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资源学上

中药资源学上

中药资源学上
中药资源学上

《资源学》

1,资源:指世界上可供人类利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如热、光、水、土地、动物、植物等等。

2,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稀缺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变动性;社会性3,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

1) 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2) 综合开发利用;

3) 开发利用与养护并重;

4)统筹兼顾;

5)因地制宜合理安排。

4,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等。其特点是使用范围广(全国性),可作商品流通,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加工炮制方法、使用方法。

5,中药材:采收后在产地进行初加工的中药,称为中药材。

6,中药资源:指在一定地区或范围内分布的、供中医药应用的各种药用植物、药用动物、药用矿物及其蕴藏量的总和。

7,中药资源的地位和作用

1)中药资源是人类健康的重要物质保障。

2)中药资源影响到多项产业及经济发展。

3)中药资源与人类生存环境密不可分。

8,中药资源学的定义:中药资源学是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构成、时空分布、蕴藏量和品质、药材形成、保护和开发、管理及可持续利用的科学。

9,中药资源学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1)中药资源的种类构成及其时空分布和蕴藏量的研究

2)中药资源的定性和定量评价

3)中药资源的科学利用与新资源开发

4)中药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

5)中药资源的科学管理

10,中药资源的自然物质构成:植物类中药资源、动物类中药资源、矿物类中药资源。

据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我国现有中药资源12772种,其中药用植物11118种(占87%),药用动物1574种(占12%),药用矿物80种(不足1%)。11,药用植物最多的科:被子植物中,药用种类最多的科有药用植物778种,为菊科。矿物药蕴藏量最大的是滑石,需要量(用量)最大的是石膏。12,各大区的中药资源:总体趋势:华东、中南、和西南明显高于华北、东北和西北。

西南区:1)西南区和中南区是我国中药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最多的云南省达5050种。道地药材:三七、云木香、黄连、天麻

2)四川省(包括重庆市):道地药材:黄连、川芎、附子、川贝母、川木香、麦冬、川牛膝、川木通、川楝子。本地区裸子植物的分布种类

最多,有88种。矿物蕴藏量最大。

中南区:1) 广东省:道地药材:砂仁、益智仁、巴戟天、广地龙、广藿香。 2)湖北省:道地药材:茯苓、黄连、石膏、

华东区:1)浙江省;道地药材:浙贝母、延胡索、白芍、白术、玄参、麦冬、郁金、菊花、

2)江苏省:道地药材:苍术、蟾酥、土鳖虫、薄荷、板蓝根、

西北区:1)甘肃省:道地药材:当归、大黄、甘草、秦艽、黄芪、锁阳、麻黄、为药材产量最大的省。

东北区:吉林省:道地药材:人参、鹿茸、五味子、桔梗、蛤膜油、

华北区:河北省:道地药材:知母、黄芩、防风、杏仁、板蓝根、苍术、香加皮、

13,民间药又称草药,多在民间使用,为资源应用的初级阶段,

14,民族药:在少数民族地区使用,并以本民族传统医药理论和实践为指导的药物。以蒙药、藏药、维药、傣药、壮药为代表。

15,自然环境:生物周围所有自然形成的物质和能量,统称为自然环境。

16,我国的地形地貌特征:1.)地貌西高东低呈三阶梯状分布;

2.)地形起伏,山地丘陵盆地平原俱全;

3.)山脉纵横定向排列。

17,气候的定义: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天气状况的综合反映。包括多年的平均天气状况、极端或特殊天气状况。

18:气候要素的定义:从各方面反映气候特征的统计量称为气候要素。主要气候要素有:光照、温度、降水、湿度、蒸发、风、云等。

19,积温:一个地区高于和等于某一界限温度(多取日平均气温10℃)的累积值,称为积温。

20, 无霜期:终霜冻与初霜冻之间的日数为无霜期。

21, 我国气候的特点:大陆性气候、季风性气候。

1)东部地区属季风性气候;

2)西北地区属大陆性气候;

22,我国气候类型;①季风性气候—东部地区②大陆性气候—西北部地区③高寒气候—青藏高原

23,光饱和现象:当光强达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升高,这种现象称为光饱和现象。

24,光饱和点:当植物发生光饱和现象时的光照强度的临界点,称为光饱和点。25,光补偿点:当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质和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有机物相等时的光照强度叫做光补偿点。

26,植物光合作用的最低温度为0~5℃,最适温度为20~25℃,最高温度为40~45℃。

植物呼吸作用的最低温度为-10℃,最适温度为36~40℃,最高温度为50 ℃。

27,耕作土壤的层次:耕作层——厚15~30cm,位于表面的一层。

犁底层——厚10~15cm,位于犁底层之下。

生土层——位于犁底层之下,受耕作影响小。

死土层——最底下的一层,不受耕作影响。

28,按土壤质地划分土壤的类型:砂土(粗、细沙土)

壤土(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

粘土

29,肥料对中药材质量的影响:磷、钾肥——有利于碳水化合物、油脂的合

氮肥——有利于生物碱、皂苷、维生素的积累。

30,中药区划的定义:中药区划是指以中药资源和中药生产地域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中药资源区域分布与中药生产特征,根据区域相似性、区际差异性,将全国划分成不同级别的中药资源保护管理和中药生产区域。

31,区划目的:揭示中药生产的地域分异规律,明确各区发展中药生产和开发中药资源的优势及其地域性特点,提出生产发展方向和建设途径,为因地制宜、调整中药生产结构和布局、科学地指导中药生产以及发展中药事业提供必要条件和依据。

32,区划任务:

(1)研究全国中药资源的种类及其分布规律;

(2)分析各地区中药生产的现状和特点;

(3)确定不同地区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和中药材产业发展方向;

(4)划分全国中药产业科学发展的地域分区。

33,中药区划的原则:

1. 中药资源分布和利用特点相对一致(气候条件相似性原则、地形、地貌的一致性原则、地带性土壤类型相同的原则)

2. 中药生产条件和特点相对一致(生产力水平一致原则、中药生产特点相对一致性原则)

3. 中药生产发展方向、途径和措施的相对一致性(多以道地药材为主)

4. 中药区划与农业区划相协调

5. 不同等级的中药区划相衔接

6. 保持一定的行政区划单元的完整性

34,、中药区划的措施:全面地调查基本情况,综合各大区域的特征和条件,根据历史、现状,将某地区的中药资源进行区划。

1、全面调查基本情况(地域、气候、水文、地质、土壤、人口、药用种类、矿物、蕴藏量等)

2、将调查材料进行综合,揭示综合特征和差异。

3、根据历史上药材生产情况和现实生产条件,进行区划。

4、研究各区域的特点,提出各区域的发展方向、途径和措施等,为中远期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35,命名方法:采用三段命名法(一、二级区均如此)

一级区:地理方位+热量带+药材生产方向

如:东北寒温带野生家生中药区

二级区:地理位置+地貌类型+优势中药资源名称

如:小兴安岭、长白山山地人参黄柏五味子细辛鹿茸蛤膜油区

36,我国现共分成9个一级区、28个二级区

一)东北寒温带、中温带野生、家生中药区

二)华北暖温带家生、野生中药区

三)华东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家生、野生中药区

四)西南北亚热带、中亚热带野生、家生中药区

五)华南南亚热带、北热带家生、野生中药区

六)内蒙古中温带野生中药区

七)西北中温带、暖温带野生中药区

八)青藏高原野生中药区

九)海洋中药区

37,道地药材(道地药材),是指在一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且生产区域较为集中,规模较大,栽培及采收加工技术有一定的规范,其品质较其他地区所产的同种药材为佳,经长期医疗实践证明疗效较好的药材。

38:道地药材的基本特征

1、带有明确的地理信息

2、具有特色的质量性状

3、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4、附有潜在的经济价值

39,道地药材质量形成的基本条件

(一)优良的物种遗传基因是形成道地药材的内在因素

(二)迥异的生态环境是道地药材形成的外在条件

(三)特色的栽培加工方法是道地药材形成的技术保障

(四)传统的中医药理论是道地药材形成的思想基础,

40,道地药材的品质评价,通常包括历史基源评价、产区环境评价、药材性状评价、理化性质评价等方面。

41,“四大怀药”:怀地黄、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

“浙八味”:白术、白芍、元胡、菊花、玄参、麦冬、浙贝母、温郁金。

“四大皖药”:滁菊/贡菊、茯苓、凤丹皮、宣木瓜、

“四大南药”:槟榔、砂仁、益智仁、巴戟天、

关药”(山海关以北,东三省、内蒙部分地区所产道地药材);

“北药”(取义于北柴胡、北山楂、北沙参等习惯称谓,产于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山西、内蒙部分地区所产道地药材);

“西药”(西安以西广大地区所产道地药材,主要指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地)。

42,中药资源调查的目的:摸清中药资源的现状,了解和掌握其发展动态,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中药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为企业生产和新产品研发提供基础数据。

43,中药资源调查的任务:对野生、栽培或养殖的中药资源的种类、分布和蕴藏量进行调查;对资源现状及其利用程度进行分析和评价,对其未来发展进行预测,并为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科学基础。

44,三、中药资源调查的内容和分类:

(一)按调查步骤分:野外资源调查;内业资料整理。

(二)按调查任务和目的分:

1. 资源种类和分布调查;

2. 资源蕴藏量及药材产量调查;

3. 药用生物资源的更新调查;

4. 药用生物种质资源调查;

5. 综合性中药资源调查或普查:

(1)全国性中药资源调查(1958年、1966年、1983年,2011年启动)

(2)区域性中药资源调查

45,抽样调查(取样调查)的定义:对被调查对象抽取其中一部分进行调查,

用被抽取部分的样本对整体进行评估的调查方法,称为抽样调查。

46,针对一定区域内资源状况进行调查布点时,不按系统抽样的方法布置观测样地,而是根据区域资源的基本特征,人为制定观测地点选择的标准,并根据资源分布状况布置一定规格(面积)的定点观测地块,利用调查结果推断(估算)该地域内资源的特征,特别是资源数量。这种布点调查方法称为标准地调查(方法)。也称其调查过程为标准地调查。

47,对样地(样方)进行调查观测的过程,称为样地(样方)调查。每个样地一般观测5个样方。

样方面积(视群落特征及植物种类的分布特征而定):苔藓0.01~0.1m2,草本植物1~10 m2,灌木10~50 m2,乔木100~10000m2。

样方数目:不少于30个。(大面积调查时)

48,药材经济蕴藏量:指某一时期内一个地区某种中药资源有经济效益那部分的蕴藏量。(达到标准和质量规格要求的那部分,不含幼年的、病株或不符合标准和质量要求的部分)

49,中药资源蕴藏量:指自然存在于一定地域内自然界中尚未开发的药用生物或矿物资源的总和。

50,中药资源蓄积量:指在一定地域和时间内药用生物资源集聚储存起来的总量。

51,药材产量:经过采集加工可产出中药材的中药资源物质总量。

52,计算公式:蕴藏量=单位面积蓄积量×总面积

总面积一般难以确定,常以植物群落的总面积的理论值来计算,多以植被图或林相图来统计总面积。具体方法特制的透明方格套在植被图上,计算多个林型或植物群落的面积,相加后得总面积。

53,盖度:指群落中某种植物遮盖地面的百分率。主要是以投影盖度(指某种植物的树冠在一定地面所形成的覆盖面积与土地总面积的比例)×100表示。

投影盖度:指某一种植物在一定的土壤表面所形成的覆盖面积的比例。

计算公式:Ce=Ci/A×100

54,代谢途径:生物体内有机化合物转化和交换的生物化学过程所涉及的途径。55,初生代谢:除个别种类外,生物之间在修饰和合成糖类、蛋白质、脂类以及核酸物质的代谢途径上基本相同,这些代谢过程代表了所有生物体最基本的共性过程,统称为初生代谢。涉及的化合物成为初生代谢物。

56,次生代谢:不同生物体之间存在着非共性的生物化学过程,其合成、降解和转化的化学物质不同,所形成的化合物为自然界中有限分布的化合物,他们仅在特定的生物体或生物群中合成,称这类生物化学过程为次生代谢。所形成的化合物称为次生代谢物。

57,乙酸途径形成脂肪酸和芳香类化合物。

莽草酸途径形成的芳香族氨基酸和苯丙素类、

甲羟戊酸途径和脱氧木酮糖磷酸酯途径形成的萜类和甾体等

(了解各类化合物合成途径)

58,中药资源评价——基于一定的科学理论、技术和方法,对特定区域内中药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可利用条件及其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等方面所做的分析与评估,为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及其科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59药用生物资源质量的特征

(一)数量特征(可分为资源总量、可利用量和产品量几个层次。)、(二)品质

特征(可用药材的外在品质(外观性状)、显微品质、物理指标和内在品质等来衡量。)、(三)可利用性(综合体现了资源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60,影响药用生物资源质量的因素分析;

(一)生物因素:生物因子、(二)地理环境:地形因子、土壤因子

(三)气候条件:气候因子(四)人为活动:人为因子

61,生物多样性 : 指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及景观多样性.

中药资源学模拟题1

中药资源学 A卷 一、单项选择题(选出下列药材的地道产地,将对应选项填在括号内。) 1、当归 ( C ) A隆林广西 B长清山东C岷县甘肃D仙游福建 2、人参 ( A ) A抚松吉林B遵义贵州C莱西山东D庆阳甘肃 3、大黄 ( D ) A万宁海南 B新余江西C牛庄山东D果洛青海 4、黄芩 (B ) A 肇庆广东B承德河北C滁州江苏D罗田湖北 5、黄连 ( C ) A 阜康新疆B荆州湖北C石柱四川D罗甸贵州 6、皂角 ( A ) A邹县山东B西双版纳云南C清源辽宁D饶河黑龙江 7、乌鸡 ( D ) A防城广西B龙泉浙江C恩施湖北D泰和江西 8、石膏 ( C ) A 亳州安徽B铜陵安徽C应城湖北D密县河南 9、薄荷 ( A ) A太仓江苏B阜康新疆C荆州湖北D西双版纳云南 10、冬虫夏草 ( C ) A 果洛青海B恩施湖北C巴青西藏D遵义贵州 二、多项选择题 1、一类新药包括( ACD ) A 中药材的人工制品 B中药注射剂 C新发现的中药材及其制剂 D 中药材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及其制剂 2、四大怀药包括( ABD ) A 牛膝 B山药 C红花 D地黄 3、记载中药资源的典籍( ABCD ) A 本草纲目 B新修本草 C植物名实图考 D神农本草经 4、野外资源调查的取样技术包括( ABCD ) A 主观取样 B随机取样 C规则取样 D分层取样 5、中药资源的更新方法有( ABC ) A 器官更新 B居群更新 C群落更新 D物种更新 三、填空题 1.藻类的代表药材有(海带、发菜)。 2.动物药的代表药材有(熊胆、鹿茸)。 3.地衣类的代表药材有(松萝、石蕊)。 4.菊科的代表药用植物有(红花、菊花)。 5.豆科的代表药用植物有(黄芪、甘草)。 6.唇形科的代表药用植物有(薄荷、益母草)。 7.毛茛科的代表药用植物有(白头翁、毛茛)。 8.中药资源调查的内容包括(种类调查)(产量调查)(更新调查)。

中药资源学重点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中药资源学:是研究重要资源的特点、种类、分布、蕴藏量、活性成分及其时空变 化规律的科学。 2、中药: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使用的治疗、诊断、预防疾病和对人体保健发挥作 用的物质。 3、自然资源:①可再生资源,如生物资源②不可再生资源,如矿物资源 4、中药资源的特点:①地域性:地道药材: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质量好、疗效高、产 量大的药用种类。②再生性③共存性④多用性⑤可解体性 5、中药资源学的研究内 容:{药用动物植物矿物资源种类及其地理分布、产量(含蕴含量)、资源更 新}(1)重要资源调查的技术: 传统调查技术:踏查和访问调查法、详查和样地调查法、统计报表、抽样调法现代调查技术:RS技术、GIS技术、GPS技术、3S技术(2)药用动植物资源区划与产地适 宜性分析①区划:地域性、综合性、宏观性 ②产地适宜性分析:单品种产地适宜性区划、单项地理生态因素区划、多项自然生态区 划 (3)药用动植物资源的野生抚育和可持续利用(实行围栏保护封育)野生抚育:生理生态学研究、资源学研究、生物学研究(4)药用动植物资源的动态规律和合理开 发利用研究 药用动植物资源的利用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应以药物开发为中心并进行其他多产品 的开发 (5)积极寻找和扩大药用动植物新资源(6)濒危药用动植物资源的评价和监测 问答题:请你为保护濒危药用动植物提出意见? 答:1、要对药用动植物资源区划和进行产地适宜性分析,这样能因地制宜。2、可以实行围栏保护封育。3、合理开发利用研究4、积极寻找和扩大药用动植物新资源,这 样能取代那些濒危的药用动植物资源。 第二章:传统的中药资源区划及其资源状况 1、关药区:野山参、关黄柏 2、怀药区:怀地黄、怀菊花、怀牛膝、怀山药

病理学名词解释

栓。 透明血栓Hyaline thrombus发生于微循环血管内,由纤维蛋白构成的半透明状、微小血栓称为透明血栓,又称微血栓。 栓塞embolus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 栓子embolus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 血栓栓塞Thromboemboli-sm由血栓或血栓的一部分脱落成为栓子,引起的血管栓塞称为血栓栓塞。 空气栓塞air embolism大量空气迅速进入血循环形成气泡阻塞心血管称为空气栓塞。 脂肪栓塞fat embolism循环血流中出现脂肪滴阻塞小血管,称为脂肪栓塞。 羊水栓塞 amniotic fluid embolism 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造成的栓塞称为羊水栓塞。 梗死infaction由于血管腔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引起组织的缺血性坏死。一般由动脉阻塞引起贫血性梗死anemic infarct 发生于组织结构比较致密和侧支循环不丰富的器官,梗死灶贫血、苍白,故称为贫血性梗死。也 称白色梗死(white infarct)。 出血性梗死 hemorrhagic infarct 发生于有双重血液供应或侧支循环丰富和组织结构疏松的器官,往往在淤血的基础上发生梗死,梗死处有明显的出血、呈暗红色,故称为出血性梗死。也称红色梗死(red jinfarct)。

第四章? 炎症 中文名英文名释义 炎症inflammation 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因子的刺激所发生的一种以防御反应为主的基本病理过 程。 炎症介质 inflammatory mediator 炎症介质指炎症过程中由细胞释放或体液产生的参与或引起炎症反应的化学物质。 变质alteration炎症局部组织发生变性和坏死称为变质。 渗出transudation 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蛋白质和白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的过程叫渗出。 机制:血管内流体静压升高;组织渗透压升高;血管通透性升高 渗出液exudate炎症时渗出到血管外的液体叫渗出液。 漏出液transudate由于瘀血等血液循环障碍,漏出到血管外的液体称漏出液。 炎性水肿 inflammatory edema 炎症时过多的液体渗出并聚积于组织间隙称炎性水肿。 趋化因子chemokines具有吸引白细胞定向移动的化学刺激物质称为趋化因子。 趋化作用chemotaxis白细胞向着趋化因子所在部位作单一定向的移动叫做趋化作用。 炎细胞inflammatory cell炎症过程中,渗出到血管外的白细胞称为炎细胞。 炎性浸润 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ion 炎症过程中,白细胞由血管内渗出到组织间隙的现象称为炎细胞浸润。 白细胞附壁 Leukocytic selection 靠边的白细胞通过内皮细胞与白细胞表面的黏附因子相互识别、相互作用而粘附于血管壁上,称为白细胞附壁。 吞噬作用phagocytosis白细胞游出并到达炎症灶,吞噬病原体和组织碎片的过程,称为吞噬作用。 炎性增生 Inflammatory proliferation 指炎症区的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及组织周围上皮细胞等实质细胞的增生。变质性炎 alterative inflanmmation 以组织和细胞的变性、坏死为主,而渗出和增生轻微的炎症称为变质性炎。 渗出性炎 exudative inflanmmation 以渗出为主要病变的炎症称为渗出性炎。 浆液性炎serous 以浆液渗出为其特征的炎症称为浆液性炎。

(完整版)中药资源学(2)

名词解释 中药资源:通常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可供中医药使用的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的总称,包括植物药资源、动物药资源、矿物药资源。 道地药材:指经过长期医疗实践证明,具有特定种质、特定产区、特有的生产加工技术或加工方法而生产的质量、疗效优良的药材。 民族药:指一些少数民族特有的药材,民族药医疗体系独特,用药习惯和习用药用种类与中医中药有较大不同,包含了藏药、维吾尔族药和蒙药等。 样地:采用抽样调查方法所抽取样品的实体,在中药资源调查中称为样地,是进行精确调查观测的地块。样方:在对密集分布的草本植物进行种类调查或药材实施采收时,受工作量限制,一般将区域范围较大的样地再划分成为若干小的单位,只对其中部分单位做详细观测,称其为样方。 药材蕴殿量:指一个地区某一时期内某种中药资源的总蓄积量。 药材经济量:指一个地区某一时期内某种中药资源有经济效益那部分蕴藏量,即只包括达到标准和质量规格要求的那部分量,不包括幼年的、病株或达不到采收标准和质量规格的那部分量。 药材年允收量:指平均每年可允许采收药材的经济量,即不影响其自然更新和保证可持续利用的采收量。“3”技术:主要包括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 “5”技术:主要包括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其密切相关的专家系统ES 和智能决策系统IDSS。 就地保护:将药用动、植物资源及其生产的自然环境就地加以维护,从而达到保护药用动、植物资源目的。异地保护:又称迁地保护,即将珍稀濒危药用种类迁出其自然生长地,保存在动物园、植物园、种植园内,进行引种驯化研究。 离体保护:即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来保存药用动、植物体的整体、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等。 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引下,从实际出发,依靠富有远见的宏观调控政策、先进的经营管理机制,因地制宜确立中药资源发展战略与选择发展模式,合理利用中药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增强发展后劲,确保当代人及其后代人对中药资源的需求不断得到 满足的发展。 中药资源人工培育:指中药资源在人工干预下进行的资源再生过程,主要包括野生资源抚育和人工栽培(饲养)两种途径 填空 1.中药资源的构成,按照自然属性可以分植物、动物、矿物资源。 2.中药资源的构成,按照社会属性可以分为中药、民族药、民间药资源。 3.中药资源的构成,按照生产来源可以分为野生、人工资源。 4.民族药体系中的中药资源,比较完整有藏药、蒙药、维吾尔药、傣药、壮药、苗药。 5.中药资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可再生性、可解体性(降解性)、有限性、动态性、地域性、多用性。 6.我国的地形地貌特征,具有以下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地形多样,山区面积广 大,山脉定向排列。 7.我国的气候特征,具有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8.中药资源区划的原则,具有以下四个:优质性原则(道地性原则)、差异性原则、相似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 9.我国的中药资源区划采用二级分区系统,将全国中药生产区域划分为9 个一级区、28 个二级区,阐 明各区的现状、特点及开发潜力,确定今后的开发方向和建设途径。 10.关于道地药材的质量形成,优良的物种遗传基因是道地药材形成的内在因素,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 是道地药材形成的外在条件,中医药理论和实践是道地药材形成的思想基础,完善的裁培加工技术是道地药材形成的可靠保证。 11.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体系至少包括三个系统:管理系统、技术系统、监督系统。

病理学名词解释1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因:导致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 诱因:是指在疾病的条件中能够加强某一疾病或病理过程的原因或作用,从而促进疾病或者病理过程发生的因素。 脑死亡:全脑功能的永久性丧失。 萎缩:因患病或其他因素作用,正常发育的细胞、组织、器官发生物质代谢障碍所引起的体积缩小及功能减退现象。变性:是细胞或细胞间质的一系列形态学改变并伴有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功能下降),表现为细胞内或细胞间质中出现非生理性物质或生理性物质过度堆集。 脂肪变性:实质细胞胞质内脂滴量超出正常生理范围或原不含脂肪的细胞出现游离性脂滴的现象。 坏死:指在损伤因子的作用下,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称为坏死。 溃疡:发生于皮肤黏膜表面,因坏死脱落而形成的缺损溃烂。 充血:机体局部组织、器官的血管扩张,含血量超过正常值的现象。 淤血: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及毛细血管内,称静脉性充血,简称淤血。 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的某些有形成分互相粘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至远处阻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 梗死:因血管阻塞导致局部组织缺氧坏死现象。 出血性梗死:因梗死灶内有大量的出血,故称为出血性梗死,又称为红色梗死。 贫血性梗死:当梗死灶形成时,病灶边缘侧支血管内血液进入坏死组织较少,梗死灶呈灰白色,故称为贫血性梗死(又称为白色梗死)。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是患者原心肺功能正常,由于肺外或肺内的严重疾病过程中继发急性渗透性肺水肿和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 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指在严重感染失血创伤或休克过程中,在短时间内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器官功能衰竭。休克: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使循环功能急剧减退,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以至重要生命器官机能、代谢严重障碍的全身危重病理过程。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在毛细血管、小动脉、小静脉内广泛纤维蛋白沉积和血小板聚集,形成广泛的微血栓。导致循环功能和其他内脏功能障碍,消耗性凝血病,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产生休克、出血、栓塞、溶血等临床表现。 高渗性脱水:水和钠同时丧失,但缺水多于缺钠,故血清钠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 低渗性脱水: 是指水钠等比例丢失,血Na+浓度130—150mmol/L,血浆渗透压280一310mmo1/L的脱水。 等渗性脱水:水和钠成比例地丧失,因而血清钠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渗透压也维持正常。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同一患者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酸碱平衡紊乱同时存在,称为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内源性致热原:产热致热原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称为内源性致热原。原位癌:癌细胞占据上皮全层,但基膜完整,无间质浸润的油。 乳腺癌:是乳腺腺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多数来源于导管上皮,少数来源于腺上皮。 绒毛膜癌:为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继发于葡萄胎、流产或足月分娩以后,其发生比率约为2:1:1,少数可发生于异位妊娠后,患者多为生育年龄妇女,少数发生于绝经以后,这是因为滋养细胞可隐匿(处于不增殖状态)多年,以后才开始活跃,原因不明。 畸胎癌:来源于原始生殖细胞或具有可分化为三胚层各种组织潜能的裂球错位所产生的恶性肿瘤。 乳腺增生症:是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内分泌激素失调。 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分内外两层:内层为尿道周围的粘膜和粘膜下腺体;外层为前列腺体。后者构成前列腺的主体,两层之间有纤维膜隔开。前列腺增生主要发生在内层,在膀胱颈至精阜一段后尿道的腺体间质中,现称该部分为移行带镜检可见。 恶性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属免疫系统的实体性恶性肿瘤。 霍奇金淋巴瘤:是恶性淋巴瘤的一个独特类型。其特点为:①临床上病变往往从一个或一组淋巴结开始,逐渐由邻近的淋巴结向远处扩散。原发于结外淋巴组织的少见。②瘤组织成分多样,但都含有一种独特的瘤巨细胞。 非霍奇金淋巴瘤:位于免疫系统的包括淋巴结,骨髓,脾脏和消化道的淋巴样细胞。 白血病:是造血组织的恶性疾病,又称“血癌”。其特点是骨髓及其它造血组织中有大量无核细胞无限制地增生,并进入外周血液,将正常血细胞的内核明显吸附,。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大量增殖并抑制正常造血,

中药资源学参考答案

中药资源学 A卷 一、单项选择题(选出下列药材得地道产地,将对应选项填在括号内。) 1、当归 ( C ) A隆林广西 B长清山东C岷县甘肃D仙游福建 2、人参 ( A ) A抚松吉林B遵义贵州C莱西山东D庆阳甘肃 3、大黄 ( D ) A万宁海南 B新余江西C牛庄山东D果洛青海 4、黄芩 ( B ) A 肇庆广东B承德河北C滁州江苏D罗田湖北 5、黄连 ( C ) A 阜康新疆B荆州湖北C石柱四川D罗甸贵州 6、皂角 ( B ) A邹县山东B西双版纳云南C清源辽宁D饶河黑龙江 7、乌鸡 ( D ) A防城广西B龙泉浙江C恩施湖北D泰与江西 8、石膏 ( C ) A 亳州安徽B铜陵安徽C应城湖北D密县河南 9、薄荷 ( A ) A太仓江苏B阜康新疆C荆州湖北D西双版纳云南 10、冬虫夏草 ( C ) A 果洛青海B恩施湖北C巴青西藏D遵义贵州 二、多项选择题 1、一类新药包括( ACD ) A 中药材得人工制品 B中药注射剂C新发现得中药材及其制剂 D 中药材中提取得有效成分及其制剂 2、四大怀药包括( ABD ) A 牛膝 B山药 C红花D地黄 3、记载中药资源得典籍( ABCD )

A 本草纲目 B新修本草 C植物名实图考 D神农本草经 4、野外资源调查得取样技术包括( BD ) A 主观取样 B随机取样 C规则取样D分层取样 5、中药资源得更新方法有( ABC ) A 器官更新 B居群更新 C群落更新 D物种更新 三、填空题 1、藻类得代表药材有( 海带、发菜 )。 2、动物药得代表药材有( 熊胆、鹿茸 )。 3、地衣类得代表药材有( 松萝、石蕊 )。 4、菊科得代表药用植物有( 红花、菊花 )。 5、豆科得代表药用植物有( 黄芪、甘草 )。 6、唇形科得代表药用植物有( 薄荷、益母草 )。 7、毛茛科得代表药用植物有( 白头翁、毛茛 )。 8、中药资源调查得内容包括( 种类调查 )( 产量调查 )( 产量调查 )。 9、样方大小得设置一般草木植物、小灌木与大灌木及小乔木分别为 ( 1-4 、 16-40 、 100 )m2。 10、中药资源得特点就是( 再生、共 存 )( 地域、时效 ) ( 多用、脆弱 )。 11、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得层次分为一级开发 (以农业生产方式为 主 )、二级开发( 以工业生产方式为主 )、三级开发 ( 以科学研究方式为主 )。 12、《关于保护甘草与麻黄草药用资源,组织实施专营与许可证管理制度得通知》发布得时间就是( 2001年6月14日 )。 13、浙八味就是指( 白术、白芍、浙贝母、杭白菊 )与 ( 延胡索、玄参、笕麦冬、温郁金 )。 四、判断题 ( √ )1、单株产量指一株植物利用部位(如全草、根、根茎、茎、叶、花、果实与种子、茎皮、汁液等)得平均产量(g/株)。调查株一般不得少于30株,并应具有随

中药资源学模拟题

中药资源学A卷 一、单项选择题(选出下列药材的地道产地,将对应选项填在括号。) 1、当归( C ) A隆林广西B长清C岷县D仙游 2、人参( A ) A抚松B C莱西D庆阳 3、大黄( D ) A万宁B新余C牛庄D果洛 4、黄芩(B ) A B C D罗田 5、黄连( C ) A 阜康新疆B荆州C石柱D罗甸 6、皂角( A ) A邹县B西双版纳C清源D饶河 7、乌鸡( D ) A防城广西B龙泉C D泰和 8、石膏( C ) A 亳州 B C应城D密县 9、薄荷( A ) A太仓B阜康新疆C荆州D西双版纳 10、冬虫夏草( C ) A 果洛 B C巴青D 二、多项选择题 1、一类新药包括(ACD ) A 中药材的人工制品B中药注射剂C新发现的中药材及其制剂 D 中药材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及其制剂 2、四大怀药包括(ABD ) A 牛膝B山药C红花D地黄 3、记载中药资源的典籍( ABCD ) A 本草纲目B新修本草C植物名实图考D神农本草经 4、野外资源调查的取样技术包括(ABCD ) A 主观取样B随机取样C规则取样D分层取样 5、中药资源的更新方法有(ABC ) A 器官更新B居群更新C群落更新D物种更新 三、填空题 1.藻类的代表药材有(海带、发菜)。 2.动物药的代表药材有(熊胆、鹿茸)。 3.地衣类的代表药材有(松萝、石蕊)。 4.菊科的代表药用植物有(红花、菊花)。 5.豆科的代表药用植物有(黄芪、甘草)。 6.唇形科的代表药用植物有(薄荷、益母草)。 7.毛茛科的代表药用植物有(白头翁、毛茛)。

8.中药资源调查的容包括(种类调查)(产量调查)(更新调查)。 9.样方大小的设置一般草木植物、小灌木和大灌木及小乔木分别为(1-4、16-40 、100-200)m2。 10.中药资源的特点是(再生、共存)(地域、时效)(多用、脆弱)。 11.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层次分为一级开发(农业生产方式)、二级开发(工业生产方式)、三级开发(科学研究方式)。 12. 的时间是( 13. 四、判断题 (√)1、单株产量指一株植物利用部位(如全草、根、根茎、茎、叶、花、果实和种子、茎皮、汁液等)的平均产量(g/株)。调查株一般不得少于30株,并应具有随机性。 (√)2、贮藏量指某一时期一个地区某种中药资源的总利用部位生物量。 (×)3、华南地区栽培种类以砂仁、槟榔、益智、佛手、广藿香、五味子、党参为代表。(√)4、中药资源沿纬度方向成带状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称为纬度地带性。 (√)5、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海拔一般超过4000m,有川贝母、冬虫夏草、胡黄连、大黄分布。 (√)6、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结合起来,影响并决定着一个地区植被种类和分布的基本特点,即所谓“三向地带性”学说。 (×)7、西南地区栽培种类以黄连、杜仲、川芎、红花、金银花、郁金、麦冬等为代表。(×)8、西双版纳被誉为“植物王国”,南药资源有砂仁、槟榔、雪莲、儿茶、萝芙木、爪哇白豆蔻、千年健、胖大海、大黄等。 (√)9、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植物也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称为垂直地带性。 (×)10、华东地区栽培种类以贝母、金银花、延胡索、白芍、厚朴、白术、牡丹皮、西洋参为代表。 五、概念及计算方法 1.稀有种 答:指那些不是立即有绝灭危险的、我国特有的单型科、单型属或少种属的代表种类。这些种类在分布区居群不多,数量也稀少,分布于有限的地区,或分布区围较大,但只是零星分布。 2.保本点 答:能回收投资而实现有效销售的最小量。保本点=新产品开发投资/(可能价格—成本)3.经济量 答:指某一时期一个地区有经济效益那部分贮藏量。即只包括达到采收标准和质量规格要求的那部分贮藏量,不包括幼年株、病株和未达到采收标准和质量规格要求的那部分贮藏量。 经济量=贮藏量×达到采收标准的比率 要求在调查中分别统计达到和未达到采收质量标准植株所占比例。 4. 年允收量 答:指在一年允许采收的贮藏量,即不影响其自然更新和保证持续利用的采收量。年允收量

(完整版)中药资源学资料重点总结.doc

石河子大学2012 级中药学 中药资源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中药资源学:是研究中药资源的特点,种类分布,蕴藏量,活性成分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的 科学。 2.民间药:也称草药。是指在局部地区的草药医生和民间用来防治疾病的天然药物及加工 品,通常根据经验用药,无医药理论指导也无统一的加工炮制工艺。 3.民族药:我们国家少数民族使用的,以本民族传统医药理论和实践为指导的天然药物及 其加工品。 4.蕴藏量:指某种药用动植物资源在一定时间和地区范围内的自然蓄积量,可分为总蕴藏量 和可利用蕴藏量 5.年允许量:在一年内允许采收的量,既不影响其自然更新和保证永续利用的采收量。 6.最大持续产量:保证在采收某种药用动植物资源时,仍能保持其原有资源量,即在正常自 然更新时所允许采收的最大产量。 7.3S 技术:是遥感( rs)地理信息系统( gis)和全球定位系统( gps)三种技术的简称。其中,遥感 技术是基础,地理。。。起辅助信息处理作用,全球。。。用于辅助空间定位。 8.就地保护:是将药用动植物资源及其生存的自然环境就地加以维护,从而达到保护药用动 植物资源的目的。 9.异地保护:又称迁地保护。即将珍稀病危药用动植物种类迁出其自然生长地,保存在保护 区,动物园植物园等,进行引种驯化研究。 10.道地药材 11.外业调查:实地调查是取得中药资源蕴藏量的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方法,要在充分掌握被 调查地区的地形土壤气候植被和农业林业牧业等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制定一切可行的调查路线和 调查方案,进行实地调查。 12.内业整理:是对野外实地调查取得的原始数据资料标本进行系统整理,并分析研究药材 的历史资料和数据。 13.维药:维药历史悠久,在发展过程中,采阿拉伯、古希腊等民族医药之所长,并受到中 医学的影响,是我国民族医药的独立分支,历史上为西域各族人民的繁衍和昌盛做出过重要 贡献。 二、简答题 1.中药资源九大区域(关怀南海,浙川藏蒙维) 2.主要民族药种类:藏蒙维傣壮药五大类 3.药用植物的濒危程度划分为:我国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将濒危植物分为三个 保护等级:即一级保护植物,指具有极为重要的科研,经济和文化价值的稀有濒危种类;二 级保护植物,指在科研或经济上有重要意义的稀有或濒危种类;三级保护植物,指在科研或 经济上有一定意义的渐危或稀有种类。 4.植物类中药包括: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种子植物类。 5.中药资源学研究内容: a 中药资源调查技术; b 药用动植物资源区划与产地适宜性分析; c 药用动植物资源的野生抚育和可持续利用; d 药用动植物资源的动态规律和合理开发利用研 究; e 积极寻找和扩大要用动植物新资源; f 濒危用用动植物资源的评价与监测。 中药资源的地位与价值: a 中药资源是人类健康事业的物质保障; b 是中药产业发展的物质

病理学名词解释

癌: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肉瘤: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异型性:由于分化程度不同,导致肿瘤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相应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此差异称异型性。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同样类型的肿瘤。 乳头状瘤:见于鳞状上皮、尿路上皮等被覆的部位,乳头状瘤呈外生性向体表或体腔面生长,形成指状或乳头状突起,也可呈菜花状或绒毛状。 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常发生在鳞状上皮被覆的部位,如皮肤、口腔、阴道等处,大体上呈菜花状,可形成溃疡。 脂肪肉瘤:起源于脂肪组织的恶性肿瘤,常发生于软组织深部、腹膜后等部位,较少从皮下脂肪层发生,多见于成人,多呈结节状或分叶状。 平滑肌肉瘤:多见于子宫,好发于中老年人…… 风湿小体:风湿病增生期病变,小体中央为纤维素样坏死物,周围有风湿细胞、淋巴细胞等细胞成分,此小体为风湿病特征病变。绒毛心:见于风湿性心外膜炎,当心外膜腔内渗出以纤维素为主时,覆盖于心外膜表面的纤维素可因心脏的不停冲动和牵拉而形成绒毛状,故得名。 肺肉质变:大叶性肺炎并发症。由于肺内炎性病灶中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释放的蛋白水解酶量不足以溶解渗出物中的纤维素,大量未能被溶解吸收的纤维素即被肉芽组织取代而机化,病变肺组织呈褐色肉样外观,故得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一组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的统称,共同特点为肺实质和小气道受损,导致慢性气道阻塞、呼吸阻力增加和肺功能不全,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和肺气肿等疾病。 肺气肿:指远于终末呼吸道(即肺腺泡)受损,管腔永久性膨大和含气量增多。 硅结节:硅肺的特征性病变,为境界清楚地圆形或椭圆形结节,直径3~5cm,色灰白,触之有沙砾感;由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增生和胶原形成,早期为细胞性结节,以后发展为纤维性结节、玻璃样结节。 燕麦细胞癌:属肺小细胞癌,癌细胞小,呈梭形或燕麦形,胞质少,似裸核,癌细胞呈弥漫分布或呈片状、条索状排列。假小叶:指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分割原来的肝小叶并包绕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类圆形肝细胞团。 早期胃癌:指癌组织仅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而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者;大体分为隆起型、表浅型和凹陷型。 早期肺癌:发生于支气管以上较大支气管者(中央型),是指癌组织仅局限于管壁内生长,未突破支气管外膜累及肺实质,且无淋巴结转移者;发生于小支气管者(周围型),是指癌组织直径<2cm,无局部淋巴结转移者。 第2/4页

中药资源学题目及其答案(刘炳荣)

1、试述中药资源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中药资源寻找的主要途径 主要内容: 1.中药资源分布状况和优势定点的调查与分析,及栽培、病虫害防治和中药生产、加工、开发、品质评价以及中药制剂提取加工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熟悉药事管理的法规、政策与营销的基本知识的研究。 2.中药资源保护、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开发等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生产、经营和管理的高级专门的研究。 3.研究人员通常可供职于中药制药生产企业、科研机构、各级中医药学校、中药经营管理部门、医院、药品检验与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教学、科研、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或研究。 途径:利用文献资料、民间医药信息和民族药资料 参照古医书查明药材的产地然后实地考察 寻找类似药物、人工合成药物、开发新药、寻找新药。 2、简述糖、蛋白质、黄酮类、生物碱的生理作用。 糖:生理功能供给能量。糖类的最主要的功能是糖类在生物体内经过一系列的分解反应后,释放大量的能量,可供生命活动之用。主要是葡萄糖,构成体质。糖类是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并参与细胞的许多生命活动。糖是神经和细胞的重要物质。控制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体内脂肪代谢需要有足够的糖类来促进氧化,糖类具有辅助脂肪氧化的抗生酮作用。摄入体内的糖类释放的热能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和代谢,起到节约蛋白质的作用。维持神经系统的功能与保肝解毒。糖类对维持神经系统的功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⑤增强食品风味 蛋白质:生理功能构造人的身体: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机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组织更新和修补的主要原料。修补人体组织:维持肌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各类物质在体内的输送。载体蛋白对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在体内运载各种物质。 4、白蛋白:维持机体内的渗透压的平衡及体液平衡。 5、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 6、免疫细胞和免疫蛋白: 7、构成人体必需的催化和调节功能的各种酶。 8、激素的主要原料。具有调节体内各器官的生理活性 9、构成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五羟色氨等 10、胶原蛋白:占身体蛋白质的1/3,生成结缔组织,构成身体骨架 11、提供生命活动的能量。黄酮类: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VP样作用,能降低血管脆性及异常通透性,可用作防治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的辅助治疗剂。 2) 扩冠作用;芦丁 3 )降血脂及胆固醇;木犀草素 2 抗肝脏毒作用:水飞蓟等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保肝作用,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多种中毒性肝损伤 3 抗炎芦丁等 4 抗菌及抗病毒作用:黄芩素 5解痉作用:1)异甘草素、大豆素等解除平滑肌痉挛 2)大豆苷、葛根黄素等葛根黄酮类可缓解高血压患者的头痛等症状 3)杜鹃素、川陈皮素、槲皮素、山柰酚、芫花素、羟基芫花素等还具有止咳祛痰的作用 6 雌性激素样作用大豆素等异黄酮具有雌性激素样作用 7.泻下作用如中药营实中的营实苷A有致泻作用。 8. 清除人体自由基作用黄酮类化合物多具有酚羟基,易氧化成醌类而提供氢离子,故有显着的抗氧特点。另外还有降血脂、血糖,抗动脉粥样硬化及抗癌、抗突变等作用活血化瘀中药学上划分为四类(1)活血止痛药: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没药,五灵脂等主要治疗血瘀气滞痛证(2)活血调经药: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牛膝,鸡血藤等主要

中药资源学教材

论文报告 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年级: 2012级生物工程 题目:何首乌及其药用价值 姓名:何敏(20120468) 指导教师:张少冰 2015年 1 月8日

何首乌及其药用价值 摘要 何首乌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可以用于治疗多中常见疾病.其块根入药,可安神、养血、活络,解毒(截疟)、消痈;制首乌可补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补肝肾,是常见贵细中药材。在回顾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介绍了何首乌的主要功效、形态特征以及入药时常见的剂方。 引言 何首乌(学名:Fallopia multiflora (Thunb.) Harald.),又名多花蓼、紫乌藤、夜交藤等。是蓼科蓼族何首乌属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块根肥厚,长椭圆形,黑褐色。生山谷灌丛、山坡林下、沟边石隙。产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华东、华中、华南、四川、云南及贵州。 1植物学史 《本草纲目》记述:汉武时,有马肝石能乌人发,故后人隐此(何首乌)名,亦曰马肝石。[1] 唐代李翱有《何首乌传》云:“何首乌苗如木藁光泽,形如桃柳叶,其背偏,独单,皆生不相对。有雌雄者,雌者苗色黄白,雄者黄赤。其生相远,夜则苗蔓交或隐化不见。医学著作《大明本草》(《日华子本草》,五代时期著作)记述:因何首乌见藤夜交,便即采食有功,因以采人名尔。“《开宝本草》(宋)曰:“本出顺州南河县,今岭外江南诸州皆有。蔓紫,花黄白,叶如薯蓣而不光。生必相对,根大如拳,有赤、白两种,赤者雄,白者雌。”其时已有以醋制法炮制何首乌的记载。[2] 日本人大贺歌子于1918年7月在今辽宁省复县得利寺采集到何首乌标本,存于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 2形态特征 何首乌为多年生植物。块根肥厚,长椭圆形,黑褐色。茎缠绕,长2-4米,多分枝,具纵棱,无毛,微粗糙,下部木质化。

病理学的名词解释

病理学的名词解释 适应:细胞、组织,器官对于内外环境的持续性刺激和各种有害因子而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形态学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萎缩:是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分为病理性萎缩、生理性萎缩。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变性: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功能障碍导致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呈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通常伴有细胞功能低下。 虎斑心:是心肌脂肪变性时,左心室内膜下心肌和乳头肌处可见黄色条纹与暗红色心肌相间。 坏死:以酶溶性的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中细胞的死亡。 坏疽: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包括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气性坏疽。修复:损伤造成机体部分细胞和组织的丧失后,机体对所形成的缺损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包括再生(周围同种细胞来修复)、纤维性修复(纤维结缔组织来修补)。 再生:是指由损生周围的同种细胞进行修补缺损的过程。 机化:由新生的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 ~不稳定细胞:生理状态下,再生能力最强能不断地增生,以代替衰亡和破会的细胞,常见于皮肤、淋巴。 ~稳定细胞(静止细胞):生理状态下,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常见于腺体、平滑肌细胞。~永久性细胞:再生能力较弱或无再生能力。常见于骨骼、心肌细胞。 肉芽组织:有大量的新生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构成,伴有不等量的炎细胞浸润。肉眼表现呈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瘢痕组织:由肉芽组织改建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肉眼上呈收缩状态,灰白色、半透明、质硬韧;镜下为透明变性的纤维结缔组织。 创伤愈合:机体遭受外力作用,皮肤等组织出现离断或缺损后的愈复过程。 充血:器官或组织因动脉输入血量的增多而发生的充血。 淤血:器官或局部的组织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 心力衰竭细胞:左心衰竭引起慢性肺淤血时,肺泡腔内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肺褐色硬化:长期的左心衰竭所致慢性肺淤血晚期,会引起肺间质纤维化,使肺质地变硬,加之大量的含铁血黄素的沉积,肺呈棕褐色。 槟榔肝:在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因严重的淤血呈暗红色,两个或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可相连,而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在肝的切面上出现红黄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 血栓形成:在活体未破裂的心脏或血管腔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的某些有形成分凝集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血栓:在血栓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固体质块。分为白色血栓(血小板)、红色血栓(红细胞)、混合血栓(血细胞,血小板)、透明血栓(纤维蛋白)。 再通:在血栓机化过程中,由于水分被吸收,血栓干燥收缩或部分溶解而出现了裂隙,周围新生的血管内皮细胞长入并被覆于裂隙表面形成新的血管,并相互吻合沟通,使被阻塞的血管部分地重建血流。 栓塞: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 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动脉血液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

中药资源学参考答案

中药资源学A 卷 一、单项选择题(选出下列药材的地道产地,将对应选项填在括号内。 ) 1、当归 ( C ) A隆林广西B长清山东C岷县甘肃D仙游福建 2、人参( A ) A抚松吉林B遵义贵州C莱西山东D庆阳甘肃 3、大黄( D ) A万宁海南B新余江西C牛庄山东D果洛青海 4、黄芩( B ) A肇庆广东B承德河北C滁州江苏D罗田湖北 5、黄连( C ) A阜康新疆B荆州湖北C石柱四川D罗甸贵州 6、皂角( B ) A邹县山东B西双版纳云南C清源辽宁D饶河黑龙江 7、乌鸡( D ) A防城广西B龙泉浙江C恩施湖北D泰和江西 8、石膏( C ) A亳州安徽B铜陵安徽C应城湖北D密县河南 9、薄荷( A ) A太仓江苏B阜康新疆C荆州湖北D西双版纳云南 10、冬虫夏草( C ) A果洛青海B恩施湖北C巴青西藏D遵义贵州 二、多项选择题 1、一类新药包括( ACD ) A中药材的人工制品B中药注射剂C新发现的中药材及其制剂D中药材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及其制剂 2、四大怀药包括( ABD ) A牛膝B山药C红花D地黄 3、记载中药资源的典籍( ABCD

A本草纲目B新修本草C植物名实图考D神农本草经 4、野外资源调查的取样技术包括(BD A主观取样B随机取样C规则取样D分层取样 5、中药资源的更新方法有(ABC A器官更新B居群更新群落更新D物种更新 三、填空题 1.藻类的代表药材有(海带、发菜 2.动物药的代表药材有(熊胆、鹿茸 3.地衣类的代表药材有(松萝、石蕊 4.菊科的代表药用植物有(红花、菊花)。 5.豆科的代表药用植物有(黄芪、甘草 6.唇形科的代表药用植物有(薄荷、益母草)。 7.毛茛科的代表药用植物有(白头翁、毛茛 8.中药资源调查的内容包括(种类调查产量调 产量调查)。 9.样方大小的设置一般草木植物、小灌木和大灌木及小乔木分别为 1-4 16-40 100 ) m。 10.中药资源的特点是(再生、共存 地域、时效 多用、脆弱 11.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层次分为一级开发(以农业生产方式为 )、二级开发(以工业生产方式为主)、三级开发以科学研究方式为主)。 12.《关于保护甘草和麻黄草药用资源,组织实施专营和许可证管理制度的 通知》发布的时间是(2001 年6月14日)。 13.浙八味是指(白术、白芍浙贝母、杭白菊)和 延胡索、玄参、笕麦冬、温郁金)。 四、判断题 V )1、单株产量指一株植物利用部位(如全草、根、根茎、茎、叶、 花、果实和种子、茎皮、汁液等)的平均产量(g/株)。调查株一般不得少于30株,并应具有随机性。

病理学名词解释(重点)

变性: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通常伴有细胞功能低下。 细胞水肿: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的改变;是因线粒体受损,ATP生成减少,细胞膜NaK功能障碍,导致细胞内Na和水的过多积聚;常见于缺氧、感染、中毒时肝、肾大会心等器官的实质细胞。 玻璃样变: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半透明状蛋白质蓄积。 病理性钙化:骨和牙齿之外的组织中固态钙盐沉积,可位于细胞内和细胞外;分为营养不良性钙化和转移性钙化。 坏疽:指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分为干性、湿性和气性。 纤维素样坏死:是结缔组织及小血管壁常见的坏死形式;病变部位形成细丝状、颗粒状或小条块状无结构物质,由于其与纤维素染色性质相似,故得名;主要见于风湿病和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 机化: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 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和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的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严重淤血呈暗红色,两个或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可相连,而肝小叶周边部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在肝的切面上出现红黄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 心衰细胞:慢性肺淤血时,若肺泡腔内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其血红蛋白变为含铁血黄素,使痰呈褐色。这种巨噬细胞在左心衰竭的情况下出现。 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 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蛋白原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体腔、体表和粘膜表面的过程。蜂窝织炎:指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疏松结缔组织中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常发生于皮肤、肌肉、阑尾。 脓肿:为局限性化脓性炎症,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其主要特征是组织发生溶解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主要发生于皮下和内脏。 慢性肉芽肿:是由巨噬细胞局部增生构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病灶较小,直径一般在0.5~2mm。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生长调控发生严重紊乱,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肿块。 癌: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肉瘤: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异型性:由于分化程度不同,导致肿瘤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相应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此差异称异型性。 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同样类型的肿瘤。 乳头状瘤:见于鳞状上皮、尿路上皮等被覆的部位,乳头状瘤呈外生性向体表或体腔面生长,形成指状或乳头状突起,也可呈菜花状或绒毛状。 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常发生在鳞状上皮被覆的部位,如皮肤、口腔、阴道等处,大体上呈菜花状,可形成溃疡。 脂肪肉瘤:起源于脂肪组织的恶性肿瘤,常发生于软组织深部、腹膜后等部位,较少从皮下脂肪层发生,多见于成人,多呈结节状或分叶状。 平滑肌肉瘤:多见于子宫,好发于中老年人…… 风湿小体:风湿病增生期病变,小体中央为纤维素样坏死物,周围有风湿细胞、淋巴细胞等细胞成分,此小体为风湿病特征病变。绒毛心:见于风湿性心外膜炎,当心外膜腔内渗出以纤维素为主时,覆盖于心外膜表面的纤维素可因心脏的不停冲动和牵拉而形成绒毛状,故得名。 肺肉质变:大叶性肺炎并发症。由于肺内炎性病灶中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释放的蛋白水解酶量不足以溶解渗出物中的纤维素,大量未能被溶解吸收的纤维素即被肉芽组织取代而机化,病变肺组织呈褐色肉样外观,故得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一组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的统称,共同特点为肺实质和小气道受损,导致慢性气道阻塞、呼吸阻力增加和肺功能不全,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和肺气肿等疾病。 肺气肿:指远于终末呼吸道(即肺腺泡)受损,管腔永久性膨大和含气量增多。 硅结节:硅肺的特征性病变,为境界清楚地圆形或椭圆形结节,直径3~5cm,色灰白,触之有沙砾感;由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增生和胶原形成,早期为细胞性结节,以后发展为纤维性结节、玻璃样结节。 燕麦细胞癌:属肺小细胞癌,癌细胞小,呈梭形或燕麦形,胞质少,似裸核,癌细胞呈弥漫分布或呈片状、条索状排列。 假小叶:指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分割原来的肝小叶并包绕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类圆形肝细胞团。 早期胃癌:指癌组织仅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而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者;大体分为隆起型、表浅型和凹陷型。

中药资源学试题及答案(三)

中药资源学试题及答案 绪论-概念题 1.药用植物资源:指自然资源中对人类有直接或间接医疗作用和保健护理功能的植物总称。 2.药用植物资源学:研究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蕴藏量、活性成分及其时空变化规律和评价方法、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利用以及相关信息管理的学科。 3.现代技术调查方法包括:RS技术、GIS技术、GPS技术,以及“3S”技术集成应用等。 4.地道药材: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 简答 一、植物道地:刺五加---黑龙江,细辛---辽宁,天麻---贵州,三七---云南,黄连之乡四川石柱,福建泽泻,安徽牡丹---风丹皮,车前主产江西。 二、地道药材形成的原因? 道地药材的形成主要是优质品种遗传特性、特定的生态环境、成熟的栽培与加工技术、中医实践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1.优质品种遗传特性是形成道地药材的内因 药材质量的好坏,首先决定于品种特性。同一物种能在不同的地点上形成大大小小的群体单元,称为“居群”。如果某一“居群”产生质优效佳的药材,即为道地药材, 2.特定的生态环境是道地药材形成的重要条件 同一种药材,由于分布地域不同,相应的土壤、水分、气温和光照等生态环境亦不相同,造成药材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及生理生化成分都不相同,因而形成疗效上的差异。 3.悠久的栽培历史和成熟的种植技术 许多道地药材都是由野生变家种后形成的,中药材道地性形成与成熟的种植与加工技术直接相关。 4.中医实践促进了道地药材的形成

道地中药材是古代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反复总结、优化对比筛选出来的. 三、道地药材的特点? (1)道地药材具有明显的地理性 (2)道地药材具有特有的质量标准 (3)道地药材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4)道地药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四、五味子、刺五加生长环境特点? 1.生长环境:五味子喜微酸性腐殖土。野生植株生长在山区的杂木林中、林缘或 山沟的灌木丛中,其耐旱性较差。自然条件下,在肥沃、排水好、湿度均衡适宜的土壤上发育最好。刺五加生于森林或灌丛中,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微荫蔽。适宜向阳、腐殖质层深厚、土壤微酸性的砂质壤土。 2.伴生植物:五味子缠绕在其它林木上生长, 3.地理分布:刺五加: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和山西。朝鲜、日本和苏联也有分布。 五味子: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宁夏、甘肃、山东。也分布于朝鲜和日本。 五、药用植物资源特点? 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繁多,来源复杂、分布零散、性质各异,它们在自然界均占有特定的位置,也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归结起来为: 1.地域性:药用植物资源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药用植物资源 的地域性是做好药用植物资源区划的重要依据,所谓“地道药材”显示出明显的地域特点。 2.分散性:药用植物资源的分散性是指自然状态下这些资源的地理分布往往是分散的、零星 存在的。从整体看药用植物资源有较强的地域性,从局部看则又有广泛的散生性。 3.有限性和可解体性:药用植物资源的蕴藏量是有限的。同时又具有可解体性, 作为药用植物资源主体的生物资源,因受到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而导致数量上的急剧减少、濒临绝境乃至灭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