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一数学上册(沪科版)教材解析

初一数学上册(沪科版)教材解析

初一数学上册(沪科版)教材解析
初一数学上册(沪科版)教材解析

初一数学上册(沪科版)教材解析

第一章有理数

1.1 天气预报中的数

生活中的实例,新课题从身边中的数学出发,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数轴:数轴的三要素

1.3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1.4 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方法

1.5 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方法

1.6 有理数的乘方:次方

1.7 近似数:表示方法

本章解读

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进行有理数的运算,会用数轴表示有理数,会进行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理解互为相反数、互为倒数的两数的意义,并会求一个数的倒数与相反数;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并理解绝对值的概念。了解近似数的概念,了解有效数字的概念,并能按要求取近似数,本章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

第二章走进代数

2.1 用字母表示数

2.2 代数式

2.3 整式加减

本章综合

本章解读

本章重点是用字母来表示数。会用字母表示数并会用字母来列简单的数量关系。本章是学习方程的基础,要求学生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了解代数式的概念并会求代数式的值,掌握同类项的概念并会进行整式的加减。

第三章一次方程与方程组

3.1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决方法

3.2 二元一次方程组

3.3 消元解方程组

3.4 用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

本章综合

本章解读

学生要了解一次方程的概念,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会用方程或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四章直线与角

4.1 多彩的几何图案

4.2 线段、射线、直线

4.3 线段的长短比较

4.4 角的表示与度量

4.5 角的大小比较

4.6 作线段与角

本章综合

本章解读

让学生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并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会比较线段的大小,了解线段的中点概念及性质,理解角的概念,会表示一个角,并会度量角的大小,会比较角的大小,知道角平分线的概念并会用它的性质,会用尺规作图作角和线段。

第五章数据的处理

5.1 数据的收集

5.2 数据的整理

5.3 统计图的选择

5.4 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本章综合

本册综合复习及测试

本章解读

了解数据的收集的方法并会收集简单的数据,能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处理,理解并能区分三种统计图的区别与联系,并能就具体问

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能就具体的统计图收集到有用的信息并为决策服务。

学生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由小学阶段升入初中阶段,学习方式和学习的要求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小学阶段注重学生数感和数的运算能力的培养,初中阶段除了上述要求外,将对学生的数感、符号感和空间观念等方面提高要求。同时,初中阶段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注重学生合作、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形成,注重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的培养。对七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方式方法都有了较大的变化,能否较快适应,这是一个挑战。

本学期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兴趣;

2、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终身学习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与能力,并学会交流;

4、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能力;

5、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操作用中学习。

本学期的课时安排

第一章:有理数约20课时

第二章:整式加减约9课时

第三章:一次方程和方程组约20课时

第四章:直线与角约14课时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约7课时

根据课标要求“增、删”的内容

删去“有效数字”概念

增加“线段的和差”

增加“等式的性质”

增加选学内容“三元一次方程组”

根据课标要求“修改”的内容

等式基本性质的掌握----等式的对称性和传递性

一次方程与方程组----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

本册章节间关系分析

有理数、整式的加减在“数与代数”中有着重要的基础地位。

“直线与角”是“几何与图形”学习的开始。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分析数据进行估计的基础。

本册蕴含的初中重要数学思想方法

模型思想

归纳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类比思想

化归思想

华师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华师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 这部分内容是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有趣的数学问题、著名数学家的生平史料等内容,让学生在极其轻松的氛围中,与数学交朋友,学会做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这部分内容在小学数学和中学数学的联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为学生以后初中数学各部分的内容作了一个有益的铺垫。 第二章有理数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及其加减法、乘除法、乘方运算,并配合有理数的运算学习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基本知识,以及使用计算器作简单的有理数运算。内容在设计上是从实际问题情境与已有的小学数学知识基础着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新的有理数的一些概念,探索有理数的数量关系及其规律。在方法上采用从特殊的现象发现一般规律,使学生初步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思想方法,初步学会表示数量关系的一些数学工具以及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同时适当控制练习和习题的难度,引人计算器,避免不必要的烦琐的计算。这部分的内容不仅是为下一部分内容“整式的加减”的学习作好一个铺垫,而且是整个初中数学“数与代数”内容中关于“数”的学习的重要基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内容,可以说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一个重点。 第三章整式的加减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在学习有理数的基础上,引入字母表示有理数,实现由数到式的飞跃。继而介绍代数式、代数式的值、整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及其相关概念,以及多项式的升降幂排列,并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介绍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以及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法则,最后将这些法则应用于整式的加减。采用了与第二部分内容相同的设计思想,即从实际问题着手,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基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数,实现学生的思维由数到式的飞跃,并运用类比的思想探索数量关系及其规律,初步学会表示数量关系的代数工具并用于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数与代数”内容中关于“代数”学习的重要基础,也是整个中学阶段“代数”内容的重要基础。掌握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今后学习分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等有着极重要的作用,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又一个重点。 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队物体形状的认识由模糊、感性的上升到抽象的数学图形,学会画简单的立体图形,通过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介绍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从而引人组成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的介绍,进而以此为基础介绍角、并介绍这些知识的一些初步应用。 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以学生在小学所学的“空间与图形”,通过大量丰富的立体、平面图形,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认识与感受,探索图形中存在的简单关系,初步体验一些变换的思想,初步学会数学说理。在这部分的内容编排上,以体——面——线——点为序,从学生周围的、熟悉的各种物体入手,直观认识立体图形,然后通过视图与展开图,进一步加以认识,再转到对各种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基本图形——点和线的认识,最后认识角。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分析、在操作中体验变换。这部分内容也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又一个重点。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这部分主要介绍了平行线、相交线的有关概念与及平行性质以线的识别方法章包括4节内容以及三个选学内容;教科书从两条直线相交入手探索了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垂线和垂线段的概念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然后在研究平行线的基础上研究基本的图形变换——平移。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试卷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七年级数学试题(命题人:颍上六十铺中学教师) (沪科版1-3章)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 1、-2的绝对值的相反数是( ) 2D 2C 21B 21A --、、、、 2、2015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发布,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32806亿元,“32806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14131211102806.3D 102806.3C 102806.3B 102806.3A ????、、、、 3、)等于(,则若a a a 530+< A 、a 8 B 、a 8- C 、a 2- D 、a 2 4、)的值是(可以合并成一项,则与若n m b a b a n m n m +++22452- A 、2 B 、0 C 、-1 D 、1 5、)的值分别为(是二元一次方程,则)若方程(n m y x n m ,433-m 12+=+- A 、2,-1 B 、-3,0 C 、3,0 D 、0,3± 6、已知关于x 的方程092=-+a x 的解是)的值为(则a x ,2= 5D 4C 3B 2A 、、、、 7、)(0285342==--???=-=+a y x a y x a y x 的一个解,则的解是如果方程组 6D 7C 2B 3A 、、、、 8、关于多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42332---y y x x A 、它是三次四项式 B 、它的最高次项是y x 32- C 、它的常数项是1 D 、它的一次项系数是4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实数 一、知识总结 (一)平方根与立方根 1、平方根 (1)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 (2)表示:非负数a的平方根记作±a,读作“正负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3)性质: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且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为0;负数的没有平方根。(4)开平方:求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Ⅰ、平方根是开平方的结果;Ⅱ、开平方与平方互为逆运算。 2、算术平方根 (1)定义: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a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0的算术平方根是0。(2)性质:(1)一个数a的算术平方根具有非负性;即:a≥0恒成立。 (2)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只有1个,且为正数;0的算术平方根是0; 负数的没有算术平方根。 3、立方根: (1)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 (2)表示:a的立方根记作3a,读作“三次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3叫根指数)(3)性质:正数的立方根是1个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1个负数;0的立方根是0。(二)实数 1、无理数:无限不循环的小数。(一个无理数与若干有理数之间的运算结果还是无理数) 2、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3、实数分类:(1)按定义分(略)(2)按正负性分(略) 4、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5、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倒数:(与有理数的相反数、绝对值、倒数意义类似)

6、实数的运算:实数与有理数一样,可以进行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正数及零可以进行开平方运算,任意一个实数可以进行开立方运算,而且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对于实数仍然适用。 7、实数大小:(1)正数> 0 > 负数; (2)两个负数相比,绝对值大的反而小;绝对值 小的反而大。(3)数轴上不同的点表示的数,右边点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 实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作差法、平方法、作商法、倒数法、估值法······ 二、解题实用 1、 1.414212≈ 1.7323≈ 2.2365≈ 2、a a =2 () a =2 a ()a a == 3 3 33 a 3、ab b =?a b a b a b ==÷a ()0b ≠ 三、典题练习 1、16的平方根是 ;()2 3-的算术平方根是 ;23-的立方根是 。 2、如果一个有理数的算术平方根与立方根相同,那么这个数是 ;如果一个 有理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相同,那么这个数是 。 3、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是x ,则与他相邻的下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是 。 4、下列各数中一定为正数的是 (填序号) ① x ② 1x + ③2x ④ 1x 3+ ⑤ 1x + 5、当x<-1时,2x ,-x ,3x -和x 1 的大小关系 。 6、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2-23-21与 ()75 4 12与 ()112533与 ()7 1-21- 4与π 7、2-7的绝对值为 ,相反数为 ,倒数为 。

七年级数学(沪科版)第一章测试题

七年级数学(沪科版)第一章测试题 总分120分 时间50分钟 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下面运算中,结果最小的是 ( ) (-2) +(-2) ×(-2) ÷(-2) 2. 若a 为有理数,则 ( ) 的值一定比1小 的值不大于1 的值一定比1小 的值不大于1 3.在一项科学统计中,为了方便地表示一个数,可以使用科学记数法,那么180 000 000用科学记数法可以表示为 ( ) 工人甲和工人乙分别测量一棵树的高度,甲测得的高度约为13米,乙测得的高度约为米,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 A.甲乙两人测得的数据一样 B.甲比乙测得数据大 C.甲比乙测得数据小 D.无法确定 ? 5.已知有理数 a 、 b 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如图①所示,则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 ) >0 B.∣a ∣>∣b ∣ >0 +b >0 6.已知x 表示正整数,则2)1(1n n -+一定是 ( ) 或1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的相反数的倒数是 。 8.如果把向北走3m 记作-3m ,那么向南走5m 记作 m 。 9.大于-8而小于8的所有奇数的和是 。 10.平方得81的有理数是 ,平方得本身的相反数的有理数是 。 11.若-2a 7-≤≤,-3b 36-≤≤,则a-b 的最大值是 。 12.已知x 的相反数是它本身,y 的倒数也等于它本身,那么∣a -b ∣= 。 13.如果第一个数是3=2+1,第二个数是6=3+3,第三个数是15=6+9,第四个数是42=15+27,……,观察并猜想第七个数 是 。14.已知M=a+a 2+a 3+a 4+…+a 2000,若a=1,则M= ;若a=-1,则M= 。 三、解答题。(共58分) 15.已知p 与q 互为倒数,r 与s 互为相反数,∣t ∣=1,求t 2 + 2009pq + r +s 2009 的值。(6分) !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第一章

第一章《有理数》 一、正数与负数 1.正数与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有理数的概念与分类 ①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数就是有理数 。 ②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③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因都能化成分数,故都是有理数。 ④无限不循环小数因为不能化成两个整数之比,固称为无理数,如π,π/2等。 二、数轴 1.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另:数轴是一条有向直线) 2.作用:1)描点:数形结合;2)比较大小:沿着数轴正方向数在逐渐变大;3)直观反 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的位置关系;4)绝对值的几何意义;5)有理数都在数轴上,但数轴上的数并非都是有理数。 3.数轴上点的移动规律:“正加负减”向数轴正方向(或负方向)则对应的数应加(或减) 4.数轴上以数a 和数b 为端点的线段中点为a 与b 和的一半(如何用代数式表示?) 三、相反数 1.定义:若a+b=0,则a 与b 互为相反数 特例:因为0+0=0,所以0的相反数是0 2.性质: ①若a 与b 互为相反数,则a+b= ②-a 不一定表示负数,但一定表示a 的相反数(仅仅相差一个负号) ③若a 与b 互为相反数且都不为零,a b = ④除0以外,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总是成双成对的分布在原点两侧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⑤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平方也相等。即:a =a -,()22a a =- 四、绝对值 1.定义:在数轴上表示数a 点到原点的距离,称为a 的绝对值。记作a 2.法则:1)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2)0的绝对值是0;3)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即()()()000a a a a a a >??==??-??=?-≤?? 3.一个数的绝对值越小,说明这个数越接近0(离原点越近)。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是0 4.若0a >,则a a a a == ,若0a <,则a a a a == 5.数轴上数a 与数b 之间的距离d 满足:d = 6.非负数的性质: 22 0a b c d +++=,则a b c d ==== 五、倒数 1.定义:若ab=1,则a 与b 互为倒数。注意:因为0乘以任何数都为0,所以0没有倒数。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材分析 开发区中学龙壮志 一、教材特点: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应该重新认识教材的功能,明确教材只是达到目的的材料,教学时应该根据教材提倡创造,而不是照本宣科成为教材的机械执行者。)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其中,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重点,实际问题贯穿于全章始终,而对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和解法的讨论,是在建立和运用方程这种数学模型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在旧教科书中,整式及其加减运算作为基础知识,通常集中安排在一元一次方程之前。在本书中,是将有关整式的内容分散地融于对方程的讨论之中,不过于强调“式”的概念,只要它们能自然地为讨论方程这条主线服务即可。 在本章,对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讨论始终是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的。教科书首先从一个行程问题的实例入手,让学生从用含x的式子表示有关数量并进一步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从而体验方程的特征及从算式到方程的变化;接着从讨论解方程的需要出发,认识等式的性质,从而自然地产生解方程的方法;接下来,教科书又结合两个实际问题的求解过程分别讨论了“合并(同类项)”和“移项”,在对另两个实际问题的讨论中引出解方程中的“去括号”和“去分母”,进而归纳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目标和一般步骤。另外,为切实提高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章最后一节安排了“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内容,选择了三个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设置了若干探究点,提供给学生进行具有一定深度的思考,把全章所强调的以方程为工具把实际问题模型化的思想提到新的高度。使学生能在更加贴近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更高层次上得到提高。 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体现了数学的建模思想。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一改以往教材的编写手法,以模型思想为主线,从实际问题引出方程和方程的解法,以实际问题和教学活动为结尾编写了一元一次方程这块内容,令人耳目一新。它不但让学生体验到了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的数学模型,深刻认识到方程与现实世界的密切关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同时也给任课教师正确地使用教材,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挖掘教材的有效资源,为实现创造性教学提供了可能性。 二、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中关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要求的对照: (一)新课程标准中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目标: 1、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经历形成方程模型,解方程和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2、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会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字系数)

沪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目录(最新整理)

沪科版初中数学教材总目录 七年级上册 第 1 章有理数 1.1 天气预报中的数 1.2 数轴 1.3 有理数的大小 1.4 有理数的加减 1.5 有理数的乘除 1.6 有理数的乘方 1.7 近似数 第 2 章走进代数 2.1 用字母表示数 2.2 代数式 2.3 整式加减 第 3 章一次方程与方程组 3.1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3.2 二元一次方程组 3.3 消元解方程组 3.4 用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 第 4 章直线与角 4.1 多彩的几何图形 4.2 线段、射线、直线 4.3 线段的长短比较 4.4 角的表示与度量4.5 角的大小比较 4.6 作线段与角 第 5 章数据收集与整理 5.1 数据的收集 5.2 数据的整理 5.3 统计图的选择 5.4 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七年级下册 第 6 章实数 6.1 平方根、立方根 6.2 实数 第 7 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7.1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7.2 一元一次不等式7.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 8 章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 8.1 幂的运算8.2 整式乘法8.3 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8.4 整式除法 8.5 因式分解 第 9 章分式 9.1 分式及其基本性质9.2 分式的运算9.3 分式方程 第 10 章相交线、平行线与平移 10.1 相交线10.2 平行线的判定10.3 平行线的性质10.4 平移 第 11 章数据的集中趋势 11.1 平均数11.2 中位数与众数11.3 从部分看总体 八年级上册 第 12 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12.1 平面上的点坐标12.2 图形在坐标中的平移 第 13 章一次函数 13.1 函数13.2 一次函数13.3 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 13.4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 第 14 章三角形 14.1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14.2 命题与证明

(完整)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第一章测试题

七年级上数学测试题(一) 班级 姓名 评分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完初中的第一章内容,相信你们也想检测一次一下自己!本卷满分100分!祝你成功,可得细心哦! 一、填空(共20分,每空1分) 1、在2 15-,0,-(-1.5),-│-5│,2,411,24中,整数是 . 2、A 地海拔高度是-30米,B 地海拔高度是10米,C 地海拔高度是-10米,则地 势最高的与地势最低的相差__________ 米. 3、在数轴上距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 4、已知P 是数轴上的一点4-,把P 点向左移动3个单位后再向右移1个单位长度,那么P 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___. 5、3 11-的相反数是_______,它的倒数是_______,它的绝对值是______. 6、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数是_________,其相反数是________. 7、最大的负整数是 _________,最小的正整数是_________ ,绝对值最小的数 是 . 8、如果把收入20元记作20+元,那么支出12元记作 . 9、比较大小:57.- 7-, 32- 4 3-, -)(5-. 10、() 1-2003+()20041-=______________ . 11、计算:1– 2 + 3 – 4 +5 – 6 +······+2003– 2004 = . 12、观察下列数据,按某种规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 1,43-,9 5,167-,259, ,… 13、如果|x +8|=5,那么x = . 二、选择题(共20分,每题2分) 1、在2 11-,2.1,2-,0 ,()2--中,负数的个数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七年级上册包括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和图形认识初步四章内容,供七年级上学期使用全书共需约61课时,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 第一章有理数 18课时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8课时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9课时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16课时 一、教科书的地位和作用 本册书在全套教科书中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主要内容是整个七~九年级教材体系的重要基础,书中的某些思想方法也是初中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 (一)从知识内容上来看,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是整个学段“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基础;整式的加减是在学生已有的用字母表示数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学习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的直接基础,也是以后学习分式和根式运算、方程以及函数等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物理、化学等学科及其他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数学工具;学好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内容也能为今后学好有关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内容打好基础;图形认识初步中所学习的如何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如何把握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以及图形的表示方法,对几何语言的认识与应用等也都是整个“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

(二)从数学思想方法来看,整册教科书中体现的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型化思想;许多性质、运算律呈现时体现的从特殊对象归纳出一般规律的思想;“有理数”中利用数轴研究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和性质中体现的数形结合思想;“一元一次方程”中解方程的化归思想和程序化思想等等。这些思想方法不仅在本册书中,而且在后面其他各册书也都是带有一般性的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教科书内容及学习目标 第一章“有理数”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有理数产生的必要性、有理数的意义,能够从事有理数的运算,体会“数的扩张”的一致性,并能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首先,从实例出发引出负数,接着引进数轴、想反数、绝对值等关于有理数的一些概念,这样一方面加深对有理数(特别是负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学习有理数运算作准备,在此基础上,介绍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和乘方运算的意义、法则和运算律,这是本章的重点。在本章,有理数加法和乘法都是在介绍运算法则——着重是符号法则的基础上,进行基本运算,然后结合具体例子引入运算律;减法和除法则是着重介绍如何向加法与乘法转化,从而利用加法与乘法的运算法则、运算律进行运算;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运算分散安排在相关内容中。本章的难点是对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特别是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学生能认识到运算法则有一定的合理性就可以了,重要的是用法则进行运算,并运用有理数运

初一数学上册(沪科版)教材解析

初一数学上册(沪科版)教材解析 第一章有理数 1.1 天气预报中的数 生活中的实例,新课题从身边中的数学出发,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数轴:数轴的三要素 1.3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1.4 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方法 1.5 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方法 1.6 有理数的乘方:次方 1.7 近似数:表示方法 本章解读 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进行有理数的运算,会用数轴表示有理数,会进行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理解互为相反数、互为倒数的两数的意义,并会求一个数的倒数与相反数;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并理解绝对值的概念。了解近似数的概念,了解有效数字的概念,并能按要求取近似数,本章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 第二章走进代数 2.1 用字母表示数 2.2 代数式

2.3 整式加减 本章综合 本章解读 本章重点是用字母来表示数。会用字母表示数并会用字母来列简单的数量关系。本章是学习方程的基础,要求学生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了解代数式的概念并会求代数式的值,掌握同类项的概念并会进行整式的加减。 第三章一次方程与方程组 3.1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决方法 3.2 二元一次方程组 3.3 消元解方程组 3.4 用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 本章综合 本章解读 学生要了解一次方程的概念,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会用方程或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四章直线与角 4.1 多彩的几何图案 4.2 线段、射线、直线

4.3 线段的长短比较 4.4 角的表示与度量 4.5 角的大小比较 4.6 作线段与角 本章综合 本章解读 让学生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并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会比较线段的大小,了解线段的中点概念及性质,理解角的概念,会表示一个角,并会度量角的大小,会比较角的大小,知道角平分线的概念并会用它的性质,会用尺规作图作角和线段。 第五章数据的处理 5.1 数据的收集 5.2 数据的整理 5.3 统计图的选择 5.4 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本章综合 本册综合复习及测试 本章解读 了解数据的收集的方法并会收集简单的数据,能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处理,理解并能区分三种统计图的区别与联系,并能就具体问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摘自:《慈利县教师进修学校》 一、教材总体思路分析 1.本册书的主要内容有:实数、一次函数、二元一次方程组;勾股定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四边形、位置的确定;数据的代表。 其中无理数的发现、实数系统的建立和函数概念是本学段知识的重点也是和难点,实数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而函数以及函数思想与其他知识的广泛联系也是重心之一。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是初等几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定理之一。通过拼、摆或图形的割、补,使得这一重要几何事实得以确认。由于发现及证实它成立的方式非常多且富于变化,因此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通过学习,可以把静止的图形看成是基本图形经过位移而得到,提供了对复杂图形进行分析的新视角,还可以对“几何变换”有直观的感受。《位置的确定》从源头上突出了坐标法产生的思想,直角坐标系是实现坐标法的一种选择,建立坐标系把数轴拓展到平面,是数形结合与转化的桥梁。“变化的鱼”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加强了几何变换与坐标表示及坐标变化联系起来,从数与形两个方面感受图形变化的数学内涵。 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本册提供了刻画数据平均水平的三种量度,力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据分析的方法,更好地处理数据。 2.教材设计与内容的组织有如下考虑。 (1)无理数的发现可以从理论的角度引发,出现在勾股定理之前。教科书遵循了人类认识数学的历史顺序,把勾股定理放在实数学习的前面,成为发现无理数的直观背景,自然地表明无理数存在的客观性,同时对无理数研究的必要性作出合理的解释。实数集中的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并不像想像的那样容易被学生接受,说服的办法也是借助几何解释和理性思考。这样处理须注意在学习勾股定理时,边长的数据应暂时在有理数范围内选取,在此两章学完之后,可以回过头来在实数范围内重新讨论勾股定理及其应用。在我们讨论一个平方等于2的数时,发现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进一步引出无理数的定义。无理数概念的产生,同时也是对有理数概念的强调,应重视在现实背景中对实数运算意义的理解和应用,加强对估算的要求。 (2)先研究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再进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索,这样几何变换就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知识点,而且作为一个工具去研究几何图形(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增加了一个考察问题的视角。在《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一章中,通过观察和归纳,概括出变换的概念;通过操作和思考,探索出变换的相关性质;通过作图和图案设计体察复杂图形中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在下一章中通过探索四边形的性质加深对变换自身的理解,逐步形成结构性认识。教学中突出其方法特性,充分发挥其数学教育价值。 (3)一次函数的学习放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前面,有两个好处:首先,可以使得学生有机会尝试借助图象研究函数特征的过程,以加深对函数意义的理解;其次,用函数的观点来认识和考察二元一次方程(方程组),给出方程的一种直观解释,而且从方法的角度更具有一般性和启发性,也体现了函数的运用。教材中介绍了二元一次方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试卷含答案

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 七年级数学试题(命题人:颍上六十铺中学教师) (沪科版1-3章)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 1、-2的绝对值的相反数是( ) 2、2015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发布,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32806亿元,“32806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3、)等于(,则若a a a 530+< A 、a 8 B 、a 8- C 、a 2- D 、a 2 4、)的值是(可以合并成一项,则与若n m b a b a n m n m +++22452- A 、2 B 、0 C 、-1 D 、1 5、)的值分别为(是二元一次方程,则)若方程(n m y x n m ,433-m 12+=+- A 、2,-1 B 、-3,0 C 、3,0 D 、0,3± 6、已知关于x 的方程092=-+a x 的解是)的值为(则a x ,2= 7、)(0285342==--???=-=+a y x a y x a y x 的一个解,则的解是如果方程组 8、关于多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42332---y y x x A 、它是三次四项式 B 、它的最高次项是y x 32- C 、它的常数项是1 D 、它的一次项系数是4 9、某品牌自行车1月销售量为100辆,每辆车售价相同。2月份的销售量比1月份增加10%,每辆车的售价比1月份降低了80元,2月份与1月份的销售总额相同,则1月份的售价为( ) 10、某书店把一本新书按标价的9折出售,仍可获得20%的利润,若该书的进价为21元,则标价为(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 11、已知点P 表示数轴上的一点-4,把P 点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后再向右移动1个单位长度,那么P 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第一章《有理数》第5节《有理数的乘除》例题与讲解(课后辅导)

1.5 有理数的乘除 1.有理数的乘法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如:-3×(-2)=+(3×2)=6, (-2)×3=-(2×3)=-6. ②任何数与零相乘仍得零. 如:(-5)×0=0. (2)有理数乘法的步骤 第一步:确定积的符号; 第二步:计算各因数的绝对值; 第三步:计算绝对值的积. 由于绝对值总是正数或0,因此绝对值相乘就是小学中的算术乘法.由此可见,有理数乘法实质上就是通过符号法则,归结为算术的乘法完成的. 解技巧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技巧 (1)两个有理数相乘时,先确定积的符号,再把绝对值相乘,带分数相乘时,要先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分数与小数相乘时,一般统一写成分数. (2)一个数同零相乘,仍得零,同1相乘,仍得原数,同-1相乘得原数的相反数. (3)两数相乘,若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则所得的积是原来积的相反数. 【例1】 计算: (1)45 ×0.2; (2)13×(-4); (3)(-1.3)×(-5); (4)221133???? -?- ? ????? ; (5)1106??-? ???. 分析:利用乘法法则进行计算.这里(1)中是正数和正数相乘,因而得正;(2)中是正数和负数相乘,因而得负;(3)中是负数与负数相乘,因而得正;(4)中是负数和负数相乘,因而得正;(5)中是负数和零相乘,因而得零.小数和带分数一般化为分数或假分数. 解:(1)原式=45×15=425 ; (2)原式=-(13×4)=-52; (3)原式=+(1.3×5)=6.5; (4)原式=5735326 ??+? = ???; (5)原式=0. 2.倒数 (1)倒数的概念 如果两个有理数的乘积为1,我们称这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如2与12,????-32与??? ?-23分别互为倒数. 用字母表示:若ab =1,则a ,b 互为倒数,反之,若a ,b 互为倒数,则ab =1. (2)倒数的求法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报告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本册学习容牵涉到4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基本要突出发展的阶段性:所有的知识学习都是一个起步和基础。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主要特点:提倡从操作到思考、想象的学习方式 本章是“空间与图形”学习领域的最基础部分,它与后面有关几何部分的容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包括知识、方法与学习资源等方面。 整体思路:围绕认识基本几何体、发展空间观念展开教材。 其中包括三个方面:基础知识——圆柱、圆锥、长方体(体)、棱柱及其展开图的概念和基本性质,球的概念;基本活动——观察以及各种操作性活动(展开、折叠、切与截),及其省化(想象、转换与推理);发展空间观念——从直观到抽象、从实物操作到空间想象和转换。 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具体过程:认识几何体(形状)——分析几何体的构成——对几何体进行分解与组合——视图——若干平面图形。 知识点分析: 1、几何图形 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它们是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它们是平面图形。

2、点、线、面、体 (1)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3、生活中的立体图形(重点) 圆柱 柱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球棱柱:三棱柱、四棱柱(长方体、体)、五棱柱、…… (按名称分) 锥圆锥 棱锥 4、棱柱及其有关概念: 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 侧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 n棱柱有两个底面,n个侧面,共(n+2)个面;3n条棱,n条侧棱;2n个顶点。 5、体的平面展开图:11种(难点)

沪科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一章

2010~2011学年度马鞍山七中七年级第一章《有理数》综合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一选(每小4分,共28分) 1、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 (1)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2)一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3)一个整数不是正的就是负的;(4)一个分数不是正的就是负的。 A 、1 B 、2 C 、3 D 、4 2、若ab<0,a+b>0,那么必有 ( ) A 、符号相反 B 、符号相反且绝对值相等 C 、符号相反且负数的绝对值大 D 、符号相反且正数的绝对值大 3、下列几个算式中正确的有 ( ) (1)-2-(-5)=-3;(2)-22=-4;(3)(-1/4)÷(-4)=1;(4)(-3)3 =-2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4、已知:a 、b 、c 在数轴上位置如图1,O 为原点,则下列正确的是( ) A 、abc>0 B 、|a|>|c| C 、|a|>|b| D 、c ab <0 5、用计算器求103 ,键入顺序为 ( ) 6、下列每组数中,相等的是 ( ) A .-(-3)和-3; B .+(-3)和-(-3); C .-(-3)和|-3|; D .-(-3)和-|-3|. 7、若a>0>b>c,a+b+c=1,M=a c b +,N=b c a +,P=c b a +,则M 、N 、P 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 ) A 、M>N>P B 、N>P>M C 、P>M>N D 、M>P>N 二、填一填(每小题4分,共44分) 8、 __ 数的相反数大于它本身; __的倒数等于它本身. 9、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是 ___;绝对值小于5且大于2的整是 __. 10、a 为有理数,且|a|=-a,则a 是 .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本册学习内容牵涉到4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基本要求是突出发展的阶段性:所有的知识学习都是一个起步和基础。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主要特点:提倡从操作到思考、想象的学习方式 本章是“空间与图形”学习领域的最基础部分,它与后面有关几何部分的内容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包括知识、方法与学习资源等方面。 整体思路:围绕认识基本几何体、发展空间观念展开教材。 其中包括三个方面:基础知识——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棱柱及其展开图的概念和基本性质,球的概念;基本活动——观察以及各种操作性活动(展开、折叠、切与截),及其内省化(想象、转换与推理);发展空间观念——从直观到抽象、从实物操作到空间想象和转换。 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具体过程:认识几何体(形状)——分析几何体的构成——对几何体进行分解与组合——视图——若干平面图形。 知识点分析: 1、几何图形 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 2、点、线、面、体 (1)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3、生活中的立体图形(重点) 圆柱 柱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球棱柱:三棱柱、四棱柱(长方体、正方体)、五棱柱、…… (按名称分) 锥圆锥 棱锥 4、棱柱及其有关概念: 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 侧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 n棱柱有两个底面,n个侧面,共(n+2)个面;3n条棱,n条侧棱;2n个顶点。 5、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11种(难点) 6、截一个正方体: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出的面可能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7、三视图(重点) 物体的三视图指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主视图:从正面看到的图,叫做主视图。 左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 俯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 8、多边形: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平面图形,叫做多边形。 从一个n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n边形

沪科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六章 实 数 (一)平方根与立方根 1、平方根 (1)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平方根,也叫做二 次方根。 如果2x a =,那么x 叫做a 的平方根.记作“a ±”,且a ≥0即X=a ± (2)表示:非负数a 的平方根记作±a ,读作“正负根号a ”,(a 叫做被开方数) (3)性质: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且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 (4)开平方:求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Ⅰ、平方根是开平方的结果;Ⅱ、 开平方与平方互为逆运算。 2、算术平方根 (1)定义: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a 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0的算术平方根是0。 例如: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 ”,且a ≥0 即X=a (2)性质:(1)一个数a 的算术平方根具有非负性; 即:a ≥0恒成立。 (2)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只有1个,且为正数;0的算术平方根是0; 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 3.开平方公式有哪些? ①2(0)0(0)(0)a a a a a a a >??===??-

沪科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检测卷及答案

第1章检测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 1.1 2 的倒数是( ) A.2 B.-2 C.-12 D.1 2 2.记录一个水库的水位变化情况,如果把上升5m 记作+5m ,那么水位下降5m 时的水 位变化记作( ) A.-5m B.5m C.+5m D.±5m 3.如图,数轴上点A 表示数a ,则-a 是( ) A.2 B.1 C.-1 D.-2 4.下列有理数中:-5,-(-3)3,??? ?-2 7,0,-22,非负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如图是加工零件的尺寸要求,现有下列直径尺寸的产品(单位:mm),其中不合格的是( ) A.Φ45.02 B.Φ44.9 C.Φ44.98 D.Φ45.01 6.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3+3×(-1)=0 B.-6-6=0 C.1÷????-72=-72 D.????-32×(-2)=1 7.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是-1,将点A 沿数轴移动2个单位到点B ,则点B 表示的数是 ( ) A.-3 B.1 C.-1或3 D.-3或1 8.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 ) A.-(+3)与+(-3) B.-(-4)与|-4| C.-32与(-3)2 D.-23与(-2)3 9.由四舍五入得到近似数8.8×10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精确到十分位 B.精确到个位 C.精确到百位 D.精确到千位 10.若a 是最大的负整数,b 是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c 是倒数等于它本身的自然数,则a 2017+2018b +c 2019的值为( ) A.2017 B.2018 C.2019 D.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说教材 七年级上册包括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和图形认识初步四章内容,供七年级上学期使用全书共需约61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第一章有理数19课时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8课时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18课时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16课时 第一章“有理数”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有理数产生的必要性、有理数的意义,能够从事有理数的运算,体会“数的扩张”的一致性,并能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首先,从实例出发引出负数,接着引进数轴、想反数、绝对值等关于有理数的一些概念,这样一方面加深对有理数(特别是负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学习有理数运算作准备,在此基础上,介绍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和乘方运算的意义、法则和运算律,这是本章的重点。在本章,有理数加法和乘法都是在介绍运算法则——着重是符号法则的基础上,进行基本运算,然后结合具体例子引入运算律;减法和除法则是着重介绍如何向加法与乘法转化,从而利用加法与乘法的运算法则、运算律进行运算;本章的难点是对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特别是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学生能认识到运算法则有一定的合理性就可以了,重要的是用法则进行运算,并运用有理数运算解决问题。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主要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去括号以及整式加减运算等。在本章引言中,教科书以2006年正式通车的青藏铁路为背景,根据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设计了几个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用到用字母表示数、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以及对式子进行化简等,为引出单项式、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等概念和法则提供背景,使学生感到学习这些概念和运算是实际的需要。本章的合并同类项是重点也是难点,合并同类项是整式加减的知识基础,整式加减主要是通过合并同类项把整式化简,要熟练进行合并同类项,必须抓住三个关键环节的教学:首先要使学生掌握同类项的概念,会辨别同类项,准确地掌握判断同类项的两条标准(字母和字母指数);其次,要明确合并同类项的含义是把多项式中同类项合并成一项,经过合并同类项,多项式的项数会减少,这样多项式就得到简化;最后要使学生明确“合并”是指同类项的系数的相加,把得到的结果作为新的系数,要保持同类项的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对于本章的重点、难点,教学中可以适当加强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其中,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全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一元一次方程表示其中的相等关系,是始终贯穿于全章的主线。而对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讨论始终是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的。教科书首先从一个行程问题的实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