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沈阳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

沈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彭林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0年,面对依然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全市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精神,围绕完成“五大任务”、实现“三大目标”,全力聚焦“双五千亿”决策部署,紧紧抓住国家深入实施东北振兴战略、沈阳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筹办十二届全运会等重大战略机遇,以调结构、优环境、惠民生为重点,着力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及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县域经济发展,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呈现出结构明显优化、效益明显提升、民生明显改善的良好局面。

预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15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6.5%、15.3%、13.2%。规模以上工业增

加值2361.4亿元,增长19.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07.4亿元,增长3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62.5亿元,增长18.3%;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0.5亿美元,下降6.6%;出口总额42亿美元,增长2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65.4亿元,增长17.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40元,增长11.2%;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5元,增长14.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9%;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5%;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10.5万吨和6.6万吨。除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未达到预期目标外,其它主要指标均完成了预期目标。

(一)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持续提升。预计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9601.8亿元,增长26.1%。产销率达98.3%,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660亿元,增长29.5%,实现利润430亿元,增长36.2%;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04.6%,比上年提高46.4个百分点,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优势产业持续较快增长,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突出。8个优势产业完成产值7640亿元,增长25.8%。装备制造业完成产值4904.6亿元,增长25.6%,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1.1%。机械装备、农副产品加工、汽车、医药化工、电子信息、有色金属、航空航天等产业产值分别增长22.6%、29.2%、37.5%、32.4%、25.1%、26.2%、34.1%。全市百亿元产业集群达14个,比上年增加4个。

高新技术产业保持较快发展势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1006亿元,增长19.5%。新兴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公共研发促进中心签约并挂牌运行,东软集团软件架构新技术实验室、北方重工全断面掘进机实验室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实验室,IC装备等重大专项取得新进展。36家企业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评审。我市成为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引进国外研发团队51个,并购国内外高科技企业10家。

工业用电量、全社会货运量较快增长。全社会用电量238.1亿千瓦时,增长14.6%,其中工业用电量127.3亿千瓦时,增长14.9%。货运总量1.7亿吨,增长15%。

(二)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预计县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57.1亿元,增长23.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00亿元,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2497亿元,增长4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9.2亿元,增长30.9%。县域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农村努力克服低温寡照和强降雨灾害影响,全年粮食总产量325万吨。肉、蛋、奶产量为84万吨、61万吨

和40万吨,分别增长5.4%、6%和5.8%。

设施农业和高效特色农业发展加快。新增设施农业23.4万亩,新增特色农业21万亩,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面积36.1万亩。新开工投资500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项目120个,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90个。13个农业经济区规模稳步扩大。36个乡镇达到“一乡一业”标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111家,入社农户达6.3万户。

(三)城乡消费需求旺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62.5亿元,增长18.3%。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不断提升,金银珠宝、家用电器、汽车分别增长21.4%、24.3%和42.2%。“万村千乡”、“家电下乡”等政策有效拉动了农村消费,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9%。加强市场供应和价格监管,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9%。

房地产市场平稳较快发展。商品房合同备案面积1659.4万平方米,增长18.9%;合同备案金额887.9亿元,增长51.8%。外地人在沈购买商品住宅547.5万平方米,占全市商品住宅的38.8%。

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步伐加快。日本三井住友银行、阜新银行在沈设立分行,新民富民村镇银行开业,新开业小额贷款公司19家。北京黄金交易中心在沈设立分支机构。2家企业在美国上市。我市成为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城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8138亿元,比上年增长20.5%;贷款余额5927.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

软件服务、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沈阳国际软件园、浑南动漫软件产业带、沈北软件产业园和皇姑软件服务外包基地加快建设,软件业销售收入430亿元,增长30.3%。近海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沈北综合物流园区、国药物流等大型物流项目加快建设,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增长11.8%。

会展、旅游业稳步增长。成功举办了“制博会”、“农博会”、“食博会”等经贸展会,共举办会展活动227项,增长16.4%;成交额1600亿元,增长27%。旅游节庆活动丰富多彩,接待国内外游客5717万人次,增长7.1%;旅游总收入528亿元,增长16.6%。

(四)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07.4亿元,增长36.2%。第一产业投资143.5亿元,增长29.5%;第二产业投资1888.5亿元,增长35.9%,其中工业投资1845.3亿元,增长36.5%;第三产业投资2975.3亿元,增长36.8%,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567.7亿元,增长31.9%。

开工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1913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054个、竣工项目902个,完成投资2333.4亿元,增长21%。亿元以上项目

986个,增长17.8%,完成投资2034.8亿元,增长25.6%。

行政区划调整拉动了重点空间建设。大浑南地区浑南新城、“十二运”比赛场馆及配套设施规划建设迅速展开,全运村主体工程开工,航高基地C系列飞机项目装配厂房主体完工。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宝马新工厂、米其林轮胎、东药集团整体搬迁二期等重大项目开工;现代建筑产业园开工项目49个、签约项目25个、洽谈推进项目128个,兆寰现代建筑产业园加快建设,美国睿能地源热泵项目开工。东部汽车产业聚集区的宝马F18新产品、伍尔特紧固件、宝钢二期等项目投产,中华A级车新工厂、上通北盛商务车升级改造项目加快建设。沈北新区五洲龙汽车项目开工。泗水科技城园区基础设施基本完成。金廊核心区29个在建项目加快推进。总部基地、华强文化产业园、恒隆城市广场、新世界会展中心等一批重大服务业项目加快建设。

(五)城市建设和管理力度加大,生态建设全面加快。城乡绿化、环境卫生、道路整修、交通秩序“四大战役”全面推进。预计城建完成投资400亿元,增长11%。城区完成绿化植树333.5万株,整修主次干道38条。地铁1号线投入运营,2号线实现“洞通”。三环高速公路改扩建和四环快速路新建工程启动。南北二干线和二环快速路改造工程开工。蒲河流域道路工程竣工通车。沈丹客运专线、沈阳站和沈阳北站改造等重点工程加快建设。大伙房水库输水配套一期工程竣工。沈阳展览中心竣工办展。城市规划展示馆竣工开馆。金山热电扩

建工程建成投产,沈西热电项目进展顺利。

生态建设和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全国环境建设样板城规划通过国家论证。沈北新区、棋盘山开发区通过国家生态区验收,苏家屯、于洪、辽中通过国家生态区技术核查,全市86.9%的乡镇达到国家环境优美乡镇标准,生态市创建指标达标率达到80%。我市成为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6个试点城市之一,启动了100个村的环境综合整治。辽河流域、蒲河流域治理全面展开。道义、康平、法库等5座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完成4座燃煤电厂和66台35吨以上燃煤锅炉脱硫工程。

(六)机制体制创新取得新突破,对外开放形势继续向好。成立由市主要领导牵头负责的行政区划调整、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县域经济四大重点工作推进组,实行市委常委和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主要领导包区县的工作机制。科学实施行政区划局部调整,沈河、和平、大东、皇姑四个中心城区共增加面积130多平方公里。实施东陵区、浑南新区和航高基地“三区”合署办公。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力度加大,一把手工程、一条龙服务、一盘棋思想、一杯茶活动等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国家正式批准沈阳经济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沈北新区新型工业化先导示范区、铁西

区生产性服务业、金融商贸开发区优化金融生态试验、大浑南地区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辽中县现代综合保税物流创新等专项改革加快推进。我市进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行列,完善创新体制、优化创新环境等工作全面启动。调整了市区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优化了各级财政分配关系。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全市3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99个乡镇卫生院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实现全域范围内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国企改革继续推进,东北金城完成改制,振兴环保完成70%国有股权转让,沈鼓集团完成股份制改造,红梅集团搬迁改造和重组取得进展。沈阳文化产权交易所成为东北首家文化产权交易市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扎实推进。

非公有经济发展较快。预计非公有经济完成增加值3284.8亿元,增长14.6%,占全市的65.5%;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39.1亿元,增长19.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30.5亿元,增长37.1%。

对外开放取得新成效。分别组织赴美、加、德、韩、日等国家和地区开展招商活动,重点洽谈推进了加拿大庞巴迪、美国通用电气、康泰斯电子级多晶硅、德国DVS集团高端自动化装备、日本精工、积水房屋、雨润农副产品全球采购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加拿大在沈成立了驻东北贸易代表处,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沈设立了东北地区总部。引进内资成效明显,实际到位内资910亿元,增长68.1%。对外

经贸较快增长,出口总额42亿美元,增长20%。新签对外投资项目28个,对外投资额1.1亿美元,增长26.6%。

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建设加快。城际连接带新城、新市镇规划建设全面启动,新城、新市镇27个主导产业园区已入驻企业1817家。沈本开发大道、沈阜开发大道、沈彰开发大道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加速推进。沈、抚、铁三市共享024电信区号获工信部批准。组织赴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开展推介招商活动,推进了高力汽车博览园、世贸高坎生态城等190个重大项目签约。

(七)财政税收较快增长,收支结构进一步优化。预计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65.4亿元,增长17.6%,其中地方税收收入368.1亿元,增长23.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9.3%,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地方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和主体税收占地方税收收入比重达79.1%和75.4%,比上年分别提高3.7个和1个百分点。重点支出得到保障,一般预算支出完成516.8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3.7%。

(八)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扎实有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预计全市民生工程投入225亿元,增长13.9%。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实名制就业20.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输

出6.9万人,援助就业困难群体就业2.7万人。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10.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低于计划目标0.8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制定了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10.8万名被征地农民参加了养老保障,继续在康平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参保农民12.2万人。完成84.3万名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发放工作,人均增加122元。免收1个月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费用,为企业减负5.3亿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238.1万人,占农村常住人口的99.4%,人均筹资标准由150元提高到165元。城乡低保工作加强,发放低保资金4.2亿元;城市低保标准各区由月人均340元提高到380元,四县(市)由280元提高到310元;农村低保标准各区由年人均2300元提高到2600元,四县(市)由1800元提高到2000元。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各区由700元提高到900元;四县(市)由600元提高到750元。市养老中心一期竣工投入使用,建成100所社区示范性日间照料站,改造50个老旧小区社区公共用房。

保障性住房工作取得进展。采取货币补贴和实物建设双轨运行方式,扩大了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保障范围,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面积85.3万平方米,发放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2.5亿元。投资4亿元改造弃管住宅区389个,改造面积1635万平方米。投资17.5亿元改造供热管网350公里,新增供热能力3900万平方米。

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我市被批准为国家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试验区。实施200所接收农民工子女学校改造项目,完成258栋学校校舍维修改造工作。骨科医院、妇婴医院、儿童医院一期工程基本完工,一院、精神卫生中心主体完工。建成14个乡镇文化站,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提前完成覆盖率100%的目标。成功承办了“省运会”。

过去的一年,全市经济总体上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需要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的任务非常艰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增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高,节能减排的压力仍然较大,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改善。二是具有牵动力的重大项目相对较少,重大项目储备仍显不足,部分项目用地、拆迁、基础设施配套、前期工作滞后。三是在道路交通、投资环境、社会发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方面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实现沈阳老工业基地

全面振兴的关键一年。做好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于实现“十二五”高起点开局,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分析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我市既面临着有利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世界经济呈现逐步复苏态势,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但同时也要看到,国际国内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从我市自身看,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空间承载能力显著提升,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为加快沈阳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但面临的困难和矛盾仍然较多。

基于我市经济发展走势和国际国内环境的分析,2011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安排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部署,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深入实施东北振兴战略、沈阳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筹办十二届全运会等重大战略机遇,围绕“三大目标”,深入推进“五大任务”,以“抓项目促调整、抓环境促提升、抓民生促和谐”为重点,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着力推进自主创新,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抓好节能减排,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实现“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主要发展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5%; ——出口总额增长1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1.5%。

三、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及措施

为确保完成2011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实施“五项工程”为重点,实现工业发展的新突破。一是全力推进企业提升工程。培育发展一批国内国际知名品牌优势企业及产品,省级名牌产品达到100个。力争新增4户产值超百亿元企业。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重点推进沈变特高压输变电生产基地、沈阳机床重大型数控机床生产基地、沈鼓核泵试验基地等项目建设。汽车产业聚集区重点推进中华A级车新工厂投产、上通北盛商务车升级改造等项目建设。大浑南地区重点建设同方科技园、方大半导体绿色照明产业园等项目;航高基地重点建设沈飞航空工业园、黎明航发工业园及空气动力研究试验基地,推进ARJ21装配厂房建成使用。沈北新区重点以光电信息产业园为依托,发展新邮通信、晨讯科技、德信手机等现代通信产业项目。二是统筹安排好项目工程。工业固定资产

投资增长15%,力争增长20%。新开工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00个,力争120个。三是进一步做好并购工程。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针对世界顶级的核心技术开展并购,启动并购国内外项目40个,完成15个。加快培育拥有关键核心技术、国内外知名的骨干企业。四是大力推进产业集群工程。力争超百亿元产业集群达到17个,巩固和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千亿元规模,力争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产值突破千亿元,加快培育电气及配件、机床及功能部件、手机等产业集群进入千亿元产值行列。五是深入推进节能与淘汰落后工程。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控制在1吨标准煤以下。实施重大节能工程项目50个,推广应用重点节能新技术、新产品20项。突出抓好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机电设备节能、建设合同能源管理平台、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推广应用重点节能新技术和新产品等6项工程。进一步加大对玻璃、水泥、造纸、酒精等行业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

(二)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增长20%以上。一是加快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支持信息技术在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医药化工、航空等主导产业的应用,运用信息技术优化专用装备、发电与输变电设备、先进重大装备等功能。二是大力构筑创新平台。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快建设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鼓励在沈高校建设大学科技园,吸引社会多元化资金投资兴建创业园和孵化器。三是加快推进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民用航空、

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建设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和风电装备产业基地,建设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基地、金属新材料产业园、东大产业园,加快建设近海经济区国家级环保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建设棋盘山泗水科技城。四是营造自主创新环境。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发展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培养引进一批优秀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

(三)以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为重点,促进县域经济大发展。一是培育特色产业园区和集群。加快推进辽中近海、新民胡台、法库开发区、康平开发区等重点产业园区建设,每个区县(市)培育1-2个超百亿元集群。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抓好粮油作物高产示范区建设,提高粮食单产水平,确保粮食总产量在280万吨以上。突出发展“一乡一业”,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0万亩、高效特色农业面积20万亩,实施中低产田改造30万亩,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50%以上。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及龙头企业发展,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910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90家。三是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依托城际连接带,重点抓好19个新城、新市镇的规划建设,促进人口、资源、产业向重点城镇集中。四是加大农机、能源推广力度。新增农机具1.5万台套、农机总动力5万千瓦,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75.5%。建设户用沼气9000处。大力推进产业扶贫、移民扶贫、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定点帮扶等农村扶贫开发重点

工作。五是完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重点抓好农技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植物疫病防控、农村土地流转、农产品流通、农业信息、农村金融和多元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服务体系建设。

(四)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全面提升中心城市功能。一是大力发展金融业。以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为主体,开展优化金融生态综合试验,加快沈阳金融街建设。鼓励设立和引进大型产业投资基金,建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加快股权投资基金发展。大力推进企业上市融资,推动盛京银行等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做好“新三板”试点准备工作,力争进入首批“新三板”扩容试点城市。加快引进保险法人等金融机构。二是发展壮大物流业。加快近海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浑河商务城商贸物流集聚区、沈北综合物流园区建设,推进中远物流、中铁集装箱中心站等项目建设,确保国药物流、邮政物流等项目竣工,争取沈阳保税物流中心成为综合保税区。三是加快发展信息软件业。推进沈阳国际软件园、浑南动漫软件产业带、沈北软件产业园、皇姑软件服务外包基地建设,发挥东软、昂立、新松机器人等一批领军企业的带动作用,扶持一批高成长性软件企业迅速做大做强。四是积极发展旅游、会展业。加强旅游精品建设和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积极打造会展品牌,力争举办各类会展活动242项,展览面积170万平方米。五是保持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鼓励开发以中小户型和中低价位为主体的商品住宅,切实增加有效供给。继续办好各种形式的房交会,注重发展县域市场。规范发展二手房市场和房屋租

赁市场,扩大交易资金监管覆盖面。加强商品房预售审批,努力保持房价和交易量基本稳定。六是进一步发展商贸服务业。围绕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努力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积极扩大消费热点,大力改善消费环境。加快大中街、太原街、长江街、兴华街、南塔等商贸集聚区建设。鼓励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发展。加快发展社区居民服务业。继续做好“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和汽车以旧换新工作。全面保障市场供应,维护市场价格秩序。

(五)以加强重大项目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扩大投资需求。坚持市领导带队帮扶重大项目的工作机制,着重解决制约项目建设的资金、拆迁等关键问题,努力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确保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开工建设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2000个,完成投资2700亿元。一是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重点推进沈阳南站、沈阳新北站、京沈客运专线、沈丹客运专线等铁路项目建设,推进桃仙机场T3航站楼和2号跑道等项目建设,推进地铁2号线建设,推进4号线、9号线、10号线前期工作,推进沈阳至新民、沈阳至辽中、黎明至望滨等城际铁路建设,推进沈阜开发大道二期、沈彰开发大道二期等重点公路建设,推进主次干道改造工程、南北二干线和二环快速路改造工程、三环高速公路改扩建及四环快速路新建工程,推进沈西热电、浑南热电等能源项目建设。二是加快工业项目建设。加快建设装备制造业基地,重点推进沃得工程机械产业园、海尔工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汽车产业基地,重点推进宝马新工厂、米其林轮胎等项目;加快建设航

高基地,重点推进C系列飞机转包、沈飞民机制造等项目;加快建设现代建筑产业基地,重点推进积水房屋、兆寰现代建筑产业园等项目。三是加快服务业项目建设。重点推进高力汽车博览园、雨润农副产品全球采购中心、总部基地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推进嘉里中心、裕景中心等金廊项目建设,推进华强文化产业园、国际创意谷等文化旅游及创意产业项目建设。四是加快农业项目建设。重点推进法库设施农业工程、东亚国际农业创新中心等项目建设。五是加快民生及社会事业项目建设。重点推进“十二运”全运村主体工程和比赛场馆建设,推进市级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推进文化艺术中心等文化设施建设,推进胸科医院、儿童医院二期等卫生项目建设。六是加快生态环境项目建设。新建2座农村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新建6座污水处理厂,实施柳河、绕阳河、秀水河等河道整治工程。

(六)以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一是加快启动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专项试点。全力推进沈北新区新型工业化先导示范区、铁西区生产性服务业、金融商贸开发区优化金融生态、大浑南地区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苏家屯区城乡统筹发展、辽中县现代综合保税物流创新等专项改革。二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机床、沈鼓、北方重工等重点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推进国有资本证券化。三是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支持民间资本投向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抓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补偿制度,开展中小企业

融资担保改革试点。鼓励发展小额贷款公司。争取具备条件的非公企业发行企业债券。构建创业辅导、技术支持、信息网络、人才培训、法律维权等服务体系。四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的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深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探索进一步降低基本药物价格的采购方式。积极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五是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建立集体林权流转制度,扩大林权抵押贷款范围。六是创新政府管理体制。继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坚持依法行政,增强公共服务功能,努力构建服务型政府。七是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抓好政府信用体系、企业信用体系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完善信用信息数据技术平台。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外资以参股、并购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鼓励外商投资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鼓励跨国公司在我市设立区域总部、研发及采购等功能性机构,鼓励外商设立投资性公司、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企业。做好项目策划、包装工作,洽谈、引进一批新项目,力争实现当年招商、当年签约、当年调资。加大国内招商力度,调入内资增长10%。二是促进出口结构升级。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扶持和扩大机床、汽车、电气等自主品牌产品出口。继续巩固发展日、韩和香港等传统市场,深度开发欧盟、北美等发达地区市场,积极开拓俄罗斯、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三是创新“走

两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

两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 一、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方针政策,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呈现出经济运行平稳、增长速度较快、质量效益提高、民生不断改善的良好局面。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外,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初步预计,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3%,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8%,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86‰,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可完成年度目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5.9%,与计划目标3%左右相比,超过2.9个百分点。 (一)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速度明显加快,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700亿元,增长12%以上,呈现出农业稳步发展,工业持续增强,服务业增长强劲的势头。发展质量明显提高,财政收支双双跨上1000亿元台阶,全部工业利税跨上1000亿元台阶。发展后劲明

显增强,全省铁路营运总里程达2327公里,公路通车里程20万公里,拥有民用机场11个;电力装机规模突破2000万千瓦;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10户。 (二)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 麻栗坝大㈡型水库、青山嘴大㈡型水库等重点水利工程进展顺利,17件中型水库实现大坝封顶,94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基本完成,建成山区“五小水利”20万件。预计全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400亿元,粮食产量1546.68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390亿元,肉类总产量335万吨,冬季农业开发面积达1800万亩。 (三)工业经济加快发展 昆钢大红山铁矿项目竣工投产,富瑞公司“836”二期工程试车成功,天安化工50万吨/年合成氨、三环中化120万吨/年磷铵等项目进展顺利。预计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700亿元。 (四)消费需求稳中趋旺 推进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发展,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4.54亿元,增长17.3%。旅游“二次创业”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旅游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旅游业总收入达到580亿元。

县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报告

县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报告 县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报告 的投资集聚园区。本文来自.gongwen123. (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按照三产多元化的要求,突出特色,启动轮台县旅游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强与北京中坤集团的合作,督促中坤集团加大投资力度,做大做强塔里木胡杨林公园,使之成为巴州乃至全疆旅游亮点之一。加快交通、餐饮、服务、娱乐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规范对新星路商业步行街、市民一条街、都护大街、314国道商贸街、城镇集贸市场、轮兴综合市场等四街两市的管理,加快发展信息咨询、会计、法律、教育培训、体育健身、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农村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中介组织,培育壮大农村集贸市场、干鲜果品市场、煤炭批发市场、活畜交易市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进一步拓展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不断提高三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手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要紧紧抓住国家对大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强我县基础设施建设,为加快轮台新一轮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01X年,对完成测设的216余公里乡村道路要争取立项,争取尽快启动及早完成;力争塔力克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启动并完成2个乡万亩低产田改造项目;完成2600户抗震安居房建设任务;加强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启动5所明德学校建设,继续争取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积极做好农村中小学危房造工作。全面完成6个乡镇文化站建设和2个镇的政权建设项目。启动农村电网三期改造工

程。重点加强塔里木河、迪那河等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重点抓好迪那灌区改造、阳霞灌区改造、轮南灌区改造工程、塔河综合治理、启动日本协力基金水源地和节水灌溉项目建设,扩大高新节水面积,完善水利工程配套设施,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继续加快我县乡村道路建设,争取启动塔中机场建设。积极争取实施园区35KV双回复线建设。明年启动县城环城公路建设,加快青年水库规划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 (五)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努力打造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在招商引资上进一步加快节奏、拓展领域、创新办法,提高水平、增强实效,特别是进一步改进招商引资工作的方式方法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利税大户、项目储备的激励机制。在招商重点上,立足轮台县石油石化、矿业、农副产品加工和旅游业四大产业,突出抓好产业链招商和开发式招商。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领导干部负责制,认真抓好项目负责制的落实,促使我县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六)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进一步加大对科技、教育的投入。明年开工新建10000平方米的民汉合校综合教学楼等学校建设,继续争取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启动综合体育馆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乡村文体站室和公益性群众健身设施建设。继续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力争新增就业岗位201X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建立健全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网络,确保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3 以内。强化土地管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报告(2015年)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报告 (2015) 编写提纲 —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报告》是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西部民族经济研究中心的年度报告,紧密围绕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或重大问题开展对策性、前瞻性研究,分主题每年正式出版。每个主题下,设总报告、专题报告和地区报告三部分。总报告是把民族地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专题报告是把年度主题分解为若干个专题进行研究,地区报告根据年度主题的不同,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民族自治地方,就年度主题在地区层面进行深入研究。在每年的年度报告最后,是对前一年民族地区的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内容包括全国及民族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农业、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消费、进出口、利用外资、财政金融等方面基本运行情况,经济运行热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 2015年的编写主题是“一带一路”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基本框架结构是: 总报告 “一带一路”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报告 地区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新疆经济发展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西藏经济发展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内蒙古经济发展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宁夏经济发展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广西经济发展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云南经济发展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青海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甘肃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报告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报告 中巴经济走廊研究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东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报告 专题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民族地区自贸区建设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民族地区口岸经济发展报告 “一带一路”建设与民族地区城镇化报告 “一带一路”与民族地区产业发展报告 “一带一路”与民族地区沿边对外开放研究 …

阿克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一、基本概况 阿克苏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总面积万平方公里。东南西分别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田地区、喀什地区为临,北以天山为分水岭,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交界,西北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全地区边境线长23 5公里。全地区辖8县1市,84个乡镇,56个农林牧场。总人口万(含农一师万)其中,维吾尔族万,占%,汉族万,占%;农业人口万,非农业人口万),阿克苏市总人口万人。由36个民族组成,是一个以维吾尔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区。 阿克苏史称“龟兹”、“姑墨”,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公元前60年,西汉政权就在此设立西域都护府,龟兹、姑墨、温宿正式列入汉朝版图。唐朝政府在此设立安西大都护府,管辖西域三十六国,阿克苏是龟兹国、姑墨国、温宿国所在地。清代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清政府在此设置参赞大臣,冠名以阿克苏(维吾尔语意为“清澈奔流的水”)。 二、资源现状 水土光热资源:“阿克苏”是新疆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共有冰川1298条,冰川面积4098平方公里,储水量21 54亿立方米,境内有大小河流16条,其中流量在10000 以内的河流有15条,塔里木河流量的70%以上为阿克苏河下泄水;地表水年径流量133亿立方米,地下水动储量77亿立方米,水能资源蕴藏量万千瓦,在全疆仅次于伊犁。现有耕地920多万亩,宜垦荒地4000多万亩,森林资源1000多万亩,草场5000多万亩。阿克苏地区气候宜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数2800-3831小时,是全国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之一。昼夜温差大,全年无霜期183-227天,年平均气温。℃,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和林果业的种植。年产原棉1000万担,占全国的九分之一、全疆的三分之一,开工和已落实纺锭规模200万锭;已建成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优质特色林果生产基地,林果面积达407万亩,农民人均林果纯收入1 278元,当年增收571元;高效节水面积达169万亩,种植业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

20090925建国60周年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六十年沧桑磨砺 重庆走向新的辉煌 ——建国60周年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六十年沧桑磨砺,六十年改天换地。1949年11月30日,随着人民解放军挺进大西南,解放重庆,这座西南重镇从此焕发青春,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亘古未有的新阶段。建国60年来,重庆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韧不拔、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克服了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改天换地,创造了波澜壮阔的光辉诗篇。改革开放特别是直辖以来,重庆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国民经济焕然一新,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文教体卫取得了卓越成就,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加深。重庆已站上一个新的起点上,正努力实践胡锦涛总书记勾画的“314”1宏伟蓝图和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设。 富饶的土地 悠久的历史 重庆位于北纬28度10分-32度13分,东经105度11分-110度11分之间,地处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和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的结合部,东邻湖北、湖南,南靠贵州,西接四川,北连陕西,是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西南工商业重镇和水陆交通枢纽。 重庆地下、地表资源丰富,组合条件较好,利用价值高,开发潜力大,是我国自然资源富集地区之一。重庆是全国大中城市中矿产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已发现矿产75种,初步探明的矿产40多种, 1“314”总体部署具体含义参见“奋进的历程”第五部分。

探明矿藏产地353处,储量矿产潜在价值3882亿元。重庆境内江河纵横,水网密布,水能蕴藏量巨大,极具开发潜力。全市每平方公里拥有可开发水电总装机容量是全国平均数的3倍,水能资源开发量在全国城市中名列前茅。此外,还有丰富的地下热能和饮用矿泉水,开发潜力巨大。 重庆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以重庆为中心的古巴渝地区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这片土地孕育了重庆悠久的历史。公元581年隋文帝改楚州为渝州,重庆始简称"渝"。公元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1891年重庆成为中国最早对外开埠的内陆通商口岸。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1937年至1946年,日本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国民政府移驻重庆,重庆成为中华民国战时陪都,是当时全国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的最高指挥部,中国大后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49年11月重庆解放,新中国建立初期重庆作为中共中央西南局和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是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西南大区撤销后改为四川省辖市。1983年率先成为全国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实行计划单列,赋予省级经济管理权限。1992年辟为沿江开放城市。1996年9月中央批准重庆代管四川省的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1997年3月14日,经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批准,重庆正式成为中国第四个、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掀开了重庆建设与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

城乡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城乡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各市、县政府及规划部门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关于城乡规划工作的战略部署,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要求,加快工作指导转变,坚持科学民主依法规划,努力推进城乡规划由粗放型向精细特色型、由速度型向质量速度型、由把关型向把关调控型全面提升,各项规划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有力地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二、发展措施 (一)围绕服务发展,完善规划体系,推行科学规划。 结合人大立法计划,加快地方性法规的调研论证和立法步伐,配套出台《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城乡规划管理办法》、《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控制性规划实施通则》等政府规章,逐步建立以地方性规划法规为主体,以政府配套规章、部门管理规定和行业规范标准为补充的地方性法规体系,为我市城乡规划管理提供依据。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规划管理,把好规划审批关。理顺政府部门执法工作程序和运转机制,严肃查处严重违反城乡规划、损害公共利益和群众利益的违法建设行为,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各城乡启动了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和体育、文化、教育设施专项规划编制;深化完善供电、供气、供热专项规划;加快供排水专项规划研究,城市防洪规划编制,提升城市安全预警体系。做好各城乡街道卫生、建筑规划、河流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项目规划编制工作,打开城市发展新格局。强化政府规划服务功能,充分体现关注民生,积极推进城乡改造规划,开展拆迁安置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中低价位商品房的选址策划,着力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坚持把更新理念和创新思路作为推动规划事业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认真做好规划工作。 (二)统筹兼顾,协调城乡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树立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落实“五个统筹”,努力实现城乡规划管理全面覆盖,构建和谐城乡。在大力发展城乡经济,投资开建各种工厂来促进城乡经济发展,提高社会的就业率的同时也密切关注着城乡环境的保护。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城乡规划集中统一管理基础上,加强对各地县(市)行业管理和重点规划指导,开展村镇规划管理

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 报告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关键之年。今年以来,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区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年度计划任务,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紧扣产业增长极、宜居新空间、生态后花园“三大”发展定位和做好对标找差、产业强区、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绿色发展、民生改善“六篇文章”的新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扎实开展对标找差“三争”主题活动,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综合改革稳步推进,老百姓获得感不断增强,年度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为“强富美高”新六合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2018年列入区人代会主要目标预期性和约束性两类指标共26个,全年完成指标24个,未达进度指标2项,整体实现度达92.3%,其中:约束性指标全部达进度;预期性指标中地区生产总值受工业产值下滑、服务业支撑不足等影响,低于目标增幅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受限上商贸单位退出、效益下滑等影响,低于目标增幅2个百分点。主要目标完成情况详见下表: 全区2018年综合指标预计完成情况表

类别序 号 指标名称单位年度计划 全年预计完成情况 实绩增幅(%)进度(%) 预期性指标1 地区生产总值% 8 475.3 7 87.5 2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8 37.2 18.1 109.4 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0 205 14.5 104.1 4 其中:工业投资% 10 38 10. 5 101.1 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0 228 8 80 6 外贸进出口总额亿元4 7 47 2.4 100 7 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12000 13432 15.5 111.9 8 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万美元1500 2150 17.4 143.3 9 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家10 21 210 10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 区生产总值比重 % 1.5 1.5 100 11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 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 百分点 提高2个 百分点 提高2个 百分点 100 12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高于经济 增速 38158 9.3 101.2 13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高于城镇 居民增幅 24674 9.4 101.1 14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人19800 26000 131.3 15 城镇登记失业率% <3.5 1.9 达标 约束性指标16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 1.5 1.5 100 17 煤炭消费总量万吨达标13 100 18 万元GDP用水下降% 5 5 100 19 万元GDP二氧化碳下降% 4 4 100 20 主要污染物排放- 达标达标达标 21 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 上天气比例 - 达标80.5 达标 22 PM2.5浓度下降- 达标5左右达标 23 降尘量下降- 达标达标达标 24 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水质达标率 % 100 100 100 25 列入省、市考断面水质- 达省定 标准 达标达标26 全区域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 达标达标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讲话稿-领导讲话模板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讲话稿 尊敬的xx常务副市长及各位领导: 岁末年初,xx常务副市长组织召开相关重点工作调度会,这是对我区工 作的关心和鞭策。下面,我代表中共xx区委、区政府向各位领导简要汇报一下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紧紧围绕“打造雁城商都,建设xx新城”的目标,深入实施“南优北拓、城乡一体”发展战略,致力于建设富裕、美丽、平安、和谐、幸福的新xx,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1、经济发展提速增效。1—9月,全区累计完成亿元,同比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同比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85元,同比增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17元,同比增长%。1—11月,完成财政总收入亿元,同比 增长%,其中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同比增长%;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60亿元,同比增长59%;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18%;外贸累计进出口总额1060 万美元,同比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9%,比上年同期 增长个百分点。 2、财税收入稳步增长。1—11月,完成财政总收入亿元,同比增长%,截 至12月14日,全区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亿元,为年初目标(亿元)的%,为调整目标(亿元)的%,同比增收亿元,增长%。其中国税部门累计完成亿元,同比增收亿元, 增长%;地税部门累计完成亿元,同比增收亿元,增长%;财政部门累计完成亿元,同比增收亿元,增长19%。 3、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今年以来,我区共实施项目116个,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2个、产业项目65个、民生项目29个。截至11月底,全区竣工项目80个。38个省市区重点项目中,竣工投产6个,开工动建21个,累计完成投资亿元,为年度计划的%。项目结构进一步优化,三大产业都有一批大项目。共创家世界投入使用,晶珠购物公园、南方中亿汽贸城开工建设,中油新兴能源产业集团华南总部基地等一批三产项目建设加快,衡阳苏宁广场、文化创意体验园、杨岭片区综合开发等完成概念性规划、正在深度洽谈。xx科技创业园完成30000平方米标准厂房主体工程,LNG储配站完成安评、环评两个控制性环节的审批。 领军现代农业、南国红金银花基地相继实施,来势较好,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4、城乡统筹协调并进。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平方公里中心城

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论) 2010年03月22日00:00人民日报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出发,针对工农、城乡发展不协调和城乡二元结构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浙江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初步建立起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在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深刻认识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浙江经济发展遇到了新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困难,但“三农”工作扎实推进、逆势而上,为实现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农村改革发展亮点纷呈,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连续25年位居全国各省区之首。农民人均纯收入过万,而且与全省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基本同步,反映出浙江统筹城乡发展取得了新成效、面临着新形势。 从产业结构来看,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制造业正加速由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向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为主升级,第二产业进入平稳发展期,服务业进入比重逐年提高的快速发展期,“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正在加速形成。这将给农民创业就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随着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日益健全,农业领域的公共资源配置全面增加,资本、技术替代土地、劳动的速度不断加快,现代农业进入加速发展期,三次产业和城乡经济将呈现融合发展的新趋势。这就要求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投入力度,健全激励机制,促进更多的资源要素配置到农业领域,全面强化对农业的技术、人才、资本和体制支撑。 从就业结构来看,随着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的初步完成、城乡平等就业体制机制的基本建立,促进农民就业的重点转到了提高农民就业的稳定性上。这就要求通过加快完善农业经营方式、适当提高农产品价格水平、不断增加农业补贴等途径,提高农业劳动者收入,缩小工农劳动者的收入差距。同时,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加快,第二产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随着城乡服务业加快发展和农业经营规模化,第三产业和现代农业将成为扩大农民就业的主要领域。 从城乡结构来看,随着农村产业集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越来越多的农民将成为城市市民,城乡人口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这就要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县城、中心镇、中心村建设和土地使用、户籍管理、公共福利等配套改革,为产业集聚发展、农民创业就业、农民进城落户构建良好平台和有效机制。同时,随着农村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公共服务

大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016年大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大足区统计局 2017年2月27日 2016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全市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动能,协调改善民生事业,实现了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65917万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45711万元,比上年增长4.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216745万元,比上年增长12.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03461万元,比上年增长11.2%。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11.5:57.3:31.2,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6、7.2和3.3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5%、64.8%和30.2%。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20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3%,比上年下降0.53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64437万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种植业产值423545万元,比上年增长5.4%;畜牧业产值202263万元,比上年增长1.1%。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65524公顷,比上年增长2.4%;油料种植面积19066公顷,比上年增长5.9%;蔬菜种植面积18057公顷,比上年增长3.5%。 全年粮食总产量43.9万吨。蔬菜产量38万吨,比上年增6.4%。油料产量4.7万吨,比上年增长7.5%。肉类总产量6.4万吨,比上年下降3%。 主要农产品产量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1832518万元,比上年增长11.1%。规模工业总产值6109884万元,比上年增长14.5%;规模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2%。规模工业企业户数达到348户;工业品产销率为98.7%,比上年提升了0.2个百分点。 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5904612万元,比上年增长16.2%;总资产贡献率为29.8%,比上年增长2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10.2%,比上年增长0.1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84227万元,比上年增长18.5%。建筑业总产值1262885万元,比上年增长25.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81470万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5191806万元,比上年增长20.7%;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915627万元,比上年增长22%。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54454万元,比上年增长135.6%。第二产业投资2874918万元,比上年增长29.8%,其中工业投资完成2874918万元,比上年增长29.8%。第三产业投资3052098万元,比上年增长6.1%。 五、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9050万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批发零售业937671万元,比上年增长14.1%;餐饮业221379万元,比上年增长11.9%。

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范文

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 告范文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县**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绿色发展、后发崛起”总要求,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居兴县”战略,着力抓改革、稳增长、促转型、优环境、惠民生,努力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年初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回顾一年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效,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经济运行总体良好,**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73.64亿元,增长7.8%。现代农业高效发展。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0.61亿元,增长2.8%。加快建设农业“两区”,新增粮食功能区4500亩,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农业标准化生

产程度达60%以上,被命名为省级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县。工业经济难中求进。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36.87亿元,增长7.4%,其中工业增加值28.82亿元,增长7.5%。扎实开展“工业企业服务年”和“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年”活动,加强工业平台建设,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5亿元。创新机制破解企业融资难,出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意见,设立企业应急周转金,积极防范化解企业风险。扎实开展“四破专项整治”, 盘活闲置低效用地544亩,消化批而未供土地617亩。建筑业发展成绩喜人。优化建筑业发展环境,新增一、二级资质建筑企业6家,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32.85亿元、税收1.57亿元,分别增长26.5 %、42.7%,建筑业成为我县经济主要增长点。现代服务业扩容增效。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6.16亿元,增长10.3%。消费稳健增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35亿元,同比增长13.2%。旅游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全年接待游客数526.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41亿元,分别增长31.8%和46.7%。编制了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影视文化产业、电子商务产业扶持政策。金融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28.68亿元,增长16.0%,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05.68亿元,增长21.5%,增速均位居金华市第一。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年全县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由20XX年的14.8:50.3:34.9调整为14.4:50.1:35.5,一

2016年朝阳区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指标数据

2016年朝阳区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指标年度数据 指标2016年增长(%)一、地区生产总值(亿元)5171.0 6.5 第一产业 1.1-5.5 第二产业351.0-0.5 第三产业4818.97.1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万元)31935.1-8.9三、工业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688.5-4.8 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165.7-3.4 四、能源 1、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874.44 2.09 其中:第一产业 1.29 4.03 第二产业112.95-1.88 第三产业490.17 3.21 2、万元GDP能耗(吨标准煤)0.1691-4.14 五、商业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亿元)2654.5 5.6 六、建筑业 1、建筑业总产值(亿元)1155.17.6 2、房屋施工面积(万平方米)7284.810.5 七、固定资产投资 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1257.9 1.5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29.5 5.7 房地产开发投资666.4-3.3 2、房屋施工面积(万平方米)3243.011.3 3、房屋竣工面积(万平方米)459.014.7 八、房地产开发 1、商品房施工面积(万平方米)2034.4-2.5 其中:新开工面积386.4-13.7 2、商品房竣工面积(万平方米)277.6-11.5 3、商品房销售面积(万平方米)162.4-13.6 4、商品房销售额(亿元)696.413.0

九、居民收支 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600568.3 2、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400340.9 十、劳动情况 全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万人)221.0 3.9十一、中关村朝阳园 中关村朝阳园企业总收入(亿元)4603.68.9十二、人口 年末常住人口(万人)385.6-2.5 其中:常住外来人口174.8-5十三、限额以上第三产业经营状况 1、资产总计(亿元)142754.916.1 2、收入合计(亿元)29381.57.7 3、利润总额(亿元)4227.8-3.5注:1、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为不变价增速。 2、万元GDP能耗增速为不变价增速。 3、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统计口径为项目建设地口径。 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产业经营地口径数据。

2014-2015农村电商发展报告

2014-2015年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 近日,中国食品(农产品)安全电子商务研究院、中国食品业诚信联盟在京联合举办中国食品(农产品)安全电子商务高层研讨会,中国食品(农产品)安全电子商务研究院院长、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洪涛发布并重点解读《2014-2015年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总结2014年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状况,指出2015年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趋势。2014年我国农产品电商概况 农产品电子商务成为农村电子商务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得到飞跃发展,我国有各类涉农电商3.1万家,其中涉农交易类电商有近4000家。 农产品电商进入第四轮电商热潮历经20多年的发展,我国电商继图书、服装、3C三大电商热潮后,现已进入第四轮电商热潮,即农产品电商时代。 农产品特色电商形成“两超-多强-小众”格局我国农产品电商目前形成了“两超—多强—小众”的格局,所谓“两超”就是阿里系、京东系农产品电商;“多强”是指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产品电商;“小众”是指具有成长性的特色农产品电商。生鲜电商被称为电商领域的新“蓝海”。据统计,2010年至今,阿里平台农产品销售额的年均增速为112.15%,农产品销售额2010年达37亿元左右,2014年预计突破800亿元。2013年,淘宝网生鲜产品(包括水产、肉类和水果)的增速高达194.58%,居所有品类排名首位。2013年全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130亿元,同比增长221%,预计2014年全国将达到260亿元,增长100%。 2014年我国农产品电商特点 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迅速2014年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2013年。 农产品电子商务进入融资高峰期据统计,本来生活、美味七七、京东、我买网、宅急送、阿里巴巴、收货宝、青年菜君等先后获得了大量PE/VC融资,这些融资大都注入农产品电

2018年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2018年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00309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734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366001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469575亿元,增长7.6%。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7%,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2%。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6.2%,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为32.4%,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贡献率为-8.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4644元,比上年增长6.1%。国民总收入896915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4]比上年下降3.1%。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07327元/人,比上年提高6.6%。

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953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3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313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58%,比上年末提高1.06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3.37%,比上年末提高1.02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出生率为10.94‰;死亡人口993万人,死亡率为7.13‰;自然增长率为3.81‰。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6]2.86亿人,其中流动人口2.41亿人。 表12018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586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3419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比上年增加10万人。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下降0.1个百分点。全国农民工总量28836万人,比上年增长0.6%。其中,外出农民工17266万人,增长0.5%;本地农民工11570万人,增长0.9%。

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状况报告

一、调整结构提振需求,区域经济在攻坚克难中稳步增长 有效落实目标责任,完善压力传导机制,加大企业帮扶力度,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区域经济保持逐月向好稳步增长态势。 1、主要指标稳步增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三产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1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比去年底提高个百分点;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同比增长%;注册合同外资5504万美元,占年计划的%;实际利用外资8517万美元,提前完成全年目标;地方外贸出口6143万美元,占年计划的%。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双过半”。 2、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大明路国际汽车街区集聚效应持续增强,实施了宝马等4家汽车专卖店扩建工程,建成开业汽车街商务中心、新奇特汽配商城,全街汽车销售额达亿元,同比增长%,小车销售占全市销售量的67%以上,实现税收8750万元,同比增长%。卡子门时尚家居购物中心区特色优势逐步显现,宜家、红星美凯龙2家企业实现销售收入突破2亿元。风光带特色品牌效应不断放大,积极推进夫子庙—风光带条例立法工作,组织开展“送旅游”活动,调整升级贵宾楼等7家企业营业面积万平方米,引进品牌规模企业6家,白鹭洲水街日益繁荣,消费需求持续走高,景区税收收入、景点收入分别达4560和318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3%和52%。全区实现旅游总收入38亿元,同比增长28%。 3、自主创新步伐加快。制定出台《关于深化都市产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促成了“节能环保汽车空调压缩机工程技术中心”等5个产学研合作项目,集团、公司分别被评为全市工业50强和全市百强成长型企业,普天通信等6家企业被评为“高成长科技创新百优企业”,新增无线电厂等高新技术企业3家,实现专利申请124项,软件产业产值亿元,同比增长28%,完成服务外包执行额2468万美元。全区76家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6%,增加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 二、拓展载体选资引强,项目园区在倾力推进中取得实效 坚持项目带动战略,更加注重资源配置和选资效益,积极推进重点项目、产业园区和商务楼宇等载体建设,发展空间得到拓展。 1、重点项目推进有序。突出分类推进,强化协同配合,严格督查管理,全区48项重点项目总体进展情况良好,从推进情况看,进展顺利的有明匙路拓宽二期、集庆路1号地块开发等28项,占项目总数的%,部分推进的有特易购生活购物中心建设、永乐路南侧果品公司地块开发等14项,占项目总数的%。从进展阶段看,处于实施拆迁阶段项目8个,开工准备阶段项目6个,施工阶段项目13个。 2、园区楼宇建设加速。全区15个产业园区建设有序推进,建成通济都市创意产业园南区,日华光电、大明路、双龙街科技产业园等建设稳步进行,完成无线谷产业园立项,水利公司、水建仓库产业园即将开工。商务楼宇加快建设,省电信通服大厦、大明路汽车街商务中心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成教大厦、润泰市场扩建主体封顶,金榜大厦、木材市场商务综合楼开工建设。全区调整新增载体面积近12万平方米。 3、招商选资成效明显。针对区域资源禀赋特点,积极推介招商资源,招商选资取得较大进展,产业园区引进了股份、网络、文化等30家企业;商务楼宇通服大厦引进了克缇集团、投资网、海底捞等企业,安利分公司迁至鸿意商务楼。全区新引进企业700家,其中注册资本200万元以上企业64家,新增注册资本亿元。 三、改造老城打造景观,城市品质在人文传承中持续提升 加快老城改造和人文景观打造步伐,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有效巩固文明创建和“三

2017年朝阳区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指标数据

2017年朝阳区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指标年度数据 指标2017年增长(%)一、地区生产总值(亿元)5635.5 6.6 第一产业 1.28.7 第二产业422.7 6.8 第三产业5211.5 6.5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万元)33280.2 4.2三、工业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715.4 3.9 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173.0 4.4 四、能源 1、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886.08 1.33 其中:第一产业 1.23-4.65 第二产业103.72-8.17 第三产业493.270.63 2、万元GDP能耗(吨标准煤)0.1572-4.90 五、商业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亿元)2762.3 4.1 六、建筑业 1、建筑业总产值(亿元)1329.315.1 2、房屋施工面积(万平方米)7973.99.5 七、固定资产投资 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1356.17.8 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815.822.4 2、房屋施工面积(万平方米)3061.8-5.6 3、房屋竣工面积(万平方米)368.9-19.6 八、房地产开发 1、商品房施工面积(万平方米)2158.0 6.1 其中:新开工面积321.0-16.9 2、商品房竣工面积(万平方米)236.5-14.8 3、商品房销售面积(万平方米)102.5-36.9 4、商品房销售额(亿元)379.2-45.5 九、居民收支 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648418.0 2、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41579 3.9

十、劳动情况 全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万人)230.6 4.3十一、中关村朝阳园 中关村朝阳园企业总收入(亿元)5538.920.3十二、人口 年末常住人口(万人)373.9-3.0 其中:常住外来人口168.8-3.4十三、限额以上第三产业经营状况 1、资产总计(亿元)159013.311.4 2、收入合计(亿元)32873.411.9 3、利润总额(亿元)4452.1 5.3注:1、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为不变价增速。 2、万元GDP能耗增速为不变价增速。 3、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统计口径为项目建设地口径。 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产业经营地口径数据。

深圳市社会工作十年发展报告

深圳市社会工作十年发展报告 发展社会工作是新时期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和谐、创新社会治理、改善基本民生的重要安排。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宏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决策部署。同年,民政部在深圳召开全国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对深圳社会工作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2007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及七个配套文件(简称“1+7”文件),明确的制度安排为我市轰轰烈烈地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2009年7月,民政部与深圳市政府签订《推进民政事业综合配套改革合作协议》,确定深圳市为社会工作发展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示范区;2014年9月,民政部、深圳市政府共同召开推进民政事业改革发展会议,深圳被授予“创建全国社会工作发展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示范区”称号。深圳初步建立了现代社会工作体系,社会工作在社区治理、社会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深圳特点的发展之路。 一、制度先行、系统建构,引领示范的社会工作十年 (一)高起点、高规格,建立现代社会工作制度体系 深圳社会工作“1+7”文件是全国第一个围绕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的机制和制度保障出台的综合性地方文

件,体系完整、措施得力、操作性强,文件的颁布标志着深圳市初步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制度体系,完善了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和社会工作人才配置机制,明确了培育和发展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志愿者队伍等配套政策措施。 在此基础上,通过近十年本土社会工作实践,先后出台了《社工机构行为规范指引》、《深圳市社区服务中心设置运营标准(试行)》、《深圳市社会工作者守则》、《深圳市社会工作者登记和注册管理办法》、《深圳市社会工作者中级督导选拔考核管理办法》等20余个配套制度和行业规范性文件,在横向方面涵盖了社会工作者注册、继续教育、督导选拔与管理,社工机构行为规范与评估,项目运作及评估,行业规范与监管等5大方面,在纵向方面对社会工作者从准入、到培育、到晋升、到监督、到评估,再到退出等一系列程序进行了完整的规范。系统性的政府职能部门的规范性文件和社工行业文件的出台与实施,初步构建起了深圳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的制度体系,为国内其他地区的社会工作发展提供了制度和政策的借鉴。 (二)政府主导,社会运作,形成具有深圳特点的社会工作模式一是实现社工购买与资助方式社会化。2008年,深圳率先按照“政社分离、政事分开”的原则,通过招标、竞标方式向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购买服务,并以合同方式确定双方的责、权、利关系,促进公益资源的共享及合理分配,推动政府从直接“养机构、养人、办事”向购买公益性民间组织服务转变。同时,在政府1:1配比的资助下,企业进行社工服务自主购买,形成了对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有效补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