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妇女史

妇女史

妇女史
妇女史

中国古代妇女史学习心得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妇女史》这门课程的学习已经进入了尾声。在郑老师的细心讲解下,通过本学期的课程学习,我对中国古代妇女史的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也对研究中国古代妇女史产生了不少兴趣。

在倡导男女平等的现代社会,仍然存在很多男尊女卑的现象,在我国古代社会,更是有很长一段时间女性都处于地位卑下的状况。

关于中国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其实是经过一段漫长时间演变而来的。在上课时老师讲过,在最开始的原始时期,中国是母系氏族社会,氏族关系是依靠女性血缘维持的,在部落里女性是具有支配地位的,男性只是从属地位。后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贫富分化开始出现,部落兼并成为一种趋势。男性强大的生产能力和战斗能力渐渐得到认可,母系氏族社会开始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男性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最终形成了父系社会,男性在氏族内部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封建社会的演进,宗法制的确立,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三纲五常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男尊女卑作为教条深深的烙刻在中国古代妇女的身上。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在儒家学说的熏染下,无论时代和朝代的怎样变迁,女性始终处于从属地位,这一现象也贯穿了中国整个古代社会。

中国古代妇女作为从属地位,正史对其的记载少之又少,所以研究中国古代妇女史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但妇女作为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尊重她们的存在,正视妇女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我们不应该只知道杨贵妃、武则天、慈禧这一类站在庙堂高处的人,也应该了解柳如是、陈圆圆、李师师这一类身处社会低层的烟尘女子,更应该了解薛涛、班昭、黄道婆这一类中国古代的女科学家们。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代社会,她们依然坚持自己的思想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我们必须让她们也像正史上做出过贡献的男性一样让大家铭记她们做出的贡献。

历史不是只有男性的历史,即使研究古代妇女史的条件十分苛刻,仍有大量的史学家们去研究,去发掘中国古代妇女的历史,向我们呈现一个完整的中国古代社会,这样的行为令我十分的尊敬与赞叹。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即使无法参与到中国古代妇女史的研究中,也应该大力支持和积极宣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

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 一、几世纪以来,平等自由的原则,成为资本主义“文明”国装饰门面的口头禅。可是在他的制度之下,经济既不平等,妇女是得不到一切平等和自由的。他们不但成为资本家用以操纵劳动市价更廉贱的生产奴隶,并且负担资本主义社会组织中家庭的和母性的负担。所以在资本主义生产制度之下,妇女是得不到解放的。 现在妇女在世界上开始得着解放地位的,就只有苏维埃俄罗斯。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都获得了完全平等的权利。他们业已在实际上参与改造社会的工作,与男子毫无区别。如共产团、公共食堂、公共洗濯场、儿童养育院等都渐在建设之中,以图根本解除妇女家庭的奴隶地位。可见妇女们在无产阶级专政之下五年工夫所得的自由和平等,远过于妇女们在欧洲资产阶级专政之下经过一世纪奋斗的结果。这便可证明妇女解放要在社会主义的社会,才得完全实现。 二、自国际资本主义侵入中国以来,无产阶级的妇女渐渐降到工钱奴隶地位。他们在不堪忍受的工作状况中作十二小时以上的工作,不过取得比男子更低的工钱,对于女工童工的待遇,简直惨无人道。 在中国现状之下,不独女劳动者已陷在极残酷的地位,还有许多半无产阶级的妇女,也渐渐要被经济的压迫驱到工厂劳动队里面去。就是全国所有的妇女,都还拘囚在封建的礼教束缚之中,过娼妓似的生活,至于得不着政治上、经济上、教育上的权利,乃是全国各阶级妇女的普遍境遇。所以中国共产党除努力保护女劳动者的利益而奋斗--如争得平等工价、制定妇孺劳动法等之外,并应为所有被压迫的妇女们的利益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认为妇女解放是要伴着劳动解放进行的,只有无产阶级获得了政权,妇女们才能得到真正解放。他目前为妇女奋斗的是:(一)帮助妇女们获得普通选举权及一切政治上的权利与自由; (二)保护女工及童工的利益; (三)打破旧社会一切礼教习俗的束缚。同时,中国共产党又要

蒙曼《中国古代妇女史专题》整理

蒙曼《中国古代妇女史专题》主讲:蒙曼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一、中国古代妇女史概说(为什么学习中国妇女史) 1.中国妇女缠足始于何时?中国古代妇女缠足始于宋朝,到清朝时比较盛行,是汉族妇女才缠足,本来清朝统治者希望汉族妇女放足(就像要求汉族男子剃发一样),但是汉族故意与满族作对,是一种民族抗争、民族情怀,你要我干的事,我偏不按统治者的意思办。 2.中国自古就鼓励才女写诗吗?唐朝不鼓励女诗人写诗,虽然有李冶、鱼玄机、薛涛等女诗人。李冶(李季兰):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薛涛李冶诗集二卷)。唐朝鼓励妇女唱歌跳舞,如杨贵妃就是一个舞蹈家。宋朝才开始正面认定和鼓励妇女写诗。中国古代四大美女都是唐朝以前,难道宋朝以后中国不出美女?是因为宋朝以后中国人的观念(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发生变化,认为谈论妇女的身体不体面,谈论妇女的精神才体面。 3.中国自古就是男耕女织吗?明朝末期出现新的经济现象:社会分工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工是男的,男人去纺织,女人从事纺线、养蚕,开始并不是男耕女织。 4.中国古代有没有职业女性?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牙婆、媒婆、师婆、稳婆、药婆、虔婆)就是古代的职业女性。青楼女子也是职业女性。明清之际有钱人家还请有很闺塾师(女教师)来教自己的女儿(教育的目的是达到色艺俱佳),以便嫁一个好人家。 5.中国古代女子未嫁而逝是否都要葬在孤女坟?唐朝以前是葬在父系祖坟中,包括出嫁生儿育女的女人其骨骸也葬在父系祖坟里。宋朝以后对未嫁而逝的孤女是以结冥婚的形式(找一个未婚而往生的男性结冥婚),葬到男性祖坟里。女人死后葬父系祖坟还是丈夫祖坟的原因,是一个妇女身份认定的问题,唐朝以前把女人看作是父亲的女儿,所以葬到父系祖坟里,宋朝以后把女人看作外人,迟早是要嫁给别人,所以要葬到丈夫祖坟里。 傅立叶:妇女解放的尺度是衡量社会解放的天然尺度。 布洛赫:一个古董迷可能沉湎于故纸堆,但一个真正的史学家最重要的素质,却是具有渴望理解生活的欲望。 中国古代是和现代联系在一起的,直接相关,传统的影响非常大。色情行业的女性是穿的最不保守的,正规的职业女性穿得最为保守。柳如是是钱谦益的如夫人,据说写诗、写字比钱谦益还好。 张祜《戏赠村妇》:二升酸醋瓦瓶盛,请得姑嫜十日程。赤黑画眉临水笑,草鞋苞脚逐风行。黄丝发乱梳撩紧,青纻裙高种掠轻。想得到家相见后,爷娘犹唤小时名。 A.中国古代妇女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之间(特别是儒家文化)的关系是什么? 二、妇女史的来历 古代史书有《列女传》,只是妇女史的一些资料。妇女史的来历+妇女史的定位+妇女在哪里。 妇女史的来历: 1.西方女权主义和女权运动。A.第一代女权主义:教育、就业、政治方面的平等权利。B.第二代女权主义:社会生活和观念方面的平等,产生各种女权理论。西蒙娜.德.波伏娃:“妇女不是生成的,而是造成的”、“妇女的特质来源于妇女的处境”。C.第三代女权主义:反思。没有与生俱来的本质的“男”和“女”,只有具有差异性的和在多种

妇女生活读后感

这个故事讲述了祖孙三代——三个女性的故事,又是三段式:娴的故事,芝的故事,箫的故事。 苏童的文字很特别,很平静,悲剧事件发生时,你不会大悲大恸,喜剧桥段加持时,你不会笑得不能自已,全文充斥着一种可怕又可喜的彻头彻尾的平静。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苏童笔下的女性怎么都这么敏感,对,不是悲惨,而是敏感。于是我去看了苏童的生平简介,得出的结论是,人家有天分。。。 靠近而远离的男性 女性生来就在情感感受方面比男性敏锐,所以芝能感受到母亲娴的偷窥,并终日惶惶,最终这种敏感吞噬了她自出生以来就植根于灵魂深处的不安;箫是芝的养女,却在娴、芝的影响了,遗传了这种家族性的不安,最终小杜在这种病态的不安中,做了这个家族第一个毅然决然逃离的男性。有意思的是,靠近这个家族的男人觉悟能力越来越高,离开的时间越来越早,离开的方式也越来越彻底:芝的丈夫邹杰身为党员,不能做抛弃家庭与病妻的恶人,无奈选择忍受折磨多年,直到无法控制男性生理欲望的那天,彻底崩塌,最终选择卧轨自杀;而箫的丈夫小杜是同济大学的高材生,刚结婚就看透了这个家族的基因,于是在箫孕期就提出分居离婚。小杜明知箫叫他回家吃饭留宿最后一夜是借口,明知箫去拿刀要杀了他,他也毫不畏惧地勇赴鸿门宴。为什么?他云淡风轻地对箫说,他知道箫下不了手,他知道他能从体力上轻易应付一个孕妇。因为他从情感和体力上,都看穿了女性与生俱来的软弱,所以他成了唯一一个,有能力从这个家族全身而退的男人。 远离而靠近的女性 这三个女人,都憎恨自己的母亲,憎恨那个楼房,憎恨那个家族,她们都从少女时期起开始盼望着远离那个家族,于是娴去做了电影明星,想远离那个啰嗦平凡的母亲,最终在战乱时期被男友抛弃,无处可去,带着腹中胎儿回到了那个阴暗闷热的楼房;于是芝一毕业就跟邹杰草草结了婚,想逃离她的母亲娴,却又与邹杰家人相处不睦,宁愿回到她深恶痛绝的地方,也不愿放下这个家族赐予她的高傲与尊严;于是箫在下乡之后竟生起了对这个家族的思念与依恋,最终使用了一些手段又回到了她噩梦开始的地方。 她们重复着厌恶这个家族女人的做派,却又传递延续着特属于这个家族的基因,放不过她们的,终究是一次又一次回到原点的她们自己。 女性生而为女性,就注定了悲剧的源头,女性的终生目标,是如何回避那个叫悲剧的漩涡,它晦暗幽深,有一种强大的不可拒绝的吸引力。她们总是在毫无知觉的过程中滑向它,等终于发现它了的时候,又以蹩脚而无力的姿势拼尽全力远离它。 她们的命运齿轮,无论走得多么优雅有序,总会有突然失控的时候,这是命运写给她们的诅咒。

中国古代婚礼制度的演变

浅谈中国古代婚礼制度的演变

————————————————————————————————作者:————————————————————————————————日期:

浅谈中国古代婚礼制度的演变 婚礼并不是产生婚姻时就有了的,它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知礼的文明阶段才形成的。对于婚礼的起源、发展、呈现方式等,历来存在多种不同看法。1928年陈东原在《中国妇女生活史》中,根据社会发展进程和妇女在生活中的位置,梳理了历朝历代的妇女生活和婚礼制度,提出婚姻的形式是从群婚到掠夺婚,经过买卖婚姻,发展为媒妁婚姻。 群婚是人类最初的婚姻形式。存在于原始时代血缘家族公社时期至母系氏族社会前期(相当于考古学上的整个旧石器时代)。群婚的前期类型为血缘群婚。即由血缘集团内部同一辈分的男女成员互相婚配。后期则发展到两分组织间的族外群婚,即一个集团的一群男子与另一集团的一群女子集体互相通婚,而集团内部的男女则禁止婚配。这两个集团或是氏族,或是胞族。 掠夺婚是以强行“掠夺”的方式达到成婚目的的一种婚姻仪式。它是在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的历史阶段中产生的。掠夺婚俗称抢婚,也叫劫夺婚,是古代氏族部落外婚制时期用战争手段俘获妇女的一种强制性的婚姻形式,后来在不少民族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这在一些汉字的构造还可以看出来。“妻”,甲骨文写作 。字形像手抓长发女子,上部为长发状,中间是一只手,整个字形像用手抢女子,也就是说,妻子是抢来的女人。“取”和“娶”是古今字,“取”甲骨文作

,以手持左耳状。《说文?又部》:“取,补取也。”可见,取的本义是捕获、抢夺,自然,“取亲”就是劫夺婚了。而“娶”是后来为表示娶亲义另造的字。另外一组字“婚”、“昏”中,也可以看出劫夺婚的遗俗。“昏”甲骨文写作,字形像太阳落在树枝当中,表示黄昏。许慎《说文解字》:“昏,日冥也,从日,氐省。氐者,下也。”古代婚礼在黄昏举行,所以结婚的“婚”和黄昏的“昏”同用“昏”来表示,“以昏为期,因名焉。”这是抢婚制的遗俗,选择黄昏时进行抢夺,但已逐渐由真抢变为假抢。男方黄昏时去迎亲,要乘墨车,即不加文饰的黑色车乘,迎亲的人也要全部穿黑色衣服。现代社会中倡导自由婚姻,因此抢婚实际上已改变它原来的意义,但作为婚礼的仪式依然保留,多见于我国西南云、贵、川、藏等省份的少数民族地区。 从父系社会开始,女子丧失了原有的社会地位,逐渐依附于男性,甚至成为男性的所有物,出现了买卖婚姻。古人说"伏羲制嫁娶,以俪皮之礼",可知买卖婚俗至迟在夏商之时便产生了。“俪皮”,是指鹿皮,古代以鹿皮代货币,也就是用钱作娶妻之礼。初期,买卖婚没有妻妾之分,周代以后,聘娶婚确立,则以礼聘娶的女子为妻,用钱购买来的女子作为妾。因此说“聘则为妻,奔则为妾”。《礼记·曲礼》中也有记载:“买妾不知其姓,卜之。”证明了买卖婚姻制度的存在。买卖婚制以金钱购买为实质,也存在多种形式。一是以礼聘娶为名,金钱买卖为实的购买式婚姻。起初纳彩体现了对婚姻的尊重,但逐渐演变为礼不厚不嫁,这是在聘礼掩盖下的买卖婚的延续。二是以钱买妾。长期以来,一夫多妻为社会所认可,妻子明媒正娶,而妾则可用钱来购买。三是卖女抵债或把女子作为

中国妇女运动演讲稿

中国妇女运动演讲稿 万物复苏、春意盎然,我们满怀激情地迎来了“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xxx周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是全世界妇女共同的节日。20世纪初叶,争取劳动妇女权益和妇女解放的斗争在世界各地风起云涌。在国际妇女运动著名领袖克拉拉·蔡特金的倡导下,“三八”妇女节应运而生。经历了一个世纪不屈不挠的艰苦奋斗,性别平等观念逐步纳入各个国家的决策主流,促进妇女事业发展的各种机制不断健全,各国妇女的生存发展条件不断改善,在政治、经济、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明显提高,各类妇女组织日趋活跃,全球妇女运动蓬勃发展。 百年前,中国妇女运动在国际妇女运动的大潮中兴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妇女运动与民族解放、阶级解放紧密相连,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同步发展,走过了艰苦卓绝而又无上光荣的历史进程。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妇女运动作为革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争取男女平等为重要任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妇女运动,推动中国特色的妇女解放运动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妇女事业日益发展兴旺。 毛泽东同志曾充满激情地断言“中国妇女起来之日,就是中国革命胜利之时”、“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妇

女能顶半边天”;邓小平同志亲自领导确定妇女运动方针,要求广大妇女工作者“议大事、管本行”;xx同志从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全党全社会都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xx同志多次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坚决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社会各界都要把推动社会文明进步落实到更加自觉地尊重妇女、关心妇女事业、支持妇女工作上来”。正是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我国保障男女平等的法律政策体系逐步健全,促进妇女事业发展的国家机制日益完善,有利于妇女发挥“半边天”作用的社会环境不断优化,妇女运动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 自从1924年在广州首次举行我国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群众活动并喊响反帝反封建的口号,几十年来,每一个“三八”纪念日都见证着中国妇女运动前进的步伐。一代代中国妇女前赴后继,在战火纷飞的争取民族解放和人民自由的革命斗争中浴血奋战,在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施展才华,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中建功立业,男女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妇女自身的全面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时至今日,我国女性就业数量大幅提高,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国在业人口中女性比例达到%;妇女参与民主政治日益活跃,全国公务员中女性比例达到40%以上;妇女文

中国妇女生活史

中国妇女生活史 陈道元按: 陈东原先生是我的父亲,生于1902年1月17日(壬寅年腊月初八),卒于1978年2月8日(戊午年正月初二),享年77岁。他于1926年冬还在北京大学教育系读书时写成了《中国妇女生活史》,两年后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至今犹为很有影响的一本著作,到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受到新观点的质疑。这种情况实在令我,他的长子,十分敬佩。我在自己的一个很窄的技术专业里也可算是一度的领头人。如果说我有一点成就,那主要得自他从我少年时期就开始给予的教诲。他在1957年被错误地戴上“右派”帽子,直到1979年他去世后才予纠正。可以想见他在晚年精神上如何压抑。然而,他在不幸中告诉我,“个人遭遇无所谓,只要后代好,社会好,国家好就行。”我永远记住他的话,并用以对待自己在“文化大革命”中难以承受的痛苦。为此,我一直坚持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1984年55岁时实现了28年的夙愿。现在,谨向我的朋友和同志们推荐这篇评介,以纪念即将到来的他的108岁诞辰。 —————————————————— 《中国妇女生活史》是陈东原著的一本历史著作,192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被认为是关于中国妇女史第一部系统性论著,对于后来中国妇女史研究产生很大影响。 该书以婚姻、礼教、妇女教育、妇德、妓女、贞节观、缠足、近代的女权运动等来分节。 在观点上该书由于受到民初新文化运动的反传统思想的影响,对于传统中国在文化上、制度上和实际生活中对于妇女的种种不公、压制作出甚多的描写及批判,一直到近代妇女生活的章节,才看到妇女生活开始有所改善。书中绪论即指出“我们有史以来的女性,只是被摧残的女性,我们妇女生活的历史,只是一部被摧残的女性底历史”。 陈东原并进一步述说该书写作的目的:“只想指出来男尊女卑的观念是怎样的施演,女性之摧残是怎样的增甚,还压在现在女性之脊背上的是怎样的历史遇蜕”,可以看出作者写作时那种希望借着揭露压迫而促进妇女解放的期望。 列女传以及其他零星的女性传记,一直要到1912年由徐天啸撰写《神州女子新史》才出现第一部中国妇女史的专书,但该书仍主要是传记形式,对于史上重要女性作描述,并以西方杰出女性作对比,来激厉中国的女性,因此该书在史学界并不被重视。 陈东原一书,则资料更为丰富,且论述范围更广,主题丰富,且能及于更多数的一般女性,因此被认为是中国妇女史的开山著作,至今仍是研究中国妇女史的入手著作,而这种中国妇女在传统受压迫,在近代开始被解放的史观,也在数十年来在两岸以及海外的中国妇女史著作中持续作为主流。这种批判传统的方式也为不少女性主义者所采用。 但随着中国妇女史研究1980年代以后在两岸及美国等地的快速发展,这种视传统妇女观点开始受到质疑和修正,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批判,是妇女史学家高彦颐(Dorothy Ko)于1993年所著的著名论著《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的绪论,她对这种以陈东原为首的“五四式”的中国妇女史研究取向加以批判,认为这种史观过于强调传统与现代的对立性以及传统中国女性的受害形象,而忽略了一些古代女性在生活中可能扮演的主动角色,以及当时女性本身对所处位置的感受。 参考文献:高彦颐《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Teacher of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ISBN 7-214-03878-1 1

智慧树知到《中国女性文化》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女性文化》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妇女由于记事和记数的需要,她们创造了刻画符号。??这些符号可能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这一观点出自()。 A: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 B:刘士圣《中国古代妇女史》 C:高世瑜《中国古代妇女生活》 D:武舟《中国妓女生活史》 正确答案:刘士圣《中国古代妇女史》 2、被尊为“婚姻之神”“媒神之祖”的是()。 A:妲己 B:女娲 C:妇好 D:窅娘 正确答案:女娲 3、下列各项表述中,与秋瑾无关的是()。 A:冲破封建礼教和封建家庭的束缚,只身东渡日本,开启探寻妇女解放的道路 B:重组留日女生“共爱会”,将其改名为“实行共爱会”,并制定了《实行共爱会章程》 C:创办《中国女报》,宣传妇女解放 D:主编《妇女周报》,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阐述中国妇女问题 正确答案:主编《妇女周报》,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阐述中国妇女问题 4、被誉为缠足百科全书的是清朝方绚的《香莲品藻》。 A:对

B:错正确答案:对 5、下列考古发现中,与女娲相关的有()。 A:山西吉县柿子滩旧石器时代遗址 B:辽宁省牛河梁红山文化祭祀遗址 C:山西吉县人祖山娲皇宫考古遗址 D: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 正确答案:山西吉县柿子滩旧石器时代遗址,辽宁省牛河梁红山文化祭祀遗址,山西吉县人祖 山娲皇宫考古遗址 第二章 1、亚里士多德“女孩和妇女也该知道这一切。”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2、中国古代科举教育与考试的大门不对女性开放。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3、康有为说:“妇女之需学,比男子为尤甚。” A:对 B:错正确答案:对

4、著名影片《窈窕淑女》中伊莉莎的主演者是( A:伊丽莎白·泰勒 ) B:奥黛丽·赫本 C:伊娃·门德斯 D:萨尔玛·海耶克 正确答案:奥黛丽·赫本 5、世界上第一所正式注册的女子大学是() A:威斯里安女子学院 B:斯威特布莱尔女子学院 C:斯贝尔曼女子学院 D:曼荷莲女子学院 正确答案:威斯里安女子学院 第三章 1、母系氏族时期,女性由于独占生育功能被奉为“女神”。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2、我国贫困人口中,农村女性和城镇下岗失业女性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3、我国历史上首部专门针对家庭暴力的法律是2015 年 12 月 27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

中国妇女解放运动

中国妇女解放运动 大学城栏目:居民空间消息快播 | 空间栏目:作业 收藏到我的学习空间 收藏到我的课堂魔方 全屏 发表时间:2012-3-14 21:12:31 浏览:246 评论:0 几千年的男权社会,妇女一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她们没有参政的权利,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没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最为惨烈的,是妇女的缠足。一双小脚的形成,往往需要数年的缠裹,“小脚一双,眼泪一缸”,一生的幸福从此葬送于这双小脚。在古代,男人可以有三妻四妾,但是女人不能有自己的权力,要一心一意跟一个男人,男人就可以移情别恋,女的就不可以。在家中就要听一家之主(当然是男人)的话,男人就可以把女人休了,但女人就不能向男人提出离婚。古代,女人要“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男的早亡也要一生守寡,做寡妇,女人不可以向男人吆喝、打男人等,女人不能跨出家门,男人就可以闯南闯北,参加 政治活动,女的不可以。与兴女学相伴的19世纪末各地天足会的出现为破除缠足陋习、解放妇女身心拉开了序幕。 近现代世界妇女解放运动呈现出众多特点和自身发展规律:妇女解放问题不是由资产阶级人士提出,而是由无产阶级的女工运动发起;妇女解放运动理应由劳动知识分子与女工相结合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妇女解放运动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命运息息相关;不同类型的国家和地区、同一类型的国家,妇女解放运动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妇女解放是国际性、世界性、全球性的问题;各阶级、各政党都利用妇女问题和纪念国际妇女节为其政治斗争服务,使妇女解放运动出现错综复杂的情况;妇女解放运动是群众性的自我解放运动等等。 以下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大事记 近代 1900年1月8日大型百货商业机构———先施公司在香港开张。公司采用西洋流行的女子售货方式。1900年2月20日台北天然足潮流兴起,天然足会旨在劝导放足,革除缠足陋习。1903年8月金一著的《女界钟》由上海爱国女校发行。它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论述妇女问题的专著。作者第一次喊出了“女权万岁”的口号。1907年3月8日女子教育合法化。1907年7月15日女民主革命家秋瑾在绍兴中山亭就义,时年31岁。1912年1月7日孙中山接见女子参政同志会代表林宗素等,允许女子有完全参政权。1919年5

从《新青年》到《妇女杂志》五四时期男性知识分子所关注的妇女问题

从《新青年》到 《妇女杂志》 ———五四时期男性知识分子所关注的妇女问题 刘慧英 提 要 创刊于同一年的《新青年》和《妇女杂志》在倡导妇女解放方面都具有主导性的影响和地位,但是《新青年》并非从一开始就是这方面的“先锋”———在创刊后的二、三年间它基本是在梁启超所开创的女权启蒙话语框架内提出和讨论妇女问题,1918年才正式提出女性的主体性问题———“我是我自己的”;《妇女杂志》虽然一直从事着对女性的启蒙,但在五四期间却不能与时俱进而“落伍”,1921年章锡琛担任主编后发扬“五四”精神,沿续《新青年》的妇女解放话题———尤其是自由恋爱,从而使《妇女杂志》成为五四后又一个反传统的重要阵地。 关键词 《新青年》 《妇女杂志》 妇女问题 五四新文化运动 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妇女杂志》创刊于1915年1月,而《新青年》则诞生于1915年9月,这两份创刊于同年的期刊后来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地位却不可同日而语———《新青年》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标志,甚至它的创刊时间被视为新文化运动的开始;①而 《妇女杂志》则在五四运动高潮时期被批评为“专说些叫女子当男子奴隶的话”。 ②1921年初,象征着五四一代“新青年”的章锡琛和周建人取代了王蕴章的主编位置,从而使这份杂志在立场和观念上得到全面改观。九十多年之后当我们再度回首五四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时刻,《新青年》和《妇女杂志》都成为需要重新清理和叙述的文化遗产。 一 五四时期《妇女杂志》新老交替的背景 创刊于1915年的《妇女杂志》首任主任为王蕴章(1884—1942),1916年间商务印书馆 曾短期聘任胡彬夏(1888—1931)为主编。③五四运动以后,《妇女杂志》主编的人事发生了 变动,起因是1919年4月商务印书馆的大部分期刊(包括《妇女杂志》 )被当时北京大学的①②③有关《妇女杂志》前期(1915—1920)的情形,参见拙文《被遮蔽的妇女浮出历史叙述———简述初期的<妇女杂志>》,《上海文学》,2006(3)。 罗家伦《今日中国之杂志界》,载《新潮》第1卷第4期。 陈东原在《中国妇女生活史》中这样评价《新青年》:“世界上谈到中国近年新文化的,必归功于‘五四’;谈到‘五四’的,又必归功于《新青年》杂志:这是显然的事实,也不必———尤其是不能否认的。”(《中国妇女生活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28年1月,第365页。 )

【语文】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 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红楼梦》是反映明清之际女性诗歌教育的绝佳典范。从红楼女子的诗教,我们可以窥探出中国古代诗教在女性身上绽放出的零星光芒。 女性美德的培养是中国古代女子教育永恒不变的主题。明清时期女子教育观念处于矛盾之中,虽有一些开明之士从“由礼而通诗”的角度肯定女子研习诗文,但只有文化素养较高的家庭认为教女子识文断字有助于“见礼明透”。红楼女子的诗歌教育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并体现出对固有女性德性诗歌教育的反击。红楼女子身份不同,地位悬殊,但唯有在诗词面前,她们有了乐趣,有了美好,有了平等,有了尊严。 红楼女子能接受到包括“诗教”在内的良好教育。元春入宫前自幼系贾母教养,贾府三春也都有专门的塾师,黛玉在进贾府前也有贾雨村做过她的私塾老师,宝钗读书识字较之其兄竟高过十倍。同时,贾府的读书环境和读书氛围为她们提供了良好的诗教环境。此外,家庭戏曲演出的熏陶,也为她们接受诗歌教育提供了方便,尤其是《牡丹亭》《西厢记》等优秀戏曲中的曲词诗句,更能够感染人,形成艺术共鸣。这些均可见当时富贵人家女子的启蒙教育情况。 在大观园中,诗教更是无处不在。诗歌是她们的生活方式,也是有趣的学习模式。大观园中五次结诗社;每逢节日庆祝更是要命题限韵写诗,评出魁首。这种结社做诗、联诗赛诗活动,是宝玉和女孩子们经常拿来闲遣时光的游戏。即使是最普通的女孩子香菱也习诗,在黛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导下,几日后便能谈出些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学习切磋,实际上就是诗歌创作中面向现实、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教育过程,对女子诗教成长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红楼女子因足不出户,其诗词创作往往多是对景物情状的摹写与感慨,如黛玉的《桃花行》《秋窗风雨夕》和宝钗的《咏海棠》《忆菊》。这些诗作往往表现出女子细腻的内心和高水平的审美鉴赏力。在诗歌风格上,除宝钗的“含蓄浑厚”“温雅沉着”外,整体偏阴柔,如黛玉的《葬花吟》。在作诗手法上常引用或化用唐人诗句,如黛玉的“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化用了白居易的“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薛宝钗在《牙牌

近代西方与中国的妇女运动

近代西方与中国的妇女运动 特别的尊重,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私有制的出现,父系氏族社会开始确立了男子的统治地位,妇女也沦为家庭和社会的奴隶,这种不公平的社会现象一直贯穿于男权统治的阶级社会中。直到资本主义时代,妇女沦为奴隶的历史终于发生了死水微谰的波动,女性独立意识开始觉醒,妇女运动也首先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兴起,随之激起全世界妇女解放运动的浪潮。中国进入近代以来,由于国际环境和国内自身因素的作用,妇女运动也经历了产生与发展、高涨、成熟、低谷等几个重要阶段。对比中西方的妇女运动史,我们不难从中发现两者在女权思想形成、妇女运动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首先,女权思想产生的时间与背景不同。 西方男女平等理论是近代人权思想的一部分,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到十七世纪,法国哲学家浦兰·德·拉巴尔的《论两性平等》就明确提出了“性别平等”的主张;1791年,法国妇女领袖奥比伦·德·古日针对《人权宣言》发表了一篇《女权宣言》,标志着女权思想的产生。179 2年,英国的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又写了《为女权一辩》的文章,把男女平权与人类的文明和进步联系起来,使女权思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后来法国思想家孔多塞又以男女平权理论使之系统和成熟。到十九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及无政府主义者和自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继续丰富和发展男女平权思想,最终形成女权主义理论,成为妇女解放运动的武器。应该指出的是,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并非仅仅局限在理论探讨的范围内,它的萌芽、出现、发展和最终形成也伴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进行,因此,在实际的斗争中,西方妇女运动的开始要早于其理论的正式形成。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不久,女权运动就开始了,资产阶级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使西方妇女更加无法忍受现实中的两性差别,开始以种种方式争取与男子相同的政治、法律地位,诸如受教育、财产、就业、离婚等方面的权利,还对传统的大男子主义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从而动摇了父权制的根基。同时,社会经济的变革又使得大批妇女逐渐走出家庭,进入一向被男子所独占

社会性别研究的书目

社会性别研究的书目,大家可以有所选择 三校社会学论坛·中国网社会论坛 必读书: 书名作者出版社 社会性别: 《社会性别研究选译》王政杜芳琴主编生活、读书、三联书店1998年 《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评介》鲍晓兰主编生活、读书、三联书店1995年 《社会性别与发展译文集》马元曦主编生活、读书、三联书店2000年 《妇女:最漫长的革命—当代李银河主编生活、读书、三联书店2000年 西方女性主义精选》 《两性关系:性别刻板化与角色》,Susan.A.Bason著,(台湾)刘秀娟、林明宽译,扬智文化,1994年。 《女性权力的崛起》,王政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性别差异与教育》,强海燕著,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美国中小学女生教育的缺欠》美国大学妇女联合会专题报告,1994年。 《我国社会性别研究的发展及其意义》,李慧英,《女性研究论从》1999年第1期。 《女性心理与性别差异》钱铭怡苏彦捷李宏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人文困惑与反思—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批判》盛宁著,三联书店,1997年。 《性别差异与教育》强海燕著,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西安。 《自信心的性别差异与女生的教育》强海燕《教育评论》1999年第2期 1、Introduction to Women’s Studies (密西根大学自编教学材料汇编) 2、Janet Saltzman Chafetz(editor),Handbook of the Sociology of Gender (部分章节),Kluwer Academic/Plenum Publishers 3、Blythe Mcvicker Clinchy & Julie K. Norem (editors),1998,Gender and Psychology Reader,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4、[美]乔纳森特纳,邱泽奇译,2001,《社会学理论的结构》,华夏出版社,第43章《女性主义者对社会学理论的批判:性别、政治和家长制》 5、[澳]马尔科姆沃特斯,杨善华译,2000,《现代社会学理论》,华夏出版社,第八章《社会性别与女性主义》 6、王政、杜芳琴主编,1998,《社会性别研究选译》,三联书店 7、刘惠英,1996,《走出男权传统的藩篱——文学中男权意识的批判》,三联书店 8、金一虹,2000,《父权的式微——江南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性别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 9、鲍晓兰主编,1995,《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评介》,三联书店 10、李小江、朱虹、董秀玉主编,1999,《主流与边缘》,三联书店 《性别与中国》李小江主编生活、读书、三联书店1998年 《平等与发展》李小江朱虹董秀玉主编生活、读书、三联书店1997年 《社会性别与妇女的发展》郑新蓉杜芳琴主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女性社会学的本土研究与经验》王金玲主编上海人发出版社2002年 《阅读性别》周华山著江苏人民出版社

听课笔记:蒙曼之《中国古代妇女史专题》

听课笔记:蒙曼之《中国古代妇女史专题》 听课笔记:蒙曼之《中国古代妇女史专题》 2012-02-18 01:23:18| 分类:【学习札记】|字号订阅主讲:蒙曼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一、中国古代妇女史概说(为什么学习中国妇女史) 1.中国妇女缠足始于何时?中国古代妇女缠足始于宋朝,到清朝时比较盛行,是汉族妇女才缠足,本来清朝统治者希望汉族妇女放足(就像要求汉族男子剃发一样),但是汉族故意与满族作对,是一种民族抗争、民族情怀,你要我干的事,我偏不按统治者的意思办。 2.中国自古就鼓励才女写诗吗?唐朝不鼓励女诗人写诗,虽然有李冶、鱼玄机、薛涛等女诗人。李冶(李季兰):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薛涛李冶诗集二卷)。唐朝鼓励妇女唱歌跳舞,如杨贵妃就是一个舞蹈家。宋朝才开始正面认定和鼓励妇女写诗。中国古代四大美女都是唐朝以前,难道宋朝以后中国不出美女?是因为宋朝以后中国人的观念(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发生变化,认为谈论妇女的身体不体面,谈论妇女的精神才体面。 3.中国自古就是男耕女织吗?明朝末期出现新的经济现象:社会分工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工是男的,男人去纺

织,女人从事纺线、养蚕,开始并不是男耕女织。 4.中国古代有没有职业女性?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牙婆、媒婆、师婆、稳婆、药婆、虔婆)就是古代的职业女性。青楼女子也是职业女性。明清之际有钱人家还请有很闺塾师(女教师)来教自己的女儿(教育的目的是达到色艺俱佳),以便嫁一个好人家。 5.中国古代女子未嫁而逝是否都要葬在孤女坟?唐朝以前是葬在父系祖坟中,包括出嫁生儿育女的女人其骨骸也葬在父系祖坟里。宋朝以后对未嫁而逝的孤女是以结冥婚的形式(找一个未婚而往生的男性结冥婚),葬到男性祖坟里。女人死后葬父系祖坟还是丈夫祖坟的原因,是一个妇女身份认定的问题,唐朝以前把女人看作是父亲的女儿,所以葬到父系祖坟里,宋朝以后把女人看作外人,迟早是要嫁给别人,所以要葬到丈夫祖坟里。 傅立叶:妇女解放的尺度是衡量社会解放的天然尺度。 布洛赫:一个古董迷可能沉湎于故纸堆,但一个真正的史学家最重要的素质,却是具有渴望理解生活的欲望。 中国古代是和现代联系在一起的,直接相关,传统的影响非常大。色情行业的女性是穿的最不保守的,正规的职业女性穿得最为保守。柳如是是钱谦益的如夫人,据说写诗、写字比钱谦益还好。 张祜《戏赠村妇》:二升酸醋瓦瓶盛,请得姑嫜十日程。

观《二十世纪中国女性史之天足运动(上)》有感

观《二十世纪中国女性史之天足运动(上)》有感 “三寸金莲”,老实说,在这之前,我从未想像过这四个字之后,饱含了女性多少的心酸和痛苦!当我看到那“三寸金莲”的“本相”时,一种无力感和恐惧感顿时萦绕在我心头,无论怎样也挥之不去。就连回宿舍之后,安静的室内一个声响都让我有一种草木皆兵的惊慌。女子缠足,何其残忍的一件事啊! 缠足风俗,是历经千百年的社会风气演变所造成的。缠成小脚必须忍受痛苦,费时多年,对于妇女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因为脚变形,妇女不能蹲着,只能跪着做事;不可以跑,不然会摔倒,造成的不便可想而知。最原始的缠足雏形,不管是来自荒淫的宫廷世家,或是教坊乐妓,穿上尖窄弓曲的鞋子跳舞,都是为了表现一种纤细,拘谨的步态!随后,正因为如此,流风所及愈推愈广,这一社会潮流,使得妇女更受限制,只能深居闺中。当缠足的风气渐渐传开,刚开始只是在富贵家族,不须从事劳动的妇女率先接受这种风俗,很快这种风俗变成了财富、权势、荣耀的象征,为了表示;来自上层阶级的富贵人家,为了使女儿能加入豪门,家家户户争相为女儿缠脚。为了富贵权势,使得脚小变形,真是可悲可怜! 我很难想像,在古代,当一个男子把玩妻子的“三寸金莲”时,回如何把那变形的脚视为美!那种畸形的审美观念不禁让人胆颤心惊。女子缠足,是在那个男尊女卑的男权社会下产生的“妖孽”,不仅不易死去,还疯狂成长,无论是在上流社会,还是偏野山村,缠足

植入人心,顽固难除。在古代,就是因为社会对妇女的限制与压力,就是因为男人们那可笑又变态的审美观,就是因为没有小脚就不能嫁人的压力,使得古代女子尽管缠足之时疼痛钻心难忍却依旧不放弃缠足,甚至发展到连女子都觉得不是小脚就不美的可笑想法!我无法想像,认为的阻止脚的生长发育,女子该如何忍受那日夜带来的蚀骨之痛,生长发育乃人之常理,违背自然规律自然也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社会压力,道德约束,真是一种可怕的力量!幸好,中国女性已得解放!

中国女性文学与女性思想的发展

中国女性文学与女性思想的发展 学号:K011141141 姓名:邓焯瑜 内容摘要:众所周知,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是以男性为中心本位的宗法社会,妇女地位极其低下,“无才便是德也,防范奴隶之苛律也”,封建社会对女性进行从肉体到精神的彻底奴化、驯化、愚化。当然,中国古代不乏能吟诗作画的才女,但女子有才历来被视为“实祸天下之道也”,“妇人识字多淫秽”。文学史上有许多有才女子,其文学才能不仅无法跨越男权社会的种种藩篱,获得进入社会场域的身份和资格,与男子一样参加治国平天下的国家大事,她们的才情甚至不被鼓励,并被视为逾越妇道和闺阁礼训的祸害淫乱,因而或被禁止或受指责或遭冷遇。在这样的女性困境里,女性文学是历史境遇里的一个“空白之页”。 中国女性文学的产生无疑标志着中国女性各种意识的觉醒。 关键词:女性文学秋瑾丁玲萧红张爱玲 正文: 女性文学,即指女性创作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女性书写已成为社会文明的一个文化符号,我们已经开始从文学中分出性别,并定义出“女性文学”这样的概念,开始看出文学性别的差异对文学与人生的影响。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标识,是女性作家、女性意识、女性主题和女性语体。 众所周知,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是以男性为中心本位的宗法社会,妇女地位极其低下,“无才便是德也,防范奴隶之苛律也”①,封建社会对女性进行从肉体到精神的彻底奴化、驯化、愚化。当然,中国古代不乏能吟诗作画的才女,但女子有才历来被视为“实祸天下之道也”②,“妇人识字多淫秽”③。文学史上有许多有才女子,其文学才能不仅无法跨越男权社会的种种藩篱,获得进入社会场域的身份和资格,与男子一样参加治国平天下的国家大事,她们的才情甚至不被鼓励,并被视为逾越妇道和闺阁礼训的祸害淫乱,因而或被禁止或受指责或遭冷遇。在这样的女性困境里,女性文学是历史境遇里的一个“空白之页”。 中国女性文学的产生无疑标志着中国女性各种意识的觉醒。 女性,从“跪着的、闺房中的女人”转化为“站起来的、面向世界的人”,其成长历史诉说着传统文明向近代文明的演进。不过,漫长的“跪着的、闺房中的“历史养成了女性的自卑、自抑和从众心理,使她们缺乏对社会文化的批判意识。 在戊戌变法中,女性问题作为社会问题的一个环节被提出和受到重视,可以说,戊戌变法不仅是女性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受教育方式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分水岭,也是女作家胸襟、见识及文学表现力突破传统思维定式的转折点。以戊戌变法为界,近代前期女性文学传统色彩比较浓厚,后期女性文学则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现代意识。 戊戌变法之后,得以呼吸、领略新风气的一些女作家,生活天地和想象空间远比戊戌变法之前的女作家开阔,舍弃家庭远赴日本留学、担任同盟会浙江分会会长、成为女性为民主革命献身第一人的秋瑾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 虽然秋瑾的诗词创作仍然是用旧体,但其散文创作已是通篇晓畅易懂的白话文体。观其作品,不论是旧体的诗词歌赋,还是白话体的演说、发刊词等,多体现了现代女性强烈的爱 ①《女报》增刊《女论》,1909年9月版,转引《辛亥革命前十年时论选集》第三卷,北京三联书店1977年版。 ②梁启超《倡设女学堂启》中转引他人之语,《实务报》第23册,1897年4月12日。 ③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5月版。

从社会性别视角浅析中国妇女史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810467293.html, 从社会性别视角浅析中国妇女史 作者:郭丹 来源:《科教导刊》2013年第35期 摘要中国女性社会地位一直偏低,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从人身到思想,一直被禁锢、被边缘化。近代以来,女性逐步摆脱男性附庸的角色,社会地位得到承认。结合社会性别,讨论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现状及存在问题,理解到要实现“性别和谐”需男女两性共同努力。 关键词妇女史社会性别女性地位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Chinese Women's History from Gender Perspective ——Changes in the Status of Women GUO Dan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29) Abstract In China, women have been in low social status, from primitive society to a feudal society, from the personal to the ideology, has been detained, being marginalized. In modern times, women gradually get rid of the role of male appendage, social status to be recognized. Combination of gender, to discuss changes in social status of women, status and problems,understand that to achieve "gender harmony" need both sexes together. Key words women's history; social gender; women's status 1 妇女史的发展过程 随着女性主义研究理论的蓬勃发展,以女性主义为视角的历史研究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妇女史的研究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的西方,当时属于传统的妇女添加史,目标为发现妇女的未知史填补已有历史,重点为找寻遗落的女性精英人物,属于传统政治史,其研究未跳出精英政治史的窠臼。80年代以后引进社会史的方法研究女性,特别是下层妇女的人口流动、教 育、家庭等问题。随着“社会性别”概念的出现及在史学界的普及,社会性别视角成为妇女史研究的新趋势。注重社会性别的历史研究即社会性别史。在进行性别史研究时应将妇女作为关注重点,从社会性别视角看妇女、看性别在历史中的活动和关系,这就是妇女史、社会性别史。 2 社会性别的概念界定

蒙曼《中国古代妇女史专题》(6寸pdf)

蒙曼《中国古代妇女史专题》主讲:蒙曼中央民族大 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一、中国古代妇女史概说(为什么学习中国妇女史) 1.中国妇女缠足始于何时?中国古代妇女缠足始于宋朝,到清朝时比较盛行,是汉族妇女才缠足,本来清朝统治者希望汉族妇女放足(就像要求汉族男子剃发一样),但是汉族故意与满族作对,是一种民族抗争、民族情怀,你要我干的事,我偏不按统治者的意思办。 2.中国自古就鼓励才女写诗吗?唐朝不鼓励女诗人写诗,虽然有李冶、鱼玄机、薛涛等女诗人。李冶(李季兰):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薛涛李冶诗集二卷)。唐朝鼓励妇女唱歌跳舞,如杨贵妃就是一个舞蹈家。宋朝才开始正面认定和鼓励妇女写诗。中国古代四大美女都是唐朝以前,难道宋朝以后中国不出美女?是因为宋朝以后中国人的观念(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发生变化,认为谈论妇女的身体不体面,谈论妇女的精神才体

面。 3.中国自古就是男耕女织吗?明朝末期出现新的经济现象:社会分工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工是男的,男人去纺织,女人从事纺线、养蚕,开始并不是男耕女织。 4.中国古代有没有职业女性?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牙婆、媒婆、师婆、稳婆、药婆、虔婆)就是古代的职业女性。青楼女子也是职业女性。明清之际有钱人家还请有很闺塾师(女教师)来教自己的女儿(教育的目的是达到色艺俱佳),以便嫁一个好人家。 5.中国古代女子未嫁而逝是否都要葬在孤女坟?唐朝以前是葬在父系祖坟中,包括出嫁生儿育女的女人其骨骸也葬在父系祖坟里。宋朝以后对未嫁而逝的孤女是以结冥婚的形式(找一个未婚而往生的男性结冥婚),葬到男性祖坟里。女人死后葬父系祖坟还是丈夫祖坟的原因,是一个妇女身份认定的问题,唐朝以前把女人看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