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办高校护理本科生病理学教学改革初探

民办高校护理本科生病理学教学改革初探

民办高校护理本科生病理学教学改革初探
民办高校护理本科生病理学教学改革初探

民办高校护理本科生病理学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病理学是护理本科生的一门医学必修基础课程,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何提高民办高校护理本科生对病理学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较好地掌握病理知識,提高教学效果,是病理学专业的教师们努力探索的问题。因此我民办高校从修订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选择适用教材,改革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教学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探索,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学习成绩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病理学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护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其目标为培养适应护理事业发展需要的,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扎实的护理理论基础及较强的临床护理实践能力,能从事现代医院的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和社区预防保健服务的高级应用型护理人才。

病理学是护理本科生的一门医学必修基础课程,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病理学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临床实践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病理学教学内容多,课时相对不足;再加上护理专业的学生对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有限,基础不牢,导致很多学生对病理学的学习信心不足。如何提高民办高校护理本科生对病理学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较好地掌握病理知识,提高教学效果,是病理学专业的教师们努力探索的问题,也是病理学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

一、修订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

根据中国高校护理本科的培养目标,要求病理学教学中学生既要掌握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又要掌握相关临床病理联系,培养基本的临床思维,为后期的护理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临床护理实践打下坚实基础。当前高校病理学课时普遍压缩,目前我校护理本科病理学理论教学学时

为36,实验教学学时为9,学时相当有限。如何在如此有限的学时内达到培养目标?课堂讲授内容和自学内容的确定,讲解深度的确定,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等等,这些都是教学研讨活动和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

二、选择适用教材

我校对护理本科病理学教材的选择以“适用”为原则,选用的是“十二五”规划教材——步宏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材的病理学部分突出护理专业的教学特点。其中包括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损伤的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和肿瘤在内的总论部分是病理学教学的重点,也是课时主要分配的部分,它揭示病理学中各个病理变化过程的总规律,为各论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要求老师讲解透彻,重点难点突出,学生完全掌握。后面各章节为各论部分,重点讲解各个系统的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心血管系统疾病为例,我们拟定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列為讲授内容,其他的为自学内容,要求学生了解病因,发病机制,并掌握基本病变与临床病理联系。对于护理本科生而言,只有明确了病因、病变和临床表现的关系,才能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执行护理计划的同时,做好健康宣教。

三、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是以课堂教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学生对病理学学习比较被动,兴趣不高。对于护理本科生而言,绝大多数同学对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的基础课程学习有限;对如生理学、生物化学等课程知识掌握较浅;同时护理本科生有一部分是高考文科生,相对高考理科生而言,他们对医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就更加困难。因此,我们要改革教学方法,把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化的教学辅助设备有机结合,可选择PBL、CBL等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在课堂上引入微课、微视,课后提供思考题和复习题供学生巩固复习,并积极收集学生、同行及专家的教学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巧妙设计,环环相扣,增强学生对病理学学

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改革实验教学

为了使护理本科生能更好的学好后面的临床课程和护理专业课程,为护理实践打下良好基础,我们除了注重理论教学外,也不能忽视实验课教学。

病理学实验教学主要是通过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观察,认识疾病的病理变化,以达到印证和加深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达到初步培养临床思维的目的。传统病理学实验教学条件为独立的光学显微镜,镜下观察图像具有非交互性和独占性,师生不能很好地沟通交流,使教学内容局限。传统教学方法为:教师讲解—学生观察—教师小结。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因师生互动少、缺乏共享、信息量小、效率不高等局限性,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因此,我校引入Motic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它具有图像逼真,示教效率高;语音系统良好,实现双向交流;图像资源共享,弥补教学资源不足等优势,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此外,我教研室实施课外实验室开放,包括标本陈列室和切片观察室,并配有老师指导,很好的弥补了护理专业学时不足的缺点,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灵活的方式自主学习。

五、改革教学评价方法

病理教研室通过教研会议确定本门课程由“一考定终生”的终结性评价转变为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等”做出评价,是持续性的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观察、记录、反思后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对于护理本科专业具体如下:病理学的学期总评由实验成绩(百分制)和理论成绩(百分制)两部分构成。学期总评=实验成绩×30%+理论成绩×70%。设定实验成绩的构成:课堂作业10分×4次;考勤和平时课堂表现20分;切片考试40分;合计总分100分。该考核方法不仅要求学生对理论知识牢固掌握,还要求学生对病变(实践部分)熟练掌握,实验课认真观察,时刻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极大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针对护理本科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通过以上一些的教学改革措施,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学习成绩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感谢您的阅读!

中医护理学习心得体会

中医护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简述你对中医护理的学习体会 中医药学这一宝库中不但有精湛的医术,而且还有丰富的护理精华,作为中医医学教育网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护理同样具有中医学的两个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整体就是统一性完整性。中医学十分重视人体自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互相协调、互相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 同时也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人体的生理和病理上是变化不断受到自然界的影响,人类在能动地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这一思想贯穿到生理、病理、辩证和护理等各个方面。 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人体是由若干脏器、器管和组织所组成、各脏器、器官和组织都有着不同的功能。五脏一体观反映人体内部器管相互关联而不是孤立的。另方面人体局部和整体也是辩证的统一,人体某一局部的病理变化,往往反映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因此,我们在护理病员过程中,必须从整体出发,通过观察病人的外在变化,了解机体内脏病变,从而提出护理问题和采用护理措施,使疾病早愈 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

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自然界的变化又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机体相应地产生生理性反应,若超越生理范围,则产生病理变化。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又一基本特点,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护理方法 中医学认为,证和症有不同的概念。症,即症状,如咳嗽、头痛、失眠等。证则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如感冒所表现的风寒证、风热证等。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及邪正关系,因而比症状状更全面、更深刻,从而也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 ()在临床上有时可见到一种病包括几种不同的证,又看到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同一种证,在护理时可以在辩证施护原则的指导下,采用同病异护和异病同护的方法处理之。 所谓同病异护是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病员机体反应性不同,或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施护的方法亦各异 所谓导病同护,就时指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采用同一方法护理. 这种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护法,就是辨证施护的精神实质 篇二:中医护理骨干培训学心得 参加20XX年浙江昝中医中医院全国护理骨干人才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护理专业建设方案 (1)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护理专业建设方案 二○一一年九月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护理专业建设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实施,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整体提高我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能力,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我校确定将学校重点专业——护理专业作为“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专业。 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普通高等医学教育临床教学基地管理暂行规定》、卫生部《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等文件精神要求以及贵州省、遵义市的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举办和规划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等专科医药教育教学和专业建设。按照《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的要求,本着以国家对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为基准,立足和突出技术应用性,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原则,制定本专业建设方案。 一、护理专业项目建设组织机构 项目组长:高晓勤

项目副组长:张武晓、徐华、罗仕蓉、常茗、冯黔溪 项目成员:郭家林、向光烨、张绍军、张文娟、唐布敏、汪漫江、钟正伟、蔡晓红、李明合、罗晓青、杨天琼、敖春、饶春艳、黄莹、安晓倩、陈姝、郭轶、刘丹丹、张萍 二、专业现状 1.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于2006年由两所国家级重点中专,即原遵义卫生学校和遵义中医学校组建而成。原遵义卫生学校从1956年建校开始举办中专护理专业,1994年开始举办举办5年制高职和“3+2”护理专业,2006年升专后,于2006年秋季开始举办专科护理专业,2009年开始与贵阳医学院联合举办成人本科护理专业。 2. 我校在5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为贵州省医疗卫生行业数以万计的护理人员,但仍然以中专为主,专科为辅。大量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员的社会需求是护理专业发展的根本保障。 3. 面对快速发展,竟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现状,我校在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教学管理与教学文件建设、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等方面都亟待提高,必须加强专业建设,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才能适应培养规格的提高。 4.重点和优先建设护理专业符合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 优化升级需要。经过3~5年的建设,使护理专业的教学基础更加厚实、教学经验更加丰富、专业文化底蕴深厚,教师梯队结构更趋合理,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同时,更加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使护理专业更具有优质的教学条件的良好的社会声誉。我校护理专业生源充足(2011年1次投档率高达100%)、报到率高(2011年达%),毕业生就业质量好(近3年专科护理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年终就业率90%以上)、专业发展空间大,专业建设方案科学、合理、前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

《外科护理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外科护理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摘要】目的探索改革《外科护理学》的教学过程,对各个环节进行整合、优化、规范。方法将2006、2007级护理本科生210名按年级分为对照组(116例)和实验组(9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实验组采取创新的教育方式。结果两组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理论水平及操作技能进行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护理学教学改革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创新的教育方式教学目标明确,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为学生步入临床打下坚实基础。【关键词】外科护理学教学改革教学方 法《外科护理学》是护理学的一大分支,也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临床专业课程,它包含了医学基础理论、外科学基础理论和护理学基础理论及技术,是一门理论紧密联系实践、临床实践检验护理理论的临床学科。随着现代护理模式发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她已成为护理教学人员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现就我院《外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实践过程进行总 结。 1 研究对象选择我校2006级护理本科学生116名、2007级护理本科学生94名,将2006级学生设为对照 组,2007级设为实验组,年龄20-24岁,平均24岁,两组学生年龄、录取成绩等 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教学改革方 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实验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方法手段,师资人才,评估体系,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深入思考和整体推进改革。 2.1 建立教学与实践的良性循环互动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内容,构建“以人为中心”的课程体系,采取双轨制的教学计划,以护理专业知识和医学基础知识为主线,以人文、社会、心理学等知识为副线齐头并进,使各门课程之间合理衔接,协调配套,着眼于创新,紧跟社会发展[1]。发挥教学医院的优势,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实现教学与临床的良好结合。按发病机制、病情判断、并发症、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来组织,强调病情观察、判断、紧急情况处置、危重症监护和健康教育等与临床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知识点突出护理特色。充分利用有利资源,加快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的步伐,提高课程和教材的国际化程度和水平,教学内容既体现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又维护课程结构内在的逻辑性和整合性,促进交叉渗透。以国际上新的教育理论和思想为指导,借鉴国际上成熟的心理护理教育、教学经验改革护理教学,突出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理念。近年来国内外护理实践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一是实行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二是实施了以实证为本的循证护理,三是采用了一种新的工作方式——临床路径。因此,强调人性化和人际沟通技巧,注重护生护理伦理、护理保健和护理专业角色的培养,让护生形成一个整体观念,能够把服务对象看成是一个由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多维度构成的整体,对生活环境、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和社会因素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所认识,对疾病治疗和预防有较全面的把握,能够多角度去观察和理解护理服务的对象,为其提供优质的身心整体护理服务[2]。 2.2 优化教师结构, 教学团队“一帮一”结对活动教研室非常注重教师的选拔和培养,选择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并具有“双师”资格的临床专家担任《外科护理学》的教学工作。在师资培养、教学方式改革、教书育人等方面科学地认识和运用隐性知识[3],积极开展教研室教学团队“一帮一”结对活动,教师之间形成一股良好的“传帮带”相

护理理论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护理理论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医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对护理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 理教研室结合临床实践,组织研究近年的护士资格考试大纲,参照该大纲修订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保障教学内容结合临床实践,适应护士资格考试的要求。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尽量做到医学护理临床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加强人文教育,提高护患沟通能力,在临床见习带教过程中,教师言传身教,强化”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实施人性化优质护理。 标签:护理学;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教师;护患沟通 我院是攀枝花学院的附属医院,在培养医学护理生的教学课程中要充分体现理论联系实践,理论课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了解疾病及护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院护理教研室正在对理论及实践教学课程进行改革探索。 1结合临床实践,修改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目前医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教学内容往往滞后于现实医学科学的发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除以护理教材为基础,还应获取各种疾病的最新进展及临床指南的最新信息,以适应医学护理快速发展的需要。同时集中护理各专业骨干教师研究近年的护理资格考试大纲,参照该大纲修订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保障教学内容结合临床实践,适应护士资格考试的要求,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尽量做到医学护理临床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 2教学模式的改革 2.1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教学现状目前,医学院校的护理教育多采用以”教师为主、课堂教学为主、教材为主”的教学模式即”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方式大多采取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以灌输知识为主要手段。这种教学模式把学生错误地放在教学从属地位而非主体地位,违背了教育的指导作用和导向作用,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新能力,学生的综合分析、逻辑推理能力很少在教學中得到开发和提高。 2.2探索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与以问题为基础(PBL)的学习教学法相结合方式的教育模式。这两种学习法,都存在各自的优缺点,国外在数10年前就已开始开展PBL教学。PBL教学法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提倡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目的在于减少死记硬背,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是PBL教学运用给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双方都带来新的挑战。因此,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与PBL教学法相结合将逐渐成为我院护理学教育模式改革的趋势。

护理专业的实训教学改革

---------------------------------------------------------------范文最新推荐------------------------------------------------------ 护理专业的实训教学改革 1加强实训基地仪器设备建设:,购置仪器设备一定要具有先进性、实用性、科学性。护理实训基地配备了如婴儿头皮静脉注射模型、婴儿护理模型、NICU抢救设备、多功能护理模型人、高级急救护理模型、多功能分娩床等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模型和设备,并不断外出学习考察,及时更新仪器设备;另外搜集购置临床医院使用的新型器械用品,让学生熟悉并及时掌握,弥补学校教育与临床实践脱节或滞后临床的状况,以利于学生顺利进入临床工作。2完善实训条件,营造临床环境:我校儿科护理实训室全部以模拟儿科病房形式组建,营造仿真的临床环境。婴儿生长发育室配备有体重、身高(长)测量仪,以及头围、胸围、上臂围等各项生长发育指标的测量仪器,并在墙壁上张贴不同年龄小儿动作发育的图片;婴儿沐浴室配备有沐浴池、抚触圆床、游泳池等,墙壁上贴有婴儿沐浴和抚触的操作图片;另外我校在实训中心设置了母婴同室,供学生们学习了解现代护理中的以“小儿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整个儿科护理实训中心根据小儿的心理特点设置其独特的环境,以粉红色为基础色调,窗帘、被褥配合可爱的卡通图案,完全贴合临床儿科病房的特点。突出了专业训练的真实性、实用性。3校院一体,医教结合:临床护理技术日新月异,不断更新。学校遵循“校院一体,医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保证学校教学不与临床脱节,教师每五年中要到医院进行临床实践一年,学习临床新技术、新方法;临床医生、护士轮流到学校给学生上课。不 1 / 4

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

护理专业 《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1.1 课程定位 《中医护理学》是护理学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课程,同时也是高职护理专业必修课程。中医护理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为主的一门学科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在理解中医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运用中医护理理论和基本技能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进行中医护理奠定基础;同时为培养有中医护理理论和基本技能的高端技能型护理人才奠定基础。 表1.1 -1 课程定位表 本课程是高职护理专业必修课课程,考试课课程。 2. 课程教学目标

培养系统掌握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通过任务驱动、服务驱动来展开知识、技能的教学活动,突出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高职办学特色;使学生全面掌握或理解藏象、辨证、诊法、经络、腧穴等内容,能适应县级以上、城镇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预防保健及康复护理的高素质、实用性技能型人才。本课程贯穿着职业素质教育,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以期达到课程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 1.能正确解释中医的名词术语。 2.能解释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3.能区分中西医脏器的异同,熟悉理解中医各脏腑的功能,正常与异常的表现。 4.能解释理解人体的必需物质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运行、功能、关系。 5.能解释经络的概念、组成、十二经的分布规律;腧穴的含义、分类、作用。 6.能解释中药的四气五味概念和作用。 7.能用八纲进行辨证 2.2 能力目标 1.能正确的使用舌诊、脉诊诊病的方法。按照中医的问诊内容进行问诊。 2.学会中药的煎服方法 3.能熟练的用针灸、推拿、刮痧、火罐等中医方法护理疾病。 4.能正确运用各种取穴方法。在身上准确地找出常用的骨度折量寸。 5.能在身上找准40个以上的常用穴位,并能对常见病组方治疗。 2.3素质目标 1.培养自学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能用互联网、参考书收集信息。 3.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4.注重实践能力的锻炼。 3.参考学时及学分 3.1参考学时 总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课24学时,实训课12学时。 3.2课程学分 课程修完,考试合格给予课程学分分。 4.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浅谈基础护理学的教学改革

浅谈基础护理学的教学改革 发表时间:2017-09-27T14:58:12.04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12期作者:吴淑娴 [导读] 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存在的忽视学生差异、偏重于应试教育等问题。 安徽人口职业学院 247100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存在的忽视学生差异、偏重于应试教育等问题,我们提出了有关“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改革与思考:一是开展多样的人文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二是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于基础护理教育;三是改革考核方法,建立“两结合”考核模式;四是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护理操作技能。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教学改革 引言 关于《基础护理学》课程的教学,我院仍旧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1]。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讲课本知识,按照已编好的内容和顺序,通过课堂传输给学生,而学生仍然是不假思索的照单全收,无论是否理解,也无关是否有所疑问[2]。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质性研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护理研究中,现象学研究法是护理研究中最常用的质性研究方法之一[3]。本文通过调查、访问的方法,以《基础护理学》的教师和学生为主要的访谈对象,针对引进质性研究法后,有关该课程的教学和学习进行询问和访谈。希望通过这一调查研究,能够对该课程教学方法的现状进行总结和分析,对不足之处提出相关的应对之法,以期为该课程的教学提供高有效、更科学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1 高专院校关于《基础护理学》教学的不足 1.1 教学方式千篇一律 从本质上而言,护理工作是一项服务性的工作,既然是服务性质的工作,就需要护理人员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针对不同的护理对象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然而,在基础护理学教学实践中,我们着重于基础护理理论方法的教学,对于如何在实践中对不同护理对象进行差异化服务方面所花的教学课时较少[4]。与此同时,不同的学生无论在性格方面,还是在能力方面,都是具有不同特征的[5]。一种类型的学生他们可能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但却可能在其他方面具有优势,而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并没有根据学生的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 1.2 教学目的脱离实践 对于刚入学的学生而言,对于《基础护理学》他们基本上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基础护理学的主要任务应该是让学生对本专业有初步的了解,逐步达到深入认识的程度。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是按照所谓的教学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教育,着重应付教学进度和期末考试,有的是针对考取证书进行教育培训[6]。这种按部就班、严格遵循教学大纲的教学方式,看上去似乎是按教学计划在实施,实际上就是一种偏重于应试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对学生引导(导向)不是应用实践和满足护理实际需求,而是一种以考试、考证书、就业为目的。当前的应试教育与以往我们所说的应试教育相比呈现了新的特征,不再是我们初等教育阶段的应试教育模式,而是由于就业压力带来的一种新的应试教育模式[7-8]。为了改变这种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新型应试教育,我们必须提高对护理专业本身的认识,在基础护理教育阶段和基础护理学教学课程中,明确方向和重点,在教学改革中不断进行新的探索。 2 “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改革与思考 2.1 开展人文活动,提高职业素养 在护士节举通过开展护理技能竞赛拼技能,护士节文艺汇演现才艺,形象设计大赛秀美丽秀创意,礼仪大赛亮优雅,“南丁格尔在我心中”演讲比赛展风采,拜望护理老前辈、开办临床护理讲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坛、为毕业生举行授帽典礼等特色活动,激发学生提高责任感、使命感,继承和发扬“南丁格尔”精神[9]。此外,通过开展“学习护理条例、践行护士职责”“争做‘精诚是新’优秀大学生”等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2.2 寓人文于教学,开展素质教育 将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素养融入护理学教授的过程中十分重要,通过寓人文于教学,让授课教师充分发掘基础护理学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将人文素质教育寓教于专业知识的传授之[10]中。在实验教学中加强护理礼仪、护士行为规范和人文关怀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亲和力和主动关心他人的能力。开展“现代护士应具备的素质”“如何提升自己的亲和力”等主题讨论[11]。此外,作为一名教师还要时刻注意自身“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巨大影响,教师用对护理事业的热爱和奉献之心感染和影响每一名学生。中医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仁”,即“仁爱”,是对患者的恻隐之心、怜爱之情,是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12]。实验课练习时要求由学生相互扮演患者和护士,使其既能深深体会到护士肩上的责任,又能亲身体验到患者的感受,真正懂得如何去关心和体贴患者。部分护理操作,如各种注射法、静脉输液、搬运患者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坚持真人实做,学生亲身感受插胃管的痛苦和注射时的痛感,使其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更加体恤患者的痛苦,从而苦练基本功,将“大医精诚”的理念———精湛的技术和仁爱之心发扬光大[13]。 2.3 改革考核方法,建立“两结合”考核模式 考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基础护理学成绩的评定由理论和技能操作两部分组成,比例各占一半。“两结合”是指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平时成绩、阶段性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一是采取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笔试重点考查基础护理学中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口试则要求学生在技能操作考试时对所操作的主要内容和环节、注意事项等进行口述。二是平时成绩、阶段性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为了改变学生的考前突击复习为平时的积极主动学习和练习,我们将平时成绩、阶段性考核成绩也纳入课程的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动态评价。 2.4 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护理操作技能 一是全程开放实验室,增加临床见习环节。增加实验课学时,实验课比例从1/3增至1/2。同时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以时间换空间,增加周末、晚自习、中午等休息时间,随时方便学生练习,并安排授课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值班辅导,以进一步巩固和熟练每一项护理

中医护理学发展史

中医护理学发展史及基本特点 时间:2015年5月6日地点:六楼会议室主讲人:姜艳华 主讲内容:中医护理学发展史 一、古代中医护理学得形成与发展 1、早在远古时代期,原始人类为了生存,以植物和野兽为食,用兽皮或树叶遮体,是过着“巢穴而居”的生活。在生活和劳动过程中,偶然受伤便设法涂裹包,身体疼痛不适便揉捏按压,天气变化则趋避寒温,并通过对动物、植物的长期观察和尝试,逐渐熟悉和认识了动、植物的营养、毒性和药用价值。原始人类这些本能的保护自身、减轻痛苦的自疗和互动活动,即是医护的开始。当人们发现一些本能的方法具有预防疾病和康复的作用,从而有目的地去实施时,即形成了护理学的萌芽。 2、战国至东汉时期,随着科学文化的迅速发展,为中医护理学理论体系的逐步形成奠定了基础。初步建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皇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等医学典籍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也为中医护理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3、杰出医家华佗是我国后汉时期外科和医疗体育的奠基人,他不仅创造性地使用酒服麻沸散作为外科手术的麻醉剂,还吸取前人“引导”的精华,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姿态,创造了五禽戏,使头、身、腰等各个关节都得到运动,认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把体育和医疗护理结合起来。 这是最早的康复护理的方法,也对体育保健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晋隋唐时期是中医护理理论和专科护理全面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医学理论和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出现了众多名医著作,促进了中医药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5、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救卒方》集中医急救、传染病、内、外、妇、五官、精神、骨伤各科之大成,书中对各科护理均有详细的阐述 6、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千金翼方》和《备急千金要方》是两本以记载处方和其他各种治病手段为主的方书 《备急千金要方》一书载方5300首,较系统地总结和反应了自《皇帝内经》以后至唐代初期的医学成就,并详细论述了临床各科的临证护理、投药、食疗及养生、婴幼儿保健、护理等内容,对妇女怀孕、养胎、分娩乃至产褥期的护理作了详细的叙述,同时还记载了许多小儿喂养和护理方法 7、宋金元时期是中医学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期医学发展迅速,流派纷呈 8、元代宫廷饮膳太医忽思慧编撰的《饮膳正要》是这一时期饮食营养学得代表作 9、明清时期是中国医药学深化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的诸多医家在丰富的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哲学研究成果,经过反复探讨,提出了许多创见,

护理专业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总结

护理专业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总结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了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护理专业近年来按照学校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在不断变化,学校对于人才的培养也要跟上时代的变化与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因此,高职高专教育必须开展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基础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广泛吸收和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得力帮手。 开展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为此护理专业根据学校总体部署,首先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邓小平教育理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认真学习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等重要文件。然后,围绕“21世纪需要什

么样的护理人才”和“怎样培养面向21世纪的护理人才”展开广泛而深入的研讨。通过学习和讨论,我们护理专业全体教师一致认为:改革应立足于培养具有复合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护理专业人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应达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基本能力,能从事预防保健、临床和康复护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的这一目标。 二、改革教学方法,培养主动灵活的学习型人才 护理专业全体教师在充分认识实施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主动、积极思索了本学科的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习实验教学以及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的改革,从构建能够适应培养目标变化并充分体现护理特色的新的课程体系入手,以教研室为单位,以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为主体,人人参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研究。 基础护理教研室在总结了20余年护理专业教育改革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以“精简基础、突出护理、人文并重、选必修结合”作为优化课程体系的基本原则;在教学方法方面,应在坚持传统教学方法优势的基础上,尝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以及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在专业基础、专业课的课堂教学中积极倡导病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双语教学等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高度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护理专业课,加大典型病案教学、现场教学的课时比例,使学生能够较好地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此外,在课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2088 课程名称:中医护理学 总学时:36 理论学时:33 实验学时:3 适应专业:护理中等专业 教材: 1、中医护理学,赵从玲主编,第一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参考教材: 2、临床常见病护理:山东省泰安卫生学校赵从玲编写; 3、诊断与辩证:内蒙古医学院护理学院韩新荣编写; 4、病因病机:黄河科技学院李高申编写; 5、方药施护:宁夏医科大学高职学院赵淑红编写; 6、阴阳五行学说、中医护理原则:首都铁路卫生学校郭晖编写; 7、藏象:山东省泰安卫生学校何长杰编写; 8、针灸推拿疗法理论: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等卫生学校黄富献编写。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 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预防、保健、康复贺治疗的活动。《中医护理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阐述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护理原则与方法。本课程既突出了知识的实用性和技能实践性,重视理论知识系统性,又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引入了现代护理学的思想及概念,注重培养学生掌握中医护理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常用技能。为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医护理的高级人才奠定了基础。 二、学习任务 《中医护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其中针灸、拔罐、推拿、刮痧法等是中医基础操作技能的特色,这些实验不仅是中医护理学基础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整个护理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三、学习目的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系统的掌握中医护理理论知识,掌握各种中医护理基础技能操作,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并能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中医护理理论和技能,按照中医护理程序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实施护理,成为德才兼备的实用型人才。

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共5页文档

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中职护理教育是我国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肩负着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护理人才的重要任务。随着大学、高中扩招及高等护理专业的迅速发展,中职护理教育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出现生源质量下降、教学难、就业难的局面,中职学生学习困难等问题已成事实并被普遍关注。 [1] 我校是目前温州地区唯一一所中等职业卫生学校,是经国家卫生部劳动技能培训中心正式批准的温州地区的卫生劳动技能培训中心,并通过了浙江省卫生厅专业设置评估验收达标的中等卫生学校。目前在校生人数近600人,临床实习学生248人。在校生所使用的教材为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该教材系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护理专业专用教材。本人近期通过对我校护理专业教学现状进行调研,发现很多师生反应目前护理专业教学中尚存在一些问题,亟待予以解决。现针对我校中专护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特提出本人粗浅的看法如下: 1 我校中职护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基础医学理论课程内容过多,护生普遍感觉难以掌握。中等职业学校卫生基本都是15-18岁左右,考入中职卫校的学生大多是因为分数低、不能升入高中或高职,家长与学生之所以选择护理专业,主要是为了掌握一技之长,为就业奠定基础。在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的情况下,中等卫校过度强调普通文化课的教育,不仅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与自卑心理,既不利于学生成长,也有悖于职业教育的规律。另外一些复杂的解剖名词、医学概念、药品名称不能够熟练记忆,

使在教学进展过程中出现难度,久而久之易使此部分学生丧失继续学习下去的兴趣与勇气,导致学习成绩持续下滑,更严重者可能导致退学问题。另外,由于温州地区很多家长常年在外做生意,所有普遍存在孩子“放养”现象,父母常年不在身边,使学生的主动学习性及自我约束性差,也是对理论学习兴趣下降的因素。 1.2 设置的课程内容抽象思维多、教学课时多,实训课程偏少。学生学习任务重,探索钻研的时间少,学习被动,知识结构不合理,不切合当前护理工作的实际需要,缺少职业行为素质的训练。部分学生表现为: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注重伦理道德修养,在诚实、守信等基本文明方面表现欠佳;缺乏对社会历史、现实人生及人际关系的认识和了解,心理承受能力不佳。 1.3 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脱节,不利于将来顺利适应临床工作需要。目前医学院校普遍采用的是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模式,即基础课、专业课、实习三阶段,这种模式在客观上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课堂、实验教学与临床脱节。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与服务需求不相适应;有的课程体系不够完善不能充分体现专业体系,实践课比例较小,在临床实践过程,学生对于临床的常规处理产生诸多不理解,动手操作能力差,使学生专业自信心不足,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临床实习的顺利进行。另外,课程设置本身造成了某些课程的前后衔接困难,临床实践与理论教学相对脱节。没有运用“学习层次”的原则,有的教材部分内容相重合,使主次不清晰。 2 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2.1 课程设置中强化整体观念,淡化学科意识。在课程结构中应体现

护理特色专业建设方案教学文案

护理特色专业建设方 案

护理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一、建设基础 (一)专业优势与人才需求分析 1、专业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对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根据《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的文件精神,坚持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既适合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方向又符合世界护理发展趋势的人才,以便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到2010年,各层次护理教育的招生数量比例达到中专占50%、大专占30%、本科及以上占20%的结构目标。根据卫生部、教育部《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目标规划》要求,到2010年,招生总数每年递增15%。可见,大力发展高职护理教育势在必行。 2、护理专业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阿克苏地区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具有明显的地方区域优势;深入实施科教兴市的主战略,加速阿克苏职业教育的发展,并已成为优先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家制定颁布的职业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地区和学院制定的十一五”发展规划,均为学院护理专业建设发展提供了政策方面的强大优势。 学院护理专业是目前阿克苏唯一布点的专业,硬件条件较好,有着较强的实验实训和实习条件,已建成能基本满足专业实验、实

训等需求的装备和设施,实践性教学环境好;学院在专业建设中投入一定的资金,专业实验、实训开设率高。尤其通过产学研紧密结合,实训、见习和实习有地区众多的二级甲等医院强有力的支撑,临床带教师资队伍雄厚、经验丰富,形成了护理专业办学与培养专门人才的明显特色。学院对护理这一得天独厚的专业支持的优势,使学生质量和就业前景有充分的保证,生源始终很好,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0 % 以上。 “十五”期间,学院坚持以护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打破以临床学科分类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体系,重组以“人体系统”为单元的整体护理教学体系,形成生物、心理和社会三维结构融合于一体的教学模式。护理专业作为学院教学改革的试点专业,带动其他医学相关类高职教育专业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学院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注重人文关怀、理论课程“够用、适用”为主的原则,认真分析阿克苏卫生医疗系统的现状、总结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经行业专家论证,建立以职业能力为重点的教学体系、以职业素质及专业技能为主线的课程结构,对护理、助产等专业进行教学改革试点,旨在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社会需要的行业人才。 学院医学系依靠地区各医院、地区卫生系统的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地区各医院的支持,加强与教学实习基地的密切联系与合作,在队伍建设、资源共享等方面做到更优化。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充分调动教学基地富有教学经验的专业人员的教学积极性,为学生的见习和实习建立稳定的基地,提供优秀的师资,健全严格的管理制

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特色

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特色 一、理论教学改革的特色 (一)、强化培养目标,淡化学科意识。 传统的课程模式按照以学科为中心来设置,每门课程的内容都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而不论其与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关系的紧密程度如何,造成各门课程内容的庞杂和重复。由于知识的迅速增加和更新,使各门学科在知识大大扩展的同时,各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的趋势也日益突出。在课程设置上,我们注意到学科和课程的联系与区别。课程可以以单学科为基础,也可以是多学科的综合。课程内容的选择,应根据培养目标的需要,而不是追求学科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因此,新的课程体系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强化培养目标,淡化学科意识,有机地将原本属于不同学科的内容融合在一起,对原学科的内容进行精选和优化;大胆删减不适合的内容;在课程的冠名上,摒弃了传统的学科冠名方法,从而形成具有护理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二)、教学方法的优化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方法。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在于实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即把教学方法当作一个有机系统,又多种方法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组成,根据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教学原则及有科学根据地选择某个具体条件下的最优方案进行教学,以达到现有条

件的最佳效果。医学教学方法大致可分为4类:1)平铺直叙式,其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中轴,如课堂讲授法、演示法,这是传统医学教育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2)引导—启发式,其精髓在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地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如自学—讨论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3)训练式,其特点是学生通过反复联系,掌握操作程序;4)愉悦式,其特点是学生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如情境教学法、审美引真法、陶冶法及畅想法。 本研究对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第一,在直到思想上以启发式代替注入式,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及其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第二,在功能上由“教给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发展,即学生通过教学不仅能掌握系统的知识,还能获得独立学习与更新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第三,在教学方法的整体结构上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及各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并不是简单的以一种教学方法代替另一种教学方法。即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与课外、教材与参考材料相辅相成的教学模式,重在突出学生自我学习、管理及调节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整体素质的培养。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在护理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现代教育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声、光、化、电设施,通过改革教育信息的传递方式,以提

《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包含课程设计)

《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以《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为指导,遵循《兰州科技职业学院课程标准制定原则性意见》,制定《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文件,是编选教材、教学组织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考核的基本依据。 一、课程标识

第一部分课程定位 本课程适用于(三年制)护理专业。该专业的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护理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中医护理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护理学的重要分支,它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研究探讨中医护理理论和狐狸技术为主的一门学科。在古代中医是医护不分的,随着中医现代化合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发展,中医护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开始建立。中医护理除了讲授中医基础理论之外,还要介绍针灸、推拿、情志护理、饮食疗法、常见病的中成药应用、预防与护理等。

职业岗位定位:各大医院、农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个体诊所及厂矿等的护理岗位。 中医历史悠久,它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巨大的贡献,至今仍以卓越的疗效,发挥着它的作用。各种中成药、针灸、刮痧、火罐、推拿等以其毒副作用少、自然疗法而被广泛的应用,并发扬光大,走向世界。药店里75%的非处方药是中成药。尽管我们的授课对象是护理专业的学生,但调查表明,在各级的综合医院,西医大夫开中成药占了绝大比例,尤其是有很多学生直接分配到中医院或是中医门诊实习和工作。所以我们的学生必须明确中医的相关知识及中医药技术治疗常见病,以更能有效地适应医疗岗位的需求。所以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中医护理学》无疑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临床课。 本专业属“三段式”培养模式。即“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本课程属第三学期开课,前面已学习了专业基础课《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等,后续课程是《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等临床专业课。尽管中医与现代医学是两套不同的理论,理论知识衔接困难,但中医各种治疗技术疗效肯定。各种诊疗方法、中医理论的掌握,为后续各科常见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在临床治疗上达到与中西医有机结合的目的。为实现培养目标,起到重要的作用。

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1概述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遵循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深化高等学校本科护理学专业教学改革,提高护理学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举办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工作会议精神,参照《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一护理学专业》,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以护理学本科教育为主要适用对象,针对我国本科护理教育的基本情况提出要求。本标准既适用于全国各护理院校(系、专业),也认同不同地区和各护理院校(系、专业)之间的差异,尊重各护理院校(系、专业)依法自主办学的权利。各高校可根据自身的定位和办学特色,根据本标准制定护理学专业的教学质量标准,可对本标准中的条目进行细化规定,但不得低于本标准的相关基本要求。鼓励各高校高于本标准办学。本标准适用于护理学专业,助产专业可以参照执行。 办学标准分为基本标准和发展标准两个层次。 基本标准是护理学本科教育的最基本要求和必须达到的标准。各高校的本科护理学专业都必须据此制定教育目标和教育计划,建立教育评估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保障机制。基本标准以“必须”这一词语表示。 发展标准是护理学本科教育提高办学质量的要求和应该力争达到的标准。各高校的护理学本科专业应据此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护理学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标准以“应当”这一词语表示。 2适用专业范围 2.1专业类代码

护理学类(1011) 2.2本标准适用的专业 护理学(101101) 3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比较系统地掌握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基本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能在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和预防保健工作的专业人才。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如下: 3.1思想道德与职业态度目标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对护理学科有正确的认识,对其发展具有责任感,初步形成以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为已任的专业价值观。 (2)关爱生命,尊重护理对象的价值观、文化习俗、个人信仰和权利,平等、博爱,体现人道主义精神和全心全意为护理对象的健康服务的专业精神。 (3)具有科学精神、慎独修养、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符合职业道德标准的职业行为。 (4)树立依法行护的法律观念,遵从医疗护理相关法规,自觉将专业行为纳人法律和伦理允许的范围内,具有运用相关法规保护护理对象和自身权益的意识。 (5) 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跨学科合作的意识。 (6) 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具有主动获取新知识、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编号: 02020061 (二)课程名称:中医护理学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三)学分: 2 (四)总学时: 36学时 (五)理论学时: 24学时 (六)实践学时: 12学时 (七)课程类别:选修 (八)开课时间:第 3 学期 (九)适应专业:护理学专业四年制本科 二、课程简介: 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的预防、保健、治疗和康复活动。《中 医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讲述了中医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本课程既突出了中医特色,又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引入了现代护理学的思想及概念。《中医护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课程。其实验课 ( 中医护理基础技术操作 ) 主要讲授各实验项目的目的、用物准备、操作程序及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其中针刺法、灸法、拔罐法、刮痧法等是中医 护理基础操作的特色。这些实验不仅是中医护理学基础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整个护理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学生可以验证、巩固和补充课堂讲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综合分析能力及运用所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医护理理论知识;掌握各种中医护理基础 技术操作;能够运用中医理论对常见的临床疾病进行整体护理,并且能将现代护理学的思想与传统医学护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中西结合的高级护理人才。 三、跟相关课程的衔接:健康评估、系统解剖学、生理学 四、学时安排 (一)中医护理学课程总学时一览表 章次教学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合计 第一章绪论 2 2 第二章中医基本理论 10 4 14 第三章中医护理基本知识 4 4 第四章中医护理基本技术 4 8 12 第五章辩证施护 4 4 总计 36 (二)实践项目教学一览表 序号实践项目名称实践项目提要学时方法备注 耳穴压豆法、穴位按摩 1 护理技术一 4 实验 法、拔罐法等 2 护理技术二针灸、刮痧 4 见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