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性聚氨酯增稠流平剂COATEX BR100P

水性聚氨酯增稠流平剂COATEX BR100P

水性聚氨酯增稠流平剂COATEX BR100P
水性聚氨酯增稠流平剂COATEX BR100P

水性聚氨酯增稠流平剂COATEX BR100P

●概述

有光涂料需要增稠剂赋予多种性能,如水保持力和流变性能(漆膜丰满度、刷涂性和漆膜流平性)。

通常水性涂料使用的增稠剂流变性差,漆膜丰满度和流平性差,与其他组分的相容性差,以及涂膜干燥后的表层薄雾化对光泽有一定的削弱作用。

COATEX BR100P专门设计于解决这些问题,它适用于对阴离子和非离子基料乳液增稠,尤其是苯乙烯-丙烯酸、醋酸乙烯-丙烯酸和其他的共聚物乳液体系。

●参考技术指标

化学成份:非离子水性聚氨酯

外观:白色粘稠液体(20℃)

活性成份:50±1%

溶剂:水/丁基乙二醇(31/19)

PH 值:4-7(25℃,10%水溶液)

比重: 1.06±0.02 g/cm3 @25℃

粘度:≤3000CPS

相容性:与绝大多数颜填料和乳液相容

●应用

除有光乳胶漆外、COATEX 100P推荐应用于半光涂料,内外墙平光涂料,防腐漆和粘合剂等,可获得优异的流平性和流动性。

COATEX BR100P可直接使用或者稀释成10%含量的溶液添加,即把一份的COATEX BR100P缓慢加入到4份的水中,并搅拌均匀。

COATEX BR100P可在颜料研磨分散阶段或在调漆阶段加入配方体系中,也可以后添加来调整体系的黏度。COATEX

BR100P的效率将会因基料乳液的类型和粒径,成膜助剂的选择而轻微不同。

注意:计算涂料配方所需的交联助剂(如成膜助剂)总量时,应扣除COATEX BR100P中所含的丁基乙二醇的量。

一般在涂料生产24小时后达到最佳的增稠流变性。为达到最佳的流平性,建议单独使用。但应用于质感涂料,建议与VISCOATEX 730或VISCOATEX 46配合使用以避免流挂。使用COATEX BR100P可有效的防止辊涂飞溅。

通常的推荐用量为0.15-1%(活性成份对涂料配方总量)。

●优点

-方便使用。

-高效率增稠性、流动性和流平性,和高光泽度。

-优异的涂料储存性和罐内黏度稳定性。

-耐霉菌性好。

-与通常的纤维素类增稠剂相比,COATEX BR100P可降低涂膜的吸水性,因此可改善外墙涂料的耐沾污性。

●FDA&BGVV状况

COATEX BR100P符合美国FDA和欧洲BGVV规定如下:

FDA 21 CFR 175-105 用于粘合剂制造

●储存

COATEX BR100P 在通常的密封储存条件下稳定,避免冻结和受热。

COATEX BR100P应在+5℃–+40℃运输和储存,防止阳光直接照射。

●包装

25公斤和210公斤桶包装。

丙烯酸及酯产品介绍及用途

一、产品介绍丙烯酸AA又称败脂酸分子式C3H4O2无色液体有刺激气味相对密度1.0511熔点13℃沸点141.6℃溶于水、乙醇和乙醚化学性质活跃易聚合而成透明白色粉末还原时生成丙酸与盐酸加成时生成2-氯丙酸。通常加甲氧基氢醌或氢醌作阻聚剂它主要用于制备丙烯酸树脂等也用于其他有机合成。强有机酸有腐蚀性。下游分类丙烯酸酯AE——丙烯酸及其同系物的酯类的总称主要有丙烯酸甲酯MA、丙烯酸乙酯EA、丙烯酸正丁酯n-BA和丙烯酸异辛酯2-EHA等能自聚或和其他单体共聚是制造粘合剂、合成树脂和塑料的单体。丙烯酸甲酯CH2CHCOOCH3无色液体相对密度0.9535熔点-76.5℃沸点80.5℃溶于乙醇、乙醚易挥发、易聚合也能与其他单体共聚用于制造塑料、树脂、涂料和粘合剂也用于皮革、纺织品和纸张的加工。丙烯酸乙酯CH2CHCOOCH2CH3也是无色液体相对密度0.924熔点为-72℃沸点100-101℃几乎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和乙醚易聚合也能与其他单体共聚用于制备塑料、树脂等高聚物也可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丙烯酸丁酯CH2CHCOOCH23CH3系无色液体易燃相对密度0.898熔点-64℃沸点145-146℃折射率1.4185易聚合微溶于水能与乙醇、乙醚混溶遇热很快聚合用于制造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涂料、粘合剂等。丙烯酸酯是重要的高分子单体和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在精细化工的应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系列产品成千上万几乎涉及到工业领域各部门广泛应用于涂料、粘合剂、塑料、纺织、造纸、橡胶、石油、水处理、化纤、制革等行业。以丙烯酸及其酯制得的高聚物具有优良的耐候、耐紫外光、耐水、耐热等特性从而使其在涂料、粘合剂、皮革、化纤、造纸等方面得以广泛应用。特别是近年高吸水性树脂消费的快速增长促进了世界丙烯酸工业的发展。丙烯酸及其系列产品主要是其酯类近年得到迅速发展。如像乙烯、丙烯、氯乙烯、丙烯腈等产品发展成为重要的高分子化学工业的原料。丙烯酸及其酯类作为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世界总产量已超过200万吨而由其制成的聚合物和共聚物树脂主要是乳液型树脂的产量将近1000万吨。这些树脂的应用遍及涂料、塑料、纺织、皮革、造纸、建材以及包装材料等众多部门。丙烯酸系列产品主要是其酯类作为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可分为非官能单体、官能单体和多丙烯酸多元醇酯三大类有商品生产的四、五十种。但最主要的是丙烯酸甲酯MA、丙烯酸乙酯EA、丙烯酸丁酯n-BA、丙烯酸-2-乙基酯和丙烯酸其产量约占丙烯酸系列单体产量的95以上。丙烯酸及酯含甲基丙烯酸及酯目前在种类上呈高度丰富的发展迹象丙烯酸除聚合级与酯化级种类外其酯类已从通用酯甲酯MA、乙酯EA、丁酯BA、2-乙基己酯EHA迅速开发出十多种特种酯产品。特别是甲基丙烯酸及酯类的产品开发迈出新里程除常规指MMA、MBA外已能生产10多种甲基丙烯酸特殊酯类。中国齐鲁石化分公司研究院已建有能生产多种甲基丙烯酸特殊酯的kt/a级生产装置。在辐射固化加工用稀释剂中丙烯酸特种酯更为突出目前已经开发出第三代产品如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第一代代表、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第二代代表及性能质量更优异的乙氧基化新戊二醇甲氧基单丙烯酸酯第三代代表。由于丙烯酸具有α、β不饱和羧酸双碳键结构衍生加工能力甚强可构筑成千上万种聚合物配方因而下游产品极丰富。甲基丙烯酸及酯能与聚氨酯、有机硅、环氧树脂、聚醚、聚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氯乙烯等复合加工而制得高品质的化工商品。目前甲基丙烯酸及酯类衍生物的应用范畴已迅速拓展。已从常规的高吸水性树脂、纤维、胶粘剂及涂料发展到辐射固化、互穿聚合物网络、多类特殊化工助剂、液晶化合物、等离子液体与离子胶、阻尼材料、特殊印刷油墨、水性聚合物、高性能屏蔽材料、聚合物合金、特种弹性体碳氟橡胶、塑料抗冲击改性剂、星形聚合物、高固体系分散体、SGO固态低分子量聚合物、共聚物发泡制品、异型建材等众多方面应用范畴迅速拓宽。二、生产方法工业化生产丙烯酸的方法有5种即丙烯氧化法、改良Reppe法、丙烯腈水解法、氰乙醇法和烯酮法。这些方法都曾作为生产丙烯酸及酯的主要方法。后两种方法由于效率低、消耗大已被淘汰。丙烯腈水解法只限于生产MA、EA。生产高级酯时尚需进一步采用酯交换法。改良Reppe法在煤化工发展时期曾一度占统治地位。至今仍有一些企业还在采用丙烯腈水解法及改良Reppe法但近

聚氨酯的种类

①聚氨酯泡沫塑料产量最大的泡沫塑料产品,相对密度大多在0.03~0.06之 间,硬泡热导率仅为软木或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40%左右,有足够的强度、耐油性和粘接能力,是优良的防震、隔热、隔音材料,广泛用于家电保温(冰箱、冷柜、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热泵热水器、啤酒保鲜桶、保温箱等)、设备保温(供热管道、原油化工管道、罐体、冷藏运输、客车保温等)、建筑节能(外墙保温、屋面防水保温、冷库、建筑板材、防盗门/车库门、卷帘门等)等隔热保温领域以及包装、装修装饰(装饰板、仿木家具、工艺品等)领域。聚氨酯软质泡沫塑料弹性好,还是理想的座垫、床垫材料。 ②聚氨酯橡胶按其加工方式分混炼型、热塑型和浇铸型三类。混炼型生胶是饱 和的或有少量双键的端羟基聚氨酯,可用普通橡胶的加工方法加工成型,产量较小。热塑型橡胶有全热塑性和半热塑性两种,前者是线型结构,后者有少量交联,它们可以用热塑性塑料的加工方法和设备成型。浇铸型橡胶多采用液态的预聚物与扩链剂迅速混合后浇铸成型或进行喷涂,适应性较强。目前,大约有三分之二的聚氨酯橡胶制品采用浇铸法成型。近年来出现的反应注射成型技术,可从液体单体直接注压而快速反应成型,具有生产效率高、设备投资少以及制件性能好等优点。 ③聚氨酯涂料分双组分和单组分两种:双组分聚氨酯涂料为聚醚型,将多异氰 酸酯和聚醚两组分溶液直接混合使用;单组分聚氨酯涂料为不饱和聚酯型,包括油改性型、湿固化型和封闭型三种。聚氨酯涂料采用喷雾、电沉积、浸渍等方法施工。涂层耐磨,耐汽油、油脂、水和无机酸蒸气,具有高绝缘性和粘附力,长期色泽鲜艳。 ④聚氨酯胶粘剂一般由多异氰酸酯和含羟基聚酯化合物双组分体系组成。可以 含有固化引发剂、粉末填充剂(氧化钛、氧化锌、水泥)、溶剂(丙酮、醋酸乙酯、氯代烃)。应用前将两组分直接混合,贮存期为1~3h。固化时间在室温下不少于24h,或在100~150℃并加压至0.03~0.05MPa下为1~3h固化。 这种胶与各种材料均具有较高的粘接力。固化后对水、矿物脂、燃料、芳烃、大气均稳定。工作温度-200~120℃,价格较昂贵。应用于航空和空间技术、建筑、机械等的金属、塑料、玻璃、陶瓷结构连结,以及聚合物薄膜的复印材料,鞋底和鞋面的胶接等。

水性油墨知识原理

水性油墨Water-based ink 水性油墨简称为水墨,柔性版水性墨也称液体油墨,它主要由水溶性树脂、有机颜料、溶剂及相关助剂经复合研磨加工而成。水性油墨特别适用于烟、酒、食品、饮料、药品、儿童玩具等卫生条件要求严格的包装印刷产品。 [编辑本段]水溶性树脂 水溶性树脂或水分散性树脂皆为水性油墨的连接料,它对油墨的粘度、附着力、光泽、干燥及印刷适应性都有很大的影响。在国内,常采用松香改性马来酸树脂作连接料来制作油墨,但此种油墨仅能用于印刷一般纸箱,满足不了中、高档包装印刷所要求的光泽和耐水性的要求。氨基甲酸乙酯树脂的稳定性较好,但印刷适应性和可溶性略差一些,其他还有用苯乙烯改性马来酸树脂、水性氨基树脂以及聚乙烯醇和羧甲基纤维素等,这些高分子树脂一般均含有-COOH(羧基)、-OH(羟基)、-NH2(胺基)等亲水基团,经过特定的工艺处理,成为完全溶于水的树脂,可以作为水性油墨的连接料。但是,依然明显地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且对水性油墨的印刷适应性、光泽度、耐水性等都有不同的影响(见表1)。 马来酸树脂氨基甲酸乙酯树脂水性氨基树脂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性丙烯酸树脂 颜料分散性中中良良优 印刷适应性中中中良优 耐湿摩擦性中中良中优 耐干摩擦性差中差中优 油墨稳定性中良中中优 耐热性差差中中极优 耐水性差差中差优 着色性中中差中良 光泽差差中差良 由表1可知,选用水溶性丙烯酸改性树脂作水性油墨的连接料,其光泽度、耐候性、耐热性、耐水性、耐化学性和耐污染性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的优势,在直接分散溶解或合成高分子乳液时,也均能表现出优良的性能。用该树脂制成油墨,产品可达到国外先进产品的质量水平。使用水溶性偶氮引发剂作为丙烯酸树脂的主要引发剂后,丙烯酸树脂的性能又得到明显提升。 [编辑本段]水性UV油墨原料 1.组成原料:光固化树脂 水性UV油墨一般由基料树脂、光引发剂、添加剂和水组成。基料树脂是油墨体系的主体成分,油墨最终固化膜的性能主要由基料树脂决定。常用的树脂有:不饱和聚酯、聚氨酯丙烯酸酯类、丙烯酸酯化聚丙烯酸、聚酯丙烯酸酯。 用于光固化水性油墨的不饱和聚酯,是以二元醇或多元醇与马来酸酐进行酯化反应制备而成的。为了使树脂具有亲水性,可以利用二元醇(如聚乙二醇)引入亲水结构,用含光活性基团的酸或醇封端则可获得光活性。 聚氨酯丙烯酸酯类树脂是目前研究得最多的体系。与一般的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差别仅在于如何在分子中引入亲水性结构。与上述不饱和聚酯相似,亲水性结构一般可利用二元醇单元引入。例如可利用聚乙二醇引入非离子型的亲水链段;利用二羟甲基丙酸(D M P A )引入羧基,得到离子型的自乳化树脂。光活性基团可以通过(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 E A 或H E M A )的羟基与聚氨酯末端异氰酸酯基(-NCO)反应引入,也可以利用丙烯酸与端羟基聚氨酯的羟基进行酯化反应得到。 丙烯酸酯化聚丙烯酸具有价廉、易制备、墨膜丰满、光泽好等优点。一般可用丙烯酸与各种丙烯酸酯共聚引入亲水性的羧基,用(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或(甲基)

聚氨酯触变增稠剂说明书

聚氨酯触变增稠剂 产品指标: 型号:L-1028 产品外观:透明黏稠乳液 PH:7.0±1(1%水溶液) 有效成分:40% 粘度:≤2500厘泊;(25℃) 溶剂:环保型亲水溶剂 产品应用场景: 聚氨酯触变增稠剂适用于聚氨酯乳液,水性涂料、粘合剂、树脂、内外墙乳胶漆、水性油墨、乳化石膏、胶粘剂、填缝料、弹性胶浆体系。 产品概述: 聚氨酯触变增稠剂通过缔合提供优异的流变(流动,流平等)性能,极佳的增稠效果;由于本产品为非离子型,因而其增稠效果较少受体系PH值的影响;能有效改善低中剪切粘度,并有优异的增稠倍率,提高印花胶浆,固浆的触变过网性能和流平性适中的光泽现性,与多种树脂体系相容性能优异,并提高成膜性,牢度和流变性,是目前提高产品质量的极佳增稠剂.本产品抗酸.抗碱.抗盐。 1.能有效改善低中剪切粘度 2.增稠倍率极佳,流动性能略差,有假塑性。 3.流变体系不受PH值的影响,可增稠酸,碱,盐性物质 4.赋予漆光膜适中的光泽展现性 5.改善成膜性能,赋予漆膜优异的耐水性能 6.本产品不影响印花助剂牢度不含油剂 7.附带杀菌防霉效果 产品使用方法: 建议用量(wt%,以总量计):0.1-0.8% 建议本助剂在生产过程中最后加入,应当边加入边搅拌,其加入量以达到所需的效果为止 建议使用聚氨酯触变增稠剂进行稀释,然后再缓慢搅拌加入。 包装存储: 包装:本品采用60KG、200KG、1000KG塑料桶装。 储存:本品不属危险品,无毒,远离热及火源,密封存放于室内阴凉、通风、干燥处。未使用完前,每次使用后容器应严格密封。保质期12个月。 运输:本品运输中要密封好,防潮、防强碱强酸及防雨水等杂质混入。

聚氨酯十大优点

聚氨酯十大优点 1、保温效能好 硬泡体喷涂聚氨酯是一种高分热固型聚合物,是优良的保温材料,其导热系数为0.015~0.025W/(m·k),永久性的机械锚固、临时性的固定、穿墙管道、或者外墙上的附着物的固定,往往会造成局部热桥,而采取聚氨酯喷涂工艺,由于硬泡体喷涂聚氨酯与一般墙体材料粘结强度高,无须任何胶粘剂和锚固件,是一种天然的胶粘材料,能形成连续的保温层,保证了保温材料与墙体的共同作用并有效阻断热桥。 2、稳定性强 硬泡聚氨酯喷涂与基层墙体牢固结合,是保证外保温层稳定性的基本前提。对于墙体,其表面应做界面处理,如果面层存在疏松、空鼓情况,必须认真清理,以确保硬泡聚氨酯喷涂保温层与墙体紧密结合。硬泡聚氨酯喷涂外保温体系应能抵抗下列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即在当地最不利的温度与湿度条件下,承受风力、自重以及正常碰撞等各种内外相结合的负载,保温层仍不与基层底分离、脱落以及在潮湿状态下保持稳定。 3、有较好的防火性能 尽管硬泡体聚氨酯喷涂保温层处于外墙外侧,防火处理仍不容忽视,聚氨酯在添加阻燃剂后,是一种难燃自熄性的材料,它与胶粉聚苯颗粒浆料复合,组成一个防火体系,能有效地防止火灾蔓延。建筑处墙表面及门窗口等侧面,全部用防火胶粉聚苯颗粒材料严密包覆,不得有敞露部位,采用厚型胶粉聚苯颗粒防水抹灰面层有利于提高保温层的耐火性能。

4、抗湿热性能优良 (1)水密性好 硬泡聚氨酯材料有优良的防水、隔汽性能,材料不含水,吸水率又很低,能很好地阻断水和水蒸汽的渗透,使墙体保持一个良好、稳定的绝热状况,是目前其他保温材料很难实现的。 硬泡聚氨酯喷涂外保温墙体的表面无接缝处、孔洞周边、门窗洞口周围等处严密,使其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避免雨水进入内部造成危险。国外许多工程的实践证明,吸水的面层或者面层中存在缝隙,在雨水渗入和严寒受冻的情况下,容易遭受冻坏。 (2)墙内不会结露 在墙体内部或者在保温层内部结露都是有害的,在新建墙体干燥过程中,或者在冬季条件下,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汽向室外迁移时由于受到硬泡聚氨酯的阻隔,墙内不可能结露。在室内湿度较低,以及室内墙面隔湿状况良好时,又可以避免由于墙内水蒸汽湿迁移所产生的结露。 (3)能耐受当地最严酷的气候及其变化 无论是高温还是严寒的气候,都不会使外保温体系产生不可逆的损害或变形,外墙外表面温度的剧烈变化(达50度),例如在经过较长时间的曝晒后突然降下阵雨,或者在曝晒后进行遮阴,产生类似上述温差时,对外墙表面都不会造成损害。如此就避免了表面温度变化产生的表面变形使表面出现裂缝。 5、耐撞击性能优于EPS等保温材料 硬泡聚氨酯是一种强度比(材料强度与体积密度比)较高的材料,作为保温材料其性能优于发泡聚苯、岩锦等材料,抵抗外力的能力也较强。

常用保温材料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常用保温材料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1.聚氨酯泡沫塑料:喷涂型硬泡聚氨酯按其用途分为Ⅰ型、Ⅱ型、Ⅲ型三个类型,分别适用于屋面和外墙保温层、屋面复合保温防水层、屋面保温防水层。它广泛应用于屋面和墙体保温,可代替传统的防水层和保温层,具有一材多用的功效。硬泡聚氨酯板材广泛应用于屋面和墙体保温,可代替传统的防水层和保温层,具有一材多用的功效。 它的主要性能特点有: (1)保温性能好。 (2)防水性能优异。 (3)防火阻燃性能好。不低于B2级。 (4)使用温度范围广。 (5)耐化学腐蚀性好。 (6)使用方便。

2.改性酚醛泡沫塑料:广泛应用于防火保温要求较髙的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 它的主要特点如下: (1)绝热性。热导率仅为0.022~0.045W/m·K,在所有无机及有机保温材料中是最低的,适用于做宾馆、公寓、医院等高级建筑物内顶棚板的衬里和房顶隔热板。 (2)耐化学溶剂腐蚀性。 (3)吸声性能。吸声系数在中、高频区仅次于玻璃棉,接近于岩棉板,而优于其他泡沫塑料。广泛用于隔墙、外墙复合板、吊顶顶棚板等。 (4)吸湿性。酚醛泡沫闭孔率大于97%,泡沫不吸水,可用于管道保冷。 (5)抗老化性。长期暴露在阳光下,无明显老化现象,使用寿命明显长于其他泡沫材料。 (6)阻燃性能。B1级,A级。

(7)抗火焰穿透性。 3.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具有重量轻、隔热性能好、隔声性能优、耐低温性能强的特点,还具有一定弹性、低吸水性和易加工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建筑外墙外保温和屋面的隔热保温系统。燃烧等级为B2级。 4.岩棉、矿渣棉制品:可就地取材,生产能耗少,成本低,耐高温、廉价、长效保温、隔热、吸声材料,优良的绝热性、使用温度高、防火不燃、较好的耐低温性、长期使用稳定性、吸声、隔声、对金属无腐蚀性等。燃烧性能为不燃材料(A级)。 5.玻璃棉制品:玻璃棉特性是体积密度小(表观密度仅为矿岩棉的一半左右)、热导率低、吸声性好、不燃、耐热、抗冻、耐腐蚀、不怕虫蛀、化学性能稳定,是一种良好的绝热吸声过滤材料。主要用于建筑物的隔热、隔声等;玻璃棉管套主要用于通风、供热供水、动力等设备管道的保温。玻

水性聚氨酯配制方法

1.低聚物多元醇:聚醚二醇、聚酯二醇、聚醚三醇、聚丁二烯二二醇、丙烯酸酯多元醇等 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制备中常用的低聚物多元醇一般以聚醚二醇、聚酯二醇居多,有时还使用聚醚三醇、低支化度聚酯多元醇、聚碳酸酯二醇等小品种低聚物多元醇。聚醚型聚氨酯低温柔顺性好,耐水性较好,且常用的聚氧化丙烯二醇(PPG)的价格比聚酯二醇低,因此,我国的水性聚氨酯研制开发大多以聚氧化丙烯二醇为主要低聚物多元醇原料。由聚四氢呋喃醚二醇制得的聚氨酯机械强度及耐水解性均较好,惟其价格较高,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 聚酯型聚氨酯强度高、粘接力好,但由于聚酯本身的耐水解性能比聚醚差,故采用一般原料制得的聚酯型水性聚氨酯,其贮存稳定期较短。但通过采用耐水解性聚酯多元醇,可以提高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耐水解性。国外的聚氨酯乳液胶粘剂及涂料的主流产品是聚酯型的。脂肪族非规整结构聚酯的柔顺性也较好,规整结构的结晶性聚酯二醇制备的单组分聚氨酯乳液胶粘剂,胶层经热活化粘接,初始强度较高。而芳香族聚酯多元醇制成的水性聚氨酯对金属、RET等材料的粘接力高,内聚强度大。 其他低聚物二醇如聚碳酸酯二醇、聚己内酯二醇、聚丁二烯二醇、丙烯酸酯多元醇等,都可用于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制备。聚碳酸酯型聚氨酯耐水解、耐候、耐热性好,易结晶,由于价格高,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 2.异氰酸酯:TDI、MDI、IPDI、HDI等 制备聚氨酯乳液常用的二异氰酸酯有TDI、MDI等芳香族二异氰酸酯,以及TDI、MDI、HDI:MDI等脂肪族、脂环族二异氰酸酯。由脂肪族或脂环族二异氰酸酯制成的聚氨酯,耐水解性比芳香族二异氰酸酯制成的聚氨酯好,因而水性聚氨酯产品的贮存稳定性好。国外高品质的聚酯型水性聚氨酯一般均采用脂肪族或脂环族异氰酸酯原料制成,而我国受原料品种及价格的限制,大多数仅用TDI为二异氰酸酯原料。 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一般用于制备乙烯基聚氨酯乳液和异氰酸酯乳液。 3.扩链剂:1,4—丁二醇、乙二醇、己二醇、乙二胺等 水性聚氨酯制备中常常使用扩链剂,其中可引入离子基团的亲水性扩链剂有多种,除了这类特种扩链剂外,经常还使用1,4—丁二醇、乙二醇、一缩二乙二醇、己二醇、乙二胺、二亚乙基三胺等扩链剂。由于胺与异氰酸酯的反应活性比水高,可将二胺扩链剂混合于水中或制成酮亚胺,在乳化分散的同时进行扩链反应。 4.水:蒸馏水、离子水 水是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主要介质,为了防止自来水中的Ca2+、寸+等杂质对阴离子型水性聚氨酯稳定性的影响,用于制备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水一般是蒸馏水或去离子水。除了用作聚氨酯的溶剂或分散介质,水还是重要的反应性原料,合成水性聚氨酯目前以预聚体法为主,在聚氨酯预聚体分散与水的同时,水也参与扩链。由于水或二胺的扩链,实际上大多数水性聚氨酯是聚氨酯—脲乳液(分散液),聚氨酯—脲比纯聚氨酯有更大的内聚力和粘接力,脲键的耐水性比氨酯键好。

水性聚氨酯的分类

水性聚氨酯的分类 由于聚氨酯原料和配方的多样性,水性聚氨酯开发40年左右的时间,人们已研究出许多种制备方法和制备配方。水性聚氨酯品种繁多,可以按多种方法分类。 1.以外观分 水性聚氨酯可分为聚氨酯乳液、聚氨酯分散液、聚氨酯水溶液。实际应用最多的是聚氨酯乳液及分散液,本书中统称为水性聚氨酯或聚氨酯乳液,其外观分类如表5所示。 表5 水性聚氨酯形态分类 2.按使用形式分 水性聚氨酯胶粘剂按使用形式可分为单组分及双组分两类。可直接使用,或无需交联剂即可得到所需使用性能的水性聚氨酯称为单组分水性聚氨酯胶粘剂。若单独使用不能获得所需的性能,必须添加交联剂;或者一般单组分水性聚氨酯添加交联剂后能提高粘接性能,在这些情况中,水性聚氨酯主剂和交联剂二者就组成双组分体系。 3.以亲水性基团的性质分 根据聚氨酯分子侧链或主链上是否含有离子基团,即是否属离子键聚合物(离聚物),水性聚氨酯可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含阴、阳离子的水性聚氨酯又称为离聚物型水性聚氨酯。 (1)阴离子型水性聚氨酯又可细分为磺酸型、羧酸型,以侧链含离子基团的居多。大多数水性聚氨酯以含羧基扩链剂或含磺酸盐扩链剂引人羧基离子及磺酸离子。 (2)阳离子型水性聚氨酯一般是指主链或侧链上含有铵离子(一般为季铵离子)或锍离子的水性聚氨酯,绝大多数情况是季铵阳离子。而主链含铵离子的水性聚氨酯的制备一般以采用含叔胺基团扩链剂为主,叔胺以及仲胺经酸或烷基化试剂的作用,形成亲水的铵离子。还可通过含氨基的聚氨酯与环氧氯丙烷及酸反应而形成铵离子。 (3)非离子型水性聚氨酯,即分子中不含离子基团的水性聚氨酯。非离子型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有:①普通聚氨酯预聚体或聚氨酯有机溶液在乳化剂存在下进行高剪切力强制乳化;②制成分子中含有非离子型亲水性链段或亲水性基团,亲水性链段一般是中低分子量聚氧化乙烯,亲水性基团一般是羟甲基。 (4)混合型聚氨酯树脂分子结构中同时具有离于型及非离子型亲水基团或链段。 4.以聚氨酯原料分 按主要低聚物多元醇类型可分为聚醚型、聚酯型及聚烯烃型等,分别指采用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聚丁二烯二醇等作为低聚物多元醇而制成的水性聚氨酯。还有聚醚-聚酯、聚醚—聚丁二烯等混合以聚氨酯的异氰酸酯原料分,可分为芳香族异氰酸酯型、脂肪族异氰酸酯型、脂环族异氰酸酯型。按具体原料还可细分,如TDI型、HDI型,等等。 5.按聚氨酯树脂的整体结构划分 (1)按原料及结构可分为聚氨酯乳液、乙烯基聚氨酯乳液、多异氰酸酯乳液、封闭型聚氨酯

丙烯酸酯型涂料油墨用助剂的神秘面纱

丙烯酸酯型涂料油墨用助剂的神秘面纱 作者简介:johnson上海泰格聚合物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一直以来,从事涂料配方研发的技术人员在选用助剂方面过于简单,多数会听从供应商的推荐,但这并 不是最好的。希望通过这个话题,使得我们在选助剂上不会盲目,会选得更快更好。 当然,首先条件是要懂得这些助剂起作用的机理。就从这里开个头吧:技术人员差不多都接触过丙烯酸 树脂,但是有多少人清楚,为什么有的适合作涂料的基料,而有些则适合作助剂,到底在分子量、分子 量分布、聚合物结构、官能团等等方面有什么不同?类似结构的助剂有一个系列,这些不同的品种有多 大区别,从结构上如何理解? 这个问题对于我们应用助剂的人来说有些难度,如果生产开发助剂的人来讲讲那肯定非常好的。对于一 提起助剂,厂家对它的结构,分子量等都是比较保密确实如此,但也正因为如此,才增加了助剂的神秘感。这里先从丙烯酸酯类化合物谈起,看看做树脂基 料和不同种类助剂的丙烯酸酯化合物在结构上面有什么区别。 我们知道,丙烯酸类树脂既可以用作涂料的树脂,也可以做流平剂或消泡剂。在丙烯酸酯树脂里面加入 丙烯酸酯流平剂,丙烯酸酯消泡剂都可以有很好的效果,可见同样是丙烯酸类树脂,区别是很大的。从 原理角度来讲,决定一个化合物在给定体系里面到底能否用作助剂,是流平剂还是消泡剂,决定的因素

还是与体系的相容性和表面张力两个因素。在表面张力低于所用体系的情况下,如果是有限不相容的, 适合做流平剂,如果相容性更差一些,就只能用作消泡剂。 同样是丙烯酸酯化合物,到底适合做树脂还 是助剂,适合做哪种助剂归根到底看参与聚合的单体和分子量的选择以及相应的结构对其表面张力和相 容性的影响。 下面我们从分子结构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涂料中所用的丙烯酸树脂一般可以写成如下结构式如下(在这里为了写结构式讨论方便,不区分丙烯酸 酯与甲基丙烯酸酯的区别,实际体系中,这两类单体是共存的):—(CH2CHCOORm)x—(CH2CHCOORf)y—,其中Rm一般是C1-C4的基团混合物,其中短碳链部分含量相对高一些,Rf一般是官能基,在一般 的羟基丙烯酸树脂当中,Rf是羟乙基或者羟丙基。分子量一般是一万到几万不等。 常见的丙烯酸酯流平剂结构式如下:—(CH2CHCOORl)x—,在这里Rl主要是C4-C8的基团的混合物, 分子量一般小于一万。 常见的丙烯酸酯消泡剂结构式如下:—(CH2CHCOORd)x—,在这里Rd主要是C10-C18的基团混合物, 分子量一般是一万到几万不等。 从上面的结构式可以看出来,聚丙烯酸酯化合物用作树脂,还是用作流平剂或消泡剂,它所使用的单体

MDI 体系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及性能

MDI 体系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及性能 作者:刘锦春,肖建斌 聚氨酯弹性体是一种由低聚物多元醇柔性链段构成软段,二异氰酸酯及扩链剂构成硬段,硬段和软段交替排列,形成重复结构单元的嵌段聚合物,它具有硬度范围宽、耐磨性能好、机械强度高、回弹性好等特点,所以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常情况下,合成聚氨酯弹性体主要有一步法、预聚物法和半预聚物法3 种方法[1 ] ,对TDI 体系,由于TDI 易挥发,毒性较大,一般采用预聚物法,预聚物中游离的-NCO 百分含量较低;而对于MDI 制备的预 聚物,虽然没有TDI 体系较大刺激气味,但MDI 体系预聚物粘度较高,操作困难,故多采用半预聚物法,该方法制得的半预聚体粘度低,其中游离-NCO 百分含量较高,可使扩链剂组分与半预聚物的粘度和混合比例相匹配。同时,针对常用聚氨酯扩链剂MOCA 使用不便的缺点,采用新型液体胺类扩链剂DMTDA[2~4 ] 制备弹性体,通过配方调整,得到配比接近、粘度接近的MDI体系双组分聚氨酯弹性体体系,可广泛用于制作聚氨酯胶辊、聚氨酯筛板等制品。 1 实验部分 1. 1 原材料 聚醚多元醇TDIOL - 1000 , 羟值为110 ±5mgKOH/ g ,聚醚多元醇TDIOL - 2000 ,羟值为56 ±5mgKOH/ g ,均为天津石化三厂生产;四氢呋喃均聚醚二醇羟值为112mgKOH/ g ,为Bayer公司产品; 4 , 4′2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纯MDI) ,为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扩链剂DMTDA ,为杭州崇禹公司产品; 1 , 4-BDO和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为市售品。 1. 2 合成及工艺 1. 2. 1 A 组分的合成 将聚醚多元醇加入三口烧瓶中, 在100 ~200 ℃,0. 096MPa 的负压下减压脱水1. 5~2h ,冷却至60 ℃,加入称量并熔化好的MDI ,在80 ±2 ℃左右反应1. 5h ,然后再脱气至无气泡,降温密封得预聚物(或半预聚物) 待用。 1. 2. 2 B 组分的制备 将聚醚多元醇、DMTDA 、1 ,4-BDO 等按一定比例称量、混匀并加热至100~120 ℃,真空脱水后加入催化剂,搅拌均匀待用。

聚 氨 酯

聚氨酯 【摘要】:聚氨酯硬泡大很多应用场合都是阻燃要求的,20年来中国相应的材料阻燃标准在不断修订,并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通过对以往研究工作的总结,本文就聚氨酯硬泡在实施《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GB8624-2006)后应向什么方向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关键词]:阻燃标准;聚氨酯硬泡;阻燃方向 聚氨酯硬泡20余年执行的相关阻燃标准 1.1《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GB8624-1997)对于PU硬泡B1等级的严格要求近20年来,我国聚氨酯工业发展很快。由于该产品具有非常低的导热系数及透水蒸汽性,质轻、比强度高,加之其与纸、金属、木材、水泥板、砖墙塑料板、沥青毡等具有很强的粘接性,不需另加其它粘合剂等优点,已为众多的工业及民用部门所采用。但是,聚氨酯与其它有机高分子材料一样是一种可燃性较强的聚合物。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密度小,绝热性能好,与外界的暴露面比其它材料大,因此更容易燃烧。随着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广泛运用,其材料的耐燃、防火等问题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在我国,由于不慎引燃聚氨酯泡沫塑料而导致火灾的事件时有发生,给聚氨酯泡沫的应用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在国外许多专家甚至认为这个问题是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今后能否继续发展的关键之一。因此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耐燃性、安全性,已成为能否用于建筑材料的重要技术指标。许多国家的建筑立法机构都制定了一系列难燃法规,与此同时又相应的制定了一系列对聚氨酯泡沫塑料燃烧性能的测试方法。我国从1980年开始制定了4项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的国家标准,即氧指数法(GB2406-1980)、炽热棒法(GB2407-1980)、水平燃烧法(GB2408-1980)、垂直燃烧法(GB2409-1980),特别是氧指数法(GB2406-1980)是我国适用于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燃烧性试验的第1个国家标准。1984年上海市公安局颁布了《关于生产、销售、使用高分子建筑材料的管理规定》,其中明确指出: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使用在建筑上,氧指数不得小于26%。相当多的省市部门及公安消防机构参照此规定陆续颁布了各地方和部门的法规。研制氧指数大于26%的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也引起了国内相关研究部门的普遍重视。国家科委在“六五”、“七五”期间将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氧指数大于26%的指标列为国家攻关课题,并在“七五”攻关成功。这对安全使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减少和消除火灾事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生产、使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有关单位和公安消防部门的工作人员逐渐认识到,其是一种有机高分子材料,即使氧指数达到26%或者更高,并非意味着在火中不燃烧。高氧指数可通过提高阻燃剂的含量来达到,而大量阻燃剂的使用却又带来了烟雾大、

聚氨酯

有机涂层的研究进展67 (2010) 274–280 有机涂层的研究进展 期刊主页:https://www.doczj.com/doc/969573147.html,/locate/porgcoat 扩链剂和选择性催化剂对热氧化水性聚氨酯分散体的稳定性影响 Suzana M. Caki′ca,?, Ivan S. Risti ′cb, Dragan M. Djordjevi′ca, Jakov V. Stamenkovi′ca, Dragan T. Stojiljkovi ′ca a保加利亚技术学院,oslobodjenja 124 ,塞尔维亚,莱斯科瓦茨16000 b技术学院/ BUL 。脐橙Lazara 1/Novi悲伤21000 ,塞尔维亚 摘要 基于聚丙二醇(PPG ),二羟甲基丙酸的聚氨酯水分散体(DMPA),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由不同的选择性催化剂制备传统的预聚异氰酸酯过程。使用两种类型的扩链,乙二醇(EG)和丙二醇(PG )。聚氨酯分散的特点是使用热动态方法。在动态方法中,升温速率为0.5,1,2和10 ? C /分钟在30-500? C范围,降级为0.025,0.05 ,0.10? C/分钟。从阿列纽斯图得出活化能在23到117kJ / mol、≥0.05水分散体,其取决于温度区间,选择性的催化剂,扩链剂的类型和降解度。以乙二醇为扩链剂的聚氨酯水分散体,与更多的选择性催化剂,显示了较高的热稳定性。动态方法提供不同的退化过程存在的证据和适用于评价的更高程度的降解动力学参数。 关键词 聚氨酯水分散体 热氧化 动态方法 热稳定性 选择性催化剂 活化能 1、介绍 在成本不断降低和控制挥发有机化合物的排放量的同时,水基树脂的使用正在增加,促进了聚氨酯分散在水中的发展。目前这些产品与众多的传统的溶剂型涂料的功能呈现在超高分子量低粘度的优势和良好的适用性。 聚氨酯可以量身订做,并有多种应用。基本上,线性热塑性聚氨酯的合成是由一个甲烷二异氰酸酯预聚物和聚醚多元醇的反应(主要是聚醚和聚酯)。 以NCO为终端的聚氨酯链用乙二醇扩链形成酯基。低分子量的乙二醇和胺类扩链剂在聚氨酯纤维,弹性体,粘合剂,和皮革和微孔泡沫聚合物形态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材料的弹性性能来自软硬共聚物的聚合物分部,如聚氨酯硬段域的交叉连接之间的无定形聚醚(或聚酯)软段域服务相分离。此相分离发生的原因主要非极性,熔点低软段是极高熔点的硬段不相容。软段,这是由超高分子量多元醇形成的,是流动的,通常出现在盘绕形成,而硬段,这是由异氰酸酯和扩链的形成,是僵硬,动弹不得。由于硬段与软段共价偶联,抑制聚合物链的塑性流动,从而创造了弹性的弹性。机械变形后,软段的一部分因卷曲而紧张,硬段变得与应力方向一致。这种调整的硬段和由此产生的强大的氢键有助于拉伸强度高,伸长率,耐撕裂值。扩链剂的选择,也决定了弯曲,热,耐化学品性能。如果一种低分子量二醇扩链反应步骤中的-NCO基终止的预聚物发生反应,聚氨酯的联系也将形成。

增稠剂资料整理

增稠剂 一;增稠剂的分类 1.纤维素类 纤维素类又分为 A.非缔合型(HEC) B.缔合型(HMHEC) 最有名的纤维素增稠剂包括: 羟乙基纤维素(Hydroxyethyl Cellulose,HEC) 羟丙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 Cellulose,HPC)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methyl Cellulose,HPMC)、 甲基纤维素(Methyl Cellulose,MC)、 羧基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 疏水性改质羟乙基纤维素(Hydrophobically Modified Hydroxyethyl Cellulose ,HMHEC) 2.多糖 3.碱溶涨类(丙烯酸类) 碱溶涨类又分为 A.非缔合型(ASE) B.缔合型(HASE) 4.聚氨脂类 聚氨脂类又分为 A.聚氨脂类 B.疏水性改性非聚氨酯增稠剂 5.无机类 无机又分为 A.膨润土 B.凹凸棒土 C.气相二氧化硅 6.络合有机金属增稠剂 二:特性研究及作用机理 1.纤维素类 1.1非缔合型纤维素增稠剂 纤维素类增稠剂的增稠机理: 是疏水主链与周围水分子通过氢键缔合,提高了聚合物本身的流体体积,减 少了颗粒自由活动的空间,从而提高了体系黏度。也可以通过分子链的缠绕 实现黏度的提高,表现为在静态和低剪切有高黏度,在高剪切下为低黏度。 这是因为静态或低剪切速度时,纤维素分子链处于无序状态而使体系呈现高 粘性;而在高剪切速度时,分子平行于流动方向作有序排列,易于相互滑

动,所以体系黏度下降。纤维素增稠剂增稠水相,该增稠作用不受连结料、颜料和助剂的影响。这种分子链较长、有分支,部分呈卷曲状。在其余情况下,分子链处于理想的序状态(高粘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分了逐渐与流动方向平行,这使一个分子到另一个分子之间的滑动更为容易,即低粘度,因而,这种纤维素增稠剂表现出假塑性和结构粘度。通过高分子量的纤维素醚,可获得明显的假塑流动性能。 特点:纤维素类增稠剂的增稠效率高,尤其是对水相的增稠;对涂料配方的限制少,应用广泛;可使用的pH 范围大。但存在流平性较差,辊涂时飞溅现象较多、稳定性不好,易受微生物降解等缺点。由于其在高剪切下为低黏度,在静态和低剪切有高黏度,所以涂布完成后,黏度迅速增加,可以防止流挂,但另一方面造成流平性较差。有研究表明,增稠剂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加,乳胶涂料的飞溅性也增加。纤维素类增稠剂由于相对分子质量很大,所以易产生飞溅。此类增稠剂是通过“固定水”达到增稠效 果,对颜料和乳胶粒子极少吸附,增稠剂的体积膨胀充满整个水相,把悬浮的颜料和乳胶粒子挤到一边,容易产生絮凝,因而稳定性不佳。由于是天然高分子,易受微生物攻击。 纤维素衍生物分子量高低则会影响其增稠的效果,高分子量纤维素衍生物增稠剂具有优异的增稠效果,容易造成类似塑化 (Pseudoplastics)的效果,水相增稠剂与儒教其分子相溶好,低剪切 增稠效果好,PH值容忍度高,保水性好,由于低剪切年度高,触变性 高,所以流变性好,流平性差。低分子量纤维素衍生物增稠剂对产品的 类似塑化性较低,但对水的敏感度较高。 现将纤维素增稠剂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总结如下纤维素增稠剂正面影响 ●通用 ●流动性 ●PH范围大 负面影响 ●喷涂 ●涂层的形成 ●覆盖力 ●水敏感性 ●生物稳定性 ●辊涂时飞溅现象较多 ●稳定性不好 ●易受微生物降解

聚氨酯

聚氨酯 聚氨酯的工业生产主要是由多元有机异氰酸酯和各中氢给予体化合物(通常如含端羟基的多元醇化合物)反应制备。选择不同数目的官能基团和不同类型的官能基,采用不同的合成工艺,能制备出性能各异、表现形式各种各样的聚氨酯产品:泡沫塑料,弹性橡胶,油漆、涂料,合成纤维、合成皮革、胶黏剂等。应用范围从航空飞行器到工农业生产,从文体娱乐器械到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 聚氨酯化学中的最基本反应:含活泼氢的醇类化合物所含的羟基与异氰酸酯进行亲核加成反应,生成氨基甲酸酯基团。 异氰酸酯 氨基甲酸酯基团是内聚能较大的特性基团,空间体积较大,在聚合物中具有硬链段特征。而聚氨酯实际上就是由刚性基团(链段)和软链段构成的嵌段共聚物。 异氰酸酯中常见的R基的吸电子能力的基本顺序为:硝基苯基>苯基>甲苯基>苯亚甲基>烷基。 异氰酸酯与聚醇低聚物反应:1 异氰酸基>羟基,端基为异氰酸基,主要用于PU弹性体、黏合剂、涂料以及二步法合成PU泡沫塑料等; 2 异氰酸基=羟基,主要用于泡沫塑料和热塑性聚氨酯材料制备; 3 异氰酸基<羟基,端基为羟基,使用情况较少,主要用于便于贮存的生胶、黏合剂和某些中间体的制备。 小分子醇类主要用作扩链剂、反应润滑剂等参与反应并生成氨基甲酸酯基团。 异氰酸酯与苯酚反应的过程可逆,利用这种可逆反应制备封闭型异氰酸酯衍生物从而应用于单组份聚氨酯黏合剂、涂料、弹性体等产品的合成中。 异氰酸酯与水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水因此被用作为最廉价的化学发泡剂,但该反应放热量大且会产生脲基。 异氰酸酯与羧酸反应的反应活性较低,远低于伯醇或水与异氰酸酯间的反应活性,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很少能参与反应。 异氰酸酯与胺的反应,胺类化合物大多都呈现一定的碱性,反应速度远快于异氰酸基与羟基的反应速度,即胺类化合物与异氰酸酯的反应速度要比其他含活泼氢化合物高得多。 异氰酸酯与脲基、胺酯基等的反应,能在生成的聚合物中提供一定支链结构,改善了聚氨酯制品的力学性能。 异氰酸酯的自聚反应,异氰酸酯二聚体的生成反应仅局限于芳香族异氰酸酯,而异氰酸酯三聚体在芳香族和脂肪族异氰酸酯中都可以由反应制备。三聚体的碳氮原子六节环结构热稳定性好,使得聚氨酯具备更好的耐热性能,可用于硬质泡沫塑料的制备。 异氰酸酯的自缩聚反应,二异氰酸酯在加热和有机磷催化剂的存在下发生自缩聚反应生成碳化二亚胺,可用于制备抗水解稳定剂;制备液化MDI;提高聚氨酯材料的耐水解能力。 在聚氨酯工业中主要使用的是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异氰酸基的有机二异氰酸酯和有机多异氰酸酯。按分子结构:芳香族异氰酸酯、脂肪族异氰酸酯和脂环族多异氰酸酯。按功能特点:通用型多异氰酸酯、非黄变型多异氰酸酯、“无机”元素型多异氰酸酯及异氰酸酯三聚体衍生物、屏蔽型异氰酸酯衍生物等。 通用型有机异氰酸酯主要有TDI、MDI和多苯基甲烷多异氰酸酯(PAPI)等,制备工艺成熟,但存在光照黄变的缺点。 聚氨酯黄变机理:芳香族异氰酸酯形成的芳香族胺酯键受紫外线照射后分解生成芳胺并与苯环产生共振重排,生成共轭醌式结构的生色团。

非离子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

非离子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 产品简介: 聚氨酯增稠剂,简称HERU,是一种疏水基改性的乙氧基聚氨酯水溶性聚合物,属于非离子型缔合增稠剂。勿庸置疑,这是最老的合成的缔合型增稠剂,六十年代初,其用于皮革处理及纺织行业的印花色浆。随着水性涂料逐渐取代溶剂型涂料,HEUR广泛用于水性装饰漆、工业漆以及近年来出现的双组分水性聚氨酯体系。其通常由亲水的聚乙二醇类物质通过氨酯或二氨酯基团接到疏水的嵌段上,疏水基可置于分子的两个封端,也可嵌段在主链或侧链上。 水性增稠剂分类: 结构: HEUR由疏水基、亲水链和聚氨酯剂三部分组成。疏水基起缔合作用,是增稠的决定因素,通常是油基、十八烷基、十二烷苯基、壬酚基等。亲水链能提供化学稳定性和粘度稳定性,常用的的是聚醚。HEUR分子链是通过聚氨酯基来扩展的,所用聚氨酯基有IPDI、TDI、HMDI等。 缔合型增稠剂的结构特点是疏水基封端。

机理: HEUR在乳胶漆水相中增稠机理: 1) 分子疏水端与乳胶粒子、表面活性剂、颜料等疏水结构缔合,形成立体网状结构,这也是高剪粘度的来源; 2) 犹如表面活性剂,当期浓度高于临界胶束浓度时,形成胶束,中剪黏度(1—100s-1)主要由其主导; 3) 分子亲水链与水分子氢键起作用,从而达到增稠结果。 应用范围: HEUR类增稠剂被广泛地用于水性漆和涂料中,既可用于有光漆也可用于低光漆;即可以用于色漆也可用于清漆,如:木地板漆,印刷油墨,木器粘合剂,标签粘合剂,壁纸胶甚至乳液聚合中的保护胶。 产品性能: 项目指标

外观轻微朦胧的粘稠液体 固体含量不小于20% 挥发性组分水 比重(25℃) 1.044 PH值6-8 离子型式非离子 缔合型增稠剂性能比较: 性质HEUR HASE HMHEC 成本最高视品种而定稍高于HEC 抗飞溅性优很好很好 流平性优尚好到优好 高剪切速率黏度很好尚好到很好尚好 高光泽潜力很好尚好到很好尚好 抗压黏性尚好好到很好好 对配方中表面活性剂和共溶剂的敏感性很敏感 中度到很敏 感 中度敏感 对pH的敏感性不敏感中度敏感不敏感 耐水性稍低于HEC 低于HEC 稍低于HEC 耐擦洗性很好稍好到好好 耐碱性很好不好到好很好 抗腐蚀性很好不好不详 对电解质的敏感性不敏感中度到很敏 感 不敏感 微生物降解无影响无影响可能发生 增稠剂的选择: 结合乳胶漆的PVC,可按如下原则选择增稠剂。

水性聚氨酯胶解析(一)

水性聚氨酯胶解析(一) 2009-11-21 23:08 水性聚氨酯胶解析 水性聚氨酯胶的发展概况 水性聚氨酯胶粘剂是指聚氨酯溶于水或分散于水中而形成的胶粘剂,有人也称水性聚氨酯为水系聚氨酯或水基聚氨酯。依其外观和粒径,将水性聚氨酯分为三类:聚氨酯水溶液(粒径<0.001um,外观透明)、聚氨酯分散液(粒径0.001-0.1 um,外观半透明)、聚氨酯乳液(粒径>0.1 ,外观白浊)。但习惯上后两类在有关文献资料中又统称为聚氨酯乳液或聚氨酯分散液,区分并不严格。实际应用中,水性聚氨酯以聚氨酯乳液或分散液居多,水溶液少。 由于聚氨酯类胶粘剂具有软硬度等性能可调节性好以及耐低温、柔韧性好、粘接强度大等优点,用途越来越广。目前聚氨酯胶粘剂以溶剂型为主。有机溶剂易燃易爆、易挥发、气味大、使用时造成空气污染,具有或多或少的毒性。近10多年来,保护地球环境舆论压力与日俱增,一些发达国家制订了消防法规及溶剂法规,这些因素促使世界各国聚氨酯材料研究人员花费相当大的精力进行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开发。 水性聚氨酯以水为基本介质,具有不燃、气味小、不污染环境、节能、操作加工方便等优点,已受到人们的重视。 聚氨酯从30年代开始发展,而在50年代就有少量水性聚氨酯的研究,如1953年Du Pont公司的研究人员将端异氰酸酯基团聚氨酯预聚体的甲苯溶液分散于水,用二元胺扩链,合成了聚氨酯乳液。当时,聚氨酯材料科学刚刚起步,水性聚氨酯还未受到重视,到了六、七十年代,对水性聚氨酯的研究开发才开始

迅速发展,1967年首次出现于美国市场,1972年已能大批量生产。70-80年代,美、德、日等国的一些水性聚氨酯产品已从试制阶段发展为实际生产和应用,一些公司有多种牌号的水性聚氨酯产品供应,如德国Bayer公司的磺酸型阴离子聚氨酯乳液ImPranil和Dispercoll KA等系列、Hoechst公司的Acrym系列、美国Wyandotte化学公司的X及E等系列,日本大日本油墨公司的Hydran HW 及AP系列、日本公司的聚氨酯乳液CVC36及水性乙烯基聚氨酯胶粘剂CU系列、日本光洋产业公司的水性乙烯基聚氨酯胶粘剂KR系列等等。 在水性类胶粘剂中,我国目前仍以聚丙烯酸酯类乳液胶、聚乙烯醋酸乙烯类乳液胶、水性三醛树脂等胶粘剂为主。有柔韧性好等特点,有较大的发展前途。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性能特点 1.与溶剂型聚氨酯胶粘剂相比,水性聚氨酯胶粘剂除了上述的无溶剂臭味、无污染等优点外,还具有下述特点。 (1)大多数水性聚氨酯胶粘剂中不含NCO基团,因而主要是靠分子内极性基团产生内聚力和粘附力进行固化。而溶剂型或无溶剂单组分及双组分聚氨酯胶粘剂可充分利用NCO的反应、在粘接固化过程中增强粘接性能。水性聚氨酯中含有羧基、羟基等基团,适宜条件下可参与反应,使胶粘剂产生交联。 (2)除了外加的高分子增稠剂外,影响水性聚氨酯粘度的重要因素还有离子电荷、核壳结构、乳液粒径等。?聚合物分子上的离子及反离子(指溶液中的与聚氨酯主链、侧链中所含的离子基团极性相反的自由离子)越多,粘度越大;而固体含量(浓度)、聚氨酯树脂的分子量、交联剂等因素对水性聚氨酯粘度的影响并不明显,这有利于聚氨酯的高分子量化,以提高胶粘剂的内聚强度。与之相比,溶剂型聚氨酯胶粘剂的粘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有聚氨酯的分子量、支化度、胶的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