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中药化学绪论-Ok

第一章+中药化学绪论-Ok

《中药化学》..

中药化学习题册 班级:姓名:学号: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专业教研室

练习一 得分 一. 单选题(共110题) 1. 下列提取溶剂按极性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_。 A. Et2O、 CHCl3、 EtOAc B. n-BuOH、 Me2CO、 EtOAc C. C6H6、 CHCl3、 Et2O D. MeOH、 EtOH、 Me2CO 2. 母核相同的化合物,其单取代基不同,其极性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_。 A. -CH=CH2、 -NH2、 -CHO、 B. -CH3、 -C=O、 -CHO C. -COOH、 -OH、 -C=O D. -COOCH3、 -NHCO-、 -C6H5 3. 自药材中提取分离具有挥发性的化合物,最好选用的方法是_。 A. MeOH提取法 B. 两相溶剂萃取法 C. 水蒸气蒸馏法 D. 升华法 4. 对脂溶性的酸性化合物,提取时最经济的方法是_。 A. 加水煮沸,放冷沉淀 B. 加碱水煮沸,加酸沉淀 C 用C6H6回流提取,回收溶剂 D. EtOH回流提取,回收溶剂 5. 用有机溶剂提取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时,提取效率最高的方法是_。 A. 连续回流提取法 B. 回流提取法 C. 渗漉法 D. 煎煮法 6. 分离中等极性的酸性化合物,最常选用的分离方法是_。 A. 硅胶吸附色谱法 B. 氧化铝吸附色谱法 C. 纸色谱法 D. 凝胶过滤法 7. 吸附色谱法分离低极性酸性化合物,最常选用的吸附剂是_。 A. 纤维素 B. 硅藻土 C. 氧化铝 D. 硅胶 8. 可用作液-液萃取的溶剂系统是_。 A. CHCl3-MeOH B. EtOH-Me2CO C. Me2CO-H2O D. CHC13-H2O 9. 不是利用分配系数差异进行的分离方法是_。 A. 液-液萃取法 B. 纸色谱法 C. 液滴逆流色谱(DCCC)法 D. 聚酰胺色谱法 10. 现代测定化合物分子量的主要方法是_。 A. MS法 B. 1H-NMR法 C. 13C-NMR法 D. IR法 11. 苷类化合物都具有的性质是_。 A. 挥发性或升华性 B. 水溶性 C. 旋光性 D. 酸碱性 12. 苷类化合物根据苷原子主要分为_。 A. 酚苷、酯苷、硫苷和氮苷 B. 氧苷、硫苷、氮苷和碳苷 C. 氧苷、硫苷、碳苷和酸苷 D. 氮苷、碳苷、氧苷和氰苷 13. 硫苷类在中性条件下被芥子酶水解的产物是_。 A. 硫醇、葡萄糖和KHSO4 B. 硫氰酸酯、葡萄糖和KHSO4

中药化学试题库完整

第一章绪论 一、概念: 1.中药化学: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它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2.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3.无效成分:没有生物活性和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4.有效部位:在中药化学中,常将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部分,称为有效部位。如人参总皂苷、苦参总生物碱、银杏叶总黄酮等。 5. 一次代谢产物:也叫营养成分。指存在于生物体中的主要起营养作用的成分类型;如糖类、蛋白质、脂肪等。 6.二次代谢产物:也叫次生成分。指由一次代谢产物代谢所生成的物质,次生代谢是植物特有的代谢方式,次生成分是植物来源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 7.生物活性成分:与机体作用后能起各种效应的物质 二、填空: 1.中药来自(植物)、(动物)和(矿物)。 2. 中药化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检识)和(鉴定)等知识。 三、单选题 1.不易溶于水的成分是( B ) A生物碱盐B苷元C鞣质D蛋白质E树胶 2.不易溶于醇的成分是( E ) A 生物碱 B生物碱盐 C 苷 D鞣质 E多糖 3.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醇的成分是( A ) A 树胶 B 苷 C 鞣质 D生物碱盐 E多糖 4.与水不相混溶的极性有机溶剂是(C ) A 乙醇 B 乙醚 C 正丁醇 D 氯仿 E 乙酸乙酯 5.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是( A ) A 乙醇 B 乙醚 C 正丁醇 D 氯仿 E 乙酸乙酯 6.能与水分层的溶剂是( B ) A 乙醇 B 乙醚 C 氯仿 D 丙酮/甲醇(1:1)E 甲醇 7.比水重的亲脂性有机溶剂是( C ) A 苯B 乙醚 C 氯仿D石油醚 E 正丁醇 8.不属于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是(D ) A 苯B 乙醚 C 氯仿D丙酮 E 正丁醇 9.极性最弱的溶剂是( A ) A乙酸乙酯B 乙醇C 水D 甲醇E丙酮 10.亲脂性最弱的溶剂是(C ) A乙酸乙酯B 乙醇C 水D 甲醇E丙酮 四、多选 1.用水可提取出的成分有( ACDE ) A 苷B苷元C 生物碱盐D鞣质E皂甙 2.采用乙醇沉淀法除去的是中药水提取液中的( BCD ) A树脂B蛋白质C淀粉D 树胶E鞣质 3.属于水溶性成分又是醇溶性成分的是(ABC ) A 苷类B生物碱盐C鞣质D蛋白质 E挥发油 4.从中药水提取液中萃取亲脂性成分,常用的溶剂是( ABE ) A苯B氯仿C正丁醇D丙酮 E乙醚 5.毒性较大的溶剂是(ABE ) A氯仿B甲醇C水D乙醇E苯 五、简述 1.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的关系:二者的划分是相对的。 一方面,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提高,一些过去被认为是无效成分的化合物,如某些多糖、多肽、蛋白质和油脂类成分等,现已发现它们具有新的生物活性或药效。 另一方面,某些过去被认为是有效成分的化合物,经研究证明是无效的。如麝香的抗炎有效成分,近年来的实验证实是其所含的多肽而不是过去认为的麝香酮等。 另外,根据临床用途,有效成分也会就成无效成分,如大黄中的蒽醌苷具致泻作用,鞣质具收敛作用。 2. 简述中药化学在中医药现代化中的作用 (1)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探索中药防治疾病的原理;(2)促进中药药效理论研究的深入; (3)阐明中药复方配伍的原理;(4)阐明中药炮制的原理。 3.简述中药化学在中医药产业化中的作用 (1)建立和完善中药的质量评价标准;(2)改进中药制剂剂型,提高药物质量和临床疗效; (3)研究开发新药、扩大药源; 六、论述 单糖及低聚糖生物碱盐游离生物碱油脂 粘液质苷苷元、树脂蜡 氨基酸水溶性色素脂溶性色素 蛋白质、淀粉水溶性有机酸挥发油 第二章提取分离鉴定的方法与技术 一、概念:

中药化学习题(配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6章

第一、二章习题 1.何谓有效成分及有效部位,二者有何区别? 2.中药二次代谢产物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有哪些?其合成的化合物包括哪些类型? 3.简述中药中所含化学成分的主要结构类型及性能特点。 4.中药化学成分提取的方法都有哪些? 5.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法提取中药化学成分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6.简述溶剂提取法的关键及选择溶剂的依据。 7.色谱技术在中药化学成分研究中有何应用。 8.何谓亲水性有机溶剂,它们在化学成分提取方面有何特点 9.何谓亲脂性有机溶剂,它们在化学成分提取方面有何特点 10.水作为常用的提取溶剂,在化学成分提取方面的特点如何 11.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分离依据为何?怎样选择萃取溶剂。 12.何谓系统溶剂分离法,它在中药化学成分研究方面有何意义。 13.何谓铅盐沉淀法,其分离特点如何 14.简述水提醇沉法和醇提水沉法在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面有何异同15.简述碱提酸沉法和酸提碱沉法在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面有何异同16.聚酰胺色谱的分离原理及在化学成分分离方面的特点 17.比较硅胶与氧化铝在化学成分鉴别方面的特点如何 18.离子交换树脂包括那些类型,在化学成分分离方面有何特点 19.大孔吸附树脂在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方面有何特点 20.简述葡聚糖凝胶色谱的分离原理及适用范围 21.简述结晶法分离、精制化学成分的工艺流程,并指出其关键所在。 第三章糖和苷类化合物 一选择题 1、下列对吡喃糖苷最容易被酸水解的是( ) A、七碳糖苷 B、五碳糖苷 C、六碳糖苷 D、甲基五碳糖苷 2、天然产物中, 不同的糖和苷元所形成的苷中, 最难水解的苷是( ) A、糖醛酸苷 B、氨基糖苷 C、羟基糖苷 D、2, 6—二去氧糖苷 3、用0.02—0.05mol/L盐酸水解时, 下列苷中最易水解的是( ) A、2—去氧糖苷 B、6—去氧糖苷 C、葡萄糖苷 D、葡萄糖醛酸苷 4、羟基化合物与苯甲醛或丙酮等形成的缩合物在下列条件下稳定( ) A、碱性 B、酸性 C、中性 D、酸碱性中均稳定 5、Smith裂解法所使用的试剂是( ) A、NaIO4 B、NaBH4 C、均是 D、均不是 二、填空题 1.多糖是一类由()以上的单糖通过()键聚合而成的化合物,通常是由几

中药化学习题-苯丙素类、黄酮类

第五章 苯丙素类 一. 单选题 1. 香豆素的基本母核为( ) A 苯拼α-吡喃酮 B 对羟基桂皮酸 C 反式邻羟基桂皮酸 D 顺式邻羟基桂皮酸 2.异羟肟酸铁反应的作用基团是( ) A 亚甲二氧基 B 内酯环 C 酚羟基 D 酚羟基对位活泼氢 3 组成木脂素的单体结构类型不包括( ) A 桂皮酸 B 烯丙苯 C 苯甲酸 D 丙烯苯 4 中药补骨脂中的补骨脂内脂具有( ) A 光敏作用 B 抗菌作用 C 抗维生素样作用 D 镇咳作用 5、木脂素类成分结构中的亚甲二氧基的检识可用:( ) A 、Labat 反应 B 、K.K 反应 C 、异羟肟酸铁反应 D 、Gibbs 反应 二、多选题 1 下列含香豆素类成分的中药是( ) A 秦皮 B 甘草 C 补骨脂 D 五味子 E 白芷 2 小分子游离香豆素具有的性质包括( ) A 有香味 B 有挥发性 C 能升华 D 溶于沸水 E 溶于冷水 3 提取游离香豆素的方法有( ) A 酸溶碱沉法 B 碱溶酸沉法 C 乙醚提取法 D 热水提取法 E 乙醇提取法 4 区别6,7-呋喃香豆素和7,8-呋喃香豆素时,可将它们分别加碱水解后再采用( ) A 异羟肟酸铁反应 B Gibb’s反应 C Emerson反应 D 三氯化铁反应 E 醋酐-浓硫酸反应 5 含木脂素类成分的中药有( ) A 五味子 B 补骨脂 C 牛蒡子 D 连翘 E 厚朴 三、 填空题 1、指出下列化合物的二级结构类型: ( ) ( ) ( ) O O O O O O O O O 0oH oH oH H O N oH N oH oH oH 0 00ocH 30ocH 30ocH 3()( )( )( )oH oH oH (( ( ) ( )O H O O R CHO O O R CHO CH2O H CH 2O H O O R H+O O

《中药化学》电子版超全笔记

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理论和方法及其它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有效成分:有生物活性,有一定治疗作用的化学成分。 └无效成分:无生物活性,无一定治疗作用的化学成分(杂质)。 HMBC谱:通过1H核检测的异核多键相关谱,它把1H核和与其远程偶合的13C核关联起来。 FD-MS(场解吸质谱):将样品吸附在作为离子发射体的金属丝上送入离子源,只要在细丝上通以微弱的电流,提供样品从发射体上解吸的能量,解吸出来的样品即扩散到高场强的场发射区域进行离子化。 苷类:糖或糖的衍生物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苷中苷元与糖连接的键称苷键;连接非糖物质与糖的原子称苷原子。 木脂素(lignans):一类由两分子苯丙素衍生物(即C 6-C3单体)聚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 香豆素(coumarins):具有苯骈α-吡喃酮母核的一类天然化合物的总称。在结构上可以看成是顺邻羟基桂皮酸失水而成的内酯。 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泛指两个芳环(A环、B环)通过三个碳原子相互联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萜类化合物(terpenoids):一类由甲戊二羟酸衍生而成,基本碳架多具有2个或2个以上异戊二烯单位(C5单位)结构特征的化合物。 挥发油(volatile oil):也称精油,是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类具有挥发性、具有香味、可随水蒸气蒸馏、与水不相混溶的油状液体的总称。 吉拉德(girard)试剂:是一类带季铵基团的酰肼,可与具羰基的萜类生成水溶性加成物而与脂溶性非羰基萜类分离。酯皂苷:三萜皂苷中的酯苷,又称酯皂苷(ester saponins)。 次皂苷:当原生苷由于水解或酶解,部分糖被降解时,所生成的苷叫次皂苷或原皂苷元(prosapogenins)。 强心苷(cardiac glycosides):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类对心脏有显著生理活性的甾体苷类,是由强心苷元与糖缩合的一类苷。 甾体皂苷(steroidal saponins)是一类由螺甾烷(spirostane)类化合物与糖结合而成的甾体苷类,其水溶液经振摇后多能产生大量肥皂水溶液样的泡沫,故称为甾体皂苷。 生物碱:(alkalodis)是来源于生物界的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大多数具有氮杂环结构,呈碱性并有较强的生物活性。 ┌两性生物碱:分子中有酚羟基和羧基等酸性基团的生物碱。 └亲水性生物碱:主要指季铵碱和某些含氮-氧化物的生物碱。 霍夫曼降解:生物碱经彻底甲基化生成季胺碱,加热、脱水、碳氮键断裂,生成烯烃及三甲胺的降解反应。 隐性酚羟基:由于空间效应使酚羟基不能显示其的酚酸性,不能溶于氢氧化钠水溶液。 Vitali反应:莨菪碱(或阿托品)和东莨菪碱用发烟硝酸处理,分子中的莨菪酸部分发生硝基化反应,生成三硝基衍生物,再与碱性乙醇溶液反应,生成紫色醌型结构,渐变成暗红色,最后颜色消失的反应。 ┌可水解鞣质(hydrolysable tannins):指分子中具有酯键和苷键,在酸、碱、酶的作用下,可水解为小分子酚酸类化合物和糖或多元醇的一类鞣质。 └缩合鞣质(condensed tannins):用酸、碱、酶处理或久置均不能水解,但可缩合为高分子不溶于水的产物“鞣红”的一类鞣质。 渗漉法:将药材粗粉装入渗漉筒中,用水或醇作溶剂,首先浸渍数小时,然后由下口开始流出提取液(渗漉液),渗漉筒上口不断添加新溶剂,进行渗漉提取。 结晶、重结晶:化合物由非晶形经过结晶操作形成有晶形的过程称为结晶。初析出的结晶往往不纯,进行再次结晶的过程称为重结晶。 盐析:在混合物水溶液中加入易溶于水的无机盐,最常用的是氯化钠,至一定浓度或饱和状态,使某些中药成分在水中溶解度降低而析出,或用有机溶剂萃取出来。 升华法:固体物质加热直接变成气体,遇冷又凝结为固体的现象为升华。 第一章绪论 中药化学在研制开发新药、扩大药方面有何作用和意义? 答:创新药物的研制与开发,关系到人类的健康与生存,其意义重大而深远。从天然物中寻找生物活性成分,通过与毒理学、药理学、制剂学、临床医学等学科的密切配合,研制出疗效高、毒副作用小、使用安全方便的新药,这是国内外新药研制开发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中药有效成分研制出的许多药物,目前仍是临床的常用基本药物,如麻黄素(麻黄碱)、黄连素(盐酸小檗碱)、阿托品(atropine)、利血平(reserpine)、洋地黄毒苷(digitoxin)等药物。 有些中药有效成分在中药中的含量少,或该中药产量小、价格高,可以从其它植物中寻找其代用品,扩大药源,大量生产供临床使用。如黄连素是黄连的有效成分,但如果用黄连为原料生产黄连素,其成本很高。一般来讲,植物的亲缘关系相近,则其所含的化学成分也相同或相近。因此,可以根据这一规律按植物的亲缘关系寻找某中药有效成分的代用品。有些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不太强,或毒副作用较大,或结构过于复杂,或药物资源太少,或溶解度不符合制剂的要求,或化学性质不够稳定等,不能直接开发成为新药,可以用其为先导化合物,通过结构修饰或改造,以克服其缺点,使之能够符合开发成为新药的条件。 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写出常用溶剂种类。 答:石油醚<四氯化碳<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甲醇(乙醇)<水。 溶剂提取法选择溶剂的依据是什么? 答:选择溶剂的要点是根据相似相溶的原则,以最大限度地提取所需要的化学成分,溶剂的沸点应适中易回收,低毒安全。 水蒸气蒸馏法主要用于哪些成分的提取? 答:水蒸汽蒸馏法用于提取能随水蒸汽蒸馏,而不被破坏的难溶于水的成分。这类成分有挥发性,在100℃时有一定蒸气压,当水沸腾时,该类成分一并随水蒸汽带出,再用油水分离器或有机溶剂萃取法,将这类成分自馏出液中分离。 第三章糖和苷类化合物 ·苷键具有什么性质,常用哪些方法裂解?苷类的酸催化水解与哪些因素有关?水解难易有什么规律? 答:苷键是苷类分子特有的化学键,具有缩醛性质,易被化学或生物方法裂解。苷键裂解常用的方法有酸、碱催化水解法、酶催化水解法、氧化开裂法等。苷键具有缩醛结构,易被稀酸催化水解。常用酸有盐酸、硫酸、乙酸、甲酸等,酸催化水解反应一般在水或稀醇溶液中进行。水解发生的难易与苷键原子的碱度,即苷键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及其空间环境有密切关系。有利于苷键原子质子化,就有利于水解。 ·苷键的酶催化水解有什么特点? 答:酶是专属性很强的生物催化剂,酶催化水解苷键时,可避免酸碱催化水解的剧烈条件,保护糖和苷元结构不进一步变化。酶促反应具有专属性高,条件温和的特点。酶的专属性主要是指特定的酶只能水解糖的特定构型的苷键。如α-苷酶只能水解α-糖苷键,而β-苷酶只能水解β-糖苷键,所以用酶水解苷键可以获知苷键的构型,可以保持苷元结构不变,还可以保留部分苷键得到次级苷或低聚糖,以便获知苷元和糖、糖和糖之间的连接方式。

中药化学执业药师考前辅导(终审稿)

中药化学执业药师考前 辅导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第五章香豆素和木脂素 【学习要点】 1.掌握香豆素基本母核的结构特征和类型。 2.掌握香豆素的性状和溶解性。 3.掌握香豆素与碱作用及其对结构变化的影响。 4.掌握香豆素的提取分离方法。 5.掌握香豆素的物理性质、显色反应及应用, 6.掌握秦皮、五味子中所含主要化合物基本特征。 7.熟悉简单香豆素的lHNMR谱特征。 8.熟悉木脂素的物理性质 9.了解补骨脂和厚朴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 【重点与难点提示】 一、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及分类 1.简单香豆素: 仅在苯环上有取代的香豆素。大多数香豆素在7-位都有含氧官能团存在。 2.呋喃香豆素:香豆素核上的异戊烯基与邻位酚羟基环合成呋喃环者称为呋喃香豆素。根据呋喃环连接位置又分为线型和角型。 3.吡喃香豆素:香豆素的C6或C8异戊烯基与邻酚羟基环合而成2,2-二甲基-α-吡喃环结构,形成吡喃香豆素。根据吡喃环连接位置又分为线型和角型。 4.其他类:这类是指α-吡喃酮环上有取代基的香豆素类。C3,C4上常有苯基、羟基、异戊烯基等取代。 二、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1.内酯性质香豆素的α-吡喃酮环具有α、β-不饱和内酯性质,在稀碱液中渐渐水解成黄色溶液,生成顺式邻羟桂皮酸的盐。其盐的水溶液一经酸化即闭环恢复为内酯。顺式邻羟桂皮酸不易游离存在,长时间碱液中放置或UV光照射,可转变为稳定的反式邻羟桂皮酸。

- 提取时必须必须注意碱液浓度,并避免长时间加热,以防破坏内酯环。 2. 荧光性质: 羟基香豆素在紫外光下显示蓝色荧光,7-羟基香豆素加碱可使荧光转为绿色,一般香豆素遇碱荧光都增强。7-羟基香豆素在C8位导入羟基,荧光消失。 3. 显色反应 (1) 异羟肟酸铁反应:内酯的鉴别。 (2) 三氯化铁:酚羟基的鉴别。 (3) Gibb’s反应:要求有游离酚羟基且酚羟基对位无取代。 (4) Emerson反应:要求有游离酚羟基且酚羟基对位无取代。 三、香豆素类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 1. 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小分子的香豆素,因其具有挥发性。 2. 碱溶酸沉法:利用内酯遇碱能皂化、加酸能恢复的性质分离香豆素。 3. 系统溶剂萃取:常用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丙酮、甲醇等溶剂依次萃取。 4. 色谱法:结构相似的香豆素多数情况下必须经色谱方法才能有效分离。 用硅胶或中性和酸性氧化铝。 四、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波谱特征, 香豆素的1H-NMR特征:香豆素母核上的质子,由于受内酯羰基吸电子共轭效应的影响,C3、C6和C8的质子信号在较高场,C4、C5和C7上的在较低场。简单香豆素H-3和H-4约在δ~化学位移单位和δ~化学位移单位之间,可见一对二重峰(J=)。 五、木脂素的结构类型及理化性质

模块八 香豆素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 教案首页 课题模块八中药中香豆素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 ——结构与性质 班级课时 2 22 课型理论课 教学目标1.解释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概念; 2.能够认识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并根据结构判断其类型;3解释香豆素类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的原理; 德育渗透揭示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了解事物本质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设备 新知识 新技术或 参阅资料 双语教学coumarins 香豆素类化合物 课后小结教学效果良好,课堂互动气氛活跃。

教案授课人: 课题模块八中药中香豆素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 ——结构与性质时间 地点教室 教学目标1.熟悉香豆素的结构类型。 2.了解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学 生 情 况 班级: 人数: 出勤: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概念 香豆素(coumarins)是一类具有苯骈α-吡喃酮母核 的天然产物的总称,在结构上可以看做是顺式邻羟基桂皮 酸脱水而形成的内酯类化合物,具有C 6 -C 3 基本碳链骨架 的一系列天然产物。 O O 1 2 3 4 5 6 7 8 苯骈α-吡喃酮母核 香豆素的基本骨架上常可连接羟烷氧基、苯基、异戊 烯基等官能团,而异戊烯基的双键由于性质较活泼,可与 邻位的酚羟基环合成呋喃或吡喃环的结构。根据其取代基 及连接方式的差异,将主要的香豆素类化合物分为以下几 类: 1、简单香豆素类 是指只有在苯环上有取代基的香豆素类。取代基包括 羟基、甲氧基、亚甲二氧基和异戊烯基等。大多数香豆素 在7-位都有含氧官能团存在。 时间 20min 20min 教法 教具 讲授 比较 归纳

中药化学复习资料[1]1.doc

第一章绪论 1、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木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他现代 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2、有效部位一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部位。 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1、各类化合成分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 乙酸一丙二酸途径:合成脂肪酸类、分类、醍类 甲戊二羟酸途径:合成祜类、雷类 莽草酸途径:具有C6-C3及C6-C1基本结构的化合物 氨基酸途径:生物碱 符合途径 2、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3、常用提取溶剂的分类与极性: 4、分类:通常分三类:水类;亲水性有机溶剂;亲脂性有机溶剂。 5、水类还包括酸水、碱水; 6、亲水性有机溶剂包括甲醇、乙醇、内?酮; 7、亲脂性有机溶剂为正丁醇后所有的。 溶剂提取法:(1)溶剂的选择(相似相容) 溶剂的极性:石油醍〈四氯化碳〈苯〈二氯甲烷〈氯彷〈乙醍〈乙酸乙酯 〈正丁醇〈内?酮〈甲醇(乙醇)〈水(2)提取方法: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水蒸气蒸馅法:用于提取能随水蒸气蒸馅,而不被破坏的难溶于水的成分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其他方法:升华法、组织破碎提取法、压榨法 取代基极性大小: 常见基团极性大小顺序如下;酸>酚>醇>胺>醛>酮>酯>醍>烯>烷。化合物分子母核大小(碳数多少): 分子大、碳数多,极性小; 分子小、碳数少,极性大。 8、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精致方法 溶剂法:酸碱溶剂法(酸碱性的不同) 溶剂分配法(分配系数不同):分离极性大的一正丁醇?水 极性中等的一乙酸乙酯-水 极性小的一氯仿(乙醍)?水 沉淀法(可逆):专属试剂沉淀法、分级沉淀法、盐析法 分循法(沸点不同) 膜分离法 升华法 结品法:化合物由非品形经过结品操作形成有品形的过程称为结品。

中药化学6.doc

第五章香豆素和木脂素 第一节香豆素 香豆素是邻羟基桂皮酸的内酯,广泛分布于高等植物中,尤其以芸香科和伞形科为多,少数发现于动物和微生物中。在植物体内,它们往往以游离状态或与糖结合成苷的形式存在。 一、结构与分类 香豆素的母核为苯骈α-吡喃酮。分子中苯环或α-吡喃酮环上常有取代基存在,如羟基、烷氧基、苯基、异戊烯基等,其中异戊烯基的活泼双键有机会与邻位羟基环合成呋喃或吡喃环的结构,因此可将香豆素分为五大类,即简单香豆素类、呋喃香豆素类、吡喃香豆素类、异香豆素类及其他香豆素类。 (一)简单香豆素类 这类是指仅在苯环有取代基的香豆素类。绝大部分香豆素在C-7位都有含氧基团存在,仅少数例外。伞形花内酯,即7-羟基香豆素可以认为是香豆素类成分的母体。其他C-5、C-6、C-8位都有存在含氧取代的可能,常见的基团有羟基、甲氧基、亚甲二氧基和异戊烯氧基等。异戊烯基除接在氧上外,也有接在碳上的,而且以C-6和C-8上出现较多。如茵芋苷、茵陈素。 (二)呋喃香豆素类 呋喃香豆素结构中的呋喃环往往是由香豆素母核上所存在的异戊烯基与其邻位的酚羟基环合而成的,成环后有时伴随着失去3个碳原子(丙酮)的变化。呋喃香豆素又分为线型和角型。线型分子由C6-异戊烯基与C7-羟基成环,三环处在-直线上。角型分子由C8-异戊烯基与C7-羟基成环,处在-条折角线上。 1.6,7-呋喃骈香豆素型(线型)此型以补骨脂内酯为代表,又称补骨脂内酯型。例如香柑内酯、花椒毒内酯、欧前胡内酯、紫花前胡内酯等,其中紫花前胡内酯为未经降解的二氢呋喃香豆素。 2.7,8-呋喃骈香豆素型(角型)此型以白芷内酯为代表。白芷内酯又名异补骨脂内酯,故此型又称异补骨脂内酯型。如异香柑内酯、茴芹内酯。 (三)吡喃香豆素类 香豆素C-6或C-8位异戊烯基与邻酚羟基环合而成2,2-二甲基-α-吡喃环结构,形成吡喃香豆素。按吡喃环骈合的位置也可分为线型和角型。此外还发现5,6-吡喃骈和双吡喃骈香豆素的存在。 1.6,7-吡喃骈香豆素(线型)此型以花椒内酯为代表,如美花椒内酯。 2.7,8-吡喃骈香豆素(角型)此型以邪蒿内酯为代表,如沙米丁(samidin)和维斯纳丁(visnadin)。 3.其他吡喃香豆素5,6-吡喃骈香豆素如别美花椒内酯;双吡喃香豆素如狄佩它妥内酯。 (四)异香豆素类 异香豆素是香豆素的异构体,在植物中存在的多数为二氢异香豆素的衍生物,其代表化合物有茵陈炔内酯、仙鹤草内酯等。 (五)其他香豆素类 这类是指α-吡喃酮环上有取代基的香豆素,C-3、C-4上常有苯基、羟基、异戊烯基等取代,如沙葛内酯、黄檀内酯等。 另外,香豆素类成分中也发现二聚体和三聚体形式。如kotamin。 二、理化性质 (一)性状 游离的香豆素多数有较好的结晶,且大多有香味。香豆素中分子量小的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并能升华。香豆素苷多数无香味和挥发性,也不能升华。

中药化学习题集第二章糖与苷吴立军

第二章糖和苷 一、写出下列糖的Fisher投影式和Haworth投影式 (寡糖只写Haworth投影式) 1.β-D-葡萄吡喃糖 2.α-L-鼠李吡喃糖 3.β-D-甘露吡喃糖 4.α-L-阿拉伯呋喃糖 5.β-D-木吡喃糖 6.β-D-核呋喃糖 7.β-D-半乳吡喃糖8.β-D-果呋喃糖 9.α-L-呋吡喃糖10.β-D-葡萄吡喃糖醛酸11.β-D-半乳吡喃糖醛酸12.新橙皮糖 13.芦丁糖14.蔗糖 15.樱草糖16.麦芽糖 17.槐糖18.海藻糖 19.棉子糖20.槐三糖 投影式如下: 1.β-D-葡萄吡喃糖 2.α-L-鼠李吡喃糖 3.β-D-甘露吡喃糖 4.α-L-阿拉伯呋喃糖 5.β-D-木吡喃糖 6.β-D-核呋喃糖 7.β-D-半乳吡喃糖8.β-D-果呋喃糖

9.α-L-呋吡喃糖10.β-D-葡萄吡喃糖醛酸11. β-D-半乳吡喃糖醛酸12.新橙皮糖 13.芦丁糖14.蔗糖 15.樱草糖

16.麦芽糖 17.槐糖18.海藻糖 19.棉子糖 20.槐三糖

二、名词解释 1. 1C和C1构象式 2.N和A构象式 3.1C4和4C1构象式 4.β构型、α构型 5.D构型、L构型 6.相对构型、绝对构型 7.吡喃型糖、呋喃型糖8.低聚糖、多糖 9.Molish反应10.还原糖、非还原糖 11.乙酰解反应12. 酶解反应 13.β-消除反应14.Smith降解(过碘酸降解)15.苷化位移16.端基碳 17.前手性碳18.Bio-gel P 19.苷化位移中的同五异十其余七 解析: 1、2、3 吡喃型糖在溶液或固体状态时,其优势构象是椅式,以C2、C3、C5、O四个原子构成的平面为准,当C4在面上,C1在面下时,称为4C1,简称为C1式或N式;当C4在面下,C1在面上时,称为1C4,简称为1C式或A式。 4、α、β表示相对构型,当C1-OH和C5(六元氧环糖-吡喃糖)或C4(五元氧环糖-呋喃糖)上的大取代基为同侧的为β型,为异侧的为α型。 5、D、L表示绝对构型,在Haworth式中,看不对称碳原子C5(吡喃糖)或C4(呋喃糖)上大取代基的方向,向上的为D,向下的为L。 6、相对构型:与包含在同一分子实体的任何其他手性中心相关的任何手性中心的构型。 绝对构型:当一个构型式按规定表达一个立体异构体时,若确定的立体异构体的真正构型与构型式所表达的构型相同时,则这种构型式所表示的构型称为绝对构型。 7、呋喃型糖:糖在形成半缩醛或半缩酮时,五元氧环的糖称为呋喃型糖。 吡喃型糖:糖在形成半缩醛或半缩酮时,六元氧环的糖称为吡喃型糖。 8、低聚糖:由2-9个单糖通过苷键结合而成的直链或支链聚糖称为低聚糖。 多糖:由十个以上单糖通过苷键连接而成的糖称为多糖。 9、Molish反应:糖在浓H2SO4(硫酸)或浓盐酸的作用下脱水形成糠醛及其衍生物与α-萘酚作用形成紫红色复合物,在糖液和浓H2SO4的液面间形成紫环,因此又称紫环反应。 10、还原糖:具有游离醛基或酮基的糖。 非还原糖:不具有游离醛基或酮基的糖。 11、乙酰解反应:乙酰解所用的试剂是醋酐和酸,反应机制与酸催化水解相似,但进攻的基团是CH3CO+而不是质子,乙酰解反应可以确定糖与糖的连接位置。 12、酶解反应:酶催化水解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专属性高,根据所用酶的特点可确定苷键构型,根据获得的次级苷、低聚糖可推测苷元与糖及糖与糖的连接关系,能够获得原苷元。 13、β-消除反应:在一个有机分子里消去两个原子或者基团的反应。根据两个消去基团的相对位置分类,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称为1,1消除或者α-消除。如果

中药化学复习资料【知识点重点】

中药化学 第一章 1、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中药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化学成分 2、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且能够起到防治疾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第二章 一次代谢:通过光合作用、固氮反应等生成糖、蛋白质、脂质、核酸、酶、莽草酸等二次代谢: 醋酸-丙二酸途径:生成脂肪酸类、酚类、醌类、聚酮类等 甲戊二羟酸途径:生成萜类及甾体化合物 莽草酸途径:生成苯丙素类、香豆素类、木质素类、木脂体类 氨基酸途径:生成生物碱 第2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1.溶剂提取法 (选择)溶剂的选择溶剂按极性分: ○1亲脂性有机溶剂。(石油醚、苯、乙醚、氯仿、乙酸乙酯) 优点:选择性强;缺点:不能或不容易提取出亲水性杂质。 适用于:油脂、蜡、挥发油、甾体、萜类 ○2亲水性有机溶剂。(乙醇、甲醇,最常见) 优点:提取率高、可回收、价格低;缺点:易燃。 适用于:苷类、生物碱、有机酸

通常甲醇比乙醇有更好的提纯效果,但是甲醇比乙醇毒性大 ○3水:为增加某些成分溶解度也常采用酸水及碱水。 优点:廉价易得,使用安全;缺点:回收难,易发霉。 适用于:糖、氨基酸、蛋白质、无机盐 (选择适用方法)提取方法: (1)煎煮法:不宜于挥发性及加热不稳定。 (2)浸渍法:适用于挥发性及加热不稳定。 (3)渗漉法:适用于挥发性及加热不稳定。 (4)回流提取法:不宜用受热易破坏 (5)连续回流提取法:不宜于挥发性及加热不稳定。 2.水蒸气蒸馏法:适用难溶于水具有挥发性的(提取挥发油、小分子香豆素) 3.超临界流体萃取发:适用于加热不稳定(常用的物质有CO2、NH3) 4.其他方法:升华法:樟木中的樟脑、超声波提取法、微波提取法 (根据极性选择试剂)极性弱→强:石油醚<四氯化碳<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甲醇(乙醇)<水 色谱分离法:(1)吸附色谱(吸附剂对被分离化合物分子吸附能力) 吸附剂:硅胶、氧化铝、活性炭、聚酰胺 硅胶—用于分离极性相对较小的成分 氧化铝—用于分离碱性或中性亲脂性成分(生物碱、甾、萜) 活性炭—用于分离水溶性物质(氨基酸、糖、苷) 聚酰胺(氢键)―用于分离酚类、醌类(黄酮类、蒽醌类、鞣质) a 硅胶、氧化铝为极性吸附剂,溶质极性大,吸附力强;溶剂极性大,洗脱力强 b 活性炭位非极性吸附剂 (2)凝胶色谱(原理:分子筛作用—分子大小不同而被分离)

2016年执业药师《中药化学》第二章专项模拟练习题与答案

2016年执业药师《中药化学》第二章专项模拟练习 题及答案解析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公布2016年执业药师考试时间为2016年10月15日至16日。为方便大家备考,整理“2016年执业药师《中药化学》第二章专项模拟练习题及答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A型题 1.下列有关生物碱的论述,正确的是 A.含有N原子 B.显碱性 C.包括来源于自然界的所有含N成分 D.无色 E.在植物体内以盐的状态存在 A 2.极少与生物碱共存于同一植物中的是 A.黄酮 B.皂苷 C.萜 D.有机酸 E.糖

C 3.下列有关生物碱在植物界的分布规律,错误的是 A.生物碱大多数存在于高等植物中 B.生物碱在植物体内多数集中分布于某一部分或某些器官 C.同属植物常含有相同结构类型的生物碱 D.同种植物中多数是结构相似的多种生物碱共存 E.生物碱多与萜类和挥发油共存于同一植物中 E 6.益母草碱的结构类型属于 A.喹啉 B.异喹啉 C.吲哚 D.莨菪烷 E.有机胺 E 7.具有强心作用的生物碱是 A.长春碱 B.去甲乌药碱

C.乌头碱 D.苦参碱 E.小檗碱 B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公布2016年执业药师考试时间为2016年10月15日至16日。为方便大家备考,第一考试网整理“2016年执业药师《中药化学》第二章专项模拟练习题及答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8.无苦昧的生物碱是 A.阿托品 B.甜菜碱 C.苦参碱 D.小檗碱 E.麻黄碱 B 9.在常温下为液态的生物碱是 A.槟榔碱 B.麻黄碱. C.乌头碱 D.马钱子碱

E.小檗碱 A 10.具有挥发性的生物碱是 A.苦参碱 B.莨菪碱 C.麻黄碱 D.小檗碱 E.乌头碱 C 11.在紫外光下显荧光的生物碱是 A.利血平 B.莨菪碱 C.秋水仙碱 D.小檗碱 E.药根碱 A 12.显黄色的生物碱是 A.苦参碱

中药化学-笔记整理知识讲解

中药化学-笔记整理

中药化学 第一章绪论 理解误区:1.中药都是天然植物或纯天然的 2.中药无毒或毒性很低 学习内容:1.掌握植物各类有效成分结构、理化成分(溶解度、极性、酸碱 性、鉴别反应)、 合成 2.掌握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法 3.掌握有效成分结构鉴定理化方法:颜色反应、理化常数、衍生物制备 光谱方法:UV、IR、NMR、MS 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一)分离方法:色谱分离法 1.吸附色谱:利用吸附剂(硅胶、氧化铝、活性炭)对被分离化合物分子的吸附能力的差异 ?极性吸附剂上有机化合物的保留顺序: 氟碳化合物<饱和烃<烯烃<芳烃<有机卤化物<醚<硝基化合物<腈<叔胺<酯醛酮<醇<伯胺<酰胺<羧酸<磺酸 ※2.分配色谱:利用被分离成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的不同而达到分离 正相色谱:固定相——强极性溶剂(硅胶吸附剂);流动相——弱极性溶剂 (氯仿,乙酸乙酯) &中等极性分子

反相色谱:流动相——强极性溶剂(甲醇-水/乙腈-水);固定相——弱极性溶剂(十八烷 基硅烷/C8键合相) &中等极性分子 官能团极性:糖>酸>酚>水>醇>胺>酰胺>醛>酯>醚>卤代烃>烃 极性官能团越多,极性越大(甲醇>乙醇>氯仿>苯) 3.凝胶色谱:分子筛作用根据凝胶的孔径和被分离化合物分子的大小到达分离 大分子不能进入凝胶内部且分离时先出来 (二)质谱MS 1.电子轰击质谱:相对分子质量较小 2.电喷雾店里质谱:大分子&小分子 3.化学电离质谱 (三)核磁共振谱NMR 1.化学位移δ=信号峰位置-TMS峰位置/核磁共振仪所用频率*106 2.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诱导效应:电负性越强,信号峰在低场出现; 共轭效应:p-π共轭(孤对电子与双键)移向高场;π-π共轭(两个双键)移向低场

中药化学第五章 香豆素和木脂素课件

第五章香豆素和木脂素一、大纲

二、本章所占历年考试的3分左右。 内容提要: 1.香豆素的结构类型; 2.香豆素的理化性质; 3.香豆素的提取与分离; 4.香豆素的结构鉴定; 5.木脂素的理化性质; 6.含香豆素、木脂素的常用中药。 第一节香豆素素

香豆素是邻羟基桂皮酸的内酯,广泛分布于高等植物中,尤其以芸香科和伞形科为多,少数发现于动物和微生物。在植物体内,它们往往以游离状态或与糖结合成苷的形式存在。 一、结构与分类 香豆素的母核为苯骈α-吡喃酮。分子中苯环或D-吡喃酮环上常有取代基存在,如羟基、烷氧基、苯基、异戊烯基等,其中异戊烯基的活泼双键有机会与邻位羟基环合成呋喃或吡喃环的结构,因此可将香豆素分为五大类,即简单香豆素类、呋喃香豆素类、吡喃香豆素类、异香豆素类及其他香豆素类。 (一)简单香豆素类 此类是指仅在苯环有取代基的香豆素类。绝大部分香豆素在C-7 位都有含氧基团存在,仅少数例外。伞形花内酯,即7-羟基香豆素可以认为是香豆素类成分的母体。其他C-5、C-6、C-8位都有存在含氧取代的可能,常见的基团有羟基、甲氧基、亚甲二氧基和异戊烯氧基

等。异戊烯基除接在氧上外,也有接在碳上的,而且以C-6和C-8上出现较多。常见的简单香豆素的苷,如茵芋苷。 (二)呋喃香豆素类 呋喃香豆素结构中的呋喃环往往是由香豆素母核上所存在的异戊烯基与其邻位的酚羟基环合而成的,成环后常常伴随着失去3个碳原子(丙酮)的变化。呋喃香豆素又分为线型和角型。 (1)6,7-呋喃骈香豆素型(线型)此型以补骨脂内酯为代表,又称补骨脂内酯型。例如香柑内酯、花椒毒内酯、欧前胡内酯、紫花前胡内酯等,其中紫花前胡内酯为未经降解的二氢呋喃香豆素。 (2)7,8-呋喃骈香豆素型(角型)此型以白芷内酯为代表。白芷内酯又名异补骨脂内酯,故又称异补骨脂内酯型。如异香柑内酯,茴芹内酯。

中药化学》电子版超全笔记

化学成分的学科。 ┌有效成分:有生物活性,有一定治疗作用的化学成分。 (杂质)。 1H核检测的异核多键相关谱,它把1H核和与其远程偶合的13C核关联起来。 :将样品吸附在作为离子发射体的金属丝上送入离子源,只要在细丝上通以微弱的电流,提供样品 lignans C 6-C3单体)聚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 coumarins):具有苯骈α-吡喃酮母核的一类天然化合物的总称。在结构上可以看成是顺邻羟基桂皮酸失水而flavonoids):泛指两个芳环(A环、B环)通过三个碳原子相互联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一类由甲戊二羟酸衍生而成,基本碳架多具有2个或2个以上异戊二烯单位(C5单位)结构volatileoil):也称精油,是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类具有挥发性、具有香味、可随水蒸气蒸馏、与水不相混溶 estersaponins)。 prosapogenins)。 ):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类对心脏有显着生理活性的甾体苷类,是由强心苷元与糖缩合的steroidalsaponins)是一类由螺甾烷(spirostane)类化合物与糖结合而成的甾体苷类,其水溶液经振摇后 (alkalodis)是来源于生物界的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大多数具有氮杂环结构,呈碱性并有较强的生物活性。┌两性生物碱:分子中有酚羟基和羧基等酸性基团的生物碱。 └亲水性生物碱-氧化物的生物碱。 hydrolysabletannins):指分子中具有酯键和苷键,在酸、碱、酶的作用下,可水解为小分子酚酸类化 condensedtannins):用酸、碱、酶处理或久置均不能水解,但可缩合为高分子不溶于水的产物“鞣红” (渗漉液),渗漉筒 第一章绪论 中药化学在研制开发新药、扩大药方面有何作用和意义 答:创新药物的研制与开发,关系到人类的健康与生存,其意义重大而深远。从天然物中寻找生物活性成分,通过与毒理学、药理学、制剂学、临床医学等学科的密切配合,研制出疗效高、毒副作用小、使用安全方便的新药,这是国内外新药研制开发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中药有效成分研制出的许多药物,目前仍是临床的常用基本药物,如麻黄素(麻黄碱)、黄连素(盐酸小檗碱)、阿托品(atropine)、利血平(reserpine)、洋地黄毒苷(digitoxin)等药物。 有些中药有效成分在中药中的含量少,或该中药产量小、价格高,可以从其它植物中寻找其代用品,扩大药源,大量生产供临床使用。如黄连素是黄连的有效成分,但如果用黄连为原料生产黄连素,其成本很高。一般来讲,植物的亲缘关系相近,则其所含的化学成分也相同或相近。因此,可以根据这一规律按植物的亲缘关系寻找某中药有效成分的代用品。 有些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不太强,或毒副作用较大,或结构过于复杂,或药物资源太少,或溶解度不符合制剂的要求,或化学性质不够稳定等,不能直接开发成为新药,可以用其为先导化合物,通过结构修饰或改造,以克服其缺点,使之能够符合开发成为新药的条件。 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写出常用溶剂种类。 答:石油醚<四氯化碳<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甲醇(乙醇)<水。 溶剂提取法选择溶剂的依据是什么 答:选择溶剂的要点是根据相似相溶的原则,以最大限度地提取所需要的化学成分,溶剂的沸点应适中易回收,低毒安全。 水蒸气蒸馏法主要用于哪些成分的提取 答:水蒸汽蒸馏法用于提取能随水蒸汽蒸馏,而不被破坏的难溶于水的成分。这类成分有挥发性,在100℃时有一定蒸气压,当水沸腾时,该类成分一并随水蒸汽带出,再用油水分离器或有机溶剂萃取法,将这类成分自馏出液中分离。 第三章糖和苷类化合物 ·苷键具有什么性质,常用哪些方法裂解苷类的酸催化水解与哪些因素有关水解难易有什么规律 答:苷键是苷类分子特有的化学键,具有缩醛性质,易被化学或生物方法裂解。苷键裂解常用的方法有酸、碱催化水解法、酶催化水解法、氧化开裂法等。苷键具有缩醛结构,易被稀酸催化水解。常用酸有盐酸、硫酸、乙酸、甲酸等,酸催化水解反应一般在水或稀醇溶液中进行。水解发生的难易与苷键原子的碱度,即苷键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及其空间环境有密切关系。有利于苷键原子质子化,就有利于水解。 ·苷键的酶催化水解有什么特点 答:酶是专属性很强的生物催化剂,酶催化水解苷键时,可避免酸碱催化水解的剧烈条件,保护糖和苷元结构不进一步变化。酶促反应具有专属性高,条件温和的特点。酶的专属性主要是指特定的酶只能水解糖的特定构型的苷键。如α-

(完整版)中药化学教案—第五章苯丙素类化合物

第五章苯丙素类化合物 课次:13、14 课题:第五章苯丙素类化合物 一、教学目的: 1.写出香豆素的母核结构。 2.描述香豆素的结构特征及其分类。 3.简述香豆素的生物分布。 4.详述香豆素和基本性质及常规检识方法。 5.简述木脂素的基本结构、性质、药用价值。 6.说出秦皮、补骨脂、白芷中的香豆素成分及五味子中的木脂素成分。 二、教学内容: 1.香豆素、木脂素概述。 2.香豆素、木脂素的结构、分类。 3.香豆素、木脂素的性质、检识。 4.香豆素类、木脂素类的提取、分离和检识。 5.香豆素类、木脂素类实例:秦皮香豆素、补骨脂香豆素、袓师麻甲素;五味子。 三、育人目标: 通过对香豆素、木脂素类化合物结构和性质的系统学习,在学习前人间接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结构与效能的辩证关系,强化存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四、重点: 香豆素结构分类。详述香豆素的基本性质和检识。香豆素的提取、分离。秦皮香豆素、补骨脂香豆素、袓师麻香豆素。 五、难点:香豆素结构、分类与香豆素性质、检识。 六、教学内容分析及教法设计: (一)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出勤,填写教学日志,随机应变,组织好课堂纪律。 2.课程引入: 3.展示目标: 4.进行新课: 第一节香豆素 香豆素是邻羟基桂皮酸的内酯,广泛分布于高等植物中,尤其以芸香科和伞形科为多,少数发现于动物和微生物中。在植物体内,它们往往以游离状态或与糖结合成苷的形式存在。 一、结构与分类 香豆素的母核为苯骈α-吡喃酮。根据其结构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即简单香豆素类,喃喃香豆素类、吡喃香豆素类及其他香豆素类。 (一)简单香豆素类 这类是指仅在苯环有取代基的香豆素类。绝大部分香豆素在C-7位都有含氧基团存在,仅少数例外。伞形花内酯,即7-羟基香豆素可以认为是香豆素类成分的母体。其他C-5,C-6,C-8位都有含氧基团取代的可能,常见的基团有羟基、甲氧基、亚甲二氧基。 (二)呋喃香豆素类 呋喃香豆素结构中的呋喃环往往是由香豆素母核上所存在的异成烯基与其邻位的酚羟基环合而成,成环后有时伴随着失去3个碳原子(丙酮)的变化。6,7-呋喃香豆素型(线型)本型以补骨脂内酯为代表,又称补骨脂内酯型。例如香柑内酯,花椒毒内酯,欧前胡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