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斜视科临床诊疗常规

斜视科临床诊疗常规

斜视科临床诊疗常规
斜视科临床诊疗常规

眼肌科诊疗常规

屈光不正、弱视诊、疗常规:

检查常规:

1、病史:查明视力欠好的发生年龄,询问有无斜视、遮盖治疗及手术史。一般

检查:检查裸眼及矫正视力,14岁以下者应麻痹睫状肌验光,14岁以上者则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散瞳。精查眼底、眼位检查。

2、初诊患儿无论视力如何均须行屈光常规(眼压、眼轴、角膜曲率)检查,对

8岁以下视力差的首次就诊患儿建议用阿托品散瞳验光。眼压检查建议对>4岁的患者进行。

3、弱视患儿建议2个月复诊一次,复诊时例行检查眼位并行屈光检查,常规每

8-12个月换眼镜(屈光度与原镜度数相差小于1.0D时可暂不换镜)。

4、对弱视患儿存在视力差别者(视力表大于2行者)应行遮盖治疗。根据年龄

不同调整健眼的遮盖时间并进行相应的弱视训练。

5、电脑组合验光:根据验光结果:散光>2.00DC行角膜地形图检查,近视>6.00DS

行眼部B超检查

6、诊断弱视标准:对弱视患者矫正视力<0.5(3—5岁);矫正视力<0.7 (>5岁),

如常规的弱视治疗满6个月视力提高不明显者则选择行以下检查(只要患儿能够配合):间接检眼镜检查(或前置镜);黄斑OCT检查;视觉电生理检查(VEP);眼底照相(后极部)

7、根据复诊验光结果:进行配镜和弱视训练。强调定期更换眼镜。<2岁者3-6

个月更换一次,3-10岁者则8-10个月更换一次,>10者则1年更换一次。

治疗常规(治疗年龄小于12岁):

1、配戴正确的矫正眼镜。

2、遮盖加精细操作疗法:当两眼矫正视力相差2行时,须行健眼的遮盖治疗,

即除睡眠外,全天对所谓“好眼”遮盖。遮盖时间随年龄不同而延长:3岁儿童遮盖3天打开遮盖眼,双眼视物一天;4岁遮盖4天;5岁遮盖5天;

6-8岁则遮盖6-7天,同时加穿珠子等精细操作。一般来说,年龄超过12岁的患者治疗效果虽然很差,但有条件还是应该进行至少半年以上的严格的

弱视治疗。因为人类的视觉可塑性终生存在。

3、压抑疗法:对于遮盖治疗欠配合者,可用阿托品对所谓‘好眼’进行睫状肌

麻痹,但本法适用于轻、中度弱视,对重度者则效果不明显。

4、视觉刺激疗法:

A视觉刺激仪(CAM)

B视觉诱发电位治疗治疗系统

C后像疗法

5、手术治疗:对斜视性弱视应在弱视治疗后双眼视力相等或弱视眼的视力获得

最大矫正后进行。

6、治疗弱视满6个月,但是视力提高<2行者则选择行以下检查(只要患儿能

够配合):间接检眼镜检查(或前置镜);黄斑OCT检查;视觉电生理检查(VEP);眼底照相(后极部);眼底病科会诊。

斜视门诊一般常规:

1、一般检查:视力、眼压、屈光检查;询问有无复视、外伤、手术史;有无家

族遗传史;全身病情况(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及神经科病史及症状)。

2、伴有复视患者,除上述检查还须检查眼球运动、复视像、三棱镜,并常规建

议神经内科会诊,排除颅内及全身病变。

3、同视机检查:共同性斜视者可只检查水平眼位,麻痹性斜视者则查9个诊断

眼位,双眼视觉和立体视检查

4、对中、高度远视伴有内斜视患儿,要行睫状肌麻痹散瞳验光以排除调节性内

斜因素。对戴镜仍不能解决的内斜部分,戴镜后半年至一年后再考虑手术矫正其残余斜视。

5、对眼球震颤者要询问有无家族史、检查双眼视力、对代偿头位明显者可行手

术矫正,以避免引起骨骼发育畸形。

共同性内斜视的诊疗常规:

1、先天性内斜视:有交替注视者应尽早进行手术矫正斜视。对单眼注视者应进

行低视力眼的弱视治疗,待两眼视力基本相当后行手术。

2、调节性内斜视:全醒觉时间配戴眼镜。

3、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对戴镜后仍残留有内斜视者建议行斜视矫正术。

4、知觉性内斜视:治疗原发病因、矫正屈光不正、手术矫正斜视。

共同性外斜视的诊疗常规:

1、矫正屈光不正,治疗弱视。

2、手术治疗:对间歇性外斜视要检查近、远斜视度和同视机。原则上对儿童的

间歇性外斜视应尽早行手术治疗,尤其对无同时视功能的患儿更应早日行手术治疗。

3、斜视手术后积极治疗双眼视功能低下和弱视。

4、手术前一般不提倡矫正眼位训练。

麻痹性斜视的诊疗常规:

1、病史:必须明确斜视发生的年龄,了解生产史,全身病史、外伤史,注意有

无代偿头位。

2、视力:分别检查双眼视力,包括:裸眼、矫正视力,精查眼底并确定有无弱

视。

3、观察、测量各个眼位的斜视程度,注意第一斜视角和第二斜视角的异同。

4、注意眼球运动是否对称、有无运动受限或过强。

5、复视像检查:包括红绿玻璃法、同视机法。

6、牵拉试验。

7、神经内科及内分泌科会诊排除相关疾病。

8、影像学检查:B型超声、眼眶及颅脑CT、MRI。

斜视全麻手术的术前、术后诊疗常规:

1、术前一般检查:视力、眼压、验光、眼底。

2、术前常规查体:血、尿常规,出凝血常规,血生化、血压,胸透,冲泪道,

检查心电图,高度警惕患者存在上呼吸道感染,严格避免对此类患者行手术。

手术当天开始滴用抗生素眼水及口服抗菌素。

3、术前斜视检查:同视机检查:共同性斜视者可只检查水平眼位,麻痹性斜视

者则查9个诊断眼位;三棱镜检查;AC/A;AV现象检查;线状镜检查:对所有手术患者都应行次项检查。诊断眼位的影像留档,对存在上斜肌亢进的患者常规行眼底照相。

4、术前最低六小时前开始禁饮食。细节参照相关条例。

5、5%GNS 500ml术前一小时静脉点滴,阿托品0.02/Kg,术前一小时肌肉注射鲁

米那钠2mg/Kg。术后口服2片路盖克止痛。

6、术后涂抗菌素眼膏包扎双眼。

7、术后门诊留观1晚。

8、术后第一天换药,详细检查眼位,注意检查眼前节情况及结膜缝线是否在位;

使用泰利必妥抗生素及0。1%氟美童皮质激素眼水一周;口服艾克儿抗生素3天(注意患者是否有青霉素等过敏史)。

9、术后5-7天拆线。

10、有屈光不正者建议1个月后重新验光配镜。

局麻斜视手术常规:

1、术前一般检查:同全麻。

2、术前常规查体:同全麻,加常规心电图检查。

3、术前斜视检查:同全麻。

4、对年龄大于50岁,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患者应请内科医生手术监护。

5、对麻痹性斜视在排除颅内病变及内分泌类疾病如甲状腺相关眼病外,斜视程

度稳定至少6-10个月后行手术矫正。

6、前1小时口服安定5 mg及路盖克2片,术后用药同全麻。

7、嘱患者在手术前半量进食,以免术中牵拉眼外肌引起恶心呕。

眼位检查法——遮盖法

眼位检查法——遮盖法 *导读:遮盖法:病人的眼球必须有运动功能才能利用遮盖法检查眼位,如果病人眼球运动严重受损,甚至不能运动,则不适合用遮盖法检查眼位。另个,病人两只眼都必须具备注视能力,精力集中,能够配合。…… 遮盖法有四种形式:交替遮盖法、遮盖-去遮盖法、三棱镜交替遮盖法和三棱镜遮盖去遮盖法。1、交替遮盖法:多用于隐斜视及间歇性斜视患者。 操作方法:若遮盖一只眼,对侧眼仍然注视前方视标没有发生运动,则把遮眼板移到对侧眼上,观察原来被盖眼的运动方向,如果由外到内,说明受检查可能存在外隐斜视或外斜视,如果由内向外运动,说明受检者可能存在内隐斜视或内斜视。这样反复交替遮盖几次,观察移去遮盖后的一只眼的运动方向,进一步证实初次的检查结果。如果观察到眼球出现垂直方向的运动,则说明受检者可能存在垂直斜视或垂直隐斜视。 有些显斜视在检查的时候,开始表现为隐斜视,经反复交替遮盖双眼,才表现出来显斜视,例如间歇性外斜视,在开始检查时为外隐斜视,交替遮盖以后,才表现出外斜视。如果反复交替遮盖双眼,能充分显示出来最大斜视角。 检查距离应该是33cm和6m两种。

2、遮盖去遮盖法:鉴别隐斜视和显斜视的主要方法。 像其他遮盖法一样,病人只有具备对调节视标的注视能力,检查结果才是可行的。 操作方法:遮盖一只眼,仔细观察另一只眼的运动方向,即没有被遮盖的眼球的运动方向。如果出现运动,说明病人存在显斜视,根据运动方向是哪一类斜视。如果非遮盖眼由外向内运动,说明病人患外斜视;由内向外运动,说明患内斜视;若存在垂直方向的运动,说明患有垂直斜视,即上斜视或是下斜视。 若非遮盖眼不动,再以同样的方式遮盖另一只眼,同样的方法观察对侧非遮盖眼的运动状态。第一次遮盖的眼是斜视病人的偏斜眼,对侧非遮盖眼自然不发生运动,因为遮盖前后都是非遮盖眼注视;如果遮盖的是斜视病人的注视眼,偏斜眼则出现运动。所以遮盖去遮盖检查必须先后遮盖两只眼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遮盖去遮盖检查法也能观察隐斜视。例如,遮盖病人的右眼,左眼仍然注视前方的目标不出现运动。打开病人的右眼,如果左眼仍然不动,右眼出现运动,根据运动的方向能够判断病人是内隐斜或是外隐斜。若右眼由内向外运动,则说明患内隐斜视;由外向内运动,说明患外隐斜。 3、三棱镜交替遮盖法:用于测量隐斜和显斜两种偏斜的总度数。但是,不能把两部分斜视的度数分别表示出来。此方法经常用于斜视手术矫正之前,为手术设计提供眼球最大偏斜度数。这两部分加起来,反映了眼外肌不平衡使眼球自然偏斜的最大程

显微镜下Parks切口斜视矫正术治疗水平共同性斜视的效果分析

显微镜下Parks切口斜视矫正术治疗水平共同性斜视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8-01-24T14:03:06.91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11期作者:杨淑娟何云娇[导读] 水平共同性斜视患者采用显微镜下Parks切口斜视矫正术治疗方法显示良好的应用效果。 德宏州人民医院眼科;云南德宏 678400 摘要:目的:将显微镜下Parks切口斜视矫正术应用于水平共同性斜视患者的治疗中,探析其治疗效果。方法:此文研究数据资料是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入的20例水平共同性斜视患者,对20例水平共同性斜视患者都予以显微镜下Parks切口斜视矫正术治疗方法,分析2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0例水平共同性斜视患者的治疗有效合计数值是95.00%,术后7d,20例患者的结膜切口都得以愈合。结论:水平共同性斜视患者采用显微镜下Parks切口斜视矫正术治疗方法显示良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显微镜;Parks切口;斜视矫正术;水平共同性斜视 斜视属于眼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对患者的视觉功能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及时和尽早予以患者手术治疗十分关键[1]。常规斜视手术治疗具有比较高的危险性,患者术后存在比较多的并发症情况。近几年来,显微镜指导下的斜视手术治疗方式逐渐应用于临床。笔者数据资料源自于2014年9月到2017年9月本院收入的20例水平共同性斜视患者,研究显微镜下Parks切口斜视矫正术用于水平共同性斜视患者的治疗中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此文研究数据资料是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入的20例水平共同性斜视患者,男性12例,女性8例,存在共同性内斜视的患者有5例,存在共同性外斜视的患者有15例;伴存屈光不正的患者有16例,伴存直分离性斜视的患者有4例,伴存弱视的患者有2例,伴存斜肌麻痹的患者有2例,伴存斜肌亢进的患者有1例,伴存垂眼球震颤的患者有1例;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31岁,年龄平均值是(21.65±2.98)岁。 纳入标准:术前不存在立体视功能的患者;存在垂直斜视的患者,术前垂直斜视度在10Δ以下的患者,不用进行矫正;对此文研究配合度及依从性均良好的患者。 排除标准:术前存在立体视功能的患者;存在垂直斜视的患者,术前垂直斜视度在10Δ及以上的患者,需要进行矫正;对此文研究不配合的患者。 1.2 方法 显微镜下Parks切口斜视矫正术治疗方法:采取眼科显微镜,对视野予以扩大四倍-六倍,并对扩大倍数予以适宜调节;行改良的Parks 手术切口,予以开睑处理,实施外直肌相关手术的时候,于颞下方和角巩膜缘相距6-7毫米的部位实施弧形手术切口,将Tenons囊切开,且直达至其巩膜,内直肌相关手术于患者鼻下方和角巩膜缘相距4-6毫米处的部位实施弧形手术切口;于Parks手术切口部位,将直肌拉扯,将直肌显露处理;予以后徙术处理,采取双套环式对肌肉缝扎,采取6-0可吸收线固定于浅层巩膜部位,结扎之前将眼位调节到正位;一般不用对结膜切口予以缝合,若对位的创口并不佳或是创口太大的时候,采取8-0可吸收线予以缝合,使线头埋在患者的结膜下面。 1.3 指标观察 (1)观察和记载20例水平共同性斜视患者的结膜切口恢复状况。(2)观察和记载20例水平共同性斜视患者的术后眼位恢复效果。 2. 结果 2.1 20例水平共同性斜视患者的结膜切口恢复状况分析 术后1d,有2例水平共同性斜视患者的结膜下出现少量的出血现象,呈现轻度的水肿现象;有18例水平共同性斜视患者不存在明显的结膜切口相关瘢痕现象,患者的结膜切口相关对位都呈现良好。术后7d,20例水平共同性斜视患者的结膜切口都得以愈合。 2.2 20例水平共同性斜视患者的术后眼位恢复效果分析 20例水平共同性斜视患者中,无效有1例,有效有1例,治愈有18例,患者的治疗有效合计数值是95.00%,20例水平共同性斜视患者都没有出现比较明显的结膜息肉症状、结膜切口相关瘢痕症状、眼前节相关缺血综合征症状、巩膜穿通症状等3. 讨论 水平共同性斜视对患者的视觉相关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其面部的美观度也带来影响,对水平共同性斜视患者的机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带来危害[2-3]。对水平共同性斜视患者进行早期的临床治疗具有必要性,然而,常规治疗手段是予以水平共同性斜视患者肉眼直视下的手术治疗,术后容易出现相关并发症现象,不利于患者恢复。近年来,显微技术在斜视手术中得以应用,促使其相关操作的精准度提升,术野更加的清楚,减少出血量,逐渐得到推广使用。 显微镜下Parks切口斜视矫正术治疗方法存在很多优点,第一,术中能将大血管避开,使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下降;第二,予以肌肉分离处理的时候,不容易将患者的鞘膜和肌腱进行损害;第三,能对显微镜相关放大倍数进行调整,进而更加精准的对位以及对切口予以缝合;第四,术中相关操作的精准度得到明显提升,将矫正患者的眼位准确率提升;第五,可以使眼部相关肌肉缝合于患者的浅层巩膜上面,将巩膜穿透等相关并发症情况减少[4-5]。本文结果呈现,20例水平共同性斜视患者予以显微镜下Parks切口斜视矫正术治疗方法后,治疗有效合计数值是95.00%,术后7d,20例患者的结膜切口都得以愈合。体现显微镜下Parks切口斜视矫正术治疗方法应用于水平共同性斜视患者中的可行之处。 综上所述,水平共同性斜视患者采取显微镜下Parks切口斜视矫正术治疗方法呈现出良好的应用效果,体现临床推广价值。参考文献: [1] 王娟,韩惠芳,刘素江等.显微镜下Parks切口斜视矫正术治疗水平共同性斜视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7,8(2):68-69. [2] 赵冰冰.显微镜下Parks切口斜视矫正术治疗水平共同性斜视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疗美容,2014(5):34-35. [3] 杨建华,许淑平,卢雪梅等.显微Parks切口斜视矫正术32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6,34(3):295-297. [4] 王雅坤,解正高,王虹等.显微镜下Parks切口斜视矫正术治疗水平共同性斜视的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4,23(6):447-449. [5] 刘永松,杨阳,赵红霞等.共同性斜视矫正术后眼压变化观察[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7,23(3):106-107,110.

急性共同性斜视(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急性共同性斜视(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急性共同性斜视为发病较突然的双眼视轴不平行,眼位偏斜,伴有复视,斜视角在各方向都相等,无眼外肌麻痹及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恒定性斜视。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好发于5岁以后或年长儿童,突然发生间歇性内斜视或恒定性内斜视,伴有复视,复视为同侧水平性,复像距离在各方面相等,眼球运动正常。有一定的双眼视。急性共同性外斜视比较罕见,多发生于幼年,成年人较少见,常继发于脑部疾患。 二病因可能与融合功能失调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有关。 三临床表现1.急性共同性内斜视 (1)发病突然,先有复视,后发生内斜,或二者同时发生。 (2)复视为同侧水平性,各方向距离相等。复像距离看远大、看近小,有的至眼前一定距离复像消失,复视在主觉上多能耐受。 (3)斜视可表现为内隐斜、间歇性内斜视或恒定性内斜视,内斜视度10~45△。 (4)眼球运动各方向均好,无眼外肌麻痹体征。 (5)具有一定的双眼视功能,大部分有同时视及一定范围的融合力,约有一半病人有立体视,最好者可达30″。 (6)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2.急性共同性外斜视 急性共同性外斜视比较罕见,多发生于幼年。常继发于脑部疾患,其特征包括以下内容: (1)突然感觉复视和外斜视斜视度在15~40△,呈恒定性。 (2)辐辏功能不足但双眼水平同向运动正常。 (3)双眼视功能正常有明显交叉复视。 (4)眼电图(EOG)检查显示平衡跟踪冲动化。 (5)有时可有双眼上下同向运动障碍可出现瞳孔异常和眼球震颤。 (6)可有脑肿瘤切除术史外伤施行的开颅术史,蝮蛇咬伤,糖尿病引起的脑病及脑血管障碍等病史。 四检查无特殊实验室检查。应进行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以排除脑部疾患,明确病因。

斜视的检查方法与处理

斜视的检查方法与处理内外隐斜1、屈光不正全矫 2、准确的远用瞳距 3、双眼注视5米以外的光点4、右眼放置水平马氏杆片,使患者右眼看到由水平马氏杆片分视出来的点状光源成了一条竖线,左眼看到5米以外的光点。5、待顾客放松下来时询问患者点在线的哪里有以下三种情况?1、点线重合(重合)无斜视2、点在线左(同向)内隐斜,在左眼前逐渐加基底向外的三棱镜,直至点线重合,此时记录三棱镜的镜度,就是患者的内隐斜度。近视伴内隐斜应全矫,甚至过矫。远视伴内隐斜伴内隐斜低矫,年龄在12岁以下的患者轻度远视可暂时不要矫正。3、点在线右(交叉)外隐斜。在左眼前逐渐加基底向内的三棱镜,直至点线重合,此时记录三棱镜的镜度,就是患者的外隐斜度。远视伴有外隐斜应全矫,甚至过矫。近视伴有外隐斜应低矫。垂直隐斜6、右眼放置垂直马氏杆片,使患者右眼看到由水平马氏杆片分视出来的点状光源成了一条横线,左眼看到5米以外的光点。1、点线重合(重合)无斜视2、点在线上(交叉)右眼上隐斜(左眼下隐斜)在左眼前逐渐加基底向上的三棱镜,(或在右眼前逐渐加基底向下的三棱镜,)直至点线重合,此时记录三棱镜的镜度,就是患者的内隐斜度。3、

点在线下(同向)右眼下隐斜(左眼上隐斜)在左眼前逐渐加基底向下的三棱镜,(或在右眼前逐渐加基底向上的三棱镜,)直至点线重合,此时记录三棱镜的镜度,就是患者的内隐斜度。4、对于垂直隐斜的矫正以缓解其症状为目的,可用总量的1/2或1/3的三棱镜的镜度来矫正,佩戴非注视眼。对于隐斜视训练1、内隐斜可以做从5米逐渐往近处的近看直至模糊,反复训练,持之以恒的坚持,同时可以做一些运动眼球的眼保健操。但是对于调节力较弱的中年人应给于1/2或1/3的三棱镜来舒解。对于调节了几乎为零的老年人应给予足量的的三棱镜,以消除复视为目的。2、外隐斜可以做从0.33米逐渐往5米的远处看,重复训练。同时可以做一些放松眼球的眼保健操。也可药物散瞳,对眼肌进行放松。避免常时间的近距离作 业,舒适的环境、适量的户外运动、良好的心情也可使眼肌得到很好的放松。3、人眼对于垂直隐斜的耐受离较低,即便是斜视度较低也会难已忍受,可用斜视度的1/2到全部的三棱镜来矫正,消除其诊状。训练方法,由上往下看直至看到鼻子,由下往上看直至看到复视,反复训练多次,锻炼上下眼肌。4、斜视是的产生,跟六条眼之肌有着直接的关系,当人

斜视分类专家共识(2015年)

我国斜视分类专家共识(2015年) 一、隐斜视 二、内斜视 (一)先天性(婴儿型)内斜视出生后6个月内发病,斜视度数大;多数患者双眼视力相近,呈交替注视,多为轻度远视眼,戴镜无法矫正眼位;可有假性外展神经麻痹症状;可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分离性垂直斜视(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和眼球震颤等症状。 (二)共同性内斜视 1.调节性内斜视 (1)屈光调节性内斜视『正常调节性集合与调节比值(accommodation convergence/accommodation,AC /A)型]多在2~3岁发病;发病早期可呈间歇性;多为中高度远视眼,戴镜矫正后眼位正,可伴 有弱视,AC/A值正常。 (2)非屈光调节性内斜视(高AC/A型)多在1~4岁发病;多为轻度远视眼;看近斜视度 数明显大于看远,AC/A值高。 (3)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戴镜后斜视度数减小,但不能完全矫正眼位。 2.非调节性内斜视 (1)基本型:看近与看远斜视度数相近。 (2)集合过强型:看近斜视度数大于看远,AC/A值正常。 (3)分开不足型:看远斜视度数大于看近。 3.微小内斜视 4.周期性内斜视 5.急性共同性内斜视 (三)继发性内斜视 1.外斜视手术后 2.知觉性内斜视 (四)非共同性内斜视 1.麻痹性内斜视:展神经麻痹 2.限制性内斜视:高度近视性限制性内斜视、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Moebius综合征、甲状腺相关眼病、眼眶爆裂性骨折等。 (五)伴有眼球震颤的内斜视 三、外斜视 (一)先天性外斜视1岁内发病;斜视度数大且恒定。 (二)共同性外斜视 1.间歇性外斜视:幼年发病,外隐斜和外显斜交替出现,精神不集中或遮盖1只眼时可诱发显性外斜视。 (1)基本型:视远与视近的斜视度数相近。 (2)分开过强型:看远斜视度数大于看近(≥15△)。遮盖1只眼30~60 min后,看远斜视度数 仍大于看近。 (3)集合不足型:看近斜视度数大于看远(≥15△)。 (4)类似分开过强型:与基本型相似,但遮盖1只眼30~60 min后,看近斜视度数增大,与看远 相近或更大。 2.恒定性外斜视 (三)继发性外斜视 1.内斜视矫正手术后以及内斜视自发转变为外斜视 2.知觉性外斜视 (四)非共同性外斜视

成人共同性斜视手术治疗的美容疗效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715661361.html, 成人共同性斜视手术治疗的美容疗效分析 作者:王雅坤解正高陈放王虹 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15年第23期 [摘要]目的:观察成人共同性斜视矫正术后眼位、视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0月-2015年4月经手术矫正的78例年龄≥18岁的共同性斜视患者,年龄18~54岁,平均27.5岁,行显微镜下水平斜视矫正手术治疗。术后早期进行视功能训练,随访6~12个月,观察眼位、视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眼位矫正满意,正位59例,占85.94%;欠矫18例,外观满意未再行二次手术;过矫1例,术后配戴压贴三棱镜,眼位矫正满意。术后经视功能训练,有47例患者视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占60.26%。结论:成人共同性斜视行斜视矫正术治疗后,眼位矫正,美容效果满意,有助于重塑患者的自信心和改善生存质量,部分患者通过训练还会有一定程度的视功能恢复。 [关键词]成人共同性斜视;眼位;视功能;矫正;训练 [中图分类号]R77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5)23-002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ye correction,the binocular vision rebuilding after surgery in the adult concomitant strabismus. Methods 78 patients(aged 18 to 54 years old)with a diagnosis of strabismus conform to the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standard were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3 to May 2015.The eye position and the stereopsis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 half year after surgery. Results All patients was satisfactory with their eye position,59 cases(85.94%)were cured,19 patients were improved and were satisfied with their appearance.At six months after operation,there was a great improvement in 47 patients(60.26%)getting stereopsis and synoptophore in this group. Conclusion The eye correction and the cosmetic effect was satisfactory,the binocular vision has been improved in different degrees postoperatively for adult concomitant strabismus after surgery. Key words:adult concomitant strabismus;eye position;visual function;correction;training 斜视是眼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成人斜视患者因影响外观容貌,自我评价和定位、人际交往能力、职业发展等带来负面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斜视在成人中发病率约为 5%[2],成人斜视多因儿童时期未重视,任其发展,失去早期治疗的机会,影响外观容貌,甚至危及身心健康发展。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成人斜视患者追求容貌美观而要求手术治疗,现将近2年因共同性斜视来我院行斜视矫正手术治疗的成人患者(≥18周岁)78例,做以下分析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共同性斜视

共同性斜视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共同性斜视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共同性斜视(ICD-10:H50.0-H50.4) 行共同性斜视矫正术(ICD-9-CM-3:15.1-15.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发病年龄、病程特点。 2.相关眼部检查:屈光状态检查;戴镜去调节之后,三棱镜遮盖法测量斜视度;眼球运动检查;双眼视功能检查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诊断明确。 2.有弱视者先治疗弱视。 3.内斜视患者远视性屈光不正全部矫正、戴镜6-12个月。 4.共同性斜视的斜度≥15Δ。 (四)标准住院日为≤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50.0-H50.4)共同性斜视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心电图、X线胸片; (4)检查视力、眼位、眼球运动、眼压、泪道; (5)屈光检查:散瞳(显然)验光; (6)主导眼、三棱镜检查、双眼视觉、眼外肌功能检查、Hess屏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选用抗菌药物滴眼液,预防性用药时间可1-3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3天。 1.麻醉方式:局麻或全身麻醉。 2.眼内植入物:无。 3.术中用耗品:缝线。

内斜视诊疗指南

内斜视诊疗指南 一、先天性内斜视 【概述】 先天性内斜视为生后6个月内发病,一般不合并明显屈光异常,如双眼交替出现斜视则无弱视。单眼性斜视可合并弱视。由于双眼视野交叉。可以有假性外展限制。先天性内斜视可以合并下斜肌亢进、DVD、眼球震颤等。 【临床表现】 1.生后6个月内发病。 2.无明显屈光异常。 3.单眼性斜视可合并弱视。 4.斜视度数较大。 5.假性外展限制,娃娃头实验可以排除。 6.可以合并下斜肌亢进、DVD、眼球震颤等。 【诊断要点】 1.依据病史。 2.对婴幼儿视力的检查重在定性,确定是否有一单眼弱视及注视能力。 3.睫状肌麻痹下验光。 4.眼底检查排除先天性异常。 5.眼球运动检查确定是否合并下斜肌亢进、DVD、眼球

震颤等。 【治疗方案及原则】 1.排除单眼弱视,如有单眼弱视,需先行治疗至双眼视力平衡。 2.先天性内斜视需手术治疗。 3.合并下斜肌亢进和DVD者,手术设计时应给予相应的考虑。 4.手木后应保留10°微小内斜,以利建立周边融合和粗立体视。 二、共同性内斜视 (一)调节性内斜视 【概述】 调节性内斜视分为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和高AC/A型调节性内斜视。屈光性调节因素出现在2岁半左右,个别也可以出现在1岁内。有些患者可由混合因素所引起。混合型调节性内斜视为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与高AC/A型内斜视合并存在的病例。 【临床表现】 1.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 (1)有中度或高度远视性屈光不正。 (2)去调节可以矫正眼位。去调节方法包括药物或光学两种方法,即睫状肌麻痹剂散瞳或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可以矫

正眼位。 (3)合并或不合并弱视。 (4)眼球运动无明显限制。 2.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1)有中度或高度远视性屈光不正。 (2)去调节可以部分矫正眼位,即散瞳或戴镜后内斜度数减少,但不能完全矫正。 (3)合并或不合并弱视。 (4)眼球运动无明显限制。 3.高AC/A型调节性内斜视 (1)看近时比看远时斜视度≥15°,看远时可以为正位。 (2)可以合并远视性屈光不正。 (3)少数患者在10岁后斜视有自愈趋势。 (4)眼球运动无明显限制。 4.混合型调节性内斜视 (1)有远视性屈光不正。 (2)戴镜后斜视度减少,看远减少明显,看近仍有较大度数的内斜视,看近时比看远时斜视度≥15°。 【诊断要点】 1.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 (1)平均发病年龄为2岁半。 (2)有中度或高度远视性屈光不正。

斜视的检查方法与处理

斜视的检查方法与处理 内外隐斜1、屈光不正全矫 2、准确的远用瞳距 3、双眼注视5米以外的光点 4、右眼放置水平马氏杆片,使患者右眼看到由水平马氏杆片分视出来的点状 光源成了一条竖线,左眼看到5米以外的光点。 5、待顾客放松下来时询问患者点在线的哪里有以下三种情况? 1、点线重合(重合)无斜视 2、点在线左(同向)内隐斜,在左眼前逐渐加基底向外的三棱镜,直至点线重合,此时记录三棱镜的镜度,就是患者的内隐斜度。近视伴内隐斜应全矫,甚至过矫。远视伴内隐斜伴内隐斜低矫,年龄在12岁以下的患者轻度远视可暂时 不要矫正。 3、点在线右(交叉)外隐斜。在左眼前逐渐加基底向内的三棱镜,直至点线重合,此时记录三棱镜的镜度,就是患者的外隐斜度。远视伴有外隐斜应全矫, 甚至过矫。近视伴有外隐斜应低矫。 垂直隐斜 6、右眼放置垂直马氏杆片,使患者右眼看到由水平马氏杆片分视出来的点状 光源成了一条横线,左眼看到5米以外的光点。 1、点线重合(重合)无斜视 2、点在线上(交叉)右眼上隐斜(左眼下隐斜)在左眼前逐渐加基底向上的三棱镜,(或在右眼前逐渐加基底向下的三棱镜,)直至点线重合,此时记录三 棱镜的镜度,就是患者的内隐斜度。 3、点在线下(同向)右眼下隐斜(左眼上隐斜)在左眼前逐渐加基底向下的三棱镜,(或在右眼前逐渐加基底向上的三棱镜,)直至点线重合,此时记录三 棱镜的镜度,就是患者的内隐斜度。 4、对于垂直隐斜的矫正以缓解其症状为目的,可用总量的1/2或1/3的三棱 镜的镜度来矫正,佩戴非注视眼。 对于隐斜视训练 1、内隐斜可以做从5米逐渐往近处的近看直至模糊,反复训练,持之以恒的坚持,同时可以做一些运动眼球的眼保健操。但是对于调节力较弱的中年人应给于1/2或1/3的三棱镜来舒解。对于调节了几乎为零的老年人应给予足量的的三 棱镜,以消除复视为目的。 2、外隐斜可以做从0.33米逐渐往5米的远处看,重复训练。同时可以做一些放松眼球的眼保健操。也可药物散瞳,对眼肌进行放松。避免常时间的近距离作

四种基本眼位的检查方法

四种基本眼位的检查方法 四种检查方法是遮盖法、角膜映光法、单视标检查法(两眼视网膜的物像是同一物体的景象)和双视标检查法(两只眼分别注视两个不同的视标)。 1.遮盖法:病人的眼球必须有运动功能才能利用遮盖法检查眼位,如果病人眼球运动严重受损,甚至不能运动,则不适合用遮盖法检查眼位。另个,病人两只眼都必须具备注视能力,精力集中,能够配合。 遮盖法有四种形式:交替遮盖法、遮盖-去遮盖法、三棱镜交替遮盖法和三棱镜遮盖去遮盖法。 (1)交替遮盖法:多用于隐斜视及间歇性斜视患者。 操作方法:若遮盖一只眼,对侧眼仍然注视前方视标没有发生运动,则把遮眼板移到对侧眼上,观察原来被盖眼的运动方向,如果由外到内,说明受检查可能存在外隐斜视或外斜视,如果由内向外运动,说明受检者可能存在内隐斜视或内斜视。这样反复交替遮盖几次,观察移去遮盖后的一只眼的运动方向,进一步证实初次的检查结果。如果观察到眼球出现垂直方向的运动,则说明受检者可能存在垂直斜视或垂直隐斜视。 有些显斜视在检查的时候,开始表现为隐斜视,经反复交替遮盖双眼,才表现出来显斜视,例如间歇性外斜视,在开始检查时为外隐斜视,交替遮盖以后,才表现出外斜视。如果反复交替遮盖双眼,能充分显示出来最大斜视角。 检查距离应该是33cm和6m两种。 (2)遮盖去遮盖法:鉴别隐斜视和显斜视的主要方法。 像其他遮盖法一样,病人只有具备对调节视标的注视能力,检查结果才是可行的。 操作方法:遮盖一只眼,仔细观察另一只眼的运动方向,即没有被遮盖的眼球的运动方向。如果出现运动,说明病人存在显斜视,根据运动方向是哪一类斜视。如果非遮盖眼由外向内运动,说明病人患外斜视;由内向外运动,说明患内斜视;若存在垂直方向的运动,说明患有垂直斜视,即上斜视或是下斜视。 若非遮盖眼不动,再以同样的方式遮盖另一只眼,同样的方法观察对侧非遮盖眼的运动状态。第一次遮盖的眼是斜视病人的偏斜眼,对侧非遮盖眼自然不发生运动,因为遮盖前后都是非遮盖眼注视;如果遮盖的是斜视病人的注视眼,偏斜眼则出现运动。所以遮盖去遮盖检查必须先后遮盖两只眼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遮盖去遮盖检查法也能观察隐斜视。例如,遮盖病人的右眼,左眼仍然注视前方的目标不出现运动。打开病人的右眼,如果左眼仍然不动,右眼出现运动,根据运动的方向能够判断病人是内隐斜或是外隐斜。若右眼由内向外运动,则说明患内隐斜视;由外向内运动,说明患外隐斜。 (3)三棱镜交替遮盖法:用于测量隐斜和显斜两种偏斜的总度数。但是,不能把两部分斜视的度数分别表示出来。此方法经常用于斜视手术矫正之前,为手术设计提供眼球最大偏斜度数。这两部分加起来,反映了眼外肌不平衡使眼球自然偏斜的最大程度,排除了融合功能的影响。 操作方法:遮眼板从一只眼移向另一只眼应该迅速,以免发生融合,不能暴露大斜视角。经过数次交替遮盖后,眼位才能出现最大的分离状态。手持三棱镜,根据斜视的方向把三棱镜放在一只眼前,内斜视时,三棱镜底朝外;外斜视时,三棱镜的底向内;上斜视时,三棱镜底向下;而下斜视时,三棱镜的底则朝上方。继续交替遮

共同性斜视临床路径

共同性斜视临床路径 (县级医院2012年版) 一、共同性斜视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共同性斜视(ICD-10:H50.0-H50.4)。 行共同性斜视矫正术(ICD-9-CM-3:15.1-15.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发病年龄、病程特点。 2.相关眼部检查:屈光状态检查;戴镜去调节之后,三棱镜遮盖法测量斜视度;眼球运动检查;双眼视功能检查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诊断明确。 2.有弱视者先治疗弱视。

3.内斜视患者远视性屈光不正全部矫正、戴镜6-12个月。 4.共同性斜视的斜度≥15Δ。 (四)标准住院日为5-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50.0-H50.4)共同性斜视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天。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 (3)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全麻患者); (4)检查视力、眼位、眼球运动、眼压、泪道; (5)屈光检查:散瞳(显然)验光;

(6)主导眼、三棱镜检查、双眼视觉、眼外肌功能检查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原则上不使用抗菌药物。根据患者病情,可考虑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1)推荐使用头孢唑林钠肌内或静脉注射: ①成人:0.5g-1g/次,一日2-3次; ②儿童:一日量为20-30mg/Kg体重,分3-4次给药; ③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④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2.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时间为术前0.5小时,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总预防性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共同性斜视临床路径

共同性斜视临床路径 (2010年版) 一、共同性斜视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共同性斜视(ICD-10:H50.0-H50.4) 行共同性斜视矫正术(ICD-9-CM-3:15.1-15.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发病年龄、病程特点。 2.相关眼部检查:屈光状态检查;戴镜去调节之后,三棱镜遮盖法测量斜视度;眼球运动检查;双眼视功能检查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诊断明确。 2.有弱视者先治疗弱视。 3.内斜视患者远视性屈光不正全部矫正、戴镜6-12个月。 4.共同性斜视的斜度≥15Δ。 (四)标准住院日为≤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50.0-H50.4)共同性斜

视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心电图、X线胸片; (4)检查视力、眼位、眼球运动、眼压、泪道; (5)屈光检查:散瞳(显然)验光; (6)主导眼、三棱镜检查、双眼视觉、眼外肌功能检查、Hess屏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选用抗菌药物滴眼液,预防性用药时间可1-3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3天。 1.麻醉方式:局麻或全身麻醉。 2.眼内植入物:无。 3.术中用耗品:缝线。 (九)术后住院恢复2天。

斜视检查

斜视检查 第一节斜视的一般性检查 适应症 1.判断有否斜视。 2.明确隐形斜视或显性斜视。 3.鉴别共同性斜视与麻痹性斜视。 4.明确斜视的方向。 5.判断交替性斜视与单侧性斜视。 6.进一步名确外斜视、内斜视的分类。 7.了解注视眼。 8.检查是否A-V征。 9.指导手术治疗。 禁忌症 无。 操作方法及程序 1.询问病史,进行眼部常规检查。 2.进行知觉状态检查。包括视力、屈光状态、注视性质、双眼视功能。 3.斜视定性检查。有否斜视;真斜视、假斜视;隐形斜视、显性斜视;共同性斜视、麻痹性斜视;斜视的方向:内斜、外斜、垂直斜(上斜、下斜);交替性斜视、单侧斜视;间歇性外斜、恒定性外斜;调节性内斜、部分调节性内斜、飞调节性内斜;注视眼;A-V征。 4.斜视定量检查。参见下节。 5.眼球运动检查。 6.集合功能检查及调节性集合和调节性比率测定(AC/A),见附录。

注意事项 1.详尽的病史询问对于正确的诊断非常重要。 2.斜视检查常需要多次的重复和全面分析,以最终得出正确结果。 3.儿童斜视与调节、融合关系密切,影响眼位的结果。必须戴眼镜检查,比较裸眼及戴镜的的斜视度数的差别。 第二节隐形斜视检查 适应症 需要判断隐性斜视、显性斜视、间歇性斜视的患者。 禁忌症 无。 操作方法及程序 1.遮盖试验法 (1)交替遮盖法:先遮盖一只眼,迅速将遮眼板移到另外一只眼。交替遮盖两只眼反复几次,如果两只眼均不动,说明是正位,没有斜视。若出现眼动,根据方向判断是那种斜视。 (2)单眼遮盖检查(又称遮盖—去遮盖法):嘱患者注视前方33cm处的光点视标,遮盖一只眼破坏融合,观察未遮盖眼有没有运动及运动方向。去遮盖后观察被遮盖眼的运动及方向,若去遮盖后被遮盖眼表现为偏斜或偏斜一段时间才回到正位则为间歇性斜视,若去遮盖后被遮盖眼马上回到正位则为隐性斜视。然后再对另外一只眼进行检查。 (3)遮盖共同实验:又称间接遮盖法,主要用于婴幼儿的斜视和弱视的定性检查。遮盖板离被遮眼距离要比上述方法远,置于眼与注视目标之间5~10cm处,检查者可以同时观察双眼的运动状态,判断是否斜视、弱视。 2.马氏杆加正切尺检查法

亢晓丽教授专访《共同性内斜视的手术时机指征及注意事项》

https://www.doczj.com/doc/9715661361.html,/ 共同性内斜视的手术时机指征及注意事项 编者按:斜视在婴幼儿中发病率较高,对患儿的视功能、外观、心理等都会造成影响,为此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亢晓丽教授在多宝视协办的《儿童视力早期筛查与儿童眼病早期干预》培训班上,接受了《国际眼科时讯》的采访,就共同性内斜视的手术时机、指征、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斜视发病率约1%-3%,共同性内斜视是儿童中最常见的一类斜视,它既影响美观又易导致弱视的形成,甚至可造成永久性视功能的损害,严重影响了双眼单视功能的形成和发育。幼儿时期调节、辐辏、融合功能发育正处于旺盛阶段,而且建立双眼视觉的一系列条件反射活动一般要经过5年左右才能巩固,因而在视觉发育过程中,任何视觉环境的不利影响,诸如视力障碍性眼病,屈光不正等其他因素都可能导致视功能发育失衡或影响条件反射的建立而发生内斜视。 共同性内斜视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指征 共同性内斜视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内斜视。不同类型的斜视,其手术时机不同。 (一)先天性内斜视是指出生时或出生后6 个月之内发生的内斜,先天性内斜视的治疗包括:(1)矫正屈光不正。在散瞳充分麻痹睫状肌下验光,显示真正屈光状态。判断是否有调节因素,尤其是否有远视眼的存在。虽然理论上先天性内斜与调节无关,但一般伴发轻度或中度远视,对调节产生一定影响,治疗时应该排除此干扰因素,可配戴眼镜一段时间,一般3-6个月,此时需要观察斜视度数的变化,以便进行下一步治疗;(2)若有弱视,用遮盖法治疗弱视。如患儿为单眼恒定性内斜,另一眼为弱视状态,其治疗应该使两眼视力相近;(3)手术治疗: 治疗弱视的开始年龄越早,越容易恢复双眼视觉。手术时机一般2岁之内,但随着认识的深入,发现先天内斜对视功能损害严重,甚至可使视功能终生受损,早期手术治疗效果好,手术时间可提前到6个月或1岁。 (二)后天性内斜视不同类型的斜视,治疗手段也不同。如调节性内斜视只需戴眼镜,不需要手术。部分调节性内斜视需要戴镜联合手术治疗。非调节手术治疗的指证包括:(1)斜视度数稳定;(2)斜视角度大于15△个;(3)双眼视力平衡。 共同性内斜视治疗注意事项 共同性内斜视的治疗包括以下方面:(1)屈光矫正时需儿科医生依据具体情况,决定度数,而非验光师;(2)弱视治疗要规范。如单眼视力差,需要单眼矫正视力。包括遮盖,压抑,视觉训练等。视觉训练为辅助作用,可促进视力恢复速度。药物治疗尚处于摸索阶段,未得到大规模应用;(3)手术时机的选择,儿童内斜视比间歇性外斜视功能损害严重,超过视觉发育阶段,仅能有外观的矫正,视功能难以恢复。一些医生因为儿童检查不配合,斜视度数无法准确测出,往往推迟手术,可能错过手术时机。所以,儿科医生需要有丰富经验,经过多次检查,如果斜视度数稳定则进行手术治疗,而残留的斜视度数可二期手术矫正。术后视功能无法恢复者,可辅助视功能训练,如有弱视,同时进行弱视训练。

斜视常见检查法有哪些

斜视常见检查法有哪些 *导读:眼科查斜视,常会用到两种检查方法:遮盖法和角膜映光法。…… 遮盖法 是检查眼外肌功能是否正常或平衡的一种方法。只能定性,不能定量。一般可以查出具有5度以上的隐斜视或斜视。 检查方法包括有两眼交替遮盖法及单眼遮盖法。一般先作两眼交替遮盖法,如果查出有眼位不正现象,再作单眼遮盖法。 两眼交替遮盖法 让被检者面对光亮处,两眼注视远处(五米外)或近处(33cmm)目标。先观察双眼位置是否平衡,然后用一不透光的遮眼器或手掌反复交替遮断左、右眼的视线。使被检者两眼没有同时注视的机会,观察在轮换遮盖的瞬间,去掉遮盖的眼球有无转动现象。判断 正位者:换遮他眼时,去除遮盖的眼不转动,被遮盖眼也不见眼球偏斜。 斜视者:换遮他眼时,去掉遮盖的眼球立即从偏斜位置向前方注视目标方向转动,而被遮眼则偏斜。 单眼遮盖法 受检查者两眼注视远处(五米处)或近处(33cm)目标,用遮眼器或手于一眼前反复遮盖与除去(另眼始终不加遮盖),观察两眼是否

转动,然后用同法检查另眼。 判断 隐斜视:未遮眼始终固视目标不动,另眼遮盖时偏斜,去遮时又能转至注视目标位置,向内转动者为外隐斜,向外转动者为内隐斜,向下方转动者为上隐斜。 共转性斜视: (1)单眼性斜视:假设右眼为单眼性斜视。遮盖右眼让左眼注视 目标时右眼偏斜,去除右眼遮盖时,两眼均在原位不动。反之遮盖左眼(正位眼),让右眼注视目标时,则左眼偏斜;但当去掉左 眼遮盖时,左眼立即恢复原来注视位置,而右眼则偏向斜视方向,出现两眼均有转动。 (2)交替性斜视:遮盖右眼嘱左眼注视目标,或遮盖左眼嘱右眼 注视目标,当去掉遮盖时,两眼均保持原位不转动。 角膜映光法(Hirschbeng法) 是一个检查显性共转性斜视的粗略方法,比较适用于幼儿及弱视、或不能进行详细检查的患者。 方法:在受检者正前方33cm处置一灯光,嘱注视之。如角膜光 反射点位于两眼瞳孔正正央则为正位眼;如果角膜光反射出现于 一眼瞳孔正中央,而另眼在瞳孔缘,则偏斜约10~15度;在角膜缘上,则偏斜约45度;在角膜中心与角膜缘之间的中点处,则斜视度约为25度。(注:每偏斜1mm约相当于斜视弧7~7.5度)。

眼科体检操作规程

东海县中医院眼科体检操作流程 一、检查项目: 1、视力, 2、色觉, 3、外眼, 4、眼位, 5、眼前节:结膜、巩膜、角膜、虹膜、瞳孔、晶状体, 6、玻璃体, 7、眼底, 8、眼压 二、操作规程: (一)视力检查: 方法:1、按眼科常规,先查右眼后查左眼;距离5米,如用反光镜则为2.5米;被检者双眼应与视力表5.0行等高。 2、视力检查由大视标开始,每个视标辨认时间不应超过5秒,受检者能顺利认出2-3个视标即可指认下一行视标,记录最佳视力。如在5米处不能辨认4.0行时,被检者应向视力表走近,记录走近距离,对照5分折算表记录。 (二)色觉检查:采用标准色觉检查图谱进行检查。 1、在明亮自然光线下检查,光线不可直接照到图谱上; 2、双眼距离图谱60~80cm; 3、图谱读出时间应≤10秒。 (三)外眼检查 1、眼睑 (1)观察双眼裂大小;是否对称;有无睑裂缺损、内眦赘皮、眼睑内翻、外翻以及闭合不全。

(2)观察睑缘表面是否光滑、是否充血、是否附着鳞屑;睫毛是否缺损、其位置与排列方向是否正常、有无睫毛乱生或倒睫、亦或有双行睫毛等先天异常。 2、结膜 (1)检查顺序:依次为上睑结膜→上穹窿部结膜→下睑结膜→下穹窿部结膜→球结膜→半月皱襞。检查时注意结膜组织结构是否清楚、颜色、透明度,有无干燥、充血、出血、结节、滤泡、乳头、色素沉着、肿块、瘢痕以及肉芽组织增生,结膜囊的深浅,有无睑球粘连、异物等。 (2)检查方法: 睑结膜检查方法:检查上睑结膜嘱被检者放松眼睑,向下方注视,将食指放在眉下上半部睑板皮肤处,拇指放在睑缘上方,轻轻捏住眼睑皮肤,拇指向上,食指向下将睑板上缘向下压即可翻转,使上睑结膜暴露。检查下睑结膜时,只需将下睑向下方牵拉嘱被检者向上注视既可充分暴露(如有角膜溃疡或角膜软化症及疑有眼外伤者勿强行翻转眼睑做检查,以免发生角膜穿孔)。 球结膜检查方法:球结膜暴露较容易,以拇指和食指将上下睑分开,嘱患者向各方向注视转动眼球即可充分暴露整个眼球,检查时切忌压迫眼球。 3、泪器 (1)视诊:观察泪腺、泪道部位有无异常变化。如泪腺有无肿胀、泪点是否正位和是否开放、泪囊区皮肤有无红肿、有无溢泪。

斜视、弱视试题(一)

西宁光彩明天儿童眼科医院医助转正考试 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 A1型:(25题) 1.关于眼外肌的数目,正确的是( ) A,共有4条B.共有6条C.共有8条 D.共有5条E.共有7条 2.上斜肌的主要作用是( ) A.上转B.下转C.外转 D.内旋E.外旋 3.动眼神经支配( ) A.外直肌B.内直肌C.内斜肌 D.内直肌.上直肌.下直肌E.内直肌.上直肌下直肌下斜肌4.先天性内斜视一般发生在生后( ) A.1岁以内B.2岁以内C.6个月以内 D.1,3岁E.3岁 5.屈光调节性内斜视的特点是( ) A.见于轻度远视眼B.当远视矫正后眼位可正位或内隐斜C.斜视角大D.看远与看近斜视角不等E.治疗以手术为主6.下列哪项不是甲状腺相关眼病的表现( ) A.多数有甲亢病史B.CT示眼外肌梭型肥大C.视力减退D.如不伴有甲亢,称为眼型Graves病E.常以上睑下垂为首发症状7.下列哪项不符合眶下壁骨折的表现( ) A.下斜肌可嵌入骨折处B.患眼上睑下垂C.被动牵拉试验阳性D.眼球上转受限E.下直肌可嵌入骨折处 8.用角膜映光法检查眼位,角膜映光点位于瞳孔缘时,其偏斜度大约是( ) A.25°B.15°C.20°D.5°E.以上均不是9.下列哪种眼病不出现代偿头位( ) A.上斜肌麻痹B.散光眼C.下直肌麻痹 D.共同性外斜视E.内直肌麻痹 10.诊断内斜A征,眼球向上、下各转25°时的斜度差应是( ) A.≥10ΔB.≥15ΔC.25° D.15°E.10° 11.下列那条肌肉不受第Ⅲ颅神经支配( ) A.上直肌B.下直肌C.下斜肌 D.内直肌E.上斜肌 12.在判断A、V型斜视时,需检查眼球向上、下各转多少度时的斜视角(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