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版)人教版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版)人教版

2019学年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21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纪录电影题材与类型百花齐放的当下,如何运用记录式的影像叙事讲好方方面面的“中国故事”,这不仅是创作者需要反复思忖的命题,也是纪录片这一重要的影视文本回应“记录新时代”愿景的必由之路。这意味着,纪录片应当在宏大叙事和情感书写两条线索上觅得相互观照的创作突破。

作为《厉害了,我的国》全片聚焦的现实议题,“砥砺奋进的五年”从时间跨度上而言并不短,尤其在关涉具体的展现对象方面,本片的创作面临内容编排组织的两个难点:其一,要想入题呈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这五年的卓著成就,并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度观照,文本自身需兼顾展现大国雄姿的历史叙事和唤起国人共情的细腻书写,问题随之而来一一《厉害了,我的国》如何在打开格局的同时不疏离于观众的情感共振?其二,中国这五年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取得的突破和跨越,皆是全片的“题中应有之义”,如何将不同面向的议题包容于一部作品之中?

《厉害了,我的国》用“大国”和“小家”两部分统领全片的结构与线索,不仅有力化解了上述两大难点,也在立意命旨方面更进一步。观众步入影院看到的,或许不止于随着镜

头推进伴生而来的对于国家的归属、认同与自豪之感,更有充分的个体移情展现其中一一每一个“中国奇迹”的背后,都离不开平凡百姓的参与和书写。最终,一种最能引起共鸣的文化表达得以浮现:所有的历史书写都是人的书写,国之“厉害”,源于每个国人的共同努力。

《厉害了,我的国》既有“大国风采”的纷呈展示,借由圆梦工程、科技创新、绿色中国等多个角度加以诠释,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等超级工程的影像及其背后故事,也在彰显国家实力的同时体现国人追寻“中国梦”途中不畏艰险、埋头苦干、开拓进取的情操,“五年”的前行车辙得以渐次描摹和勾勒。

除了颇具视野和胸怀地讲述中国故事、刻画中国面貌、展现中国变化,还有涓涓流淌、直抵人心的情感叙事润色全片。《厉害了,我的国》在观照“大国”的同时,也把“小家”作为重点加以展现,平凡百姓的社会生活变迁最能直观有力地回应新时代的火热之姿,片中生动记录了中国在精准扶贫、生态文明建设、医疗保障、国家安全等各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展现国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征程上的诸种努力。

当前,纪录片发展已步入黄金时期,尤其是在进入新时代以来,纪录片已在快速发展中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席的重要组成,作为新时代的记录者,有如《厉害了,我的国》这样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从小屏到大屏,正在用更有力的声音阐述源于真实的影响力,或将迎来更多关注与期待。

(摘编自何天平《纪录电影里的大国雄姿》)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新发展理念的观照,是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所聚焦的现实议题。

B.《厉害了,我的国》以“小家”的社会生活变迁为最重要的内容进行展现。

C.本片颇具视野和胸怀地展现了我国在精准扶贫、医疗保障等方面的大成就。

D.《厉害了,我的国》作为新时代的记录者,用影像叙事来讲述“中国故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影评开篇提出论题,纪录片要能从宏大叙事和情感书写两方面相互观照。

B.第二段分析问题,阐述了《厉害了,我的国》在内容编排组织上的两大难点。

C.第三至五段所述的用“大国”和“小家”统领全片的办法只把两大难点化解。

D.文章从理念和思路、结构和线索、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评价《厉害了,我的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观照“大国”时,《厉害了,我的国》既展示大国风采,也注重体现国人精神。

B.诸如《厉害了,我的国》的纪录电影,凭借其影响力将引领新时代纪录片的主流。

C.《厉害了,我的国》从大国小家方面展示国之厉害,描绘出“五年”的行进历程。

D.人是历史的缔造者,国之历史是国人的历史,历史的车轮由人们推动着缓缓前行。(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阿里山看云从维熙

早上三点,与我同行的朋友便出发去阿里山巅看日出了。他们要爬很高的坡,走很远的路,然后乘小火车,奔往观看日出的大山峦峰。我喜欢水,而不爱山。我从床上爬了起来,步出阿里山宾馆。

阿里山还在沉睡,只有山麓上几盏灯火,闪着幽暗清冷的光束。我沿登山的石阶缓缓而上,每一次鞋子与石头接触发出的轻微声响,就是这里的唯一的音乐。天上还有残星挂在天穹一角,我忽然记起古代一首童谣诗:“天是棋盘星是子,地是琴键路是弦。”真是妙不可言。过去,我只是从台湾省地图上看到过这个名字,而今天我却独步阿里山,这本身就是使人痴醉的歌。

不知什么时候,那些鸟儿睡醒了,在林中吟唱第一支歌。那是一只北方也有的布谷,高歌着“光棍好苦——光棍好苦—一”·我在儿时的家乡就听过这支歌,农民说它唱的是“赶快布谷一赶快布谷一一”,但是乡亲们把它的歌人性化了,变成了“光棍好苦”。想不到一泓碧波相隔的台湾岛上,也有这种鸟儿。这只穿梭于阿里山丛林的鸟儿,错把初秋当作阳春五月了?不,或许它是在吟唱两岸的相思之苦吧!

接踵而来的是百鸟合呜。我分不清那些鸟儿的姓名,也无法得知它们是躲藏在哪儿歌唱;反正那鸟儿的大合唱,完全打破了阿里山的沉寂。我惬意地坐在一块石板上,静听着这动人的森林音乐会,记忆中我曾有缘聆听过这独特的鸾凤合鸣,那是在祖国大陆的长白山,那是在祖国边陲大兴安岭,在云南思茅山的林间驿道,在与台湾一水之隔的厦门鼓浪屿。记得,那天沿着海岸神游,在与金门发生过炮战的何厝,我曾用望远镜眺望台湾岛的形影。特别使人难以忘怀的是,在海岸神游路过当年郑成功陈设于斯的古炮台时,不知是哪位游客,在生了锈的炮口上插了两枝盛开的杜鵑花,我当时很为那两束花儿动容。

阿里山上也有杜鹃花。这是在天色微明时,我从山坡上看到的。她躲藏在亚热带植物家族的襁褓之中,与三角梅、美人蕉等花卉同林而居,色彩显得更加娇艳。我走过树丛花海,信步向山腰走去,由于少了林木遮眼,顿感阿里山的巍峨奇秀,它像是一条灰褐色的海鲸,跳海而出斜卧在陆地上,那高耸的头仲向天穹远处,那尾究竟伸向哪几,我是看不到的。心旷神恰的同时,我也为登山去观日出的同伴扫兴,因为我在仰望这条“海鲸”时,看见了天上的流云,有云的早晨是无法看到日出的,我有点窃喜没有去看日出。

在这儿看云,令人瞎想无穷:一片片白絮在天空时而组合为一,时而又化为片片桅帆各自远去;间或露出一隅如海的蓝天,但是那一线碧蓝很快被白云吞噬了。云在天穹下不断变化着身影,一会儿它像古埃及人面兽身的狮子,一会儿它又像一只温顺的波斯猫;一会儿缳是金戈铁马的决斗,一会儿它又像是白衣素螭缟的仙女在瑶池浴后起舞……这种云的诡谲无形变幻,那真是难得的一乐!

更让我心醉的是,这是我从没涉足过的中国一隅,在这儿独自一人观云,不是难得的人生乐事吗?!我早在1986年的中秋之夜,面对窗外一轮皎月,曾写下过这样一首题为《遥望海峡》的诗:

你是一滴水/凝聚着/宝岛的云/琼山的月

是一束浪/亲吻着/断裂的岸/塌落的崖

你是一支箫/低奏出/南来的眸/北来的盼

你是一缕风/吹动了/情殇的帆/寻故的船

今天,一条大陆来寻亲的船,载着我们十几个人,终于叩访宝岛来了。阿里山的云,你何时变成海峡上的彩虹之桥,将宝岛和大陆合而为一?

山林里传来的嬉笑声,撕碎了我的思绪,那是从阿里山云中走出来,到山下去上学的儿童,接着有摩托声声,那是上班族人员到山下上班。百鸟啼嗚声消失了,阿里山立刻从无声的禅境中,还原成了人世间的一座石山,不久,山峦中有了我热悉的声音,首先出现在我面前的朋友喘着气,脸上流露出淡淡的苦相:“早知空跑一趟,还不如与老兄一块儿在这儿逋遥呢!”

2005年5月初修订于北京

(文章有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描写山麓上灯火“闪着幽暗清冷的光束”、鞋子与石头接触发出“轻微声响”,用笔细腻、生动,表现清晨阿里山环境的凄清与冷寂。

B.听阿里山百鸟合鸣时,作者回忆起了长白山、大兴安岭、云南思茅山的林间驿道、厦门鼓浪屿的鸾凤合鸣,这是为了显示作者善于联想。

C.文章结尾写的“朋友喘着气,脸上流露出淡淡的苦相”与开头朋友三点出发的热情形成了鲜明对照,突出了作者的得意与对他们的嘲笑。

D.“阿里山的云,你何时变成海峡上的彩虹之桥,将宝岛和大陆合而为一?”是画龙点睛之笔,直接向读者呈现“渴望两岸统一”的主题。

5.作者写阿里山布谷鸟时强调这种鸟“北方也有”、台湾岛上“也有这种鸟儿”,又着力交待布谷叫声为“光棍好苦”,这样写有什么用意?(5分)

6.文中插入作者1986年中秋之夜写的诗《遥望海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圆梦正当时,中国梦激荡最大“海归潮”

优惠的政府政策、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持续投入的科教事业、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海内外“人才、项目、技术、市场、资本、场地、服务”全面对接的平台,正吸引越来越多海外学子归国追梦。

国外媒体评价,全球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这样大规模、这样专业化地吸引人才回国。

“现在,海归回国主要是被‘吸’回来的。”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说,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有条件、更有能力吸引全球人才。

詹天佑、茅以升、钱学森、邓稼先……纵观历史,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赴外求学、归国兴邦。

今天,除了拥有前辈们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吸引大量海归人才归来的,还包括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实现。

然而,在全球竞争中发展成一个人才大国、人才强国,仍需下更大决心、更大力气。一份面向全国200多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显示,“编制过死、编制偏紧”是人才管理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从人才发展上看,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还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布局不优、效率不高等困境,破解这些“瓶颈”,唯有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

附图:

(选自2月2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材料二

新东方海威时代与全球化智库(CCG)共同发布了《2016 年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六成企业在招聘时仍更倾向于使用海归人才,而82.5%的单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优待(如更核心的岗位,较高起薪等)。

而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是,身处海外的留学生在回归本土职场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些许不利因素。《报告》结果显示,多数企业的招聘岗位数量,招聘时间,招聘渠道对海归求职较为不利。同时,海归人才在求职过程中也暴露出对国内就业形势不了解,错过企业招聘季以及缺乏明确职业规划等问题。超过50%的海归认为不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是回国就业的第一不利因素,同时47.3%和32.4%的受访人员认为回国时间错过校招季以及岗位海投效率低这两大因素导致了海归回国就业难度增大。

(摘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材料三

日前,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一事,引发热烈关注。

在舆论场上,以耄耋之龄回归故土的杨振宁更是备受关注。已近百岁之龄的杨振宁,估计已不会如年轻时那般埋头扎根于科研一线,或许正如他本人所述,“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是文化的归属感让他对故土恋恋不舍。亦或是科学上的引路精神让他回来发挥“余热”,为后来者指引前路,如他自己在诗中所说:“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

杨振宁选择入籍,是他对晚年道路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与国家的道路选择是交叉的。得益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创造的开放环境,对世界潮流的融入,杨振宁的归来方才有了现实的可能;而杨振宁等一批海外科学家的归来,又会给中国科研带来从项目到建制与世界接轨的机会。

对于中国来说,迎来杨振宁桑榆晚年的同时,也不可否认,错过了杨振宁最辉煌的科研生涯。由此,未来的方向也当因之厘清:让更多科学家们愿意留在这片土地上,诞生出最精尖的科研成果,不仅是因为中华文化的血液,更是因为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

(来自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有删改)7.下列针对上诉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则材料都认为在当下我国的“海归”热潮中,一方面海外留学人员踊跃回归祖国,另一方面在人才回国的后就业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B.第一则材料是一篇新闻报道,客观地介绍了海外留学人才为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积极回国创业,释放出巨大的发展能量。

C.第二则材料是调查报告,反映了海归人才在回国求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不利因素,为他们在国内的职业发展提出建议、指明方向。

D.第三则材料是新闻评论,该评论认为杨振宁回归中国国籍这一事件彰显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分析合理的两项是()(5分)

A.我国出国留学及留学归国人数逐年增加,出国人数和回国人数之间的差距逐年缩小。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这样的发展趋势将持续下去。

B.在吸收海归人才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源自我们在人才管理中“编制过死,编制偏紧”的体制,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坚定不移的深化改革。

C.海外科技人才的大量回归,有助于我们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科技成果,有助于中国科研从项目到建制与国际接轨。

D.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在耄耋之龄转为中国公民,虽然已经不能在科研上为祖国做出贡献,但他们为更多的海外精英做出了积极示范。

E.当前,无论是回国创业还是入职国内企业,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可以很好的把个人的梦想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9.请综合三则材料归纳我国当前出现“海归”热潮的主要原因。(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郑兴裔字光锡。早孤,叔父藻以子字之,分以余赀,兴裔不受,请立义庄赡宗族。及藻没,遂解官致追报之义。乾道初,建康留司请治行宫备巡幸,兴裔奏劳人费财,乞罢其役。徒福建路兵马钤辖,过阙入见,询以守令臧否,兴裔条析以对。帝曰:"卿识时务,习吏事,行当用卿。"会复置武臣提刑就命为之郡县积玩检验法废兴裔创为格目分畀属县吏不得行其奸因著为令。建、剑、汀、邵盐策屡更,漕臣请易纲运为钞法,兴裔极言其不可。帝善其数论事,诏加成州团练使。时传闻金欲败盟,召兴裔为贺生辰副使以觇之,使还,言无他,卒如所料。累差浙东、浙西、江东提刑,请祠以归。寻诏知阁门事兼干办皇城司,又兼枢密副都承旨。军妇杨杀邻舍儿,取其臂钏而弃其尸,狱成,刑部以无证左,出之。命兴裔覆治得实,帝喜,赐居第。丁母忧去官,服阕,复故职,除均州防御使。再使金,还,迁潭州观察使。

复请祠,起知庐州,移知扬州。扬与庐为邻。初,兴裔在庐尝却邻道互送礼,至是按郡籍,见前所却者有出无归,遂奏严其禁,扬有重屯,粮乏,例籴他境,兴裔搜括渗漏以补之,食遂足。民旧皆茅舍,易焚,兴裔贷之钱,命易以瓦,自是火患乃息。又奏免其偿,民甚德之。修学宫,立义冢,定部辖民兵升差法,郡以大治。楚州议改筑城,有谓韩世忠遗基不可易者,命兴裔往视,既至,阙地丈余增筑之。帝阅奏,喜曰:"兴裔不吾欺也。"

(摘选自《宋史·郑兴裔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复置武臣/提刑就命/为之郡县/积玩检验法废/兴裔创为格目/分畀属县/吏不得行其奸/因著为令

B.会复置武臣/提刑就命/为之郡县/积玩检验法废/兴裔创为格/目分畀属/县吏不得行其奸/因著为令

C.会复置武臣提刑/就命为之/郡县积玩/检验法废/兴裔创为格目/分畀属县/吏不得行其奸/因著为令

D.会复置武臣提刑/就命为之/郡县积玩/检验法废/兴裔创为格/目分畀属/县吏不得行其奸/因著为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义庄”旧时多指某些较富有的族人拨出部分田地,作为宗族的田产,以供祭祀、办学、救济本族孤寡等费用。

B.“行宫”指古代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室,可能由其它建筑改造而成;也指帝王出京后临时寓居的官署或住宅。

C.“学宫”旧指各府县的孔庙,为儒学教官的衙署所在;有时也指学校,文中“修学宫”的“学宫”即指学校。

D.“服阕”指在父母亲去世后,朝廷官员开始服丧;《仪礼·丧服》中所规定的丧服,分五个等级,称为五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兴裔感恩叔父抚养。他幼年丧父,由叔父郑藻抚养长大;当叔父郑藻去世后,他就辞去官职,以表达对叔父的追念与报恩之意。

B.郑兴裔为官忠于职守。当传闻金国想毁弃盟约时,他受命出使,将事情查实清楚;任扬州知州时,他遏制了邻地互相送礼的歪风。

C.郑兴裔关心民间疾苦。到任扬州后,自己借钱给百姓,让他们把房顶的茅草换成瓦片消除了火灾隐患,后来又免去他们的欠债。

D.郑兴裔为政多有智谋。复查杨氏案,最终查得实情,受皇上恩赐;制定了部辖民兵升差的法度:在楚州改动筑城时,想出好办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过阙入见,询以守令臧否,兴裔条析以对。

(2)扬有重屯,粮乏,例籴他境,兴裔搜括渗漏以补之,食遂足。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一剪梅宿龙游朱氏楼

(宋)蒋捷

小巧楼台眼界宽。朝卷帘看,暮卷帘看。故乡一望一心酸,云又迷漫,水又迷漫。

天不教人客梦安。昨夜春寒,今夜春寒。梨花月底两眉攒,敲遍阑干,拍遍阑干。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上阕点明登临,楼台虽小,视野却开阔,词人登楼眺望,内心酸楚忧愁之感油然而生。B.词中“卷帘看”这一动作不断重复,形成复沓之势,表明词人想急切望到故乡,以解思念之渴。

C.作者创设独特的时空情境,“宽”对应“小”,拉开视野的宽度,“暮”呼应“朝”,拓展时间的长度。

D.下阙写春天寒气袭人,让人难以安歇,词人不堪忍受春寒,故站在月下面对洁白的梨花双眉紧蹙。

E.词中重复展现敲打栏杆这一细节,一“敲”一“拍”,一遍一遍,突出其愁之浓,其情之切。

15.词中“敲遍阑干,拍遍阑干”和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两者有何异同?请从情感表达与手法运用方面加以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庄子《逍遥游》一文中,用以表明列子要受环境、时间等条件的限制、依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左传·曹刿论点》中记载,鲁庄公十年,齐国入侵。曹刿求见国君献策,但他的乡人质疑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紫芝妹妹嘴上功夫虽然厉害,好在心口如一

,直截了当,倒是一个极爽快的人。

....

去看望父母,而应该常回家看看。

②你不要只记得春节、中秋、重阳节等四时八节

....

,并不能达到他们的目的。

③我们有铁的证据证明这是毁谤诬蔑,他们徒然心劳日拙

....

④在文字学方面,父亲可谓学术泰斗,我们期盼他雏风清声

,以有助于我们的成长。

....

的事情,使他的精神受到了极大的刺激。

⑤那天傍晚发生的现在回想起还心惊肉跳

....

⑥为欣赏省剧团的精彩表演,村民把操场挤得满满当当,甚至有人只能爬上围墙作壁上观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④⑥D.④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南方都市报记者吴斌就国家去年追回7.3亿元被虚报冒领、挤占挪用的扶贫资金提问,成为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第三个获得提问机会的记者。

B.随着冷空气南下,冷暖空气交汇,南方雨势将增强,广西、广东等地明日或出现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甚至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C.我国代表团与美国政府进行了坦诚的、建设性的交流,表示不打贸易战,而是会进一步沟通和深入谈判,促进双边合作。

D.中国是盛产美食的国度,在全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吃得清新脱俗,有趣,甚至健康。

19.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对联有关要求的一项是(3分)

A.上联:凤凰枝上花如锦下联:松菊堂中人比年

B.上联:步新潮,须骑骏马驰千里下联:兴伟业,应唤春风惠万家

C.上联:戌岁兆丰万事顺下联:狗年祝福五谷香

D.上联:件件随心饥有佳肴醉有酒下联:般般合意冷添汽水热添茶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①?一种体质偏于阴虚,尤其是老年女性,在更年期多有心烦、出汗和失眠的症状,容易出现阴虚火旺的表现。第二种是食肉或辛辣引发上火。研究发现,上火的人喜欢食肉类或辛辣,民间就有“鱼生火,肉生痰,萝卜白菜保平安”的说法,对于养生保健有一定道理。_ ②。以前人们认为肥胖是富态,跟弥勒佛似的,现在研究表明裤带越长,寿命越短。从《史记》

中记载的古代神仙都很瘦可知,③_。最后一个重大发现是早搏、房颤、心率快等上火的表现,是急躁、焦虑,交感神经兴奋性较高。

21.下面文段有两处推断存在问题,请找出并加以说明。(5分)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它是阿里巴巴的宝库,里面有取之不尽的宝物;用得不好,它会变成潘多拉的魔盒,给人们带来无尽的伤害。正因如此,我们在为人们提供网络便利的同时,也需要运用法律管理网络,这样就会避免出现网络违法现象,也唯有依靠法律手段,网络环境才能文明健康,而网民有了法律的支持,他们的利益就能得到保障。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一部由萌娃出演的《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一经播出,迅速引发惊叹。剧组称:萌娃演“红楼”是向经典致敬,小演员们在传承中得到提升。网民认为:接触名著很有必要,文化自信应从娃娃抓起。影评人表示:要区分儿童影视剧创作和取悦大人的表演,孩子演孩子更合适。

对上述几种看法,你更倾向哪一种?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发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7--2019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

参考答案2019.5.23

1.D(A项,由第二行可知,“砥砺奋进的五年”才是其所聚焦的现实议题。B项,倒数第二段“在观照‘大国’的同时,也把‘小家’作为重点加以展现”,由此可知,观照“大国”和展现“小家”同时是《历害了,我的国》的两个重点,不能说展现“小家”是最重要的内容。C项,“精准扶贫、医疗保障等的卓越成就”属于展现“小家”的部分,展现方式与观照“大国”的“颇具视野和胸怀”的讲述方式不同。)

2.C(C项“只把”错误。全文按“提出论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第三至五段是在解决问题,写的主要内容是用“大国”和“小家”统领全片的办法,不仅能化解两大难点,也解决了开头“在宏大叙事和情感书写两条线索上相互观照的问题。)

3.B(B项“凭借其影响力将引领新时代纪录片的主流”错,于文无据,或者说是对“或将迎来更多关注与期待”的过分拔高。)

4.C(A项“表现清晨阿里山的冷寂与凄凉”错,应为“表现清晨阿里山的静谧”。B项“这是为了显示作者善于联想”错,目的是想表现作者“两岸和平统一”的愿望。D项“突出了作者对他们的嘲笑”没有依据)

5.①强调“北方也有”、台湾岛上“也有这种鸟儿”,说明两岸风物相同,暗示两岸同属一家,不可分割。(2分)②着力交待布谷叫声为“光棍好苦”,借以表现两岸长久分离之苦;赋予文章幽默情趣,激发阅读兴趣。(3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6.①《遥望海峡》一诗表达了两岸分离的痛苦与对两岸统一的盼望;②与如今乘船来宝岛寻亲的兴奋喜悦形成对比;③进一步突出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7.C【解析】A 项,第三则材料没有指出“海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B 项,“海归”回国并非只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而且还怀揣“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

D 项,不是体现文化吸引力,而是体现文化归属感。

8.AC【解析】B 项,吸收海外人才过程中的问题也有留学生自己对国内形势不了解等原因;

D 项,老科学在科研上还可以起引领和示范的作用;E项,并非所有的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

9.①优惠的政府政策、经济的活跃、高新产业和科教事业的发展、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等吸引海外学子回国。②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有条件、更有能力吸引全球人才。③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实现的共同作用。④文化的归属感让海外人才对故土恋恋不舍。10.C(此句大意是:恰逢朝廷重新设武臣提刑,就任命他去担任;郡县积事日久玩忽懈怠,监察法度都废弛了,郑兴裔创设条目,分发给下属各县,官吏都无法为非作歹,于是将这些条目制成法令。)

11.D(D项“服阕”指守丧期满除服,不是指“开始服丧”,也不是特指“朝廷官员”。)

12.C(C项“自己借钱给百姓”“免去他们的欠债”错,原文是说“兴裔贷之钱”“又奏免其偿”,说明郑兴裔是让官府借钱给百姓,后又上奏朝廷免除他们的债务。)

13.(1)郑兴裔经过宫阙,进入拜见皇上,皇上拿地方官员的好坏来询问他,郑兴裔分条剖析来回答。(赋分点:“臧否”,善恶、好坏,1分;“条析”,分条剖析,1分;“询以守令臧否”,调整语序,1分;补充主语“皇上”,1分;句意,1分。)

(2)扬州有很多屯兵,粮食匮乏,按照惯例要从其他地区买进,郑兴裔搜求财政耗蚀来填补,粮食于是充足了。(赋分点:“例”,按照惯例,1分;“籴”,买入,1分;“搜括渗漏”,搜求财则政耗蚀搜集财务漏洞,1分;“例籴他境”,调整语序,1分;句意,1分。)

14.(5分)BD(B是词人为排遣内心忧愁才反复卷帘;D是因为被乡愁所困才蹙眉)

15.(6分)相同点:都是动作描写(细节),都是借拍打栏干来发排遣胸中的抑郁苦闷之气。不同点:(1)思想感情不同,辛词抒发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蒋词,抒发词人故国难回,天涯无归路的哀愁。(2)辛词愁更浓。蒋词愁略淡

16.(1)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17.(3分)C(①心口如一,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一样,形容诚实直爽。此处使用正确。②四时八节,泛指一年四季中各节气。使用错误。③心劳日拙,现多指做坏事的人,虽然使尽坏心眼,到头来不但捞不到好处,处境反而一天比一天糟。使用正确。④雏凤清声,比喻后代子孙更有才华。使用错误。⑤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使用正确。⑥作壁上观,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使用错误。)

18.(3分)B(A项,成分残缺。改为“就国家去年追回7.3亿元被虚报冒领、挤占挪用的扶贫资金这一现象”。C项,表意不明。“表示”的主语不明确。D项,语序不当。应调整为“健康,有趣,甚至清新脱俗”)

19.(3分)C(上联的“兆丰万事顺”与下联的“祝福五谷香”均不连贯。)

20.(6分)①哪些因素容易导致上火②还有一种是肥胖容易上火③人还是苗条点好21.①不是运用法律管理网络就能避免出现违法现象。②不是有了法律的支持网民的利益就能得到保障。(答对一处得2分,答对两处得5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22、参照2017年高考作文评价标准。(60分)

立意提示:

1)考生对提供的三种观点选择其一作为论题,不能另立新论,也不能综合立论。

2)从演出方剧组的角度可关注“经典”“传承”“提升”及其关系展开,从网民的角度关注名著代表的传统文化对加强民族文化自信的意义等展开,从影评人角度关注“创作和取悦”等展开。

[参考译文]

郑兴裔字光锡。幼年丧父,叔父郑藻把他当作儿子抚养,把多余的财产分给他,郑兴裔不接受,请求设立义庄来赡养宗族内的贫户。等到郑藻去世,他就辞去官职表达追念和报恩之义。乾道初年,建康留司请求修建行宫以备皇帝巡游驾临,郑兴裔上奏说这样做劳民伤财,请求免除这项徭役。郑兴裔迁任福建路兵马钤辖,经过宫阙,进入拜见皇上,皇上拿地方官员的

好坏来询问他,郑兴裔分条剖析来回答。皇上说:“你很识时务,熟悉政事,正应重用你。”恰逢朝廷重新设武臣提刑,就任命他去担任。郡县积事日久玩忽懈怠,监察法度都废弛了,郑兴裔创设条目,分发给下属各县,官吏都无法为非作歹,于是将这些条目制成法令。建、剑、汀、邵等地盐务政策屡次变吏,管漕运的官吏请求将成批运送大宗货物变为凭钞交易,郑兴裔极力奏陈此事不可行。皇帝赞赏他屡次上书议论政事,下诏加封为成州团练使。当时传闻金国想要毁弃盟约,召命郑兴裔担任贺生辰副使(出使金国来)探查此事,出使回来,说并没有别的事,最终如他所料。郑兴裔屡次被派往浙东、浙西、江东担任提刑,请求回来担任散官。不久下诏让他担任知阁门事,兼任干办皇城司,又兼任枢密副都承旨。军妇杨氏杀了邻居的儿子,取走了他的镯子,扔掉了他的尸体,定案之后,刑部因为没有证据佐助,因此放了她。又让郑兴裔复査,最终查得实情,皇帝很高兴,赐给他房屋。为母服丧离职,丧期过后,官复原职,授任均州防御使。第二次出使金国,回来后,升任潭州观察使。请求告老担任散官,又被起用为庐州知州,迁任扬州知州。扬州与庐州相邻。一开始,郑兴裔在庐州曾拒绝相邻地方互相送礼,等到迁任此处,查阅郡中文籍,看到之前拒绝的礼物只有送出的记录,没有收回的记求,于是上奏严明这项禁令。扬州有很多屯兵,粮食匮乏,按照惯例要从其他地区买进,郑兴裔搜求财政耗蚀来填补,粮食于是充足了。百姓以前都住茅草屋,容易被火焚,郑兴裔把官府的钱借贷给人民,命令建瓦房来取代茅草屋,从此火灾隐患就平息了。他又上奏朝廷免除他们的债务,百姓非常感激他。他又修建学校,设立公墓,制定部辖民兵升差法,郡中因此政治修明,局势安定。楚州上奏议改动筑城,有人说韩世忠的遗迹不能改动,让郑兴裔去看看,到了之后,挖地一丈多增筑了城池。皇帝读了奏章,高兴地说:“郑兴裔没骗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