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气本原说:阿那克西美尼提出了气本原说。

气综合了水和“无定”的特征:一方面保留了“无定”的不定形和无限的特征,另一方面,气和水一样具有特定的性质。

气有两种性质,以及与之对应的浓聚和稀疏两种运动:气稀疏为火,浓聚则依次为云、水、土、石。冷和热的性质依浓聚和稀疏的程度逐渐上升。

火本原说: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秩序不是任何神或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有两方面:(1)外在的本原是火的形态,他是世界的开端和归宿;(2)内在的本源是符合火的本性的原则,它决定着世界运动的方向,控制着运动的节奏,支配着火与万物之间循环往复的转化。

四根说:恩培多克勒认为,火、土、气、水是组成万物的根。万物因四根的组合而生成,因四根的分离而消失。四根本身并没有组合与分离的能力,他们之间分合需要用外部原因来解释,这些原因就是使根相互眷恋的“爱”,和是根相互争斗的“恨”。他用四根说来说明事物的生灭变化。

种子说:阿那克萨戈拉认为,构成万物的细小微粒是种子。种子的性质与事物的可感性质相同,事物有多少种性质,构成它的种子就有多少类;数目众多的一类种子构成事物的一种性质或一个部分。

理念:理念是心灵或理智所“看”到的东西,是具有统一性和实在性的观念,是普遍的概念,共享和形式。柏拉图把理念作为理智的对象,理智所显示的是普遍的真相,它的主要特征是分离性和普遍性。

悬搁判断:“悬隔”即中止,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因为事物本身的不确定性,皮罗主张悬搁对事物的判断,其理论意义是为了避免怀疑的悖论。

飞矢不动:指飞矢在一段时间里通过一段路程,这一段时间可被分成无数时刻,在每一个时刻,箭矢都占据着一个位置,因此是静止不动的。

二分法悖论:运动着的事物在达到目的地之前,要先完成全程的1/2,在到达1/2前又要完成它的1/2,如此无穷的分割,就永远也达不到目的地。

唯名论:认为存在的事物都是个别的,心灵之外没有一般的对象。

极端唯名论认为共相只是名词;温和唯名论认为共相是对个别事物的抽象概括,只存在于心灵之中。

唯实论:认为共相既是心灵中的一般概念,又是这些概念所对应的外部实在。

极端唯实论认为共相是与个别事物相分离的独立实在;温和唯实论认为共相是存在于个别事物之中的一般本质。

智者:来自“智慧”一词,意思是“有智慧的人”。公元前5世纪前智者泛指聪明并具有某种知识技能的人,直到公元前5世纪后期,“智者”才专指那些以传授智慧为职业、并在公众事业中有所成就的人。

实体:实体是既不表述,也不依存于一个主体的东西。亚里士多德认为,实体有两种: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分个体、属、种三级。第一实体是个体事物或是形式,第二实体是“属”和“种”。“在自身内并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东西”。(本体论和认识论两个角度)

先验理念:灵魂、世界和上帝是理性思维的最高概念,康德称之为先验理念。先验理念是理性攀升的结果,是人类理性的自我创造。它们只是符合三段式推理的上升趋势,并不与任何感性直观相符合。既批判又肯定。

绝对命令:善良意志和自律被康德称为绝对命令。绝对命令以直言句式表达,没有条件句。具备合理性、普遍性、自足性。康德的“绝对命令”是用哲学的思辨语言,表达了伦理学的黄金规则,是普遍合理的人际关系。

扬弃:黑格尔认为,概念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对前一个阶段而言,都是一种包含肯定的否定。概念的发展过程就体现出对旧质的既有抛弃又有保留,既有克服又有继承的性质。

充足理由律:任何判断都必须有充足理由。莱布尼茨认为,任何一件事如果是真实额或是实在的,就必须有一个为什么这样而不是那样的充足理由,虽然这些理由常常总是不能为我们所知道。

1.简述巴门尼德的存在问题(“是者”意义的辨析)

巴门尼德把“是者”作为真理的对象。“是者”是代替克赛诺芬尼的“神”的概念;“是者”的概念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和思辨性,更适用于理性论辩,巴门尼德关于“是者”的学说包涵着我们在早期希腊哲学典籍中可以见到的最缜密的哲学论辩。

1.对于“是者”认识的重要两点。

(1)对于“是者”的普遍性,他利用“是”动词的普遍用法,归纳了两条道路:“所是的东西不能不是”“不是的东西必定不是”,(存在者存在,它不可能不存在;不存在者不存在,它不可能存在。)

(2)“能够被说和被想的与是者是同一个东西”(能被思维者和被存在者是同一的)。因此他反对认为“是者既是又不是”这样的看法。

巴门尼德通过对“是”意义的分析,说明了逻辑判断必须表达思想、指示存在的哲学道理。

2.通过思辨规定了“是者”有如下的性质,并进行了论证

1)不生不灭。存在者不可能被生成,否则就事先存在一个存在者,即存在者不生存在者既不是过去又不是将来,因为它全部是现在,并永远保持着同样状态,即存在者不灭

2)连续性。存在者是“连续的一”这是指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不可分割并各个部分都是完全相同的。

3)完满性。存在者是一包含两个方面意义:连续的一和整体的一存在者不变包含两个方面意义:不生不灭和静止不动。即存在者是不动的一,只有不动的一才是完满的。

3.与他的“是者”论一致,他区分了“真理”和“意见”两种认识对象以及相对应的两种认识能力。

巴门尼德所说的“是者”是表示世界本原的一个概念,但它不是抽象的原则,而是时间和空间中的实在,并且有固定的形体,即滚圆的球体。他说明,本原的意义和性质只能是理性思辨和逻辑论辩所把握的“是者”。他的思辨和论辩达到了早期自然哲学的最高水平。“是者”后来超出自然哲学,成为形而上学的中心范畴。

2苏格拉底的哲学探讨的方法

反诘法——“精神接生术”

苏格拉底讨论问题是以对话的方式进行的。他在与人讨论问题时,往往从对方所承认的前提出发,然后通过不断提问,让对方自己从这前提中引出自相矛盾的结论,再尝试其他前提,一步一步剥离出个别事物背后隐藏的普遍原则,归纳出关于讨论对象的一般定义。他将这种通过启发让对方发现自己心中隐藏的真理的方法称为“精神接生术”。

面对智者派的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苏格拉底坚持从特殊现象背后寻求普遍本质性的东西。(柏拉图理念论)

? 3.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观点

苏格拉底认为,内在于心灵的原则就是德性。“德性”指过好生活或做善事的艺术,是一切技艺中最高尚的技艺。他认为这是一种每一个人都能够学会、或可以确定地知道的意思。在此意义上,他把德性等同于知识。

“德性就是知识”与“认识你自己”是两条相互呼应的原则:一个人对他自己的认识,就是关于德性的知识。苏格拉底相信,一切恶行都是在不知道善的情况下做出的。

他提出的主要目的,在于强调知行合一、真善一体的道理。他并没有考虑到那些直到后世才产生的复杂的理论上的区分,他只是身体力行自己认识到的真理,可以说他的道德实践就是对“德性就是知识”的最好诠释。【判处极刑后,虽有机会但不逃脱,宁愿受不正义的处罚,也不愿做不正义的事。】他为“德性就是知识”、“无人有意作恶”的道理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4、柏拉图分有说极其困难

分有说:理念是事物的原因,每个事物都分有了相应的理念,例如美的事物之所以美,是因为它分有了美的理念。

分有说的困难:

a)分有说的适用范围不是全部可感对象;

b)多个个体事物不可能分有同一个理念;

c)分有不是概念与概念的关系,理念不是思想的属性;

d)第三人论证:基于相似关系理解分有会导致无穷后退;

? 5.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是解释事物运动的原因。

(1)质料因:构成事物的原始质料;

(2)形式因:构成事物的样式或原型;

(3)动力因:推动事物运动的力量或动力;

(4)目的因:事物运动变化所实现的目的。

雕塑活动的质料因是铜,形式因是雕像的模型,动力因是雕塑者,目的因是雕塑的完成。

烹饪活动的质料因是蔬菜,肉类等食材,形式因是食谱,动力因是烹饪者,目的因是菜肴的完成。

? 6.培根使用科学归纳法的步骤

归纳法的程序:

(1)收集材料:尽可能收集充足、完全的材料;

(2)整理材料:使用三表法将材料分门别类加以整理;

?具有表:由所有正面的例证构成;

?缺乏表:由所有反面的例证构成;

?程度表:由不同程度的例证构成;

(3)推导结论:根据例证推导出一般的结论。

7、笛卡尔普遍怀疑的三个论证

①感觉论证:我们关于周围世界的观念,它们是感知到的现象,是可疑的(不可靠的),

不能成为知识的基础。

②梦的论证:关于我的身体的观念,它们也是可疑的,也不能成为知识的基础。我们无法

区分梦中的感觉和清醒的感觉。“庄周梦蝶”。

③恶魔论证:数学的观念,它们也是可以怀疑的,因为它们说不定是根本不存在,是“邪

恶的精灵”恶作剧般的安置于我们的心灵之中的。也就是说,数学的观念只要是没有经过哲学论证,我们同样可以怀疑它们,它们不能成为知识的基础。

?8、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

1、怀疑自身是不能怀疑的。

2、认为既然“我在怀疑”是不能怀疑的,而怀疑活动一定要有一个怀疑的主体,“我”

就是怀疑活动的主体;这样,由于想到我在怀疑,可以确定地知道作为怀疑主体的“我”

是存在的,即“我思故我在”。

3、“我思故我在”是哲学的第一原理和基石。

4、在“我思故我在”中的“我思”包括一切意识活动,不管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或

是情感的,都属于“我思”;而且更重要的它也是以意识活动为对象的自我意识,即反思。

5、思想的主体和反思的主体是同一个主体,主体就是实体。

“我思”和“我在”之“我”是同一个实体,“我思”是该实体的本质,“我在”是该实体的存在。“我思”与“我在”之间不是两个实体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是本质和实体之间的必然联系。

9、斯宾诺莎的“身心平行论”

1、斯宾诺用一元论代替了笛卡儿的二元论,认为“构成人的心灵的观念的对象只是身体”。

(1)广延和思想是属于同一实体的两种属性,两者必然有对应联系。两者各有自己的样式:有形事物是广延属性的样式,观念是思想属性的样式。(2)人的身体属于广延属性,人的观念属于思想属性。每当身体在广延的因果序列上发生变化时,观念在思想的因果序列上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反之亦然。所以“发生于身体内的东西无一不被心灵所知觉”。

2、斯宾诺莎的身心平行论,肯定思想和广延是不同的因果序列,坚持心物之间的二元对

立和区别,同时又说明了两者对应协调的关系。既保持了笛卡儿二元论的初衷,又克服了它的缺陷,而且与马勒伯朗士的“机缘论”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理论深度和哲学意义。

10、洛克对天赋观念论的批判

?洛克在《人类理智论》中对天赋观念论作了批判:

A.天赋观念是一个没有必要的假设。人单凭其自然的认识能力,不必借助任何天赋的印象

就能获得全部知识。

B.天赋观念是一个不可能的错误假设。设立天赋观念根据是“普遍同意”。对此,洛克提

出:1)即使天赋一些原则是人们普遍同意的,也不能证明它们是天赋的;2)根本没有全人类普遍同意的观念。白痴、婴儿的例子。

C.潜在的天赋观念是一个矛盾的概念。

D.天赋观念论在实践上有害。

?11、贝克莱“存在即是被感知”理论

1、贝克莱的出发点是:人类知识的对象是观念。我们所能知道的知识观念,而不是

观念之外的事物。他认为既然一个可感事物只能存在于观念之中,那么它存在是因为我们感知了它。如果反过来说,可感事物可以再不被感知的情况下存在,那才是不合逻辑的。

2、“存在”并非指一切存在。精神的存在是感知不到的,所以,“存在”指的是除了

精神之外一切事物的存在。所有事物都是很寻在于心灵内部的,在心灵之外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存在。

12、莱布尼茨的单子的特征

莱布尼茨认为世界的最终构成和实在是单纯实体,他称之为单子(monad)。“单子不是别的,只是组成复合物的单纯实体;单纯就是没有部分的意思。”

①单子没有部分,不能以自然的方式合成或解散。它们只能凭借创造而产生,凭借毁灭而

消灭。

②单子没有可供事物出入的窗子,不论实体或偶性,都不能从外面进入一个单子。每一个

单子都是自身封闭、彼此孤立而不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单子的运动只能从其内部来加以说明。

③单子是精神性的实体,它们之间不存在量的差别,只有质的差别,这种差别表现为每个

单子的“知觉”能力的差异。

④不仅构成不同类别事物的单子之间,而且在构成同一类事物的单子之间也存在着知觉能

力上的差别。

13、休谟关于印象与观念之间关系的理解

休谟秉承经验论的传统,将经验的对象称为知觉,知觉分为观念与印象两种。

?印象:所有初次出现于灵魂中的感觉、情感、情绪。

?观念:我们的感觉、情感、情绪在思维和推理中的微弱的意象(images)。

?两者的区别:强烈程度和生动程度各不相同,没有性质上的差别。

印象与观念之间的关系:

1)相似性:一切简单观念和简单印象都是类似的

?每个简单观念都有和它类似的简单印象

?每个简单印象都有一个和它相应的观念

2)因果关系:观念是印象的摹本

我们的全部简单观念在初出现时都是来自简单印象,这种简单印象和简单观念相应,而且为简单观念所精确地复现。

实例:盲人对色彩的感知,例外:缺失的一个色调

14休谟关于观念关系和事实的区分

1、观念之间的关系分类:一类完全取决于观念自身,包括相似、数量、和相反关系。

另一类关系则不经过观念而变化,包括同一、时空和因果关系。

2、两种知识:休谟的二分法

1)关于观念关系的知识:

是指抽象科学和证明的知识,包括数学和逻辑,可以单凭思想就能推理出关于观念关系的知识。

2)关于事实的知识

事实的知识需要观念以外的经验作出判断,并需要更进一步的知觉对判断的真假作出检验。

观念关系知识的判断是分析判断;事实知识的判断是综合判断。

◆15、休谟对因果关系的怀疑

?因果关系的基础(休谟问题)

休谟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能够在经验的基础上作出因果关系的联想?

解释因果关系的根据和理由:

1)证明知识不能提供解释:从因到果,从果到因的推理不是必然的推理,相反的情况是可能的。

2)经验知识不能提供解释:我们关于因果关系的联想是以过去的经验为基础的,对于那些没有经验或尚无经验的事件,我们为什么也能形成因果关系?

经验知识的推理前提:自然的齐一性原则

我们对过去发生的事件的经验也适用于未来发生的事件。但是这一原则本身的有效性又依赖于经验,因此会陷入循环论证的错误。

?对因果关系的自然主义解释:

休谟对因果关系的基础提出怀疑,但他认为因果关系并非是任意的、偶然的,仍有一定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习惯”

习惯:是人性中的这样一种倾向:根据以往的经验,如果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经常联系在一起,我们就会由一事物出现而期待那另一事物出现。

因此,一切从经验而来的推论都是习惯的结果,“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南”。休谟将因果关系的基础归结为人的自然本性,归于人性的心理联想,这是一种自然主义的解释。

◆16、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理论

来自休谟关于综合判断与分析判断的区分:即分析命题谓词包含在主词中,是必然命题;综合命题谓词不包含在主词中,是偶然命题。

但康德认为这两种命题的的区分只是逻辑形式上的区分而未涉及判断的内容和性质,为了解决经验知识的普遍必然性的问题提出了“先天综合判断”的理论。

“先天”指独立于经验、有普遍必然性,“综合”指有新的内容增加。康德认为真正的知识是既具有普遍必然性又有新内容增加的知识即先天综合判断的知识,包含三类:数学、自然科学、形而上学。

知识的基本单位是判断,一种是分析判断,一种是综合判断。经验知识属于综合判断,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经验知识必有两个来源:感官提供的后天资料和头脑中先天认识形式。具有这种特征的判断称为先天综合判断。

◆17、康德的道德公设观点

1、道德的最高理想:至善

德性与幸福并不必然关联,至善包含两者在自身内,体现了德性与幸福的一致,是人追求的最高理想。

传统的伦理学:幸福论:以伊壁鸠鲁派为代表;德性论:以斯多亚学派为代表

2、道德公设:

1)意志自由

自由是道德经验所必须假设的理念,我们虽不能证明意志自由,但自由和道德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我们不得不假定这样的自由。

2)灵魂不朽

道德命令我们去行动,但我们并不因此而获得幸福。我们要为包含着道德和幸福的至善而努力,这是一个无限的追求过程,需要假定灵魂不朽来作保障。

3)上帝存在

人的道德努力会获得回报,需要有一个最高主宰进行赏善罚恶,确保德性与幸福的一致。

18、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基本特征。见资料

精选2020年西方哲学史考研完整复习题库(含参考答案)

2020年西方哲学史考研复习188题[含答案] 一、简答题 1.布拉德雷的“事物的关系是不真实的”。 布拉德雷继承并阐发了格林新黑格尔主义的观点。他以事物只能在相互关系中存在为论据来“证明”事物的不存在。他认为事物无不处在相互关系之中,但他断言,事物这种关系正好证明了他们的不真实性,即他们是人的主观幻想(现象)。他以同样的诡辩手法否定时空的客观性,否定事物运动的客观性及经验的对象不真实性。这是一种典型的形而上学观点。 2.尼采:重新估价一切价值。 尼采认为,由理性主义支配的传统形而上学的主要错误就是限制和扼杀了个人独特的非理性的生命和本能。在其影响下,人尽管被描绘为宇宙的建造者,周围世界的决定者,历史进步的核心,实际上人却必须服从普遍的、纯粹的理性及作为这种理性的体现的世界,遵循奴隶道德,陷入狭隘的实际主义,不敢去创造新的东西,从而不能看到自己真正的前景和价值。越是那些被认为经过理性的严格训练饱学之士,就越是成为理性和知识的奴隶,越易成为因循守旧、感情贫乏、思绪迟钝的人,从而就越是缺乏激情和创造性,变成一部机器。这样他们就丧失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尼采看来,在理性主义支配下的传统形而上学的几乎所有概念(如主体、对象、实体、意识、认识、真理等)都是虚构和谬误,不能用来确定人的使命,估价人的事业。它们不仅不能达到、反而掩盖了人的生命和本能。后者是人的深层存在,赋于了人生以意义和目的。因此,为了使人的能力不受束缚,为了使人的生活和道德行为具有真正的价值,必须摧毁为理性派思想家所制定和神圣化的旧概念,代之以突出人的生命力和本能冲动,并把它当做人的意识和行为的出发点的新观念。 3.新实在主义作为一个反对唯心主义的派别,其不同于唯物主义之处有哪些? ⑴他们主张认识的对象是独立的实在,但他们并没有把认识对象的本性看做是物质的。他们既反对一元论,又反对二元论,认为物质和精神都不是最根本的存在,它们都是某种更根本的非心非物、亦心亦物的“中性物”以不同的关系所构成的。⑵肯定本质或共相的独立存在,从而表现出具有客观唯心主义的倾向。 4.怀特海的哲学中的主要矛盾表现在哪些方面? 他既肯定科学,也肯定宗教,认为宗教是人类经验之中不断表现出向上的一个因素;他为以“拒斥形而上学”为基本宗旨的分析哲学运动提供了工具(数理逻辑),却又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形而上学体系;他曾致力于数学和逻辑学的研究,却对数学的精确性持怀疑态度,对烦琐的语义分析也持异议;他关注科学,将自己的形而上学体系奠基于科学之上,却又笃信宗教,充满着宗教感情,力图使科学与宗教融合起来。

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整理

米利都泰勒斯:水本原 伊奥尼亚学派学派阿曼克西曼德:无定 (本原问题)阿纳克西美尼:气本原 赫拉克利特:火本原,流变说,逻各斯,辩证法(一切皆流无物常驻) 早期毕达哥拉斯:数本原、美德在于和谐、灵魂轮回说 古希腊南意大利哲学 自然哲(由本原追溯到存在问题先驱:克赛诺芬尼(对神、万物、真理的认识)并首次使用逻辑论证)爱利亚学派创立者、主要代表:巴门尼德(真理之路意见之路) 辩护者:芝诺(二分法、阿基里追龟、飞矢不动、运动场) 论证者:麦里梭(正面论证“存在”性质、修改巴门尼德) 多元论哲学恩培多克勒:四根、爱恨、同类相知、流射 (①深入事物内部结构,用结合与分离来说明事物生灭变化阿克萨格拉:种子、努斯、异类相知 ②放弃单一本原传统从事物寻找运动根源之外,重视认识论)留基波:德谟克利特老师,来自米利都 受巴门尼德与芝诺影响 德谟克利特:原子论、影象论、灵魂思想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一切理论都有对立的说法、社会生成论 智者派高尔吉亚:三个命题(无物存在、有物也不能认识、认识也说不出来) (恩培多克勒学生) 古 希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德性即知识、“是什么”问题、助产术 腊(师从按阿克萨格拉学生 罗阿尔克劳) 哲 学古麦加拉派:欧克里德与欧布里德——善即存在 (阐述苏格拉底时,深受爱利亚学派影响 典并且对晚期希腊怀疑主义影响甚大) 小苏格拉底学派昔兰尼派:阿里斯底波——善即快乐 时(被晚期希腊伊壁鸠鲁幸福主义所继承) 犬儒派:安提塞斯尼与第欧根尼——善即节欲期(受希腊晚期斯多亚学派的发挥) 柏拉图:前期理念论、分有说和摹仿说、可知世界和可感世界(床喻、日喻和洞喻)、知识论、回 忆说、知识等级说(四线段说) 亚里士多德:知识的区分、《范畴篇》个别事物实体论、《形而上学》中实体学说和四因说、灵魂说 伊壁鸠鲁:准则学和物理学是手段,伦理学是目的(原子论、快乐主义伦理学)伊壁鸠鲁主义卢克莱修:丰富伊壁鸠鲁学派物理学、以原子论为基础批判宗教迷信、生物进化和文明起源 早期 + 巴内休斯:折中斯多亚学派与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学说;伦理学方面 否认哲人之德提倡中庸之道 晚期希腊斯多葛主义中期

哲学导论 期末复习大纲全!!

哲学导论期末复习大纲全!! 1、在世是人最基本的状态 2、世界的含义 3、人的在世与其他事物的不同 4、人体悟自己存在的渺小和短暂 5、只有人能认识到自己的有限 6、人通过自己的思想和实践追求伟大与不朽二,人把握世界的方式 1、神话 2、宗教 3、常识 4、艺术 5、科学三,哲学的诞生 1、哲学源于惊讶 2、哲学惊讶的两个条件(1)不是出于功利的目的,而是出于对真理的自由探索(2)必须是对普遍性问题的惊讶第二讲哲学史现世的智慧一,哲学史对智慧的追求 1、哲学就其本质而言,不是知识而是智慧(1)智慧是对知识的态度(2)智慧是一种获得知识,把握世界的方法。(3)智慧更侧重于对世界质的把握,更有恒久的魅力(4)智慧具有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性

2、哲学不仅是智慧之学,还是追求智慧的行动(1)“爱智慧”中“爱”的含义(2)哲学不等于智慧本身,而是对智慧永远的追求(3)哲学最为核心的行动是获得真理二,哲学追求的是大智慧 1、哲学和其他学科在追求智慧上的差别在于: 2、哲学智慧之“大”首先体现在其研究对象的广和深 3、哲学智慧之大体现在功能上(1)哲学的功能在于使人成为人(2)生活中大智若愚三,哲学是追求智慧的激情 1、哲学的“刻板”印象 2、激情驱动人们追求智慧 3、哲学对于智慧追求的激情是一种建基于爱,体现为关怀与牵挂的激情 4、激情是哲学事业一以贯之的保障 5、哲学的激情是冷静的激情四,哲学是智慧的生存境界 1、何为境界? 2、哲学所追求的境界是一种人与世界的贯通 3、智慧的境界需要实践的磨砺 4、领悟智慧的生存的境界也需要一定的哲学修养 5、哲学对日常生活的回归第三讲思想的功夫一,以思想的方式把握世界 1、哲学专门从事思想的工作 2、哲学是思想中把握的现实

2015——2016学年上期西方哲学史试卷B卷

郑州师范学院 2015——2016学年上期期末试卷 西方哲学史(1510107B) (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四年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2013 年级共 2 班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下列各题均有四个答案, 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内。)1.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学派是()。【】A.爱非斯学派 B.爱利亚学派 C.米利都学派 D.毕达哥拉斯学派 2.第一次指出不是神创造了人,而是人创造了神的古希腊哲学家是()。【】A.巴门尼德 B.克塞诺芬尼 C.赫拉克利特 D.阿那克西曼德 3.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是一个()。【】A.唯物主义者 B.二元论者 C.主观唯心主义者 D.客观唯心主义者 4.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哲学家是()。【】A.泰勒斯 B.普罗泰戈拉 C.苏格拉底 D.巴门尼德 5.被称为“精细博士”的是()。【】A.罗吉尔·培根 B.安瑟尔谟 C.威廉·奥卡姆 D.邓斯·司各脱 6.在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中反映事物的本质的是哪个因?()。【】A.质料因 B.形式因 C.动力因 D.目的因 7.提出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的经院哲学家是()。【】A.安瑟尔谟 B.托马斯·阿奎那

C.阿贝拉尔 D.邓斯·司各脱 8.《利维坦》一书的作者是英国哲学家()。【】A.罗吉尔·培根 B.弗兰西斯·培根 C.霍布斯 D.洛克 9.下列命题中,哪一个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提出的()。【】A.知识就是力量 B.物是观念的集合 C.我思故我在 D.存在就是被感知 10.智者学派观点的积极方面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 A.强调知识的作用 B.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C.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 D.创立了逻辑学 11.文艺复兴的性质是()。【】 A.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B.宗教神学的发展 C.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D.人文精神的张扬 12.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提出的哲学命题()。【】A.知识就是力量 B.“最好世界”理论 C.我思故我在 D.存在就是被感知 13.马克思说,启蒙运动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A、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 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C、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14.德国古典哲学中唯物主义哲学家是()。【】A.康德 B.费希特 C.黑格尔 D.费尔巴哈 15.以下属于唯理论的哲学家是()。【】A.弗兰西斯·培根 B.斯宾诺莎 C.洛克 D.休谟 16.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思想主张的相同之处是:()。【】 A、都批判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 B、都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 C、都认为国家的最高权利属于人民 D、都赞同三权分立的国家政治体制 17.康德是近代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哲学家,是因为:()。【】 ①提出了理性批判哲学②创立了朴素唯物主义世界观 ③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④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中国哲学史知识点

第一编先秦时期的哲学发展 内容提要 中国哲学的思想源头,可以追溯三代之时。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哲学获得了第一次大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哲学派别,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自己的哲学传统,对后世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章中国哲学的发生 1.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在“三皇五帝”的传说中,就表现出了中国思想发展的最初内涵与性格特征。 2.殷商与西周,都以氏族社会为基础,但在观念形态上却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殷人以“帝”为最高信仰,而周人“祈天”的同时却提出了“敬德”的观念。殷周之际的中国思想世界的这一变化,在中国最古老的两部著作───《尚书》与《易经》中集中体现出来。 3.春秋时期出现了社会结构的大变动。这种社会结构的大变化,反映在思想观念上表现为由宗教走向理性。这一思想过程在《诗经》中鲜明地反映出来。 4.进入战国时期后,改革变法成为时代潮流。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结构大变动,出现了新兴的中国古代知识阶层───士阶层。时代的变迁与士阶层的兴起,促成了中国思想世界的空前活跃,形成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格局。对春秋战国时期哲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名家、法家及阴阳家。 第二章孔子创立的儒家哲学 1.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是儒家学派的开创者。由他的学生们记录整理的《论语》一书,保存了孔子的言论思想,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文献。 2.孔子的哲学观念结构集中体现在“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一语中。孔子一方面认可“命”,表现出中国人的思想由尊“天”到信“命”的观念变化;另一方面则第一次鲜明地凸显了“仁”,形成了一个仁学体系。孔子以“爱人”为“仁”的基本含义,其“仁学”体系具有如下特征:一是“仁”的情感性,二是“仁”的普遍性,三是“仁”的族群本位性,四是“仁”的实践性。 3.孔子对何以成“仁”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形成了他的“为仁由己”的道德哲学与“为政以德”的政治哲学。 4.孔子的思想对以后中国哲学、中国思想、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孔子以后,儒家学者们从不同方面展开了他的思想,形成了儒门的分化,也促成了儒学的发展。 第三章老子奠基的道家哲学 1.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开创者。多数研究者认为,老子即较孔子年长的老聃。《老子》一书记载了老子的思想,但其成书有一过程,并非一人所著,亦非一时所成。《老子》有多种文本,既有传世本,也有近30年出土的帛书本和竹简本。

西方哲学史讲义

西方哲学史讲义 绪论:哲学与哲学史 一、哲学的界定——什么是哲学 对哲学的成见:哲学是科学;使人聪明给人智慧;讲道理的学问等等; 对哲学的三种界定 前苏格拉底时期:哲学即是爱智,人物合一。 苏格拉底到黑格尔时期(传统哲学):把存在当做人以外的概念来加 以追求的学问。 后黑格尔时期(现代哲学):人与世界合一的生活世界的意义之学。何谓哲学?——哲学家的尴尬处境 ?哲学——Philosophy-Philosophie:爱智 “哲学”(philosophy)一词来源于希腊文(philosophia ),由philos和sophia组合而成,意思是“爱智慧”的意思——词源学上的哲学概念。 ?哲学一词的本义是爱智慧,通俗地说,就是不愿糊里糊涂地活着,要活得明白。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就是这个意思。而要活得明白,就必须用自己的头脑去想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问题。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哲学就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哲学不是一门学问,而是一种思考的状态。 智慧只在于一件事,就是认识那善于驾驭一切的思想,智慧就在于说出真理。 ---------赫拉克里利特 ?哲学家对哲学的分歧理解: ?(1)、亚里士多德:“哲学是关于真理的科学”。 ?(2)、德国哲学家文德尔班:“所谓哲学,按照现在习惯的理解,是对宇宙观和人生观一般问题的科学论述” ?(3)、维特根斯坦:“全部哲学就是语言批判,就是治疗语言疾病”。 ?(4)、中国的哲学家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提到自己的哲学定义:“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意思是哲学是人类精神的自我反思,是对认识的认识。 ?(5)、黑格尔说:“哲学是关于真理的的客观科学,是对于真理之必然性的科学,是概念式的认识。” ?(6)、哲学,……就是自愿地生活于冰雪和高山之间。——尼采 ?哲学家就是那样一个人,他不断地体验、看、听、怀疑、希望、梦想那超乎寻常的事物。——尼采 ?(7)、哲学活动就是对超乎寻常的东西做超乎寻常的追问。——海德格尔 ?哲学是关于存在(Sein)的科学(Martin Heidegger);哲学是思乡之痛苦(Novalis); 哲学是语言分析(石里克)等等。 中国出版的《辞海》是这样定义哲学的:“哲学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观点的体系。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应包括思维科学)的概括和总结。”(《辞海》(哲学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年,第49页)这个定义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哲学的定义。在这个定义中,哲学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的体系,就是说,哲学是一种体系,但它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的体系,是关于世界之不同领域诸如人生、自然界、社会、精神等的根本性观念所组成的体系。 ?哲学做什么 有一个笑话,或许可以说明一些问题:有三个人,分别是搞经济,搞政治,搞

西方哲学史---思考题

第一章思考题 1、试从“有定形”和“无定形”的角度来说明米利都学派关于本原思想的发展脉络。 2、为什么说毕达哥拉斯学派关于“数是万物本原”的思想开创了西方形而上学之源端? 2、说明赫拉克利特哲学中火与逻各斯的关系。 4、巴门尼德的“存在”与“非存在”所指称的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说他是古代最早提出唯理论思想的人? 5、试分析芝诺的诡辩论与高尔吉亚的诡辩论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6、普罗泰戈拉的相对主义是如何导致了自相矛盾的后果? 7、梳理从“四根说”、“种子说”到“原子论”的内在逻辑线索。 8、根据“原子自动”的思想,总结古希腊自然哲学在质料与动力关系问题上的观点发展。 9、为什么说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了人间? 10、说明苏格拉底辩证法的基本特点? 11、柏拉图“理念论”的基本内容和实质是什么?它如何奠定了西方形而上学实在论的根基? 12、试述德谟克利特“原子论”与柏拉图“理念论”之间的根本对立和内在同一性。 13、根据“理念论”与“回忆说”的关系,说明形而上学本体论与先验论之间的逻辑联系。 14、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实质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15、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是如何对古希腊哲学关于本原问题的思考进行总结的? 16、简述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的基本内容? 17、说明德谟克利特原子论与伊壁鸠鲁原子论的差异及其意义。 18、比较伊壁鸠鲁主义与斯多葛主义的异同之处。 19、试说明古代怀疑主义“悬置判断”的思想观点。 20、分析新柏拉图主义哲学与基督教神学之间的精神联系。 第二章思考题 1、说明教父哲学和经院哲学在对待理性与信仰关系问题上的差异性和同一性。 2、奥古斯丁的“原罪”理论如何表现了一种神秘主义决定论思想? 3、波菲利提出的“共相”问题包括哪几个方面? 4、唯名论与实在论在“共相”问题上的根本差异是什么?这两种相互对立的哲学观点在神学上将可能导致什么结论?梳理二者各自的发展演变情况。 5、分析安瑟尔谟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的推理形式和思想实质。 6、分析托马斯·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的宇宙论证明的推理形式和思想实质。 7、托马斯·阿奎那是如何运用亚里士多德的“四因”学说来为基督教神学服务的? 8、试论作为英国自然实验科学思潮之开创者的罗培尔·培根的主要哲学思想。 9、简述邓斯·司各脱的意志主义神学观。 10、什么是“奥卡姆剃刀”原则?它的哲学意义何在? 第三章思考题 1、说明经验论与唯理论在知识的来源、过程和真理性等问题上的根本差异。 2、简述弗兰西斯·培根的“四假象”理论。 3、培根创建的科学归纳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试比较霍布斯与洛克在社会契约论方面的差异性与连续性。 5、洛克是如何批判“天赋观念说”的?他所提出的“白板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6、试分析洛克的实体学说与经验论原则之间的深刻矛盾? 7、贝克莱是如何利用洛克的实体学说和两种性质学说而得出了否定物质实体的结论? 8、试说明贝克莱从“存在就是被感知”走向“自然实在论”的思想过程,并分析贝克莱哲学的内在矛盾。

西方哲学史知识重点word精品

、培根“四假相说” 1提出的原因:从根本的理论上尤其是认识论根源上来彻底地深刻地批判经院哲学。 2?具体内容 (1)假相的含义:假相(亦译作“幻相”、“偶像”),即盘踞在人的头脑中的一些错误观念,它们形成了成见或偏见,使人们不能正确地认识到真理,严重妨碍了科学的复兴。培根根据 这些错误的不同来源把假相分为四类,即“种族假相”、“洞穴假相”、“市场假相”和“剧场假相”,并对它们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 “种族假相”:指人性的缺陷,即人类在认识事物时,总是以自己的主观感觉为尺度,而不是以宇宙本身为尺度,从而陷入主观主义,歪曲了事物的真相。 “洞穴假相”:指个体差别造成的缺陷,即由于个人的天性不同、每个人所受的教育不同而形成的个人的偏见,它犹如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处的“洞穴”。相当于“坐井观天”。 “市场假相”:指语言交往中产生出的误解,即人们在相互交往中,由于用词的错误和混乱而造成的假相。 “剧场假相”:指各种哲学体系以及流行理论造成的错误,即人们盲目崇拜各种传统的哲学 体系和错误的证明法则,并将其移入人的心中而造成的偏见。 3?“四假相说”的意义 (1)双重性;不仅在于批判经院哲学的各种错误,而且更在于提出自身的哲学主张和思想。 (2)普遍性;不仅揭露了经院哲学产生错误的各种根源,也深刻地揭示了导致人们认识主观性和片面性的种种认识论根源。 (3)启发性;启发人们消除错误的根源并获得正确的知识。 (4)局限性;没有揭示错误的社会历史上的认识根源。(如阶级根源等) 二、笛卡尔 一、天赋观念一一唯理论的起点 天赋观念:清楚明白、不证自明的真观念,如几何学的公理、逻辑学的基本规律以及上 帝的观念等。 (1)原因:感觉经验不可靠,因为会随着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所以不能成为哲学和其他知识体系的基础。因此,只有与生俱来的天赋观念才能成为哲学的基础。 (2 )区分三类观念:①外来的:依赖感觉;②自我制造的(虚构的观念):凭借想象; ③天赋的:出于纯粹的理智。 (3 )含义:是人在出世之前由上帝引入人心中的,由理性直觉获得的不证自明的观念。 (4)特点: ①首先,它决不能来自感官或想像,而是存在于理智中的,仅凭我们的理解得来的; ②其次,它必须是清楚明白、无可置疑的。一切清楚明白的观念就是天赋观念; ③最后,它是普遍有效的,是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是永恒的真理。 (5) 意义:天赋观念在笛卡尔哲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意义,它相当于“理性工具” 、 “逻辑形式”、“基本原理”或“基本观念”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哲学的基本原理,因为它是整个哲学体系的出发点和基础。

801中西哲学史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西哲学史》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801) 学院名称(盖章):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院负责人(签字): 编制时间: 2013年 7月 15 日

《中西哲学史》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801) 一、考核要求 《中国哲学史》着重探究从先秦到明清之际这一历史时期内重要哲学家与重要哲学流派的哲学思想与问题意识,其具体内容有:先秦诸子哲学、两汉哲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哲学等。本科目要求考生能够系统掌握中国古代哲学的产生、发展、高潮,全面了解中国哲学在各个时期的不同特征及其内在逻辑联系。通过本科目的考核,使考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和把握中国哲学发生、发展及其演变的基本线索和基本内容,进而了解中国哲学的主要特点、基本精神和思维方法,从而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信心。 《西方哲学史》属于哲学系所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是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从古希腊哲学到黑格尔哲学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帮助提高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要求考生掌握西方哲学史的重要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和概念、以及西方哲学的逻辑发展线索。 二、考核评价目标 《中国哲学史》的考核要使考生掌握中国古代重要哲学家和重要哲学流派的主要哲学思想,了解中国哲学发展的基本脉络、内在逻辑和主体精神,初步能够对中国数千年来的哲学进行分析和评价,把握中国哲学不同于西方哲学的特点,总结中国古代哲学思维的经验和教训,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和阅读古代哲学文献的能力。 《西方哲学史》考核评价目标:第一,要掌握西方哲学家所使用的主要概念。如:柏拉图的“理念说”,亚理士多德的“四因说”。第二,要掌握西方哲学家哲学思维方式的主要差异:如本体论与宇宙论的不同,唯名论与唯实论的不同,经验论与唯理论的不同。第三,要有“哲学史”的意识,即,了解不同哲学家思想流变的逻辑线索,如:黑格尔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他从前代德国思想家康德、费希特、谢林的唯心主义哲学中吸收了何种养料?他们思想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三、考核内容 《中国哲学史》部分 第一章中国古代哲学的产生 第一节早期的“阴阳”、“五行”说 一、中国哲学思想的萌芽 二、“阴阳”、“五行”说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具体内容 第二节春秋战国时期哲学争论的中心——“天人之辩”和“名实之辩” 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原因 二、天人之辩和名实之辩 第二章孔子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孔子对社会变革的态度 第二节“仁”的学说 一、“仁”是“爱人” 二、“仁”是约束自己的行为使其符合周礼的规范 三、“仁”是“仁政” 第三节仁智统一与“成人”之道

西方哲学史讲义邓晓芒赵林可打印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西方哲学史 邓晓芒赵琳 绪论 这里,我们对全书的基本线索作一个总的提示,即指出西方哲学史各个发展阶段的总体特点。 首先我们将看到,在西方哲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即古希腊罗马哲学中,哲学家们所提出的基本上都是一种有关客观世界的哲学,即自然哲学和本体论(存在论)哲学,即使是这一阶段后期的人生哲学,也是以自然哲学和本体论哲学为基础、并以人对外部世界(包括自己的物质生活)的态度为主要内容的。这个时期的一切哲学努力都是为了搞清客观世界及其原因或规律究竟“是什么”(包括人作为客观存在者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为此人们创造了数学方法、辩证法和逻辑。这是西方理性思维的萌芽时期,理性思维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把主观和客观分离开来,通过一种间接的方式去把握客观规律。所以西方哲学在古希腊的诞生同时也就是西方科学精神的诞生。 中世纪的基督教哲学构成西方哲学发展的第二阶段。这个阶段的哲学主要是有关主观精神世界的哲学,即心灵哲学和一神论的宗教哲学。主观精神的世界比外在的客观世界是一个更深邃的世界,但只有在探索客观世界的历练中掌握了适用于一切对象的逻辑理性工具之后,对这个世界的深入才不会流失于不可言说的内心体验,而能有步步为营的创获。所以中世纪基督教哲学虽然是对古代哲学的一次彻底否定,但本身却是以古希腊罗马哲学为前提的,没有希腊哲学的修养,我们无法理解中世纪哲学。同时,中世纪哲学也是西方哲学精神的一种自我深化,西方哲学以上帝的名义建立了自己的真正据点或安身立命之地——具有人—神结构的个体意识的灵魂。 西方哲学发展的第三阶段是以文艺复兴为开端的近代哲学。这种哲学的主题是立足于独立化了的主观精神去探讨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这种探讨本身又分成三个层次。首先是人和自然的关系,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分别表达了自然(包括人的自然)的原则和人(包括支配自然的人)的原则,这两大原则在上帝的保证下相互过渡和统一,形成近代精神的张力。其次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展开了近代哲学的核心问题即认识论问题,表现为由笛卡尔所开创的理性派哲学和由培根所开创的经验派哲学对人类认识之谜的探讨,其中双方又就认识对象的本体论问题各自分化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个不同的方向。十八世纪法国启蒙哲学则将这种认识论的成果向人和自然的关系上全面放大,并冲击到上帝的统一性纽带而导向无神论。第三个层次是主体能动性和客观制约性的关系,德国古典哲学的大师们开始了用主观能动的精神去建构客观世界并由此实现主客同一的伟大目标的进程,最终在黑格尔那里构成了一个认识论、本体论和逻辑学三统一的辩证唯心主义体系。 西方哲学发展的第四阶段是现代和当代哲学,这不是我们这本西方哲学史所要讨论的主题。但本书也特别设立了“向现代哲学过渡”的一章来阐明西方哲学史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我们认为,尽管现代和当代哲学五花八门,但从纯粹哲学的角度看无非四种形态,即先验哲学、经验哲学、非理性哲学和辩证哲学。因此我们在这一章中讨论了费尔巴哈和马克思的辩证哲学、叔本华和克尔凯郭尔的非理性哲学、孔德等人的经验主义的实证哲学,最后还提到了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必须特别说明的是,由于我国的特殊情况,国内以往的西方哲学史通常都是把马克思的哲学排除在外的,这样做的理由显然并不是一种学术性的理由(如西方有些人认为马克思不算一个哲学家之类),而恰好是一种把马克思主义简单化、教条化的做法。马克思的哲学既然产生于西方哲学的肥沃土壤中,它当然就是一种西方哲学,回避这一点,马克思主义就失去了自己的根。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这早已是人所皆知的常识。但时至今日,这一常识竟然尚未得到西方哲学史教科书的体现,似乎德国古典哲学没有产生出它最重要的成果就直接跳到了现代西方哲学,这是极不正常的。事实上,将马克思的哲学还原到它在西方哲学史中的客观历史位置,并不会有损于它的真理的光辉。恰好相反,由于这种承前启后的位置,马克思哲学获得了它在人类思维发展过程中的新的生命力,展示出了它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意义。 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哲学 在希腊语中,“哲学”(φιλ?σοφια)一词的本义是“爱智慧”。而只有那种探寻事物的一般原理和原因、追问自然万物的本原和根据的知识,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智慧”,对这种“智慧”的热爱与追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哲学,这种狭义的哲学即对于自然万物的最普遍的原理与原因的探索,是希腊民族所首创的一门独立学术。 希腊哲学的发展,第一个阶段是自然哲学阶段,第二阶段是在逻各斯的基础上从自然哲学走向形而上学的阶段,第三阶段是亚里士多德哲学解体并专注于伦理学和人生哲学的阶段。 第一节早期希腊哲学

西方哲学知识点

一、古希腊时期(公元前7-2世纪) 1、苏格拉底(Sokrates,前469-前399,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 (1)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贤”(2)苏格拉底被后人广泛地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3)主张:知识即美德;认识人自己 (4)在教学的方法上,苏格拉底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又叫“问答法”,他本人则称之为“产婆术”。他母亲是产婆,他借此比喻他的教学方法。他母亲的产婆术是为婴儿接生,而他的“产婆术”教学法则是为思想接生,是要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 (5)信仰:理性主义 2、柏拉图(Plato,前427-前347,古希腊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学园派创始人,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 (1)柏拉图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 (2)认为认识就是回忆,坚持了唯心主义先验论 (3)代表作品:《对话录》、《理想国》 (4)柏拉图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完整的学前教育思想并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的人。(5)唯心教学:强调早期教育和环境对儿童的作用。在幼年时期儿童所接触到的事物对他有着永久的影响,教学过程要通过具体事物的感性启发,引起学生的回忆,经过反省和思维,再现出灵魂中固有的理念知识。就此而言,柏拉图的教学认识是一种先验论。 (6)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四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7)理性训练是柏拉图教学思想的主要特色。在教学过程中,柏拉图始终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最终目标的。 (8)名言: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 3、亚里士多德(Aristotles,前384-前322,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逍遥学派创始人) (1)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2)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 (3)主张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且在不同时期各有所侧重。幼儿期以身体发展(体育)为主;少年期以音乐教育为核心、以德、智、美为主要内容;高年级要学习文法、修辞、诗歌、文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以及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学科。但不管怎样,重心都应放在发展学生的智力上。 (4)“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5)《政治学》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 (6)亚里士多德的教学目的是发展灵魂高级部分的理性。 (7)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主张国家应对奴隶主子弟进行公共教育。使他们的身体、德行和智慧得以和谐地发展。在教学方法上,亚里士多德重视练习与实践的作用。 (8)是形式逻辑学的奠基人。 二、古罗马时期(公元前2-5世纪) 1、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前106-前43,古罗马政治家、雄辩家、哲学家,在哲学上,是折衷主义的代表) (1)支持古罗马的宪制,因此也被认为是三权分立学说的古代先驱 (2)在政治、法律思想方面的代表作是《论国家》和《论法律》。认为国家是人民的事务,

中国哲学史大纲(参考)

《中国哲学史》大纲 一、导言 哲学与中国哲学、哲学与哲学史、中国哲学史的历史 二、孔子 孔子与儒家、秩序与礼、仁、中庸、天命、君子与圣人 三、老子 老子与道家、天道与道、反与弱、无为与自然、儒家价值的批评 四、墨子 墨子与墨家、兼爱与“仁”的反省、尚贤与尚同、非乐与节葬、天志与明鬼、三表五、孟子 孔孟之间、性善论、尽心说、仁政、圣人论 六、庄子 隐士与庄子、道与物、心灵与形体、齐物论、逍遥游 七、惠施和公孙龙 名家、历物十事、白马论、坚白论、指物论 八、易传 儒家的新方向、两套语言、道器之间、三才之道、一阴一阳之谓道 九、荀子 儒家的分化、性恶论、天论、礼与人道、正名、虚一而静 十、韩非子 法家、法术与势、道与理、历史 十一、董仲舒 汉初的儒家与道家、大一统、德与刑、天人感应、名论、性与情 十二、汉代的经学 经典与经学、今文经学、古文经学、谶纬 十三、王充 元气、自然无为、实知与知实、性与命 十四、王弼 所谓玄学、以无为本、名教与自然、得意忘言 十五、阮籍与嵇康 竹林七贤、越名教而任自然、声无哀乐 十六、裴頠与欧阳建 贵无与崇有、济有者皆有、言尽意论 十七、郭象 玄学与庄子、从山林到庙堂、独化、性与命、玄冥之境、名教与自然 十八、慧远与僧肇 佛学的传入与六家七宗、因果学说、神不灭论、不真空论、物不迁论 十九、道教哲学 五斗米道与道教的成立、葛洪与抱朴子、陶鸿景、唐代的老子注 二十、隋唐佛教 天台宗、唯识宗、华严宗、禅宗 二十一、经学与儒家 五经正义、韩愈、李翱、儒家与佛教 二十二、周敦颐与二程

儒学的复兴、太极、诚、天理、人性 二十三、张载 气论、一物两体、心统性情、人性 二十四、朱熹 理学、理与气、太极与理一分殊、心、性与情、格物致知、理欲之辨二十五、陆九渊 心学、心即理、格物、朱陆之辩 二十六、王守仁 理学的反动、心外无理、心外无物、致良知与知行合一 二十七、罗钦顺与王廷相 气论的传统、理在气中、心性、知行 二十八、李贽与方以智 童心说、质测与通几、随、泯、统 二十九、王夫之 气者理之依、日新之化、能必副其所、习与性成、理势与历史 三十、颜元 理气融为一片、习行格物、功利学派 三十一、戴震 气化即道、血气心知、理存于欲、理学与朴学 习题思考: 第一讲: 1.中国哲学有什么特点? 2.哲学与哲学史的关系如何? 3.谈谈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发展? 第二讲: 1. 孔子的仁有什么特点?如何才能实现仁? 2. 孔子的命是不是命定论? 3. 君子和小人有什么不同? 第三讲: 1. 列出几家《道德经》的注本,比较至少两个以上注本之间的不同。 2. 老子与庄子之间的联系与差别。 3. 关于老子其人和《道德经》文本本身的争议。 第四讲: 1. 墨子的兼爱学说有什么特点? 2. 墨子的非命与天志思想是否矛盾? 3. 墨子的三表法包括那些内容? 第五讲: 1. 什么是“四端”? 2. 谈谈孟子的修养方法? 3. 孟子对孔子学说的发展? 第六讲:

学习资料:赵敦华_西方哲学史笔记

西方哲学史笔记 应对该课程的对象、大概内容范围、学习和研究的方法、目的和意义等问题有所认识。 、应以西方哲学发展过程为研究对象。 在“西方哲学史”的冠名下,有许多内容不同、甚至差异很大的论著。显然存在对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解。诸如“西方”、“哲学”、“发展的过程划分”等,而其中的关键是对“哲学”的理解,造成不同的“哲学史”。 思考:通过对西方哲学史上不同阶段的哲学家对“哲学”的含义表述的分析,从中能得到一些什么启示和结论)尽管存在差异,但是各异的哲学史表现出来的共性又是明显的和主要的 1、哲学问题的终极性和结果的不确定性; 2、哲学问题的综合性; 3、哲学问题的超越性; 4、具体是形而上学、认识论和伦理学这样的基本问题。 因此我们看到各种哲学史收录的史料大同小异,当然在编排和分析利用上会有很大的差异。二、学习西方哲学史的目的和意义。 概括三点: 1、通过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2、通过学习,可以大大增长和深化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眼界。 3、学习哲学史是培养和锻炼我们理论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 除了体观点: “学习哲学最好学习哲学史”。它应该集中地体现了学习哲学史的重要性和意 义,现了以上第3 点的意义外,强调了哲学的历史性和探索真理的过程性,更符合哲学本身的性质。 三、学习西方哲学史的原则和方法。 1、坚持哲学的党性原则,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线,同时也要划清辩证法与形而上 学、正确与错误之间的界线。 当然这里有一个如何去划线的问题。 2、坚持阶级分析、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 要避免简单化和绝对化。

3 、坚持逻辑和历史的统一的原则。 4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尝试与哲学特性一致的方法 : 辩证法(论辩的方法、对话的方法) 思考题 1、学习西方哲学史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2、学习西方哲学史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3、西方哲学史中的哲学家的 “哲学 ”范畴(概念)分析。 第一章 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希腊哲学在西方哲学史的地位 用美国哲学史家梯利的观点来讲 1、希腊哲学奠定了一切后来的西方思想体系的基础。 2、希腊哲学几乎提出和提供了两千年来欧洲文明所探索的所有的问题和答案。 3、希腊哲学提供了人类思想从神话式的原始形式演进到复杂多样的体系的一个最好的例证。 当然它这种地位是与希腊哲学处于哲学的素朴阶段联系在一起的,应在历史中理解它的地位。 二、希腊哲学的产生问题 一)从外部条件来讲 : 1、以人类活动经验的积累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为条件。 2、东方民族文化产生的影响。 二)但西方哲学从希腊哲学开始,是希腊哲学产生的内在原因起主要作用。 1、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有助于激发智慧和意志,开 活跃批评和思索的精神。 2 、政治制度的特性有助于理性的发现。 三)古希腊神话中的哲理是古希腊哲学重要的思想渊源。 从古希腊神话的特征中可见到神话中的哲理特征。克塞诺芬尼 的,穿着衣服,并且有着凡人一样的音容相貌。 三、希腊哲学的特点 一)希腊哲学研究的问题由外在的自然向内在的人类本身转移的特点。 表现为自然哲学到逻辑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等的发展,最后形成亚里士多德的综合 阔人们对生活和世界的眼界, : “凡人们幻想着神是诞生出来

2019年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801-中西哲学史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801-中西哲学史”考试大纲 本《中西哲学史》考试大纲适用于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学科各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国哲学史和西方哲学史都是大学哲学系本科生的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西方哲学史的的主要内容包括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基督教哲学、文艺复兴时期哲学、近代英国经验论和大陆唯理论、法国启蒙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中国哲学史的主要内容则包括先秦哲学、两汉哲学、魏晋南北朝哲学、隋唐哲学、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哲学思潮。要求考生熟悉中西哲学史上主要哲学家的基本理论、核心概念和主要命题,并能够对各种最为重要的哲学理论的内在思想结构和基本理路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具备理性推理和哲学论证的基本能力。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把握和理解中西哲学史上主要哲学家的哲学理论、基本概念及其内在的思想结构。要求考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和哲学论证的能力,并具备哲学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中西哲学史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三、考试内容 西方哲学史 (一)前苏格拉底哲学 1.米利都学派; 2.毕达哥拉斯学派与万物的数学基础; 3.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与流变问题; 4.古希腊的原子论者。 (二)智者与苏格拉底 1.智者运动的哲学意义; 2.普罗泰戈拉和高尔吉亚; 3.苏格拉底的理智助产术与知识论; 4.苏格拉底的道德哲学思想。 (三)柏拉图哲学 1.回忆说与知识论; 2.理念论; 3.政治哲学。 (四)亚里士多德哲学

1.范畴理论和三段论; 2.形而上学; 3.伦理学; 4.政治哲学。 (五)晚期希腊哲学 1.伊壁鸠鲁主义; 2.斯多葛主义; 3.怀疑主义; 4.普罗提诺。 (六)教父哲学 1.护教学者; 2.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奥古斯丁; 3.伪狄奥尼修斯与波爱修。 (七)经院哲学 1.早期经院哲学; 2.经院哲学的繁荣与阿奎那的基督教哲学体系; 3.司各脱、奥卡姆和埃克哈特。 (八)文艺复兴时期哲学 1.人文主义运动; 2.马基雅维利; 3.宗教改革。 (九)近代英国经验论与大陆唯理论 1.培根; 2.霍布斯; 3.洛克; 4.贝克莱; 5.休谟; 6.笛卡尔; 7.斯宾诺莎; 8.莱布尼茨。 (十)法国启蒙哲学 1.法国启蒙哲学综观; 2.卢梭。 (十一)德国古典哲学 1.康德; 2.费希特; 3.谢林; 4.黑格尔。 四、掌握重点 (一)智者普罗泰戈和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 (二)柏拉图哲学 (三)亚里士多德哲学

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琳-整理打印版

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琳 绪论 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哲学 第一节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及发展梗概 一、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 二、希腊哲学发展的梗概 第二节早期希腊哲学 一、米利都学派 1.泰勒斯 2.阿那克西曼德 3.阿那克西美尼 二、毕达哥拉斯学派 三、赫拉克利特 四、爱利亚学派 1.克塞诺芬尼 2.巴门尼德 3.芝诺 4.麦里梭 第三节鼎盛时期的希腊哲学 一、智者派 1.普罗泰戈拉 2.高尔吉亚 二、原子论者及其先驱 1.恩培多克勒 2.阿那克萨戈拉 3.留基波 4.德谟克利特 三、苏格拉底与柏拉图 1.苏格拉底 2.小苏格拉底学派 3.柏拉图 四、亚里士多德 第四节希腊哲学的衰颓 一、伊壁鸠鲁学派 二、斯多葛学派 1.早期斯多葛学派 2.晚期斯多葛学派 三、怀疑主义 1.早期怀疑主义 2.晚期怀疑主义 四、新柏拉图主义 1.斐洛 2.普罗提诺 3.波菲利 第二章中世纪基督教哲学 第一节概论 第二节教父哲学 一、教父哲学对待理性与信仰的基本态度1.“基督教是真正的哲学 2.超理性的信仰 3.基督教基本教义的确立 二、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 第三节经院哲学一、实在论与唯名论 1.“共相”问题的由来 2.安瑟尔谟 3,最初的唯名论者 4.阿伯拉尔 二、托马斯·阿奎那的哲学思想 三、反托马斯主义的方济各修会经院哲学家 1.罗吉尔·培根 2.约翰·邓斯·司各脱 3.威廉·奥卡姆 第三章16-18世纪西欧哲学 第一节概论 第二节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一、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 二、宗教改革 第三节早期经验论哲学 一、弗兰西斯·培根 二、霍布斯 三、洛克 四、英国自然神论 第四节唯理论哲学 一、笛卡尔 二、伽桑狄与马勒伯朗士 1.伽桑狄 2.马勒伯朗士 三、斯宾诺莎 四、莱布尼茨 第五节晚期经验论哲学 一、贝克莱 二、休谟 第四章18世纪法国哲学 第一节概论 第二节法国自然神论者 一、伏尔泰 二、孟德斯鸠 三、卢梭 第三节法国唯物主义者 一、狄德罗 二、拉美特利 三、爱尔维修 四、霍尔巴赫 第五章德国古典哲学 第一节概论 第二节康德 一、“前批判时期”的自然观及批判哲学的 形成 1.“前批判时期”的自然观 2.康德批判哲学的形成 二、批判哲学的认识论:《纯粹理性批判》 1.感性 2.知性 3.理性 4.未来形而上学的方法 三、批判哲学的道德哲学:《实践理性批判》 1.道德问题的提出 2.道德律 3.自由 4.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和道德宗教 四、批判哲学的美学和目的论:《判断力批 判》 1.康德两大批判的对立及调和的努力 2.审美判断力批判 3.目的论判断力批判 第三节费希特和谢林 一、费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行动哲学 1.对康德哲学的批判 2.知识学的基本原理 3.理论知识的基础 4.实践知识的基础 二、谢林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同一哲学 1.对费希特的批判和“绝对同一性”的提 出 2.自然哲学 3.先验哲学 4.艺术哲学 第四节黑格尔 一、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总结和开拓 二、逻辑学 1.存在论 2.本质论 3.概念论 三、应用逻辑学 1.自然哲学 2.精神哲学 第六章近代哲学的终结及向现代哲学的过 渡 第一节青年黑格尔派与费尔巴哈的直观唯 物主义哲学 一、“实体”和“主体”之争 二、费尔巴哈的感性的人学和直观的唯物主 义 第二节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创立 一、马克思的感性学 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 三、马克思的辩证法 第三节非理性主义的兴起 一、叔本华的生命意志哲学 二、尼采的权力意志哲学 三、克尔凯郭尔的存在哲学 第四节实证主义哲学的滥觞 一、孔德的社会学的实证主义 二、穆勒的归纳逻辑及其运用 三、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后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