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存在问题和对策复习课程

最新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存在问题和对策复习课程

最新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存在问题和对策复习课程
最新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存在问题和对策复习课程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存在问题调查和对策建议

松滋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覃祥荣

20XX年湖北省高中起始年级整体进入课改,各高中学校按照新课标精神进行了不同程

度的教学改革实践。这次意义深远的改革核心是课程改革,主要场所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为了落实课改精神,荆州市教科院承担了国家级课题《中学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研究任务,松滋市承担了该课题子课题《中学地理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任务,两年

过去了,我市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状况究竟如何?教师是否在按照新课标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而开展教学?为了弄清这些问题,我们结合我市承担的教育科研课题对本市高中地理教学设

计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就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对策建议。

一、调查对象的选择

为了便于调查,我们选择在荆州市20XX届高三第一次教学研讨会上对全体与会代表进

行了问卷调查,会议代表来自全市各区县,有教研员代表,有今年任教高三、经历了两年新

课程培训和教学实践的教师,发放问卷调查表55份,回收53份;另外我们还选择了承担本

文内容研究子课题的松滋市,调查对象是松滋市的普通高中地理教师,发放调查问卷35份,回收34份。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90份,实际回收问卷87份(回收率为96.7%),有效问卷87份(有效率为100%)。

表1:调查对象年龄统计图表

年龄范围(21-59岁) 21-30 31-45 45-59

答题人数百分比21.8 64.4 13.8

受调查教师以中年为主,这些教师已在教学岗位上工作了一定的时间,有一定的地理教学

经历与能力,对教学设计有一定的了解。调查对象覆盖面广,基本素质良好,调查结论可信。

二、调查内容

我们的调查访谈以课题研究区高中教师为调查对象,主要对高中地理教师关于对教学设

计总体认识;对地理教学目标的认识:对教学设计内容的理解;对教学策略设计的认识;对教学媒体利用情况的了解;对教学评价的认识等六个元素,分解为十个调查问题,编制调查问卷。

其结果表明,教师的教学设计着眼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进

行教学,这些确实能使学生在地理学的知识水平方面有明显提高,但是对照新课标的精神,

以及通过与部分地理教师的访谈发现教师在地理教学设计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教学设计总体认识:认识有局限,行动有障碍。

在探讨该问题时,我们从教师所熟悉的地理备课入手,试图了解教师对地理备课与地理

教学设计关系的认识情况,以及从对教学改革的认识及教改情况的了解入手,因为对教学改革的关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对教学设计改革的积极性。

表2 教师对教学设计的总体认识的调查与统计

调查元素调查问题选项百分比/%

总体认识

地理教学设计

与地理备课的关系

不一样9.2 地理教学设计包括地理备课25.3

地理备课包括地理教学设计80.5

影响课改的障碍自身理论水平低 6.9 应试教育的压力93.1 不需要改变0

从表2看出,有9.2%的教师认为地理教学设计与地理备课是不一样的,教师认为地理

备课包括地理教学设计的竟达80.5%,而回答教学设计包括备课的仅是25.3%。显然,教师把教学设计与备课混淆,认识是有局限的。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教师对教学改革的矛盾

与无奈,如表2所示,93.1%的教师认为影响教学改革的主要原因是应试教育的压力,这样

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得不在教学改革与应试压力之间艰难地调和。

(二)地理教学目标:知能本位凸显,终极目标冷遇。

教学目标引领着整个教学过程的方向,它决定着地理教学的价值取向,一直受到教师的重视。

表3: 教师对教学目标设计的调查与统计(可多选)

调查元素调查问题选项百分比/%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主要设计

对象

知识与技能80.5

过程与方法79.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3.7

绝大多数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设计时都很重视教学目标中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的

设计,只有43.7%的教师考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设计;依赖显性资源,忽视内隐资源。

表4教师对教学内容设计的调查与统计(可多选)

调查元素调查问题选项百分比/%

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内容设计分析对象

学生的特征57.5

学生学习的需要66.7

学习方法69.0

教材74.7 组织教学内容素材来源

课本79.3

教学参考书63.2

网上信息81.6

学生33.3

对教学内容设计时的考虑调查发现(见表4),教学设计中赞同对学生特征分析只有

57.5%、学习方法分析的只有69.0%、学习需要分析只有66.7%,教材分析的占74.7%。这说明教师应该学习新课标的有关内容,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要加强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克服只凭借过去的经验和直觉进行教学设计。

依据表4,有79.3%的教师认为教学内容来于课本,来自网上信息有81.6%,来于学生的只有33.3%,这说明地理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在用教参教课本,大多数教师能够利用网络资源发掘教学素材,但是研究对象不够,缺少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研究,难以达成较好的效果。

(四)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方式落后,主体地位不明显。

对课堂主体性认识的不同,直接影响着教学设计过程的侧重点,即采用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还是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影响到教学策略的选择。

表5 教师对教学策略设计的调查与统计

调查元素调查问题选项百分比/%

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中使用的主要

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听

5.8

先教师讲,再让学生练

55.2 提出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讨论44.8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地理教师对教学设计主体性的认识与教学中的实际行动存在着很大

的偏差,只有44.8%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提出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解决”的教学方式,有61%(5.8+55.2)地理教师认为地理知识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也就是接受性学

习的教学策略,其弊端是灌输—接受,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地理知识,结论讲清楚,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要求完完全全地记下来,学习的有

效性差,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为学生创设主动探索的学习情境,更谈不上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五)教学媒体利用设计:教师认识基本到位,学校硬件建设滞后。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不断整合的趋势,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挑战,并日益成为新时代教学设计发展的切入点。

表6 教师对教学媒体利用设计的调查与统计

调查元素调查问题选项百分比/%

教学媒体利用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了解23.0

一般60.9

不了解16.1 计算机的作用

辅助教师传递信息73.6

可作为学习工具33.3

从表6可以看出,有23%的教师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大部分教师(60.9%)对此只是一般了解。这些数据表明,教师在思想上还是基本认同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势。只有33.3%的教师认为计算机可作为学习的学习工具而不单单是用来辅助教师传递信息的工

具。对教师访谈反映大多数学校不能在非信息技术课时提供计算机供学生使用。

(六)教学评价:重视传统评价,轻视同伴互助。

教学评价按其功能的不同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要做好教学设计中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施,应做好课前诊断性评价、课中形成性评价及课后终结性评价的设

计与实施。

表7 教师对教学评价认识的调查与统计

调查元素调查问题选项百分比/%

教学评价

评价方式

诊断性评价55.2

形成性评价39.1

终结性评价41.3 对完善教学设计最有价

值的反馈来自

自我学习与反思27.6

学生的反馈73.6

听课教师的反馈13.8

从表7看,55.2%的教师了解诊断性评价,41.3%的教师了解终结性评价,只有39.1%的教师了解形成性评价。教师教学开始前,常常需要对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以及确定的教学基

本要求;学生前一阶段学习中知识的储备总结;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风格、能力倾向以及对

本学科的态度;学生对学校学习生活的态度等进行摸底,设计出可满足不同起点水平和不同

学习风格的学生所需的教学方案,重视诊断性评价会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形成性评价本身不会改善学生的学习,但当形成性评价所收集的信息被建构性地用于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并帮

助他们成为独立的学习者时,学生作为学习者得以成长,所以在教学设计时要重视形成性评价。从表7看,大部分教师认为完善教学设计最有价值的反馈来自学生的反馈,达73.6%,来自教师自我的学习与反思的只有27.6%,来自听课教师的反馈的也只有13.8%。根据学生的反馈来调整、优化教学设计是毋庸置疑的,但仅停留在收集一些学生的反馈信息是不够的。

通过本次调查与分析,结合对部分地理教师的访谈,我们发现,地理教师对教学设计中的一些热点问题给予了普遍关注,乐于接受新的思想观念,如对主体性的认识、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但对教学设计作用的认识局限,尤其教学设计的具体环节中还存在着大量问题,表现为对教学目标认识的不深入及目标陈述不规范,学习者分析的不全面,教学评价较片面等,还有不同年龄段教师在各问题的认识上所展现的显著性差异等等,这些都表明目前急需提高地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

四、地理教学设计从“概念”走向“行动”

教学设计是在分析教学内容、学习环境、教师行为后,所规划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设计以“学”为中心,直接为学生服务,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教学设计强调教学情境的策划

和教学手段的运用,如要考虑学生学习环境、学习过程、学习反馈和学习纠正等,整个教学

设计是以下诸多方面的优化组合(图1:教学设计模式)。

图1:教学设计模式

注重教学设计的教师,想的是把“教”放在如何引领学生去“学”,去设计学习材料、设计有挑战性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去合作探究,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掌握知识,从而获得能力上的发展。课改浪潮中的地理教师,应该注重教学设计,实现有效

教学。

(一)教学目标由“一元”向“多元”完善。正确解读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把握教学内

容与要求以及教育价值,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既“三维一体”又难易适度。重视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目标设计要具体化,要能和教学实施相呼应。

(二)教学内容设计由“教本”向“生本”转变,充分挖掘内隐教学资源。既要挖掘教材中

的思想、方法和能力等隐蔽因素,又要重视分析学生存量知识和学习能力等学情,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地理教学设计必须把学习和学习者作为焦点,以帮助每一个学习者有效地学习。“为学习者设计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学反馈设计从“单向”向“多向”过渡,认真开展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多向互动,总结经验教训,把握教学规律,完善教学设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四)教学过程设计由“预设”走向“智慧”迈进。要机智处理预设与生成,反对按部就班

巧妙搁置精彩的生成和放任无中所有的生成偏离教学目标,对可能的生成层面作出精心的预设,立足预设方能巧于生成。预设与生成兼容兼顾、互动共生,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优质、

高效、精彩。也并非所有的预设设问题都能够一一生成,教师要根据实际学习情况(教学时间、学生实际因素等),及时调整或改变预设的问题设计,选择性地生成或放弃一些教学问

题。有智慧的课堂是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永远追求的目标。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中地理是高中生在高中时期必须学习的课程之一,不仅仅因为这是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也是因为高中地理学习是锻炼学生积极探索真理获得经验和体会的一个研究、学习过程。因此高中地理的学习能够更好地提升高中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思维创新能力。 现在的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才使得学生对地理知识不能够很好地掌握。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地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地理教师在讲授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同样的教学方法,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不同的学生学习地理基础知识的能力和地理知识储备是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思维运作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也千差万别。这样就导致了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自身的学习模式和思考模式都不一样,可能会出现和教师的思维有出入的地方。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采取自己的单一措施对学生进行教学,就会使得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挫伤,从而导致他们对学习高中地理失去兴趣,甚至出现排斥的心理。 2.地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与学生互动

很多学校的地理教师在平常上课的过程中,只是按照自己的教案或者备课书来教授地理知识,从来不在课堂上提出一些与地理相关的有趣知识和问题,更加不会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不会让学生在自我学习和自我思考中记忆一些地理知识。授课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高中生正是思维活跃、敢于创新和质疑的年龄,他们喜欢自己去探索知识和真理,这样才能感觉有成就感,并且对于得到的结果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教师应该利用他们的这些特点,在课堂上经常与学生互动,找到一些与地理知识相关的小问题或者小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演讲。 二、解决对策 1.地理教师对于不同的学习人群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正是上面所提到的,由于地理教师在课堂的知识讲授上教学方法单一,最后导致了很多同学对于高中地理失去了兴趣和爱好。所以为了使高中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较好地掌握地理技能,我们的教师需要改进地理教学模式。其中对于那些不爱动脑筋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认真听讲,按照教师的思维模式进行学习即可。但是对于那些喜欢思考的学生,地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尽量对这些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发散思维,积极地思考和想象。这样的方法

高中地理教师教学反思

高一地理教学工作反思 课堂的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传统的地理教学偏重地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变革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中心”的地理教学,努力创设贴近现实生活,切合学生实际,注重人文关怀的全新地理教学。在教学中着眼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作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教育情景中,从更宽广的社会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深究教学活动中所涉及的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反馈等,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工作反思。 一、经验总结 1.重视并且加强集体备课,交流的过程中解决问题,提高自己。 一支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院。只有搞好大家共同进步、发展才能从整体提高年级教学质量。集体备课就是集众人智慧采众家之长,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它可以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如果仅靠个人孤军奋战冥思苦想,有时会出现一些知识错误,通过集体备课,取长补短,可以互相补充专业知识的不足,能明显提高教学质量。是体合作、探究、创新的一种好模式。集体备课促进教师间的团结协作,营造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是最终高考取得成绩的一个有力保证。 2.转变自己的角色,让学生“主导”课堂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很注意创设活跃的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探索。 3.欣赏学生、适时的赞扬学生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尤其要注意赞赏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案例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案例 特殊地理现象的成因分析(高三复习) (知识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从而构成了自然环境的有机整体,但在这个有机整体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导致在一些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地理现象中出现了众多特殊的地域分异,而这些地域分异由于成因各异,是教材知识的延伸和拓展,能够考查学生的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已越来越成为近年来高考的重要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专题的复习,掌握自然界中特殊地理现象的形成原 因。 2、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增强学生探究特殊地理现象成因的习 惯与能力。 3、通过例题的讲解使学生明确这一类试题的审题与解题规 律。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分析,探究“特殊”的成因,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分析、发现特殊的地理现象,并加以解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独立思考,不断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产生的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特殊地区气候类型的成因分析(如:澳大利亚的热带草原气 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巴西高原东南沿海、澳大利亚东北部、中美洲东北部等地形成的热带雨林气候。等等。) 2、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原因。 3、河口三角洲的形成条件。 4、改造自然条件影响农业布局。 5、工业布局的特殊性。 6、交通线路布局的特殊性。教学难点:特殊地理现象的成因 分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师生互动、分组合作探究学习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设计:(引入)利用热带草原气候的“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导入澳大利亚热带草原气候的分布并要求学生分析原 因。 1、澳大利亚热带草原气候的分布 (课件显示)澳大利亚热带草原气候的分布图。 问:该处热带草原气候呈半环状,那么 A(北部)、B(东部)、C(南部)三地的气候成因一样吗?

新课程下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新课程下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地理新课程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在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如地理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学生知识能力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尤其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还远远不够。其次,地理教育改革缺少必要的理论指导,时常处于观望、等待的状态,地理教育理论对地理教育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也缺乏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向学生提问多,而引导学生主动发问少,轻视甚至抑制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提问的意识和热情;提“知识训练”型的问题多,而思维性、启发性的问题少;课堂提问的权利控制在老师手里,学生只是在教师的层层“诱惑”下沿老师设计的思路解答问题,而学生的自主探究、发现、创新的意识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等得不到应有的塑造和升华。 此外,新教材在知识结构方面,较旧教材而言更加不系统,这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广度,如何处理好教材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教材课堂活动量明显增加,教师如何有效的组织好这些活动,如何安排好教学进度,这些都为每一位高中地理教师提出了挑战。教师普遍感觉到课时不够,在活动的组织上时间难以把握,如果不充分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于,那就只是走过场,流于形式,如果充分调动每位同学,那么时间难于把握,课时不够,教学进度无法完成。 诸多的不配套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材与教辅资料明显不配套,新的教材还没有相应的教辅,现有的教辅资料还都是以旧教材为蓝本,许多内容新教材中已作了相应的修改和删减,但在练习中却出现了。对于这些问题,教师该不该讲,应讲到什么程度,教师难于把握。

学校在地理教学资源上与现行的高中地理新课程的要求严重不匹配。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文字表述,结论性的东西减少了,但学生的活动增加了,动手、动脑,动眼观察的实际操作的内容明显增多,但学校必要的教学辅助工具不足,有的甚至缺乏。如缺少应有的实物模型和多媒体演示实验,学生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及以产生的时差和太阳高度的变化等难以理解。 初高中地理教学严重脱节以及初高中地理课程的要求不一致。初中一、二年级开设地理课,初三不开设地理,中考又不考地理,使得许多初中学校地理课形同虚设。新课程改革的初中地理,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低,教材内容过于简单,而高中地理在难度和要求方面上升辐度大,这对于学生而言,无凝一下难于适应,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更大的难度。许多学生连经线、纬线都不懂,这样对于地球的运动、时差的计算、季节的形成等问题的理解更是水中望月。如果教师再利用上课时间给学生进行讲解,这就面临课时紧张,教学任务难于完成。也正是因为这些多方面的原因,使得高中地理让许多学生感到难学,导致兴趣渐无。如何更好的转变学生现有的学习状态,困惑着许多教师。 高中学生普遍对新课程改革了解不够以及学生传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一下子也很难适应新形式下的课堂教学。还有,学生对地理学习的不重视和认识不足始终是影响地理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教师对新教材也有诸多不适应的地方,如新教材中的部分内容高度概括、高度浓缩,新课程的名词、概念出现得少了,结论性的叙述少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但是我们教学仍然受传统教学的经验的影响,对学生总是不放心,总是想讲的面面俱到,千方百计的给学生灌输,新教材注重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于学习,真正使学生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 篇一 在这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本人忠于国家教育事业,认真执行《中小学教师道德规范》,依法执教,科学执教,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对工作恪尽职守,兢兢业业,虚心谨慎,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时刻注意有关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趋势和发展状况,及时搜集有关信息,结合自己工作中实际情况积极尝试,应用于教学中,并取得相应的成绩和效果。 一、认真分析学生情况,注意因材施教 在我所教的五个班中,8班是区级重点班,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固有的知识基础相对较好,学生反应比较快,有较强的悟性。针对学生情况,在教学中采取打牢知识基础、适当拓展知识面、增加知识的深广度,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培养,锻炼学生发散思维和总结归纳能力,学会知识的合理应用,学会把零散的知识提炼成为知识的主线。在教师科学指导下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把书本上的知识合理优化成为自己头脑里的知识体系,并在此过程中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的个性发挥。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两个班已经掌握了高中地理学习的方法和素养,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大纲要求的知识内容。

6、7、9、10班是普通班,学生复杂,旧有知识掌握程度不一,自主学习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在教学工作中首先要把需要掌握的知识原理讲解透彻,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解题,指导学生合理运用所学知识优化解题思路,用知识的力量吸引学生、鼓励学生学习,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二、虚心请教,认真领悟,不断进步。 我第三年参加教育教学工作,虽然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规律,但是面对新教材,我虚心向有教学经验的老师请教,认真分析新教材,把握教材的主线索,更认真的把握每一章的重点、难点。并拜北京市著名地理专家李通为师,李老师多次听我的课,得到了李老师的肯定与好评,并于“北京市地理案例教学大赛”中获得特等奖。在这一年的工作中,除了学习更好的把握课本把握课堂教学,重要的是我更加明白作为一名教师肩头的责任之重大,明白了什么是教育要以爱心为根本。 三、顺应教育教学改革趋势,认真学习多媒体技术,并用之于课堂。 面对教育形势随着时代改革的不断进步,教师必须要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提高。为顺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我认真学习有关的电脑知识和多媒体技术,认真找资料,力求做好每一个课件,使每个课件都既全面准确的讲授

(精选)高中地理野外实践课的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野外实践课的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野外实践课的教学设计 地理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为了达到培养国家公民的目的,我认为地理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大量实践,尤其是学生的野外实践活动。这样才能让学生从身边环境开始,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然而作为学生,能参与地理实践的机会和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参与地理野外实践并有所收获,我认为需要在本地结合课程内容建立一些适合学生活动的实践基地,开发具有可操作性的地理野外实践课程。 一、地理野外实践基地的开发设想野外考察活动由于受环境安全、学习时间和考察难易程度等条件的限制,适宜选择以就近为主,路线安全,地理特征明显,具有实践价值的地点。而考察活动的时间可以选择天气较好,课业负担较轻的时段,例如针对七星岩景区喀斯特地貌特征明显、类型多样因此设想将其开发为野外实践基地,步骤如下: 1.查阅文献,收集资料教师查找相关资料,研究七星岩喀斯特地貌类型、分布、特点和成因等背景材料。整理这些素材,最后形成基地资料文稿。 2.实地考察,精确考察目标教师进行实地考察是课程设置的重要环节,因为在考察的过程中,要思考如何设计实践课程,计划课程实施的进程和预估效果。如:教师在考察时要对典型地貌作以全面、系统地观察和考察,并做好记录和拍照工作。

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

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 【篇一: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二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理解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3、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讲解人口增长模式含义,借助图表案例等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通过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图片导入第一个标题—人口的自然增长。板书: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教师展示材料一,让学生明确自然增长数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材料一: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 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教师讲解:当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人口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因此,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过渡:下面我们从时间角度分析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会这样呢?板书:1、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引导学生读课本图1.2和图1.3,让学生分析) 教师首先让学生说出阅读地理曲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然后总结归纳: 1、读图名。 2、读各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变量(两图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纵坐标均为相应时期人口数)。 3、判读图形变化特征(两图中曲线曲率的变化反映对应时段内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 4、思考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两图均反映不同历史时期世界人口数量增长的不同特点)。问: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什么?(让学生结合课本p2读图思考题,分析回答同时让学生阅读课本图1.3,在图1.2中找出图 1.3所在的时段,指导学生自学p3第一段,让学生分析近100年全球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 教师提问:从以上计算结果中,你得到什么信息和启发? 学生思考回答,师生总结: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由于人口基数增大,虽然自然增长率下降,但每年人口增长的数量不一定下降。 过渡:就整个世界而言,人口的自然增长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那么在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是否相同呢? 板书:2、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变化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3图1.4)让学生读图,思考下列问题:(1)2000年,各大洲按人口由多到少的排序是?(亚非欧拉北美大洋洲) (2)2000年与1950比,人口增长数由多到少的排序?(亚非拉欧北美大洋洲) (3)计算50年来各大洲人口的年平均自然增长率。(非拉亚大洋洲北美欧)

最新高中地理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XX高中地理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XX高中地理教师个人工作总结一:20XX年9月开始我担任了二中学校三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任务艰巨在与诸位地理教师的协同合作下明确职责脚踏实地的工作各项教学活动开展的井井有条现将一学期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加强理论学习、促进观念转变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通识培训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进行了解读科学的培训使我们对国家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理论、目标、策略、步骤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论学习的加强是走进新课程的第一重要关口。 二、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切切实实做好高中地理工作力争 全部学生达标 1、学习地理课程标准做好新课程培训工作认真学习和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与调整力求实现突破课改中的重点和难点。 2、每一个星期的教学进度、课时安排每堂课的大致上法从而保证十个班级的教学进度一致。每位科任老师上俩次 公开课取长补短教学相长。 3、做好期中、期末复习工作、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探讨复习教学策略做好期中、期末考试的组织、阅卷、分数统计 和阅卷分析等有关工作。 4、抓教学常规组织有关学习活动多研究探索教法不断提高课堂效益研究学法将如何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多元化为研究重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措施培养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创造性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主动参与。课堂上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彩“任务性”活动设计各种真实的活动通过各种实践达到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 的目的。 三、投身单元备课活动研究新课标、把握新教材为了更快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早在暑期培训期间高一地理备课组就拟订了针对必修《地理1》的备课畅想开学后及时制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精选3篇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精选3篇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hree selected reflections on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精选3篇 教学反思促使教师的教学参与更为主动、专业发展更为积极的一种手段和工具,对改进教学、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以下是3篇关于高中地理的教学反思,大家不妨多加参考。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一 在这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本人忠于国家教育事业,认真执行《中小学教师道德规范》,依法执教,科学执教,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对工作恪尽职守,兢兢业业,虚心谨慎,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时刻注意有关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趋势和发展状况,及时搜集有关信息,结合自己工作中实际情况积极尝试,应用于教学中,并取得相应的成绩和效果。 一、认真分析学生情况,注意因材施教 在我所教的五个班中,8班是区级重点班,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固有的知识基础相对较好,学生反应比较快,有较强的悟性。针对学生情况,在教学中采取打牢知识基础、适

当拓展知识面、增加知识的深广度,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培养,锻炼学生发散思维和总结归纳能力,学会知识的合理应用,学会把零散的知识提炼成为知识的主线。在教师科学指导下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把书本上的知识合理优化成为自己头脑里的知识体系,并在此过程中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的个性发挥。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两个班已经掌握了高中地理学习的方法和素养,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大纲要求的知识内容。 6、7、9、10班是普通班,学生来源复杂,旧有知识掌握程度不一,自主学习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在教学工作中首先要把需要掌握的知识原理讲解透彻,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解题,指导学生合理运用所学知识优化解题思路,用知识的力量吸引学生、鼓励学生学习,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二、虚心请教,认真领悟,不断进步。 我第三年参加教育教学工作,虽然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规律,但是面对新教材,我虚心向有教学经验的老师请教,认真分析新教材,把握教材的主线索,更认真的把握每一章的重点、难点。并拜北京市著名地理专家李通为师,李老师多次听我的课,得到了李老师的肯定与好评,并于“北京市地理案例教学大赛”中获得特等奖。在这一年的工作中,除了学习更好的把握课本把握课堂教学,重要的是我更加明白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反思

地理教学设计 讲课内容: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和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1.整体讲课思路: 开篇引入——内容讲解——巩固练习 2.开篇语: 同学们大家好,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的学习。在之前的课程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东西,希望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大家集中精力多想问题,多思考问题,也多向老师提出问题。我们本节要讲的内容是“北半球气压中心和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3.第一课时: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活动(p36图2.12) a.背景:陆地面积北半球大于南半球,且海陆相间分布。 b.原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均快于海洋。 c.结论: 由于冬季欧亚大陆降温快→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亚洲高压(气压名称);而该纬度带原有的副极地低压带(气压带)也因此被这个气压中心切断; 由于夏季欧亚大陆增温快→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亚洲低压(气压名称);而该纬度带原有的副热带高压带(气压带)也因此被这个气压中心切断。 2)读图分析(p37图2.13和图2.14):

3)活动:.高、低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选做) 4)自主归纳(选做) 根据以上内容的介绍归纳总结影响大气环流的因素:

4.第二课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相关知识回顾及知识储备 a.气候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力,降水量,大气粒子数及众多其他气象要素在很长时期及特定区域内的统计数据,不动物理条件下有不同的气候类型。 b.纬度差异→太阳辐射量的差异→气温的差异; c.气压、气流和降水的关系:低气压→气流上升→降水多;高气压→气流下沉→降水少;气流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降水多;气流由较高纬流向较低纬:降水少。 2)气候类型的理想分布和形成: 利用下面的模式图并结合教材案例提供的三个图文内容,分析以下气候的“成因、分布”(在黑板上演示气候类型的分布

高中地理教案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教材分析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是目前国家重点关注的领域。不同地区,人们以惯有的生产方式经营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实现区域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演进是必然的趋势。因此,如何才能使各地充分挖掘现有资源潜力,获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全面发展,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农业发展模式是摆在人类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学习有用的地理等新理念的体现。 区域农业发展是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共同影响下形成的稳定的农业模式和结构,地理条件是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教材以东北地区的区域农业地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教材在处理影响东北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时,分析了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对东北地区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阐述,并不面面俱到,做到综合性与主导性因素统一,充分体现地域性特点。由于这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也是学生理解区域农业发展的关键,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在处理这一部分内容时,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先复习必修Ⅱ所学的农业区位因素,拓展学生思路,为理解东北农业发展条件作铺垫。为说明东北的自然条件内部差异,教材出示了许多图表,要求学生读数据,重表达,理解划分内部差异的条件。由于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缺乏系统训练而使这一内容成为教学的难点,应让学生尝试去读,发现并归纳内部差异的若干要素,理解比较法在判断事物差异中的运用。 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随笔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随笔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中地理教学反思随笔》的内容,具体内容: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效率,在地理教学部分要进行反思,才能发现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篇一在这一年的教育教学...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效率,在地理教学部分要进行反思,才能发现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 在这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本人忠于国家教育事业,认真执行《中小学教师道德规范》,依法执教,科学执教,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对工作恪尽职守,兢兢业业,虚心谨慎,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时刻注意有关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趋势和发展状况,及时搜集有关信息,结合自己工作中实际情况积极尝试,应用于教学中,并取得相应的成绩和效果。 一、认真分析学生情况,注意因材施教 在我所教的五个班中,8班是区级重点班,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固有的知识基础相对较好,学生反应比较快,有较强的悟性。针对学生情况,在教学中采取打牢知识基础、适当拓展知识面、增加知识的深广度,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培养,锻炼学生发散思维和总结归纳能力,学会知识的合理应用,学会把零散的知识提炼成为知识的主线。在教师科学指导下

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把书本上的知识合理优化成为自己头脑里的知识体系,并在此过程中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的个性发挥。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两个班已经掌握了高中地理学习的方法和素养,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大纲要求的知识内容。 6、7、9、10班是普通班,学生来源复杂,旧有知识掌握程度不一,自主学习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在教学工作中首先要把需要掌握的知识原理讲解透彻,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解题,指导学生合理运用所学知识优化解题思路,用知识的力量吸引学生、鼓励学生学习,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二、虚心请教,认真领悟,不断进步。 我第三年参加教育教学工作,虽然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规律,但是面对新教材,我虚心向有教学经验的老师请教,认真分析新教材,把握教材的主线索,更认真的把握每一章的重点、难点。并拜北京市著名地理专家李通为师,李老师多次听我的课,得到了李老师的肯定与好评,并于"北京市地理案例教学大赛"中获得特等奖。在这一年的工作中,除了学习更好的把握课本把握课堂教学,重要的是我更加明白作为一名教师肩头的责任之重大,明白了什么是教育要以爱心为根本。 三、顺应教育教学改革趋势,认真学习多媒体技术,并用之于课堂。面对教育形势随着时代改革的不断进步,教师必须要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提高。为顺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我认真学习有关的电脑知识和多媒体技术,认真找资料,力求做好每一个课件,使每个课件都既全面准确的讲授了知识,又生动对学生有吸引力。在运用中相关能力不断

关于高三地理教学反思共篇

篇一:高三地理教学反思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学科内综合 泉州七中陈文新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人地关系的对立统一性,决定了地理知识之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综合的可能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 键是广大师生要有综合的思想和意识。具体的方法和途径是多样的,现举例如下: 一、通过比较进行综合 比较法是教学的常用方法之一,许多相似的或不同的知识都可以列项比较。地理学的区域性特点更为比较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我国南、北方比较: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重要地理分界线,其南、北方各方面都有明显差异,通过详细列项比较,既可界定两地区间差异,也可使学生对南、北方各自的地理特征有个明确、综合的认识。 二、从某个知识点向外发散进行综合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某一知识点为中心,努力引申外延,将相关知识和技能拉到一起。如:新亚欧大陆桥 这种思维的发散是没有限度的,只需将最直接相关的、重要的东西拉过来即可。防止太深太滥。教师也不必每个知识点均如此,只需通过几个典型案例,带学生一起发散,教会学生方法是关键。 三、以中心问题进行综合 宇宙中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更不是静止的,都有它存在的环境条件,都在不断的变化发展。因此以某个问题为中心,去探讨它的相关问题,便于形成一个总体的综合认识。如:风将与风相关 的知识拉到一起,形成一个新的知识块,它将帮助学生对风形成一个综合认识,进而能解决与风有 关的各类问题。 再如黄赤交角、温室效应、天气变化、洋流、工业区位、城市化、交通等都是重要的地理中心问题,中心问题宜小不宜大,大则变成专题。 四、通过专题进行综合(含热点专题) 如地图、等值线、地球运动、气候、旅游、西部大开发、台湾问题、人口问题、科技创新、航天技术等等。专题可大可小,但必须突出学科主干,反映社会现实、把握高考脉搏。如等值线专题 知识网: 五、通过地图进行综合 如等值线图、地球日照图、区域图、景观图、统计图等。地图是地理学的重要工具,善于运用地图是学习地理的最有效方法。地图清晰明了,信息容量极大,其中可直接或间接研究的问题极其 广泛。如等值线图,该图看似寥寥几笔,但其内涵极丰富,它可以是等高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盐度线、等震线或等太阳辐射量线等等。如果是等高线,可以研究地形、坡度、坡向、河流、气温、降水、气压、太阳辐射、植被、土地利用、工程建设、地质作用等等。同样,可以通过其它类 型的等值线研究各自相关问题。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自从参加工作的这段时间里,在学校领导关心和支持下,在其他同事的热心帮助下,在师父的教导下,我收获良多。本学期我从事的是高一地理教学,所教班级是高一1、2、3、4班,无论怎么样,现在对四个班的学生已经非常熟悉,这和班主任的热情合作是分不开的。回顾本学期的教学,感触颇多,收获颇多,现将我这一学期以来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 一、思想方面 这一学期,我思想上已逐渐成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传递知识和文明的接力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感到由衷的自豪,也深知肩负的责任和应具备的素质。首先,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为此我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勤于学习,勇于创新,踏实肯干,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专业文化水平,这样才能培育出更优秀的学生。其次,教师也是学生的楷模,因为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我们跟学生接触的机会较多,所以我对自己严格要求,事事以身作则,始终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学生的榜样,在不知不觉中传送一些良好的品质,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这对他们的成长十分重要。 二、教学方面 这一学期,由于本身的经验不足,迫使我一方面加紧学习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多听一些老教师的课,比如我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地理学科的课,只要我有时间就去听,特别是师父的课,基本上能做到每次必听,听完之后还和老师交流经验,多谈谈自己的感受,另外老师也常听我的课,对我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能很尖锐的指出来,及时纠正了,在其他班上就没有了类似的情况。此外我还积极去

听其它学科老师的课,如政治、历史等科目,因为,我已经能感受到虽然不是同一科,但是知识是相互联系的,也可以给我很多的知识,很多的感受,很多的教学经验。听课,似乎已经成了我的一大乐事,本学期共用了两本听课笔记来记录我的听课。听课还能及时让我发现和改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使我有意识的进行阶段性的工作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听课得到的教学经验,还有平时和老教师的经验交流,我也逐渐的有了自己的想法,比如设计一系列层次性、趣味性、阶梯性的问题。以问题为中心,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程度。同时又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随时调整问题的难度,从而启迪学生思维,进而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一堂课假如问题设计的好,即能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落实好课堂教学的内容,又能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日界线知识点时,可举例有一对双胎胎姐妹,班级里有最好,也许气氛会更热烈一些,假如没有就徦设,这个问题我用了两年,每次也都有较好的效果,乐此不疲。妹妹比姐姐晚出生一小时,所以屈居老二,大家能想办法让这位姐姐管她的妹妹叫“姐姐”吗?这一问题学生很感兴趣,探索讨论不断,课堂处于活跃的气氛中。最后大家轻松地理解了日界线两侧加一天与减一天的内容。一年来我总感觉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能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我还采用另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现在的学生动手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特别是在课堂互动方面,特别不愿意参加,所以,我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时并且高频率的以设问的方式来提问学生,在提问过程中,不笼统的针对学生,也不单一针对,而是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告诉学生,只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存在问题和对策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存在问题调查和对策建议 松滋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覃祥荣 20XX年湖北省高中起始年级整体进入课改,各高中学校按照新课标精神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教学改革实践。这次意义深远的改革核心是课程改革,主要场所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为了落实课改精神,荆州市教科院承担了国家级课题《中学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研究任务,松滋市承担了该课题子课题《中学地理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任务,两年过去了,我市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状况究竟如何?教师是否在按照新课标要求进行教学设计而开展教学?为了弄清这些问题,我们结合我市承担的教育科研课题对本市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就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对策建议。 一、调查对象的选择 为了便于调查,我们选择在荆州市20XX届高三第一次教学研讨会上对全体与会代表进行了问卷调查,会议代表来自全市各区县,有教研员代表,有今年任教高三、经历了两年新课程培训和教学实践的教师,发放问卷调查表55份,回收53份;另外我们还选择了承担本文内容研究子课题的松滋市,调查对象是松滋市的普通高中地理教师,发放调查问卷35份,回收34份。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90份,实际回收问卷87份(回收率为96.7%),有效问卷87份(有效率为100%)。 表 受调查教师以中年为主,这些教师已在教学岗位上工作了一定的时间,有一定的地理教学经历与能力,对教学设计有一定的了解。调查对象覆盖面广,基本素质良好,调查结论可信。 二、调查内容 我们的调查访谈以课题研究区高中教师为调查对象,主要对高中地理教师关于对教学设计总体认识;对地理教学目标的认识:对教学设计内容的理解;对教学策略设计的认识;对教学媒体利用情况的了解;对教学评价的认识等六个元素,分解为十个调查问题,编制调查问卷。其结果表明,教师的教学设计着眼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进行教学,这些确实能使学生在地理学的知识水平方面有明显提高,但是对照新课标的精神,以及通过与部分地理教师的访谈发现教师在地理教学设计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教学设计总体认识:认识有局限,行动有障碍。 在探讨该问题时,我们从教师所熟悉的地理备课入手,试图了解教师对地理备课与地理教学设计关系的认识情况,以及从对教学改革的认识及教改情况的了解入手,因为对教学改革的关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对教学设计改革的积极性。 表2 教师对教学设计的总体认识的调查与统计 调查元素调查问题选项百分比/% 总体认识 地理教学设计 与地理备课的关系 不一样9.2 地理教学设计包括地理备课25.3

高中地理教学存在问题和对策

高中地理教学存在问题和对策 地理是在高中教学阶段中一门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学科,但现阶段教学存在众多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高中地理虽然是一门副科,可它是学生知识储备库中不可缺少的一类知识。但是,在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也严重影响着学生对地理课的认识和学习兴趣。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之道,按照学生的学习规律,灵活运用教学策略,从而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问题对策高中地理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不但可以开阔视野,拓展眼界,丰富思想,还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必不可少的。我国地域了阔,物产丰富,作为一个新时代的高中生,如果不学习地理这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他们就无从了解我国的地理分布,自然情况,无法我国人口、自然资源以及环境和区域发展,还有一些自然灾害与地质地貌的关系。所以说,高中地理对于高中生来说是一门必须要学的“副科”,更是一门重要的课程。下面,我谈谈自己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和大家交流。一、目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对地理课安排的课时相对较少虽然新课程标准将学生素质教育已推到重要位置,但作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不可缺少的地理学科,依然由于它前面的“副”字,没有被学校、教师和学生重视,所以给地理课安排的课时相对于其他课程少得可怜,一周也就两三节课。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高中地理教师,肯定为了完成一学期的教学任务,争取在期末把整本书的内容灌输给学生,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对一些比较重要或者关键的地理知识展开、延伸,也没有办法再为地理课堂教学补充资料,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二教师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从我们传统的惯性与认识上来说,代副课的老师有一部分综合素质不高,在教学中没有创新意识,不会革教学方法。这就让新时代的高中地理老师也对自己的定位产生了错误的认识,总用一种消极的心态对待地理教学。这样的心态,营造的课堂教学气氛是浮躁的,不踏实,缺少探索精神的,从而让学生对地理的学习也流于形式,不积极积累地理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还有一部分老师,虽然有心教好高中地理,但是由于思想陈旧,教学方法死板、单一,课堂教学缺少创新性和新鲜的东西,也让学生渐渐失去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严重影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从以上我们发现,由于地理是副课,没有被引起重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不注意更新自己的知识,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改革教学方法,致使或多或少影响了地理课堂教学的发展。三学生学习态度不积极高中生由于学习负担重、压力大,使他们把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都花在了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物理等一些在他们心里认为能影响他们升学考试,左右他们人生的一些主课上,让他们学习地理的时间少之又少。甚至有的学生在地理课上背单词、做作业,纯粹把地理课堂当成自习课,对老师讲的关于地理的知识

高中地理教学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通过近两年新课程的教学,我对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新课程下的教学理念、新教材的编写思路,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机制等方面有了肤浅的认识和理解。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总结,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中要注重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新教材强调知识的基础性,重在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新课改的一大特点。正因为如此,教材中许多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或基本规律的叙述十分简洁,有些是点到为止;然而在教材的“案例”和“问题研究”中的要求却有较高难度。这种缺少必要知识的铺垫,不利于学生理解教材,更给学生的分析、讨论、探究带来较大困难;同时对教师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是否适当补充和拓宽,带来一定的困惑。因此,我们要重新认识备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新课改对备课的要求更高更严,备好课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先决条件。我们必须刻苦钻研教材与教参,在备教材和过程的同时,更要备学生和教法。 2.课堂中要努力创设地理学习情境。 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着种种弊端,课堂教学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首先应努力让学生热爱地理这门课,有学习地理的激情。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把握教材,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在地理课上灵活巧妙地创设地理学习情境和氛围,从而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由“要他们学”变为“他们要学,乐意去学”。 3.实施探究性教学,培养学生地理素养。 在地理教学中传授给学生地理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求知,如何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主导者,应巧妙设置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真正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另外,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多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充分思考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不受学科间框框的约束,完全可以超越课本,延伸课本。教师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反应,应善于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抓住某一亮点并进行鼓励。 4.新课程并不排斥接受性学习,而是倡导多种学习方式合理整合。 传统的地理课程,无论是教学大纲、教科书还是教学过程往往都是以“教”为核心或者说相对忽视学生的“学”。教学大纲是“教”的纲目,教科书是“教”的素材,教学过程是“教”的方法,课堂教学的基本格局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理念不利于知识技能的形成,不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不利于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树立,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素质教育格格不入。因此,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当然,新课程也并不排斥接受性学习,而是倡导多种学习方式合理整合。 5.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传统的地理学习评价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如重甄别轻发展、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情感、重“打击”轻鼓励、重定量轻定性、重他评轻自评、重共性轻个性,并且还过于强调标准化,过分强调学生学习和思维方式的统一性,这些都可能在不同程度上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的评价是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注重激励性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其中,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尤其值得重视。定量的评价往往用“分数”来体现,但“分数”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与干扰,有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分数的假象会掩盖一些容易忽视的倾向。而定性评价就是教师通过观察与分析,用恰当的语词对学生的学习作描述性的评定。相比之下,这种评价比打个分数的评价难度要大得多。对学生地理学习的定性评价,除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以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学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单元教学设计-精品教案(推荐)

第五章自认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以植物为例,说明一种要素通过与其他要素进行物质能量交换,改变了其他要素的性质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理解其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强调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地理要素共同作用,产生了地理要素自身没有的新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3)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为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是统一的演化过程。 2.过程和方法目标 学生看书自学、讨论,教师利用语言、课件发挥主导作用,运用启发式层层递进,逐步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会学生学会运用“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评价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及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 教学方法: 本节内容是建立在前面几章的基础之上的,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教学中应选取相应的图片或视频等资料,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实例,使学生产生充分的感性认识,并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和老师的启发引导,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假设教室是地球,同学们座位区域内是陆地,靠边同学以外的地区为海洋;靠门两行同学为大陆东岸(或西岸),靠窗两行同学为大陆西岸(或东岸),中间两行同学为内陆地区;横排中间行为赤道,其余横排同学自己推出大致的纬度。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以幻灯片的形式呈现) 1.根据刚才假设的分布状况,同学们想想自己“生活在”什么气候区内。(可观察世界气候类型图) 2.你所在的气候区有什么特点?原因有哪些? 3.描述一下你所在的地区自然环境系统要素有哪些,要素间的关系如何?(答: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 4.全球地理环境系统有哪些自然要素?(答: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 5.通过分析环境系统要素你得出什么结论?(答:无论全球还是局部地区地理环境都是由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制约、渗透的整体)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并非简单地汇集在一起,或偶然地在空间上结合起来,而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板书】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