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币国际化与人民币国际结算

人民币国际化与人民币国际结算

人民币国际化与人民币国际结算
人民币国际化与人民币国际结算

人民币国际化与人民币国际结算

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就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

好处:

1、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增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美元、欧元、日元等货币之所以能够充当国际货币,就是美国、欧盟、日本经济实力强大与国际信用地位较高的充分体现。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后,中国就拥有了一种世界货币的发行与调节权,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与发言权也将随之增加。

2、人民币国际化后,对外贸易与投资可以使用本国货币计价与结算,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也将随之减小,外汇率风险与稳定的收益预期,会促进我国企业扩大外贸易与投资的积极性;其她国家由于对人民币的需要,从而会向我国开放市场,这都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与投资的发展。同时,作为人民币的发行国,我国将发展成为世界主要的金融市场,大量资金的汇集与交易。

3、进一步促进中国边境贸易的发展。边境贸易与旅游等实体经济发生的人民币现金的跨境流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双边交往中结算手段的不足,推动与扩大了双边经贸往来,加快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另外,不少周边国家就是自然资源丰富、市场供应短缺的国家,与中国情况形成鲜明对照。人民币流出境外,这对于缓解中国自然资源短缺、市场供应过剩有利。

4、目前中国拥有数额较大的外汇储备,实际就是相当于对外国政府的巨额无偿贷款,同时还要承担通货膨胀税。人民币国际化后,中国不仅可以减少因使用外汇引起的财富流失,还可以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为中国利用资金开辟一条新的渠道。

坏处:

1、不利于我国经济金融的稳定。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更高,与国际经济的联系更加密切。在享有人民币国际化带来好处的同时,国内经济也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外部经济的冲击,国际金融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给我国经济金融的稳定带来风险。

2、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也将遇到“特里芬难题”,陷入两难境地。作为一种国际货币,一方面要通过持续国际收支逆差来满足世界各国对人民币的需求;另一方面作为国际货币又要保持币值的相对稳定。出口就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仍须扩大出口,需要对外保持巨额贸易顺差。但就是,如果我国保持持续巨额贸易顺差,对外投资就相对不足,势必会引起其她逆差国家人民币短缺,导致对人民币需求过旺,进而使人民币面临持续升值压力,这将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3、不利于人民币的管理与检测。人民币国际化后,境外人民币现金被大量需求与流通,将会加大中央银行对人民币现金管理与检测的难度。同时人民币现金的跨境流动也会加大一些非法活动如走私、赌博、贩毒的出现。这不仅影响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而且也会增加反假币、反洗钱、工作的困难,使人民币的管理成本大大增加。

人民币国际结算:

人民币国际结算就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人民币执行计价与结算的货币职能,具体表现为进出口合同以人民币计价,居民向非居民可以用人民币支付,并且允许非居民持有本国货币存款账户。人民币要想成为世界性货币,首先应争取被用于国际结算。推行人民币国际结算就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初级阶段,就是实现人民币迈向国际化的关键一步,意义十分重大。

1、目前我国已初步具备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的良好条件

首先,居民与非居民对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有明显需求。本国居民在对外交往中自然愿意使用本币,但通常只有非居民对本币的接受程度比较高,愿意在经济贸易交往中使用本币作为结算币种,本币作为计价结算货币才可能成为现实。我国目前的对外贸易规模已相当大,边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进行计价结算的需求日益发展。

其次,人民币汇率与我国通胀率较为稳定。非居民对本币计价结算的需求首先取决于对外经贸活动规模的扩大,其次就是本币(一般就是指与美元的)汇率与通胀率的稳定。如果本币汇率经常变动,特别就是贬值,那么该货币就不会有吸引力。稳定坚挺的汇率与低位运行的通胀率十分有利于推行人民币国际结算。

第三,我国金融市场较为发达并逐步开放。本币用于计价结算的结果就是非居民在本国银行中持有的本币账户存款额的变动。以对外贸易为例,如果本国的贸易收支为顺差,非居民的本币存款会减少,由此产生在国内金融市场上融资的需求。反之,如果出现收支逆差,非居民的本币存款就会增加,由此会产生投资的需求。

2、人民币国际结算具有十分重大的积极意义

(1)企业就是人民币国际结算的直接受益者

第一,有利于有效规避汇率风险。美、欧、日等境外企业与我国境内企业之间的贸易,通常以美元、欧元与日元进行计价结算,由此带来的美元、欧元与日元与人民币之间的汇率风险通常主要由境内企业承担。如果能以人民币进行国际结算,则境内企业可以避免承受这类汇率风险。我国与其她国家的贸易其中主要就是与东南亚与韩国等的贸易通常就是以第三国货币进行计价结算,这样我国境内企业与这些国家企业也都要承担汇率风险,其中主要就是美元的汇率风险。当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时,我国与周边地区使用人民币进行国际结算的企业所承受的外币汇率风险即可部分消除。

第二,节省了企业进行外币衍生产品交易的有关费用。当企业在贸易中以非本币进行结算时,通常为规避汇率风险而委托银行进行衍生产品交易,而外资银行这项交易的收费标准则普遍高于中资银行,根据调研,委托银行进行衍生产品交易约占企业营业收入的2—3%。若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我国企业为规避汇率风险所承担的衍生交易费用即可消除。

第三,节省了两次汇兑所引起的部分汇兑成本。我国周边国家与地区与我国之间的贸易大都采用美元结算,而其国内又不能进行美元流通。因此结算通常要经过本币—美元—本币的两次兑换。

减少一次汇兑本身就减少了资金流动的相关环节,缩短了结算过程,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同时,由于不需要进行外币衍生产品交易,企业可以减少相应的人力资源投入与相关资金投入,这也有利于企业加快运转速度。

(2)人民币国际结算积极作用的宏观分析

第一,有利于加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与投资往来,促进我国经济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2008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与实际利用外资余额占GDP的比重分别高达58%与20%左右,这说明我国经济发展的外向程度很高,与全球经济的融合程度越来越紧密。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将为境内外企业的经济往来提供更为便利的支付与结算工具,从而促进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关系进一步发展。

第二,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就是深化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就是人民币走向完全自由兑换与逐步国际化的重要步骤与内容。人民币在区域范围内用于国际结算之后,币值有了更大范围与更新角度的参照标准,这有利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

第三,有利于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多极化发展。

第四,有利于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与开放。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有利于我国金融机构不断丰富其金融产品的种类与结算工具的类型。在此带动下,与此相关的针对非居民的业务包括结算业务、短期或超短期的资金折放、中长期的投融资业务、衍生产品交易业务都会应运而生,非居民对人民币投融资产品与衍生产品需求的扩大将推动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开放。在这个过程中,金融业务的增加会使金融机构有更多盈利的机会。

第五,有利于打击境内外地下非法人民币与外币交易。随着我国与周边地区经济贸易的迅速发展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并走向坚挺,周边地区与我国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进行计价结算的需求不断发展,但由于周边地区国家的货币大都为不可自由兑换货币,当地货币当局又要求以美元进行结算,所以在与我国的贸易结算中普遍存在两次兑换的问题,交易成本较高,且存在手续烦琐、结算速度较慢、汇率风险较大等一系列的障碍,这些都就是地下人民币与周边地区国家货币非法交易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据估计,每年通过地下钱庄流入内地的资金高达约2000亿元人民币,约为引进外资额的50%。如果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则在我国与周边地区国家的贸易中,有利于企业控制汇率风险,降低交易成本与便捷交易行为,这将有助于打击境内外非法地下人民币与外币交易行为,维护我国的金融秩序与金融安全。

人民币国际化论文介绍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货币银行学论文 题目:人民币国际化 学院: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 二零一四年六月

【内容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程度加深以及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人民币能否真正走向国际化,人民币走向国际化能给经济带来怎样的提升又会带来怎样的经济问题成为大众所关注的重点。然而如何正确认识人民币走向国际化这一重大国际金融战略,如何全面的了解这一战略的利与弊,如何利用当前的国际局势使这一战略更顺利的开展,扬利除弊,是我们正在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首先简单的阐述了货币国际化的含义,随后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性以及可能带来的利益与弊端,最后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选择,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进行总结。【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必然性利与弊 一、前言 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国际贸易地位不断提高、人民币国内外币值的长期稳定,以及中国政府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表现出来的高度责任感等因素使人民币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周边许多国家居民逐渐认可并接受人民币作为交易和结算货币,人民币逐渐走出国门在境外流通。 二、货币国际化的含义 货币国际化是指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对于货币的国际化概念的界定,按货币功能划分可以提供一个相对完善的框架。货币国际化是指一种货币的使用超出国界,在发行国境外可以同时被本国居民或非本国居民

使用和持有。 一种国际化货币能为居民或非居民提供价值储藏、交易媒介和记账单位的功能。具体来讲,它可用于私人用途的货币替代、投资计价以及贸易和金融交易,同时也可用作官方储备、外汇干预的载体货币以及钉住汇率的锚货币。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性 (一)中国经济的崛起 一国货币走向国际化首先是由该国的经济基本面决定的,较大的经济规模和持续的增长趋势、较高的经济开放度以及在世界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国家都能够获得交易者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并最终使得该货币成为国际货币①。中国已经形成了大国经济的特点,经济实现了持续20多年的高速增长,以GDP为代表的国民经济实力说明人民币已经具备了国际化所需要的强大经济后盾。当然,如果中国的这种经济增长是可持续的,那么国际经济参与者和普通公众对于人民币的信心就增强,人民币的普遍性也会大大提高,成为国际通货。(二)中国经济国际化 据统计,中国的出口连续5年高速增长,年平均增幅超过20%,按美元计算的出口额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近40%。中国已的的确确成为一个高度的出口依赖国,或者说一个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人民币作为这个巨大的外向型经济体的交易媒介,已受到来自全世界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前所未有的追捧。如果说一国国内经济规模不足以证明

浅谈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发展到特定程度的表现,人民币向国际货币发展的过程。我国政府自2008年提出人民币国际化以来,开始着力制定政策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也暴露了大量中国金融发展的问题。中国金融市场自由化程度不够高,人民币汇率缺乏弹性,一些国家警惕中国的崛起,特别是人民币国际化可能动摇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针对这些问题,浅谈一下个人所想的一些应对措施。 关键词:国际化;发展问题;应对措施 一、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现状 (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国务院常务会议2009年4月8日正式决定,在上海和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这将迈开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关键一步,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地位的逐步提升。而上海多功能金融中心的形成,特别是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将为推进人民币国际结算试点、逐步走向国际化提供基础支持,有助于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成为未来国际货币多元化中的“一极”。 2011年8月23日,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地区的通知》,明确河北、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南、贵州、陕西、甘肃、青海和宁夏省(自治区)的企业可以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吉林省、黑龙江省、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企业开展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境外地域范围,从毗邻国家扩展到境外所有国家和地区。至此,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内地域范围扩大至全国。 (二)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 2015年10月8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一期)成功上线运行,CIPS分两期建设:一期主要采用实施全额结算方式,为跨境贸易、跨境投融资和其他跨境人民币业务提供清算、结算服务;二期将采用更为节约流动性的混合结算方式,提

新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分析

新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分析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1.1选题背景和意义 1.2文献综述及主要观点 ?国际货币的含义 ?货币国际化的条件 ?关于货币国际化的收益和成本 ?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与成本 ?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 ?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与策略 1.3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1.4基本结论和创新点 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进程及局限(已经开始但还处于初级阶段—解释原因)前景展望等总括。 第一章:货币概述 1.1国际货币化定义 1.2国际货币化进程 1.3国际货币化实现条件 1.4人民币国际化的定义

1.5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第二章人民币国际化现状研究 2.1人民币国际化现状 ·人民币边贸结算职能发挥现状 ·人民币跨境流通现状 ·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近况 2.2人民币国际化进展分析 ·人民币境内外可兑换情况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所处阶段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主要特点 第三章:主要货币国际化的发展与启示3.1总括;货币国际化历程 3.2美元国际化 ?美元国际化内因和背景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美元国际化 ?浮动汇率体制下的美元国际化?美元国际化现状和发展 3.3欧元国际化 ?国际化推动因素 ?国际化程度分析 ?国际化的局限性 3.4日元国际化

?日元国际化内因和背景 ?日元国际化发展 3.5总括:美元、欧元、日元货币国际化的相关启示 第四章:可行性分析(实现的可能性和条件、约束与局限) 4.1人民币国际化的宏观环境 ?国际分工不断革新 ?经济一体化不断加深 ?区域化的可行性 ?国际化带来的商机:奥运、世博、亚运等 ?区域经济多重合作 ?国际货币多极发展 4.2人民币国际化的内在条件 ?改革开放成果显著 ?贸易进出口额持续扩大 ?国际信誉形象良好 ?区域流通事实成型 ?外汇储备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中国外汇储备现状、成因)?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前提条件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使人民币国际化迈出积极的步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人民币境外流通提供了广阔空间。 ?人民币在香港地区的广泛流通和使用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有益经验

国际结算解决方案

国际结算/贸易融资系统 银行国际化发展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单个银行由国内银行发展成为国际银行的过程;二是指整个银行体系的国际化,即外资银行进入和本国银行出去的全过程。这两个层次的国际化相互融合,密不可分。鉴于发展战略的长期性和全局性的特点,故可将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战略分解为机构国际化战略、业务国际化战略、股东国际化战略、管理国际化和人才国际化战略,从这五方面有计划、有序地推进,实现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和全球化发展目标。 随着中国正式成为WTO成员,根据相关承诺,将会对达到有关资本要求的外资银行逐步开放外汇业务市场,中资银行的外汇业务首当其冲地将要受到冲击。而国内中小商业银行的不断崛起,为了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纷纷把目光投向国际结算业务这一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业务品种。中国的银行业正在国际结算业务领域展开空前激烈的竞争。为适应此形势,国内银行纷纷加大在国际结算业务电子化方面投入的力度。但是,相对于人民币业务,由于受到长期的政策限制,国内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反而是相对落后的领域,尤其各商业银行迫切需要更新或增加国际结算业务系统。 《凯越商业银行国际结算模拟系统》是采用了先进的设计理念,本着体现本外币一体化的管理思路和外汇业务专业化特点,在吸收国外先进银行国际结算系统的基础上,结合国内银行业务教学特点开发而成的,是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等相关专业的最佳教学实训软件系统。 系统的定位 国际结算系统是集中处理国际业务的业务应用系统,提供国际结算、外汇担保、贸易融资、外汇资金、代理行同业授信、外汇管理政策等国际业务的操作平台。 国际业务系统是全行国际业务的经营管理平台,应当适应国际业务未来发展需要,实现操作流程、客户服务和政策监管的统一管理,强化这三条线的有机互动;要适应国际业务市场的变化,支持新产品的快速开发。 国际业务系统是重要的信息平台,能及时提供全行国际业务按产品、网点、客户分类的业务统计信息,以及外汇监管部门要求的相关申报统计信息。 设计理念 优化操作流程,提高处理效率 采取国际结算业务中心化操作模式,对国际结算业务进行集中操作、集中处理,以达到集约化、规范化要求,并在逻辑框架上为将来向区域性、全行中心的扩展预留了接口和修改余地。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和障碍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和障碍 班级:17金融数学 学号:2017106142 姓名:余佳欣

人民币国际化是人民币逐渐从中国的主权货币发展成为主要国际货币的过程。在当前“一超多元”的国际货币格局下,人民币想要打破国际市场对美元、欧元(1.1202, 0.0019, 0.17%)的使用惯性、路径依赖,获得广泛使用的网络效应,最终实现与中国经济和贸易地位相匹配的货币地位,仍然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进程。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流通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境内,而是可以在境外流通,从而在国际间发挥记账单位、交易媒介、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职能,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及市场干预工具的过程。 近些年来,在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边境贸易中,人民币已经被普遍作为了支付和结算的硬通货,尤其是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已经有官方正式承认和公开宣布人民币为自由兑换货币。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现状 1.人民币国际化调整巩固,RII触底后强势反弹。2017年,全球经济形势复苏向好,贸易与投资回暖,发达经济体增长势头巩固,新兴市场企稳回升。中国经济在转型升级的压力下保持稳健,新动能更加强劲,增长表现好于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一年内连续四次上调中国GDP增速预测。综合国力提升,改革开放有序推进,夯实了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基础。市场需求企稳回升,摆脱“恐慌”回归理性,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内源动力。在此基础上,跨境人民币使用政策体系以及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为人民币跨境与离岸使用创造了便利条件。总体来看,2017年人民币国际化逐渐消化前期负面冲击与预期,在波动中显著回升,在全球货币体系中保持稳定地位。截至2017年4季度,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为3.13(图1),同比上升44.80%,强势反弹,基本回归至2015年水平。

浅谈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

浅谈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 摘要:一场华尔街的金融危机使我们看到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一个国家的兴盛强大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奠定了基础。我们要正视问题的存在,但更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也许路途坎坷,前途却是光明的。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国际储备;货币政策 中图分类号:F0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85 (2009) 12-0000-01 2008年美国爆发了一场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这场危机迅速蔓延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渐渐转变成一次资本主义自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爆发的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中国也不能独善其身,我们2万亿的外汇(以美元为主)储备大幅缩水。这使得我们认识到现在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作为主要国际货币储备背后的一系列问题。于是,在今年4月2日伦敦召开的G20峰会上,我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出了“超主权货币”的概念,旨在改变单一依赖美元机制,当然这一提议目前行不通,但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应该加快汇率体制改革,正视外汇储备问题。美国通过发行美元转嫁危机,巨大的损失使得我们必须调整当前的储备体系,来避免紧盯美元带来更大的损失。人民币国际化就成为必然趋势,所以我想谈谈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些小问题,及其发展趋势之我见。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现阶段取得的成绩 (一)货币互换协议,包括以下内容:2008年12月4日,中国与俄罗斯就加快两国在贸易中改用本国货币结算进行了磋商;12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韩国银行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两国通过本币互换可相互提供规模为1800亿元人民币的短期流动性支持。 2009年2月8日,中国与马来西亚签订的互换协议规模为800亿元人民币/400亿林吉特。 2009年3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和白俄罗斯共和国国家银行宣布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目的是通过推动双边贸易及投资促进两国经济增长。该协议互换规模为200亿元人民币/8万亿白俄罗斯卢布。协议实施有效期3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2009年3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和印度尼西亚银行宣布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目的是支持双边贸易及直接投资以促进经济增长,并为稳定金融市场提供短期流动性。该协议互换规模为1000亿元人民币/175万亿印尼卢比。协议实施有效期3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2009年3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阿根廷中央银行29日在这里签署了700亿元等值人民币的货币互换框架协议,这是迄今中国和拉美国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金融交易。根据该框架协议,阿根廷从中国进口商品时可以使用人民币,不必再使用美元作为交易的中介货币。 (二)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4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于推动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关系发展,规避汇率风险,改善贸易条件,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 从货币理论的角度来看,一国的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其货币职能必须国际化,与其作为一国国内货币的职能有所不同,必须具备一系列政治、经济等方面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下的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现状与前景

世界经济概论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当代国际货币体系下的人民币国际化 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专业年级:__ 2013级英语_______学号:_____ xxxxxxxx_______ 姓名:_____ xxx ________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下的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现状与前景 xx专业xx级x班 xxx 【摘要】不论是国际市场和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推动,还是国内市场走向国际融入世界市场的需要,人民币的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在既定的国际化目标下,如何进一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的步伐,是我国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国际化所必然面临的问题。本文将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上,透过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分析其面临的制约因素,试图探索出更适合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现状前景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尽管目前人民币境外的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币已经国际化了,但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最终必然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使其成为世界货币。 (一)跨境人民币结算情况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进程加快,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和对外投资不断增加,人民币正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截止2014年,与中国签订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的国家达到28个,总金额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同时,人民币还实现了与韩元、新加坡元、欧元、英镑和新西兰元的直接交易,加上此前的日元、澳元、马来西亚林吉特和俄罗斯卢布,能与人民币直接交易的非美元货币已多达9种。 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的发展尤为迅速。人民币的结算范围涵盖了亚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以及中东地区,业务遍布海外各地的中国银行、

人民币国际结算的前提是人民币的自由兑换

人民币国际结算的前提是人民币的自由兑换 李德甫 杨南丽 (云南大学,云南昆明650091) 摘要:本文表达了如下想法:1.人民币充当国际结算货币必须首先是自由兑换货币;2.非自由兑换货币要充当国际结算货币其范围十分有限;3.有限范围充当国际结算货币其意义不仅不大,而且承担的责任增加,因此,人民币充当国际结算货币的前提是实现自由兑换。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结算前提;非自由兑换货币;有限结算范围;代价 继2008年1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之后,今年4月8日,再次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东莞4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这一决定,得到了理论界和对外企业包括银行的普遍赞同、支持。对此,本人持有不同的看法:人民币充当国际结算货币必须首先是自由兑换货币;人民币作为非自由兑换货币,要充当国际结算货币其范围十分有限;人民币在有限范围充当国际结算货币其意义不仅不大,而且承担的责任增加;因此,人民币充当国际结算货币的前提是实现自由兑换。 一、人民币充当国际结算货币必须首先是自由兑换货币 使用人民币进行国际贸易结算并不是最近才开始的。过去我国曾经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的银行或企业在中国银行开立活期人民币账户,做法是,一,外国的银行或企业用他们的自由外汇向中国银行购买人民币存入活期人民币账户;二,存款人接受以人民币计价支付、结算我国进口货款;三,国外存款人可以用人民币支付从中国进口的货款;四,当国外存款人需要时,可以再兑换成自由外汇。建立CPEA的几年以前,我国中央银行已经允许香港居民持有人民币帐户使用人民币,同时我国央行和俄罗斯、越南、尼泊尔等有关国家央行签署了本币结算的边境贸易协议。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贸易的持续顺差、近2万亿美金价值的国家储备等等情况,造成人民币不断升值的态势,因而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在不断上升,这种发展态势使周边国家对人民币的信任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早在2005、2006年,马来西亚、菲律宾相继将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之一;越南、缅甸、柬埔寨、蒙古等周边国家,人民币已成为计价、支付、结算工具。最近几个月,我国中央银行和韩国、俄罗斯、阿根廷、印度、日本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总额达6500亿元人民币。但是,人民币的跨国家界限的使用,包括计价、支付、结算,还不具有普遍意义。 现在有人认为,我国已初步具备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的良好条件,表现在:居民和非居民对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有明显需求;人民币汇率和我国通胀率较为稳定;我国金融市场较为发达并逐步开放。实际上这三条都难以作为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的条件。 就第一个条件而言,说国内外对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有明显需求。这种“需求”到底有多大?调查过吗?计算过吗?其实很多时候仅仅是一种愿望,而非实际。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有效需求取决于国外对人民币的需求,而不取决于国内居民的需求。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不是开始于今年,也非去年,而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直到现在,据估计流出的人民币仅有150亿元左右,包括港、台、澳。与其他国家的货币互换有6500亿元。货币互换是解决危机中流动性不足的临时措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结算。随着危机的平伏,货币互换的需求会减少甚至解除。 就第二个条件而言,说人民币汇率和我国通胀率较为稳定。这也不能成为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的理由。我国汇率是官定汇率,而非由市场供求决定的汇率;通胀率稳定,也不能说明人民币可以作为结算货币。比如朝鲜通胀率长期稳定。有用吗? 就第三个条件而言,说我国金融市场较为发达并逐步开放,这一条直接靠不上边。我国金融市场不是发达而是非常落后,连香港特区的发达程度都赶不上。即使发达,也不能作为人民币进行国际结算的理由。比如新加坡元。 虽然我国是全球第二大贸易国,年进出口总额超过1.2万亿美元,但我国产业竞争力低,我国企业与外国进出口商

人民币国际化趋势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尽管目前人民币境外的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币已经国际化了,但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最终必然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使其成为世界货币。 近一年间,人民币汇率成为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人民币汇率该升?该稳定?实际上就是现实汇率水平与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之间的偏差问题。然而,相比较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中国出现了“国际收支结构的超前性”,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出现了双顺差,而且这种局面将随着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而继续下去。因此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不是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负对等关系下(即国际收支平衡)的均平,而是国际收支顺差(资本净流入)可持续下的均衡汇率水平。另外,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不知不觉走出了国门,甚至在部分国家成为了硬通货,其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和关系如何?在这些新变化的条件、背景下,研究人民币均衡汇率就有了现实意义。正是由于考虑到资本净流入的可持续性,在分析资本流动与人民币均衡汇率间的关系时,对资本流动的处理中,针对资本流动净额/GDP与人民币实际汇率间并不存在协整关系,首次提出了资本流动适度净规模概念,将每年的资本流动净额与之比较,建立资本流动指数指标取代原有的资本流动净额/GDP纳入实证分析。目的不仅为了实证需要,也有利于政府部门对资本流动监控有. 小加: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工程 手机免费访问.cnfol.2011年05月19日 21:36 网 查看评论以下为交易及结算所集团行政总裁小加发言实录: 这个是一个新的事物,现在评价比较早。因为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工程,因

实现人民币国际结算的利与弊

实现人民币国际结算的利与弊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所谓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就是本币直接使用于国际交易。进出口均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居民可向非居民支付人民币,允许非居民持有人民币存款账户。 中央把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这4大城市纳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消息一出,广东企业界、金融界欢欣鼓舞,乐观看待这一消息。当然在对外贸易中用人民币结算其对中国企业的积极作用是肯定存在的,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凡事都有利与弊的两面,所以中央实现人民币结算这对于广东的企业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 实现人民币结算,这对广东企业的积极作用有哪些呢?以下本人就来谈一下人民币结算对于广东企业的好处。 第一,实现人民币结算,这可以使得广东企业可以规避因外币汇率波动而带来的损失,或者说至少可以减少这一损失。长期以来,广东对外贸易都是采取美元结算,目前汇率不稳,倘若美元贬值,企业就会出现损失。对于广东省的制造业企业来说,之前采取美元、欧元等外币结算,汇率下跌企业就可能蒙受损失,但如果实现了人民币结算,就能使得企业能减少这方面的损失。 第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推广有利于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表明国家开始采取政策支持人民币国际化,也方便企业与海外客户沟通,达成一致。这样一来也有利于刺激出口贸易。 第三,在出口数据普遍下滑,且业界持有人民币意愿较高时,使用人民币结算,可以减少交易障碍,促进外贸。 第四,节省了两次汇兑所引起的部分汇兑成本。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与我国企业之间的贸易大都采用美元结算,而其国内又不能进行美元流通。因此结算通常要经过本币美元本币的两次兑换。其间,银行将收取一定比例的汇兑费用。若人民币可用于国际贸易结算,则可减少其中一次兑换并节省有关费用。 第五,人民币国际结算将给很行带来非常多的好处。像外资金融机构,普遍在中资银行开设其账户。随着未来的发展,可能还有人民币的融资,也会对中资商业银行带来很多业务。此外,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有利于金融机构不断丰富其金融产品的种类和结算工具的类型。特别是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后,居民可向非居民支付人民币。随着非居民开始持有人民币,开始可以投资于国内金融市场,随着人民币国际结算规模、范围的扩大,在珠海进行投资、融资以及金融咨询方面的需求会不断增加,这将对珠海建设金融强市的战略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第六,实行贸易人民币结算也可以进一步活跃香港的金融工作,就是使香港的金融中心的地位得到加强。 人民币成为世界贸易结算货币,在给中国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使中国政府背负着更大的责任,并且也存在一些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人民币成为世界贸易结算货币,将增加中国货币与金融政策的制定难度。由于人民币成为贸易结算货币,人民币不仅在国内流通,而且将在国外市场上流通,国外市场的流通量与国内市场的流通量随时处于变化之中,这将使中国政府的货币流通管理难度大增加。如何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国内与国外的人民币流通量,以维持物价的相对稳定将变得更加困难。

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策略创新

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策略创新 潘英丽,上海交通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教授,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理事,上海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会副会长。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推进两年多来,产生了以进口结算为主的现象和境内外套利等问题,学界与实业界出现了一些争论。我们近期在实证分析基础上,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路线提出顶层设计意见,也算是加入这场讨论。我们的基本思路是,在国际金融环境不稳定、国内经济金融体制尚未理顺的情况下,人民币国际化需要采取前期稳健创造需求、后期激进释放供给的推进策略。 为什么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利益是通过国际商品和金融市场计价功能的发挥,中国可以有效消除绝大部分的汇率波动风险,赢得全面的国际竞争优势和主动权。目前,中国已经具备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条件,相对欠缺的是进口需求的增长和资本账户的开放。 首先我们要问,中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核心利益

是什么?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的一个非常不利的因素,是本国在国际市场的贸易和金融交易大都用外币而非本币计价,从而国际汇率的大幅度波动可能使本国经济遭受巨大伤害。典型案例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和本世纪的美元储备资产贬值。1997年,泰国在美元持续升值造成贸易赤字和外汇储备枯竭的情况下,放弃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泰铢兑美元汇率从25泰铢贬为52泰铢。持有美元外债的商业银行因本币债务负担翻倍而纷纷陷入破产,引发了扩散至多国的混合金融危机。与上世纪不同的是,本世纪美元出现持续贬值,一些国家虽然赢得了出口和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大规模积累的美元储备资产遭遇了重大的购买力损失,美元针对16种大宗商品的购买力本世纪以来已贬值%。为防范危机而大规模积累美元储备的亚洲发展中国家,再次受到了不小的伤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需要通过国际社会约束国际汇率波动来维护,中国则完全可以通过人民币国际化一劳永逸地摆脱这种被动的局面。 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利益就是通过国际商品和金融市场计价功能的发挥,中国居民、企业和政府可以一劳永逸地消除绝大部分的汇率波动风险,赢得全面的国际竞争优势和主动权。相比较,一国货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铸币税不能简单理解为国家利益。因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国际货币发行的铸币税对应的是发行国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义务或责

论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一)

论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一) 随着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经济的快速成长,我国的国际经济地位明显提高,目前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进出口国。伴随着我国经济日益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问题自然而然地摆在了人们面前。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国内学者有不同意见。一种观点认为,它指人民币具有国际货币职能,因此,在人民币还未成为自由兑换货币的情况下,不具备国际货币资格,至于人民币目前在部分周边国家和地区流通,属非制度性安排,是区域内国际经济贸易便利化之举。另一种观点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趋势,因此,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过程,目前人民币在部分周边国家和地区流通,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开始。 也有学者认为,1996年12月人民币实现在经常项目下可自由兑换,标志着人民币开始向国际化迈进,或者说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已正式开始。 本人的观点是,人民币国际化指人民币从走向国际化趋势开始,最终成为可自由兑换的具国际货币职能的世界货币。 事实上,自20世纪90年代起,人民币已在部分周边国家和地区开始使用,且范围逐渐扩大,人民币已部分充当交易货币和国际清算手段。近些年,在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边境贸易中,人民币已被普遍作为支付和结算的硬通货,人民币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可自由兑换,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可以全境或局部通用,有的国家和地区官方己正式宣布人民币为可自由兑换货币并公布人民币的外汇牌价。特别是在东南亚地区,人民币已享有“第二美元”的待遇,许多居民把它作为一种重要的储藏手段。以上种种迹象表明,人民币国际化至少可以说区域国际化趋势已开始呈现。 但是,我们更应看到,目前人民币国际化还处于初步阶段,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流通与真正意义上履行国际货币职能尚有较大差距。一般来说,一国货币要真正成为国际货币,首先必须是完全可自由兑换,即在资本项目下也是可以自由兑换的,这是个基本条件,很显然,人民币目前尚做不到这一点。其次,在衡量货币国际化程度的各项指标中,人民币在境外除作为支付手段和结算货币之外,其他指标都很弱。再次,人民币在境外流通最多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东南亚,而东南亚地区的经济总量在全球经济贸易巾所占份额市相当有限。此外,人民币在部分周边国家和地区流通仅仅是一种自发行为,具有民间性质,还不是官方所作的正式的制度性安排。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性 (一)中国经济崛起奠定人民币国际化的根基 一国货币能否成为世界货币,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该国的综合经济实力。著名国际经济学家罗伯特·蒙代尔说,关键货币是由最强大的经济体提供的,这是具有历史传统的事实。那么,当前中国综合经济实力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今后一段时期预计中国综合经济实力又会怎样?这是观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总的基础。对当前中国综合经济实力可以用这样几个数字进行简单勾勒;第一,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中国的年平均经济增长速度为9.5%,是同时期世界平均经济增长速度的近3倍。第二,到2006年底,我国的GDP突破20万亿人民币,按美元兑换人民币1:7.8折算,约合2.6万亿美元,低于美圈和日本,略低于德国的2.9万亿美元,在全球排名第四。第三,中国的外汇储备截至2007年上半年已达1.33万亿美元,高居世界榜首。以上是以我国官方公布的汇率折算出的美元GDP,西方国家一些学者认为这种算法低估了中国的GDP,如世界银行就经常以美元兑换人民币1:2.2的所谓购买力平价来折算中国的GDP。如果那样算的话,中国的美元GDP就要大大增加,由此“算出”的中国综合经济实力就会大大提升。 此外,从国际上对中国的诸多称谓及概括可以体会出中国目前在世界上的综合实力与影响力。

人民币国际化问题

浅析人民币国际化 财管062(工商064)何晓丽06800409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际经济联系的加深和货币信誉的进一步提高,到21世纪中期,在国际社会中人民币可能被一些国家正式列为国际结算货币,也可能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一。有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持有更多的人民币资产,无疑有利于我国扩大国际交往,增进国际经济合作能力,可能更广泛地利用国际经济资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利与弊现状对策 【一】人民币国际化利弊: 第一,利的方面: (一)有利于扩大国际交往,增进国际经济合作能力,可能更广泛地利用国际经济资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二)有利于我国调整外汇储备的总量及结构。随着人民币被普遍接受,更多的国际贸易将采用人民币作为报价货币和结算货币,国际投资当中我们也可以使用人民币来进行投资.而不再过度依赖美元、日元或德国马克、欧元等外汇储备。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可以适当降低外汇储备的规模,避免外汇:储备过多占用国内资源。 (三)有利于国际、国内商品市场的价格接轨,给国内企业及进出口商及时准确的价格信号,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在一定意义上说,人民币国际化也为我国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带来更大的空间,可以缓和货币供给和需求的压力,增加货币政策的影响力。 (四)有利于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增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美元、欧元、日元等货币之所以能够充当国际货币,是美国、欧盟、日本经济实力强大和国际信用地位较高的充分体现。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后,中国就拥有了一种世界货币的发行和调节权,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发言权也将随之增加。同时,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可以改变目前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减少国际货币体制对中国的不利影响。 (五)有利于减少汇价风险,促进中国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使外贸企业持有大量外币债权和债务。由于货币敞口风险较大,汇价波动会对企业经营产生一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后,对外贸易和投资可以使用本国货币计价和结算,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也将随之减小,这可以进一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同时,也会促进人民币计价的债券等金融市场的发展。

国际结算结算

一、开立账户
操作一
温州齐和对外贸易公司是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成立的拥有综合性进出口经营权 的企业。公司注册资金 1000 万元人民币,现在固定资产 1700 万元,下设进出口业 务部、总务部、财务部以及得食福食品有限公司、花生加工厂两个实体企业。主要 从事: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规定的专营进出口商品和国 家禁止进出口等特殊商品除外),经营进料加工和“三来一补”业务,开展对销贸 易和转口贸易。主要出口产品有:体育用品(足球)、刺绣、服装纺织品(内衣、 童装、衬衫、睡袍等)、板材(各种胶合板、泡桐木板、泡桐木指接材等)PP 编织 袋、茶蜡等十几个品种,远销美国、日本、韩国、新西兰、智利、巴拿马等重要国 家以及南太平洋岛国。现该公司准备在杭州设立一个分公司,并选择在工商银行开 户。 1.如果你是公司经办人,第一步应做什么? 2.公司确定公司名称之后,接下来要带哪些资料去办理什么手续? 3.公司在领到这本《公司名称预先核准申请书》之后到工行办理什么手续? 4.作为齐和经办人,在工商银行办理手续时,你还可以同时办理什么业务? 5.等该办理的证件都办齐了之后,接下来关键的一步就是办理印鉴留底了,作为经 办人要携带哪些材料办理印鉴留底? 6.工行业务员为你开立账户后,还必须为公司出纳办理结算证,为什么要为出纳办

理结算证呢,办理结算证要带哪些材料? 答案:
1 公司经公司章程选定单位名称(法人代表):杭州齐和对外贸易公司
2
齐和经办人带《公司名称预先核准申请书》、企业名称查询单、全体股东盖章(签名)的授权书、
全体股东的法人资格证明或自然人身份证明人去市工商局办理公司名称预先核准书。
3
工商银行为齐和开立验资户,齐和可同时联系会计事务所,由会计事务所开具验资证明。齐和应带
的材料包括:公司章程,公司名称预先核准书,法人合法身份证明,各类资金到位证明。
4
齐和经办人在工商银行填写一式三联的开户申请书,由银行信贷部门的信贷人员根据齐和企业性
质、经营范围确定存款科目号,然后持开户申请书及提供信贷部门的资料至银行会计部门领取并填写印
鉴卡,预留单位公章、财务章及人名章的印鉴。
5
所需材料:●企业营业执照正本、复印件●企业代码证正本、复印件●法人身份证复印件、法人人
名章、单位公章、财务章●一式三份开户申请书
6
会计部门审核各类资料及印鉴卡合格后,工行为齐和开立企业基本账户。同时齐和的出纳人员办理
结算证。
7
结算证分主证和副证,出纳应出示●企业代码证●身份证复印件●一寸彩照
8
备注:关于费用——名称预核准费 40 元;企业预赋代码费 35 元;企业注册费:注册资金 1000 万
元以下(含 1000 万元)部分按 0.8‰缴纳,1000 万元以上部分按 0.4‰缴纳,注册资本超过 1 亿元的按最
高额 4.4 万元缴纳,超过 1 亿元的部分不再缴纳;企业成立公告费 1250 元。

人民币国际化的利与弊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的利与弊分析 从当今国际上的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就是货币之间的竞争。人民币国际化不但是中国经济日益发展的重要标志,更是经济实力日益加强的象征。人民币国际化不但有利于改变中国“贸易大国,货币小国”的现状,还有利于增加铸币收入,增强中国国际收支调节的能力,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贸易发展。 标签:人民币国际化;利弊;汇率;货币政策 1 人民币国际化现状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目前人民币虽然可以在境外流通,这并不代表人人民币已经完全国际化,但人民币境外流通的不断扩大最终必然会使人民币国际化,使其成为世界货币。 根据《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3》指出,截至2012年第四季度,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已经达到0.87,相较于前年的0.58增长了49%。虽然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处在高速增长阶段,但在国际使用方面人民币仍处在起步阶段。 2 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分析 2.1 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方面 (1)有利于加强国际收支调节的能力,平衡中国经济。目前中国有一定量的外汇储备,其实质就是对外国政府的巨额贷款,而且面临着通货膨胀及国家风险。人民币国际化后可以实现货币之间的替代,中国利用资金又有了新的方法,这样既可以降低国际储备的数额,而且又可以减少中国因为使用其他国家的货币而引起的资源的流失。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利于我国摆脱“米德困境”问题,即我国为了保持外部平衡,从而牺牲内部平衡,如通货膨胀率,国内充分就业率等问题。 (2)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朝着稳定与公正方向发展。美国次贷危机之所以能够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最重要原因就是美元是国际间的主要货币。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主要由发达国家主导,而发展中国家处于被动的地位。而人民币国际化不但有利于各国储备在币种上进行风险的分散,而且使发展中国家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将维护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和公正。 (3)有利于减少汇率风险,促进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汇率变动将增加国内对外贸易企业的风险,汇率的波动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不利的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后,在对外贸易活动中可以使用本国货币计价与结算,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也将变小,这可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越高,中国所面临的汇率风险也就越小,中国的经济会更进一步增长。

浅析人民币国际化之利弊

湖南商学院学年论文 题目浅析人民币国际化之利弊学生姓名穆方程 学号111210270 学院财政金融学院 专业班级金融1105班 指导教师曹秋菊 职称教授 2014 年 4 月

浅析人民币国际化之利弊 [内容摘要]货币国际化是一国经济高度发达、高度开放、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的结果。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地位逐步提高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也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要方面。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使中国获益良多。然而,人民币国际化也会产生宏观经济政策失灵等诸多弊端。因此,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起步阶段,认识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寻找合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之道尤为重要。[关键词] 人民币;国际化;利与弊;对策 [ABSTRACT] Currency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the result of a country’s highly developed, highly open and a leading position in the worl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RMB is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status gradually increase brought about by the inevitable result. It also is the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reform.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can make benefit from China. Howeve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RMB will also produce the disadvantages, such as the macroeconomic policy failure. Therefore, in the beginning stages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know the pros and cons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RMB, to find reasonable ways to promote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KEY WORDS]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Suggestions

浅谈人民币国际化前景及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分析毕业论文

浅谈人民币国际化前景及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分析 摘要:在中国外贸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中国政府在实际行动中逐渐支持人民币的强势地位,在贸易和经济的推动下,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正日益成为不容回避的热门话题。本文试图通过系统梳理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进而判断人民币国际化后对我国经济,重点是对外贸易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国际贸易影响分析贸易结构 当前,随着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的日益提高,国际贸易比重逐年增加,以及参与世界经济程度的加深,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日益成为各界讨论的焦点。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在使得许多国家遭受损失的同时,也引发了对当前国际货币金融体系进行改革的呼声,这为中国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虽然目前对人民币是否需要国际化,以及国际化的路怎么走,众说纷纭没有定论,但从中国决策层的动作来看,如加强区域合作、争取更大的IMF投票权、与多个国家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等等,可以看出,人民币国际化已经成为近期中国政府在经济方面的重要目标之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行动也越来越快。因此,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人民币国际化是大势所趋,无法回避。 中国如何面对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日益加快,更深入更全方位地审视和评价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尤其在我国贸易对外依存度较高的情况下,避免人民币国家化后对我国对外贸易带来过大的冲击,趋利避害,是本文重点关注和研究重点。 一、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分析

当前,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仍然众说纷纭。有乐观派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走出去”正在成为中国走向全球化的重要战略部署,人民币必将成为和美元、欧元并立的三大国际货币之一;有专家学者持反对态度,认为由于中国金融体制的不健全,资本项目等方面的改革迟迟没有进展,人民币国际化的制约因素没有消除之前,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路还很漫长。本人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本国经济的发展规模和其在世界经济中所占地位;二是该国政府的态度和决心。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制约因素 当前,人民币国际化仍然面临不少的阻碍,国际化的前景不是特别明朗。制约因素也比较多,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产业结构还没转型成功。二是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三是中国政府的态度还不坚决。综上可以看出,尽管人民币国际化还存在种种制约因素,但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将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有学者研究表示,到2012年时估计将有价值2万亿美元的贸易流动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这将使人民币快速提升为世界三大交易货币单位之一。当前,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呈现出区域化的现象,这是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初级阶段。因此,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已经如箭在弦,除非出现重大变故,否则国际化进程不会反转,只会加快。人民币力压日元成为国际三大交易货币单位之一不是梦想。 三、国际贸易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要系统分析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先要理清一国货币国际化和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因为只有分析二者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才能对其结果进行判断。通过对我国贸易的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和步伐来看,它们是相互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