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四月月考第二次考试试题二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四月月考第二次考试试题二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四月月考第二次考试试题二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四月月考第二次考试试题二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四月月考第

二次考试试题(二)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绘画传统这一体系,以笔墨为其最核心的成就。中国绘画传统有别于西方美术传统,笔墨就是最大的结构性差异所在,这也是整个东方视觉艺术传统最有价值的地方。对笔墨的分析与理解,重在把笔墨典范视作人格理想的表征系统。

所谓“笔墨典范”,强调的是历史上的大家作品所具有的典范性。在这里,笔墨绝不仅仅是用笔和墨在宣纸上画出笔道,渗化墨象,而是比这种工具材料组合运用复杂得多的文化表征系统。它在结构上具有一个表层、一个里层和一个核心。表层是“可视之迹”,也就是中国画的画面痕迹;里层是“可感之心”,也就是通过画面痕迹可以感受到的画家的情绪、状态和心境;核心则是“可信之道”,指向痕迹、心境之后的人格理想,是隐藏在表层、里层之下的理想性的人生。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格理想是在历史演进中形成的,是历代文人学士、士大夫的精神理想,这一精神理想具有群体性,不是一人、一时、一地的观念与情绪,而是代代积累的公认方向与共同诉求。中国士人画的最高境界是借山川自然之形,运用笔墨语言来书写自己,图绘自己,尤其写出自己对天地万物的体悟,以此塑造、更新自己。而这个“自己”,一定是走在追慕典范人格理想的自修之路上,是希贤希圣、法道法自然的践行者,因而不可能局限于小我。这样的人、这样的作品,才真正具有典范意义。

这种人格理想的表征系统通过动作性的心理同构把表层、里层和核心相互关联起来,这一心理运作机制是一种想象中的内摹仿。中国古人习书有“力透纸背”之说,这当然不仅是字面说的笔锋穿透纸面,更是以这种笔力贯注的意象来比喻难以传达的内心感受,这是一种带有动作性的肌体感受。以内摹仿作为生命修炼的有效手段与操作过程,可以更好地体会、领悟理想人格的深度与广度,同时也就有助于自身人格的丰富与完善。在此意义上,锻炼笔墨就成为人格磨砺、境界参悟的过程,笔墨与心性通过不断琢磨、锻炼,构成互动互证的关系。这样一种卓有成效的修为,在历史上已为无数典范所反复验证。

基于动作性同构的内摹仿,关系到审美,也关系到求真与致善。中国文艺自古以来所追求的,正是以文艺作品来唤起人的内摹仿能力,经由长时间的气质变化、生命修炼,完成自我塑造、自我实现,一步步趋近于典范的理想人格。以艺树人,是中国文艺的宗旨。更进一步说,中国画的笔墨不仅在将来仍能提供独一无二的审美愉悦,仍然具有必不可少的文化价值,而且以其对于人格理想、人格信仰的重要作用,还有可能参与未来社会精神价值的重树,从而产生重大、深远的社会意义。

(摘编自潘公凯《论笔墨典范:人格理想的一种表征系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可视之迹、可感之心、可信之道,共同构成中国绘画笔墨典范的文化表征系统。

B.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格理想的群体性,使中国画家及其绘画作品具有了典范意义。

C.内摹仿是一种心理运作机制,通过动作性的心理同构使得笔墨与心性互动互证。

D.笔墨典范对人格理想和信仰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未来社会精神价值的重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强调笔墨的价值,再具体阐释笔墨典范及其实现的路径,将论证推向深入。

B.文章以士人画的最高境界对应笔墨典范作为文化表征系统的三层结构,行文缜密。

C.文章援引古人“力透纸背”之说,旨在解说笔墨典范的内摹仿这一心理运作机制。

D.文章以中西绘画比较为立论前提,论述笔墨与人格养成、笔墨与社会精神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欣赏中国绘画的笔道墨象,就能感受画家的心境,进而体会画家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B.中国绘画历史上的笔墨典范,都是作者在自修的过程中追求大我、希贤希圣的产物。C.内摹仿可以丰富完善画家的人格,所以成为中国画家提升自身人格境界的唯一选择。D.中国画的笔墨如果给人提供独一无二的审美愉悦,就能够体现以艺树人的文艺宗旨。(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在《论语》里孔子被描写成一个教育家。从某种观点看来,也的确如此。他期望他的弟子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成人”(《论语·宪问》),所以教给他们以经典为基础的各门知识。作为教师,他觉得他的基本任务,是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论语》记载,孔子说他自己“述而不作”(《论语·述而》),就是这个缘故。不过这只是孔子的一个方面,他还有另一方面,这就是,在传述传统的制度和观念时,孔子给予它们的解释,是由他自己的道德观推导出来的。例如在解释“三年之丧”这种古老的礼制时,孔子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论语·阳货》换句话说,儿子的一生,至少头三年完全依赖父母,因此父母死后他应当以同样长的时间服丧,表示感恩。还有在讲授经典时,孔子给它们以新的解释。例如讲到《诗》,他强调它的道德价值时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这样一来,孔子就不只是单纯地传述了,因为他在“述”里“作”出了一些新的东西。

这种以“述”为“作”的精神,被后世儒学传之永久,经书代代相传时,他们就写出了无数的注疏。后来的《十三经注疏》,就是用这种精神对经书原文进行注释而形成的。

(摘编自冯友兰《孔子:第一位教师》)

材料二:

“述”的内涵非常丰富。《说文解字》将“述”解释为“循”;在现代汉语中,“述”可以理解为“叙述”“陈述”“讲述”“论述”或“阐述”等等。

在《中庸》中,儒家德性“孝”的定义和“述”是相关的。《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如果我们将“孝”的这种解释和孔子在《论语·述而》第一章中的自我描述联系起来,“述”的深层含义便跃然纸上,也就是“述”表达了“孝”的德性。

孔子践履“孝”这种德性的对象是天。《论语·八佾》讲到,“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孔子道德追寻的是天的使命。对于孔子而言,他的工作就是传天道,兴天道。在《论语·阳货》第十八章中,孔子说他不想再说话,但是他的弟子子贡说:“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回答:“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从这段话中可以得出两点:第一,孔子述的是天道,天是最终的创造者;第二,孔子认为自己是天道的述者,子贡则将自己看作是孔子思想的述者。孔子践履德性的活动表达了对天的“孝”,而子贡践履德性的活动则表达了对孔子的“孝”。

因此,孔子将他对经典的传承比作一个孝子做的事情。儿子对父亲最大的孝是对父亲志向、事业、梦想的继承、实现和发扬光大。同样孔子述的天道也是对天的孝。对于孔子而言,他的智力活动是恢复天道,这就是对天尽孝。在孔子那里,“孝”的含义涉及了延续文化传统和历史传承的义务。

孔子不是唯一把哲学活动与“孝”联结起来的人。孔子与柏拉图早期的作品《游叙弗伦》对“孝”的定义殊途同归。苏格拉底的诘问对象游叙弗伦得出“孝”是公正的一部分,“孝”是人类对上帝的侍奉。苏格拉底认为自己的哲学活动就是对神灵的侍奉,自己的问答法就是对神灵的侍奉。基于苏格拉底对上帝侍奉的论证,苏格拉底提供的答案就是进行哲学活动是对上帝真正的“孝”。对哲学活动与孝的密切联系,亚里士多德也有所表述。他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说,“孝”要求更加尊重真理而不是尊重你的朋友。他认为“孝”的对象是真理,而不是上帝。践行“孝”这一德性活动是追求哲学的严肃义务,因为追寻哲学是为了探寻真理。

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把哲学活动和“孝”联结起来,尽管每一个人对“孝”的理解不同,这也反映了他们做哲学的方法不同。苏格拉底通过诘问的方式审查人的信念;亚里士多德更多地是通过对前人理论的考察、批判发现真理;孔子则认为从事“孝”的活动就是对天道的传承。

(摘编自余纪元金小燕韩燕丽《“述而不作”何以成就孔子?》)

材料三:

“述而不作”的信条影响深远,达两千年之久,成为风气。自孔子以后,儒家教育多遵从这一原则,以传授、注解经典为己任。要从事这一学问,必然熟记经文才能言而有据。因而,熟记经典成为学生的基本功。

孔子教育弟子是为了让他们从政,用子夏的话说是“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隋唐以后,科举盛行,官方明确规定了读书人的出路,只有为官一途。学校成为向科举输送考生的途径之一。科举使用八股文体,专以四书五经命题,以儒家经典考学生,答案阐释以经典为准,不允许有超出范围的见解。

可以说,孔子“述而不作”的信条,使得他在教学中有偏重继承、轻视创新的倾向;伦理关系与师生关系的结合,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这使人们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减少或部分失去了探索未知的兴趣。这样使得传统教育以教师解释、学生背诵为基本方式,因循以往,缺乏创新精神。

(摘编自李杨《“述而不作”与传统教育》)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论语》中虽然记录孔子说自己“述而不作”,其实孔子在传述文化遗产的同时,也“作”了一些新的东西,后孔子时代的儒学都长期传承并发展着这种精神。

B.“述而不作”中的“述”内涵非常丰富,在古代辞书中解释为“循”,但在现代汉语中这一含义被“叙述”陈述”“讲述”“论述”或“阐述”等含义所取代。

C.在儒家经典著作《中庸》一书中,认为“孝”应包括“善述人之事也”,也就是说,“述而不作”中的“述”与“孝”是统一的,这种理解恰好切合孔子的观点。

D.“述而不作”的信条,后来成为儒学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熟记经典成为学生的基本功,这一传统一直影响到后来的科举考试,并且命题答案均以四书五经为限。

5.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上帝为每个人灵魂提供了选择机会:或是拥有真理,或是得到安宁。你可以任选其一,但不能兼而有之。”

B.“倘若没有天地,哪里会有人类生存发展的空间。因此,敬天祈福正是对天地自然献上的一份崇高敬意。”

C.“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D.“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6.对影响两千年之久的孔子“述而不作”的信条,你是如何看待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6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8 题。

材料一: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健康养老跨界服务应用示范》(以下简称《应用示范》)日前在天津公布。

《应用示范》针对居家、社区和旅居养老等新型养老模式,研究健康养老服务资源优化配置新模式,整合覆盖保险、支付、教育、文娱、信息服务等第三方服务资源,研发包括健康养老跨界服务集成、信用评估和养老数据分析等 3 个“健康养老+”平台,并在北京、天津等地区,构建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式和旅居式养老为辅的健康养老跨界融合服务模式。

针对老年人实际需求,“健康养老+”平台将通过大数据分析,研究老年人健康状态动态演化规律,为老年人在生理健康监测、心理健康监测与干预、个性化生活照料、紧急状况检测与紧急救助、位置服务、行为识别、意图识别、诈骗防范等诸多方面提供支持。

“健康养老+”平台以“养老智能卡”作为推广介质,连接健康养老跨界服务各方面,形成特大城市健康养老跨界服务平台解决方案。平台将同时与医保、社保等打通,为老年人提供一体化服务。

(摘编自《未来 3 年京津老年人将“尝鲜”养老新模式》)

材料二:

中经国富养老问题专家表示,作为新兴业态,智慧养老仍处于初级阶段,其培育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就目前市场情况来看,智慧养老概念模糊,市场对于用户的培养不足。一方面智慧养老面对的用户主体为“40 后”“50 后”老年人,很多老年人家庭并不具备网络环境,自身实操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当前市场上的智慧养老产品简单地将智慧养老与互联网养老画等号,产品操作繁杂不接地气,这使得很多高科技养老产品难以推广。这些问题使得智慧养老的试点存在着“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观众却不买单”的情况,除了少部分居家场景的产品及服务外,如日间照料中心、社区驿站等模式,并不被老人买账。

中经国富养老问题专家表示,就目前而言,智慧养老更多的是一种发展趋势。老年人更需要一种面向社区、面向家庭,能够提供综合性、专属定制化养老服务的机构。但从长远来看,智慧养老潜力巨大,前景看好。未来“80 后”“90 后”将会展现出与当前老年群体不一样的特点,对于智慧养老产品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与自主性。智慧养老将为养老发展带来难以想象的未来,而我们相信这个未来并不遥远。

(摘编自《中经国富:智慧养老大势所趋,解决“智慧”痛点仍是挑战》)

材料三:

项目工作人员通过信息平台发布高龄老人服务需求,志愿者从平台发现这些需求,然后对接高龄老人提供养老服务。一名志愿者为70岁以上高龄老人提供养老服务,凡是服务时间2 年以上的,其服务时长就会被储存在“时间银行”信息平台个人账户中,等他(她)自己到70岁之后,就可以从“时间银行”提取相应时长的养老服务。

日前,浙江苍南启动“时间银行”养老服务试点项目,“有精力的低龄老人也可以成为志愿者参与服务高龄老人”苍南县民政局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主任余珍芳说,他(她)们通过“现在存时间,未来取服务”的方式,等自己 70 岁后就能享受相应时长的公益养老服务,养老服务内容包括送餐、看护、陪伴、助行、助医、代办等,这样可以激励身体健康、生活有空闲的低龄老人加入到“互助养老”志愿者队伍中来,弥补当前养老服务供给的不足,还能促进形成邻里守望的和谐氛围。

(摘编自《探索新型养老服务模式苍南试点“时间银行”项目》)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天津公布的《应用示范》以居家、社区和旅居养老等新型养老模式为研究对象,重点解决养老服务的资源优化和配置问题。

B.很多老人家庭不具备网络环境,老人自身实操能力不足,产品操作繁杂不接地气,这是目前智慧养老中存在的几个主客观问题。

C.智慧养老仍处于初级阶段,其培育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观众却不买单”是市场培育不足的后果的表现。

D.三则材料,前两则都是围绕智慧养老的成与败、利与弊的问题展开,第三则材料则报道另一种不同的养老方式,三则材料形成互补。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健康养老+”是一种智慧型养老,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为各种养老服务提供依据和支持,连接健康养老跨界服务的各方面。

B.志愿者为高龄老人提供的养老服务,通过“时间银行”存储,若干年后可以置换成自己所需要的、不同于自己曾经提供的服务。

C.低龄老人成为志愿者参与服务高龄老人,这种模式以“时间银行”为基础和中介,解决了无儿无女、经济能力不足的老人的养老问题。

D.未来“80 后”“90 后”将能更好地适应智慧养老,并表现出更强的自主性,这将给智慧养老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发展前景。

二、古诗文阅读(共3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共19分)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

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主臣!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印。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日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馀,不能复为官。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9. 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B. 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C. 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D. 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帝,指汉文帝刘恒,因为他擅长于政治经济的治理,所以庙号被尊为“文”。

B. 匈奴,汉朝时活跃于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屡次进犯边境,对西汉政权造成强大威胁。

C. 尺籍伍符,指记载军令、军功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不容奸诈的守则。

D. 持节,节即符节,缀有牦牛尾的竹竿,古代使臣奉命出使时,必执符节以为凭证。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冯唐回答文帝疑问,直言冒犯龙颜。文帝向他询问李齐的情况,他认为李齐不如廉颇和李牧,直言文帝即使得到像廉李一样的大将,也不能重用,文帝大怒。

B. 冯唐谈论将帅,借古制劝谏君王。他告诉文帝,古代帝王派遣将帅,礼节隆重;国内大事由帝王决断,因功封爵赏赐之事由将军在外裁定上奏,朝廷不从中干预。

C. 冯唐性格耿直,论魏尚出于公义。魏尚厚待军吏,威慑东胡,因报功有误被削去爵位;他直言文帝法律严苛,赏轻罚重,文帝采纳了他的劝谏,赦免魏尚。

D. 冯唐被推举为官,却年事已高。汉景帝即位,任命他为楚国丞相,不久被免职;汉武帝即位时,征诏贤良之士,大家举荐他,但他已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l)良久,召唐让日:“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日:“鄙人不知忌讳。”(5分)

(2)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尉佗楼

许浑

刘项持兵鹿未穷,自乘黄屋岛夷中。

南来作尉任嚣力,北向称臣陆贾功。

箫鼓尚陈今世庙,旌旗犹镇昔时宫。

越人未必知虞舜,一奏薰弦万古风。

[注]黄屋:古代帝王专用的黄缯车盖。颔联的意思是,秦二世时,尉佗受南海尉任嚣所托,行南海尉事。秦亡后,尉佗自立为南越王。公元前196年,汉高祖派大夫陆贾出使招抚尉佗,尉佗接受诏封,汉朝实现统一。薰弦:指虞舜创作的《南风歌》。

13.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第一二句写刘项相争,战祸连年,尉佗偏守一隅,在岭南自立为王,场面宏大,起笔不凡。

B. 任嚣力主分裂,陆贾功在统一,两者相互对照,诗人对不同历史人物的褒贬之意溢于言表。

C. 第五句与“箫鼓追随春社近”都出现的“箫鼓”一词,取意虽相近,但一为名词一为动词。

D. 第七八句运用虞舜和薰弦的典故,站在南越百姓的角度,对尉佗的历史功绩给予高度评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西湖和人韵

辛弃疾

晚风吹雨,战新荷、声乱明珠苍璧。谁把香奁收宝镜,云锦红涵湖碧。飞鸟翻空,游鱼吹浪,惯趁笙歌席。坐中豪气,看公一饮千石。

遥想处士风流,鹤随人去,老作飞仙伯。茅舍疏篱今在否,松竹已非畴昔。欲说当年,望湖楼下,水与云宽窄。醉中休问,断肠桃叶消息。

【注】指西湖处士林逋。他隐居西湖孤山,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桃叶:东晋书法家王献之的爱妾的名字。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词开篇用“晚风”“新荷”点明了词人游西湖的时间是初夏的一个傍晚。

B.“惯趁笙歌席”看似闲笔,其实非常重要,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C.词的下阕想象林逋梅妻鹤子的生活,表达出词人想去隐居而不得的无奈。

D.尾句照应了“看公”二句,劝友人恣意游湖,尽情饮酒,不必挂怀桃叶。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6空,每空1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2)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在同学中虽然穿着破旧,但并不羡慕他们。

三、语言文字应用(共2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

理科生应当多提升一些人文素养,文科生也应多了解一点科学知识,这种通过选修课来实现文理互补的教育制度设计,无疑值得肯定和推广,近些年来,选课似乎有些“变味”,现在大学生选课普遍开始“挑食”——选课更偏向于选修与就业相关度高、易得高分的课,选择拓展、兴趣类课程的却总是_____。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的 ______ ,学生在学校规则允许范围内的选课______,但从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来说,“功利性”选课无疑违背了当初设立选修课制度的初衷。

选课“功利化”的板子不能全打在学生身上,加强选修课质量管理与制度创新,让选修课变得有趣、有用也应同步提上日程。当前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视角敏锐,再加上在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吸引他们的兴趣和共鸣。因此,选修课要有趣,有趣并不是说老师要一味迎合学生的口味,而

是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授来达到传播知识的______。同时选修课要有用。学生喜欢选对就业有利的课,因为有用。其实还有更广义的“有用”,比如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素养,提升学生思辩能力或者动手能力等。

16.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挑食’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在这一刻满屋子人的心都是相同的,都有一样东西,这就是——对死者的纪念。

B.我干得挺顺心,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我能抽支烟吗?

C.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D.“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凤毛麟角权利无可非议目标

B. 寥寥无几权利无可厚非目的

C. 寥寥无几权力无可非议目的

D. 凤毛麟角权力无可厚非目标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再加上在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引起他们的共鸣。

B.再加上在新装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吸引他们的兴趣。

C.再加上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吸引他们的共鸣。

D.再加上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本题共3小题,9分)

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的垃提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理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 ______。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 _____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这种现象可以说是 ______,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拉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_____。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曼延重复层出不穷责无旁贷

B.漫延重复屡见不鲜责无旁贷

C.曼延反复屡见不鲜义不容辞

D.漫延反复层出不穷义不容辞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

B.居民的责任是分类投放,政府的责任是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

C.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

D.政府的责任是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居民的责任是分类投放。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国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

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

B.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的垃圾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

C.我国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的垃圾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

D.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本题共3小题,9分)

中国汉字历经________岁月,有着无穷魅力。汉字具有象形和会意的特性。汉字的象形,(),并随汉字的演变过程不断规范而固定;汉字的会意,与汉字的象形特征密切相联,见到汉字形状就知其意思:象形和会意和谐地融合在汉字结构中。汉字结构,有一种稳重端庄的整体感,这表现在汉字的上下左右都处于相互对应、相互平衡的状态中。还有一种审美感,即人们见到汉字,一种审美愉悦之情就会________而生。这是因为汉字的形态具有艺术特质,也就是说汉字的偏旁、部首大都是对自然形状的描绘,能使人一下子进入到所创造的意境里。汉字的构形往往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特质,日常生活中常有借用字形譬况事物形状的现象,如“八字须”“十字路口”“金字塔”“国字脸”等。像这样传达出传统文化的汉字________。这一特性是其他文字所没有的。中国汉字还有神奇的社会功效,就是中华民族在________的生存土地上能维持着南腔北调的民众彼此相沟通的大一统局面,这得益于汉字所起的维系团结的重要作用。今天穿越历史云烟,搜寻文字初创和演变过程,不仅可以体认先民的文化创造力,还可挖掘贮存在汉字中的文化基因。

2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漫长油然不胜枚举广袤无垠

B. 峥嵘沛然恒河沙数一望无际

C. 峥嵘油然恒河沙数广袤无垠

D. 漫长沛然不胜枚举一望无际

2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是把事物的形状描绘下来,依据事物的特征画形

B. 是依据事物的特征画形,把事物的形状描绘下来

C. 是把事物的特征描绘下来,依据事物的形状画形

D. 是依据事物的形状画形,把事物的特征描绘下来

24.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穿越历史云烟,搜寻文字初创和演变过程,不仅可以体认先民的文化创造力,还可挖掘贮存在汉字中的文化基因。

B. 穿越历史云烟,追溯文字初创和演变过程,不仅可以体认先民的文化创造力,还可挖掘贮存在汉字中的文化基因。

C. 穿越历史云烟,搜寻文字初创和演变过程,不仅可以挖掘贮存在汉字中的文化基因,还可体认先民的文化创造力。

D. 穿越历史云烟,追溯文字初创和演变过程,不仅可以挖掘贮存在汉字中的文化基因,还可体认先民的文化创造力。

四、综合考查。(每小题3分,共45分)

25. 理解下列句子中古代官职变化正确的一项是()

A. 寻蒙国恩,除臣洗(xiǎn)马。(《陈情表》)——除:免除授职。

B. 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拜:改任官职。

C. 举孝廉不行,连辟(bì)公府不就。(《张衡传》)——辟:由地方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

D. 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出:京官外调。

26.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受禅是古代王朝更迭时,无血缘关系的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B. “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夺得官职。

C. 古代官员为去世的父母而回到祖籍闭门守孝叫“丁忧”,遭逢母亲丧事叫“丁母忧”。

D. “侍读”是官职名,其主要职责是陪帝王或皇子读书,为其讲学,供其顾问。

27. 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学,始设于汉代,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国子监。

B. “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 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D. 知贡举,主试者称为“知贡举”,就是“特命主掌贡举考试”的意思。

28.下列有关古代风俗礼仪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故事: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如“奉行故事”“虚应故事”。《六国论》中“苟以天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中的“故事”即此意。

B.“外姻”,由婚姻关系而结成的亲戚。

C. 缘坐,是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观念为基点,正犯本人和相关亲属连带受罚的原则。

D. 雅歌投壶是秦汉以后贵族内部的吟诗与游戏活动,后常用以指武将之儒雅行为。

2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我校高中学生发行原创音乐专辑的消息自从在朋友圈传播后,《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这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

B.影片《缝纫机乐队》票房失利,评分也不尽人意,导演强烈指责个别影评人在未观赏作品就对电影进行差评的行为是极不负责的。

C.为减少细颗粒物 PM2.5 的浓度,成都将进一步淘汰废气排放不达标的企业,以世界上最严格的标准来治理成都市的工业污染。

D.袁隆平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湘两优 900”,最近通过了测产验收,平均亩产1149.02 公斤,这创造了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

30.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 分)

A.好友从千里之外捎来家乡土特产,却之不恭,最终只好笑纳。

B.家父大人是否安康?多年不见,甚为牵挂,改日定登门看望。

C.拙作《易经补正》初成,惶恐投稿,望付梓,以就正于读者。

D.大作已拜读,收获颇多,唯几处有疑,特致函垂询,望赐教!

3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孝廉,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后来变成明清两朝对举人的雅称。

B.使君,汉代指太守刺史。汉以后用作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有时也用作对对方派出的使节或信使的尊称。

C.表,是古代臣下写给帝王的一种文书。表可言事可议论可抒情,著名的表有《陈情表》《出师表》等。

D.长揖,拱手高举,处上而下。即抱拳举过头顶鞠躬。主要用于下级对上级,小辈对长辈所施的隆重礼节。

3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我虽然毕业于名校,但短时间未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只好暂时在这个单位屈就。

B.足下一向敢为人先,此番在“阿里云”创客大赛上斩获佳绩,实在是可喜可贺。

C.我拜读了你的辩论稿,发现在个别词语的使用上有失斟酌,很冒昧地做了雅正。

D.化学竞赛冬令营报名即将截止,来不及回家和您磋商,只能擅自做主先报了名。

3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的“北京八分钟”,用智能科技完美营造了唯美中国的气度和神韵,展现了文明古国的现代活力。

B.生活条件尽管那么优越,富豪巴菲特却有着理性的消费准则,他崇尚简单和节俭,永远不吃超过3.17美元的早餐。

C.在中国人的餐饮中,远不是一个“吃”字能够概括的,它包含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和异常丰厚的人文情怀。

D.鼓浪屿拥有众多中西合璧的建筑,享有“万国建筑博览”的美名,我们有必要将这座小岛视为国家的瑰宝。

34.与“将军身被坚执锐”的“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禹汤被之矣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屈原)被发行吟于泽畔 D.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35. “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C.每逢佳节倍思亲D.我军十倍于敌

36.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B.伐无道,诛暴秦

C.臣之所好者,道也D.道不同,不相为谋

37. “得”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A.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欤B.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C.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D.吾得兄事之

38. 与“登峰造极”的“造”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B.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C.此人功参造化,乃吾劲敌D.径造庐访成

39. 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B.君何以知燕王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五、微写作

4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分)

大疫之时,很多标语引发了网民的关注和热议。

乡间标语——

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

老实在家防感染,丈人来了也得撵。

街头标语——

武汉人,不服输,疫情面前不低头。

你加油,我加油,战胜病毒有盼头。

众志成城齐努力,誓把病毒全抗击。

日本援华物资标语——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盛唐?王昌龄)

山川异域,日月同天。(盛唐?日本大臣赠中国僧人语)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先秦《诗经?无衣》)

这些语言承自先民,馈自邻邦,萌于热土,其中蕴含着人们的情感和智慧,给与大疫抗争的中国人以鼓舞和力量。乡间百姓富有生活气息的标语和日本人对传统中国诗文的运用,更给我们对于如何传承、创造和运用民族语言带来诸多思考。请你选择一个角度,就此谈谈你的感触和思考。自拟标题,不少于200字。

高二语文答案详解

1.B(“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格理想的群体性”不一定能使“中国画家及其绘画作品具有了典范

意义。”)

2.D(“中西绘画比较”并非文章的理论前提。)

3.B(A项条件推论有误,C项因果关系不成立,D项假设推论不当。)

4.D 解析:A项,材料一第二段原文说“以“述”为“作”的精神,被后世儒学传之永久”,并非“都”“发展”;B项,材料二开头一段原文仅仅对“述”的古今含义做了客观摘录,并未说古代的含义被现代含义“所取代”;C项,材料二第二段在对《中庸》中这句话的分析阐述时只是说“述'表达了‘孝’的德性”,但这句话并不包含这两者“统一”的意思。

5.C 解析:要正确选出支撑材料二主要观点的语句,首先要明确材料二的主要观点。从阅读材料二不难发现,这段材料主要是就孔子的“孝”展开论述的,而论述的中心就是延续文化传统和历史传承。因此,该题提供的四个选项只有C项可以作为这一论点的论据。A 项,强调要拥有真理;B项,表达对天地自然的敬畏;D项,只是就孝顺父母宗亲而言的。

6.“述而不作”有其积极的一面,孔子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对文化经典的传承以及要求学生熟背文化经典都是值得提倡和继承的;但教学中偏重继承,限制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和创新精神,又有局限性。(一点给3分,两点得6分。两点必须是从“积极”和“局限”两个方面来回答。)

7.D(D项,表述错在“前两则都是围绕智慧养老的成与败、利与弊的问题展开”这个地方。细读三则材料可知:前两则材料都只谈到了“利”,没有谈到“弊”的问题。而且选项中“成与败”的提法也不妥。诚然,前两则材料也谈到了不足和面临的挑战,但这并不一定是“失败”。)

8. C(表述太绝对。从材料三中“这样可以激励身体健康、生活有空闲的低龄老人加入到“互助养老”志愿者队伍中来,弥补当前养老服务供给的不足,还能促进形成邻里守望的和谐氛围”等文字可知,这种模式只是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弥补了服务供给的不足,但不能说是“解决了……养老问题”。)

9. B “军市之租皆自用”主谓宾结构完整,“居边”的主语为“李牧”,二者联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 C;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翻译为“把征收的税金自行用来犒赏部下”,赏赐决于外,介词结构后置,正确语序为“赏赐于外决”,根据语意,需从“飨士”之后断开,排除D。

10. A A项,“文帝,指汉文帝刘恒,因为他擅长于政治经济的治理,所以庙号被尊为‘文’”错误。谥号被尊为‘文’。

11. C C项,“威慑东胡”错误。由原文“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可知,魏尚威慑的是匈奴”。

12. (l)过了很久,(文帝)召见冯唐责备他说:“你为什么当众侮辱我?难道不能私下告诉我吗?”冯唐谢罪说:“我这个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回避。”【详解】让,责备;间,私下里;鄙人,谦辞,只第一人称“我”。

(2)赵王迁即位,竟听信郭开的谗言,最终杀了李牧,让颜聚取代他。因此军队被击败,士兵溃逃,被秦人俘虏消灭。【详解】立,即位;乃,竟;是以,因此;北,失败;为秦所禽灭,被动句,“为……所……”表被动;禽,通“擒”,虏杀。

参考译文:

冯唐,他的祖父是战国时赵国人。他的父亲移居到了代地。汉朝建立后.又迁到安陵。冯唐以孝行著称于时,被举荐做了中郎署长,侍奉汉文帝。一次文帝乘车经过冯唐任职的官署,问冯唐说:“老人家怎么还在做郎官?家在哪里?”冯唐都如实作答。汉文帝说:“我在代郡时,我的尚食监高祛多次和我谈到赵将李齐的才能,讲述了他在钜鹿城下作战的情形。现在我每次吃饭时,心里总会想起钜鹿之战时的李齐。老人家知道这个人吗?”冯唐回答说:“他还比不上廉颇、李牧的指挥才能。”汉文帝说:“凭什么这样说呢?”冯唐说:“我的祖父在赵

国时,担任过统率士兵的职务,和李牧有很好的交情。我父亲从前做过代相,和赵将李齐也过从甚密,所以能知道他们的为人。”汉文帝听完冯唐的述说,很高兴,拍着大腿说:“我偏偏得不到廉颇、李牧这样的人做将领,如果有这样的将领,我难道还忧虑匈奴吗?”冯唐说:“臣诚惶诚恐,我想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不会任用他们。”汉文帝大怒,起身回宫。过了好长一会儿,才又召见冯唐责备他说:“你为什么当众侮辱我?难道就不能私下告诉我吗?”冯唐谢罪说:“我这个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回避。”

在这时,匈奴人新近大举侵犯朝那,杀死北地都尉孙印。汉文帝正为此忧虑,就终于又一次询问冯唐:“您怎么知道我不能任用廉颇.李牧呢?”冯唐回答说:“我听说古时候君王派遣将军时,跪下来推着车毂说,国门以内的事我决断,国门以外的事,由将军裁定。所有军队中因功封爵奖赏的事,都由将军在外决定,归来再奏报朝廷。这不是虚夸之言呀。我的祖父说,李牧在赵国边境统率军队时,把征收的税金自行用来犒赏部下。赏赐由将军在外决定,朝廷不从中干预。君王交给他重任,而要求他成功,所以李牧才能够充分发挥才智。派遣精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善于骑射的士兵一万三千人,能够建树功勋的士兵十万人,因此能够在北面驱逐单于,大破东胡,消灭澹林,在西面抑制强秦,在南面抵御韩魏。在这时,赵国几乎成为霸主。后来恰逢赵王迁即位,他的母亲是卖唱的女子。他一即位,竟听信郭开的谗言,最终杀了李牧,让颜聚取代他。因此军队被击败,士兵溃散奔逃,被秦人俘虏消灭。如今我听说魏尚做云中郡郡守,他把军市上的税金全部用来稿赏士兵,还拿出个人的钱财,五天杀一次牛,宴请宾客、军吏、亲近左右,因此匈奴人远远躲开,不敢靠近云中郡的边关要塞。匈奴曾经入侵一次,魏尚率领军队出击,杀死很多敌军。那些士兵都是一般人家的子弟,从村野来参军,哪里知道“尺籍”、“伍符”这些法令律例呢?他们只知道整天拼力作战,杀敌捕俘,到幕府报功,只要有一句话不合实际情况,法官就用法律制裁他们。应得的奖赏不能兑现,而法官却依法必究。我愚蠢地认为陛下的法令太严明,奖赏太轻,惩罚太重。况且云中郡郡守魏尚只犯了错报多杀敌六人的罪,陛下就把他交给法官,削夺他的爵位,判处一年的刑期。由此说来,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是不能重用的。我确实愚蠢,触犯了禁忌,该当死罪,该当死罪!”文帝很高兴,当天就让冯唐拿着汉节出使前去赦免魏尚,重新让他担任云中郡郡守,而任命冯唐作车骑都尉,掌管中尉和各郡国的车战之士。

汉文帝后元七年(前163),汉景帝即位,让冯唐去做楚国的丞相,不久被免职。汉武帝即位时,征求贤良之士,大家举荐冯唐。冯唐这年已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

13.B B项,“任嚣力主分裂”不正确,从所给注释来看,任嚣并未力主分裂;“诗人对不同历史人物的褒贬之意溢于言表”不正确,诗人只是客观回溯历史,无褒贬之意。故选B项。

14. C “表达词人想去隐居而不得的无奈”错误,表达词人对林逋这样的风流处士的仰慕之情。

15.(1)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3)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16. C(本题考查破折号的使用。原文中的破折号是解释说明的作用。A项,表示强调重点;B 项,表示语意的转换;C项,表示解释说明; D项,表示声音延长。)

17. B(寥寥无几:形容数量很少,没有几个。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此处形容事物少,应用“寥寥无几”。权利: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此处强调“功利性”选课是权力也是利益,应用“权利”。无可厚非:表示虽有缺点,但还可以谅解。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此处表示可以理解,但是有功利心还是有问题的,应用“无可厚非”。目的:想要得到的结果;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目标: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此处指想要得到的结果,应用“目的”。)18. D(“在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主语残缺,排除AB;“吸引”与“共鸣”搭配不当,排除C。)

19.B【解析】曼延,连绵不断的意思,描述的是一种线性的扩展。漫延,原意指水满溢而向周围扩散,可泛指事物向四周扩散。根据语境“漫延”合适。“反复”指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多指不同的事物或动作的重复。“重复”着重于相同的事物或动作又重作一次。语境强调“再一次利用”,“重复”合适。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屡见不鲜,常常见到,并不新奇。语境强调这种现象很常见,“屡见不鲜”合适。责无旁贷,意思是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多用于指自己应当做的不可推卸的事,强调的是“责任”。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前者是强调责任,后者是道义,前者是不能推脱的,而后者则是自己感觉道义上不能不这样做。语境强调“责任”,“责无旁贷”合适。

20.A【解析】根据话题一致的原则,结合前后文,确定选填句子的主语应是“垃圾分类”的内容。再根据后文的照应关系,先讲“分类投放”再讲“分类的目标、途径、处理”,选填句子应先说“分类投放”,再说“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这样句意衔接更紧密。综合考虑,选A最恰当。

21.D【解析】通读画线句可知,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加快和提高”,陈述不完整就更换了主语,存在“中途易辙”的语病,选项A和C,介词“随着”位置不当,依然存在“中途易辙”的语病。“生活的垃圾总量”搭配有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应为“生活垃圾的总量”。综上,D修改恰当。

22. A

23. B A项,不合逻辑。要先“依据事物的特征画形”,然后“把事物的形状描绘下来”。C 项,不是“描绘”事物的特征,而是“描绘事物的形状”;不是“依据事物的形状”画形,而是“依据事物的特征画形”。D项,不是“是依据事物形状画形”而是“依据事物的特征画形”;不是“把事物的特征描绘下来”,而是“把事物的形状描绘下来”。

24. D 此题考查两个语病点,一是搭配不当,一是语序不当。A、C项“搜寻”与“过程”搭配当,应改为“追溯……过程”;B项递进关系语序不当,应改为“不仅可以挖掘贮存在汉字中的文化基因,还可体认先民的文化创造力”。

25.D 【解析】A. 寻蒙国恩,除臣洗(xiǎn)马。(《陈情表》)——除:任命,授职。洗马:太子的侍从官,太子太傅(老师、家政)的属官。 B. 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拜:授予官职。C.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

26.B 【解析】“致仕”指官员交还官职,类似于今天的退休制度。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27.C 【解析】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28.A 【解析】《六国论》中的“故事”是“旧事,先例”的意思。

29.(3 分)D(A 项中途易辙,可将“自从”放至句首;B 项表意不明,“不负责的”针对的可以是对导演的指责,也可以是个别影评人的行为。C项搭配不当,可改为“减少……的污染”或“降低……的浓度”)

30.(3 分)C(A 项“笑纳”为敬辞,不能用于自身;B 项“家父”指自己父亲,应改为“令尊”;D 项“垂询”,敬辞,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旧称上对下有所询问。不合语境)31.(3分)D(不分长幼尊卑都可用。但大多用于同辈之间的礼节)

32.B(A.屈就:常用作请人担任职务的客气话。此处使用错误。B.足下: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此处使用正确。C.雅正:请别人修改文章时的敬词。此处使用错误。D.磋商:多用于正式场合,表示双方仔细商量和研究并交换意见。此处使用错误。)

33.D(A项搭配失当。B项语序失当。C项缺少主语。)

34. 答案:C,通“披”。A蒙受,遭受。B表被动。D覆盖

35. 答案:A,“倍”通“背”,违背。

36. 答案:C,均为“道理,规律”。A义“主张”,B义“道义”,D义“意向,主张”

37. 答案:A,“得”通“德”,感激。B“得无”,文言固定结构,译为“莫非”“岂不是”“恐怕是”。C“得”,融洽。D“得”,应该。

38. 答案:D,到……去。A制作,制造。B制定。C造化:天地,大自然

39. 答案:C,通“智”。A知道,懂得。B了解。D主持,掌管

五、写作指导:

①明确写作对象,抓准概念。核心概念是“民族语言”,不宜扩大或缩小概念,将对象置换成中华文化、传统文化、中华诗词、中国汉字都是不准确的。“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彼此交流思想感情、交往联系时所使用使用的语言。简单点说,就是传统的、本土的语言,不能抛弃“民族”这个限定,泛谈人类所有的语言。当然,由民族语言出发,有充分阐述,再关联到文化层面,是未尝不可的。

②审读题干要求,界定范围。“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的感触和思考”,就是要求考生从“传承、创造和运用”(或者从三类标语)中,选择一个角度展开作文,不宜每个角度都写一个版块,面面俱到。但如果能抓住其中一个角度,以某一点为侧重点,带动其他两个点,将另外二者融入其中也是符合要求的。只是要注意写作中心一定要突出,主题一定要集中。

比如我们从“运用”民族语言这个角度,可以写运用民族语言能够带动民族语言的传承和创新,但是中心词和主题一定要在“运用”上。再比如说我们也可以从“创造”民族语言的角度,谈在“运用”民族语言中进行“创造”,用“创造”的方式进行“传承”等等。

③最后,要提醒大家:我们在行文时不要完全抛离题中材料,应是由抗疫标语的不同风格引出你的观点。且,材料提供了多种类型的标语,那么在行文中,可以做对比权衡、分析提炼。标题示例

抗疫标语,就要直击人心

给力的“乡间标语”!

大疫当前,标语岂能软绵绵?

好标语,就该凝聚精气神

你有你的诗意,我有我的气势

抗疫标语,贵在通俗

若能点醒人,何妨俗一点?

标语之辩背后的文化自卑

接地气,就是好标语

满分范文

用好我们的民族语言

一声“山川异域,日月同天”,跨过千山万水款款走来,打动国人的,何止是贴着这句标语的抗疫物资,更多的是让我们幡然省悟,原来我们天天接触、耳濡目染的汉语方块字,竟是如此之美!

有人会说,一边是“日月同天”,一边是“丈人来了也得撵”,日本人都要给我们开诗词大会了。但君不见,日本人用的不也是我们的汉语吗?还是给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只是,我们在追求汉语的流行通俗接地气时,忽略了汉语之高雅诗意。由此,我们是要做些反思,用好自己的民族语言,让这份文化自信更有底气。

用好民族语言,是我们对先人智慧应有的认同与承继。无论是“青山一道同云雨”,还是有些通俗有力的民间标语,其实多是汉语言多姿多态的体现。而相比之下,那些隽永的古诗文更击中人心。不得不说,在古代,生活并不富裕,教育并不普及,但诗人们留下了无数经典名句,这些语言历久弥新,至今听来仍让人觉得美好。如果这种美感逐步钝化,我们有负

于这几千年文明,也对不住苦心孤诣的先人。文化自信从那里来,不就是继往圣之绝学?

用好民族语言,使我们当下的表达更显深邃动人。正值疫情肆虐之际,几句古诗,不只是追求诗意和雅致,还有外国友人对严峻现况的热力支持。“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纸短情长,蕴含了对一衣带水邻邦的深重关切。这种语言所生发的力度,不是几吨赈灾物资可以比拟的。用好先人之言,而不仅靠几句大白话,有助于我们更好表达所思所想。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希望企业家着眼长远,告诫其“不畏浮远遮望眼”;欲表达中国对欧盟的支持,便提及“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对时代的深沉忧虑与殷切期望,对人心的抚慰和勖勉,浓缩进古语之中,分量就足了,而语言也活了。

用好民族语言,是我们赋予未来最好的礼物与恩泽。或许多年后,高楼大厦已坍塌,江海湖泊已干涸,功绩名利已化为尘土,然而民族语言之光却穿透历史,永不消褪。这,大概是我们留给后世子孙最好的礼物,正如前人传给我们一样。试想,多年后被高科技裹挟着长大的新青年,面对他人之艰难困苦,除了说“我挺你,老铁”,还会用“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吗?男女两情缱绻时,是只会一句“我喜欢你”,还是会说“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称赞别人有才,是说“你太油菜花了”,还会会说“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我想,都会说,才最好,但是后者,显然更匹配五千年历史熏陶下的华夏子民形象。

前人的谆谆教诲犹在耳畔回响,或黄钟大吕,或空谷足音。《诗经》华美,不应曲高和寡;民谚俗朴,不应走入恶俗。诚然,无论是哪种语言风格,用好才是王道。我们都值得细细品味、代代相传,并借此,眺望更广袤的世界。用好民族语言,也绝不是钻故纸堆,泥古不化。若民俗与雅乐交织,传统与现代结合,传承与创新共生,定能搭建起一个丰富多彩的语言世界,我们的情感王国也不至于野草萋萋。

这正是:传古人之语,品精妙之理,扬文化自信。当我们善待了民族语言,她亦将给我们丰厚回馈。无论足迹所到何处,我们都可以深情告白:美哉,汉语!

拭去语言文字上的风尘

元日新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战疫”打破了冬日的温馨;但疫情如火,却也阻挡不了各方援助的善意如潮。日本援华物资上的一系列表标语在此时不禁使人眼前一亮:“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出自中国盛唐的诗篇着实应景,但感慨之余,却也应有更深的思考。

都说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确实不假;但在不知不觉中,能够重视并传承的人越来越少。这些语言承自先民,馈自邻邦,萌于热土,传至我辈,切不可令其蒙尘。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化之厚重,历史之悠久,传承之深远在世界版图上首屈一指,时至今日更是有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爱好者奉若珍宝。但当我们感慨于汉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时,可曾反思过自身的态度与做法是否合时宜。君不见,众多学子不悟语文学习要义,一味专攻数理化以致学科天平严重失衡;君不见,大学国学课程寂寥无人门可罗雀,国学精粹之传承岌岌可危。汉语言文字,这蕴含着古人情感与智慧,给予中华民族文脉力量的瑰宝正在从人们的生活中淡去。

民族语言,其形势其现状令人痛心,究其根本,是汉语言文字的侵蚀,科技的飞速发展使文化与科学的天平悄然向着后者倾斜。其次,键盘敲字,碎片化传播的普及,乃至网络用语的泛滥无疑在加快着这种进程。优美书写已成过去,提笔忘字渐成常态。但作为中华儿女炎黄子孙,民族的语言是先人馈赠的瑰宝,是岁月陈酿的琼浆,怎会被当做时代的糟粕而践踏抛弃,文化意识已然在每个国人的内心觉醒。正如顾城所言:“我相信这一切,只有经历埋葬,才能获得新生。”

疫情当头,君可见,“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通俗易懂的文字蕴含着衷心的提醒与告诫;“众志成城齐努力,誓把病毒全抗击”,坚韧不拔的信念在押韵美感的衬托下显

露无疑;“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古文中的言辞也于今朝绽放出了新的活力。摆脱了委婉徐迂的汉语言文字,给予了与大疫抗争的中国人民以力量,在抗击疫情的战役中吹响了号角,鼓舞了士气。

幸哉!汉语言已然复苏,璞玉经琢,显露光辉;宝剑砥砺,尽露锋芒!“汉字听写大会”,“加大语文权重”,一时之间,在弘扬传统文化,复兴民族语言的旗帜下,“国学热”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揆诸于世界,汉语言同样也引领了一股浪潮:各地的孔子学院自创办以来便深受外国友人尊崇,热闹非凡;外国知名大学也纷纷开设汉语专业,学习中国文化。

当然,赓续民族语言任重而道远,既需要思想意识的觉醒,也需要实际行动的帮衬。语言是文化传承的命脉,文化是国家发展的根基,擦拭去语言文字上蒙蔽的风尘,文明的精髓会熠熠生辉。

(最新)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说明:1.本卷分一、二两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卷的密封线内。 3.将答案填写在答案卷相应的答题栏内,在试几个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计30分) 一.(每小题3分,共计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驰骋.(chénɡ)踯.躅(zhí)歆.羡不已(xīn)怏怏.不乐(yàng) B.菲.薄(fěi)晌.午(xiǎng)踌.躇满志(chóu)管窥蠡.测(lí) C.椽.子(chuán)纤.云(qiān )桀.骜不屈(jié)何时可掇.(duō) D.编纂.(zuǎn)勾.当(gòu)长歌当.哭(dàng)偃.仰啸歌(yǎn)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寥落脾气吹毛求疵心悦臣服 B.模糊孤僻直截了当殒身不恤 C.落漠矫正朔风凛洌肆意妄为 D.蹊跷涵概冥顽不灵万籁有声 3.下列各句中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听李老师说,我的好朋友张明今年考上了北京大学,还真是一个大快人心 ....的消息。 B.四星级学校验收已到了关键时刻,大家一定要全力以赴,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功败垂成 ....就在此一举了。 C.这本书描写农村普通人的生活,这个环境跟我的情况似乎有点相似,因此更能让我动之以情 ....。 D.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诗中中国传统意识和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技巧浑然一体 ....,《错误》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一篇报道里,赵小东说,拥有同样的阳光、空气、水以及一切有益的东西,未必都能长成参天大树。 B.据欧洲媒体报道,美国已经拒绝了伊拉克提出的可以让美国中央情报局派员参与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核查工作。 C.将于2010年在上海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属于综合性博览会,每五年举办一次,每次会期6个月 D.我们坚信,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奔小康这个宏伟蓝图,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一定会实现。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每小题3分,共计9分) 科学家们发现了人们对自己的身体产生认识的脑部区域。科学家们认为,顶骨皮质区是负责对身体形态形成认识的脑区,如果该脑区的正常功能被扰乱,人们可能产生厌食症,同时会夸大或缩小对自己身体体积的认识。由伦敦大学学院的神经学家亨里克·埃里森领导的研究人员让志愿者产生错觉,使他们认为自己的腰围在缩小,在此过程中对这些志愿者的大脑进行了扫描。 17位志愿者的手腕上都戴上了一个振动装置,对肌腱进行刺激,使志愿者产生一种自己的腕关节在缩小的错觉。当志愿者将他们的手放到身体的任何部位时,这种想象中的腕部运动会使志愿者觉得自己身体在缩小或是长大。埃里森博士说:“这种现象被称为皮诺曹幻觉,因为当你捏住自己的鼻尖时,你会觉得鼻子长长了。这是对大脑进行欺骗,使之对人的身体图像产生错觉的方法。”他让志愿者闭上眼睛,然后将一只手放到腰部,志愿者马上觉得他们的腰比原来的尺寸缩小了四分之一多。与此同时,科学家们利用一种称为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脑扫描技术来检测这些志愿者脑部血液流量的变化。 埃里森博士说:“我们在实验中发现,志愿者顶骨皮质区的一个特定部位非常活跃。”那些感觉身体部位缩小

云南省普洱市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云南省普洱市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0分) 1. (10分) (2018高一上·佛山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曾国藩传 朱东安 曾国藩从小就有很高的志向,无论读书还是做事,都有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倔劲,这与他父亲的教导有关。 其父曾麟书自知天分有限,没有什么秘诀可以传授给儿子,可从几十年的经历中,他悟出一条真理:“有志者事竞成!”为此,曾国藩青少年时代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刻苦读书,百折不挠。 一天,曾国藩在家背书,可有一篇文章就是背不下来。这时有个贼正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准备等他背完睡觉后动手行窃。可曾国潘国一直背不下来,就不去睡觉。贼等不及了,跳起来大怒道:“你这个笨蛋,背了这么多遍还背不下来,我都听会了!”说完,那个贼果然背诵一遍,然后扬长而去。 还有一回,曾国藩和妹妹一起跟着父亲外出。父亲看到路边有棵“狗尾草”,马上出了一句上联:“狗尾草!”妹妹马上回答:“鸡冠花。”一会儿,他们经过一座桥,父亲又随口出一句上联:“观风桥。”兄妹俩都没有对出。三天后,曾国藩突然跑去对父亲说:“听月楼。”父亲一听,对儿子的执著大加赞赏。 为激励自己,曾国藩还给自己取了个号:涤生。 他在日记中是这样解释的: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 “涤生”就是“见善思齐,有过则改”的意思,可见曾国藩时刻不忘自己的远大志向。 后来他的父亲把他送到涟滨书院和岳麓书院学习。在名师的指点和自己的刻苦努力下,曾国藩在学业上实飞猛进。1834年,曾国藩24岁,参加乡试中第三十六名举人。 这年冬天,曾国藩独自北上京城,参加次年春天的礼部会试,结果名落孙山。然而,进取不止的曾国藩依然高唱着“匣里龙泉吟不住,问予何日斫蛟鼍”! 1836年参加恩科会试,曾国藩还是没有被录取,但他没有灰心,他相信自己还年轻,仍有机会。放榜后,曾国藩收拾行装,搭乘运河的粮船南返。

河北省高二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河北省高二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B . 吴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C . 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他趋之若鹜。 D . 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2. (2分) (2017高二上·衡阳期末)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电影《捉妖记》中惹人喜爱的“胡巴”形象的设计灵感来自《山海经》,单纯幼稚,充满童真,内心向善,俘虏了许多孩子的心。 B . 设立国家公祭日,不仅是为了增加一个纪念日,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体公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 C .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必须切实践行和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D . 治理雾霾,要靠完善治理大气污染的法律法规,还要靠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生产方式、使用清洁能源等措施来实现。 3. (2分) (2019高一上·三明期中) 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壬戌之秋”中的“壬戌”属于千支纪年法。

B . 《诗经》中的名句名篇常常被后代的文学作品引用,本文中的“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等都化用了《诗经》中的句子。 C . 古代农历每月初一叫“朔”,十五叫“望”,月末一天叫“晦”。“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指农历十六日。 D . 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大创造。“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的就是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和牛宿。 4.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 ①固时俗之工巧兮②偭规矩而改错③吾独穷困乎此时也④宁溘死以流亡兮 ⑤怨灵修之浩荡兮⑥佩缤纷其繁饰兮⑦芳与泽其杂糅兮 A . ①③⑤⑥ B . ①②⑥⑦ C . ②④⑤⑥ D . ③④⑤⑦ 5. (2分) (2015高二上·海南期中) 下列句中加横线“以”字的用法和意思,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 .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 .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 .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D .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0分) 6. (6分) (2017高三上·双峰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即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

2020年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注意:请将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第二卷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第一卷(45分,每题3分) 一 1、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子() A.陨首(yǔn)病日笃(dǔ)辍学(chu)万乘(shng) B.夭殁(m)打烊(yng)樵夫(qio)省悟(xǐng) C.宝藏(zng)漱涤(sh)不屑(xi) 悖于理(bi) D.窈窕(yǎo)愀然(qiǎo)扁舟(biǎn)遨游(o) 2、下列四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气息奄奄事必躬亲礼尚往来金碧辉煌 B.铤而走险别出心裁怨天忧人谈笑风声 C.偃旗息鼓恣行无忌一意孤行脍炙人口 D.无与伦比始作俑者众口铄金怙恶不悛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作品写得过长,原因很多,首先是对生活的提炼问题,但语言表达欠洗炼也是不容的一条。 ②床上被子地拖到潮湿的地上,两张椅子上乱堆着一些脏衣服和杂物。 ③这种谈话,不仅常常得到比读书更重要的学问,还可以互相,使自己想到许多闭门读书时想不到的问题。 A 忽视凌乱启发 B 轻视凌乱启示 C 忽视杂乱启示 D 轻视杂乱启发 4、下列各句中划线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要善于动脑筋,师心自用,才能学深学透。 B.由于缺少必要的制约,少数干部生活糜烂,一次宴请竟一诺千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 C.如今巴以和谈的时机已生米煮成熟饭了,再无限期拖延下去,将给双方带来无尽的灾难。 D.找工作的事嘛,目前还八字没一撇,你能不能让我再想想办法?我也不是不尽力呀!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中东局势依然动荡,原油价格大幅上升将对全球经济复苏产生不利影响,美国经济复苏的前景也因此蒙上了阴影。 B.为了防止这次财务大检查不走过场,部长要求各级领导机关在财务检查中首先要严格检查自己,做出表率。 C.民工们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一道雄伟的拦河大坝巍然屹立起来。 D.界中全体教职工,在上级党委的热情关怀下,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6、下列有关文学知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二模块考试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赍(jī)发迤(yǐ)逦酒(zhuàn)馔玷(diàn)辱 B.撮(chuō)合谗(chǎn)言讥(jī)诮辖(xiá)制 C.彤(tóng)云朔(shuò)风仓廒(áo)庇(bì)佑 D.泅(qiú)水吁(xū)气歇憩(qì)拮据(jū) 2.下列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窈窕遐迩联袂涓涓细流 B.嬉戏俨然唢呐皇天后土 C.鞭苔怂恿遭秧高朋满坐 D.泠然蓬蒿山坳青云之志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海外华侨华人纷纷发表声明或谈话,坚决拥护__________《反分裂国家法》。 ②在灿烂的灯光中,由24名聋哑演员表演的“千手观音”精妙绝伦,__________人心。 ③控制人口和实行计划生育,使我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__________了4年。A.制定震撼推迟B.制定振奋推迟 C.制订振奋延迟D.制订震撼延迟 4.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现实生活刺激别里科夫,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 ....。 B.老人很早的就失去了所有的亲人,茕茕孑立 ....,一个人过着艰难的生活。 C.领导制定政策要考虑成熟,不能反反复复,昨天刚出台的政策,今天又推翻了, 昨是今非 ....的让下属无所适从。 D.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①却辉映着辉煌的过去 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 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④它们看似陈旧 ⑤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 A.④①③⑥②⑤B.②⑤⑥①④③ C.⑥④①③②⑤D.③⑤②⑥④①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古气候研究敲响气候变暖警钟 过去5亿年里,地球高温期一般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时期相吻合,反之亦然。目前,科学家正研究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迁,以预测今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时地球气候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而不仅仅依靠计算机模型的预测。 研究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迁可利用各种各样的线索。岩石可以揭示它们形成时期的环境信息,如许多岩石只能在有液态水的地方才会形成。测量南极冰盖中微气泡里的二氧化碳含量,能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但可回溯的时间并不长。要了解更久远时期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必须用间接方法,如建立模型来研究各种长期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的因素。这些模型能显示数千万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平均含量的变化,但是无法提供短期波动的信息。测量植物叶片化石的气孔密度,也可以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另外,还可以测量浅海贝类化石中硼、钙的比例,因为

运城市盐湖二中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史记》)

运城市盐湖二中高二年级12月份月考语文试卷命题人:王涛12.16 试卷说明:本试卷三道大题,第一题客观题18分,第二题古文阅读52分,第三题作文30分,合计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题3分,共计1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蒯聩 ..(tì tǎnɡ) 牝.牡(pìn) 往往间.出(jiàn) ..(kuǎi kuì) 扶义俶傥 B.混.沌(hún) 稽.首(qǐ) 深堑.(qiàn) 敏给.克勤(jǐ) C.颔.首(hàn) 行相.(xiànɡ) 捆扎.(zhā) 东渐.于海(jiān) D.篡弑.(shì) 股肱 ..(xuān yuán) ..(ɡǔ ɡōnɡ) 伏羲.(xì) 轩辕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岁则大孰 B.待诸侯置而定约束耳 C.九泽涤原 D.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3.下列加点的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意:性情 ②乃绐.为谒曰“贺钱万”绐:假装 ③卒.与刘季卒:终于 ④天下皆以舜之诛.诛:诛杀 ⑤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组:串起来 ⑥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特:只是 A.①③④⑤B.①③⑥C.①②④⑥ D.②③⑤⑥ 4.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组是()

A.诸将过此者多 B.系颈以组 C.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D.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管叔及其群弟流言 ..于国曰 B.此人皆意有所郁结 ..,不得通其道也 C.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 D.则文学 ..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矣 6.下列句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跟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A.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B.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 C.无坠天之.降葆命 D.使太保召公先之.洛相土 二、阅读题(本题共2个阅读语段,共计)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1~14题。(共24分) 周公卒后,秋未获,暴风雷,禾尽偃,大木尽拔。周国大恐。成王与大夫朝服以开金縢书,王乃得周公所自以为功.代武王之说。二公及王乃问史百执事,史百执事曰:“信有,昔周公命我勿敢言。”成王执书以泣,曰:“自今后其无缪卜乎!昔周公勤劳王家,惟予幼人弗及知。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惟朕小子其迎,我国家礼亦宜之。”王出郊,天乃雨,反风,禾尽起。二公命国人,凡大木所偃,尽起而筑之。岁则大孰。于是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王。鲁有天子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 周公卒,子伯禽固已前受封,是为鲁公。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后报政周公。周公曰:“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太公亦封于齐,五月而报政周公。周公曰:“何疾也?”曰:“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为也。”及后闻伯禽报政迟,乃叹曰:“呜呼,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伯禽即位之后,有管、蔡等反也,淮夷、徐戎亦并兴反。于是伯禽率师伐之于肸,

天津市蓟县一中高二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题

Ⅰ卷(共17题,每题2分,共34分)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音、义出现错误的一项是() A、思厥.(jué,他的,他们的)先祖父,暴.(pù,曝,暴露)霜露,斩荆棘。 B、技经肯綮.(qìng,结合处)之未尝,而况大軱.(gū,骨头)乎! C、项王瞋.(chēn,瞪大眼睛)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pì,退避,退缩)数里。 D、四方之人,持缣素 ..(jiān sù,丝织品)而请者,足相蹑.(niè,践踏)于其门。 2、下列选项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A、溃围麾下烽隧嵌岩窦穴丹藤翠曼 B、刈旗披糜自刎踌躇满志楼观亭塮 C、仇雠颠覆沾襟斗胡之禄徙倚之久 D、笔砚鸥鹭空濛兔起鹘落振笔直遂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⑴无论结构是整是散,语气是急是缓,都要有气脉其间,形成全篇的有机联系。 ⑵王勃的《滕王阁序》,写了南昌的历史人文,滕王阁上的景观与宴会,以及自己的行踪与遭遇,涉及多项内容,这些内容很难归结到某一方面,但全篇激荡着作者自负才华、渴望有所作为的少年,而这种情感使前后统一起来,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⑶在家庭浓厚的美术氛围的下,小林也深深地爱上了绘画。 ⑷尽管有的地方的“政绩工程”看起来规模宏大,但是由于脱离实际,弄得劳民伤财,没有使群众受益,加重了群众的负担。 A、贯注义气熏陶不但/而且 B、灌注义气熏染不仅/反而 C、贯注意气熏陶不仅/反而 D、灌注意气熏染不但/而且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 是一念之差 ....,变废为宝。 B、王大伯十分喜爱小动物,只要见到流浪的小狗小猫,他都要想办法把它们喂饱,有的人对 此感到不解,他却乐此不疲 ....。 C、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 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 ....。 D、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政策,希望大家共同努 力,功败垂成 ....,在此一举!”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据老人后来回忆,包里除了刚从银行取的3000块钱外,还有手机等其他证件。 B、人生的目标要专一,抱定一个志向并锲而不舍地为之奋斗,目标就很可能实现;否则,目标太多,结果什么目标也实现不了。 C、在经济和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精神健康的重要性,人人希望在拥有良好体魄的同时也拥有健康的精神。 D、26日晚香港艺人莫文蔚在首都剧场举办演唱会,虽然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冻雨,但基本爆满的上座率还是给足了莫文蔚面子。 6、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检测题(三)

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检测题(三) 编制:李颖时间:2019.12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5题。材料一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 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惘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称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摘编自魏家俊《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材料二 在高歌民族复兴的今天,怎样认识中国文化传统,是我们的重大课题。因为体大,自然思纷;为求其真,仁智之见,我们都应该研究。历览前贤著述,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质。和而不同,厚德载物。重视人与自然之间,族群、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所 谓“天人合一”是经过区分天人、物我之后,重新肯定的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的是顺应自然而不是片面征服自然。在观念上形成了“协和万邦”“天下一家”的文化理想。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善于化解对立,主张仁爱、和为贵。 刚健自强,生生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指人要向天地学习,以“刚 毅”的精神,生生不息,奋斗不止。中国人因此而创造了世界上独特的文明,而且是世界上唯一未中断的文明。 仁义至上,人格独立。我们以仁义为最高价值,崇尚君子人格,肯定“富贵不能淫,贫贱 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弘扬至大至刚的正气,强调人人都有内在的价值与不随波逐流的独立意志,守正不阿,气节凛然,甚至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主义肯定人民是主体; 人君之居位,必须得到人民的拥戴;保民、养民是人君的最大职责。 整体把握,辩证思维。中国思维有两大特征,一是整体观,二是阴阳观。前者从整体上把 握世界或对象的全体及内在诸因素的联系性、系统性,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后者重视事物内在矛盾中阴阳等关系的对立与平衡。 经世务实,戒奢以俭。我国有现世与实务精神,强调知行合一,经国济民,兼重文事武备,明理致用,反对空谈高调。尊重劳动,倡导勤俭节约,力戒骄奢淫逸,鄙视不劳而获。 中国文化精神的这些特质可以成为中国梦的文化底蕴,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实际上,中国古代文化可以作创造性的现代转化。例如中国古代的社会理想,或者说中国梦,代表话语应是《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 这是儒家所设想的远古时期“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也可以说是古代中国人的梦 想,这就是“天下一家”的社会理想。 两千多年来,平民子弟通过宗族祠堂与家庭教育世代传承的精神信念,其主流价值仍然是 仁爱、孝慈、正直、忠信。百姓接受并影响他人的生活哲学,是带有儒家文化密码的忠臣义士的故事和蒙学读物、族谱家训、民谚民谣中的廉洁勤俭、与人为善等观念,如《三字经》《千字文》以及“四书”中的一些内容。这些价值通过唱戏的、说书的,通过家人乡亲口耳相传,逐渐在民间扎根。 (摘编自郭齐勇《中国文化精神的特质》)材料三 信息化、数字化既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威胁,也为其重焕生机提供契机。为什么从 前人们喜欢看戏,现在不喜欢呢?这变化的背后就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在信息、交通都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匮乏时,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得以较好地传承发展。随着信息和交通的便捷,尤其是进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后,地域色彩浓厚的传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当人们打开智能手机,就可以观看电影、电视、视频时,很多人就不愿意走进剧院看那些古老的地方剧种了。传统戏剧如此。其他领域和门类的传统文化亦然。但是, 1/7

高二语文5月月考试题(3)

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5月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60分 一、语言文字应用(27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严歌苓是位了不起的女作家,她把自己的军旅生活经历通过文字的,勾勒出一幅幅具有时代的风景画,如以《芳华》为代表的部队的作品都彰显了那个时代的活力。 A. 着色映像体裁 B. 着色映像题材 C. 润色印象体裁 D.润色印象题材 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 ....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 A.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B.远山朝白帝,深水谒彝陵。 C.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 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文物与大众亲密接触才能实现其价值,可是与海量文物库藏相比,目前展出的文物只是九牛一毛。。文物不再仅仅是摆在展柜里的静态展品,而以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方式走近大众,真正“活”了起来。 ①在尊重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 ②由于展出空间有限、担心损毁等原因 ③很多文物都“藏在深闺人未识”。 ④大众足不出户,便可欣赏到以前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物 ⑤数字技术不断将今人的创造融入传统文物,使之获得了新生 ⑥感谢数字技术,打破了层层壁垒,在线上盘活了很多被“雪藏”的文物 A.②③⑥④①⑤B.②③④⑥⑤① C.④①⑤②⑥③ D.⑤④①②③⑥ 4.下面对联中,不适合 ...作为2018年春联的一项是(3分)() A.金鸡交好卷;黄犬送佳音 B.戊春人醉社;戌日客登门 C.春晓金鸡唱;岁宁黄耳勤 D.鸡声窗前月;人笑福里春 5. 对下面这个小故事的寓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一个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一个和尚正打伞走过,这人说:“大师,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和尚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说:“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和尚说:“我也在雨中,你也在雨中。我没有被雨淋,是因为有伞;你被雨淋,是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

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月考语文学科试卷

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月考语文学科试卷 一、选择题(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暮霭ǎi 踯躅zhízhú颤chàn栗繁文缛rù节 B 钟磬qìng 踟蹰chíchú模mú样瑕瑜互见jiàn C 磐pán石粗犷kuàng 泥淖nào 羽扇纶guān巾 D 禅chán让纤xiān细熨yù贴舞榭xia歌台 2.下列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耗时17个月,耗资8亿美元的“玛丽女王2号”是由英国投资、法国建造的,创造了邮轮史上几 个第一。如此不同凡响 ....的巨轮,人们都特别感兴趣。据说,其处女航的2600张船票已经一抢而空。 B.衡阳“11.3”特大火灾至今尚未查明原因,在这次事故中,多少无辜的生命一去不复返,令全国 人民痛心疾首 ....! C.据报道,最近以美女裸体当餐桌的风气席卷东京。有人认为这是一种饮食文化,无须大惊小怪; 也有人认为此风不可长,免得斯文扫地 ....。 D.这篇报道虽然语言上有点言不及义 ....,但所反映的事件属实,道理也较深刻,对于一个新手来说,值得肯定。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走进九寨沟,如同进入仙境,那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风貌把我陶醉了。 B.腐败已成为社会的毒瘤,反腐败的问题是全社会的公民都高度关注、深恶痛绝的。 C.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农村经济发展对城市的要求,为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 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D.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之后,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它们是中国改革 和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洎:及,等到 B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和、同、跟 C.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 D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于人欤?抑:追寻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组是:() A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B 大石侧.立千尺 C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各者 D 日削月.割,以趋于之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以”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B 以.其乃华山之阳各之也 C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D 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真题

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________,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________,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这样________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这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________,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行云流水信手拈来浑然天成悠然自得 B . 行云流水信马由缰相得益彰悠然自得 C . 天衣无缝信手拈来相得益彰泰然自若 D . 天衣无缝信马由缰浑然天成泰然自若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B . 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C . 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D . 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不仅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B . 这不仅在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C . 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D . 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二、现代文阅读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作者是文本的初始创造者,作者按文宇规则和审美要求书写的能被公众阅读、欣赏、评论的语符系统便是文学作品。在语符系统中作者对外在世界的理解、自我生活的经验皆被对象化在文学作品之中并被作品显现,这就是作者的文本意图。文学作品是文学文本的基础和载体,它在文学阅读、欣赏、评论中成为文学文本。而作为文学文本基础和载体的文学作品也就独立于作者,它在对象化作家的主观世界的同时,成为客观独立的文本,不再为作者所控制和改变。。 阅读是极为复杂的精神意识和语言使用活动。而在阅读中,作品与读者则是一与多的关系,所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具有个体心灵选择与心灵赋予的主观自由性。读者的这种主观自由性也使对一个文学作品的每一次阅读都具有独一无二性和不可重复性。文学阅读之所以是一种文本阐释活动而不是一般的认知活动,

2021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题画诗,是紧紧围绕着某幅特定的绘画作品而创作的诗。它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家的独创,在繁花锦簇的诗歌园地中独放异彩,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中国古代无数天才的文学艺术家们,将诗以高超的书法题写在画幅上,再加之以精工的印章,与绘画形成完美的艺术形象,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享受,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所没有的。 由于绘画题材丰富多彩,多种多样,题画诗的内容也极为广博纷繁,或咏写花草树木,或咏写山水田园,或咏写鸟兽虫鱼,或咏写人事季候,或咏写纸笔楼阁,等等,但就其思想倾向而言,大约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生动形象地再现画面的形象,深刻地开掘出画面的底层意蕴,描写出画面应该具有而又画不出的诗意,即所谓“画之不足,题以发之”。这样的题画诗,不仅是“画中之画”,而且更具有“画外之意”了。如宋代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

豚欲上时。”这首诗不仅生动地再现了画面上的景象,而且还写出了画外意,丰富了原画的意境。一、三两句描写画面的实景,但第二句说春天江水之暖是鸭子最先知道的,第四句说正当蒌蒿芦芽生长之时,美味的河豚鱼在长江中逆流而上了,这是画面上没有的,也是任何高明画师画不出来的,但苏轼却凭借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写出来了,使整个画面充满了春意和生趣,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真可谓是“画之不足,题以发之”的妙诗。 二类是借观看绘画赞美高洁的品格,抒写人生的感悟,表达艺术体验和对文学艺术的真知灼见。如果说上一类诗基本上属于题中应有之意,这一类诗则是借题发议,借题发挥。如元代王冕《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后二句借墨梅抒情。这既是咏梅、赞梅,更是诗人高尚人格和美好情操的真实写照。这发自心灵深处的声音,感染着、启迪着每一个读者。 三类是借题画怀古伤今,讽刺黑暗腐朽的封建统治,抨击硗薄的世风,抒发对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深忧。如果说第二类作品的借题发挥,尚属于作者自身范围的话,此类则又扩大到社会现实,具有更深广的思想内容。如黄庭坚《题竹石牧牛》:“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这首诗的牛砺角牛斗是有深刻寓意的。北宋后期,党争激烈,两派互相倾轧,而黄庭坚则主张削除党争,两派共理国政。对于党争,他感到痛心和不安,便借着这幅画抒写出来。诗中的牛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

淮海技师学院综合高中部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二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种。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注意:请考生将正确答案统一填写在第Ⅱ卷前的表格内,答在第Ⅰ卷上,无效。 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每组划线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媲美(pì) 勘察(kān) 炽热(zhì) 喋血(di?) B.浸渍(zì) 涡流(wō) 菲薄(fěi)推崇(chóng) C.寥落(liáo) 应和(ha) 恫吓(xià) 粜卖(tiào) D.廊庑(wǔ)梁枋(fāng) 嬗变(tán) 裹挟(x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真知灼见桀骜不驯广有羽翼天作之合 B.出类拔粹单调枯燥骇人听闻横征暴敛 C.悠然自得按步就班乌合之众成王败寇 D.名副其实惨淡经营荒草萋萋以暴治暴 3.下列各项中,对划线字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锱铢必较(古代很小的度量单位)长治久安(治理) 无与伦比(同类)殒身不恤(顾虑) B.长歌当哭(应当)沉沦之渐(沾染) 左睇右盼(看)词近旨远(意义) C.横征暴敛(征收)恢复旧观(观察) 万变不离其宗(宗旨)金石可镂(雕刻) D.不欺暗室(昧心)开蒙识谱(儿童开始识字) 神乎其神(神妙)出离愤怒(超出) 4.下列句子中,划线处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我们经过一个美轮美奂的宏丽华厦,开车的告诉我们说这是西人和本地富翁的住宅区域。

B.为迎接学校首届文化节,他们逢场作戏,精心编排了一出反映校园生活的话剧。 C.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各地美食,丰富多彩,让人莫衷一是。 D.我反复申明不想加人校足球队,你偏要我加入,这不是差强人意吗?5.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为了多快好省,我们做了大量标准设计,“好”中自应包括艺术的一面,就是“百花齐放”。我们有些住宅区的标准设计“千篇一律”到孩子哭着找不到家;有些街道又一幢房子一个样式、一个风格,互不和谐; 它们本身各自都很美观,放在一起就都“损人”不“利己”,“千变万化”到令人眼花缭乱。我们 要百花齐放,丰富多彩,要避免杂乱无章,相互减色;既要和谐统一,全局完整,又要避免千篇一律,单调枯燥。这恼人的矛盾是建筑师们应该认真琢磨的问题。 A.虽然而且因为但因此还 B.但是也即使且既又 C.尽管并且既然但一边一边 D.但是还虽然但既又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将是世界博览会历届占地面积最大、活动最丰富、演艺最精彩的一次盛会。 B.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人物,在他们众所周知的声誉背后,往往有一个人所不知的身份,便是终身读者,即一辈子爱读书。 C.要尽快培养出适应新世纪的人才,关键问题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引导学校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D.国外媒体认为,中国政府希望借60周年庆典传达一个清楚的信息,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中国,已经重新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国际力量。7.选出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然也就不免有清谈者,有酣睡者,有摇头者,有叹气者,有彷徨者,有哭泣者。 (排比) B.青年人相信许多假东西,老年人怀疑许多真东西。(对偶) C.每一分钟都在向着难以数计的未知的领域进军,都有难以数计的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开拓道路。(借代) D.事物总是有两方面,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比喻) 8.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不知道历史上许多有贡献的很会独立思考的人物,他们的这种能力是怎样锻炼出来的?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2)

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 考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应当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得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觉得它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阅读经典可以使人们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违逆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因此,对于古代经典,既不必因为它承负着传统而视其为累赘包袱,也不必因为它象征着传统而视其为金科玉律。我的看法是:第一,经典在中国是和我们的文化传统紧紧相随的巨大影子,你以为扔开了它,其实在社会风俗、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里面,它总会“借尸还魂”;第二,历史上的经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训练一(含答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训练(一)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一个没有英雄的历史是寂寞的无声的历史,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孱弱的民族。中国人的民族性格是在特定的经济生产方式和制度下的文化的凝结,而文化精华又与广大人民哺育了中国历史的和现实的杰出人物。他们堪称民族的脊梁,国家的栋梁。中华民族历史和现实中的人物,就是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人格化,也是中国人民的杰出的儿子。他们既是文化和人民的产儿,又是具有文化传承和民族激励力量的样板。 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轴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不能否认传统文化中存在的糟粕需要批判,人民中受其影响而产生的落后的东西需要不断改进。我们不赞美三寸金莲,不能赞美纳妾等一切与近代文明相悖的东西。但也应该相信没有永恒不变的中国人,没有永恒不变的民族性格。在旧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下形成的中国人的某些缺点会发生变化。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阿Q是旧式农民形象,而不是中国农民永恒的形象。没有天性丑陋的中国人。任何对国民性和所谓民族劣根性的抨击,最终若不指向旧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只停留在文化层面,则是难中腠里的。 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具有世代延续的价值。可是如果没有高度发达的先进生产力、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先进的政治制度,传统文化是不能单独发生作用的。中国鸦片战争以后一百多年的民族屈辱史已证明了这一点。当时的孔子只是孔庙中的圣人,当时的经典只能是藏书楼里的典籍。当年黑格尔十分轻视孔子的思想,说《论语》“里面所讲的是一种常识道德,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哪里都找得到,在哪一个民族都找得到,可能还要好些,这是些毫无出色之点的东西”。而当今世界对孔子则是一片赞扬,与黑格尔时代相比不可同日而语。这种变化是当代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结果。 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画等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也不能画等号。我们应该深入经典,走出经典,面对现代,放眼世界;要由我们的时代和实践来决定继承什么遗产和拒绝什么遗产,以及如何继承我们的文化遗产,而不应以当代作为传统的注脚。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应该着重它的基本精神,通过过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使之当代化、科学化,而且要在实践中贯彻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这样才能培育出既具有传统美德又具有时代精神的中国人,孕育出具有社会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杰出人物──社会主义时代“双百”式的英雄人物。 (摘编自陈先达《文化自信中的传统与当代》)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中的中国人,都是人民的儿子,是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具体体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