谷氨酸转肽酶(γ-GT)与碱性磷酸酶(AKP)正常或仅轻度升高。 2免疫学检查 高γ一球蛋白血症几乎见于每例患者,以lgG升高最为明显,血清中多种非特异性自身抗体阳性,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1)、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肝特异性自身抗体阳性,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SLA)、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抗体等[5,6]。 根据自身抗体阳性的不同,将AIH分为三型,其中最常见

肝炎病人的饮食

肝炎病人的饮食 一、肝炎病人的饮食原则 1、热量适当:成人一般以2000千卡为宜,不强调高热量。 2、营养适当:当食欲不振、消化吸收功能差时,不宜给大量的高 蛋白、高糖饮食,以免引起上腹部不适及增加肝脏、胃肠的负担。 成人每日糖的摄入量应控制在350克、蛋白质控制在30g、脂肪控制在50g左右。 3、禁忌饮酒。 二、肝炎病人饮食的宜与忌 肝炎病人在饮食上需做到“五宜”和“四忌”。 五宜: 1、宜优质的蛋白质:肝脏细胞大约有3万左右,而这些细胞的构 成物质的主要成份是蛋白质。优质的蛋白质是指人体所必需的,而人体内又不能合成的,必须由食物供给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理所必需的。①主要是蛋类:100g鸡蛋含蛋白质 14.7g,生物利用度为94%。②猪肉:100g含蛋白质9.7g,生物 利用度为74%。③牛肉:100g牛肉含蛋白质20.1g,生物利用度76%。④牛奶:100g牛奶含蛋白质3.3g,生物利用度为85% ⑤鱼虾:100g鱼虾含蛋白质18g,生物利用率为76%。⑥豆腐、豆制品:100g豆腐含蛋白质7-15g,生物利用率为64% 避免煎炸、温度过高而破坏氨基酸。 2、宜充足的热量:人体中的一切生命活动都依靠食物所产生的热

量,热量的摄入量与消耗量维持平衡,如热量在体内蓄积会造成发胖,热量过度的消耗会导致消瘦。较高热量的食品除主食米、面外,宜选豆类、果仁类、银耳、木耳、芝麻、乳制品、瘦肉类制品、腐竹、花生、葵花仔、核桃、芝麻酱、肉松、大枣、海带等。 3、宜脂肪:脂肪是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又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热量比同等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高出一倍。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不饱和脂肪酸只有从脂肪中获得,并可以帮助人体吸收食物中的某些维生素。但如果脂肪过多可以引发脂肪肝和高脂血症,并可影响食欲。脂肪分为两大类:①动物脂肪②植物脂肪动物脂肪:主要是胆固醇。植物脂肪:豆油、花生油、茶油、菜仔油都含有丰富的亚油酸和亚麻酸,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对人体各种代谢过程和肝脏功能、活力有重要作用的元素。各种蔬菜中的胡罗卜素,能使维生素A充分发挥作用。 4、宜多种维生素:维生素是参与人体各种代谢过程,并对肝脏功能和活力有重要作用的元素。各种新鲜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C。含维生素A较多的有:动物的肝脏、牛奶、胡罗卜、韭菜、菠菜、苋菜、玉米等;含维生素B1多的有:豆芽、麦芽、豌豆、花生等;含维生素B2多的有:大米、大豆、西红柿、鲜枣、青椒、青蒜苗叶、山渣和新鲜蔬菜;含维生素K多的有:卷心菜、花菜、菠菜等。 5、宜良好的食欲:能促进食欲的食品有芥末、辣椒、咖喱粉、胡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标准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标准&自身免疫性肝炎做哪些检查?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 一、实验室检查 1.转氨酶活性 常显著上升,ALT常高于正常值10倍以上,ALT高于AST。血清胆红素水平中度升高。自身免疫性肝炎典型的表现是突出的高丙种球蛋白血症。 2.免疫血清学检查 多种自身抗体阳性为本病的特征。 (1)抗核抗体(ANA)80%的患者体内有此抗体,其滴度和血清7一球蛋白水平相一致。 (2)可溶性肝抗原抗体(抗-SLA)为针对一种可溶性肝抗原的非器官特异性抗体,主要存在于年轻女性病例中,这类患者对类固醇激素治疗反应良好。 (3)抗肝一肾微粒体抗体(LKM),是Ⅱ型AIH的主要特征。细胞色素P450ⅡD6是LKMl靶抗原,主要存在于年轻或幼小女性患者体内,多呈高滴度阳性,该类患者症状严重,对皮质类固醇反应较好。 (4)线粒体抗体(AMA)30%的病例阳性。

(5)抗肝细胞胞浆抗原1型抗体(LC-1):抗LC-1抗体为AIH Ⅱ型的另外一个特异性抗体,其阳性率大于30%,在Ⅱ型AIH血清中可与LKM-1同时存在,也可单独作为诊断指标存在。该抗体的滴度与Ⅱ型AIH的疾病活动具有相关性,为AIH的疾病活动标志及预后指标. (6)抗Sp100抗体:抗Sp100抗体靶抗原为分子量100KD的可溶性酸性磷酸化核蛋白,该抗体在PBC中的特异性约为97%,其敏感性为10%~30%。抗Sp100抗体在AMA阳性的PBC患者中的阳性率(60%)明显高于AMA阴性(20%),该抗体对AMA阴性的PBC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7)抗gp210抗体:抗gp210抗体的靶抗原为位于核孔复合物上的210kD跨膜糖蛋白,该自身抗体被一致认为是PBC的高度特异性抗体。抗gp210抗体的存在及抗体滴度一般不随患者诊断的时间及临床过程而变化,但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的预后有显著性差异,抗体阳性提示患者预后不良,抗gp210抗体可作为PBC患者的预后指标。 3.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血清学分型 自身抗体为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特殊标志,根据自身抗体可将自身免疫性肝炎分为三个类型。 二、诊断标准 (一)AIH的一般诊断标准

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

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由多种肝炎病毒所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目前按病原体已确定约有5种类型,即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及戊型。其中甲型与戊型主要表现为急性感染,经粪-口途径传播;乙型、丙型、丁型多呈慢性感染,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主要经血液、体液传播。 【病因及分类】 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是肝炎病毒,目前已经证实甲、乙、丙、丁、戊五型肝炎病毒是病毒性肝炎的致病因子。 1.甲型肝炎病毒(HAV) 属微小RNA病毒科中的嗜肝RAN病毒属。感染后早期产生IgM 抗体,是近期感染的标志,一般持续8~12周。对外界抵抗力较强,能耐受60℃30分钟,100℃1分钟才能全部灭活。在-70~-20℃数年后仍有感染力。紫外线照射1小时或3%福尔马林5分钟均可灭活。 2.乙型肝炎病毒(HBV) 属嗜肝DNA病毒科,正嗜肝DNA病毒属。乙肝病毒的抵抗力很强,对热、低温、干燥、紫外线及一般浓度消毒剂均能耐受。在37℃可存活7天,在血清中30~32℃可保存6个月。-20℃可保存15年。煮沸10分钟、65℃10小时或高压蒸汽可灭活,0.5%过氧乙酸、2%戊二醛和含氯消毒剂敏感。 3.丙型肝炎病毒(HC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对有机溶剂敏感,10%氯仿可杀灭。煮沸、紫外线等亦可使其灭活。血清制品中的HCV可用干热80℃72小时或加变性剂使之灭活,和加热100℃5分钟可使其灭活。 4.丁型肝炎病毒(HDV) 是一种缺陷病毒,在血液中由HBsAg包被,其复制、表达抗原及引起肝损害须有HBV或其他嗜肝DNA病毒的辅佐。 5.戊型肝炎病毒(HEV)属RNA病毒。在碱性环境下,对高热、氯仿、氯化铯敏感。 【发病机制】 HAV经口感染后可能先在肠道中增殖,然后经一段病毒血症位于肝脏。两周后由胆汁排出体外。HAV引起细胞损伤的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免疫反应有关。 HBV侵入人体后,迅速通过血液到达肝脏和其他器官,并在部分组织细胞内复制。但乙型肝炎的组织损伤并非HBV复制的直接结果,而是机体的免疫反应所致。丙型病毒肝炎的发生机制和HBV相似。 【流行过程】 1.传染源甲型和戊型肝炎的传染源为急性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甲型肝炎病人在起病前2周和起病1周从粪便中排出HAV的量最多,传染性最强。乙型、丙型、丁型肝炎传染源除急慢性病人外,还有病毒携带者。 2.传播途径甲型和戊型病毒都以粪-□为主要传播途径。日常生活接触是散发性发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水和食物的传播,特别是水生贝类如毛蚶等是甲型肝炎暴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饮用水污染是戊型肝炎暴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 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体液和母婴传播,如含有肝炎病毒的体液或血液可通过输血或血制品、注射、手术、针刺、血液透析和器官移植等方式传播。也可通过生活密切接触、性接触等传播。乙型肝炎病毒还可通过胎盘、分娩、哺乳、喂养等母婴传播

乙肝患者的护理措施

乙肝患者的护理措施 1、忌辛辣辛辣食品易引起消化道生湿化热,湿热夹杂,肝胆气机失调,消化功能减弱。故应避免食用辛辣之品。 2、忌吸烟烟中含有多种有毒物质,能损害肝功能,抑制肝细胞再生和修复,因此肝病患者必须戒烟。 3、忌饮酒酒精的90%要在肝脏内代谢,酒精可以使肝细胞的正常酶系统受到干扰破坏,所以直接损害肝细胞,使肝细胞坏死。患有急性或慢性活动期肝炎的病人,即使少量饮酒,也会使病情反复或发生变化。 4、忌食加工食品少吃罐装或瓶装的饮料、食品。这是由于罐装、瓶装的饮料、食品中往往加入防腐剂,对肝脏或多或少都有毒性。 5、忌滥用激素和抗生素“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对肝肾都有损害,肝病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合理用药。 6、忌乱用补品膳食平衡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基本条件,如滋补不当,脏腑功能失调,打破平衡,会影响健康。 7、忌过多食用蛋白饮食对于病情严重的肝炎病人来说,由于胃黏膜水肿、小肠绒毛变粗变短、胆汁分泌失调等,使人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如果吃太多蛋、甲鱼、瘦肉等高蛋白食物,会引起消化不良和腹胀等病症。

8、忌高铜饮食肝功能不全时不能很好地调节体内铜的平衡,而铜易于在肝脏内积聚。研究表明,肝病患者的肝脏内铜的储存量是正常人的5-10倍,患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内铜的含量要比正常人高60-80倍。医学专家指出,肝脏内存铜过多,可导致肝细胞坏死,同时,体内铜过多,可引起肾功能不全。故肝病病人应少吃海蜇、乌贼、虾、螺类等含铜多的食品。 9、忌生活不规律“三分治七分养”,因此充足的睡眠、合理营养、规律生活,每天坚持早操,劳逸结合很重要。 10、忌情志不畅肝病患者应忌恼怒、悲观、焦虑等,因为肝病患者久治不愈,常便人焦虑,胡思乱想,易发火而郁怒伤肝,肝气郁结不舒易成积癖。 11、忌劳累肝为人体重要代谢器官,肝炎病人功能异常,营养失调,故疲乏无力,需多休息,因此多休息是治疗关键。 12、忌乱投医不要轻信江湖游医,以免延误了正确的治疗,使病情加重甚至恶化。 日常饮食及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宜 1、酸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酸性食物可引药入肝。中药中的五味子就属酸性,它可引药入肝,降低转氨酶。过去,还曾经流行过米醋治疗肝炎。另外,酸性食物还可增加食欲。 2、甜甜性食物可给肝炎患者补充一定的热量,易吸收,有利肝炎的恢复,在肝炎的急性期,食欲减低,进甜食是好的。

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

1.患者男性,54岁,乙肝病毒携带者,请问HBV 感染时产生的具有保护性抗体是 A.HBsAg B.HBcAg C.HBsAb D.HBeAg E.HBeAb 【答案】:C 【解析】:考察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HBV感染后体内产生的保护性抗体是HBsAb。 2.乙型肝炎的潜伏期是 A.平均30天 B.平均40天 C.平均50天 D.平均60天 E.平均70天 【答案】:E 【解析】:考察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请记忆乙型肝炎潜伏期是30~180天,平均70天。 3.患者女性。50岁,4年前发现HBsAg(+),近两年来出现ALT升高,伴有食欲下降、乏力,查体:颈部出现蜘蛛痣,未见黄疸,请问下列哪项不是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原则 A.综合性治疗 B.以休息、营养为主 C.适当药物治疗 D.避免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 E.戒烟

【解析】:考察病毒性肝炎治疗原则。病毒性肝炎目前仍无特效治疗。治疗原则为综合性治疗,以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药物治疗;避免用损害肝脏的药物。 4.关于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甲型肝炎可呈食物型或水型爆发流行 B.母婴垂直传播可见于乙型肝炎 C.家庭内密切接触传播可见于各型肝炎 D.输血后肝炎仅见于乙型肝炎 E.HBsAg阳性者常呈家庭集聚现象 【答案】:D 【解析】:考察病毒性肝炎病因及发病机制。主要经血液途径传播的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及丁型肝炎。 5.患儿女性,6岁,近3天出现低热、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2次,不愿意活动,今日家长发现患儿眼睛发黄来医院就诊,医生经过检查诊断为病毒性肝炎,请问该病人早期护理最主要的是 A.卧床休息 B.保肝药物 C.免疫制剂 D.抗病毒药物 E.维生素类药物 【答案】:A 【解析】:考察急性病毒性肝炎护理措施。该病发病早期,尤其有较深黄疸者,应强调卧床休息,症状明显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卧床可以增加肝脏的血流量,对肝功能的恢复有利。 6.慢性病毒性肝炎病程大约是 A.3个月以上 B.半年以上 C.1年以上 D.2年以上 E.3年以上

自身免疫性肝炎护理查房

一、查房内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护理 二、病史汇报 床号:X床姓名:XXX 性别:女年龄:49岁住院号:XXX 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 简要病史:患者于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肝损”,于当地医院治疗。2013.10于仁济西院查肝功能ALT 83U/L,AST 118U/L,IgM 0.98g/L,IgA 2.11g/L,IgG 17.05g/L,血清ANA阳性,上腹部CT:肝硬化,门脉高压,脾肿大,肠镜示: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溃疡性结肠炎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病”,予保肝、抗炎治疗。2月前出现腹胀,眼黄、肤黄进一步加重,伴解黑便,症状反复,为进一步诊断收治入院。 治疗原则:(1)积极完善各种检查化验 (2)预防及控制消化道出血 (3)营养支持 目前治疗:多烯磷脂酰胆碱,阿拓莫兰保肝治疗,兰索拉唑护胃治疗,白蛋白、绿支安营养支持治疗。 三、护理问题及相关措施 1、护理问题:活动无耐力由于纳差、乏力所致。 护理措施:1)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 2)促进患者舒适,保持病房清洁、整洁、室温适宜、空气湿度合适。 3)配合医生及时、准确用药,观察用药疗效及不良反应,指导患者不可自行随意服药,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4)观察病人大便的量、色、性状及有无肉眼脓血和黏液,及时通知医生给予药物治疗。 2、护理问题: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长期黑便、吸收障碍有关 护理措施:1)评估病人营养状况,监测血电解质及血清蛋白变化。 2)指导病人合理选择饮食。一般给予高营养低盐低脂半流质饮食,适当给予叶酸、维生素B12等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避免使用建议刺激性食物。 3)遵医嘱予静脉补充氨基酸、白蛋白,观察用药效果。 3、护理问题:有感染的危险 护理措施:1)做好皮肤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沐浴时避免水温过高,不可使用刺激性肥皂及沐浴液,指导患者修剪指甲,告知不要搔抓皮肤。

73系统精讲-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

1.患者男性,54岁,乙肝病毒携带者,请问HBV感染时产生的具有保护性抗体是 A.HBsAg B.HBcAg C.HBsAb D.HBeAg E.HBeAb 【答案】:C 【解析】:考察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HBV感染后体内产生的保护性抗体是HBsAb。 2.乙型肝炎的潜伏期是 A.平均30天 B.平均40天 C.平均50天 D.平均60天 E.平均70天 【答案】:E 【解析】:考察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请记忆乙型肝炎潜伏期是30~180天,平均70天。 3.患者女性。50岁,4年前发现HBsAg(+),近两年来出现ALT升高,伴有食欲下降、乏力,查体:颈部出现蜘蛛痣,未见黄疸,请问下列哪项不是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原则 A.综合性治疗 B.以休息、营养为主 C.适当药物治疗 D.避免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 E.戒烟 【答案】:E 【解析】:考察病毒性肝炎治疗原则。病毒性肝炎目前仍无特效治疗。治疗原则为综合性治疗,以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药物治疗;避免用损害肝脏的药物。

4.关于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甲型肝炎可呈食物型或水型爆发流行 B.母婴垂直传播可见于乙型肝炎 C.家庭内密切接触传播可见于各型肝炎 D.输血后肝炎仅见于乙型肝炎 E.HBsAg阳性者常呈家庭集聚现象 【答案】:D 【解析】:考察病毒性肝炎病因及发病机制。主要经血液途径传播的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及丁型肝炎。 5.患儿女性,6岁,近3天出现低热、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2次,不愿意活动,今日家长发现患儿眼睛发黄来医院就诊,医生经过检查诊断为病毒性肝炎,请问该病人早期护理最主要的是 A.卧床休息 B.保肝药物 C.免疫制剂 D.抗病毒药物 E.维生素类药物 【答案】:A 【解析】:考察急性病毒性肝炎护理措施。该病发病早期,尤其有较深黄疸者,应强调卧床休息,症状明显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卧床可以增加肝脏的血流量,对肝功能的恢复有利。 6.慢性病毒性肝炎病程大约是 A.3个月以上 B.半年以上 C.1年以上 D.2年以上 E.3年以上 【答案】:B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体会。方法对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饮食护理、日常运动、合理用药等措施,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缓解,肝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炎通过免疫抑制治疗和护理,大多数患者病情缓解,甚至能逆转进展期肝纤维化,从而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标签:自身免疫性肝炎;免疫抑制;护理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由异常自身免疫反应累及肝实质的炎症性病变,以高丙种球蛋白血症、血清转氨酶升高、血清自身抗体阳性、肝组织学指征性改变和对免疫抑制治疗应答为特点。AIH男女之比为1∶4,有10~30岁及40岁以上两个发病年龄高峰。临床上绝大多数表现为慢性肝炎,约40%的患者以急性肝炎起病,偶也有暴发性肝衰竭为主要表现者。有10%~20%的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只是在肝功筛查时意外发现血清转氨酶升高。本病可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并存[1],如强直性脊柱炎、甲状腺炎、溃疡性结肠炎、1型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血清转氨酶、球蛋白或IgG、自身抗体阳性。笔者所在科室2006年3月~2010年3月收治3例AIH患者,现将治疗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3例AIH患者中男1例,女2例,年龄分别为65岁、28岁、42岁。职业分别为务农、公务员、教师。均符合1999年国际AIH传统诊断积分系统的确诊病例。3例患者入院均有不同程度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厌油、体重下降、女性月经稀少,月经周期不规则延长等症状。自身抗体阳性,肝功异常,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最高者可达上线70倍、直接胆红素115 μmol/L、谷氨酰转肽酶221 U/L、碱性磷酸酶331 U/L、胆汁酸322 μmol/L。均有界面性肝炎。 1.2 治疗方法AIH的治疗目的是达到临床症状缓解,生化指标改善,组织学炎症及肝细胞损害减退。主要治疗就是应用免疫抑制治疗。AIH对免疫抑制剂应答良好。肝炎严重者更需要免疫抑制治疗[2],大多数患者临床疗效明显。肝功能明显好转或达到正常。但是疗程不足或剂量不够、或进入缓解期的患者在停药后易复发,复发率可达90%。可单独使用足够量的强的松50 mg/d,早饭后口服。一般推荐同时服用硫唑嘌呤50 mg/d[3],以减少强的松的用量。初始治疗应持续到症状缓解。应答良好可每周减5 mg,直至维持量10 mg/d,或10 mg隔日顿服。联合治疗时强的松30 mg/d,每周减5 mg直到维持量,强的松5 mg/d,硫唑嘌呤50 mg/d长期维持,总疗程不要少于2年。应注意胃黏膜的保护,口服雷贝拉唑胶囊10 mg/d或者奥美拉唑20 mg。以避免上消化道出血,并补充钙剂。 2 护理 2.1 心理调节AIH是一个长期的治疗护理过程,患者及家人要有积极的心

自身免疫性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病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自身免疫性肝病(AIH)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类? 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 包括六项:AMA-M2、SP100、gp210、LKM1、LC1、SLA1.抗线粒体抗体(AMA-M2):是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有较高的检出率(95%),但特异性不好,主要表现在对于HCV、AIH、SS、SSc等有检出。女性PBC的发病率是男性的10-20倍。注意:1)AMA与PBC疾病活动性无关; 2)有10%以上的PBC表现为AMA-M2阴性。 3)对于PBC诊断要看特异性指标Sp100,gp210? 2.抗SP100抗体(抗核骨架蛋白):SP100对PBC患者具有高特异性(98%),在PBC中的阳性率为30%,在其他肝病患者中均为阴性。在AMA-M2阴性的PBC患者中的阳性率有60%,该抗体对于AMA阴性的PBC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注意:1)与PBC疾病轻重无关。 2)Anti-Sp100对AMA阳性和阴性的PBC患者都有检出,尤其对于AMA阴性的PBC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抗gp210抗体(抗核糖核蛋白):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PBC)高度特异性抗体,在其他肝病中未见报道。gp210抗体对PB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1%,99%。 可以同AMA同时出现,也可存在于AMA阴性的PBC患者中(20-47%); 注意:1)可作为PBC患者的预后指标:gp210抗体的阳性与阴性的PBC患者在预后有明显差异,阳性提示患者预后不良(主要表现在肝衰竭)。 2)对于临床、生化和组织学表现疑诊PBC而AMA阴性的患者,或AMA阳性而临床症状不典型、存在重叠综合征(如与干燥综合征重叠)的患者,抗gp210抗体的检测具有重要价值。 4.抗LKM1抗体(抗肝/肾微粒体抗体):是Ⅱ类自身免疫肝病(AIH-Ⅱ)的血清学指标。AIH-Ⅱ常始于少儿期,且女性好发。LKM1抗体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也有7%的检出率;有报道显示,一些LKM1阳性的丙肝患者在接收干扰素治疗时,使病情加重的风险要高。 注意:LKM1是反映疾病进程和治疗的一个较好的免疫学指标(在治疗用药方面有预测的意义)。 5.抗LC1抗体(抗肝细胞浆Ⅰ型抗原抗体):LC1抗体对于AIH-II的特异性要高于LKM1抗体。高效价的抗LC1只在有着高活动度的慢性或肝硬化中检测到。注意:1)其滴度与疾病活动程度明显相关。 2)与LKM1相反,抗LC1对皮质醇和硫唑嘌呤的疗效没有预测意义。 6.抗SLA抗体(抗可溶性肝抗原自身抗体):对于Ⅲ型自身免疫肝病(AIH-Ⅲ)具有高度特异性,其阳性率占自身免疫肝病的11-32%,还没有发现在其他疾病或正常人群中存在SLA抗体,因而诊断价值很高。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护理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护理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护理 【摘要】目的在探究临床中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护理方法,以期促进临床护理实践的提高和发展,为患者提供有效、优秀的护理服务。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一年中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100例,在争得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同意的前提下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并且以睡眠、情绪等心理状态,临床体征和实验室检查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患者在年龄、性别、患病时间时间、临床症状等因素相比差异不显着,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在本次研究100例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患者中,经过相应的治疗和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措施后,护理效果较为明显,经过实验室检查后可以发现,球蛋白(GLO)异常患者89例,经过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后,46例患者球蛋白(GLO)指标有所改善,有效率为53.48%;LgG异常患者97例,经过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后,59例患者LgG指标有所改善,有效率为60.82%;抗核抗体(ANA)≥1∶160患者98例,经过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后,60例患者的抗核抗体(ANA)指标有所改善,有效率为61.12%。相对于治疗和针对性护理前患者的生化指标,数据差异显着(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中,应当注重个体化的原则,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不仅可以使得其症状极大改善,而且生活质量显着提高,并且减少由于治疗而产生的不良反应,加强治疗的效果,最大程度的使得疾病的进展得到延缓。【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炎;针对性护理;生化指标;心理护理

肝炎患者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肝炎患者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肝炎是肝脏炎症的统称,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肝炎患者需要注意日常的保健护理。那么,你知道肝炎患者的护理措施有哪些吗? 肝炎患者的护理措施之按时服药 病情可以控制的慢性肝炎患者出院后,一般为巩固疗效和防止病情反复,医生会让病人出院带些长期服用或应急的药物,按照医生的医嘱规律服药,考虑到肝脏的负担,一般药物品种不宜过多,用药具体问题,应根据病史、体征,以及现用药的情况加以选择,切不可擅自滥用药物,以防肝脏损害。 肝炎患者的护理措施之适量锻炼 治疗肝炎出院时,一般仅是临床全愈(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肝脏病变并非完全消失,急性肝炎一般在病后6个月才能完全康复,出院后,可先做些轻微活动,然后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再逐渐增加运动量。但以不疲劳为原则,要保证充分的休息,半年内要节制性生活,女性还应避免怀孕,肝炎病人痊愈后,可以恢复正常工作。 肝炎患者的护理措施之饮食保健 大豆及豆制品:大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铁、维生素以及少量碳水化合物,可有效修复受损的肝细胞;此外肝炎患者因食欲较差易发生膳食失衡现象,所以肝炎患者的饮食中应多用些植物蛋白类食物,以保证膳食均衡。 牛奶及奶制品:牛奶中不但含有人体易吸收的乳糖与乳脂,而且含有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丰富的优质蛋白,食用后不仅可以帮助消化、吸收,而且还可很大程度的提高肝炎患者的免疫力,促使机体战胜病邪,所以肝炎患者的饮食应多食用牛奶及奶制品。 肝炎患者的饮食可以多吃鱼,鸡蛋,蜂蜜,大枣,蘑菇,西瓜等。它们分别有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保证机体营养充足,增进损伤组织再生与修复以及兴奋造血的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抑制癌细胞生长,

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肝脏慢性炎症,以高免疫球蛋白血症、循环自身抗体和组织学上有界面性肝炎及汇管区浆细胞浸润为特征。此病多见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1:4,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常同时合并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 【病因和发病机制】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遗传易感性是主要因素。AIH存在明显的家族成员集中发病现象,而病毒感染、药物和环境则可能是在遗传易感基础上的促发因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均参与AIH的自身免疫,AIH的免疫病理损伤机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①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CD4+T细胞被激活后分化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并通过释放毒性细胞因子直接破坏肝细胞。②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在T细胞的协同作用下,浆细胞分泌大量针对肝细胞抗原的自身抗体,它们与肝细胞膜上的蛋白成分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自然杀伤细胞通过Fc受体识别免疫复合物后引起肝细胞破坏。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肝损伤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介导的,免疫反应受机体遗传因素的影响。异常的HLA分子促进正常肝细胞膜成分的抗原递呈,活化的抗原递呈细胞刺激自身抗原致敏的细胞毒T细胞克隆增殖,细胞毒T细胞浸润肝组织,释放细胞因子,损伤肝细胞。HLA分子异常的机制不清楚,可能受遗传因素、病毒感染(如急性甲型和乙型病毒性肝炎、EB病毒)、化学因素(如干扰素、α-甲基多巴)的影响。肝细胞表面的唾液酸糖蛋白受体以及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ⅡD6是促发AIH的抗原。遗传易感性还影响AIH 的疾病进程,AIH的病程进展同补体等位基因C4AQO和HLA单倍型B8、B14、DR3、DR4、Dw3有相关性。年轻患者AIH的发展与C4A基因缺失有关。HLA DR3阳性的患者病情发展更快,其发病年龄更小,对治疗的反应也较其他患者差。HLA DR4阳性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肝外免疫疾病的表现。 【病理】 AIH最主要的组织学改变是界面性肝炎(interface hepatitis),汇管区大量浆细胞浸润,并向周围肝实质侵入形成界面炎症。肝小叶内可见肝细胞形成玫瑰花结(多个肝细胞围绕胆小管)和(或)点状、碎片状坏死。病情进展时也可出现桥接坏死甚至多小叶坏死,但汇管区炎症一般不侵犯胆管系统,无脂肪变性及肉芽肿。几乎所有AIH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纤维化,严重病例可出现肝硬化。 上述病理改变虽有一定特征,但并非特异性,有时不易与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PBC、PSC等相鉴别。肝活检组织学结合血清免疫学检查有助于AIH与这些疾病相鉴别。 【临床表现】 女性多见,在10~30岁及40岁呈2个发病高峰,一般起病缓慢,类似慢性病毒性肝炎,约有1/3的病例类似急性病毒性肝炎。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可无症状。一般表现为疲劳、上腹不适、瘙痒、食欲不振等。早期肝大,通常还有脾大、黄疸、蜘蛛痣等。晚期发展为肝硬化,可有腹水、肝性脑病。 肝外表现可有持续发热伴急性、复发性、游走性大关节炎;女性患者通常有闭经;可有牙龈出血、鼻出血;满月面容、痤疮、多体毛、皮肤紫纹;还可以有甲状腺炎和肾小球肾炎等表现。合并肝外表现时,多提示疾病处于活动期。 【实验室检查】 (一)肝功能检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