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哥伦比亚国家男子足球队介绍

哥伦比亚国家男子足球队介绍

哥伦比亚国家男子足球队介绍
哥伦比亚国家男子足球队介绍

哥伦比亚国家男子足球队介绍

哥伦比亚国家男子足球队是代表哥伦比亚竞逐国际足球比赛的代表队,由哥伦比亚足球协会管理。历史上南美足球有乌拉圭、巴西和阿根廷三大强国,哥伦比亚的成绩一直远逊于三者。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是哥伦比亚足球崛起的辉煌时期。卡洛斯·巴尔德拉马、法斯蒂诺·阿斯普里拉、传奇门将雷内·伊基塔等球星的涌现,使哥伦比亚队在1990年世界杯一鸣惊人,历史性地闯入世界杯十六强。到了1993年,哥伦比亚国家队更在国际足球排行榜上进占第一位,甚为风光。

球队资料

名字:哥伦比亚国家男子足球队

英文名:Colombia

国语译名:哥伦比亚国家男子足球队

球场:蒙特罗波利塔诺·罗伯托·梅伦德兹球场

所属国家:哥伦比亚

联赛级别:其它赛事

2011年美洲杯大名单

门将:奥斯皮纳(尼斯),路易斯·恩里克·马丁内斯(卡尔达斯)

后卫:耶佩斯(AC米兰)、莫斯克拉(墨西哥美洲)、佩雷亚(马德里竞技)、萨帕塔、阿尔梅罗(乌迪内斯)、苏尼加(那不勒斯)、安奇科(帕丘卡足球俱乐部),胡安·瓦伦西亚(小巴兰哈拉)

中场:夸德拉多(乌迪内斯)、埃尔金·索托(美因茨足球俱乐部)、阿吉拉尔(赫库莱斯)、弗雷迪·瓜林(波尔图足球俱乐部)、卡洛斯·桑切斯(瓦尔希纳斯)、古斯塔沃·玻利瓦尔(托利马足球俱乐部)

前锋:罗达列加(维冈竞技足球俱乐部)、拉莫斯(柏林赫塔)、特奥菲洛·古铁雷斯(阿根廷竞技)、拉达梅尔·法尔考(摩纳哥足球俱乐部)、杰克逊·马丁内斯(墨西哥美洲虎足球俱乐部)、达伊罗·莫雷诺(卡尔达斯)

球队简介

随着巴尔德拉马等超级球星相继淡出,哥伦比亚国家男子足球队的风光年代已成过去,除了2001年赢得美洲国家杯外,便再没有任何成绩。单在世界杯,哥伦比亚国家男子足球队最近一次出席决赛周,已是1998年的事。

球队记录

绰号COL

足球协会哥伦比亚足球协会

主教练Jorge Luis Pinto

出场最多球员华达拉马(111场)

进球最多球员Arnoldo Alberto Iguarán (25球)

FIFA代码COL

FIFA排名46

首场国际比赛

墨西哥 3 - 1 哥伦比亚

(巴拿马城, 巴拿马; 1938年2月10日)

最大比分胜利

阿根廷0 - 5 哥伦比亚

(布宜诺斯艾利斯, 阿根廷; 1993年9月5日)

最大比分失利

阿根廷 5 - 1 哥伦比亚

(圣地牙哥, 智利; 1945年2月7日)

世界杯决赛周

参赛次数4 (1962年首次参赛)

最佳成绩十六强,1990年

美洲国家杯

参赛次数18(1945年首次参赛)

最佳成绩冠军,2001年

联合会杯

参赛次数1(2003年首次参赛)

最佳成绩第四名,2003年

球队历史

哥伦比亚国家男子足球队首次参加了1962年智利世界杯赛决赛阶段的比赛,小组未能出线。之后直到1990才第二次进入世界杯决赛圈。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赛上,首战0:1负于南斯拉夫队,再战2:0击败阿联酋队,1:1逼平联邦德国队,从而小组出线。复赛中1:2负于喀麦隆队,未能更进一步。1994年美国世界杯决赛阶段比赛中,1:3负于罗马尼亚队,1:2输给美国队,2:0胜瑞士队,名列小组末席。主力后卫埃斯科巴因对美国队之役误入家门一球,回国

后竟然被暴徒枪杀,更令世人震惊。1998年法国世界杯上,0:1负罗马尼亚、1:0胜突尼斯、0:2负英格兰,未能进入复赛。2002年未进入世界杯决赛圈。1975年,哥伦比亚队获得了美洲杯赛的亚军,决赛中在决定最后胜负的第三场比赛里以0:1负于秘鲁队。2001年在本土举办的美洲杯赛上,哥伦比亚第一次获得了冠军。

世界杯成绩

联合会杯成绩

美洲杯成绩

猫哥说:你不可以不知道的6个学派

猫哥说:你不可以不知道的6个学派 耶鲁学派 “耶鲁学派”是由美国实验心理学家、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卡尔.霍夫兰创立,属于传播学主流研究范式的传统学派,是结构功能主义与行为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它的主要取向是实证主义的,其成员主要是欧文.贾尼斯和威廉.麦圭尔为代表的心理学研究者,故其更为关注受众在个体单位上的心理与行为。这一旨趣在耶鲁学派之外的美国传播学界影响十分深远,除霍夫兰的二战士兵电影实验研究对电影宣传在美国士兵的观点、态度、心理激励等方面影响和传播与态度改变系列研究(耶鲁项目)的考察之外,在“以电影对儿童态度、情感及行为的影响”为主题的佩恩基金研究等经典研究中都有充分体现。但是有批评者指出,耶鲁学派的研究更多地是从(个体)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并相应地依照行为学派的观点,强调方法论上的纯粹性而排除其他,从而忽视了潜在的社会因素,是一种典型的唯名论。 哥伦比亚学派 “哥伦比亚学派”是由美国实验心理学家、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拉扎斯菲尔德创立,属 于传播学主流研究范式的传统学派,是结构功能主义与行为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它的主要取向是实证主义的。哥伦比亚学派的效果研究主要秉承社会学的研究传统,尤其是在社会理论家罗伯特.默顿的影响下,尝试将实证研究与中层理论相结合,关注的对象并不仅仅局限于个体心理与行为,而是努力拓展小群体和社会层面的研究,代表的研究有1940 年和1944 年的两次总统选举民意调查。哥伦比亚学派开创了媒介效果研究的传统,提出“有限效果论”和“使用与满足论”的理论。 多伦多学派 “多伦多传播学派”是上世纪6O 年代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者哈罗德.英尼斯、艾瑞克. 亥乌络克和马歇尔.麦克卢汉共同创立的。多伦多传播学派以胆大睿智和最具原创性的媒介理论而闻名,他们考察媒介与文明之间的关系,分析传播媒介的偏向性和基于虚拟现实的赛伯空间和赛伯文化给人们带来了的媒介新体验,强调传播媒介的时间偏向和空间偏向之间的平衡对社会稳定的影响,研究新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对文化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多伦多传播学派的媒介文化理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奠基人英尼斯提出的“传播偏向论”、核心人物麦克卢汉倡导的“媒介即讯息”和“媒介是人的延伸”以及80 年代以来戴瑞克.德科柯夫以新电子现实为研究框架所倡导的“文化肌肤论”。 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是20 世纪初至30 年代围绕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形成的社会学派,继承西 美尔的社会学思想(关于社会交往和冲突),主导美国早期社会学研究,主要关注现代化进程的城市社会问题、传播的文化仪式性和社会整合问题。代表有哲学家杜威(创立实证哲学)、社会学家库利(“镜中我”和“初级群体”)、米德(“主我”与“客我”、内省式思考)、帕克(阐述“社会距离”)。库利、米德、帕克提出符号互动论,后由布鲁默总结提出。 帕洛阿尔托学派 20 世纪50 年代贝特森领导的以精神研究所为中心的组织,它以人类交往传播理论为核心,重视个体的内在动力,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影响,提出概念:元传播,双重悖论。其中还代表学者沃兹拉维克进行了许多关于人类的交流活动如何对家庭产生影响的研究,他提出了五个传播学研究的经典命题(观点相互影响理论),这些理论对于改善个体间的交流

南美洲简介

南美洲简介 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巴西、玻利维亚、智利、巴拉圭、乌拉圭、阿根廷)和地区(法属圭亚那)其中,智利,巴西,阿根廷,是南美洲3大国。 南美洲是南亚美利加洲的简称,位于西半球南部,东面是大西洋,西为太平洋。陆地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与北美洲相分,南面隔海与南极洲相望。总面积1797万平方公里(含附近岛屿),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2%,按面积大小排是七大洲中的第四个。南美洲海岸线长28700公里。海岸较为平直,少岛屿和海湾。 南美洲大陆的地形可分为三个南北方向的纵列带:西部为狭长的安第斯山脉,东部为波状起伏的高原,中部为广阔平坦的平原低地。安第斯山脉长9000公里,是世界最长的山脉,阿空加瓜山海拔6960米,是南美洲最高峰;东部为巴西高原、圭亚那高原和巴塔哥尼亚高原,其中巴西高原面积5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高原;中部为奥里诺科平原、亚马逊平原和拉普拉塔平原,是世界最大的冲积平原。 南美洲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温暖湿润。 南美洲的自然资源丰富。石油、铁、铜等储量皆居世界前列。森林面积占到世界森林总面积的23%,草原面积占世界草原总面积的14%,渔业资源和水力资源也十分丰富。 地形 南美洲大陆地形可分为东西两个纵带:西部为狭长的安第斯山脉,南美洲海拔300米以下的平原约占全洲面积的60%,海拔300米至海拔3000米之间的高原、丘陵和山地约占全洲面积的33%,海拔3 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约占全洲面积的7%。全洲平均海拔600米。 安第斯山脉由几条平行山岭组成,山体最宽处达400千米,全长约9 000千米,大部分海拔3 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也是世界最高大的山系之一。安第斯山脉有不少高峰海拔6 000米以上,其中阿空加瓜山海拔6 960米,是南美洲最高峰。南美洲东部呈平原高原相间分布。由北至南,分别是奥里诺科平原、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亚高原。其中亚马孙平原面积约56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冲积平原,地形坦荡,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巴西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面积约500万平方公里,海拔300~1500米,地面起伏平缓。 地质

传播学学派整理

哥伦比亚学派:拉扎斯菲尔德、莫顿、赫佐格、斯诺 耶鲁学派:霍夫兰 芝加哥学派(单独说) 语用学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本雅明、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哈贝马斯、 弗洛姆 政治经济学派:默多克、斯密赛、文森特、史麦兹、阿芒·马特拉、 赫尔曼、乔姆斯基、麦克切斯尼 文化研究学派:霍尔、莫利、费斯克 意识形态学派:葛兰西、阿尔都塞 女权主义学派:伍尔夫 英尼斯:传播偏向论 麦克卢汉:媒介的延伸论、媒介讯息论 尼尔波兹曼:媒介即隐喻 保罗莱文森:媒介进化论 梅罗维茨:媒介情境论 经验学派

注: 哥伦比亚学派: 主要人物: 拉扎斯菲尔德(美)、《人民的选择》 主要贡献:主持伊里调查(美总统大选)、提出“二级传播理论”、“意见领袖”、“选择性接触”、倡导并确立“实地调查法”。 否定“子弹论”,开创“有限效果论”的传统;他认为绝大多数广播电视节目及书刊都以消遣为目的,对大众鉴赏能力造成了影响,受众的平均审美水平下降,对精英文化而言是一种堕落。 默顿(美)亦作“莫顿” 与拉扎斯菲尔德共同提出功能观(结构功能主义)。 内容:社会地位赋予功能;社会规范强制功能;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 耶鲁学派: 主要人物: 霍夫兰(美):传播学耶鲁学派的核心人物,致力于态度的形成和转变的研究,他的“劝服理论”对于劝服艺术和传播技巧的研究推动了传播学的发展。 主要贡献:一是吧心理实验方法引进了传播学领域;二是他的研究揭示了传播效

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为否认早期“子弹论”效果观提供了重要依据。 芝加哥学派: 重要人物: 库利:初级群体、镜中我 米德:主我与客我;符号互动论(象征互动论) 帕克:社会互动理论 杜威:实用主义哲学 芝加哥学派认为传播是人类关系的本质,远远超出单纯的信息传递和交流,传播创造和维持社会,探讨大众媒体在一个健全的民主制中的作用。芝加哥学派对于传播理论与研究的影响: 1.它代表着社会科学在美国的第一次繁荣,就那些重要的欧洲理论来说,特别是德国社会学家西梅尔的理论来说,它起到了思想登陆点的作用。 2.它使美国有关社会问题的社会科学研究有了强烈的经验主义方向。3.芝加哥学派的学者构成了一个以人类传播为中心的人格社会化的理论概念体系。他们攻击对于人类行为的直觉解释,取而代之强调一种观点,即后来被称为符号互动理论的观点。

哥伦比亚学派介绍说课讲解

哥伦比亚学派介绍

哥伦比亚学派介绍 【由来】 1937年,拉扎斯菲尔德在普林斯顿大学担任洛克菲勒基金会赞助的广播研究室主任。1940年,该研究室迁到哥伦比亚大学,同时更名为应用社会学研究所,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期至六十年代中期是其鼎盛期,研究局项目的一般风格是选择有代表性的共同体,从其调查对象的样本(或人口调查)中收集资料,这种以调查为主而后结合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的研究风格沿袭了拉扎斯菲尔德的经验主义研究传统,并且就其形成定量的研究方法而言,它是当时最有影响的研究机构。从此,该研究所关于传播方面的研究及理论被人称为哥伦比亚学派。 【代表人物】 一.拉扎斯菲尔德(Lazarsfeld,Paul Felix, 1901~ 1976),美国社会学家、美国实验心理学家。 ○1生平 1901年1月2日生于奥地利,卒于1976年8月30 日。毕业于美国西北大学,在维也纳大学获数学博士学 位。二次大战期间担任美国陆军总部心理实验室主任。战后回到耶鲁大学,主持“传播与态度改变课题”,出版《传播与劝服》丛书。 1924年获维也纳大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次年在维也纳创办应用社会学研究所。曾任维也纳大学应用心理学讲师。后赴美国进修心理学并加入美国籍,任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教授。他的研究范围相当广泛,涉及大众传播、选举与选民心理、市场研究、民意测验、失业、教育心理、数理社会学等领域。他在

社会学上最有影响的成就首推应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定量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他重视社会调查方法,讲究严格的社会统计程序和操作化过程,强调精确的定量测量和定性的评价分析。他还是民意测验中采纳社会调查方法的首创者,主持了伊里调查。他的一系列应用研究,推进和提高了美国和欧洲社会学经验研究的发展与质量。著有《社会科学中的数学思维》、《选民抉择》、《定性分析》和《应用社会学导论》等。 曾与著名社会学家默顿共事多年。他提出了“二级传播理论”(后发展为“多级传播”学说),为传播效果、传播机制研究开辟了道路。他还提出了“既有政治倾向的作用”,选择性接触机制,意见领袖等很有影响的概念。拉扎斯菲尔德对研究方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传播学研究的“工具制作者”。他通过不断改进抽样调查技术和量化分析方法,为传播学赢得了来自其他科学的尊重。其代表作有《传播研究》和《个人的影响力:个人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等。 ○2主要成就 1.将心理学控制实验方法引入传播学研究。 2.通过研究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尤其是说服者和发出的信息两个因素,否定了早期的“子弹论”效果观。 3.他认为,绝大多数广播电视节目、电影、杂志和相当一部分书籍和报纸以消遣为目的,对大众的鉴赏能力造成了影响。受众的平均审美水品和鉴赏力下降了。这对精英文化而言是一种堕落。 二.默顿,R.K.Robert King Merton (1910, 7, 4~2003, 2, 23)美国社会学家,结构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机能主义心理学流派

学科代码: 学号: 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 西方心理学理论与流派精要论文 题目: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理论概述 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方向:基础心理学 年级:***** 作者:***** 指导老师:****** 2015年9月21日

机能主义心理学 作者 **** 中文摘要:机能主义心理学是一个广泛而松散的联盟,因为铁钦纳的反对而被动的成为了美国心理学的第一个本土学派,机能派认为,意识是机体适应环境达到生存目的的工具;心理学的任务是对意识状态“适应功能”的描述和解释。它认为,意识状态是一种连续不断的整体,称之为“思想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流”;人和动物的心理活动都是“本能”冲动的作用。主要包括狭义的芝加哥学派及理念更为包容的哥伦比亚学派。 中文关键词:机能主义;芝加哥学派;哥伦比亚学派 Abstract: .Key words: 引言: 19世纪末在西方,主要是美国,出现了机能主义心理学思潮。欧洲的机能主义心理学大多是哲学思辨性质,缺乏实验根据,所以仅仅是机能主义心理学的趋势,尚未形成成熟的学派。而刚刚完成工业革命的美国,需要实用的知识为国家服务,而发端于德国的构造主义心理学不符合当时美国的需要,于是在达尔文进化论思想和美国本土的实用主义思想的引领下,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心理的机能和功用,扩大研究范围,形成了机能主义心理学研究思潮。产生了大大小小的理论,对心理学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正文: 一、机能主义产生的背景 (一)社会历史背景 自南北美独立战争以后,北美洲新大陆的条件比较优越,因此不到5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工业化进程,为美国心理学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和物质保障。在19世纪末美国人到德国学习实验心理学的人数量剧增。他们回国后热情传播实验心理学,各大学还掀起了建立心理学实验室的高潮,心理学得到了迅猛发展,在美国有了独立学科的地位。但是由于实验心理学,尤其是铁钦纳的构造心理学,并不适合美国当时的国情,无法满足美国对新型人才和新知识的需求,所以在美国产生了对传统心理学进行改造的需求。 (二)科学背景 进化论的思想源远流长,达尔文在总结前人的成果和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科学进化论。达尔文的生存竞争理论在19世纪后期已经传播开来,在学术界有很大的影响。这一理论所宣扬的自然选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等观点正是迎合了当时美国人开拓疆土的需要和气

【重要】哥伦比亚学派介绍

哥伦比亚学派介绍 【由来】 1937年,拉扎斯菲尔德在普林斯顿大学担任洛克菲勒基金会赞助的广播研究室主任。1940年,该研究室迁到哥伦比亚大学,同时更名为应用社会学研究所,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期至六十年代中期是其鼎盛期,研究局项目的一般风格是选择有代表性的共同体,从其调查对象的样本(或人口调查)中收集资料,这种以调查为主而后结合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的研究风格沿袭了拉扎斯菲尔德的经验主义研究传统,并且就其形成定量的研究方法而言,它是当时最有影响的研究机构。从此,该研究所关于传播方面的研究及理论被人称为哥伦比亚学派。 【代表人物】 一.拉扎斯菲尔德(Lazarsfeld,Paul Felix,1901~1976), 美国社会学家、美国实验心理学家。 ○1生平 1901年1月2日生于奥地利,卒于1976年8月30 日。毕业于美国西北大学,在维也纳大学获数学博士学 位。二次大战期间担任美国陆军总部心理实验室主任。 战后回到耶鲁大学,主持“传播与态度改变课题”,出版 《传播与劝服》丛书。 1924年获维也纳大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次年在维 也纳创办应用社会学研究所。曾任维也纳大学应用心理学讲师。后赴美国进修心理学并加入美国籍,任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教授。他的研究范围相当广泛,涉及大众传播、选举与选民心理、市场研究、民意测验、失业、教育心理、数理社会学等领域。他在社会学上最有影响的成就首推应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定量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他重视社会调查方法,讲究严格的社会统计程序和操作化过程,强调精确的定量测量和定性的评价分析。他还是民意测验中采纳社会调查方法的首创者,主持了伊里调查。他的一系列应用研究,推进和提高了美国和欧洲社会学经验研究的发展与质量。著有《社会科学中的数学思维》、《选民抉择》、《定性分析》和《应用社会学导论》等。 曾与著名社会学家默顿共事多年。他提出了“二级传播理论”(后发展为“多级传播”学说),为传播效果、传播机制研究开辟了道路。他还提出了“既有政治倾向的作用”,选择性接触机制,意见领袖等很有影响的概念。拉扎斯菲尔德对研究方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传播学研究的“工具制作者”。他通过不断改进抽样调查技术和量化分析方法,为传播学赢得了来自其他科学的尊重。其代表作有《传播研究》和《个人的影响力:个人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等。 ○2主要成就 1.将心理学控制实验方法引入传播学研究。 2.通过研究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尤其是说服者和发出的信息两个因素,否定了早期的“子弹论”效果观。 3.他认为,绝大多数广播电视节目、电影、杂志和相当一部分书籍和报纸以消遣为目的,对大众的鉴赏能力造成了影响。受众的平均审美水品和鉴赏力下降了。

哥伦比亚大学详细介绍

哥伦比亚大学详细介绍 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通称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是一所美国私立研究型大学,常春藤联盟(Ivy League)成员之一。她坐落于纽约上曼哈顿地区(Upper Manhattan)的晨边高地(Morningside Heights)。她是纽约州历史最悠久的高等教育机构,美国历史上第五所成立的大学,也是九所美国革命前成立的殖民地学院(Colonial College)之一。 一、基本数据 联系方式 Columbia University 2960 Broadway New York, NY 10027

United States (212) 854-1754 基本信息 建校时间:1754 男女同校:是 学校性质:私立非营利 所在城市规模:大型城市 学术校历表:Semester 基本宗教信仰:- 特殊宗教信仰:- 费用数据 州内学费:$47,246州外学费:$47,246房租及伙食费:$11,396书费:$1,040学生组成数据 全日制本科生:7,111在职本科生:1,016

男性本科生:4,151 女性本科生:3,976 研究生总人数:17,923 全日制研究生:14,682 在职研究生:3,241 二、助学金统计数据 基本信息 助学金申请表提交截止日期:March 1学费担保计划:不提供预付学费计划:提供 学费分期付款计划:提供 州内学费:$47,246州外学费:$47,246助学金联系方式 电话:(212) 854-3711 电子邮箱:ugrad-finaid@https://www.doczj.com/doc/977361025.html, 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977361025.html,/finaid

哥伦比亚学派介绍之令狐文艳创作

哥伦比亚学派介绍 令狐文艳 【由来】 1937年,拉扎斯菲尔德在普林斯顿大学担任洛克菲勒基金会赞助的广播研究室主任。1940年,该研究室迁到哥伦比亚大学,同时更名为应用社会学研究所,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期至六十年代中期是其鼎盛期,研究局项目的一般风格是选择有代表性的共同体,从其调查对象的样本(或人口调查)中收集资料,这种以调查为主而后结合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的研究风格沿袭了拉扎斯菲尔德的经验主义研究传统,并且就其形成定量的研究方法而言,它是当时最有影响的研究机构。从此,该研究所关于传播方面的研究及理论被人称为哥伦比亚学派。【代表人物】 一.拉扎斯菲尔德(Lazarsfeld,Paul Felix,1901~1976),美国社会学家、 美国实验心理学家。 ○1生平 1901年1月2日生于奥地利,卒于 1976年8月30日。毕业于美国西北大学,在维也纳大学获数学博士学位。二次大战期间担任美国陆军总部心理实验室主任。战后回到耶鲁大学,主持“传播与态度改变课题”,出版《传播与劝服》丛书。

1924年获维也纳大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次年在维也纳创办应用社会学研究所。曾任维也纳大学应用心理学讲师。后赴美国进修心理学并加入美国籍,任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教授。他的研究范围相当广泛,涉及大众传播、选举与选民心理、市场研究、民意测验、失业、教育心理、数理社会学等领域。他在社会学上最有影响的成就首推应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定量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他重视社会调查方法,讲究严格的社会统计程序和操作化过程,强调精确的定量测量和定性的评价分析。他还是民意测验中采纳社会调查方法的首创者,主持了伊里调查。他的一系列应用研究,推进和提高了美国和欧洲社会学经验研究的发展与质量。著有《社会科学中的数学思维》、《选民抉择》、《定性分析》和《应用社会学导论》等。 曾与著名社会学家默顿共事多年。他提出了“二级传播理论”(后发展为“多级传播”学说),为传播效果、传播机制研究开辟了道路。他还提出了“既有政治倾向的作用”,选择性接触机制,意见领袖等很有影响的概念。拉扎斯菲尔德对研究方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传播学研究的“工具制作者”。他通过不断改进抽样调查技术和量化分析方法,为传播学赢得了来自其他科学的尊重。其代表作有《传播研究》和《个人的影响力:个人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等。 ○2主要成就 1.将心理学控制实验方法引入传播学研究。

班杜拉个人简介

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1925—):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认知理论之父阿尔伯特·班杜拉,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现任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约丹讲座教授。他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他所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是在与传统行为主义的继承与批判的历史关系中逐步形成的,并在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几乎平分心理学天下的当代独树一帜,影响波及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治疗以及教育、管理、大众传播等社会生活领域。他认为来源于直接经验的一切学习现象实际上都可以依赖观察学习而发生,其中替代性强化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人称他为社会学习理论的奠基者,社会学习理论的集大成者或社会学习理论的巨匠。 阿尔伯特·班杜拉于1925年出生在加拿大的艾伯特省的蒙达,他在加拿大一个小的农业社区成长,父亲是波兰的小麦农场主。像斯金纳一样,他也是在一个小镇上长大的。1949年班杜拉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获文学士学位。1951 年在美国衣荷大学获心理学硕士学位;1952年从爱荷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爱荷华大学学习期间,他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那时,他认为心理学家应当“把临床现象用经过实验验证的方式加以概念化”。班杜拉认为,心理学研究应当在实验中进行,以控制决定行为的因素。1953年,他到维基台的堪萨斯指导中心,担任博士后临床实习医生,同年应聘在斯丹福大学心理学系执教,1964年升任正教授。在这期间,受赫尔派学习理论家米勒(N.Miller)、多拉德(J.Dollard)和西尔斯(R.R.Sears)的影响,把学习理论运用于社会行为的研究中。由于他的奠基性研究,导致了社会学习理论的诞生,从而也使他在西方心理学界获得较高的声望;此后,除了1969华任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一年外,一直在该校任教。其中,1976年至1977年间出任心理学系系主任. 班杜拉关于社会学习理论的建构与发展,依赖于两个领域的经验研究的支持,其一为攻击行为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其二为偏差行为的心理治疗实践。当他设计出“宝宝玩偶实验”之后,他敏锐的感觉到,这种实验技术可以改造成一种行为治疗情境,用以矫正患者的偏差行为。这就是后来发展的“示范疗法”,其要旨初述于1963年与沃尔特斯合著的《社会学习与人格发展》,后进一步阐释于1969年发表的《行为矫正原理》一书。 要建构社会学习理论,摆在班杜拉面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必须对历史上的各种学习理论体系进行全面的审查,从根本上动摇传统学习理论的基础,并重新针对一向为传统行为者所舍弃的意识问题,进行了一种与学习理论模型相一致的理论建构。为此,班杜拉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进行了大量的经验研究和理论阐释,以说明认知因素以及认知为基础的其他主体因素和自我调节能力等对学习的必要性,从而形成社会学习理论的一般学习理论观点,并集中体现在1977年发表的《社会学习理论》一书,该书的发表,标志着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体系的诞生。自《社会学习理论》一书发表后,班杜拉继续在理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专业全面介绍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专业全面介绍 哥伦比亚大学是唯一拥有新闻学院的常春藤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是全美乃至全世界最优秀的新闻学院。今天慧德留学就给大家全面介绍一下哥大新闻学专业。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简介: 1. 哥伦比亚新闻学院的培养目标 哥伦比亚新闻学院号称在美国所有新闻学院中排名第一,也就是世界第一。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创建于1912年9月,是由当时的报业巨人普利策立遗嘱捐资200万美元创办的。早在1902年,普利策就在他的备忘录中记载下他的新闻教育观。他写道:“我的想法是将新闻作为一种崇高的知识分子的职业,用实践的方法鼓励、教育现在、将来的从业人员。”他的梦想在1912年9月25日得以实现,哥伦比亚新闻学院成为美国培养新闻从业人员、探讨新闻现在和将来的最好学校。 “普利策奖”是由美国报坛名人、亦为哥大的新闻学院创办人——普利策设立的。哥大新闻学院也就名正言顺的担负了评审、颁发此奖项的责任。这对该校新闻学院的地位提升不少。 哥大新闻学院的目标:提供最佳机会使学生能理解并精通新闻技巧。学生在此将接受的是独一无二的自我引导形式的教育。因此,学院强调学生要依靠自己的智慧、努力、动机

与创造力来解决记者们经常面临的问题。学院鼓励学生报道社区的各个方面,因此,几乎从一入学起学生就要有发现与报道新闻的准备。 哥大新闻学院还用比较严格甚至眼严厉的相关制度。如保留对表现不良或其行为不合职业道德的学生拒授学位的权力、教授及其助手拥有核实你的新闻源及原始资料的权力等。 2. 专业介绍 哥伦比亚新闻学院只招收研究生,这就是为什么学院会叫做“Graduate School of Journalism”(研究生新闻学院)。学院共设四个专业方向:报纸、广播电视、杂志、新媒介。而主要开设的学位包括:新闻学硕士和传播学博士学位,另外该研究生院还开设新闻与商业或新闻与法律等双学位课程。 3. 主要师资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拥有全美国最杰出的教师团体,这些教师都有深厚的新闻从业背景,并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学院目前有25名全职教师,其中14名教授,10名副教授,1名讲师。另外还有9名访问学者,12名荣誉教授。学院还从纽约地区的新闻业中聘请了许多客座专家,这些专家会定期或不定期就自己的从业领域或研究领域来为学生做专题讲座。由于哥大的名气和新闻学院的地位,这样的客座专家目前一共有121位,在美国新闻院校中非常少见。

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题和答案

全国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3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895年,在《原强》一文中首先介绍了斯宾塞及其社会学的学者是( ) A.康有为 B.严复 C.章太炎 D.谭嗣同 2.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指的是社会学的( B ) A.描述性功能 B.解释性功能 C.预测性功能 D.规范性功能 3.在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属于定性方法的是( ) A.介入性研究 B.问卷调查 C.社会实验方法 D.实地研究(非介入性研究) 4.初级社会关系是次级社会关系的基础,但社会关系大量表现为( C ) A.初级社会关系 B.血缘关系 C.次级社会关系 D.结合关系 5.人口资源具有两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 A ) A.社会属性 B.群体属性 C.资源属性 D.价值属性 6.在自然资源的分类中,天然气属于( A ) A.矿产资源 B.环境资源 C.生物资源 D.替代资源 7.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 D ) A.文化模式 B.文化集丛 C.文化特性 D.文化特质 8.在文化的功能中,表现为提供知识和积累成果两方面的是( ) A.反功能 B.价值功能 浙00034# 社会学概论试卷第1页(共7页)

C.社会导向功能 D.整合功能 9.在美国社会学发展史上,对世界社会学发展最具影响力的,首推( B ) A.哥伦比亚学派 B.芝加哥学派 C.哈佛学派 D.牛津学派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学理论逐步走向多元化,其中包括吉登斯的( D ) A.社会批判理论 B.现象学社会学理论 C.沟通理论(哈贝马斯) D.结构化理论 11.人们认知与认同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的过程,被称为( A ) A.价值观念社会化 B.思维社会化 C.思想社会化 D.文化社会化 12.美国心理学家哈维格斯特强调人的社会化是持续一生的思想,他把人一生的社会化过程分为( ) A.五个阶段 B.六个阶段 C.七个阶段 D.八个阶段 13.由一群人所共同认可的、有意义地代表其自身以外的别的事物的东西,被称为( B ) A.语言 B.符号 C.词汇 D.语法 14.以成员的互动关系特征为标准,可以把群体分为( ) A.内群体和外群体(对群体的心理归属) B.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群体的关系结构) C.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以群体成员的归属标准) D.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15.一对夫妇没有子女并自愿终生不育的家庭属于( A )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 C.联合家庭(多代多偶家庭) D.完全家庭 16.为了使组织更有效地实现它的目标,必需使组织的结构和过程科学化和合理化,这种观点来自于( A ) A.科学管理理论 B.人际关系理论 C.组织行为理论(从人际关系演变而来) D.权变理论(根据不同的环境和具体情况) 17.根据韦伯对合法统治的分类,世袭制属于( B ) A.魅力型(先知、圣徒和宗教) B.传统型 C.法理型(科层制) D.法治型 浙00034# 社会学概论试卷第2页(共7页)

论述机能主义与构造主义的争论

论述机能主义与构造主义的争论 心理学是一门具有长远历史但又很年轻的科学。因为,早在古希腊时就已经有了心理学的萌芽,但心理学被确立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还只是一百多年的事情。由于心理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心理学在独立后的一百多年中,出现了各种心理学流派。 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及构造主义心理学 冯特于1879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各种最基本的心理现象,使心理学开始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它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的始祖。冯特用实验的方法来分析人的心理结构,冯特的心理学因此被称为"构造主义心理学"(Structuralism)。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的内容可以分解为基本的要素,把心理分解成这样的一些基本元素后,再逐一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就可以达到理解心理实质的目的。这一学派强调内省方法,认为了解人们的直接经验,要靠被试者自己对经验的观察和描述,也就是内省。到20世纪20年代,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影响逐渐衰落。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 机能主义心理学(Functionalism)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JohnDeway,1859~1962)等人。机能主义心理学主要活跃于1890年到20世纪30年代,与构造主义心理学展开了激烈的学派之争,两者都主张研究意识,争论的焦点是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结构,还是研究意识的功能。机能主义心理学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因此,他的心理学思想被称为机能主义心理学。 詹姆斯认为意识是像水流一样的,他称之为"意识流"。詹姆斯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工作不应局限在实验室内,还要考虑人是如何调整行为以适应环境不断提出的要求的。为此,后来他的一些追随者们走向了心理测量、儿童发展、教育实践的有效性等各种应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 基于唯心主义的思想基础,上述两个学派都未能很好地解决方法学问题。相持了几十年后,当另一个新的学派--行为主义出现后,这两个学派都日渐衰落下去。 机能主义的芝加哥学派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任务等方面都有自己明确的主张,是自觉地与构造主义相对立的学派。与之差不多同时或稍晚,在美国还有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些心理学家,早期的有卡特尔,后来有桑代克和武德沃斯等人,都是美国心理学中的机能主义总倾向的代表,不过他们并没有明确打出机能主义的旗号,其中像武德沃斯还不承认自己属于任何派别。他们的心理学主张和学术研究气氛比较自由而广泛,但也有美国机能主义的一些共同特点,因而可以归属于广义的机能主义心理学,一般称为机能主义的哥伦比亚学派。这个学派有如下共同特点: 从研究心理的共同规律问题转向个别差异问题,它着重对个体的智力和能力进行研究,心理测验是主要的方法;

哥伦比亚大学中文介绍

名校档案 所在城市: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 所在城市:纽约州,纽约市(NY,New York,New York) 学校排名:U.S.News 2013——TOP 4 办学性质:私立 优势专业:英语,历史,政治科学,经济,生物,音乐,戏剧,机械工程等男女比例:51:49 本科学生总数:5766人 亚裔学生比例:17% 国际学生比例:11% 学校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977361025.html,/ 招生处信息:电话(212)854-2522,传真(212)854-1209 录取要求:

费用参考:

学校简介 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The School of General Studies)建校于1754年,坐落于纽约市曼哈顿,濒临哈德逊河,在中央公园北面。它属于私立的常春藤盟校,并在2012年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综合大学排名中夺得第四位,同时也是美国《新闻周刊》世界100强大学排名第10位的学校。 1754年,英国国王乔治二世颁布的《国王宪章》印证了哥大的创立,在当时命名为国王学院。它是每周大陆最古老的学员之一,达特茅斯学院和威廉玛丽学院与它同属皇家宪章。

因为经济问题,1857年,哥伦比亚大学(哥大)校区由曼哈顿下城迁至中城,在此后的四十年间,学校增设了医药、法律、工程、政治、建筑、哲学和理论科学等系所。于1879年,哥伦比亚大学(哥大)再迁至目前的校区,而至1912年,图书馆学系、口腔外科、新闻学院、教育学院…等先後加入哥伦比亚大学之阵容,哥伦比亚大学(哥大)正式成为一所综合大学。 学院在成立之初,创校者便提出了与近代教育思潮迥然不同的观点。在整合人道主义理念与科学方法的基础上,创校者认为成功的教学除倚赖专业教师在教材教法与专业知识的精通外,还需要专业教师了解学生在何种情况下能进行最为有效的学习。正是基于此种教育理念,学院在1890年初便推出了融合心理学、社会学的教育课程项目,成为全美第一所将教育活动推及社会关怀的学校。随后学院又开设了教育史学、比较教育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政策学、

心理学史教学大纲

《心理学史及流派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说明 一、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编号:010088 2.课程名称:心理学史及流派 3.总课时:58(75) 4.总学分:4.0 5.开课时间:第四学期 6.适用专业:心理学专业本科 7.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向学生比较系统全面的介绍在各个历史阶段,人们对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认识和理解,介绍各种与心理学的发展有关的其他领域的发展,介绍各种重要的心理学流派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介绍心理学一些重要领域的发展,介绍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有过重要贡献的思想家、心理学家以及其他重要历史人物的贡献。 三、教学目的、要求和方法 1.教学目的:使学生通过心理学历史知识的学习,了解心理学的学科特点和 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从而扩大心理学的视野,提高心理学的理论水平,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方法,提高分析能力、鉴别能力和评判能力。 2.教学要求:学生需具备普通心理学的知识基础,同时有一定的理论思维能 力。在本课程的学习中,掌握前人在心理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发现和重大成就,前人对心理学基本理论的各种争论及其发展趋势的预见,掌握心理学与相关学科在发展上的联系,了解西方各国心理学在发展上的相互影响与各自的传统特点。 3.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每个学生轮讲一节内容,辅以讨论、观影等教 学手段。 四、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西方心理学的历史渊源和各流派心理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

的特点。 2.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心理学的思想范畴及历史渊源,及其与西方心理学的融会贯通。 五、课外作业 自学、总结复习等内容作业共4次。 六、课程考核 1.考试方式:口试、论文、小组集体作业、专题报告、检查课堂笔记、开卷笔试、作业 2.考试次数:共9次,其中平时考核5次,阶段考核3次,结课考核1次。 3.记分方式:采用百分制计分方式。 七、参考书目 《心理学史》(第2版),叶浩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出版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第1版),叶浩生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 《西方心理学史》(第1版),车文博著,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

南美洲概况简介

南美洲概况简介 南美洲(South America)是南亚美利加洲的简称,位于西半球南部,东面是大西洋,西为太平洋。陆地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与北美洲相分,南面隔海与南极洲相望。大陆东至布兰库角(西经34°46′,,南纬7°09′,),南至弗罗厄德角(西经71°18′,,南纬53°54′,),西至帕里尼亚斯角(西经81°20′,,南纬4°41′,),北至加伊纳斯角(西经71°40 ′,,北纬12 °28 ′,)。总面积1797万平方公里(含附近岛屿),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2%,按面积大小排七大洲第四。南美洲海岸线长28700公里。海岸较为平直,少岛屿和海湾。截止到2011年,南美洲人口已有3亿8千万,世界排名第五。其中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2016年8月5日,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开幕,这是经历了120年发展历程的奥林匹克运动会首次造访南美洲。概况最大的国家——巴西最小的国家——法属圭亚那最高的山脉——阿根廷的阿 空加瓜山,海拔6962米最大的湖泊——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湖,面积1.34万平方千米最长的河流——亚马孙河,长6440千米位置南美洲东至布朗库角(西经34°46',南纬 7°09'),南至弗罗厄德角(西经71°18',南纬53°54'),西至帕里尼亚斯角(西经81°20',南纬4°41'),北至加伊纳斯角(西经71°40',北纬12°28')。面积约1797万平方千米(包

括附近岛屿),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2%。从地理区域上划分为:南美北部诸国,包括圭亚那、苏里南、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一个地区为法属圭亚那。安第斯山地中段诸国,包括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南美南部诸国,包括智利、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一个地区为福克兰群岛(又名“马尔维纳斯群岛”,阿根廷、英国争议)。南美东部国家巴西,面积约占大陆总面积的一半。主要火山南美洲最高的阿空加瓜山,位在阿根廷,海拔6960公尺,为死火山。另有尤耶亚科火山,位在智利,阿根廷边境,海拔6723公尺,为死火山。印加瓦西峰,位在智利,阿根廷边境,海拔6709公尺。青坡拉索山,位在厄瓜多,海拔6310公尺,属休火山。哥多伯西峰,位于厄瓜多境内,海拔5896公尺,属活火山;鲁伊斯火山,位在哥伦比亚境内,海拔5399公尺,为活火山;桑盖火山,位在厄瓜多,海拔5230公尺,属活火山;通古拉瓦火山,在厄瓜多境内,海拔5016公尺,属休火山;皮钦查山,在厄瓜多,海拔4794公尺,属活火山。国家和地区国家人口密度(/k㎡)面积(k㎡)人口(2002-07-01est.)官方语言厄瓜多尔47283,56013,447,494西班牙语哥伦比亚361,138,91041,008,227西班牙语委内瑞拉 27912,05024,287,670西班牙语秘鲁 221,285,22027,949,639西班牙语巴西 218,511,965176,029,560葡萄牙语智利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

绪论(概要) 一、名词解释 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是人类对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世界观和历史观互相影响,相互制约。 二、论述 历史学的学科结构 ①以客观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 时间(上古史、中古史、古代史、近现代史) 空间(美国史、中东史、欧洲史) 内容(经济史、政治史、文化史) 综合(秦汉专题史) ②以特定对象和特定方法为轴心的综合研究科目 (历史文献学、器物学、考据学、历史地理学、年代学) 第一章中国传统史学理论的发展 一、名词解释 二、列举 1.修史制度论 (1)君举必书----慎言行 (2)人君不观史 (3)设官修史,唐代开始 (4)整体修史制度 2.新史学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史学观点或著作 (1)梁启超 三阶段:1901----1905年:服膺进化史观 批判传统史 1912----1920年:中西结合,因果关系,“据事直书” 1920年以后 著作:1902年在《新民丛报》上发表的《新史学》 1901年《中国史叙论》 (2)章太炎 史学观点:历史是“人群和社会的进化”进化论,生存竟争解读历史;评历史人物;将人类学运用于历史研究中。 著作:《訄书》论文集 (3)夏曾佑 史学观点:天演论,历史进化论;历史功能论;历史阶段思想 著作:《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 (4)陈黼宸 著作:《独史》、《史地原理》、《中国通史》、《诸子通义》和《读史总论》 3.王国维二重证据法的三个层次 (1)地下实物与纸上遗文互相释证 (2)异族之故书与吾国旧籍互相补证 (3)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考证

4.陈寅恪的史学思想及其相关代表作品 A、史学思想:“求真实,供借鉴”精义 B、学术信念: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1)广博的知识,严谨的学术 (2)重视制度史,社会阶层的分析《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3)从文化看历史演变《元白诗笺证稿》 (4)通过历史看文化《柳如是别传》 三、简答或论述 1.解释胡适的历史演进法; (1)按时间长短依次排列; (2)时代的具体内容; (3)逐渐演变,“由简单变复杂,由疏漏变雅驯,由地方变全国” (4)解释每一次演变的原因; 2.中国古代史学讨论的主要问题; 史学宗旨,史学原理,史学方法论,史学流变论,史家标准论,史籍优劣论,修史态度论,治史态度论。 3.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历程(含现代) (1)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初-------产生时期 1924年,李大钊《史学要论》 20世纪30年代末,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2)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发展时期 郭沫若、吕振羽、范文澜、翦伯赞、侯外庐等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社会史研究、思想史研究、历史文献研究、中国社会发展史撰述、中国通史撰述等方面,出版了一大批著作。(3)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广泛传播时期 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我国大量翻译、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的著作,这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基本建设。 (4)“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6年)------受到严重摧残 第二章西方史学理论的发展 一、名词解释 1. 历史人类学:从历史学的领域出发,研究和回答人类学提出的问题,历史学和人类学相互渗透、相互结合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 2.《西方的没落》:是德国史学家斯宾格勒的力作,包容一切题材的广博的知识,辉煌的描写,以及对文化形式的中肯比喻和特性描写,素有“历史博物馆”之称。 在书中,斯宾格勒认为,当西方以物质文明为主的时代兴起,以精神文化为主的时代也就逐渐衰落了。并以此为出发点,斯宾格勒称:中国是从秦汉时代开始没落的,印度是从阿育王时代开始没落的,希腊是从亚历山大大帝时代开始没落的,中东是从穆罕默德时代开始没落的,西方是从拿破仑时代开始没落的…… 斯宾格勒的史学观点,既对汤因比这样的历史学家有很大的影响,又被纳粹政治家和思想家所利用,我们今天应该以批判的眼光来读《西方的没落》,进行批判的思考。 是一部深刻、丰富的书,它不仅包含着对历史深刻的洞见,而且在社会学、人类学和政治思想上也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贡献,在现代西方产生了复杂、广泛的影响。 3.柯林伍德: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美学家,毕业于牛津大学哲学系,后留校研究和任教。主要著作有《宗教与哲学》(1916),《心灵的思辨》(1924),《艺术原理》(1938)《历史的观念》(1936)。表现主义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认为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而任何再现艺术都是名不副实的艺术。都是“伪艺术”。从而否定了艺术认识生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