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陈庆云 公共政策分析 考研笔记背诵版

陈庆云 公共政策分析 考研笔记背诵版

陈庆云 公共政策分析 考研笔记背诵版
陈庆云 公共政策分析 考研笔记背诵版

育明教育

【温馨提示】

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育明教育咨询部建议考生一定要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目前,众多小机构经常会非常不负责任的给考生推荐北大、清华、北外等名校,希望广大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最好是咨询有丰富经验的考研咨询师!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笔记

——育明教育考研咨询师整理汇编·7年积淀

政策过程的一般框架就是我们所说的教科书式的过程模型,也叫阶段模型。把公共政策看作是由政策主体作用于政策客体的决策行为,公共政策分析正是设计并选择政策方案的过程。李永军说过他认为这种简单地建立主体客体的对立划分上的线性过程一般模型存在很大的缺陷,但是却毕竟还是主流的模型。与此相对应,我们看到诸如多源流模型,倡导者联盟框架、间歇性均衡框架,政策传播与创新框架都与此不同,一方面并不简单地把公共政策过程看作是主体对客体的作用,即并不对政策行为者作简单的主体和客体的划分,另一方面认为政策过程不是线性的先制定政策再执行政策的过程,而是复杂多变的。这几种框架是对传统的阶段模型框架的创新。

由于整个政策分析学科内在发展逻辑较为混乱,还未形成统一的模式,所以不用在学科发展上作太多的纠缠,只需要记住每一个模型内部具体说了什么就行了。

这本笔记有很多是用论述和讲述的口吻写的,非常利于理解。虽然内容很多,但并不难记忆。

虽然陈庆云时代和李永军时代考察的重点不一样,前者是利益政策,决策类型,政策过程,后者是政府市场关系及政策工具,但是二者要考察的内容极少超出书本上的内容,只是书上有的东西很容易被忽略罢了。所以最终还是要回归书本,把书本理解得滚瓜烂熟才是根本。

第一章导论: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

公共政策(在形式上)是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突出公共性,意味着公共政策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政府应当是社会利益的代表者,维护

者和增进者。

第一节:公共政策本质

公共政策的概念

政策:与辞海不同,国外学者认为政策主体不仅有政府也有社会团体和个人

公共政策:在本书中,陈庆云说将公共政策的主体限定为政府,不过多地研究其他主体的作用,尽管他同时也承认公共政策主体是“由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所组成的管理体系”。然而事实上本书后面的论述,如李永军写的内容却十分强调其他主体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也就是说同一本书前后出现了不一致。陈庆云认为本书研究的是本质上还是政府管理,而不是公共管理。当然他这里是把公共管理和政府管理区分开来了,此处不再赘述。另外,根据公共政策在形式上的定义(上面),陈庆云强调了以下几点:公共政策制定主体是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公共政策的需求是社会公共事务;公共政策就是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规范,公共政策主体对社会公共事务实施管理时也要对自身管理制定规则;社会公共事务不见得是社会性公共事务,也可能是政治性的,经济性的等。不过令人费解的是,陈庆云在这里单独提到了治理理论,说公共政策研究十分需要引进治理理论的内容,并且他把治理理论的精髓归纳为“参与,合作,互动,服务”八个字。

中外学者对公共政策的界定:

1.虽然中外学者对公共政策概念的界定有很多种,但本书对公共政策概念的界定是建立在戴维·伊斯顿

的界定基础上的。

2.戴维·伊斯顿从政治系统分析理论出发,认为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统权威性决定的输出,它是对全社会

的价值作权威的分配。陈庆云的定义就是把人家的“价值”替换成“利益”

公共政策的本质(育明教育注:本章是陈庆云的利益政策学的内容,11年真题考察过)

“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1.按照陈庆云的说法,中外学者研究公共政策理论选择了制度,权力,价值,规范,技术等层面,而他

所选取的是利益,并认为利益是公共政策核心要素。他还引用了马克思的一些语录来论证利益的重要性。

2.我说过,利益政策学本质上是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从来都是把权力和利益研

究作为政治研究的核心所在。从近年的考研题目看,他的利益政策学并没有作为过重点考察对象

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

在对伊斯顿的定义作过修正之后,公共政策就被看作是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了。那么,政策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各种利益群体把自己的利益要求输入到政策制定系统中,由政策主体依据自身利益的需求,对

《公共政策分析》期末闭卷考试试题及答案

资料 一、简答题(21小题) 1.为什么公共政策学科会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科学领域发生的革命性变化之一,就是政策科学的诞生。现代政府所面临的已经不是个别的、单一的、基本稳定或一再重复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而是越来越具复杂性、尖锐性、普遍性、专业性和动态性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公共政策适应了现代社会的这些特征和现代政府的需要于20世纪50年代迅速兴起和发展起来。 2.什么是政策科学? 答:政策科学是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 3.什么是公共政策? 答:公共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件等的总称。 4.政策的功能包括哪些方面? 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政策导向功能。 (2)政策控制功能。 (3)政策协调功能。

(4)政策象征功能。 5.我国的官方政策研究机构主要有哪些? 答:主要有俩大类:一是综合型,主要是中央和县以上各级领导机关政策研究室(如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二是专项型:中央和县以上各级领导机关相关部门的研究室(如中共中央纪委研究室以研究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政策为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以研究金融政策为主)等。这类机构是专职政策研究机构。 6.什么是政策制定? 答:政策制定是政策形成或政策规划,即指从问题界定到政策方案抉择以及政策合法化的过程。 7.什么是政策方案? 答:政策方案是指对政策问题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或方案的活动过程。 8.政策方案规划的原则有哪些? 答:政策方案规划的原则主要有:信息完备原则; 系统协调原则; 科学预测原则; 现实可行原则;民主参与原则; 稳定可调原则等。 9.什么是政策合法化? 答:政策合法是指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政策的行为过程。 10.政策执行研究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完整版)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读书笔记

《公共政策分析》读书笔记 本书共十二章,分别对公共政策分析的理论框架;政府、市场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分析;公共政策系统分析;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分析;内容执行分析;效果评价分析;方法论;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分析方法;分析模型与框架以及量化方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作者认为,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公共政策是某类政策主体,如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的基础上,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有三个:导向功能、调控功能与分配功能。利益究竟分配给谁?在通常情况下,下列三种利益群体和个体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者;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或绝大多数者。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是: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与通过;公共政策内容的实施;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 书中指出,从一般意义上讲,公共政策是由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实施共同管理过称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包括四点:1、公共政策制定主体是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2、公共政策的需求基础是社会公共事务;3、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所制定的行为规范;4、公共政策的主体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实施管理的同时,也要对自身管理制定准则。 在书中第二章,作者集中考察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种考察将有助于回答如下问题:政府为什么要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政府应当在哪些方面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实际上,这些问题同时也就是政府在解决社会问题过程中的角色定位问题。 由于上述问题的重要性,社会科学中的许多理论都对其有所涉及。此书主要以经济学理论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分析为线索来进行讨论。这一方面是因为经济学理论在此领域的分析是到目前为止最为系统的理论之一;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经济理论对该问题的分析,已经影响到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从而成为一种基本的分析途径。大致上,经济学理论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分析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1、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 (1)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系统途径、过程途径、团体途径、精英途径、制度途径 (2)经济学研究途径 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 2、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利益 4、公共政策的规范性和指导性的具体表现 (1)规范了具体的客体、指向目标、制定程序,对人或包括政党在内的组织都具有约束力。(2)政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及人们的行为予以指导 (3)分为宏观指导和微观指导,总指导或具体指导,指令性指导或一般性指导。 (4)与法律不同,公共政策的指导性只具有一般性约束力。 5、公共政策的时代性的具体表现 (1)在与公共政策同时期的历史条件下,政策自身为适应时代所显示的特征。 (2)公共政策的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政府职能转变不断丰富。 (3)政策理论和政策分析方法的多元化 (4)政策问题的复杂性问题体现了时代性。 第二章 1、公共政策的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的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政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充当人们处理问题,进行社会控制以及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公共政策的目标团体:从人的角度看,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是社会成员,这些受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称为目标团体。 政策所要调整或规范的是人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 2、政策环境的定义: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3、社会问题的定义:社会正常发展过程中出现偏差或现实状况与社会期望状况之间的差距。偏差和差距导致了社会的紧张状态,涉及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 4、社会经济状况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 (1)首先,经济状况是一国或地区的政府制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2)其次,经济实力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资本物质条件。 (3)最后,社会物质经济利益的分配调节,是一定历史时期政策体系,特别是大量经济社会政策得以确定的主要根据。 5、制度或体制条件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 (1)首先,体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其次,一项政策的决策,往往是在多个方案中选择的,选择的结果与体制密切相关。(3)在次,体制的习惯势力的大小和所占优势的程度,影响着人们对各种社会利益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和表达以及这些利益和问题得到正确解决的机会。 (4)最后,体制制约着政策的执行。

《理解公共政策》托马斯·戴伊读书笔记教学总结

《理解公共政策》托马斯·戴伊读书笔记

作者介绍: 托马斯·戴伊:美国著名公共政策学教授和专家;曾执教于美国佛罗里达、宾夕法尼亚等多所大学;著作有《州和社区的政治学》、《美国政治学》、《谁掌管美国?》、《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民主的嘲讽》、《权力与社会》、《理解公共政策》等。 《理解公共政策》读书笔记 作为公共政策领域的导论性教科书,《理解公共政策》一书不仅为读者提供了理解一般公共政策的具体途径,而且为他们分析具体领域的公共政策提供了明蜥的工具。《理解公共政策》一书以政治学多种分析模型为先导,结合众多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了“政府推行的是什么样的政策”、“政府为什么要推行这样的政策”以及“这些政策的后果是什么”等问题。它提出了八种政治科学家用于分析和解释政治生活的分析模式,并充分运用这些不同模式对一些关键政策领域的具体公共政策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公共政策的特征: 1、合法性,即政府赋予的先天合法性; 2、全局性,公共政策是影响社会所有人的政策; 3、是强制性,政府是可以动用比较严厉的惩罚措施甚至暴力手段来保证公共政策的实施。

政策分析的内容: 1、描述,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 2、采取这些政策的原因,即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政策?探究公共政策的原因或决定因素包括政治制度、过程、行为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例如:政府开支缩减的后果是什么?政策是因变量,不同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决定因素是自变量; 3、最终的结果,这个政策有什么影响?又被称为政策评估,即对政策后果的分析。 政治生活的八种模式: 1、制度模式,注重描述具体制度即政治结构,组织、功能,不注重探 究制度特征对政策产出的影响; 2、政治过程模式,主要政治过程的主要内容则是一个政策选择、制定 与实施的政策过程。在政治过程中来自社会不同阶层和利益群体的 要求和压力、政治领导人的政治价值观、官僚政治以及社会经济结 构变化因素等无疑会对政策选择、制定和实施产生影响; 3、理性主义模式,公共政策是作为社会公益最大化的政策,这种理论 也收到很多人的批判,因为人在社会公益上很难达成一致; 4、渐进主义模式,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过去行为的延续,只是对社会 公益进行增量性的改动。这种模式主要是减少冲突、维持稳定,但 也带来了难以锐意变革,渐进只是权益之计的问题; 5、团体理论,认为政党是团体的联盟,公共政策只是作为团体平衡的 政策,每个团体都争相建立游戏规则,是妥协后的方案; 6、精英理论,认为公共政策是精英偏好的政策,精英认为民众对政策 缺少了解,社会价值永远是有少数人进行分配,大众不能决定公共

公共政策分析单选题(2)

一、单项选择题(100题) 1.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 B )A.勒纳B.拉斯韦尔 C.德洛尔D.马克思 2. 研究者对政策过程进行_______观察和分析的情况下,公共政策学才有可能产生。( A ) A.直接地或比较直接地B.认真地、正确地 C.间接地D.客观地 3. 以下那部作品很可能是全世界最早的政策案例著作。( D ) A.《史记》B.《吕氏春秋》 C.《论语》D.《智囊补》 4. 马克斯·韦伯强烈地主张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文化解释,甚至将社会科学称为( A ) A.文化科学B.文明科学 C.行为科学D.经验科学 5. 决策科学的研究对象是( A ) A.决策活动B.组织活动 C.政策执行活动D.政策制定活动 6.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公共组织B.公共政策 C.公共秩序D.社会伦理 7.以下哪个模型假定决策者是“理性人”。( A ) A.理性主义B.渐进主义 C.政治系统D.精英主义 8. “上下来去”模型所依据的哲学认识论是( B ) A.逻辑实证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 C.历史辩证法D.理性主义 9. 以下哪种研究是分析哪些因素是怎样影响政策主体的选择行为的,是怎样影响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的,影响的性质和程度怎样。( D )A.决策行为B.政策评估 C.政策监督D.政策过程 10.哪种模型把政策过程假定为输入——决策——输出——反馈这一系统运行过程。(A )

A.政治系统B.精英主义 C.混合扫描D.规范最佳 11. 在公共政策学的发展史上,对政策过程的研究前期重点是( A ) A.政策的制定B.政策的执行 C.政策的监控D.政策的评估 12. 在公共政策学的发展史上,对政策过程研究后期的重点是( B ) A.政策的制定B.政策的执行 C.政策的监控D.政策的评估 13. 国家权力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来履行其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因此公共政策在总体 上是________的体现。( B )A.阶级压迫B.国家意志 C.集体智慧D.公共利益 14.美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 B ) A.总统决策B.国会立法 C.执政党政策D.司法命令 15.就组织的结构和功能而言,当代中国的共产党组织更接近于一般意义上的( C ) A.政党B.国会 C.政府D.司法机关 16.政治政策的核心价值是( D )A.维护阶级统治 B.保卫国家安全 C.增进民族团结 D.获取巩固、防卫与增益国家权力和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A.在美国政党政策不属于公共政策 B.在野党对美国的公共政策不具有影响力 C.美国最高法院不是公共政策的直接制定者,只能解释法律 D.美国总统在内阁决策中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 18.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共同发布的文件被认为是( D ) A.行政法规B.行政措施、决策和命令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考研笔记总结

育明教育 2014年考研视频课程+内部资料笔记+历年真题+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3次指导=2500元 第一年没过,第二年免费重修,直到考上!!! 此外,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建议到现场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笔记 ——育明教育考研咨询师整理汇编·五年积淀综合模型 综合模型的提倡者认为上述两种模型都或隐或显地使用了两个相互联系的变量,即国家能力和政策子系统的复杂程度。由此,它用这两个变量建构了一个政策工具选择的二元四维模型。 考试时,列出表格之后,要对每一个选择进行解释说明。 第四章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 1.从本章开始就进入公共政策分析的过程模块阶段了,整个政策分析过程从政策问题的构建开始。所谓 “公共政问题的构建是公共政策过程的逻辑起点”。公共政策本质上是问题取向的,关心的就是解决社会问题,这一点我也提到过。首先必须明白,政策问题是构建的,不是自然形成的。政策问题远远不是社会问题本身。 2.本部分的内容包括:政策问题的特性;政策问题的分类;政策问题构建的环节;政策问题论证的种类 以及社会问题进入政府议程的几种途径。 3.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之所以重要不仅仅是因为它是政策过程的逻辑起点,更因为传统的政策研究忽视 了对问题的分析,只把政策分析的任务看作是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把政策问题看成是特定的客观存在而忽视了它其实是人们主观构造的产物,(传统的政策分析只重视政策制定,政策执行也被忽略)所以导致用有效的方法解决错误的问题,而不是错误的方法解决正确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第三类错误”

育明教育:考研专业课答题攻略 (一)名词解释 1.育明考研名师解析 名词解释一般都比较简单,是送分的题目。在复习的时候要把重点名词夯实。育明考研专业课每个科目都有总结的重要名词,不妨作为复习的参考。 很多高校考研名词解释会重复,这就要考生在复习的同时要具备一套权威的、完整的近5年的真题,有近10年的最好。 2.育明考研答题攻略:名词解释三段论答题法 定义——》背景、特征、概念类比、案例——》总结/评价 第一,回答出名词本身的含义。一般都可以在书本找到。 第二,从名词的提出的背景、它的特征、相似概念比较等方面进行简述。 第三,总结,可以做一下简短的个人评价。 3.育明教育答题示范 例如:“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什么是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这是答案的核心) 第二,它的几个特征,并简单做一下解释。 第三,和职能人力资源管理,人事管理等进行对比。 4.危机应对 如果出现没有遇到的名词解释,或者不是很熟悉的名词解释,则尽量把相关的能够想到的有条理的放上去,把最有把握的放在第一部分,不要拘泥于以上的答案框架。 5.育明考研温馨提示 第一,名词解释一般位于试卷的第一部分,很多考上刚上考场非常的兴奋,一兴奋就容易下笔如流水,一不小心就把名词解释当成了简答题。结果后面的题目答题时间非常紧张。 第二,育明考研咨询师提醒大家,在回答名词解释的时候以150-200字为佳。如果是A4的纸,以5-8行为佳。按照每个人写字的速度,一般需要5分钟左右。 (二)简答题 1.育明考研名师解析 简答题一般来说位于试题的第二部分,基本考察对某些重要问题的掌握程度。难度中等偏低。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的时候要把课本重要问题梳理清楚,要比较扎实的记忆。一般来说书

公共政策知识点知识讲解

公共政策知识点

1.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 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2.公共政策的内涵:1)是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种特殊形态 2)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 3)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的活动方式或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 的权力意志的表现 4)三大要素: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公共利益 5)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 6)有消极和积极之分 3.公共政策产生的条件:公共问题的形成、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公共强制机 构的出现 4.现代的公共政策的表现:1)在公共问题的形成过程中,公民参与所起的作用 越来越大 2)现代国家和政府制度的基本理念是主权在民 3)现代国家和政府越来越注重执行社会管理职能,其目的不仅在 维护和巩固政治统治,而且是推动经济和社会自身的 发展 4)传统的公共政策的质量取决于统治者个人,而现代的公共政策的 质量取决于政策过程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5.政策类型:从内容特征上分:1)元政策(总政策、总方针)、基本政策(基本 国策、方针性政策、纲领性政策、根本政 策)、部门政策(具体政策、方面政策)

2)战略(宏观决策、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一言 兴邦,一言丧邦)、策略(中观决策)、 战术(微观决策) 6.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管制,引导,调控,引导 7.现代公共政策的规定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为着 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的 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 8.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政治性、权威性、强制性 2)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 3)应然与实然的统一 4)回应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9.政策工具的类型:1)一至八至更多 2)三分法:政策工具光谱依强制的有无、强弱划分为:自 愿性(非强制性)、混合性、强 制性 10.公共政策主体:1)直接主体:国家的代议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某 些政治体制内的政党和军队领导人 2)间接主体:①次国家政策行为者(地方政府、政党、利益集团、 非政府组织、公民、社会会政治运动、公共舆 论) ②跨国政策行为者(跨国公司、联盟)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分析)

第五章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分析 一、概念题 1.政策制定过程(对外经贸大学2009年研) 答:政策制定过程是指政策决策者根据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使其转化为政策规范的过程。政策制定系统担负着政策制定的任务,改进政策制定系统是提高政策质量的关键。政策制定必须遵循科学的程序和运用科学的方法,以保证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目标,二是方案。政策目标是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政策实施所要达到的目的,政策方案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具体途径。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确定政策目标是前提,拟定政策方案是基础,选择优化方案是关键。公共政策制定作为一个动态过程,一般包括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论证评估方案、抉择方案等几个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的环节。 政策制定过程可分为:①广义上的公共政策过程,从政策问题的确认开始,一直到政策评估和政策终结为止。站在宏观角度,关注从问题确认到政策终结这样一个完整的政策周期。 ②狭义上的公共政策制定过程,是指从确立政策目标到抉择政策方案的过程。站在微观角度,研究从确立政策目标到决策政策方案的微观过程。 2.孔多塞悖论(厦大2013年研) 答:投票循环或投票悖论是指在采用过半数规则时,投票过程的次序至关重要,不同的次序会产生不同的选择结果,各种政策方案,都有可能被通过的现象。包括:①孔多塞悖论,

是指在只存在两个备选方案时,多数票规则是有效的;而当面对三个或更多个的备选方案时,多数票规则便会显得不那么有效,通常会出现循环投票现象。即在多数票规则下,可能没有稳定一致的均衡结果,而是在各种选择中循环。②阿罗悖论,又称阿罗不可能定理,是指不可能存在一种社会选择机制,能够使个人偏好通过多数票规则转换为成社会偏好。 3.方案规划(首都经贸大学2007年研) 相关试题:政策规划(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 答:政策方案规划是指公共权力机关针对特定的政策问题,依据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并进行优选抉择的过程。在政策方案规划的过程中,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目标;二是方案。确定政策目标是前提,拟定政策方案是基础,选择优化方案是关键。政策方案规划的特性包括:政策规划的目标导向、变革取向、选择取向、理性取向和群体取向。 4.政策目标(厦大2010年研) 答:政策目标是指决策者凭借决策手段所要取得的东西,是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制约着公共决策及政策分析的全过程。目标涉及“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对不同政策目标的澄清和认定是分析者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基本的政策目标包括增长、效率、稳定和公平。 政策分析的中心任务,是要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界定了政策问题,并不等于确定了目标,因为问题中确认的东西还太抽象,往往抓不住要害。所以必须要求目标明确,具体落实。围绕问题,开始设定的目标往往笼统,有待进一步具体化。其方法有两种:—是把总目标分解成更低层次的子目标;二是量化,给目标定出必须实现的数量界限。这样使整体目标与

公共政策分析教程·试题解答

公共政策分析教程 单项选择题: 第一单元 1、被人们当作政策分析学科诞生的标志性著作是:B.拉纳和托克维尔的《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最新发展》 2、20世纪60年代以后,对政策分析学科起到方法论解放作用的学者是:C、库恩 3、在政府与资源配置的关系上,亚当。斯密的基本态度是:B:不主张政府介入资源配置过程 4、政府干预主要针对以下哪种市场失灵:A、市场固有失灵。 5、政府失灵的最一般表现是:D:政府干预经济的结果不能实现预期的社会公共目标 6、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这属于政策特征的:C:政治性 7、把政策分析界定为“以制定政策规划和政策备选方案为焦点,运用新的方法对未来趋势进行分析的学问”的学者是:B拉斯韦尔 8、以下不属于政策分析的政治学研究途径的选项是:A:公共选择理论 9、在政策分析研究中,把“政治行动者个人都被自利的动机所引导而选择一项对其有利的行动方案”,这一假设作为基本出发点的理论是:D:公共选择理论 10、从政策分析的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政策理论,总结党和政府政策实践的基本经验,这种状况属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策分析学科的发展的:B:第二阶段 第二单元 1、上世纪50年代论及政策工具基本原理的著作《政治、经济和福利》一书的作者是:C:达尔和林德布洛姆 2、以下哪一项是不属于推动工具研究盛行的选项:D:社会团体的推动 3、在政策工具研究中“后现代工具”的提出者是:B:休普 4、以下哪些选项属于政策研究的古典途径:A:工具主义 5、用木工匠和园艺业比喻政府治理工具的学者是:C:胡德 6、把政策工具分为法律工具、经济工具和交流工具的学者是:D:狄龙 7、以下属于全面质量管理(TQM)核心业务的选项是:B:不断进行员工工作流程分析 8、关于听证会开始于哪个国家的说法,以下正确的选项是:A:英国 9、以下不属于影响政策工具因素的选项是:C:社会团体 10、以下不发球政策工具选择策略的选项是:D:以政策执行者的偏好为标准 第三单元 1、把政策问题觉察机制形象地称为“扳机触发器”的学者是:C:安德森 2、形成政策议程的基本条件是:C:代议制 3、以下不属于方案规划环节的选项是:D:听证票决 4、以下不属于政策目标规范性要求的选项是:A:政策目标要体现决策集团的利益 5、政策方案抉择要依据有关标准,以下不属于这些标准的选项是:C:实现政策目标的风险属于中度水平 6、把合法化严格限定在政治秩序被认可层面的学者是:B:哈贝马斯 7、以下关于政策合法化含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法律法规不存在政策合法化问题。 8、以下关于政策合法政府化地位与作用的各种说法不正确的是:A:政策合法化是领导意志转变为群众意志的过程 9、政策合法化的主体要有合法依据,以下国务院有关构成部门哪个即使经国务院批准也不能发布规章:C:国家统计局 10、以下哪个选项不是我国政策制定的原则性要求:B:群众路线 第四单元 1、将政策执行看作,在目标的确立与适应于取得这些目标的行动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过程,提出这个观点的学者是:D: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 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政策执行的地位和作用的确主要表现方面:B:保证法律法规实施的主要手段 3、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制定执行计划应遵循的原则:A:政治性 4、政策执行过程有诸多环节,包括制定必要的管理法规制定,以下哪一选项不属于必要的管理法规制度:C:质量监测制 5、以下哪一选项不属于传统的政策执行手段中行政手段的特点:D:结果的不容置疑性

公共政策分析-期末考试知识点及答案

第一章、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 1. 公共政策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公共政策是指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公共政策更突出“公共”二字。这即意味着对公共性的强调,也意味着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重新审视公共政策的本质及其诸多特征和功能的必要。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有: 1)阶级性。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构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为规范,是政府政治 行为的产物,政府的政策要体现阶级的意志。 2)整体性。公共政策要解决的问题是复杂的,许多问题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孤立的解 决某一问题,往往是不成功,因此需要整体地分析、解决问题。 3)超前性。尽管公共政策是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的,但政策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安排与指南, 必须具有预见性。 4)层次性。政策作为政府行为的产出项,根据不同层次的政策主体,会具有不同的规格。 5)多样性。公共政策的多样性,显然源于政策的“公共”特征,也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展而 显示出多样的特征。 6)合法性。政府行为的政策具有一定法律性质。其既要依靠社会舆论来维持,更要通过国 家的强制力量来监督执行。 2. 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是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采取的对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政策分析的内容包括:(1)构建问题,即首先要明确政策问题是什么?以及如何解决?政策问题不可能在一开始全部明确,只有在不断的分析活动中才会逐步清楚;(2)描述与现行政策问题相关的已有政策,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制定过程与实际结果;(3)预测为解决问题所提供的相关政策能够产生何种结果;(4)提供将要实施的政策会产生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3. 公共政策的本质 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公共政策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1)“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从现有工作的研究基础出发,我们选择的角度是“利益”,因为其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0318公共政策复习重点资料参考(1)

公共政策复习题 1.什么是公共政策? 在本教材中,政策被定义为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现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 2.应从哪些方面把握公共政策的含义? (1)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 (2)什么事公共政策 政策被定义为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3)公共政策的作用 3.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 ①从科学角度而言,分析公共政策的成因与结果,有助于增进和提高社会领域的 知识,从而加深对公共政策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②从专业角度而言,掌握公共政策的理论与方法能够使人们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 ③从政治角度而言,政策不仅是为了科学和专业而存在,而且在政治领域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4.公共政策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导向功能 公共政策作为规范公众行为的社会准则,其对公众行为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这种引导既包括行为的引导也包括观念的引导,它告诉人们应该做哪些事和不该做哪些事。 ②管制功能 为避免一些影响社会良性运行的不利因素出现,公共政策就要发挥对目标群体的约束和管制职能。(1)积极性管制;(2)消极性管制。 ③调控功能 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手段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利益冲突进行调节与控制。 ④分配功能 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分配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每一项具体政策都会涉及“把利益分配给谁”这样一个问题,换句话讲,就是都要面临一个“政策使谁受益的问题”。 5.如何从“公共”概念理解公共政策? ①公共空间:公共空间是一种权利的相互制约,有一定的规范。 ②公共物品③公共职能④公共问题 ⑤公共利益:公共利益要遵循四项基本标准:公共、合理、正当、公平⑥公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

第八章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 一、概念题 1.模型 答:模型是指主体为了某种特定的认识目的,依据相似性原则而创造或选择一种系统,用于代表被研究的对象。通常把模型分为实物模型与理论模型。公共政策分析所讨论的对象经常既可以是定性相似,也可以是定量相似;既可以是外在的相似,也可以是内在的相似;既可以是结构的相似,也可以是功能的相似。 2.系统 答:系统是指由两个以上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与外部环境发生联系的有机整体。坚持系统观点,要充分认识到系统是各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具有从要素的量的组合达到系统整体的质的飞跃的矛盾统一体。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3.决策论 答:决策论是根据信息和评价准则,用数量方法寻找或选取最优决策方案的科学,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和决策分析的理论基础。在实际生活与生产中对同一个问题所面临的几种自然情况或状态,又有几种可选方案,就构成一个决策,而决策者为对付这些情况所采取的对策方案就组成决策方案或策略。

4.对策论 答:对策论是研究互动决策的理论。互动决策,即各行动方的决策是相互影响的,每个人在决策的时候必须将他人的决策纳入自己的决策考虑之中,当然也需要把别人对于自己的考虑也要纳入考虑之中,从而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战略。 5.模型方法 答:模型方法是指作为一种现代科学认识手段和思维方法,所提供的观念和印象,不仅是人们获取知识的条件,而且是人们认知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模型方法是以研究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是逻辑方法的一种特有形式。模型舍去了原型的一些次要的细节、非本质的联系,以简化和理想化的形式再现原型的各种复杂结构、功能和联系,是连接理论和应用的桥梁。模型方法在满足政策系统整体性的要求下,力求抓住本质、化繁为简,为处理和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提供行之有效的工具。 6.线性规划 答:线性规划是一种合理利用资源、调配资源的应用数学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在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实现目标的最大化,即以消耗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大化的社会经济效益目标。这个目标既可以使产出最大,也可以使投入达到最小。 7.事实分析 答:在政策分析中,事实是指对客观存在的事物、事件与过程的描述与判断。事实分析是指要对社会的事物、事件、关系及其相互作用进行描述、观察、计数、度量与推理。事实

公共政策分析期末考试重点

第一章 一、公共政策的定义 公共政策就是政府这样的权威机构运用其职能来实现规与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为,以及有效地调动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以实现公平与效率等价值目标的方案或决定。 一、公共政策分析的定义 公共政策分析定义为一个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 三、公共政策分析的要素 (1)政策问题(2)政策目标(3)政策方案(4)政策资源(5)政策评估标准(6)政策效果(7)政策环境(8)政策信息 第二章 一、公共政策系统的定义 二、公共政策主体构成 (1)立法机关(2)行政机关(3)司法机关(4)政党(5)利益集团(6)思想库(7)大众传媒(8)公民个人 官方政策主体:1、立法机关2、行政机关3、司法机关4、执政党 非官方政策主体:1、利益集团2、非执政党3、大众传媒4、思想库5、公民和选民 三、什么是公共政策客体? 公共政策客体是相对公共政策主体而言的,是指公共政策发生作用时所指向的对象,或者说政策主体就哪些、针对哪些人制定政策。也就是说,公共政策客体是指公共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两方面。 四、公共政策环境的定义 公共政策环境,是指影响公共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五、公共政策环境的构成 一般把公共政策环境划分为地理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国际环境等 六、公共政策主体、客体、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 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环境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1)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的关系 1、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2、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3、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 在地位上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政策主体与政策环境的关系 1、政策环境制约政策主体的行为; 2、政策主体又能能动改造政策环境 (3)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的关系 1、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高度融合在一起;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在地位上具有相 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第三章 一、公共政策问题的定义 公正政策问题是指,客观存在的对社会上大多数人的利益、生存、发展条件和价值规中产生重大不良影响,并经过一定的渠道和途径反映到政府有关部门,被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社会问题。 二、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条件 (1)客观情势的存在;(2)出现强烈的公众诉求;(3)问题的影响程度深,影响围广(4)属于政府及其有关政策部门职权围;(5)形成明显的政策需要 三、公共政策问题确认的过程 1、问题察觉; 2、问题描述; 3、问题分析; 4、问题界定 三、公共政策制定过程 公共政策制定是公共政策过程的一个核心环节,是由一系列功能活动或环节构成的复杂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包括政策问题的形成与确定、政策议程的设立、政策方案的规划和政策方案合法化几个活动相互关联的过程。 四、公共政策议程的定义 政策议程是指将政策问题提上公共部门的议事日程,公共部门正式决定进行讨论和研究并决定如何制定有效政策加以解决的过程。 五、公共政策方案规划程序 (1)确定政策目标 1、政策目标的含义及作用; 2、政策目标的性质和特点; 3、确定政策目标过程中遇

公共政策分析陈庆云(整理)

第一章导论:公共政策 第一节公共政策的本质 一、中外学者对公共政策的界定 1 、伍德罗。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有政治家,既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这个定义对政策内容规定得太窄,并受到政治与行政二元论的影响。)2、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分配。(这个定义侧重于公共政策的价值分配功能,但对价值可以有广义的理解) 3、拉斯韦尔与卡普兰认为,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这个定义强调了政策作为一种以特定目标为取向的行动计划,以及与一般计划的区别,但内涵过于笼统。) 4、托马斯?戴伊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这个定义强调了政策的表现形式,特别提出了"不做"的形式,但它没有严格地指出政府要做的事情与决定做的事情之间存在的偏差。) 5、詹姆斯。安德森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的一个由目的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是有一个或一批行为者为处理某一问题或事务采取的。(这一定义强调公共政策是政府官员的活动过程,是政府实际做的事情而不是政府打算或将要做的事情,指出了公共政策的动态性和实证性。 但这种理解忽视了价值判断与政策方法的重要性,尤其忽略了政策执行的重要性。) 6、国内学者张金马认为,公共政策是党和政府用以规范、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动的 准则或指南。其表现形式有法律规章、行政命令、政府首脑的书面或口头声明和指示以及行动计划与策略等等。(这个定义比较全面地指出了公共政策的表现方式,而且突出了它是一种行为规范。但定义没有把公共政策的本质反映出来。) 第二节公共政策的特征与功能,, 一、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1、整体性政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完整性;政策的过程具有完整性等. 2、超前性政策是对未来的一种安排与指南,所以必须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3、层次性 不同的主体制定的不同政策是有主次之分的. 4、多样性 由于政府职能管理内容的扩大,而引发的政策问题页涉及到诸多领域,从而变得多元化 和复杂化. 5、合法性 政策体现着政府的行为,在法治国家,政府的行为必须依法而行. 二、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1、导向功能政策的导向功能是指政策引导人们的行为或事物的发展朝着政策制定者所 期望的方向发展。如改革开放初期,党和国家制定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引导成千上万的城乡居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2、控制功能政策的控制功能是指政策对社会中人们的行为或事物的发展起到制约或促进作用。政策控制功能的典型例子是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它通过政策的控制功能把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增长率控制在一个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平上。 3、协调功能国家的管理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其申有许多利益关系需要协 调,以保证整个国家社会生活的和谐进行。比如”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就是协调执政的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关系的基本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是我国协调 各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

2015年中国政法大学行管考研复习笔记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

育明教育 2014年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辅导再创佳绩2014年,育明教育共有6名学员成功考上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更有8名学员成功考上北大行管,12名学员成功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5年中国政法大学行管考研全程班(基础+强化+冲刺)优惠价2500元!赠送阅卷人指导一对一指导! (一)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笔记 ——育明教育考研咨询师整理汇编·八年积淀 政策过程的一般框架就是我们所说的教科书式的过程模型,也叫阶段模型。把公共政策看作是由政策主体作用于政策客体的决策行为,公共政策分析正是设计并选择政策方案的过程。李永军说过他认为这种简单地建立主体客体的对立划分上的线性过程一般模型存在很大的缺陷,但是却毕竟还是主流的模型。与此相对应,我们看到诸如多源流模型,倡导者联盟框架、间歇性均衡框架,政策传播与创新框架都与此不同,一方面并不简单地把公共政策过程看作是主体对客体的作用,即并不对政策行为者作简单的主体和客体的划分,另一方面认为政策过程不是线性的先制定政策再执行政策的过程,而是复杂多变的。这几种框架是对传统的阶段模型框架的创新。 由于整个政策分析学科内在发展逻辑较为混乱,还未形成统一的模式,所以不用在学科发展上作太多的纠缠,只需要记住每一个模型内部具体说了什么就行了。 这本笔记有很多是用论述和讲述的口吻写的,非常利于理解。虽然内容很多,但并不难记忆。 虽然陈庆云时代和李永军时代考察的重点不一样,前者是利益政策,决策类型,政策过程,后者是政府市场关系及政策工具,但是二者要考察的内容极少超出书本上的内容,只是书上有的东西很容易被忽略罢了。所以最终还是要回归书本,把书本理解得滚瓜烂熟才是根本。 第一章导论: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 公共政策(在形式上)是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共同管理过程中所

《公共政策分析》期末大作业

东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2016秋季学期远程学历教育《公共政策分析》期末大作业踏实学习、弘扬正气、诚信做人、诚实考试、作弊可耻、后果自负 专业行政管理姓名学号 期末大作业提交说明:主观题请以附件形式上传作业文档,客观题请直接在平台内答题区直接勾选答案。实践性课程制作实物作业的,请按要求拍照,以压缩包形式上传平台。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客观题请直接在平台内答题区直接勾选答案。 1.公共政策的需求基础是( C ) A.公共事务 B.社会事务 C.社会公共事务 D.公共活动 2.下列是正外部效益的是( C )。 A.环境污染 B.私人采矿导致资源浪费 C.种花花香扑鼻 D.排污水 3. 除( D )以外,其他的都是解决“风险型决策”问题的方法 A.期望值法 B.最大可能法 C.等概率法 D.小中取大法 4. 从总体上讨论需要优先解决的政策项目是指政府议程的哪个阶段( B ) A.议价阶段 B.规划阶段 C.循环阶段 D.界定阶段 5. 以下哪项不是阻碍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因素(D ) A.政治原则的偏离 B.政府体系的封闭 C.价值体系的排斥 D.社会问题自身的原因 6. 以下选项错误的是(D ) A.政策方案规划应遵循公正无偏原则 B.政策方案规划应遵循个人受益原则 C.政策方案规划应遵循人民自主原则

D.政策方案规划应遵循间断进行原则 7. 下列导致不是公共政策终止的主要因素(D ) A.决策者的价值取向 B.政策环境 C.政策资源 D.政策功能 8. 下列哪项是公共政策评价的核心(D ) A.政策目的 B.政策形象 C.政策执行 D.政策效果 9.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政策执行手段的是:(C ) A.经济手段 B.行政手段 C.政治手段 D.法律手段 10. 以下不属于影响执行者偏好的是:(A ) A.执行人员对政策的认知程度 B. 执行人员对政策的反应方向 C.执行人员对政策的反应强度 D. 执行人员对政策的执行偏好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客观题请直接在平台内答题区直接勾选答案。 11.公共政策的三个基本功能是 ( ABC ) A.导向功能 B.调控功能 C.分配功能 D.约束功能 12.政策分析的三种主要形式 ( ABC ) A.预测分析 B.回溯分析 C.综合集成分析 D.客观分析 13. 公共政策问题的建构方法是什么?(ABCD ) A.问题搜索 B.问题界定 C.问题表述 D.问题感知。 14. 下列属于正式部门的是(ACD ) A.政府 B.社区 C.市场 D.第三部门 15. 以下几种抽样方法中,哪种是任意抽样常见的方法:(ABC ) A.机械随机抽样 B.单纯随机抽样 C.复杂随机抽样 D.分层随机抽样 16. 以下哪些选项属于公共政策学中的多角度分析:( ACD ) A.技术角度 B.整体角度 C.个人角度 D.组织角度 E.科学角度 17. 系统分析包括哪些主要作业:(ABC ) A.系统模型化 B.最优化分析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考试重点

基本的公共政策目标 基本的公共政策目标也称元目标:公平、效率、发展、自由、安全。 影响政策目标确定的主要因素 (1)价值因素(2)政治因素(3)目标的多重性及其冲突 评估标准 评估标准是衡量政策目标实现的尺度,它将定性的或者概念的政策目标转化成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定义,是关于那些被用来评估备选方案或者项目的目标诸方面的明确的陈述,包括成本、收益、有效性、可行性等。尺度是标准的有形或者操作性的定义,每个标准有几个与之相关的量化的尺度。尺度也称做指标。 确定评估标准有时是非常困难的,这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政治过程的本性使得决策者不愿意明确陈述出相关的政策目标,而目标不明确也就难有准确的评估标准。 二是被提出的政策方案或者项目往往不是单一目标而是多个目标,每个目标一般都有相关的评估标准,而每个标准都可能有多个尺度,这使得评估标准问题复杂化; 三是政策参谋人员或者分析人员可能被公共部门或者政府部门所雇佣,他们也不愿意放弃多重的、冲突的目标和评估标准。 政策指标 政策指标是政策评估标准的具体化,是衡量政策目标的量或者质的尺度,是政策目标具体说明。根据指标所要衡量的政策领域的不同,可划分为经济指标、社会指标、政治指标和综合指标。

第二节备选方案的拟订 备选方案的产生一般经历3步: 第一步:搜寻备选方案 从问题构造的程序中可以发现一些备选方案。邓恩列举了八个来源: (1)权威;即相关政策问题的专家。 (2)洞察力:长期与某些政策对象打交道的人或者一些政策相关者的知觉或者判断; (3)方法:利用系统分析等创新性的分析方法; (4)科学理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所产生的一些对问题现象的解释;(5)动机:参与者的信念、动机和需要。 (6)相似的案例:其他地方处理相同或者相似问题的经验; (7)类比:不同种类问题的相似性的的比较。 (8)伦理体系:哲学或者其他社会学家所提出的社会正义、公平等理论。 艾西从系统分析的角度讨论了政策备选方案的四个来源: (1)保留现有方案 (2)修改现有方案 (3)使用以前被包装过的方案设计 (4)创造一个新的方案。新方案的设计包括理想化的设计、类似情形途径和形态学途径。 依照林德布洛姆的渐进主义的观点,现有政策是构成新的备选方案的基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