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策论写作讲义

策论写作讲义

策论写作

讲义纲要:

一、什么是策论文

(一)策论文的基本内涵

(二)策论文与政论文的联系与区别

二、策论文题型分类

三、策论文如何找准对策

(一)分析问题确定方向

(二)结合材料提出对策

四、策论文的写作

(一)策论文写作的三大原则

(二)策论文写作的两大误区

(三)策论文写作的写作思路与流程

(四)策论文的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五)策论文其他注意事项

一、什么是策论文

(一)策论文的基本内涵

策是策问,论是议论文。

策,古代考试以问题书之于策,令应试者作答,成为“策问”,也简称为“策”,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后汉书·边韶传》:“著诗、颂、碑、铭、书、策凡十五篇。”

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

策论在古时指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献策的文章。清末科举废八股文,用策论代替。特点是以论点作为写作的中心。

在遴选考试中,策论即提出对策文章,即要求考生针对全部材料所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或部分材料所反映出的某一具体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或思路的一类写作题型。

(二)策论文与政论文的区别与联系

策论文和政论文是申论文章中最重要的两种类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都属于申论文章,因此都是“政府主流”议论文,都要求有鲜明的观点、完整的结构、清晰地逻辑、流畅而规范的表达。它们的区别在于,策论重点是写对策。而政论重点是分析原因、目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等。

2.范文示例

(策论范文)

着力基层新探索铸就改革大未来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说:“政治体制改革是全面改革向前推进的一个标志。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取决于政治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政治体制改革却碎步缓行,进展不大。目前,贫富差距拉大,民生问题突出,社会道德滑坡,改革动力不足……归根结底,这都与目前的政治体制改革不到位有关。

地方政府是地方政治权力的执行者,地方政府的一举一动影响着当地群众的思想和行为,影响着地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地方政府自身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特别是在事关民主政治、社会管理和官员廉洁方面,地方政府改革必须有所突破,这就对地方政府的基层探索提出了新要求,即着力基层新探索。

着力基层新探索,要加强对地方政府权力的监督。一些地方政府以做大GDP总量为主要目标,政府干预经济、干预市场的行政权力不断延伸,甚至出现了不会用权、滥用权力等问题,地方干部腐败案也屡见报端。为了更好地使用权力,地方政府要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认真推行政务公开制度,保障人民群众对政府部门工作“一票否决”权的尽快实现。

着力基层新探索,要深化对社会管理制度的改革。近年来,一些各具特色的“地方新政”不断进入人们的视野,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一些地方政府的“开放式决策”、“马上就办办公室”等。这些创新经验,经过总结推广,往往可以带动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改革。因此,地方政府要在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反应强烈、影响当地社会和谐稳定、制约社会长远发展的突出问题,使社会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着力基层新探索,要推进对干部人事制度的创新。地方政府的基层探索有可能成为“运动式”或“一阵风”,这并非杞人忧天。造成“人走政息”、“半途而废”的原因,大多与领导干部缺乏大局意识有直接关系。因此,地方政府要扩大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打破选人用人中论资排辈的观念和做法,促进人才合理流动,让那些具备责任意识、大局意识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俗语有云:“多一次逆境,就多一分成熟;多一次绝境,就多一次机遇。”面对改革攻坚、社会转型的诸多挑战,面对躲不开、绕不过的社会矛盾,只要全国人民上下齐心,地方政府在上述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有所突破,社会秩序必将保持和谐稳定,改革大业必能取得最终

的成功。

(政论范文)

透明“三公消费”打造廉洁透明政府

当前我国政府正在努力转变政府职能,打造阳光透明型政府、服务型政府。但是目前一些地方仍频频曝出天价吃喝、豪华采购现象,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原则。

“三公消费”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党和政府都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而不正当的公款消费行为大大浪费了本该用于社会发展的资金,滋生了腐败,对社会的稳定发展造成了极大损害。

“三公消费”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正当的“三公消费”浪费的是纳税人缴纳的税款,占用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资金,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三公消费”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前途命运。不正当的“三公消费”有损党和政府形象,侵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损害社会主义建设的公平正义性,长期不予治理必将损害党和国家的利益。

透明“三公消费”体现了政府对加强社会管理的决心、力度和方向。这是政府当前打造阳光、透明型政府的重要条件;有利于加大群众监督,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政府机关作风,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打击不正当公款消费行为,治理腐败问题。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我们只有稳步迈好“三公消费”透明化的步伐,才能使政府取信于民,才能更好地发展建设。

一是要在保护国家机密的基础上,明确“三公消费”的公开细则,规范“三公消费”公开的相关流程。二是要完善公款消费预算体系,完善相关法制建设,使公开“三公消费”有法可依。三是我们要对政府工作人员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四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监督体系。五是在摸索道路的同时也要学习先进地区治理不正当“三公消费”的经验,使“三公消费”的透明化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我国税收的本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我国透明“三公消费”既体现了对广大人民群众知情权、监督权的尊重,又节省了党政机关行政开支,对更好地为民服务提出了要求。透明“三公消费”必将催化我国阳光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发展,不断提高公信力,最终打造出一个“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优秀政府。

二、策论文题型分类

1.给出身份限定

【示例】(2012年9月23日安徽省省直机关遴选公务员笔试试题)

材料大意:给定五个村建设美好乡村的材料。

问题:为报考单位领导写份在本单位“建设美好乡村动员大会”上的讲话,1200字左右。

2.给出角度限定

【示例一】(2012年中央机关遴选笔试A卷策论试题)

给出部分材料,包括中国的保障房建设计划,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外国的一些做法等。

问题:

就保障房建设写一篇策论文,要求文章逻辑清晰,认识深刻,对策有较强的针对性,篇幅在1200—1500字。

【示例二】(2012年中央机关遴选笔试B卷策论试题)

材料:

1.十七大报告指出:“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要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坚持正确导向,弘扬社会正气。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

2.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 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3.网民呼唤维护秩序,打击个别民意、商业民意。

问题: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促进微博网络健康运行的对策性论文。(字数要求在1200—1500字之间)

要求:1.所提对策符合国情、实情。

2.所提对策具有可操性和正确性。

3.符合字数要求。

【示例三】(2011年6月12日中央机关副处级公务员遴选笔试真题)

策论题:在我国当前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问题,主要存在哪些哪些问题,并提出你的对策建议。(50分)

【示例四】(2012年北京市级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笔试写作题)

材料大意:“创建幸福家庭”已成为网络走红的话题,这对创建和谐社会具有深刻的意义。

要求:请你围绕“创建幸福家庭”的主题,自拟标题,自选角度,写一篇对策性文章,1200字左右。

3.既给出身份限定,又给出角度限定

【示例一】(2012年10月28日山东潍坊市遴选公务员政府口笔试真题)

材料大意:山东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关于加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有关要求,潍坊市全力加快创新潍坊、文化潍坊、生态潍坊、幸福潍坊建设有关要求,以及加快“文化潍坊”建设的有关事例。

要求:结合报考岗位,自拟题目,写一篇关于“文化潍坊”建设的文章,字数不少于1000字。

【示例二】(2012年天津市公开选拔处级领导干部笔试真题)

张高丽书记在天津市第十次党代会上指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进一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请你结合所报岗位和区县实际,就此话展开论述,1500字左右。(35分)

【示例三】(2010年10月12日武汉市公选副局(党群类)笔试申论题)

结合所给关于“一线工作法”的材料,结合武汉市实际和所报岗位,围绕“在一线联系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内容,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1000字左右对策性文章。(35分)

三、策论文如何找准对策

(一)结合材料,提出对策

1.直接引用材料中的对策

有的材料直接谈到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意见、思路、办法等,例如材料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字眼:“某某人建议”、“某某专家提出”、“某某负责人指出”等,这些词语后通常会跟

着一些对策。还有例如“一要……,二要……”、“应该……”、“必须……”等,也都是材料直接提出对策的关键词。

2.根据问题提出对策

一般来讲,给定资料中必然会有反映问题的材料,考生可以根据其中反映出的问题推出对策。

3.根据原因得到对策

通常给定资料在反映问题后会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一定论述,考生可以针对这些原因提出对策。

4.从经验教训中总结对策

给定资料中往往有一些介绍成功经验或失败经历的材料,考生可以将成功经验中的具体做法和从失败经历中吸取的教训引用为对策。

(二)紧扣材料,自创对策

这里讲的自创对策,不是自我想象,我们一定要在紧扣材料这个前提下提出对策。有的时候材料只讲了一点,没有讲的很充分,无法直接推出对策,我们就需要根据常用对策手段把它创造出来。

1.八种常用的对策思路

①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是政府处理公共管理问题的常用手段,包括立法和执法两个方面:立法是对要解决的相关问题从制度上进行规范,从而建立起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执法就是通过司法手段解决已发生的问题,如提起诉讼等。

对策中常用的法律手段包括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用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来检验有关行为的正确与错误,衡量其是否合法;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来处理有关问题;通过有关法律程序例如民事、刑事、行政诉讼、调解来解决有关矛盾、争端,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严格依法办事,处理好“法治”与“人治”的关系;处理好法、理、情的关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有关方面和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快有关方面的立法步伐;加大普法教育力度,树立全民法治意识;深化司法制度改革等。

②行政手段

行政手段就是直接用下命令的方式解决问题,是政府管理的主要手段。行政手段具有直接性、强制性和时效性特点,但其往往只在短时间内奏效,这也恰是其局限性所在。

常用的行政手段包括制定机关政策、贯彻执行政策;实施职能管理,例如城市管理、规划管理、市场管理、人事管理、文化管理;改革行政审批运行机制,切实转变职能;推进行政民主化进程,实行透明管理;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树立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加强督办、查办,强调落实,提高执行力;加强信息工作,加速推进电子政务等。

行政手段还应该掌握好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包括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科学的人才观、正确的群众观,还要掌握好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重视调查研究,充分体察民意;重视可行性研究,重大决策出台前举行听证会,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社会环境;切实加强民主集中制,遏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不正之风;遏制行政腐败,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建立预警机制,妥善应对突发事件;实行政务公开,推进民主化进程;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服务政府、阳光政府、节约政府;构建和谐社会。各级领导要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情为民系、权为民用、心为民想、事为民办、利为民谋”。

③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就是采取经济调节的方式解决问题。经济手段具有间接性、自愿性和长期性的

特点。经济手段一般包括宏观经济调控和微观经济规制:在宏观上,政府要运用财政、金融、收入、产业政策等手段,采用参数调节的方法对经济进行宏观调节;在微观上,解决问题往往要求采用经济手段,引导人们的行为,使人们配合行政措施。

经济手段通常包括制定有关经济法律、法规、政策;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环境、资源、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治理经济环境,改善经济秩序;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深化改革开放;运用财政、税收、金融、价格等经济杠杆,加强宏观经济调控;培育规范各种经济要素市场,建立良好的市场运行机制;熟悉WTO规则及有关经济法规,妥善应对经济纠纷;从实际出发,发展地方经济、特色经济,调整产业结构等。

加强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引入和建立全新的竞争机制、风险机制、分配机制;加强工商管理,反对不正当竞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采取有力措施,缩小城乡差距、东西部地区差距;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关注弱势群体;建立诚实守信的经济道德、社会道德;按规定对有关方面实施经济处罚、经济赔偿;提高产品质量,搞好售后服务;实行政府采购制,公开招投标制;认真进行成本核算,严格控制预算;厉行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等。

④管理手段

常用的管理手段包括掌握管理规律,实现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探索先进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建立管理规章制度,做到照章办事;明确职责、权利,切实加强对有关工作的管理;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强化社会管理、社区管理、属地管理、行业管理;树立“人本”意识,加强人性管理、柔性管理;加强协调沟通,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社会环境,人际环境、上下级环境、劳资环境;加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管理;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节约管理成本。

⑤教育手段

教育手段包括实施普法教育,树立全民法治意识;推行社会主义全民道德教育,提高全民公德水准;加强党性教育,搞好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扫盲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关心青少年教育,加强有关适应性、针对性短期培训;加强继续教育,建立学习型社会;努力培养选拔科技人才队伍、企业家队伍和管理者队伍;深化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改革;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计算机网络,加强宣传教育,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等。

⑥监督手段

监督手段包括党纪国法监督、司法监督、新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内部监督、审计监督等。

⑦协调手段

协调手段主要包括树立协调意识和利他观念;注意协调沟通,形成工作合力;统筹兼顾,注重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注意利益协调,兼顾各方利益,实现双赢多赢;注意协调方法与技巧;选择适当的协调方式;注意上下级协调、干群关系协调、矛盾各方协调等。

⑧自律手段

自律手段主要包括建立有关机关单位的自我约束机制;有关方面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调节、自我修正;领导干部要接受监督,加强自律;要加强公民道德修养、职业道德修养、官德修养;自觉树立诚信观念等。

这里再次提醒考生,以上手段虽比较全面,但要看准材料所反映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使用,切忌盲目套用。

2.提出对策的“母版”

①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②加强宣传,营造气氛

③教育培训,提高素质

④健全法律,完善制度

⑤组织协调,形成机制

⑥增加投入,依靠科技

⑦加强监管,全面落实

⑧借鉴经验,总结反思

(三)对策一般写作技巧

1.对策一般为三个。

2.表述对策的文字语言要精练,列为标题。

3.表述对策的不同标题的概念短语在同一层次,文字字数、句式力求相同。

4.对策紧扣材料、源于材料,高于材料。

5.对策序号规范运用

对策须用清晰序号标明,如:

“一是……,二是……,三是……,四是……,五是……”、

“第一,……;第二,……;第三,……”、

“首先,……;其次,……;再次,……;最后,……”。

(四)策论文的其他技巧

1.对比法

【示例一】苏轼《上神宗皇帝书》选录:

夫国家之所以存亡者,在道德之深浅,不在乎强与弱;历数之所以长短者,在风俗之厚薄,不在乎富与贫。道德诚深,风俗诚厚,虽贫且弱,不害于长而存;道德诚浅,风俗诚薄,虽强且富,不救于短而亡。

【点拨】

将国家存与亡、道德深与浅、风俗厚与薄、国家强与弱、历数长与短五对相反的概念进行对比,说明决定国家存亡的关键因素在于道德风俗。

【示例二】

可以衍生美德,善行可以鼓励善行,而恶德可以阻止美德传播,恶行将会中断善行的循环。成长之路上受到的扶助,启迪了慕晓娟用爱心和奉献回报社会,而她的知恩图报也激励了更多的社会人士资助贫困学生;见义勇为的民工以断腿为代价挽救一车人的生命,被救者却无一露面表示酬谢,冷的不仅是救人者的心,也将使一切热衷公益的心为之冷却。

【点拨】

先提出美德、善行对恶德、恶行分别具有“扬善”与“止善”作用的观点,然后举出相应的正反两方面事例,以证明前述观点。

2.例证法

【示例】

孔子曰:“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教育、科技、文化、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和服务,是一种公共资源,也是一种社会财富,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公共资源分配得不均衡,必然导致社会不公平,加剧人民不满与不安心理,为社会带来不和谐因素。

3.引证法

引用他人观点,证明自己所提观点,或自己的观点蕴含在引用的材料之中。

【示例】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要想不辱使命、担当大任就必须不断历练自我。在农村基层,大学生村官要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历练:第一,要志存高远、坚定信念,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第二,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做好长期艰苦工作的思想准备,弘扬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在农村的艰苦环境中砥砺品质;第三,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问计于民,在与农民群众摸爬滚打的交往中吸取营养、增长智慧;第四,要勇于开拓、大胆实践,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经风雨、长见识、增才干;第五,要尊重农民、心系群众,在服务农民群众中增进同他们的感情和血肉联系,为农民多干事、干实事、干好事,赢得组织满意、群众认可。

4.喻证法

以其他事物与论证对象的联系性、相似性作出比喻,增强论证形象性和说服力的一种论证方法。

【示例】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现代社会,媒体是政府最真实、最客观、最便利的一面镜子,政府的一言一行,在媒体上得到反映;公众对政府得失的种种评价,在媒体上一一折射出来。因此,政府要善于以媒体为镜,照出自己的不足,改进自身的工作。

就我国政府的实际而言,媒体是信息源、是智慧泉、是传声筒、是监督镜,是联结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纽带,是政府发布信息、阐释政策、了解民情、引导舆论,做好各项工作不可缺少的好帮手。

5.假设法

根据事物自身特点及外界提供的相应条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实现形式作出假设,以证明观点,通常用以证明观点的可行与否。其中又有正面假设和反诘性假设。

一般假设论证均含有“假如”、“设想”等字样。“只要加强证人保护制度建设,奉法者强的社会环境就一定能形成,司法公正与社会和谐就指日可期”,是肯定某种可能性的正面假设;“如果几十年来我国没有研制成功导弹核武器,我国就不可能成为世界上举足重轻的大国,在国际事务上就不可能有发言权”,为否定某种可能性的正面假设;“美国总是以世界秩序的维护者自居,一味要求别国承担义务,自己却不承担相应义务。试想我们把经贸中遇到的问题动辄提到世贸组织打官司,动辄运用议会和政府出面施压,美国会乐于接受吗?”是一种否定某种可能性的反诘性假设。

四、策论文的写作

(一)评分标准

一类卷(20-30分)

A内容:主题鲜明、见解深刻(或独到)、对策建议联系实际紧密、针对性强。

B语言:行文流畅、语言准确。

C篇章:结构严谨、层次明晰。

评分细则:以28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

二类卷(21-25分)

A内容:主题鲜明、内容充实、有一定见解、对策建议联系实际较紧密、针对性较强B语言:行文流畅、语言基本准确。

C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评分细则:以23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

三类卷(18-20分)

A内容:主题鲜明、内容尚充实、对策建议能够联系实际、有一定针对性。

B语言:行文流畅、有个别病句。

C篇章:结构基本完整、层次尚清。

评分细则:以19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

四类卷(18分以上)

A内容:主题不鲜明、内容空泛、对策建议没有针对性。

B语言:语言不流畅、病句较多。

C篇章:结构不完整、层次不清楚。

评分细则:以12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

(二)策论文写作的两大误区

1.看完试题立刻回忆母题作答,脱离材料。

2.就事论事,始终就材料说材料,没有一定的理论高度。

(三)策论文写作的三大原则

1.紧扣材料原则——紧扣材料作答是策论写作的本质要求,是考生必要牢牢把握的首要原则;

2.严格试题要求原则——紧扣题意,严格按照试题要求行文,是考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3.科学发展观统筹原则——用科学发展观统摄材料,提纲挈领,正确立论,从政府的角度考察问题,与官方立场保持一致,是材料作文的重要原则。

(四)策论文写作的写作思路与流程

1.审题

在写作之前需要审题,明确写作任务。

(1)写作对象,要求应试者就什么现象、事物、问题进行写作;

(2)写作任务,要求应试者干什么、把答案答成什么形式,是概述、分析、提出对策,还是写文章;

(3)写作条件,根据什么来行文,如给定文章标题,行文时就必须以给定标题为文章标题。

2.阅读材料

材料作文题属于遴选写作的一种,但是它不同于常规申论的地方在于,它只有一道作文题,给定材料就是专门为文章写作服务的,因此,相对于常规申论,它的材料比较简短。

阅读材料的重点在于把握材料所反映的主旨,为文章立意服务,同时锁定一些素材,为文章论证服务。

阅读材料时,要找准“关键词”、“关键句”、“关键短语”。

【示例】

给定材料:

2012年4月4日,Q 市网友将汇泉广场草皮被挖的图片上传至网上,直指汇泉广场草皮被挖后将被种上树木。该信息在网上迅速被各大论坛及微博转发。汇泉广场是Q 市地标之一,市民说,如果“毁草种树”是事实,将毁掉Q 市几代人的记忆。“东海路的绿化并不差,再次种树增绿是否有必要?会不会影响到海滨城市的风景?”市民担忧。对于大规模种树,Q 市一位规划专家担心能否成活。Q 市很大一部分建立在山体、岩石之上,尤其沿海,成片的整块岩石。在岩石上种树,树木的成活率难以得到保障。2008年,Q 市曾引进了上百棵南方树种——香樟树。3年之后,大多数香樟树枯萎。

市民说,在东海路上,行道树间距在2米左右,部分绿地种植的密度在1米左右,太密了。香港路更是在原有的行道树中间见缝插针式种植新树苗。多位Q 市市民将新任市长Z 称为“种树市长”。Z 此前在莱州、潍坊工作期间,都非常重视绿化。针对40亿元种树计划,Q 市网民“潘uu ”向市长热线、市建委、市园林局拨打电话表达意见,但并没得到实质性回复。事后,她将经历写成文字发在网上,引发热议。“潘uu ”说,作为一项公共决策,政府应该征求市民的意见。

时下在一些城市,不具备相关专业素养的市长俨然变成了“首席规划师”。有关专家指出,权力凌驾于科学之上,地方决策者的长官意志过强,导致“城市发展观”出现偏差,形成所谓的“政绩规划”,是当前规划浪费的关键原因。

问题:

结合给定材料,围绕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中心论点明确,有思想高度;

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

3.语言流畅,总字数800~1000字。

【关键词、句提炼】关键词、句

提炼内容

“毁草种树”毁掉Q 市几代人的记忆

决策未征求群众意见,违背民意,群众意见很大东海路的绿化并不差,再次种树增绿是否有必

要?会不会影响到海滨城市的风景?

作为一项公共决策,政府应该征求市民的意见

向市长热线、市建委、市园林局拨打电话表达

意见,但并没得到实质性回复

完全忽视民意,对群众意见置若罔闻对于大规模种树,Q市一位规划专家担心能否

成活。在岩石上种树,树木的成活率难以得到保障。

3年之后,大多数2008年引进的香樟树枯萎。

决策未征求专家建议,不符合科学规律见缝插针式种植新树苗行道树间距太密

不具备相关专业素养的市长俨然变成了“首席

规划师”

Q市网友将汇泉广场草皮被挖的图片上传至网上,在网上迅速被各大论坛及微博转发。网络舆情与现实民意,都对“毁草种树”决策表达不满,说明决策本身确实有问题,且网络信息的传播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削弱了政府公信力;群众对市长的戏称,说明市长的这项决策已经严重损害了自己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

多位Q市市民将新任市长Z称为“种树市长”。

Z此前在莱州、潍坊工作期间,都非常重视绿化。市长有重视绿化的传统,但是却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存在决策僵化、教条

化的问题。

权力凌驾于科学之上,地方决策者的长官意志过强,导致“城市发展观”出现偏差,形成所谓的“政绩规划”,是当前规划浪费的关键原因。指出原因,点明主题——“应摒弃长官意志,实现科学合理规划”,并可从城市规划上升到领导决策高度,即“摒弃长官意志,民主、科学决策”。

审题注意事项:

第一,审题分两步,第一步手拿笔(或者写到草稿纸上)逐字逐句默读一遍,然后归纳材料每段的段意,最后综合出材料的梗概,第二步按照试题提出的问题,找到相应的科学发展观来选取论证的材料。

第二,在此基础上,拟写写作提纲。

3.构思行文

(1)立意

①论点的基本要求:

a.聚集度(一个主题、一个中心论点)

b.正确度(主流语言)

c.新颖度(论点要新、见解独到)

②论点的来源与常用角度:

a.思想层面。

b.制度层面。

c.政策层面。

d.利益层面。

(2)策论文标题

①拟标题基本要求

文章标题,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突出主题、表现文章内容有重要作用。不同的文章体裁对标题的拟制有不同的要求。

拟标题的依据是写作试题及其作答要求。材料作文要求对标题的限定(或不限定),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命题作文,又分为两种情况:

a.给出完整标题——全命题作文

b.给出一半标题——半命题作文

策论文标题包括:主标题、副标题、引题。

主标题是指一篇文章的大标题,用来提出文章中心或主旨;

副标题也叫“副题”,是指用来解释主标题的话,跟在主标题后,更多时指出时间地点等。“副标题”的作用在于引申文章主要内容于前方,使读者能在尽短时间内领略文章大致内容。

文章主标题和副标题的关系:副标题对主标题进行补充和说明。

“引题”,即引导文章内容的标题。也有人管它叫:“肩题”或“眉题”。引标题是指在主标题前作为引出主标题的一句简短的话,在主标题前。

我们从文章的字号大小、字体的区别上也能看得出哪个是引题,哪个是主标题,哪个是副标题。一般地说,引题最小,主标题最大,副题次之。

主标题在第一行时,副标题另起一行是肯定的。致于加不加披折号,就要根椐作者的情况而定,可加,不加也可,两种情况都行。只不过是副标题加了披折号后,从文章内容上看,主标题与副标题之间衔接得更紧密些。

给定主标题如何拟定副标题。

给定了主标题怎么还需要拟定副标题?许多考生感觉真是无法下笔,有些直接忽略副标题的拟定,有些直接把主标题照抄一遍。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考生不知道1、如何选定副标题的角度;2、怎样确定主标题与副标题之间的关系;3、如何把主标题的观点整合到副标题中。

从给定的主标题入手拟定出合适恰当的副标题,应当作好以下几步:

第一步,需要确定主标题的目标指向是什么,并根据主标题提出的内容来选择得心应手的角度进行副标题拟定。如从“作好水资源这篇大文章”这个主标题来看,目标指向是关于“水资源”,内容是“作好水资源”。因此,主标题的给定其实是给出了相关的主题,副标题必须围绕“水资源”问题进行拟定,而且要能体现出如何实现“作好”的方式方法。

第二步,从给定资料入手选择合适角度。如给定资料主要围绕“市政公用事业建设”这个主题展开,以“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为切入点。考生应该从怎样管理和保护好水资源为角度,进行写作。选定好角度就可以确定好副标题。由于管理和保护都是措施具体方面,副标题就需要有一定高度,尽量体现出综合化的实施思路。所以可以用科学发展观中的可持续发展为宏观举措,用以指导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副标题可这样拟定:“谈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途径”。

综上所述,副标题的拟定不是主观化自我认定,是要紧跟主标题的目标方向,并联系给定资料选择合适角度来确定中心进行拟定的。

给定副标题如何拟定主标题。

有些题目只给定副标题而需要考生自己拟定主标题,很多考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有一些考生分不清主标题与副标题的关系,拿副标题直接做主标题忽略了拟定主标题,或者有部分考生根本不懂得如何从副标题入手制定主标题,而是把副标题中的个别词汇提炼出来做主标题。这两种方式都是不当的,不仅不能得分而且还会影响到写作时的思路与主旨确定。

如以“谈国民文明素质的提高”为副标题。这个副标题是要求提对策,即如何提高国民文明素质;同时它是对给定资料问题的再确定;它的内部中心词是“国民文明素质”。拟定的主标题可以是:文明伴我行,全民共推进——谈国民文明素质的提高。

综上所述,要从副标题拟定主标题时一定先分析副标题,再根据副标题特征拟定主标题,这种从副到主的思路过程,能够帮助考生比较准确地领会命题者的意图,从而在写作中做到中心和主旨明确。

二是自由命题作文

a.不给出拟题条件,通常试题中会明确要求“标题自拟、主题自定”、“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等,这就完全需要作答者自拟标题。

b.给出拟题的字样,应默认为撰写本文需要自拟标题。

②拟题的原则:a.贴切b.精炼c.简明

③拟题的方法:

a.拟题从文章主题中概括

b.拟题从试题给定的条件中提炼

c.拟题从熟语和经典论题中化用

④好标题必须具备的几个要素

A.标题要突出主题。

如:

《鞭炮“禁改限”彰显政府服务新理念》

《民意重于泰山——从鞭炮“禁改限”说开去》

这样的标题在立意上就归纳为一、二类文章了,直接奠定了文章的分数。

如《对鞭炮“禁改限”的忧虑》

《烟花爆竹禁改限安全警钟要长鸣》

就最多只能归纳为二、三档了。

B.角度要新颖。能够避免阅卷的“审美疲劳”。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标题新颖也应该围绕中心思想进行拟制。

寒冬已至春不远

——抓住机遇破解某某难题

治大国如烹小鲜

——谈新时期如何加强对群体性事件的处理

《呼唤“民”牌》

《软实力需要“硬功夫”》

《给广告市场增加“法眼”》

《别让报税成“抱怨”》

《塑料袋,欲说“爱”你好困惑》

《让“问责制”插上“民意的翅膀”》

《白色污染,怎一个“愁”字了得?》

《治商业贿赂板子还得打在“权”上》

C.标题不宜太宏观

如考试材料写的是金融危机下的就业问题,标题就不宜写“改善民生转危为机”就应该加一个副标题,或者应该从“打造就业工程转危为机”方面写。否则外延太大,不精确,拿不了高分。要学会以小见大。

D.标题应该鲜明

《仅有“农民工日”是不够的》

《雪灾是社会责任的检阅场》

《“黑砖窑事件”拷问人性》

《“限塑令”彰显生态文明新理念》

《让真相走在谣言前面》

《抵制白色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加强应急体制建设提高政府执政能力》

《“禁改限”是社会的进步而非倒退》

在策论考试中,为了使阅卷老师迅速把握和了解文章论证的重点和中心思想,我们提倡多用直接能够体现论点思想的标题,不要刻意寻找标题的标新立异,怕适得其反。

⑤标题的基本类型

A.论点型。这种标题一般采取主谓结构。

《减轻个税强国先富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贵在出“新”招》

《公共安全形势不容忽视》

《医疗制度改革必须依靠政府主导》

《公务员诚信不仅仅是“私事“》

《推行“限塑令”关键在于倡导良好环保意识》

《治理货车超限超载是一个系统工程》

《发展经济不能以破坏环境和文化为代价》

这些题目本身就是中心论点,鲜明、直接、一目了然。这类文章即有一个完整的提挈全文的中心论点,作为摆事实讲道理加以证明的对象,一般需要论证观点,对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相对较少。

B.对策型

有的标题本身就是一条对策,有的标题预示着文章对策的方向。

《调整节假日如何集中民意?》

《多管齐下“禁改限”打造政府新理念》

《加大改革力度实现教育公平》

《治理“公贿”应从“根子”入手》

《以自主创新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C.感想型。

由……现象引发的思考

……问题带来的启示

对……现象的反思

从……说开去

这种思路一般是采取“淘沙见金”的方法,透过现象逐步深入事物本质内容,找到问题存在的症结,正所谓是形散神不散,透过现象看本质。

《从清明、端午、中秋说起》

《从沙尘暴带来的灾害说起》

《突发公共事件引发的思考》

《对医疗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从怒江开发电站说开去》

《从“限塑令”说开去》

《民主与民众——从我国听证会制度的发展说开去》

D.评论型。

《论解决医疗制度改革的两种途径》

《评解决我国农村问题的两种思路》

《鞭炮“禁改限”,“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治理超限超载,赞成“鹰派”还是“鸽派”?》

《民生、民心、民主——瓮安事件反思》

《真心·真情·真话》

E.公文型。

一般采取对仗的形式,根据“手段+目的”形式进行拟制标题。

《加强应急体制建设提高政府执政能力》

《打造应急长效机制创造和谐美好生活》

《提高应急能力保障社会和谐》

⑥标题制作的注意事项

A.表述要准确,避免词不达意、错别字频频的毛病。

要防止标题出现错别字或者词不达意的情况。部分考生的文章标题错别字现象严重,有的标题根本就不通顺,词不达意。这种失分就感觉很可惜了,因此考生在平时训练中要加强标题的揣摩和学习。

如《昨天今天明天》、《擒贼先擒王》、《法人岂能是法盲》、《你好我好大家好》就不是很准确,让人不知所云。

有些标题在答卷上用书括号、逗号、句号等,都是不符合规范的。

B.要养成先制作标题后写作的习惯。

很多考生出现不写、漏写标题的问题,这与考生不良的写作习惯造成的。很多考生平时习惯一开始就提笔写文章,最后添加标题。在考试中由于紧张或者时间等原因,最后忘记了写标题。这种失分情况很严重,凡是没有标题的,一律扣除5分。另外有些评卷老师由于文章缺少标题,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理清考生文章的论述重点而心生厌烦,有时候就很容易大幅度扣分。这必须引起我们高度注意,必须杜绝这种情况的出现。

(3)布局

①策论文的三种基本结构

A.积极正面型破题表态(是什么+表态)

分析论证

分析意义

提出对策

意义一

意义二

意义三

……

对策一

对策二

对策三

……

总结升华(联系实际)

破题表态(各是什么+表态)

分析论证

分别分析原因

原因一

原因二

原因三

……

B.辩证型

提出对策对策一对策二对策三……

总结升华(联系实际)

分析二者辩证关系

②策论文开头常见的三种模式

模式一:转折递进

先交代问题产生的背景,肯定成绩是主流;随后话锋一转,指出总体上存在什么问题,这一问题有什么影响或危害,解决的必要性、迫切性;最后是简要阐述如何加以解决,提出总体思路。

【示例】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政府涌现出一大批廉洁从政的好干部,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梁雨润、张建国……一个个普通而响亮的名字在大江南北掀起了一次又一次感动的热潮。但是,由于廉政相关法律的缺失、执法不严、干部“带病提拔”、教育以及监督不到位等问题的存在,党内也出现了刘铁男、李春城等部分腐败分子,他们贪污受贿、权钱交易、买官卖官,不但毁了自己的前途,而且严重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损失。为此,在廉政建设中,应完善法制、严格选拔、做好教育、注重监督,“四位一体”地推进我国廉政建设的健康发展。

【点拨】

运用两分法,先肯定成绩,后指出问题,分析采取措施的必要性、解决问题的意义,最后提出方向性的对策思路。

模式二:浓缩全文主要论点

首先点明问题,提出对问题总的认识,简要分析采取措施的必要性和解决问题的意义,最后从全局的角度,提出原则性的对策思路。将这一总体认识作为统摄全文的纲领,以下的文章内容全部围绕这一中心论点来进行阐发。

【示例】

随着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的加快,加强各级政法机关的执法规范化建设显得愈加迫切。建立一支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的公安队伍,不仅关系到公安队伍自身的科学发展,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因此,必须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打造一支严格、公正、文明的公安队伍。

【点拨】

从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高度出发,概括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根本性对策——建立一支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的公安队伍。这种对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高屋建瓴的总体认识,正是全文的纲领,是正文主体部分进一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础。破题表态(是什么+危害+表态)原因一原因二原因三……分析原因分析论证

C.消极负面型对策一

对策二对策三

……

提出对策总结升华(联系实际)

模式三:引述经典名言与权威观点

通过引用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言、领导人或专家学者的权威论述、党和政府文件来强调文章所要表达的观点,强化表达效果,在开篇起到吸引阅卷者注意的效果。

【示例】

《大学》有云“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与习近平同志所说“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两句话都道出了同样一个道理:学习对于个人和国家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对于政府的工作人员来说,学习更是一件重要的事。

【点拨】

引用《大学》原文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原话,强调学习的重要性,用儒家经典和领导人讲话,体现观点的权威性,强调对策的正确性、有效性,收到有力的论证效果,并强烈唤起阅卷者注意。

③策论文开头常见的三种模式

A.并列结构

直接对总论点进行分解,每个分论点都提出对策并对之进行分析。

【示例】

分论点1:扎根基层百姓,让政务微博“接地气”。

分论点2:注重微博规划,使政务微博“专业化”。

分论点3:明确知行合一,促微博问政“行动化”。

【点拨】

文章的总论点是“利政务微博之器,善社会管理之事”,文章主体部分没有更多的分析铺垫,而是直接了当地提出三个分论点进行阐述,寓分析于对策之中,将二者糅合在一起。

B.递进结构

对问题的影响、原因、解决的必要性等进行简要分析,然后浓墨重彩,分点提出对策,每条对策分论点都要进行展开,提出具体方案,阐述作用和意义,做到重点突出、观点充实、具体可行。

分论点1

分论点2总结提升提出总论点

分论点3

…………提出总论点分析影响、原因、必要性

对策型分论点1总结提升对策型分论点2

对策型分论点3

…………

【示例】

总论点:加快学习型政府建设,提升政府执政能力

分析论证部分:

当今的世界正处在调整与变革时期,知识的更新速度大大加快,创新能力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的核心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更对政府行政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建立学习型政府不但可以带动社会发展,而且可以保持干部先进性。目前,我国建立学习型政府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政府干部在思想上还没有认识到学习对于执政的重要作用,学习方法比较死板,学习渠道单一等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稳固我党的执政之基,唯有通过学习提升执政能力。

对策型分论点:

对策型分论点一:要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

对策型分论点二:要创新学习形式。

对策型分论点三:要拓宽学习渠道。

④策论文如何结尾

模式一:首尾呼应、严密扣题

【示例】

“不学,则不明古道,而能政治太平者未之有也。”建设学习型政府,可以学习世界上的优秀文明成果,可以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凝聚起更大的社会力量,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注:

该结尾所对应的开头为:

《大学》有云“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与习近平同志所说“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两句话都道出了同样一个道理:学习对于个人和国家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对于政府的工作人员来说,学习更是一件重要的事。

模式二:展望未来、升华论点

【示例】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只要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坚持“实干兴邦”,朝着“中国梦”曙光初绽的方向奋勇前进,我们就一定能开创出祖国更为光明的复兴前景,“中国梦”就一定能够实现。

(4)策论文的修改

首先,修改应当慎重。

其次,修改应侧重于文字和结构的调整。

最后,考场写作一般可在草稿上修改,亦可在卷面上修改。如在卷面上修改,切忌因修改导致卷面潦草。故而,修改一定要字迹工整、卷面干净。

(四)策论文其他注意事项

策论文主体分析方法运用

五、思考训练题:

1.材料一:2012年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认为,2013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突出重点”。做好2013年经济工作,要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

材料二:2011年底以来,欧债危机反复恶化,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内主动调控房地产市场和化解投融资平台风险,经济增长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党中央、国务院在这一复杂的经济背景下,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经济运行逐步企稳。

问题:请根据以上材料,围绕“怎样稳中求进”,写一篇不少于1200字的文章。

2.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材料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时表示,中国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提出终身追责制,凡越过“生态红线”的,就应当受罚;造成严重后果的,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

材料三:2013年1月以来,雾霾大规模“入侵”中国,中东部地区多处出现20天以上的雾霾天。天降雨雪让雾霾稍有缓解,但雨雪之后,雾霾又卷土重来,导致空气质量、交通等问题频频告急。连日的雾霾天气持续成为舆论焦点。

材料四:中国官方在过去半年已将环保议题提升到新高度。去年11月举行的中共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今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也第一次提及PM2.5空气质量目标,而在本月初,官方又在人权白皮书中首次写入生态人权保障,提出将坚持树立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凸显中国政府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

阅读以上材料,请围绕“美丽中国”写一篇不少于12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参考范文】

建设美丽中国

十八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美丽中国,是时代之美、社会之美、生活之美、百姓之美、环境之美的总和。美丽中国也可以概括为“三安、两信、五空间”,所谓三安,即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环境安全;两信即全面提升社会诚信、政府公信;五空间即集

约高效的经济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公平正义的社会空间和乐观从容的心理空间,最终达到全体国民的体面劳动、起居安适与尊严生活。

建设美丽中国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建设美丽中国是破解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的有效途径。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人口继续增加,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力弱成为我国在新的发展阶段的基本国情。

第二,建设美丽中国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的主线。发展与环境密不可分,环境问题究其本质,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发展道路问题,离开经济发展谈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离开环境保护谈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

第三,建设美丽中国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在要求。环境保护是重大民生问题。环境保护直接关系人民生活质量,关系群众身体健康,关系社会和谐稳定。

建设美丽中国,恰逢其时。建设美丽中国,是一个系统工程。

第一,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和生态伦理。我们必须摒弃人定胜天的思维方式和做法,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在生产力布局、城镇化发展、重大项目建设中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第二,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和本质特征,也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

第三,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政策和根本方针。制定各项经济社会政策、编制各类规划、推动各项工作都必须遵循这一国策和方针。

第四,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和重要内容。

建设美丽中国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经过13亿中国人民共同努力,我们一定会迎来我们期待和向往的美丽中国!

3.有人说“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请你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围绕“如何提升道德素质”写一篇策论文章,字数不得超过1200字。

4.胡锦涛同志说:“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以“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为主题,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

5.材料大意:政府机关中存在着“骄娇暮”、“庸懒散”的情况,关于此类情况的一些事例。

问题:请结合材料,就“如何改进机关工作作风,积极创先争优”写一篇1200字左右的策论文章。

6.材料:

材料1:领导干部要慎独自律,应该坚持“吾日三省吾身”,时刻牢记党组织的重托、领导的教诲、同志的提醒、家人的叮嘱,经常检查自己是否正确行使了人民赋予的权力,努力做到用理智驾驭情感、用党性原则规范言行,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真正作到权为民所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