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策划主要内容整理教学提纲

旅游策划主要内容整理教学提纲

旅游策划主要内容整理教学提纲
旅游策划主要内容整理教学提纲

旅游策划主要内容整

旅游规划体系结构:规划对象的调查分析、旅游系统的规划部署、旅游规划成果的制作

规划对象的调查分析:旅游相关政策法规、区域背景、旅游资源、旅游业现状、旅游客源市场的调查分析及分析

1、旅游相关政策法规的调查分析:国家法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规范性文件和行业标准

2、区域背景的调查分析:区位(区域的自然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交通地理位置以及三者之间的综合分析)、自然(调查区的地貌特征,水文特征,生物特征,气象、气候和环境因素等)和经济条件(宏观经济环境,微观经济环境等)及社会文化环境(调查区的概况,历史沿革,文化氛围,社会氛围等)

3、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旅游资源调查是对一个区域旅游资源进行考察、勘查、测量、分析、整理的一个综合工作过程,它是旅游资源科学

评价的前提,是区域旅游有效规划和开发的基础,是旅游资源有效保护的依据。其目的是系统地、全面地查清该区域旅游资源的规模、类型、特点、地理分布、功能、价值等信息;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类型、规模、组合结构、开发现状和保护现状;调查程序:①搜集现有资料②实验室预测:地图、航片分析

③现场勘察:粗线条勘查、重点研究勘查、比较评价勘查④整理归纳:整理归纳资料

调查方法:①收集资料②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③室内测量④现场勘察;调查成果:1.调查报告2、旅游资源调查系列图3、旅游资源一览表4、旅游资源声像资料5、其他

旅游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旅游资源自身的评价(资源品质和资源结构)、旅游资源外部环境的评价和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旅游资源评价方法:定性(六字七标准、三三六法)和定量(层次分析法(:明确问题、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五级评价法(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和附加值)等)旅游资源分类:8主类31 亚类155基本类型;旅游资

90分、优良级四级旅游资源75-89、三级旅游资源

60-74 普通级:二级旅游资源45-59、一级旅游资源30-44 自然蓝、人文红

4、旅游业现状的调查分析:

(1)酒店的数量、床位、类型、档次、分布等;

(2)旅游景区的数量、面积、类型、级别、分布等;

(3)旅行社的数量、规模、类型等;

(4)餐饮店的数量、规模、类型、档次、分布等;

(5)旅游购物店和旅游购物街的数量、规模、类型、分布;

(6)康乐企业的数量、项目、类型、分布;

(7)旅游交通状况。

5、旅游客源市场的调查研究: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收集、记录、整理、分析和总结与规划决策相关的旅游客源市场需求信息,以了解现实客源市场和潜在客源市场,为科学地进行旅游规划提供客观依据的活动;旅游市场调查的内容:环境调查(①自然地理环境②经济与社会文化环境③政策法律环境)、需求调查(①总体状况②游客消费行为)和竞争调查(①竞争者的数量、分布与实力;②竞争者的优势与不足;③与竞争者合作的可能性)需求调查的主要指标可分两大类:衡量来访旅游者实际状况的指标:如旅游人次、人均消费、人均停留天数;衡量客源市场需求潜力的指标:如出游率、重游率、开支率等。

旅游人次:指一定时期内来到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者人次总数;人均消费:为一定时期内旅游者消费总额与旅游人次之比,也即旅游者消费额的算术平均值;

人均停留时间:即一时期内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停留时间的算术平均值;

出游率: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地区的出游人次与其人口的比率;

重游率:指来旅游地的旅游人次与旅游人数之比,亦即旅游者来目的地旅游次数的算术平均值;

旅游开支率:指旅游开支与其年均收入之比率。

旅游市场调查的方法:第二手资料调查:1)外部资料:各种媒体上公开传播的有关资料,

2)内部资料:内部的档案、文件等;第一手资料调查:1)询问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

2)观察记录法3)实验调查法

旅游客源市场的现状及其特征的分析内容主要包括:

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主要指旅游者的来源和强度)分析、客源市场的时间分布结构分析、旅游客源市场特征分析。

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主要指旅游者的来源和强度)分析:1

旅游市场范围的确定:(1)空间距离市场范围,引力模型公式:(2)时间距离市场范围:一般情况下时间距离越近,旅游的机

会越大。因此,旅游目的地的客源市场往往集中在交通沿线。

旅游客源市场的空间分布集中性

2旅游客源市场空间分布的集中性可以用地理集中指数(G)来定量分析。

(1)地理集中指数计算公式

(2)地理集中指数(G)的意义:

游客来源越少越集中,G 值就越接近100;G 值越小,则

客源地越多越分散。

旅游客源市场的时间结构主要表现在市场时间分布的集中性,

包括季节性、节律性和高峰性。

1. 旅游市场的季节性

气候的季节性变化使得旅

游客源市场具有季节性。旅游

市场的季节性可以用季节性

(时间)强度指数R来定量分析

(1)季节性强度指数(R)的计算公式

式中:为各月游客量占全年的比重

(2)季节性强度指数的意义

R值越接近于零,旅游需求时间分配越均匀;R值越大,时间变动越大,旅游淡、旺季差异越大。

它较适用于不同年份(时段)的比较和不同旅游地(设施)的比较。

R值不仅取决于旅游客源变化,而且随选择分析的时段长短而变化。

2. 旅游市场的节律

旅游的周末集中性可

用时间集中强度指数进行分析,公式如下:

旅游市场的高峰性

客源市场高峰性特征可

以用高峰指数()来度量。

(1)高峰指数的计算公式:

式中:V1为最繁忙时期的游客数;为在第n个时期内的游客数;n为参照时段(1=最繁忙时期)。

高峰指数的意义:

当游客量在所有时期都相同时,0;当游客集中于某些时期时,P n值会增大。

主要用于对不同旅游地进行比较或用于考察某一设施随时间变化而出现的高峰趋势。

旅游客源市场特征分析的主要内容:

(1)地域构成:本地、周边、本省、省外、海外。

(2)人口学特征构成:性别构成、年龄构成、文化程度构成、职业构成、收入构成。

(3)消费行为构成:出游目的、出游方式构成、出游交通工具构成、停留时间、住宿方式构成。

6、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包括内部因素(优势和劣势)和外部因素(机会和威胁)分析

旅游系统的规划部署:旅游发展战略规划、旅游空间布局规划、旅游产品系统规划、旅游支持系统规划和旅游保障系统规划

1、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1)战略目标定位(产业地位、在区域旅游格局中的地位、指标)

(2)战略途径选择(如何正确地做事情)

(3)战略重点确定(旅游重点项目的规划)

(4)战略步骤筹划(一般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

2、旅游空间布局规划:旅游资源特征、旅游环境状况、旅游客源市场需求、旅游企业区位成本、工农商等产业布局、道路交通情况和城镇体系建设情况

3、旅游产品系统规划:

(1)单项旅游产品规划:六要素

(2)线路旅游产品规划:以旅行社为核心

(3)整体旅游产品规划:以旅游目的地为主

4、旅游支持系统规划:旅游交通、住宿、餐饮、康乐和旅游商贸设施规划

5、旅游保障系统规划:旅游管理体制、政策法规、科技、人力资源和旅游环境保障规划

旅游规划成果的制作:

(1)旅游规划文本的撰写(分篇撰写要统一、重点问题强化分析、逻辑性、归纳性、语言要精练、图文内容统一、附件要实在)

(2)旅游规划图件的绘制

(3)其他旅游规划成果的制作——附件

旅游规划:以旅游市场的变化和发展为出发点,以旅游项目设计为重点,按照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当地旅游业发展基础,对旅游消费六大要素及相关行业进行科学地安排和部署的过

程。简而言之就是对区域旅游发展的未来状态的科学设计与设想。

旅游规划特性:层次性、整合性和公益性

旅游规划的任务:“一二三一”工程

确定“一”个发展目标

进行“两个”基本分析:资源分析、市场分析

设计“三个”发展板块:产品、服务、环境

构建“一个”支持系统:保障规划顺利实施,人力、财力、物力……

旅游区规划的层次:

(1)旅游区总体规划:分析旅游区客源市场,确定主题形象,划分用地范围及空间布局,安排基础设施建设内容,提出开发措施。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件和规划附件(规划说明书、其他基础性资料)

(2)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总体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区内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性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为区内一切开发建设活动提供指导。确定各种用地的范围和分地块的建筑高度、密度、容积率。

(3)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在总体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细化,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包括:用地布局、景观系统规划设计、绿地系

统规划设计、道路交通系统规划设计、旅游服务设施及附属设施系统规划设计、工程管线系统规划设计

旅游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旅游规划是区域规划的一部分,旅游规划服从区域规划,并内化与区域规划;旅游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规划应高于城市景观规划,不仅仅是城市景观,而应立足于区域。

城市的特点:城市集聚了一定数量人口、经济上以非农业活动为主、在景观上以人文要素为主、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城市的分类:工业城市、矿业城市、港口城市、大学-科学城市、风景旅游城市、休养城市、

历史文化名城和综合型城市

城市的旅游功能:(1)城市拥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资源(2)城市是旅游交通枢纽(3)城市是旅游综合服务基地

城市旅游:城市旅游是指旅游者在城市中的旅游活动及其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 或认为“城市旅游是指以城市为目的地的旅游活动”

城市旅游的特点:

(1)城市旅游吸引的整体性(2)城市旅游功能的多元性(3)城市旅游的辐射性(4)城市旅游的统一性

微观尺度的旅游区尺度:旅游在城市中并非均匀分布,而是集中在某些特定的地域,城市中各种不同的旅游区构成了城市旅游的内部空间结构

城市旅游分区:中心商业区(CBD)、游憩商业区(RBD)、中心旅游区(CTD)和旅游商业区(TBD)

微观尺度:旅游点作为城市旅游的基石,对城市中旅游区的结构和功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主题尺度:需求、供给、开发和市场

城市旅游的特征:(1)独特性:城市本身的独特性、旅游仅仅是城市提供的功能之一、

游客与市民的资源共享与竞争

(2)复杂性:城市区域多样、2.提供的服务设施多样和3.设施使用者多样

(3)综合性:旅游要素的多样性

城市旅游的需求:旅游期望和旅游动机、旅游体验与满意度、旅游偏好和旅游行为

旅游期望(预定期望和引发期望):旅游体验过程中的第一阶段,是由旅游动机引发的旅游者对其旅游决策的出游目标实现的心理预期。旅游期望的特点是:总体上的片面性与模糊性;指向上的可转移性或可替代性;在旅游体验过程中逐步外化并成为度量旅游体验质量的标尺。

根据旅游者的心理角度旅游期望可分为:目标型:出游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某种目标。

价值型:常常以自己付出的金钱和时间来衡量每一项旅游活动和享受到的旅游服务。

随机型:出游前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只是为了暂时改变一下生活环境而随别人出来走走看看。

城市旅游规划的流程:

(1)当地资源及社会状况

(2)法令与政策

(3)明确规划范畴:土地面积、范围、用地取的、资金等(4)旅游资源现状调查及评估:种类、数量和分布

(5)客源市场分析

(6)旅游项目创新:规划主轴、突出特色

(7)环保、自然、文化、市容

(8)基础设施规划

(9)交通规划:对外、城内、景区内

(10)旅游周边系统:形象策划、服务体系

(11)效益分析:社会、经济、环境

(12)管理规划:如何执行

旅游城市分类:观光型、历史文化型、娱乐型、商务会展型、餐饮型、购物型、度假型、民俗风情型、绿色型等9类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分类:古都型、传统风貌型、风景名胜型、地方及民族特色型、近现代史迹型、特殊职能型、一般史迹型旅游期望是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和性别

旅游动机:直接引发、维持个体的旅游行为并将行为导向旅游目标的心理动力。

马斯洛需求层次:(1)生理的需要:生理需要是人的最基本需要,是维持个体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基本需要,是应当最先得到满足的需要,如食物、睡眠、住所、御寒等需要。

(2)安全的需要:人的基本生存条件得到保障之后,也就是生理需要基本满足后,就会出现安全需要。

(3)社交的需要:社交需要又称为爱与归属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人们既希望受到尊重,也希望有自尊。(5)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所追求的最高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的潜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和尊重需要可以统称为缺失性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又称为非缺失性需要或成长的需要。

旅游动机产生的客观条件及分类:客观条件:经济条件、时间条件、社会条件;

旅游动机的分类:健康、娱乐动机,好奇探索动机,审美动机,社会交往动机,宗教信仰动机和商务动机

旅游动机的激发:努力开发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上,要以自然为本、要突出旅游资源的特性、要突出民族特点、加强旅游企业管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加强旅游宣传,为旅游者提供信息

旅游偏好:人们趋向于某一旅游目标的行为倾向,旅游偏好建立在旅游者极端肯定态度的基础上。

旅游偏好的影响因素:旅游态度的强度和掌握信息种类的数量进行旅游决策的四个阶段:(1).认知旅游对象(2.)设计旅游方案(3.)评价旅游方案(4.)做出旅游决策

旅游行为:1)交往行为2)从众行为3)放任行为

不同旅游者的行为表现:

1)旅游动机的差异:旅游者有单一性和多样性需求,旅游者的传统文化特点不同

2)目的地选择上的差异:

天人合一:观光游览、休闲度假

天人对立:登山、冲浪等各种探险活动

3)旅游组织形式上的差异:

群体性:旅游团、家庭、亲友、朋友同事

个体自由特征:单独个人

旅游偏好旅游行为:不同类型的城市旅游者表现出对不同城市吸引物的偏好,远程旅游者更趋向于关注当地文化,近程旅游者更喜欢购物,商务旅游者的花费明显多于休闲旅游者

旅游体验:通过旅游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并由旅游主体主动建构的经历和主观感受。对象:旅游性质、旅游活动的地点和数量、目的地进入容易度、当地族群、舒适度和居住环境质量旅游体验的实现途径:审美体验、娱乐体验、教育体验和逃避体验

旅游体验的实现原则:(1)对整个旅游活动过程充分认识(2)正确引导(3)提高审美修养(4)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城市旅游的供给:

(1)城市旅游吸引体系:活动吸引(商务活动、会议、会展体育赛事和娱乐)、形象吸引(春城、泉城等)、设施吸引(商务设施、文化设施、体育设施、休闲娱乐设施、购物设施)、服务吸引(服务吸引对于整个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共性,是旅游质量的保证。如旅游信息、旅游组织、旅游交通、旅游接待等服务设施。)、氛围吸引(非物化的氛围也可以成为城市吸引)和景观与环境吸引(整体风貌、标志性建筑、特色性地段)

包括标志性建筑:历史建筑、现代建筑

标志性地域:外滩、陆家嘴、南京路、徐家汇、人民广场

城市事件:国际性文化交流活动、大型体育赛事、大型展览和会议

城市产业:工业园区、码头、大型企业

城市社会:居民和生活方式

自然风景:黄浦江、苏州河、杭州湾、淀山湖

城市印象:东方国际大都市

(2)配套服务设施、旅游产品、旅游点和内部吸引区域(旅游区)

城市旅游吸引营造原则:

(1.)注重城市整体塑造

城市旅游吸引的营造需要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等的全面综合塑造。

城市旅游吸引物之间要有整体性、协作性。

(2).形成主题与特色

目标性:应针对国际、国内、本地不同游客市场的需求突出不同主题和特色。多目标,不唯一。

差异性:避免“千城一面”,打造个性、特色城市。

(3.)突出核心文化

标志性建筑及代表性区域、特色性项目和丰富多彩的活动、特色购物场所、城市生活

(4.)供给引导需求

通过供给引导需求、刺激需求、创新需求

城市旅游产品:在旅游者的旅游过程中该城市所提供的食住行游购娱产品的组合。

城市旅游产品类型:文化旅游产品:与城市文化相关;体育旅游产品:奥运会、足球联赛;会议旅游产品

配套服务设施:酒店、餐馆和零售业等布局

城市旅游规划的层次结构图—P12,吴志强-《城市旅游规划原理》

城市旅游的营销:

营销阶段:

第一阶段: 资源导向——如数家珍,吸引游人。

第二阶段: 产品导向——推销产品,争抢客源。

第三阶段: 市场导向——适应市场,适销对路。

第四阶段: 形象导向——形象感召,品牌驱动。

营销的核心——把信息有效地传递到市场上去。

关键:“传递”、“有效”;媒体就是重要渠道。

(1)城市形象营销

城市形象营销,就是旅游城市对自身个性形象进行设计包装,通过有效的传播,在旅游者心中确立高知名度、高美誉度,最终实现提升城市持久吸引力的目的。

城市形象营销:不必求全求个性(不怕有缺点,就怕没特点。)不要雷同求差异(××之都、生态××)不能恶炒求创意(江西宜春、湖北利川)

(2)旅游品牌营销

品牌具有强大感召力。营销进入品牌时代。

资源不等于产品,产品不等于品牌。

品牌在于创造,品牌拉动营销。

(3)节庆造势营销

节庆活动是城市形象的重要传播手段,是城市旅游的重要营销平台。

节庆造势:创造机会,制造影响,营造市场。

旅游的盛会,城市的名片,百姓的节日。

(4)文艺传播营销

巧妙利用某种文艺形式(手段)为载体,如名人名句、歌曲影视等,组织营销,广泛传播,创造“名气效应”。(5)市场分众营销

营销面对市场,市场需求多样;分众营销推广,产品个性包装。研究“差异性”切忌“大呼隆”;市场细分:区域特征,年龄层次;个性喜好,信息渠道。

(6)服务形象营销

环境是营销,服务也是营销;金杯银杯不如游客口碑。

宣传推广城市旅游服务理念、旅游服务品质、旅游服务形象,在旅游者心中树立起一个美丽、优质、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7)旅游客源地营销

旅游目的地营销和旅游客源地营销

重视旅游客源地培育,推进旅游目的地建设。

强化旅游客源地营销,提升目的地营销实效。

(8)巧用媒体营销

媒体营销主渠道,媒体营销重实效。

关键是选择媒体,巧用媒体,用好媒体。

(9)危机公共营销(事件营销):城市公共危机和旅游公共危机

旅游公共危机的特征:突发性、危害性、紧迫性、双重性

公共危机管理和危机公关营销

(10)区域合作营销:

区域旅游合作——中国旅游大趋势;区域合作营销——旅游营销大舞台

关于客源地营销,国内外有许多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

(1)立体宣传:利用客源地媒体和城市广告,强化营销。

(“想了就去普陀山”)

(2)“热点”营销:在主要客源地开展“活动周”、“美食节”。

(江苏、无锡——台湾美食节)

(3)借力造势:请主要客源地的旅行商和新闻媒体到本地考察访问,交流互动,推广营销。

(4)构建机制:建立相对专业、稳定的客源地营销机制。

旅游文化课程教学大纲.doc

《旅游文化》教学大纲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旅游专业、酒店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为了让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掌握相关实践操作技能而开设的一门综合性素质课程。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旅游与文化的概念、文化的结构、类型、基本特征和功能;了解旅游文化的概念、特点和结构;充分认识旅游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旅游文化发展的历程和各阶段的特点;了解中国旅游文化传统及其价值;认识和掌握旅游主体文化、客体文化及中介体文化的概念内涵、主要特点等;认识和掌握宗教文化、建筑文化、园林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的概念、类型、特点、发展历史等有关内容;了解旅游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之间的关系;加深对中国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了解和掌握河南旅游文化资源的特点及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思路等。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案例教学、影象资料欣赏等形式,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旅游文化现象、解决旅游文化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实地考察、项目竞赛和课程小论文写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和旅游企业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思路 以中国旅游文化为讲授主线,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揭示中国旅游资

源的民族性特点和文化传统优势;以旅游客体文化为讲授重点,同时也兼及旅游主体文化、中介体文化的重要内容;在系统介绍旅游文化基本理论知识以后,分别介绍宗教文化、建筑文化、园林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几种比较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客体文化。在课程后续建设中,将结合河南旅游文化实际,研究探讨发挥河南旅游文化资源大省的优势,逐步向旅游文化产业大省迈进的发展思路。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理论课教学内容与要点 第一章旅游文化概述 要点:了解旅游和文化的基本概念及二者关系,了解旅游文化的特征和结构。回顾旅游文化发展历程,了解中国旅游文化发展各时期的主要特点。通过对旅游活动实质、旅游发展历程以及与其他文化的关系的探讨,充分认识旅游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旅游主体文化 要点:了解旅游主体、旅游主体文化的基本概念及二者关系,了解旅游主体文化在旅游文化体系中的核心地位。重点了解不同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不同的文化角色、个性心理及审美倾向等。 第三章旅游客体文化 要点:认识旅游客体及旅游客体文化的研究对象,把握旅游客体的类别与旅游客体文化所包含的内容。认识和掌握自然美、人工美的构成及审美观照,掌握旅游客体的文化功能。重点了解和掌握中国旅游

旅游策划 课程标准)

《旅游策划》课程标准 一.前言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旅游策划 2.课程类别:旅游管理专业和涉外旅游的专业核心课程 3.课程编码:081020 4.学时:共40学时,其中讲授20学时,实训20学时;2学分。 5.适应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涉外旅游专业 (二)课程性质 旅游策划活动是一种具有创意性的专业实践,策划旅游在本质上是一种经营思考的方法与程序。《旅游策划》是一门以营销学、策划学等学科为基础,旅游策划作为市场营销学领域中新崛起的细分学科,具有鲜明的创新特点和可操作性,开设《旅游策划》课程总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和训练学生市场营销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市场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之上,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唤取消费者的购买愿望,并通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向消费者提供能使其满意的产品或服务,引导他们进行消费,把潜在的消费者转化为现实的消费者。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课程设置的依据 根据《旅游管理专业》2011年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通过《旅游策划》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策划旅游程序,了解策划旅游的思维方法,学会市分析场营销环境,能比较正确地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进行产品、价格、销售渠道、促销组合等方面的策划旅游,并能够独立地撰写策划旅游书。 2.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根据项目化课程设计方法,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参照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本课程的教学改革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课程目标制定上,重如何做,如何用,轻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这么用; 二是在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上,重项目的策划训练,轻记忆、背诵概念性的内容; 三是在考核方式上,重日常学习、项目策划考核,轻期末考试、作业对错考核。

《旅游学概论》课程学习大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课,是该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入门课程。教学目的是使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初步掌握有关旅游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对旅游的总体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以及毕业后从事旅游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必须重点掌握旅游、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旅游产品、旅游市场等基本概念;掌握一些重要的旅游组织;旅游对于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了解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旅游市场在旅游中的地位与作用。学会运用旅游学的基本理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 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旅游的基本概念、旅游的历史沿革和未来发展;旅游者、旅游业、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等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主要的国际、国内旅游组织;旅游对社会、文化、经济、环境的影响等知识。 (四)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 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入门课程,必须开设在所有专业课程之前。 后续课程:导游实务、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政策与法规等。 二、课程教学总体安排 (一)学时分配建议表 学时分配建议表

1、教材 李天元主编《旅游学概论》(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6月版 2、参考书目 (1)刘伟、朱玉槐《旅游学》,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年版 (2)马勇《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柏杨《旅游学概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谢彦君著,《基础旅游学》,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年8月版 (5)王洪滨《旅游学概论》,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年版 (6)普国安《旅游学概论》,广东旅游出版社,2013年版 (三)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试(笔试) 2、成绩构成:课堂(20%)+作业(10%)+考试(70%)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2 学时) 1、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旅游学的学科特征、研究内容和方法,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ZB101673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自学课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专业 先修课程:旅游学、管理学 后续课程:专业课 总学时: 总学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旅游者的心理与行为、旅游企业管理心理、旅游企业服务心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在教学中注重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讲解,通过生活实例、典型案例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掌握和理解,为学习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导论(4课时) 第一节心理学的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三大流派 第二节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旅游者消费心理和行为 二、旅游企业管理心理和行为 三、旅游企业服务心理和行为 第三节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 二、有助于提高旅游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 三、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安排旅游设施和开发旅游资源 本章重点:旅游心理学的定义、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意义。 本章难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心理学的三大流派、旅游心理学的定义、研究旅游心理学的重要性。 第二章旅游行为的研究模式(2课时) 第一节旅游者的决策 一、旅游者的决策类型 二、旅游者的决策方式 第二节影响旅游者行为的因素

一、作为个体的旅游者 二、作为决策者的旅游者 三、旅游者和文化、亚文化 本章重点:旅游者的决策方式,常规决策、拓展决策、有限决策、瞬时决策的定义;影响旅游者行为的因素。 本章难点:旅游者的决策方式,常规决策、拓展决策的定义;作为个体的旅游者;作为决策者的旅游者。 第三章旅游者的知觉(3课时) 第一节知觉的概述 一、知觉与知觉过程 二、知觉的特性 三、影响知觉的因素 第二节知觉的心理定势 一、首因效应 二、晕轮效应 三、刻板印象 四、近因效应 第四节旅游者的知觉过程 一、接触 二、选择性注意 三、理解 四、选择性保持 第三节旅游者对旅游条件的知觉 一、旅游者对旅游时间的知觉 二、旅游者对旅游距离的知觉 三、旅游者对旅游交通的知觉 四、旅游者对旅游地的知觉 本章重点:知觉及知觉的特性;影响知觉的因素;知觉的心理定势;旅游者的知觉过程及旅游者对旅游条件的知觉。 本章难点:影响知觉的因素;知觉的心理定势;旅游者的知觉过程及旅游者对旅游条件的知觉。 第4章学习与旅游行为(3课时) 第一节学习与学习理论 一、学习 二、学习理论 第二节旅游行为学习 一、动机学习 二、态度学习

山西旅游资源调查教学大纲.doc

山西旅游资源调查实训大纲 一、课程概述 山西旅游资源调查是围绕山西旅游资源分类,特征、构成等内容进行实践教学环节过程。先行课是《旅游规划与开发》,主要以山西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学生现场到景区实地调查教学手段来强化对山西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的能力。 二、实训目的 使学生初步掌握旅游资源调查方案确定和组织过程,掌握调查地区信息的收集过程与方法,学会旅游地图的利用,学会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内容及方法。 三、教材教参 教材: 《旅游规划和开发》,马勇、李玺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第3版),2012 年7月教参:《山西旅游导读》,康玉庆、常永翔编,北岳文艺出版社,2009 年8月第1版 四、实训方式 实训采取学生假期到所在家乡的景区进行实地考察的方式,应用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 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山西旅游资源其特征及属性,评价其现状与开发水平,能够正确填 写填写“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调查结束后并撰写《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五、实训内容 1.选定某一?旅游地,对旅游资源进行调查 基本内容:评价区自然环境调查,评价区人文环境调查 重点:自然环境调查(概况、气候条件、地质地貌条件、水体环境和生物环境)难点:自然 环境调查(地质地貌条件、水体环境和生物环境) 2.该地旅游资源的类型、特色、分布调查 基本内容:旅游资源类型、旅游资源特色、旅游资源分布 重点:旅游资源特色,对该地旅游资源的特色和特性进行描述 难点:旅游资源分布,对旅游资源的密度和布局进行调查分析描述 3.旅游资源调查相关表格的使用 基本内容:填写某旅游地旅游资源评价赋分结果表格,某旅游地旅游资源单体品质统计表

重点:能根据调查景区如实填写某旅游地旅游资源评价赋分结果表格难点:能根据调查景区如实填写某旅游地旅游资源评价赋分结果表格 如《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从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三个方面八个评价指标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其中,资源要素价值分为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等五项评价因子,总计85分。 利用《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的赋分标准,对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和分值记录,见表 表1-1某旅游地旅游资源评价赋分结果 对表1-1进行分值统计。依据旅游资源单体评价总分,将其分为五级。其中, 五级旅游资源(N90分)称为“特品级旅游资源”;五级、四级(75—89分)、三级旅游资源(60 — 74分)通称为“优良级旅游资源”;二级(45 — 59分)、一级(30—44分)旅游资源被通称为“普通级旅游资源”,此外,将W29分列为未获等级旅游资源。据此可得出主要旅游资源.单体的品级分布情况。根据上述打分, 该旅游地主要旅游资源单体等级分布如表1-2o 表1-2某旅游地旅游资源单体品质统计表

《旅游策划理论与实务》课程标准

《旅游策划理论与实务》课程标准 执笔人:金矿 参与人:夏凯生 企业人员:刘凯 1.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JQKC008 适用专业:景区开发与管理 学时数:72 学分:4 先修课程:《旅游概论》、《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旅游心理学》 后续课程:《景观设计与制图》、《计算机辅助制图》 课程性质:本专业培养从事旅游及景区的营销策划、景观设计、景区接待与讲解的专业人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旅游策划理念、掌握实用的旅游策划手段与方法,具备独立的旅游营销策划能力,为旅游企业的发展战略策划、创业策划、产品策划、形象策划、节庆策划、广告策划及营销策划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课程是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较强的学科。 2.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旅游策划理念、掌握实用的旅游策划手段与方法,具备独立的旅游营销策划能力,为旅游企业的发展战略策划、创业策划、产品策划、形象策划、节庆策划、广告策划及营销策划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1知识目标(Knowledge) 2.1.1基础知识 A1:了解策划的基本概念;

A2:学习策划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案; A3:熟悉策划方案的流程体系; 2.1.2专业知识 B1:掌握旅游策划的原则和技巧等; B2:熟悉旅游战略策划的流程及重要关注点;B3:掌握旅游创意策划的知识体系; B4:掌握旅游产品策划的过程和方法; B5:熟悉旅游形象策划的原理和方法; B6:掌握旅游营销策划的方法和原理; B7:了解旅游演艺策划的过程与关注点; B8:掌握旅游节庆策划的内涵与体系; B9:掌握旅游广告策划的原理和方法; B10:认识旅游公共关系策划的流程体系;2.2能力目标(Ability) 2.2.1专业能力 C1:独立策划能力 C2:组织协调能力 C3:创新创意能力 C4:方案设计能力 2.2.2方法能力 D1:信息搜集整理能力 D2:策划案创作能力 2.2.3社会能力 E1:人际交往能力 2.3素质目标(Quality) 2.3.1思想政治素质 F1:爱祖国、爱家乡、爱社会主义

旅游学概论培训教案

郑州交通职业学院 课程教学进度计划表 2011 ~2012学年第二学期 专业名称酒店管理 课程名称旅游学概论 总课时数72 理论时数44实践时数20 复习考试8其其它0 授课周数18 周学时4 教材名称旅游学概论出版社郑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6月 授课教师朱云娜实践教师辅导教师朱云娜授课班级11大专酒店1、2班 教研室主任签字系部教学主任签字

教务处编印 二O一一年元月 授课计划管理制度 授课计划是完成教学计划、落实教学大纲要求、安排学期授课内容、教学进度以及采用主要教学方式的主体计划,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文件。因此对制定授课计划做出如下规定: 第一条任课教师在承担某一课程授课任务后,必须做好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已有基础及相关课程的学习情况,同时要充分了解本课程在该专业中的地位、作用与要求。作为课程的教学组织者、实施者,应对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全面负责,认真编写授课计划。 第二条任课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等有关文件,在新学期初第二周完成学期授课计划的编写工作。 第三条授课计划内容包括: (一)按讲授一次课(2学时)编写授课内容提要; (二)授课类别应分别注明理论讲授(包括理论讲解、讨论、练习答疑等)或实验(训); 第四条授课计划经教研室、系(部)审批后方可执行。 第五条授课计划一经批准,原则上不得随意变更。任课教师如要对学期授课计划作部分改动时,需经教研室主任、系(部)主任批准。如作重大变动,需经系部、教务处及教学院长批准,并报教务处、督导室备案。 第六条教研室主任应经常检查教师授课计划的执行情况,督促教师按计划完成各项教学任务;教学督导小组,可将授课计划作为检查教学情况的主要依据。教务处、督导室在系(部)、督导小组检查的基础上进行抽查。原则上,实际进度与计划相差小于±4课时。否则,按教学事故处理,主讲教师写出书面理由。 第七条学期授课计划填写部分统一用小四、楷书打印一式四份,系部、教务处、督导室各一份,任课教师留一份。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行政管理专业的选修课。选用张厚粲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学》一书。开课目的是为了提高学员的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其在教学工作中应用心理学和研究心理活动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涉及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提供基础。本课程主要使学生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与理论,系统掌握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了解心理学知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为考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提供有效的知识与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Ⅱ.选修课程要求:无 III.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心理学原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和辅导中,辅导教师可结合具体的生活和工作实例进行教学。在讲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采用课堂讨论和小组学习的形式。 Ⅳ.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 第一章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心理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各学术流派,了解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分支,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明确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与作用。 二、本章重点: 1.心理学的概念及性质2.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 三、考核要求 (一)心理学的概念识记:心理学的概念领会:心理学的基本性质 (二)心理学的分支领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意识的概念与不同状态,了解睡眠的阶段与失眠的种类,了解梦的心理学原理与研究,了解催眠的特征与理论。 二、本章重点:1.意识的概念2.意识的不同状态(层次) 三、考核要求 (一)意识的性质识记:意识、无意识 (二)催眠现象领会:催眠的原理,催眠与睡眠的区别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要求理解感觉和知觉的基本概念,感觉和知觉的关系。了解视觉系统和听觉系统的基本构造,以及视觉听觉产生的机制。理解社会知觉与一般知觉的异同,了解社会知觉的特殊性和基本规律。 二、本章重点:1.感觉和知觉的概念2.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 三、考核要求 (一)感觉概述识记:感觉的基本概念、感觉阈限 (二)视觉系统了解:视觉适应,颜色的特性领会:视觉产生的机制,色觉理论 (三)听觉系统领会:听觉产生的机制,基本的听觉现象 (四)知觉——感觉的整合识记:知觉的概念,知觉的特性领会:知觉的机制 简单应用:感觉的整合——知觉的形成

2018福鼎市旅游项目创意策划活动方案

2018福鼎市旅游项目创意策划活动方案

2018福鼎市旅游项目创意策划活动方案 一、推广思路 整体方式是以线上推广为主线,线下辅助操作,将线上的流量转化为游客量,并以此蔓延向全国推广。在线上以各种作品征集并产生奖项的方式,吸引创作用户以视频或者图片的形式,将太姥山推向流量用户,线下辅助,包括借势的活动和比赛,每年一届,将太姥山连贯的推向全国游客,活动内容要得体大方,使其能成为太姥山一个亮点,并形成口碑效应,每一年的活动或者比赛,将会吸引到大量的游客。在推广了太姥山的过程中,也使得太姥山成为一个辨识度极高的品牌。 二、推广方式 以抖音app、旅游网首页等平台广告的方式发布征集内容,也包括本地纸媒和搭建太姥山旅游自媒体微信公众号等; (一)线上 (二)线下

(一)线上 项目实施内容优点缺点 抖音短视频征集“魅力太姥山”视频,要求: 以抖音为载体,发布太姥山的有趣 的视频,题材和内容不限,但要突 出太姥山的风景、美食、古名居、 传统特色等内容,按照抖音点赞数 量进行评比,奖项设置最好要多一 些,激励创作者积极性。并以抖音 视频的方式发布颁奖情况,给予用 户比赛公平公正公开的印象。 1、流量大:据抖音2018年首次 公布的数据,app日活跃用户数超 1.5亿,月活跃用户数超3亿; 2、年轻化:85%的抖音用户年龄 都在24岁以下。喜欢猎奇、喜欢 冒险、喜欢探索新事物。 3、颁奖视频创造第二波流量; 4、案例:重庆、西安,因为抖音 视频发布,目前已经成为网红城 市。 1、统计方式和颁奖方 式比较困难; 2、要同抖音平台合作

马蜂窝/去哪儿app 旅游攻 略 在马蜂窝/去哪儿网站上发布太姥 山的旅游攻略,并且以浏览和点赞 数量为评奖参考依据 旅游网站是推广旅游景区最为直 观有效的方式,大部分自由行的游 客都会在旅游之前找推荐找攻略, 对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起到引导 作用 只针对长期旅行有自 我规划的游客 微信公 众号/微博网上投票“最美太姥山”照 片 在微信公众号/微博号上进行投票 组织“最美太姥山”照片评比,题 材不限,但要突出体现太姥山的风 景、美食、古名居、传统特色等内 容 1、增加公众号关注用户 2、吸引游客到太姥山旅行拍照 3、吸引潜在游客到太姥山旅游

旅游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规划》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828033304 适用专业:旅游规划执笔人: 适用学期:三年级第二学期审核人: 学时: 54 制(修)订时间: 2013.12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旅游规划”该课程是一门内容综合性强、实践依赖程度大且技术含量高的 课程,旅游规划涉及的学科领域和知识面十分广泛,如旅游、经济、资源、环境、 城市规划、建筑等方面,在实际工作中,旅游规划的具体内容也有很大差异,如 区域旅游发展规划、旅游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技术 规范和侧重点各不相同,需要学生具有综合分析和全盘理解能力。通过该课程的 学习,让学生撑握旅游规划相关的理论与方法,掌握旅游规划的基本程序,熟悉 旅游市场调研与旅游资源调查的基本步骤与内容,理解规划文本和说明书的写作 规范,并能熟练运用CAD 、Photoshop等相应软件进行规划图件制作。 (二)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⑴培养和提高具有一定学科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的旅游规划 类人才专业技能。⑵促进培养应用型旅游人才具有的基本素养:具备一定外语表 达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能胜任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旅游管 理工作。⑶服务于专业知识资格证书考试,促进人才可持续发展。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旅游规划”课程涉猎广泛的多学科知识,需要综合运用地质学、生物学、 气象学、园林学、民族学、城市规划学、艺术学、社会学、心理学和计算机相关 基础理论和方法,来解决旅游开发与规划过程的实际问题。所以与本专业开设的

城市规划设计、场地规划设计、住宅设计、建筑造型等其它课程是专业内容知识的延伸和包含、相互补充和相互交叉的整合关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旅游规划设计框架内容及规划原则,掌握旅游主题及旅游区功能分区知识;掌握旅游项目设计方法、步骤;掌握区域旅游整合基本知识与方法。 (二)能力目标 ⑴具有中小尺度旅游规划方案设计能力;⑵具有景区旅游线路设计能力;⑶具有分析区域旅游发展现状、问题能力并能提出初步整合方案的能力;⑷具有正确识读和制作旅游地图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密切联系工程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创造性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热爱本职工作的精神;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教学项目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

《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旅游学概论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学时数: 32(理论学时:22 实践学时:10) 先修课程:无 开课部门:管理学院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入门学科。它以旅游发展的实践为基础,从整理和了解旅游现象中分析并总结旅游发展的逻辑性和合理性,从而发现其规律。我国发展旅游业的历史短,我们有必要了解和吸收世界各国在发展旅游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二)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对旅游学的总体认识,迅速了解旅游管理专业的一些基础知识与核心内容,从宏观上初步将旅游学各方面的知识贯通起来,会运用旅游学的知识观察和初步分析旅游活动的现象,并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也为学生今后从事旅游业经营管理工作奠定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旅游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世界与中国旅游发展的概况和各时期旅游的特点,理解旅游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 文化发展的联系;了解我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 2.理解战后现代世界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3.掌握旅游的定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世界旅游业的开端,现代世界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我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 难点:世界与中国各时期旅游发展的特点及旅游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联系。 教学内容: 1.旅游与旅游学;

2.旅游活动的历史考察; 3.现代旅游的特征; 4.现代旅游的种类。 第二章旅游者 教学目的及要求: 1.熟悉旅游者的定义及旅游者产生的基本条件; 2.掌握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旅游动机形成的条件、旅游者流动规律; 3、熟悉旅游者的权利和义务、旅游者的素质和修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旅游者的定义与本质属性; 2.旅游动机及动机的行成。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旅游者的概念界定、旅游动机; 难点:旅游者的动机及形成。 教学内容: 1.旅游者的定义及产生条件; 2.旅游者的旅游动机; 3.旅游者的流动规律; 4.旅游者的权利和义务; 5.文明旅游——旅游者的素质修养。 第三章旅游业 教学目的及要求: 1.理解旅游业的概念、构成、性质和特点; 2.了解或掌握旅游业各构成企业的基本内涵和发展概况; 3.理解旅游产品的概念、特点及质量管理的基本途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旅游业的构成与特征; 难点: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的经济活动规律。 教学内容:

《会展旅游》课程教学大纲

《会展旅游》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负责人:刘睿编写大纲教研室:旅游管理编写日期:2015年4月10日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 2.学分:3 3.学时:54课时,其中:理论36 ,实践18 4.课程类别:专业课 5.考试/考查:考查 6.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二、课程性质和教学任务、目标 1.课程性质 会展旅游是以会议、会展、奖励旅游、节事活动及其与之相关的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旅游六要素的供给与需求核心内容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属于旅游管理的核心课程之一。当前,会展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特别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大型节事活动的影响,会展人才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会展业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更是层出不穷,急需系统地加以论述,以指导会展业的实践和会展人才的培养。而会展旅游就属于整个会展业中的一部分。我们不仅需要会议展览本身,我们更需要通过它们找到附加价值,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旅游正是和会展有着密切联系的附加价值,因此会展旅游能让我们跳出传统的旅游范围,找到高附加价值的新的旅游发展点。 2.教学任务 让学生了解会议、展览、节事、奖励旅游的相关知识,了解旅游六要素在会展旅游中的配置与安排。重点掌握本学科的学习方法,并能初步运用相关理论去分析解剖实践中的相应问题。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了解会议、展览、节事、奖励旅游的相关知识,了解旅游六要素在会展旅游中的配置与安排。 2.能力目标: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学习方法,并能初步运用相关理论去分析解剖实践中的相应问题。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关系

是《旅游学概论》、《管理学原理》、《旅游心理学》、《旅游市场营销》等课程的后续课程;是《会展策划》的先导课程。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建议 1.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要采用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加强会展旅游能力的实践练习。有条件的话应该组织现场参观和实习。 2.教学形式 在教学中,以多媒体教学和实训实践相结合,突出应用能力的训练。 3.实践性环节教学要求 本课程除按教学计划的要求除30个理论学时以外,还应安排18个实践学时,突出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过程建议 1.学时分配: 总课时:54 其中理论教学课时数30,实践课时数18,在多媒体教室、校园内或相关会展场所进行。 2.教材: 建议教材: 《会展旅游》、苏英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精品课程规划教材。 建议参考教材: (1)郑岩、曾武灵主编:会展与事件旅游.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8月。 (2)王宝伦编:会展经营与管理.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 (3)《会展旅游概论》,胡平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8 3.考核形式: 本课程为考查课。最终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主要分为平时成绩(20%)、大作业(40%)、编制会展策划书(40%)。 六、教学课时分配

《旅游资源与开发》教学大纲

《旅游资源与开发》教学大纲 ()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课程编号: 前修课程:旅游学概论学分:总学时: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要求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主干课 课程目的:本课程是旅游专业的主干课、专业课。系统地阐述了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以及旅游资源开发的概念、理论和技术问题。主要内容包括:旅游资源概论与分类、主要旅游资源类型及其形成与旅游功能、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旅游资源信息系统、旅游资源开发、保护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等内容。旨在让学生对旅游资源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有一个从理论—实践—理论的认识过程,使相关专业学生在旅游专业学习、旅游行业工作中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与应用能力。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旅游资源研究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形成可持续开发旅游资源的观念,理解旅游资源的内涵与分类体系,弄清各类旅游资源的形成机理及其旅游功能或吸引因素,从而明确旅游资源在旅游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形成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的能力,了解旅游资源开发及规划设计的新动向和各学派观点,掌握和运用所学的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方法,使学生能正确应用旅游资源开发及规划设计的理论于实际之中。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 二、教学内容理论总学时:学时 第一章绪论学时 基本要求:通过对比归纳,理解旅游资源的概念内涵与旅游资源的特征,掌握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了解旅游资源与旅游业的关系。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 重点:旅游资源概念与特点 难点:旅游资源的概念与范畴判别

第二章旅游资源的分类学时 基本要求:讲述旅游资源分类概念、目的、原则、依据,并详细分析两分法分类方案、国家标准分类体系以及介绍其他分类方案,要求学生了解旅游资源分类概念、目的、原则、依据;掌握常用的旅游资源分类方案;学会用主要分类方案对区域旅游资源进行区别及分类;要求学生知道掌握旅游资源分类的基本方法。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 重点:两分法分类方案、国家标准分类体系。 难点:理解旅游资源分类概念、目的、原则、依据等分类基本理论。 第三章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学时 基本要求:讲述地文景观的概念及形成机理,地文景观的旅游功能以及地文景观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与特点。要求学生掌握地文景观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及其旅游吸引因素;学会地文景观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及各自的特点;了解地质作用过程的机理及与地貌形成的关系以及了解一些典型的地文景观旅游资源。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 重点:地文景观地文景观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与特点。 难点:地文景观的概念及形成机理。 第四章水体旅游资源学时 基本要求:讲述水体的形成与类型;水域风光旅游资源的吸引因素及功能;各种类型的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要求学生掌握水体资源与旅游的关系,水体构景的主要因素及旅游功能;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开发水体类的旅游资源;了解水域风光旅游资源的概念及主要类型和一些典型水域风光类的旅游资源。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 重点:水域风光旅游资源的吸引因素及功能、各种类型的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 第五章气象气候旅游资源学时 基本要求:讲述气象气候的概念及其与旅游活动的关系;气象气候旅游资源的旅游吸引因素和旅游功能;气象气候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和康乐型气候环境的评价方法;海滨气候、山地高原气候和乡村气候等旅游气候的特点。要求学生掌握气象气候与旅游活动的关系及气象气候和天象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和特点;学会对不同的旅游气候类型进行认识与评价;了解康乐型气候和评价方法。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卺。 重点:气象气候和天象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难点:海滨气候、山地高原气候和乡村气候等旅游气候的特点、康乐型气候环境的评价方法。第六章生物旅游资源学时 基本要求:讲述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的概念、类型、特点、生物景观与旅游的关系;生物景

旅游策划实务课程标准

《旅游策划实务》课程标准 一.前言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旅游策划实务 2.课程类别:旅游管理专业和涉外旅游的专业核心课程 3.课程编码:09021339 4.学时:共52学时,其中讲授52学时 5.适应专业:旅游管理专业 (二)课程性质 旅游策划活动是一种具有创意性的专业实践,策划旅游在本质上是一种经营思考的方法与程序。《旅游策划实务》是一门以营销学、策划学等学科为基础,旅游策划作为市场营销学领域中新崛起的细分学科,具有鲜明的创新特点和可操作性,开设《旅游策划实务》课程总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和训练学生市场营销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市场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之上,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唤取消费者的购买愿望,并通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向消费者提供能使其满意的产品或服务,引导他们进行消费,把潜在的消费者转化为现实的消费者。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课程设置的依据 通过《旅游策划》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策划旅游程序,了解策划旅游的思维方法,学会市分析场营销环境,能比较正确地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进行产品、价格、销售渠道、促销组合等方面的策划旅游,并能够独立地撰写策划旅游书。 2.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根据项目化课程设计方法,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参照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本课程的教学改革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课程目标制定上,重如何做,如何用,轻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这么用; 二是在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上,重项目的策划训练,轻记忆、背诵概念性的内容; 三是在考核方式上,重日常学习、项目策划考核,轻期末考试、作业对错考核。 通过这些改革,使《旅游策划》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组织策划能力、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的课程,而不仅仅是通过考试,取得学分的一门课程。

基础旅游学

《基础旅游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201LY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开课单位:管理系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周学时:3 学分:3 先修课程:管理学建议修读学期:3 一、课程介绍 《基础旅游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是以经济学、管理学有关原理为基础,探讨旅游活动(旅游者活动和旅游产业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根据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本课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融会贯通所学理论知识并逐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1章旅游的性质与特征 基本要求 理解旅游产生的条件;熟悉旅游的本质与特征;掌握旅游、余暇的概念。 教学重点 1.旅游产生的条件 2.旅游的本质和特征 3.旅游的概念及与迁徙、旅行的关系 教学内容 1.1余暇、审美与旅游的起源 1.1.1旅游产生的客观条件:余暇时间的存在 1.1.2旅游产生的主观条件:自然审美意识的出现 1.1.3旅游的产生 1.2旅游的本质与特征 1.2.1旅游本质的认识框架 1.2.2旅游的本质规定 1.2.3旅游的基本属性 1.2.4旅游的特征 1.3旅游的概念 1.3.1旅游的定义 1.3.2旅游概念的进一步探讨

第2章旅游现象的历史发展过程 基本要求 了解旅游的萌芽与发展;了解现代旅游的特点;掌握古代、近代旅游的特点;综合应用现代旅游的特点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 1.古代、近代旅游的特点及旅游产业形成的社会背景 2.现代旅游的特点 教学内容 2.1旅游的萌芽与发展 2.1.1旅游的萌芽 2.1.2旅行的发展 2.1.3游览的出现 2.2古代旅游的形式与特点 2.2.1古代旅游的社会背景 2.2.2古代旅游的主要形式 2.2.3古代旅行的表现形式 2.2.4古代旅游的特点 2.3近代旅游的兴起与特点 2.3.1近代旅游的社会背景 2.3.2旅行社的问世与发展 2.3.3近代旅游特点 2.4旅游产业的形成 2.4.1现代旅游社会背景 2.4.2现代旅游特点 2.4.3旅游产业地位的确定 2.5我国旅游业的历史与发展 2.5.1解放前旅游业的发展 2.5.2新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第3章旅游者 基本要求 熟悉旅游者的概念;熟悉旅游者旅游条件及其基本运动模式;掌握旅游流的概念;简单应用旅游需求的特点和一般规律分析问题;综合应用旅游动机及影响旅游流运动的因素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

《旅游市场学》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市场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2301009 课程名称:旅游市场学 英文名称:Tourism Marketing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72 学分:4 适用对象:旅游管理专业四年制本科学生 先修课程:旅游经济学、旅游管理学、旅游资源与开发 一、编写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旅游市场学属专业基础课程。它是根据旅游经济活动规律,研究和指导旅游业、旅游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理论依据,是从事旅游管理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对旅游业、旅游企业、旅游经营者的市场营销活动起到科学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建立旅游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正确的营销观念;理解和掌握旅游企业市场营销的策略、战略、操作程序;在具体情景下正确运用营销观念、营销方法、营销策略、营销战略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案例教学,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策划等。 (四)实践环节 可进行相关内容的实践和体验。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旅游市场学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与旅游管理学、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等课程关系密切。(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旅游市场学》林南枝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旅游市场营销学》赵西萍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旅游市场营销》(美)科特勒等著,谢彦君译,旅游教育出版社。 《旅游市场营销》张玉明陈鸣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八)说明 大纲在执行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修改。 二、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旅游市场学导论 一、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旅游市场学、旅游市场营销等概念的涵义。 2.建立旅游市场学的基本观念,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从案例分析中掌握六种不同的市场营销 观念的适用范围、优缺点。 3.理解为什么发展旅游业必须坚持社会市场营销观念,以及如何贯彻这种观念。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市场学的产生和发展 要点:

旅游景区管理教学大纲

《旅游景区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XZ0106313 课程名称:旅游景区管理 课程英文名称:Tourist Attraction Management 学时/学分:34学时/2学分 开课系(部):工商管理系旅游教研室 先修课程:旅游学概论、旅游资源学、旅游市场营销、管理学 面向对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 二、课程性质与目标 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 课程目标:《旅游景区管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同时也是系统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应该掌握如下基本理论知识: 1.掌握旅游景区及旅游景区管理的定义、特点及基本原理; 2.在掌握旅游景区资源分类与评价的基础上,了解旅游景区规划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发展趋势; 3.认识旅游景区战略管理的内容与方法,并掌握旅游景区的竞争战略和战略联盟; 4.掌握旅游景区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内容及方法; 5.掌握旅游景区营销管理的基本理论,并能利用相关知识进行旅游景区市场的调查、细分、定位、形象设计、创新开发等; 6.认识旅游景区质量管理的概念与体系,并能独立进行景区质量调查与分析,提出景区服务质量管理对策; 7. 掌握旅游景区环境质量标准与评价方法,并了解绿色旅游景区创建及旅游景区环境质量认证等相关内容; 8. 掌握旅游景区解说系统的内容与设计方法 9. 了解旅游景区管理的相关法律制度,包括资源开发、行政管理、营销服务、安全管理等各方面。 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在掌握旅游景区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旅游景区管理结构体系及重要概念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分析并实际操作旅游景区开发、经营与管理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包括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安全问题等等;能够通过探讨旅游景区的发展历程及我国旅游景区的发展现状和相关政策,摸清旅游景区的大致发展趋势;能够初步运用相关知识进行旅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旅游学概论适用专业:旅游管理、酒店管理 学时:96 其中:理论学时:90 机动学时:0 一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也是本专业的理论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旨在全面而系统地阐明社会经济发展与旅游活动的关系,阐述旅游活动的内容、种类和表现形式,发展旅游业的基本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旅游对接待地区的基本影响。 本课程的目的是帮助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了解旅游和正确认识旅游,了解旅游及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最终通过让学生在掌握旅游学的基础理论及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学会以专业的旅游学分析方法和理论来分析研究一些现实旅游问题。本课程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有关旅游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对旅游的总体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以及毕业后从事旅游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旅游学的研究内容和旅游学科体系的特点;知晓旅游活动发展过程中各阶段的特点和相关重大事件;明白旅游的具体涵义、性质以及旅游的组成要素。 2 能力目标 熟悉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旅游业中重要的构成行业;能够辩证地分析旅游发展对当地的影响等等;掌握和了解旅游及旅

游业的相关知识学习方法。 3 素质目标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意识; 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情调。 三课程学生分配

四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旅游学概述 (一)教学内容:1、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2、旅游的构成要素3、旅游类型的划分方法 4、旅游学研究的概况 (二)教学目标:1、明确旅游的定义、性质和特点,比较各种不同观点下有关旅游的定义的异同 2、认识旅游的构成要素和分类,掌握各种旅游类型的划分方法3、了解旅游学研究的概况,明确旅游学的研究对象的研究内容 (三)教学重点:1、旅游的概念 2、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3、按照地域和目的对旅游的分类 (四)教学难点:1、旅游活动的特点 2、旅游活动的性质 第二章:旅游的起源与发展 (一)教学内容:1、原始社会早期人类的迁徙活动 2、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 3、封建社会的旅行发展 4、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5、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旅行活动的概况,明确古代旅行的起源与进程 2、从产业革命的产生与发展历程认识其对近代旅游产生的重要作用 3、了解世界现代旅游的发展概况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 (三)教学重点:1、托马斯库克的旅游活动 2、旅游业诞生的历程(四)教学难点:1、现代旅游的概念 2、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