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江苗寨导游词美文

西江苗寨导游词美文

西江苗寨导游词美文

【篇一:西江千户苗寨导游词(自编整理)】

欢迎词: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我的家乡西江千户苗寨,我是本

次导游,我的苗名叫xx,根据苗族子父连名的传统,子名在前,父

名在后。因为很早以前苗族是没有姓氏的,只有名,也就是有名无姓,但在清朝雍正年间,实行全面改土归流,西江苗寨纳入中央政

府管辖之后,才按照苗名的谐音来给苗族制定姓氏。我的汉名叫杨xx,大家叫我小杨就可以!非常荣幸能给大家做导游。

景区简介:

苗族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它也被称作中国的犹太人,因为澳

大利亚人类学家格迪斯在他的著作《山地的移民》里写道,世界上

有两种苦难深重的民族,一是遍布世界没有自己家园的犹太人。二

是几千年来不断迁徙的中国苗族,而西江这个地方就是苗族历史上

五次大迁徙中的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陆续迁徙到达的集结地。

西江另称千户苗寨,因为到目前为止,这里西江已有近1300户人家,接近6000余人生活在这里,皆为苗族同胞。

我们知道,贵州是中国苗族乃至世界苗族的大本营,在国内近

1000万的苗族人口中有超过一半聚集在贵州省境内,主要分布在黔

东南地区。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国外也有苗族,据统计,在中南半

岛的一些东南亚国家,比如越南,老挝,缅甸,泰国等,就有超过100万的苗族,而远在大洋彼岸的在美国也有近20万苗族,西欧部

分国家也有近万余的苗族,在境外,苗族被称为赫蒙族,但苗族毕

竟发源于中国,而西江又是中国最大的苗寨,也自然是全世界最大

的苗寨。

西江苗寨历史悠久,汉朝时称“鸡江”,清朝雍正建置后称“鸡讲”,

乾隆三年置鸡讲司,后在民国时期当地的绅士,寨老们觉得鸡讲这

个名称不够雅观,因而改称“西江”。“西江”这个名称是苗语的音译,在苗语里“西江”的含义是苗族“西”氏族“讨”来的地方,“西”就代表

西氏族,“江”在苗语里表示“讨”、“商讨”的意思,从西江名称的含

义我们就可以看出西江苗族是由其他地方迁居过来的。

西江苗寨现作为贵州省内著名的旅游景点,其实早于1982年,就

被省人民政府列为贵州东线民族风情旅游景点,1992年被列为省级

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列为全省首期村镇保护和建设项目5个重

点民族村镇之一,2005年11月“中国民族博物馆西江千户苗寨馆”

在此挂牌。2008年贵州省第三届旅游发展产业大会在西江举办,其

旅游知名度得到很大提升。而2011年,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又成功荣

升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

景点介绍:

观景台

现在,我们将前往苗寨第一站:观景台,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从观景台放眼望去就是西江苗寨的全景了,你可以看到白水河穿寨

而过,吊脚木楼层层

叠叠,初看之下无不给人以震撼的感觉!很多人都好奇苗族为什么

喜欢把居住的房子建在半山腰,其实,倒不是说苗族人喜欢住在山上,而是因为苗族人不会随意把房子建在平地。苗族是农耕民族,

只有依靠耕地才能够生存下来,在贵州这个“地无三尺平”的山区,

平地很珍贵。因此,当地人为了少占耕地就在那些不能种植水稻的

陡坡上建设吊脚楼,所以才会形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一情景。

吊脚楼

说到吊脚楼呢,不得不提一下,这一民族建筑艺术的瑰宝。吊脚楼

是多个少数民族都有的民居建筑形式,而苗族吊脚楼的最大特点,

是在二楼宽敞明亮的走廊上,设有长椅,苗语叫“道更息”或者“更息自”,外人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美人靠,因为苗族女子通常都喜欢在

这上面挑花刺绣。整体来说呢,吊脚楼的一楼一般都是用来圈养牲

畜和放置生产用具等,二楼才是住人用的,而三楼基本都是用来存

放粮食的。西江苗寨的吊脚楼群鳞次栉比,其建筑工艺已被列入省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风雨桥

接下来,我们会看到苗族另一种特色建筑—风雨桥,这里就是西江

苗寨的风雨桥,它区别于侗族风雨桥一贯的宝葫芦顶,更彰显苗族

建筑的特色。大家可以看到桥的两边都架有长椅,这样的建筑形式

不但起到遮风避雨的作用,还可以坐在上面休闲纳凉,另外,这里

也是苗族青年男女约会的首选之地。其实,风雨桥还有一个很重要

的功能,大家可以看到桥头那几个字吗?这是苗语“就郎嗡”的谐音

汉字,直译过来叫“回龙桥”,意思是拦住河水中的龙。我们都听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句话,但我们也清楚,龙并非现实存在的生物,其实龙代表了很多种含义,在这里,

它是风水的代称,我们已经看到整个西

江苗寨是有一条河水环抱着的,苗族人认为水湾越大的地方越能聚

集灵气,风水也就越好,为了避免灵气外泄,就需要建造一座桥来

拢住灵气,这就是“回龙桥”的真正含义。

博物馆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西江苗族博物馆,该馆占地面积3000㎡,建

筑面积1700㎡,共有11个展厅,陈列以世界、贵州、黔东南、雷山、西江为逻辑顺序贯穿全馆各展厅,以苗族历史、生产、生活、

节日、音乐、歌舞、服饰、银饰、苗族医药、建筑、巫文化宗教信

仰为主要内容分类布展,以实物、图片、文字说明巧妙布局,从不

同的角度充分的展示了苗族的历史和智慧,这是一座集学术研究、

交流、收藏、展示、教育、服务为一体的中型博物馆,是了解研究

苗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平台和窗口,是进行苗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

要基地。所以,到西江不到博物馆,一定会留下许多遗憾。

银饰

走出博物馆,来到游方街,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银饰商店。银饰是苗

族女子不可缺少的饰物,银梳、银花、银雀、围腰链、耳环、响铃、银角等银饰品,工艺精巧,造型古朴,纹理细密,代表了苗族银饰

工艺的最高水平。每一位待嫁的苗家女子,其父母必定要准备好一

整套盛装,严格来说,搭配盛装的银饰最重可多达6公斤!

歌舞表演

在西江,不可错过的另一道风景是去铜鼓坪看歌舞表演,这些表演

内容丰富,包含了苗族各种歌舞,如芦笙舞,铜鼓舞,板凳舞,锦

鸡舞等,当然,这些歌舞是经过编排的,浓缩的。因为真实的苗族

舞蹈通常只能在特定场合才能看到,比

如大型的芦笙舞在重大节庆时才有,小型的一般会出现在祭祀性的

活动上或者葬礼上。而板凳舞则是苗族地区的妇女在庆祝小孩子满

月时的一种娱乐性舞蹈。

长桌宴

到吃饭的时间了,摆在大家眼前的是苗家的长桌宴长桌宴是苗族宴

席的最高形式与隆重礼仪,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苗族同胞在过苗年、接亲嫁女、办满月酒以及村寨联谊宴饮活动时,最高的待客规格就

是长桌宴。每到村寨里举行“长桌宴”,家家户户都会搬出桌子板凳,像接龙似的顺着寨子街道,一长溜排上数百米,那阵势简直是一眼

望不到尽头。在宴桌上,通常都会摆上当地最具特色的食物,如酸

汤鱼、腌鱼、苗王鱼、腊肉、腊肠、麻辣鸡、鸡稀饭等等,这些都

是宴请宾客最丰盛的菜式,当然,你要是觉得这些大鱼大肉太过油

腻的话,我会推介你去尝试酸汤米豆腐,或者砂锅粉,也是不错的!但在平时来说,苗族的日常饮食都是素菜多一些,还有一些山野菜,家常炒菜等等。

结束语

好了,,,酒足饭饱之后,是大家的自由时间,我最后推介大家去

看下我们西江的夜景,也许你看惯了城市的灯红酒绿,但西江的夜

色却独具情调,一定会给您带来不一样的感觉!所以,今天的游览

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声明:

此文档为本人课堂模拟现场导游实践作业,上传分享,仅作参考。

另附演示ppt,如有需要,自行下载!

(贵财旅游20112216011019 元宏)

【篇二:西江千户苗寨导游词】

西江千户苗寨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迷人的西江苗寨观光游览,我是你们此行的导游,我姓张,大家可以叫我小张。下面请大

家跟上我的脚步,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苗乡。

西江苗寨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雷山县境内,距县城37公里,距凯里

39公里。寨内居住着1288户人家,人口近6000人,所以称作“千

户苗寨”是中国最大最典型的苗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苗寨,西江是

苗语“鸡讲”汉译而来,意思就是苗族西氏支系居住的地方。在这里

大家可以感受到原汁原味的苗族风俗文化及苗家人几千年来保存完

好的生活习俗。

映入眼帘的是吊角楼,层层吊角楼依山而建,吊角楼一般为三层,

底层用于存放生产工具和关养牲畜,二层住人,中间是客厅,第三

层是粮仓,在二楼宽敞明亮的走廊上建有一个很特别的靠椅称作“美

人靠”,这里是苗族姑娘们挑花刺绣的地方,关于美人靠呀,还有这样

一个说法“美人靠上靠美人,不是美人俏三分”。

苗族是一个以歌养心,以舞养身的民族。现在我们来到芦笙场,木

鼓舞是苗族一种流行最广,最有特色的舞蹈、动作热情奔放,被誉

为“东方迪斯科”。现在我们大家一起苗族的飞歌,其音调高昂,气

势雄浑、是一种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歌曲,苗族不仅是一个能歌善

舞的民族,也是一个热情

好客的民族。

西江苗寨最不缺的就是节日,如“过苗年”,长桌宴是苗族过苗年的

喜庆方式,也是苗家最隆重的待客礼仪,家家户户都会搬出桌子板凳,像接龙似的一长条,排上数百米桌上摆满了苗家人自制的酸菜、酸汤鱼等特色菜肴,在这里有这样一个说法“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转转”。

现在我们看到石碑上刻着“以美丽回答一切”7个大字,是文学大师

余秋雨先生在游览苗寨时情感诱发题写的,大家请看,这条街叫“游

方街”你们知道游方是什么意思吗?我猜大家肯定不知道,那就让我

来告诉大家吧,游方是苗语谈恋爱的意思,每逢农闲时节,这里聚

满了水灵灵的苗族姑娘和健壮的苗族小伙,在这里谈情说爱。西江

千户苗寨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千户灯夜景,每到黄昏时分,千家万

户就亮起了灯。随着天色越来越暗,西江千户苗寨变成了灯的海洋,可以看到苗寨呈现那牛头的形状。为使广大游客能更好地观赏西江

千户苗寨夜景,景区在路边修建了观景台,还开通了观光车,大家

可以尽情观赏,享受这难得的景致。

现在我们前往的是西江苗族博物馆,西江苗族博物馆是一座集研究、参观与表演为一体的中型苗族博物馆。而西江千户苗寨,其本身就

是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

展的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2005年被命名

为“中国民族博物馆西江分馆”。

好了,各位游客朋友们,苗寨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您到苗寨来,收获特别多。今天的游览到此就结束了,西江千户苗寨期待您

的再次光临!祝大家生活愉快!

【篇三:千户苗寨——西江导游词】

西江景区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苗族文化中心,苗族之都——西江千户苗寨,这里有您喜欢的风景,这里有您喜欢的文化习俗,这里更有您喜欢

的人!俗话说,读万倦书行万里路,也要名师来开路,导游来带路,因此,我非常荣幸能给大家做导游,我将负责大家在西江景区的讲

解服务工作,工作不到位的地方请大家谅解,也希望您能给我提出

建议,以解决不足之处,有您们的帮助才有我的进步!

俗话说的好!“有缘千里来相会”,希望在这一次带团讲解的过程中

我们能够相处得愉快。同时也祝愿大家旅游愉快,玩得开心!

1、领导团队————西江千户苗寨简介、观景台、西江夜景、建筑

文化、银饰与服饰、节日、鼓藏头、河滨道、苗族博物馆门前、旅

发大会主会场、苗家禁忌。

2、写生、摄影团队————西江千户苗寨简介、观景台、西江夜景、建筑文化、风雨桥、银饰与服饰、节日、鼓藏头、田园观光区、苗

族博物馆门前、农民画家李玉福、苗家禁忌。

3、散客观光团队————西江千户苗寨简介、观景台、西江夜景、

建筑文化、银饰与服饰、节日、鼓藏头、活路头、田园观光区、河

滨道、旅游公厕、苗族博物馆门前、旅发大会主会场、苗家禁忌。

4、考察团队————西江千户苗寨简介、观景台、西江夜景、建筑

文化、风雨桥、银饰与服饰、节日、鼓藏头、活路头、苗族博物馆

门前、保寨树、农民画家李玉福、苗家禁忌。

西江千户苗寨简介

苗族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澳大利亚人类学家格迪斯在他的著

作《山地的移民》里写道,世界上有两种苦难深重的民族,一是遍

布世界没有自己家园的犹太人。二是几千年来不断迁徙的中国苗族,而西江这个地方就是苗族历史上五次迁徙中的第三次、第四次、第

五次陆续迁徙到达的集结地。西江苗族最早约在西汉汉文帝时迁徙

到这里的,距今也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所以西江

苗寨也可以叫做千年古寨。在距今640年到670年就形成了如今两

座山头的建筑规模。

西江另称千户苗寨,因为到目前为止,西江已有1285户人家,接

近6000余人生活在这里,皆为苗族同胞。这里是中国最大的苗寨,

也是全世界最大的苗寨。

西江历史悠久,汉朝时称“鸡江”,清朝雍正建置后称“鸡讲”,乾隆

三年置鸡讲司,后在民国时期当地的绅士,寨老们觉得鸡讲这个名

称不够雅观,因此而改称“西江”。

“西江”这个名称是苗语的音译,在苗语里“西江”的含义是苗族“西”

氏族“讨”来的地方,“西”就代表西氏族,“江”在苗语里表示“讨”、“商讨”的意思,从西江名称的含义我们也可以看得出西江苗族是从

其他地方迁徙过来居住的,所以名称里在有“商讨”的含义。

西江苗寨的原生态文化保留完整,在这里,大家可以感受到原汁原

味的风俗文化,以及可以领略到苗家人几千年来保存完好的生活习俗。许多专家学者通常会选择西江作为他们研究苗族文化的最佳去

处。因为这里的苗族同胞们依然保留着相对完好的民俗文化。因此

我也相信大家来到西江后,将会对苗族文化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

早在1982年,西江就被贵州省列为农村旅游开放区,1987年又明

确为贵州东线的民族风情点,2005年被评为中国民族博物馆西江千

户苗寨馆。2008年,贵州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西江召开,使

西江旅游接待设施的水平提升了五年以上。近年来,大批国内外游

客通过参观浏览西江后,都称赞西江是一个多彩多姿的苗族文化集

中地。

谈到西江,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那就是为什么西江出美女,

人们为何会称它为“中华美人谷”。原来,西江是由四个行政村寨组

成的,而四个寨中是互不通婚的,寨上规定女儿必须外嫁,媳妇必

须是其它地方接过来的,否则,男女都会受到家庭的惩罚,他们的

祖先在两千多年前就懂得优生优育的这个道理了,而汉族是在新中

国成立以后才完善了这一思维,从这个角度看,苗族也是一个聪明

并美丽的民族。

观景台讲解辞

各位游客朋友:刚才给大家说了那么多西江的概况,可能大家已经

等不及要马上见到到西江了吧!我们前面就是观景台了,请大家下车,让我们一览西江苗寨的全景吧!

好了,各位,现在我们站在观景台的最高位置上,俗话说:“站得高

看得远”,“我们对面就是西江苗寨的全景了,其实我们西氏族刚迁

徙来这里的时候,寨子的规模是没有这么大的,而且古时候这里是

一片原始森林,是一片荒

芜人烟的地方。因此,在汉朝时有史书记载”,“苗民迁到鬼方”,这

个“鬼方”便是西江了,“鬼方”的含义也反映出西江在古时候的荒凉。那么为什么这里会成为世界最大的苗寨呢?我们苗族是一个悲壮的

民族,经历了五次大迁徙最后逃亡到这里定居的,西江苗族来到这

个四面环山的山谷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所以选择在这里居住

也是考虑到一定的战略作用,是啊!苗族有这样一种说法,水弯越

大的地方,就越能够聚集财富、聚集人才。大家看,西江苗寨是不

是处在一个大水湾里?而且,西江也是这样一种风水格局,前环水,背靠山,左青龙,右白虎。因此,苗族人认为正是因为这里是一个

风水宝地,所以才选择来这个地方聚居、生活,才形成了如今世界

上最大的苗寨。

很多人认为西江的整体轮廓像两座金字塔,但在苗族人心目中,更

应该认为是一对牛角,因为苗族崇拜牛,生产生活离不开牛,牛就

是苗族祭祀祖先的吉祥物,而且西江在千多年来的发展过程中自然

地形成了这样一种牛角的建筑规模,你不觉得很惊奇吗!

西江夜景系统讲解辞

各位朋友们,人们都说:“玩在西江,看在西江,更要醉在西江”。

夜晚的西江也是如此美得让人心动,美得让人心醉。看吧!朋友们,展开您们的想像力。这究竟是在天宫中,还是在人世间,这星星点

点是嫦娥的裙子?还是天宫里的哪一座金銮殿?我已不相信自己的

眼睛,看来我们都是梦中人了,也只有梦中人才会有如此的奇境。

这就是西江夜景,整套系统由3800盏节能灯组成,每天从晚上七

点到十一时点亮,一晚上所消耗的电费不超过50块钱。为何如此省

电呢?其实大家都看见过北京08年奥运游戏场馆水立方,它表面是

发光的,而这便是一种高科技节能技术,采用的是发光二极管。西

江的夜景灯也是采用的此种技术因此才是如此的低耗。

可能大家都不知道西江夜景的开发理念,在以前,苗家人上山劳作,常常会干到太阳落山,天黑才回来,为了使村民行走方便,于是各

家各户都会在屋檐底下或在路边挂下一盏油灯,以此照亮在夜里回

家的村民,后来渐渐形成了规模较小的夜景系统。随后,为了增强

西江景区的观赏度,就正式打造出这一套3800盏节能观光灯的夜景

系统。

建筑文化(从观景台乘车到田园区的中途中的介绍):

请大家往我的右手边看,西江苗寨最主要的看点就是这层层叠叠,

鳞次栉比的吊脚楼建筑了,说到西江苗寨的吊脚楼,大家一定会奇

怪西江苗族为什么会把房屋建在山腰或山顶的陡峭之处!它又是一

种什么结构的建筑呢?

考古学家曾经来到这里考古,发现其实西江的木楼是传承了上古时

期居民的“干栏式”建筑,那么为什么现在我们都叫做吊脚楼呢?大

家可以发现我们都是依山建的,一来是因为我们苗族先民是一个团

结合作的整体,聚居在一起便于相互呼应,好聚集在一起抵挡外来

侵害,有事呼之快捷。二来是因为山上的地基比较少,有一半的都

是悬空的,为了安全我们就用大木柱来支撑悬在空中的那一部分,

看起来就像吊在脚在玩耍,所以后来我们就把它叫做“吊脚楼”了。

苗族是不会随意把房子建在河边的平地,以及平坦的坝子上的。因

为苗族是一个种植水稻的民族,只有依靠种植水稻才能够生存下来,

而迁徙到贵州这个“地无三尺平”的山区,平地更是珍贵。因此,西

江苗族就在那些不能种植水稻的陡坡上建设吊脚楼,而把河边水源

充足,土地肥沃的区域用来种植水稻。因此,这也证明了苗族是一

个爱护耕地,崇尚稻作的民族,也只有这样西江苗族才能够在贵州

这片山区里

生存和发展下来!

在2005年的时候,苗族吊脚楼的建造技艺和银饰锻造技艺入选我

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西江苗寨的小伙子从小就跟随他们的

父辈学习两门技艺,一是吊脚木楼的建造技艺;二是银饰的锻造技艺。

西江苗寨的吊脚楼,全是木质结构,不用一钉一铆,除少数盖杉木

皮外,全是一色青瓦。吊脚楼的脊梁顶用瓦块砌成“龙脊”图案,两

头翘角,中间饰以“龙宝”,远远看去就像一只欲飞的雄鹰。

在西江的吊脚楼房中,通常会分为三层木楼,房子的第一层是存放

生产工具、关养牲畜的;第二层是住人,中间是客厅,两侧为厢房、卧房。第三层是贮存粮食、饲料等生活资料。苗族民居在建筑上最

大的特点是在吊脚楼二楼宽敞明亮的走廊上,有一种曲型栏杆,因

苗族妇女们喜欢在此梳妆打扮、刺绣,所以把它又叫做“美人靠”,

苗语叫“豆安息”。

大门上方两头安放造型别致的飞鹆、牛角装饰或方角木棰,一看准

是一户富裕而讲究的人家。村民认为,世界上水牛威力最大,老虎

也斗不过它,有它把门安危无恙。

西江风雨桥文化(东引风雨桥):

在我们眼前这种的桥!共有五座,在我们西江,桥和吊脚木楼是紧

紧结合的,就连雷山地区的其它苗寨,甚至整个贵州都不能没有桥。因为我们贵州在古代的时候,交通非常不便利,所以只有在一些河

的两头塔建一些木桥或石桥,才能使交通变得便利一些,那么从这

点看来,桥在我们苗族人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在我们西江!有

两种桥,第一种就是风雨桥;第二种呢?就是祭桥。那么我们看的

这座桥,大家猜一下是“风雨桥”还是“祭桥”呢?就由我来告诉大家吧!这座桥就是“风雨桥”,意为遮风避雨的桥。它既可行人也能够

给想乘凉休息的人提供一个很舒适的好地方。这里一到晚上还有着

很多当地的青年男女在这儿“游方”呢!游方为苗语,意为青年男女

用情歌对唱的方式

进行感情交流,互诉爱慕之意,也就是谈恋爱的意思,如果各位对

我们苗族人恋爱的地方感兴趣的话,那今晚不防邀请您的心上人来

这里感受这浪漫而浪漫的夜晚吧!

整个风雨桥的架式,都是以杉木为主要的建筑材料,也不用一钉一铆,全是木料凿榫衔接,横穿竖插,通常都是由桥、楼、塔、亭、

门组成。其中建筑的造型,主要是以侗族的鼓楼,苗族的吊脚楼形

状建造而成的,不仅风格很独特,建筑技术也很高超哟!所以从这

方面来看我们苗族人民也是非常的勤劳智慧的。

现在我要给大家介绍苗族的第二种桥,家祭桥,在西江,家祭桥到

底有多少座呢?这个其实我也没有仔细的统计过,几乎每户人家都

有一座桥,那这种桥有多大呢?我来告诉大家,大小没有统一的规

定最小就有手掌这么大,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小的桥了,在我们这里,只要家里面有小孩的或没有小孩的都要架上属于自己家的桥,为什

么呢?大家肯定觉得很奇怪,如果是家里面有小孩的,架上桥意味

为小孩祈福平安、健康,如果家里面没小孩的呢?架上桥意味着只

有架上了这座桥,小孩的灵魂才会从桥那里走过来。大家不要认为

只要把桥架上了就可以了,其实没那么简单,在架桥的时候要请一

个苗族巫师选一个非常吉祥适合架桥的日子后,念一些咒词,还要

一些香、纸和糯米饭、猪肉等东西拿来祭拜,这座桥才属于自家的。然后在每逢过年过节,都会去祭拜它。在我们这里还有一个节日叫“祭桥节”,也就是祭祀家里的桥的日子,这个节日定在每年的农历2

月2日,这天每家每户都会煮几个鸡蛋,然后把它染成红色,再准

备一些祭桥必用的东西来祭拜。这节日在我们这里也是非常隆重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还没跟大家说。“桥”是我们苗族的“三宝”之一。这里简单跟大家说一下苗族“三宝”,一宝就是芦笙场,“二宝”呢,就是桥,分为风雨桥和家祭桥,“三宝”就是护寨树。那么桥文

化呢我就介绍到这里,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去了解我们苗族的其他

文化。

银饰与服饰文化(西江古街):

各位朋友,走完我们的河滨道之后大家是否已经想像到这条街热闹

的场景呢?那么现在我们就来到了一个叉路口,大家可以先抬头看

看我们石壁上刻的字,上面的内容是05年11月时,西江被评为一

个露天的博物馆,也就是说,我们整个西江就是一个天然的博物馆,而里面的人、物、房子等都是珍贵的文物。那么西江还有个室内的

博物馆,等下大家就可以看到了。

我们现在就走进古街,古街之所以这么称呼,是因为它是西江最古

老的街道,但它看似简单却又不简单,为什么呢?我们走走便知了。其实我们这条古街也和我们苗家姑娘一样,也有一个好听的苗名叫

做“欧妮夜边埂”,“欧妮”就是银饰的意思,“夜边”是刺绣的意思,

那“埂”就是路的意思。于是,我们这条街又叫银饰刺绣一条街,也

是西江的商业街。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