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双眼视功能 检查

双眼视功能 检查

双眼视功能 检查
双眼视功能 检查

双眼视功能检查

双眼视功能检查

双眼视觉功能有多种检查方法,各种检查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一种好的检查方法应该能够反映病人在自然就寝上的双眼视觉。但是,各种检查方法对双眼视觉都有不同程度的分离作用,所以检查结果并不能真实地全面反映病人的状况。根据各种检查方法分离作用的大小由小到大依次是:Bagolini 线状镜、偏振光四点试验、同视机、Worth四点试验,负后像和正后像。

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有以下几种:

1.同视机1901年Worth根据其简单和复杂程度将双眼视功能完整的视觉过程分为三级,一直被临床工作者广泛采用。即双眼同时视、融合力和立体视。同视机能够检查单眼抑制、异常视网膜对应和三级双眼视功能。详细检查方法请看第五章。

2.Worth四点试验四点试验能够检查单眼抑制、复视和双眼融合功能。

检查方法如下:病人戴红绿眼镜,观察33cm或6m处的四点灯,四点灯一个红色,两个绿色一个白色。眼镜和四点灯的红录颜色互补,即戴红色眼镜的眼睛看不见绿灯,只能看见红灯或把白灯看成红灯;载绿色眼镜的眼睛看不见红灯,只能看见绿灯或者把白灯看成绿灯。

如果病人看见四个灯产明病人有双眼视。他们可能双眼视觉正常,也可能存在异常视网膜对应,患小角度内斜视。

如果病人只看见两个红灯,说明戴绿眼镜的眼存在抑制。

如果病人只看见三个绿灯,说明戴红色镜片的眼抑制。

如果病人看见5个灯,可能患内斜视或外斜视,存在复视(如下图:)

若检查距离是6m,四个灯对应的是中心凹部位,而33cm时,对应的是周边视网膜。当病人在33cm检查时可能存在双眼视,而检查距离变为6m时,病人可能存在单眼抑制。所以做Worth四点试验时,必须检查远近两个距离上的双眼视功能。

3.4△三棱镜试验如果病人微小斜视或是斜视矫正术后仍然存在中心凹抑制,这类中心凹暗点很难发现,为了估计病人双眼视觉的质量可以选用这种检查方法。

病人注视正前方的一个点光源,把底向外的4△三棱镜放到一只眼前,观察另一只眼有没有双向运动。若受检查者没有斜视,无论把三棱镜放到哪一只眼前,对侧眼可能出现双向运动,即对侧眼先外转,再以同样幅度内转。这说明两只眼在双眼状态下都没有中心凹抑制。

4△三棱镜试验的原理是这样的,当病人注视正前方点光源时,把底向外的三棱镜突然放在一只眼前,比如放在右眼前,物像立即移向颞测视网膜,右眼为恢复中心注视则发生反射性的内转,根据Hering法则,左眼同时发生共轭运动即外转,运动幅度等检查时用的三棱镜的度数,这时候左眼底物像中心凹移向颞侧非中心凹部位,这时会出现复视,为清除复视,左眼又会发生一个慢的内转动作,即融像运动(单眼运动)。这样,左眼连续出现两个运动,外转后又内转,即右眼加4△三棱镜,左眼出现一个双向运动。

如果右眼中心凹存在抑制性暗点,半径比4大△,放置三棱镜以后,物像向颞侧移位,但是物像仍然落到抑制区内,右眼则不发生内转,左眼也没有双向运动。如果左眼中心凹存在抑制性暗点,右放置三棱镜以后,可能产生两只眼同时左转。

由于左眼物像向颞侧移位后,仍然位于抑制区,则不出现复视,也无融合性内转,所以,右眼放置三棱镜以后,左眼只有单向运动(共轭运动),而没有双向运动。操作时,把三棱镜放在右眼前,观察左眼的双向运动,然后再把三棱镜放在左眼前,重复检查一次。

有时,对侧眼出现不典型的双向运动,这样就很难做出正确的诊断。在具备双眼单视的病人,其融合性集合功能不足,未放三棱镜的眼就不出现典型的双向运动,这样,容易误诊为中心凹抑制。

4.红玻璃试验测定抑制深度如果病人患有斜视,但是,没有复视,他们的斜视眼可能存在抑制,或者忽略了周边视野存在的复视像。让病人注视前方蜡烛光,如果只能看到一个灯光,则在注视眼前加红玻璃,压抑注视眼,促使病人的斜视眼发挥作用,看到第二个物像(白色)。假如病人的斜视眼抑制很深,可以继续增加注视眼前红玻璃的态度,进一步压抑注视眼,直到病人感觉到复视为止。这时候,抑制的深度可以用注视眼前红玻璃的密度来表示斜视眼抑制的深度。斜视眼抑制得越深,压抑注视所需要的红玻璃的密度越高。

5.测定抑制性暗点的大小利用双眼视野计可以准确地测定抑制性暗点的大小。微小斜视的病人,单眼抑制仅仅累及黄斑中心凹。其他任何水平斜视,只要没有复视,斜视眼的整个视野都处于抑制状态,只有颞侧月牙形单眼视野部分没有抑制。

偏振光眼镜配合偏振光画片能够测量抑制的范围,发现斜视眼鼻侧或颞侧视网膜存在广泛的抑制区。

红绿眼镜配合红绿条栅测量斜视眼抑制的部位及抑制的深度。内斜视患者的斜视眼(弱视)鼻侧视网膜的视力比颞侧低得多。在偏离中心10o处,鼻侧视网膜的

视力是颞测的二分之一。说明抑制的深度变化很大,鼻颞侧视网膜抑制的深度也相差悬殊。

三棱镜法测量抑制区的边缘将一个旋转三棱镜放在病人斜视眼前,底向外,不断增大三棱镜度数,直到病人报告发生复视,此点就是暗点的颞侧缘。同样的方法依次测出抑制性暗点鼻侧缘及上下边缘。检查的时候,将浅红色滤光片放在注视眼前便于病人察觉复视。

6.立体视力检查人类的双眼视功能是在出生后不断发育成熟的,只有保持正常的视觉环境和协调的双眼共同运动才能获得正常的立体视力。任何斜视弱视患者都不会有完善的立体视觉。所以,立体视检查不仅能够筛选这类病人,而且也是斜视弱视治疗过程中临床观察的重要指标,也是这些疾病治愈与否的重要指标。

临床上立体视力的方法有两类:一类是二维空间的平面图,如Titmus,用特殊手段使双眼分离,两只眼分别注视两个存在水平视差的图像,传入视皮层以后综合为具三维空间特征的立体图像。此类检查方法还有TNO、Lang和颜少明等的随机点立体视觉检查图等。另一类是真实的立体视标,让受检者分辨,代表性的是Frisby立体板。

立体视力的正常值:一般认为是45~60秒。有许多因素影响立体视力的检查结果,选用不同的方法也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在实验室内做精细的检查,受检查经过特殊训练,立体视力可达2~7秒。临床上,检查结果达到15~30秒是相当满意的。Titmus立体图

这种方法采用偏振光眼镜和图形,使两只眼分离,分别注视两个具有水平视差的图形,具有立体视觉的人能够把平面图形看成立体图形。

检查距离是40cm,在室内自然光线下进行检查,要求视线与图形垂直。

这种检查方法有三类图形供病人阅读。第一类是一只大苍蝇,让病人戴上偏振光眼镜,能够看到这只大苍蝇陷于纸面之下或者突出于纸面之上,蝇子的身体和翅膀突起纸面约2~3cm。本来是平面图形,转眼突变成浮出纸面的“真苍蝇”,这样会使儿童感到惊奇。这样询问儿童,“大苍蝇站起来没有?”“小动物突起来没有?”“小圆环有没有凸起来?”这些问题很简单易懂,患儿能够比较准确地回答。

因为患儿年幼,有时回答问题不准确,甚至随着医生的诱导做出假阳性的答案。虽然病人回答问题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医生对患儿的答案应该做出客观的评价,分辨其真伪。

首先让患儿用手指捏苍蝇的翅膀,观察他们的动作,如果用手指捏“空中的翅膀”,则说明病人有立体视,若用手指纸上的翅膀,则说明病人没有立体感。检查一遍以后,把图案倒转方向,原来的交叉视差变为非交叉视差,突起的图案则变成凹陷的图案。若把图案旋转90o,水平视差消失,则任何立体感皆消失。若病人的答案随以上变化而变化,则说明病人有立体感,否则说明病人没有立体视。

Titmus检查图有明显的单眼线索,在不足100秒时更明显,所以上面讲的辨别假阳性的方法非常重要。

Frisby立体视检查板

这是一种比较新颖的立体视觉检查方法。立体图印在在块透明塑料板上,板的厚度分为6mm,3mm和1mm。每一块板上有四个正方形图案,其边长为6cm,图案是许多蓝色三角形组成。三角形的大小和方向都是随机排列的。其中有一个正

方形的图案中央有一圆形区域,圆形区以内的蓝色三角形印在塑料板的一面,圆形区域以外的三角形印塑料板的另一面。这样组成的正方形图案中央部分和周围部不在一平面上,相差一个板的厚度。

这种检查方法不需要特殊的眼镜,检查时可以翻转检查板的正反面,重复试验。检查过程如下:

Titmus立体视力对照表

首先选用6mm厚的体视板,把板放到盒盖上,以盖内白纸为衬纸,放在病人面前,使视线与体视板垂直。检查时病人的头部不能左右摆动或前后移动,保持在30cm距离,让病人找出四个正方形图案中哪一个隐藏着中央圆形图案。如果病人能免连续正确指出,则认为病人能够辨认这块体视板。然后延长检查距离,或者更换较薄的体视板,重复检查,直到病人能够辨认最远距离上最薄体视板上的图案为止。此时查下表,找出相应的立体视力。

检查时,请按表中所列距离进行调整,以便出检查结果相应的立体视力。

这种检查方法的优点是没有单眼线索。只要检查时,病人不移动头位,保持正确的姿势,便能够检查出准确的结果。

Lang立体视力检查图

Lang立体图其图形隐藏在随机点内,利用圆柱镜折光的原理把双眼分开,检查进病人不用戴特殊眼镜,把立体图放在病人面前,检查距离是40cm,视线应该与立体图板垂直。图中的五角星和小汽车的视差是600秒,猫的视差是1200秒。

随机点立体视觉检查图

国内颜少明等人研制的立体视检查图,图像是随机点构成的,没有单眼线索,利用红绿眼镜分离双眼。此图既有交叉视差图形,又有非交叉视差图,还有单眼抑制检查图。临床应用非常便利。

同样原理的立体视觉检查图还有随机点E立体视觉检查图,TNO立体视觉检查图等。其设计原理与颜少明等的随机点立体视觉检查图相同。

眼球运动功能检查

眼球运动的度量单位

1.三棱镜度(prism diopter, P)三棱镜是用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制成的,两个平面形成一个夹角,其断面呈楔形。一般地说三棱镜由底、屈光角和两个面组成。三棱镜的光学作用:光线投射到折射面上以后进入和离开三棱镜要经过两次折射,而每次折射都偏向三棱儿童的底面,也就是离开棱镜的顶端向基底折射。由于其折光作用,通过三棱镜观察物体时所感觉到的虚象,向三棱镜的尖端方向移位,即物象向类端移位。

三棱镜的形状态:常用的有块状三棱镜、条状三棱镜、旋转三棱镜加马氏杆等。三棱镜的定度法

(1)几何角计度法:根据三棱镜的顶角的大小为描述其屈光力的强弱。如顶角为4o,称为4o三棱镜。此法示将镜片所用物质的折射率计算在内,所以使用价值不大。

(2)狄(Dennet)氏法或称向心单位:此法所测三棱镜的单位称为三棱镜度用“△”表示。三棱镜度的定义是:光线经过三棱镜以后,其方向向基底折射百分之一弧度,称为一个三棱镜度,以1△来表示,其屈折力为0.5730o

(3)裴(Printice)氏法:此法于1891年由Printice提出,为现代眼科通常采用的单位。其定义为通过三棱镜观察1米处的物体,物象向三棱镜顶端移位1cm,称为一个三棱镜度,以1△来表示。光线移位的角度也是0.5730o。虽然狄、裴二氏的定度方法不同,在20以内相差无几。

2.度(degree,代号o)在几何学上普通应用的表示角度大的单位。

1圆周角=360o(度)

1o=60′(分)

1′=60"(秒)

例如:E字的大小用视角来表示,如果5度,可以这样表示5o,英文这样表示:5degrees of arc,或a visual angle of 5o。

3.弧度(radian,简称rad。)

1弧度是指长度等于半径的弧所对的圆心角为1弧度。

1圆周角=2π弧度≈6弧度

1弧度=57.29578。

=57o17ˊ45"

临床上表示视角、斜视角及视差角的大小的度量单位是相同的,常用的单位就是上述三种,其换算方法见下表。

四种基本眼位的检查方法

四种检查方法是遮盖法、角膜映光法、单视标检查法(两眼视网膜的物像是同一物体的景象)和双视标检查法(两只眼分别注视两个不同的视标)。

1.遮盖法?病人的眼球必须有运动功能才能利用遮盖法检查眼位,如果病人眼球运动严重受损,甚至不能运动,则不适合用遮盖法检查眼位。另个,病人两只眼都必须具备注视能力,精力集中,能够配合。

遮盖法有四种形式:交替遮盖法、遮盖-去遮盖法、三棱镜交替遮盖法和三棱镜遮盖去遮盖法。

(1)交替遮盖法:多用于隐斜视及间歇性斜视患者。

操作方法:若遮盖一只眼,对侧眼仍然注视前方视标没有发生运动,则把遮眼板移到对侧眼上,观察原来被盖眼的运动方向,如果由外到内,说明受检查可能存在外隐斜视或外斜视,如果由内向外运动,说明受检者可能存在内隐斜视或内斜视。这样反复交替遮盖几次,观察移去遮盖后的一只眼的运动方向,进一步证实初次的检查结果。如果观察到眼球出现垂直方向的运动,则说明受检者可能存在垂直斜视或垂直隐斜视。

有些显斜视在检查的时候,开始表现为隐斜视,经反复交替遮盖双眼,才表现出来显斜视,例如间歇性外斜视,在开始检查时为外隐斜视,交替遮盖以后,才表现出外斜视。如果反复交替遮盖双眼,能充分显示出来最大斜视角。

检查距离应该是33cm和6m两种。

(2)遮盖去遮盖法:鉴别隐斜视和显斜视的主要方法。

像其他遮盖法一样,病人只有具备对调节视标的注视能力,检查结果才是可行的。操作方法:遮盖一只眼,仔细观察另一只眼的运动方向,即没有被遮盖的眼球的运动方向。如果出现运动,说明病人存在显斜视,根据运动方向是哪一类斜视。

如果非遮盖眼由外向内运动,说明病人患外斜视;由内向外运动,说明患内斜视;若存在垂直方向的运动,说明患有垂直斜视,即上斜视或是下斜视。

若非遮盖眼不动,再以同样的方式遮盖另一只眼,同样的方法观察对侧非遮盖眼的运动状态。第一次遮盖的眼是斜视病人的偏斜眼,对侧非遮盖眼自然不发生运动,因为遮盖前后都是非遮盖眼注视;如果遮盖的是斜视病人的注视眼,偏斜眼则出现运动。所以遮盖去遮盖检查必须先后遮盖两只眼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遮盖去遮盖检查法也能观察隐斜视。例如,遮盖病人的右眼,左眼仍然注视前方的目标不出现运动。打开病人的右眼,如果左眼仍然不动,右眼出现运动,根据运动的方向能够判断病人是内隐斜或是外隐斜。若右眼由内向外运动,则说明患内隐斜视;由外向内运动,说明患外隐斜。

(3)三棱镜交替遮盖法:用于测量隐斜和显斜两种偏斜的总度数。但是,不能把两部分斜视的度数分别表示出来。此方法经常用于斜视手术矫正之前,为手术设计提供眼球最大偏斜度数。这两部分加起来,反映了眼外肌不平衡使眼球自然偏斜的最大程度,排除了融合功能的影响。

操作方法:遮眼板从一只眼移向另一只眼应该迅速,以免发生融合,不能暴露大斜视角。经过数次交替遮盖后,眼位才能出现最大的分离状态。手持三棱镜,根据斜视的方向把三棱镜放在一只眼前,内斜视时,三棱镜底朝外;外斜视时,三棱镜的底向内;上斜视时,三棱镜底向下;而下斜视时,三棱镜的底则朝上方。继续交替遮盖两只眼,不断调整三棱镜的度数,直到交替遮盖时不再出现眼球运动为止。完全中和偏斜度数往往需要同时应用水平垂直方向的三棱镜。

三棱镜交替遮盖法是利用三棱镜的屈光力量完全中和了眼位的偏斜,此时的三棱镜度数就是眼位的斜视度数。

双眼视功能检查的作用、内容及方法

调节反应,调节滞后和调节超前的测量方法,正常值为+0.25~+0.75D。 1. 综合验光仪内置入被检者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将FCC视标置于近视标杆40㎝处,将两眼辅助镜片的±0.50转至90o位置(其负散轴位于90o),不需要额外增加照明,让被检者双眼睁开,注视40㎝处的FCC视标。 2. 被检者报告水平线较清晰,说明被检者为调节滞后,在双眼前同时增加正球镜至横竖线条同样清晰,所增加的正球镜即为其调节滞后量。 3. 被检者报告垂直线清晰,说明被检者为调节超前,在双眼前同时增加负球镜至横竖线条同样清晰,所增加的负球镜即为其调节超前量。 4. 若被检者报告水平线和垂直线同样清晰,说明被检者的调节反应量为零。

负相对调节,即在集合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双眼所能减少调节的能力,正常值为+2.25~+2.50D。 1.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置于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良好照明。 2. 让被检者双眼同时注视40㎝近用视力表最佳视力的上一行视标。 3. 在双眼前同时增加正球镜,直至被检者报告视标开始变模糊,退回前一片。记录增加的正球镜度数,即为其负相对调节(NRA)。 4. 检测值正常说明无调节参与,测得的度数是真实度数; 检测值偏低说明有调节参与,即假性近视,需要散瞳处理; 检测值偏高说明负镜过矫或正镜欠矫。

正相对调节,即在集合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双眼所能增加调节的能力,正常值>-2.50D。 1.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置于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良好照明。 2. 让被检者双眼同时注视40㎝近用视力表最佳视力的上一行视标。 3. 在双眼前同时增加负球镜,直至被检者报告视标持续模糊。记录增加的负球镜度数,即为其正相对调节(PRA)。 4. 检测值若低于验光测得近视增长的度数,被检者无法接受新眼镜,可通过调节训练; 5. PRA低加上外隐斜,看近必须要戴镜。

双眼视功能检查的作用内容及方法

双眼视功能检查的作用 内容及方法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

双眼视功能检查的作用、内容及方法一、BCC检查 调节反应,调节滞后和调节超前的测量方法,正常值为+~+。1. 综合验光仪内置入被检者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将FCC视标置于近视标杆40㎝处,将两眼辅助镜片的±转至 90o位置(其负散轴位于90o),不需要额外增加照明,让被检者双眼睁开,注视40㎝处的FCC视标。 2. 被检者报告水平线较清晰,说明被检者为调节滞后,在双眼前同时增加正球镜至横竖线条同样清晰,所增加的正球镜即为其调节滞后量。 3. 被检者报告垂直线清晰,说明被检者为调节超前,在双眼前同时增加负球镜至横竖线条同样清晰,所增加的负球镜即为其调节超前量。 4. 若被检者报告水平线和垂直线同样清晰,说明被检者的调节反应量为零。 二、NRA检查 负相对调节,即在集合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双眼所能减少调节的能力,正常值为+~+。 1.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置于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良好照明。

2. 让被检者双眼同时注视40㎝近用视力表最佳视力的上一行视标。 3. 在双眼前同时增加正球镜,直至被检者报告视标开始变模糊,退回前一片。记录增加的正球镜度数,即为其负相对调节(NRA)。 4. 检测值正常说明无调节参与,测得的度数是真实度数;检测值偏低说明有调节参与,即假性近视,需要散瞳处理;检测值偏高说明负镜过矫或正镜欠矫。 三、PRA检查 正相对调节,即在集合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双眼所能增加调节的能力,正常值>。 1.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置于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良好照明。 2. 让被检者双眼同时注视40㎝近用视力表最佳视力的上一行视标。 3. 在双眼前同时增加负球镜,直至被检者报告视标持续模糊。记录增加的负球镜度数,即为其正相对调节(PRA)。 4. 检测值若低于验光测得近视增长的度数,被检者无法接受新眼镜,可通过调节训练; 5. PRA低加上外隐斜,看近必须要戴镜。 四、调节灵活度检查

视功能检查流程

视功能检查的流程与注意事项一、视功能检查流程: 二、视功能检查的控制要点: (一)远距离部分的检查: 1.同时视、融像功能检查:(配合Worth四点视标)

R=红片,L=绿片。双眼应能同时看到全部四点视标为正常,(R应看到垂直向上棱形和下方圆形视标,L应看到水平向两绿色十字视标。)若只能看到两点或三点为单眼抑制,若能看到五点为复视。 2.立体视功能检查:(配合二、四立体视视标) R=135偏光,L=45偏光。二视标R应看到上右下左两竖线和中间的圆点,L应看到下右上左两竖线和中间的圆点,双眼应看到点线分割的单竖线,并根据竖线上凹下凸延缓做出判断。(上凹线条延迟,疑共同性斜视;下凸线条延迟,疑共同性外斜视。)四视标应依次按上、右、下、左线条与中央点相比,根据凸起情况作定量分析。若上方线条不显凸起,立体视锐>1,;若右方线条不显凸起,立体视锐>2,;若下方线条不显凸起立体视锐>5,;若左方线条不显凸起立体视锐>10,。(一般情况下,瞳距越大,立体视锐越小,所获得立体视围越大。) 3.影像不等功能检查:(配合水平、垂直对齐试验视标) R=135偏光,L=45偏光。R应看到上、右半框和中央圆点,L应看到下、左半框和中央圆点。双眼观察水平、垂直对齐视标是否有框差。(对齐视标每相差一框,影像不等超7%,反复几次都差一框即为影像不等。)4.眼位检查: 4.1弥散圆(十字环形)视标: R=红片,L=绿片。观察弥散圆(十字)视标分离情况,可用相反方向棱镜量值直至视标回归原位。(其中,十字环形视标可参考量值:十字位移在圈约为1△,位移至圈约为2△,位移至外圈约为3△。) 4.2马氏杆及点光源视标: R=水平马氏杆,L=“0”。双眼应看到点与竖线的分离情况。点线重合

双眼视功能检查的作用、内容及方法

双眼视功能检查的作用、 内容及方法

BCC检查 调节反应,调节滞后和调节超前的测量方法,正常值为+0.25~+0.75D。 1.综合验光仪内置入被检者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将FCC视标置于近视标杆40 cm处,将两眼辅助镜片的土0.50转至90o位置(其负散轴位于900),不需要额外增加照明,让被检者双眼睁开,注视40 cm处的FCC视标。 2.被检者报告水平线较清晰,说明被检者为调节滞后,在双眼前同时增加正球镜至横竖线条同样清晰,所增加的正球镜即为其调节滞后量。 3.被检者报告垂直线清晰,说明被检者为调节超前,在双眼前同时增加负球镜至横竖线条同样清晰,所增加的负球镜即为其调节超前量。 4.若被检者报告水平线和垂直线同样清晰,说明被检者的调节反应量为零。

二、NRA检查 负相对调节,即在集合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双眼所能减少调节的能力,正常值为+2.25~+2.50D。 1.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置于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良好照明。 2.让被检者双眼同时注视40 cm近用视力表最佳视力的上一行视标。 3.在双眼前同时增加正球镜,直至被检者报告视标开始变模糊,退回前一片。记录增加的正球镜度数,即为其负相对调节(NRA。 4?检测值正常说明无调节参与,测得的度数是真实度数;检测值偏低说明有调节参与,即假性近视,需要散瞳处理;检测值偏高说明负镜过矫或正镜欠矫。

三、PRA检查 正相对调节,即在集合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双眼所能增加调节的能力,正常值>-2.50D。 1.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置于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良好照明。 2.让被检者双眼同时注视40 cm近用视力表最佳视力的上一行视标。 3.在双眼前同时增加负球镜,直至被检者报告视标持续模糊。记录增加的负球镜度数,即为其正相对调节(PRA。 4?检测值若低于验光测得近视增长的度数,被检者无法接受新眼镜,可通过调节训练; 5.PRA低加上外隐斜,看近必须要戴镜。

综合验光仪综合检查全流程分析

综合验光仪综合检查全流程 综合验光仪: 内置辅镜: O:加平光镜片的打开状态; O:不加任何镜片的打开状态; OC:关闭状态; R:视网膜检影片,67CM处不需要换算; PH:针孔镜片,查看矫正是否正确,??? P135(P):右眼135°偏振片;检查是功能时配合左眼偏振片一起使用; P45(P):左眼45°偏振片; RL:右眼用红色片;配合左眼绿色片使用; GL:左眼用绿色片; +/-0.50:交叉圆柱镜; RMH:右眼用水平红色马氏杆; RMV:右眼用垂直红色马氏杆; WMH:左眼用水平白色马氏杆;测试旋转隐斜时使用,一般不用; WMV:左眼用垂直白色马氏杆; 6△U:右眼用,基底向上的6个棱镜度; 10△I:左眼用,基底向内的10个棱镜度; 调整部件: 调整垂直平衡手轮至水平中心;

所有手轮归零;散光轴位为90°;调整高度; 调整瞳距; 打开集合掣; 调整额托手轮至镜眼距为12MM;

屈光检查流程: 1.第一步永远都要检查裸眼视力; 2.如戴镜则需要检查佩戴原镜视力; 3.用焦度计检查原镜焦度; 4.用电脑验光仪或检影检查患者客观度数; 5.将客观检查结果置入综合验光仪(电脑验光仪或检影结果),检查客观验光后视力; (此时置入检查结果时,应先置入球镜,再置入柱镜轴位,最后入职柱镜度数); 6.雾视:关闭左眼(将左眼内置辅镜调整到OC的位置上),右眼为打开状态,按置 入客观结果后的视力而决定雾视度数,适量加入,下拨屈光手轮,使其单眼视力逐渐降至0.2模糊可分辨,0.3不可分辨,使眼镜的调节逐渐放松,(雾视也许酌情处理,如出现0.3可分辨,可下拨屈光手轮后,0.3不可分辨,而0.2也不可分辨的情况,按小弟的想法,则不去掉此时的雾视量,目的是为了不影响雾视的连续性); 7.先做右眼雾视后位左眼雾视,操作流程两眼相同; 8.雾视最后一步,进行双眼雾视,将双眼内置辅镜调至O状态上,使双眼视力能达到 0.3模糊可分辨,0.4不可分辨,注视0.3单行视标3-10分钟,此时时间可酌情处 理,在此时间内需与患者沟通,避免患者出现反感,如患者又说0.3视标清晰了,此时应酌情再下拨屈光手轮增加雾视度数,直至患者说0.3模糊可分辨为止,雾视过程结束; 9.雾视后,将左眼关闭(内置辅镜在OC状态上),检查右眼,如有散光,则去掉散 光,此时的散光为客观检查后的散光度数,可记录下来作为参考,上拨屈光手轮,直至远视力为0.6左右即可,酌情处理;

视功能检查的流程与注意事项(参考模板)

视功能检查的流程与注意事项 二、视功能检查: (一)远距离部分的检查: 1.同时视、融像功能检查:(配合 Worth 四点视标) R=红片,L=绿片。双眼应能同时看到全部四点视标为正常,(R 应看到垂直向上棱形和下方圆形视标,L应看到水平向两绿色十字视标。)若只能看到两点或三点为单眼抑制,若能看到五点为复视。 2.立体视功能检查:(配合二、四立体视视标)R=135 偏光,L=45 偏光。二视标R 应看到上右下左两竖线和中间的圆点,L应看到下右上左两竖线和中间的圆点,双眼应看到点线分割的单竖线,并根据竖线上凹下凸延缓做出判断。(上凹线条延迟,疑共同性内斜视;下凸线条延迟,疑共同性外斜视。)四视标应依次按上、右、下、左线条与中央点相比,根据凸起情况作定量分析。

若上方线条不显凸起,立体视锐>1, 若右方线条不显凸起,立体视锐>2, 若下方线条不显凸起立体视锐>5,若 左方线条不显凸起立体视锐>10, (一般情况下,瞳距越大,立体视锐越小,所获得立体视范围越 大。) 3.影像不等功能检查:(配合水平、垂直对齐试验视标) R=135 偏光,L=45 偏光。R 应看到上、右半框和中央圆点,L 应看到下、左半框和中央圆点。双眼观察水平、垂直对齐视标是否有框差。(对齐视标每相差一框,影像不等超7%,反复几次都差一框即为影像不等。) 4.眼位检查: 4.1 弥散圆(十字环形)视标:R=红片,L=绿片。观察弥散圆(十字)视标分离情况,可用相反方向棱镜量值直至视标回归原位。(其中,十字环形视标可参考量值: 十字位移在内圈内约为1△,位移至内圈约为2△,位移至外圈约为3△。) 4.2 马氏杆及点光源视标:R=水平马氏杆,L=“0”。双 眼应看到点与竖线的分离情况。点线重合眼正位;竖线在点 的右方(内隐斜);竖线在点的左方(外隐斜)。 R=垂直马氏杆,L=“0”。双眼应看到点与横线的分离情 况。横线在点的上方(下隐斜);横线在点的下方(上隐 斜)。同理,可用相反方向棱镜量值直至点线重合。 提示:马氏杆操作过程中,若有融合倾向,注意先将右眼遮盖3-5s。 4.3 偏光十字视标: R=135 偏光,L=45 偏光。R 应见十字竖线,L 应见十字横线。双眼观察十字短线位移情况,同理,可用相反方向棱镜量值直至十字回归正位。 4.4 远/近眼位的检查: 水平眼位的检查:在双眼平衡全矫基础上,远用远瞳,近用近瞳。取被检眼最佳视力上一行单一视标,R=12△(BI)测量棱镜,L=6△ (BU)分离棱镜,尔后右眼逐渐减少(BI)回转,并嘱注视下方视标,记录视标垂直对齐时所调正的棱镜量值,即远/近水平方向斜位量。(注意近用眼位测量棱镜应大于12△ ,一般15△为宜。)垂直眼位的检查:同上方法,仅R=12/15△ (BI)为分离棱镜,L=6△(BU)为测量棱镜,尔后左眼逐渐减少(BU)回转,记录视标水平对齐时所调整的棱镜量值,即远/近垂直方向斜位量。提示:该方法设置棱镜时,一定注意双眼遮闭。 附注:也可用马氏杆配合5米(远用)、0.4米(近用)点光源分别检查远/近斜 位。附正常参考值:(远距)正位~2△(BI)(近距)正位~6△(BO) 5.固视差异检查:(配合固视差异视标)

全套视功能检查流程表

NRA与PRA在视功能检查中的意义 下处方、制定训练方案及解决投诉时做视功能检查尤为必要且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我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体会很深,遇到过各种各样的情况,比较常见的是关于调节方面的问题。调节是远近全程视力的基础,只有调节功能好了才能有一个好的全程视力,才能保持两只眼睛的等量同步,才能弥补一些小的屈光缺陷(例如:某些人有0.50D的远视或近视或散光,但是有良好的调节能力,这些人就不会配眼镜,也可以不配眼镜,因为不影响学习和生活)。而通过视功能项目中的四大调节(正负相对性调节、调节反应、调节灵敏度及调节幅度)的检查最能发现与解决顾客存在是视觉问题。本次就视功能检查项目中的NRA与PRA展开一次讨论,NRA与PRA在实际应用中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NRA的讨论 NRA即负相对性调节,代表的是调节放松的能力。检查时为近距离眼前40厘米处,注视视标为最佳视力的上一排视标,双眼同时等量下拨球镜直至视标变模糊,下拨量即为NRA的值。40厘米处能够产生2.50D的调节,那么屈光平衡后做NRA检查,如果眼睛能够完全放松,那么NRA 的值应为+2.50D。所以,在视功能检查中NRA的正常值为+2.50D。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某位顾客平衡后的屈光度为–2.00D,顾客戴上–2.00D的眼镜检查NRA,如果NRA=+2.50D,说明正常。这个正常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给顾客的配镜处方正确;二是该顾客的调节放松的能力很好。如果NRA=+1.50D呢?说明眼睛不能完全放松,晶状体表面还残留有1.00D的调节,也可以说顾客平衡后的屈光度–2.00D里面有混杂因素----调节存在,导致不能完全放松。顾客经过散瞳之后,调节因素去除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屈光度就应该是–1.00D。验光师检查NRA检查的是眼睛的调节放松能力,可以用这个值去评估给出的屈光度是不是合理,即是不是顾客眼睛在调节完全放松的状态下的屈光度。所以,验光师验光时不仅要让顾客的眼睛视力正常,还要让NRA正常,这样的处方才算合理、正常、妥当。 如果顾客的NRA值低于+2.50D,就要为顾客散瞳(先测眼压排除青光眼、高眼压),儿童、青少年、成年人都要散瞳,去掉调节因素,这是视功能检查的目的。配镜的目的就是戴上平衡后的眼镜达到清晰、舒适、持久。舒适的第一个指标就是NRA的值正常,眼睛没有调节存在能够完全放松。还有一种情况,散瞳前NRA=+1.50D,散瞳后NRA=+2.50D正常了,过几天复检时NRA=+1.50D了,这说明了什么?该怎么来做呢?说明该顾客散瞳后复检前又有调节因素参与了,该顾客易于疲劳。所以,看远的屈光度还是–1.00D,不过要给ADD处方,让顾客看近时要像正式眼一样少用调节,帮助顾客的双眼放松。在不考虑眼位的情况下,所给出的ADD处方应为+1.00D(+2.50D–+1.50D)。 如果顾客的NRA值高于+2.50D,说明验光师给出的屈光度高了,过矫了,需要重新验光。 二、PRA的讨论 PRA即正相对性调节,代表的是调节储备。检查时为近距离眼前40厘米处,注视视标为最佳视力的上一排视标,双眼同时等量上拨球镜直至视标变模糊,上拨量即为PRA的值。人为刺激调节时能够快速的产生一个反应,这种储备越多越好,其正常值大于等于–2.50D。 近视眼理论:大量的调节滞后造成了离焦像,离焦像的表现就是在视网膜成像模糊,这种大量的模糊像刺激眼球诱使模糊像变清晰,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近视。如果我们的眼球没有离焦像,视物随时都是清晰的,那么眼球就要有足够的调节储备。例如:一个人有–3.00D调节储备,另一个人有–1.50D的调节储备,那么做同样的近距离工作的话,有着–1.50D 的调节储备的人就会感到眼睛累,因为调节储备太少很快就会用完,视网膜上就会产生离焦像。如果有了模糊像的话,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就意味着眼睛又长度数了;对于20几岁到30几岁的成年人来说意味着眼睛疲劳了,不愿意再阅读了、视近了;对于30几岁的人来说意味着出现了早期老花。验光师在验光过程中,如果检查到PRA偏低,首先应该认识到,如果是青少年儿童,那么度数会增长较快;如果是20几岁到30几岁的成年人,那么视疲劳则会多些;如果是35岁以上的中年人则会是早老花。对于青少年儿童来说,则希望度数增长的慢些。如果PRA偏低,则不能给其选择抗疲劳或多焦点,因为造成近视增长的原因是调节储备少,调节力量弱在这种情况下让其仅有的少量调节不用则会更加削弱调节功能,加重PRA降低,加重离焦像以致加快度数增长的速度。 对于PRA较低的青少年儿童配镜要长戴,无论是远距离看黑板还是近距离看书做作业都要戴镜。看近虽然不戴眼镜也能够看清楚,但是其PRA较低,假如还有较大外隐斜的话,就会更不容易调节,由调节引起的调节性集合就会更低,这时则会动用辐辏,而外隐斜辐辏能力又很差,只有通过刺激调节来补偿看近的外隐斜和调节不足,最后的结果就是近视加快。所以PRA较低的青少年儿童看远看近都要戴眼镜的,而且还要辅助做一些调节训练,把衰弱的疲劳、衰弱的肌肉力量锻炼出来。 上述是对PRA较低的第一个认识,第二个认识就是容易顾客投诉,因为验光师给出的屈光度看远清楚没有什么问题,当看近的时候就会出现看不清楚或者看的不舒服,这是因为由远到近时可动用的调节力太小了、太弱了,没有足够的力量

第二部分 双眼视功能检查

第二部分双眼视功能检查 一、BCC检查 调节反应,调节滞后和调节超前的测量方法,正常值为+0.25~+0.75D。 1. 综合验光仪内置入被检者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将FCC视标置于近视标杆40㎝处,将两眼辅助镜片的±0.50转至90o位置(其负散轴位于90o),不需要额外增加照明,让被检者双眼睁开,注视40㎝处的FCC视标。 2. 被检者报告水平线较清晰,说明被检者为调节滞后,在双眼前同时增加正球镜至横竖线条同样清晰,所增加的正球镜即为其调节滞后量。 3. 被检者报告垂直线清晰,说明被检者为调节超前,在双眼前同时增加负球镜至横竖线条同样清晰,所增加的负球镜即为其调节超前量。 4. 若被检者报告水平线和垂直线同样清晰,说明被检者的调节反应量为零。 二、NRA检查: 负相对调节,即在集合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双眼所能减少调节的能力,正常值为+2.25~+2.50D。 1.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置于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良好照明。 2. 让被检者双眼同时注视40㎝近用视力表最佳视力的上一行视标。 3. 在双眼前同时增加正球镜,直至被检者报告视标开始变模糊,退回前一片。记录增加的正球镜度数,即为其负相对调节(NRA)。 4. 检测值正常说明无调节参与,测得的度数是真实度数; 检测值偏低说明有调节参与,即假性近视,需要散瞳处理; 检测值偏高说明负镜过矫或正镜欠矫。 三、PRA检查 正相对调节,即在集合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双眼所能增加调节的能力,正常值>-2.50D。 1.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置于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良好照明。 2. 让被检者双眼同时注视40㎝近用视力表最佳视力的上一行视标。 3. 在双眼前同时增加负球镜,直至被检者报告视标持续模糊。记录增加的负球镜度数,即为其正相对调节(PRA)。 4. 检测值若低于验光测得近视增长的度数,被检者无法接受新眼镜,可通过调节训练; 5. PRA低加上外隐斜,看近必须要戴镜。 四、调节灵活度检查 调节灵活度是采用±2.00D翻转拍(Flipper拍)进行检查,测量每一分钟的循环次数,其单位为cpm。调节灵活度代表了调节能力、速度、持久力,在无法进行NRA、PRA检查或者低龄儿童不合作的情况下可快速估测调节是否正常、调节和放松哪部分出现问题。正常值为单眼12cpm,双眼8~10cpm。 1. 被检者戴屈光不正全矫眼镜,右眼处于打开状态,左眼关闭。注视40cm 处的0.6近视标检查卡。

视功能检查流程

视功能检查的流程与注意事项 一、视功能检查流程: 二、视功能检查的控制要点: (一)远距离部分的检查:

1.同时视、融像功能检查:(配合Worth四点视标) R=红片,L=绿片。双眼应能同时看到全部四点视标为正常,(R应看到垂直向上棱形和下方圆形视标,L应看到水平向两绿色十字视标。)若只能看到两点或三点为单眼抑制,若能看到五点为复视。 2.立体视功能检查:(配合二、四立体视视标) R=135偏光,L=45偏光。二视标R应看到上右下左两竖线和中间的圆点,L应看到下右上左两竖线和中间的圆点,双眼应看到点线分割的单竖线,并根据竖线上凹下凸延缓做出判断。(上凹线条延迟,疑共同性内斜视;下凸线条延迟,疑共同性外斜视。)四视标应依次按上、右、下、左线条与中央点相比,根据凸起情况作定量分析。若上方线条不显凸起,立体视锐>1,;若右方线条不显凸起,立体视锐>2,;若下方线条不显凸起立体视锐>5,;若左方线条不显凸起立体视锐>10,。(一般情况下,瞳距越大,立体视锐越小,所获得立体视范围越大。) 3.影像不等功能检查:(配合水平、垂直对齐试验视标) R=135偏光,L=45偏光。R应看到上、右半框和中央圆点,L应看到下、左半框和中央圆点。双眼观察水平、垂直对齐视标是否有框差。(对齐视标每相差一框,影像不等超7%,反复几次都差一框即为影像不等。) 4.眼位检查: 4.1弥散圆(十字环形)视标: R=红片,L=绿片。观察弥散圆(十字)视标分离情况,可用相反方向棱镜量值直至视标回归原位。(其中,十字环形视标可参考量值:十字位移在内圈内约为1△,位移至内圈约为2△,位移至外圈约为3△。) 4.2马氏杆及点光源视标:

视功能检查方法

视功能检查方法 1、打开双侧视孔,置入双眼平衡后的屈光度数,调整使得右侧为红色滤光内置辅镜,左侧为绿色滤光内置辅镜,投放Worth四点灯视标,嘱患者注视视标。 2、能看到四个光点,表明有正常的融像能力。 3、能看到两个红点,看不到十字绿色视标,而下方的圆形视标偏红:表明左眼信息被抑制。 4、能看到三个绿点,看不到上方的菱形红色视标,而下方的圆形视标偏绿:表明病人仅接收来自左眼的视觉信息而右眼的视觉信息被抑制。 5、能同时看到五个点,两个红点,三个绿点或下方的圆形视标呈横置的椭圆形,表明有复视,为双眼融合机能障碍的表现。询问患者光点的相对位置,若两个红点在绿点的右侧,为同侧性复视,表示患者有内隐斜。反之,为交叉性复视,表示患者有外隐斜。 6、两个红点,三个绿点交替看到:表示有交替性抑制存在,患者无融像能力。 立体视检查 检查方法 1、打开双侧视孔,置入双眼平衡后的屈光度数,投放立体式视标,嘱患者注视视标中融合点,此时患者看到上下方视标为距离相等的双竖线。 2、调整内置辅镜使得双侧均为偏振光片,嘱患者再次注视视标。 3、能看到上下方视标均为单竖线,表明有正常的融像能力,有立体视。 4、能看到上方视标为双竖线,下方视标为单竖线,为同测性复视,表示患者有内隐斜:能看到上方视标为单竖线,下方视标为双竖线,为交叉性复视,表示患者有外隐斜。 5、能看到上下方视标均为双竖线,表明有复视,患者无融像能力,无立体视,当出现这种现象时,要询问患者上下方视标的相对位置。若上方两竖线距离较下方两竖线距离远,为同侧性复视,表示患者有内隐斜,反之,为交叉性复视,表示患者有外隐斜。 远距离水平隐斜 检查方法 1、被检测者屈光不正完全矫正,远用瞳距 2、让患者轻闭双眼,将旋转菱镜转到视孔前,右眼放置6△BU(分离镜),左眼放置10△BI(测量镜) 3、视标为单眼最佳视力上一行的单个远视标 4、让患者睁开双眼,问其是否看到两个视标,一个在右下,一个在左上。 5、让患者注视右下方的视标,用余光注视左上方的视标。 6、逐渐减小左眼的菱镜度,直至患者报告上下两个视标垂直向对齐,记录此时左眼前菱镜的底向的度数。 7、继续以同样方向转动菱镜直至患者又见到两个视标,一个在右上,一个在左下。 8、然后以反方向转动菱镜直至两个视标再次对齐,记录此时的菱镜底向的度数。 9、两次的平均值为测量结果,水平斜视度。在检查过程中应该不断遮盖去遮盖,以打破融合,检查结果更准确。 近距离水平隐斜

双眼视功能检查的作用、内容及方法

一、检查 调节反应,调节滞后和调节超前地测量方法,正常值为. . 综合验光仪内置入被检者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将视标置于近视标杆㎝处,将两眼辅助镜片地±转至o位置(其负散轴位于o),不需要额外增加照明,让被检者双眼睁开,注视㎝处地视标. . 被检者报告水平线较清晰,说明被检者为调节滞后,在双眼前同时增加正球镜至横竖线条同样清晰,所增加地正球镜即为其调节滞后量. . 被检者报告垂直线清晰,说明被检者为调节超前,在双眼前同时增加负球镜至横竖线条同样清晰,所增加地负球镜即为其调节超前量. . 若被检者报告水平线和垂直线同样清晰,说明被检者地调节反应量为零. 二、检查 负相对调节,即在集合保持相对稳定地情况下,双眼所能减少调节地能力,正常值为. .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置于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良好照明. . 让被检者双眼同时注视㎝近用视力表最佳视力地上一行视标. . 在双眼前同时增加正球镜,直至被检者报告视标开始变模糊,退回前一片.记录增加地正球镜度数,即为其负相对调节(). . 检测值正常说明无调节参与,测得地度数是真实度数; 检测值偏低说明有调节参与,即假性近视,需要散瞳处理; 检测值偏高说明负镜过矫或正镜欠矫. 三、检查 正相对调节,即在集合保持相对稳定地情况下,双眼所能增加调节地能力,正常值>. .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置于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良好照明. . 让被检者双眼同时注视㎝近用视力表最佳视力地上一行视标. . 在双眼前同时增加负球镜,直至被检者报告视标持续模糊.记录增加地负球镜度数,即为其正相对调节(). . 检测值若低于验光测得近视增长地度数,被检者无法接受新眼镜,可通过调节训练; . 低加上外隐斜,看近必须要戴镜. 四、调节灵活度检查 调节灵活度是采用±翻转拍(拍)进行检查,测量每一分钟地循环次数,其单位为.调节灵活度代表了调节能力、速度、持久力,在无法进行、检查或者低龄儿童不合作地情况下可快速估测调节是否正常、调节和放松哪部分出现问题.正常值为单眼,双眼. . 被检者戴屈光不正全矫眼镜,右眼处于打开状态,左眼关闭.注视处地近视标检查卡. . 检查者将±翻转拍镜片地正镜片置于被检者右眼前,嘱被检者注视近视标

肺功能各项检查操作流程及意义

肺功能检查操作流程 1.准备好仪器、定标。 2.让病人接上咬口先平静呼吸,几个呼吸周期后指导病人将气缓慢吐出来吐到不能再吐为止。 3.让病人用力、快速吸饱气到肺总量位而不能停顿! 4.马上开始以最大能力、最快速度用力呼气! 5.最后深吸一口气或回到平静呼吸。 6.让病人离开咬口并计算检查结果。 ㈡适应症 ㈢禁忌症:最大通气量是一项激烈的呼吸运动,体弱、严重心肺疾病患者及咯血患者均不宜作此项检测。 ㈣用力呼气肺功能主要指标及其意义 1.用力肺活量(FVC) 正常人的FVC与VC基本相等。哮喘患者VC可能正常,但FVC可下降,因而出现FVC 80 %,哮喘患者FEV1/FVC与FEV1%pred常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表明气道阻塞的程度,而在缓解期上述指标可以正常。 3.最大呼气中段流速(MMEF、FEF25~75%) 及用力呼气中、末段流速 (FEF50%;FEF75%) 这两项指标均用来反映小气道通畅程度,哮喘患者,尤其是发作期这两项指标常显著降低。 4.流速-容量曲线: 哮喘发作时F-V曲线特点是降支凹向横轴,相应的流速参数,如:PEF、V50、V25显著低于正常值。哮喘发作期大小气道均受累,而进入缓解期小气道功能异常仍旧存在。 ㈤用力呼气肺功能临床意义 1.阻塞性通气障碍见于:支气管哮喘、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COPD、 肺癌等 2.限制型通气障碍见于: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疾病、肺切除术后、气胸等 3.混合性通气障碍见于:肺气肿、肺结核、肺癌等 ㈥用力肺功能检查的并发症 1.腹部肌肉的抽搐 2.昏厥 3.癫痫发作

双眼视功能检测 一

双眼视功能检测一 双眼视功能检测(一) 双眼视功能检测 近年来(国内外)眼科医院也好,眼镜店也好,都在谈论、探讨视功能这一话题,大家都很关注,更有的眼镜店已经打出医学验光,视功能检查的口号,来宣传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形象,那么到底什么是视功能检查,视功能检查都有哪些?本人通过学习参考眼视光学,临床验光学等,在这里简单的介绍一下(仅供大家参考)。 概述 人类有一双眼睛,双眼一起并协调地进行视觉活动。双眼功能并不是一眼加一眼的简单数学计算,而是能产生单眼视觉所无法提供的许多功能,为人类更好的生存、更优质生活和更高效工作提供了条件。双眼视功能是涉及双眼视觉定义与条件,双眼视觉分级与生理,而且也同眼的调节与集合密切相关的眼的感觉与知觉功能,当双眼中的一眼出现问题,或双眼的协同障碍,则会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带来视觉工作的许多不便。在眼视光学和眼科学领域,与双眼视觉科学有关的专业有:双眼视觉学、斜视弱视学、运动视觉学等,一名验光师,对于这方面的知识还比较陌生的话,他也就无法使自己的验光技能及操作达到较高的境界 实例1-1: 18岁医科大学学生,多年来配戴近视眼镜。主述:近半年来看书半小时以上便头疼、眼酸、字体模糊,有时文字呈重影,日趋严重。体检:全身一般情况良好。眼部检查:远近娇正视力(戴原镜)均5.0(1.0),眼部健康检查从眼表到眼底均正常。 以上是我们在临床上经常遇到的病例,从病例提供的信息来看,该患者无器质性病变,这就需要我们从功能方面进行检测和筛查。针对上述患者,我们

采用的检测主要是关于该患者的调节和集合功能,即称之为双眼视觉功能检测,该检测系统有一系列的检测程序和技术构成,其结果提供了诊断依据,并可以 通过一系列的处理方法进行矫治,称之为"矫治"。处理双眼视觉功能异常的方 法有:①处方方法:即提供一定的眼镜处方或棱镜处方,既达到矫正目的,又 达到治疗目的;②视觉训练方法:即通过一系列的视觉训练方法,改善双眼视 觉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实例1-2: 5岁儿童,家长发现有"斗鸡眼"半年,看电视非常靠近。检查患儿,检影 验光发现:右眼+4.00D,左眼+5.50 D。视力检查不配合。 实例1-2有可能是典型的调节性内斜,并有可能有屈光性弱视或屈光参差 性弱视。该患儿应继续进行哪些检查?如何使用处方?如何确定是否为弱视?如何处理。面对这类患儿及其家属,我们必须做出迅速的判断和下一步的对策,并 对该患儿的预后做出估计。 弱视表现为最佳矫正视力低于正常,但最佳矫正视力低于正常的并不都是 弱视,弱视的诊断必须有一系列检测系统构成,其检测目的一定要达到两方面 结果:①找到引起弱视的原因;②排除与诱发弱视无关但可能引起视力下降的 病因。两者缺一都不能诊断为弱视。 弱视的早期发现在临床上非常重要,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达到矫治的良好效果:①排除诱发因素,如矫正屈光不正;②给予视觉训练,即弱视训练。 实例1-3: 4岁幼儿,父母说他有"斗鸡眼",一直有,有时特别明显,有时不明显,问:有没有关系?会不会影响视力?会不会影响眼睛发育?会不会越来越难看?如 何解决? 我们能否查出该幼儿是否有斜视?若有斜视,如何预见和处理?若有斜视, 能否确定是否会诱发弱视?能否确定是否有弱视?若有弱视,能否明确给予治疗 方案和措施?能否预见治疗效果?

双眼视功能检查的作用内容及其方法

双眼视功能检查的作用、内容及方法 一、BCC检查 调节反应,调节滞后和调节超前的测量方法,正常值为 +0.25~+0.75D。 1. 综合验光仪内置入被检者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将FCC视标置于近视标杆40㎝处,将两眼辅助镜片的±0.50转至90o位置(其负散轴位于90o),不需要额外增加照明,让被检者双眼睁开,注视40㎝处的FCC视标。 2. 被检者报告水平线较清晰,说明被检者为调节滞后,在双眼前同时增加正球镜至横竖线条同样清晰,所增加的正球镜即为其调节滞后量。 3. 被检者报告垂直线清晰,说明被检者为调节超前,在双眼前同时增加负球镜至横竖线条同样清晰,所增加的负球镜即为其调节超前量。 4. 若被检者报告水平线和垂直线同样清晰,说明被检者的调节反应量为零。 二、NRA检查 负相对调节,即在集合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双眼所能减少调节的能力,正常值为+2.25~+2.50D。 1.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置于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良好照明。

2. 让被检者双眼同时注视40㎝近用视力表最佳视力的上一行视标。 3. 在双眼前同时增加正球镜,直至被检者报告视标开始变模糊,退回前一片。记录增加的正球镜度数,即为其负相对调节(NRA)。 4. 检测值正常说明无调节参与,测得的度数是真实度数;检测值偏低说明有调节参与,即假性近视,需要散瞳处理;检测值偏高说明负镜过矫或正镜欠矫。 三、PRA检查 正相对调节,即在集合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双眼所能增加调节的能力,正常值>-2.50D。 1.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置于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良好照明。 2. 让被检者双眼同时注视40㎝近用视力表最佳视力的上一行视标。 3. 在双眼前同时增加负球镜,直至被检者报告视标持续模糊。记录增加的负球镜度数,即为其正相对调节(PRA)。 4. 检测值若低于验光测得近视增长的度数,被检者无法接受新眼镜,可通过调节训练; 5. PRA低加上外隐斜,看近必须要戴镜。 四、调节灵活度检查 调节灵活度是采用±2.00D翻转拍(Flipper拍)进行检查,

双眼视功能 检查

双眼视功能检查 双眼视功能检查 双眼视觉功能有多种检查方法,各种检查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一种好的检查方法应该能够反映病人在自然就寝上的双眼视觉。但是,各种检查方法对双眼视觉都有不同程度的分离作用,所以检查结果并不能真实地全面反映病人的状况。根据各种检查方法分离作用的大小由小到大依次是:Bagolini 线状镜、偏振光四点试验、同视机、Worth四点试验,负后像和正后像。 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有以下几种: 1.同视机1901年Worth根据其简单和复杂程度将双眼视功能完整的视觉过程分为三级,一直被临床工作者广泛采用。即双眼同时视、融合力和立体视。同视机能够检查单眼抑制、异常视网膜对应和三级双眼视功能。详细检查方法请看第五章。 2.Worth四点试验四点试验能够检查单眼抑制、复视和双眼融合功能。 检查方法如下:病人戴红绿眼镜,观察33cm或6m处的四点灯,四点灯一个红色,两个绿色一个白色。眼镜和四点灯的红录颜色互补,即戴红色眼镜的眼睛看不见绿灯,只能看见红灯或把白灯看成红灯;载绿色眼镜的眼睛看不见红灯,只能看见绿灯或者把白灯看成绿灯。 如果病人看见四个灯产明病人有双眼视。他们可能双眼视觉正常,也可能存在异常视网膜对应,患小角度内斜视。 如果病人只看见两个红灯,说明戴绿眼镜的眼存在抑制。 如果病人只看见三个绿灯,说明戴红色镜片的眼抑制。 如果病人看见5个灯,可能患内斜视或外斜视,存在复视(如下图:)

若检查距离是6m,四个灯对应的是中心凹部位,而33cm时,对应的是周边视网膜。当病人在33cm检查时可能存在双眼视,而检查距离变为6m时,病人可能存在单眼抑制。所以做Worth四点试验时,必须检查远近两个距离上的双眼视功能。 3.4△三棱镜试验如果病人微小斜视或是斜视矫正术后仍然存在中心凹抑制,这类中心凹暗点很难发现,为了估计病人双眼视觉的质量可以选用这种检查方法。 病人注视正前方的一个点光源,把底向外的4△三棱镜放到一只眼前,观察另一只眼有没有双向运动。若受检查者没有斜视,无论把三棱镜放到哪一只眼前,对侧眼可能出现双向运动,即对侧眼先外转,再以同样幅度内转。这说明两只眼在双眼状态下都没有中心凹抑制。 4△三棱镜试验的原理是这样的,当病人注视正前方点光源时,把底向外的三棱镜突然放在一只眼前,比如放在右眼前,物像立即移向颞测视网膜,右眼为恢复中心注视则发生反射性的内转,根据Hering法则,左眼同时发生共轭运动即外转,运动幅度等检查时用的三棱镜的度数,这时候左眼底物像中心凹移向颞侧非中心凹部位,这时会出现复视,为清除复视,左眼又会发生一个慢的内转动作,即融像运动(单眼运动)。这样,左眼连续出现两个运动,外转后又内转,即右眼加4△三棱镜,左眼出现一个双向运动。 如果右眼中心凹存在抑制性暗点,半径比4大△,放置三棱镜以后,物像向颞侧移位,但是物像仍然落到抑制区内,右眼则不发生内转,左眼也没有双向运动。如果左眼中心凹存在抑制性暗点,右放置三棱镜以后,可能产生两只眼同时左转。

视功能检查NRAPRABCC的结果分析

视功能检查:NRA PRA BCC的结果分析 负/正相对调节NRA/PRA正常值: NRA(负相对调节)的正常值是:+1.75至+2.25 为什么是这样一个正常值呢这是由我们检查时采用的工作距离决定的。一般我们做NRA/PRA检查是在 40cm处进行,也就是说此处的调节刺激是2.5D。所以,我们做NRA负相对调节时,调节最多放松到2.5D时就不能再放松了(放松到零了),此时如果再加正镜就会导致视物模糊了(相当于长生雾视了)。如果做NRA时正镜加到2.5D以后说明初始的验光结果已经错误了(过矫正了)。因而,NRA负相对调节是不会大于+2.5D的。 如果NRA负相对调节过小,说明调节不能放松,有可能存在调节痉挛、调节过度、假性近视的情况,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验光容易近视过矫正! PRA(正相对调节)的正常值是:-1.75至-3.00。 其实RRA反应的是调节的储备力量,越大越好。 PRA小说明调节不足,调节不持久或不能产生有效调节,这样青少年儿童容易近视加快;而成人则容易引起视觉疲劳了。 调节滞后/调节超前(BCC)正常值:+0.25~+0.75D(非老视眼);+0.50D(平均)。 调节反应(BCC)测量误差分析 很多验光师都说怎么日常检查的调节反应总是负值,而且以-0.25D为多,即调节超前,但按教科书上描述,多数正常人是调节滞后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通过对学员的操作细节的观察,我发现这样的测量误差主要是由于做调节反应检查时,没有在全矫正的基础上进行造成的: 我们验光时,先要按MPMVA(最正之最佳视力)原则进行主观验光,即能矫正到1.2时就要矫正到1.2,能矫正到1.5时就矫正到1.5以此类推,这样检查 的结果才是真实的屈光状况,我们称为验光处方。而涉及到配镜时,根据具体的顾客情况、眼位特征、用眼需求等的不同需要在这个全矫正的基础上进行调整,我们称为配镜处方。多数情况下,近视眼配镜都会欠矫正一些以避免看近时调节过度,所以多数验光师会矫正到1.0或0.8。这对于配镜是完全正确的,但如果在欠矫正的基础上做视功能检查时则会有问题。调节、集合是联动的,欠矫正时,调节减少了,调节性集合也会相应减少而造成调节、集合的测量的误差。 比如做调节反应(BCC)时,40cm处会诱发2.5D的调节,当欠矫正-0.5D时,仅诱发2D的调节,此时,按BCC的测量方法,需先补足这欠矫正的-0.5D补足后才反应真实的值,这样就会多出-0.5D的测量误差来。所以,当我们调节反应的正常值是+0.25D时,欠矫正-0.5D时的“正常值”就会变为“-0.25D”了。 再比如:做隐斜检查时,欠矫正导致调节减少,调节性集合也相应减少,会造成隐斜检查结果偏向“外”;做调节幅度测量时,如果欠矫正,造成结果偏小等等。 同理,过矫正也会造成测量误差,多数情况会与上述情况相反。但也会因为过矫正时,造成调节的负担和调节不稳定而造成与上述欠矫正相同的情况。 散光不矫正或欠矫正时,由于看远看近都不能形成清晰的像,在做非常敏感的视功能检查时也会出现测量不准确。有时50度的散光未矫正都会造成测量的误差! 很多验光师考虑的是:反正根据前面检查的情况,顾客配镜也不用足矫正,主观验光时(偷懒)刻意不矫足,在此基础上进行下面的视功能检查,结果当然是乱七八糟了。。。 所以,不仅调节反应的检查,视功能检查都要在正确的全矫正基础上进行才能有准确的结果。

视功能检查的意义与方法

视功能检查的意义与方 法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视功能检查的意义与方法 一.色觉检查 检查目的与意义:检查顾客的色觉是否正常,判断有无色盲色弱。这项功能对于顾客的日常生活影响还是挺大的,发病的比率为男性约为5%,女性约为0.7%,为遗传性病患。验配与处理指导:提出相关的验配建议和意见,改善色盲和色弱对生活带来的影响。 二.立体视觉检查 检查目的与意义:检查顾客的立体视觉的敏锐度,初步诊断双眼是功能是否正常。验配与处理指导:对于立体视低下者,建议进行相关的立体视训练。这对展现门店的专业水平,提升门店的专业形象,有很大的帮助。 三.眼部检查 1.裂隙灯检查 检查目的与意义:检查眼前节的健康状况,观察眼前节有无病变及紫外线等带来的防护性伤害,比如说发现睑裂斑、白内障等。 验配与处理指导:(1)建议防紫外线及防辐射类镜片的验配,建议变色镜片和染色镜片的验配,产生功能性产品消费的可能性;(2)建议隐形佩戴者在佩戴隐形的同时有一副框架交替佩戴,这样一方面顾客会感觉到是在切实对其负责,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框架的成交或者第二副眼镜的成交。 2、眼压的检查 检查目的与意义:检查眼压是否正常,判断是否有异常。 验配与处理指导:不正常者,建议进行相关治疗处理,在门店能够帮助顾客发现眼压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治疗建议,会让顾客感觉门店是不同与传统的门店的,专业性上,是完全可以放心的。 3、直接检眼镜检查 检查目的与意义:检查眼底有无病变,如黄斑或视网膜的病变。 验配与处理指导:建议进行紫外线防护类的镜片验配,变色镜片和染色镜片的验配。提升了门店的专业水平,增加第二副的消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