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爱情与道德

爱情与道德

爱情与道德
爱情与道德

论爱情与婚姻的道德观

专业:法语专业班级:一班姓名:周超学号:100152893

提要:分析了现阶段的爱情婚姻状况,从责任(包括精神与物质的付出,以及对恋人以后生活的影响)意识淡薄和以追求性关系而忽略精神建设的角度研究爱情婚姻的道德观。诣在传达到正确的道德观,提高责任意识,更好的维系爱情与婚姻。

关键字:爱情婚姻道德观责任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的解放,人们对于爱情与婚姻的道德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爱情是指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相爱男女(我们所指的爱情暂不包括特殊性取向人群的爱情)于不同人生阶段创造共同生活的社会活动中,所获得的相互关系状态的各自情感体验与总体评价1。婚姻是:由一男一女组成的配偶关系。对于情感的问题,我们只能有个粗略的解释,却不能像数学公式一样有明确的定义。爱情与婚姻的道德观,多半基于我们为提高自身素养、为建立和谐社会所形成的道德理念。如果用忠贞、诚信等道德标准来衡量爱情与婚姻,显然,爱情要比婚姻自由的多,但爱情的发展更多的是需要道德的维护,这就说明爱情道德观与婚姻道德观有着同等的重要性,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一下这两者的共同性与特殊性。因为道德观涉及范围较广,所以本文主要针对其中的责任意识进行研究。

先让我们看一组数据:从全国平均水平看,1979年离婚率为4%,1999年达到13.7%,2003年达到15%以上。离婚率上升最快的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城市。

全国的离婚率都在上升,尤其是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这么高的离婚率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婚姻为什么不像过去那样坚不可摧?爱情又是怎样影响这一局面的?

让我们先从基础期——爱情研究起。中国新一代青年的爱情观深受西方思想影响。西方追求浪漫、自由、奔放的爱情。这就让一批批的新青年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有了指导思想。他们认为:我拥有自由恋爱的权利,我可以选择任何时候和任何人谈恋爱,不需要通过任何人批准,只要是两情相悦,即使偷吃禁果也无需承担任何责任;只要没有结婚,就不用为脚踏两条船自责与羞愧,也可以随时选择分手或复合。与其说是爱情,倒不如说是一场带有赌博色彩的游戏。显然,这种爱情观扭曲了爱情的本质价值。

理论上来看,促成爱情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容貌上的欣赏,气质上的吸引,能力上的仰慕,言行举止上的投合,志趣的相投,或者其他社会因素引起的强烈情感。但是,不论爱情是因何而起,其基本导向是一致的,即与自己倾慕的对象相结合,共同生活并试图走入婚姻的殿堂创造更多的幸福2。

美好的婚姻要基于牢固的爱情,在恋爱中,男女双方都会在爱情中获得很多。爱情给人动力,激发一个人的潜能,让一个人的感性思维逐渐成熟起来,并能够调节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时的心理承受力。但就目前的爱情现状而言,大多数人的爱情是盲目的。也许是为了摆脱内心的孤寂感,也许只为了追求一种物质享受,也许是为了追逐一种风气,很多人的爱情基础并不牢固,这就为他们逃脱责任提供了借口。

我们之所以要为爱情负责任,是因为我们在爱情的旅途中付出了大量的精力与时间,这是物质财富无法衡量的。与此同时,我们会在谈恋爱的过程中获得很多人生哲理,不仅会学得如何展示自己的情感,还能开发自己的潜在魅力。所以无论是从付出还是从收获的角度考虑,谈恋爱都需要一份认真的态度,一份责任心。责任不仅体现在对对方的忠诚与爱护,理解与照顾等方面,还体现在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不断增强自己的上进心,使自己变得更优秀、

1张琨《论爱情的内涵及其自然过程》2002年出版第23卷第一期第38页

2吕朝 刘静《论爱情的道德本质》1999年出版第四卷第一期第一页

更强大等内在心理发展发面。

现如今,很多人责任意识逐渐淡薄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

一、主观因素:首先,男女双方对爱情的不重视性,很多人觉得爱情不比婚姻,有着无限的选择空间,也没有相应的法律限制,所以即使不在一起了,也没有必要为此担忧。其次,男女双方没有从爱情收益的角度去考虑,他们往往忽略爱情对其自身发展产生的效应。一份美好的爱情会让一个人从生理和心理上都获得全面的发展,但如果是一份糟糕的爱情就很有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考虑到其双面性,责任心显得尤其重要,因为它可以让爱情向好的一面发展。最后,男女双方在选择走上恋爱的道路时,只是简单的从个人角度去思考问题,而没有考虑到所带来的社会影响。一段感情需要两个人维系,当这段感情因缺乏责任心而破裂后,在双方各自开始下一段感情时,影响人数就会增至四个人,以此推算,一段感情的破裂会以二的n次幂的速率扩散开来,要知道,思想传播永远是最深远的,这样一来,整个社会的风气都会受之影响。

二、客观因素:在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水平高低与物质财富多少紧密相连的情况下,很多人追求爱情的初衷发生改变,更多人越来越注重物质财富建立的爱情关系,而将精神建设摆在第二位,这样使得爱情的价值度降低,自然也不会被人珍惜了。

除此之外,西方文化的渗透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西方人追求平等、自由与民主的意识要比东方人早得多,他们很多哲学主张都建立在对人类爱情的分析之上,所以他们的爱情价值观要比我们更系统完善,这里所指的完善系统是指我们头脑里与西方人头脑里的西方爱情价值观的比较。尤其是对性行为的理解。西方思想被分为两派。一部分人认为,性当且仅当与爱、承诺、长期关系、婚姻甚至生育相关联的时候才是被允许的。性本身是无具道德合理性的,只有当它有助于其它有价值的追求或者有意义的关系时才是有存在的必要性的。另一部分人认为,性本身是有存在意义的,它体现的是人的兽性即人的天性,人们只不过受到思想进化的影响,才知道对其加以限制,否则,性行为就与我们每日的饮食生活具有同等地位。这种性行为是超脱于爱情、婚姻困扰的,只是单纯的天性的释放。在我看来,这两种解释都是性行为所具备的特征,一个是其自然属性,一个是其现实意义。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很多人在接受了第一种观点时,在现实生活中却毫无忌惮的采用了第二种观点。人的邪恶心理总是能够在关键时刻占得上风,长此以往,爱情在人们心目中的神秘感就会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爱情充斥着性欲的唾弃与轻蔑。爱情本身的价值降低了,还有谁会愿意用责任心换取一份低廉的爱呢?

当然,社会因素、家庭因素、政治因素、宗教因素等等,都会对维护爱情的责任心有着不同的影响。社会就业压力大,生存竞争激烈,父母的高要求,国家的婚姻政策,不同的宗教信仰会让本应展现的较强的责任心慢慢被外在的障碍所磨灭,转而走向另一极端:无需责任,只需随性的爱。这样放纵情感,不仅会对个人品性造成严重伤害,还会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之前,我们指出爱情的道德观与婚姻的道德观存在差异性,这一论点从责任的角度来讲,婚姻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家庭方面。

婚姻的家庭责任是对爱情责任的一种升华,它兼具了爱情所包涵的责任,除此之外,它还将责任范围扩大到子女以及爱人的家人的照顾。同时,它为一个人释放在爱情中所积聚的能量提供了机会。这个时候的责任心更容易被击垮,因为需要面对的问题会更多,事业上的压力,子女的教育问题,夫妻的感情问题,家人之间的摩擦都会让一个人感到疲惫不堪。此时,家人的关心与鼓励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一种责任意识的体现。能够在最无力的时候从家人那里获得前进的勇气,眼前即便是有再大的困难也能熬过。这就是家庭责任的作用。经过这一番波折,一个人无论是从体魄上还是从心理上都会逐渐走向成熟。

面对爱情,我们首先要端正态度,不要盲目的尝试爱情,理解爱情蕴涵的真正意义,增

加对提高自我水平的责任意识。面对婚姻,我们不仅要继承对待爱情的那份责任心,还要不断地强大自己的内心来更好的承担家庭的责任。

感情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比如说:在恋爱的过程中,突然出现一个更让自己心仪的对象,你是选择继续维持这段感情,还是为了自己将来的幸福考虑,奔向另一个人以为可以给自己带来更多幸福的人呢?在婚姻出现感情破裂的时候,你是选择放弃还是想办法去弥补呢?

其实,如果你拥有责任意识的话,就不会轻率的作出决定,更不会让自己在拥有一份感情的时候,还允许自己贪恋期待另一份感情。

人生中有太多的美好会因为你的不坚决而与你擦肩而过,人生有太多的遗憾会因为你的轻言放弃而产生。在爱情与婚姻里,永远没有明确的公式告诉你正确的答案,但它拥有存在于其本身自然法则。在其中,坚守一份责任心就是一条必不可少的法则。它不仅维系着一份感情,更维系着社会的和谐发展。也许爱情与婚姻不能只依靠一份责任心来维系,但只要你是主动的去承担这份责任的,相信,你的爱情与婚姻无论经历多大的风雨,都终将会迎来一片灿烂的天空。

参考文献

张琨《论爱情的内涵及其自然过程》2002年出版第23卷第一期第38页

吕朝 刘静《论爱情的道德本质》1999年出版第四卷第一期第一页

论爱情的道德标准

论爱情的道德标准 荐 357 李秀丽原创| 2010/6/13 11:23 | 投票 关键字:论爱情的道德标准 爱情,不管她在哪里,都是人类生活的永恒主题,是最古老又最新鲜的话题。地老天荒,海枯石烂,由爱情而演绎出来的故事是如此的惊心动魄。 道德,不管人在那里,都是人类永恒的心理底线,是人类行为规范的准则。始终是雷池的边界,始终是一根限制人类行为的绳索。 恩格斯曾经有句名言“如果说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那么也只有继续保持爱情的婚姻才合乎道德”。“道德与爱情”统一的婚姻故然是人类的求追,然而当爱情遭遇道德时候,该谁让位,道德还是爱情? 从古至今不管是神化传说,小说还是电影,总会出现爱情与道德冲突的情景,其实道德并不能完全主宰爱情,这样的变数在现实生活动同样存在,比如那些基于感情之上的婚外恋(不过世俗的观念中不会认同这种爱情,是要遭到社会会群体的指责乃至唾弃,它们通常都会象《廊桥遗梦》那般无疾而终)。如此看来道德与爱情这对狭隘的冤家,无论相互是在含蓄与放纵,激情与温存两者都注定是对立面。 爱情是多姿多彩的,同时爱情是无坚不摧的,同时爱情也是人与人建立桥梁的捷径之道。爱情是感性的,道德则是理性的。一般而言,爱情本身并没有错,只是与道德发生冲突罢了。而如何在爱情与道德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建立一个相对合理开明的道德标准体系则是解决这一冲突的途径。 传统的爱情道德观认为,爱情的道德是必须从一而终,不过只针对女人而言,对男人则没有要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样的思想统治了中国历代女性,多少女人在这样变态的伦理道德观下成了婚姻的牺牲品,甚至失去了性命。 但这种虚伪自私偏狭残忍毫无人性与平等可言的道德观,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被淘汰了。 神说:“人人生而平等。”现在男女虽说还未到完全平等的地步,但毕竟女人已经解放开始抬头了。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现代的人们可以抛开传统道德的包袱,大胆地去追求爱情了。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欣慰。可是接踵而至的问题却来了。 在西风东渐之后,在一拨拨新思潮的影响下,人性得以层层解缚,人们在人性得以张扬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了本性的弱点,失去了传统道德观的制约,而新的道德体系尚未重建,于是每个人都只是凭着自己的道德良知做事。然而真正讲道德能自律的人毕竟不多,如今的人们面临的诱惑之多更是前所未有的,物欲的横流不断地冲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很多人都因经受不住缴械投降。现在的婚姻状况其实与旧社会的婚姻状况已截然不同,由自由恋爱自主选择进入婚姻,这样的婚姻或多或少地存在感情基础,但随着日常生活的不断摩擦和爱情的递减规律,再加上人性固有的许多弱点,于是围城中的人们均纷纷向外寻求爱情或刺激。 我觉得要判别一个人在爱情婚姻中的道德与否不能以这个人谈恋爱次数多少,离不离婚作为标准,而是要以他灵肉是否相一致,对一份爱情的忠贞程度如何来定,即看一个人在同一阶段是否保持相对稳定持久一对一的恋爱关系(时间短暂则另当别论),逾越了这个标准则可视为不道德(如果只是精神上的出轨并能自我克制尚情有可原)。

爱情与人生

《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基础》课程论文 (2012-2013学年第1学期) 论文题目:应当怎样认识爱情与人生的关系 所在院系: 年级专业: 姓名: 学号: 完成日期:

摘要:现在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是一种公开的现象,从中可以看出时代的进步,但处理不好爱情导致人生坠落的事情也不在少数,所以,大学生的如何看待爱情与人生的问题十分重要。本文从爱情的三要素性爱,理想,责任三个方面讨论的大学生对爱情与人生的态度,明在最后论述了爱情与人生的关系。通过一些实例和逻辑关系得出最后的结论:爱情与人生二者都不可偏废,没有爱情的人生失去激情与动力,没有人生的爱情在不知不觉中迷失自我,无法自拔,爱情与人生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在不断的摩擦中组成有机统一整体。 关键字:激情方向不可偏废人生 爱情的概念意义 一个古老而常新的人生话题。人们不惜用最美丽的语言来描绘爱情的永恒和不朽,认为爱情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激励、情绪上的欢快、生活上的充实,没有爱情的人生是苍白的、消沉的、甚至是没有意义的。也有人由于看到他人的不幸或自己经历过不幸,对爱情持悲观的态度,认为美好的爱情只是文艺作品中的演绎,而生活中的爱情带给人更多的是痛苦而不是欢快。 在现实生活中,争取认识爱情的本质,处理好恋爱关系,爱情就会给人生带来幸福,否则就可能成为人生不幸的诱惑。 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性爱、理想和责任是构成爱情的三个要素 一、大学生与恋爱 1.恋爱对大学生的影响 关于恋爱对大学生将产生什么影响,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动力论,认为利多弊少,恋爱可以产生动力,促进学习,陶冶情感,丰富精神生活,激发大学生的潜能;二是阻力论,认为弊多利少,大学阶段学习紧张,时间有限,恋爱花费时间,耗费精力,妨碍学习,影响团结,不利于全面发展;三是均衡论,认为利弊均衡。

青年大学生恋爱中的道德观

浅谈青年大学生恋爱中的道德观 摘要:随着社会越来越发展,思想越来越开放,大学生恋爱成了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因此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了。大学生恋爱的道德观包括他们爱情的道德认识、爱情的道德情感、爱情的道德意志和爱情的道德行为等。(大学生爱情的道德认识是指他们对爱情的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及处理这种关系的原则规范的认识并以此进行道德评价。大学生的爱情的道德情感是指他们的道德需要在爱情生活中所产生的态度体验。大学生的爱情的道德意志是指他们确立恋爱目标克服困难实现这一目标的心理过程。大学生的爱情的道德行为是指他们所遵循的以社会道德规范为行为准则的在爱情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生活方式。)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来浅析及分析大学生恋爱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青年大学生恋爱道德观 一、大学生恋爱道德观现状及分析 大学生在校期间谈恋爱已经是很普通的现象了, 在校大学生的年龄平均在20岁左右,已经是合法的公民成年人,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约束. 在性心理和性生理上都趋于成熟的时期,他们渴望爱情,而且中国高校的条例,条规上明确规定,在校大学生可以结婚.因此,大学生谈恋爱本是无庸质疑的.但恋爱后随之而来的是思想观念上的排他、波动,使恋人之间无休止的争吵,因情所困,放弃学业,悔恨终生,为了爱情大打出手,出现校园喋血事件.社会现象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西方文化思想的传入,大学生在接受新思想的同时,也接受了“性解放”、“性自由”.在这样的思想下,出现了恋爱不是为了婚姻,恋爱不是真情的表现,把恋爱当成大学期间排解忧愁的方法,把恋爱当成一种时尚,展示自己魅力的一种方式.如今,大学生在校恋爱不仅有着环境的宽松和自由,更有其生理和心理上的必然性。但是恋爱不仅涉及爱情,而且是行为道德活动. 浙江大学学生对“一个人同时对几个异性产生好感,并与其谈恋爱,您认为这种做法是正确的吗?”的调查, 回答“脚踏两只船,不应该的”10 年前有47%~100% ;不过,l0年后对于这种“多角恋爱”的近乎离经叛道的认同竟然高达49.8%。对于贞操问题,如今有27%的学生不再视之为妇女之性命及传统道德对人性的压抑。旧习俗历来有偏见, 认为它只对妇女而言.其实,作为坚定,有节操的自律性德行,它是人内心的一种品质,能够自觉抑制人们的情感欲望,严格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热恋中的男子应当正确认识其意义: 最直接意义在于帮助人们了解并把握自己在恋爱过程中的行为的价值. 二,大学生恋爱中不良倾向带来的消极影响 1.破坏了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基础.著名作家雨果说,人生有两次出生,头一次是在开始生活的那一天;第二次则是在萌发爱情的那一天.可见,爱情是一种多么崇高的感情,两情相悦,心心相印,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美好的爱情是幸福生活的源泉,任何功利主义的私念都是对这种美好感情的亵渎,也破坏了恋爱者获得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基础.恋爱观其实也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折射,恋爱中的投机取巧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2.经济压力沉重,违法违纪现象增多。大多数在校大学生都还是纯消费者,学杂费,日常花销主要靠父母,家庭供给,但虚荣的“攀比”心理让很多大学生恋爱者花钱如流水,逢年过节礼物不能少还要上档次, 平常聚会吃饭不能寒碜要翻花样,自己的女(男)朋友绝对不能比别人寒酸要时尚,而这些都需要“钱”来支撑。恋爱带来的沉重经济压力让“攀比者”不堪重负,有的甚至铤而走险,进行偷窃和诈骗.。 3.引发心理问题。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7~22岁左右,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经历逆境与磨难比较少, 心理虽然正快速趋于成熟,但又尚未完全成熟,心理承受能力十分有限.恋爱中一旦感情受挫, 自尊心

第六章---职业道德与恋爱道德

第六章职业道德与恋爱道德 学习意义:职业生活和婚姻家庭生活是人的主要生活领域。在职业生活、婚姻家庭生活以及婚姻家庭生活的前奏——恋爱生活中,都要遵守相应的道德要求。大学生除了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还须了解和掌握职业道德和恋爱道德基本的要求,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和爱情观,为立业成家的人生重大课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习内容: 一、职业道德 二、恋爱道德 一、职业道德 (一)职业与职业道德 1.职业 职业的通俗表述就是人们所从事的工作。职业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活动。 提问: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一定的职业是从业者获取生活来源、扩大社会关系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 工作是快乐健康之源,失业相当于一天抽20包烟 英国卡迪夫大学社会心理与残疾研究中心主任艾尔沃德教授最新研究发现,工作是人们快乐健康之源,失业半年以上的危害相当于一天抽20包烟。这项研究是分析国家统计局数据得出的结论:失业的人往往很郁闷,因此,患抑郁症、生病甚至死亡的可能性都要高很多,因此建议人们每天面带激笑、大步走路去上班。保持一份愉快的心情,因为“失业甚至比从事矿产勘探或当狩猎向导这样的职业还要危险”。 研究负责人艾尔沃德教授称,“大范围内,失业的人自杀的可能性是工作的人的6倍,而失业的年轻男子自杀的倾向比同龄有工作的人高40倍。短时期不工作的人面临着轻微的危险,而失业达6个月以上的人则面临严重的健康威胁,相当于一天抽20包,也就是400根烟。” 艾尔沃德教授说,“有很多因素可以让人们在工作中得到享受。最大的原因是,人们往往希望控制自己能做什么、怎么做和什么时候做,而工作中,雇主赋予雇员更大的控制权可以给他们带来快乐。人们往往以为自己讨厌工作,可是事实上,和同事在一起做事可以让他们得到认同感,感到自己做的东西有价值,让他们更快乐。而快乐和健康是有绝对联系的。” 人民网2.职业道德 每一种职业都要形成相应的社会关系和利益关系,包括职业内部从业人员之间的联系,不同职业从业人员之间的联系以及职业从业人员与广大职业服务对象之间的联系。正是在这些关系中,人们对从事不同职业活动的人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职业道德,就是为了调节和约束从业人员的职业活动而形成和制定的行为规范,是指从事—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职业道德体现的是从事一定职业活动的人们的自律意识。 (二)我国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职业道德具有时代性和历史继承性。在历史上不同时期产生的一些调控职业活动的、带

审美与道德的关系

审美和道德的关系 ——电影《廊桥遗梦》 真正的爱情如诗和其他艺术一样是情感的,起于直觉的,这应归于美的范畴。《廊桥遗梦》中通过爱情来表现美与道德的纠葛,给人以极大地思考:当爱情与道德发生冲突时,我们要如何选择,才能真正诠释爱的真谛,实现美与道德的融合与统一? 这是关于一位摄影家与一位有夫之妇的故事。女主角法茜嘉与男主角金罗拔仅通过四天的相识相知相处就发生了,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这么肯定的事一生只有一次的——爱情。而若用那个小镇上旁人的眼光来看这就是令人鄙夷,不守妇道,应遭排斥的婚外情。影片以法茜嘉的孩子在清理她的遗书时,通过读母亲在日记本里告诉这段令她终生难忘与怀念的故事展开。最开始知道教他们信守承诺的母亲竟然一直隐藏了这么一段伤风败俗的往事时,这对兄妹难以接受,甚至以此为耻。读信的过程也就是法茜嘉与罗拔四天恋情的展开,中间穿插的这对兄妹的一系列情感态度变化其实也是作为观众的我们对影片中男女主角的情感与做法的一种反映与思考。最后电影的结局是看完信后,兄妹俩被母亲的这段爱情故事深深地感动了,他们明白了“爱”,也学着去爱他们的伴侣。 影片中的爱情真的美得震撼人心。就像主人公罗拔说的:“遇到你才知道,我今生所做的就是朝向令我们找到彼此的地方。”在与罗拔相处的仅四天时间里,法茜嘉也深深感觉到他能看透她的每一想法,不管她想什么。她变得比以前更像她自己。也许四天时间就产生了所谓真爱,这听起来很滑稽,会让旁人质疑这种爱根本不存在。但正因为这么不可思议且别人追求一生也找不到的这种爱发生了,且发生在他们身上,这更让他们感到无比幸运,彼此惺惺相惜着。我相信爱情的力量! 可是毕竟这有违道德,不管是在那个无比传统的小镇,还是在如今的社会,这种行为都是不符合道德要求,为人所不齿的,他们不得不在其中做选择。 第四天晚上意味着这是他们还能这样相处的最后一晚,黎明时分

爱情与道德的矛盾和超越——谈词学的发展过程(叶嘉莹)

爱情与道德的矛盾和超越 ——谈词学的发展过程 词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文学体式,本来我们常说文学体式有辞、文、赋、词、曲,有各种的文学体式。可是我觉得词这种文学体式的兴起有一点特殊性。对于诗和文,我们中国古人说:诗是言志的,文是载道的,都是作者、主体写诗或是写文章,来抒写他自己内心的情致和思想。可是词很妙,词在初起时既不是言志的,也不是载道的,词之所以叫词,实际意思很简单,没什么深奥的意思,词就是歌词的意思,是配合当时流行歌曲演唱的歌词,所以如果用英文来说,词就是song word,就是配合音乐歌曲的歌词。我认为,凡是一种文学体裁,它兴起的环境和背景都与它的特质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词既然是歌词,在隋唐期间配合当时的流行音乐演唱的歌词,这种音乐是一种非常美妙、非常复杂的音乐,因为它是结合中国传统的清乐,外来的胡乐以及宗教界佛教、道教的法曲。虽然当时没有录音我们听不到,但当时的中国的文字的记载很多,从当时文字的记载来看,这种音乐是非常动听的,所以流行一时,大街小巷都唱这种歌曲。既然大街小巷都唱,配歌词的人各样都有,有打仗的(军人)就把打仗的兵法配到歌词里去了,有看病的医生,就把看病的歌诀、各种病的征象配到歌词里面去了,当然也有征夫、思妇,所以内容是很复杂的。这种歌曲在当时很盛行,可是后来没有流传下来,直至晚清时候,才在敦煌的一个石窟的壁穴之中,发现了用卷子写的词。既然当时流行,为什么没有流传下来呢?这是因为当时是市井之间,大街小巷,贩夫走卒都可以编写自己的歌词,而这些人的教育程度不高,所以歌词不够典雅,而且当时印刷并不流行,词都是写在卷子上,而卷子又不太容易保存,所以直到晚清在敦煌发现这些卷子,我们才知道隋唐之间,有这样流行

爱情与道德

外国文学 院-系:国际学院 专业:对外汉语 年级: 2009级 学生姓名:詹雅雯 学号: 200911050136

当爱情遇到道德交点时,怎样抉择? 看完《安娜·卡列琳娜》,我们都会为她的美为她的丰富活跃的精神世界所吸引,安娜的美不仅溢于言表,更富于内心,她心地善良,单纯自然,感情热烈真挚,对不幸的人怀着深厚的同情。她对受了欺骗的杜丽表现了无限的关切、温柔、真挚、善良和友爱的感情。 安娜对真挚爱情的追求与上流社会虚伪腐败的道德观念之间的不可调和的冲突,是安娜悲剧的主要原因。如此一个优美动人的女性,她的要求不过是真挚的母爱与情爱,这个正当的生活权利,却被冷酷无情的贵族社会分裂并对立起来,成了一个不可能实现的奢想。 爱情的幻灭是悲剧的直接原因。为了爱情,安娜几乎牺牲了一切,换来的结局却是失望与憎恨。安娜企图通过爱情摆脱“虚伪与欺骗”的上流社会,渥伦斯基却使她陷入了另一个新的更虚伪更欺骗的处境中,他以自己的方式显露了贵族资产阶级的虚伪,自私与冷酷无情,这个罪恶的社会就是通过他,最后把安娜逼上悲剧的绝境。 安娜的命运,很值得同情,更值得我们认真的思索。她被逼上绝路,是社会的罪过;她的死,更是对黑暗社会的一个反抗,她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对真挚诚恳的向往,对自身人格解放的渴求,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特别是在今天要求妇女解放的时代,这一种悲剧给我们的启示,更是深远而恒久的。 可是现在的我们面对爱情与道德相遇时,该怎样抉择呢? 无论是现代社会还是古代,我们都看过许多兄妹相爱的例子。古代最著名的要数大观园里的林黛玉和贾宝玉了,他们俩是表兄妹的关系,最后还是相恋了。他们的关系没有遭到阻碍,反而在得到允许的情况下还赢得了后世的追求与向往。大家都知道在古代表兄妹之间成婚是不符合人类进化原则的,对于后代百害而无一利,可是那时的人们为了所谓的“亲上加亲”而一再鼓励近亲结婚。所以我觉得古代的表兄妹等近亲应该感到庆幸,因为他们的爱情遇到道德时,道德已经在封建思想下提前输了。 而在现代,人们因为对现代科学的理解,所以在兄妹之间恋爱的减少不少。即使兄妹或者表兄妹相爱,双方结婚后为了自己的后代会选择不要孩子。所以对于这种乱伦的爱情也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人们已经不再考虑道德,因为在这个事情上已经逐渐无关道德了。当然有些家长是不会认同的,在他们看来这是有伤大雅的乱伦,为了自己孩子的前途和后代,强制拆散了对对恋人。如果你够决绝,那么带着她远走高飞,如果不行,那么你们的爱情在道德面前只得低头。 对于另外一种爱情与道德相遇的情况.像安娜一样,有妇之夫或者有夫之妇有了外遇,爱上了其他人。 这个情况就严重了,在古代未出阁的女子和有妇之夫有了恋情,一旦被发现,可能会有两个结果,一是男子收其做小妾,即使他足够爱她,可以保护她,这难免要受到原配妻子以及婆婆的冷眼和折磨吧;二是遭到男子的抛弃,而这个女子也无脸做人,不是郁郁而终就是在舆论的压力下被迫自杀。这样的爱情无论是什么结局,大约都是悲剧。其二,如果是有夫之妇爱上了一个英俊而满腹才华的教书先生或者勇敢无畏的侍卫长,一旦被发现,也有两个结果,一是双双逃亡或者双双死亡;二是这位夫人遭到无比的唾弃,她,不守妇道,违背伦理,一封休书后无尽凄凉。在中国古代这个男权的封建社会里,女子是不允许这样的,在爱情

思修论文——爱情与人生

海南大学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题目名称:大学生看爱情与人生 学院:人文传播学院 专业班级:广告学(网络传播方向)一班 姓名:闫兴亮 学号:20102312310044 评阅教师: 2010年月日

大学生看爱情与人生 摘要:现在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是一种公开的现象,从中可以看出时代的进步,但处理不好爱情导致人生堕落的事件也不在少数,所以,大学生的如何看待爱情与人生的问题十分重要。本文从爱情的三要素性爱、理想、责任三个方面讨论的大学生对爱情与人生的态度,并在最后简单的论述了爱情与人生的关系。通过一些实例和逻辑关系得出最后的结论:爱情与人生二者都不可偏废,没有爱情的人生失去激情与动力,没有人生的爱情会在不知不觉中迷失自我,无法自拔,爱情与人生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在不断地摩擦中组成有机统一整体。 关键字:激情方向不可偏废 不论爱情所处的社会社会环境是如何对爱情进行打压与抨击,人们也没有停止过对爱情的追求,对爱情的执着的向往。在古时那种只能“在心中默默祝福你”的时代里,为爱而产生的千古佳话不在少数。到了现代,在这个更加开放的社会环境中,人们更是将爱情与人生放在一起讨论。大学生是当代的思潮前锋,在校园中,爱情则是跨入高墙,润物细无声,开出一朵又一朵充满浪漫气息的话,但也同样少不了那花丛下的凄美故事。大学生的年龄恰好是初次深入了解爱情的阶段,所以对待爱情我们大学生必须有所认识,必须把爱情与人生放在一起,讨论爱情与人生,才能把握青春的方向。 爱情,指的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其中,性爱、理想、责任是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性爱是个人的行为,但理想与责任已经超越了个人的,站在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在这个层次上,人生就进入了我们的眼帘。所以爱情不仅是个人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其已经牵连到了社会层面。爱情不是个人的沉溺理由,在一定程度上,其应该是具有与其本身相符的高度——人生。爱情与人生密不可分,相互联系,相互升华,是有机的统一整体。 爱情是自由的,但无法绝对的自由,它的美丽就要求了部分正面的规则去引导它,去坚定地维护它的美。所以我从爱情的三要素,性爱、理想、责任角度去看待爱情,正面讨论爱情与人生。 性爱把爱情与人世间的其他感情,如亲人之爱、朋友之情或是同志之谊明显区别开来,使爱情成为特殊的“情爱”。现社会上,性爱一直是人们尽力避免的话题。但奇怪的是,在几乎所有文学、影视作品中,只要涉及爱情的题材,性爱多多少少都会成为其发展的一个倾向。也许这是一种炒作,但从最根本上说,这是爱情在驱使他们,是爱情在呼唤观众心中的美好。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把性爱看成是一种堕落或是淫乱的行为,把它与“黄色”、“糜烂”、“下流”等笼统地联系在一起。我们应该用胆识和智慧把正常的性爱需要与荒淫、混乱的性行为区分开来。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在地平线的中间。那些自觉与不自觉地沦为几千年封建性爱意识牺牲品的人,或是有意与无意地作了西方腐朽的性解放实践者的女大学生们,在阳春三月的今天,显得尤其可悲又可怜。改革开放后禁锢的性爱观点首先从大学校园中得到了解放,人们开始认真地对待自己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性爱生活。性爱是关系社会与民族的大事,它是一种特殊而且潜在的社会能量。如何引导它,向良性方向发展,而不至于对社会和团体造成威胁和破坏,已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全人类关心的事了。整体的性爱素质提高了,社

道德与爱情

道德与爱情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班级:2010级电信班姓名:王亚州学号:2010311119 本文通过对道德冲突这一概念的引入和分析,揭示了莎士比亚的古典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主人公罗密欧和朱丽叶所面临的来自封建旧生活与文艺复兴新生活以及两个封建家族之间的历史恩怨所带来的矛盾冲突;并试图探寻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取向,以及作为这个历史时代先进的人文主义者莎士比亚的个性解放、自由平等的资产阶级新思想。 所谓道德冲突指的是行为者面临这样一种处境:不同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对同一行为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迫使行为主体在两者之间作出抉择。面对此情此景,行为者不能同时遵守两者的要求,必须为了执行某个道德原则或规范而放弃另一道德原则或规范,为了实现某种道德价值而牺牲另一种道德价值。也就是说,面对道德冲突,个体无论作出什么样的选择,都必然带来一定的牺牲。在《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作品中,男女主人公生活的开始、展开与结束,就始终贯穿着这样一种道德冲突,而且最终以道德冲突的“彻底”解决,两人选择死亡而告终。所以,在引导学生学习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握这种道德上的冲突,通过揭示主人公所面对的道德上矛盾与选择,准确地把握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与精神面貌。 -----------题记l作者及作品简介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英国最著名的戏剧家和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莎士比亚在戏剧和诗歌创作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一生写过37个剧本、两部长诗和一部十四行诗集,直到今天他的影响力仍弥久而深远。1984年选举世界1O名伟大作家时,莎士比亚名列第一;他被誉为“奥林匹亚山上的宙斯”。如今,“莎教师就要把学”已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其作品已被译成7O种文字,成为仅次于《圣经》的印刷品。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这位英国伟大的戏剧作家于1595年完成的早期创作,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最典型的爱情悲剧”。作品取材于两个世仇家族的子女:罗密欧与朱丽叶互相倾慕、一见钟情,但种种现实原因和偶然因素使他们的恋爱注定以失败而收尾。男女主人公冲破家族仇恨的世俗、义无反顾地追求着一份纯真的爱情,最终双双殉情而死,而两大家族却因此和解。莎翁在作品中通过一幕幕生死离别的爱情故事严厉谴责了封建家族的内讧和包办婚姻,并对追求爱情和自由青年男女给予热情的赞扬,充分体现出人文主义的思想。封建势力之间形成的悲剧性的道德冲突连同人文主义的爱情理想和封建观念无不以一种莎翁独有的表现方式震撼并感染着读者的心灵,引发了人们对这些现象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使读者更好地认识了阶级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道德冲突 2.1封建旧生活与文艺复兴新生活的矛盾冲突带给主人公的道德冲突 道德冲突是社会阶层矛盾的特殊反映。在道德选择的过程中,遵循不同的道德标准,即会产生出不同的道德和价值取向。道德冲突的特殊性则在于行为者在面对不同的道德准则时,往往处在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遵循了某一道德准则要求的同时却违背了另一种道德规范;保全了这方利益,却又难也避免地损害并触犯了另一方。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各类的道德冲突是普遍存在的,而其中的客观性和必然性也是每个研究者必须认真面对并冷静分析的问题。 罗密欧和朱丽叶生活在黑暗的行将崩溃的中世纪,这一时期虽然资本主义的曙光已经显现,但腐朽的封建制度以及封建的伦理观念仍然占有重要地位;也就是说,罗密欧与朱丽叶

大学生恋爱道德观1

大学生恋爱道德观1
大学生的恋爱道德 学号:1120112452 姓名:杨富裕
随着社会越来越发展,思想越来越开放,大学生恋爱成了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 因此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了。大学生恋爱的道德观包括他们爱情的道德认识、爱情的 道德情感、爱情的道德意志和爱情的道德行为等。(大学生爱情的道德认识是指他们对 爱情的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及处理这种关系的原则规范的认识并以此进行道德评价。 大学生的爱情的道德情感是指他们的道德需要在爱情生活中所产生的态度体验。大学 生的爱情的道德意志是指他们确立恋爱目标克服困难实现这一目标的心理过程。大学 生的爱情的道德行为是指他们所遵循的以社会道德规范为行为准则的在爱情生活中所 表现出来的生活方式。)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来浅析及分析大学生恋爱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及解决方法。
b5E2RGbCAP
一、大学生恋爱道德观现状及分析 大学生在校期间谈恋爱已经是很普通的现象了, 在校大学生的年龄平均在 20 岁左 右,已经是合法的公民成年人,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约束. 在性心理和性生理上都趋于成 熟的时期,他们渴望爱情,而且中国高校的条例,条规上明确规定,在校大学生可以结婚. 因此,大学生谈恋爱本是无庸质疑的.但恋爱后随之而来的是思想观念上的排他、波动, 使恋人之间无休止的争吵,因情所困,放弃学业,悔恨终生,为了爱情大打出手,出现校 园喋血事件.社会现象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西方文化思想的传入,大学生在接受新 思想的同时,也接受了“性解放”、“性自由”.在这样的思想下,出现了恋爱不是为了 婚姻,恋爱不是真情的表现,把恋爱当成大学期间排解忧愁的方法,把恋爱当成一种时
1 / 16

李银河专栏:爱情、婚姻、性与道德

李银河专栏:爱情、婚姻、性与道德 作者:暂无 来源:《东方女性》 2011年第9期 道德因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条件而异,这一点虽然为身处某一具体时空的人所难以接受,甚至难以想象,但事实的确如此。比如,在古代中国,男女婚前见面、牵手是违反当时的道德标准的:可在今日中国,婚前的约会成为普遍的实践,不再违反今日的道德、再如,婚前的同居在北欧国家已经是一半居民的选择,并不违背当地的道德标准,但是在我们的社会中,社会的道德标准是不赞成婚前同居的。 既然道德标准是因时空不同而异又不是不可改变的,那么在爱情、婚姻和性的问题上,什么是我心目中最合理、最符合人性的道德安排呢? 这要分别三种不同的情况: 第一种情况,既无爱情也无婚姻关系的性。它既不涉及爱情的排他性,也不涉及婚姻的忠诚诺言,因此可以完全的随心所欲,与道德问题无涉. 我曾将社会习俗和道德观所允许的性活动底线概括为三项基本原则:第一,双方或多方自愿;第二,在成年人之间;第三,在隐私的场所。只要不违背这三项基本原则,一般就不会造成伤害一一既不伤害当事人,也不伤害社会,与道德无关,法律也不应当干涉。目前我们的社会并没有做到这一点,比如还有人指责同性恋是道德问题或者用刑法来惩罚换偶活动的参加者。 第二种情况,发生了爱情。爱情有排他性,爱情除了在初发生时是一种目空一切的激情之外,还是一种长相厮守的愿望,因此它不能容忍不忠,如果一方感情转移,那么另一方就变成单恋,必然导致分手有爱则合,无爱则分,这是爱情自古以来的逻辑,这个逻辑到现代也不过时,仍是很前卫的标准:一个有趣的例证就是:我国的离婚法曾以感情破裂为离婚的充分理由,它因此被世界其他文化中的人视为最前卫的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爱情关系中,双方有可能约定将爱与性分开,由于某些具体原因,两人的性可能不和谐,但是两人还愿意保持爱情的关系,因此可以允许一方用其他方式解决性问题。关键是双方的知情和同意,如果有一方不知情,不同意,则可能损害爱情关系。按说爱情会要求忠诚(“道德”?),但是如果双方另有约定,就可以打破这一“道德”准则。其实,爱情与道德真的有关系吗?爱情是人心的一种感觉,如果它到了需要道德来约束的程度,它还存在吗? 第三种情况,存在婚姻关系二婚姻关系当中,除了双方可能有爱情,还有经济利益搀杂其中,因此婚姻道德要求忠诚,婚外的性有可能带来私生子,从而威胁到婚姻当事人的经济利益,因此它是违背婚姻道德的;婚外的性和爱还有可能导致有婚约的另一方的经济损失(为第三者花费双方的共同财产),也是违背婚姻道德的。婚姻是双方保持一对一关系的承诺和约定,如果在一对一关系之外有了第三者,就违背了这个事先的承诺和约定,也违背了婚姻的忠诚道德。 在婚姻关系中,只有一种情况可以破例而不违背忠诚的承诺和约定,那就是婚内双方的重新约定一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网络上的虚拟性爱活动.目前,已有不少夫妻允许对方参与网络上的虚拟性爱活动,以双方知情同意为前提,这样的新约定并不会威胁到婚姻关系,它的性质在这些夫妻看来就好比一种电子游戏,是一个娱乐项目.它不会造成现实世界中的损害。比这更进一步也更少见的一种约定是将性与婚姻分开的约定。有些夫妻由于某些特殊原因(长期两地分居、生理原因等)约定在不解除婚约的前提下允许对方与真实的第三者发生婚外性关系,这也可以被视为破例而并不牵涉道德问题。 综上所述,在爱情、婚姻和性问题上,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德准则,我们只能努力去寻找最符合人性的道德安排,不是为了惩罚什么人,而是为了将伤害降到最小。

道德与伦理

伦理与道德 “我望着她,望了又望,一生一世,全心全意。昔日如花妖女,现在只剩枯叶还乡。苍白、臃肿、混俗,腹中的骨肉是别人的,但我爱她。她是我今生最爱的人。我肯定,就像自己最终会死去一样肯定。她可以褪色,可以萎谢,怎样都可以,但我只要看她一眼,万般柔情,涌上心头。”这是影片《Lolita》中Humbert教授在影片中对他钟爱的洛丽塔的深情告白。没有人不会被这样的深情打动吧,可是当得知这是一个中年男人和一个14岁的未成年女孩得知不伦之恋时,这又变得使人无法理解,伦理成为许多人一道不可逾越的警戒线。伦理有时是我们自由、情感、感性的谋杀犯,可是我们尽管怀着疑惑也不敢越雷池一步。 《色戒》中有一个场景是这样的:当王佳芝刺杀易先生时,她深情的望着易先生,这时候的易先生不再是一个汉奸,而只是她深爱的男人。终于她唤出那句:快跑。这时候,王佳芝也不再是一个怀有爱国梦想的女青年,而只是一个叫王佳芝的女人,可是这一刻她是她自己。她似乎感觉到了易先生的温存,似乎是爱情的表达,这种感觉是朦胧的,惟其朦胧,才是真实的、是感性的,这一刻没有家国之恨,没有日本的侵略、汉奸的残忍,只有人的感情。感情是内在的,却是最直接的。当道德让位于爱情时,我们也没

有义愤填膺,对这个女人的命运只是同情,对这个女人的勇气只是敬佩。可是她在爱情的牺牲的伟大时,在国仇家恨面前却是那么渺小。这时候道德是爱情和人性的谋杀者,可是我们不敢小觑那似乎没有人情味的道德。 《洛丽塔》中的伦理困境和《色戒》中展现的道德困境体现的是对伦理和道德的深刻反思,也体现对人的一种终极关怀。从孩童单纯的对错世界步入青年以后,道德和伦理俨然是我们步入成年世界不得不修的课题。伦理与道德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而这些区别和联系却为我们提供一个看待理解道德和伦理的视角,也为我们提供了认识这个世界的规则以及在规则内保持身心和谐平衡的方法,更为我们提供了反思这些规则的高度。 伦,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指的是标准、原则。所谓伦理,是指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和次序以及事物的规矩和准则。而道德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 伦理是道德的基础,道德的发展是一伦理为哲学理论基础的。古人把基本的人际关系概括为五类: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古代的“朋友”概念与现在有区别:朋是朋,友是友)。称为“五伦”。五伦之中,父子、兄弟二伦属“天伦”,即家庭血缘伦理关系;君臣、朋友二伦属“人伦”,即社会

怎样理解爱情与道德

社会是有怎样残酷和肮脏的一个真实面目?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的尺度有多大?夫妻呢?十几年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夫妻呢?我得承认,我理想中的完美爱情是有物质这一方面的,因为贫困的夫妻是难以在花前月下还有情致说爱的,普通人再怎么恩爱也只能是柴米夫妻,那种浪漫的纯粹的爱情只能是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伯与祝英台,摒弃了一切身外的东西,来到这个世上只是为了遇见对方,爱得连生命都可以放弃,像焰火,像昙花,转瞬即逝。而牛郎织女是人间的爱情故事,有柴米的俗气,有世人的争斗,即使是催租的老地主也有一种愚蠢的可爱在里面,魂断蓝桥的故事也是生活的,玛亚要活下去,贫困使得她需要物质的帮助,但是罗伊在她最难堪的时候回来了,是心中的道德底线杀死了她,也是对爱情的纯洁幻想让她崩溃。而在今天,爱情是什么样的一种解释,还有道德吗?还有单纯吗?太多的现实让人不敢对自己的爱情观下定论,有时候也在迷惑:我的爱人,他是怎样的一种人,当我不在他身边的时候?社会是一个包着诱惑的糖果,他知道那里面是怎样的一颗炮弹吗?纯粹的爱情是白色的,像罗密欧与朱丽叶,像**伯与祝英台,柴米的爱情是大红大绿的,虽然最后也是生离死别,但里面有了物质,沾了一些人的气息,反倒现实一点。而我们都是活在现实里的夫妻,不能像故事里爱情一样,远离诱惑,远离物质。中国人愿意把女人宣传成弱者,但是在必要的时候这个弱者会有意想不到的强大,王宝钏就是这样的一个女人,在她的爱情里,等待就是全部的内容,十八年,她的心早就噼里啪啦地碎了一地,静如古井微澜不起,相府千金心甘情愿地自降身价嫁给薛平贵,呆在寒窑里面苦度光阴,而这个男人要出人头地,要建功立业。这是个正当理由,王宝钏只能让丈夫走。难怪今天平庸一点的男人都在怨女人太功利,太精明,就是因为有了王宝钏这样毫不利已专门利人、死心塌地的典范。

探讨爱情中的伦理道德

探讨爱情中的伦理道德

探讨爱情中的伦理道德 ——《坏女孩的恶作剧》中的“好男孩与坏女孩” 文传A0921班张迪华10号 内容提要: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的《坏女孩的恶作剧》展现了“好男孩”与“坏女孩”一段飘忽不定的爱情。好男孩坚守的这份爱情如同坏女孩的行踪,来无影去无踪。对待爱情,坏女孩不满于现状、极端的实用主义、超乎寻常的不安分守己。由于家庭状况,追逐个性,追求物欲,坏女孩一次次地践踏着爱情。而好男孩却执着地爱着坏女孩,从少年一直到老年。一次次的离别、相遇,幸福与痛苦,坏女孩对好男孩的爱情像恶作剧。他们两个对待爱情,形成强烈的对比。应该怎么样对待爱情?从坏女孩和好男孩对爱情态度,试图探讨爱情中的伦理道德。 关键词:爱情伦理道德 《坏女孩的恶作剧》是秘鲁著名“结构主义写实大师“——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的一步长篇小说。它被誉为是略萨作品中最妙趣横生、激情四射、扣人心弦的爱情小说。好男孩里卡多在年幼时就立志要移居巴黎。在少年时,他爱上了一个象谜一样的坏女孩莉莉。这场恋情,导致了好男孩和坏女孩反反复复的离别和重逢。女孩有着千变万化的面孔,而男孩却始终如一的爱着女孩。从伦敦、巴黎、东京、到马德里,他们的生活都被无形的命运之手纠缠在一起,却又无法摆脱爱的桎梏。惊讶坏女孩的举动,探讨爱情的忠贞和道德。怜悯坏男孩的遭遇,反思对爱情的坚守和理智。 道德审判被闲置的的疆域

爱人——一个老头私奔了!里卡多彻底绝望了! 像磷火一样时隐时现的“坏女孩”,这般地蹂躏爱情,追逐物欲!里卡多回到利马后,遇到了她的父亲,从她父亲的口中,他得知了她的真实身份。里卡多发自内心的自白:“当她还是一个尚未发身的小黄毛丫头的时候,就大胆地下决心利用一切手段往前闯,不再做厨娘和防波堤建设者的女儿奥蒂丽塔,而要永远逃离在她看来是陷阱、牢狱和意味着诅咒和惩罚的秘鲁这个地方,,远走高飞,去做一个富人,特别要做一个非常非常富有的人,哪怕为此她不得不干出最邪恶的恶作剧,冒最可怕的风险,做任何需要做的事,直至成为一个冷若冰霜、不具感情、利欲熏心、残忍凶狠的女人。她只是在几个短时期内达到了这样的目的,但付出的代价却是沉重的,可以说在这条漫漫长路中,落得个体无完肤和灵魂支离破碎的结果。”这时候,她是他的妻子。而他却还在无时无刻地担心她再次消失。即使,他早已有心理准备。 米兰·昆德拉说:“对我来说,成为小说家不仅仅是在实践某一种”文学体裁“;这也是一种态度,一种睿智,一种立场;一种排除任何同化和某种政治、某种宗教、某种形态意识、某种伦理道德、某种集体立场;一种有意识得、固执的、狂怒的不同化,不是作为逃逸或被动,而是作为抵抗、反叛、挑战。”小说具有虚构性,它的题材可能来源于现实,但是又超越现实。小说中的人物具有人的特质,具有人的优点也有人的缺点,所以,小说才能生动活泼。人物形象不能与现实相等同,坏女孩“十恶不赦”,但她还是鲜活的人物。作者在塑造多变的女主人公时,没有掺杂个人的道德评判。正如米兰·昆德拉所

爱情与道德

论爱情与婚姻的道德观 专业:法语专业班级:一班姓名:周超学号:100152893 提要:分析了现阶段的爱情婚姻状况,从责任(包括精神与物质的付出,以及对恋人以后生活的影响)意识淡薄和以追求性关系而忽略精神建设的角度研究爱情婚姻的道德观。诣在传达到正确的道德观,提高责任意识,更好的维系爱情与婚姻。 关键字:爱情婚姻道德观责任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的解放,人们对于爱情与婚姻的道德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爱情是指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相爱男女(我们所指的爱情暂不包括特殊性取向人群的爱情)于不同人生阶段创造共同生活的社会活动中,所获得的相互关系状态的各自情感体验与总体评价1。婚姻是:由一男一女组成的配偶关系。对于情感的问题,我们只能有个粗略的解释,却不能像数学公式一样有明确的定义。爱情与婚姻的道德观,多半基于我们为提高自身素养、为建立和谐社会所形成的道德理念。如果用忠贞、诚信等道德标准来衡量爱情与婚姻,显然,爱情要比婚姻自由的多,但爱情的发展更多的是需要道德的维护,这就说明爱情道德观与婚姻道德观有着同等的重要性,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一下这两者的共同性与特殊性。因为道德观涉及范围较广,所以本文主要针对其中的责任意识进行研究。 先让我们看一组数据:从全国平均水平看,1979年离婚率为4%,1999年达到13.7%,2003年达到15%以上。离婚率上升最快的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城市。 全国的离婚率都在上升,尤其是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这么高的离婚率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婚姻为什么不像过去那样坚不可摧?爱情又是怎样影响这一局面的? 让我们先从基础期——爱情研究起。中国新一代青年的爱情观深受西方思想影响。西方追求浪漫、自由、奔放的爱情。这就让一批批的新青年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有了指导思想。他们认为:我拥有自由恋爱的权利,我可以选择任何时候和任何人谈恋爱,不需要通过任何人批准,只要是两情相悦,即使偷吃禁果也无需承担任何责任;只要没有结婚,就不用为脚踏两条船自责与羞愧,也可以随时选择分手或复合。与其说是爱情,倒不如说是一场带有赌博色彩的游戏。显然,这种爱情观扭曲了爱情的本质价值。 理论上来看,促成爱情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容貌上的欣赏,气质上的吸引,能力上的仰慕,言行举止上的投合,志趣的相投,或者其他社会因素引起的强烈情感。但是,不论爱情是因何而起,其基本导向是一致的,即与自己倾慕的对象相结合,共同生活并试图走入婚姻的殿堂创造更多的幸福2。 美好的婚姻要基于牢固的爱情,在恋爱中,男女双方都会在爱情中获得很多。爱情给人动力,激发一个人的潜能,让一个人的感性思维逐渐成熟起来,并能够调节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时的心理承受力。但就目前的爱情现状而言,大多数人的爱情是盲目的。也许是为了摆脱内心的孤寂感,也许只为了追求一种物质享受,也许是为了追逐一种风气,很多人的爱情基础并不牢固,这就为他们逃脱责任提供了借口。 我们之所以要为爱情负责任,是因为我们在爱情的旅途中付出了大量的精力与时间,这是物质财富无法衡量的。与此同时,我们会在谈恋爱的过程中获得很多人生哲理,不仅会学得如何展示自己的情感,还能开发自己的潜在魅力。所以无论是从付出还是从收获的角度考虑,谈恋爱都需要一份认真的态度,一份责任心。责任不仅体现在对对方的忠诚与爱护,理解与照顾等方面,还体现在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不断增强自己的上进心,使自己变得更优秀、 1张琨《论爱情的内涵及其自然过程》2002年出版第23卷第一期第38页 2吕朝 刘静《论爱情的道德本质》1999年出版第四卷第一期第一页

爱情的道德规范

爱情的道德规范 爱情本质上只意向于实现自身——与爱人结合。但人不只是爱情的存有,除了爱情之外,人尚有许多存在特质以及存在目的。因而爱情需要被理解,被限制,被引导,被养成,因此爱情需要道德——爱情的规范。对现代人而言,“爱情的道德”是一个难接受或难为情的词,因为对现代人而言爱情正意味着一种情感的自由,不,自我的自由;甚至在某个意义上,爱情正意味着最高的自由,对爱情加以限制正是对爱情的否定;但,这是现代人虚幻的爱情主义意识形态,或者,浪漫爱情宗教。 完全相反,道德不在于否定爱情的价值,而在于使爱情实现最大的价值,间接使人实现生命的最大价值。其实,爱情非但不违逆道德,反而是道德的源生地以及最本真地显示道德的机缘与处所。在真正的爱情中我们将看到真正道德的展现,忠贞,诚实,负责,舍己,节制,忍耐,饶恕,勇敢,正义,献身等等这一切德性都在纯真的爱情中表露无遗,以致于没有这些德性爱情就不成其为爱情。然而由于现实人性的败坏,使得人的爱情无法自如地实现其美善;因此,现实上,虽然爱情本质上是珍贵的,富有价值的,但却不是最高价值而常沾染着人性的种种败坏面向,因而必须受到规范并臣服于最高善之下。事实上,只有不逾越道德的爱情才有真正的爱情价值,因而不是所有爱情都应当或值得义无反顾地实现。 一、尊重所爱者 爱情是正常的情感而不是偏执的情欲或迷恋,因而进入爱情者必然对所爱的对象怀有高度的尊重。尊重意味着肯定对方作为一个完整之人格的自主性,也同时意味着爱情乃自发的(非强迫的)情感。甚至相对于对待一般人,爱情自身要求对所爱者有更高的尊重。尊重爱者蕴涵者接纳所爱者对爱者之爱情的拒绝与否定,因为若非如此,自发的爱情即不能成立。爱情对立于强迫。爱者不能也不应强迫所爱者爱他(她),否则爱情必造成伤害。但,爱情没有伤害。爱人不可能刻意伤害所爱者,除非为了更高的善的缘故;但,若为了更高的善而不得已使所爱者“受伤”,此伤害亦不能称为伤害,只能称为为了更高善所当负的代价。 尊重的条件是良善,不良善则无尊重可言。“尊重”一个邪恶的,败德的爱者,这不是爱情所有的尊重,因而这种“尊重”与爱情无关。包含着尊重的爱情不尊重爱者之恶,因而一个真正持守爱情之纯洁性的爱人最后可能由于善的理由而结束与其爱人的爱情。 因为尊重爱人,所以愿意信任与顺服爱人。因为信任,所以愿意顺服。顺服不是凡事听从,而是衷心地愿意听从。这样,爱人间的沟通与人格关系基本上是以理彼此说服,而非以力(包含各种力量,如身体,语言,情感,情绪等)相互威胁。所谓“以理”,意指展示在爱中的各种美善的可能性,换言之,爱人作为爱人乃是单单以美善来说服或吸引爱人的认同。 二、忠于所爱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