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面构成一(完整版)

平面构成一(完整版)

小学美术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 第2课《重重复复》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美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课《重重复复》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认识平面构成的简单形成重复,了解重复图案的艺术特色,提高审美素养。 2、学会设计简单的重复图案,训练抽象构成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实物中的重复排列,引导学生把课堂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2学情分析 学生以学会用各种方式进行绘画创作的方法,但对于图案知识才刚初步接触,因此,可以很好的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热情,以达到本课授课目的。 3重点难点 1、让学生掌握重复排列的设计方法。 2、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欣赏,引起学生对生活的联想。 3、利用电子白板让学生主动参与,尝试寻找排列规律和方法,以解决重难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情景导入 1、师:同学们,在神秘的图案王国,有一座非常漂亮的图案城堡,你们想去想去看看? 2、生:想! 师: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去探究图案城堡的秘密!你们准备好了吗? 活动2【讲授】探究发现 1、师:可是守护城堡的恐龙不肯让我们进去,他要求我们回答他的三个问题,只有回答让它满意才能进入城堡,你们有信心吗? 2、生:有信心! 3、师:好,首先让我们来看几张图片,大家一定要认真观察,恐龙的问题就隐藏在图片里了! A.图片中是什么?你从图片中发现了什么? B.图片中的动物身体上有漂亮有序的图案,在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这样的物品。看过图片以后,你还联想到哪些物品? C.这些物品的图案有没有共同的特点?

4、师:像这样把一个图形按照规律重重复复排列起来,就形成了好看的图案。这只恐龙对我的观察力非常的赞赏,大家千万不要骄傲,恐龙给我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是一道抢答题,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是最勇敢和聪明的同学! 5、谁能在电子白板上,把相同形状的小鱼按照重重复复的规律排列成图案?你还有没有其他的排列方法? 生:请一两个到台前尝试排列,教师与大家共同分析总结排列的规律。 活动3【练习】创新实践 1、师:守城恐龙非常佩服我们的聪明才智,希望在最后的问题中,看到我们更出色的表现! 2、出示问题:请设计一个重重复复排列的图案,要求:图案新颖漂亮,排列简洁有序。 3、请问:怎样设计一个这样的图案呢?(选择喜欢的图形,准备设计的材料,思考排列的方法,重复的组合完成) 4、示范:我来给大家介绍一种简单的绘画法,这是我喜欢的图形,这是我折好方格的彩色纸,我只要将心形画在每个格子里,最后再填充颜色,一个漂亮的图案就完成了。 5、欣赏绘画设计作品重重复复的图案,提问:除了这种绘画法,还可以用什么材料和方法来设计?(展示范作作品:剪贴法、实物粘贴法……) 6、老师知道,你们也带来很多的材料,现在就请你跟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你想用什么图形和材料设计图案,用什么设计方法,然后迅速的按照要求设计一个漂亮的图案! 学生交流并创新设计,教师巡回指导,表扬创意和解决问题。 活动4【活动】展评交流 1、台前展示学生作品。 2、师生共同欣赏:你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设计? 3、师:守城恐龙非常喜欢我们的作品,它决定为我们打开城堡的大门,你们想不想看看里面有什么秘密?(课件展示重复图案,引导学生欣赏)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拓展:守城恐龙看到我们这么能干,它还给我们带来了礼物(出示用废弃材料设计的重复画面)希望同学们运用已经学会的知识,变废为宝,装扮我们的生活!

平面构成优秀教案1

第一章概论 一.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一些基本知识,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平面构成、什么是“二维设计”,以及什么是造型艺术的美学规律和形式法则。 二.重点与难点分析 1、学习重点:平面构成概念,造型艺术的美学规律和形式法则 2、学习难点:造型艺术的美学规律和形式法则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授、板书) 四.课时安排:4课时 五.教学过程及主要内容 1、导入阶段 2、主要内容 第一节平面构成概论 平面构成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将即有的形态(包括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点、线、面、体)在二维的平面内,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的训练方法。(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平面构成是一种理性的艺术活动,它在强调形态之间的比例、平衡、对比、节奏、律动、推移等的同时,又要讲究图形给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平面构成在于探求二度空间世界的视觉文法,形象之建立,骨骼之组织、各种元素之构成规律与规律之突破,造成既严谨又有无穷律动变化的装饰构图。 第二节什么是“二维设计” 整个课程更多的是围绕“二维”这一概念展开的。谈到“二维”,我们可以先确定一下“二维”的定义以及它与“三维”的关系,即“纬度”的基本概念:如果说“一维”只有长度,呈一种相对的线性状况;“二维”则有长度与宽度,呈现一种相对的面形状况;而“三维”有长度,宽度与高度,呈一种体积或空间的状况。这里我们所谈论的均是在“二维”,也就是平面范围中的一些设计造型的基础问题。 说到“二维设计基础”,首先要提及二维形态的基本元素,即我们平时所说的点、线、面所组成的,与形态相关的质地(肌理)和色彩。可以说所有的形态都是相对的点、线、面所组成的,与形态想国的又有他们的质地,再就是色彩的问题。这两方面都与形态相辅相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希望叫给学生的是关于点、线、面三元素有关的综合组织关系与形式法则。告诉学生如何从感性与理性两个方面,去灵活有效地把握这三个元素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所谓“理想形态”的造型关系。这一“理想形态”更多地是指人们在造型的创作实践中,根据自己对审美的认识与理解,营造出的一种自我满意的组合形式与效果。 “二维设计基础”应该包括自然的具体形态与抽象的形态。但在本课程中,我们把讨论的范围基本限定在抽象的形态语言之中,因为在以后的学习中有另一门课程专门研究如何把具体的“物”变成“图像”的“图形语言”的问题。所以,在这门课中我们暂且不讨论自然、具象

设计基础教案

设计基础 湘南学院美术系 毛鸿达 第一课

课程名称:平面构成概述及平面构成的元素、基本形与骨骼 课程类型:设计·工艺 教材:平面构成(安徽美术出版社) 授课方式:讲解、展示、示范、练习 授课对象:2010级美术学3班 课时:90分钟 教学工具:教师准备——教材、范图 学生准备——教材、参考书、素描纸或白卡纸、铅笔、 直尺、勾线笔、水粉颜料、水粉笔、调 色盘等绘画工具 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构成的特点与分布、平面构成的产生与发展、平面构 成与艺术设计的联系。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平面构成的构成元素、基本型、图与底和平面构成的多种基本构成骨骼 形式。 教学重点: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面构成的确切含义,重点掌握平面构成中图与底的运用和基本构成骨骼的 多种形式。 教学难点:1.使学生能够较好的理解平面构成的骨骼形式的用途以及将其灵活运用于此后的练习作业当中。

2.通过讲解和示范,使学生了解绘制平面构成练习作业中基本的重要的绘制技巧。 教学过程: 一、组织课堂(5分钟) 调整课堂秩序,集中在座学生的注意力。 二、展示少量范图(5分钟) 展示教师自备的平面构成作品范图。 教师提问:我想请一位同学回答一下,在设计类型中,我 们以上所看到的这些作品通常被称为什么?是 立体构成?色彩构成?还是平面构成? (学生回答) 三、引入新课(5分钟) 借学生回答的问题,把课堂进度引入到下面将要讲述的新课内容当中来。 教师提问:请一位同学谈谈,在你的头脑当中,你觉得什 么叫平面构成? (学生回答) 四、讲授新课(40分钟) 第一部分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 平面构成是一种以研究视觉语言的特性和审美原理为主要内容的二维视觉形象的造型活动,它主要解决长、宽两度空间中的造型问题。

三大构成平面构成1

第一章-平面构成的概述 章课时:2课时 本章目标: 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及为什么要学习平面构成。 本章内容: ?平面构成及相关概念 ?平面构成的用途及意义 ?平面构成与包豪斯 1.1什么是平面构成 课时:0.5课时 平面——是指与立体的差别,它主要解决长、宽两度空间的造型问题。 构成——就是“组装”的意思,也就是说把平面设计中所需要的诸要素,按照美的形式法则,进行“组装”,形成一个新的,适合需要的图形。 平面构成——三大构成之一。三大构成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它们都是现代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基础。 平面构成是一门视觉艺术,是在平面上运用视觉反应与知觉作用形成的一种视觉语言,按照一定的构成原理,将点、线、面等造型要素在平面上进行排列、组合,构成具有装饰美感的画面,从而创造出新的视觉形象。 平面构成则是以轮廓塑造形象,是将不同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 1.2 平面构成的用途与学习意义 案例课时:1课时 用途:平面构成力求从点、线、面这些单个的视觉元素开始,通过构成训练让我们熟悉设计的“字”和“词”,然后用材料和质感丰富视觉的感受,通过构图、形式美法则、视觉心理等,去研究各种元素组合的形式和效果。构成的训练,为平面设计搭建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它是设计的基础。 意义:创造性与活力是设计人员的必备素质。要进行有目的的视觉传达和艺术创造,就必需掌握并应用视觉语言。学习平面构成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平面设计的问题,而是要解决两大问题。 1、设计者对形态的认识与再创造。 2、学习和把握视觉语言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1

1.3平面构成与包豪斯 课时:0.5课时 沃尔特·格罗佩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 包豪斯校舍的实验工厂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在中国艺术教育界被统称为“三大构成”课程,它们起源于1919年德国包豪斯学院的设计课程改革。包豪斯学院(Bauhaus)是世界著名建筑师瓦尔特·格罗佩斯在德国魏玛城创立的第一所设计学校,时年35岁的格罗佩斯大胆地在包豪斯学院进行了教学改革,而在当时其他的艺术学院的教学理念仍是19世纪的传统与唯美的艺术古典主义。包豪斯设计学院以鲜明的功能主义,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教 2

平面构成 第1讲

第一讲 一、名称:第一章构成概述 二、教学时数:6学时 三、教学目的: 了解构成的概念和发展简史,掌握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构成的概念和发展简史 难点: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普通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板书

(一)导入新课 (备注)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平面构成。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 构成”?构成的概念。 (二)讲授新课 1.构成的含义 构成——是将造型要素按某种规律和法则组织,形成一种新的形体这种组成的行为或者 过程我们就称之为“构成”。通俗的理解就是:“组合、组装的意思”。 补:对于的构成的概念,我们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解释说明。 ① 从设计的领域:对视觉造型要素的提取和组合。 例:毕加索《格尔尼卡》 为了抗议希特勒轰炸西班牙北部城市格尔尼卡,运用构成手法描绘一幅战后痛苦、血腥 的著作。(分析毕加索的这幅画,从哪些方面运用构成主义手法来表达的。) 左上方有一个眼睛已经移了位的牛头,形象十分狰狞。牛头的下方是一个手托被炸死的 婴儿,仰天长哭,脖颈伸长,面部扭曲。双眼一横一竖,眼珠欲瞪出框外,两只大手包 围下的孩子双眼紧闭,毫不表情。一动一静的对比,衬托母亲丧失孩子的痛苦。地下倒 卧这战士们残缺的肢体,断臂还紧握着折断的剑,旁边是一朵盛开花。战士们的残躯上 方有一个因受伤而嘶鸣的马头,它痛苦张裂这嘴,有几只剑自上而下刺在痛苦的人和动 物身上。在画面的正中央,高处有一道眼睛似的灯光,可眼睛的瞳仁确是灯泡。右角一 个妇人的头从窗户里探出,她向前举着一盏油灯,她的头发、脖颈、胳膊也向前延伸着, 仿佛在寻找光明。下面是一个妇女拖着畸形的腿冲向画面中心,惊恐充斥她的整个身体。 最右边是一个女人高举双手,从着火的房子贴下来,女人绝望的表情与上面熊熊烈火相 呼应,增加了构图的冲击力。(欣赏完毕加索这幅画,谁能来告诉我毕加索是怎么运用 构图的手法来表现这幅画的?) 毕加索的这幅画给我们的感觉是支离破碎,十分杂乱。人物和动物的形象都是不完整。 这个就是我们刚才所讲对视觉造型要素的提取和组合,毕加索为了表达当时收到希特勒 轰炸后居民四散奔逃,惊恐万状的混乱气氛。将人物动物的肢体拆开,提取每一个小场 景都要表达的思想,在夸张的重组到一块去。即使我们一开始不了解这幅画的背景,直 接从画面上来感受,是不是也能感受到那种对死亡的恐惧,悲伤感油然而生。 ②从造型的角度理解: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的一种构成。 例:保罗·克利《通往埃及之路》 他的很多作品灵感来源音乐,音乐的抽象、流动感构成他的作品的本质因素。 2.构成的来源

点的构成圆点的平面构成

点的构成——圆点的平面构成 授课年级:初一年级 课时:2课时一、教材分析: 在平面构成中形态构成要素包括:点、线、面,点是造型艺术中最小的构成单位,是版面构图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要素,是一切形态的基础。由点可用构成线,构成面,构成一幅幅美丽的图案。生活中也到处都有“点”的身影。通过本次课程,能使学生能更好的认识“点”,学好平面构成。 二、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感与新鲜感,对美术知识具有一定基础的了解,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技能。点的构成是平面构成中最基本的一个要素,同时也是平面设计中最基本的一个要素,相信初一的学生对设计都会感兴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欣赏生活中的各种“点”,了解点的构成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构成,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法、比较法、观察法,讨论点所具有的特性、作用,通过实践来完成一幅圆点的平面构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平面构成的兴趣,并能应用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之中。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点的作用、排列方式 难点:掌握点的大小、疏密、规则及无序排列方式对画面产生的效果 解决方法:通过比较法,讨论不同排列方式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一幅由不同大小和疏密的网点所组成的图像。 师:点是版面构图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要素,是一切形态的基础。 2、出示图片,问:从图片中,你发现了什么?可以将什么看作点呢? 师小结:花朵与大片绿丛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花朵相对于绿丛便 有了点的性质。 3、出示课题:点的构成——圆点的平面构成 二、教授新课: 1、出示图片,问:你看到了什么?给你什么感受? 师小结:当画面中只有一个点时,人们的视线就集中在这个点上,从而也加强了对点的关注度。所以点在画面的空间中,具有张力作用。 2、出示图片, 师:在上2张图片中,我们看会到2个点能连成一条直线,三个点能组成一个三角形。那么下面2张图片中,你又能看到什么呢? 师小结:当出现等大的点时,由于点与点之间的吸引作用,使点与点之间在心理上产生了连

构成基础(平面构成)

评比教案 教案科目:构成基础(平面构成) 使用教材: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构成基础》

授课形式新授授课时数2课时(80分钟) 授课章节名称模块一平面构成单形及群化构成 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接触构成,之前只接触过素描、色彩之类比较直观的美术形式,但是对于较抽象的构成概念理解不透彻。 教学目的1、知识与能力目标:利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设计单形,并群化,感知图形的奇妙,并基本认识构成; 认识图形的8种组合方式;会通过多种尝试,组合新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讲、答、练相结合的方法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抽象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提高表达概念要素的能力;借助实例,渗透相关专业的设计思想.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渗透平面构成单形与群化的理念及作用,激发观察、分析、探求的兴趣和热情;树立“想象的力量是无穷的”意识;在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中,感受构成的抽象美和简洁美. 教学重点单形及群化构成的理解及运用教学难点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及建立新的思维方式教学方法发现法、启发引导、讲练结合、谈话、讨论等 辅助教学 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巩固知识(计划5分钟) 二、观察生活、引入新课(计划5分钟) 首先我们来看两段视频,大家可以观察下有什么必然的联 系?有什么规律吗?(让学生观察造房子与搭积木的小视频) 此设计充分利用 学生感兴趣的事 物,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主动思 考,激发学生的 好奇心和求知 欲。

教学过程 我们发现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复杂的物体都是由简单的小部 件组成的,同一个物体通过数量、方向等变化可以组合成新的形 象。那“简单的小部件”有多简单呢?它又可以构成多少种形态 呢?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讲述今天的课题:单形及群化构成 三、讲授新课(计划60分钟) 在单元式造型中,决定了一种单元形(或几种单元形)后, 将他们组合而成的形体是无限的。 1 单元型的组合(计划5分钟) 1.1单元型的概念 单元形即基本型,是指构成图形的基本单位。一个点、一条 线、一块面都可以成为单元形的元素。单元形是千变万化、丰富 多彩的,这就给设计者提供了无数的设计资源。 几何形为基础的变化求取单形: 利用数学方法,对原有形态进行变化。圆、方、三角、直 线、折线、曲线等形态都是比较简单的几何形。对它们进行相减 或相溶合的办法,可以产生出形态各异的新单形。 自然形为基础的改造构成的单形 大自然与生活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形象与形态,每一种都独 具特征与美感。 对自然形进行加强、减弱、夸张和变形,可以创造出各种符 合设计目的的新形象。 学生学会倾听,能 够主动思考。

平面构成教案+

平 面 构 成 教案 授课班级:213/214 授课时间:2017下学期

构成基础 课程编号 总学时:60 适用专业:室内设计专业 一、课程教学目标 《构成基础》是室内装饰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以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为主要内容的教学体系,是以非具象性的抽象思考,对造型要素进行分解和构成的研究。以培养能力和素质为目的,它是以观察、分析、表现走向探索,想象、发现与创造的历程,以适应日益发展的数字化环境和新媒体潮流,并为设计创意的表达、交流和实现提供良好的媒介。 除锻炼抽象思维能力之外,重点训练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对形式美法则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培养造型意识和审美趣味。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平面构成 第一节、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及内容 一、概念要素 二、视觉要素 三、关系要素 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一、重复构成形式 二、近似构成形式 三、渐变构成形式 四、特异构成形式 五、发射构成形式 六、肌理构成形式 第三节、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第四节、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第三章色彩构成 第一节色彩构成概述 一、色概念 二、色表现 三、色彩构成概念 第二节色彩的本质 一、光源 二、光与色 三、色彩的产生 第三节色的属性 一、彩的范畴 二、色彩三属性 1、度(Valuc) 2、相(Hue) 3、彩度(Chroma) 三、色立体 第四节、基本配色法 一、同类色配合 二、邻近色配合 二、邻近色配合 四、互补色配合 五、中性色配合 第五节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一、色彩对比的概念: 二、色彩对比的种类与基本规律:(1)同时对比: (2)顺序对比 (3)色相对比

平面构成基础[点线面]

平面构成入门 点的构成形式 AKI 越小的形体越能给人以点的感觉 (1) 不同大小、疏密的混合排列,使之成为 一种散点式的构成形式 (2)将大小一致的点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有规 律的排列,给人的视觉留下一种由点的移动 而产生线化的感觉 (3)以由大到小的点按一定的轨迹、方向进 行变化,使之产生一种优美的韵律感 (4)把点以大小不同的形式,既密集、又分 散的进行有目的的排列,产生点的面化感觉 (5)将大小一致的点以相对的方向,逐渐重 合,产生微妙的动态视觉 (6)不规则点的视觉效果 线的构成形式 AKI 线是点移动的轨迹 (1) 面化的线(等距的密集排列) (2)疏密变化的线(按不同距离排列)透 视空间的视觉效果 (3)粗细变化空间,虚实空间的视觉效果

(4)错觉化的线(将原来较为规的线条 排列作一些切换变化) (5)立体化的线 (6)不规则的线 面的构成形式 AKI 它体现了充实、厚重、整体、稳定的视觉效果 (1) 几何形的面,表现规则、平稳、较为理 性的视觉效果 (2)自然形的面,不同外形的物体以面的形 式出现后,给人以更为生动、厚实的视觉效 果 (3)徒手的面 (4)有机形的面,得出柔和、自然、抽象的 面的形态 (5)偶然形的面,自由、活泼而富有哲理性 (6)人造形的面,较为理性的人文特点 单形的构成 AKI (1) 几何单形的相互构成(以圆形、方形、三角形为基本形体,将它们分别以连接、重合、重叠、透叠等形式,构成不同形象特点的造型)

(2)分割所构成的形体(训练设计者灵活的造型能力) (3)重合所构成的形体,(形体间相互重合、添加派生出各种形态各异的造型) (4)自然形单形的构成(把自然物的基本形以真实、自然、概括的形式表现出来,使用到构成设计中去) 平面构成的形式 AKI 1.平面构成的基本格式(基本格式大体分为:90度排列格式、45度排列格式、弧线排列格式、折线排列格式) 2.重复构成形式(以一个基本单形为主体在基本格式重复排列,排列时可作方向、位置变化,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 -简单重复构成 -多元重复 3.近似构成形式(有相似之处形体之间的构成,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是近似构成的特征,在设计中,一般采用基本形体之间的相加或相减来求得近似的基本形) 4.渐变构成形式(把基本形体按大小、方向、虚实、色彩等关系进行渐次变化排列的构成形式)

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教案

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平面构成 教学目的:平面构成是一门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是一门专门研究造型要素的分割与组合。研究视知觉与表现形式探讨形 式美的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更高层 次的造型能力,审美判断力。 通过学习,明确构成设计的目的,理解造型的基本要素, 掌握构成的基本原理,熟悉设计法则,能将构成的知识 运用到专业设计中。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造型元素及形式。 教学难点:形式美法则的理解及灵活运用。 教学内容:1.平面构成概论. 2.设计中形式美的基本要素. 3.平面构成成的造型要素. 4.基本形. 5.骨骼. 6.平面构成的形式. 授课方式:讲授,实训,多媒体,范例

第一章平面构成概论 教学目的:认识构成的理念,阐述平面构成的意义.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概念,构成设计的理念. 教学难点:构成设计作为造型训练的一种手法与传统,美术具象手法的差异与关联.授课方式:讲授 课题导入:包豪斯: 1919年,德国建筑大师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建立"国家包豪斯学院" 是欧洲 现代主义设计核心。 包豪斯奠定了平面设计的思想和风格基础,将构成纳入现代教学体系。 包豪斯构成主义摆脱纯艺术目的,把它与艺术结合,为生活服务。 1923年伊顿辞职,由匈牙利出生的艺术家纳吉接替他负责基础课程。 纳吉是构成派的追随者,他将构成主义的要素带进了基础训练,强调形式和 色彩的客观分析,注重点、线、面的关系。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如何客观 地分析两度空间的构成,并进而推广到三度空间的构成上。这些就为工业设 计教育奠定了三大构成的基础,同时也意味着包豪斯开始由表现主义转向理 性主义。另一方面,构成主义所倡导的抽象几何形式,又使包豪斯在设计上 走向了另一种形式主义的道路。 在设计理论上,包豪斯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①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 ②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③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 这些观点对于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 义走向现实主义,即用理性的、科学的思想来代替艺术上的自我表现和浪漫 主义。 一.构成的概念: "构成"就是将造型元素按一定的原则组合具有美好形象和色彩的一种新的形体,这种组成的行为及过程就叫"构成". 构成分为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三种形式,被当今设计领域称为三大构成,广泛应用到诸多的现代科技美学设计领域中. 二.构成与设计,绘画的区别 1.构成与绘画的区别 绘画讲概括,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都是整体的. 构成讲分解,它把对象分解成最小的单位,然后根据作者的思想配合一定规律重新组合.2.构成与设计的区别 相同点:都是在技术性,事物性的同时,伴随着理性的直观探求. 不同点:构成不等于设计,构成去掉了时代性,地方性,社会性,生产性等诸多发面的活动,因而被称为是纯粹的构成.

初中美术示范课教案《美化生活的装饰布》教学设计及反思

初中美术示范课教案《美化生活的装饰 布》教学设计及反思 《美化生活的装饰布》教学设计及反思 为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细节之美,学习用设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逐步学会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更美的生活。结合教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a认知目标:了解装饰布的特点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b技能目标:掌握装饰布纹样的设计方法和色彩搭配规律,并完成一幅装饰布设计。 c情感目标:体会设计所传递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能力。 我校生源主要来自农村,较朴实,但大多数同学平时都不太关注生活中的细节美。本课立足于如何让学生学会从家居的整体到局部去发现美,欣赏美并创造美。初二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观察、分析、表达和绘画能力,而之前的《居室的色彩搭配》一课又为本课的的色彩搭配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因此,综合以上分析本课的重点是装饰布基础纹样及平面构成方法。 教学难点是装饰布设计过程中个性情感的表达。这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设计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使课程达到一定效果,实现学生学习的一个综合运用。 1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教学法、提问引导法、分层教学法、

讨论探究法、演示法等。 2 、学法:情景体验、自主合作探究、归纳小结、自评互评等。 具体为什么运用,怎么运用,我将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做详细的说明。 教学用具, 学习材料准备 a教师用具:教学图片、拷贝示范工具。b学具准备:白色或彩色绘图纸,涂色工具。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发现美。 1、“你见过装饰布吗?装饰布都用在哪些地方?” (如窗帘、桌布、靠背和床单等) 2、出示一些装饰布扮靓我们家居的图片,提问:这些装饰布在家居环境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3、引导学生小结装饰布的定义:这些布在实用的基础上更具有装饰功能。因此我们称之为装饰布。引入课题并板书《美化生活的装饰布》。 二、讲授装饰布特点——赏析美。 提问学生“刚才那些装饰布给你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 么?”生从色彩,纹样两方面作答,引入下个学习目标赏析美。 生快速浏览书上28、29 页的图片及文字内容,装饰布纹样及色彩都有哪些特点?结合书上思考与讨论的问题分析。要求先独立思

平面构成试题讲解学习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平面构成考试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 、间隔密集的线群会给人一种______的感觉,间隔宽松的线会给人______的感觉() A 、后退、前进 B 、前进、透视 C 、前进、后退 D 、立体、后退 2 、矛盾连接是指利用______在平面中空间方向不定性,使形体矛盾连接。() A 、直线,曲线,折线 B 、直线,水平线,折线 C 、直线,曲线,垂直线 D 、相交线,曲线,折线 3 、二维空间中的面只有______和______之分,没有______。() A、长度、厚度、宽度 B、高度、宽度、长度 C、长度、高度、厚度 D、长度、宽度、厚度 4、由于在人的视觉感受中,密集点的有____的感觉,而稀疏的点有____的感觉,因此产生了空间感。() A 、后退、前进 B 、前进、透视 C 、前进、后退 D 、立体、后退 5、矛盾空间是一种具有立体感的幻觉空间,这种造型空间在真实立体空间中是________。() A 、存在的 B 、不存在的 C 、依据环境而存在 D 、多变的 6 、平面空间即二维空间的特点是() A 、形象有厚度,没有深度 B 、形象无厚度,没有深度 C 、形象无厚度,有深度 D 、形象无厚度,有深度 7 、从肌理的构成形式来看,可以将其分为______ 和______ 。() A 、视觉肌理和人工肌理 B 、触觉肌理和自然肌理 C 、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 D 、自然肌理和人工肌理 8、线只具有______、______和方向的变化,而不具备宽度和厚度的变化。() A、位置、距离 B、位置、长度 C、长度、距离 D、深度、距离 9、重复构成的画面在视觉效果上具有强烈的______、______、______。() A、秩序感、安定感、整体感 B、节奏感、平稳感、重复感 C、整体感、单一感、节奏感 D、重复感、对称感、秩序感 10、在密集构成中所有的形都向中心点靠拢,离点越近基本形______,画面显得越密集。离点越远越稀疏,基本形______() A、越少,越多 B、越多,越少 C、不变,不变 D、越多,不变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1、关于对比构成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的自然现象,如冷暖,干湿都属于对比。 B、对比其实也是一种比较,黑与白,粗与细,长与短,规则于不规则都可进行对比。 C、对比构成的形式有形状对比、大小对比、方向对比、色彩对比、肌理对比等。 D、对比构成相对其它构成形式来说构图相对要自由得多。 12 、表现进深感的方法有()。 A、重叠遮挡 B、透视网格的渐变 C、平等线间共同灭点 D、阴影关系 E、虚实造成远近 13、重复构成的特点是() A、基本形态的同一性 B视觉效果上强烈的秩序感C具有极强的规律性,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呆板乏味 的机械感。D、统一中有变化。 14、密集构成的特点是() A、形成画面的视觉焦点 B、造成视觉张力 C、产生疏密有致的节奏感。 D、有一种深邃的空间感和光学的动感 15 下列属于肌理制作技法的是() A、拓印法。 B、自流法 C、对印法。 D、熏炙法 校 姓名考号班级…………………………………………………..密……………………………………….封……………………………………………….线………………………………………………….

平面构成基础知识(理论知识)

平面构成基础知识(理论知识) 一、构成的含义 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二、平面构成是设计的基础 平面构成主要是运用点、线、面和律动组成结构严谨,富有极强的抽象性和形式感。又具有多方面的实用特点和创造力的设计作品,与具象表现形式相比较,它更具有广泛性。是在实际设计运用之前必须要学会运用的视觉的艺术语言,进行视觉方面的创造,了解造型观念,训练培养各种熟练的构成技巧和表现方法,培养审美观及美的修养和感觉,提高创作活动和造型能力,活跃构思。 第一章平面构成中美的形式法则 一、对称与平衡 1.对称:形本用对折的方法,基本上可以重叠的图形称为对称。它们是等形等量的配置关系,最容易得到统一,是具有良好的稳定感的最基本形式。

(1)轴对称“以对称为中心。左右、 上下或倾斜一定的角度的等形的对称图 形。 (2)中心对称:对称的图形,对称 点在中心就称为中心对称。 (3)旋转对称:一个图形按照一定 的相同的角度旋转,成为放射状的图形, 称为旋转对称,旋转90度的图形,称为 回旋对称。旋转180度的图形彼此相逆, 叫逆对称,也称反转对称。 (4)移动对称:图形按照一定的距 离或按某种一定的规则乾地平行移动所 得到的图形称为移动对称。 (5)扩大对称:图形按一定的比例 放大,称为扩大对称。 2.平衡:从视觉上来指一种等量和 不等形的力的平衡状态。如均衡、适称。 平衡比对称在视觉上显得灵活、新鲜, 并富有变化的统一的美感。 二、对比、调和 1.对比:对比是互为相反因素的东 西,同时设置在一起的时候所产生的现 象,使它们各自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运、静、刚硕、柔软,高、矮、强、弱放在一起的形成对经。大小关系放在起时比它们单独地放置时,大的显得更大,小的显得更小。强弱关系放在一起时,也会产生同样的感觉。通常在构成设计中运用这种对比关系寻求变化和刺激,创造具有各种特性的画面效果。 2.调和:调和不是自然发生的,是人为的,有意识的合理配合。调和和对比是互为相反的因素。最后在画面上要达到既有对比又有调和的统一的画面,就必须通过设计者进行艺术加工,达到合理的配合才能得到调和。因此必须注意以下合理的组合方法,以达到调和的目的。 (1)同种元素的组合。同种元素,如形状为圆形的不同数量的大圆形和小圆形进行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最容易得到统一,但由于这种结合比较简单,因此容易显单调和平常。 (2)类似元素的组合。形状的类似。以几何形中的正方形为例,平行四边形、近似于方形的矩形、有机形的方形、比较形状接受于以上的图形均为类似形。类似还包括形状、大小多少的类似和方向、距离、速度的类似等。类似元素结合比同种元素结合更具备良好的配合条件,它既有形状的变化又有对比,并包括了较多的共同性,因此更能创造出优美直辖市的画面效果。 (3)不同元素的组合。不同形、不同质的元素,它们本身就有着强烈的区别,组合在一起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对比、不调和的状况,因此为了达到调和。必须要调整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彼此之间的联系,由对比向和谐转化,以达到调和统一的目的。 三、节奏、韵律 节奏和韵律是时间艺术的用语,在音乐中是指音乐的音色、节拍的长短、节奏快慢按一定的规律出现,产生不同的节奏。在构成中为同一形象在一定格律中的重复出现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