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代文书选读》复习重点大纲

《历代文书选读》复习重点大纲

《历代文书选读》复习重点大纲
《历代文书选读》复习重点大纲

《历代文书选读》复习重点大纲

第一章誓辞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誓辞的含义、发展变化;掌握《尚书》的源起、构成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誓辞(重点)

识记:誓辞的含义

理解:誓辞的演变

应用:誓辞之于现阶段的使用

“誓辞”,也称“誓”,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公文文种之一。

这种文体主要是用来表示告诫、信诺和决心的意思,以达到动员、约束和统一大家行动的目的。

早期的“誓”,应用范围局限于统治者上层人物之中,后来范围和内容逐渐扩大,成为战争之前主帅告诫全军将士的言辞。

“誓”还可以作为一种表示决心和承诺的文书,如同今天的宣誓词。

(二)尚书(次重点)

识记:尚书的内涵

理解:尚书的构成

应用:尚书对后世文诰类文体的影响

尚书,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记言体文件汇编。原称《书》,因记上古之事,故名《尚书》,又称《书经》。所记上起原始社会末期的虞舜时代,下讫春秋时代的秦穆公。

按时间先后,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按内容可分为典(记载帝王典范行为的文献)、谟(朝廷商讨大事的记录)、训(帝王的教诲)、诰(训诫文告)、誓(誓词)、命(命令)等6类。

这些初具规模的古代公文,对后世公文体裁,特别是文诰一类体裁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三)《汤誓》、《与国人誓》(一般)

识记:翻译文中经典句。

理解:该誓文产生的背景

应用:该誓文的历史意义

第二章诏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诏书的含义、发展变化;掌握诏书在汉代的分类;把握诏书按内容及情势不同的分类;厘清诏书在历史上的文体演变。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诏书(重点)

识记:诏书的含义;诏书产生的时代

理解:诏书的分类

应用:诏书文体的演进

诏书,又称诏、诏旨,古代帝王下达给臣属或告示天下的公文。上古时帝王的告命,三代时称之为训、诰、誓、命,战国时,则称命,称令。秦统一天下,于是改命为制,改令为诏。汉代定制,把皇帝下达给臣属的文告分为四种:制书、策书、诏书、戒书。秦汉以后,诏书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诏书根据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即位诏、遗诏、哀诏等。而根据下达诏书时的情势而言,又可分为密诏、口诏、血诏等。

两汉时,诏书由尚书负责,魏晋以后,改中书负责。诏书原用散文,魏晋时期改用骈体文,唐以后,骈散兼用。

(二)《问魏征病手诏》(次重点)

识记:《问魏征病手诏》一文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

理解:《问魏征病手诏》一文的背景

应用:《问魏征病手诏》一文显示出李世民的什么精神?

(三)《求茂材异等诏》(一般)

识记:《求茂材异等诏》一文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

理解:该诏文提出的背景

应用:刘彻提出了什么样的选才原则?该选才原则在今天有何意义?

第三章告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告示的含义、红示的内涵;掌握《入关告谕》、《禁馈赠告示》等公文在历史上的价值。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入关告谕》(重点)

识记:《入关告谕》一文的作者;约法三章的内涵;翻译文中经典句

理解:秦民欢迎该告谕的原因何在?

首先,告谕极富针对性,抓住了秦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秦朝的严刑苛法问题;其次,告谕不仅废弃了戕害人民的苛法,而且还立下了保护人民的新法;再次,宣告了军队的任务是为民除害,而绝不骚扰人民。

应用:评价《入关告谕》一文在历史上的地位。

(二)告示(次重点)

识记:告示的含义;红示的含义

告示:是古代官府昭示民众的一种下行公文文种。

红示:清代凡新官上任前,也在衙门前张贴用红纸书写的告示,称为“红示”

理解:《文体明辨》对告示的解释

(三)《戒浮文巧言谕》(一般)

识记:《戒浮文巧言谕》一文的作者

理解:该文的矛头指向是什么?

应用:结合时下的文风问题,谈谈《戒浮文巧言谕》的历史价值。

第四章教令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教令的含义、文体特点;掌握《求贤令》、《求言令》、《军令》等公文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价值。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教令(重点)

识记:教令的含义

理解:教令的演进

应用:教令文体的特点及其现实意义。

“教”和“令”,是古代帝王官吏下行公文文种的名称,“教令”则是二者的统称。“教”,就是仿效和教化的意思,帝王发布文告,臣民们仿效去做。汉代以后,官吏下达的文件也称“教”。“令”就是命令。早时只有帝王的命令、文告才能称“令”。

商周时代则称为训、誓、诰、命,战国时代将训、誓、诰、命统称之为“令”。秦以后改“令”为“诏”,“令”则限于皇后和太子下达的文告。汉代以后,诸侯王发布的命令称为“令”,以后又将官府发布的命令,都称为“令”。

教、令文体近似,一般篇幅较短,文字凝练、准确、坚定,给人以不容置疑之感。

(二)《求贤令》、《求言令》(次重点)

识记:《求贤令》、《求言令》等公文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

理解:什么是“面从”?

应用:《求贤令》、《求言令》等公文在历史上的价值。

(三)《军令》(一般)

识记:《军令》一文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

理解:《军令》的文体特色和语言特色。

第五章表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表文的含义、格式及文体特点;掌握历史上表文的使用变化情况;掌握《出师表》、《陈情表》的主要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表文(重点)

识记:表文的含义,翻译《出师表》、《陈情表》中的经典句。

理解:表文使用的演进情况

应用:简析明太祖朱元璋对表文体进行规范的意义。

表文是起源于汉代的一种上行文种,用于臣僚向君主陈述政事,表达情感。

东汉以后,“表”的使用已不仅限于“陈情”。三国两晋把凡属于陈述性的上行文都称为“表”,内容也更加广泛,包括论谏、劝请、陈乞、进献、推荐、庆贺、慰安和讼理、弹劾等。唐宋以后,“表”的进言议事的作用逐步由其他文种替代,而仅用于陈谢(谢官、谢赐)、庆贺、进献之类了。明代,凡遇朝廷举行庆典,如寿旦、元旦、冬至等,内外臣僚

都在照例进贺“表”,“笺”。“表”用于皇帝和皇太后,“笺”用于皇后。

明太祖朱元璋认为“颂美之辞过多,规戒之意未见”,提倡“文章平实,勿以虚辞为美”,并将韩愈、柳宗元表文作范本,颁告天下,严禁“表笺疏奏”用四六骈体。此后,又正式颁布“表笺”程式,统一这种文体,从此“表”的程式走向固定化。

(二)《陈情表》(次重点)

识记:《陈情表》一文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

理解:《陈情表》的写作背景及其语言特色。

应用:作者怎样将“忠”与“孝”的矛盾进行调和的?

(三)《出师表》(一般)

识记:《出师表》一文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

理解:《出师表》的前半部分,向后主提出的三点建议是什么?

第六章封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封事的含义、产生原因;掌握封事的演进过程;掌握封事消失的年代。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封事(重点)

识记:封事的含义

理解:封事的产生及其演进

封事是产生于汉宣帝时的上行公文文种,亦称“封奏”或“封”。属于奏启类,机密性较强,类似以后的“密呈”和“密函”。

“封事”不止密奏阴阳,只要是属于不能泄漏的机密事项,均用“封事”上呈皇帝,而封建君主为加强其统治,也通过这种文书了解下情。

汉代的章奏一般都不封口,只有奏陈秘密事项,才封口上呈。

到了唐代,“封事”仍用于秘密进谏,杜甫诗中就有“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的句子。

元明以后,“封事”逐渐消失。

(二)《举成公敞封事》(次重点)

识记:《举成公敞封事》一文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

理解:《举成公敞封事》的写作背景及其语言特色。

应用:《举成公敞封事》表现了作者怎样精神?

(三)《戊午上高宗封事》(一般)

识记:《戊午上高宗封事》一文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

理解:《戊午上高宗封事》产生的背景。

应用:《戊午上高宗封事》一文的历史影响。

第七章札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札子的含义、起始年代及其使用范围上的演变。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札子(重点)

识记:札子的含义

理解:札子的产生及其演进

“札子”也称“札”,又称“札子”,是古代朝廷官府的一种简便公文。

始于宋代。宋代以后的札文,既可作上行文又可作下行文。向朝廷上奏的上行文称“札子”,而用作朝廷和官府发布命令的下行文“札”和“箚”称作“御札”“省札”“札子”等。清代使用的“札”文最普遍。上级官厅向下级官厅行文,凡委任事项,督催某事等都用“札”。

(二)《本朝百年无事札子》(次重点)

识记:《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一文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

理解:《本朝百年无事札子》的写作背景。

(三)《论按察官吏札子》(一般)

识记:《论按察官吏札子》一文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

理解:《论按察官吏札子》产生的背景。

应用:《论按察官吏札子》一文的写作目的及其对现实的影响。

第八章奏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奏疏的概念、起始年代、产生背景、文体要求;把握《谏逐客书》、《论贵粟疏》、《谏太宗十思疏》等文的主要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奏疏(重点)

识记:奏疏的含义

理解:奏疏的产生、格式及文体特点

“奏”的文种始于秦朝,追溯它的前身,据说源于周朝的“事书”,战国的“上书”。秦始皇出于尊君抑臣的需要,将“书”改为“奏”,从此“奏”就称为群臣上书君主的专用文书。

“疏”始用于汉代,也是上书君主的专用文书,由于其功能一致,故以“奏疏”作为臣属向皇帝谏政论事公文的统称。“奏”是进的意思,“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

“奏疏”的格式十分严格,行文必须以“臣某言”或“臣昧死上言”开头,用“死罪,死罪”结尾。

由于“奏疏”是呈进君主的,因此还要讲究“典雅”,这无疑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君权至上的观点。

(二)《谏逐客书》、《论贵粟疏》(次重点)

识记:《谏逐客书》、《论贵粟疏》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

理解:《谏逐客书》的写作背景。

应用:《论贵粟疏》对西汉初政权巩固的意义。

(三)《谏太宗十思疏》(一般)

识记:《谏太宗十思疏》一文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

理解:《谏太宗十思疏》产生的背景。

应用:《谏太宗十思疏》“十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十思”的现实意义在哪里?

第九章奏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奏记的概念、与奏疏的关系;把握《奏记立嗣》、《都亭奏记》等文的主要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奏记(重点)

识记:奏记的含义

理解:奏记与奏疏的关系

奏记,属上行公文类,用于上陈的简牍,包括笺、笺记等。

清代吴曾祺《文体刍言》:“奏记,奏进也。或称奏记。或称奏书,或称奏牍。其实一也。与上书相拟,同为进御之称,而臣下可以通用者也”。清王兆芳在《文体通释》中则说:“奏记,进事于王侯大臣而申言阙志,奏书之别支也。主于言事进志,与奏疏相类”。这就是说佐僚对上司陈述意见,百姓向州郡上书,下属向上司都称奏记。

(二)《奏记立嗣》(次重点)

识记:《奏记立嗣》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

理解:《奏记立嗣》的写作背景。

应用:《奏记立嗣》中表现了丙吉对汉室的什么精神?

(三)《都亭奏记》(一般)

识记:《都亭奏记》一文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

理解:《都亭奏记》产生的背景。

第十章檄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檄文的含义、二尺书的含义:檄文的写作要求;《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为袁绍檄豫州》等文的主要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檄文(重点)

识记:檄文的含义;二尺书的含义;檄成为正式公文文种的年代

理解:檄文的写作要求

应用:檄文之于现代公文写作的意义

檄文,是古代一种军事类的文告,《经典释文》中解释说:“檄,军书也。”它是古代在从事征伐时的一种声讨性的文字,有的时候也用于征召和晓谕臣民。

早在虞舜时代,就已产生檄文的前身。战国时期,檄成为正式公文文种。

汉代以后,檄文成为一种正式的文体形式。汉代檄文,书写要在木简上,长二尺,所以又称“二尺书”。

“檄”的写作,要叙事明白,说理雄辩,气势强盛,说话果断,忌隐晦曲折、和缓细巧。声讨性质的“檄”还要宣传己方的英明,揭露敌方的罪行,分析敌我形势和人心的背向,算计彼此力量的强弱,以鼓舞士气。檄文的风格,就是要张扬其辞,务在雄壮刚健,表现出压倒敌人的气势。

(二)《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次重点)

识记:《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

理解:《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的写作背景及其写作特色。

(三)《为袁绍檄豫州》(一般)

识记:《为袁绍檄豫州》一文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

理解:《都亭奏记》产生的背景及其写作特色

第十一章盟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盟文的含义、盟文的写作特点:《左传》简介;把握《晋楚“宋之盟”盟文》等公文的主要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盟文(重点)

识记:盟文的含义、《左传》简介

理解:盟文的由来

应用:盟文之于现代公文的影响

盟文,亦称“盟约”、“盟契”、“盟书”、“载书”等,是古代社会集团、邦国之间订立同盟而写的一种文体。

西周之前,不见盟文,春秋战国以来,国际之间争霸争雄,人际之间尔虞我诈。为了保持某种状态下的平衡稳定,常常须盟誓,因而也就常常应用盟文这种文体。

盟文写作要点,必须写明危难发生的因由,奖励忠孝,彼此存亡与共,同心协力;祈祷冥冥中的神灵,以此进行鉴察,指着九重天作为证人;激动奋发地来树立诚信,恳切深挚地安排词句。今天我们仍然有“同盟条约”这种文件,但内容和形式要求,都不同于古代了。

(二)《晋楚“宋之盟”盟文》(次重点)

识记:《晋楚“宋之盟”盟文》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

理解:《晋楚“宋之盟”盟文》的写作背景。

(三)《与段匹单盟文》(一般)

识记:《与段匹单盟文》一文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

理解:《与段匹单盟文》产生的背景

第十二章状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状文的分类、行状、逸事状的含义;掌握《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段太尉逸事状》等公文的主要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状文(重点)

识记:状文的分类、行状的含义、逸事状的概念

理解:逸事状与正式的行状之间的区别

应用:行状文与一般的传记文之间的区别

状文,有行状、呈状之分,行状,是源于汉代的类似人物传记的文种。所谓“行状”,

就是指一个人的德行状貌意思。古代一些有名望的人死后,他的家属、门生、故旧,为替他向朝廷请求谥号,或请求“史馆”(国家设立的修史机构)为他立传,便将死者的名字、爵里、生平事迹、享年等写下来送呈上去。为这一用途而写下的文字,即称为“行状”。这是“行状”的最初用途。后来大量的“行状”,则已不是出于这一用途,大半是请人替死者代撰墓志文以前,由死者家属或了解死者的人,事先起草的一篇有关死者的生平事迹的资料。这样,行状文也就多起来了。

从内容来说,行状文也就是传记文,但由于行状的用途不同,因而它与一般的传记文比较起来,往往有两个特点,一是它叙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比较详尽,篇幅较长;二是传记文可以有褒有贬,而行状文则有褒无贬。其所以较详,这是因为它本有为写传、写墓志提供原始资料意思;所以有褒无贬,是因为它本是为旌扬死者而写。

“逸事状”,它不同于正式的行状,即并不全面地介绍死者的生平事迹,而仅记死者的某些逸事轶闻,应属于行状的变体。

(二)《段太尉逸事状》(次重点)

识记:《段太尉逸事状》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

理解:《段太尉逸事状》的写作特色

应用:《段太尉逸事状》的写作风格之于现代公文的意义

(三)《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一般)

识记:《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

理解:《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产生的背景

第十三章传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传记的分类,《史记》的产生,自传、小传、列传、后传、外传、内传等的含义;掌握《张中丞传后叙》、《方山子传》等公文的主要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传记(重点)

识记:传记的分类、记传体史书的开端,

理解:自传、小传、外传、列传、内传

应用:古文运动之于公文写作的意义

我国传记体文章,大致可分三种,一种是史书上的人物传记,称为“史传”;一种是史书之外,一般文人学者所撰写的散篇传记;一种是用传记体虚构的人物故事,实际是传记小说。

我国的史书,最早是记言体和编年体,而记传体史书,创自汉代司马迁的《史记》。至司马迁的《史记》产生以后,我国正式出现了以人物为描写中心的史传文。

自从司马迁开创史传体,我国的历代正史,基本上都沿袭了这一体例,一部二十四史,史传文占有其最大的篇幅。

史书以外的传记文,可以溯到汉代刘向所写的《说苑》《新序》和《列女传》等著作,其中多写一些人物故事,虽未必完整,但已是以人物为中心来写其生平事迹,是属于史传文以外的传记文了。

作家所写的人物传记逐渐多起来,并正式成为文章中的一体,是从唐代开始的。唐代

的古文运动推动了各体文章的发展,也为传记文学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古文运动的两位主将——韩愈、柳宗元,首先在这方面做出了贡献。

我国古代传记文学的种类多种多样的。如有自叙生平的传记文,称“自传”。古代的自传体文,有的以“自传”名篇,有时并未题写“自传”名称,实际上是自传文。此外,还有记录轶闻逸事以补充正史的“外传”;有记载人物遗闻轶事的“内传”;有篇幅短小的“小传”;还有补充本传的“后传”;有列叙人臣事迹的“列传”等等。

(二)《张中丞传后叙》(次重点)

识记:《张中丞传后叙》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

理解:《张中丞传后叙》的写作背景及写作特色

应用:《张中丞传后叙》的历史价值

(三)《方山子传》(一般)

识记:《方山子传》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

理解:《方山子传》的写作缘由

第十四章碑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碑文的分类、碑文的含义;掌握《柳子厚墓志铭》、《陋室铭》、《五人墓碑记》等公文的主要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碑文(重点)

识记:碑文的分类、碑文的概念

理解:碑与铭的区别

应用:碑文的历史价值

碑文是刻在石碑上的文辞。碑文又称碑志、碑铭,碑志就是已碑记事的意思,铭则是铭刻的意思。碑文后面的韵语部分称为“铭”,前面的散文部分则称志、序。

古代碑文按照其用途和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记功碑文、宫室庙宇碑文和墓碑文。

碑文是记事文体,古代的碑文往往保存许多珍贵的史料,具有重大历史价值。

(二)《柳子厚墓志铭》(次重点)

识记:《柳子厚墓志铭》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墓志铭的构成

理解:《柳子厚墓志铭》的写作背景及写作特色

应用:《柳子厚墓志铭》主要从哪些方面颂扬柳宗元的?

(三)《陋室铭》、《五人墓碑记》(一般)

识记:《陋室铭》、《五人墓碑记》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

理解:《陋室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五人墓碑记》的写作背景及写作特色

第十五章移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移文的含义及行文情况;掌握《北山移文》、《移告属县》等公文的主要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移文(重点)

识记:移文的概念、移文的行文方向、移文的使用范围

理解:移文的写作特色

移文,也称“移”,“移书”,是一种起源很早的平行文种。战国时,“移书”成为各国之间,各国官员之间或国内不相统属的各官署之间交往的一种平行文书。由于当时各国兼并剧烈,国与国之间交往很频繁,所以“移”的使用是很常见的。到了汉代,“移书”成为各衙署之间、平级官员之间正式使用的平行文书,用于不相隶属机关的往来公务联系。三国以后,亦单称“移”或称“移书”、“移文”。

这种文书,用于劝喻训戒,故文词或明晓,或刚健,或简约,而义理则必须清晰明显。

(二)《北山移文》(次重点)

识记:《北山移文》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

理解:《北山移文》的写作背景及语言特色

(三)《移告属县》(一般)

识记:《移告属县》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

理解:《移告属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第十六章杂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杂记的含义及其分类;掌握《岳阳楼记》、《黄州新建小竹楼记》等公文的主要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杂记(重点)

识记:杂记的概念、杂记的分类

理解:杂记的写作特色

古人将以“记”名篇的文章称为“杂记体。杂记的内容很复杂。广义地说,它包括了一切记事、记物之文,把所有形诸文字而难以归属的杂品文字,都置于“书记”类。后人则将书(指书牍,即书信)另为立类,称书牍类,其他杂项文字,如状、牒、令、疏等,也都分别归属他类,只留下以“记”名篇的文字,称杂记文。但杂记文实际仍然很杂,所谓杂记文,也包括有些文章不易归属,不得已而独成一类的意思。从现存的“记”文来看,有的记人,有的记事,有的记物,有的记山水风景;有的尚叙述,有的尚议论,有的尚抒情,有的尚描写,是非常复杂多样的。我们根据杂记所记写的内容和特点,似可以简约地分为四类:即台阁名胜记、山水游记、书画杂物记和人事杂记。

(二)《岳阳楼记》(次重点)

识记:《岳阳楼记》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

理解:《岳阳楼记》的写作缘由

应用:《岳阳楼记》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

(三)《黄州新建小竹楼记》(一般)

识记:《黄州新建小竹楼记》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

理解:《黄州新建小竹楼记》一文的写作特色

第十七章赠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赠序的使用范围与演变过程;赠序成为单纯赠别之作的年代;掌握《兰亭集序》、《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序》、《滕王阁序》等公文的主要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赠序(重点)

识记:赠序成为单纯赠别之作的年代;赠序的概念

理解:赠序的使用范围及演变过程

应用:赠序的用途

古代以“序”名篇的文章,有赠序一类,是专门为了送别亲友而写的。

在文体分类上,过去把它与序跋合为一类,直到清代才把它单独列出,称为赠序类。

赠序是由诗序演变而来。

赠序一般以述友谊、叙郊游、道惜别为主。

(二)《兰亭集序》(次重点)

识记:《兰亭集序》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

理解:《兰亭集序》的写作缘由

应用:《兰亭集序》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审美意境?

(三)《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序》、《滕王阁序》(一般)

识记:《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序》、《滕王阁序》等文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

理解:《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序》的写作背景;《滕王阁序》的语言特色

应用:“不平则鸣”观在历史上的影响

第十八章序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序跋的内涵、序跋的出现年代、初期序文的特点以及跋文的分类;掌握《金石录后序》、《跋李庄简公家书》等公文的主要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序跋(重点)

识记:序的含义、跋的内涵、序正式出现的年代

理解:初期序文的特点、跋文的分类

应用:序与跋的区别

序,指序文,是写在一部书或一篇诗文前边的文字;跋,指跋文,又称题跋或跋尾,是附写在书后或诗文后的文字。序和跋的性质是相近的,它们都是对某部著作或某一诗文进行说明的文字。

先秦时代未见序文出现。序的正式出现大约由汉代始。初期的序文一般有两个特点,一是序文都置于全书之后,与后世不同(只有单篇文章、作品的序文,是放在前边的,如《史记》、《汉书》中的志、表、书、传之类的短序和班固《两都赋》序;二是书序的内容,除讲该书写作的缘由和经过以外,还包括全书的目录和提要。这类自序文是后世研究作者生平、思想和全书面貌的重要资料。

跋,就是写在书后、文后的说明文字或议论文字。跋文汉晋时代还没有,唐代称题某后或读某,如李翱有《题燕太子丹传后》,韩愈有《读荀子》等,称“跋”,最早见于宋代欧阳修,欧阳修有《集古录》‘跋尾’若干篇,是附在他所珍藏的碑文真迹之后,考订和说

明每篇碑文情况的。一般说来,跋文要比序文简短,主要附于书、文后作说明文字,但有的跋文,也带有记叙性。跋文可分二类,一类属学术性的,其中包括读后感和考订书、文、画、金石碑文的源流、真伪等;一类是文学性的,相当于散文小品之类。

(二)《金石录后序》(次重点)

识记:《金石录后序》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

理解:《金石录后序》的由来;《金石录后序》的写作特色

(三)《跋李庄简公家书》、《革命军序》(一般)

识记:《跋李庄简公家书》、《革命军序》等文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

理解:《跋李庄简公家书》、《革命军序》的写作背景及文风特点

第十九章祭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祭文的内涵、使用范围、语言风格;掌握《祭十二郎文》、《祭石曼卿文》、《祭陈同父文》等公文的主要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祭文(重点)

识记:祭文的含义

理解:祭文的使用范围及语言风格

祭文,祭祀时诵读之文。

古代祭文,一般分四种:祈祷雨晴,驱逐邪魅,祈求降福,哀悼伤亡。而以哀悼死亡为主。古代祭文,只是请亡灵享受祭品而已,中世以后,兼赞死者的品德。而形式则有散文,有韵文,而韵文之中,又可分四言、六言、杂言、骚体等。刘勰指出祭文的风格应该是恭敬而悲哀,切忌追求词藻的华丽。韩愈对这种文体作了革新,他的《祭十二郎文》用散文抒写哀思,非常成功,开创了此后散体祭文的格局。

(二)《祭十二郎文》(次重点)

识记:《祭十二郎文》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

理解:《祭十二郎文》的由来

应用:《祭十二郎文》成为祭文中的“千年绝调”的原因

(三)《祭石曼卿文》、《祭陈同父文》(一般)

识记:《祭石曼卿文》、《祭陈同父文》等文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

理解:《祭石曼卿文》、《祭陈同父文》的文风特点

第二十章书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书的内涵、书的别称、书信的特点、书牍文最早产生的时期及其大发展;掌握《与陈伯之书》、《与韩荆州书》、《答司马谏议书》、《狱中上母书》、《与妻书》等公文的主要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书信(重点)

识记:书的含义

理解:书信的突出特点、南北朝时期书信的特点

应用:书信之于现代公文的影响

古代臣下向皇帝陈言进词所写的公文与亲朋之间往来的私人信件,均称为“书”。“书”是古代书信的总名,而又称简、笺札、牍,是由其所用工具(如写在竹简、木板上)而得名;称尺牍、尺素、尺翰,是因所用以书写的木简、绢帛等约为一尺左右;至于又称函,则是因古代传递书信时所使用的封套而得名。

书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实用性和内容的广泛性。书信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工具,最具有实用价值;而书信所涉及的内容,又几乎无所限定,无论是军国大事,学术讨论,评述人物,推举自荐,倾诉个人境遇,以至日常所感所思,皆可入书,其内容可以包罗社会生活、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在所有文体中,书信可容纳的内容是最为广泛多样的,而在写法上,也是最为灵活的,它可以叙事,可以说理,可以言情;可以长,也可以短,完全看作者的需要而定。书信除了尽言达情以外,更要根据对象的不同而讲求立言的得体。也就是说,在措词以至格式上,要分清上下、尊卑、亲疏等各种关系,这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里,是要求十分严格的。总之,书信对象的具体性,决定着写信写法、语气和款式的不同。这也是书信体的作品的一个特征。

在我国书信体发展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重要阶段。首先,从当时的记载和保存下来的资料看,这时书信体的数量明显增多,在许多作家的文集中,都有书信体作品,有些文人学士专以善长写书信而名噪一时。这一时期的书信体在发展上有两大特点:一是它大大扩大了书信体的内容,使之成为一种广泛的应用文体;二是强化了书信体的文学性,情文相生,趣味隽永,词藻明丽。随着骈文兴起,书信愈加文学化了,崇尚辞藻,追求雅致,辞溢于情,书信也就失去亲切感和温馨感了。到了唐代,在古文运动的倡导下,出现了许多书信名篇,言之有物,抒写衷情。这一传统不仅为后世所继承,而且有所发扬。

(二)《答司马谏议书》(次重点)

识记:《答司马谏议书》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

理解:《答司马谏议书》的由来

应用:《答司马谏议书》的现实意义

(三)《与陈伯之书》、《与韩荆州书》、《狱中上母书》、《与妻书》(一般)

识记:《与陈伯之书》、《与韩荆州书》、《狱中上母书》、《与妻书》等文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

理解:《与陈伯之书》的写作缘由

应用:《与陈伯之书》的历史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新中国成立时的国内国际条件: 1、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奠定了建立新中国的前提条件。 2、经过人民大革命,形成了全国人民的空前大团结。 3、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文化极端落后。 4、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中苏两党关系加强(与苏联控制与反控制的拉锯战) 5、世界冷战局面开始出现,美国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政策 人民共和国方案中经济形态:由五种成分构成:1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2合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 3私人资本主义 4个体经济 5国家和个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经济方针: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 《共同纲领》内容: 1、关于新中国的性质和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 2、关于新中国的政权制度、军事制度及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外交政策的总原则 4、关于人民的权利与义务 意义: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大宪章,他在一个时期内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是政府的施政方针,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体现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林伯渠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沈钧儒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罗荣桓为最高人民检察署署长 1948年秋到49年初对官僚资本的接管政策和办法,既不打乱企业原有的组织机构,而是先按照原来的组织机构和生产系统“保持原职、原薪、原制度”,由军管会对他们自上而下、原封不动、完整的接收下来。派往这些企业的军队代表的职责是监督生产,而不是直接管理企业的生产。所有这些规定的唯一出发点,就是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没收官僚资本的两重性质:从反对外国帝国主义的附庸即中国买办资产阶级及摧毁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的意义看,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 从消灭中国的大资产阶级来看,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第二章共和国民主改革的全面展开与国民经济的恢复 p30 毛泽东在七届三中全会上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书面报告,明确提出当前的中心任务就是: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争取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为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条件。 实现此任务的三条件:1、土地改革的完成 2、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 3、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抗美援朝的原因: 1、国家安全与利益问题:中美一战不可避免,东北的安全问题 2、来自苏联的压力:苏联劝说中国参战,而自身为避免与美国直接冲突不参战 3、维护与强化大国形象 4、巩固中朝友谊 5、毛泽东喜欢挑战 1950年冬到1953年春新解放区农村土地改革运动的三个新特点 1、这次土改是在革命战争已经取得全国胜利、新中国已经建立的新的社会政治环境中进行的 2、在政策上把过去征收富农的多余土地和财产的规定,改为保存富农经济,使富农在土改中处于中立的地位,保证土改的顺利进行 3、在人民政权已经已经在全国建立的条件下,强调土地改革要有领导、有计划、有秩序的进行 七届三中全会后(1950年)人民政府在统筹兼顾的原则下,开始全面调整工商业。这次调整工商业的主要任务是调整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以调整公私关系为中心 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倒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复习提纲完整版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血液:组织][皮肤:器官][植物没有系统结构] [组织——①人:结缔、肌肉、神经、保护②植物:保护、疏导、营养、分生] 3.细胞是除病毒外的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还是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4.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代谢:生物与环境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增殖、分化:生长发育;基因的传递和变化:遗传和变异] 5.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细胞参与下完成的。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显微镜 1.高倍镜:“不要动粗” 2.高倍镜视野暗,低倍镜视野亮 *3.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4.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5.①一行细胞数目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答:20×?=5) ②圆形视野范围细胞的数目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倒数2=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一、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1.原核生物:细菌(球、杆、螺旋菌、乳酸菌)、衣原体、蓝藻、支原体(没有细胞壁,最小的细胞生物)、放线菌、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植物、动物、真菌(蘑菇、酵母菌、霉菌、大型真菌) 病毒非真非原 [蓝藻:发菜、颤藻、念珠藻、蓝球藻。蓝藻没有成型的细胞核,有拟核——环状DNA分子 蓝藻细胞质:含蓝藻素和叶绿素,就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养生物),还含有核糖体]

《作物育种学总论》教学大纲

《作物育种学总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作物育种学总论 课程类型:必修课 学时:32学时 适用对象:植物生产类专业的本科生。 先修课程:遗传学、植物学、生物统计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农业气象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以及对先开课程要求 性质:作物育种学是一门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理论的综合性科学。 目的与任务:通过学习,掌握作物育种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方法,了解国内外作物育种工作的发展动态。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作物育种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方法 难点:作物育种学的基本原理 三、与其他课程关系 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理论,教学内容涉及到植物学、生物统计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农业气象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等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基本要求 绪论(1学时) 基本要求:了解作物育种学的性质、基本任务和主要研究内容。 重点:掌握作物品种的概念。 难点:作物育种学的性质。 第一节作物育种学的意义与发展 1、概念 2、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 3、作物育种学的性质 4、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

5、作物育种学的发展 6、现代作物育种学的特点 第二节作物品种及其在作物生产中的作用 1、作物品种的概念 2、优良品种在作物生产中的作用 第三节国内外作物育种的成就与展望 1、国内外作物育种工作的成就 2、作物育种工作的展望 第一章育种目标(1学时) 基本要求:了解育种目标的概念,制订育种目标的意义。 重点:掌握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制订育种目标的原则。 难点: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 第一节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性状的要求 第二节制订育种目标的原则 第三节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 1、高产 2、稳产 3、优质 4、适应性强,熟期适当 5、适合机械化作业 第二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2学时) 基本要求:掌握主要作物的繁殖方式;对农作物品种的基本要求;作物品种类型和特点。 重点:对农作物品种的基本要求;作物品种类型和育种特点。 难点: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各类品种的育种特点。 第一节作物的繁殖方式 1、有性繁殖 2、无性繁殖 第二节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读书笔记

《爱弥儿》读后感 卢梭逝于1778年逝世于法国埃默农维尔,被葬在当地白杨岛。1794年他的灵柩被送往巴黎,与伏尔泰长眠于此。生前的卢梭受尽世人的责难与辱骂,居无定所,颠沛流离,死后却受到了人们的尊敬与缅怀。作为启蒙时代的先驱,他的教育教育思想在人类教育史的长河中褶褶生辉,对后来的佩斯泰洛奇、福禄贝尔、蒙台梭利以及杜威等教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首先倡导儿童要被当成儿童来看待,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按照儿童的年龄特征进行教育等,向当时的封建思想发起挑战。《爱弥儿》遭到了议会的否认并予以烧毁,但是落后的体制抑制不住真理传播,他的思想启发了人们,新的儿童观已经被人们所接受。《爱弥儿》被翻译成他国语言传诵,激起各地对儿童极其教育问题的兴趣。他开启了一个儿童教育的新时代。直到今天,儿童的价值越来越被重视。二十一世纪被称为是儿童的世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9年通过《儿童权利公约》,以法律的形式捍卫和保障儿童的权利。我国《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明确规定,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在教育儿童的过程中,我们依然倡导尊重儿童,发展儿童的个性,发挥儿童的主体作用,从儿童角度出发教育儿童等。 卢梭的学前教育思想在当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呼吁人们重视婴幼儿的教养,尊重儿童,用儿童的方式对待儿童,让儿童能够自由

自在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是他的学前教育并不是完美的,其中有些观点在我们现在看来甚至是不科学的,这主要是受作者个人认识的影响和整个时代的约束。其中,在挑选教育对象时,卢梭认为首要的条件便是要身强体壮,“一个体弱多病的孩子,即使他能够活到八十岁,我也是不愿意照管他的。”只有身体强壮的孩子才能够进行精神活动,才能够接受成人的教育。同时他也认为,“穷人是不需要接受什么教育的,他的环境的教育是强迫的,他不可能受其他的教育。”穷人不需要接受大自然以外的任何教育,“至于穷人,他是自己能够成长为人的。”穷人的教育直接被环境的影响所带来的个体反应和形成的习惯所代替。由于他的写作特点,卢梭的教育思想的理论架构并不是特别清晰,与其他教育家相比缺乏规范性,这也给我们后来的研究提出了挑战。 卢梭的学前教育思想不仅在宏观上给我们以思想启蒙,在实际与孩子交流和教育的过程中,也带来了很多启示。 1.形成正确的儿童观。儿童就是儿童,要用儿童的方式对待儿童。他们是未来的花朵,是“自然之子”,“历史之子”,“成人之父”,“成人之师”。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要尊重孩子,顺应孩子的天性,珍惜、爱护他们,从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理解孩子。在与他们的相处中,要多听一听孩子们真实的想法,用他们可以理解的方式进行沟通。不能恐吓他们,更不能体罚他们。 2.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发挥幼儿在自身发展的主体作用。对孩子的过渡约束是对他们的伤害,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太约束孩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试卷C

▆ ■ ■ ■ ■ ■ ■ ■ ■ ■ ■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试卷 共1页(第 1 页) 答案务必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得分,超出黑色边框区域的答案无效! ▆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期末考试C 卷 姓名: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学号: 学习中心: 答案务必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镇压反革命 2.另起炉灶 3.抗美援朝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一国两制 二、简单题(每题10分,共50分。)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包括几个方面。 2.第一个“一五计划”建设提前完成,积累了哪些主要成就。 3. 六十年代我国全面调整国民经济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4.为什么说1984-1988年我国国民经济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5.90年代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哪些新进展。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的原因、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2.试述中共十三大的历史贡献。 一、名词解释 1、答:建国初期为打击反革命分子而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政治运动。1950年10月 1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从1950年12月,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地开展了镇压反革命运动。1951年2月12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明确规定了处理反革命案件的原则和方法。全国规模的镇压反革命运动,到1951年10月基本结束。通过镇反运动,基本上扫除了国民党反动派遗留在大陆的残留势力,使我国社会秩序出现了空前安定的局面,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 2、答:“另起炉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之一。就是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当作普通侨民对待,另起炉灶是新中国执行独立自主的基本保证,解决了新中国如何对待同帝国主义的不平等关系和不平等条约问题,建立了一-支忠诚可靠的外交队伍,为迎接50年代第一次建交高潮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3、答:中国人民支援朝鲜抗击美国侵略的活动。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对朝鲜直接侵略,并将战火烧到中朝边界,为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击美国侵略,经过3年战争,将美国军队赶到3 8线以南,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赢得了和平环境。 4、答: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的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原则。1953年12月,周恩来代表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举行谈判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作为处理中印关系的原则,得到了印度方面的赞同。1954年6月,在日内瓦会议休会期间,周恩来总理应邀先后访问了印度和缅甸,同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分别发表了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两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我国和平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在国际关系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答: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和恢复香港、澳门主权,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面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方针。根据这个构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主权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在 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 资本主义制度。1978年底,邓小平根据中国实际首先提出了这一构想。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79年元旦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中,宣布了这一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时,中国政府提出按一国两制的构想收回香港主权。12月,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这样,一国两制就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得到了确认。这一构想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与发展,而且符合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有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二、简单题 1、答:1952年9月,毛泽东提出从现在开始用10到15年时间,逐渐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1953年12月,在毛泽东亲自修改审定的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形成了对过渡时期总路线完整准确的表达:“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答: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到783.9亿元,超过原定计划21%,比1952年增长128.3%,平均每年增长18%。“一五”期间工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同世界其他国家工业起飞时期的增长速度相比,也是名列前茅的。 1957年农业总产值达604亿元(按1952年不变价格计算),完成原定计划的101%,比1952年增长25%,平均每年增长4.5%。粮食产量达19 505万吨,比1952年增长19%,平均每年增长3.7%;棉花产量达164万吨,比1952年增长26%,平均每年增长4.7%。 五年间,全国物价基本稳定,国家财政除1956年有赤字外,其余各年都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人民生活水平也逐步有所提高,全国居民平均消费水平1957年达到102元,比1952年的76元提高1/3,其中职工平均消费水平由148元提高到205元,提高38.5%,农民由62元提高到79元,提高27.4%。 3、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规模是空前的,成就是巨大的。“一五”计划的大多数指标,1956 年底就基本完成。到1957年底,超额完成了建设计划。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建设进展比较顺利,建成一大批重要工程项目。建立起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一、位置优越 【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纬度位置】我国南北跨纬度大(近50度),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北温带地区,小部分位于低纬度热带地区,没有寒带。 二、国土辽阔 1、我国陆地领土面积 960万平方千米,仅 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2、陆上国界线长达 2.2万千米,相邻国家 有 14 个。 3、大陆海岸线长 1.8万千米,我国濒临 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 东海和南海,它们都是太平洋的边缘部 分。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隔海 相望的国家有 6个。 【我国14个陆上邻国和6个隔海相望的国 家】(口诀) 东朝北蒙俄罗斯,西北哈吉塔斯坦;西面阿富汗巴基斯坦,南有印、尼不丹缅老越;隔海相望共六个、印尼马文菲日韩; 4、我国领土东西距离约 5000千米;南北距离约 5500千米。 【领土四至】

A最北端: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53 oN)B最南瑞:曾母暗沙(4oN)。 C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oE)D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73oE)5、图1.4:我国领土南北部气候差异的原因: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图1.5我国领土东西端时间差异的原因:我国东西经度跨度大。 【行政区划】把34个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填在图中. 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 省级(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县级(自治州、自治县、市); 乡级(民族乡、镇)三级。 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34个省级行政区简称三字经】(口诀) 京津沪、内蒙古;黑吉辽、冀豫鲁;青宁新、浙皖苏; 湘鄂赣、晋陕甘;闽粤桂、琼台黔;港澳渝、川藏滇; 【4个直辖市】(口诀):重上北天; 【5个自治区】(口诀):新疆西藏和广西、内蒙宁夏自治区; 有两个简称的省市:四川省(川或蜀)、甘肃省(甘或陇)、陕西省(陕或秦)、云南省(云或滇)、贵州省(贵或黔);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台湾省;黄河依次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

作物育种学各论复习题

作物育种学各论复习题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1、按作物的繁殖方式,品种群体类型大致可分为、、异交群体和杂种品种群体四种。 2、作物分子育种的研究与应用目前集中在和两方面。 3、60多年来,我国的水稻育种经历了3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品种的整理与评选利用、、。 4、是籼粳杂交育种的最大障碍,克服其最好的途径是利用。 5、水稻花药培养中,通常取小孢子处于的花药进行培养最为适合。 6、玉米小斑病的生理小种目前已确定2个,即小种和小种。 7、依据玉米子粒形状、胚乳淀粉的含量与品质等性状,将栽培玉米亚种分为有稃型、爆裂型、粉质型、甜质型、甜粉型、糯质型、、和半马齿型9种类型。 8、在自交系间杂交种的选育中,世界各国玉米育种工作的重点是选育。 9、在油菜3个栽培种类型中,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类型是。 10、油菜的品种间杂交育种中,对自交不亲和性的白菜型油菜,和育种法最为常用。 11、我国3大主棉区是、和西北内陆棉区。 12、棉花单倍体育种中,最有前途的方法是的应用。 1、下列水稻雄性不育类型属于孢子体不育的是。 A 野败型和冈型 B 冈型和红莲型 C 冈型和BT型 D 红莲型和BT型 2、下列野生稻类型中,为普通栽培稻的祖先的是。 A 药用野生稻 B 普通野生稻 C 疣粒野生稻 D 颗粒野生稻 3、水稻花药培养中,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通常采用培养基。 A B5 B White C MS D N6 4、在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类型中,育性败育彻底且稳定的类型是。 A T群 B C群 C C群和T群 D T群和S群 5、在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类型中,其遗传属于配子体不育的是。 A C群 B S群 C T群 D T群和C群 6、玉米抽丝期是指小区至少以上的植株雌穗花丝抽出苞叶的日期。 A 5% B 10% C 50% D 80% 7、在油菜的栽培种中,一般来说,熟期最短的是。

《思想品德修养》推荐阅读书目

《思想品德修养》推荐阅读书目 授课教师:陈卓 1.[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2.[古罗马]西塞罗.西塞罗三论[M].徐奕春.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3.[美]罗洛·梅.爱与意志[M].冯川.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7 4.[法]拉罗什福科.道德箴言录[M].何怀宏.北京:西苑出版社,2003 5.[美]弗洛姆.爱的艺术[M].孙依依.北京:工人出版社,1986 6.[美]埃利希·弗罗姆.健全的社会[M].欧阳谦.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 7.[德]卡西尔.人论[M].甘阳.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8.[法]卢梭.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M].张驰.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 9.[奥]A·阿德勒.超越自卑[M].刘泗.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 10.[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刘继.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11.[法]帕斯卡尔.帕斯卡尔思想录[M].何兆武.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2.[法]加缪.西西弗的神话[M].杜小真.北京:西苑出版社,2003 13.[法]蒙田.蒙田论生活[M].龙婧.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4 14.[法]蒙田.人生随笔[M].陈晓燕.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15.[美]爱默生.爱默生人生十论[M].亦非.北京:京华出版社,2006 16.[美]爱默生.爱默生散文选[M].姚暨荣.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17.[英]休谟.人性论[M].关文运.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8.[奥]斯蒂芬·茨威格.异端的权利[M].张晓辉.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19.[英]培根.培根论说文集[M].水天同.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20.[英]弗朗西斯·培根.培根论说文集[M].高健.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21.[德]艾克曼.歌德谈话录[M].杨武能.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6 22.[美]房龙.人的解放[M].郭兵.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23.[英]罗素.自由之路[M].李国山.北京:西苑出版社,2003 24.[英]罗素.自由与幸福之路[M].北京:时代文艺出版社,2004 25.[美]约翰·杜威.人的问题[M].傅统先,邱椿.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26.[英]斯密.道德情操论[M].蒋自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27.[德]布伯.我与你[M].陈维纲.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28.[日]西田几多郎.善的研究[M].何倩.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 29.[保]瓦西列夫.情爱论[M].赵永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 30.[奥]弗洛伊德.性爱与文明[M].滕守尧.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 31.[奥]弗洛伊德.文明与缺憾[M].傅雅芳.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 32.[美]麦金太尔.追寻美德:道德理论研究[M].宋继杰.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 33.卢风.启蒙之后——近代以来西方人价值追求的得与失[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 34.金生鈜.德性与教化——从苏格拉底到尼采:西方道德教育哲学思想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

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全册重点知识复习提纲(完整版)

范文 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全册重点知识复习 1/ 5

提纲(完整版) 2020 年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全册重点知识复习提纲(完整版)七年级下 Units1-2 复习要点重点句型: 1.Where is your pen-pal from? He’s from Australia. 2.Where does she live? She lives in Sydney. 3.What language does she speak? She speaks English. 4.Is there a bank near here? Yes, thre is. It’s on the Center Street. 5.Where’s the supermarket? It’s next to the library. 6.Is there a pay phone in the neighborhood? Yes, it’s on Bridge Street on the right. 语法:一般现在时 1.一般现在时用法 (1) 表示经常性或习惯性的动作,常与表示频率的时间状语连用。 比如: always, often, usually, every day / week / month / year, sometimes, on Sunday 等 I leave home for school at 7:00 every morning. (2)表示现在的状态。 I am a student. (3) 表示主语所具备的性格和能力。 I like red. I can spenk English. (4)客观真理,客观存在,科学事实。

作物育种学各论玉米试题库答案版

作物育种学各论 玉米育种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玉米自交系:单株玉米经过多代连续自交和选择,最后育成的基因型相对纯合、性状整齐一致的自交后代群体。 2、一环系:从异质杂合的群体品种或综合品种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3、二环系:从自交系间杂交种后代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4、顶交种:选用一个品种和一个自交系或单交种杂交而成。 5、三交种:选用一个自交系与一个单交种杂交而成。 6、双交种:先选用四个自交系分别配成两个单交种,再用两个单交种杂交而成双交种。 7、S型雄性不育系:育性不稳定、配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3表现显性、抗玉米小斑病 8、T型雄性不育系:育性稳定、孢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1和Rf2 表现显性互补、高感玉米小斑病 9、C型雄性不育系:育性稳定、孢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4和Rf5 表现重叠作用、抗玉米小斑病 10、孢子体雄性不育系:指不育系的花粉的育性受孢子体的基因型所控制,而与花粉本身所含基因无关。 11、配子体雄性不育系:指不育系的花粉育性直接受雄配子体本身的基因所决定。 12、测验种:在测定配合力时,用来与被测系杂交的品种、杂交种、自交系、不育系、恢复系等称为测验种。 13、测交种:测交所产生的杂种。 14、轮回选择:轮回选择是反复鉴定、选择、重组的过程,每完成一次鉴定、选择、重组过程便称为一个周期或一个轮回。 15、糯玉米:又称粘玉米,其胚乳淀粉几乎全由支链淀粉组成。

16、普通甜玉米:以su1为基础。在乳熟期,纯合su的还原糖和蔗糖含量增加,尤其是水溶性多糖(water soluble polysaccharide)增多,使支链淀粉变为水溶多糖。 17、超甜玉米:以sh2和以bt1,bt2为基础,sh2突变体子粒的含糖量是普通玉米的10倍,其作用是在胚乳发育过程中阻止蔗糖向合成淀粉底物的转化,故使胚乳中蔗糖含量增加,淀粉减小。能较长期地保持高糖分水平。 18、杂种优势群:是指遗传基础广泛、遗传变异丰富、具有较多有利基因、较高一般配合力、种性优良的育种群体。是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作用下经过反复重组种质互渗而形成的活基因库,从中可不断分离出高配合力的优良自交系。 19、杂交种:指基因型不同的两个植株个体通过雌雄配子融合所产生的后代,作物育种上的杂交种是指基于杂种优势培育原理生产的高产优质作物品种。 20、马齿型玉米:植株高大,耐肥水,产量高,成熟较迟。果穗呈筒形,子粒长大扁平,子粒的两侧为角质淀粉,中央和顶部为粉质淀粉,成熟时顶部粉质淀粉失水干燥较快,子粒顶端凹陷呈马齿状而得名。凹陷的程度取决于淀粉含量。食味品质不如硬粒型。 21、硬粒型玉米:又称燧石型,适应性强,耐瘠、早熟。果穗多呈锥型,子粒顶部呈圆形,由于胚乳外周是角质淀粉。故子粒外表透明,外皮具光泽,且坚硬,多为黄色。食味品质优良,产量较低。 22、甜玉米:是由于一个或几个基因的存在而不同于其他玉米的一种类型。甜玉米是菜用玉米的一个类型。 23、一般配合力:是指某一亲本自交系在一系列的杂交组合中,对杂种后代的某一性状所产生的平均影响。 24、特殊配合力:是指亲本自交系在特定的杂交组合中对杂种后代某一性状平均值产生偏离的情况. 25、雄性不育系:雌雄同株植物中,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有功能的花粉,但它的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并能将雄性不育性遗传给后代的植物品系。26、雄性不育恢复系:雄性不育恢复系是指与雄性不育系杂交后,可使子代恢复雄性可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经典研读报告(2020版)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工作技能,课程性质: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中英文): 经典研读报告是一门通过阅读指定经典社科文献并撰写读书报告来拓展法科学生知识面和写作与表达能力的实践课程,可作为法科学生核心课程的有益补充。 This course is a practical course to expand the knowledge and writing and expression ability of law students by reading and writing classic social science literature. It can be a useful supplement to the core courses of law students. 2.设计思路: 本课程主要由任课教师提供阅读经典文献清单,学生基于自己的兴趣与知识基础阅读指定经典文献,在阅读基础上撰写读书报告。任课教师对读书报告的写作加以点评,指导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主要是对其他课程中获得的知识的综合运用。 二、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 (1)对经典社会科学文献有大致的了解; - 1 -

(2)养成对文献的精读习惯; (3)通过读书报告写作提高写作和表达能力,并为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写作形成初步训练。 三、学习要求 学生应当认真阅读任课教师开列的经典文献,并通过多种形式与任课教师互动,了解写作要求,认真撰写研读报告。 四、教学进度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主要阅读书目(不完全): 1.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2.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3. 霍布斯:《利维坦》; - 1 -

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重点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

1、常见分数、小数、百分数互化。 2、常见圆周率的倍数。 1×3.14=3.14 2×3.14=6.28 3×3.14=9.42 4×3.14=12.56 5×3.14=15.7 6×3.14=18.84 7×3.14=21.98 8×3.14=25.12 9×3.14=28.26 16×3.14=50.24 25×3.14=78.5 36×3.14=113.04 3、常见基本数量关系式。 (一)基本算式 被除数 ÷ 除数 = 商 被除数 = 商 × 除数 除数 = 被除数 ÷ 商 一个因数 × 另一个因数 = 积 一个因数 = 积 ÷ 另一个因数 另一个因数 = 积 ÷ 一个因数 一个加数 + 另一个加数 = 和 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 另一个加数 = 和—个加数 (二)行程问题 路程 = 速度 × 时间

速度 = 路程 ÷ 时间 时间 = 路程 ÷ 速度 (三)购买东西 总价 = 单价 × 数量 单价 = 总价 ÷ 数量 数量 = 总价 ÷ 单价 (四)工程问题 工作量 = 工作效率 × 时间 工作效率 = 工作量 ÷ 时间 时间 = 工作量 ÷ 工作效率(五)利息问题 利息 = 本金 × 利率 × 时间 利率 = 利息 ÷ 本金 ÷ 时间 时间 = 利息 ÷ 本金 ÷ 利率 4、常见单位换算 (一)面积单位 1 平方米 = 100 平方分米 1 平方分米 = 100 平方厘米 1 公顷 = 10000 平方米 1 平方千米 = 100 公顷 1 毫升 = 1 立方厘米 (二)体积、容积单位

1 立方米 = 1000 立方分米 1 立方分米 = 1000 立方厘米 1 升 = 1000 毫升 1 升 = 1 立方分米 5、常见公式。 (一)圆的周长、面积 周长 C=2πr 或 c=πd 面积 S=πr2 (二)圆柱、圆锥侧面积、表面积 (三)圆柱、圆锥体积 圆柱体积 = 底面积 × 高 圆锥体积 = 底面积 × 高 ×1/3 6、常见应用题类型。 (一)分数、百分数问题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 × 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一个数 ÷ 另一个数) (3)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 (大—小)÷“比” 字后面的 ) (4)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作物育种学各论复习精华

一.水稻 1.水稻的育种概况 (1)我国水稻的种植概况 我国是水稻原产地之一,亚洲栽培稻的祖先种普通野生稻分布极广:南起,北至东乡,西起盈江,东至桃园。 水稻栽培历史极为悠久:余河姆渡(6950±130BC)桐乡罗家角(7040±150BC)舞阳贾湖遗址(8000BC) (2)水稻矮化育种源于我国,被誉为水稻的第一次“绿色革命”,比国际水稻所育成IR8时间早十年。杂交水稻被誉为水稻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第一个系统选育而成的半矮秆品种是矮脚南特(,来自南特16号,1965)。 第一批杂交选育的半矮秆品种是广场矮、珍珠矮和江南矮等) (矮源:广西矮仔占;育成单位:农科院)。 (3)我国的育种简史 20世纪20年代开始有计划地开展水稻育种,但1949年前水稻生产和育种发展缓慢。 50年代以来,我国水稻育种经历了3个重要发展时期: ①高杆良种的评选利用(40年代末期到50年代后期) 早籼南特号,中籼胜利籼,中粳黄壳早廿日,晚粳老来青 ②矮化育种阶段(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期) 3个里程碑式的品种:矮脚南特,广场矮,台中在来1号 ③杂种优势利用阶段(70年代初到80年代初) 袁隆平,必湖,颜龙安,谢华安;汕优63 (4)我国的水稻育种成就 1.水稻品种高产稳产水平的持续提高, 是最显著的成就。 矮脚南特、第一代杂交稻、桂朝2号、特青2号、汕优63。

2.稻种资源的收集、整理、保存和研究利用取得重要成果。 3.育种方法和技术是我国水稻育种发展的显著特点。 (品种间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籼粳亚种间杂交育种、诱变育种、花药和花粉培养 技术) (5)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 2.新(理想)株型:集中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优良性状,使其获得最高的光能利用率,并能 将光合产物最大限度地输送到籽粒中去,通过提高收获指数而提高籽粒产量。 Figure 1国际水稻研究所设计的新株型农业大学设计的直立穗型超高产粳稻株型(守仁) 3.矮秆品种的增产作用是通过: (1)降低个体的植株高度、增加密度; (2)增施肥料,减少倒伏、提高产量; (3)降低茎秆所占比重、提高收获指数。 (注意:高产必须以生物学产量为基础,植株高度也不是越矮越好,育种家普遍认为,在抗倒伏的基础上,增加高度,提高生物学产量,是提高经济产量的重要条件) 4.

道德情操论读书笔记(通用5篇)

道德情操论读书笔记(通用5篇) 道德情操论读书笔记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那么你会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整理的道德情操论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道德情操论读书笔记1 在我还在大学时候就拜读过亚当斯密的经典著作《国富论》,之后知道这位经济学大师还有这样一部关于“人”的著作,就带着一种好奇的态度读了这本书,看看以经济学家的眼光来分析人性会给我带来什么样的震撼。 英国十八世纪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伦理学著作《道德情操论》,共修订过六次。亚当斯密从人类的情感和同情心出发,讨论了善恶、美丑、正义、职责等一系列概念,进而深刻地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秘密。此书对于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不可或缺的“圣经”,堪称西方世界的《论语》。 在当前急剧变革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每一个普通人都面临着社会地位变化不定、贫富差距逐渐拉大、企业改革改制成败、股市非理性繁荣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身处其中又常常感到被强权、自私、虚荣、妒嫉、仇恨、贪婪和背信弃义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包围,因而更加向往公平、正义、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俭、自我克制等人性

的美德。但是,这些不道德和道德,以及衍生出以上种种人类情感的“同情感”,正是230多年前的英国“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撰写《国富论》之前,甚至在写完《国富论》之后,一向不厌其烦反复思考的焦点。亚当斯密耗费毕生的心血,把这些观察、思考写成了《道德情操论》。能够说这是他至今惟一的一本全面、系统分析人类情感的作品 大家都知道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里有句名言,即: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可他在《道德情操论》中却深刻地写道:“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正因,它注定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亚当斯密这一席话,对于处在急剧变革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我们来说,的确有十分重要的思考与借鉴好处。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对人类丰富多彩的道德情操世界,做了简明扼要的理论阐述:首先,他认为同情、同情心是人类天赋的本性之一,换句话来说,情感互动构成社会生活天然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后,他引出一个类似公理的常识,即:相互同情的愉快,同情既能增加快乐也能减轻痛苦。其次,他在第二卷中,以前谈到对优点和缺点的感觉,即:确定无疑的赞同或反对的对象——从内情绪感同它意欲产生的或往往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关联来研究——优点与缺点。他在第三卷中,阐述了我们评判自己的情感和行为的基础,兼论职责感。 在第四卷中,阐释了效用对赞同情感的作用。第五卷重点论述了习惯和风气对有关道德赞同和不赞同情感的影响。第六卷是阐释有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考试题型及复习思考题

2006级历史学专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概念 1、西藏的和平解放 2、“三反”、“五反”运动 3、土地改革运动 4、镇压反革命运动 5、抗美援朝战争 6、《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7、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运动8、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9、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10、日内瓦会议 11、万隆会议12、《论十大关系》 1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4、反右派斗争 15、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6、“大跃进”运动 17、人民公社化运动18、1958年台海危机 19、1959年庐山会议20、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21、《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22、《五·一六通知》 23、武汉“七·二0事件”24、“红卫兵”运动 25、上海“一月风暴”26、“二月抗争” 27、“九·一三”事件28、“斗、批、改”运动 29、“批林批孔”运动30、“四·五”运动 二、简述题 1、试简要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与中共党史的联系与区别。 2、试简要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运动的意义。 3、建国初期,为了稳定物价和统一全国财政经济,中共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 4、试简述抗美援朝战争的积极意义和消极作用。 5、为什么说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一定的历史必然性?试加以简要说明。 6、建国后,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7、试简述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主要表现。 8、为什么说中共“九大”是应当予以否定的?请简要加以分析。 9、试简述邓小平主持的1975年我国全面整顿的主要成效。 10、试简要分析“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 三、论述题 1、试评价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2、试分析中共“八大”的历史功绩和历史局限性。 3、试评价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4、试分析“大跃进”运动给国民经济造成的严重后果。 5、试分析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及其严重后果。 6、试分析七千人大会所取得的成就和历史局限性。 7、试论述“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 8、为什么说《五·一六通知》和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是“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 9、试评价“红卫兵”运动。 10、试分析“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发生、发展的动机和原因,并就这一运动进行简单的评价。 四、导读检查题 试回答学术界对下列问题的研究概况(主要研究观点)、主要研究成果(写

中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

中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总 结复习提纲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中考物理必背100条知识点 1、乐音三要素及决定因素: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③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时,音色是不同的。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3、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路是可逆的。【总结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光路可逆”】 ③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 ④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6、光的折射规律:①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③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总结为“三线共面、两线异侧、空中角大、光路可逆”】 7、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c=3×108m/s 8、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9、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10、近视眼矫正应佩带凹透镜,远视眼矫正应佩带凸透镜 1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一倍分虚实,二倍分大小,像物移动方向相同

1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1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14、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特点:吸热,温度升高,没有固定的熔点 15、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⑵不断吸热。 16、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②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③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④沸腾的条件:⑴达到沸点。⑵不断吸热。沸腾的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⑤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⑥蒸发快慢决定因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17、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18、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1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2常见的液化:雾和露的形成;冰棒周围的“白气”;冷饮瓶外的水滴。 3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有制冷作用。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丸先变小最后不见了;寒冷的冬天,积雪没有熔化却越来越少,最后不见了;用久的灯丝变细。 19、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在凝华过程中要放热。常见的凝华现象:玻璃窗上的冰花;霜;用久的灯泡变黑;冰棒上的“白粉”霜等 20、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