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最详细的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最新最详细的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最新最详细的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最新最详细的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经典版)

第一章、力

一、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单位:牛(N)

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但它们不在同一物体上,不是平衡力。作用力与

反作用力是同性质的力,有同时性。

二、力的分类:

1、按按性质分:重力G、弹力N、摩擦力f

按效果分: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

按研究对象分:外力、内力。

2、重力G:由于受地球吸引而产生,竖直向下。G=mg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与形状有关。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不一定在物体上。

弹力:由于接触形变而产生,与形变方向相反或垂直接触面。F=k×Δx

摩擦力f: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f=μN(N不是G,μ表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只与材料有关,与重力、压力无关。)

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滑动摩擦。

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来计算。

用一水平力推一静止的物体并使它匀速直线运动,推力F与摩擦力f的关系如图所示。

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以分力F1、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可用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

|F1-F2|≤F合≤F1+F2

F合2=F12+F22+ 2F1F2cosQ

平动平衡:共点力使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根据题意建立坐标

系,将不在坐标系上的力分解。如受力在三个以

内,可用力的合成。

利用平衡力来解题。

F x合力=0

F y合力=0

注:已知一个合力的大小与方向,当一个分力的

方向确定,另一个分力与这个分力垂直是最小

值。

转动平衡: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作出对应力的力臂(最长力臂是指转轴到力的作用点的直线距离)。分析正、负力矩。

利用力矩来解题:M合力矩=FL合力矩=0 或M正力矩= M负力矩

第二章、直线运动

a

s t 2=

一、运动:

1、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尽量方便解题。

2、质点:研究物体比周围空间小得多时,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质点。只有质量,没有形状与大小。

3、位移s :矢量,方向起点指向终点。表示位置的改变。

路程:标量,质点初位置与末位置的轨迹的长度,表示质点实际运动的长度。 4、时刻: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表示。如4s,第4s 。

时间:起始时刻与终止时刻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线段表示。如4s 内,第4s 内。

5、速度v :矢量,表示运动的快慢。v=s/t 。1m/s = 3.6 km/h 。大小为s-t 图中的正切tg θ。 平均速度:变速运动中位移与对应时间之比。

瞬时速度:质点某一瞬间的速度,矢量。大小为速率,标量。

6、加速度a :矢量,表示速度变化快慢与方向。 a = Δv/t 。大小为v-t 图中的正切tg θ。 a 、v 同向时,不管a 怎么变化,v 一定变大; a 、v 反向时,不管a 怎么变化,v 一定变小。

7、匀速:v 为定值,a=0 。

匀变速:a 为定值。设v 0方向为正方向,a 为负表示减速,a 为正表示加速。

5、 公式:

匀速:

匀变速: 当v 0=0 时 当v 0=0、a=g 时(自由落体) v t =v 0+at v t = at v t = gt

s=v 0t+1/2 at 2 s = 1/2 at 2 h = 1/2 gt 2 v t 2-v 02=2as v t 2 =2as v t 2 =2gh

s n – s n-1 = at 2 h n – h n-1 = gt 2

注意:v s/2 >v t/2

二、比例公式:设v 0=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1、

2、3……n 秒末瞬时速度之比(v t= at ):v t :v 2:v 3:……v n =1:2 :3 : ……n 2、1、2、3……n 秒内位移之比(s = 1/2 at 2):s t :s 2:s 3:……s n =12:22 :3 2: ……n 2

3、第1、2、3……n 秒内位移之比(Δs n = s n -s n-1=2n-1)

Δs t :Δs 2:Δs 3:……Δs n =1:3:5 : ……(2n-1)

4、连续相等位移时的时间之比: t s

20_2t t v v v v +==2

2

202t

s v v v +=2_2

t t v v v ==222t s v v =2_2

t

t v v v ==22

2t

s v v =

(

)()(

)

1

:23:

12:

1:::321----=n n t t t t n ΛΛm

F a ∑∑=

连接体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一、牛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一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牛一定律说明:力不是维持运动,而是改变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 二、牛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a = F 合/m 或 F 合=ma (合外力方向与加速度方向一致)

解题方法:先确定受力物体,受力分析,然后根据物体的运动方向建立坐标系,将不在坐标系上的力分解。利用平衡力来解题。

F x 合力= ma x F y 合力= ma y 如受力在三个以内,可用力的合成:F 合力= ma

超重

失重

图形

加速度方向 竖直向上 竖直向下 计算公式 F-mg=ma mg-F=ma

应用

减速下降、加速上升

加速下降、减速上升。当a=g 时为完全失重,一切与重力有关的现象都会消失。 但重力仍存在。

两个力不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所以它们不是平衡力。等大、反向、共线、异体。 四、牛顿定律的适用范围: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 五、力学单位制中基本单位:质量m :千克(kg ),长度L :米(m ),时间t :秒(s )

第四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一、曲线运动条件:F 、v 不同线。此时,v 的方向为曲线的切线方向。

匀速圆周运动中:F 、v 线速度v 角速度ω 向心加速度

a n 向心力F n 公式

v = s/t = 2πr / T

ω=θ/t =2π/ T

a n = v 2

/r

=ω2

r

F n = mv 2

/r

=m ω2

r

2

r

Mm

G F =k

T

a

=23

= 2πrf

= 2πf =ωv = m ωv 意义 表示运动快慢

表示转动快慢

表示速度方向变化快慢

向心力是合力。

单位 m/s

rad/s

m/s 2

N

关系 v =ωr

F 合 = F n = m a n

应用

同一圆周上各点线速度相等。 两轮传动时,两圆边缘上各点线速度相等。

同一个圆内各点角速度相等。 弧度=弧长/半径 =角度╳(π/180) 是一个变化量,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是一个变化量,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独立性与同时性。

小船渡河时:图A 表示以最少时间渡河,图B 表示以最少位移渡河。

平抛运动的分解: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x = v 0t v x =v 0 a x =0 tg θ= v y /v x =gt /v 0

y=1/2 gt 2 v y = gt a y =g v 2=v x 2+v y 2 Δv=gt

三、万有引力: 1、开普勒三定律:

A 、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B 、对于每一颗行星,太阳和行星的联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C 、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2、万有引力定律:

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用扭秤测出引力常量:G=6.67×10-11N ·m 2/kg 2

。表示两个单位质量的物体,质心相距

1m 时,相互间的万有引力大小为6.67×10-11

N 。式中r 表示两个物体质心之间距离。 3、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在赤道最小,两极最大。通常情况下, G ≈F 引。 4、宇宙速度:

A 、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7.9km/s 。是发射的最小速度,环绕的最大速度。

B 、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11.2km/s

C 、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16.7km/s v 2=v 船2+v 水2 tg θ= v 船/v 水 t=L/ v 船

v 船2=v 2+v 水2 sin θ= v 水/v 船 t=L/ v

船水v v s v s t -==

2r GM g =r GM v =3

r GM =ωGM r T 324π=()G T r M 232

2π=k

mE P 2=m

P E k 22

=5、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做同步的匀速转动,周期T=24h ,位于地球赤道的正上方,高度为定值。 6、解题思路:万有引力、重力为向心力。式中,M 是被绕物体的质量,m 是绕行物体本身的质量。

请思考下列等式中的求解方法:

(从式中,r 越大,v 越小,T 越大。)

第五章、动量与动量守恒

物理量 冲量 动量 公式 I=Ft P=mv 单位 N ·s kg ·m/s 矢量方向 与F 方向一样

与v 方向一样 性质

过程量

状态量

二、动量定理: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的变化。

I 合=ΔP 或 F 合t = mv t —mv 0 (冲量方向与物体动量变化量方向一致) 公式一般用于冲击、碰撞中的单个物体,解题时要先确定正方向。

三、动量守恒定律: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受外力矢量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P 总 = P 总’ 或 m 1v 1+m 2v 2 = m 1v 1'+m 2v 2'

公式一般用于冲击、碰撞、爆炸中的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解题时要先确定正方向。 系统在某方向上外力矢量和为零时,某方向上动量守恒。 四、完全弹性碰撞:在弹性力作用下,动量守恒,动能守恒。 非弹性碰撞:在非弹性力作用下,动量守恒,动能不守恒。

完全非弹性碰撞:在完全非弹性力作用下,碰撞后物体结合在一起运动,动量守恒,动 能不守恒。系统机械能损失最大。 五、动量与动能的关系:

第六章、机械能

一、功与功率: 物理量 功(W )

功率(P )

定义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位移。 也可理解成在位移方向上有力的作用。 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表示做

功的快慢。 公式

W=Fs ·cosa

式中,F 可以是单个力,也可以是合力。

平均功率:P=W/t ,P=Fv 瞬时功率:P=Fv t ·cosa 式中,F 是牵引力。

单位

焦耳(J )

瓦特(W )

gh v t 2=gr v =2

12

1k k k k k +?=计算 技巧 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所受分力所做功

的代数和。

当v=v max 时,P=P 额定,a=0,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F=f 。

标量

功的正负取决于F 、s 的夹角,功的正负不表示方向,而是能量的转化。

2、汽车启动:

功 阻力做功 重力做功 动能E k 重力势能E p

Fs ·cosa

—fs

±mgh

1/2 mv 2

±mgh (取决于参考平面)

外力F 对物体做正功,外界给物体能量,物体的能量增加, 外力F 对物体做负功,物体给外界能量,物体的能量减少,

重力G 对外界做正功,物体给外界能量,物体的势能减少, 重力G 对外界做负功,外界给物体能量,物体的势量增加,

三、能量的转化通过做功来实现。

A 、动能定理: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W 合 = E kt — E k0 F 合s = 1/2 mv t 2 — 1/2 mv 02 应用于受外力运动的单个物体。

B 、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时,物体的动能与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应用于只受重力(弹力)运动的单个物体。计算时不要考虑中间过程。 E k1 + E p1 = E k2 + E p2 1/2 mv 12+ mgh 1= 1/2 mv 22+ mgh 2

熟记公式:初速度为0的只有重力做功式的下落,末速度大小为 线拉物体做圆周运动刚好通过最高点的线速度大小为 杆拉物体做圆周运动刚好通过最高点的线速度大小为 v=0

第七章、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一、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外力成正比。 1、公式:F= k ·ΔX = k ·(L —L 0)

2、劲度系数k 是弹簧的一个特性,与外界无关。

3、两根弹簧并连:k=k 1+k 2 ,两根弹簧串连: 二、机械振动:

1、简谐运动:物体受F= —kx 的回复力作用时所作的运动。回复力是合力,大小与位移x 成正比,方向与位移x 相反。

例如:弹簧振子、单摆、皮球在水面上、小球在凹槽里的来回往复的运动。 2、物体作简谐运动时,

f

T

1

=k m T π

2=g L T π2=g L T 等效

π2=g L T θπcos 2?=2

2

24t L

n g π=L g

L T 22≈=π在平衡位置处:速度v 、动能E k 最大,位移x 、回复力F 、加速度a 、势能E p 最小。 在最大位移处:速度v 、动能E k 最小,位移x 、回复力F 、加速度a 、势能E p 最大。 3、全振动:振动物体的位移矢量、速度矢量均回到原来的大小和方向。

①振幅A :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位移。振幅≠路程≠位移。是标量,表示振动能量的大小。单位:米(m )。

②周期T :振动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的时间。单位:秒(s )。 ③频率f :振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Hz )。

④固有周期、固有频率:振动系统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周期与频率,与外界无关。 弹簧振子的固有周期: 单摆的固有周期:

4、简谐运动的x —t 图像是正弦或余弦曲线。曲线不是振子的运动轨迹。它表示振子的位移与时间的变化关系。每一时刻的振子的机械能都相等。在图中可直观读出:振幅A 、周期T ,各时刻对应的振子的位移。

5、简谐运动的图像分析:(0时刻为起点)

由平衡位置向正方向运动 由正最大位移向平衡位置运动 由平衡位置向负方向运动 由负最大位移向平衡位置运动

6、阻尼振动:因受摩擦和其它阻力,振幅逐渐减小的振动。但不影响自身的周期和频率,仍有等时性。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

7、受迫振动:在周期性驱动力下的振动。 ①振动稳定后,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与物体固有频率无关。 即:f 受迫=f 驱动 。 ②共振:当驱动力的频率接近物体的固有频率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声音的共振称为共鸣。 条件:f 驱动=f 固有 。

8、简谐运动的应用:单摆。

①简谐运动的条件:摆角θ<5°。

②图中重力G 的G x 分力的合力是向心力。 ③周期公式:

④秒摆:周期是2秒的单摆。摆长约为1米。

⑤双线摆周期公式: 锥摆周期公式: ⑥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公式:

三、机械波:

1、波的形成条件:波源、介质。

2、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各质点只在自己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以波的形式向前传播的只是能量、波形或振动形式。沿波的传播方向,各质点的振动依次落后。

( L 是悬挂点到小球质心之间的距离。)

它们的周期均小

于单摆周期。

周期

波长时间能量位移波速=

=T t s v λ=

=3、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波峰、波谷都是质点位移最大的位置。 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平行的波。密部、疏部都是质点位移最大的位置。 4、简谐波:简谐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波形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注意传播方向。 5 简谐运动图像 简谐波动图像 研究对象 单个振动质点

介质中的大量质点

研究内容 振动质点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

某一时刻,各个质点的空间离开平衡

位置的位移

图形

单位长度 一个间隔为一个周期 一个间隔为一个波长

物理意义 某一质点在不同时刻的位移

各个质点在同一时刻的位移

类似

一个人拍电影

全体同学照合影

6、波长λ:任意相邻的两个同步振动的点的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

横波中的任意相邻的两个波峰(波谷)以及纵波中的任意相邻的两个密部(疏部)之间 的距离都等于一个波长。波长不是波曲线的长度。

公式:能量向前移动的速度:

同一个波中:波长λ、周期T 、频率f 、波速v 、振幅A 都相等。F 由波源决定,v 由介质决定。 7、波由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波的频率f 不变,波长λ、波速v 要改变。 8、波的衍射:波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

条件:缝、孔或障碍物的尺寸与波的波长相近或比波长小。

衍射时,波的性质(波长λ、频率f 、波速v )不变,振幅A 减小。

9、波的干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振动加强,某些区域振动减弱,而且加强区与减弱区相互隔开。

条件:两列波的频率相同。

振动加强区:波峰遇波峰、波谷遇波谷。路程差是半波长的偶数倍。图中的实线遇实线、虚线遇虚线:A=A 1+A 2。

振动减弱区:波峰遇波谷。路程差是半波长的奇数倍。图中的实线遇虚线:A=|A 1—A 2|。 干射时,波的性质(波长λ、频率f 、波速v )不变,振幅A 要增大或减小。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波的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当波源与观察者相对靠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加,音调变高;当波源与观察者相对远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少,音调变低。

衍射、干涉、多普勒效应都是波的特征,一切波都会发生衍射、干涉、多普勒效应。 11、人耳的听觉范围:20Hz —20000Hz 。

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 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第八章、分子热运动、热和功

一、分子动理论: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0

球模型立方模型

固、液体分子直径 3

气体分子平均间距

2、1mol的任何物质中都含有相同的粒子数:阿伏加德罗常数N A=6.02X10/mol

标准条件下,1mol的任何气体的体积为22.4L

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扩散: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布朗运动:液体中悬浮微粒所作的无规则运动。由于各个方向液体分子对微粒不平衡作用而引起。布朗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也不是微粒分子的运动,而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图中的轨迹不是微粒实际运动的轨迹。温度越高,微粒质量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

4、气体的三个状态参量:体积V,压强p,温度T(绝对温度T= t+273.15)。

三者关系:pV/T = 常量

气体分子运动特点:除碰撞外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任一时刻分子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机会相等(分子速率分布呈“中间多,两头少”的规律)。

气体压强由大量气体频繁地碰撞器壁而产生。决定气体压强的两个因素:分子平均动能,分子的密集程度。

-10

合力图分力图分子间距

引力与斥力的

关系

分子力

r= r0F引=F斥F=0,平衡位置

r< r0F引

r> r0F引>F斥引力

r>10 r0忽略不计忽略不计

1、温度越高,分子平均动能越大,单个分子动能不一定大。

2、物体体积变化时,分子间距变化,分子势能变化。

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少;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

理想气体的内能只取决于气体的温度、物质的量,与气体的体积无关。

3、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热传递。(二者等效)

三、能量守恒定律:

1、内容: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别的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过程中,总量不变。

功是能转化的量度。

V

63V

3V

2、热力学第一定律:物体内能的增量ΔU 等于外界对物体所做的功W 加上物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Q 。ΔU=W+Q

ΔU :内能增加为“+”,减少为“—”; W :外界对系统做功(如压缩气体)为“+”,系统对外界做功(如气体膨胀)为“—”; Q :系统吸收热量为“+”,系统放出热量为“—”。 第一类永动机违反能量守恒律。 3、热力学第二定律:

A 、克劳修斯表述:热量不可能自动地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

B 、开尔文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或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

第二类永动机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但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能源:提供可利用能量的物质。

热力学第一定律指出热力学过程中的能量的守恒性;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过程中的能量转移、转化的方向性。

4、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不能达到。

第九章、电 场

一、电荷 :

1、自然界中有且只有两种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会创造,也不会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个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

“起电”的三种方法: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实质都是电子的转移引起: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等量负电。

3、电荷量Q :电荷的多少

元电荷:带最小电荷量的电荷。自然界中所有带电体带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密立根油滴实验测出:e=1.6×10—19C 。

点电荷:与所研究的空间相比,不计大小与形状的带电体。

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静电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公式: k = 9×109 N ·m 2/C 2

二、电场:

1、电荷间的作用通过电场产生。电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电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2、电场强度E :放入电场中的电荷所受电场力与它的电荷量q 的比。 E=F/q 单位:N/C 或V/m

2r Qq

k F =

大小电场线越密,场强越大各处场强一样大

3、电场线:形象描述场强大小与方向的线,实际上不存在。疏密表示场强大小,切线方向表示场强方向。一率从“+Q”指向“—Q”。正试探电荷在电场中受电场力顺电场线,负电荷在电场中受电场力逆电场线。

电场线的轨迹不一定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轨迹。只有电场线为直线,带电粒子初速度为零时,两条轨迹才重合。任意两根电场线都不相交。

4、静电平衡时的导体净电荷只分布在外表面上,内部合场强处处为零。导体是一个等势体。

三、电势与电势能:

1、电势差U:将电荷q从电场中的一点A移至B点时,电场力对电荷所做的功W AB与电荷q的比。U= W AB /q 。电势差是一个标量。公式中的三个物理量计算时要注意“+,—”符号。U= W AB /q只取决于电场两点位置,与W、q等无关。单位:V

电势φ:将电荷q从电场中的一点A移至无穷远时,电场力对电荷所做的功W与电荷q的比。通常取大地与无穷远处为零电势点。单位:V

电势差的大小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无关,只与电场中的两点位置有关;电势的大小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有关。U AB=φA—φB

2、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方向为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顺电场线方向算电势差为“+”,逆电场线方向算电势差为“—”。

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

3、电子伏(eV)是电功、电势能的单位。1 eV = 1.6×10—19J。

4、在同一等势面上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等势面一定电场线垂直。电场线的方向由高等势面指向低等势面。等势面越密,场强越大。

例:作出上面几个图中的等势面。

四、电容C:

1、电容C:任何两个彼此绝缘的又相隔很近的物体组成电容。

2、计算方法: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与电容器两极板电压的比。

电容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与Q、U等无关。

额定电压:电容器长期工作时所能承受的最大电压。

击穿电压:击穿电容器的电介质使电容器损坏的电压。U额定

3、单位:法拉(F)。1F=106μF=1012pF

4、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计算公式:

例:一个两个极板分别带±1.6×10—10C的电容,电容量为5pF,两极板电压U是,将两极板用导线连接后,带电量是,两极板电压U是,电容量是,拿走导线后带电量是,两极板电压U是,电容量是。

例:电容量改变后各个物理量的更变。

改变情况电容电荷量Q=CU 电压U=Q/C 场强E=U/d

d

U

Q

U

Q

C

?

?

=

=

kd

S

C

π

ε

4

=

kd

S

C

π

ε

4

=

dm

qU m qE m F a 2=

==1

2

2202224221dU L U mdv qL U at y ===122

02002dU L U mdv qL U v at v v tg y ====φφtg L y 2

=电荷飞出偏转电场时,好象是从偏转电场中点沿直线飞出似的。 讨论: 当v 0一样时,只要q/m 相同时,y,tg φ相同 当1/2mv 02一样时,只要q 相同时,y,tg φ相同 当mv 0一样时,只要q/ v 0相同时,y,tg φ相同 无论带电粒子q 、m 如何,只要U 1、U 2不变,y,tg φ相同

d 变 大

五、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1、带电粒子在U (U 1)的加速:

W=ΔE k 1/2 mv 2 = qU

式中,U 是两极电压,电场

不一定是匀强电场。

2、带电粒子在U 2中的偏转:类似

平抛

m qU

v 2=

0v L t =

第十章、恒 定 电 流

一、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1、形成电流的条件:要有自由电荷,导体两端存在电压。即:自由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定向移动。

2、电流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反方向。

3、电流(I ):单位时间内流过导体横截面积的电荷量。

I=q/t q 表示电荷量,t 表示通电时间

I=nqvS n :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荷数 q :自由电荷的电荷量

v :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非常小,数量级10—

5m/s ) S :导体横截面积 国际单位:安培(A ) 1AmA 1mA=103μA 4、电流I 是标量,不是矢量。 二、欧姆定律:

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这段导体的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I=U/R 适用条件:金属、电解液、纯电阻,对气态导体、晶体管等不适用。

2、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闭合电路中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路的电阻之和成反比。I=E/(R+r ) 当外电阻增大,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当外电阻减小,电流增大,路端电压减小。 当电路开路时,根据U=E-Ir ,此时,U=E ;当电路短路时,E=Ir 。

3、电阻(R ):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公式: 。R 与U 、I 无关,是导体的一种特性 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定律: ρ:导体的电阻率,ρ越大表示导体导电能力越差。 ρ的国际单位:Ω·m

l 表示导体的长度,S 表示导体的横截面积。 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导体的ρ越大。

超导现象:当温度足够低(有的接近于绝对零度), 导体的ρ变为零。

半导体: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导体的ρ越小。 三、串、并联电路基本关系式:

电流关系

电压关系 电阻关系 n 个相同的电阻

比例关系

串联

I=I 1=I 2

U=U 1+U 2

用电器分电压,电阻越大,分压

越多。

R=R 1+R 2

R 总=nR 0

相当于增加导体长度 总电阻大于分电阻

并联

I=I 1+I 2

用电器分电流,电阻越大,分流

越少。

U=U 1=U 2

相当于增加导体横截面积 总电阻小于分电阻

四、电功与热功,电功率与热功率:

电功W :电场力对自由电荷所做的功,俗称电流做功。国际单位:焦耳(J ) 电功率P :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国际单位:瓦特(W )

功能转换

电功、电功率

电热、热功率

纯电阻电路 电功全部转化为内能

Q=W P 热=P

S l R ρ

=2

1212121R R

U U P P W W ===2

1111R R R +=2

12

1R R R R R +?=

12

21212

1R R I I P P W W ===n

R R 0=

总t

R U Rt I UIt Pt W 22

====U R I Ut W P 2

2====I U

I U R

??==

非纯电阻电路

W机=W-Q=UIt-I2Rt

P机=P-P热=UI-I2R

电功部分转化为内

能,其余为机械能。

Q=I2Rt

P热=I2R

注意:线性电路,欧姆定律成立;非线性电路,欧姆定律不成立。

W=UIt用于求任何电路中的总电功,Q=I2Rt用于求任何电路中的焦耳热。

五、电流表与电压表:

1、小量程电流表G原理:磁场对其中的电流有力的作用。

表头内阻:电流表G的电阻r。满偏电流:指针偏转到最大刻度时的电流I g。

满偏电压:指针偏转到最大刻度时的电压U g。U g = I g r

2、大量程的电流表与电压表:

类型R x的作用计算方法

电流表

分流

电压表

分压

3、伏安法测量电阻:原理:R=U/I

电流表外接法电流表内接法

R X<<R V R X>>R A

实际测量,R X偏小,I X偏大实际测量,R X偏大,U X偏大

4、欧姆表:直接测量电阻值的电表。

原理图:如图。注意:黑笔接内电源的正极。

使用注意点:每次测量前先使红、黑表笔相碰,调节调零电阻R P,使指针指在零刻度。

UIt

Pt

W=

=

Ut

t

W

P=

=

X

g

g

X

I

I

R

R

=

g

X

g

X

U

U

R

R

=

第十一章、磁 场

一、磁场:

1、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极、电流有力的作用。

磁极间、电流间的作用通过磁场产生,磁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物质。 2、方向:放入其中小磁针N 极的受力方向(静止时N 极的指向)

放入其中小磁针S 极的受力的反方向(静止时S 极的反指向) 3、磁感线:形象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的假想的曲线。 磁体外部:N极到S极;磁体内部:S极到N极。

磁感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为该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 4、安培定则:(右手四指为环绕方向,大拇指为单独走向)

导体的种类

磁场形状

判断方法

通电直导线

以导线为中心的各簇互相平行的同心圆。 右手握住导线,大拇

指指向与电流方向一致,四指绕向为磁感

线的方向。 矩形、环形电流

各簇围绕环形导线的

闭合曲线,中心轴上,

磁感垂直环形平面。

右手绕向与环形电流

方向一致,大拇指方

向为环形电流内部的

磁场方向。 通电螺线管

外部类似于条形磁体的磁场,内部为匀强

磁场。

右手握住螺线管,四指绕向与电流绕向一致,大拇指指向为磁

场的N极。

1、定义: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2、计算公式:F=ILBsinθ=I⊥LB 式中:θ是I与B的夹角。

电流与磁场平行时,电流在磁场中不受安培力;电流与磁场垂直时,电流在磁场中受安培力最大:F=ILB 0≤F ≤ILB

3、安培力的方向:左手定则——左手掌放入磁场中,磁感线穿过掌心,四指指向电流方向,大拇指指向为通电导线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三、磁感应强度B:

1、定义:放入磁场中的电流元与磁场垂直时,所受安培力F跟电流元IL的比值。 2、公式: 磁感应强度B是磁场的一种特性,与F、I、L等无关。

注:匀强磁场中,B与I垂直时,L为导线的长度; 非匀强磁场中,B与I垂直时,L为短导线长度。 3、国际单位:特斯拉(T)。

4、磁感应强度B是矢量,方向即磁场方向。 磁感线方向为B方向,疏密表示B的强弱。

5、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和方向处处相同的磁场。磁感线是分布均匀的平行直线。例:靠近的两个异名磁极之间的部分磁场;通电螺线管内的磁场。 IL F B

qB mv r =

qB

m T π2=

2

2d qB m qU m

qB mv r ===U qd B m 822=

m

U U U q v n n )

(221+???++=交变

T

qB m T ==π2 电场强度E

磁感应强度B

相同点 都是客观存在的描述场的特殊物理量,都是矢量,叠加时遵循“平行四边形”

法则。

不同点 电场强度E 磁感应强度B 引入 用试探电荷q

用试探电流元IL

定义 E=F/q ,E与F、q 无关

B=F/IL,B 与F 、I 、L 无关。

单位

N/C 或V/m T 形象描述

电场线

磁感线

两线切线方向为场方向,疏密表示场的强弱。

不封闭曲线,从“+Q ”指向“—

Q ”

封闭曲线,外部从N 指向S ,内部从S 指

向N

场力F 电场力F=qE 由电荷作用判断方向

安培力F=I ⊥LB 左手定则判断方向

匀强场

E 一定

B 一定

两线均为分布均匀的平行直线

四、电流表(辐向式磁场)

线圈所受力矩:M=NBIS ∥=k θ 五、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1、洛伦兹力:运动电荷在磁场中所受的力。

2、方向:用左手定则判断——磁感线穿过掌心,四指所指为正电荷运动方向(负电荷运动的反方向),大拇指所指方向为洛伦兹力方向。

3、大小:F=qv ⊥B

4、洛伦兹力始终与电荷运动方向垂直,只改变电荷的运动方向,不对电荷做功。

5、电荷垂直进入磁场时,运动轨迹是一个圆。

轨道半径只与粒子的m 、v 、q 有关。 轨道周期只与粒子的m 、q 有关,而与粒子的r 、v

等无关。 质谱仪:

不同的谱线半径可知粒子的质量:

六、加速器:

1、直线加速器:

2、回旋加速器:

七、安培分子电流假说:磁体内部有环形分子电流,分子电流取向大致相同时,形成磁体。

s

V A

C

V A J m m A N m T Wb ?=?==?=?=11111122t N

E ??Φ

=t

??Φt I L

E ??=

第十二章、电磁感应

一、磁通量():

1、定义:磁感应强度B 与磁场垂直面积S 的的乘积。表示穿过某一面积的磁感应线的条数。只要穿过面积的磁感应线条数一定,磁通量就一定,与面积是否倾斜、线圈量的匝数等因素无关。

2、公式:Φ=BS (S 是垂直B 的面积,或B 是垂直S 的分量)

3、国际单位:韦伯(韦) Wb

4、磁感应强度又称磁通密度:

二、电磁感应:

1、定义: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其实质就是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

2、电磁感应时一定有感应电动势,电路闭合时才有感应电流。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部分电路相当于电源的内电路,感应电流从低电势端流向高电势端(相当于“—”流向“+”);外部电路感应电流从高电势端流向低电势端(相当于“+”流向“—”)。

3、电磁感应定律:电路中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公式: 式中,E 是Δt 时间内的平均感应电动势,ΔΦ是磁通量的变化量, 是磁通量的变化率,N 是线圈的匝数。主要应用于求Δt 时间内的平均感应电动势。 切割方式 图形 计算方法 注意点 平动切割

导体弯曲时,L 为有

效长度

绕点转动切割

E 与转轴O 点位置有

绕线转动切割

E=NBLv ⊥=N BLL’ω=NBS ∥ω

E 与转轴OO ’位置

无关

4、愣次定律:求感应电流的方向。

内容: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即“增反减同”。适用于闭合电路(环形、矩形等)中磁通量的变化而产生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

“阻碍”不仅有“反抗”的含义,还有“补偿”的含义:反抗磁通量的增加,补偿磁通量的减少;并不仅仅是阻止。 右手定则:伸开右手掌,让磁感线穿过掌心,拇指指向为导体运动方向,四指所指为感应电流的方向或感应电动势内电路的方向。主要适用于切割磁感线而产生的感应电流、感应电动势方向的判定。右手定则是愣次定律的特殊应用。 三、自感:

1、定义:由于导体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

2、自感电动势:自感现象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公式:

S B Φ=)(1112

m A N m Wb T ?==⊥

=???=???=??Φ=

BLv t

t

BLv t S B t E ?θ222

121BL t L B t E =??=??Φ=

m m I I

I 707.02==m

m U U U 707.02== 式中L 是自感系数:由线圈本身的性质决定。相同条件下,线圈的横截面积越大,线圈越长,加入铁芯,自感系数将增加。

L 国际单位:亨利(亨)H 1H=103mH 1mH=103μH

3、日光灯原理:

启动器(启辉器):利用氖管的辉光放电,自动把电路接通、断开,内部的电容防火花(没有电容也能工作)。日光灯接通发光时,起动器不起作用。

镇流器:在日光灯点燃时,利用自感现象,产生瞬时高压,使灯管通电日光灯正常发光时,利用自感现象起降压、限流作用。

第十三章、交变电流

一、交变电流的产生: 1、原理:电磁感应

2、中性面: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垂直的平面。发电机的线圈与中性面重合时,磁通量Φ最大,感应电流与感应电动势最小,感应电流的方向从此时发生改变。

线圈平面平行与磁感线时,磁通量Φ最小,感应电流与感应电动势最大。

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与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总是互余的: 取中性面为计时平面:e=E m sin ωt φ=Φm cos ωt i=I m sin ωt u=U m sin ωt

3、正弦(余弦)交变电最大值(峰值)A m 与有效值A 的关系:

用电器所标的额定电压、电流,电表所测交流数值都是交变电的有效值。 U=220V ,U m =220 V =311V ;U=380V ,U m =380 V =537V ; 4、有效值不是平均值: A 、求Δt 时间内的平均感应电动势:

切割方式

图形 计算方法

注意点 平动切割

导体弯曲时,L 为有

效长度

绕点转动切割

E 与转轴O 点位置有

绕线转动切割

E=NBLv ⊥=N BLL’ω=NBS ∥ω

E 与转轴OO ’位置

无关

C 、求交流电的热量功率时,只能用有效值。

D 、求通过导体电荷量时,只能用交流的平均值。 22t n

E ??Φ=__

=???=???=??Φ=

BLv t

t

BLv t S B t E ?θ222

121BL t L B t E =??=??Φ=

21

21n n U U

=

1

221n n I I =2211t t ??Φ=??Φ5、周期(T ):线圈匀速转动一周,交变电流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所需时间。单位:秒(s ) 频率(f ):交变电流在1秒内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单位:赫兹(Hz ) T=1/f 圆频率(ω):ω=2πf=2π/T

我国交变电的频率:50 Hz ,周期0.02s (1s 方向变100次)。

二、电感L :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频,阻高频。 电容C :通交流,阻直流;通高频,阻低频。

三、变压器:

1、原理:原、副线圈中的互感现象,原、副线圈中的磁通量的变化率相等。

P 1=P 2 2、变压器只变换交流,不变换直流,更不变频。 原、副线圈中交流电的频率一样:f 1=f 2

高压线圈匝数多、电流小,导线较细;低压线圈匝数少、电流大,导线较粗。

3、如左图:U 1:U 2:U 3=n 1:n 2:n 3 n 1 I 1=n 2 I 2+ n 3 I 3 P 1=P 2+P 3

四、电能输送的中途损失: ΔU=Ir 线= r 线 =U 电源—U 用户 ΔU ∝ ΔP=I 2 r 线= r 线 =P 电源—P 用户 ΔP ∝

五、三相交变电:

1、原理:三个互成120度的同种线圈同时转动产生三相交变电动势。 U 1=U m sin ωt u 2=U m sin (ωt-2/3π) u 3=U m sin (ωt-4/3π)

2、相电压:端线(火线、相线)与中性线之间的电压。 线电压:两根不同的端线之间的电压。 电源Y 形连接:U 线= U 相 电源Δ形连接:U 线= U 相

3、例:下列四个图中,单相电压是220V ,则三个相同电阻中,每个电阻两端电压是:

第十四章、电磁场与电磁波

一、电磁振荡的产生:

1、振荡电流:大小与方向都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 振荡电路(LC 回路):产生振荡电流的电路,LC 回路中产生正弦交变电。

电容C 中容纳电荷最多时,电路中电流最小,磁场能全部转化为电场能,此时充电完毕;电容C 中容纳电荷最少时,电路中电流最大,电场能全部转化为磁场能,此时放电完毕。(放电时,电流方向从电容“+”流向“—”;充电时,电流方向从电容“—”流向“+”。)

充放电时,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容内的电荷量成互余关系。i=I m sin ωt ,q=Q m cos ωt 磁场与电场都发生周期性变化,二者也成互余关系。 U 1

U

P 2)(U

P 2

1

U 3fL fC R ππ221==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史上最全)

【精品文档,百度专属】完整的知识网络构建,让复习备考变得轻松简单!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高 中 物 理 重 要 知 识 点 总 结 (史上最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一、力物体的平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史上最全)

完整的知识网络构建,让复习备考变得轻松简单!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物 理 重 要 知 识 点 总 结 (史上最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一、力物体的平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因为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因为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能够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因为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相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有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能够相同也能够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能够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 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实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及题型总结

第五章曲线运动 一、知识点 (一)曲线运动的条件:合外力与运动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二)曲线运动的研究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法则) (三)曲线运动的分类:合力的性质(匀变速:平抛运动、非匀变速曲线:匀速圆周运动) (四)匀速圆周运动 1受力分析,所受合力的特点:向心力大小、方向 2向心加速度、线速度、角速度的定义(文字、定义式) 3向心力的公式(多角度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转)(五)平抛运动 1受力分析,只受重力 2速度,水平、竖直方向分速度的表达式;位移,水平、竖直方向位移的表达式 3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五)离心运动的定义、条件 二、考察内容、要求及方式 1曲线运动性质的判断:明确曲线运动的条件、牛二定律(选择题)2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动态变化:熟练掌握匀速圆周运动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选择、填空) 3匀速圆周运动中物理量的计算:受力分析、向心加速度的几种表

示方式、合力提供向心力(计算题) 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分运动与和运动的等时性、等效性(选择、填空) 4平抛运动相关:平抛运动中速度、位移、夹角的计算,分运动与和运动的等时性、等效性(选择、填空、计算) 5离心运动:临界条件、最大静摩擦力、匀速圆周运动相关计算(选择、计算)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一、知识点 (一)行星的运动 1地心说、日心说:内容区别、正误判断 2开普勒三条定律:内容(椭圆、某一焦点上;连线、相同时间相同面积;半长轴三次方、周期平方、比值、定值)、适用范围(二)万有引力定律 1万有引力定律:内容、表达式、适用范围 2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成就 (1)计算中心天体质量 (2)发现未知天体(海王星、冥王星) (三)宇宙速度:第一、二、三宇宙速度的数值、单位,物理意义(最小发射速度、最大环绕速度;脱离地球引力绕太阳运动;脱离太阳系)

高中物理基础知识点总结

2019高中物理基础知识点总结 2019高中物理基础知识点篇一 一、力学 a) 运动学 参照系质点运动的位移和路程、速度、加速度相对速度 向量和标量向量的合成和分解 匀速及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图像运动的合成抛体运动圆周运动 刚体的平动和绕定轴的转动 质心质心运动定理 b)牛顿运动定律力学中常见的几种力 牛顿第一、二、三运动定律惯性系的概念 摩擦力 弹性力胡克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均匀球壳对壳内和壳外质点的引力公式(不要求导出) 开普勒定律行星和人造卫星运动 惯性力的概念 c) 物体的平衡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力矩刚体的平衡条件重心

物体平衡的种类 d)动量 冲量动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 反冲运动及火箭 e)冲量矩质点和质点组的角动量角动量守恒定律 f) 机械能 功和功率 动能和动能定理 重力势能引力势能质点及均匀球壳壳内与壳外的引力势能公式(不要求导出) 弹簧的弹性势能 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碰撞 g) 流体静力学 静止流体中的压强 浮力 h)振动 简谐振动振幅频率和周期相位振动的图像 参考圆振动的速度和加速度 由动力学方程确定简谐振动的频率 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定性了解) i) 波和声 横波和纵波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波的图像

波的干涉和衍射(定性) 驻波 声波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品声音的共鸣乐音和噪声多普勒效应 2019高中物理基础知识点篇二 二、热学 a) 分子动理论 原子和分子的量级 分子的热运动布朗运动温度的微观意义 分子力 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的势能物体的内能 b)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 c)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 d)气体的性质 热力学温标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普适气体恒量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微观解释(定性) 理想气体的内能 理想气体的等容、等压、等温和绝热过程(不要求用微积分运算) e) 液体的性质

关于高二物理知识点汇总高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二物理知识点汇总2017高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高二物理中所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是物理学中的最基本的知识,学好高二物 理的相关知识点尤其重要,下面是学而思的2017高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 一、三种产生电荷的方式: 1、摩擦起电:(1)正点荷: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3)实质:电子从一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 2、接触起电:(1)实质:电荷从一物体移到另一物体;(2)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电荷平分;(3)、电荷的中和:等量的异种电荷相互接触,电荷相合抵消而对外不显电性,这种现象叫电荷的中和; 3、感应起电: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1)电荷的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实质:使导体的电荷从一部分移到另一部分;(3)感应起电时,导体离电荷近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端带同种电荷; 4、电荷的基本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 二、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生,亦不能被消失,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三、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叫元电荷,用e表示。1、e=1.610-19c;2、一个质子所带电荷亦等于元电荷;3、任何带电物体所带电荷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四、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所带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电荷间的这种力叫库仑力,1、计算公式:F=kQ1Q2/r2(k=9.0109N.m2/kg2)2、库仑定律只适用于点电荷(电荷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3、库仑力不是万有引力; 五、电场:电场是使点电荷之间产生静电力的一种物质。1、只要有电荷存在,在电荷周围就一定存在电场;2、电场的基本性质: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静止、运动)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电场力;3、电场、磁场、重力场都是一种物质

高中基础物理知识点总结

物理 一、静力学: 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 2.两个力的合力:F 大+F 小≥F 合≥F 大-F 小。 三个大小相等的共面共点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0。 3.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种等效代换,分力与合力都不是真实的力,求合力和分力是处理力学问题时的一种方法、手段。 4.三力共点且平衡,则312123 sin sin sin F F F ααα==(拉密定理)。 5.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tan μα=。 6.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 貌合神离,弹力为零。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7.轻绳不可伸长,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张力大小相等。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8.轻弹簧两端弹力大小相等,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9.轻杆能承受纵向拉力、压力,还能承受横向力。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10. 轻杆一端连绞链,另一端受合力方向:沿杆方向。 二、运动学: 1.在描述运动时,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 在处理动力学问题时,只能以地为参照物。 2.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总是带来方便: T S S V V V V t 2221212+=+== 3.匀变速直线运动: 时间等分时, S S aT n n -=-12 , 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V V V S 212222=+, V V S t 22 > 纸带点痕求速度、加速度: T S S V t 221 2+= ,212T S S a -=,()a S S n T n =--12 1 4.匀变速直线运动,v 0 = 0时:

最详细的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经典版)

第一章、力 一、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单位:牛(N) 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但它们不在同一物体上,不是平衡力。作用力与 反作用力是同性质的力,有同时性。 二、力的分类: 1、按按性质分:重力G、弹力N、摩擦力f 按效果分: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 按研究对象分:外力、内力。 2、重力G:由于受地球吸引而产生,竖直向下。G=mg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与形状有关。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不一定在物体上。 弹力:由于接触形变而产生,与形变方向相反或垂直接触面。F=k×Δx 摩擦力f: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f=μN(N不是G,μ表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只与材料有关,与重力、压力无关。) 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滑动摩擦。 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来计算。 用一水平力推一静止的物体并使它匀速直线运动,推力F与摩擦力f的关系如图所示。 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以分力F1、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可用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 |F1-F2|≤F合≤F1+F2 F合2=F12+F22+ 2F1F2cosQ 平动平衡:共点力使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根据题意建立坐标 系,将不在坐标系上的力分解。如受力在三个以 内,可用力的合成。 利用平衡力来解题。 F x合力=0 F y合力=0 注:已知一个合力的大小与方向,当一个分力的 方向确定,另一个分力与这个分力垂直是最小 值。 转动平衡: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作出对应力的力臂(最长力臂是指转轴到力的作用点的直线距离)。分析正、负力矩。 利用力矩来解题:M合力矩=FL合力矩=0 或M正力矩= M负力矩 第二章、直线运动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大全 从初中进入高中以后,就会慢慢觉得物理公式比以前更难学习了,其实学透物理公式并不是难的事情,以下是我整理的物理公式内容,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作为参考借鉴。 基本符号 Δ代表'变化的 t代表'时间等,依情况定,你应该知道' T代表'时间' a代表'加速度' v。代表'初速度' v代表'末速度' x代表'位移' k代表'进度系数' 注意,写在字母前面的数字代表几倍的量,写在字母后面的数字代表几次方. 运动学公式 v=v。+at无需x时 v2=2ax+v。2无需t时 x=v。+0.5at2无需v时 x=((v。+v)/2)t无需a时 x=vt-0.5at2无需v。时 一段时间的中间时刻速度(匀加速)=(v。+v)/2

一段时间的中间位移速度(匀加速)=根号下((v。2+v2)/2) 重力加速度的相关公式,只要把v。当成0就可以了.g一般取10 相互作用力公式 F=kx 两个弹簧串联,进度系数为两个弹簧进度系数的倒数相加的倒数 两个弹簧并联,进度系数连个弹簧进度系数的和 运动学: 匀变速直线运动 ①v=v(初速度)+at ②x=v(初速度)t+?at平方=v+v(初速度)/2×t ③v的平方-v(初速度)的平方=2ax ④x(末位置)-x(初位置)=a×t的平方 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0)套前面的公式,初速度为0 重力:G=mg(重力加速度)弹力:F=kx摩擦力:F=μF(正压力)引申:物体的滑动摩擦力小于等于物体的最大静摩擦 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

高考物理基础知识总结

高考物理基础知识总结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s v= 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2022t v -v =as 3.中间时刻速度 02t t/2v +v v =v= 4.末速度v t =v o +at 5.中间位置速度s/2v 6.位移02122t/s=vt=v t+at =v t 7.加速度0t v -v a=t 以v o 为正方向,a 与v o 同向(加速)a >0;反向则a <0 8.实验用推论Δs=aT 2 Δs 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 )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 o ):m/s 加速度(a ):m/s 2 末速度(v t ):m/s 时间(t ):秒(s) 位移(s ):米(m ) 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 0t v -v a=t 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 图/v--t 图/速度与速率/。 2) 自由落体 1.初速度v o =0 2.末速度v t =gt 3.下落高度12 2h=gt (从v o 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 t 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 =9.8≈10m/s 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 1.位移012 2s=v t-gt 2.末速度v t = v o - gt (g =9.8≈10m/s 2 ) 3.有用推论v t 2 -v o 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 m =v o 2/2g (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02v t=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总复习知识网络一览表物理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注: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

苏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声音得发生:由物体得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得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得声音就是靠空气传来得。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就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得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就是指声音得高低,它与发声体得频率有关系。(2)响度:就是指声音得大小,跟发声体得振幅、声源与听者得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得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得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得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得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得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得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得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得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得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温度:就是指物体得冷热程度。测量得工具就是温度计, 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得热胀冷缩得原理制成得。 2、摄氏温度(℃):单位就是摄氏度。1摄氏度得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得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与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得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就是35℃至42℃,每一小格就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得量程与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得上表面相平。 5、固体、液体、气体就是物质存在得三种状态。 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得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得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熔点与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得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得温度叫凝固点。晶体得熔点与凝固点相同。 9、晶体与非晶体得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得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熔化与凝固曲线图:

高中物理基础知识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 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就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就是量度式,不就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与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就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就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高中物理知识点汇总(带经典例题)

高中物理必修1 运动学问题是力学部分的基础之一,在整个力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本章是讲运动的初步概念,描述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贯穿了几乎整个高中物理内容,尽管在前几年高考中单纯考运动学题目并不多,但力、电、磁综合问题往往渗透了对本章知识点的考察。近些年高考中图像问题频频出现,且要求较高,它属于数学方法在物理中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专题一: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基本本概念 ◎知识梳理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 (1)物体平动时; (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 (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4.时刻和时间 (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秒末”,“速度达2m/s时”都是指时刻。 (2)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对应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内”均是指时间。 5.位移和路程 (1)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的变化,是矢量。位移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有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当物体作直线运动时,可用带有正负号的数值表示位移,取正值时表示其方向与规定正方向一致,反之则相反。 (2)路程是质点在空间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在确定的两位置间,物体的路程不是唯一的,它与质点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3)位移与路程是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是过程量,二者都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并不等于路程,只有当质点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二者才相等。6.速度 (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大小叫速率。 (3).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①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初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图

初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图 随着新课标改革事业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对初中物理教学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下面是X为你整理的初物理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初物理知识点总结(一)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3、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5、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6、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7、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8、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能) 9、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10、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13、热量的计算:①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 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是后来的温度。 ②Q放=cm(t0-t)=cm△t降1.热值(q):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焦耳/千克。 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qm;(Q放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热值,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单位是:千克。 1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1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

高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高考物理基本知识点汇总 一. 教学内容: 知识点总结 1. 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或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0gR 注意:若到最高点速度从零开始增加,杆对球的作用力先减小后变大。 3. 传动装置中,特点是:同轴上各点ω相同,A ω=C ω,轮上边缘各点v 相同,v A =v B 4. 同步地球卫星特点是: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①卫星的运行周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角速度也相同; ②卫星轨道平面必定与地球赤道平面重合,卫星定点在赤道上空36000km 处,运行速度3.1km/s 。 5. 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常量首先由什么实验测出:F =G 2 2 1r m m ,卡文迪许扭秤实验。 6. 重力加速度随高度变化关系: 'g =GM/r 2

说明:为某位置到星体中心的距离。某星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r g G M R 02 = g g R R h R h ' () = +2 2 ——某星体半径为某位置到星体表面的距离 7. 地球表面物体受重力加速度随纬度变化关系: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较小,在两极,重力加速度较大。 8. 人造地球卫星环绕运动的环绕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g =2 r GM 、r mv r GMm 2 2 = 、v = r GM 、 r mv r GMm 2 2 = =m ω2R =m (2π/T )2R 当r 增大,v 变小;当r =R ,为第一宇宙速度v 1=r GM =gR gR 2 =GM 应用: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知道宇宙速度的概念 9. 平抛运动特点: ①水平方向______________ ②竖直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合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应用:闪光照 ⑤建立空间关系即两个矢量三角形的分解:速度分解、位移分解 相位,求?y t x y t gT v S T v x v t v v y gt v gt S v t g t v v g t tg gt v tg gt v tg tg == =====+=+== =2 0002 02 2 24 0222 00 1214 21 2αθα θ ⑥在任何两个时刻的速度变化量为△v =g △t ,△p =mgt ⑦v 的反向延长线交于x 轴上的x 2处,在电场中也有应用 10. 从倾角为α的斜面上A 点以速度v 0平抛的小球,落到了斜面上的B 点,求:S AB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认识物理 一、物理学研究的内容:现象、规律及产生原因。 包括:声、光、热、电、力等。分别概括知识点、举例子,并说明中考的重点难点。 二、物理学的特点 1、有趣 2、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3、和现实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学科 三、如何学好物理: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⑴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举例:人—声带振动;风—空气振动;下雨刷刷声—液体振动;风吹树叶振动、电线振动发出声音;蚊子翅膀振动;敲鼓—鼓面振动;弹琴—琴弦振动;婵—腹部发生器;鸟—鸣管等等。 青蛙的发音器官为声带。有些雄蛙口角的两边还有能鼓起来振动的外声囊,声囊产生共鸣,使蛙的歌声雄伟、洪亮雨后,汇成一片大合唱,有一定规律,有领唱、合唱、齐唱、伴唱等多种形式,能吸引较多的雌蛙前来。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振动而发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其中的“声”分别是由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⑵声音的产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②“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传播并存在。 ③振动一定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人不一定能听到。 ⑶声音的保存: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发出和原声相同的声音。 声音记录的分类:1、机械振动:唱片(唱针振动)2、磁记录:磁带 3、光记录:光盘、DVD 二、声音的传播 ⑴声源: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又叫发声体。 ⑵介质: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举例子气体、液体、固体作为介质的例子。 ①介质分类:气体、液体、固体(固体传声效果好,能量损失少,举例子)②真空不能传声

高一物理基础知识总结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一、基础概念 1、质点: ①定义: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替代物体,这个点叫质点。 ②能否视为质点的条件:当研究问题与物体形状和体积无关时或可忽略时,物体可看作是质点。 2、参考系: ①定义:事先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叫参考系。 ②参考系选择:选择是任意的,选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为参考系叫惯性系,选匀变速、变速曲线等非静止和非匀速直线的物体为参考系叫非惯性系,高中物理一般选大地为参考系(为惯性系),所有运动物理量要相对同一参考系。 3、时间与时刻 4、路程:物体运动实际轨迹长度。 5、位移(矢量):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①大小:物体某段时间内起点到终点的距离。 ②方向:从物体某段时间内的起点指向终点。 6、矢量标量 矢量:指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标量:只有大小而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7、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①平均速度:物体位移与发生该段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方向为位移方向。 ②瞬时速度:很短时间或很短位移内的平均速度即为时刻速度,叫瞬时速度。方向为短位移方向或某点轨迹的切线方向。 ③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无方向是标量。 ④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8、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①定义:物体的速度变化量(是矢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②方向:由物体所受合力方向决定,即与合力方向同向,也和物体的速度变化量方向同向。 t 123第1秒末 第2秒初 第2秒末 第3秒初 第3秒末 第4秒初

二、基础公式 1、匀速直线:vt x = 2、变速直线:t v x = {对匀变速直线有()v v v +=02 1 } 3、平均速度:t x v = 4、加速度: t v v a 0 -= 三、方法与题型总结 判断速度大小变化的方法: 1、速度加速若同向:速度增加喜洋洋。 2、速度加速若反向:速度减少泪汪汪。 3、速度加速若垂直:速率不变只改向。 第二章 直线运动 一、基础概念 1、运动轨迹与性质 2、常见运动性质概念 ①匀速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简称。 ②变速:专指速度变化(大小或方向或大小方向同时变化) ③加速:专指速度增加。 ④减速:专指速度减少。 ⑤匀变速(直线)曲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的(直线)曲线运动。 ⑥匀加速直线运动:指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速度大小增加。 ⑦匀减速直线运动:指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速度大小减少。 ⑧变加速(直线)曲线运动:指加速度(大小或方向)变化,轨迹有直线和曲线(如圆周运动)。 ⑨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0,只受重力(a=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⑩竖直上抛:初速度向上,只受重力(a=g ),任何一段时间均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五个运动量有对称性(即上升与落回抛出点大小对应相等) 二、基础公式 直线运动的五个物理量(两端两个状态量,中间过程三个过程量)和五个公式 机械运动 (即物体的运动) 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变速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 纯变速(即变加速)直线运动 匀加速直线运动 匀减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曲线运动(如抛体运动) 变加速曲线运动(如圆周运动) 0v v a x t

高一物理力学 知识点归纳

高一上物理期末知识点复习 专题一:运动学 【知识要点】 1.质点(A ) (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 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参考系(A ) (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3.路程和位移(A )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 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 大小才相等。图1-1中质点轨迹ACB 的长度是路程,AB 是位移S 。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比如说 某人从O 点起走了50m 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 ) B A B C 图1-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