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欧洲的贵族文化与美国的平民文化

欧洲的贵族文化与美国的平民文化

欧洲的贵族文化与美国的平民文化
欧洲的贵族文化与美国的平民文化

欧洲的贵族文化与美国的平民文化

经过长时间的比较和思考,我觉得欧洲文化与美国文化有着巨大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欧洲的贵族文化和美国的平民文化。

比如说欧洲的所谓上流社会,在美国根本就不存在。上流社会意味着世袭的贵族,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不管是音乐、舞蹈、美术,还是文学,数学,自然科学都有相当的修养,这样才有了各种各样的所谓上流社会的社交聚会,比如交谊舞。美国人根本就不跳交谊舞,跳的是形式自由,任意发挥的蹦迪,街舞什么的。而中国呢,更不可能有什么上流社会呢,因为大家都是从穷日子过过来的,充其量是些暴发户,基本都没有从小受过这些所谓“高雅”的教育。要说中国比较接近这种所谓上流社会的,大概是唐宋时期,什么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以文会友,饮酒吟诗之类的。

贵族的身份,爵位,意味着就是不用劳动也有丰厚的年金,衣食无忧。所以上流社会的人都有充裕的时间,他们可以任意去钻研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此也就有了西方文化科学艺术的大发展。想想那个时候英国的什么人在研究科学,都是贵族,只有贵族才有时间、精力和财力投入科学研究中去,比如最著名的英国皇家学院,定期举办讲座什么的都是贵族们去听。还有油画什么的,女主角大多也都是贵妇人。规模

盛大的舞会,奢华的礼服,显然不是平民能负担的起的。贵族们闲着没事在一起讨论哲学、政治、文学、艺术、科学,就有了各种所谓高雅艺术形式的大繁荣,当然这些都是建立在对广大普通平民的残酷剥削基础上的。但是这种上流社会本身在某些方面确实大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另外欧洲的一大发明我觉得应该是综合性的大学的产生。中国就是一直没有产生这种综合性的大学,直到沦为半殖民地之后才引入,大学现在已经是人类传承知识,探索未知世界的主要承载体了。

美国文化的特点在于平民和多元,因为美国人本身就是万

国人种,而且很多都是罪犯和强盗的后代,从骨子里就没有什么贵族的血统。但是正是美国的平民文化现在成为引领世界的潮流,平民选举的政治制度,个人利益至上的信条,这些无一不体现着平民文化。互联网的兴起也是平民文化的代表,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平等松散的格局,没有什么权威的中心,没有什么条条框框的限制,非常的开放和平民化,开源软件技术的兴起,我觉得也是美国一种平民文化的体现,无数的个人开发者松散的结合在一起竟然打败许多财力雄

厚的大公司,难道这不是平民文化创造的奇迹么?甚至在篮球和足球上都可以看出美国和欧洲的区别,美国流行篮球而欧洲流行足球,我感觉足球显然要比篮球更贵族化,比如足球的场地就要比篮球大出许多,人们用脚而不是用手来打球,

处处体现了一种贵族的风范。

欧洲毫无疑问是人类近代文明的中心,而中国唐朝时期应该能算上是世界古代文明的中心,美国是现代文明的代表,我想中国要想重回大唐盛世,不仅需要在经济、军事、科技等硬实力上独占鳌头,更要加强软实力,引领世界的文化潮流,这样才能真正再次成为世界文明的中心!

和平民结婚的王室成员越来越多,贵族还跟过去一样吗

和平民结婚的王室成员越来越多,贵族还跟过去一样吗? 从蓝血贵族到现实灰姑娘:时代车轮下的北欧皇室平民化世界说,Hey!一起来看世界吧! 「世界说」是一个被知乎认证的「机构帐号」,文末有对这位新朋友的介绍:) 上月初,挪威皇室宣布公主路易斯和丈夫贝恩结束了长达14 年的婚姻。即使是在社会风气平等宽容的挪威,皇室的婚恋风波还是吸引了大量的关注和讨论。这段并不门当户对的婚姻,从一开始就充满了争议。公主当年下嫁曾经做过酒吧男招待的平民作家贝恩,已让人大跌眼镜,而这个贝恩还因其粗鄙浪荡的言行而出名,曾经在电视节目上公然讨论吸食毒品的经历。一段不太完美的现实“灰王子”的故事落幕,把我们的目光引向了颇为低调的北欧皇室,和这些年来愈演愈烈的皇室平民化。 △ 挪威公主路易斯和丈夫贝恩 北欧的挪威、丹麦和瑞典是君主立宪制国家,都有作为国家形象和代表但不执实权的皇室家庭。此次离婚的挪威公主还

不算是北欧皇室婚恋的狗血代表,公主的弟弟挪威王子哈康王储就迎娶了颇受争议的平民王储妃,这个王储妃不但出身卑微,受教育程度不高,并且结婚时已是个未婚妈妈,而孩子的生父据说还是个瘾君子。要挪威人民接受这个未来的王后,也是费了不少劲。细数起来,去年大婚的瑞典卡尔·菲利普王子迎娶了瑞典前真人秀明星索菲亚,瑞典王储维多利亚公主的丈夫曾是她的私人健身教练,丹麦前王妃文雅丽也是传奇的欧洲第一位平民亚裔王妃。再往上数,颇受爱戴的现任瑞典西尔维娅王后,就是巴西德国混血的平民出身,而现任挪威宋雅王后也来自平民家庭。 可见北欧皇室的平民化从上一辈就已经开始了。不同的是,瑞典西尔维娅王后端庄优雅几乎毫无污点可寻;挪威宋雅王后因其平民出身,足足等了好多年才与国王修成正果。相比起来,年轻一代的皇室成员的婚恋自由度有了着实的增长,即使是稍显离经叛道的决定也不再会受到来自内外的万般 阻挠。曾经的“蓝血贵族”也随着时代的车轮走下了神坛。 △ 瑞典国王和西尔维娅王后 蓝血(Blue blood)这个词源自8 世纪的西班牙,指的是拥有贵族血统、出身高贵的人,原本用来描述西班牙皇室的正统血脉,因为未与其肤色较深的敌人(摩尔人)通婚,静脉透过白皙的皮肤显现的蓝色。在当时,要维护所谓的贵族血

自由主义:贵族的,还是平民的(甘阳)

自由主义:贵族的还是平民的? 作者:甘阳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思想的一个基本轨迹,大体上是从八十年代末开始的批判激进主义思潮出发,日益走向保守主义甚至极端保守主义。这种保守主义的基本形态则往往表现为以自由主义之名贬低和否定民主与平等,其结果是把所谓的“自由”更多地理解成了一种少数人享有的“特权”,而不是所有人具有的“权利”。事实上,今日许多对自由主义的高谈阔论主要谈的是老板的自由和知识人的自由,亦即是富人的自由、强人的自由、能人的自由,与此同时则闭口不谈自由主义权利理论的出发点是所有人的权利,而且为此要特别强调那些无力保护自己的人的权利:弱者的权利、不幸者的权利、穷人的权利、雇工的权利、无知识者的权利。如果说,一生致力于研究市场经济与自由关系的芝加哥经济学派开山祖奈特(Frank Knight)在其经典论著《竞争的伦理》中,曾严厉警告所有经济学家“最大的谬误莫过于把自由和自由竞争混为一谈”,那么,“这种最大的谬误”现在恰恰成了中国知识界的集体信仰,亦即把自由归纳为市场的自由,认为自由经济能自动地实现最大的自由。在这种版本的自由主义中,民主是奢侈的,平等更是罪恶的,反倒是弱肉强食成了自由主义的第一原则。 我把这种集体信仰称为“中国知识界的集体道德败坏症”。因为这种信仰只能表明中国知识界几乎已经丧失了最基本的道义感和正义感。这种集体信仰同时还可以称为“中国知识界的集体知性低能症”,因为它表明中国知识界没有能力把握当代学术探讨的基本问题意识和隐含共识前提,这就是,今天一切人文社会知识领域的探讨几乎无不以这样那样的方式切入“每一个人和所有人都是平等自由的道德个体”这一“平等的自由”之理念。但这样的自由理念,在中国知识界几乎渺无踪迹。相反,中国知识界津津乐道的其实是“不平等的自由”。尤其滑稽的是,当少数人正在疯狂掠夺多数人的财产并且日益威胁多数人的基本保障时,我们却听到许多人在那里摇头晃脑地谈什么“多数的暴政”。为什么不拿出点勇气来深刻反省一下,现在的中国知识界到底是在利用自己的知识权力服务于少数人的“特权”,还是在伸张所有人的“权利”? 以上用“中国知识界”这一说法诚然未必妥当,因为事实上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人不认同上述集体信仰。但我指的是主流倾向,并不针对任何个人。

老牌贵族似平民

老牌贵族似平民 我有个街坊,他的名字很奇特,叫做“从阿摩斯福特到内梅亨”,他太太的名字也很奇特,叫做“从阿纳姆到福尔斯特”。用中国大白话来说就是,男的叫“从邯郸到玉门关”,女的叫“从天津卫到青岛港”。听起来像火车路线,其实不然。男方家族过去拥有从阿摩斯福特市到内梅亨市的整个地盘,女方家族拥有从阿纳姆市到福尔斯特镇这块辽阔的土地。不言而喻,那对夫妻是荷兰老牌贵族,男的是侯爵,女的是伯爵。 我经常收到读者来信,但有一天收到的一封信很蹊跷。发黄的信纸上左角印有一对矛和盾,右角一座城堡。字是花体,正着反着横着竖着念,还是搞不清有些字到底在讲什么。而且信封上没有邮票,我正纳闷呢,突然有人敲门。一看是伯爵。她说那封信是她母亲写的,托女儿带给我,可我昨天不在,只好放入我信筒。 就此,我和贵族邻居开始来往了。 说实在的,他们家室内装饰令人不敢恭维。尽管房子不小,但家具简单,屋里也不像我参观过的宫殿那样整齐,这儿一摞书本,那儿一堆杂志,一屁股坐下沙发,陷在坑里,直不出来。有一天我不小心在吃晚饭时来到他们家,看见他

们在吃超市买来的意大利千层饼,外加一盘生菜。他们家的汽车一开动,整条街都知道他们要出门了,汽车“年纪”大了,筋骨一活动就嘎吱作响。伯爵的穿戴也很一般,瘦瘦的身体在裙子里来回晃悠,头发短短的,没型,侯爵先生的皮夹克风干得恨不得掉渣。 越是这样,左邻右舍就越意识到他们的地位、品位和财富。荷兰一大报刊《邮报》曾登过一篇文章,列举老牌贵族以及从祖上就腰缠万贯家族的特征,其中一点就是,越有钱有势的荷兰人越貌似平民百姓。原因有二:第一,荷兰属清教徒国家,不喜欢有点钱就像母鸡下蛋一样嘶叫;第二,他们和新贵族划清界线。 眼尖的人一眼就能把这邻居从众人中提溜出来,为什么呢?首先,他们恪守“贵族得有贵族样子”的古训,定期举行晚会款待宾客。去年冬天我去他们家送我的第一本新书,碰上伯爵开晚会。好家伙,从宽敞的大厅到客厅厨房,到处摆满了桌子,三四十位西装革履的中老年客人坐在那里打桥牌。伯爵带我兜了一圈,向所有人介绍她的中国邻居。这样我一捎脚大概见到了荷兰总共300个贵族家庭中的六七十位孝子贤孙。 他们不仅喜欢办聚会,还爱张罗事儿。伯爵经常组织各种文化文艺活动。她自编自导话剧,带领三四十个演员把荷兰历史活灵活现地搬上舞台;她还开画展,鼓励大家在新媒

_阿米莉亚_中贵族与平民形象分析

3本文修改过程中曾经得到刘意青教授的帮助,特此致谢。 《阿米莉亚》中贵族与平民形象分析 3 韩加明 内容提要 《阿米莉亚》中有三个贵族形象,都是腐败堕落的化身。小说中最接近完美的是出身社会底层的奶妈之子阿特金森。通过这两种人物的不同刻画,菲尔丁表现了他对贵族阶级的失望和对下层人民的寄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思想意识的变化。 关键词 菲尔丁 《阿米莉亚》 贵族 阿特金森 《阿米莉亚》是亨利?菲尔丁的最后一部小说,也是受到英美评论家注意比较少的作品。中国批评界对《阿米莉亚》也较少关注,最值得注意的批评是前辈学者范存忠先生50年代中期发表的《菲尔丁的〈阿米莉亚〉》。范存忠先生的论文有八个部分,先论述了《阿米莉亚》在什么情况下创作、出版的,“有哪些基本内容,提出了哪些社会问题,存在着哪些缺陷或局限”,最后分析了小说的艺术形式,认为是“宽阔宏大的史诗格调与质朴无华的散文史传相结合”。① 过了将近50年,黄梅在2003年出版的《推敲“自我”:小说在18世纪 的英国》第六章第四节讨论“《阿米莉亚》和写作的‘断裂’”,从喜剧风格到悲剧风格的变化、介入性叙述者形象的改变、对复杂女性人物的刻画等方面探讨《阿米莉亚》对《汤姆?琼斯》的发展。范存忠先生对于《阿米莉亚》的结尾给予批评,认为阿米莉亚突然得到遗产、布思突然皈依宗教难以置信;黄梅则从另 一方面论述了这种结局的意义:“而作者甚至不屑少许填平横亘在阿米莉亚的困苦状况和骤然来临的好运之间的深沟,几乎是在有意提醒人们这体现‘诗意的公正’的喜剧结尾是多么不现实。小说最后四章里出现的那些巧合显得单薄而牵强,表现了作者的一种首鼠两端、徘徊不定的心态。”② 《阿米莉亚》的中译本直到2004年才出现。译者吴辉在译序中写道,“菲 尔丁的四部长篇小说,前三部在我国都已出版,而且每一部都不止一种译本,只有这部《阿米莉亚》还未见有译本;在译林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我很高兴能填补上这个重要的空白。”③ 该译本的出现必将推动我国菲尔丁研究的发展。本文主要从《阿米莉亚》对贵族和下层人物的刻画入手探讨菲尔丁意识观点方面的转变。 《阿米莉亚》以两个相互联系的主题为中心:一是阿米莉亚必须处处提防某高贵勋爵 (N oble Lord )和詹姆斯上校等人对其贞洁美德 8 7

在英国成为平民贵族的一天

在英国读书期间,我有过一次与女王近距离接触的机会,那是2014年6月的一天,我和闺蜜花重金买了赛马会的门票,走进了英国皇家赛马会的现场。 英国皇家赛马会一直是世界上最奢华、最高规格的赛马体育赛事,对于英国贵族和社会名流来说,赛马会是6月最有趣的娱乐活动之一,名媛们在这里展示自己的优雅和品位,绅士们在这里玩一场稍显刺激的“小游戏”,所谓“小赌怡情”。而对于英国平民来说,这是一次目睹王室风采的好机会,因为赛马会的第一天,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会来到现场,为自己参赛的马儿加油。 赛马会的门票有3个等级,根据观看时所处的不同区域来划分:最廉价的区域为,是离赛马场较远的大草坪,草坪上会放置座椅,人们可以自带食物和酒水,票价为30英镑左右;接下来的区域为,是赛马场外圈站立区,票价为70英镑左右,从这个区域开始,对宾客们的着装就有了较高要求;最后一个区域为,点开英国皇家赛马会的网站,你会看到这一区域的售票信息上写着“售罄”,这就是所谓的有钱也买不到票的上流社会专属区。 我和闺蜜买的是的票。就像前面说的,赛马会对于着装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即使你所在的区域为,运动装和运动鞋也是不被允许的,曾经就有一位男明星,因为穿错了鞋子,直接被保安请出了会场,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可以选择邮寄门票,会收到由主办方寄来的门票和精美的小册子,小册子上会详细写明你所在区域的着装要求。 我们所在的区域,女士被要求穿正装并佩戴帽子或者头饰。裙子的长度必须齐膝或超过膝盖,细肩带和无肩带的裙子不得入内,也可以选择裤装,但必须是长裤。 走进赛马会的现场,我立即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我从来没见过英国哪个地方像那里一样聚满了人,仿佛整个伦敦的美女帅哥以及疯子都出动了。每个人都精心打扮过:老绅士们戴着高帽,穿着牛津皮鞋,皮鞋头擦得油亮油亮的,拄着拐杖大跨步地走进会场;小伙子们打着领结,挽着美丽的少女步入会场,女士们穿着显身材的修身裙装,戴着有着宽大帽檐的帽子,手捧香槟和酒杯,蹬着高跟鞋优雅地走进会场;还有很多出位的帽饰,有的感觉比它们主人的头大了三四倍,却极富造型感,其中一位小姐好像直接顶了一只章鱼在头上。当然,还有很多“”女王穿着的可爱老太太,我和闺蜜笑称,她们一定是女王的“死忠粉”。 这时,正版女王坐着马车来了。她穿了一身天蓝色减龄套装,戴着一顶标志性的高帽,坐在马车里微笑着不停向宾客们招手。于是,宾客们都疯狂了。他们高举起双手或者相机向女王问好,还有人脱了鞋子直接站在椅子上。这一刻我才知道,原来女王的“死忠粉”不只有那些老太太。 英国人似乎有一个贵族梦,他们对于女王的尊重和喜爱,来自于他们对于优雅、品位、礼节、传统的敬重,英国人是那么迷恋他们尊贵的历史,自豪于他们优雅的过去,不想淡忘。 整整一天的赛马会行程,我没有见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名媛或绅士,可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我身边这群侃侃而谈的优雅的自恋的英国人,不正是赛马会场上的平民贵族吗?

欧洲的贵族文化与美国的平民文化

欧洲的贵族文化与美国的平民文化 经过长时间的比较和思考,我觉得欧洲文化与美国文化有着巨大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欧洲的贵族文化和美国的平民文化。 比如说欧洲的所谓上流社会,在美国根本就不存在。上流社会意味着世袭的贵族,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不管是音乐、舞蹈、美术,还是文学,数学,自然科学都有相当的修养,这样才有了各种各样的所谓上流社会的社交聚会,比如交谊舞。美国人根本就不跳交谊舞,跳的是形式自由,任意发挥的蹦迪,街舞什么的。而中国呢,更不可能有什么上流社会呢,因为大家都是从穷日子过过来的,充其量是些暴发户,基本都没有从小受过这些所谓“高雅”的教育。要说中国比较接近这种所谓上流社会的,大概是唐宋时期,什么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以文会友,饮酒吟诗之类的。 贵族的身份,爵位,意味着就是不用劳动也有丰厚的年金,衣食无忧。所以上流社会的人都有充裕的时间,他们可以任意去钻研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此也就有了西方文化科学艺术的大发展。想想那个时候英国的什么人在研究科学,都是贵族,只有贵族才有时间、精力和财力投入科学研究中去,比如最著名的英国皇家学院,定期举办讲座什么的都是贵族们去听。还有油画什么的,女主角大多也都是贵妇人。规模

盛大的舞会,奢华的礼服,显然不是平民能负担的起的。贵族们闲着没事在一起讨论哲学、政治、文学、艺术、科学,就有了各种所谓高雅艺术形式的大繁荣,当然这些都是建立在对广大普通平民的残酷剥削基础上的。但是这种上流社会本身在某些方面确实大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另外欧洲的一大发明我觉得应该是综合性的大学的产生。中国就是一直没有产生这种综合性的大学,直到沦为半殖民地之后才引入,大学现在已经是人类传承知识,探索未知世界的主要承载体了。 美国文化的特点在于平民和多元,因为美国人本身就是万 国人种,而且很多都是罪犯和强盗的后代,从骨子里就没有什么贵族的血统。但是正是美国的平民文化现在成为引领世界的潮流,平民选举的政治制度,个人利益至上的信条,这些无一不体现着平民文化。互联网的兴起也是平民文化的代表,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平等松散的格局,没有什么权威的中心,没有什么条条框框的限制,非常的开放和平民化,开源软件技术的兴起,我觉得也是美国一种平民文化的体现,无数的个人开发者松散的结合在一起竟然打败许多财力雄 厚的大公司,难道这不是平民文化创造的奇迹么?甚至在篮球和足球上都可以看出美国和欧洲的区别,美国流行篮球而欧洲流行足球,我感觉足球显然要比篮球更贵族化,比如足球的场地就要比篮球大出许多,人们用脚而不是用手来打球,

中国贵族世袭的平民

中国贵族:世袭的平民-国学教育论文 中国贵族:世袭的平民 主讲人:李零 地点:当代学术开放讲堂 整理:本刊编辑部 贵族从哪儿来 贵族的特点是血统高贵,都是有世袭有谱牒的。不但财富世袭,而且身份也世袭。一代一代往下传。读历史有一件事最清楚,就是全世界最先富起来的人是一些人上人,他们可能就算是最早的贵族了。考古学家讲良渚遗址,新石器时代贫乏,可是人已经两极分化了。老百姓住的地方还有埋葬的地方全都在低处,洪水来了,不想当鱼鳖你就赶快上树或者上船;而贵族就不一样了,贵族住在高的地方,四周有一个很大很厚的城墙,既可以防盗贼也可以拦洪水。他们的确是人上人,住在高处不说,以后埋在祭坛上面,一个一个祭坛就像是金字塔,让人震撼。 中国贵族金玉满堂,这个金不是黄金是青铜。商代铜器上面有族徽,这个器皿是哪一家的分得非常清楚。西周铜器有一种铭文叫策命金文,策命封赏的时候就会把天子委任状重复一遍,你爷爷你爸爸有很大的功劳,现在我要任命你,让你继承他的差事继续当他们当过的官。最后结束的地方都有一个套话,就是永佑子子孙孙,这些都是跟延续他的香火有关,因此贵族非常强调血脉相传,血统更是要纯之又纯。 贵族很讲究姓氏。有一个姓就是带女字旁的姓,像姬姓姜姓。如果要通婚的话一定要女字旁的姓,因为普通人是没有这种姓氏的。东周以来同姓铭文有个

特点,一上来就自报家门,说我是某某之子某某之孙。凡说这个话的人,其实都跟他铭文讲的非常显赫的祖宗差了辈。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再厉害的贵族传不了多少代,族要分,财要散,血缘要稀释。先头还可以说血浓于水,后来水越拆越多,和注水猪肉一样。 东周时期距离文武周公的时代已经非常远,社会上有很多落魄公子旧王孙,他们认为当时的制度不好,于是纷纷改革。改革到秦始皇时期,用商鞅法推行二十等爵制,二十等爵制下面有一个大军,今天叫劳改队,也有等级。有了这个制度,人不问出身,只要你地种得好,杀敌杀得多,可以一级一级往上爬。该杀的杀,该罚的罚,从此除了皇亲国戚谁都不是贵族。高官厚禄地位再高,那叫高官不叫贵族。 《殷周制度论》更像一篇建国大纲 中国超现代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中国的官文化发达,文官制度完善,特别是有一套选官制度,从平民到高官有直通车,这是西方没有的。 王国维的《殷周制度论》,是很有名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讲商周有什么不同,但更像是一篇建国大纲。不光讲学术,还宣传政治主张。他说,人类最理想的制度就是周公的制度,所谓的《周公之制》其实并不是孔子说的周公之制,而是从秦到清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制度。皇权世袭加选官制,缺一不可。皇帝一定不能选,官一定要选。如果像西方那样选领导,在他看来天下就乱了。 王国维是个了不起的学者,但是他的文化立场是保守主义的。从秦始皇以来中国的贵族是什么呢?中国史书兹兹于一姓之兴旺,秦始皇以下世袭贵族都是以朝代为断线。比如汉朝姓刘,唐朝姓李,宋朝姓赵,明朝姓朱。秦朝最短,只有十来年。汉朝最长,有四百多年。一般王朝也就一二百年,或者二三百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