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

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

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
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

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自20 世纪80 年代开始,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先后掀起面向21 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浪

潮。几乎所有国家都开始将技术和生产劳动引进整个校内外活动之中,并成为整体课程设置中的内容。我国从80 年代初正式开始使用“劳动技术”这个课程名称。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技术的发展水平反映了社会的发展水平。因此,劳动技术教育是一种提高未来社会成员基本技术素养的教育,是一种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思维发展的教育,是一种人人都必须接受和经历的教育。

在基础教育阶段,劳动技术课程是中小学生在教育者的引导下,通过独立活动或者与他人合作,在设计、制作、使用、维修等一系列劳动体验和实际探究的技术活动过程中学习技术知识,掌握技术操作,增强技术意识,提高技术素养的一门基础课程。劳动技术课程具有如下特征:

实践性实践性是劳动技术课程区别于其他知识类课程的最大特点。任何技术知识、技术操作、技术意识的形成都不可能脱离学生亲身的技术活动体验。要求每个学习者都要通过技术实践获得直接经验,提高运用能力。

综合性劳动技术课程融科学、技术、人文于一体,它涉及到设计、材料、工艺、能源、环境等技术领域。它需要学生运用数、理、化、生、美等多门学科的知识,通过技术活动,实现知识内化,提升综合应用的能力。

创造性劳动技术课程是一门给学生提供较多自主探究、创新应用、发明创造等空间的课程,有利于唤醒、激发、提升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课程理念劳动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其根本使命旨在全面提高国民的基本技术素养,培养具有技术知识、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劳动技术课程应体现以下基本理念:

1、以提高技术素养为目标,关注学生终身发展

劳动技术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使用、管理、评价和理解技术的能力,以提高学生

的技术素养。劳动技术课程在技术教育过程中,综合“科学”与“社会”(即STS)的教育

观念,引导学生认识技术的本质、作用和价值,培养学生劳动观念,使学生在实际体验和实践探究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技术能力、技术意识,形成一定的与技术相联系的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经济意识、伦理意识、审美意识以及推动当地经济建设的意识,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及其终身发展的要求奠定基础。2、以掌握基本知识、技能为基点,促进学生对技术的理解与应用劳动技术课程以劳动教育为引导、以技术教育为主干、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以探究学习为方法,建立起一个科学的现代化的学科新体系。课程内容以传统技术向现代技术发展为线索,让学生在这些领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视对技术的理解,结合现代技术的内容,加强传统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设置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的课程,课程的内容具有弹性和选择性。

3、以激发技术学习的兴趣为引导,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劳动技术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应关注学生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技术问题,培养学生对技术

学习的兴趣,树立技术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精神和勇气,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有效的开发。

4、以解决实际技术问题为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人们用技术来改造自然界以适应自身的需要。

技术存在于生活和生产的过程中,涉及设计与制造、能源与动力、农业与生物、电子电工等领域。劳动技术教育通过设计一个项目、完成一件制作、满足一种需求、解决一个问题等活动,让学生经历需求的产生、方案的设计、材料的选择、工具的使用、评估与改进等过程,掌握基本的技术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应用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育活动着重于使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拓展技术学习的视野,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5、以实施多元评价为手段,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劳动技术教育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技术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技术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变化和发展,重视个性的形成。依据评价内容、评价手段及评价行

为,进行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从而促进学生不断反思、不断完善,修正自己的学习行为,使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作用。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中小学劳动技术学科的总目标是通过学科教与学的实践,使每个学生都“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概括描述:

1、使学生获得必需的有关材料、工具等基本知识;学会加工、制作、表达的基本技能,重视技术活动中的操作规范;认识技术与科学、社会的关系;了解技术的一些基本要素和核心概念。

2、使学生了解技术活动的一般过程;掌握基本的技术探究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3、使学生接受劳动观念和创新精神的熏陶,养成良好的劳动行为习惯,初步建立技术价值观;形成乐于交流、善于合作的团队意识和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激发振兴中华、服务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二)、阶段目标

1、小学小学作为技术素养的启蒙阶段,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技术学习兴趣、基本技能及基本的操作规范。(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身边常见事物的基本技术内容及制作的简单加工方法

②了解若干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加工材料的特性和用途,初步学会根据设想选择材料

③能正确使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手工工具,并能合理地选择工具

④能识读一些简单的图样,并利用工具安全、有效地对材料进行加工

(2)过程与方法

①从某些熟悉的环境出发,利用已有知识及调查的结果,产生技术需求

②通过对各种想法的选择制订出一个设计草案并能给出选择的理由

③通过语言、文字、简单的图示对设想和作品进行描述或介绍

④根据设想及使用情况对作品进行自我评估并能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建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养成勤俭、负责、守纪的劳动品质,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爱护工具、节约材料的习惯

②培养对技术问题的兴趣,引发探究的欲望

③形成良好的合作和交流的氛围,养成诚实、负责、进取、热爱生活的精神品质

④培养不怕挫折、勇于创新的精神

⑤了解技术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2、初中

该阶段对小学与高中阶段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着重于培养学生基本的技术素养和解 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1)知识与技能

① 知道常见材料的特性,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设施对常见材料进行简易加工

② 掌握简易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步骤,并能根据自己的设计,制作简单的技术作品

③ 在制作和改进技术作品的实践过程中,能从多方面作出有一定根据的评价

(2)过程与方法

① 通过调查发现自己或他人的需求,确定设计的要求和构思的方案

② 通过语言、文字或简单的图样表达设计的意图

③ 通过评价与交流,发现和提出技术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修改原来的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在技术实践活动中,深化劳动体验,初步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② 关注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技术问题, 的技

术意识和创新意识

③ 理解从事技术活动必须具备的品质与态度, 与

他人进行技术合作、技术交流的能力

④ 认识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高中 该阶段着重于发展学生对技术的进一步理

解, 客观地评价技术。

(1)知识与技能

① 理解生活、生产中常见材料的特性和用途,能从质量、效益、环保等多角度分析比较,选 用合适的材料 ② 学会使用常见的工具和简单的设备,了解一些比较先进的工具、设备

③ 能够依据技术图样安排工艺,完成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作品制作

④ 知道技术的一些基本要素:设计、加工与制作、检测与使用、评价与改进

⑤ 了解技术的一些核心概念: “系统”、“资源”(包括工具和机器、 材料、 信息、 能源、 资本、 时间和人力等)、“制约条件”、“优化和权衡”、“过程”、“控制”等

(2)过程与方法

① 在技术活动中, 能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 运用合理的技术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并通 过交流和评价,发展技术思维

② 通过调查分析他人与社会的需求, 运用一定的技术原理和方法进行技术设计活动, 提出设 计方案, 用图样和文字正确表达设计意图, 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获得反馈, 修正和优化设计 ③ 能够依据技术图样,安排工艺,规范使用工具设备,进行实际加工和装配,完成作品制作

任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形成和保持技术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关注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② 尊重技术和技术人才,认识技术的价值观,为进入技术世界做好准备

③ 增强劳动观念,形成与技术相联系的合作意识、

质量意识、经济意识、环保意识和伦理意

识等

④ 养成积极、负责、严谨、安全地使用技术的行为习惯

⑤ 勇于技术创新,追求精益求精,坚持实事求是

认识到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并能对技术进行客观的评价 基本形成持续而稳定的技术学习兴趣, 具有初步

能够安全而负责地参加技术活动; 具有初步的 以提高其技术素养, 使学生能正确地使用技术,

课程设置

(一)、学段设置

劳动技术课程设置为三个学段:

第一学段:四、五年级

第二学段:六至九年级

第三学段:十至十二年级

(二)、课时安排

基础型课程部分的课时安排:

第一学段:共68课时

第二学段:共170课时

第三学段:共136课时

四至五年级每课时以35分钟计,六至十二年级每课时以40分钟计。四至十一年级每学年以34周计,十二年级每学年以30周计。

说明:各学科基础型课程部分的总课时是指令性的,各校要严格执行。在指定的学段范围内,

各学科课程的课时具体安排(各周课时安排,起始年级的确定等),由学校统筹。

内容与要求

(一)、四至五年级

1、基础型课程部分

(1)问题与设想

问题与设想部分为设计的基础,主要从产生并确定需求、收集信息、提出并表达设想、选择

工具与材料、拟定工艺等方面对教材、教法进行一些方向性的指导,使原本隐含在技术活动内部的线索,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反复训练,转化为学生显性且规范的活动习惯。

(2)加工与制作

此部分的内容为加工制作的启蒙教育,主要从认识材料和工具、加工方法、组装、反思等方面对教材、教法进行一些方向性的指导,使学生能利用工具对材料进行有序的合理操作,通过有目的的分类与指导,让学生从本部分所划分的主题内容角度加以提炼和升华,为问题与设想部分目标的实现打下良好基础。

2

(1)、问题与设想

徐信小学劳动技能教育课程开设情况

徐信小学劳动技能教育课程开设情况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一些地方在劳动教育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总体上劳动教育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劳动兴趣、磨练学生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对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地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就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劳动教育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使他们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培养他们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用3-5 年时间,统筹资源,构建模式,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推动在全国创建一批国家级劳动教育实验区,推动地方创建一批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带动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深入开展。 、坚持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 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坚持思想引领。中小学劳动教育既要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劳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坚持有机融入。要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观念。 ——坚持实际体验。要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坚持适当适度。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做好劳动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第一单元家政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我家的新厨房 教学目标: 1、了解厨房设备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2、学会安全使用灶具和合理选用灶具,学习各类锅的使用和保养常识。 3、做生活的小主人,从小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生活习惯。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新厨房整体布局的照片若干张、各种灶具、各类锅的实物或图片。 2、学生准备:课前向家长请教厨房设备的名称及用途,尤其是锅、灶的安全使用和保养常识,以备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最近几年,许多同学家都搬进了新居,住的房子宽敞又明亮,厨房也改变了模样,让我们先来参观这样一间新厨房。 二、常用的厨房设备 1、这间厨房里有那些设备?它们各有什么用途?把它们的名称与用途填写在下面的表格里。(学生填表格) 2、交流 3、你们自己家的厨房里都有些什么设备? 4、学生小组讨论。 三、灶具的使用 1、出示各种灶具的实物和照片。 2、你家使用的是那种灶具? 3、你做过饭菜、烧过水吗?说说你使用灶具的经验和体会。 四、锅的使用和保养 1、出示各种锅的实物和照片。 2、说一说锅在使用时要注意些什么? 3、看书,齐读“怎样使用和保养锅” 五、拓展 观看各种灶具和各类锅。

教学内容:当好小小采购员 教学目标: 1、制定购物计划、合理开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2、学习选购所需蔬菜、食品,学会看食品商标和辨别食品质量。 3、培养与人交往的办事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相关电教设备或购物挂图,印制好购物计划表。 2、学生准备:每人收集一个食品包装袋,上网查找相关信息资料,随父母去超市或菜场先体验、经历一次买菜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一定去过超市购物或者去过菜场买菜,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自己曾购买过什么东西,并说说你的经历和体会吗? 二、购物要有计划 1、出示问题“小苏科去超市买东西” 问:小苏科带上30元钱就去超市,你们说他能很好地完成妈妈交给的采购任务吗? 2、小组讨论,完成填表(书上P6) 三、购买的食品要新鲜 继续看交流。

67劳动法技能培训

66劳动法技能培训吴颖萍 吴颖萍: 北京市易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劳动业务主管。 执业领域:劳动案件诉讼及仲裁、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劳动用工制度设计、各类公司业务中的裁员及员工安置。 长期专业从事企业劳动法律事务,在业内被公认为北京市为数极少的具有丰富经验的劳动法专业律师之一。曾参与编写了中国企业联合会隆重推荐的《人力资源经理劳动合同法实务手册》、北京市律协组织的《劳动合同法释义》、《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释义》和《大学生就业100问》等劳动法专著 一、前言 (一)企业的风险及特征 (二)企业法律风险的来源 (三)劳动争议的现状 1.现状 2.原因 3.争议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二、劳动业务概述及注意事项 (一)劳动业务的种类 1.仲裁和诉讼代理 2.非诉业务 二、劳动业务概述及注意事项 (二)从事劳动业务的注意事项 1.研究相关的法律法规 2.注意政治学习 3.关注人保部规定 4.关注地方法律法规和政策 5.注意工会工作 6.适当研究心理学 7.提高沟通、调解、谈判、驾驭的能力 8.有公正、公平、合理的意识 9.如果企业顾问,注意维护客户的声誉 三、劳动仲裁、诉讼代理业务 1.确认是否为劳动争议 2.确认受理申诉的仲裁机构 3.审查仲裁时效 4.确认是否提出反诉 5.收集证据,指导取证,确定思路 6.确认是否属于一裁终裁案件 7.撰写申诉书或答辩状 8.确认是否需要申请先予执行 9.准备开庭 接三、劳动仲裁、诉讼代理业务

相关案例分析。 四、劳动非诉业务 (一)日常咨询 几种用工形式的介绍。 (二)常见问题的处理 1.劳动关系的认定 2.违纪解除合同 四、劳动非诉业务 接(二)常见问题的处理 3.不胜任解除合同 4.试用期解除合同 5.协商解除合同 6.医疗期满解除合同 7.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 (三)律师在协商、调解中的工作 1.关于律师函 2.相关案例 (四)劳动法律顾问服务主要内容 1.制作法律文件 2.出具法律意见书 3.劳动法律培训 4.代表企业与员工面谈 五、专项法律服务 1.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作用 2.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体系 3.员工行为准则 4.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合法性

农村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农村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中期研究报告主要汇报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开题以来做了哪些工作,二是研究取得了哪些成绩,三是研究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惑;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劳动与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必须修学的基础性学习领域,是由国家规定、并由地方和学校组织实施和开发的课程。 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为了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建构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的、且符合江苏省经济和教育发展实际,同时又具有一定弹性和开放性的劳动与技术教育体系,特编写了《劳动与技术》教材。它吸收了国内外的先进理念,以项目引导为主线。小学课程分成两大部分:家政、技术初步。家政又分为六个项目,每个单元又分成了若干主题。 但教材仅仅是个例子,它不包括劳动与技术的全部。它需要我们结合本地特点,进行二度开发,使自编与引进相结合;省统编与自编相结合,使教材真正为教学、育人服务,为本地区的经济建设服务。它要求各学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能根据本地的社会、自然资源和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补充、删减和调整,这样,才能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从而更加有效地发挥《劳动与技术》教材的作用。 劳动与技术教育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兴趣出发,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其学习热情。 我校地处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我校充分挖掘和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大胆整合,进一步开发,对现有教材进行增、换、扩、改,从而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 一、增一增,增加一些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操作的项目 广阔的农村天地,具有丰富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资源,劳动与技术教育可基于这样的宝贵资源,进行整体设计与实施,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研究和分析地方和社区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区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特色。 [例一]风味小吃学问多 在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各种富有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这些小吃,也蕴藏着丰富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资源。传统的炊食有许多,如各类小吃、各类点心等。我们可以进行调查,如《当地小吃知多少》;我们可以进行制作,如《学做__》;我们可以进行采访,如《采访__店》;我们可以进行开发,如《我的创意:__点心制作》。 只要我们教师做个有心人,就能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望,渗透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将劳

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

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之现状 提起劳动,新中国成立后受过教育的人大多都还记得自己“学工、学农”的经历。起早贪黑割麦子、收稻子、摘棉花;开车床、修机械等等大量的学工、学农的“学习”,成为一个时代里不少学生经常的学习生活。很长时间里参加劳动和社会实践成为我国中小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如今的学校已经很少再去组织学生割麦子、收稻子了,但是各种形式的劳动和社会实践仍然普遍存在着。 存在的问题 小佳是个爱琢磨的中学生,见到没见过的东西就想拆开看看。可学校劳技室的设备陈旧不堪,小佳几年前就摆弄遍了,根本引不起他的兴趣,于是索性逃课,不上劳技课了。其实,像小佳这样对劳技课没兴趣的学生不在少数。由于投入不足,不少地方劳技设施相当匮乏,多年不变的几样设备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学习的需求。在一些农村地区,学生们参加的劳技课就是下地干农活,这样的劳技课不仅对农村乃至城市学生没有丝毫吸引力,更让孩子们厌学。 毫无疑问,劳技教育对于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在现实中,劳技教育这一学科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笔者在采访中,深深感受到许多教育行政部

门领导和校长的“无奈”:明明知道学生喜欢上劳技课,知道劳技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但在升学率等压力下,只能挤压、牺牲劳技教育。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在许多学校,领导、教师对劳技教育只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不要”,这使得不少学校的劳技教育课名存实亡,跌落到了“小五”的地位;苦于经费不足,许多学校的劳技教室自建立至今就没有再多添置新的设施,面对一堆“破铜烂铁”,学生何来学习兴趣?更有不少学校,把劳技课当作随意安置各种人员的阵地,老、弱、病、残、差都集中于此。劳技课自然没有人喜欢了。 劳技课的新变化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的礼品得到了各国官员、教练员、运动员的青睐。这些礼品是我国中小学生纸模服装创新设计邀请赛部分学生的优秀作品,一件件由学生自己设计剪裁的纸模服装,满载中国学生的情谊,由中国奥委会官员、中国乒乓球队、羽毛球队等带到雅典,受到了高度称赞。国际奥委会官员评价说:纸模服装纪念品非常有新意,而且有中国特色。 近些年,尽管存在种种困难,但仍有不少地方,如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北京等地坚持劳技创新教育,无论是在传统的金土、木土等项目,还是新开发的陶艺、纸艺以及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项目)

中小学劳动及劳动技术教育的困境及出路

中小学劳动及劳动技术教育的困境及出路 一、当前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困境 1、思想认识上的偏颇性,导致劳动技术教育摆不到应有的位置 调查中我们发现,对于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认识问题,是困扰开展劳动技术教育的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思想认识问题的不解决,中小学的劳动技术教育就永远也摆不到应有的位置上来。从教育内部看,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使教育行政干部、教育工作者、中小学校领导和教师,只能从理论上承认劳动技术教育的重要,实践上自觉或不自觉地弱化劳动技术教育的地位,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一些教育工作者显得无力回天,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俘虏。劳动技术教育就自然落到五育中“小五的地位”。从社会上看,人们不管你什么教育方针,人才素质,只要学校升学率高就是好学校,只要学生能升学就是人才,这种观念也表现在一些政府官员和领导身上。这是导致劳动技术教育摆不到应有位置的社会因素。一位学生家长说:你们搞这个教育、那个教育,能不影响升学率吗?以上这些思想认识上的误差和偏颇,自然导致劳动技术教育的地位下降,使其不能发挥正常功能。因而中小学生中厌恶劳动、追求享乐的多了,埋头苦干、讲求奉献的少了;挥霍浪费、讲求时髦的多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少了;娇气懒散、任性自私的多了;勇敢勤劳、助人为乐的少了。这“ 三多三少”的事实,更进一步说明劳动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安排教师的随意性,造成劳技课师资队伍素质低下和不稳定。从调查数据看,全市中小学共配备了380名专职劳技课教师,3869名兼职教师。从数量上看,基本保证了有人教劳技课。但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校长不是从劳技课实际出发,把那些素质好、有能力、有专长的人安排教劳技课,而是因事设人,把那些老、弱、病、残、差的人安排教劳技课,而且可随意抽调从事其他什么工作。难怪有人给劳技课教师送了个雅号:“剩人”、“闲人”。在380名专职教师中,具有中级职称的只有11名,50岁以上的330名。多半教师是学非所用,现学现卖。一些劳技课教师牢骚满腹,认为教劳技课低人一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思想上的短期行为必然导致工作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某校有一名劳技课教师,教三个年级12个班的劳技课,同时还作教导处辅导干事的工作,他的劳技课如何教的就可想而知了。某校2名劳技课教师,任课一学期换了3次人,怎样衔接工作,怎样备课,也不难想象了。某学校18个教学班,竟无一名专职劳技课教师,问起校长,校长却能回答得条条是道,原来,各班主任都是劳技课兼职教师,一些学校的劳技课教师反映,其他学科的教师都有培训和教研的机会,唯独劳技课从来不搞培训。 3、使用教材的原则性,制约了劳技教育的深入开展 目前我市小学46.9%的学校使用全省统编教材,33.2%的学校使用通化县的协编教材,仅有19.9%的学校使用自编的乡土教材。省编教材和通化县教材的内容有的与通化各地的经济建设联系不紧密,因而教和学的积极性都不高。各地的自编教材能够适应本地经济建设的需要,但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方面又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何处理省、市统编教材与各地校自编的乡土教材的矛盾,又是困扰劳动技术教育的开展的一个难题。上级强调,劳动技术教育的教材,要体现“一纲多本”,鼓励编写乡土教材。但同时又强调统一教材。这就使“一纲多本”的原则很难得以体现。因此,省编教材的原则性,制约了乡土教材的地方性,给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阻力,由于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必然导致盲从性,因而也就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4、开辟劳动基地的局限性,使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据调查,农村中小学有50%的学校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劳动基地,可以适当安排中小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城市中小学仅有5%的学校开辟了劳技课教室、实验室,只能供教师示范操作,学生实践无从谈起。农村中小学虽然有了基地,但学生多半是只参加劳动,不能结

五年级劳动技术教育课教案

五年级劳动技术教育方案 第一课衣服破损了怎么办 教学内容: 学习破损衣服的缝补方法。 教学目标: 1. 会使用缝衣针、线、剪刀、电熨斗等缝衣工具。 2. 能够掌握一些常见的缝补衣服的方法。 。 材料工具: 缝衣针、线、剪刀、电熨斗、搪瓷杯 教学过程: 一、学技能 1. 把破口处理平整,使破口两边对齐。 2. 选用合适的针、线、参照p1图中的方法联系缝补。 二、讨论交流 1. 如果破口为三角形,应该怎样缝补 ^ 2. 如果衣物的口袋开线了,应该怎样处理 3. 除了用电熨头将衣物熨平外,还可以用搪瓷杯盛上热水熨平衣物。请同学们想想看,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能使衣物平整

4. 你还见过哪些衣物的破损现象与同学共同商讨解决的方法。 三、作业 在家中的指导下自己缝补一件衣服。 第二课安全使用灶炉 " 教学内容: 学习安全使用灶炉的正确方法,和一些安全小常识。 教学目标: 1. 掌握安全使用煤灶炉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掌握安全气灶和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 一、学技能 (一)学用煤气灶 | 1. 生炉子。打开炉盖炉门,掏尽炉灰。将点燃的废纸放进炉膛,加小木材,然后加粗木材,待木材烧旺后,用煤钳把蜂窝煤放入炉内,适当扇风使蜂煤燃烧。 2. 加煤当顶层的蜂煤燃烧到七八成时,要加煤,注意对准煤孔,下压,疏通。

3. 封炉子。不用炉火时要把炉子封好,封炉前要加煤,盖上炉盖,关上炉门。 4. 注意事项:煤炉旁不能放易燃物、易爆物;清除的炉渣不要随便乱倒;室内空气要流通,安装排烟排气通道。(二)学用气灶怎样安全使用气灶: 1. 点火先打开送气阀,再打开灶上的开关。 2. 调整火力。调节灶上的供气开关旋钮改变火力的大小,达到自己需要的程度。 3. 停火。用火结束时,先关闭灶上的开关,等火焰熄灭后,再关闭送气阀门。 ; 4. 注意事项:钢瓶应距离灶具1米以上并竖立放置,严禁靠近明火或放置在温度较高的地方;不能随便拧、敲钢瓶的任何部件。使用气灶时必须有人现场看管,随时调节火焰,防止汤水外溢发生事故。 二、讨论交流 1. 你家使用的是什么气灶有哪些优缺点 2. 使用这些气灶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三、作业 在家长的指导下,使用自家的气灶烧水。 ~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资源建设实践研究 - 吴市中心小学(1)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资源建设实践研究 课题实验方案 常熟市吴市中心小学课题组一、问题的提出 1.学生的未来发展不仅需要具有科学素养,也必须具有劳动技术素养。学校中开展劳动技术教育,无论是从传统教育思想的视角,还是从现代教育思想的视角,都是培养科学素养和技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劳动技术教育始终面临着如何面向生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的问题。我们以为,开放而有活力的劳动技术教育课程,应该从学生成长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劳动技术生活体验出发,积极重视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资源建设,根植现实,面向未来,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关注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的呈现,关注相关学科知识的整合,努力把课程与生活融为一体。通过校本课程资源的建设,不断地丰富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内涵,为学生劳动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更为宽广的平台。同时,对于学校而言,通过建设有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实现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的有效的实践策略。 2.我校自1996年开始,开展了“培养跨世纪新型农业后备人才的研究”、“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造就新型劳动者途径和方法的研究”、“农村小学劳动教育中加强“动手做”的实验研究”和“面向苏南农村发展特色的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验研究”等课题实验,学校的研究课题层层深入,课题选取劳动技术教育为切人口,结合本地农业经济形势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改革劳动学科教学内容、教学结构和学生劳动素质的综合评估方法,积极

开展农业种养殖实践,着力培养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农业,热爱劳动的思想,在动手实践中学习劳动技术,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通过课题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认为,在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入的广阔背景下,对学校劳动教育的研究需要有一个继续深化的过程,尤其是在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层面上需要有一个新的突破。为此,学校重新确立了“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资源建设实践研究”为学校的实验课题。 二、理论假设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资源是指有利于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的总和。这其中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人力的;既包括校内的,也包括校外的;既包括校本教材建设,也包括教师队伍建设、劳动基地建设、学校劳动技术教育活动、校园劳动技术教育文化、地方现代科技成果等。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资源建设实践研究就是通过加强对课程资源问题的理论研究,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因地制宜地建设和利用贴近时代、贴近师生、贴近学校的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深入的校本教学研究与交流,打造特色课程,弘扬学校劳动技术教育特色,提高教师专业化素质的创新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 本课题作为学校劳动技术教育研究的一个崭新课题,与同类课题的区别在于把课题研究的重点放在既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又凸现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的建设实践上,并通过对教材开发、地方课时设置、课程校本化管理、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家校教育辐射等一系列的研究,不断深化对学校新课程改革的研究实践。通过学校课题研究重心的下移,积极追求课题研究的实效,凸显校本研究的积极意义。 三、研究目标 总目标: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技术教育的关系教程文件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技术教育的 关系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技术教育的关系 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薛大威 新课程在小学3---6年级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具有独特功能和价值的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老师遇到过困惑,如四个方面的内容就有交叉和重叠,如研究性学习那是一种方法在什么学科都需要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信息技术不仅要单独掌握信息技术的手段,还要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那么在其他学科也要注意渗透,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离不开劳动与技术。综合实践四大内容劳动技术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实践证明在小学生中,综合实践活动涵盖了劳动与劳动技术,劳动与劳动技术教育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载体、主体。 一、小学劳动与劳动技术教育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 劳动技术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小学阶段过去就一直开设过劳动课程。经过几十年时间的努力,已经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的劳动技术教育教学专兼职相结合的队伍。劳动技术教育与其他学习领域相比,它已有很强的学科建设的基础,它本身也是基础性的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在总结劳动技术教育时就有过“以劳辅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劳中创新”的观念。这些观念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理念。从这层意义上讲,现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态就是劳动技术教育课程思想的延伸与发展,是劳动技术教育课程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我们在课题研

学生劳动技术教育活动记录

劳动技术教育活动记录 时间4、23 地点学校蔬菜基地 参加人员四、五、六年级学生、班主任、劳动技能教师 劳动活动记录 4 月23 日下午,我校组织四、五、六年级学生,班主任和劳动技能教师,到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参加劳动实践活动。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亲自动手除草,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在活 动中学生还学到了西红柿的栽培和管理技术,体验了劳动的快乐,得到技能的快感。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亲自进行劳动技能实践,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懂得了劳动辛苦。 活动效果本次活动,全体师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增强了学生劳动意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懂得了劳动辛苦。

时间5、21 地点学校绿化带 参加人员四、五、六年级学生、班主任、劳动技能教师 劳动活动记录 5月21日下午,我校组织四、五、六年级学生,班主任和劳动 技能教师,来到绿化带参加劳动实践活动。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亲自动手除草,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在活动中学生还学到了除草和施肥等管理技术,体验了劳动的快乐,得到技能的快感。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亲自进行劳动技能实践,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懂得了劳动辛苦。 活动效果 本次活动,全体师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增强了学生劳动意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懂得了劳动辛苦。

时间6、10 地点周元方村制作坊 参加人员五、六年级学生、班主任、劳动技能教师劳动活动记录6月10日下午,我校组织五、六年级学生,班主任和劳动技能 教师,走出学校大门,到制作坊参观。 在参观中,学生在制作师傅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实践,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体验了劳动的辛苦,懂得了要珍惜粮食。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亲自进行劳动技能实践,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懂得了劳动辛苦,使他们切身体会到了“粒粒皆辛苦” 通过交流,学生纷纷表示今后一定要珍惜粮食,珍惜人们的劳动成果。活动效果 本次活动,全体师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增强了学生劳动意识,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懂得了劳动辛苦。

小学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五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全册完整教案 第一单元家政烹饪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我家的新厨房 教学目标: 1、了解厨房设备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2、学会安全使用灶具和合理选用灶具,学习各类锅的使用和保养常识。 3、做生活的小主人,从小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生活习惯。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新厨房整体布局的照片若干张、各种灶具、各类锅的实物和照片。 2、学生准备:课前向家长请教厨房设备的名称及用途,尤其是锅、灶的安全使用和保养常识,以备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最近几年,许多同学家都搬进了新居,住的房子宽敞又明亮,厨房也改变了模样,让我们先来参观这样一间新厨房。 二、常用的厨房设备 1、这间厨房里有那些设备?它们各有什么用途?把它们的名称与用途填写在下面的表格里。(学生填表格) 2、交流 3、你们自己家的厨房里都有些什么设备? 4、学生小组讨论。 三、灶具的使用 1、出示各种灶具的实物和照片。 2、你家使用的是那种灶具? 3、你做过饭菜、烧过水吗?说说你使用灶具的经验和体会。 四、锅的使用和保养 1、出示各种锅的实物和照片。 2、说一说锅在使用时要注意些什么? 3、看书P6,齐读“怎样使用和保养锅” 五、网络学习 观看各种灶具和各类锅 六、课外延伸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当好小小采购员 教学目标:1、制定购物计划、合理开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2、学习选购所需蔬菜、食品,学会看食品商标和辨别食品质量。 3、培养与人交往的办事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相关电教设备或购物挂图,印制好购物计划表。 2、学生准备:每人收集一个食品包装袋,上网查找相关信息资料,随父母去超市或菜场先体验、经历一次买菜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一定去过超市购物或者去过菜场买菜,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自己曾购买过什么东西,并说说你的经历和体会吗? 二、购物要有计划 1、电脑显示“小苏科去超市买东西” 问:小苏科带上30元钱就去超市,你们说他能很好地完成妈妈交给的采购任务吗? 2、小组讨论,完成填表(书上P6) 三、购买的食品要新鲜 继续看电脑显示

2017最新劳动法

目录 一、总则 二、劳动合同的订立 三、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四、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 五、集体合同 六、劳务派遣 、总则 1、《劳动合同法》第二条中的“等组织”不仅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还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基金会等其他依法登记注册成立的单位。 2、在工商行政部门登记取得营业执照的分公司,经用人单位授权或同意,可以依法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当分公司不能履行对劳动者的义务时,由用人单位承担责任。 3、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招用除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 以外的劳动者,即与其建立了劳动关系,应当依法订立劳动合同。 4、劳动合同法所指的劳动者,应当年满16 周岁,且尚未享

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或退休金。 5、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农村劳动者(乡镇企业 职工和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除外)、现役军人、家庭直接雇佣的保姆以 及已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等不适用劳动合同法。 6、用人单位招用与外单位保持全日制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应当依法订立劳动合同。 7、用人单位招用自主择业转业退伍军人,应当依法订立劳动合同。 8、用人单位招用外国人,应当办理外国人就业证,并依法订立劳动合同。 9、用人单位招用港、澳、台地区的人员,应当办理港、澳、台人员就业证,并依法订立劳动合同。 10、外国企业驻华办事机构、外国使领馆、国际组织驻华机构招用劳动 者,按照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办理。 11、用人单位制定、修改或者决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 的规章制度或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 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经过与工 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后,由用人单位决定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的实施。

五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教学计划

五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学生分析:本学期我担任的五年级4个班的劳动技术课教学,每班人数约为47人。从去年任教中了解到有些班级有些学生上课纪律较差,少数学生在课堂上有随便不遵守纪律的现象,这就影响了上课的质量。当然,该年级的大多数学生还是比较自觉的,大多数学生还是喜欢上劳动课的,喜欢动手做小制作。这是本学期上好劳动技术课的一个有利因素,问题主要在于使班级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我也应该严格要求学生,提高本年级的教学质量。 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为课改后实行的新教材,以社会生活为主要内容,编排了一些简单的动手制作的内容。尤其强调实践性,要求学生都要亲自动手实践,以提高动手能力。本册教材内容主要是小金工,这些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而且,教师还应根据实际适当补充校本教材,以提高学生对劳动技术课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金工,初步认识并学习掌握最基本的金工技能。 2、了解金制品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广泛用途,学习金工技术的一般性知识。认识常见的金工工具和常用的木质材料,并尝试使用部分工具和材料制作小金工制品。 3、了解金属制品与生活的关系。 4、通过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动手实践、生活自理能力等能力。

5、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创新意识和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常见的金工工具和常用的金属材料,并尝试使用部分工具和材料制作小金工制品。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制订计划,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2、经常开展劳技制作竞赛。 3、多采用集中课时或分散课时,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安排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 4、对学生的劳动成果及时反馈,表扬、鼓励学生,提高他们上劳技课的积极性。 5、认真钻研教材,熟悉教材,备好每一堂课,尤其做到亲自动手。凡要求学生会做的小制作、小物件,首先自己会做,并在课堂上认真做好演示,激发学生上劳动技术的兴趣。 6、努力学习信息技术,摸索信息技术与劳动技术课整合的方法。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7、关心好差生,对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做好个别辅导,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 8、写好教学反思,取得上劳动技术课经验。 五、教学进度安排表: 小金工8课时每三周上一次

劳动合同法22条

劳动合同法22条 篇一: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 相关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释义标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释义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 法条内容: 第二十二条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释义内容: 【释义】本条是关于服务期的规定。 可以与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的培训是有严格的条件的。(1)用人单位提供专项培训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用人单位必须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培训费用,用于对劳动者的职业培训,这部分培训费用的使用不能作为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条件。同时,这笔专项培训费用

的数额应当是比较大的,这个数额到底多高,劳动合同法没有规定一个具体的数额,主要是考虑各地区、各企业之间情况不一样,很难划出一个统一的尺度。由各地方细化本地区的具体数额比较好操作。(2)对劳动者进行的是专业技术培训,包括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比如从国外引进一条生产线、一个项目,必须有能够操作的人,为此,把劳动者送到国外去培训,回来以后干这个活,这个培训就是本条所指的培训。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必要的职业培训不可以约定服务期,也就是说不包括职业培训。以免一个正常的职业培训如上岗前必经的培训,甚至参加一个普通的会议、上个夜校都被算成是本条所称的专业技术培训。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培训制度,按照国家规 定提取和使用职业培训经费,根据本单位实际,有计划地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从事技术工种的劳动者,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劳动者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3)至于培训的形式,可以是脱产的,半脱产的,也可以是不脱产的。在实践中,用人单位往往因某个项目或者某种技术革新,给员工提供费用较大的培训,但脱产时间一般不会很长,更多的采取非脱产方式的专业技术培训。如果法律硬性规定必须脱产培训一定时间以上才能约定服务期,许多接受培训的劳动者不履行约定的服务期而离职,会给用人单位造成较大的损失。这样规定,表面上看是保护了劳动者的培训利益,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

冉家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了美。生产劳动是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建设人才必须遵守的守则。对学生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 为此,我校在开展劳动技术课过程中,应以实施新课程为契机,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探索适应我校学生发展实际的教学教研模式,更新教育观念,推动我校新课程实施的顺利开展, 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稳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劳动的正确认识和情感态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行为习惯。二、情况分析 小学劳动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题材广泛,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都很强。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既动脑又动手, 手脑并用。这种教学实践活动,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最佳机会。创造性劳动教学终极目标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增强创新意识,投身创造实践,探索创造途径,养成创新习惯。 劳动课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强,没有实践或实践得不够,都不能体现劳动课的最大特点。特别是我校地处城区,学生生活环境远离农村,在劳动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组织好劳动课的实践活动,是劳动课程计划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劳

动技术课是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劳动技术课对学生进行生活和生产劳动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重要课程,它的教学模式有特殊的结构和侧重。 三、教学目标 1、营造宽松氛围,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启迪学生创造的智慧。 2、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 3、通过劳动课程的开展,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4、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劳动的正确认识和情感态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四、教学措施 1、本学期我校劳动教育工作将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2、在劳动实践的基础上,坚持“趣――授――练――评”的教学模式。 3、通过对学生劳动能力的培养,进而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 4、把劳动教育与德育结合,紧密与少先队活动挂钩,保证劳动

五年级劳动与技术 教学计划

海座小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1)(2)班劳动与技术上册教学计划拟写人杨引华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的五年级2个班的劳动技术课教学,每班人数约为50多人。从上届任教老师了解到该年级的学生上课纪律较差,少数学生在课堂上有随便不遵守纪律的现象,这就影响了上课的质量。当然,该年级的大多数学生还是比较自觉的,大多数学生还是喜欢上劳动课的,喜欢动手做小制作。这是本学期上好劳动技术课的一个有利因素,问题主要在于使班级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我也应该严格要求学生,提高本年级的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 1、引导学生了解烹饪,初步认识并学习掌握最基本的烹饪技能。 2、了解木制品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广泛用途,学习木工技术的一般性知识。认识常见的木工工具和常用的木质材料,并尝试使用部分工具和材料制作小木工制品。 3、了解塑制品与生活的关系。 4、通过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动手实践、生活自理能力等能力。 5、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创新意识和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为课改后实行的新教材,以社会生活为主要内容,编排了一些看看、说说、做做的内容。尤其强调实践性,要求学生都要亲自动手实践,以提高动手能力。本册教材内容主要有:一、烹饪,二、小木工,三、小塑料工,这些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而且,教师还应根据实际适当补充校本教材,以提高学生对劳动技术课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烹饪,初步认识并学习掌握最基本的烹饪技能。 2、通过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从事家政劳动的能力。 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烹饪,初步认识并学习掌握最基本的烹饪技能。 2、了解木制品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广泛用途,学习木工技术的一般性知识。 3、认识常见的木工工具和常用的木质材料,并尝试使用部分工具和材料制作小木工制品。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创新意识和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 4、“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提高环保意识。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制订计划,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2、经常开展劳技制作竞赛。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理念和原则

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 一、课程理念 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学生的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做中学”和“学中做”。但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旨并不仅仅停留在一般的“操作”层面, 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 强调学生技术操作过程中技术意识的形成、技术思维的培养、技术能力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强调规范操作与技术创新意识的统一。学生的操作学习过程是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的学习过程,是手脑并用的过程。 小学3-6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顺应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提倡用可感而形象的技术作品来引导、来组织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 技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一个模型、一件工艺品,也可以是一盘菜、一个生长着的作物等。 通过作品的制作,学生可以获得材料认识、工具运用、操作程序、技术要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通过作品引导学生的设计、评价以及作品宣传等活动。 劳动与技术教育既要 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又要反映技术发展的内在机理,还要体现一定的时代特征。 小学3-6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在强调学生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形成的同时, 应注重通过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教育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技术启蒙。 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逐步增加劳动与技术教育中的技术含量,充实具有现代意义的教育内容,以增强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现代性和对学生的吸引力。 应通过劳动与技术教育内涵的深化和外延的拓展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改变传统的 学习方式,实现劳动与技术教育工具价值与发展价值的统一。 如工艺制作的学习对象应从单纯的作品制作向作品设计、作品评价两方面拓展, 农业技术的学习对象应从单纯的作物栽培和动物饲养向品种改良、产品贮存与加工、市场营销等方面拓展。 这样,既能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又能拓展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经历,发展学生的共通能力。

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最新版

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先后掀起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浪潮。几乎所有国家都开始将技术和生产劳动引进整个校内外活动之中.并成为整体课程设置中的内容。我国从80年代初正式开始使用“劳动技术”这个课程名称。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技术的发展水平反映了社会的发展水平。因此.劳动技术教育是一种提高未来社会成员基本技术素养的教育.是一种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思维发展的教育.是一种人人都必须接受和经历的教育。 在基础教育阶段.劳动技术课程是中小学生在教育者的引导下.通过独立活动或者与他人合作.在设计、制作、使用、维修等一系列劳动体验和实际探究的技术活动过程中学习技术知识.掌握技术操作.增强技术意识.提高技术素养的一门基础课程。劳动技术课程具有如下特征: 实践性实践性是劳动技术课程区别于其他知识类课程的最大特点。任何技术知识、技术操作、技术意识的形成都不可能脱离学生亲身的技术活动体验。要求每个学习者都要通过技术实践获得直接经验.提高运用能力。 综合性劳动技术课程融科学、技术、人文于一体.它涉及到设计、材料、工艺、能源、环境等技术领域。它需要学生运用数、理、化、生、美等多门学科的知识.通过技术活动.实现知识内化.提升综合应用的能力。 创造性劳动技术课程是一门给学生提供较多自主探究、创新应用、发明创造等空间的课程.有利于唤醒、激发、提升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课程理念 劳动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其根本使命旨在全面提高国民的基本技术素养.培养具有技术知识、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劳动技术课程应体现以下基本理念:1、以提高技术素养为目标.关注学生终身发展 劳动技术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使用、管理、评价和理解技术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劳动技术课程在技术教育过程中.综合“科学”与“社会”(即STS)的教育观念.引导学生认识技术的本质、作用和价值.培养学生劳动观念.使学生在实际体验和实践探究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技术能力、技术意识.形成一定的与技术相联系的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经济意识、伦理意识、审美意识以及推动当地经济建设的意识.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及其终身发展的要求奠定基础。 2、以掌握基本知识、技能为基点.促进学生对技术的理解与应用 劳动技术课程以劳动教育为引导、以技术教育为主干、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以探究学习为方法.建立起一个科学的现代化的学科新体系。课程内容以传统技术向现代技术发展为线索.让学生在这些领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视对技术的理解.结合现代技术的内容.加强传统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设置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的课程.课程的内容具有弹性和选择性。 3、以激发技术学习的兴趣为引导.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劳动技术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应关注学生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技术问题.培养学生对技术学习的兴趣.树立技术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精神和勇气.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有效的开发。 4、以解决实际技术问题为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人们用技术来改造自然界以适应自身的需要。技术存在于生活和生产的过程中.涉及设计与制造、能源与动力、农业与生物、电子电工等领域。劳动技术教育通过设计一个项目、完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