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现代史知识点总结

近现代史知识点总结

近现代史知识点总结
近现代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 如何看待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问题

第一,从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关系的角度。主观动机是要掠夺、压迫中国,企图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这完全是由他们“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的”,而决不是为了给中国带来“近代文明”,帮助中国变成独立富强的现代化国家。客观效果,如瓦解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传播了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物质文明,并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中国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新型知识分子的产生创造了物质前提。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殖民主义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并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使命”。

第二,从正义和非正义、是非善恶的道德判断角度。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以及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是非正义的。它们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贩卖人口,发动战争,运用各种手段掠夺、屠杀、压迫、剥削中国人民,这些都是极其野蛮的、可耻的、不道德的罪行。马克思在著作中愤怒揭露和谴责了殖民主义的这些侵略罪行。因此决不能因其有“双重使命”客观效果而替资本—帝国主义侵略辩护、美化甚至评功摆好。

第三,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资本—帝国主义为了其自身利益,在把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传入中国的同时,又有意保留中国的封建生产关系,扶植中国封建势力,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使中国走上半殖民地经济畸形发展道路。更重要的是中国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物质文明所产生的成果和利益,绝大多数中国人民是享受不到的。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因为这“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因此中国人民必须首先通过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独立和民主,否则是不可能真正实现中国的富强和现代化的。

2、正确评价义和团运动

局限性:

笼统排外;

受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欺骗;

存在许多迷信和落后的现象。

意义和作用:

表明了中国人民不可欺侮的英

勇气概,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灭亡

和瓜分中国的图谋。

3、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意义

(1)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和它们在中国的统治,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图谋。

(2)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极大地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全国人民反帝爱国的伟大斗志,赋予了中华民族民族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

4、列强并没有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其原因何在?

根本原因: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重要原因: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太平提昂农民战争的意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原因:第一、农民阶级思想的局限性。

第二,拜上帝教教义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

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三军事上的失误是失败的重要原因。

第四,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认识

第五,太平天国也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PS:课本44页也有答案

意义:(课本P43页上,跟这个答案不同,大家结合答题吧)

第一,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严重动摇了几千年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第二,捍卫了民族尊严,使西方列强迅速殖民地化中国的企图受到严重挫折。

第三,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精神,为中国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全面开展作了必要的酝酿和准备。

第四,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描绘了人间“天国”的蓝图,颁布了《资政新篇》,提出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表现了农民阶级面对民族危亡

所进行的反抗和探索。

教训:课本44页第五段!

2、洋务运动的性质、意义、失败的原因(意义P46,原因P47)

性质:洋务运动的实质,是以近代西方先进科技和工业文明为传统的皇权-官僚阶级的统治秩序提供新的物质支撑。

意义:其一,洋务运动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在客观上对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其二,洋务运动时期,为了培养通晓洋务的人才,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

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与此同时,洋务

运动中翻译了一些外文书籍,介绍了一些西方的科技和文化,给封闭的

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兴办新式教育机构,培养了一批受到新式教育的

人才。

其三,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知识促使人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旧的观念受到冲击,

新的思想得到传播。

原因: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2.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4.因为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容的,是不可能

在封建主义的桎梏下充分发展起来的。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

3、戊戌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意义P51,原因P52,教训P53最后一段)

意义: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原因: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其一,守旧派势力强大其二,维新派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

其三,维新派及光绪皇帝在实施变法上的某些冒进措施。

教训:(1)戊戌维新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竟失败得这么快,暴露了这个阶级的软弱性;

(2)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3)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第三章辛亥革命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意义和失败的原因及教训(爆发的原因P55-57黑体字,意义P65,失败的原因P70-72每段的第一句。)

爆发的原因:(一)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二)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失败的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主观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政治上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教训: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了资产阶级共和方案不能解救中国。要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必须进行新的探索,谋求新的出路。

意义:1.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2.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

界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3.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5.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

运动的高涨

中篇综述

1、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

(1)帝国主义不允许;

(2)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和社会斗争尖锐、激烈,使得任何改良的、中间性的政治方案都失去了实现的可能;

(3)由于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性,使得他们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

第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第二,在民族工业中,工业资本所占比重很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占比重大。

第三,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是以纺织、食品工业为主的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技术、设备以至原材料方面不得不依赖外国垄断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

第四,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业,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

第五,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经济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所受的阻碍(1)外国资本的压迫(2)官僚资本的排挤(3)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4)军阀官僚政府的压榨

4、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三种政治力量:1、反动势力: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1927年后形成为官僚资产阶级)2、中间势力:民族资产阶级进步势力:3、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三种建国方案:1、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政治代表是国民党统治集团)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

统治2、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3、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政治代表是共产党)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人民共和国,逐步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5、十月革命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①它削弱了国际帝国主义的力量,直接援助了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②它促使中国产生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他们的影响和带领下,中国革命逐步转向新民主主义。

③它从多方面促进和加强了中国革命和世界各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国际联合;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使中国革命有了前所未有的国际援助。

6、战后世界政治形势出现三个重要的新情况(1)美国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2)苏联成为世界上可以与美国抗衡的一流强国,社会主义由战前的一国发展为多国。

(3)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南太平洋地区,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

7、“三座大山”的重压:(一)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二)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

(三)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及其艰难处境

第四章开天辟地大事变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

青年》

2、十月革命怎样推动了中国先进分子从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P99)

第一,中国旧民主主义运动在政治及思想文化战线上的一次次失败,逐步打破了中国先进分子对西方革命思想和建国方案的迷信,促使他们寻找新的革命思想和道路。

第二,中国有许多情况与十月革命前的俄国相同或近似,因此,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启发了中国的先进分子。

第三,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对被压迫民族所采取的友好、平等的政策,鼓舞和推动着中国先进分子学习俄国和接受马列主义。

第四,十月革命中,俄国布尔什维克党所采取的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也推动他们去研究十月革命所遵循的新主义。

第五,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进一步打破了中国先进分子对欧美民主主义的幻想,更加促使他们把学习的目光转向苏俄、转向马列主义。

3、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P102

5、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一,从时代特点和条件来看,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

第二,从领导力量看,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第三,从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来看,在五四时期,已涌现出了一批拥护十月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成为运动的左翼和领导力量。

最后,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6、新文化运动的性质;五四运动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启蒙运动。

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运动

7、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基础和条件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组织基础: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国际条件:共产国际帮助

8、★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历史背景)及意义:P113

意义: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B、标志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

C、标志着中国革命结束了一再失败的局面,开创了从此走向胜利的伟大局面。

D、预示着中国必将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历史;预示着历史和各族人民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并在党的领导下,开始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9、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展现的新面貌(P114)

10、国共合作的形成:形成条件:A、“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共同愿望。

B、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国民党当时是相对具有革命性的民主派,领导人孙中山欢迎同共产党合作。

D、共产国际的促进作用。

11、国共合作形成的标志:“国民党一大”

12、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启示(P119-120)

意义:大革命是又一次席卷全国的革命运动。这场革命声势之浩大、发动群众之广泛、斗争之激烈,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高潮。

是一场走向未来胜利的伟大演习

懂得了掌握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极端重要性

懂得了掌握革命武装的极端重要性

懂得了进行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

失败原因:◆阶级成分复杂,利益取向和政治意向不同;对反帝、反封等问题的理解国共两党存在着分歧。

◆中国共产党的处在幼年阶段;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放弃领导权;缺乏政治斗争经验。

◆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

◆孙中山、廖仲恺等国民党中主张国共合作的中坚人物先后去世。

◆帝国主义的干涉。

启示:促使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探索,包括关于中国革命的性质、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关于民族资产阶级问题、关于农民同盟军问题、关于武装斗争问题、关于中国革命的前途问题。

13、东方之所以对资本主义持某种程度的怀疑和保留态度?P98最后三段。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新”道路是指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和毛泽东的杰出贡献

1.最早提出要进行农村武装斗争

2.领导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3.明确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3、代表作品:《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4、红军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于:

第一,翻开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新篇章。

第二,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第三,培育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

第四,具有根深远的意义时,形成了中国革命成熟的坚强领导核心。

5、九一八事变前后,蒋介石为什么实行不抵抗政策?

第一,最根本的原因来自其“攘外必先安内”的总国策。

第二,在蒋介石看来,中国的力量弱于日本,不如妥协退让以保存自己,把东北让给日本,以换取日本不再侵略华北。

第三,国民党的政权害怕人民的力量在反侵略斗争中成长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

第四,幻想依赖国际联盟来仗义执言、主持公道、制裁日本。

6、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为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提供了条件。

7、七七事变后,9月22日,国民党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8、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P154

9、进步势力(发展)、中间势力(争取)、顽固势力(独立)。P156

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历史必然性是什么?

第一,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极大特殊性,对理论发展的特殊需要。

第二,它昭示了中国共产党对异域文化相互交融这一发展规律的自觉体认。

第三,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更加广泛应用和进一步发展的内在要求。

11、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根本原因:蓄谋已久,既定侵华政策发展的必然.——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

现实原因:摆脱经济危机的需要。

有利条件:国内政局是国共十年对峙。

国际:英美帝国主义国家长期以来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日本的侵略野心。

2、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担任正面作战,以正规战为主,是抗战的主战场,是抗日的主要力量。(1)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梦想,大量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促成了相持阶段的到来。

(2)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

(3)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P164)

(1)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的主战场。

(2)中国的抗战牵制和削弱了日本的力量。使之不能贸然北进,从而使苏联得意集中兵力对付德国,避免东西两面作战。

(3)推迟了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世界,并使之在发动和进行战争时由于兵力不足而不能全力南进,从而减轻了美、英军队受到的压力。

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P166)、原因(P167)。

5、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1、为什么我们既知国民党确立了内战的主要方针,却要努力争取国内和平民主?(毛泽东进行和平谈判的原因)

第一,和平建国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

第二,存在和平的可能性,我们应努力争取光明的前途;

第三,即使和谈不成,也可以向人民揭露国民党内战阴谋。

2、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的原因?(目的)P170

第一、以此敷衍国内外舆论,掩盖其正在进行的内战准备。

第二、是诱使中共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以期不战而控制全国。

第三、如果谈判不成,即防守发动内战,并把战争责任转嫁给中共。

3、重庆谈判的意义:迫使国民党承认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有利于打破蒋介石的独裁统治。

4、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第二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后,中国境内出现了两条战线:第一条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反对国民党军队的军事斗争战线;第二条战线是1946年到1947年5月间,在国民党统治区形成了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学生运动、工农运动和各阶层人民的斗争汇合在一起的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人民民主运动。

5、为什么会形成第二条战线?

第一,国民党实行独裁、内战、卖国三位一体的反动政策,使蒋介石“在政治上变得毫无威信,毫无力量”

第二,国统区经济危机的加深,使人民对国民党彻底失望。

6、国民党为什么会丧失民心?

第一,国民党政权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这一政权的社会基础本身就极其狭隘,掌握政权后的腐朽本性日益暴露,从而丧失民心。

第二、抗战时期军事上的“豫湘桂大溃败”,加上这一时期国民党政府官员贪污腐化,大发国难财,在抗战后期就严重丧失人心。

第三、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对沦陷区的“劫收”,是国民党失去民心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四、国民党政府在抗战胜利后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是其失去民心的最重要原因。

第五、国民党在抗战胜利后,拒绝人民要和平、要民主、要自由的愿望,仍然继续并加强独裁统治,压迫民主,是其丧失民心的又一重要原因。

总之,国民党统治区深刻的政治经济危机,充分表明了这个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集团利益的,违背全国人民意志和利益的反动政权已经无法继续维持其统治了。

7、新政协筹备会(1949年6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格局正式形成。

8、《共同纲领》P190-191、

9、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P192-193

1.客观原因:

第一,中国革命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雄厚的群众基础。

第二,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赢得胜利,是同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2.主观原因: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赢得胜利是由于得到了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一,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并能够制定出正确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人民的斗争指明方向;

第二,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并依靠人民,从而

赢得了人民的衷心拥护。

10、1946年6月至1947年2月,国民党的全面进攻被粉碎。战争主要在解放区进行。

11、1947年3月至6月,国民党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被粉碎。(战争主要在解放区进行)

12、土地制度改革,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

13、解放区土地改革的胜利进行,第一,巩固了工农联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第二,使农村生产力得到了发展。第三、提高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农民积极参军参战、支持前线成为热潮。

14、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和政治作用

其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爱国民主人士。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15、在1948年9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论述了即将成立的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国体: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6、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全会确立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

1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

2018中考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汇总

近现代史知识点串联 1.派林则徐到广州禁烟的清朝皇帝是道光帝。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在虎门销毁鸦片,这次运动的意义是: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斗争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2.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56-1860),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年);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俄国;太平军抗击了美国人华尔的洋枪队。 4.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统辖整个新疆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统治;1884年,清政府设立新疆行省,任命刘锦棠为第一任巡抚。 5.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战争中在黄海战役中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邓世昌。使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1900年,八国联军英、俄、日、法、德、美、意、奥侵略中国,于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为了巩固清朝的统治,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前期)为目标,创办军事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70年代又以求富(后期)为目标创办民用企业,著名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还有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厂,这些企业具有资产阶级性质。 8.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9.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称戊戌变法,在变法中只有湖南督抚陈宝箴支持变法,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公车上书”;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即戊戌政变),囚禁了光绪帝,这次变法只维持了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10.1894年,孙中山成立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了振兴中华口号,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1905年在孙中山、黄兴的推动下,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它的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中国同盟会的性质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12年宋教仁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11.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为辛亥革命,领导者孙中山。 12.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春,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1912年4月,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正式解职,临时政府迁到北京;1915年,在护国运动中,孙中山在日本发表《讨袁宣言》;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举起护法运动的旗帜,反对段祺瑞。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 4、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 (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4)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个人整理精华版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 上篇 近代中国历史轨迹发生改变的原因(内因和外因) (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原因) 1.中国集权官僚制的消极影响; 2.晚清政治的衰败与晚清政府 的贫困化; 3.西方列强的侵略; 4.中国文化传统的障碍:中央帝国观念、重农抑商传统、重义 轻利传统、崇古薄今取向。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1.基本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 众的矛盾。 2.相互关系:两大基本矛盾互相交织,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 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历史任务: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 富裕。 2.相互关系: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 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有利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人民解放。 3. 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必由之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 主革命。

资本——帝国主义入侵的表现,影响 一、军事侵略 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2、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 围 3、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二、政治控制 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2、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扶植、 收买代理人 三、经济掠夺 1、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3、实行 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4、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四、文化渗透 1、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2、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课件版本】 鸦片贸易给中国造成了严重的灾难 1、打破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优势,是中国有多年来的出超国变成入超国,使中国白银外流,国库空虚。 2、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影响了人民生活。 3、严重破坏了社会风尚,破坏了生产力。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近代史重点整理 上编 1.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鸦片战争引发)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 2.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 近代中国人民两大历史任务:①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3.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了解): 1840-1842年,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 1883-1885年,中法战争;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日《马关条约》(割地最多),割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赔款最多)。 4.反抗外来侵略: ①第一次自发反抗“三元里”抗英(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反侵略战争) ②义和团运动(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反侵略失败的原因P37 5.太平天国运动 ⑴代表人物:洪秀全 ⑵两大纲领: ①《天朝田亩制度》:进步性: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实际上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局限性: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 ②《资政新篇》:先进的中国人最早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探索,它不是农工实践的产物,而且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践。(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改革方案)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P47 ⑶历史意义: ①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②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③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④有利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6.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⑴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 ⑵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⑶主要内容:①经济上,兴办近代企业 ②军事上,建立新式海陆军 ③文化上,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⑷评价: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转变,但是,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注定要失败。 ⑸失败原因:①具有封建性②对外国具有依赖性③管理具有腐朽性

初中一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历史上册知识点概要 一、知识点: 第一章中华文明的起源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P2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P2 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和地点(列表展示更直观清晰)P1.3.4 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P2 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P4—5 6、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P5 7、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P7—8 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P7—8 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P7—P8 10、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P12 11、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P13 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P14 第二章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13、 14、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P15

15、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P21 16、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P23 17、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P23—24 18、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P24 19、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P26 20、“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P27 21、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P27 22、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P30 23、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P30—32 24、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P31 25、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P32 26、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战国形势图》P33 27、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P34 28、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P36—37 29、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P37 30、春秋后期,我国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比欧洲早1900多年,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早在商朝就有制造。P27、P36 3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筑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

《毛中特》知识点总结近现代史上”社会主要矛盾线索“

《毛中特》知识点总结:近现代史上”社会主要矛盾线索“ 近现代史上“路线、道路、纲领”线索 1.新民主主义革命 路线: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1948年,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纲领: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945年,他在党的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进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进行了具体阐述。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具体展开和体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具体奋斗目标。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指新民主主义国家的阶级性质和政权组织形式。其基本内容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就其内容说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就其形式说是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民族形式和民族特色的文化,要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科学的,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客观真理及理论和实践的一致性。对于封建时代创造的文化,应该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为全民族中90%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的,是人民大众的文化,也就是民主的文化。文化工作者要用革命文化教育和武装人民大众,使他们成为人民大众的有力思想武器;同时又要以人民群众的实践作为创作的源泉,坚持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 道路: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依据:首先,这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其次,近代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最后,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现实可能性:第一,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第二,国民革命的影响及良好的群众基础。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继续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整合表

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整合表(必修+选修1) 表2: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整合表 时段划分主要线索与阶段特征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 晚清(1840——1912)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 会(1840 —1864 年) 政治上,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 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 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为 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 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 众的矛盾,中国进入旧民主 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中 国社会主要体现为“半殖民 地”特征,由于新的阶级力 量尚未产生,农民阶级承担 起了民主革命的任务。经济 上,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 品和掠夺原料,把中国逐渐 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 国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 体。思想文化上,向西方学 习的新思潮萌发。 1840.6—1842.8,鸦片战争。 1842年8月,《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 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 由双方商定等。 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1.1 金田起义、永安建制、1853定都 天京、北伐西征、1856天京变乱、1864天京陷落) 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规定以户为单 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根据“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 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一方案,建立“有田同 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它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 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是,它体现的绝对 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篇》。 主要内容: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发展工商业,奖励 技术发明;开设新式学堂等。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 济开始解体。 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收 到西方的影响。“洋布”“洋装” 渐渐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 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 开始出现西餐馆,还有面包 房、咖啡店,吃西餐成为有钱 人的一种时尚。一些官员和商 人也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 璧的豪宅。 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 组织编译《四洲志》《各国 律例》等资料。《四洲志》 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 世界地理志。林则徐成为近 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 人。 1842年,魏源编撰《海 国图志》。这是当时介绍西 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魏源在该书序言中,阐述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 想。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梳理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梳理总结 绪论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要地位。 2、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3、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4、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君权、父权、夫权。 5、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6、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另一方面也使其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 7、资本主义产生需要两大前提:一是少数人积累大量财富;二是,劳动者丧失生产资料变成自由出卖劳动力的生产者。 8、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标志着世界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9、中国近代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 10、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帝国主义和中国民族的矛盾(最主要);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11、反侵略战争等的失败根本原因:a、社会制度腐败;b、经济技术落后。 12、两大任务:a、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b、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1856年,俄国二战签订《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的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2、1860年,中俄签订《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领土,割让香港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给英国,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向俄国开放伊犁、喀什尔等商埠。 3、1864年,中俄签订《勘分西北边界约记》,割去西北44万平方公里领土。 4、1881年,中俄通过《改订伊犁条约》和5个勘界协议书,割去中国西北7万平方公里领土。 5、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6、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等地留兵驻守。 7、1899年,义和团在山东兴起。 8、《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开放牛庄、登州、台湾、汉口、九江、南京等十个口岸。 9、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战争。 10、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组织翻译《地理大全》并编成《四洲志》。 1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2、严复翻译了《天演论》,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 13、1894年11月,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 第二章对中国出路的早期探索 1、1851年1月,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天平天国。 2、《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3、洪仁轩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天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学习近现代史纲要心得体会

学习近现代史纲要心得体 会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心得体会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和苦难中奋起,为了争取民族独立、自身解放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富裕,进行过长期的英勇奋斗。正是这些斗争,粉碎了外国侵略者灭亡中国的阴谋,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古人有言:忘记历史等于背叛。唐太宗也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中国近现代史连接过去和现在,起着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其下一站就是社会,要胜利地担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我们必须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应当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这样我们才能以清醒的态度、严谨的唯物史观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近代史;从1949年中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现代史。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的屈辱史,它警醒国民,“落后就要挨打”,敬告青年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是一部人民坚决的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更是一部艰辛勇敢的探索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历史终究是历史”,辉煌和耻辱都已流逝而去,但历史的精神和宝贵的经验教训是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并铭记于心的。虽然中国近现代史在初中、高中阶段我们也曾学习过,但每次学完都会有不同的认识和感悟,毕竟不同层次的知识结构和生活阅历就我们自身对历史的把握和理解而言是有差别的。通过大学的进一步学习,我也形成了新的思想。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保持党的先进性”。从鸦片战争起,中国开始慢下了发展的步子,在世界的地位也一蹶不振。虽然当时也是疆域辽阔,人才济济,但清政府的统治模式已被历史的车轮所赶超,思想守旧的清政府统治阶级还以“量中华之物力”而沾沾自喜,“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终于“起视四境,而‘豺狼’又至矣”。中国从成立以来,也遇到过挫折,走了许多弯路,但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不断努力地开辟、前进,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正如诗人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以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自己,要高瞻远瞩、未雨绸缪,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大胆试验,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诚然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才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可以说没有中华民族广泛的统一战线,没有人民的力量,就没有抗日战争的胜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八年级)

中国近代史 第一课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中英鸦片战争 (1)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2)时间:1840—1842年 (3)结果:《南京条约》(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时间:1856-1860年(2)侵略者:英法联军、美俄(帮凶) (3)结果:《北京条约》(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顺口溜:东北是2B,西北勘改订(东北:《瑷珲条约》、《北京条约》;西北:《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纪》、《改订条约》)结合课本地图记忆 4.左宗棠收复新疆 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务;1876年入疆,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1878年,收复除伊犁的新疆地区;(1881年,同俄国签订条约,收复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理) 5.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1894-1895年 (2)主要战役:黄海海战(邓世昌致远号)、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3)结果:《马关条约》(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岛、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白银二亿两;通商: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办厂:允许日本在中国投资办厂) (4)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时间:1900-1901年(2)导火线: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反帝爱国运动 (3)八国: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奥匈帝国) (4)结果:《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驻兵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 (5)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者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

中国近代史的时间:1840(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2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革命任务:反帝反封 4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5先后经过了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探索救国活动。还有农民阶级的救国活动。 (1)地主阶级的活动:抵抗派林则徐,魏源等的师夷长技以制夷。19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 洋务派李鸿章,曾国藩等的师夷长技以自强。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2)资产阶级的活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新文化运动 (3)无产阶级的活动:五四爱国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救国活动。 (4)农民阶级的活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6历次侵华战争: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中法战争(1884--188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日本全面侵华(1937---1945)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第14、15页)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伍(第6、7页)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 18世纪的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近代中国社会因此而落伍了。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通过条约内容来展现) 列强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并享有一系列的特权,使中国丧失了主权,进而在中国形成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局面,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2015年高考中国近现代史13个知识点归纳 高三·中国近现代史·13个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中国近代主要不平等条约 1.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南京条约》附件 2.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瑷珲条约》 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w.w 4.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 5、日本侵略中国:《二十一条》(“五九国耻”) (注意:割地的主要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马关条约》) 二.中共成立以来召开的会议 1.中共一大:1921,上海→宣告中共成立 2.中共二大:1922,上海→制定革命纲领3.中共三大:1923,广州→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及第一次国共合作方针 4.八七会议:1927,汉口→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决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5.遵义会议:1935,遵义→纠正王明“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6.瓦窑堡会议:1935,瓦窑堡→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7.洛川会议:1937,洛川→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8.中共七大:1945,延安→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9.七届二中全会:1949,西柏坡→决定工作重心转移和革命胜利后中国的转变 10.新政协会议:1949,北京→讨论新中国成立问题(《共同纲领》) 11.一届人大:1954,北京→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2.中共八大:1956,北京→提出社会主要矛盾、党的主要任务、经济建设方针 13.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北京→提出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 14.中共十二大:1982,北京→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5.中共十三大:1987,北京→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基本路线 16.中共十四大:1992,北京→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7.中共十五大:1997,北京→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注意:1、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四大 2、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文家市决策、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 3、纠正党内的错误: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4、制定国共合作方针:中共三大、瓦窑堡会议 5、党的基本路线形成: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三大 6、党的指导思想:七大(毛泽东思想)、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十六大(三个代表) 三.中共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1.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路线:靠贫、联中、限富、保中小、灭地主(1931) 作用: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翻了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 2.抗战时期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作用:有利于团结农民、地主一致抗日 3.解放战争时期

八下中国现代史按分期知识点汇总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时期:1949—1953年 1.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在筹建新中国之时,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通过《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 3.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在建国的第一年里(1949.10—1950.10)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4. 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司令员:彭德怀。 5.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6. 1950—1952年底: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农村生产力大大解放,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7.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二、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年 1. 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 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公私合营,实行赎买政 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宪法,成为我国的基本制度。 4. 1954年4—7月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关于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 5.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6. 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掀起高潮。 7. 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 1. 1956年:中共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使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2. 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分析我国形势新变化)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自考近现代史知识点

第一章考核知识点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1.识记: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32页) 2.领会: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32页) 3.简单运用: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主要表现(32页) 4.综合运用: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的确立以及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威胁(32页)(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 1.识记:(1)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33页)(2)列强制造的屠杀中国居民的惨案(33页) (3)通商口岸(35页) (4)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36页) 2.领会:(1)列强对中国的政治控制(34页) (2)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34页) (3)列强制造的侵略中国的舆论(36页) 3.简单运用:(1)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两部分(37页) (2)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及特点(37页) 4.综合运用:(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38页)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38页) (三)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1.识记:(1)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39页) (2)台湾人民的反侵略斗争(39页) (3)为国捐躯的清政府爱国将领(39页) (4)林则徐、魏源与睁眼看世界(41页) (5)严复与“救亡”口号(42页) 2.领会: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及其失败的原因(40页) 3.简单运用: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41页) 4.综合运用第一次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前夕,先进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41页) 第二章考核知识点 (一)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1.识记:(1)洪秀全与金田起义(44页) (2)天京事变(45页) 2.领会:(1)《天朝田亩制度》的性质和主要内容(44页) (2)《资政新篇》的性质和主要内容(45) 3.简单运用: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46页) 4.综合运用: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45页) (二)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 1.识记:(146页) (2)总理各国事务衙门(47页) 2.领会: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47页) 3.简单运用: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48页) 4.综合运用: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48页)

大学近代史期末考试说明及知识点汇总

1.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起止时间:1840--1949 2.现代中国历史和人民作出的四个重要选择。①选择了马克思主义②选择了中国共产党③选择 了社会主义④选择了改革开放 3.了解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导致了近代中国经济的落后和人民贫困:(一)资本-帝国主义的本性 使然(二)资本-帝国主义建立殖民体系的需要(三)中国封建社会的停滞与衰落为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提供了机遇 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起点的原因:从1840年至1949年,中国逐步形成并加深地演变为为半殖民地办封建状态。首先,半殖民地化了。这是从政治主权角度看。主权受侵犯,领土完整遭破坏,成了有其名无其实的国家。其次,半封建化了。这是从经济基础和经济解构角度看。(1)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中国农业经济成为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个部分。(2)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刺激下,中国城乡资本主义成产关系出现并有所发展。中国的大门被西方的鸦片和大炮打开了,独立的封建的中国开始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鸦片战争前的发展道路与鸦片战争后的发展道路完全不同。 4.了解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及主要矛盾、最主要的矛盾: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帝国 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5.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注意区别两大历史任务和民主革命 的任务(反帝反封建):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两大历史任务互相区别又紧密联系,只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要想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首先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了解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鸦片战争前大夫和一般中国人的观念:上朝天国。 鸦片战争后开始逐步变动,产生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其表现和过程是: (1)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维新思想产生:林则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编辑《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期国家富强来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西放的先河。洋务运动中有马建忠、王韬、郑观应等的早期维新思想,主张变革封建专制制度。 (2)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的口号喊出: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严复《救亡决论》喊出了“救亡”口号,康有为亦要求中国人发愤自救。孙中山兴中会成立时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 (3)近代以来志士仁人,就是在怀着强烈危机感和民族意识下,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大旗下,探索挽救中华民族的道路的。中国各个阶级的历史活剧就此上演。 6.了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中心内容:《天朝田亩制度》——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 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中国第一部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发展方案。 7.了解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1、打击清王朝统治。2、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了 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3.对国家出路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4.打击外国侵略势力。太平天国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5.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它和亚洲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汇总讲解学习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汇总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汇总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伍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 18世纪的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近代中国社会因此而落伍了。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通过条约内容来展现) 列强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并享有一系列的特权,使中国丧失了主权,进而在中国形成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局面,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 《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勒索白银2100万银元,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有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是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天津条约》又开放了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第一节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4)在社会结构上,形成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第二节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自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外国列强的争斗和间接统治之中,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 第六,在外国列强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第三节 三元里抗英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第二章 第一节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第二节 1.洋务派部分成员: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刘坤一,恭亲王奕訢是清朝统治集团中倡导洋务的首领。 2.洋务派举办洋务是从近代军用工业着手的。 3.洋务事业: 一是兴办近代企业。(曾国藩支持、李鸿章筹备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在南京设立的金陵机器局。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可称之为近代军事工业的兵工厂。最重要的官督商办民用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 二是建立新式海陆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