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车身设计课程总结

车身设计课程总结

车身设计课程总结
车身设计课程总结

白车身:是指已经装焊好但尚未喷漆的白皮车身。

车身前板:是指车头部分的零件,包括水箱框架和前脸,前翼子板,挡泥板,发动机罩以及各种加强板,固定件。车身承载形式:不同分为非承载式、半承载式、承载式三大类;

非承载式:也称有车架式。车架是跨装在汽车前后轴上的桥梁式结构;优点:1轮胎与悬架系统对整车的缓冲吸振作用,挠性橡胶垫还可以起到辅助缓冲作用、适当吸收车架的扭转变形和降低噪声的作用,延长车身的使用寿命,提高了乘客舒适性;2底盘与车身分开装配然后总装在一起,既可以简化装配工艺,又便于组织专业化协作。;3便于汽车上各总成和部件的安装,同时也易于更改车型和改装成其他用途车辆。;4汽车发生故障时,车架还可以对车身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缺点:1由于设计计算时不考虑车身承载,故必须保证车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从而导致整车自重力增加;2由于底盘和车身之间装有车架,使整车高度增加;3车架是汽车上最大而且质量最大的零件,所以必须具备有大型的压床以及焊接、工夹具和检验等一系列较复杂昂贵的制造设备。

半承载式:主要特点:1车身下部与底架组合为一整体,车身也能分担部分弯曲和扭转载荷。

承载式:主要特点:1该结构系由截面尺寸相近的冷弯钢杆件所组成,易于建立较符合实际结构的有限元计算模型,从而可以提高计算精度;2容许设法变动杆件数量和位置,有利于调整杆件中的应力,从而可以达到等强度设计的目的;3作为基础承载件的格栅底架具有较大的抗扭刚性,可以保证安装在其上的各总成的相对位置关系及其正常工作;4在承载相同的情况下,冷弯型钢的成本比无缝钢管约低40%~60%;冷弯型钢可以定尺或倍尺供应,故可提高材料利用率;以冷弯型钢代替钢板冲压件,即可简化构件的成形过程,又能节省部分冲压设备,同时也便于大客车的改型和系列化,为多品种生产创造了条件。

缺点:1成本和质量增加、乘坐舒适性变差;2改型较困难

三化是指:产品系列化、零件通用化、零件设计的标准化

如何实现三化;1.将前围上原来的直边形缺口改成圆弧缺口并焊上支撑框架,2.为了解决车门的通用化问题,可采用同一车门外盖板,而根据需要在不同的侧面切取不同尺寸的车门缺口,以分别满足两种车型的要求。

车身各不同部位刚性对其安全性的影响:试验表明:在纵向撞车的情况下,车身各不同部位的刚性对其安全性的影响,图中四种方案,剖面线部分表示刚性结构,无剖面线部分表示弹性结构,方案四可见,在车身前部和后部均为弹性结构而中部为刚性结构的情况下,能确保成员安全。

平头驾驶室和长头驾驶室的通用化:设计基本思想:1将平头驾驶室的内发动机移到驾驶室前面,而起驾驶室外形、结构、容积、附件等均不变。

2由于二者在地盘上布置的位置不同而引起的轮罩外形、位置的改变,将使部分总成的外形尺寸不得不改变,因此,可采用同一冲模和不同的切边翻边模,以简化制造工艺,缩短生产周期和降低产品成本。

3对于某些必须改变的零部件或总成,则尽可能采用非冲压件,以减少冲模的数量。

4对于某些必须冲压的零件,应尽量使二者通用。

传统设计方法与现代设计方法的流程:

初步设计:1绘制1:5车身布置图。2绘制色彩效果图。3雕塑1:5模型

技术设计:1绘制1:1线形图。2雕塑1:1油泥模型。3制作1:1内部模型。4绘制车身主图板。5绘制车身零件图。6样车试制和试验。7制造车身主模型。

绘制车身主图板:图板上反映出:1车身的主要轮廓线。2车身上各零件的装配关系。3车身上各零件的结构截面。4可动件运动轨迹的校核。

汽车现代设计方法;1.概念设计,创新性思维2.工程设计;先进的设计理念3.技术设计;三维结构设计,二维工作图设计4.产品试制;设计试制-实验试制-生产前试制5.产品试制6.生产设备;计算机造型辅助设计。

主图片上网格的零线可根据下述原则来选取:1高度方向的零线,一般取汽车满载时车架纵梁的上翼缘面、地板平面或通过前轮中心的水平线作为零线。2宽度方向的零线,取汽车的纵向对称中心作为零线。3长度方向的零线,通常均选取汽车前轮中心的垂线作为零线

现代设计方法:概念设计包括技术任务书的全部内容和一个批准的三维模型。汽车的外形设计和内饰选取主要来自用户的要求。,概念设计只是工程设计的雏形。

底盘布置形式:1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2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3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

动力总成布置:初步设计时,必须确定车身与动力总成相对于前轮轴线的位置,在确定各总成相对于前轮的纵向位置之前,1.应预先估算轴荷分布,估算时可将汽车分为三个部分:底盘、车身、动力总成(包括发动机、离合器与变速器或发动机与液力变扭器)。动力总成相对于前轮轴线的位置与2.离地间隙及轴荷分布有关,与此同时还必须考虑3.前悬架和转向传动机构的布置。此外装有空气滤清器的发动机的高度还受发动机机罩高度限制。在总布置草图上,动力总成的位置可由曲轴中心线与发动机气缸体前端面的交点k和曲轴中心线的倾角α两个参数来确定。在发动机过高的情况下,易出现顶天立地的现象,这就需要整车总布置和车身总布置互相协调处理矛盾。

如何降低地板高度:为了保证车身地板凸包的高度最小以及后座凸包上的座垫有足够的厚度,采取在垂直平面内将传动轴布置成U形的方案,这样可以降低传动轴的轴线,同时又能保证动力总成的外廓不致减小离地间隙,而且万向节叉轴线之间的夹角也不致超过允许值。地板高度取决于离地间隙以及纵梁和横梁的截面高度。车身地板的离地高度应在保持必要的离地间隙情况下尽可能减小,以降低汽车的重心,提高高速行驶的稳定性。可采取的措施:1.减小车架纵梁高度;2.后桥上面的一段纵梁做成向上弯的形状;3.后桥采用双曲面齿轮传动以减低传动轴等

轮罩外形尺寸的确定:1.应首先确定车轮跳动极限位置和 2.最大转向角时所占有的空间 3.将轮罩做成圆滑的外形4.将司机与乘客的搁脚空间加大。

车身内部布置:人体尺寸通常以百分位表示:分为第5%,第50%,第95%三种百分位。其中第5%百分位系表示“小个子”是指有5%的人体身材尺寸小于此值,而有95%的人体身材尺寸大于此值;第95%则系表示“大个子”是指有95%的人体身材尺寸均小于此值,而5%的人体身材尺寸大于此值。例如:设计驾驶室工作空间的尺寸就必须适合第95%百分位的驾驶员,而设计操纵机构的布置时,则应考虑人手和脚可及的活动范围,这时就必须适合第5%百分位身材的人。

车门立柱的布置,为什么要倾斜:在布置车门立柱时,首先应考虑上下车的方面性。在四门车身中,当车门立柱直立时,前后座入座都会感到很别扭,如果将门立柱适当倾斜,则可大大改善入座的方便性。

视野性:良好的视野性是保证汽车操纵方便和行驶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升高座椅和减小座垫与背靠的倾角、布置驾驶员座椅接近汽车前端、加大车窗、降低窗台、减小风扇玻璃倾角并尽量使之靠近驾驶员的眼睛、减薄立柱厚度并使其下端后移等都可在不同程度上改善视野性。

驾驶员的手伸和界面;以正常驾驶姿势坐在座椅中身系安全带,一手握住方向时另一手所能伸及的最大空间界面。车身的横截面:车身内部主要的轮廓点取决于驾驶员头部和顶盖之间、肩部和玻璃之间、肘部与车门内表面之间的间隙;车身外表面上的各点则决定于顶盖厚度、玻璃下降的轨迹、门锁和玻璃升降的尺寸等。之后再在横截面上布置门槛梁和顶盖梁,从而定下门框高度。如果将顶盖做成凹形或是将顶盖梁装在横截面以外,则可克服上述缺点,而从工艺性和结构的观点来看,又不致明显地减小顶盖的弧高。凹形顶盖较好的改善侧向视野性和将车门高度增大。顶盖梁装在横截面以外时,可将顶盖表面做成局部鼓起,这样既能在外观上给人以浮雕式的美感,又能在结构上达到提高顶盖刚度的目的。

排气系的布置:为了避免地板过热,地板和消音器之间应留有足够间隙。为了预防振动,固定支承应布置在振动中心,也就是说,尽量靠近刚性横梁。

地板平面高度:大客车制造厂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减小轮胎尺寸。

H点人体模型:上躯干重块、臀部重块、大腿重块、小腿重块、加载方向;

H点是人体身躯与大腿的交接点,即胯点。

驾驶员眼椭圆:是驾驶员以正常驾驶姿势坐在座椅中时其眼睛位置在车身中的统计分布图形

驾驶员的手伸及界面是指以正常驾驶姿势坐在座椅中、身系安全带、一手握住方向盘时另一手所能伸及的最大空间。气动力组成;1.气动阻力Fx 2.气动升力Fz 3.侧向分力Fy

气动力矩--作用;1.俯仰力矩My,使汽车抬头为正2.横摆力矩Mz,以汽车右偏为正3.侧倾力矩Mx,以汽车右倾

为正

汽车的空气阻力:1.形状阻力;由汽车前部的正压力和车身后部的负压力差而产生2摩擦阻力;由空气的粘滞性在

车身表面所产生的摩擦力3.诱导阻力;是气动升力所产生的纵向水平分力4.干扰阻力;爆露在汽车外部的各种附件

引起的气流相互干扰形成的阻力.5内部阻力是冷却发动机等的气流和车内通风气流而形成的阻力。

空气阻力影响着:最大车速、汽车加速性能、燃油消耗率。

汽车的气动升力:垂直于汽车的运动方向。即垂直于地面。升力向上为正,向下为负,气动升力对汽车是有害的,

必须尽可能设法减小。因为它会降低轮胎的附着力从而影响汽车的驱动型、操纵性、和稳定性,质量轻和质心靠后

的汽车队升力特别敏感2.在汽车前端底部加一个挡流板。

附面层.边界层:围绕着运动物体的一个相对薄的空气成内,气流速度有着极剧的变化,存在着速度梯度。該气流成

称为附面层又称为边界层。

汽车前部的流谱:影响发动机罩和风窗玻璃转角部位气流的主要因素:1发动机罩和风窗玻璃间的夹角γ。2发动

机罩的三维曲率和结构。3风窗玻璃的三维曲率和结构。

空气阻力的影响:使用各种减阻附加装置。一汽车外形设计的局部优化。1车头部棱角圆化对阻力的影响,可防止C值,2前风窗立柱及流水槽形状对阻力的影响。3车身后部形状对阻力的影响。4表面的光洁程气流分离和降低D

度,可防止气流的分离而减小阻力。

二采用各种气动附加装置。1前部扰流器。2后扰流器。3导流罩。4隔离装置。

导流罩和减阻装置分为三种类型:1减阻型,目的为降低燃油消耗。2调整压力分布型,目的在于改善气流状态,

以利于发动机冷却及消除外观积垢。3改善气流,以降低风噪声和防止积存灰尘。

C;1.前端低矮2.大倾斜角的前风窗3.平滑的表面4.合适的冷却风入口5.大弧形拐角6.前翼子板向前收缩减小D

7.后翼子板向后收缩

耐腐蚀性措施;1.使车身结构不能存水泥等闭口截面和凹洼处应设置排水口2.全面检查容易腐蚀的部位3.用密封

胶密封并防锈的典型部位4.使用朔料隔层提高车身的耐腐性和漆膜的密着性5.使用轻合金和玻璃钢。

如何提高板壳刚度措施;1.曲面和棱线等的造型及拉延成型过程零件材料的冷作硬化,2.设计各种加强肋。

如何设计加强肋;1.平的或稍鼓得零件加强肋应沿着零件的对角线布置2.减轻弯曲零件的回弹,可以在弯曲部位局

部压出三角肋3.加强肋的轴线宜直否这运动会扭转4.应沿支撑之间最短距离布置5.肋的刚度取决于他的深度但防

止破裂不宜过深。

改善汽车空气动力性能的措施;1.车头后倾,圆化2.冷却气流入口最佳化3.发动机前罩倾斜4.风窗玻璃倾斜5.顶

盖弯曲6.后窗倾斜7.加高行李箱8.尾部翘起9.车轮加罩10.侧面下部平滑11.轮腔圆化12.轮辋平滑化13.侧面圆

化14.A柱圆化15.风窗玻璃圆化16.C柱收缩17.后车体收缩

汽车空气动力学研究内容;1.汽车行驶中的气动力和力矩的研究2.汽车表面及周围的流谱和局部流场的研究以及分

析作用在汽车上的气动力机理3.发动机和制动装置的空气冷却问题的研究4.汽车内部自然通风和换气的问题研究。

设计车身结构按一下步骤:1确定整个车体应由哪些主要的和次要的构件组成,使其成为一个连续的完整的受力系

统;确定主要杆件采取怎样的截面模式:闭式的或开式的。

2确定如何构成这样的截面,截面与其他部件的配合关系,密封或外形的要求,壳体上内外装饰板或压条的固定方

法以及组成截面的各部分的制造方法及其装配方法等。

3对各个截面的初步方案制定以后,可以绘制由一个截面过渡到另一个截面的草图,杆件连接结构草图以及与此同

时所形成的外覆盖件草图。

4将车体分成几个分总成,如地板、顶盖、侧壁、前围、后围等;按分总成着手划分壳体,并在主要的大型冲压件

间的接缝处画线和注明连接型式,以便与制造部门进行商榷。

5同时进行应力分析计算

6进行详细的主图板设计,并画出零件图44

汽车设计考虑;1.机械工程学2.人体工程学3.空气动力学

车身骨架简图组成:1前纵梁、2斜撑、3斜地板、4地板边梁、5传动轴通道、6座椅支撑梁、7后横梁、8后壁、9顶盖、10前围板、11前挡泥板。

车体的纵向受力元件是:前纵梁1、斜撑2、地板边梁4、传动轴通道5、顶盖9、边梁。

横向受力元件:前围板10、前部斜地板3、前后座椅支撑梁6、后壁8、后横梁7、顶盖 车身的大型板壳零件可分为三类:1外覆盖件如车身顶盖、发动机罩外板、门外板、翼子板

2内覆盖件,如前围内板、地板、门内板

3骨架零件,起支撑作用,如支柱、门窗框及各种纵、横梁 提高零件的刚度:提高板壳零件刚度的措施:1曲面和棱线等的造型,及拉延成形过程零件材料的冷作硬化,对提高刚度极为有利,平直的零件造型是不可取的。

2在内覆盖件和不显露的外覆盖件上设置各种形状的加强肋。 焊接接头型式,设计:在车身广泛采用的焊接方法是接触焊,包括点焊、凸焊、缝焊等。

分析,车身上较多采用翻边连接或搭接 隔振设计;悬架应具有良好的减震性能,并应选择恰当的悬置机构和位置,以减少振动的传递,起到隔振的作用。 改善车身的抗蚀性能的途径:1改进车身结构。2采用各种保护膜,改善材料的抗蚀性。 车门的结构:车门是由壳体、附件、内饰盖板。 门锁装置原理:对车门锁装置的要求:1操纵内外手柄时,车门能轻便的打开,关闭时门锁装置具有对车门运动的导向和定位作用。

2门锁应具有两档锁紧位置即全锁紧和半锁紧,以防止汽车行驶时车门突然打开,起安全保险作用,

3设有锁止机构,当锁止时,在车外只有用钥匙才能打开车门,在车内必须解除锁止状态才能打开车门。

4具有防误锁作用。当前门开着而锁扭被按下时,若关闭车门撞动锁爪,即可通过连动杆解除锁止状态,从而防止由于钥匙遗忘在车内而打不开车门。

5强烈要求,当车门处于全锁紧状态时,车门锁能经受一定的纵向载荷、横向载荷和冲击惯性力的作用,从而不因汽车碰撞、翻车、颠簸而使门锁失灵。

门锁结构可分为:舌式、棘轮式、凸轮式。

转子式锁装于车门上的外部型式原理:由转子3与定位器挡块6啮合,保持车门锁紧状态。棘轮与转子装在同一根轴上,通过一系列杠杆机构可以从门内、外操纵机构12,使其脱开棘轮,则门可开;当放松按钮5时,锁钩上的弹簧趾8在弹簧6的作用下,将锁钩卡进棘轮顶住一个齿,使棘轮和转子只能在一个方向,即关闭门的方向转动因此门不能打开。

玻璃升降器原理:要求:1升降平顺,工作可靠,无冲击和阻滞现象,无碾轧声;

2操纵轻便省力,在正常载荷下摇动升降器的最大力矩不应大于2N ·m ;各臂开始运动前,手柄的自由转动空行程量应恰当,一般应不大于60°;

3具有防止手压玻璃时升降器发生逆转的制动机构;

对车门的要求:1具有必要的开度,并能使车门停在最大开度上,以保证上下车的方便;

2安全可靠,车门能锁住,行车或撞车时车门不会自动打开;

3开关方便,玻璃升降方便;4具有良好的密封;5具有足够的强度,不易变形下沉,行车时不振响;

6制造工艺性好,易于冲压并便于安装附件;7外形上与整车协调;

车门的结构:由壳体、附件和内饰盖板三部分组成 车门铰链及其限位器:2

122166bht l d F Ga ht l F )(+==σ[]s σ≤不会变形。大于时产生永久变形。 车门或门框与铰链的连接刚度不足往往是车门下垂的主要原因。改进措施:1加大上下铰链的间距。2在铰链处设置加强板。

白车身:是指已经装焊好但尚未喷漆的白皮车身。

车身前板:是指车头部分的零件,包括水箱框架和前脸,前翼子板,挡泥板,发动机罩以及各种加强板,固定件。车身承载形式不同分为非承载式、半承载式、承载式三大类;

非承载式也称有车架式。车架是跨装在汽车前后轴上的桥梁式结构;优点:1轮胎与悬架系统对整车的缓冲吸振作用,挠性橡胶垫还可以起到辅助缓冲作用、适当吸收车架的扭转变形和降低噪声的作用,延长车身的使用寿命,提高了乘客舒适性;2底盘与车身分开装配然后总装在一起,既可以简化装配工艺,又便于组织专业化协作。;3便于汽车上各总成和部件的安装,同时也易于更改车型和改装成其他用途车辆。;4汽车发生故障时,车架还可以对车身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缺点:1由于设计计算时不考虑车身承载,故必须保证车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从而导致整车自重力增加;2由于底盘和车身之间装有车架,使整车高度增加;3车架是汽车上最大而且质量最大的零件,所以必须具备有大型的压床以及焊接、工夹具和检验等一系列较复杂昂贵的制造设备。

半承载式:主要特点:1车身下部与底架组合为一整体,车身也能分担部分弯曲和扭转载荷。

承载式:主要特点:1该结构系由截面尺寸相近的冷弯钢杆件所组成,易于建立较符合实际结构的有限元计算模型,从而可以提高计算精度;2容许设法变动杆件数量和位置,有利于调整杆件中的应力,从而可以达到等强度设计的目的;3作为基础承载件的格栅底架具有较大的抗扭刚性,可以保证安装在其上的各总成的相对位置关系及其正常工作;4在承载相同的情况下,冷弯型钢的成本比无缝钢管约低40%~60%;冷弯型钢可以定尺或倍尺供应,故可提高材料利用率;以冷弯型钢代替钢板冲压件,即可简化构件的成形过程,又能节省部分冲压设备,同时也便于大客车的改型和系列化,为多品种生产创造了条件。

缺点:1成本和质量增加、乘坐舒适性变差;2改型较困难

三化是指:产品系列化、零件通用化、零件设计的标准化

如何实现三化;1.将前围上原来的直边形缺口改成圆弧缺口并焊上支撑框架,2.为了解决车门的通用化问题,可采用同一车门外盖板,而根据需要在不同的侧面切取不同尺寸的车门缺口,以分别满足两种车型的要求。

车身各不同部位刚性对其安全性的影响:试验表明:在纵向撞车的情况下,车身各不同部位的刚性对其安全性的影响,图中四种方案,剖面线部分表示刚性结构,无剖面线部分表示弹性结构,方案四可见,在车身前部和后部均为弹性结构而中部为刚性结构的情况下,能确保成员安全。

平头驾驶室和长头驾驶室的通用化:设计基本思想:1将平头驾驶室的内发动机移到驾驶室前面,而起驾驶室外形、结构、容积、附件等均不变。

2由于二者在地盘上布置的位置不同而引起的轮罩外形、位置的改变,将使部分总成的外形尺寸不得不改变,因此,可采用同一冲模和不同的切边翻边模,以简化制造工艺,缩短生产周期和降低产品成本。

3对于某些必须改变的零部件或总成,则尽可能采用非冲压件,以减少冲模的数量。

4对于某些必须冲压的零件,应尽量使二者通用。

传统设计方法与现代设计方法的流程:

初步设计:1绘制1:5车身布置图。2绘制色彩效果图。3雕塑1:5模型

技术设计:1绘制1:1线形图。2雕塑1:1油泥模型。3制作1:1内部模型。4绘制车身主图板。5绘制车身零件图。6样车试制和试验。7制造车身主模型。

绘制车身主图板:图板上反映出:1车身的主要轮廓线。2车身上各零件的装配关系。3车身上各零件的结构截面。4可动件运动轨迹的校核。

汽车现代设计方法;1.概念设计,创新性思维2.工程设计;先进的设计理念3.技术设计;三维结构设计,二维工作图设计4.产品试制;设计试制-实验试制-生产前试制5.产品试制6.生产设备;计算机造型辅助设计。

主图片上网格的零线可根据下述原则来选取:1高度方向的零线,一般取汽车满载时车架纵梁的上翼缘面、地板平面或通过前轮中心的水平线作为零线。2宽度方向的零线,取汽车的纵向对称中心作为零线。3长度方向的零线,通常均选取汽车前轮中心的垂线作为零线

现代设计方法:概念设计包括技术任务书的全部内容和一个批准的三维模型。汽车的外形设计和内饰选取主要来自用户的要求。,概念设计只是工程设计的雏形。

底盘布置形式:1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2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3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

动力总成布置:初步设计时,必须确定车身与动力总成相对于前轮轴线的位置,在确定各总成相对于前轮的纵向位置之前,1.应预先估算轴荷分布,估算时可将汽车分为三个部分:底盘、车身、动力总成(包括发动机、离合器与变速器或发动机与液力变扭器)。动力总成相对于前轮轴线的位置与2.离地间隙及轴荷分布有关,与此同时还必须考虑3.前悬架和转向传动机构的布置。此外装有空气滤清器的发动机的高度还受发动机机罩高度限制。在总布置草图上,动力总成的位置可由曲轴中心线与发动机气缸体前端面的交点k和曲轴中心线的倾角α两个参数来确定。在发动机过高的情况下,易出现顶天立地的现象,这就需要整车总布置和车身总布置互相协调处理矛盾。

如何降低地板高度:为了保证车身地板凸包的高度最小以及后座凸包上的座垫有足够的厚度,采取在垂直平面内将传动轴布置成U形的方案,这样可以降低传动轴的轴线,同时又能保证动力总成的外廓不致减小离地间隙,而且万向节叉轴线之间的夹角也不致超过允许值。地板高度取决于离地间隙以及纵梁和横梁的截面高度。车身地板的离地高度应在保持必要的离地间隙情况下尽可能减小,以降低汽车的重心,提高高速行驶的稳定性。可采取的措施:1.减小车架纵梁高度;2.后桥上面的一段纵梁做成向上弯的形状;3.后桥采用双曲面齿轮传动以减低传动轴等

轮罩外形尺寸的确定:1.应首先确定车轮跳动极限位置和 2.最大转向角时所占有的空间 3.将轮罩做成圆滑的外形4.将司机与乘客的搁脚空间加大。

车身内部布置:人体尺寸通常以百分位表示:分为第5%,第50%,第95%三种百分位。其中第5%百分位系表示“小个子”是指有5%的人体身材尺寸小于此值,而有95%的人体身材尺寸大于此值;第95%则系表示“大个子”是指有95%的人体身材尺寸均小于此值,而5%的人体身材尺寸大于此值。例如:设计驾驶室工作空间的尺寸就必须适合第95%百分位的驾驶员,而设计操纵机构的布置时,则应考虑人手和脚可及的活动范围,这时就必须适合第5%百分位身材的人。

车门立柱的布置,为什么要倾斜:在布置车门立柱时,首先应考虑上下车的方面性。在四门车身中,当车门立柱直立时,前后座入座都会感到很别扭,如果将门立柱适当倾斜,则可大大改善入座的方便性。

视野性:良好的视野性是保证汽车操纵方便和行驶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升高座椅和减小座垫与背靠的倾角、布置驾驶员座椅接近汽车前端、加大车窗、降低窗台、减小风扇玻璃倾角并尽量使之靠近驾驶员的眼睛、减薄立柱厚度并使其下端后移等都可在不同程度上改善视野性。

驾驶员的手伸和界面;以正常驾驶姿势坐在座椅中身系安全带,一手握住方向时另一手所能伸及的最大空间界面。车身的横截面:车身内部主要的轮廓点取决于驾驶员头部和顶盖之间、肩部和玻璃之间、肘部与车门内表面之间的间隙;车身外表面上的各点则决定于顶盖厚度、玻璃下降的轨迹、门锁和玻璃升降的尺寸等。之后再在横截面上布置门槛梁和顶盖梁,从而定下门框高度。如果将顶盖做成凹形或是将顶盖梁装在横截面以外,则可克服上述缺点,而从工艺性和结构的观点来看,又不致明显地减小顶盖的弧高。凹形顶盖较好的改善侧向视野性和将车门高度增大。顶盖梁装在横截面以外时,可将顶盖表面做成局部鼓起,这样既能在外观上给人以浮雕式的美感,又能在结构上达到提高顶盖刚度的目的。

排气系的布置:为了避免地板过热,地板和消音器之间应留有足够间隙。为了预防振动,固定支承应布置在振动中心,也就是说,尽量靠近刚性横梁。

地板平面高度:大客车制造厂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减小轮胎尺寸。

H点人体模型:上躯干重块、臀部重块、大腿重块、小腿重块、加载方向;

H点是人体身躯与大腿的交接点,即胯点。

驾驶员眼椭圆:是驾驶员以正常驾驶姿势坐在座椅中时其眼睛位置在车身中的统计分布图形

驾驶员的手伸及界面是指以正常驾驶姿势坐在座椅中、身系安全带、一手握住方向盘时另一手所能伸及的最大空间。气动力组成;1.气动阻力Fx 2.气动升力Fz 3.侧向分力Fy

气动力矩--作用;1.俯仰力矩My,使汽车抬头为正2.横摆力矩Mz,以汽车右偏为正3.侧倾力矩Mx,以汽车右倾

为正

汽车的空气阻力:1.形状阻力;由汽车前部的正压力和车身后部的负压力差而产生2摩擦阻力;由空气的粘滞性在

车身表面所产生的摩擦力3.诱导阻力;是气动升力所产生的纵向水平分力4.干扰阻力;爆露在汽车外部的各种附件

引起的气流相互干扰形成的阻力.5内部阻力是冷却发动机等的气流和车内通风气流而形成的阻力。

空气阻力影响着:最大车速、汽车加速性能、燃油消耗率。

汽车的气动升力:垂直于汽车的运动方向。即垂直于地面。升力向上为正,向下为负,气动升力对汽车是有害的,

必须尽可能设法减小。因为它会降低轮胎的附着力从而影响汽车的驱动型、操纵性、和稳定性,质量轻和质心靠后

的汽车队升力特别敏感2.在汽车前端底部加一个挡流板。

附面层.边界层:围绕着运动物体的一个相对薄的空气成内,气流速度有着极剧的变化,存在着速度梯度。該气流成

称为附面层又称为边界层。

汽车前部的流谱:影响发动机罩和风窗玻璃转角部位气流的主要因素:1发动机罩和风窗玻璃间的夹角γ。2发动

机罩的三维曲率和结构。3风窗玻璃的三维曲率和结构。

空气阻力的影响:使用各种减阻附加装置。一汽车外形设计的局部优化。1车头部棱角圆化对阻力的影响,可防止C值,2前风窗立柱及流水槽形状对阻力的影响。3车身后部形状对阻力的影响。4表面的光洁程气流分离和降低D

度,可防止气流的分离而减小阻力。

二采用各种气动附加装置。1前部扰流器。2后扰流器。3导流罩。4隔离装置。

导流罩和减阻装置分为三种类型:1减阻型,目的为降低燃油消耗。2调整压力分布型,目的在于改善气流状态,

以利于发动机冷却及消除外观积垢。3改善气流,以降低风噪声和防止积存灰尘。

C;1.前端低矮2.大倾斜角的前风窗3.平滑的表面4.合适的冷却风入口5.大弧形拐角6.前翼子板向前收缩减小D

7.后翼子板向后收缩

耐腐蚀性措施;1.使车身结构不能存水泥等闭口截面和凹洼处应设置排水口2.全面检查容易腐蚀的部位3.用密封

胶密封并防锈的典型部位4.使用朔料隔层提高车身的耐腐性和漆膜的密着性5.使用轻合金和玻璃钢。

如何提高板壳刚度措施;1.曲面和棱线等的造型及拉延成型过程零件材料的冷作硬化,2.设计各种加强肋。

如何设计加强肋;1.平的或稍鼓得零件加强肋应沿着零件的对角线布置2.减轻弯曲零件的回弹,可以在弯曲部位局

部压出三角肋3.加强肋的轴线宜直否这运动会扭转4.应沿支撑之间最短距离布置5.肋的刚度取决于他的深度但防

止破裂不宜过深。

改善汽车空气动力性能的措施;1.车头后倾,圆化2.冷却气流入口最佳化3.发动机前罩倾斜4.风窗玻璃倾斜5.顶

盖弯曲6.后窗倾斜7.加高行李箱8.尾部翘起9.车轮加罩10.侧面下部平滑11.轮腔圆化12.轮辋平滑化13.侧面圆

化14.A柱圆化15.风窗玻璃圆化16.C柱收缩17.后车体收缩

汽车空气动力学研究内容;1.汽车行驶中的气动力和力矩的研究2.汽车表面及周围的流谱和局部流场的研究以及分

析作用在汽车上的气动力机理3.发动机和制动装置的空气冷却问题的研究4.汽车内部自然通风和换气的问题研究。

设计车身结构按一下步骤:1确定整个车体应由哪些主要的和次要的构件组成,使其成为一个连续的完整的受力系

统;确定主要杆件采取怎样的截面模式:闭式的或开式的。

2确定如何构成这样的截面,截面与其他部件的配合关系,密封或外形的要求,壳体上内外装饰板或压条的固定方

法以及组成截面的各部分的制造方法及其装配方法等。

3对各个截面的初步方案制定以后,可以绘制由一个截面过渡到另一个截面的草图,杆件连接结构草图以及与此同

时所形成的外覆盖件草图。

4将车体分成几个分总成,如地板、顶盖、侧壁、前围、后围等;按分总成着手划分壳体,并在主要的大型冲压件

间的接缝处画线和注明连接型式,以便与制造部门进行商榷。

5同时进行应力分析计算

6进行详细的主图板设计,并画出零件图44

汽车设计考虑;1.机械工程学2.人体工程学3.空气动力学

车身骨架简图组成:1前纵梁、2斜撑、3斜地板、4地板边梁、5传动轴通道、6座椅支撑梁、7后横梁、8后壁、9顶盖、10前围板、11前挡泥板。

车体的纵向受力元件是:前纵梁1、斜撑2、地板边梁4、传动轴通道5、顶盖9、边梁。

横向受力元件:前围板10、前部斜地板3、前后座椅支撑梁6、后壁8、后横梁7、顶盖

车身的大型板壳零件可分为三类:1外覆盖件如车身顶盖、发动机罩外板、门外板、翼子板

2内覆盖件,如前围内板、地板、门内板

3骨架零件,起支撑作用,如支柱、门窗框及各种纵、横梁

提高零件的刚度:提高板壳零件刚度的措施:1曲面和棱线等的造型,及拉延成形过程零件材料的冷作硬化,对提高刚度极为有利,平直的零件造型是不可取的。

2在内覆盖件和不显露的外覆盖件上设置各种形状的加强肋。

焊接接头型式,设计:在车身广泛采用的焊接方法是接触焊,包括点焊、凸焊、缝焊等。

分析,车身上较多采用翻边连接或搭接

=隔振设计;悬架应具有良好的减震性能,并应选择恰当的悬置机构和位置,以减少振动的传递,起到隔振的作用。 改善车身的抗蚀性能的途径:1改进车身结构。2采用各种保护膜,改善材料的抗蚀性。

车门的结构:车门是由壳体、附件、内饰盖板。

门锁装置原理:对车门锁装置的要求:1操纵内外手柄时,车门能轻便的打开,关闭时门锁装置具有对车门运动的导向和定位作用。

2门锁应具有两档锁紧位置即全锁紧和半锁紧,以防止汽车行驶时车门突然打开,起安全保险作用,

3设有锁止机构,当锁止时,在车外只有用钥匙才能打开车门,在车内必须解除锁止状态才能打开车门。

4具有防误锁作用。当前门开着而锁扭被按下时,若关闭车门撞动锁爪,即可通过连动杆解除锁止状态,从而防止由于钥匙遗忘在车内而打不开车门。

5强烈要求,当车门处于全锁紧状态时,车门锁能经受一定的纵向载荷、横向载荷和冲击惯性力的作用,从而不因汽车碰撞、翻车、颠簸而使门锁失灵。

门锁结构可分为:舌式、棘轮式、凸轮式。

转子式锁装于车门上的外部型式原理:由转子3与定位器挡块6啮合,保持车门锁紧状态。棘轮与转子装在同一根轴上,通过一系列杠杆机构可以从门内、外操纵机构12,使其脱开棘轮,则门可开;当放松按钮5时,锁钩上的弹簧趾8在弹簧6的作用下,将锁钩卡进棘轮顶住一个齿,使棘轮和转子只能在一个方向,即关闭门的方向转动因此门不能打开。

玻璃升降器原理:要求:1升降平顺,工作可靠,无冲击和阻滞现象,无碾轧声;

2操纵轻便省力,在正常载荷下摇动升降器的最大力矩不应大于2N ·m ;各臂开始运动前,手柄的自由转动空行程量应恰当,一般应不大于60°;

3具有防止手压玻璃时升降器发生逆转的制动机构;

对车门的要求:1具有必要的开度,并能使车门停在最大开度上,以保证上下车的方便;

2安全可靠,车门能锁住,行车或撞车时车门不会自动打开;

3开关方便,玻璃升降方便;4具有良好的密封;5具有足够的强度,不易变形下沉,行车时不振响;

6制造工艺性好,易于冲压并便于安装附件;7外形上与整车协调;

车门的结构:由壳体、附件和内饰盖板三部分组成

车门铰链及其限位器:2

122166bht l d F Ga ht l F )(+==σ[]s σ≤不会变形。大于时产生永久变形。 车门或门框与铰链的连接刚度不足往往是车门下垂的主要原因。改进措施:1加大上下铰链的间距。2在铰链处设置加强板。

汽车车身设计实习报告

汽车车身设计
从汽车产业到汽车社会, 汽车已成为一种现代生活方式的代表。 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 汽车越来越普及,人们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从而刺激了汽车供应商开发功能更齐全、文化 内涵更丰富、品牌特征更鲜明的汽车产品。于是,近些年来在全球及国内市场出现了许许多 多各种新功能的车身型式, 众所周知车身结构含有以下分类: 两厢车 三厢车 掀背车 旅行 车 硬顶敞篷车 软顶敞篷车 跑车 MPV SUV 等等。
上上周在王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加认识了学校停车场的各种车, 今天我们到了体育馆门 口的停车场,各种车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各种不同的风格,给人以不一样的冲击。回 宿舍后查阅了不少资料,对于汽车车身设计有了新的认识。
汽车车身设计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汽车车身设计涉及面广,远远超过一般机械产品的 范围,因此车身设计人员需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知识。二、汽车车身设计方法 有别于汽车上其他总成。三、车身的结构设计有独特的要求。另外,在车身设计时除满足车 身有一定的强度,刚度要求外,还应进行防震降噪、碰撞装安全性、金属材料缓腐蚀性及轻 量化方面的结构设计。
在网上找了不少资料,下面举例几款车身设计的机构及特点:
两厢
在国外,两厢车通常叫做“hatchback”,也就是掀背的意思,但是这与我们国内叫得 掀背车有所区别。在国内,两厢车是指少了突出的“屁股”(后备箱)的轿车,它将车厢与后 备箱做成同一个厢体,并且发动机独立的布置形式。这种布局形式能增加车内空间,因此多

用于小型 车和紧凑 型车。
三厢
三厢式汽车:轿车的标准形式。我们常见的轿车一般是三厢车,它的车身结构由三个相 互封闭用途各异的“厢”所组成:前部的发动机舱、车身中部的乘员舱和后部的行李舱。在 国外,三厢车通常叫做 Sedan 或 saloon。
跑车
跑车一般为双门设计,车身较低、造型流畅,有着比较强烈的运动感,座椅为双座或 2+2式设计,与其他级别车型区别比较明显的是,跑车的发动机可以有前置、中置和后置三 种形式;而且其车顶形式也有硬顶、硬顶敞篷和软顶敞篷三种。
跑车的种类很多,有追求性能的,如兰博基尼;有的只追求样子,比如起亚速迈等。随着 市场的发展,跑车也不再局限于两门设计,比 如奔驰 CLS 就是四门轿跑车的引领者。

课程设计与评价总结

课程设计与评价总结 通过这次的设计,感慨颇多,收获颇多。更多的是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包括书本知识以及个人素质与品格方面。课程设计与评价总结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课程设计与评价总结一: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与评价》的学习,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课程设计与评价方面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终于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之前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实践出真知,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必定使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下面,我结合此次学习,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课程及课程设计的内容和基本策略 (广义)课程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课程则是指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由一系列不同类别的学科或学术领域及与之相应的各种间接经验组成的课程。课程设计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的课程理论工作者可谓众说纷纭,没有一致的认识与理解。而课程设计的基础是研究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从多方面探讨其产生或发展的基础和原因,也是研究事物的根本所在。其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在于以下几方面: 第一,从目的上讲,学科课程主要向学生传递人类长期

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种族经 验的精华;活动课程则主要让学生获得包括直接经验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在内的个体教育经验。 第二,从编排方式上讲,学科课程重视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性,活动课程则强调 各种有意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性。 第三,从教学方式上讲,学科课程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去认识人类种族经验;而 活动课课程主要以学生自主的交往为主获取直接经验。第四,在评价方面,学科课程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活动课程则重视过程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 课程设计就是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和评价的设计。课程设计的策略一般认为有六种: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课程新编。以目标为中心的设计思路或称目标模式(即课程设计者根据对学习者行为变化的期望而确定的教育目标进行课程设计的思路)。特征是:它以明确而具体的行为目标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主张行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强调目标的结构性。但其科学观过于质朴、简单,无法描述复杂的教学过程,并且它过分的强调知识的工具性价值,歪曲了知识的真义。 二、中小学课程评价的方法与程序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习题与解答要点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习题与解答 第一章车身概论 1、汽车的三大总成是什么? 答:底盘、发动机、车身。 2、简述车身在汽车中的重要性。 答:整车生产能力的发展取决与车身的生产能力,汽车的更新换代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与车身,我们所看到的汽车概念大多指车身概念,汽车的改型或改装主要依赖于车身。 3、车身有什么特点? 答:a:汽车车身是运载乘客或货物的活动建筑物,由于其在运动中载人、载物的特殊性,所以汽车车身的设计与制造需要综合运用空气动力、空气调节、结构设计、造型艺术、机械制造、仪器仪表、复合材料、电子电器、防音隔振、装饰装潢、人体工程等不同领域的知识。 b:自1885年德国人卡尔·弗里德里希·本茨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辆马车式三轮汽车,并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汽车制造公司——奔驰汽车公司以来,汽车车身的造型随着时代的推移和科技的进步经历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马车车厢形车身;20世纪20、30年代的薄板冲压焊接箱形车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50、60年代冷冲压技术生产的体现流线型、挺拔大方的车身。而到了20世纪70、80年代现代汽车的各种车身造型已初具雏形,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更使得汽车车身的设计制造得到了飞速发展。 4、简介车身材料。 答:现代汽车车身使用的材料品种很多,除金属(主要是高强度钢板)和轻合金(主要是铝合金)以外,还大量使用各种非金属材料如:塑料、橡胶、玻璃、木材、油漆、纺织品、皮革、复合材料等。随着汽车车身制造技术的发展,为了轻量化以及提高安全性、舒适性,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在汽车车身的加工制造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5、车身主要包括哪些部分? 答:一般说,车身包括白车身及其附件。白车身通常是指已经装焊好但未喷涂油漆的白皮车身,主要是车身结构件和覆盖件的焊接总成,并包括前后板制件与车门。车身结构件和覆盖件焊(铆)接在一起即成为车身总成,该总成必须保证车身的强度与刚度,它可划分为地板、顶盖、前围板、后围板、侧围板、门立柱和仪表板总成。车身前板制件一般是指车头部分的零部件,包括水箱框架和前脸、前翼子板、挡泥板、发动机罩以及各种加强板、固定件。6、车身有哪些承载形式? 答:车身按照承载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非承载式、半承载式、承载式三大类。

专业课程设计之心得与体会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也可直接使用专业课程设计之心得与体会 两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不仅检验了我所学习的知识,也培养了我如何去把握一件事情,如何去做一件事情,又如何完成一件事情。在设计过程中,与同学分工设计,和同学们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运筹帷幄,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理解,也学会了做人与处世。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着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这次模具设计,本人在多方面都有所提高。通过这次模具设计,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一次冷冲压模具设计工作的实际训练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巩固与扩充了冷冲压模具设计等课程所学的内容,掌握冷冲压模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掌握冷冲压模具设计的基本的模具技能懂得了怎样分析零件的工艺性,怎样确定工艺方案,了解了模具的基本结构,提高了计算能力,绘图能力,熟悉了规范和标准,同时各科相关的课程都有了全面的复习,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有了提高。在这次设计过程中,体现出自己单独设计模具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体会了学以致用、突出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心情,从中发现自己平时学习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从而加以弥补。在此感谢我们的xxx老师.,老师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这次模具设计的每个实验细节和每个数据,都离不开老师您的细心指导。而您开朗的个性和宽容的态度,帮助我能够很顺利的完成了这次课程设计。同时感谢对我帮助过的同学们,谢谢你们对我的帮助和支持,让我感受到同学的友谊。由于本人的设计能力有限,在设计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恳请老师们多多指教,我十分乐意接受你们的批评与指正,本人将万分感谢。

汽车设计小结

汽车设计课程小结 汽车设计理论是指导汽车设计实践的;而汽车设计实践经验的长期积累和汽车生产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又使汽车设计理论得到不断的发展与提高。汽车设计技术是汽车设计的方法和手段,是汽车设计实践的软件与硬件。 由于汽车是一种包罗了各种典型机械元件、零部件、各种金属与非金属;材料及各种机械加工工艺的典型的机械产品,因此其设计理论显然要以机械设计理论为基础,并考虑到其结构特点、使用条件的复杂多变以及大批量生产等情况。它涉及许多基础理论、专业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例如:工程数学、工程力学、热力学与传热学、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振动理论、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零件、工程材料、机械强度、电工学、工业电子学、电控与微机控制技术、液压技术,液力传动汽车理论、发动机原理、汽车构造、车身美工与造型、汽车制造工艺、汽车维修等。 在一个学期的课程中,我们主要学习了汽车总体设计、离合器设计、机械式变速器设计、万向传动轴设计、驱动桥设计、悬架设计、转向系设计和制动系设计,并且有效巩固了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汽车构造、汽车理论及工程力学等相关课程的知识。 汽车设计的学习光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与实践相结合。学期末的课程设计就是理论结合实践的过程,历时两周的课程设计我们进行了实践探索并完成了汽车转向系的设计。 转向系统是汽车底盘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向系统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汽车行驶的安全性、操纵稳定性和驾驶舒适性,它对于确保车辆的行驶安全、减少交通事故以及保护驾驶员的人身安全、改善驾驶员的工作条件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现代汽车技术的迅速发展,汽车转向系统已从纯机械式转向系统、液压助力转向系(HPS)、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EHPS),发展到利用现代电子和控制技术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及线控转向系统(SBW)。 两周的课程设计,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汽车转向系设计方面的知识。 在设计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检查终于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实践出真知,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使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改正,不断领悟,不断获龋最终的检测调试环节,本身就是在践行“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知行观。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在今后社会的发展和学习实践过程中,一定要不懈努力,不能遇到问题就想到要退缩,一定要不厌其烦的发现问题所在,然后一一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成功的做成想做的事,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劈荆斩棘,而不是知难而退,那样永远不可能收获成功,收获喜悦,也永远不可能得到社会及他人对你的认可! 课程设计是对我们本学期所学知识的一次总结,同时也是对我们各种能力的一次考验。设计过程中通过初步尝试、发现问题、寻找解决方法、确定方案的步骤,逐渐培养了我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是我们更加熟悉了一些基本的机械设计知识。本次设计几乎运用了我们所学的全部机械课程,内容涉及到机械设计、机械材料、力学、液压传动、机械图学等知识,以及一些生产实际方面的知识。通过设计巩固了理论知识,接触了实际经验,提高了设计能力和查阅文献的能力,为今后工作最后一次在学校充电。我认为,在这学期的实验中,不仅培养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各种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课上,我们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而这是日后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浅。要面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对于我们的将来也有很大的帮助。以后,不管有多苦,我想我们都能变苦为乐,找寻有趣的事情,发现其中珍贵

课程设计个人小结

课程设计个人小结 课程设计诚然是一门专业课,同时又是一门讲道课,一门辩思课,给人许多道,多思,莫大的空间。以下的是课程设计个人小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课程设计个人小结范文1: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我终于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做完了。在这次作业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一遍又一遍的计算,一次又一次的设计方案修改这都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刚开始在机构设计时,由于对Matlab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编程掌握得还可以,不到半天就将所有需要使用的程序调试好了。可是我从不同的机架位置得出了不同的结果,令我非常苦恼。后来在钱老师的指导下,我找到了问题所在之处,将之解决了。 同时我还对四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传动系统的设计时,面对功率大,传动比也大的情况,我一时不知道到底该采用何种减速装置。最初我选用带传动和蜗杆齿轮减速器,经过计算,发现蜗轮尺寸过大,所以只能从头再来。这次我吸取了盲目计算的教训,在动笔之前,先征求了钱老师的意见,然后决定采用带传动和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也就是我的最终设计方案。至于画装配图和零件图,由于前期计算比较充分,整个过程用时不到一周,在此期间,我还得到了许多同学和老师的帮助。在此我要向他们表示最诚

挚的谢意。整个作业过程中,我遇到的最大,最痛苦的事是最后的文档。一来自己没有电脑,用起来很不方便;最可恶的是在此期间,一种电脑病毒”Word杀手”四处泛滥,将我辛辛苦苦打了几天的文档全部毁了。那么多的公式,那么多文字就这样在片刻消失了,当时我真是痛苦得要命。 尽管这次作业的时间是漫长的,过程是曲折的,但我的收获还是很大的。不仅仅掌握了四连杆执行机构和带传动以及齿轮,蜗杆传动机构的设计步骤与方法;也不仅仅对制图有了更进一步的掌握;Matlab和Auto CAD ,Word这些仅仅是工具软件,熟练掌握也是必需的。对我来说,收获最大的是方法和能力。那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在整个过程中,我发现像我们这些学生最最缺少的是经验,没有感性的认识,空有理论知识,有些东西很可能与实际脱节。总体来说,我觉得做这种类型的作业对我们的帮助还是很大的,它需要我们将学过的相关知识都系统地联系起来,从中暴露出自身的不足,以待改进。有时候,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合众人智慧,我相信我们的作品会更完美! 课程设计个人小结范文2:三周半的机械课程设计结束了,说是三周半,实则两周半,第一周因连续有三门课程要考试,因而无暇搞设计,两周半的时间紧迫,于是不得不晚上和周末抽时间来继续搞设计,时间抓的紧也很充实。 作为一名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大三的学生,我觉得能

机械专业课程设计个人总结

机械专业课程设计个人 总结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课程设计个人总结三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不仅检验了我所学习的知识,也培养了我如何去把握一件事情,如何去做一件事情,又如何完成一件事情。在设计过程中,与同学分工设计,和同学们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运筹帷幄,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理解,也学会了做人与处世。?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着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负责的装配图绘制和V型块夹具设计。通过这次夹具设计,本人在多方面都有所提高。通过这次夹具设计,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一次轴夹具设计工作的实际训练从而培养和提高了我的独立工作能力,巩固与扩充了课程所学的内容。 我认为,在这学期的实验中,不仅培养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各种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课上,我们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而这是日后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浅。要面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对于我们的将来也有很大的帮助。以后,不管有多苦,我想我们都能变苦为乐,找寻有趣的事情,发现其中珍贵的事情。就像中国提倡的艰苦奋斗一

样,我们都可以在实验结束之后变的更加成熟,会面对需要面对的事情。? 回顾起此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从理论到实践,在这段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但可喜的是最终都得到了解决。

汽车车身设计总结报告

目录 1. 汽车车身的发展趋势及其学习的重要意义。 (2) 2. 汽车车身总布置设计的基本方法与过程。 (6) 3. 汽车车身的基本结构。 (12) 4. 汽车车身的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方法及过程 (18) 5. 汽车车身的尺寸工程。 (22) 6. 汽车车身的冲压成形。 (23) 7. 汽车车身的焊接。 (27) 8. 汽车车身的同步工程。 (31)

1. 汽车车身的发展趋势及其学习的重要意义。 汽车车身是实现汽车功能的重要系统,车身的设计与制造水平影响整车的动力性、平顺性、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轿车车身很大程度影响汽车的质量和市场销售。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舒适性、可靠性、耐久性和造型美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汽车车身不同于一般的机械产品,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设计要求,而实际上,轿车车身在发展过程中,外形的演变最直观,最富有特色,主要经历 个阶段,分别为马车形、箱型、甲壳虫形、船型、鱼形、楔形、子弹头形。 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发明第一辆汽车,而最初的汽车车身基本上沿用了马车的造型,因此被人们称为没有马的“马车”,由于当时汽油机功率较小,一般为木制框架加装结构简单的敞开式车棚,后来,由于人们对乘坐舒适性的要求,车身加上了挡风板,挡泥板等多种辅助构件,图1-1分别为戴姆勒 号和奔驰 号,而奔驰 号为世界上第一辆以汽油机为动力的三轮汽车。 图1- 1马车形车身 由于绝大多数马车形车身都是敞篷的,因此如果遇上刮风下雨天气,乘坐舒适性肯定会大打折扣,因此,在 年,美国福特公司生产出一种新型的 型车,如图车体类似于箱子,因此,人们将其称为“厢型车”,车身由一开始的简陋帆布篷发展到后来带有木制框架的厢型车身,这事车身外形设计的开端,厢型车车身高大,室内空间也比较大,然而其规则的外形也就决定了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空气阻力,一开始,公司决定通过加大发动机功率,即由原来的单缸发动机转化为 缸、 缸、 缸,一路纵队排开,实际上,这种布置方式也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直列式”,与此同时,发动机罩也随之变长。此外,“零件标准化”、“流水线装配工艺”,使得福特汽车成为“农民也能买得起的汽车”, 图1- 2福特 形车 由于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对汽车的速度要求越来越高,厢型车空气阻力较大,妨碍

课程设计的总结报告

课程设计的总结报告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课程设计的总结报告篇一首先我们由衷的感谢老师提供给我们这样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经过这四周的学习,本次课程设计即将结束,总的来说,经过这门课的学习收获还是相当大的。回顾这段时间的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万分。的确,从选材到开始制作,从理论到实践,在四周的实训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们都更加懂得并亲身体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实践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可以说是困难重重,并且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发现自己对之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有待加强。 生活就是这样,汗水预示着结果但是也见证着收获,劳动是人类生存、生活永恒不变的话题,通过实训,我才真正领略到“艰苦奋斗”这一词的真正含义。我想说,设计确实有些辛苦,但苦中也有乐,在如今单一的理论学习中,很少有机会能有实践的机会,但我们可以。而且设计也是一个团队的任务,一起的工作可以让我们有说有笑,相互帮助,配合默契,多少欢乐在这里洒下。我想说,之前的时间确实很累,但当我们看到自己所做的劳动成果时,心中也不免产生兴奋。也许有人不喜欢这类的工作,也许有人认为编程的工作有些枯燥,但我们认为无论干什么,只要人生活的有意义就够了,而且这也是最主要的,社会需要我们,我们也可以为社会而工作。 我们的工作是一个团队的工作,团队需要个人,个人也离不开团队,必须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某个人的离群都可能导致整项工作的失败。实训中只有一个人知道原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每个人都知道,否则一个人的错误,就有可能导致整个项目失败,团结协作是我们实训成功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保证。而这次实

汽车车身设计总结范文

01-车身概论 什么是承载式车身?它有什么优缺点? 无车架,由车身承受载荷。发动机、前后悬架、传动系统的一部分等总成部件装配在车身上优点–保证车身刚度和强度前提下减轻车身重量?缺点–振动噪声大–改型难 什么是非承载式车身?它有什么优缺点? 有车架,载荷(指路面载荷)主要由车架承受 承载式特点?优点1、舒适性好。(有缓冲、降噪的挠性垫)2、便于专业化协作生产。(车身、底盘可分别装配)3、便于装配、便于改型。4、车架对车身有保护作用。?缺点1、自重大。 2、整车高度较大。 3、车架的制造设备大,投资费用高。 什么是基础承载式车身,大客车采用基础承载式车身有什么优点? 侧围腰线以下部位为主要承载件,顶盖考虑为非承载件。窗,仓 02-车身设计方法 车身主图板应该反映哪些内容? –车身上主要轮廓线–车身上各零件的装配关系–车身上各零件的结构截面–可动件运动轨迹的校核 车身传统设计方法存在哪些问题? ?车身开发和设备准备周期长?设计累计误差大。“移形”?费时费力,工作强度大;车身图样,主模型?车身设计开发成本高?通用化与系列化程度低 车身现代设计方法分为哪两个阶段,分别需要完成什么工作? 概念设计?从产品创意开始到构思草图,完成既实用又美观的造型设计,并制作模型和试制概念样车等的全过程。 工程设计(技术设计)电子计算机辅助车身设计–数字化车身设计,车身试验(包括强度试验、风洞试验、振动噪声试验和碰撞试验等) 现代车身设计方法与传统设计方法差别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03-车身总布置设计 概述汽车总布置设计中应考虑哪些因素? 一、乘坐舒适性二、车身的密封、隔热和隔声性能三、安全性、四视野性。五、上下车方便性六、操纵方便性 进行轿车车身布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车身布置与底盘布置的关系,动力总成的布置,地板、凸包和传动轴的布置,轮罩与踏板的布置,车身内部的布置,车门立柱的布置,视野性,车身横截面的设计,箱、备胎布置、行李舱,消声器的布置 进行客车车身布置时应考虑哪些问题? 客车车身总布置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发动机的布置 车厢内的平面布置,横截面,地板平面高度,座椅的布置、尺寸,车门、过道、扶手,备胎、油箱、电池的布置,仪表板的布置,安全性,整车尺寸, 进行货车驾驶室的布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发动机舱与座椅的相对位置,座位布置,车门,要考虑人体工程学、视野要求 进行货车车厢布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货箱容积的确定:根据装载质量、货物的单位容积质量来确定。(如加长货箱) 货箱尺寸:不超过GB的规定的外廓尺寸。尽可能减小长度以减小自重,提高机动性。 货箱的位置应考虑轴荷分布 后悬、离去角:后悬不超过轴距的55%(客车为65%) 装载高度(货箱地板距地面的高度):为装载方便,应尽量低。但受车轮高度及其跳动的限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3篇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3篇 课程设计的理论产生于对课程设计实践的考察。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1: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我终于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做完了。在这次作业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一遍又一遍的计算,一次又一次的设计方案修改这都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刚开始在机构设计时,由于对Matlab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编程掌握得还可以,不到半天就将所有需要使用的程序调试好了。可是我从不同的机架位置得出了不同的结果,令我非常苦恼。后来在钱老师的指导下,我找到了问题所在之处,将之解决了。 同时我还对四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传动系统的设计时,面对功率大,传动比也大的情况,我一时不知道到底该采用何种减速装置。最初我选用带传动和蜗杆齿轮减速器,经过计算,发现蜗轮尺寸过大,所以只能从头再来。这次我吸取了盲目计算的教训,在动笔之前,先征求了钱老师的意见,然后决定采用带传动和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也就是我的最终设计方案。至于画装配图和零件图,由于前期计算比较充分,整个过程用时不到一周,在此期间,我还得到了许多同学和老师的帮助。在此我要向他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整个作业过程中,我遇到的最大,最痛苦的事是最后的文档。一来自己没有电脑,用起来很不方便;最可恶的是在此期间,一种电脑病毒"Word杀手"四处泛滥,将我辛辛苦苦打了几天的文档全部毁了。那么多的公式,

那么多文字就这样在片刻消失了,当时我真是痛苦得要命。 尽管这次作业的时间是漫长的,过程是曲折的,但我的收获还是很大的。不仅仅掌握了四连杆执行机构和带传动以及齿轮,蜗杆传动机构的设计步骤与方法;也不仅仅对制图有了更进一步的掌握;Matlab和Auto CAD ,Word这些仅仅是工具软件,熟练掌握也是必需的。对我来说,收获最大的是方法和能力。那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在整个过程中,我发现像我们这些学生最最缺少的是经验,没有感性的认识,空有理论知识,有些东西很可能与实际脱节。总体来说,我觉得做这种类型的作业对我们的帮助还是很大的,它需要我们将学过的相关知识都系统地联系起来,从中暴露出自身的不足,以待改进。有时候,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合众人智慧,我相信我们的作品会更完美!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2: 三周半的机械课程设计结束了,说是三周半,实则两周半,第一周因连续有三门课程要考试,因而无暇搞设计,两周半的时间紧迫,于是不得不晚上和周末抽时间来继续搞设计,时间抓的紧也很充实。 作为一名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大三的学生,我觉得能做这样的课程设计是十分有意义。在已度过的两年半大学生活里我们大多数接触的是专业基础课。我们在课堂上掌握的仅仅是专业基础课的理论面,如何去面对现实中的各种机械设计?如何把我们所学到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呢?我想做类似的大作业就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在做本次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当属查阅了很多次设计书和指导书。为了让自己的设计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工

(完整版)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车身:供驾驶员操作,以及容纳乘客和货物的场所。 2、白车身:已装焊好但尚未喷漆的白皮车身。 3、概念设计:指从产品构思到确定产品设计指标(性能指标),总布置定型和造型的确定,并下达产品设计任务书为止这一阶段的设计工作。 4、H点:H点装置上躯干与大腿的铰接点。 5、硬点:对于整车性能、造型和车内布置具有重要意义的关键点。 6、硬点尺寸:连接硬点之间、控制车身外部轮廓和内部空间,以满足使用要求的空间尺寸。 7、眼椭圆:不同身材的乘员以正常姿势坐在车内时,其眼睛位置的统计分布图形;左右各一,分别代表左右眼的分布图形。 8、驾驶员手伸及界面:指驾驶员以正常姿势入座、身系安全带、右脚踩在加速踏板上、一手握住转向盘时另一手所能伸及的最大空间廓面。 9、迎角:汽车前、后形心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10、主动安全性:汽车所具有的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概率的能力。 11、被动安全性:汽车所具有的在交通事故发生时保护乘员免受伤害的能力。 12、静态密封:车身结构的各连接部分,设计要求对其间的间隙进行密封,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这种密封关系是固定不动的。 13、动态密封:对车身上的门、窗、孔盖等活动部位之间的配合间隙进行密封,称为动态密封。 14、百分位:将抽取的样本实测尺寸值由小到大排列于数轴上,再将这一尺寸段均分成100份,则将第n份点上的数值作为该百分位数。 二、简答 1、简述车身结构的发展过程。 没有车身——马车上安装挡风玻璃——木头框架+篷布——(封闭式的)框架(木头或钢)+木板——(封闭式的)框架(木头或钢)+薄钢板——全钢车身——安全车身。 2、车身外形在马车之后,经过了那几种形状的演变?各有何特点? ①厢型:马车外形的发展②甲虫型:体现空气动力学原理的流线型车身③船型:以人为本,考虑驾乘舒适性④鱼型:集流线型和船型优点于一身⑤楔型:快速、稳定、舒适。 3、车身设计的要求有哪些? 舒适、安全、美观、空气动力性。 ①结构强度足够承受所有静力和动力载荷;②布置舒适,有良好的操纵性和乘座方便性;③具有良好的车外噪声隔声能力;④外形和布置保证驾驶员和乘员有良好的视野;⑤材料轻质,减小质量; ⑥外形具有低的空气阻力;⑦结构和装置措施必须保护乘员安全;⑧材料来源丰富、成本低,易于制造和装配;⑨抗冷、热和腐蚀抵能力强;⑩材料具有再使用的效果;⑩制造成本低。 4、车身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①车身外形设计的美学原则和最佳空气动力特性原则。②车身内饰设计的人机工程学原则。③车身结构设计的轻量化原则。④车身设计的“通用化,系列化,标准化”原则。⑤车身设计符合有关的法规和标准。⑥车身开发设计的继承性原则。 5、什么是白车身?它的主要组成有哪些? 已装焊好但尚未喷漆的白皮车身。 组成:车身覆盖件+车身结构件+部件。①车身覆盖件:覆盖车身内部结构的表面板件。②车身结构件:支撑覆盖件的全部车身结构零件。③部件:前翼子板、车门、发动机罩和行李箱盖。 6、简述车身承载类型的特点及适用车型。 (1)、非承载式(有车架式):车架作为载体 1>特点:①装有单独的车架;②车身通过多个橡胶垫安装在车架上;③载荷主要由车架来承担。 ④车身在一定程度上仍承受车架引起的载荷。2>适用车型①货车(微型货车除外)②在货车底盘基础上改装成的大客车③专用汽车④大部分高级轿车。 (2)、承载式:去掉车架,由车身直接承载。 1>特点:①保留部分车架、车身承受部分载荷。②前后加装副车架。2>适用车型:基础承载式、整体承载式大客车。

汽车车身设计的发展变化及其意义

现代汽车与汽车文化结课论文 汽车车身设计的发展变化 及其意义

引言 当我们看到一辆汽车时,第一时间就会注意到它的外形。往往外形帅气、漂亮,线条流畅的汽车能最先抓住大众的眼睛。汽车设计中车身造型设计属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范畴,它有别于工程技术设计的“硬设计”,其目的是使汽车能尽量完美地体现他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充分满足人们实用和审美两方面的需求,属于设计中的软设计。 汽车造型设计应该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审美观念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产品达到科学技术与造型艺术的高度统一,人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成为表达人类感情的“符号”。汽车造型设计是科学的理智和艺术的感情为一体的创造性设计。 而在当今社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消费水平越来越高,对汽车的车身设计也越来越看重。 正文 汽车的汽车自诞生至今经历了马车型汽车、箱型汽车、甲壳虫型汽车、船型汽车、鱼型汽车和楔形汽车。 马车型汽车时代 最早出现的汽车,其车身造型基本沿用了马车的形式,因此称为“无马的马车”,英文名“Sedan”就是指欧洲贵族乘用的一种豪华马车。1908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生产了著名的T型车,最初是一种带布篷的小客车,成为马车型汽车的代表。汽车的马车型时代,由于汽车没有自己的造型风格,所以也可以说是汽车造型的史前时代。 箱型汽车 1986年,法国人本哈特和拉瓦索生产了世界上首辆封闭式汽车,也箱形汽车的开端。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1915年生产出一种不同于马车型的汽车,其外型特点很箱一只大箱子,并装有门和窗,因此被称为“箱型汽车”。箱型汽车重视了人体工程学,内部空间大,乘坐舒适,有活动房屋的美称。但是,空气阻力大,妨碍了汽车前进的速度,为汽车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课程设计个人总结

课程设计个人总结 篇一:课程设计个人小结 个人小结 三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我和同学们一起度过了这段忙碌而充实的时光。这次的课程设计深刻的反映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的真谛。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次的课程设计的主题是考试系统的开发设计,首先老师先介绍了这次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步骤,然后同学们进行分组并选出组长和集成组组员,各组进行分工安排、制定计划,组员明确各自的任务后,互相合作完成工作。我们组在这次课程设计中负责的是面向教师的主观题的开发设计,主要部分是试题的删除、添加、修改,以及试卷生成和评分等。而我自己在组内主要负责需求分析、表单设计、实习报告撰写等部分。在明确各自任务后,我们就开始了真

正的系统开发。在需求分析阶段,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查阅了许多资料,以及已有的样例等,然后根据资料做了需求分析,根据需求分析进行了表单的设计,运用各种部件、菜单、按钮等达到用户体验更真实、流畅的目的。 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不仅检验了我所学习的知识,也培养了我如何去把握一件事情,如何去做一件事情,又如何完成一件事情。在设计过程中,与同学分工设计,和同学们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运筹帷幄,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理解,也学会了做人与处世。 在这次设计过程中,体现出了自己设计开发系统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体会了学以致用、突出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心情,从中发现自己平时学习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从而加以弥补。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应该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虚心学习,更加完善自己,为今后步入社会参加工作打下足够的基础。 篇二:课程设计个人总结2 课程设计 题目:课程设计个人总结 学生姓名: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系别:计算机系 专业:软件工程

汽车车身设计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1 工学院车辆与交通工程系 二〇一〇年六月 主讲:江发潮第五讲车身造型与空气动力学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 2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3 一、汽车造型设计 1.1 汽车造型设计的特点和要求 汽车造型设计是指汽车总布置和车身总布置基本确 定之后进一步使汽车获得具体形状和艺术面貌的过程,它包括外形设计和室内造型设计。 汽车造型设计师的工作:参与汽车总布置设计和车 身总布置设计,绘制效果图,塑制模型,将外形形体上的曲线表达在主图板上,制订室内造型和覆饰设计方案,最后协同结构设计师将造型形象体现在具体的车身结构上。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 4 汽车造型设计的特点: 1、独特的综合创作。 2、科学技术与艺术技巧的高度融汇。 3、不仅包含结构性能,工艺等科学技术因素,也包含艺术因素和社会因素,需要加以综合分析,权衡各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 汽车造型设计应满足要求: 1、使汽车具有完美的艺术形象 2、使汽车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性能 3、使汽车车身具有良好的工艺性 4、应保证汽车良好的适用性 5、应考虑材料的装饰效果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5 1.2 汽车外形的影响因素 汽车的外形取决于三个因素:形体构成、线形构 成、装饰和色彩构成。 形体构成指汽车的基本形状和整体分块,取决于 汽车总布置和车身总布置。 线形构成指赋予汽车外形覆盖件具体的形状。装饰和色彩构成是指散热器面罩、保险杠、灯 具,车轮装饰罩,标志、浮雕式文字等的造型设计和位置布置以及车身的色彩设计。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 6 汽车仪表及警告指示灯 流行仪表式样是:黑底、白字、红针、蓝灯仪表一般两大两小: 两大:发动机转速表和车速表 两小:水温表和燃油表

车身设计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研究背景 二十多年来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如井喷式的爆发式增长,汽车的产销量也在逐年上升。1992年中国汽车的产量首次突破了100万辆,增长幅度超过了50%,2006年出台了一些鼓励经济型轿车消费的政策,销量超过380万辆,汽车产量的增长幅度虽然未达到最高,但产量净增量为史上最高。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超出人们预期,达32.37%的增速;2010年,中国低开高走,最终以超过最大产车国美国的历史高记录,以年销量1806万辆,最终成为第一汽车市场[1];2014年中国汽车的产销量为2372.29万辆和2349.19万辆,其中自主品牌销售757万辆,同比增长4.1%,占有率为38.4%,中国车市整体市场依旧保持平稳增长,已经开始出现增速放缓的迹象[2]。 国内的汽车市场上,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共存,自主品牌[3][4]产品在性能、舒适性、可靠性等方面均落后于合资品牌,产品不能被大众所认可,且其生存空间为合资的品牌还未涉及的低挡、廉价区域,因此自主品牌的盈利能力远不如合资品牌。随着合资品牌的定位的不断下探,进一步压缩了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自主品牌虽然稚嫩,但产销量一直逐年在上升。二十多年以前,路上跑的最多的自主品牌为夏利,如今夏利已经被市场所淘汰,最新的产品例如:吉利帝豪、奇瑞汽车公司等等,这些产品在工艺、技术方面与合资品牌的差距正在逐步的缩小,若要达到与合资品牌分庭抗礼,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若要提高汽车自主品牌被大众的认可程度,只能不断的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提升产品的档次。同时,如何提升自主品牌的技术含量和品牌,令很多汽车人都在深思[5]。汽车[6][7]的白车身[8]是除动力总成之外,最大最重要的零件总成。它承载了整车所有零件的安装,并提供驾乘空间,保证碰撞、NVH等性能。白车身的技术要求决定了乘员的舒适性感受,精致性感受,操控性感受。 主机厂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往往白车身自己工厂制造,其他零部件大部分外购,因此白车身的设计和制造能力决定了主机厂的技术能力。主机厂为了利益最大化,往往推出不同种类、不同尺寸、不同平台的多种车型,对应的白车身数量更是翻倍。所以白车身的标准化[9][10]生产及管理,对于企业具有重要性[11]且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12],大多数企业,均通过标准化进行合理地简化,控制多样性和复杂性,从而提生产批量,为企业创造采用高效工艺设备和专业化生产条件,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标准化为企业技术创新[13]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创新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标准化和质量管理技术的要求,这样能较稳定的提升企业的技术能力,按照标准操作,能最大程度的控制制造成本,能够提升企业的很大程度

车身结构与设计论文

车身结构与设计

基于理论分析汽车气动力及力矩 【摘要】汽车空气动力性是汽车的重要特性之一,气动力和气动力矩是它的主 要内容。通过运用数学和物理方法,理论分析气动力及气动力矩的相关参数,进而与汽车的动力性及燃油经济性综合在一起进行分析,找到相关的影响因素,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善汽车性能,合理的选择相关参数,为接下来的设计及模拟仿真做好铺垫。 【关键词】空气动力性气动力气动力矩气动阻力动力性燃油经济性 前言 汽车空气动力性是汽车的重要特性之一,它直接影响汽车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操纵性、舒适性及安全性,它是指汽车在流场中所受的以阻力为主的包括升力、侧向力的三个气动力及其相应的力矩的作用而产生的车身外部和内部的气流特性、侧风稳定性、气动噪声特性、泥土及灰尘的附着与上卷、刮水器上浮以及发动机冷却、驾驶室内通风、空气调节等特性。当一辆汽车以80km/h的速度前进时,有60%的动力用于克服空气阻力。从世界上首款流线型汽车“气流”诞生开始,迄今为止,国内外对于汽车空气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大致分为一般采取试验法、试验与理论相结合法及数值模拟仿真研究法。理论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数学工具来建立空气运动规律及相应初始、边界条件的理论模型,以揭示气动力产生机理及作用关系。而试验及模拟仿真都是在理论研究和计算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可见理论研究对于汽车空气动力学来说是不容忽视的。 气动力及气动力矩分析 1、气动力及力矩 汽车与空气相对运动并相互作用,会在汽车车身上产生一个气动力F,这个力的大小与相对运动速度的平方、汽车的迎风面积及取决于车身形状的无量纲气动系数成正比,可表示为 F = qSC F = 0.5ρvSC F (1) 式中,F为气动力,S为汽车迎风面积,C F为气动系数。

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课程设计总结【一】: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让我更加深刻了解课本知识,和以往对知识的疏忽得以补充,在设计过程中遇到一些模糊的公式和专业用语,比如说经济刮板运输机及皮带运输的选择,在选择选择刮板皮带运输选型时,在使用手册时,有的数据很难查出,但是这些问题经过这次设计,都一一得以解决,我相信这本书中还有很多我为搞清楚的问题,但是这次的课程设计给我相当的基础知识,为我以后工作打下了严实的基础。 虽然这次课程是那么短暂的2周时间,我感觉到这些天我的所学胜过我这一学期所学,这次任务原则上是设计,其实就是一次大的作业,是让我对课本知识的巩固和对基本公式的熟悉和应用,计算力学和运动学及预选电动机过程中的那些繁琐的数据,使我做事的耐心和仔细程度得以提高。课程设计是培训学生运用本专业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对三年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同样,也促使了同学们的相互探讨,相互学习。因此,我们必须认真、谨慎、踏实、一步一步的完成设计。如果时间可以重来,我可能会认真的去学习和研究,也可能会自己独立的完成一个项目,我相信无论是谁看到自己做出的成果时心里一定会很兴奋。此次设计让我明白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团队精神固然很重要,担人往往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自己亲身去经历,这样自己的心里才会踏实,学到的东西才会更多。 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使我们了解到一些实际与理论之间的差异。通过课程设计不仅可以巩固专业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其还可以培养和熟练使用资料,运用工具书的能力,把我们所学的课本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课程设计诚然是一门专业课,给我很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的提升,同 时又是一门讲道课,一门设计课,给了我许多道,给了我很多思,给了我莫大的空间。同时,设计让我感触很深。使我对抽象的理论有了具体的认识。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要比较系统的了解矿井运输提升的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从总体设计原则,本次设计综合三年所学的专业课程,以《设计任务书》的指导思想为中心,参照有关资料,有计划有头绪、有逻辑地把这次设计搞好! 总之,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收获很多、学会很多、比以往更有耐心很多。感谢学校及老师给我们这次课程设计的机会,最真挚的感谢我们的辅导老师,在设计过程中,老师精心的辅导和不厌其烦地的态度才使得我们以顺利的完成这次设计,他那无私的奉献的精神照耀着我们对学习的热爱,同时也增加我们对知识的追求和欲望度。 课程设计总结【二】:课程设计心得体会(通用)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通用)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方面的知识,在设计过程中虽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