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科学自然界中氧和碳的循环测试题

八年级科学自然界中氧和碳的循环测试题

八年级科学自然界中氧和碳的循环测试题
八年级科学自然界中氧和碳的循环测试题

§2.6然界中氧和碳的循环

第一课时

课前检查:

1、空气的组成成分有哪些?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2、在自然界,一切生物都在不断地呼吸,吸进,放出。

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吸收和,制成有机物,同时释放出。

3、自然界的生物在不断地消耗着氧气,产生二氧化碳,那么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

会不断增加,而氧气是否也会不断减少呢?

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中氧的循环

2、了解大气层中臭氧层的作用及其保护

教学重点:自然界中氧的循环

教学难点:臭氧层的作用及其保护

一、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分组讨论:

1、在一个空调房里待久了,你会有什么感觉?

2、什么办法能使鱼缸内水中溶解的氧气含量增加?为什么?

实验:证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

(1)、设置A、B对照实验:其中是对照组

(2)、观察A、B中蜡烛熄灭的快慢:熄灭的慢

(3)、实验结论:

小组讨论:在大自然中,消耗氧气的途径主要有哪些?产生氧气的途径主要是什么?

总结:

1、大自然中,消耗氧气的途径主要有:

(1)、

(2)、

(3)、

2、大自然中,产生氧气的途径是:

氧气不断地被消耗,又不断地产生,使大气中氧元素的含量保持恒定。科学家自1910年开始测定大气中氧的含量以来,至今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这个事实告诉我们:自然界存在一个重要的物质循环——氧循环,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

出示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图,小结:

自然界中氧的循环:大自然中氧气随着等而减少,但随着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这就是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思考:

1、根据氧循环的原理,在屋内可以用什么方法来使空气保持清新?

2、在塑料大棚里可以用什么方法使农作物增产?

夏天就要到了,你知道炎热的夏天出门为什么要用防晒霜吗?你听说或知道臭氧吗?臭氧对防止紫外线有什么作用?

二、保护臭氧层

1、臭氧——化学式:

(1)来源:

(2)臭氧的性质:臭氧是氧气的同素异形体,是一种,有很强的氧化性和不稳定性

(3)分布:臭氧主要集中在大气(距地面20—35千米处)——臭氧层阅读课本,并思考臭氧层对人和生物有时们影响?(利弊)

2、臭氧层的作用:

讨论:哪些情况会对臭氧层造成破坏?

3、臭氧层的破坏

讨论:如何保护臭氧层?

当堂评价: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A、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

B、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相似,都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C、臭氧层中的紫外线能阻挡和削弱过强的紫外线()

D、臭氧层在距离地面10——12千米()

2、大自然中,消耗氧气的途径主要有()

A、各种燃料的燃烧

B、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C、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

D、以上都是

3、大气中的臭氧层是保护地球上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的“保护伞”,臭氧是一种()

A、混合物

B、氧化物

C、单质

D、化合物

4、空气中氧气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变成臭氧的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臭氧和氧气是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

B、臭氧是多个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C、氧气转化为臭氧的变化为化学变化

D、臭氧和氧气都存在于大气中

5、小王同学很喜欢养花,并且在每天睡前喜欢在床前放几盆花,认为这样房间里的环

境优美且可以在睡觉时呼吸到更多的氧气。请你分析小王同学的做法,对不对?

拓展延伸:

1、右图所示的密闭装置,一株植物和一支蜡烛放在透明钟罩的底部。假如减少钟罩中

的二氧化碳,同时增加钟罩中的氧气,点燃蜡烛,蜡烛燃烧了一分钟后自行熄灭。

三天后,蜡烛被一个电装置重新点燃,并在熄灭前燃烧了一分钟。上述实验回答了下列哪一个问题()

A、是否植物所有的部分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

B、植物是否需要阳光才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

C、植物与燃烧的蜡烛对空气是否具有同样的效果

D、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数量是否大于释放出的氧气的数量

巩固练习:

1、自然界中的氧气的含量会随着生物的和物质的等而减少,但又会随

着植物的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这就是自然界中的。

2、臭氧是一种色的、带有气味的气体,它是氧分子在照射

下分解成,再跟氧分子结合而形成的,主要集中在大气的层里。

臭氧层能阻挡和削弱过强的,对生物有保护作用。目前南极上空出了巨大的臭氧层空洞,破坏臭氧的主要是由这类物质引起的,其最常见的一种代表物质是。

3、打雷闪电时,空气中有极少量氧气会转变为臭氧,O2紫外线2O,O+O2=O3;在

紫外线灯照射的灭菌室、手术室、病房里也会产生少量臭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变化是物理变化B、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C、臭氧和氧气是同一种物质 D、臭氧和氧气的化学性质相同

4、“非典”时期,各大酒店和商场等公共场所,大多用臭氧机消毒。而我们所学的臭

氧层对地球上的生物具有保护作用是因为它能:()

A、阻挡和削弱过强的紫外线

B、增强紫外线的杀菌能力

C、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

D、透过更多的紫外线

5、在金鱼缸中放养适量的金鱼藻等水草,金鱼将生活得更好,其主要原因是()

A、增加了金鱼所需的食物

B、美化了环境

C、增加了水中氧气的含量

D、增加了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6、与自然界氧循环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微生物的分解反应

D、蒸腾作用

7、为了保护大气中的臭氧层,可采取的措施是()

A、减少并逐步停止冰箱制冷剂氟利昂的生产和使用

B、防止CO大量排入大气中

C、防止SO2大量排入大气中

D、减少煤等化石燃料的使用,发展氢能源

8、人类发明并使用氟利昂(主要用作致冷剂)若干年后,科学家发现氟利昂进入大气

层后,在紫外线照射下分解出氯原子能消耗臭氧,其破坏臭氧层的循环示意图如下:

(1)请写出臭氧的化学式。

(2)上述三步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填序号)。

(3)经过上述①②③的反应过程后,反应物氯原子的个数是否发生变化?

(答:是或否)。

9、臭氧层位于大气层的()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

(山东专用)2018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试题 必修1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测控导航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读“长江全年补给水源示意图”,回答1~2题: 1.读图判断长江补给水源( ) A.b是雨水补给,a是冰雪融水补给 B.a是地下水补给,c是冰雪融水补给 C.a是雨水补给,b是冰雪融水补给 D.a是冰雪融水补给,c是地下水补给 2.图中显示冬季b很少,其原因是( ) A.雨季结束,降水较少 B.气温较低,冰雪不会融化 C.地下水位较低,无法补给河流 D.农业灌溉减少,下渗减少 解析:1.C 2.B 第1题,a是一年中补给量最多的类型,应为雨水补给;b冬季补给很少,是冰雪融水补给;c在四季中都有且补给量稳定,应为地下水补给。第2题,由上题可知,b为冰雪融水,冬季气温低,冰雪不会融化。 2017年7月10日晚的一场暴雨,让北京再次上演了“看海、观瀑、车成潜水艇、人变美人鱼”的情景。图示为城市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环节中,人类能够直接干预的是( ) A.a B.b C.c D.d 4.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

A.a增加 B.b增加 C.c减少 D.d减少 解析:3.A 4.B 第3题,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人类能够直接干预的环节是地表径流,即图中的a环节。第4题,“可呼吸地面”的最大作用是能透水,故增加了地表水的下渗,从而导致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同时也使城市的蒸发量增加。 2015年1月3日,江西九江星子县,受上游来水减少和久旱少雨的影响,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逼近极枯水位,湖泊中央标志性景观落星墩“水落石出”。据此回答5~6题: 5.导致枯水期鄱阳湖水位急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汇入的地表径流大量减少 B.湖水大量下渗 C.地下径流大量流出 D.湖水大量蒸发 6.目前人类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 A.水汽蒸发 B.水汽输送 C.地表径流 D.地下径流 解析:5.A 6.C 第5题,据材料“上游来水减少”,说明汇入的地表径流大量减少是导致枯水期鄱阳湖水位急速下降的主要原因。第6题,目前,人类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最大,如三峡水库、南水北调等工程。 读“海陆间循环示意图”,回答7~8题: 7.我国夏季风主要参与图中( ) A.①环节 B.②环节 C.③环节 D.④环节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过程③和⑤体现了陆地内循环的主要环节 B.海陆间循环是指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即由④环节完成 C.华北平原的形成体现了水循环塑造地表形态的作用 D.海陆间循环使陆地水资源得以不断更新和再生 解析:7.B 8.B 第7题,我国夏季风主要参与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环节。第8题,海陆间循环是由图中①②③④环节共同完成的,发生在陆地、海洋之间。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水循环知识点

自然界的水循环 1、水圈的概念:指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构成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2、水的三种存在形式:液态水、气态水、固态水 3.水体分类(课本P54) 地球上的水体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 陆地水分类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生物水、冰川水(地球上淡水主体是冰川) 4.河流主要补给类型及特点 ★补给类型★补给 季节 补给 特点 ★我国分 布地区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以我国为例) 雨水补给我国以 夏秋两 季为主 ①水量变化 大②时间集 中③不连续 普遍,尤 以东部季 风区最典 型 径流变化与降水量变化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 变化和年际变化。 季节性 积雪融 水补给春季①季节性 ②水量稳定 ③连续性 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河流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的 春汛和降水补给形成的夏汛。冬季气温低河流 封冻 冰川融 水补给夏季①有明显的 季节、日变 化②水量较 稳定 西北地区、 青藏高原 径流变化与气温变化密切相关。1、2月份径流 出现断流的原因:气温低于0℃,冰川无融水。 湖泊水补给全年①较稳定 ②对径流有 调节作用 普遍①河流水与湖泊水的相互补给关系:枯水期湖 泊水补给河流水,丰水期河流水补给湖泊水 ②河流水、湖泊水与地下水间的相互补给关 系:当河流、湖泊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时,河流 水、湖泊水补给地下水。反之,地下水补给河 流水、湖泊水。 地下水补给全年①稳定 ②一般与河 流有互补作 普遍

用★特例:黄河下游为“地上悬河”,河水补给 地下水。 5、陆地水体间的相互补关系 ①陆地的各种水体最主要的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 ②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存在着相互补给关系。相互补给关系主 要看各种水位的高低,水位较高的水体可以补给给水位较低的水体。 ③三种水体的变化速度: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 ④洪水期水位: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 洪水期的补给关系:河流水补给湖泊水和地下水;湖泊水补给地下水 ⑤枯水期水位:地下水>湖泊水>河流水 枯水期的补给关系:地下水补给湖泊水和河流水;湖泊水补给河流水 6.河流的特征 项目描述方法影响因素对航运的影响 水 文 特 征 流量流量的大小河流流量大小的变化 主要取决于河流补给 量与流域面积的大 小。一般来讲,补给 量与流域面积越大, 河流流量越大;河流 流量的时间变化主要 取决于河流的补给方 式。 水量大,流量平稳, 丰水期长,无结冰期, 含沙量少,对航运有 利 水位汛期水位高低和季节变 化,汛期的时间及长 短 包括丰水期、枯水期 时间,汛期长短等, 主要与补给方式和河 道特征有关。河流主 要的补给季节处于汛 期,水位高。河流流 量相同的情况下,河

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31:3.1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题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下图为“水圈的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各水体,分布最广的是( ) A.a B.b C.c D.d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水的三态中,固态水数量最多 B.热带地区没有固体状态的水 C.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 D.我国外流区域只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过程 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读图,完成3~4题。

3.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 ) A.湖泊水B.地下水 C.冰雪融水D.沼泽水 4.能反映该流域地域特征的地理现象是( ) A.地表风沙少B.山麓青青草 C.树上柑橘红D.草场牦牛跑 读“城市水循环系统模式图”,完成5~7题。 5.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 ) A.蒸发、降水、下渗、污水B.下渗、降水、蒸发、污水C.降水、蒸发、下渗、污水D.降水、下渗、蒸发、污水6.为了完善自然界水循环,下列措施可取的是 ( ) ①加强人工降雨力度②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

③加强城市绿地的建设④道路两旁铺设透水砖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7.为了减小人类社会水循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下列措施可取的是( ) ①减少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实施地下水回灌②提高河川径流的供水量③减少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加强对浅层地下水的开采④加强城市污水的处理力度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8.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整个水循环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水汽输送在图中用标有字母_______的箭头表示,地下径流用标有字母________的箭头表示。 (2)字母A、G表示________环节,D、B表示________环节,E表示________环节。 (3)图中仅有A、B两个环节的水循环叫作________循环,而有C、G、E、H、F、B等环节参与的水循环是指________循环。 (4)图中水循环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人类最有意义的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为“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七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一课时练习( 含答案)

第7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1.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消耗氧气的主要途径是等; 产生氧气的途径是。大气中的氧气的含 量会随着生物的呼吸、微生物的氧化分解和物质的燃烧 等运动而减少,但又会随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 复始地进行循环,这就是自然界的氧循环。自然界中的氧是在不断循环变化的。 2.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自然界中的碳可以以单质和化合物的形态出现,碳在自然界中也是可以循环的。碳的循环主要通过CO2来进行的。它可以分为三种形式。 (1)是植物经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化合生成有机物,在一作用中又以二氧化碳返回大气中被植物再度利用; (2)是植物被动物采食后,有机物被动物吸收,在体内氧化成二氧化硪,并通过释放回大气中又可植物利用。 (3)是动植物残体被分解,以及等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它返回大气中后重新进人生态系统和碳循环。 3.温室效应 大气中等温室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从而产生。在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占55%,其他还包括水蒸气、臭氧、氧化亚氮、甲烷、氯氟烃等。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的气温恒定,适于动植物生存,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温室效应”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产生一系列的危害。 ①;②;③;④。 (1)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 ①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使用;②乱砍滥伐造成森林面积减少。 (2)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②开发新能源;③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题型一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1.氧气在自然界中存在非常广泛,并不断循环转化。请回答以下问题:(1)铁生锈、动植物的呼吸(填“是”或“不是”)缓慢氧化。 (2)下图是自然界中氧的部分循环示意图。从①~ ⑥中选择序号填空,消耗氧气的有,产生氧气 的有。 (3)将沸点不同的气体分离开来,常采用液化分离 法。如,控制温度在-183℃时,可将空气中氮气(N2) 与氧气(O2)分离。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该 过程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自然界中氧气的主要来源是,消耗氧气的途 径有(任写一点)。从氧循环的角度分析,早晨 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傍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要, 你的理由是 。 题型二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2.6自然界中氧和碳的循环》第二课时目标分层教学案

浙江省开化二中初中八年级下学期科学学科 《2.6自然界中氧和碳的循环》(2课时)目标分层教学案一、目标分层双向表 二、教学案导学促教 情景问题 1、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中,你认为含有碳元素的是。 2、呼吸作用表达式为, 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为。 3、分析上述两个表达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后,教师转入新课 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与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之间有什么关系? 新知探究 一、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碳是构成生物的基本元素之一,自然界中的碳可以是单质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在大气中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是通过来完成的。 [读图]P82:自然界中碳的循环,讨论分析:自然界中碳的循环主要有哪些途径? 1、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 1、CO2→作用→物→作用→CO2 2、CO2→作用→物→吸收→体内氧化→CO2 3、CO2→作用→物→动植物残体→微生物分解作用→CO2 4、CO2→作用→物→动植物残体→地下漫长反应→煤、石油、天然气→燃烧→` CO2 2、二氧化碳的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被消耗 3、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被消耗,又随动植物的、有机物的燃烧以及等过程,源源不断地重新释放出来,结果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数 量。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稳定含量对地球上生物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二氧化碳在中

层大气的热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小组讨论:现代工业迅速发展,人类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燃料,这对碳循环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学生根据查阅到的资料回答后小结:增加了大气中的量,从而破坏了碳在自然界的平衡,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并引起一系列的后果。 二、温室效应 1、温室效应的含义:大气中具有与温室玻璃相似的作用,对地球起着 作用,这种作用称为温室效应。 学生分小组讨论:根据查阅的资料和课本内容,分析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及其利弊,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防治温室效应的加剧? 学生回答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和利弊 2、温室效应的成因:二氧化碳像温室玻璃一样,来自能很好地穿过到达大地使地面温度,而却很少能穿透这层二氧化碳,使得它具有 作用。 3、温室效应的利弊 利: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的气温,适于动植物生存。 弊:近百年来,由于大量使用,加上森林面积因而急剧减少,使大气中的量增加较快,致使温室效应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并引起一系列恶果。 措施: 学习小结 一、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是通过来完成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 被消耗,又随动植物的、有机物的燃烧以及等过程,源源不断地重新释放出来,结果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数量。 二、温室效应 近百年来,由于大量使用,加上森林面积因而急剧减少,使大气中的量增加较快,致使温室效应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并引起一系列恶果。 三、分层效果检测题 课堂检测题 1.下列事例不属于碳循环过程中的某个环节的是: A.可燃物燃烧B.植物光合作用 C.植物呼吸作用D.微生物分解残体 E.植物的蒸腾作用 2.下列情况会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多() A.利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B.汽车数量增加 C.发展太阳能、水能以代替煤、石油等燃料 D.植树造林 3. 二氧化碳虽然只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03%,但对动植物的生命 活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右图所

自然界的水循环习题

课时作业(十)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是某一河流的某一测站,在2011年7月18日至20日的水文历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降雨停止多少小时以后,测站附近才开始出现泛滥( ) A.9 B.18 C.27 D.26 2.如果未来在相同的降雨状态下,该地水文历线的洪峰点却呈现向左偏移的情形,最可能反映下列哪种现象( ) A.测站上游植被遭受破坏 B.测站上游兴建大型水库 C.测站下游开始兴筑堤防 D.测站下游大量引水灌溉 答案 1.B 2.A 解析第1题,降水停止的时间是7月18日12时,测站附近出现泛滥的时间是7月19日6时,所以选择B。第2题,该地水文历线向左偏移,意味着降水量最大时与河流洪峰最大时时间缩短,也就是该地对地表径流调节作用减弱,只有A正确。 (2013·成都模拟)下面是某区域河流主要补给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例中①、②、③表示河流补给类型依次是( ) A.地下水、雨水、冰川融水 B.地下水、积雪融水、冰川融水 C.雨水、地下水、积雪融水 D.冰川融水、雨水、积雪融水 4.与欧洲比较,图示大洲( ) A.河流径流量小于欧洲 B.河流水能资源大于欧洲 C.河流航运价值大于欧洲 D.有冰期的流域面积比重大于欧洲 答案 3.D 4.B

解析由图示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可判断出该区域为南美洲南部地区,图例①位于安第斯山区,图例②处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和地中海气候区,图例③位于温带地区,因此,河流补给类型依次应为冰川融水、雨水、积雪融水补给;与欧洲比较,南美洲地形起伏大,河流水能资源蕴藏量大。 下面四幅图为咸海面积的变化图。读图回答5~6题。 5.咸海面积减小,说明该地的水循环环节明显改变的是( ) A.入湖的地表径流量减少 B.当地降水量减少 C.当地蒸发量增加 D.海洋的水汽输送量减少 6.咸海面积减小对当地的影响最可能是( ) A.气温年较差变小,降水减少 B.地下水水质恶化,地面沉降 C.气温年较差变大,盐尘暴频发 D.灌溉水源增加,农业增产 答案 5.A 6.C 解析第(1)题,咸海所在区域的水循环以内陆循环为主,锡尔河和阿姆河是咸海的主要淡水补给源,两河附近居民大量引入湖河水灌溉,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是咸海面积减小的主要原因。第(2)题,咸海面积减小,蓄水量减小,其调节气候的功能下降,导致当地气温年较差增大,风力作用加剧;同时,大面积湖底露出后形成盐漠,盐漠中盐分含量高的尘土被风扬起,形成危害极大的盐尘暴。 7.(2013·佛山模拟)读我国某区域多年气温和河流径流量统计图,请判断该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为( ) A.雨水 B.冰川融水 C.地下水 D.积雪融水 答案A 解析从图中气温和河流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可以分析判断出:该河流的径流量与气温之间并无相关性,因此不可能为冰川或积雪融水,该地区年径流量变化大,不可能为地下水补给,因此该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为雨水补给。 (2013·苏州调研)据悉,2011年6月22日9时至23日16时,重庆万州区出现了今年以来的最大的一次强降雨,导致山洪暴发,河水猛涨,山地滑坡,农田淹没,房屋倒塌,交通中断,损失较为严重。初步统计28个乡镇,123个村,18.3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18亿元。据此回答8~9题。

【3.1】自然界的水循环-知识点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自学课本了解水圈的概念和水体的组成;通过分析图3.2,能够说出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以及相互补给关系。 2.学生通过分析图 3.3,理解水循环的概念,并能用标准的地理语言描述水循环过程。 3.学生能通过老师的引导,说出并解释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地球上水的主体是?陆地水的主体是?海洋水冰川水 (2)水圈有何特点?连续但不规则 (3)目前哪些水体可以被人类直接利用?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不到全球总水量的0.3%) 河流补给类型 大气降水(雨水)——最主要的补给方式 湖泊水、地下水——双向补给(补给原理参看世纪金榜P70表格) 积雪融水、冰川融水 补充:汛期指的是指河流由于流域内季节性降水、融冰、化雪,引起定时性水位上涨的时期。汛期是河流一年中水量最大、最集中的时期。 ?全年径流量都较稳定的河流是哪种气候类型下的河流?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汛的河流是哪种气候类型下的河流?(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冬汛的河流是哪种气候类型下的河流?地中海气候 ?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汛期一般在哪个季节?我国哪些地区的河流属于此种补给类型? 夏季我国西北(塔里木河) ?存在两个汛期(春汛和夏汛)的河流是那种补给类型的河流?我国哪些地区的河流属于此种补给类型?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和大气降水补给我国东北地区(松花江) 二、水循环的过程 1.水循环按发生领域可以分为哪几种?海陆间循环(又叫大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 2.水循环的基本动力是什么?太阳辐射和重力 3.用地理语言描述水循环过程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活动: 1.人类能够干预或控制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主要是影响地表径流(南水北调、修建运河、修水库等),其次对地下径流(吸取地下水等)、水汽输送和降水(人工降雨)、蒸发和下渗(破坏植被、改变下垫面等)等都有影响 2.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关?气候干旱,降水少 3.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人为因素有关?中上游生产和生活过渡引用黄河水 4.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或者避免黄河断流?植树造林、合理利用水资源、跨流域调水等 三、水循环的意义 1.吸收、转化和传输太阳能,促进高低纬热量收支平衡; 2.海陆间联系的纽带,使地球上各种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3.促进地表物质迁移、转化,塑造地表形态; 4.水是生化反应的主要介质,生命活动离不开水,维持生态平衡。

(完整版)高三一轮复习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题.

自然界水循环练习题 题组训练1 (2015·衡阳八中模拟读黄河水系示意图,回答1~2题。 1.三门峡水利工程建成后,对渭河下游的显著影响是( A.含沙量明显减小 B.径流季节变化增大 C.流速明显加快 D.洪涝灾害明显加剧 2.如果甲地区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对下列水循环环节影响相对较小的是( A.水汽输送 B.植物蒸腾 C.地下径流 D.地表径流 (2015·南京一中月考下图为台湾岛某年水资源结构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甲、乙分别代表的是( A.蒸发、下渗 B.下渗、入海径流 C.蒸腾、蒸发 D.蒸发、入海径流 4.台湾岛水资源甲、乙两项损失占降水量的80%以上,其自然原因是( ①地处热带、亚热带,气温高②地势起伏大,河流短小③河流开发利用比例高④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多暴雨⑤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②③⑤D.①④⑤

(2015·湖南湘潭二模和田河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南部,是昆仑山北坡最大河流。下图为40多年来新疆夏季0 ℃层平均高度变化和河流径流变化趋势图。读图,完成5~6题。 5.由图示信息可知,和田河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A.冰雪融水 B.湖泊水 C.雨水 D.地下水 6.下列有关和田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A.河流下游水量比上游大 B.枯水期河流含沙量大 C.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D.冬季不存在断流现象 题组训练2 (2015·乌鲁木齐高三测验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人类使用的水资源受限于各种水体的储存量及循环更新时间,更新时间越快,可循环利用的水量就越多。下表为全球淡水量的部分数据(单位:1 000 km3。读表完成1~2题。 水体冰川 地下 水 湖 泊 河流 水 储存量24 230 10 100 91 1.2 循环更新时间 9 700 年 840 年 17 年 16天 1.在人类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下,可以获得最多水资源的水体是( A.冰川B.地下水 C.湖泊D.河流水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七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一课时练习 含答案

第7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与碳循环 1.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消耗氧气的主要途径就是等; 产生氧气的途径就是。大气中的氧气的 含量会随着生物的呼吸、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与物质的燃 烧等运动而减少,但又会随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 复始地进行循环,这就就是自然界的氧循环。自然界中的氧就是在不断循环变化的。 2.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自然界中的碳可以以单质与化合物的形态出现,碳在自然界中也就是可以循环的。碳的循环主要通过CO2来进行的。它可以分为三种形式。 (1)就是植物经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化合生成有机物,在一作用中又以二氧化碳返回大气中被植物再度利用; (2)就是植物被动物采食后,有机物被动物吸收,在体内氧化成二氧化硪,并通过释放回大气中又可植物利用。 (3)就是动植物残体被分解,以及等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它返回大气中后重新进人生态系统与碳循环。 3.温室效应 大气中等温室气体具有吸热与隔热的功能,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就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从而产生。在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占55%,其她还包括水蒸气、臭氧、氧化亚氮、甲烷、氯氟烃等。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的气温恒定,适于动植物生存,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温室效应”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产生一系列的危害。 ①;②;③;④。 (1)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 ①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使用;②乱砍滥伐造成森林面积减少。 (2)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②开发新能源;③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题型一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1.氧气在自然界中存在非常广泛,并不断循环转化。请回答以下问题: (1)铁生锈、动植物的呼吸(填“就是”或“不就是”)缓慢氧化。 (2)下图就是自然界中氧的部分循环示意图。从①~ ⑥中选择序号填空,消耗氧气的有,产生氧气的 有。 (3)将沸点不同的气体分离开来,常采用液化分离法。 如,控制温度在-183℃时,可将空气中氮气(N2)与氧气(O2) 分离。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该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自然界中氧气的主要来源就是,消耗氧气的途 径有(任写一点)。从氧循环的角度分析,早晨空气 中的氧气含量比傍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要,您的 理由就是 。 题型二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与物理中考试题

名师整理优秀资源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与物理中考试题 同学们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是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我们居住的地球表面70%的是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水球。那么地球表面的水各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呢?它们在自然界中是如何循环的呢?利用我们在物理学中学习的物态变化的知识如何解释水的三态变化呢? 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绝大多数的水以液态形式汇集于江、河、湖、海中,还有一部分以固态的形式贮存在南极和北极的冰层和高山上的雪峰里,另外还有一部分以水蒸气的形式在大气层中飘忽不定。 空气中总是有水蒸气的,它们主要来源于地表水的蒸发,而且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是看不见的。日常所见到的“白汽”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自然界中的云、雨、雾、露、雪、霜、冰雹、冻雨、雾凇的形成就与水蒸气有很密切的关系。 1.云的形成 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些很小的微粒,能被空气上升气流顶起,形成浮云,所以云是由大量的水蒸气和小冰晶组合而成的。 云的形成要有两个最基本的条件:一是有充分的水汽,二是有使水汽凝结的空气冷却,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2.雨的形成

名师整理优秀资源 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达到一定程度时,上升气流无法支持,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熔化成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上,形成了雨。 3.雾的形成 雾一般在清晨出现。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或地面温度突然下降时会液化成小水滴而飘浮在空气中和尘埃上,就形成了雾。 雾和云都是由浮游在空中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只是雾生成在大气的近地面层中,而云生成在大气的较高层而已。雾既然是水汽凝结物,因此应从造成水汽凝结的条件中寻找它的成因。大气中水汽达到饱和的原因不外两个:一是由于蒸发,增加了大气中的水汽;另一是由于空气自身的冷却。对于雾来说冷却更重要。当空气中有凝结核时,饱和空气中如继续有水汽增加或继续冷却,便会发生凝结。凝结的水滴如果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内时,雾就形成了。另外,过大的风速和强烈的扰动不利于雾的生成。 4.露的形成 当地面温度下降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面附在地面上或花草上,形成露水。

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题

1.2013年10月30日,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出现严重低枯水位。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 流域内年降水量异常偏少 B. 入湖河流中上游过度取水 C. 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 D. 全球变暖导致冰雪融水减少 图10示意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10完成24—25题。 24.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0a中的() A.①地 B.②地C.③地 D.④地 25.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A.河道淤积B.河谷变宽C.湖泊分流D.湖水补给量减小 下图中A为我国塔里木盆地某内陆湖,B为湖边的一处绿洲。读图回答7~8题。 7.注入A湖泊的河流,其夏季、冬季主要补给水源可能分别是 ()。 A.积雪融水、地下水B.冰川融水、地下水 C.山地降水、大气降水D.冰川融水、山地降水 8.B地除了荒漠化以外还容易发生的主要生态问题及该问题最严重的季节是 ()。 A.水土流失、夏季B.湿地萎缩、冬季 C.盐碱化、夏季D.荒漠化、春季 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读2013年我国某水库各月水量盈余率统计图。完成5~6题。

5.该水库储水量最大的时期是 A.1月初 B.6月中旬 C.6月底 D.8月中旬 6.该水库最有可能位于 A.华北 B.东北 C.闽南 D.江南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该河流主要补给来源为 A.大气降水B.永久冰川融水C.地下水D.季节性冰雪融水 18.该河流最有可能是 A.珠江 B.塔里木河 C.淮河 D.松花江 L湖原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近年来已演变成微咸水湖。现在该湖西部沿岸芦苇广布,而东部沿岸几乎没有。下图示意L湖及周边地区,读图回答16-17题。 16.正确描述甲、乙两河与L湖相互关系的是 A.甲河秋季输人L湖泥沙最多 B.甲河流量变化深受L湖影响 C.乙河是L湖重要补给水源 D.乙河对L湖具有排盐作用 17.对L湖东、西两岸芦苇分布差异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主导风向 B.湖水盐度 C.沿岸坡度 D土壤肥力 我国河流的枯水期一般出现在冬季,河水流量和水位变化都很小。该时期河流水量最稳定的补给来源是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详解:自然界的水循环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详解:自然界的水循环这篇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详解:自然界的水循环是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水圈的构成和特点。 理解并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谈话法,讨论法。 2.读图分析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确立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和地理意义。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教学难点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和最重要的物质,地球因为有了水才变得丰富多彩,生机勃勃。那么,地球上的水分布在哪里呢?它们又是如何运动的呢?从今天这一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地球上的水。 (课件展示本节课题:自然界的水循环) (课件展示图片:南极冰川、湖泊、河流、植物柔嫩的叶子) 师:大家注意观察图片,地球上的水以哪几种形式存在于我们的地球上? 生: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式。 师:我们所看到的这些图片中都有地球上的水体,地球上的水体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老师给你们看的图片还有哪些类型呢?请大家阅读教材第58页图3.1以及课文,注意图中各水体所占的比例。 师:这些存在于不同空间的水体共同组成了一个圈层,也就是 生:(齐答)水圈。 师:读了图3.1,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水圈的主体是

生:海洋水。 师:对!它的水量约占全球水储量的 生:(齐答)96.53%。 师:可是海洋水是咸水,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淡水多不多呢?陆地淡水的主体是哪一种水体呢? 生:不多。陆地上淡水的主体是冰川。 师:目前冰川还不能大量地直接利用,由此可见,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非常 生:有限的。 师: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可以相互转化,但同时各种水体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水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生: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师:组成水圈的各种水体在运动的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的,请大家阅读教材第58页图3.2,注意观察陆地水体是如何联系的?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8页图3.2,思考讨论图右的读图思考 师:图中河水可能有哪些来源?有冰川融水、湖泊水大气降水,还可能有地下水,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河流的河水往往有多种来源,也就是说有多种补给。我们举一个生活中的实

自然界的水循环试题练习题.doc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河流汛期同河流补给来源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全年流量稳定 B.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冬汛最明显 C.有季节性积雪地区的河流,常常形成春汛 D.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夏季 2、在一年中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的河流是: A.长江B.淮河C.塔里木河D.松花江 3、下列水循环的环节中,跨流域调水能够直接对其产生某些影响的是: A.地表径流B.海水蒸发C.植物蒸腾D.水汽输送 4、地球上淡水的主体是: A.河水B.地下水C.湖泊水D.冰川 5、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是: A.雨水B.湖泊水C.地下水D.冰雪融水 6、我国新疆地区河流夏季的补给主要靠: A.湖泊水B.地下水C.雨水D.冰川融水 7、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主要表现在:(99) A.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B.南方多北方少,西部多东部少 C.夏秋多冬春少,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D.山地多平原少,内陆多沿海少 8、下列河流中,主要参与内陆水循环的是: A.松花江B.塔里木河 C.雅鲁藏布江D.额尔齐斯河 9、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影响其流量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B.湖泊水C.气温D.地下水 10、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 A. 太阳辐射 B.重力 C.大气运动 D.水的三相变化 11、人类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 A. 地下径流 B.地表径流 C.降水 D. 蒸发 12、水圈中储量最多的水和储量最多的淡水分别是: A. 海洋水和淡水湖泊水 B. C. 海洋水和冰川 D. 海洋水和地下淡水海洋水和陆地水 13、有关长江水参与水循环的特点,正确的是: A. 只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B. C. 只参与海上内循环 D. 只参与内陆循环 既参与海陆间循环,又参与内陆循环。 14、关于河流补给的正确叙述是: A.我国东部地区的河流主要靠雨水补给 B.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C.泉水是河流中游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水源 D.就世界范围而言,靠雨水补给的河流汛期都出现在夏季。 15、世界上大多数河流,最重要的补给形式和最稳定的补给水源分别是: A. 雨水和地下水 C. 大气降水和冰川融水B. D. 雨水和湖水 地下水和冰雪融水

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⑴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陆地水体的组成及主要类型,能够分析掌握陆地各种水体之间相互运动和相互转化的关系,掌握陆地水体的运动更新过程和规律,明确水循环对整个地理环境的作用和意义。 ⑵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判读地理原理示意图的方法,培养学生从图像中提取、认定、加工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 ⑶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陆地水体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明确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合理利用水资源使之能够可持续利用下去,使学生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逐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点。 教学重点 1.水圈的组成及主要的水体类型; 2.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3.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 课件

【考情分析】高考中多以水循环示意图、区域图、热点材料为载体,突出查水循环的原理、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以及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高考预测】1.以大型工程建设如南水北调,三峡大坝,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及城市化建设为切入点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2.以区域图、水资源分布及利用图表为背景,考查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结合有关水资源的重要工程、重要政策,以案例的形式考查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措施。 水圈的组成 1.图解水圈的组成 2.特点: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组成的一个________但不规则的圈层。 知识点一:水循环的类型及环节

1. 概念:自然界的水在地球表层通过各个环节 ________运动的过程。 2.类型及主要环节:画出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 (在右中画出水循环环节箭头方向,标注各环节 及水循环的三种类型) (xx山东卷)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略图,图中景观图片为黄土塬(黄土高原地区面积广阔、地面平坦的黄土高地)。黄土塬上水循环过程不同于黄土高原其他地貌类型区,其最弱的环节是 A.降水 B.下渗 C.蒸发 D.地表径流 知识点二: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因素 【高频考点】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7自然界中得氧循环和碳循环(II)卷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3.7 自然界中得氧循环和碳循环(II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9题;共18分) 1. (2分)空气成分中会造成温室效应的是() A . 氧气 B . 二氧化碳 C . 氮气 D . 稀有气体 2. (2分)生态系统的碳﹣氧循环中,能使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内,又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 A . 人类 B . 细菌、真菌 C . 哺乳动物 D . 绿色植物 3. (2分)下列有关地理、环境等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仍然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 B . 由于目前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很高,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C . 地球上发生的地震大多数是有感的,但对人类造成严重破坏的极少 D . 地壳运动规律非常简单,板块构造学说可以解释目前绝大多数板块移动现象 4. (2分)如图所示为一个封闭透明的生态瓶,该瓶放在有光的地方,3天后小鱼仍能正常生活,最关键的原因是()

A . 水草能制造氧气 B . 水草能制造有机物 C . 水草能吸收二氧化碳 D . 水草能提供充足的二氧化碳 5. (2分)在碳循环中,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态系统主要通过() A . 蒸腾作用 B . 呼吸作用 C . 分解作用 D . 光合作用 6. (2分)(2014·湖州)今年6月8日至14日是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主题是“携手节能低碳,共建碧水蓝天”。根据如图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中, 错误的是() A . ②是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B . 在生物群落的食物链中,碳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传递的 C . 在城市交通中少开汽车多骑自行车能减少①过程的发生 D . 绿化环境、爱护草木有利于③过程的进行 7. (2分)在温室大棚里把种植和养殖结合,可实现优势互补。下列对这种生态模式的错误叙述是() A . 养殖为种植提供有机肥料 B . 种植为养殖提供丰富的氧气

自然界的水循环选择题

自然界的水循环选择题 1.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有() A.河流水 B.冰川 C.湖泊水和生物水 D.内陆湖泊水和地下水 2.我国东部地区河流的最主要补给是() A.湖泊水 B.地下水 C.雨水 D.季节性积雪融水 3.黄河下游为“地上河”,这里地下水与河水的关系是() A.河水补给地下水 B.河水与地下水无关 C.地下水补给河水 D.河水与地下水互补 4.下图是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变化曲线图,判断该河流可能出现在() A.北半球温带大陆东岸 B.赤道附近 C.我国东北地区 D.地中海沿岸 5.下列河流或湖泊中,没有参与海陆间循环的是() A.黄河 B.青海湖 C.黑龙江 D.鄱阳湖 6.下图若表示海陆间水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至④分别代表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海洋水 B.冰期来临时,e=a=b+c=b+d C.C过程受降水强度、植被、地面、坡度等影响 D.目前人类对水循环施加影响主要是对b施加影响 7.把地理环境中各个圈层联系起来的是() A.地表物质循环 B.地质循环 C.水循环 D.生物循环 8.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数量上看,水资源的更新主要靠海上内循环 B.陆地循环对陆地水补给量很少,因此对各地影响和意义都很小 C.从改善小气候的角度看,加强陆地内循环比海陆间循环更重要

D.参与海陆间循环的地区,不一定参与陆地循环 9.从水平衡原理看,多年平均蒸发量不等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区域是() A.塔里木盆地 B.长江流域 C.陆地内流区域 D.全球 10.利用水循环和水平衡规律,改变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化害为利的行为有() A.修建水库 B.引水灌溉 C.跨流域调水 D.植树造林 参考答案: 1.A 2.C 3.A 4.D 5.B 6.B 7.C 8.C 9.B 10.A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习题:3.1《自然界的水循环》综合训练

《自然界的水循环》综合训练 1.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丁→甲→丙→丁过程属于________循环。水循环的主要地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循环对乙图所示地区直接提供的资源主要有________资源和________资 源。图中b 1、b 2 、b 3 水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 (3)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于水循环的(填字母)__________环节。人类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措施来改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 2.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图中缺少的水循环环节有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包括____种水循环类型,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水循环和水平衡原理,如果该地区降水减少,人为原因可能是什么?

参考答案 1.(1)海陆间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促使地球各圈层及陆地海洋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迁移 (2)水水能b 1 (3)c 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 2.(1)蒸发植物蒸腾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2)降水水汽输送下渗 (3)三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4)大面积破坏植被和排干湖沼,使植物蒸腾和水面蒸发量减少,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减少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水循环的环节、过程、意义等方面的内容,综合性强但比较简单,只要对基础知识把握牢固,不难作答。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必修1 第3章---第1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 合理利用课时知能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2010·东营模拟)下图是某河流一观测站测得的不同年份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图。读图,完成1~3题。 1.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 ) A.降水B.湖泊水 C.地下水 D.冰川积雪融水 2.该河流若在我国,可能位于( ) 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东南地区 3.①流量曲线明显有别于②流量曲线,下列有关测得年份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早于②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 B.①早于②流域内大面积植树造林 C.①晚于②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 D.①晚于②流域内开荒种田面积扩大

(2009·上海高考)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塑料盒子的一端用潮湿的土壤分别搭起一座相同坡度的“小山”,从盒子的另一端倒入等量的水,形成“湖泊”;不同的是在其中一个盒子内,将一块微湿的海绵压入“小山”底端的土壤里(见图)。分别用两个喷水壶,往“小山”上洒等量的水,模拟降水。观察、比较两个盒子内水面发生的变化。回答4~6题。 4.放有海绵的盒子的水面与另一盒子的水面相比( ) A.高出很多 B.高出少许 C.高度相同 D.高度较低 5.实验中海绵代表的地理环境是( ) A.黄土塬 B.沙滩地 C.沼泽地 D.自流盆地 6.该实验模拟的地理事实是( ) A.湖泊能够调节空气湿度 B.坡度变化会改变地表径流量 C.湿地能够吸纳地表径流 D.降水变化能够影响自然环境

(2010·济宁模拟)右图为“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由于人类某种活动,使蒸腾作用显著减弱时,可能直接导致( ) A.该区域降水增加 B.该区域地表径流增加 C.蒸发量不变 D.地下径流增加 8.若要进一步增加该流域水资源的丰富程度,下列措施中作用不明显的是( ) A.封山育林 B.退耕还林 C.修建梯田 D.修建小型水库 (2010·长沙模拟)右图是北半球某条河流上游水文站和下游水文站测得的径流量随季节变化曲线,读图回答9~10题。 9.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上游和下游的水源最主要补给分别是( ) A.雨水、雨水 B.湖泊水、高山冰川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 D.高山冰川融水、雨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