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诊断学作业

中医诊断学作业

中医诊断学作业
中医诊断学作业

中医诊断学作业

BIAN证:则是在断理论指导下,综合分析四诊资料,对疾病中“证”的诊断思维过程。

四诊合参﹕是指诊察疾病时,应将望、闻、问、切诸法参用,诸诊并重,综合集分析病情资料。

主诉:是病人就诊时所陈述的最感痛苦的症状、体征及持续时间。

现病史:是指主诉所叙述的疾病,从起病到此次就诊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疾病的诊治经过。

潮热:发热如潮汐之有定时,即按时发热,或按时热甚者,称为潮热。

畏寒:病人身寒怕冷,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而怕冷能缓解者,称为畏寒。癃闭:指膀胱储有尿液,但排出不畅。其中,小便不畅,点滴而出者为癃;不通点滴不出者为闭。

除中:久病或重病患者,一般食少无味,甚至不能食,如突然欲食或暴食,称为除中。

战汗:先见全身战栗抖动,而后汗出的,称为战汗。战汗是邪正相争,病变发展的转折点,应注意观察病情的变化。

崩漏:不在行经期间,阴道内大量出血,或持续下血,淋漓不止者,称为崩漏。一般来势急,出血量多的称崩,或称崩中;来势缓,出血量少的称漏,或称漏下。

假神:久病重病之人,精气本已极度衰竭,而突然一时间出现某些神气暂时“好转”的虚假表现者是为假神。如原本目光晦滞,突然目似

有光,但却浮光外露;本为面色晦暗,一时面似有华,但为两颧泛红如妆。

谵语:指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的症状。多属热扰心神之实证。

郑声:指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语声低弱模糊的症状。是心气大伤精神散乱之虚证。

里急后重:腹痛窘迫,时时欲便,肛门重坠,便出不爽,称为“里急后重”。多因湿热内阻,肠道气滞所致,为湿热痢疾主怔之一。

举按寻:举法,是医生用较轻的指力按在寸口脉搏跳动部位以体察脉象,用举的指法取脉称为“浮取”。按法,是医生指力较重,甚至按到筋骨以体察脉象,用按的指法取脉称为“沉取”。寻法,是医生指力适中,按至肌肉以体察脉象,用寻的指法取脉称为“中取”。

相兼脉:凡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因素脉同时出现,复合构成的脉象即称为“相兼脉”,或称为“复合脉。”

八纲辨证:医生根据问、望、闻、切四诊搜集和掌握的各种病情资料(包括病史主要症状舌象脉象和其他病理体征),运用八纲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病变部位浅深、疾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和病证类别的阴阳作为辩证的纲领的方法,称之为八纲辨证。

表证:是外邪犯表,病变在身体浅表层所反映的证候。多见于外感病的初起阶段。

气随血脱证:是指由于大量出血而引起气随之暴脱的危重证候。

肾精不足证:是指由于肾精亏少,主要反映为生殖、发育、生长功能

低下为主的证候。

二、简答题:10个

1试述假神的特征表现及临床意义。

久病重病之人,精气本已极度衰竭,而突然一时间出现某些神气暂时“好转”的虚假表现者是为假神。如原本目光晦滞,突然目似有光,但却浮光外露;本为面色晦暗,一时面似有华,但为两颧泛红如妆;本应神情委靡,突然神识似清,但精神烦躁不安;原本身体沉重难移,忽思起床活动,但并不能自己转动。假神的出现,是因为脏腑精气极度衰竭,正气将脱,阴不敛阳,虚阳外越,阴阳即将离决所致,古人比做“回光返照”或“残灯复明”。属病危,常是危重病人临终前的征兆。

2假神与重病好转如何鉴别?

假神的出现比较突然,如本已神志不清而突然神志清楚,本已久不能食而突然进食甚至食之颇多,其“好转”与整个病情不相符,只是局部、暂时的。由无神转为有神,是整个病情好转,有一个逐渐好转、全身状况同步好转的过程。

3简述赤色的主病和分类主病。

主热证,亦可见于戴阳证。但亦可见于虚阳上越的病人。满面通红者,属实热证。午后两颧潮红者,属阴虚证。久病重病面色苍白,却时而泛红如妆、游移不定者,属戴阳证。

4怎样区别薄苔厚苔?辨舌苔厚薄有何意义?

凡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体之苔称为薄苔,又称见底苔;而不能透过舌苔见到舌体之苔则称厚苔,又称不见底苔。所以,“见底”,“不见底”是判别舌苔簿厚的标准。临床意义:主要反映邪气的浅深和病情的进退。

5简述喘与哮的特征及区别?

喘以气息命名,以气息急迫呼吸困难为特征。哮以声响命名,以喉间哮鸣声为特征。喘不兼哮,但哮必兼喘。

6简述虚证、实证疼痛产生的机理及临床特征?

1因实致痛:如感受外邪,或气滞血瘀,或痰浊凝滞,或食滞虫积等实邪阻滞脏腑、经络,使气机闭塞,气血不畅,“不通则痛”。其痛势较据,持续不断,痛而拒按,多见于新病、实证。2因虚致痛:若气血不足,或阴精亏损,致使脏腑、组织、经络失养,“不荣则痛”。其痛势较缓,时痛时止,痛而喜按,多见于久病、虚证。

7简述滑脉、涩脉的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

滑脉脉象特征: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应指圆滑,往来之间有一种回旋前进的感觉,可以理解为流利脉。滑脉临床意义:主痰饮、食滞、实热等证。滑脉亦青壮年的常脉,妇人的孕脉。涩脉脉象特征:形细而行迟,往来艰涩不畅,脉律与脉力不均,应指如轻刀刮竹,故可理解为不流利脉。涩脉临床意义:主伤精、血少、痰食内停、气滞血瘀等证。

8何谓阴虚证、阳虚证,常见哪些临床表现?

阳虚证:畏寒肢冷小便清,喜温面白口不渴,大便溏薄舌淡胖,苔白

滑来脉细弱或沉迟。阴虚证:五心烦热小便数,口干咽燥体瘦弱,颧红盗汗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9如何从病因、病机及临床特征方面区别阳水与阴水?

阳水肿指水肿之病短而属实的证侯,以头面浮肿,先从眼睑开始,继而遍及全身,来势迅速,小便短少,皮肤薄而光亮,常伴见恶风恶寒,发热咽痛,肢体酸楚,苔白,脉浮,或全身水肿,按之没指,肢体困重,小便短少,脘腹痞闷,纳呆欲吐,舌苔白腻,脉濡缓等为证侯特征。阳水肿多由外邪侵袭所致。以水肿突起,来势迅速,小便短少,皮肤光亮,病程短,体壮实为特点,病位主在肺脾。阴水肿指水肿之病程长而属虚的证侯,以水肿腰以下甚,按之凹陷不起,小便短,脘腹闷胀,纳呆便溏,神倦肢困,畏冷喜温,或腰膝冷痛,四肢不温,面色晄白,舌淡胖,脉沉迟无力等为证侯特征。阴水由病久体虚,脾肾阳气亏虚所致。以肿势缓而持久,肤色暗,畏冷肢凉,舌淡胖等为特点。

10燥邪犯肺证与肺阴虚证有何异同?

两者虽然均有干咳少痰,或痰难咯,甚或咳血,口燥咽干等共同表现,但前者多为久病,属内燥;后者多为新病,属外燥。从症状上分,前者尚有明显的潮热、盗汗、颧红、脉细数等因虚火旺之症;后者则常兼恶寒发热、头身痛、脉浮等表证的证候。

三、论述题:3个

1脾气虚可导致哪些病理变化?试述脾虚四证的病机及临床特征?﹙1﹚脾气虚:是指由于脾气不足,失其健运而表现的证候。【临床表

现】腹胀纳少,食后胀甚,大便溏薄,神疲乏力,肢体倦怠,气短懒言,形体消瘦,或见肥胖、浮肿,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缓弱。﹙2﹚脾阳虚证:是指由于脾阳虚衰,失于温运而表现的虚寒证候。【临床表现】腹胀纳少,腹痛绵绵,喜温喜按,畏冷,四肢不温,口淡不渴,大便溏薄清稀。或见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或见带下量多而稀白。舌质淡胖,舌苔白滑,脉沉迟无力。﹙3﹚脾虚气陷:是指由于脾气亏虚,升举无力而反下陷所表现的证候。又称脾气下陷证、中气下陷证。【临床表现】脘腹重坠作胀,食后益甚;或便意频数,肛门重坠;或久泻不止,甚至脱肛;或子宫下垂;或小便浑浊如米泔。伴见气短乏力,神疲倦怠,声低懒言,动则气坠,头晕目眩,食少便溏,面白,舌淡苔白,脉缓弱等﹙4﹚脾不统血证:是指由于脾气亏虚不能统摄血液,而致血溢脉外为主要表现的症候。【临床表现】便血、尿血、肌衄、鼻衄、齿衄,或妇女月经过多、崩漏等,常伴有食少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白无华、舌淡脉弱等证。

2何谓心脉痹阻证?临床如何辨证求因?(如何区别瘀、痰、寒、气之不同)

心脉痹阻证:是指由于瘀血、痰浊、寒邪、气滞等阻痹心脉所表现的症候。【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心胸憋闷疼痛,痛引肩臂内侧,时发时止。或痛如针刺,并见舌暗,或有紫斑、紫点,脉细涩或结代;或为闷痛,体胖痰多,身重困倦,舌苔白腻,脉沉滑或沉涩;或痛剧暴作,畏寒喜暖,得温痛缓,四肢厥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紧;或疼痛而胀,胸胁胀闷,喜太息,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3心、肺、肝、肾阴虚证的临床表现有何异同?

共同点:五心烦热小便数,口干咽燥体瘦弱,颧红盗汗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不同点:心阴虚除阴虚证表现外,还具有心悸心烦,失眠多梦,心阴虚的表现。肺阴虚除阴虚证表现外,还具有干咳少痰,痰粘难咯,痰中带血,肺阴虚的表现。肝阴虚除阴虚证表现外,还具有两目干涩,视物模糊,两胁肋灼痛,肝阴虚的表现。肾阴虚除阴虚证表现外,还具有腰膝酸软,男子遗精早泄,女子经少闭经,肾阴虚的表现。

中医诊断学试题一

中医诊断学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脏腑在舌面上的相关分布,舌尖属()。 A.肾 B.肝 C.脾 D.以上都不是 2.潮热而兼胸闷不饥、头身困重者,多属()。 A.阳明潮热 B.气虚发热 C.湿温潮热 D.阴虚潮热 3.表实证临床表现的特点是()。 A.头身困重、脉浮缓 B.发热面赤、无汗 C.恶寒、头身疼痛 D.恶寒发热、无汗 4.症见胸肋灼痛、急躁易怒、头晕口苦、咳嗽咯血、舌红、脉弦数,可诊断为()A.肝火上炎B.肝胆湿热C.肝火犯肺D.肺阴亏虚 5.微脉主要见于()。 A.阳衰 B.气虚 C.阴竭 D.血虚 6.寒热往来、胸肋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食,证属()。 A.表寒里热证 B.寒热错杂证 C.上热下寒证 D.半表半里证 7.病人饭后神疲,困倦易睡者,多属()。 A.痰湿中阻 B.脾气虚弱 C.心肾阳虚 D.热入心包 8.脘腹胀满,不思饭食,身重困倦、大便溏薄、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证属()。 A.肝胆湿热 B.大肠湿热 C.脾胃湿热 D.以上均非 9.目暗睛迷、反应迟钝、动作失灵、强迫体位,是由于()。 A.肺脾精气衰竭 B.肝肾精气俱衰 C.心之精气衰败 D.邪陷心包

10.病人头痛和裹、肢体困重者为()。 A.痰湿头痛 B.风湿头痛 C.风热头痛 D.风寒头痛 二、多项选择题 1.舌质紫的主病有()。 A.热炽 B.寒凝 C.血虚 D.气脱 E.气血壅滞 2.但头汗出一症,多见于()。 A.肺脾气虚 B.上焦热蒸 C.中焦湿热 D.虚阳上越 E.阴虚内热 3.病人语言xx涩,可见于()。 A.风痰阻络 B.风痰阻肺 C.痰火扰心 D.热闭心包 E.风痰蒙蔽清窍 4.心血虚与心阴虚的共同症状表现有()。 A.心悸怔仲 B.潮热 C.失眠我梦 D.舌红 E.脉细数 5.在下列经脉病证中,主少腹病证的有()。 A.足少阴经脉病证 B.带脉病证 C.冲脉病证 D.足厥阴经脉病证 E.足少阳经脉病证 6.百日咳的主要临床特点有()。 A.咳如犬吠 B.咳声阵发 C.咳声不扬 D.咳而呕吐 E.咳而咯血 7.沉脉主里,其机理是因为()。 A.邪郁于里 B.气血内困 C.寒凝气滞 D.脏腑虚弱,无力鼓动 E.邪热结聚 8.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主要有()。 A.有无汗出 B.有无咳嗽 C.舌苔厚薄 D.脉象浮沉 E.有无恶寒发热并见 9.肝病的常见症状有()。

《中医诊断学》课后习题

绪论 一、简答题 1、xx中医诊断学? 2、试述中医诊断学的临床意义。 3、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有些? 4、四诊和诊病、辨证的关系怎样理解? 5、如何理解中医诊断学的整体察病: 6、如何理解中医诊断疾病时要强调四诊并重? 7、怎样理解病证合参的诊断原则? 8、明、清时期对于伤寒、温病的辨证有哪些成就? 第一章问诊 一、名词解释: 壮热,潮热,阳明潮热,湿温潮热,阴虚潮热,自汗,战汗,除中,里急后重,完谷不化,五更泻,滑泻失禁,肛门气坠,溏结不调,癃闭,余沥不尽。 二、简答题 1、写出正确的和错误的主诉各一个,错误主诉应指出错误所在? 2、背诵“十问歌”的内容。 3、xx恶寒、畏寒?各有何意义? 4、阐述恶寒发热的机理。 5、怎样根据恶寒发热辨别外邪的性质?

6、但寒不热有几种类型?各有何意义? 7、简述壮热的表现及机制? 9、简述xx潮热的特点及意义。 10、气虚发热有何特点?其机制如何? 11、你如何理解“阳加于阴谓之汗”的意义? 12、怎样根据表证出汗情况辨别外邪的性质? 13、何谓绝汗?怎样区别亡阴之汗与亡阳之汗? 14、简述半身汗出的点及其临床意义。 15、简述十二类疼痛性质的名称、特点和意义。 16、怎样鉴别疼痛的虚实性质? 17、何谓头晕?怎样辨析头晕的临床意义? 18、xx心悸?怎样鉴别惊悸和怔忡? 19、xx耳鸣、耳聋、重听? 20、怎样鉴别耳鸣的虚实性质? 21、何谓目眩?怎样辨析目眩的临床意义? 22、xx失眠?简述失眠的临床分类。 23、xx嗜睡?怎样辨析嗜睡的意义? 24、口渴欲饮包括哪些类型?各有何意义? 25、食欲减退有何意义? 26、何谓厌食?怎样辨别厌食的临床意义? 27、简述消谷善饥、饥不欲食的含义和临床意义。

《中医诊断学Z》第6次作业教学教材

《中医诊断学Z》第 6次作业

《中医诊断学Z》第6次作业 您本学期选择了“中医诊断学Z” 说明:本次作业的知识点为:7.1--7.3,总分为83分,您的得分为83分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大便秘结,难以排出,常数日一行,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涩者,最宜诊断为: [1分] A.大肠湿热证 B.肠燥津亏证 C.燥邪犯肺证 D.肺热炽盛证 E.肺阴虚证 2. 高热手足抽搐,角弓反张,舌红绛脉弦数,证属: [1分] A.肝阳化风 B.热极生风 C.阴虚动风 D.血虚生风 E.肝阳上亢 3. 水肿起于眼脸头面,继而遍及全身,小便短少,兼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紧,属于: [1分] A.脾肾阳虚 B.风寒犯肺 C.寒痰阻肺 D.饮停于肺

E.风水相搏 4. 患者牙龈肿痛溃烂,齿衄,口臭,渴喜冷饮,便秘尿黄,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此为: [1分] A.肝火犯胃证 B.湿热蕴脾证 C.血热证 D.胃热炽盛证 E.肠热腑实证 5. 咳喘无力,少气短息,吐痰清稀,自汗,舌淡脉弱者,最宜诊断为 [1分] A.心肺气虚证 B.肾不纳气证 C.脾肺气虚证 D.肺气虚证 E.肺气阴两虚证 6. 水肿,畏寒,腰腹冷痛,大便稀,完谷不化,舌淡胖,脉沉迟无力,多属: [1分] A.肾精不足证 B.肾阳虚证 C.肾阴虚证 D.脾肾阳虚证 E.肾气不固证 7. 燥邪犯肺和肺阴虚证的共同症状是: [1分] A.潮热盗汗 B.身热恶寒 C.五心烦热 D.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

E.形体消瘦 8. 肾精不足证不见下列哪项: [1分] A.耳鸣耳聋 B.齿脱发落 C.阳强早泄 D.腰膝痠软 E.健忘恍惚 9. 肝血虚的特有症状为: [1分] A.头晕目眩 B.面色萎黄 C.心悸失眠 D.目涩肢麻 E.脉细无力 10. 患者咳嗽气喘,痰稀色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濡缓,属: [1分] A.风热犯肺 B.风寒犯肺 C.寒痰阻肺 D.饮停于肺 E.燥邪犯肺 11. 小儿生长发育迟缓者,常见下列何证: [1分] A.肾阳虚证 B.肾气不足证 C.肾阴不足证 D.肾精不足证

慕课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知识点作业

各知识点测试汇总 绪论 1.1概述 一、单选题 1.提出“独取寸口”的医书是() A《脉经》 B《肘后备急方》 C《难经》 D《黄帝内经》 2..下列不属于诊法的是() A 望色 B 诊舌 C 诊病 D 按腹 答案:1. C 2. C 二、多选题 1.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 A 诊法 B 辨证 C 诊病 D 病历 2.“证”是对疾病特定阶段的病理性概括,其主要内容包括() A 病位 B 病因 C 病机 D 病性 答案:1.ABCD 2. AD 1.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一、多选题 属于中医诊断基本原理的是() A 审症求因 B 见微知著 C 以常衡变 D 整体审察 二、判断题 “因发知受”的“发”是指发病。() 三、填空题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主要秉承中医学的特点。 答案:多选题:BC 判断题:╳ 填空题:整体观念 1.3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中医诊断基本原则的是() A 四诊合参 B 以常衡变 C 病证结合 D 整体审察 2.创立“诊籍”的医家是()

A 张仲景 B 李时珍 C 淳于意 D 扁鹊 3.下列哪项不属于体征() A 口臭 B喉中痰鸣 C 腹痛 D 脉滑()答案:1. B 2. C 3.C

一、望诊 1.1望诊的内容、方法、注意事项以及望神的重点临床意义 1.望诊的内容包括()ABCDE A.全身望诊 B.局部望诊 C.望舌 D.望排出物 2.望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ABCD A.以常衡变 B.动态观察 C.充分暴露 D.综合判断 3.望神重点观察的内容是()ABCD A.神情 B.目光 C.色泽 D.体态 1.2 得神与少神、失神、假神的辨析 1.得神的表现提示()A A.精充充盛,体健神旺,或虽病正气未伤,属病轻 B.正气不足,神气不旺,属虚证或体弱 C.正气大伤,精气亏虚,或邪气亢盛,功能障碍,属病重 D.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阳外越,属病危 2.下列各项,属神气不足表现的是()B A.两目晦暗 B.精神不振 C.面色无华 D.肌肉瘦削 3.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吐涎沫,口出异声,四肢抽搐,醒后如常。多属于()C A.狂病 B.癫病 C.痫病 D.中风 1.3 望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4 望诊的临床意义与注意事项,常色与病色 1.我国正常人的面色特点是()。AC A.红黄隐隐 B.暴露浮现 C.明润含蓄 D.晦暗枯槁 2.病色可分为()AB A.善色 B.恶色 C.主色 D.客色 3.病色的特点是()BD A.红黄隐隐 B.暴露浮现 C.明润含蓄 D.晦暗枯槁 1.5 望色之赤色、黄色、青色 1.小儿惊风多见()C A.面色淡青或青黑 B.面色与口唇青紫 C.眉间、鼻柱、唇周发青 D.面色青黄而无华 2.满面通红多属()A

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客观题共15分)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各小题,对的用“+”,错的用“-”,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15分) 1、望神,就是诊察患者精神意识活动,以了解病情轻重,推测预后的吉凶。 ( ) 2、面、目、身俱黄且黄色晦暗如烟熏者,为阴黄。 ( ) 3、外感热病中,斑疹色淡红或淡紫者,提示病情轻浅,预后较好。 ( ) 4、一般地说,察舌质,重在辨病邪的浅深与胃气的存亡;察舌苔,重在辨脏腑的虚实。( ) 5、神志不清,语言重复,声音低弱,时断时续者,为郑声。 ( ) 6、在疾病过程中出现口渴,均提示热盛伤津。 ( ) 7、在四时脉象中,春季多见浮脉。 ( ) 8、“反关脉”与“斜飞脉”,都是比较少见的病脉。 ( ) 9、“阳盛则热”,热为阳证。故凡发热者均为热证、阳证。 ( ) 10、虚实辨证,是分析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 ) 11、就人体部位而言,皮毛、肌肉属表。故凡病位浅在肌表的病证,均属表证。 ( ) 12、亡阳证的汗出大多粘而味咸。 ( ) 13、足少阳胆经入耳中,肝胆相为表里。故耳内肿痛、流脓,多因肝阳上亢所致。( ) 14、心肾不交证的病机主要在于命火不足,不能上温心阳。 ( ) 15、心脾两虚证的实质是心脾两脏气血不足而表现的虚弱证候。 ( ) 二、单项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22分) 16、下列既可见于热证,又可见于寒证的舌象是( ) A、红舌 B、绛舌 C、淡白舌 D、紫舌 17、久病舌红少苔,多见于( ) A、热邪壅肺 B、胃热亢盛 C、肝胆火盛 D、阴虚内热 18、右手寸口脉关部分属脏腑是( ) A、肺 B、肝胆 C、脾胃 D、肾 19、气血本虚,又为湿邪所困的患者,多见( ) A、迟脉 B、弱脉 C、濡脉 D、微脉 20、滑数脉多见于( ) A、痰热内蕴证 B、肝阳上亢证 C、肝气郁结证 D、阴虚内热证 21、根据经络的分布,分辨头痛的经络病位,头项痛者多属( ) A、阳明经 B、太阳经 C、少阳经 D、厥阴经 22、患者面赤身热,口渴饮冷,烦躁不宁,尿黄便干,舌红苔黄,脉数。此属( ) A、表热证 B、里实热证 C、里虚热证 D、戴阳证 23、里虚寒证出现畏寒肢冷的病机是( )

中医诊断学分章题库

绪论问诊部分试题 1.下述哪项不属于四诊的内容:() A望色 B诊舌 C切脉 D诊病 E嗅气味 2.我国现存第一部脉学专著是:() A《难经》 B《脉经》 C《中藏经》 D《脉神章》 E《濒湖脉学》3.《察病指南》是诊法专著,其作者是:() A李中梓 B李东垣 C施发 D陈言 E杜清碧 4.曹炳章所著的舌诊专著是:() A《伤寒舌鉴》 B《观舌心法》 C《伤寒金镜录》 D《察舌辨证新法》E《彩图辨舌指南》 5.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证候诊断的专著,成书于:() A汉代 B隋代 C宋代 D元代 E明代 6.中医诊断学的三大原则是:() A整体审察诸诊合参病证结合 B舍症从脉舍脉从症脉症合参 C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依法处方 D证候真假证候错杂四诊合参 E表里出入寒热转化虚实转化 7. 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证候诊断的专著是:() A《伤寒杂病论》 B《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C《诸病源候论》 D《内经》 E《察病指南》 8.论舌的第一部专著是:() A《舌鉴》 B《彩图辨舌指南》 C《点点金》 D《伤寒金镜录》E《望诊遵经》 9.首先讨论阴阳与六变的是:()

A 《内经》 B 《景岳全书·传忠录》 C 《难经》 D《伤寒杂病论》 E《医学心悟》 10.《脉经》的作者是:() A 张仲景 B 叶天士 C 王叔和 D 巢元方 E孙思邈 11.林之翰所著的四诊专著是:() A 《四诊抉微》 B 《四诊心法要诀》 C 《四诊韵语》 D 《四诊法》 E《察病指南》 12.创立卫气营血辨证方法的医家是:() A 叶天士 B 张仲景 C 吴鞠通 D 汪宏 E吴又可 13.最早开始记录病人的姓名举止病状以及方药等作为诊疗的原始资料的医家是:() A 叶天士 B 张仲景 C 张介宾 D 汪宏 E淳于意 14.对黄疸病人做实验观察并做早期记载的是 A《伤寒杂病论》 B《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C《诸病源候论》 D《肘后备急方》 E《察病指南》 15.论述危重疾病的“十怪脉”的医家是:() A 李东垣 B 危亦林 C 吴鞠通 D 汪宏 E张仲景 16.下列哪项不属于问诊中一般情况的内容:() A姓名 B性别 C年龄 D职业 E主诉 17.下列哪项不属于问诊中现在症状的内容:() A发病情况 B病变过程 C诊治经过 D接种疫苗情况 E现在症状 18. 下列哪项不属于问诊中个人生活史的内容:() A生活经历 B精神情志 C饮食嗜好 D素体健康状况 E起居 19.《难经》说问而知之谓之:()

最新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中医诊断学Z》第1-6次作业.pdf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中医诊断学Z》第1次作业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形胖食少多为:( [1分] C.脾虚有痰 2. 小儿囟门凹陷,多属: [1分] C.吐泻伤津,或气血不足 3. 我国第一部脉诊专著是: [1分] C.《脉经》 4. 小儿囟门迟闭,多属: [1分] C.肾气不足,发育不良 5. 头摇不能自主,多属: [1分] A.肝风内动 6. 咽部嫩红,肿痛不显者,多由下列哪项所致? [1分] B.肾阴亏虚,虚火上炎 7. 小儿昏睡露睛多因: [1分] C.脾气虚弱 8. 体瘦食少,多属: [1分] C.中气虚弱 9. 我国现存第一部舌诊专著是: [1分] C.《伤寒金镜录》 10. 小儿惊风,多在眉间、鼻柱、唇周显现: [1分] C.青色 11. 口唇为樱桃红色,多见于: [1分] C.煤气中毒

12. 瘿瘤与下列哪项无关? [1分] D.累累如串珠状 13. 重病病人,卧床不起,骨瘦如柴,多属: [1分] C.脏腑精气衰竭 14. 白的出现,是由于: [1分] B.湿郁汗出不彻 15. 午后颧红属于: [1分] B.阴虚内热 16. 血瘀证病人的唇色是: [1分] D.青紫 17. 面黄虚浮者,多属于: [1分] C.脾虚湿蕴 18. 颈侧颌下肿块如豆,累累如串珠,称: [1分] C.瘰疬 19. 病人表情淡漠,神识痴呆,抑郁不乐,哭笑无常,属于: [1分] C.癫病 20. 下列哪项不是得神的表现: [1分] D.颧赤如妆 21. 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者,多属于下列哪项? [1分] C.血瘀日久 22. 痄腮,多为下列哪项所致? [1分] B.外感温毒 23. 眼窝凹陷,多属: [1分] E.伤津液或气血不足

慕课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单元作业

单元作业汇总 一、绪论 1. 什么是症、证、证候、证素、证型? 2.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与基本原则是什么?答案: 1. 症,包括症状、体征。症状是指病人主观感到的痛苦或不适,如恶寒、发热、口干、心悸等。体征是指能客观检测出来的异常征象,如面色红、舌苔黄腻、痰多、呕血等。 “证”是对疾病过程中所处一定阶段的病位、病性、邪正关系等疾病本质的概括,综合反映了疾病的致病因素和患者的机体反应。 证候,是证的外候,每个证所表现的具有内在联系的一组症状、体征。证素,是指证的要素,包括病位与病性。 证型,临床常见、典型规范活约定俗成的证 2.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是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及因发知受。基本原则是诊法合参、整体审查、病证结合及动静统一。 二、望诊 三、闻诊 1. “金实不鸣”和“金破不鸣” 有何区别?新病音哑或失音者,称为“金实不鸣” (2 分),多属实证,多因外感风寒或风热袭肺,或痰湿壅肺,肺气不宣,清肃失司所致(3 分)。久病音哑或失音者,称为“金破不鸣”(2分),多属虚证,多因各种原因导致阴虚火旺,或肺气不足,津亏肺损,声音难出(3 分)。 2. 如何从病机和症状上鉴别喘与哮?

四、问诊 什么叫做潮热,常见哪些情况,其特点是什么?答:潮热即按时发热或者按时热势加重(2 分)。阳明潮热:也称之为日晡潮热,往往下午三点到五点发热明显、热势比较高,可兼见有口渴饮冷、腹胀便秘,为胃肠燥热内结(2 分)。阴虚潮热:往往午后和夜间出现,伴见两颧潮红、盗汗、五心烦热等证状,为阴虚火旺所导致(2 分)。湿温潮热:也会在午后加重,伴见身热不扬、头身困重等症状,常见于湿温病(2 分)。也可见于瘀血久积的郁而化热、温病热入营分而耗伤营阴等情况(2 分)。 作业2.如何根据头部疼痛的位置判断病邪所在?答:前额连眉棱骨痛者病多在阳明经(2.5 分),后头连项痛者病多在太阳经(2.5 分),头两侧疼痛的要考虑病在少阳经(2.5 分),颠顶的疼痛要考虑病在厥阴经(2.5 分)。 3. 口渴多饮与渴不多饮的病机有何不同(10 分)?答:口渴是临床常见的一个症状,可见于多种病证。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属口渴多饮,其病机是津液严重耗伤,尤其是胃津不足所致。病者表现为口渴明显,饮水量多;另一类属口渴不多饮,其病机为轻度的津液损伤或津液的输布障碍,津液不能上承于口所致,病者表现为口干、口渴,但又不想喝水或饮水不多。 口渴多饮见于热病伤津证,汗、吐、下严重伤津证,或消渴病。口渴不多饮见于阴虚证、湿热证、痰饮或瘀血证。 4. 谈谈大便便次异常的辨证(10 分)。答:大便便次若每日或隔日一次为正常。便次的异常有便秘和泄泻二种表现。大便燥结,多日不排为便秘。便秘的证候有多种:病人高热,腹部胀痛,舌红苔燥黄者为实热证,热盛伤津,大肠燥化太过,水不行舟的便秘。若病者面色苍白、喜热饮,脉沉迟为阴寒证,由于阴寒内结,肠道气机滞塞的冷秘。若病者

《中医诊断学》综合试题一及答案_10891(精)

《中医诊断学》综合试题一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从 A 、 B 、 C 、 D 四个选项中选择最佳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共 20小题,每题 1分,共 20分 1.下列何项对表证的诊断最有意义( A .发热 B .恶寒 C .苔薄 D .脉浮 【答案】 B 2.下列何项与发热性疾病无关( A .恶风 B .恶寒 C .寒战 D .畏寒 【答案】 D 3.冷汗淋漓见于( A .气虚证 B .阳虚证 C .亡阳证

D .亡阴证 【答案】 C 4.饥不欲食见于( A .脾气虚证 B .脾阳虚证 C .胃气虚证 D .胃阴虚证 【答案】 D 5.下列何项不属正常舌象( A .舌色淡红 B .舌质娇嫩 C .舌体柔软 D .舌苔藻白 【答案】 B 6.舌苔颜色对辨何项最有意义( A .证之表里 B .证之寒热 C .证之虚实 D .证之真假

【答案】 B 7.舌苔有根无据主要辨别( A .正邪盛衰 B .气血盛衰 C .胃气存亡 D .津液存亡 【答案】 C 8.下列何脉并非细软并见( A .濡脉 B .弱脉 C .微脉 D .虚脉 【答案】 D 9.结脉与促脉的区别在于( A .脉形 B .力度 C .脉律 D .脉率 【答案】 D

10.濡脉与弱脉的区别在于( A .脉位 B .脉形 C .力度 D .脉率 【答案】 A 11.迟脉除寒证外还可见于( A .湿热内蕴 B .邪热结聚 C .真寒假热 D .真热假寒 【答案】 B 12.下列何项不是心阴虚证.心血虚证的共有表现( A .心悸 B .失眠 C .心烦 D .脉细 【答案】 C 13.下列何项不属胃气上逆(

-中医诊断学复习题

中医诊断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那一项可以确定为表证?(C ) A 脉浮 B 舌红苔薄 C 恶寒发热 D 头身疼痛 E 鼻塞流涕 2、脉象特征具有轻举可得的脉为( C ) A 虚脉 B 细脉 C 濡脉 D 弱脉 E 微脉 3、既主疼痛又主食积的脉是( D ) A 实脉 B 洪脉 C 滑脉 D 紧脉E弦脉 4、下列除___以外,均属得神表现:( D ) A、肌肉不削B、动作灵敏C、呼吸调匀D、食欲突增 5、面目肌肤俱黄,黄而晦暗如烟熏属于:( C ) A、萎黄B、黄胖C、阴黄D、阳黄 6、从舌象辨虚实,以下哪一项最隹:( B ) A、舌苔的厚薄B、舌质的老嫩C、舌质的颜色D、舌苔的颜色7、气虚的面色多为:(B ) A、白而无华B、淡白C、苍白D、黄白 8、脾胃虚弱的病人,面色多表现为:( C ) A、白B、青紫C、萎黄D、苍白 9、观察舌苔的厚薄,主要了解:( D )A、津液的存亡B、胃气的有无C、湿浊的消长D、邪气的深浅10、辨别病邪性质,主要是观察:( A )A、舌苔的颜色B、舌苔的有无C、舌苔的润燥D、舌苔的厚薄11、午后热盛,身热不扬是:( D ) A、气虚发热B、阴虚发热C、血虚发热D、湿温潮热12、下列除___外,均是里证的临床表现:( C ) A、但热不寒B、但寒不热C、寒热往来D、日晡潮热 13、八纲辨证是:( B )A、各种辨证的综合B、各种辨证的总纲 C、内伤杂病的辨证方法D、外感热病的辨证方法 14、阳虚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C ) A、形体消瘦B、冷汗淋漓C、形寒肢冷D、脉细舌净15、表证的恶寒是由于:( B )A、风性开泄,腠理疏松B、外邪束表,卫阳闭郁 C、阳气虚于内D、肺卫气虚 16、哪一项不属实热证表现:( D ) A、壮热烦渴B、神昏谵语C、尿赤便干D、脉细数 17、表热证与里热证的辨证要点是:( A ) A、发热是否伴有恶寒B、咳嗽是否伴有咯痰 C、出汗量之多少D、头身疼痛与否 18、哪一项不属血虚证表现:( A ) A、两颧潮红B、头晕目花C、心悸失眠D、手足麻木 19、哪一项不属心血虚、心阴虚共有的症状:( D ) A、心悸B、失眠C、怔忡D、眩晕 20、精神抑郁,胸闷喜太息,胸胁胀痛,舌苔薄白,脉弦,此属:(D ) A、胆郁痰扰B、痰迷心窍C、肝火上炎D、肝气郁结 21、脉象特征具有重按可得的脉为( D ) A 虚脉 B 细脉 C 濡脉 D 弱脉 E 微脉 22、主实寒证的脉是( D ) A 实脉 B 洪脉 C 滑脉 D 紧脉E弦脉 23、下列哪项不属于舌体强硬的主病( D ) A、热入心包B、高热伤津C、痰浊内阻D、寒凝经脉 24、从舌象辨虚实,以下哪一项最隹:( B ) A、舌苔的厚薄B、舌质的老嫩C、舌质的颜色D、舌苔的颜色 25、正常舌象中下列哪一项不对:( B ) A、舌体柔软B、舌色鲜红C、大小适中D、舌苔薄白 26、阴虚内热的舌象为:( C ) A、舌红绛苔薄白B、舌红绛苔黄腻C、舌红绛无苔D、舌红绛积粉苔27、诊察舌的有神无神可辨病情的:( B ) A、属阳属阴B、属善属恶C、属表属里D、属实属虚 28、辨别病邪性质,主要是观察:( A ) A、舌苔的颜色B、舌苔的有无C、舌苔的润燥D、舌苔的厚薄 29、面色苍白,颧红如妆是:( C ) A、湿热B、阴虚火旺C、虚阳浮越D、气随血脱 30、下列除__以外,均属喘证表现:( B )中医诊断学复习题(page one)

中医诊断学第六次作业

《中医诊断学Z》第6次作业 您本学期选择了“中医诊断学Z”,以下是您需要提交的作业。 说明:本次作业的知识点为:7.1--7.3,发布时间为2015-5-17,您从此时到2015-8-3前提交均有效。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咳喘,痰多黄稠,发热口渴,便秘尿黄者,多属: [1分] A.肝胆火旺证 B.痰热壅肺证 C.肺阴虚证 D.风热表证 E.肠热腑实证 2. 小便赤涩,灼痛,兼见面赤口渴,心烦不寐,最宜诊断为: [1分] A.心火亢盛证 B.膀胱湿热证 C.小肠实热证 D.阴虚火旺证 E.下焦湿热证 3. 水肿,畏寒,腰腹冷痛,大便稀,完谷不化,舌淡胖,脉沉迟无力,多属: [1分] A.肾精不足证 B.肾阳虚证 C.肾阴虚证 D.脾肾阳虚证 E.肾气不固证 4. 肾阳不足所致腰痛的特点为 [1分] A.隐隐作痛 B.重痛活动受限 C.冷痛绵绵不休 D.痛处游走不定 E.刺痛固定不移 5. 心脉痹阻中,若胸痛以闷痛为特点的是: [1分] A.寒凝心脉 B.气滞血脉 C.痰阻心脉

E.瘀阻心脉 6. 心悸,失眠,多梦,健忘,头晕眼花,面色淡白,唇舌色淡,脉细无力,属于: [1分] A.心气虚证 B.心血虚证 C.心阴虚证 D.心阳虚证 E.心脉痹阻证 7. 水肿起于眼脸头面,继而遍及全身,小便短少,兼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紧,属于: [1分] A.脾肾阳虚 B.风寒犯肺 C.寒痰阻肺 D.饮停于肺 E.风水相搏 8. 肾气不固的主要症状是: [1分] A.男子阳痿,女子经闭 B.脘腹胀满,全身浮肿 C.小便频数,遗尿或失禁 D.五更泄泻,完谷不化 E.久病咳喘,动则尤甚 9. 下列哪项是心气虚与心阳虚的共有症状: [1分] A.畏寒肢冷 B.心痛入夜加剧 C.心悸怔忡 D.舌淡胖苔白滑 E.脉沉迟无力 10. 患者牙龈肿痛溃烂,齿衄,口臭,渴喜冷饮,便秘尿黄,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此为: [1分] A.肝火犯胃证 B.湿热蕴脾证 C.血热证 D.胃热炽盛证 E.肠热腑实证 11. 营分证的病人,一般不出现: [1分] A.舌质红绛 B.脉象细数 C.四肢抽搐

中医诊断学3

中医诊断学Z(2009新版) 第1次作业 A型题: * 1. 瘿瘤与下列哪项无关?[ 1分] D.累累如串珠状 * 2. 下列哪项不是失神的表现?[ 1分] D.壮热面赤 * 3. 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抽搐,口吐涎沫、醒后如常者,属于:[ 1分] A.痫病 4. 小儿囟门突起,多属:[ 1分] B.温病火邪上攻,或颅内水液停聚 5. 身目发黄,晦暗不泽多见于何证?[ 1分] C.寒湿困脾 * 6. 小儿惊风,多在眉间、鼻柱、唇周显现:[ 1分] C.青色 7. 白?的出现,是由于:[ 1分] B.湿郁汗出不彻肌肤 * 8. 我国现存第一部舌诊专著是:[ 1分] C.《伤寒金镜录》 * 9. 阳气暴脱病人多见:[ 1分] C.面色苍白 * 10. 体瘦食少,多属:[ 1分] C.中气虚弱 * 11. 斑秃,多属:[ 1分] B.血虚受风 * 12.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是:[ 1分] B.整体审察、四诊合参、病证结合 * 13. 头发色黄干枯,稀疏易落,多属:[ 1分] B.精血不足 * 14. 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者,多属于下列哪项?[ 1分] C.血瘀日久 * 15. 血瘀证病人的唇色是:[ 1分] E.青黑 * 16. 病人表情淡漠,神识痴呆,抑郁不乐,哭笑无常,属于[ 1分] C.癫病 * 17. 患者手足软弱无力,行动不灵而无痛是:[ 1分] C.痿证 * 18. 望神的重点是:[ 1分] D.目光 * 19. 病情危重的病人,本不能食,突然想吃东西,甚至吃的很多,此为[ 1分] D.假神* 20. 下列哪项不是得神的表现:[ 1分] D.颧赤如妆 21. 我国第一部脉诊专著是:[ 1分] C.《脉经》 * 22. 小儿昏睡露睛多因:[ 1分] C.脾气虚弱 * 23. 病人但坐不得卧,卧则气逆,多属:[ 1分] E.咳喘肺胀 * 24. 牙龈红肿而痛,多属:[ 1分] D.胃火上攻 * 25. 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证候诊断的专著是:[ 1分] C.《诸病源候论》 * 26. 痄腮,多为下列哪项所致?[ 1分] B.外感温毒 * 27. 下列哪项属神气不足的表现:[ 1分] D.精神不振 * 28. 咽部红肿灼痛,多由下列哪项所致?[ 1分] C.肺胃热毒壅盛 * 29. 脾胃气虚病人多见:[ 1分] B.面色萎黄 * 30. 重病病人,卧床不起,骨瘦如柴,多属:[ 1分] C.脏腑精气衰竭 * 31. 下列属于“体征”的是:[ 1分] C.舌苔黄 * 32.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是:[ 1分] B.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 * 33. 下述哪项不属于四诊的内容?[ 1分] C.诊病 * 34. 咽部嫩红,肿痛不显者,多由下列哪项所致?[ 1分] B.肾阴亏虚,虚火上炎* 35. 眼窝凹陷,多属:[ 1分] E.伤津液或气血不足 * 36. 口唇为樱桃红色,多见于:[ 1分] C.煤气中毒 * 37. 小儿囟门迟闭,多属:[ 1分] C.肾气不足,发育不良 * 38. 眼球突出兼颈前微肿者,多见于:([ 1分] A.瘿病 * 39. 形胖食少多为:([ 1分] C.脾虚有痰 * 40. 小儿囟门凹陷,多属:[ 1分] C.吐泻伤津,或气血不足

中医诊断学试题

中医诊断学试题 1.确立辨证论治理论的著作是(____)《伤寒杂病论》 2.第一部中医脉诊专著著是(____)《脉经》 3.我国现存最早的舌诊专著成书于(____)。元代 4.首创“诊籍”的作者是(____)。淳于意 5.《脉经》的作者是(____)。王叔和 6.《濒湖脉学》的作者是(____)。李时珍 7.伤风表证病人常表现为(____)。发热轻而恶风 8.患者素体阳虚,不温肌表,故见(____)。但寒不热 9.若风热内传,正盛邪实,常可见(____)。壮热 10.患者身热不扬,午后热甚,属于(____)湿温潮热 11.外感风邪所致中风表虚证,常见(____).有汗出 12.患者蒸蒸汗出,兼壮热口渴者,属(____)大汗 13.患者关节疼痛,沉重不移者,属(____)。着痹 14.消渴患者口渴饮水的特点是(____)大渴引饮 15.食少纳呆,兼消瘦,腹胀,便溏者,属(____)脾胃气虚 16.妇女带下黄臭,多因(____)。湿热下注 17.大便时干时稀,多见于(____)肝郁乘脾 18.下列何项与发热性疾病无关(____)。畏寒 19.患者寒热往来,发无定时,见于(____)。半表半里证 20.患者前额部疼痛,属何经头痛(____)。阳明经 21.患者病中兼见口甜,多因(____)。脾胃湿热 22.患者盗汗的原因多为(____)阴虚

23.亡阴患者出汗,多为(____)。热汗 24.自觉怕冷,加衣盖被或近火取暖不能缓解者,(____)。恶寒 25.初病即出现恶寒发热并见,多为(____)。外感表证 26.患者便秘,兼见面色苍白、渴喜热饮者,属(____)。阴寒内结 27.妇女带下清稀,量多色白,多因(____)。脾虚湿注 28.肝阳上亢患者头痛的特点是(____).胀痛 29.下列各项中,与“渴不多饮”无关的是:(____)。阳气虚弱 30.疼痛独见于足跟部,应考虑(____)。肾虚精亏 31.患者大便先干后稀,应属(____)。脾胃虚弱 32.痢疾患者的大便特点是(____)。里急后重,便下脓血 33.胃脘灼痛,饥不欲食,证属(____)。胃阴亏虚 34.患者困倦易睡,头目昏沉者,多属(____)痰湿困阻 35.小便黄赤,伴尿频、尿急、尿痛者,为(____)膀胱湿热 36.胸痛,潮热,咯痰带血,盗汗者,属(____)。肺阴亏虚 37.患者视物不清,模糊不明者,多属(____)。目昏 38.察神,突出地表现于(____)。目光 39.患者精神不振,健忘嗜睡,声低懒言,倦怠乏力,动作迟缓,属于(__)。少神 40.阳热亢盛的患者,其面色常见(____)。满面通红 41.面色淡黄,枯槁无华,称为(____)。萎黄 42.颜面白光白虚浮,其病因多属(____)。阳虚 43.小儿囟门迟闭,骨缝不合,是(____)。解颅 44.漫肿无头,肤色不变,不热少疼者是(____)。疽 45.咯痰清稀量多,色白滑而易咯,属(____)。湿痰 46.正常人舌体瘦而偏红,常见于(____)。消瘦人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1~6作业答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1~6作业答案诊断学作业 第一次作业 A型题: 1. 患者咳嗽气短,咯粉红色泡沫痰,最可能的疾病是: B.急性左心衰竭 2. 下列哪项不是判断营养状况的指标:C.体重 3. 关于意识障碍的说法,下列哪项不正确, B.尿毒症很少发生意识障碍 4. 正常人24小时内体温稍有波动,但一般不超过:D. 1.0? 5. 幽门梗阻时呕吐物特 点是:A.含有隔餐或隔日食物 6. 吸气性呼吸困难表现为:D.三凹征 7. 昏迷病人出现深大呼吸,呼气中有烂苹果味,提示:C.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8. 昏迷病人,口唇樱桃红色,最可能是:B.一氧化碳中毒 9. 严重肺气肿出现的呼吸 困难为:C.混合性呼吸困难 10. 咯血的原因有下列几种,但除了:E.脾破裂 11. 肥胖是指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D.20% 12. 蜘蛛痣最常见的部位是:A.颈面部 13. 玫瑰疹对哪些疾病有诊断意义,:A.伤寒 14. 患者不能随意调整或变换肢体位置称为:B.被动体位 15. 角弓反张位主要 见于:A.破伤风 16. 慌张步态可见于:D.震颤麻痹 17. 浅表淋巴结肿大的原因中,最常见的是:B.感染 18. 体温腋测法所需的时 间是:D.10分钟 19. 下列哪种疾病最容易引起咯血:A.肺结核 20. 消瘦是指体重低于标准体重的:B.10%

21. 蜘蛛痣的形成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D.血中雌激素增多 22. 皮下出血,压之不退色,直径5.5mm,称为:D.瘀斑 23. 咯血可见于下列疾病,但除了:B.鼻出 血 24. 关于热型的说法下列那种是错误的:B.驰张热是指体温在,,?以上,一天内波动不超 过,? 25. 支气管扩张咯血的原因是: A.支气管及肺小动脉扩张 26. 长期咳嗽,咯 白色泡沫痰,可能是:D.慢性支气管炎 27. 犬吠样咳嗽见于:D.急性喉炎 28. 正常成人的脉压为:E.30-40mmHg 29. 突然出现的呼吸困难,并且一侧呼 吸音消失见于:D.急性气胸 30. 正常脉搏为:B.,,-,,,次/分 31. 反复发作的呼气性呼吸困难,主要见于:B.支气管哮喘 32. 以下哪种疾病主要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E.喉头水肿 33. 以下疾病可引起呼气性呼吸困难,但一种病除外:E.喉头水肿 34.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常见于:B.慢性左心衰 35. 下列哪项不是判断身体发育状况的指标:E.肌肉发育情况 36. 抽搐不伴有意识障碍最可能的原因是:D.癔病 37. 下列哪种疾病最容易引起咯血:B.肺结核 38. 烦躁不安,颜面潮红,呼吸急促,表情痛苦是:B.急性病容 39. 胸痛伴有咳嗽、发热、呼吸困难,呼吸音消失,可能是:B.大叶性肺炎 40. 下列哪项不是瘦长体型的特点:E.腹上角大于90? 41. 蜘蛛痣可见于下列哪个疾病:B.肝硬化 42. 关于蜘蛛痣的描述,哪项不正确,:D.均为5mm大小 43. 突然出现的吸气 困难,临床上主要见于:C.气道异物或梗阻 44. 急性心肌梗塞发热的主要机制是:E.以上都不是 B型题: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试卷2

试卷 二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 《中医诊断学》(01.031.0.3)试卷 (中医基础专业、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七年制、五年制本科专业) 考试日期:2006年5月8日 考试时间: 120分 钟 满分: 100分 姓名: 学 号: 得分: (请考生注意:本试卷共 6 页) 总分合计人: 复核人: 一、A 型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 题,每小题1分,共20 分) 1、出现假神的机理是:( ) A.阴阳俱虚,正气不足 B.正气亏虚,精气衰败

C.阴虚阳亢,精气俱衰 D. 精气衰竭,虚阳外越 2、病人面色黄而虚浮多属:( ) A、脾胃气虚 B、气血不足 C、脾虚湿蕴 D、肝郁脾虚 3、小儿囟填,多属:( ) A、火邪上攻 B、吐泻伤津 C、气血不足 D、肾精亏虚 4、齿龈红肿热痛,伴有齿缝出血,多属:( ) A、胃热伤络 B、气不摄血 C、肾虚虚火伤络 D、瘀血内停 5、虚里动而微弱者属于: ( ) A.宗气外泄 B.心胃气绝 C.中气不足 D.宗气内虚 6、下列哪项不与绝汗并见:() A.恶寒战栗 B.冷汗淋漓 C.面色苍白 D.肢厥脉微 7、呕吐吐势徐缓,吐物清稀者多属:( ) A.虚寒 B. 实热 C.湿 热 D.宿食停滞 8、以下哪种舌象亦可于见正常人:( ) A.舌有芒刺 B.舌光滑无苔 C.舌有裂纹 D.舌胖娇 嫩 9、舌体胖大,边有齿痕多为:() A.心血不足 B.肝血亏虚 C.脾虚湿盛 D.肺阴不足 10、外感风寒或风热,肺失宣肃,导致音哑或失音称为() A.子瘖 B.金实不鸣 C.金破不鸣 D.失 语

11、表证恶寒发热较重,常常提示:( ) A.邪正俱盛 B.邪轻正衰 C.邪盛正 衰 D.正胜邪却 12、饭后嗜睡,神疲乏力,食量减少者,多属:( ) A.痰湿困脾B.中气不足C.心肾阳虚D.热入心包 13、有形实邪闭阻气机所致的疼痛,多表现为:( ) A.胀痛B.灼痛C.冷痛D.绞痛 14、口干欲漱水而不欲咽者,多为:( ) A.阴虚内热 B.瘀血内停 C.里热炽盛 D.湿热内蕴 15、以下除哪种脉象外,脉位都偏浮:( ) A.散脉 B.洪脉 C.芤脉 D.滑 脉 16、腻苔不具备的特点是:() A.颗粒细腻致密 B.苔质疏松浮浅 C.中间厚边周薄 D.紧贴不易揩去 17、鉴别脾气虚证与胃气虚证最有意义的是:( ) A.是否面色萎黄 B. 是否舌淡脉弱 C.有无神疲肢倦 D.是否大便稀 溏 18、停经半年,面白无华,头晕目眩,肢体麻木,舌淡脉细。宜诊断为:( ) A.心血虚 B.心肝血虚 C.肝血虚 D.心脾两虚 19、久病咳喘,乏力少气,呼多吸少,自汗耳鸣,舌淡脉弱,最宜诊断为( )

最新 中医诊断学题库

中医诊断学题库 目录 绪论 (一)填空题(11题) (二)单项选择题(10题) (三)多项选择题(4题) (四)名词术语解释(3题) (五)问答题(2题) 一、四诊 (一)填空题(130题) (二)单项选择题(200题) (三)多项选择题(60题) (四)名词术语解释(57题) (五)问答题(74题) 二、辨证、病案 (一)填空题(108题) (二)单项选择题(200题)

(三)多项选择题(100题) (四)名词术语解释(21题) (五)问答题(104题) 附病案讨论(10例) 一、绪论 (一)填空题 1、奠定中医诊断学理论基础的最早著作是______。 2、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是______。 3、《脉经》的成书年代是___,作者是____。 4、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证候诊断的专著是_________。 5、《濒湖脉学》的成书年代是____,作者是____。 6、现存最早的舌诊专著是______________。 7、《敖氏伤寒金镜录》的成书年代为___,作者是________。8*、《伤寒舌鉴》成书于__代,作者是________。 9、《彩图辨舌指南》成书于____,作者是____。 10、卫气营血辨证由___朝____创立。 11、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是(1)______,(2)_____,

(3)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诊籍首创于: A、华佗B、扁鹊C、孙思邈D、淳于意2、《脉经》的作者是: A、王叔和B、李时珍C、崔紫虚D、巢元方3、《脉经》的成书年代是: A、隋朝B、汉朝C、晋朝D、唐朝4、《濒湖脉学》的作者是: A、叶天士B、王叔和C、李时珍D、张景岳5*、《寓意草》的作者是: A、张景岳B、淳于意C、喻嘉言D、巢元方6、我国现存最早的舌诊专著是: A、《伤寒舌鉴》B、《舌苔统志》 C、《彩图辨舌指南》D、《敖氏伤寒金镜录》 7、《敖氏伤寒金镜录》的作者是: A、张诞先B、曹炳章C、杜清碧D、华佗

中医诊断学z第次作业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中医诊断学Z(2009新版)第1次作业 A型题: *1.瘿瘤与下列哪项无关[1分]D.累累如串珠状* 2.下列哪项不是失神的表现[1分]D.壮热面赤 *3.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抽搐,口吐涎沫、醒后如常者,属于:[1分]A.痫病 4.小儿囟门突起,多属:[1分]B.温病火邪上攻,或颅内水液停聚 5.身目发黄,晦暗不泽多见于何证[C.寒湿困脾 *6.小儿惊风,多在眉间、鼻柱、唇周显现:C.青色 7.白的出现,是由于:[1分]B.湿郁汗出不彻肌肤 *8.我国现存第一部舌诊专着是:[1分]C.《伤寒金镜录》 *9.阳气暴脱病人多见:[1分]C.面色苍白 *10.体瘦食少,多属:[1分]C.中气虚弱 *11.斑秃,多属:[1分B.血虚受风 *12.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是:[1分]B.整体审察、四诊合参、病证结合 *13.头发色黄干枯,稀疏易落,多属:[1分]B.精血不足 *14.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者,多属于下列哪项[C.血瘀日久 *15.血瘀证病人的唇色E.青紫 *16.病人表情淡漠,神识痴呆,抑郁不乐,哭笑无常,属于C.癫病 *17.患者手足软弱无力,行动不灵而无痛是:C.痿证 *18.望神的重点是:D.目光* 19.病情危重的病人,本不能食,突然想吃东西,甚至吃的很多,此D.假神 *20.下列哪项不是得神的D.颧赤如妆 21.我国第一部脉诊专着是:C.《脉经》 *22.小儿昏睡露睛多因:C.脾气虚弱 *23.病人但坐不得卧,卧则气逆,多属:E.咳喘肺胀 *24.牙龈红肿而痛,多属:D.胃火上攻 *25.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证候诊断的专着是:C.《诸病源候论》 *26.痄腮,多为下列哪项所致B.外感温毒 *27.下列哪项属神气不足的表现:D.精神不振 *28.咽部红肿灼痛,多由下列哪项所C.肺胃热毒壅盛 *29.脾胃气虚病人多见:[1分]B.面色萎黄 *30.重病病人,卧床不起,骨瘦如柴,多属:C.脏腑精气衰竭 *31.下列属于“体征”的是:[1分]C.舌苔黄 *32.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是:[1分]B.司外揣内、见微知着、以常达变 *33.下述哪项不属于四诊的内容[1分]C.诊病 *34.咽部嫩红,肿痛不显者,多由下列哪项所致[1分]B.肾阴亏虚,虚火上炎 *35.眼窝凹陷,多属:[1分]E.伤津液或气血不足 *36.口唇为樱桃红色,多见于:[1分]C.煤气中毒 *37.小儿囟门迟闭,多属:[1分C.肾气不足,发育不良 *38.眼球突出兼颈前微肿者,多见于:([1分]A.瘿病 *39.形胖食少多为:([1分C.脾虚有痰 *40.小儿囟门凹陷,多属:[1分C.吐泻伤津,或气血不足 *41.面黄虚浮者,多属于:[1分]C.脾虚湿蕴 *42.颈侧颌下肿块如豆,累累如串珠,称:[C.瘰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