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物理上册《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当晶体的温度正好是熔点或凝固点时,它的状态为()

A、一定是固体

B、一定是液体

C、可能是固体

D、也可能是固液共存

E、可能是液体

2、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也不熔化

D、无法判断

3、保温瓶中有1000 g水,水温为0 ℃,当向瓶中放10 g -2 ℃的冰块后,盖好瓶口的软木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少量冰熔化成水

B、有少量水结成冰

C、冰和水温度都不会变

D、冰和水的质量都不会改变

4、将一块冰投入到一杯水中,过一段时间,则()

A、冰增加

B、冰不变

C、冰减少

D、都有可能

5、已知固态酒精、煤油和水银的熔点分别是-117℃,-31℃,-39℃,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9℃,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该选用()

A、酒精温度计

B、煤油温度计

C、水银温度计

D、以上三种温度以计均可

8、如图是探究冰的熔化实验,当烧杯里的冰熔化一半时,试管里的冰()

A、也溶化一半

B、不溶化

C、无法判断

9、钨的熔点是3410℃,那么在3410℃时处于下面哪种状态

[ ]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态;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0、冰面加大压强时,它的熔点将

[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都不对

11、把冰水混合物拿到温度是0℃以下的房间里,在冰的质量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 ]

A、保持不变

B、温度降低

C、温度升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2、若将铁和玻璃分别加热熔化,则

[ ]

A、玻璃没有熔点,所以不会熔化

B、铁和玻璃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升高

C、铁和玻璃都会熔化,但铁有熔点,而玻璃没有熔点

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13、把冰水混合物放在-10℃的室外,混合物的温度将是

[ ]

A、等于0℃

B、高于0℃

C、低于0℃

D、无法确定

14、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 ),过了一段时间

[ ]

A、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增多

B、冰和水的数量都没变

C、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15、在铅的熔化过程中

[ ]

A、铅的温度升高,同时吸热

B、铅的温度降低,同时放热

C、铅的温度不变,不吸热也不放热

D、铅的温度不变,同时吸热

16、坩锅是冶炼金属用的一种陶瓷锅,能够耐高温、坩锅内盛有锡块,坩锅放在电炉上加热,锡在逐渐熔化的过程中()

A、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B、要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上升

C、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要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17、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一个凝固过程

B、一个熔化过程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

18、我国首次赴南极考察队于1984年11月20日从上海启程,历时约三个月,横跨太平洋,穿越南北半球,航程二万六千多海里,在南极洲南部的高兰群岛乔治岛,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南极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达-

88、3℃、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这是因为酒精的()

A、凝固点较低

B、凝固点较高

C、沸点较低

D、沸点较高

20、某物体从200℃开始熔化,直到250℃还未熔化完,则这种物质一定是()

A、晶体

B、非晶体

C、不能确定

21、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

A、下雪时雪的温度比较高

B、化雪时要吸收热量

C、化雪时要放出热量

D、雪容易传热

22、冰的质量一定能增加的是()

A、-10℃的冰投入1℃的水中

B、-10℃的冰放入1℃的空气中

C、-2℃的冰放进0℃的水中

D、0℃的冰放进0℃的空气中

二、填充题

23、在玻璃、石英、沥青、铁、萘等物质中,有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__;属于非晶体的是_____________。

24、物质从______态变到液态的现象叫做熔化,非晶体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______(选填“变化”、“不变”)的。

25、晶体类物质在熔化过程中要______热,温度______,这个温度叫做晶体的______,它的大小还与______等外界条件有关。

27、下列现象属于什么物态变化?(1)春天,冰雪消融,是__________、(2)铁水浇入模子铸成铁件,是___________、

28、固体分晶体和_________两类、在松香、萘、冰、玻璃、铁、蜂蜡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___,它们都有固定的

_________。

30、水银的熔点是-39℃,它在-40℃时呈______态,在?39℃时呈______态或________态,也可能呈________态,-38℃时呈_______态、

31、小明通过学习得到下面几个结论,请帮他补充完整(1)物质从__________态变成__________态的现象叫做凝固,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__________、(2)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它在-115℃时是__________态,在-120℃时是__________态、(3)钢块化成钢水时,钢块要__________热;水结成冰时,水要

__________热、(4)冬天北方农村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菜就不易冻坏,这是因为水__________时会__________热,因此窖内温度不致太__________、(5)小明针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列出了下面的表格,请帮他填写完整固体分类举例熔化过程是否吸热温度有无熔点晶体非晶体

三、实验题

32、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温度为0 ℃的房间里,冰能不能继续熔化?为什么?

33、在大苏打(硫代硫酸钠)熔化实验中,大苏打开始熔化时尽管继续加热,但温度______,直到大苏打______之后,温度再继续升高。为了使试管内的大苏打粉温度均匀,应该把试管中装大苏打粉的部分______ 在烧杯的热水中,同时用______不断搅动大苏打粉。

34、小明探究某种物质在熔化前后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规律,得到下表的实验记录、时间/min123456789101112

60、7

67、8

73、6

79、6

80、4

80、6

80、5

80、5

80、4

80、5

84、7

88、4

93、5请按上述实验数据在坐标格中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上述数据,你可以归纳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的哪些特点?

35、纯水的凝固点是0℃,海水的凝固点是-

2、5℃,这说明水中如果掺有食盐其凝固点会降低、小华把0℃的碎冰块放在保温杯中,在冰中撒一些食盐,搅拌后用温度计插在碎冰块内测量其温度,发现所测得的温度降到0℃以下、小华觉得很奇怪,他认为物体只有放热后温度才会降低,周围环境的

温度都比0℃高,冰块怎么会向周围放热呢?请你帮助小华想一想,这个现象有几种可能的解释、你能设计实验来验证或否定你的解释吗?

36、我国研制的一种聚乙烯材料,超过40℃时完全熔化,低于15℃时完全凝固、有人设计,把这种材料制成小颗粒,掺在水泥中制成地板或墙板,在昼夜温度变化大的地区用这种地板和墙板修筑房屋,便可以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请你解释,这种设计的原理是什么?参考答案

1、答案:CDE解析:晶体在整个熔化(凝固)过程保持温度不变、这个温度为熔点(凝固点),那么在此温度下,晶体就既有可能是固体(也许正准备熔化或刚凝固完),也可能是液体(也许刚熔化完或正准备凝固),也可能是正在熔化过程中或正在凝固过程中、所以可能是固体、可能是液体、可能是固液共存、

2、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大试管和烧杯中均有碎冰、对烧杯加热的结果,烧杯内的冰吸热熔化,当烧杯内的一部分冰熔化后,烧杯内为冰水混合物,它的温度为0 ℃不变,大试管放在烧杯里,与烧杯内冰水混合物没有温度差,不吸热,所以试管内的冰不会熔化、

3、答案:B解析:冰熔化过程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达到熔点;二是能吸热、而此题0℃水比-2 ℃的冰质量大的多,相互接触-2 ℃冰和0 ℃水有温度差,-2 ℃冰要吸热,温度最高达到0 ℃,不能再吸到热,不会熔化、0 ℃水要放热,少部分水就凝固成冰,所以有少量水结成冰、5、D

7、A

8、B

9、D

10、A

11、A

12、

C、

13、

A、

14、

B、

15、

D、

16、C

17、C

18、A

20、B

21、B

22、C

23、石英、铁、萘,玻璃、沥青

24、固;变化

25、吸;保持不变;熔点;杂质、压强

27、熔化;凝固、

28、非晶体,萘、冰、铁,熔点、

30、固,固,液,固液混合,液、

31、(1)液,固,凝固点;(2)液,固;(3)吸,放;(4)凝固,放,低;(5)固体分类举例熔化过程是否吸热温度有无熔点晶体冰是不变有非晶体蜡是上升无

32、答案:冰不能继续熔化、因为冰是晶体,它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从外界吸收热量,正在熔化的冰温度是0 ℃,而房间的温度也是0 ℃,因此正在熔化的冰吸不到热,所以不能继续熔化、解析:晶体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过程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达到熔点(凝固点);二是要不断吸热(或放热)、要吸热(放热)发生热传递,必须存在温度差、而正在熔化的冰,温度是0 ℃,房间温度也是0 ℃,不能发生热传递,冰不能吸热、所以不能继续熔化、

33、保持不变;完全熔化;浸没;搅拌器

34、(图象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基本保持不变、

35、有这样几种可能:食盐温度低;食盐溶解时吸热;温度计不准等、

36、当温度升高时,该材料吸热熔化,使室内温度不致上升太高或太快;当温度降低时,该材料会放热凝固,使室内温度不致降得过低。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全国各地频发雾霾天气(如图),河北各地市多次启动重污染天气Ⅱ级橙色预警。雾霾主要由一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的微粒直径小于或等于 A.nm B.μm C.mm D.cm 2.周末,小明乘坐“今世缘”号有轨电车去周恩来纪念馆参观,在有轨电车行驶过程中,小明觉得自己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A.轨道旁的行道树 B.沿途的路灯杆 C.有轨电车的车厢 D.迎面来的轿车 3.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以下哪个是产生误差的原因 A.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 B.读数时,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 C.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 D.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贴课本 4.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标准化考试文具中的碳素笔的长度,测得的结果是:cm,cm,cm,cm,则此笔的长度应取 A.cm B.cm

C.cm D.cm 5.在一次军训越野跑中,一个长200米的队伍以4米/秒的速度穿过一个长1 200米的山谷,请问队伍完全通过山谷需要多少时间 A.300秒B.350秒 C.400秒D.250秒 6.湛江首条高铁将于2018年6月开通,广州—湛江3小时可达!如果假期到了,同学们送小明乘列车回家。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向前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几个同学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地面、列车B.列车、地面 C.列车、列车D.地面、地面 7.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甲车内一人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内一人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如果以大地为参照物,上述观察说明 A.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 B.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以相同速度都向东运动 8.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6 s,甲在乙前面m处 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 9.在研究水滴下落规律的实验中,打开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下落,并用频闪照相机每隔s拍摄了同一水滴下落时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水滴下落s内的平均速度是

八年级物理上册练习题

八年级(上)物理练习一基础概念 填空: 1,一切物质都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的。 2,科学探究的环节包括7个步骤:观察思考,提出问题——__________与__________——指定计划,设计实验——__________——收集证据,分析论证——__________与__________。3,国际单位制,用符号【__________】表示。长度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__。 1km=__________m,1dm=__________m,1cm=__________m, 1mm=__________m,1μm=__________m,1nm=__________m。 4,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 5,分度值是测量仪器的__________。 6,测量结果包括准确值和估读值,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__________位。 7,量程是测量工具所能测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误差__________消灭,__________减小。(能或不能)减小误差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__________。 10,运动时__________的,静止是__________的。(相对或绝对) 11,机械运动是指物体__________的变化。 12,参照物是假定__________的标准物。(运动或不动)通常不提时,常选__________为参照物。 13,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必须考虑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因素。 14,匀速直线运动是指一个物体沿着__________运动,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__________相同。 15,速度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__________内通过的__________。速度的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速度的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速度符号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路程符号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时间符号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 17,平均速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用符号__________表示。18,能量是与物体__________有关的物理量。不同形式的能量__________相互转化。(能或不能) 19,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__产生的。 20,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__________。 21,声音向周围扩散,形成__________,它必须借助于__________才能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测试题及答案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47s B.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宽度约为25cm C.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 D.课桌的高度约为 m 2. 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 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s B. s C. s D. s 3. 汽车速度是36km/h,运动员速度是10m/s,自行车1min通过的路程,则 A.自行车的速度最大B.短跑运动员速度最大 C.汽车速度最大 D.三者速度一样大 4. 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经过6 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 ) A.甲在乙前面0.6米处 B.甲在乙前面1.2米处 C.乙在甲前面0.6米处 D.乙在甲前面1.2米处

5. 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着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 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风和水 B、船和地面 C、山和船 D、风和地面 6. 使用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 果将会() A.偏大 B.偏小 C.正常 D.无法比较 7. 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 = s/ t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速度与路程成反比 8.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作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 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 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9.甲图是某物体运动的s-t图像,则图(乙)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t图像是() 10某同学先后三次测量同一物体的宽度,测得的数据分别是、 cm、 cm,则测得该物体宽度为() A、 B、 C、 D、 11.一列队伍长50m,跑步速度是s,队伍全部通过一长100m的涵洞,需耍的时间是()

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物理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刻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本实验的原理是___; (2)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3)斜面倾角不变,小车由静止释放运动到底端,则小车前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小车后半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由图观察可知,小车从乙位置运动至丙位置时,所测量的路程是____cm,平均速度____m/s; (5)物体的运动常常可以用图像来描述,下图中能反映本实验中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______(选填“A”或“B”) 【来源】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 【答案】v=s t 时间小于 65.0 0.1625 B 【解析】【分析】【详解】 (1)[1]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需要用到速度的公式v=s t 。 (2)[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所用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斜面坡度应小些。 (3)[3]小车由静止释放,做加速运动,小车通过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4)[4][5]由图可知,小车从乙位置运动至丙位置时的路程是65.0cm,运动的时间是4s,平

均速度 v= 65.0cm 4s s t ==16.25cm/s=0.1625m/s (5)[6] A图为s-t图象,是一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距离与时间成正比,故A不符合题意;而B图为v-t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速度逐渐变大,故图B 中能反映小车运动情况。 2.在“探究纸锥下落的快慢”的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个直径8.0cm的纸锥,某次实验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得到如图所示的照片,已知:频闪照相机每隔0.25s曝光一次,照片中纸锥的直径是0.8cm,照片中A到G的长度L=8.4cm。 照片中A到G的长度L/cm ①③ 纸锥的平均速度 v/(m·s-1) 8.4②④ (1)为了能够从已知的信息计算得出纸锥从A下落到G点的平均速度,请你在设计的表格中将空缺的①②③④部分补充完整: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 (2)观察纸锥下落的照片,可以得出纸锥从A到G过程中,下落速度的变化情况是 _________。 【来源】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从A到G的下落实际高度H/m 0.84 从A到G的下落时间t/s 1.5 先加速后匀速(速度先增加后不变) 【解析】 【分析】 【详解】 (1) [1][2]由表格可知,要计算纸锥的平均速度,需知道纸锥从A到G的下落实际高度,纸锥的实际直径为8.0cm,照片中纸锥的直径是0.8cm,因此照片中纸锥和实际纸锥的比例是1:10,故从A到G的下落实际高度H为照片中A到G的长度的10倍,即: H=8.4cm?10=84cm=0.84m,

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题试卷 一、选择题 1、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2.下面是一些正在振动的物体:甲:手臂以每秒1次的频率上下挥动;乙:蝙蝠的嘴发出频率为105Hz的振动;丙:用小锤敲音叉,音叉发生256Hz的振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只能听见音叉发出的声音,所以丙是声源,其他不是声源 B.甲、乙、丙都是声源,我们都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 C.甲、乙、丙都是声源,我们只能听到丙发出的声音 D.甲和丙是声源,我们能看见振动或听到声音;乙不是声源,因为我们既看不见振动,也听不到声音 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俗话说“隔音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B.“震耳俗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D.声音在真空中不可以传播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镜面反射遵从光的反射规律B.平行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仍然是平行光束 C.漫反射不遵从光的反射规律D.漫反射中入射的平行光束经反射后,不再是平行光束5.潜望镜观察的像是下列情况中的哪一种() A.正立缩小的实像B.正立等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等大的虚像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月亮是一个巨大的光源B.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40m/s C.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D.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规律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猴子看见水中的“月亮”,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等于井中水的深度 B.利用照相机照相时,人离镜头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 C.幻灯机投影灯片时,银幕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两倍焦距 D.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去观察邮票。想看清楚邮票上的细微之处,这时放大镜与邮票间的距离应等于10cm。 8.下列关于成像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针孔照相机能得到倒立的像B.站在岸边能看到水里的物体,其实都是物体的虚像C.有时摄影师让我们离他近些,是想让底片中的像更大

八年级上册物理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 一、选择题 1、人们在远近不同处听到同一声音的大小不同,是因为声音从声源发出后在空气中传播时 A、振幅不断减小 B、速度不断减小 C、频率不断减小 D、音调不断减小 2、以下各种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 A、观众在剧院里听到的音乐声 B、升旗仪式上的国歌声 C、某同学听到的音乐声影响了他的学习 D、大型乐队中利用锣的声音烘托演出的效果 3、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注满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当乙同学用力敲击一次水管的另一端时,甲同学会听到几次敲击声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以上都有可能 4、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率为5~6Hz,苍蝇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率约为300~400Hz,当他们从你身边飞过时,你将 A、只能听到苍蝇的声音 B、只能听到蝴蝶的声音 C、苍蝇和蝴蝶的声音都能听到 D、都听不到 5、科学家发现,人体上的“身份证”不仅限于指纹,

在眼睛、嘴唇、大脑、血液等各部位都有“身份证”,其中有一种“身份证”叫做声纹。由于人的发音器官有微小的差异,科学家就可以利用这种差异分辨出不同的人。这种声纹即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6、在月球表面有岩石和尘埃,流星打在月球表面的岩石上,就像演无声电影一样,在其附近听不到一点声音,这是因为 A、月球表面的岩石受到流星的撞击不发出声音 B、流星撞击岩石的声音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月球表面附近的空间没有空气,缺少声音传播的介质 D、原因不明 7、人耳听到声音的响度 A、只与声源的振幅有关 B、只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C、与声源的振幅和声源到人耳的距离等因素都有关 D、与声源的振幅和振动的频率都有关 8、敞口烧杯中装有水,加热到沸腾后再用大火继续对烧杯加热,这时水的温度 A、迅速升高 B、慢慢升高 C、不变 D、无法判断 9、文艺演出时,舞台上往往要用弥漫的白烟雾,给人

初二物理上册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 4(2012泉州).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露水晶莹 C.秋天,薄雾缥缈 D.冬天,瑞雪纷飞 2.(2012德州).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2中的描述属于液化的是 3.(2012哈尔滨).下列现象发生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 A.初春,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 B.盛夏,湿地中水的蒸发 C.金秋,夜晚草叶上形成露珠 D.寒冬,树枝上形成雾凇 4.(2012临沂).对下列图中物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5(2012株洲).今年春季,株洲持续了较长时间的“回潮”现象,地面、墙壁全是湿的。此现象属于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6(2012包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初春的早晨,出现大雾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B.秋天的早晨,地面小草上出现的白霜是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C.北方的冬天,玻璃窗上出现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寒冷的冬天,人们在外面说话时,嘴里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 7.“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种景象所对应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汽化和液化 B.汽化和升华 C.凝固和凝华 D.凝固和熔化 8.下列图象中,属于某种晶体凝固图象的是 ( ) 9.今年五一期间,气温骤降,游客们在武当山顶欣赏到了一种奇特的景观,如图绽放的红花和绿叶附着一层薄薄的霜,好像披了一件洁白的纱衣,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 C.花朵上的水遇冷凝固 D.花朵上的水蒸发形成 10.图5中的情景不可能发生的是 A.甲图:春天冰雪融化 B.乙图:冬天的树上出现霜 C.丙图:室外冰冻的衣服不会变干 D.丁图: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的“白气” 11.(2012恩施).图3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下列关于此图像信息的解 读错误的是: A.这是一种晶体物质 B.CD段时物质处于气态 C.物质的初温是40℃ D.加热5分钟时物质温度是48℃ 12.(2012威海).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2中能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 46 分) 13.(2012滨州) .如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47s B.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宽度约为25cm C.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0.008mm D.课桌的高度约为1.5 m 2.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A.6m/s B. 6.25m/s C. 6.75m/s D. 7.5m/s 3. 汽车速度是36km/h,运动员速度是10m/s,自行车1min通过0.6km的路程,则 A.自行车的速度最大B.短跑运动员速度最大 C.汽车速度最大D.三者速度一样大 4.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 ) A.甲在乙前面0.6米处 B.甲在乙前面1.2米处 C.乙在甲前面0.6米处 D.乙在甲前面1.2米处 5.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风和水 B、船和地面 C、山和船 D、风和地面 6. 使用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 A.偏大 B.偏小 C.正常 D.无法比较 7. 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 = s/ t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速度与路程成反比 8.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作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 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9.甲图是某物体运动的s-t图像,则图(乙)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t图像是()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为了使学生在教室上课时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下列措施中合理有效的是 () A .教室内保持安静,不讲话 B .在教学楼周围植树 C .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D .在教室里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2.一辆汽车以30m/s 的速度从A 地开往B 地,然后立即返回,速度是20m/s 。 则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 ( ) A .24m/s B.25 m/s C.26 m/s D.无法判断 3.一只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好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后,在光屏上呈现缩小、 倒立的像,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在光屏上() A .无法呈现清晰的像 B .呈现放大正立的像 C .呈现放大倒立的像 D .呈现缩小倒立的像 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 .一江春水向东流 B .心潮澎湃 C .海水奔腾 D .流星赶月 5.深秋季节,我们在教室窗户的内侧会看到一些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室内空 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 A .液化 B .汽化 C .凝华 D .升华 6.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些,这是因为() A .肉中的水会结冰 B .库中的水蒸气凝华附在肉上了 C .肉中的冰会熔化 D .肉中的水会蒸发 7.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前,调节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这时应该 ()A .将游码向左移动 B .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C .将游码向右移动 D .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8.小李从平面镜里看到平面镜对面的电子钟的示数如图1所示,这时的实际时间是: ()A .10∶21 B .21∶10 C .10∶51 D .12∶01 9.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枳成反比 B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C .密度与物体所处的状态无关 D .密度与物体的温度无关 10.甲、乙两块金属,它们的质量之比是2∶5,体积之比是1∶2,那么它们的密度之比是() A .2∶5 B .1∶2 C .4∶5 D .5∶4 ∶ 图1

八年级物理上册 分层练习题全套(附答案103页)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01知识管理 1.长度及其测量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基本单位是________,符号:________;常用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换算关系:1 km=________m;1 m=________dm=________cm=________mm=________μm=________nm. 刻度尺的使用:(1)认:使用前要认清刻度尺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________; (3)读:读数时,视线要________刻度线; (4)记:记录物体的长度应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注意:利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说明:当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时,可使某整数刻度线对齐物体一端,然后另一端的刻度值减去这一整数刻度值,就得出被测物体的长度了. 2.时间及其测量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常用单位还有小时、分. 单位换算:1 h=________min=________s. 停表的使用:在使用机械停表时应先在小盘内读取分钟,然后在大盘内读取秒. 3.误差 定义: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总会有差别,这个差别就是误差. 减小方法:(1)____________求平均值;(2)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运用合理的测量方法. 02基础题 1.(海南中考)我们现在使用的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 ) A.18 nm B.18 mm C.18 cm D.18 dm 2.用厚木制成的刻度尺测量一长方体的边长,如图,其中方法正确的是( ) 3.(柳州中考)图中所列仪器用于测量时间的是( ) A.卷尺 B.游标卡尺 C.螺旋测微器D.挂钟 4.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只能尽量减小,而不能消除 B.测量可以做到没有误差 C.测量中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除误差 D.测量中的误差是由于错误而造成的,因此是可以避免的 5.(安顺中考)坐在温馨的物理考场,仔细想想: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________,上体育课时你跑100 m 所需时间约为16________.(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 6.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物是PM2.5,“PM2.5”是指大气层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能被肺吸收并进入血液,对人体危害很大.2.5 μm=________m. 7.(漳州中考)如图所示,要正确测出物体A的长度,应选________(填“甲”或“乙”)图,物体A的长度为________cm.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测试题及答案

鲁础营中学2014-2015年第一学期 八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试题 (满分100分,60分钟完卷) 班级姓名座号评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1.小明上完长度的测量这一章节后,就想试试自己是否会估算日常生活中常见 物体的长度,下列选项中,你认为他估算正确的是() A.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7dm B.一支普通牙刷的长度大约是20cm C.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15m D.自行车车轮直径约为1.5m 2.做作业时,小红有道单位换算题做错了,请你帮她找出来() A.13Km=1.3×10 m B.5h=300min C.20m/s=72Km/h D.20Km/h=72m/s 3.如图1所示,用刻度尺测一物体的长度,则此物体的 长度为() A.9.8cm B.9.80cm C.3.8cm D.3.80cm 4.每到星期一都有隆重的升旗仪式,当国歌奏响红旗升起时,每个同学都要庄严 肃穆,行注目礼。选下列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时,红旗是静止的() A.学生 B.老师 C.教学楼 D.红旗上的五角星 5.关于参照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以把研究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B.运动的物体也可以选为参照物 C.参照物是绝对不动的物体 D.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作为参照物 6.对比以下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A.航模飞行器以10m/s的速度飞行 B.汽车以10Km/h的速度在路上行驶 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s跑完全程 D.一物体从40m高空落下用了2s 7.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下面的现象中哪些属于机械运动()

A.飞奔的猎豹 B.心花怒放 C.电磁运动 D.五四运动 8.传说孙悟空有腾云驾雾的本领,一个筋斗(约1s)能翻十万八千里(折合5.4 ×104Km),已知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约为3.8×105Km,估算孙悟空大约需要翻几个筋斗就可以到达月球()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9.甲乙两物体在同一段路中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4:3,则所 用时间之比为() A.4:3 B.3:4 C.8:6 D.6:8 10.一辆汽车在高速路上匀速行驶,它的运动的v-t图像应该是() A B C D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8分) 11.(1)如图2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木块的长度为。 (2)如图3停表的读数是____________秒。 12.单位换算: (1)太阳的半径约为7×108m= μm; (2)人头发的直径约为7×10-5m= mm ; (3)早读时间约为0.5h= s; 13.小明乘电梯在上升的过程中,若选取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若 选取为参照物,则小明是运动的。若电梯在10s 内从一层直达八层,且每层楼高为3m,则电梯从一层直达八层的平均速度为 m/s,合计 Km/h。 14.我们都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兔子偷懒之前我们觉得兔子运动的快,而最终 裁判判乌龟赢。我们和裁判判断不一的原因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练习题(后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练习题(后附答案) 一.选择题 1.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47s B.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宽度约为25cm C.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0.008mm D.课桌的高度约为1.5 m 2. 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 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A.6m/s B. 6.25m/s C. 6.75m/s D. 7.5m/s 3. 汽车速度是36km/h,运动员速度是10m/s,自行车1min通过0.6km的路程,则() A.自行车的速度最大B.短跑运动员速度最大 C.汽车速度最大D.三者速度一样大 4. 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 图像如图所示。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 ) A.甲在乙前面0.6米处 B.甲在乙前面1.2米处 C.乙在甲前面0.6米处 D.乙在甲前面1.2米处 5. 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 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风和水 B、船和地面 C、山和船 D、风和地面 6. 使用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 会() A.偏大 B.偏小 C.正常 D.无法比较 7. 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 = s/ t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速度与路程成反比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测试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测试题 科学探究包含有七个要素: 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设计实验→____________→分析和论证→_______________→交流 第一章物体的运动 1、长度的国际单位(SI):_______,常见的单位:千米______,分米_____,厘米_____ ,毫米______, 微米_____,纳米______。 2、长度单位的换算: 1km=_____m 1dm=_______m 1cm=______m 1mm=______m 1μm=______m 1nm=______m 3、正确使用刻度尺,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 一看,测量前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测量工具。并观察刻度尺的和、是否磨损; 二放,尺要与被测长度_______,且让尺面__ ___被测物体,若用零刻度线已磨损的刻度尺,应从____________________开始量。 三读,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______,并估读到________________; 四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____________ 4、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测多算少)2、替代法3、平移法4、画曲为直 5、误差____避免,但可以______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6、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SI):_________常见单位:分(min)、小时(h) 单位换算:1h= min=_______s ;1 min =_____s 7、速度: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理量。速度的大小:等于物体在__________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的公式:_____________。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_______________ 常见的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m/s=3.6km/h) 8、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___ _ __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内,通过的路程是___ ___的。 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 (1)根据定义(2)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成的直线运动。 (3)在任何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是相等的直线运动。 9、平均速度:粗略描述作_____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_________的物理量。平均速度的公式:_______________ 10、参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变叫机械运动。 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这个物体是__________________的。 11、运动的相对性:对于同一个物体,由于参照物选取的不同,有时我们说它是运动的,有时我们又说它是静止的,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对静止:以____ ___、____ ___的两物体,选它们中的任何一个为参照物,另一个是静止的 如何选取参照物?尽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简单清楚。但应注意,参照物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否则研究对象永远是静止的。通常我们默认____ _为参照物。 第二章声现象 1、声音是由____________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___ __。声音在介质中以_____________形式向前传播声音的三特征 3、乐音的三要素:、、 声音的强弱叫做______,声的越大,越大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3×3分) 1.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声带不停地振动才能发声 B.只要人耳听不到,即使物体在振动也不会发声 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我国正在进行登月计划的研究,按照计划,我国将在2007年将“嫦娥一号”送上月球,宇航员登上月球后,若有一块陨石落在他附近,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宇航员能够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 B.陨石撞击月球时不会使月球的地面产生振动 C.宇航员虽然不能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但他可以感受到这个声音的存在 D.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可以在月球的表面向四周传播 3.潜水员在不浮出水面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听到岸上的谈话声,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B.岸上的人的声带在振动 C.水可以传播声音D.潜水员的声带在振动 4.为了保护学习的环境,减少噪声污染,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A.不要在教学区域内大声喧哗 B.在校园内及其附近栽花种草 C.将教室的所有门窗全部封死 D.教学楼的内外墙面尽量做得粗糙些 5.要改变音叉的音调,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把敲击音叉的橡皮锤改为小铁锤 B.改变敲击音叉的力度 C.用橡皮锤敲击固有频率不同的音叉 D.捏住音叉的下面部分后再敲击 6.下列哪项措施不是为了防止噪声对人的影响()A.汽车挡风玻璃上装有一层膜B.小汽车要求其密封性很好 C.汽车的排气管上要求装上消声器D.工厂的工人在车间带上耳罩 7.弦乐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请调音师进行调音,调音师通过调节弦的长度将琴音调准,在此过程中调音师改变了琴弦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 8.在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的音色会逐渐改变B.声音的音调会逐渐改变 C.声音的响度会逐渐改变D.声音的三要素都不会改变 9.小聪同学在使用复读机时,先将自己的声音录了下来,再摁了快放键,则此时播放的声音和他原来的声音相比较()A.音调变低B.音调变高 C.响度变小D.响度变大 10.下列关于振动和声波的分析正确的是()A.有声波时就一定有振动B.有振动时就一定有声波 C.有声波时就没有振动D.有振动时就没有声波

八年级物理上册选择题

八年级物理的专项 一、填空题 1、两只小船静止在湖面上,小明坐在小船上,用力推另一只小船,两船都运动起来.此现象表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 2、出膛的炮弹能继续向前是因为_______,炮弹逐渐改变方向落向地面是因为_______,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越滚越慢是因为_______。 3、当马拉着载有1000kg货物的雪撬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向南行驶时,马对雪橇的水平拉力是500N,雪撬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阻力是________N,方向是________;若雪橇上的货物卸下了500kg,马拉雪橇仍是匀速行驶,马对雪橇的水平拉力将会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 4、一个重20N、面积为0.5m2的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则桌子受到的压力是_________N,压强是_________ Pa。 5、跳伞运动员及携带物品总重力为800N,从高空竖直下落过程中,开始阶段速度越来越快,则此时他所受空气阻力_______800N;后来匀速下落,匀速下落时所受的空气阻力_____800N。 6、将重物从长4m、高1m的斜面底部匀速推上斜面顶端.已知沿斜面所用的推力是300N,斜面的机械效率是75%,则推力做的总功是______J,推力做的有用功是______J,物体的重是______N。 7、在盛有水的缸中放入一个质量是500g,密度为2.5×103kg/m3的实心小球,当小球静止不动时,它受到的浮力是N, 此时球所受重力和浮力的合力是N。(g=10N/kg) 8、汽车轮胎上的花纹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刀要磨得很锋利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火车铁轨铺在枕木上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A.没有物体就没有力 B.有受力物体时,一定有施力物体C.有施力物体时,却不一定有受力物D.只有一个物体时,不会有力2、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下列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A.拍打衣服,把灰尘拍去 B.将足球射入球门 C.公路上汽车限速行驶 D.跳远时快速助跑 2、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匀速向右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拉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所受重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 衡力 C.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3、公共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站在车里的人在水平方向上() A.受到向前的摩擦力B.受到向后的摩擦力 C.受到汽车对它的牵引力D.不受力 4、我国已成功发射“嫦娥二号”探测卫星,它将在距月球表面高度100km的地方绕月球飞行一年。如果“嫦娥二号”探测卫星绕月球飞行时所受外力突然全部消失,那么它将 A.继续绕月球飞行 B.静止在空中 C.做匀速直线运动 D.向月球飞行,最后掉在月球上 5、以下几种关于摩擦力利弊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走路时,脚与地面间摩擦是有害摩擦,越小越好 B.皮带传动中,皮带与皮带轮间的摩擦是有害摩擦 C.骑自行车时,自行车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是有害摩擦 D.机车起动时车轮与钢轨间的摩擦是有益的 6、下列各种情形中,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一个物体绕着圆形轨道匀速转动 B、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 C、一个苹果从树上掉落 D、扔出去的铅球在空中运动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力是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的 B.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每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C.施力物体施力在前,受力物体受力在后 D.两个物体发生力的作用不一定接触

2016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2016-2017学年上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测试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我国已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在飞船发射升空阶段航天员被固定在座舱内。选取下面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时,航天员在此阶段是静止的() A.飞船的座舱 B.天空中的云朵 C.地面上的发射架 D.太平洋上跟踪监测的测量船 2.小理家准备买新房,他看到某开发商的广告称:乘车从新楼盘到一家大型商场的时间只需3分钟。据此你认为从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比较接近的路程是() A.200 m B.400 m C.2 000 m D.10 000 m 3.如图所示,用薄塑料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分别划一次,则() A.甲图声音尖利,音调高 B.乙图声音尖利,音调高 C.甲图塑料梳子的齿疏,振动慢,音调高 D.乙图塑料梳子的齿密,振动慢,音调高 4.空心玻璃棉作为一种新型的吸声建筑材料得到广泛使用,利用其控制噪声属于下列方法中的() A.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无法判断 5.追踪考察动物种群分布的科学家发现了一大型动物在沙滩上留下的一组较深的脚印,随行的工作人员用蜡块熔化后浇铸成脚印的模型来判断动物的身高、体重等。图中最能正确反映蜡块物态变化过程的图象是() 6.关于蒸发和沸腾有下列说法: (1)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而只能在一定温度下沸腾。 (2)蒸发只能在液体的表面进行,而沸腾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3)蒸发和沸腾不一定从外部吸热。

(4)液体蒸发时温度降低,且能继续蒸发;若其他条件不变,沸腾时温度一降低就不能继续沸腾。 其中正确的是() A.只有(1)(2) B.只有(3)(4) C.只有(1)(2)(4) D.(1)(2)(3)(4) 7.下列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8.如图所示,蜡烛在平面镜M中所成像的位置应在图中的()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9.放在凸透镜主光轴上焦点以内的光源S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可以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B.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起会聚作用 C.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是发散的,因此凸透镜的作用是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D.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发散程度比原来小,仍然是会聚的一种表现 10.在物理课上,老师在投影仪的屏幕上,很清晰地展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可是后面的同学反映字太小,请老师把字变大些。你认为老师应该如何调节投影仪() A.将投影仪移近屏幕,同时调节镜头远离投影片 B.将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调节镜头远离投影片 C.将投影仪移近屏幕,同时调节镜头靠近投影片 D.将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调节镜头靠近投影片 11.一块铁块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情况是() A.将它熔化成铁水 B.磨掉铁块一个角 C.把它轧成薄铁片 D.从地球运到月球 12.小磊要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绿豆的密度,下列四种方法中最合理的是() A.先用量筒和水测量一些绿豆的体积,再用天平测量这些绿豆的质量 B.先用天平测量一粒绿豆的质量,再用量筒和水测量这粒绿豆的体积 C.先用天平测量一些绿豆的质量,再将这些绿豆直接倒入量筒测出体积 D.先用天平测量一些绿豆的质量,再用量筒和水测量这些绿豆的体积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2分) 13.诗人常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描述物体的运动。如图所示是一首描述“云”和“月”运动的诗,之所以对这个现象“难意会”,是因为不知道 。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

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3×3分) 1.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声带不停地振动才能发声 B.只要人耳听不到,即使物体在振动也不会发声 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我国正在进行登月计划的研究,按照计划,我国将在2007年将“嫦娥一号”送上月球,宇航员登上月球后,若有一块陨石落在他附近,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宇航员能够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 B.陨石撞击月球时不会使月球的地面产生振动 D.教学楼的内外墙面尽量做得粗糙些 5.要改变音叉的音调,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把敲击音叉的橡皮锤改为小铁锤 B.改变敲击音叉的力度

C.用橡皮锤敲击固有频率不同的音叉 D.捏住音叉的下面部分后再敲击 6.下列哪项措施不是为了防止噪声对人的影响()A.汽车挡风玻璃上装有一层膜B.小汽车要求其密封性很好 C.汽车的排气管上要求装上消声器D.工厂的工人在车间带上耳罩 7.弦乐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请调音师进行调音,调音师通过调节弦的长度将琴音调准,在此过程中调音师改变了琴弦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 8.在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的音色会逐渐改变B.声音的音调会逐渐改变 C.声音的响度会逐渐改变D.声音的三要素都不会改变 9.小聪同学在使用复读机时,先将自己的声音录了下来,再摁了快放键,则此时播放的声音和他原来的声音相比较()A.音调变低B.音调变高 C.响度变小D.响度变大 10.下列关于振动和声波的分析正确的是()A.有声波时就一定有振动B.有振动时就一定有声波 C.有声波时就没有振动D.有振动时就没有声波 11.在雷雨天,发生雷电时闪电一闪即逝,而雷声却绵绵不绝,对此现象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由于人耳有双耳效应 B.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 C.光速比声速要大得多 D.雷声的声波经地面、云层多次反射 12.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后,左边支架上的乒乓球会弹起 来,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声音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B.左右两只音叉的频率相同,发生了共鸣现象 C.声音在钢铁中传播比空气中快 D.木箱可以传播声音 13.利用“B超”可以对病人的内脏进行检测,在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的同时又避免了对病人的伤害,但我们即使站在“B超”的旁边也无法听到它产生的声音,这是因为()A.“B超”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大于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B.“B超”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小于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C.“B超”发出的声音响度太大 D.“B超”发出的声音响度太小 二、填空题(21×1分) 14.我国的北方由于气温太低,居民楼的窗户玻璃全部采用双层玻璃,这样做除了可以使房间温度不致于太低外还可以,使居民能在房内安静地休息。15.一切、、都能传播声音,声音只能在中传播,不能传播声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