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课例研究报告

高中语文课例研究报告

高中语文课例研究报告
高中语文课例研究报告

高中语文课例研究报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高中语文课例研究报告

黄陂一中陈琪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课例研修旨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以改进和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为首要目标。这种研修活动最终不是追求理论上的产出,而在于教师实践本身的改进。这种改进没有终结的目标,因此,这种研修通过螺旋往复的过程来追求教育实践的不断完善。这种研修的过程是教师在行动中学习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与反思,通过与其他教师和专业研究人员的对话与交流,不断地对自我和自我实践加深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自己。

课例研修的一般程序是:

⑴问题——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一个问题。可能是一种个性问题,不具代表性的,也可能是一种共性问题。

⑵设计——设想一个解决的办法,设计一个新的教学方案,写一个新教案。

⑶行动——在教学中实施这个办法,根据设计的新方案进行研讨。(上研讨课)

⑷反思——收集教学反应、调查教学实际效果。

⑸评议、研讨、进行评估(分析成败的原因)

⑹发现新问题,进行新一轮行动研究。

做课例要以主题为引领,只有抓住这根线,才能使课例这只风筝越飞越远,越飞越高。做课例要从观察点着眼,在课堂中洞察,在教学中取证,在研讨中生成,在课例中积蓄。只有经过“三实践两反思“的磨砺,才能于“一团乱麻中理出头绪”,最后形成经验,让成长与成果同步。

通过学习,我对课例研修有了初步的了解。课例研修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促进教学、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这类研修活动与平时的教研活动比较接近,但是要比平时的听课、评课之类的教研活动要更深入、更系统。课例研修是一种旨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以改进和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为首要目标。是校长和教师经常遇到或亟待解决的实际教育教学问题。这种研修活动最终不是追求理论上的产出,而在于教师实践本身的改进。这种改进没有终结的目标,因此,这种研修通过螺旋往复的过程来追求教育实践的不断完善。这种研修的过程是教师在行动中学习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与反思,通过与其他教师和专业研究人员的对话与交流,不断地对自我和自我实践加深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自己。

“课例研修强调的是从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真实问题出发,教师集体通过行动研究,借助课堂观察和实录分析的手段,观课、议课教师与执教者一道设计、反思和再设计、再反思,寻找课堂教学关键事件,调整教学行为。”“课例研究”通常意义上是关于一节课的研究,即以一节课作为案例的全程或片段进行分析,找到成功之处或是不足之处,或者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特定教学问题的深刻反思及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例如: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制订目标、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怎样设计提问、怎样制作教具、怎样

运用教学具等等。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实践,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使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者,以促进教师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我认为做好课例研究,首先需要一个团结合作的团队。因为,个人的智慧远远比不上集体的智慧。特别是对一个课例,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见解,其次,需要执教者自己反复地琢磨,大家的建议最终还是需要执教者自己去综合,最终形成与自己的风格相似的课例,这样才能让学生、让自己受益。本学期我将继续认真学习有关课例研修方面的理论文章,认真领会课例研修的真正内涵。

高一语文课例研究报告

《锦瑟》课例研究报告 一、研究科目语文 二、研究单位(年、组、人) 三、课例名称《锦瑟》 四、研究班级高一(11)(12)(3)(4)班 第一次研究 研究主题: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学习材料:诗歌《锦瑟》李商隐的人生经历 活动安排:我们(高秋艳、刘文华、贺海宁)三人认真研究了教材,探讨了备课思路,认真备写了教案,由高秋艳 3月11日在高一(11)班上课,刘文华、贺海宁听课。 成果记录 1、让学生学习“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2、学习抓关键的词和典型的景,分析情景交融的意境。 3、赏析本课的典故的凄美和朦胧的特点。 4、从多角度来探究本诗的主旨。 第一次研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牛李党之手”,辛酸的爱情与坎坷 的仕途。(2)起兴与典故的作用。 2、过程方法目标诵读,品味、讨论、点拔。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诗歌之美来自作者内心的情感的纯洁。生活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培养学生对美的发现和塑造。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品出典故的凄美,探讨朦胧诗的多重性。 教学重点:四个典故的重组性和主题的多元性。 教学方法:诵读点拔探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对对联引出李商隐。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二、知人论世 李商隐(813--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山,出身官僚家庭。”牛李党”之争给他的爱情和仕途蒙上了辛酸艰辛。生活的不幸诗歌兴。从此他的诗风发生变化, 格调沉郁,表达婉转,向纵深发展,体裁广泛,他是“朦胧派”诗的创始人。 三、解题 1、“锦瑟”是一侍婢。 2、“锦瑟”是一物(乐器)。 四、读诗歌、品其调。 学生默读品味情感。 伤心泪惘然梦美 四、参照注释与资料读内容(提问) 四个典故,起兴 庄周梦碟,望帝啼鹃。鲛人泣泪,暖玉生烟。 五、根据四个典故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这四个典故组成 一个故事,四幅画。(讨论) 老师分析 首联:年已半百,感慨万千。(起兴,比喻) 颔联:因为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极深。(典故) 直觉得此身为虚,而梦境才是真实的。既使杜鹃啼血也难表达我相思之苦。(典故,解说) 颈联:明月生于沧海之时,我的泪如珠,蓝田玉之上,那玉烟缕缕之上升腾,何尝不是我心中飘出的思绪。(典故、传说)尾联:我痛苦的相思,何须等到今日才有,就我心于她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直抒胸臆) 学生:这是一首爱情诗吗? 老师:你认为呢? 学生:我认为是一首伤身之作。因为前面说作者生活在政治漩涡中,可以看出他对仕途的追着与迷恋,就像对爱情一样。 六、展示王蒙对此诗的评价; “情种从《锦瑟》中痛感爱情,诗家从《锦瑟》中深得诗心,不平者从《锦瑟》中共鸣牢骚,久旅不归者呤《锦瑟》而思乡垂泪,这都是赏家与作者的合作成果。这就有点像历来人们看《红楼梦》那样见仁见智。” ------------《王蒙自选集》

高中语文课例研究报告

高中语文课例研究报告 黄陂一中陈琪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课例研修旨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以改进和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为首要目标。这种研修活动最终不是追求理论上的产出,而在于教师实践本身的改进。这种改进没有终结的目标,因此,这种研修通过螺旋往复的过程来追求教育实践的不断完善。这种研修的过程是教师在行动中学习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与反思,通过与其他教师和专业研究人员的对话与交流,不断地对自我和自我实践加深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自己。 课例研修的一般程序是: ⑴问题——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一个问题。可能是一种个性问题,不具代表性的,也可能是一种共性问题。 ⑵设计——设想一个解决的办法,设计一个新的教学方案,写一个新教案。 ⑶行动——在教学中实施这个办法,根据设计的新方案进行研讨。(上研讨课) ⑷反思——收集教学反应、调查教学实际效果。 ⑸评议、研讨、进行评估(分析成败的原因) ⑹发现新问题,进行新一轮行动研究。 做课例要以主题为引领,只有抓住这根线,才能使课例这只风筝越飞越远,越飞越高。做课例要从观察点着眼,在课堂中洞察,在教学中取证,在研讨中生

成,在课例中积蓄。只有经过“三实践两反思“的磨砺,才能于“一团乱麻中理出头绪”,最后形成经验,让成长与成果同步。 通过学习,我对课例研修有了初步的了解。课例研修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促进教学、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这类研修活动与平时的教研活动比较接近,但是要比平时的听课、评课之类的教研活动要更深入、更系统。课例研修是一种旨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以改进和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为首要目标。是校长和教师经常遇到或亟待解决的实际教育教学问题。这种研修活动最终不是追求理论上的产出,而在于教师实践本身的改进。这种改进没有终结的目标,因此,这种研修通过螺旋往复的过程来追求教育实践的不断完善。这种研修的过程是教师在行动中学习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与反思,通过与其他教师和专业研究人员的对话与交流,不断地对自我和自我实践加深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自己。 “课例研修强调的是从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真实问题出发,教师集体通过行动研究,借助课堂观察和实录分析的手段,观课、议课教师与执教者一道设计、反思和再设计、再反思,寻找课堂教学关键事件,调整教学行为。”“课例研究”通常意义上是关于一节课的研究,即以一节课作为案例的全程或片段进行分析,找到成功之处或是不足之处,或者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特定教学问题的深刻反思及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例如: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制订目标、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怎样设计提问、怎样制作教具、怎样运用教学具等等。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实践,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使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者,以促进教师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我认为做好课例研究,首先需要一个团结合作的团队。因为,个人的智慧远远比不上集体的智慧。特别是

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探究”课题实施方案

“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究”课题实施方案 富县高级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它承担着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需要,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精神以及人生规划能力的重要任务。这种具有鲜明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定位,要求教育必须超越传统的工具化倾向,对当前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进行大范围的调整和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突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实施,而实施的关键在课堂。受传统知识本位、考试本位的影响,当前语文教学尽管改革不断深化,课堂的人文性有所加强,但语文教学少慢差费、效率低下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变革,“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课堂教学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教师问题意识偏弱,反思意识有待强化。在一种取向于功利,止步于文化的教学生态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机制仍然缺失,语文学科的特色难以凸现。 陕西省于2007年秋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我校经过新课程培训和两轮高中新教材的教学试验,已经有不少教师对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有效教学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但就面上而言,尽管起用了按照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新的语文教材,高中语文课堂仍然滞留于传统语文教学的框架之内,未能摆脱服务于高考的惯性思维。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新课堂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任务,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目标、途径和方法还不太清晰。在新课程实施的具体过程中,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面对大量的矛盾和困惑,没有形成科学的共识,没有达成实施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因此有必要启动此项研究工作。 二、课题重要概念的界定 1、“教学”:一般意义上,教学是指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统一活动,它包含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方面。本课题所讨论的“教学”主要是指教师课堂教学中引起、维持或者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2、“有效教学”:是指为了提高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现代教学理念与行为,本课题所讨论的“有效教学”侧重于教学行为的范畴。所谓“有效”侧重指单位时间内学生素养在课程标准意义上获得的发展与进步。其相关标准如下: ●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师目中有“人”,教学有对象意识,能因材施教;有“全人”概念,教学旨在努力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和谐发展。 ●关注教学效益,教学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学目标尽可能具体明确,其达成度力求能够检测,以体现教学效益的优劣;反对简单的量化和过于量化。 ●关注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反思品质。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持续追问“什么内容是学生素养形成最基础的因素”、“什么样的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同一教学内容的处理在众多的选择中是否有最佳路径”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地域教学形成基本的准备、实施、评价策略。 3、“课堂有效教学”:上述内容和要求在学科课堂教学中的集中呈现和完美体验。 4、“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本课题所强调的“有效语文课堂教学”要求课堂教学行为能够体现正确的学科价值取向和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力求在课堂上构建学生完满的精神世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品质,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同步协调发展。 5、“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指在语文学科基本素养形成的基础上,使学生汉语言的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有利于学生优良精神建模的形成,有利于优良阅读生态的改善,有利于学生适应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高考。

高中语文 “主题活动”教学案例设计 人教版

凝乡爱于胸臆聚感奋于笔端━━高中语文“主题活动”教学案例设 计 【主题内涵阐述】 语文教育的主渠道是语文学科教育,而语文主题活动是语文教育的另一条重要途径。它以实践和运用为主,与语文研究性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等同属活动课程范畴中的语文活动。 在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改革的导向很明确:注重人文、注重实践。改革的方法可以从语文课程入手,着眼于实践,充实语文课程的内容,健全语文课程的形式,将语文主题活动课程化。融校本化、实践性、专题型为一体的主题活动是对课程改革的探索之一。 【案例描述】 主题活动目标: 龙泉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山水古城,具有极丰富的语文教育资源。本次主题活动的目标定为:开发、利用乡土资源,进行热爱家乡教育,体悟人文之美,抒写激情篇章。 主题活动背景: 曾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述说“龙泉印象”。现摘录如下: “在这个小城呆久了,我甚至想不出它有什么迷人的地方……” “说真话,我心痛;说假话,我心酸。” “它给人的感觉就是个挺小挺小的城市,或许说它其实还算不上一座城市,因为这里的人大都没有一种城市意识,没有一种生活在城市里的感觉,所以他们很随意,很闲适。正因为这随意,很多人可以乱扔废纸,闯红灯,折花枝。” “深深封存在我印象中的还是那小巷,虽然它粗鄙世俗,但在物欲金钱的冲击下,它依然谨慎地挽留一丝古迹,一抹怀想。” “龙泉,起于凤阳之巅瓯江源,奇于春秋战国欧冶子铸剑,兴于唐宋挖窑烧瓷,而于近代没落。故龙泉之于浙西南,如凤凰之于湘西,多了些许神话与传说。” 教师的思考: 生长斯,长于斯的学生对于家乡是熟悉的,也是陌生的。也许并未能揭开龙泉美丽神秘的面纱。他们的语言是犀利的,眼睛是敏锐的,心灵是善感的,情感是深沉的,这是创作冰河下的暗流,孕育着强大的力量。要“爱我龙泉”,必须先“知我龙泉”,试想,作为一名龙泉儿女,对龙泉不甚了解,甚至有误解,那如何能真正地热爱家乡?只有“凝乡爱于胸臆”,才能“聚感奋于笔端”。让学生青春的脚步走入山水,走过街巷,让他们敏感的心灵触摸历史的脉搏,感受时代的风尚,让他们以其独特的视角去探索发现龙泉的美,去歌咏吟唱龙泉的美吧。 活动过程设计如下:

进行课例研究及其注意问题

进行课例研究及其注意问题 一、怎样进行课例研究1、课例研究的操作模式基本操作模式:问题——设计——实践——反思——总结。问题。课例研究的问题产生于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任务的落实、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的指导与点评等等产生的困惑与疑问。问题通常就是进行课例研究的主题。课例必须把问题作为深入思考的对象,重点关注学生真实的课堂生活:学生在学习什么;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学生学得怎么样;我们能够为学生提供什么;“课”怎样教才能更好地适合学生的需要,等等。设计。简单而言就是备课、写教案,即根据已有的实践经验和学习掌握的新教学理念,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出具体详细的上课教学方案。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首先由一位教师进行设计,然后在小组会上介绍教学设想与意图,大家讨论研究,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补充,完善教学设计;二是先进行小组集体讨论(集体备课),确定教学方案的框架结构和具体的教学处理细节,然后由上课教师写出教学实施方案。实践。上课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其它教师听课、观察、记录。反思。召开反馈会议,对上课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设计方案与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之间的差距,提出修改的方案和细节,形成第二次上课的教案。对一个问题的研究、解决通常需要多

次“设计——实践——反思”的循环往复。总结。对研究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及其过程进行全面反思,并撰写出课例研究报告。2、常用操作模式实际操作中的活动形式通常有以下四种:第一种,一位教师围绕主题,就同一教学课题连续上多次研究课。适宜学科有:中学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小学英语、社会、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第二种,几位教师围绕同一主题,就同一教学课题先后顺次上多次研究课。适宜学科有:中学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小学语文、数学等学科。第三种,几位教师围绕同一主题,就不同教学课题先后顺次上多轮研究课。主要适宜于同年级教学班少的学科或者进行专题式研究,如:小学教学点,辅助线作法、古诗文教学、阅读课教学、片段写作、试卷讲评方法、基本概念的复习教学等等。第四种,一个教师围绕主题,就不同教学课题连续上多次研究课。二、写作课例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教师要多反思我们经常强调教师要进行“课后反思”,包括反思是就是“回头看”,对课堂教学过程(或文本实录资料)进行反思,通过反思发现存在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后果。发现问题需要有“眼光”,教师的“眼光”就是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写作课例的基本前提,就是从似乎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从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教学行为中捕捉到问题。写作课例要反思什么:在写作课例前,

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探究

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探究 一、探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1.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 探究性学习活动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语文知识的主动探究者,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力度。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然地掌握更多的学习技巧与方法,也能在实践中加强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探究活动中的交流,有利于学生相互激励、共同发展。 2.探究性学习有利于语文学科教学改革 新课程标准提出,让探究性学习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标志。在考试改革与课程改革的背后,教师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都在发生较大改变。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模式的推广,极大地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落实探究性教学,是促进教学活动进步的重中之重。 二、探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以学科特点为基础,开展探究性活动 (1)教师要认识到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阅读文章是探究活动的重要基础,只有明确阅读文章的特点与重要性,组织学生与阅读文章进行互动交流,才能让探究活动得到有效开展。语文学科具有自己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有利于学生阅读学习效率的提高。比如,在学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时候,教师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对诗歌中的情感进行体验,会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开展。一些学生选择大声朗读,一些学生选择默读,不同的学生适合不同的方式。给学生自主探究的自由,有利于其学习能力的提升。(2)应用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高中学生具有相对完善的思维能力,探究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思维方式多种多样,而发散性思维、辩证思维以及创新思维,可以在探究活动中得以提高。比如,在讲解《荷塘月色》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对现在的荷塘月色场景进行想象,将两者进行对比,培养学生的对比思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2.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展探究性学习 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思考与探究,从而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比如,在讲解《烛之武退秦师》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视频,给学生创设一个形象的情境。在了解了文章的大概内容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文章中的重难点学习内容进行探究与讨论,同时,为学生播放一段节奏较为紧凑且旋律紧张的曲目,给学生渲染探究氛围。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文章的情感基调,提出更为贴切的问题,提高探究效果。 3.加强课堂师生互动,开展探究性活动 教师,是高中学生语文学习路上的重要引导者。探究性活动,需要学生专注地思考,也需要师生之间的配合。通过师生互动,共同去探究问题的答案,有利于学生发现语文学习的规律。比如,在讲解《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对“装在套子里的人”的特点进行总结。教师利用互动,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但不能将自己的个人观点过于明显地传递给学生。教师要更多地接受学生的看法,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讨论,及时指明探究学习的方向,促进探究活动效率的提高。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成功应用,会让高中学生的学习灵感得到激发,能给高中语文教师以新的教学想法。重视探究性学习模式的作用,对其进行正确利用,让探究性学习氛围得以形成,有利于学生语言思维的形成,使高中学生成为语文知识的应用者。

高二语文线上教学案例

高中语文线上教学案例 案例名称:《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所属课程:人教版高中语文 所属专业:高中语文 授课课时:2课时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线上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分析: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本《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第一课,也是线上教学以来讲授的第一篇新授课。本文主要内容是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 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初中学过孔子语录,高中学过《子路、曾希冉有公西华侍坐》等篇目,对孔子思想和人格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具体,也不够深刻。 设计思想: 这节课以孔子思想中“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和道义的精神”为中心,引导学生理解并结合当下疫情深入体会与实践。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增加文言知识的积累,陶冶学生情操,又能结合实际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

1、阅读与背诵优秀文段,学习和掌握重点词汇 2、引导学生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并在当下现实中努力去实践。 3、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孔子与长沮、桀溺、荷蓧丈人两类人物,从而理解孔子“积极入世”的思想,并分析其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选文积累与理解,完成自学目标 难点:孔子精神领悟与实践,小组合作探究、连麦反馈【教学方法】 PPT明确要求引导自学与督察 小组在线合作与探究 师生在线连麦当堂反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PPT制作下发直播群,学生自学完成 (一)导入: 孔子是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发生了最深远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学者;在中国思想家教育家和学者中,他又是对世界历史和文化发生过最深远影响的一个。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谁能像他这样有着如此深远的国内和国际影响,没有谁能像他这样带领中国文化走得如此之久、如此之远。这是我们

中学语文教学开题报告

中学语文教学开题报告 精选范文:中学语文教学开题报告(共2篇) 一、课题背景 1、素质教育对语文学科的要求的需要。 教育必须以人的发展为本,处进学生个体生命的成长,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新课程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立、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2、学生特点的需求。 现在的学生已经习惯于“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一味的吃等食,缺少积极性与主动性,尤其在语文学习中,老师讲学生记,有的甚至于像背常识科一样的死记硬背,分析、想象、创造能力得不到有力的培养,在学习中仍然是被动的“让我学”,学生学习很累有收获少,对语文的兴趣慢慢减少,有的甚至厌学。 3、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单一的、教学效果明显的现状的需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首先强调“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可是有的教师仍就没有改变理念,在教学中仍然是以讲授为主,备课、授课很累却事半功倍。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的研究重在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共同生活,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不断的发现问题,引起思考,从而培养不迷信权威、不盲从成见的探索精神。让语文课堂形成一种积极、主动、热烈的气氛。 三、理论假设 教师讲得清楚,学生不一定学的明白,教师的讲解只能起到“外塑”的作用,不是坚定性的,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发展,所以要改变“灌输式”,合作精神是现代教育的四根支柱之一,是从小培养起来的,是时代的需要,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具有丰富的人类文化沉淀的和广阔的社会视野,“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探究是一个人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经的历史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

阅读教学课题总结

梅川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课题总结梅川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课题启动于2013年9月,经过一年多三个阶段的实验研究,现已完成各阶段任务,特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理念,这些新理念的贯彻,使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出现了不少崭新的面貌,课堂教学活跃,学生的思维活跃,师生、生生合作活跃,这些都是很大的进步。但是,如果说中学阅读教学效果很好,恐怕还不切实际。目前阅读课的现状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阅读课缺少语文的本质特点。有的课花样很多,表面上很生动,课件做得很详尽,引用课外资源很多,但远离了文本,学生对文本的语言和内容并没有理解;有的课仍然在内容上反复提问,美其名为提高人文性,但是在语言上学生获得甚少;有的课很重视朗读,但是读得没有层次,除了对内容的理解外,在语言理解、读书方法获得以及思维训练等方面的效果微乎其微,等等;另一种情况是,受当前应试教育的干扰,农村中学语文教学陷入为考试而教学的怪圈之中。这些情况充分显示当前中学阅读教学急需坚决反对虚效,反对形式主义的教学,而要以提高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为追求。 近年来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对阅读教学的关注尤其多。因为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加强阅读教学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同时阅读教学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阅读教学有丰富知识,锻炼思维,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培养品德的作用。 为提高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进行本课题的探究就是让学生读得多,见得广,知识宽,思路阔,笔下千言的尝试。在读书中,更好地去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加强语言文字同生活经验的联系,丰富学生的思想,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发生共鸣,充分感知语言文字的情味,做到“语语悟其神”。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通过对中学阅读教学中想象力、阅读评价标准、阅读教学实施人文教育策略进行研究,以实现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2、研究教学目标如何从简洁可行中体现有效,如何准确的解读文本,怎样从阅读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体现实效性。 3、教学中,立足于语言本身,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把握语言的表现形式,融入最基本的写作知识,使学生感悟到作者是如何立意选材、安排层次结构的。给学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典型课例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典型课例研究”课题中期汇报 十九中高中语文组的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典型课例研究》于2012年3月被立项为乌鲁木齐市重点课题,编号为:SJKY2011ZO23。一年多来,在各位专家、领导、同事的指导帮助下,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开展顺利,已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将本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概况 1.本课题研究内容 我们进行的是课例研究,我们的课例研究以高中语文新课标为指导,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我们课例研究的对象是课堂、学生、教师。 我们研究的范围是高中语文的经典阅读课,涉及高中语文人教版的五本必修教材,和本市教研中心推荐的三本选修教材的阅读文本。我们把高中阅读课例分为五种类型:现代文文学类、现代文实用类、现代文论述类、古典诗歌类、文言文类。 2、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我们要以课题研究为平台,在文本解读、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反思、教学评价等方面,研究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艺术,打造一套高中语文典型阅读精品课例,按课例类型提炼出五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课堂的一般模式,促进课题组教师的专业成长。 意义: (1)通过本课题研究,将先进科学的教育理论运用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去,促进教师观念的改变,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同时,我们还力求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反思提炼,丰富高中阅读教学理论。 (2)通过本课题研究,增长课题组教师的实践智慧,促使教师改善教育教学行为,促使我校高中语文阅读课堂向有效课堂高效课堂转化,促进教师团队成果共享,促进我校年轻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促进我校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

(3)通过本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的同时,提高我校高中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3、本课题研究的定位:工作即研究,成果即成长。以问题为先导,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中心,以实干为保障。 4、本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设立了三个子课题组,每个子课题组设组长(分别为段希玉、黄莹莹、齐玉,他们是学校的备课组长)一名,采取分工合作方式开展研究。每月召开课例研究交流会,每月开展不同级别的课例研究展示课活动。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及时剖析,及时解决。不定期在网上,展示研究过程,分享研究成果;不定期向各级教育网站和报刊投稿。 二、课题研究进展 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申报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1月。 完成的任务:认真填写课题申报表,申报立项。 第二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2月—2012年8月。 完成的任务: 1、完成了课题开题报告。在理论学习、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确立了课题研究内容,明确了研究思路。 2、按照乌鲁木齐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立项通知书的要求,在专家的指导下,完成了课题开题报告论证。 3、组建课题队伍。确定了实验教师,讨论制定了课题实施方案以及课题组公约等规章制度。 4、积极开展了培训活动。 (1)课题组定期给子课题组印发培训资料,子课题组在备课组活动时间开展学习。 (2)课题组不定期给课题组成员邮箱发培训资料,并给课题组成员发放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书籍,供课题组成员自学。 (3)课题组召开了课题培训会。就本课题研究的各方面内容开展培训。 (4)课题组不定期请专家指导工作,培训课题组成员。自治区教研员王耀

高中语文课例研究报告

高中语文课例研究报告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高中语文课例研究报告 黄陂一中陈琪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课例研修旨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以改进和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为首要目标。这种研修活动最终不是追求理论上的产出,而在于教师实践本身的改进。这种改进没有终结的目标,因此,这种研修通过螺旋往复的过程来追求教育实践的不断完善。这种研修的过程是教师在行动中学习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与反思,通过与其他教师和专业研究人员的对话与交流,不断地对自我和自我实践加深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自己。 课例研修的一般程序是: ⑴问题——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一个问题。可能是一种个性问题,不具代表性的,也可能是一种共性问题。 ⑵设计——设想一个解决的办法,设计一个新的教学方案,写一个新教案。 ⑶行动——在教学中实施这个办法,根据设计的新方案进行研讨。(上研讨课) ⑷反思——收集教学反应、调查教学实际效果。 ⑸评议、研讨、进行评估(分析成败的原因) ⑹发现新问题,进行新一轮行动研究。

做课例要以主题为引领,只有抓住这根线,才能使课例这只风筝越飞越远,越飞越高。做课例要从观察点着眼,在课堂中洞察,在教学中取证,在研讨中生成,在课例中积蓄。只有经过“三实践两反思“的磨砺,才能于“一团乱麻中理出头绪”,最后形成经验,让成长与成果同步。 通过学习,我对课例研修有了初步的了解。课例研修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促进教学、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这类研修活动与平时的教研活动比较接近,但是要比平时的听课、评课之类的教研活动要更深入、更系统。课例研修是一种旨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以改进和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为首要目标。是校长和教师经常遇到或亟待解决的实际教育教学问题。这种研修活动最终不是追求理论上的产出,而在于教师实践本身的改进。这种改进没有终结的目标,因此,这种研修通过螺旋往复的过程来追求教育实践的不断完善。这种研修的过程是教师在行动中学习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与反思,通过与其他教师和专业研究人员的对话与交流,不断地对自我和自我实践加深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自己。 “课例研修强调的是从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真实问题出发,教师集体通过行动研究,借助课堂观察和实录分析的手段,观课、议课教师与执教者一道设计、反思和再设计、再反思,寻找课堂教学关键事件,调整教学行为。”“课例研究”通常意义上是关于一节课的研究,即以一节课作为案例的全程或片段进行分析,找到成功之处或是不足之处,或者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特定教学问题的深刻反思及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例如: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制订目标、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怎样设计提问、怎样制作教具、怎样

《中学语文单元模块教学研究与探索》课题总结报告

《中学语文单元模块教学研究与探索》课题总结报告 吴雅琴执笔 一、导言 本课题于1999年被批准为校级课题后,语文组全体同仁即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研究中去,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按照教材的不同文体,在初高中各个年级开展实验研究。2000年初,该课题申报浦东新区科研项目,同年6月获得批准,拟两年完成研究任务,所以本文只作为阶段总结报告。 二、文献综述 1、关于关键词“模块” “模块”一词原意指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标准砌块,后又为计算机行业广为运用,指将一个系统或完整程序按功能分解为若干个彼此具有一定独立性、完整性,同时又有一定联系的部分。八十年代开始成为英国许多学校采用的一种课程新形态。 本课题将“模块”概念引进了语文教学,就是试图突破传统的单篇教学模式,将每一单元中的数篇课文作为一个整体,视为一个教与学的“模块”,进行有目标、有组织、有系列的教学活动。每一模块都是相对独立的教学、学习和评价单位,它具有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意。 2、引进系统论观点 贝塔朗菲提出的系统论观点认为“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本课题引进当代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将优化理论体现在语文教学中,突出语文教学的整体功能,变静态的、分割的、单一的语文教学为动态的、整合的、开放性的教学体系,为提高语文教学的综合效应探索了一条新路。 3、体现时代特点 关于语文教学,古今文人学者提出过许多精辟的见解。现代语文教育大师叶圣陶先生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提出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不可分割。张孝纯教授提出,语文教学“联系社会生活,着眼整体教育,坚持完整结构,重视训练效率”等四大主张,强调要打破以往封闭的教学格局,要从社会教育系统的角度来审视语文教学。 最近,市教委颁发的《面向21世纪上海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中指出:“进入21世纪的语文教育改革重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行动纲领要求语文教学要体现时代特点,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知识网络,拓宽课程渠道,发挥现代技术功能等等。语文单元模块教学具有整体性、开放性、活动性、综合性、主体性等特点,体现了时代要求。

高中语文课例研究报告

高中语文课例研究报 告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高中语文课例研究报告 黄陂一中陈琪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课例研修旨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以改进和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为首要目标。这种研修活动最终不是追求理论上的产出,而在于教师实践本身的改进。这种改进没有终结的目标,因此,这种研修通过螺旋往复的过程来追求教育实践的不断完善。这种研修的过程是教师在行动中学习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与反思,通过与其他教师和专业研究人员的对话与交流,不断地对自我和自我实践加深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自己。 课例研修的一般程序是: ⑴问题——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一个问题。可能是一种个性问题,不具代表性的,也可能是一种共性问题。 ⑵设计——设想一个解决的办法,设计一个新的教学方案,写一个新教案。 ⑶行动——在教学中实施这个办法,根据设计的新方案进行研讨。(上研讨课) ⑷反思——收集教学反应、调查教学实际效果。 ⑸评议、研讨、进行评估(分析成败的原因) ⑹发现新问题,进行新一轮行动研究。

做课例要以主题为引领,只有抓住这根线,才能使课例这只风筝越飞越远,越飞越高。做课例要从观察点着眼,在课堂中洞察,在教学中取证,在研讨中生成,在课例中积蓄。只有经过“三实践两反思“的磨砺,才能于“一团乱麻中理出头绪”,最后形成经验,让成长与成果同步。 通过学习,我对课例研修有了初步的了解。课例研修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促进教学、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这类研修活动与平时的教研活动比较接近,但是要比平时的听课、评课之类的教研活动要更深入、更系统。课例研修是一种旨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以改进和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为首要目标。是校长和教师经常遇到或亟待解决的实际教育教学问题。这种研修活动最终不是追求理论上的产出,而在于教师实践本身的改进。这种改进没有终结的目标,因此,这种研修通过螺旋往复的过程来追求教育实践的不断完善。这种研修的过程是教师在行动中学习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与反思,通过与其他教师和专业研究人员的对话与交流,不断地对自我和自我实践加深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自己。 “课例研修强调的是从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真实问题出发,教师集体通过行动研究,借助课堂观察和实录分析的手段,观课、议课教师与执教者一道设计、反思和再设计、再反思,寻找课堂教学关键事件,调整教学行为。”“课例研究”通常意义上是关于一节课的研究,即以一节课作为案例的全程或片段进行分析,找到成功之处或是不足之处,或者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特定教学问题的深刻反思及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例如: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制订目标、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怎样设计提问、怎样制作教具、怎样

高一语文课例研究报告记录

高一语文课例研究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2

《锦瑟》课例研究报告 一、研究科目语文 二、研究单位(年、组、人) 三、课例名称《锦瑟》 四、研究班级高一(11)(12)(3)(4)班 第一次研究 研究主题: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学习材料:诗歌《锦瑟》李商隐的人生经历 活动安排:我们(高秋艳、刘文华、贺海宁)三人认真研究了教材,探讨了备课思路,认真备写了教案,由高秋艳 3月11日在高一(11)班上课,刘文华、贺海宁听课。 成果记录 1、让学生学习“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2、学习抓关键的词和典型的景,分析情景交融的意境。 3、赏析本课的典故的凄美和朦胧的特点。 4、从多角度来探究本诗的主旨。 第一次研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牛李党之手”,辛酸的爱情与坎坷 的仕途。(2)起兴与典故的作用。 2、过程方法目标诵读,品味、讨论、点拔。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诗歌之美来自作者内心的情感的纯洁。生活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培养学生对美的发现和塑造。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品出典故的凄美,探讨朦胧诗的多重性。 教学重点:四个典故的重组性和主题的多元性。 教学方法:诵读点拔探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对对联引出李商隐。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3

二、知人论世 李商隐(813--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山,出身官僚家庭。”牛李党”之争给他的爱情和仕途蒙上了辛酸艰辛。生活的不幸诗歌兴。从此他的诗风发生变化, 格调沉郁,表达婉转,向纵深发展,体裁广泛,他是“朦胧派”诗的创始人。 三、解题 1、“锦瑟”是一侍婢。 2、“锦瑟”是一物(乐器)。 四、读诗歌、品其调。 学生默读品味情感。 伤心泪惘然梦美 四、参照注释与资料读内容(提问) 四个典故,起兴 庄周梦碟,望帝啼鹃。鲛人泣泪,暖玉生烟。 五、根据四个典故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这四个典故组成一个故 事,四幅画。(讨论) 老师分析 首联:年已半百,感慨万千。(起兴,比喻) 颔联:因为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极深。(典故) 直觉得此身为虚,而梦境才是真实的。既使杜鹃啼血也难表达我相思之苦。(典故,解说) 颈联:明月生于沧海之时,我的泪如珠,蓝田玉之上,那玉烟缕缕之上升腾,何尝不是我心中飘出的思绪。(典故、传说)尾联:我痛苦的相思,何须等到今日才有,就我心于她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直抒胸臆) 学生:这是一首爱情诗吗? 老师:你认为呢? 学生:我认为是一首伤身之作。因为前面说作者生活在政治漩涡中,可以看出他对仕途的追着与迷恋,就像对爱情一样。 六、展示王蒙对此诗的评价; “情种从《锦瑟》中痛感爱情,诗家从《锦瑟》中深得诗心,不平者从《锦瑟》中共鸣牢骚,久旅不归者呤《锦瑟》而思乡垂泪,这都是赏家与作者的合作成果。这就有点像历来人们看《红楼梦》那样见仁见智。” ------------《王蒙自选集》 4

关于高中生语文学习方法的调查报告

关于高中生学习方法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好功课、发展才智的重要条件。高中生由于年龄特点,掌握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为了研究高中学生学习方为了解高中学生学习方法的现状,分析学生学习方法的差异,寻求高中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效果的相关规律,本文对高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考试、课外阅读、课堂小结等学习方法进行了抽样调查。 二、调查对象 乾县一中三个年级中各抽4个班,共720名学生。 三、调查方法和步骤 调查采取问卷和谈话法。问卷采用学生问卷。谈话法是由实验教师对本班三类不同学习品质的学生进行抽样,并对他们分别进行谈话。 四、调查结果 1、预习情况和方法 调查表明,学生没有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处在“老师要求预习才预习”的状态,占总数的40%,还有“老师要求预习也不预习”的,占总数的30%,而经常自学预习的学生只占30%。 我们对24名优秀学生预习方法的调查表明,其中18名学生采取“找出难点”、“找出重点”等方法,只有6名学生采取“看一遍”的方法。所以,我们应该把预习当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总结能力的一个途径,力争改变学生长期形成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和长期依赖教师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课堂听讲情况和方法 调查表明,教师讲课枯燥是造成学生听讲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因素,占整体的35%.由于教师讲课的水平普遍不高,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所以调动不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有各种不同的听课方式.从整体来看,学生听课时思维不够活跃.影响了思维能力的训练.所以上课时提倡学生讨论和议论,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选择重点的能力,发现和鼓励学生独立创见,是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横看成岭侧成峰—高中语文小说创新教学案例

横看成岭侧成峰—高中语文小说创新教学案例 创新点说明:用模拟案件侦破、模拟法庭审判、写诊断书、改编课本剧,或让通过学生对文本结合电影的欣赏,然后让自己写鉴赏和感受等方式学习小说,横看成岭侧成峰,多角度的鉴赏,可以看到多样化的风景,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可扩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问题背景: 这是我担任第三届高中语文教学,再次面对又一批新同学兴奋的面孔和充满期待的眼神,我告诉自己:不能让同学们失望,更不能让我自己失望。正式上课前,我征求性地让同学们提在高中学习、教学方面的希望、要求和建议,同学们畅所欲言,其中有不少同学提到期待我能在教学中多运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避免语文课堂的枯燥无味。说实在的,在教学创新方面,我们的教育改革者们也不曾少费力气地呐喊过,但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收效不佳。直至今日,我们很多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都成了戴着沉重脚镣的舞者。教师跳得辛苦,学生看得疲惫。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教学高一下册的小说单元。该单元的篇目有《祝福》《边城》《装在套子里的人》《荷花淀》,虽然是小说,虽然学生也比较喜欢读小说,但他们喜欢读的小说却是时代感较强和时尚元素较多的小说,对于这样远离他们生活的经典名篇,很多学生明确表示不喜欢读,甚至看不进去。如何让教学从这种沉闷的空气中解放出来,引起了我的思考。 教学情景: 根据学生们的现状,我在教学这个单元时,决定换一种教学方式。学习《祝福》前,我先让学生观看一段侦破故事的片子,让他们对悬疑案件产生兴趣,然后导入,让学生扮演警察,假设接到一报警电话——有人在河边发现一无名女尸——学生的兴趣被激发,我顺势将案件侦破的基本程序和结案报告的写法教给大家,让他们试着把手里的阅读材料(课文)当作调查取证走访证人获得的第一手材料,自由组合成立专案组,分工合作,侦破这一起命案,然后写出结案报告。于是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开始模拟出现场,尸检,确认死者身份、死亡时间等,忙得不亦乐乎。然后,有的判断死者是自杀,有的判断她是他杀。双方各执一词,争得面红赤。于是我让他们在规定时间内破案并出示各自的证据。同学们的好奇心再次被激发,积极认真地从阅读材料中去寻找与死者死亡有关的蛛丝马迹,并挖掘出死者的死亡原因再到导致死者死亡的真正元凶。然后我又给他们播放了电影《祝福》。通过这些现有的音响、文字材料的分析,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分别形成了结案报告。 在案情总结会上,不论是先前认为祥林嫂是自杀还是他杀的同学均畅所欲言,大家各抒已见。认为祥林嫂是自杀的同学说:“材料中那个短工说了,祥林嫂是穷死的——像她那样的下层劳动妇女有的是,不就改个嫁吗?别人都能活的好好的,影像资料上也说了人家别的二婚头活得多好,唯独她死了,是她自己不坚强才这样的,不是自杀是什么?”(支持这一观点的同学热烈鼓掌)。而一位认为祥林嫂是他杀的同学马上站起来说(情绪有点激动):“祥林嫂是完全可以很幸福地生活的,但是她婆婆、大伯等人逼迫她;四叔夫妇、柳妈等人的歧视、排斥她。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完全撑握不了自己的命运,所以才在物质的高度匮乏和精神的极度绝望中像落叶一样瓢落。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