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泸县玄滩镇基本情况

泸县玄滩镇基本情况

泸县玄滩镇基本情况
泸县玄滩镇基本情况

泸县玄滩镇基本情况

一、场镇概况

玄滩镇位于泸县东北部,东距重庆永川市30公里,南离泸州港40公里,西距县城福集28公里,北接重庆荣昌20公里。龙溪河、马溪河横贯其中。全镇幅员面积115平方公里,人口9.04万,辖20个行政村,5个社区。现有建成区面积3.2平方公里,场镇人口3.4万人;到2016年,建成区面积将达5平方公里,场镇人口5万人。镇区内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有教育设施19处,医疗事业单位5处,镇区市场3个,镇区体育设施及广场4个。场镇交通、供水、供电、供气、通讯覆盖全面。目前,区域优势不断加强,根据我镇的独特的地理优势,确立了“泸县中部经济区中心城镇,以发展建材工业、交通运输和商业贸易、特色农业等为主的综合型城镇”的总体战略目标。

二、玄滩镇规划情况

玄滩镇第一轮总体规划于2005年完成,在近六时间里“2005总规”对城市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城市面貌有较大改善。但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2005总规”逐渐显示出其局限性,2010年6月我镇委托四川奇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进行《泸县玄滩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泸县玄滩镇总体规划》于2011年3月在编制完成并通过审查修改后正式开始实施。

《泸县玄滩镇总体规划》的规划年限为20年,近期规划:2010~2015年,城镇用地规模为281公顷,人口规模为30000

人。远期规划:2010~2030年,城镇用地规模为465公顷,人口规模为45000人。

规划范围包含:1、镇域规划区:玄滩镇镇域行政区内的主要村庄及社区;2、城镇建设区:规划城镇面积4.65平方公里。东至兴隆预制构件厂,南至规划的绕城路,西至泸县五中,北至泸县玄滩省粮食储备库一线。

《泸县玄滩镇总体规划》在“2005总规”的基础上进行了区划调整,增加了中和场片区。注重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合理确定玄滩镇村镇体系的等级、结构、规模。调整和确定玄滩镇产业结构,利用其建材、食品和物流运输业的优势,发扬川南地方文化,贯彻特色地方经济发展、带动其它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则。运用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思路,打造生态型小城镇,泸县中部经济中心城镇。确定了城镇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及功能布局;合理安排各项基础设施,确定主要公建的配置和用地范围;加强自然环境的保护。

2013年,为深化、完善玄滩镇总体规划和发展政策意图,促进玄滩镇的开发建设,更好的确定土地使用的功能结构,引导开发活动,整合土地资源,控制基本建设,体现总体规划的基本原则,指导下一步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工程设计。泸县玄滩镇人民政府委托,华诚博远(北京)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编制了《泸县玄滩镇镇区近期建设控制性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规的规划范围为玄滩镇镇区,总规划用地面积

548.72公顷,建设用地面积534.93公顷。根据泸县总体规划及规划区用地性质预测规划区人口远期达到65000人,近期达到48000万人。规划年限:近期:2013—2018年;远期:2018—2020年。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 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考茨基等人指责列宁,他们把十月革命比喻为一个怀孕的妇女,想通过“疯狂万分地猛跳”“把她无法忍受的怀孕期缩短”,断言“这样生下来的孩子,通常是活不成的。”据此判断,考茨基等人认为十月革命 A.开创了俄国社会发展的新道路 B.创立了城市中心的革命新道路 C.实践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 D.违背了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2. 拉尔夫·达伦道夫在1998年写道,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像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达伦道夫在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 A.全球剧变令人忧虑B.国家之间对抗激烈 C.世界联系日益密切D.民族矛盾逐渐缓和 3. 下图是战国水利工程图。春秋战国时期,孙叔敖治楚,西门豹治邺,颇有成效;秦“渠就……,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这一现象反映了 B.区域位置决定经济水平 C.南北经济逐渐趋于平衡 D.争霸战争促进经济发展 4. 位于浙江省浦江县的“郑氏义门”,门南宋开始,历宋、元、明三朝,十五世同居共食达三百六十余年,鼎盛时有三千多人同吃一锅饭。其孝义家风多次受到朝廷旌表,明太祖朱元璋曾亲賜“江南第一家”这种现象的出现是 A.君主专制的需要 B.分封制度的遗留 C.封建国家的倡导 D.宗法观念的影响

5.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其最主要的依据是 A.提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B.出现了“三罢斗争” C.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D.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 6. 宰相俾斯麦提交的议案因帝国议会的反对而遭到否决后,采取强硬的手段,把议员请到了宫里,直接对议员宣称议案已经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并解散了帝国议会。这反映了19世纪晚期德意志帝国 A.议会没有立法权B.宰相有权解散帝国议会 C.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D.皇帝形式上掌握着国家大权 7. 明中期以后,“生活”的内涵从耕织扩大到了商业买卖。时人将商业买卖视为一种“治生”的合法手段,甚至是致富途径,于是在“生活”一词之外,在小说中出现了“生意”一词。这反映出 A.新的生产方式已经产生 B.政府经济政策发生转变 C.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D.工商业与传统农业分离 8. 下列关于“传说”的史料价值叙述正确的是: A.“传说”就是口耳相传的故事,基本不能相信 B.“传说”本身具有研究价值,可以帮助认识过去 C.文字出现前“传说”不可以直接作为史料引用 D.文字出现后“传说”是对历史的追记,史料价值高 9. 李淘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 A.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体地位未改变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 D.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重视 10. 图表数据源于张东刚等《世界经济体制下的民国时期经济》,图表数据不能反映

关于泸州市房地产市场形势的调查报告

关于泸州市房地产市场形势的调查报告 泸州市是四川南部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市,一个时期以来,泸州市的房地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房地产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分析泸州的房地产市场形势,可以了解西部同类型城市房地产业的基本特点。 一、泸州房地产市场现状 (一)城镇居民住房条件有巨大改善,但仍有较大需求 据统计,XX年,全市城镇人均居住面积10平方米,比1978年的3.26平方米增加了6.74平方米,住房成套率由1992年的37.4%增加到了1999年的65%。但总的说来,居民住房状况与全国、全省相比还有巨大差距。1999年,全年仍有危房面积 3.5万平方米,城镇居民缺房户6722户,城市现有平房住宅 173.36万平方米。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市城镇人均居住面积与全国相比低一倍左右,与全省相比低l.4平方米。现有城镇居民现实和潜在需求巨大。 (二)住房制度改革全面推进,住房社会化、商品化的条件基本成熟 截止XX年6月,全市公有住房272万平方米,按房改政策已出售217.8万平方米。批准房改房上市2.48万平方米。住房租售价格比进一步协调,XX年租金标准达到了双职工家庭收入的10.81%,新房达到了14.4%,均达到了国家和省政府提出的10-15%的要求。 (三)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平稳增长,商品住宅价格平稳上升 XX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32亿元,为1992年的10.23倍,平均增长率44.23%,施工面积为167.7万平方米,比92年增加 2.86倍,年均增加35.7%。92年至XX年,累计竣工面积为330.6万平方米(含拆迁安置用房),累计销售

237.81万平方米,产销保持平衡。至XX年7月,空置房为3.66万平方米,且多为楼层、环境、位置不佳的住房。 92年以来,全市商品住宅价格基本保持平衡上升趋势,没有出现大幅波动。目前普通商品住宅价格为800-1500元/平方米,近十年间增幅为300-800元/平方米,与全省其它同类型城市相比平均低100-300元/平方米。 (四)土地供应进一步规范,招商引资工作获得进展 以往,房地产开发用地多为开发商自行分散征用,或相互间转让获得。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政府完全控制土地一级市场的决定,加大了对土地供应的调控力度。为适应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加强了房地产招商引资工作,已敲定数宗大型房地产开发项目,并相继实施,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变化增添了外来因素。 二、房地产市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房地产市场导向不够明确,商品房开发成本偏高 如过去对土地一级市场实际上未垄断,土地与规划衔接差,招投标机制不健全。在小区建设、有形市场建设等方面缺乏明确的规划,到目前为止尚未建成一个10 万平方米以上的小区,单个市场的规模也较小。这个问题目前已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重视,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加大了调控引导力度,逐步形成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大环境。 泸州市商品房售价与相邻地区相比并不高,主要是售价与成本之间的相对利润空间小。主要原因一是政府、行业部门应投入的水、电、气、绿化、公共设施等配套打入成本;二是征地拆迁成本高,与周边中小城市相比综地成本偏高;三是土地市场的管理不够严格,开发商和有的单位炒买炒卖,提高了用地成本。 (二)房地产融资规模小,房地产开发企业素质不高

泸县一中2020年春期高2018级入学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泸县一中2020年春期高2018级入学考试 地理试题 命题人:陈静做题人:罗刚审题人:袁洁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I卷选择题(6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15个小题,共60分) 成都一驴友沿河西走廊公路一路向西北骑行前往嘉峪关市。沿途可见雪山在身旁绵延伸展,仿佛触手可及。家乡已经春暖花开,而此时路旁枝头上还是一派萧条模样,枝条不见星点的绿。20点北京天已黑,当地的天空仍有亮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绵延伸展的雪山可能是() A.祁连山B.昆仑山C.天山D.阿尔泰山 2.“家乡已经春暖花开,而此时路旁枝头上还是一派萧条模样,枝条不见星点的绿”,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B.光照C.水分D.热量 3.“20点北京天已黑,当地的天空仍有亮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经度位置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D.地形地势 1.【答案】A题意表明,驴友沿河西走廊公路骑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山麓,沿途的绵延伸展的雪山只可能是祁连山,选项A符合题意。昆仑山位于新疆与西藏边境,离河西走廊太远,排除B。天山和阿尔泰山位于新疆境内,位于河西走廊以西,离此地很远,排除C、D。所以选A。 2.【答案】D材料信息表明,该驴友的家乡位于南方地区的成都,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好,春季来得早,鲜花开得早,而河西走廊纬度较高,热量条件差,春季来得迟,树木枝头发芽迟,选项D符合题意。地形、光照、水分对这种现象影响不大,排除A、B、C。所以选D。3.【答案】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的经度接近120°E,而河西走廊位于100°E附近,两

关于泸州市房地产市场形势的调查报告

关于泸州市房地产市场形势的调查报告 《关于泸州市房地产市场形势的调查报告》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这里给大家转摘到 XX。引言泸州市是四川南部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市,一个时期以来,泸州市的房地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房地产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分析泸州的房地产市场形势,可以了解西部同类型城市房地产业的基本特点。 一、泸州房地产市场现状 (一)城镇居民住房条件有巨大改善,但仍有较大需 求据统计,xx年,全市城镇人均居住面积10平方米,比1978年的平方米增加了平方米,住房成套率由1992年的 37、4%增加到了1999年的65%。但总的说来,居民住房状况与全国、全省相比还有巨大差距。1999年,全年仍有危房面积万平方米,城镇居民缺房户6722户,城市现有平房住宅万平方米。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市城镇人均居住面积与全国相比低一倍左右,与全省相比低平方米。现有城镇居民现实和潜在需求巨大。 (二)住房制度改革全面推进,住房社会化、商品化的条件基本成熟截止xx年6月,全市公有住房272万平方米,按房改政策已出售万平方米。批准房改房上市万平方米。住房租售价格比进一步协调,2000年租金标准达到了双职工家庭收入的%,

新房达到了%,均达到了国家和省政府提出的10-15%的要 求。 (三)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平稳增长,思想汇报 专题商品住宅价格平稳上升2000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亿元,为1992年的 10、23倍,平均增长率%,施工面积为万平方米,比92年增加倍,年均增加%。92年至2000年,累计竣工面积为万平方米(含拆迁安置用房),累计销售万平方米,产销保持平衡。至2001年7月,空置房为万平方米,且多为楼层、环境、位置不佳的住房。92年以来,全市商品住宅价格基本保持平衡上升趋势,没有出现大幅波动。目前普通商品住宅价格为800-1500元/平方米,近年间增幅为300-800元/平方米,与全省其它同类型城市相比平均低100-300元/平方米。 (四)土地供应进一步规范,招商引资工作获得进展以往,房地产开发用地多为开发商自行分散征用,或相互间转让获得。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政府完全控制土地一级市场的决定,加大了对土地供应的调控力度。为适应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加强了房地产招商引资工作,已敲定数宗大型房地产开发项目,并相继实施,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变化增添了外来因 素。 二、房地产市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川泸县基本经济情况

泸县概况 一、基本情况 泸县地处川南,位于泸州北部,古称江阳,始建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是全国100个千年古县之一、“中国龙文化之乡”,拥有龙桥、龙舞、宋代石刻“三大国宝”。全县幅员面积1532平方公里,辖19个镇、251个行政村,人口109万,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科技进步先进县、法治示范县、平安建设先进县,西部经济百强县,四川省首批扩权强县试点县、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列西部百强县第80位。 二、主要指标 (一)生产总值: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17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35.6亿元,第二出产业99.1亿元,第三产业36.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0.8:58.0:21.2。 (二)财政总收入:2011年,全县财政总收入16.2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1.2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1亿元,其中税收性收入4.5亿元。 在税收收入11.2亿元中,第二产业贡献4.7亿元,第三产业贡献3.5亿元。 (三)其他主要指标:2011年,全社会会固定资产投资

9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8219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236万元 (四)主要产业 1、工业经济 酒业:酒类产业是泸县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有生产性酒类企业134户,生产性窖池1万余口;注册商标136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3件,四川省著名商标5件,四川省名牌产品7件,泸州市知名商标6件;规模以上酒类企业35户,其中泸州市酒业“小巨人企业”7户。2011年,全县酒类产业实现产量44万千升;销售收入100亿元。 煤炭业:现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企业26户,销售收入36亿元。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6户,销售收入10.2亿元。 医药制造:现有规模以上企业3户,销售收入7.5亿元。 2、农村经济 以水稻为主的种植业,产值2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2.3%。 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产值为3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7%。 3、服务业

泸县玄滩镇基本情况

泸县玄滩镇基本情况 一、场镇概况 玄滩镇位于泸县东北部,东距重庆永川市30公里,南离泸州港40公里,西距县城福集28公里,北接重庆荣昌20公里。龙溪河、马溪河横贯其中。全镇幅员面积115平方公里,人口9.04万,辖20个行政村,5个社区。现有建成区面积3.2平方公里,场镇人口3.4万人;到2016年,建成区面积将达5平方公里,场镇人口5万人。镇区内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有教育设施19处,医疗事业单位5处,镇区市场3个,镇区体育设施及广场4个。场镇交通、供水、供电、供气、通讯覆盖全面。目前,区域优势不断加强,根据我镇的独特的地理优势,确立了“泸县中部经济区中心城镇,以发展建材工业、交通运输和商业贸易、特色农业等为主的综合型城镇”的总体战略目标。 二、玄滩镇规划情况 玄滩镇第一轮总体规划于2005年完成,在近六时间里“2005总规”对城市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城市面貌有较大改善。但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2005总规”逐渐显示出其局限性,2010年6月我镇委托四川奇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进行《泸县玄滩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泸县玄滩镇总体规划》于2011年3月在编制完成并通过审查修改后正式开始实施。 《泸县玄滩镇总体规划》的规划年限为20年,近期规划:2010~2015年,城镇用地规模为281公顷,人口规模为30000

人。远期规划:2010~2030年,城镇用地规模为465公顷,人口规模为45000人。 规划范围包含:1、镇域规划区:玄滩镇镇域行政区内的主要村庄及社区;2、城镇建设区:规划城镇面积4.65平方公里。东至兴隆预制构件厂,南至规划的绕城路,西至泸县五中,北至泸县玄滩省粮食储备库一线。 《泸县玄滩镇总体规划》在“2005总规”的基础上进行了区划调整,增加了中和场片区。注重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合理确定玄滩镇村镇体系的等级、结构、规模。调整和确定玄滩镇产业结构,利用其建材、食品和物流运输业的优势,发扬川南地方文化,贯彻特色地方经济发展、带动其它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则。运用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思路,打造生态型小城镇,泸县中部经济中心城镇。确定了城镇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及功能布局;合理安排各项基础设施,确定主要公建的配置和用地范围;加强自然环境的保护。 2013年,为深化、完善玄滩镇总体规划和发展政策意图,促进玄滩镇的开发建设,更好的确定土地使用的功能结构,引导开发活动,整合土地资源,控制基本建设,体现总体规划的基本原则,指导下一步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工程设计。泸县玄滩镇人民政府委托,华诚博远(北京)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编制了《泸县玄滩镇镇区近期建设控制性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规的规划范围为玄滩镇镇区,总规划用地面积

泸州市基本情况

泸州市基本情况 一、泸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泸州地处四川省东南、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辖3区4县,总人口508万人,先后获得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等荣誉。泸州古称江阳,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凭两江舟楫之利,历史上成为了区域物资集散地和川南经济文化中心,宋明时期即为中国著名的33个商业都会之一。泸州是著名的“中国酒城”,是中国浓香型白酒发源地、世界上生产蒸馏白酒最早的地区,拥有泸州老窖和郎酒两大国家级名酒,具有江城、山城、港城特色。 泸州交通物流高效便捷,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必经之地,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中,规划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拥有四川水运第一大港——泸州港,年吞吐能力达100万标箱,泸州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已封关运行,川南城际铁路、渝昆高铁、成自泸遵高铁正有序推进;云龙机场将于2018年建成投用并开通国际航线,已基本形成了“水、公、铁、空”立体交通网络。泸州城市配套功能完善,是四川省除成都以外的四个百万人口大城市之一,2016年底,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135.6平方公里、人口136.2万人。国务院常务会审议通过的《成渝城市群规划》,把泸州确定

为成渝城市群第三大城市,到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2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200平方公里。 “十二五”期间,泸州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8%,总量由四川省第9位跃升至第6位。2017年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89.6亿元、居全省第7位,增长9.3%、居全省第2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6%、居全省第2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7.7亿元、居全省第2位,增长17.1%、居全省第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5.8亿元、居全省第8位,增长13.4%、居全省第1位;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12.2亿元、居全省第2位,增长18.2%、居全省第1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17元、居全省第3位,增长8.7%、居全省第7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48元、居全省第11位,增长9.9%、居全省第5位。 二、泸州投资发展比较优势 (一)园区承载能力强 1.泸州国家高新区。总规划面积202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智能电网、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大数据五大产业,2015年成功创建为国家级高新区、长江经济带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已引进华为、南瑞、步长等知名企业,建成四川大数据中心、省农信社灾备中心项目等。 2.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总规划面积196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军民融合、工程机械、港口物流、节能环保等产业,成功创建为省级经济开发区,荣获“四川最具投资价值产业园

四川省泸州市经济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1)

四川泸州市辖区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一、 泸州市市辖区简介 泸州市位于中国四川省东南边陲,身处川黔滇渝结合部区域(如图1),是长江出川门户之城。其距省会成都约 278公里,距离重庆仅203公里,深受重庆的经济辐射(如 图2),若仅放在四川省内分析泸州市的产业局限性较大, 放在成渝经济区内更适宜,在《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 (2011-2020)》中对其发展定位为饮料食品、天然气和煤 化工、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和商贸物流中心,重要的交通 节点和港口城市。 市辖区是为直辖市和地级市划定的行政分区,是 城市的重要部分,一般为中心城区,以第三服务业为 主、人口最密集、活动最频繁的地区。泸州市有三区 四县,其中三个市辖区为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 市辖区总面积 2,133平方千米,人口共145.1万人。 二、 泸州市市辖区产业现状分析 1、 区域产业发展分析 泸州市市辖区在地理上处于云贵高原与四川 盆地过渡的丘陵地段,长江直传其境内,连接川 渝滇黔四省市区域战略优势明显。是长江出川门 户之城,西南南北交通之要道。 在产业经济山,泸州市是西南重要的老工业 基地,是成渝经济圈中南部发展带之上的区域中 心城市和化工产业基地,是成渝经济圈川南城市 群重要的节点地区,在经济区基础设施、产业体 系、资金、人才、土地供应及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等政策上可以享受成渝经济圈带来有机遇。 在国家层面,泸州市市辖区处于长江战略发展带的上游,依托于长江,其市辖区产业具有很好的对外开放性和吸引投资的优势。其产业的临港性比较明显。 在市域层面,泸州市市辖区是泸州市产业发展的核心地区。根据第五次全国普查数据,2010年,市辖区有常住人口137万人,占到泸州市域的32.5%。2010年,泸州市辖区经济总量为369.49亿元,占市域的总量的51.7%。市域人均GDP 为1,7万元,市辖区为2.7万元。可以看出市辖区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市域地区,是泸州市经济核心区。其市辖区内化工、白酒、制造业三大优势产业在市辖区内优势十分明显。 成渝经济区产业状况、同等级城市市辖区对比、市域经济产业状况。 2、 自身产业结构分析 1.1产业发展阶段 有图1可见,泸州市市辖区的 GDP 上升速度较快,2010年GDP 已经达到369.4938亿元,GDP 增长率连续十年保持在10%以上,2010年高达17.1%,涨势迅猛。 图1 泸州位于川黔滇渝结合部示意图

泸州特色产业情况

泸州特色产业情况 总: 泸州的四个特色工业和高新区建设以及产业园区一一对应,发展状况和前景都较好 1 特色产业分类 化学工业食品工业——酒能源工业机械工业 一、化学工业 泸州,早在六十年代就是我国天然气化工的发源地,集中了四川省1/4的化工产业集群,目前也基本形成年产130万吨合成氨、21O万吨尿素的生产能力,是亚洲最大的尿素和纤维素生产基地。泸州已基本形成了集化工生产、科研、教育、设计、机械制造和建设安装六位一体的较完善的化工体系,是全国15个大化工基地、14个精细化工基地之一。 泸州有100多家化工企业,其中规模以上的化工企业27家,资产规模60亿元,净资产近30亿元。化工企业主要包括农化工、氯碱化工、精细化工、石油化工和特种化工5个方面。在泸州化工企业中,有5家在全国占有一定地位的大型骨干企业。四川泸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第一座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氨的企业。拥有新中国成立后首次从国外进口的成套化肥装置,以后进行了多次技术改造和装置引进。目前是全国500家大型企业和500家经济效益最佳的工业企业之一,也是效益较好的上市公司。主要产品为尿素、合成氨、大甲醇、二甲醚、脂肪酸及含氮衍生物等。四川天华股份有限公司是具有当今世界一流水平,生产合成氨、尿素以及l,4—丁二醇等产品的企业,是四川化工企业综合实力20强、四川化工企业市场占有1O强、四川化工企业最大规模的1O强企业。泸州北方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是主要生产纤维素、硝基甲烷及其衍生物系列、氯碱系列、有机硅及下游产品的拥有60年历史的大型军工化工企业。其硝化棉产销规模被确认为世界第一。四川火炬化工集团公司是全国唯一生产“801产品”的企业。“801”产品在84年以后连续保持国家质量金奖的称号。中国化工集团总公司第七化建公司是以高速优质著称的综合性化工建安企业,是全国累计建成164万吨/年尿素生产装置的公司。 目前泸州化工产业拥有职工3.3万人,其中高中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近6,000人,占职工总数的19%。现有化工科研机构15个,科技人员2,000余人。其中西南化工研究院为国家天然气工程中心核心成员,先后取得441项科研成果,在近1,000名科技人员中,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5名、高级工程师158名、工程师358名。 2001年4月,根据中共泸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以超常规的理念、超常规的机制、超常规的举措来壮大化工产业的思路,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确定在泸州市建设四川西部化工城,把泸州作为全省化工支柱发展的落脚点和支撑点,通过对泸州化工及综合优势的整合与规划,使化工城成为最佳的化学工业投资平台。 2001年11月,由国家化工部规划院制订完成了《四川西部化工城发展规划》。根据泸州市的资源、区位优势及现有产业条件,实施煤、电、路、化、港综合开发,提出以天然气化工、精细化工、医药化工、煤化工、生物化工、化工新材料产品为主线,以西南市场为切人点,发展特色产品和比较优势产品的整体思路,实施园区带动,以园区为载体,以现有化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支撑发展化工产业。12月,泸州市规划设计院基本完成化工园区的规划工作,规划了4

泸州市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最新整理)

根据泸州市十二五规划,在十二五末,四大支柱产业的销售收入将达到1200亿元,这就需要泸州市在财政、土地、社会保障上向四大产业倾斜,转变发展模式,保障四大产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二)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尽快完成重大结构性基础设施建设。 泸州市现阶段基础设施的落后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不完善的对外交通,导致出现泸州经济被边缘化的危机。 如何依托泸州港,以水道、公路、铁路、航空四大通道为重点,完善交通网络,是泸州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泸州港的升级、泸渝高速公路、川黔高速公路、成自泸赤高速公路泸州段等3条高速公路的建设、泸州进港铁路专用线、叙(永)大(村)铁路和隆(昌)黄(桶)铁路叙(永)织(金)段的完善、泸州航空港的扩容是关系泸州川南经济地位的重大交通规划。 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产业发展的命脉,特别是全国普遍缺电的情况下,古蔺煤矸石电厂、叙永煤矸石电厂和泸州电厂二期工程的建设以及相应电网的组建是接下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应该抓紧利用地方资源优势促进重要能源项目的建设。 (三)放开新兴产业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发展新兴产业 现阶段,受制于财力和劳动力素质,泸州市新兴产业发展规模和效益都不具有优势,几乎没有特别明显有潜力的新兴产业。并且因为紧邻产业吸铁石重庆,其新兴产业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力。 这样的情况下,强行发展新兴产业显然是不明智的,可以采取先放后收的政策,以市场为主体,在税收和土地政策上适当的放开对新兴产业的束缚,让新兴产业自由发展。在未来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政府再合适的时机介入,配合市场引导新兴产业的发展,从中选取新的支柱产业。 在泸州十二五规划中,泸州市提出了成套工程施工机械、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五大新兴产业,对这些产业应该持谨慎的态度,在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时间内坚决实行放开的政策,等待其成熟之后再介入。 (四)保障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 公平与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前提,特别是我国稳定压倒一切的国家战略影响之下,地方社会结构的稳定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当前,泸州市城乡差距明显,社会保障网络不完善,水平也比较低。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又出现很多利益群体的纠纷,特别是土地纠纷,曾在城区内引发了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收入分配的改革、医疗和保险业的完善是泸州市社会事业重要的任务。 维护社会公平与稳定不仅是地方政府重要的政治任务,还直接关系到市场的活力。对于产业来说,稳定的投资环境,高水平的社会保障系统将成为产业发展的加速器。 参考文献: [1] 杨晓莉.贵州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与对策[J].中国商贸.2011年 [2] 臧国栋.山西省吕梁市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

泸州市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泸州市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关系到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本文以四川省泸州市为主体,分析其经济发展现状和区位条件,提出并论证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泸州、区域经济、产业、对策 一、泸州市经济发展的区位 (一)泸州的地理位置 泸州市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川渝黔滇结合部,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北低南高。北部为河谷、低中丘陵,平坝连片,为鱼米之乡。南部连接云贵高原、属大娄山北麓,为低山,河流深切,河谷陡峭,森林矿产资源丰富。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境内,沱江、永宁河、赤水河、濑溪河、龙溪河等交织成网。凭长沱两江舟楫之利,泸州历史上就为川、滇、黔结合部的物资集散地和经济文化中心。泸州古称江阳,有“酒城”美誉,泸州老窖位于川黔地区“中国名酒经济圈”中心地带。泸州市总面积12,242.9平方公里,总人口422.50万。 (二)泸州在经济发展战略格局中的区位优势 区位是一种地理位置和地缘格局禀赋,但只有通过人们的充分认识,并加以开发利用,才可能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而泸州的区位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地理优势。泸州市在地理上的位置决定了其成为长江出川的门户之城,西南南北交通之要道。泸州市产业的临港性比较明显,具有很好的对外开放性和吸引投资的优势。 2、资源优势。泸州市自然环境优越,资源丰富,门类齐全。盛产水稻、糯高粱、荔枝、桂圆。猪、牛、山羊、家蚕产量高。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探明储量煤43.32亿吨,天然气407亿立方米,硫铁矿32.17亿吨、方解石20.1万吨。大理石计数亿立方米。还有铜、金、石油、铀、镓、锗、铝土、耐火粘土、熔剂白云岩、盐、石灰岩、高岭土、玻璃用砂、陶瓷用粘土、石膏等20多种。 3、产业地位优势。泸州市是西南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是成渝经济圈中南部发展带之上的区域中心城市和化工产业基地,是成渝经济圈川南城市群重要的节点地区,在经济区基础设施、产业体系、资金、人才、土地供应及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等政策上可以享受成渝经济圈带来有机遇。 二、泸州市经济发展现状 (一)经济发展总体情况 201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1140.5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增速为全省第三。经济增长继续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全市GDP排名超过乐山,升至第八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5.6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684.4亿元,增长12.3%;第三产业增加值300.5亿元,增长12.0%,其中第三产业的增速为全省第一。纵观泸州市2009-2013年的经济数据,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以每年平均15%的速度稳步增长,在2012年突破了千亿,但2013年经济增速放缓。从人均GDP的角度来看,泸州市在全省排名不如GDP的排名靠前。2012年,在全省21个市、自治区中,泸州市GDP排名第九,而人均GDP排名第十三位。表1列示了泸州在2009年-2013年的具体经济数据。 表1 泸州市2009-2013年GDP及人均GDP 经济指标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 地区生产总值 587.60 714.79 900.87 1030.45 1140.50 (亿元) 地区生产总值增14.5 16.5 15.9 14.8 11.2

泸州市(市辖区)第三产业主要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3年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

泸州市(市辖区)第三产业主要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3年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

序言 本报告对泸州市第三产业主要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做出全面梳理,从批发和零售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住宿和餐饮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等重要指标切入,并对现状及发展态势做出总结,以期帮助需求者找准潜在机会,为投资决策保驾护航。 泸州市第三产业主要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数据解读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此报告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借助客观的理论数据为基础,数据来源于权威机构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力求准确、客观、严谨,透过数据分析,从而帮助需求者加深对泸州市第三产业主要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的理解,洞悉泸州市第三产业主要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发展趋势,为制胜战役的关键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目录 第一节泸州市第三产业主要行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 (1) 第二节泸州市批发和零售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3) 一、泸州市批发和零售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 (3) 二、全国批发和零售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 (3) 三、泸州市批发和零售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占全国批发和零售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 数比重统计 (3) 四、泸州市批发和零售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泸州市批发和零售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批发和零售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批发和零售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泸州市批发和零售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同全国批发和零售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 数(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泸州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7 一、泸州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 (7) 二、全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泸州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占全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 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比重统计分析 (7)

泸县基本概况

基本概况 泸县,史称江阳,建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1913年改名为泸县,1949年设川南行署,1950年建泸州市实行市县分治,自此泸县无县城,县级机关寄住泸州市小市。1960年隶属宜宾专区,1983年隶属泸州市,1996年区划调整后定福集镇为新县城。 “川南鱼米之乡”泸县,面积1532平方公里,系泸州旅游北大门;与恐龙之乡、重庆动物园、福宝国家森林公园一衣带水。泸县,吸龙之灵气,吐龙之英华: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脑桥,堪与赵州桥和芦沟桥媲美;有“东方活龙”之称的中国泸州雨坛彩龙数度进京献艺,获多项大奖,饮誉海内外;有“川南第一大道”之誉的新县城--龙城,以其碧水、蓝天、花园城的典雅、靓丽、浪漫、抒情和中西合璧,倾倒中外游客;有“川南第一湖”美称的玉龙湖,劲舞旅游大县之彩练。 泸县,步蟾之神韵,育蟾之精灵;有“川南明珠”芳名的玉蟾山,以其天造地设的生态自然和鬼斧神工的人文内涵,抚一城,望一塔,环三水,连诸桥;醉倒华夏政坛军界代代宿帅,神州墨客骚人批批鸿儒…… 泸县,交通四通八达,经高速公路直上成渝、隆纳线;旅游区宾馆、饭店、旅游产品一应俱全,旅行社,旅游车,接待体系完善。 龙神蟾韵,山水桥城;大县、新城、热土--泸县拥抱你! 自然地理 泸县位于四川盆地南部的长江和沱江汇合处,界于东经105°10′50″至 105°45′30″,北纬28°54′40″至29°20′00″之间。 泸县境内地势由东北向西南缓倾,绝大部分属丘陵地带,海拔高度218米至757.5米。沿河台阶、浅丘宽谷、中丘窄谷、低山深谷类型地貌各占5.5%、60.5%、27%、7%。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侏罗系,次为三叠系,沿河谷零星分布第四系松散积层。 泸县属长江水系,长江、沱江从泸县南边经过,过境长度分别为12.3公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