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MATLAB的中国入境旅游六大典型区域的时空差异研究

基于MATLAB的中国入境旅游六大典型区域的时空差异研究

基于MATLAB的中国入境旅游六大典型区域的时空差异研究
基于MATLAB的中国入境旅游六大典型区域的时空差异研究

第25卷第2期Vol.25 No.2

统计与信息论坛

Statistics &Information Forum

2010年2月Feb.,2010

收稿日期:2009-09-16;修复日期:2009-12-1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典型区域入境旅游东-西递进空间演化机理研究》

(4077105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客流跟踪的旅华游客目的地意象认知研究》(40901077);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图像的数字陕西景区虚拟旅游研究》

(2006D03)作者简介:郑 鹏(1980-),男,山西长治人,博士生,研究方向:旅游市场与开发。

【统计应用研究】

基于MA TLAB 的

中国入境旅游六大典型区域的时空差异研究

郑 鹏1,马耀峰1,李天顺1,孙天宇2

(1.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062;2.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72)

摘要:从中国主要旅游城市中选取出具有代表性的38个城市组成六大典型区域,以城市为基本空间单元,采用MA TLAB7.0软件,运用Theil 系数阶段嵌套分解法定量研究了六大典型区域入境旅游的时空差异特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空间尺度上,六大典型区域入境旅游发展存在非均衡性,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的贡献;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区域与成渝、云贵、泛西安-丝路区域之间的差异较大;六大典型区域内差异都偏低,但环渤海和长三角区域内差异相对较高。在时间尺度上,受区域间差异影响,六大典型区域总体差异演变呈波动状上升发展,凹形谷分别出现在1997年、2000年和2003年。

关键词:Theil 系数;MA TLAB ;时空差异;六大典型区域;入境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3116(2010)02-0078-06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旅游事业蓬勃发展,现已

成为全球第四入境旅游大国,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旅游目的地国,公认的最佳旅游目的地之一。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入境旅游目的地国,其在世界旅游业中的地位日显重要。旅游业取得的巨大成绩自不待言,然而,同改革开放带来的区域经济差异一样,中国入境旅游发展的区域不平衡现象也是客观事实,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的发展特征和根源是什么以及如何看待这种区域差异是目前亟待正视的问题。

国内学者也开始纷纷关注这一领域:王凯从区域资源丰度组合状况等方面阐述中国国际旅游资源空间区域分布的基本状况[1];周玉翠等人和陆林等人分别从旅游总人数、总收入的相对差异和绝对差异研究中国入境旅游的省际静态差异[2-3];陈秀琼等人集中研究了中国区域入境旅游差异的时间动态

演变过程[4]。然而,以上学者都将研究视角固定在传统的三地带和省际差异上,而另有一些学者冲出了传统行政区划的局限对各区域差异进行研究,代表性的有:马耀峰等人将全国旅游流划分为5大基本旅游流区,利用地理空间分析方法研究各区域的空间分布差异[5];崔郁等人以八大经济区为基础,利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对中国国际旅游经济区域差异进行分析[6];孙根年等人划分出七大旅游区,分析中国入境旅游地域结构时空动态演变过程[7]。

以往学者们的研究,多利用行政区划或经济区划的视角来研究旅游差异,即多偏重于对面状区域的划分与探讨。然而,中国入境旅游流主要是在热点旅游城市结点之间进行的,这些主要旅游城市的入境旅游人次数一直保持在占全国70%以上的比例。旅游城市是旅游者旅游活动的聚集、分散和中转地,在旅游流空间网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8]。换言之,入境旅游者的旅游外在吸引力是来自于著名景点或依托城市的,也就是说由丰富的旅游资源、

8

7

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较高的知名度、鲜明的城市形象等构成的旅游城市是旅游者的最终目的地,而研究以旅游城市为核心的区域差异也更具有实践意义。同时,中国入境旅游规模在各省内存在首位分布现象,以陕西省为例,2005年西安入境旅游人次为77.6万,规模第二的咸阳入境旅游人次仅为4万,首位度高达19.4①。如果以省际为单元来研究区域差异,会忽视省内差异,混淆城市专业化方向,研究结果也会失真。所以,笔者认为由主要旅游城市构成的典型区域能够集中反应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这一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探讨区域间旅游流的深层次驱动、演化机理,以及组团式旅游城市群的形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区域选择与研究方法

(一)区域选择

中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受资源规模类型与组合条件、产业要素与基础设施、环境与氛围、

向以及区位等差异的影响,在发展中形成了一些特征鲜明的入境旅游区域[4]。笔者以区域典型性、城市重要性、内部联系性等为原则,以作为数据来源的《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主要旅游城市为基础,遴选出38个热点城市组成六大入境旅游典型区域。它们分别是以北京、天津、石家庄、秦皇岛、承德、沈阳、大连、济南、青岛、烟台、威海为代表的环渤海区域;以上海、南京、无锡、苏州、南通、连云港、杭州、宁波、温州为代表的长三角区域;以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湛江、中山、南宁、桂林、北海为代表的珠三角区域;以西安、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为代表的泛西安-丝路区域;以成都、重庆为代表的成渝区域和以昆明、贵阳为代表的云贵区域。

(二)研究方法

国外学者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利用各种统计方法,分析不同区域差异的大小及其变动趋势,以探求其演变的一般规律性[9-10]。常用来反映总体差异的统计方法有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洛伦茨曲线、地理集中指数和Theil系数等。这些方法也逐渐被国内学者用来研究旅游区域差异,如陆林等人利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分别测算区域旅游经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的总体变化情况[3];吴三民等人利用基尼系数计算中国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程度[11]。

本文采用Theil系数对六大典型区域之间、区域内部城市间的差异程度以及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进行分析,它能够比变异系数、基尼系数等描述地区间不平等度的指标更好地符合我们的要求。Theil系数(Theil Index)是荷兰经济学家H.Theil在其1967年的著作《经济学和信息理论》中借助信息理论中的熵概念而提出的。Theil系数的算法有两种:一种以入境人数比重加权计算,称为Theil系数L;另一种以外汇收入比重加权计算,称为Theil系数T。本文选用后者对六大典型区域入境旅游发展水平进行研究。Theil系数值越接近零,代表区域间的不均衡程度越小;Theil系数值越大,代表差异越大。Theil系数的最大优点在于:它具有可分解性,可以按加法分解地测定差距程度。这样不仅可以测度总体差距,还可以方便地应用于分组研究,显示出各组内部以及各组间的差距,进而对总体差距的影响分别作出判断和评价,便于寻找形成区域差距的主要原因;其次,Theil系数不受考察空间单元个数的影响,因而可以比较不同区域系统内的旅游发展差异。

MA TLAB是矩阵实验室(Matrix Laboratory)的简称,被称为世界三大数学软件之一。它在数学类科技应用软件中的数值计算方面是首屈一指的。本文采用MA TLAB7.0对Theil系数进行计算。六大典型区域间入境旅游差异程度Theil系数T B R的计算公式为:

T B R=∑

N

i=1

y i log

y i

c i

(1)其中N为区域个数,y i为i区域入境旅游收入占全部六大区域的份额,c i为i区域的入境旅游人数占全部六大区域的份额。Theil系数T B R越大,就表示区域间入境旅游发展水平差异越大。

如果以主要城市为基本空间单元,则可以对Theil系数做一阶段分解,从而将六大区域的总体差异分解为六大区域间的差异和区域内各主要城市的差异,则表示六大区域总体差异的Theil系数T C计算如下:

T C=∑

i

j

Y ij

Y i

log

Y ij/Y

C ij/C

(2)其中Y ij代表i区域j城市的入境旅游收入,Y代表六大典型区域主要旅游城市的入境旅游总收入,C ij 代表i区域j城市的入境旅游人数,C代表六大典型

97

郑 鹏,马耀峰,李天顺,孙天宇:基于MA TLAB的中国入境旅游六大典型区域的时空差异研究

①据《2005年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咸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计算所得。

区域主要旅游城市的入境旅游总人数。

如果定义i 区域内主要城市差异为:

T Ci =

j

Y ij Y i log Y ij /Y i

C ij /C i (3)

其中的Theil 系数T C 被分解为:

T C =

i

Y i

Y

T Ci +∑

i

Y i

Y

log

Y i /Y C i /C =

i

Y i

Y

T Ci +T B R =T W R +T B R (4)

其中Y i 代表i 区域的入境旅游总收入,C i 代表i 区域的入境旅游总人数,T W R 表示区域内差异,T B R 表

示区域间差异。

三、结果与讨论

(一)六大典型区域间差异特征分析

经式(1)计算得出了六大典型区域间的Theil

系数值(见表1),并由图1可以清晰地看出,六大典

型区域Theil 系数演变趋势呈喇叭状:环渤海区域呈高位波动并持续上升,长三角区域由初期的低位缓慢持续走高,珠三角区域Theil 系数在低于零的状态下呈阶段性下降,成渝、云贵、泛西安-丝路区域Theil 系数值一直平稳得保持在零附近。

表1 1995-2006年中国入境旅游六大典型区域间Theil 系数值表

年份

环渤海

 长三角 珠三角成渝

云贵

泛西安-丝路

19950.2025 -0.0069

-0.0751

-0.0039-0.0098-0.005919960.19960.024-0.0897-0.0046-0.0096-0.004619970.17790.0298-0.106-0.0073-0.0098-0.005319980.22240.0347-0.1116-0.0058-0.0085-0.004319990.21310.036-0.1165-0.0057-0.0118-0.005220000.24030.0551-0.2007-0.0069-0.0116-0.006220010.28340.053-0.2052-0.0082-0.0135-0.005820020.28880.0725-0.1978-0.0111-0.0161-0.006120030.18270.0844-0.1672-0.0039-0.0099-0.0029

20040.28910.1319-0.2446-0.0118-0.0119 0.0016

20050.33530.1719-0.2731-0.0122-0.0165-0.00182006

0.4059

0.2218

-0.2784

-0.0139

-0.0157

-0.0004

图1 1995-2006年中国入境旅游

六大典型区域间差异变化图

首先,以上分析可得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区域与成渝、云贵、泛西安-丝路区域之间的差异较大,并在总体上呈逐年增加趋势。由于中国实行以沿海地区城市为优先发展对象的宏观区域发展战略,它们与国外文化经济联系更为紧密,使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的入境旅游获得较快发展。尤其在新世纪之后,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为主的三大城市群在中国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

高。这与徐建华[12]认为中国地带间的差异一直在增大、尤其是90年代以后地带间的差距更加扩大是相一致的。然而在差距增大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波动,如在2003年由于受到非典疫情的影响,六大区域之间的差异达到最小。其中环渤海区域和珠三角区域在2003年呈现出明显的波动,这是因为非典疫情在传统旅游目的地北京和广东等地最为严重,对其影响最为深刻,因此造成区域间差异缩小。

其次,从图1中可知珠三角区域的Theil 系数小于零,并呈阶段性走低的态势。这种反常规现象是由于其在地理位置上紧邻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导致的。近年来,香港、澳门与祖国内陆的经济文化交往日益紧密,同时大陆也出台了香港、澳门游客方便进出大陆的众多优惠政策,使得港澳游客在珠三角区域的入境游客中所占比例极高,且平均停留天数一直较低。然而,短期游客比例的持续增高并不能带动外汇收入的增加,所以在计算Theil 系数时所得自然对数值小于零,并持续下降。

8统计与信息论坛

第三,成渝、云贵和泛西安-丝路区域之间的Theil系数一直在零上下徘徊,并表现出平缓的稳定状态,说明以主要城市为单元的三个典型区域之间在近十几年的旅游发展中并无显著差异。

(二)六大典型区域内差异特征分析

以六大典型区域内的主要城市的外汇收入和入境人数为数据基础,经过式(3)计算出了1995-2006年六大典型区域内部差异的Theil系数(见表2)。由图2可看出六大典型区域内差异演变呈山峦状:环渤海区域内差异最大,且高位波动显著;长三角区域内差异次之,亦有明显波动;珠三角区域内差异排在第三位,波动不明显;成渝区域、云贵区域和泛西安-丝路区域的内部差异都不大,且保持稳定。

表2 1995-2006年中国入境旅游六大典型区域内Theil系数值表

年份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成渝云贵泛西安-丝路1995 0.02720.0085 0.0023 0.0001 0.0002 -0.0002 19960.02840.01180.00310.00070.0012-0.0005 19970.02820.01030.0040.00240.0006-0.001 19980.0340.00670.00120.0007-0.0001-0.0007 19990.02410.01380.00350.0001-0.0005-0.0014 20000.02380.02210.00090.0002-0.0003-0.0014 20010.02850.02730.0004-0.0001-0.0005-0.0012 20020.02840.02280.0005-0.0009-0.0006-0.0011 20030.02240.01510.00530.00010.0002-0.0004 20040.03370.01330.0037-0.0016-0.00080.0016 20050.03770.01180.0054-0.0023-0.0012-0.0009

20060.04440.01570.0111-0.0025-0.0012-0.001

1

图2 1995-2006年中国入境旅游

六大典型区域内差异变化图

环渤海区域内差异最大是由于北京在此区域的入境旅游发展水平极高导致的;而其差异最小年份2003年,Theil系数下降到0.0224,是因为受到非典疫情的影响。自2004年之后三年的区域内差异迅速增大则归因于北京自2004年开始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国际旅游博览会。长三角区域内差异也非常明显,在2001年达到了最大值0.0273,究其原因是上海在2001年借APEC会议成功举办的“热效应”,推出了以“上海旅游新热点———APEC之旅”为主打的都市旅游系列产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此后区域内差异逐年缩小主要归功于长三角其他城市的旅游业迅速发展,尤其是杭州、南京、苏州等城市更为明显。珠三角、成渝、云贵和泛西安-丝路等四个区域内部的Theil系数值都在0.0111以下,差异性不大,并且都较平稳。

(三)以主要城市为基本空间单元的六大典型区域总体差异特征分析

以区域内主要城市为基本空间单元,按照入境人数和外汇收入数据,运用Theil系数分解方法,通过公式(4)计算出1995-2006年中国入境旅游六大典型区域的总体、区域间和区域内差异的Theil系数值(见表3)。图3呈现出明显的波浪状特征,从中可知:1995-2006年六大典型区域的总体差异波动明显,并在后三年迅速增大;区域间差异大于区域内差异;区域内差异较小且发展平缓;总体差异主要由区域间差异构成,区域间差异的变化情况和总体差异的变化情况基本相同。为证实它们之间变化趋势的相关性,对其Theil系数进行K endall’s tau-b 相关系数检验,在置信度(双侧)为α=0.01时,发现总体差异与区域间差异相关系数为0.636,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线性相关(p=0.004)。

由于总体Theil系数T C是由区域间T B R和区域内T W R相加构成的,所以进一步从贡献率上进行

18

郑 鹏,马耀峰,李天顺,孙天宇:基于MA TLAB的中国入境旅游六大典型区域的时空差异研究

分析。区域间差异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60%以上,最高在2006年达到82.80%,而区域内差异的贡献率较小,一般占20%~40%,最高在2000年区域内差异达到39.38%。可以看出六大典型区域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是区域间入境旅游的不均衡发展。其中,环渤海区域的区域间差异是最大的,对总体影响显著,而其他区域,尤其是西部的三个区域发展较为均衡,对总体差异的影响相对较小(见表1)。六大典型区域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较高,但也存在着三个较低点,分别发生在1997年、2000年和2003年。

表3 1995-2006年中国入境旅游六大典型区域的总体、区域间和区域内Theil 系数值表

年份

T C

T B R

T B R 贡献率

T W R

T W R 贡献率

19950.1390.100872.52%0.038127.48%19960.15980.11571.96%0.044828.04%19970.12380.079364.05%0.044435.95%19980.16870.126975.22%0.041724.78%19990.14970.1173.48%0.039726.52%20000.11530.069960.62%0.045339.38%20010.1580.103765.63%0.054334.37%20020.17930.130372.67%0.049127.33%20030.12580.083166.06%0.042733.94%20040.20430.154575.62%0.049824.38%20050.25420.203780.13%0.050519.87%

2006

0.3855

0.3192

82.80%

0.0663

17.20%

图3 1995-2006年中国入境旅游六大典型区域总体、区域间和区域内差异变化图

受区域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较大的影响,六大典型区域总体差异在时间尺度上也存在着三个同时期的凹形谷。1997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受到的一定的冲击,其中商务旅游最为严重[4],区域间差异从1996年的0.1151下降到1997年的0.0793,总体差异从0.1598降为0.1238。在2000年六大典型区域总体差异从0.1497降到0.1153,成为历年最低点,其下降是因为:其一,中国西部大开发迈出实质性步

伐,国家旅游局也通过三区联动战略将旅游扶贫示范区重点放在西部地区,生态旅游示范区重点放在生态景观资源富集的西南地区,国家的政策转移使区域间差异得以缩小;其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中国大陆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使港澳游客进出大陆更加方便,消费较少的港澳短期游客所占比例增加,致使Theil 系数下降。在2003年,总体差异从上一年的0.1793降为0.1258,这是由于非典疫情在环渤海区域、珠三角区域较为严重而导致的。在此之后的2004年、2005年和2006年中,中国东部的三大城市群发展迅速,在世界城市格局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突显,增大了其与西部成渝、云贵、泛西安-丝路区域的差距。这最终导致六大典型区域总体差异迅速持续扩大,从2003年的0.1258增加到2006年的0.3855。

四、结束语

本文首先从中国主要旅游城市中选取出具有代

表性的38个城市组成六大典型区域,然后以城市为基本空间单元,采用MA TLAB7.0编程计算,运用Theil 系数定量评价了六大典型区域入境旅游的时空差异特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第一,在空间尺度上,六大典型区域入境旅游发展存在非均衡性,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的贡献;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区域与成渝、云贵、泛西安-丝路区域之间的差异较大;六大典型区域内差异普遍都不大,但环渤海和长三角区域内差异较为显著。第二,在时间尺度上,受区域间差异影响,六大典型区域总体差异演变呈波动发展,在1997年、2000年和2003年分别出现凹形谷。

入境旅游区域差异只是区域经济差异中比重并不大的一部分,发展地方经济不能改变城市功能而单纯依靠发展入境旅游以缩小区域差异。所以六大典型区域入境旅游总体差异不断扩大的现象并没有冲突国家均衡区域发展的大方向,而是证实了城市群发展战略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事实证明,当选取的东部各主要旅游城市从一个低级平台向一个高级平台整合,进而构成三大城市群时,生产力要素组合趋好、资源配置趋优、专业化分工趋强、发展成本趋低,发展红利的“自发”获取呈现非线性增长[13]。成渝、云贵、泛西安-丝路区域并没有获得组团式城市群所得到的发展红利,根本原因在于其社会经济发展没有形成对旅游业的支撑。因为旅游

2

8统计与信息论坛

业是一项依赖性很强的产业,其高度发展离不开其他产业的支持。故西部三大典型区域绝不能超越本地区经济社会实际情况空谈旅游开发,而应将旅游业发展看作是区域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自我积累或借助外力,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接待服务质量、提升资源开发水平,实现旅游经济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发展[14]。另一方面,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也是中国入境游客最重要的入境口岸地区和中转地,作为中国入境旅游发展的“三驾马车”,承接着中国入境旅游“东客西移”的重任。西部的成渝、云贵、泛西安-丝路区域可以吸引东部区域的“二手客源”,以缩小入境旅游区域差异。

参考文献:

[1] 王凯.中国主要旅游资源赋存的省际差异分析[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15(3):69-74.

[2] 周玉翠,陆玉麒,谢江红.中国国际旅游的区域差异[J].经济问题探索,2005,(9):39-42.

[3] 陆林,余凤龙.中国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05,25(3):406-410.

[4] 陈秀琼,黄福才.中国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特征分析[J].地理学报,2006,61(12):1271-1280.

[5] 马耀峰,李永军.中国入境后旅游流的空间分布研究[J].人文地理,2001,16(6):44-46.

[6] 崔郁,曾军.基于八大经济区的入境旅游区域差异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7,21(8):17-20.

[7] 孙根年,杨忍,姚宏.基于重心模型的中国入境旅游地域结构演变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7):150-157.

[8] 马耀峰,李天顺,刘新平.旅华游客流动模式系统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66-169.

[9] K adt E.Tourism passport to development?[J].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9:128-130.

[10] Tosun C,Timothy D J,Ozturk Y.Tourism growth,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inequality in Turkey[J].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2003,11(2):133-161.

[11] 吴三忙,李树民.1987年以来中国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特征与演变趋势分析[J].旅游科学,2008,22(2):38-43.

[12] 徐建华,鲁凤,苏方林,等.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尺度分析[J].地理研究,2005,24(1):57-68.

[13] 牛文元.从点状拉动到组团式发展:未来2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战略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3(4):241-246.

[14] 叶护平,韦燕生.中国旅游业发展区域差异的系统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9(3):395-398.

Study on the Spatial and T 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Six Typical R egions Inbound Tourism B ased on the MAT LAB

ZHEN G Peng1,MA Yao2feng1,L I Tian2shun1,SUN Tian2yu2

(1.School of Tourism and Environment,Shaanxi Nomal University,Xi’an710062,China;

2.School of Mathematics,Northwest University,Xi’an710072,China)

Abstract:Firstly,this paper selects38typical cities from Chinese major tourist cities,which constitute six https://www.doczj.com/doc/917381687.html,ing Theil index sequence,this paper studies the spatial temporal inbound tourism disparities in Chinese six typical regions.The main conclusions are:(1)in spatial scale,the six regions are different on inbound tourism,the main differences are from between-regions;the differences are bigger between Bohai Sea,Yangtze River Delta,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and Chengdu-Chongqing,Yunnan-Guizhou,the Pan Xi’an-Silk Road region;the differences within-regions are low,except Bohai Sea and Yangtze River Delta;

(2)in temporal scale,the regional disparities develop with the fluctuant and upward symptoms,concave valleys are found in1997,2000and2003.

K ey w ords:Theil Index;MA TLAB;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parities;six typical regions;inbound tourism

(责任编辑:王南丰)

38郑 鹏,马耀峰,李天顺,孙天宇:基于MA TLAB的中国入境旅游六大典型区域的时空差异研究

浅析我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

浅析我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 班级姓名 一、我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现状 与所有发展中国家一样,我国的旅游业是从入境旅游起步的。1978年以来,在宏观改革开放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推动的双重作用下,我国旅游业经历了入境旅游率先快速发展国内和出境旅游先后迅速兴起的发展模式,即先入境、后国内、再出境的发展模式。从海外客源特点分析,中国包括大陆部分、香港和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在统计上,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客源及广大华侨也划归“海外客源”。因此,中国海外客源市场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及华侨,另一部分是外国人,包括已加入外国国籍的中国人。港澳台同胞及侨胞一直是我国海外旅游客源市场的主力军。入境的港澳台同胞及侨胞占我国海外入境人次总数比重一直维持在85%以上,与外国旅客相比占有绝对优势。但从增长速度来看境外国人不仅占总入境人次的比重一直持续增长,而且其增长速度除1998年外均高于入境总人次和港澳台同胞及侨胞入境人次的增长速度。这说明外国客源市场份额正呈现加速扩大态势。 再者,中国的海外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按客源地可以划分为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五大市场。其总体格局是:亚洲和东太平洋区域市场为主体,欧洲和北美洲远程洲际市场为两翼。其中,亚洲市场(不包括港澳台)是我国传统的主要海外客源市场。2000年入境旅客人次数量首次超过600万,2001年接近700万,2002年达到864万,所占旅客总人次比重连续3年超过60%,不仅如此,亚洲市场2000~2002年均保持2位数的速度增长,在五大客源市场中几乎每年都是最快的。因此,亚洲市场的重要地位是无可撼动的。 其次从海外客源国特点分析,改革开放至今,中国海外客源国市场格局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而最新数据表明,不同的地域文化,经济和交通等内在、外在的条件会无形的影响入境旅游的选择。2012年2月韩国旅客入境达到62万人多,日本也有近60万人,美国和俄罗斯都是近30万人。因此,日本、韩国和美国、俄罗斯是我国四大主要旅游客源国。 二、影响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的因素 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旅游大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能促进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还是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对外交流,加快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从目前入境旅游的现状来看,主要的有利因素有:1、中国旅游产品供应链日趋完善,旅游各要素的供给越发充裕,这给中国入境旅游业长期、持续的增长提供了根本的保证;2,、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的政策还将继续,旅游的入境市场政策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特点;3、中国对外交往增多,区域合作的加强给入境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主要的制约因素有:1、旅游产品体系不健全,旅游商品缺乏吸引力。旅游地仍以观光类型为主,度假型旅游地的开发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专项型旅游地开发还未真正起步。所以,造成娱乐设施不完善,在景区,适宜家庭、儿童娱乐的康乐产品太少,地方特色的娱乐游戏活动也没得到很好的挖掘,无法适应海外旅游多方位的需求。2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第一,旅游交通运力不足,制约了产业规模经济的形成。突出表现在:民航机型小,机场建设严重滞后,国际航线和航班增长缓慢;火车客运超负荷运行,旅游集散城市火车起点车次不足;区域内公路特别是通往旅游区的公路等级低、

中国入境旅游的主要客源地及其拓展研究

中国入境旅游的主要客源地及其拓展研究 李天顺 摘要:通过对1985—1996年我国入境旅游的数据分析和对主要旅游热点城市的抽样调查,分析总结了主要客源地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规律,指出我国入境旅游客源地的布局已基本形成,客源地拓展的潜力十分巨大;并从入境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战略要求出发,在旅游资源吸引力和入境游客时空动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深层次开发现有主要客源市场和大力开发潜在客源地的对策.关键词:旅游;客源地;拓展 Main tour source places to China and its expansion Li Tianshun (College of Tourism and Environment Science,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710062 Xi′an,PRC)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data analysis of the tour to China during 1985 and 1996 and the sample research of the main hot tourist cities,the basic features and the change rules of the main tour source places are disclosed,and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spread of the tour source places has been formed,but the potential of extending the tour source places is still great.According to the strategic demand of the sustained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to China, the paper put forward some proposals concerning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present tour market and the potential tour source places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tour resources attraction and the general trends of the time and space change of the tourist to China. Key words:tourism; tour source place; expand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国际旅游人数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将由目前的3.5%增加到7%,绝对数将增加1倍以上[1].如何通过客源地的拓展在旅游市场里占有更大的份额,是摆在我国旅游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2] 1 主要客源地 以1985年入境旅游的人数指数为100,计算出1986—1996年各年的指数和同期入境旅游的外国人人数指数(表1),可明显看到:1985—1996年间,来华旅游的入境人数平稳增长,平均年递增10.9%.其中,港澳台入境人数的增幅与此相近,华侨入境人数的增幅较缓,而外国人入境人数迅速增加,平均年递增17.2%,特别是亚州、欧洲和非洲等3大洲的入境人数增加最快,主要客源地的布局已基本形成. 表1 1986—1996年入境旅游的外国人人数指数 分类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我国出入境旅游现状分析

我国出入境旅游现状分析 论文关键词: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制约因素 论文提要:本文分别从出境旅游和入境旅游的现状入手,深入分析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瓶颈和趋势。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从总体上提出了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方向是全面发展国内旅游,积极发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合理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改善基础设施,推进重点旅游区、旅游线路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继续发展观光旅游,开发休闲度假以及科普、农业、工业、海洋等专题旅游,完善自助游服务体系;继续推进红色旅游;加快旅游企业整合重组;鼓励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本文将分别从出境旅游和入境旅游的现状入手,深入分析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瓶颈和趋势。 一、我国入境旅游现状 与所有发展中国家一样,我国的旅游业

是从入境旅游起步的。1978年以来,在宏观改革开放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推动的双重 作用下,我国旅游业经历了入境旅游率先快速发展、国内和出境旅游先后迅速兴起的发展模式,即先入境、后国内、再出境的发展模式。发展入境旅游可以赚取外汇并有利于提高就业,所以大力发展入境旅游是我国旅游发展的长期政策。 (一)我国入境旅游发展状况。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入境旅游方面取得了长足 进步,在世界旅游大国中的地位不断攀升, 但就规模、在世界的影响力以及吸引力而言,我国的入境旅游仍有发展潜力。尤其是近几年,入境旅游的发展速度较缓,其优先地位 尚未得到充分体现。 从过夜入境旅行者人数和旅游外汇收 入环比增长率可以看出,我国入境旅游人数在2002年后波动较大,但总体维持10%左右的增长率。从目前来看,我国旅游产品供应链的日益完善、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和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我国对外交往的增多 和区域合作的加强给入境旅游带来了积极

中国旅游地理大纲

《旅游地理》教学大纲 旅游地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所用教材为庞规荃编著的《中国旅游地理》(旅游教育出版社)。本课程以中国特定地域为研究对象,全面研究了我国旅游资源形成的环境、特点、分布及其开发利用和发展规律,阐述了旅游活动与我国旅游地理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协调发展的关系。 考试题型: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简答 第一编旅游地理概论 第l章年轻的综合性边缘科学——旅游地理学 问题: 1、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2章旅游资源 名词: 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 问题: 1、旅游资源是如何分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对旅游资源保护的意义何在? 第3章旅游开发 名词: 旅游开发 问题: 1、旅游开发应考虑哪些方面的条件? 2、旅游开发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旅游开发有哪些主要类型? 第4章旅游业规划 问题: 1、旅游规划的特点主要有哪些? 2、旅游规划的步骤大体分为哪几方面? 第二编中国旅游地理总论 第l章中国的自然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旅游地理位置;地貌;风景名山;海岸带;海岸带旅游;康乐气候;风景名胜区 问题: 1、我国风景名山的主要类型和代表名山是什么? 2、熔岩地貌和丹霞地貌是如何形成的? 3、我国各类名泉风景区有哪些? 4、我国如何利用气候环境开发旅游项目?我国主要的天气景观有哪些? 5、我国风景名胜可分为几大类?举出代表景区。 6、我国自然保护区有哪些类型? 第2章中国的人文旅游资源 名词: 文物;丝绸之路;京杭大运河;园林;红色旅游;风土民情;民俗旅游;博物馆。 问题: 1、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有哪些? 2、我国古代主要水利工程有哪些? 3、说明我国园林的三大类型和代表园林。 4、我国有哪些民族民俗旅游资源? 5、我国博物馆大致可分为哪些类型? 第3章交通与旅游 名词: 旅游线路 问题: 1、说明发展交通运输与旅游大众化的关系。 第三编中国旅游地理分区 第l章旅游地理区划 名词: 旅游区 问题: 1、说明中国旅游地理分区是如何划分的。 第2章京、津、冀旅游区

中国入境客源国概况

中国入境游客客源国概况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中国的国际旅游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入境旅游人数和外汇收入迅速攀升。从2005年到2007年,入境旅游人数从1.20亿增加到1.32亿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从293亿美元增加到419亿美元,外汇收入世界排名从第6位上升到第5位。中国继续保持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的地位。入境旅游业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国际服务贸易领域,带动和促进作用小断增强,综介功能日渐显现。 一、地区结构 港澳台地区是中国入境旅游业最重要的客源地,其旅游人数占中国入境旅游人数的80%以上,与外国游客相比占有绝对优势。经过了多年的高速发展,港澳台同胞入境人次数量近几年一自稳定地增长。外国游客所占比重一般在20%以内,但增长速度比港澳台同胞更快,外国客源市场份额正呈现加速扩大趋势。 近三年统计资料显示,按洲别计,中国入境外国游客主要集中在亚洲,美洲和欧洲入境旅游者次之,大洋洲和非洲最少。亚洲入境旅游者所占比重超过60;美洲和欧洲约占1/3;其他地区的比重在4%左右。 由于文化同渊性以及近年来亚洲经济的飞速发展,亚洲居民来华旅游消费需求倾向高于其他地区。近三年,韩国一自是中国入境旅游的第一大客源国,日本是我国多年来的前两大客源国之一,韩、日在我国外国人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东南亚市场是我国周边地区重要的客源市场,主要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非律宾和印度尼西亚。随着中国和东盟各方而关系日益密切,中国和东南亚市场的旅游交流必将更加深入。 欧洲和美洲虽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客源输出地,但山于距离遥远,历史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差距等原因,却小是中国入境旅游业的最大客源地。不过,美、英等发达国家人均GDP高,跨国旅游支付能力强,居民来华旅游人数增长有较大潜力。 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中国在南半球的重要客源市场,近年来以2位数增长。 非洲始终是中国对外政治、经济、文化交们的重要伙伴,但山于其经济能力有限,每年来华旅客的绝对数量至今未超过40万人次。2007年非洲市场的增长率为29.05,居五大洲之首。 总的来说,当前我国入境旅游发展态势良好,客源全球化进程力ii-决。港澳台基础市场增长日趋稳健,已逐步进入稳定增长期;外国旅华市场持续增长,增长态势日益明显,正进入快速发展期。日本、韩国、东南亚等传统市场稳定增长,欧洲、北美、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加快成长,南美、中东、非洲等潜在市场日见端倪。 2000年,中国海外客源市场排名前13位的客源国依次是:韩国、日本、俄罗斯、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非律宾、蒙古、泰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德国、印度尼西亚、法国、印度、哈萨克斯坦、意大利。 二、年龄,性别结构 1、年龄结构近三年入境外国游客统计资料显示,25—44岁这一年龄段占的比例最高,将近半数;其次是45—64岁段,约占1/3;再是15—24岁,约占1/12; 65岁以上和14岁以下旅游者人数较少。旅游者的年龄分布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纺锤体”态势,中青年在旅游者人u结构中占有突出地位。从变化趋势看,25—44岁这一年龄段占的比例有所下降,45—64岁段平稳增长,15—24岁段保持稳定,14岁以下入境游客所占比例有小幅上升,“65岁以上的老年人市场呈现明显增长势头。统计结果与近年入境游客抽样调查综介分析报告显示的特征基本吻介。 2、性别结构近三年入境外国游客统计资料显示,男性游客在性别比例中占绝对优势,接近2/3,女性游客约占1/3强。从变化趋势看,男性所占比例略有下降,近三年下降了1.7% 。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要点

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摘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潜力巨大的出境旅游市场已引起全球瞩目,但是入境旅游市场却持续低迷,出境旅游这一高额利润市场也受到国内外旅行社的普遍关注。本文采用市场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对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现状的分析,揭示我国旅游贸易逆差的原因,以及入境旅游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个人建议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 出境旅游入境旅游旅游逆差 旅游业是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食、行、游、住、购、娱等需求,提供相关旅游产品与服务为主的复合性产业,主要包括:观光产业、度假产、康体产业,商务产业、文化产业、娱乐产业、教育产业等等。而在一定条件下商业、餐饮业、旅游地产业等产业也由于本身具有重要特色而会归入其范围内。因而,旅游业可说是一种无烟产业,优势明显。 在当今时代,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解决就业,帮助扶贫开发方面成效显著,产业不断提高。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的中国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的拉动、社会就业的带动、以及对文化的提升与环境的改善作用也日益显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我国旅游人数逐年增长,旅游资源日益丰富,旅游市场日趋完善。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的现象之下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出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分析。 一、我国出入境游客数量状况 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全国国内旅游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7%。入境旅游人数12907.7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 2.5%。其中:外国人2629.03万人次,下降 3.3%;香港同胞7688.46万人次,下降2.3%;澳门同胞207 4.03万人次,下降2.0%;台湾同胞516.25万人次,下降3.3%。中国国家旅游局3日宣布,截至2014年11月,中国内地公民当年出境游首破1亿人次。 从旅游局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旅游市场中出入境游客数量分布不均,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出境旅游市场则发展良好,这就造成了我国旅游业的贸易逆差,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贸易逆差持续增大,据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旅游业境外消费1020亿美元,贸易逆差519亿美元;2013年境外消费1287亿美元,贸易逆差769亿美元;2014年前6个月境外消费700亿美元,逆差470亿美元,预计2014年贸易逆差会超过1000亿美元。 二、出现旅游贸易逆差持续增长的原因

出入境旅游现状

出入境旅游现状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从总体上提出了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方向是全面发展国内旅游,积极发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合理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改善基础设施,推进重点旅游区、旅游线路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继续发展观光旅游,开发休闲度假以及科普、农业、工业、海洋等专题旅游,完善自助游服务体系;继续推进红色旅游;加快旅游企业整合重组;鼓励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本文将分别从出境旅游和入境旅游的现状入手,深入分析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瓶颈和趋势。 一、我国入境旅游现状 与所有发展中国家一样,我国的旅游业是从入境旅游起步的。1978年以来,在宏观改革开放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推动的双重作用下,我国旅游业经历了入境旅游率先快速发展、国内和出境旅游先后迅速兴起的发展模式,即先入境、后国内、再出境的发展

模式。发展入境旅游可以赚取外汇并有利于提高就业,所以大力发展入境旅游是我国旅游发展的长期政策。 我国入境旅游发展状况。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入境旅游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在世界旅游大国中的地位不断攀升,但就规模、在世界的影响力以及吸引力而言,我国的入境旅游仍有发展潜力。尤其是近几年,入境旅游的发展速度较缓,其优先地位尚未得到充分体现。 从过夜入境旅行者人数和旅游外汇收 入环比增长率可以看出,我国入境旅游人数在2002年后波动较大,但总体维持10%左右的增长率。从目前来看,我国旅游产品供应链的日益完善、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和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我国对外交往的增多 和区域合作的加强给入境旅游带来了积极 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直接影响着我国入境旅游人数的快速增长。 我国入境旅游的制约因素。一般说来,旅游市场竞争态势的形成受两类因素的制约:一类为存量因素,包括资源丰度、区位优

中国旅游地理区划方案

11-12学年第2学期旅游地理期末论文 中国旅游地理区划方案 :灌郁 学号:A12110324 班级:旅游管理1102班 任课教师:绍刚 ... . .

目录 目录 (2) 前言 (3) 一、中国旅游地理区划的基本概念 (3) 1.1旅游地理区的概念与特点 (3) 1.2旅游地理区划的概念及类型 (3) 1.3旅游地理区划的目的及意义 (4) 1.4旅游地理区划的原则 (4) 二、中国旅游区划经典案例 (5) 2.1中国旅游资源区划 (5) 2.2中国大陆地区旅游季节气候区划 (5) 2.3中国旅游文化区划 (5) 2.4中国旅游地理区划 (5) 三、我国旅游区划方案 (6) (一)华北—华夏文化—古都古迹名胜旅游区 (6) (二)华中—荆楚文化—湖山峡谷旅游区 (6) (三)华东—吴越文化—江南山水园林旅游区 (7) (四)华南—岭南文化—亚热带、热带山水景观旅游区 (7) (五)东北—关东文化—林海雪原、火山景观旅游区 (7) (六)西南—民族风情—奇山秀水、高山峡谷旅游区 (8) (七)西北—丝路文化—干旱荒漠、绿洲旅游区 (8) (八)蒙—蒙文化—塞外草原风光旅游区 (8) (九)青藏—藏文化—高原寒旱草原、冰雪旅游区 (9) (十)港澳台—中西文化—海岛、海湾现代风貌旅游区 (9) 四、结语 (10) 参考文献 (10) 附录:我国旅游区划方案 (11) ... . .

旅游区划的原则 中国旅游地理区划方案 前言 中国地域辽阔、起源古老、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多元的地域文化、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及旅游业的发展存在着时空分布的不平衡,导致中国旅游资源出现明显的地域分异。中国旅游地里区划已有很多方案,但迄今为止还尚未进行正式的旅游区划。本文仅是笔者个人提出的中国旅游区划方案,如有偏颇之处尽请谅解。 一、中国旅游地理区划的基本概念 1.1旅游地理区的概念与特点 旅游地理区简称旅游区,是在现代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客观形成的地域旅游单元,是指含有若干共性特征的风景名胜地域综合体。它是在旅游景观即自然风景发生的自然地理基础和人文景观形成的人文地理基础上具有相对一致性和共同联系,并以旅游城市为中心和旅游接待设施为主要标志,以广泛的外旅游经济联系为纽带的开放型地域旅游综合体,是属于风景区之上的高层次、主系统的大尺度风景名胜地域。 从旅游地理区的概念出发,一般而言,旅游地理区具有如下特征: ①系统性。旅游地理区在职能上和地域上都是完整的,具有已配套的社会功能,其中首要的是恢复和增强旅游者的健康、体力、能力和精力,满足其精神与物质的要求。 ②地域性。旅游地理区以一定地域空间为载体,每一个旅游区都包含有特定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至少有一个完善的旅游中心或旅游组织基地及发达的旅游交通网络联系外,是一个结构有序的开放系统。 ③层次性。旅游地理区有不同功能类型和不同等级层次之分,各个层次结构的旅游地理区有机组合构成一个完整的旅游区系统。这一特性使旅游区划和旅游地理区的分级分等研究与管理成为可能。 旅游区具有组织区域旅游活动的机构、设施和功能,加入了人为干预作用,是一个有预定目的、可控的复合系统,从而有利于从整体上达到最优设计、最优控制、最优管理和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旅游区的功能,实现综合最优化效果。 1.2旅游地理区划的概念及类型 旅游地理区划是人们根据不同目的,依照不同要求和指标,对一定地域的旅游资源与环境进行地理区划划分。一般将旅游资源相对集中、类似,与邻区有显著地地域差异,而区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较为密切的地区划分为一个旅游地理区。旅游地理区划所划分出的旅游 ... . .

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资源发展现状分析资料

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资源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潜力巨大的出境旅游市场已引起全球瞩目,但是入境旅游市场却持续低迷,出境旅游这一高额利润市场也受到国内外旅行社的普遍关注。本文采用市场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对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现状的分析,揭示我国旅游贸易逆差的原因,以及入境旅游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个人建议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 出境旅游入境旅游旅游逆差 旅游业是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食、行、游、住、购、娱等需求,提供相关旅游产品与服务为主的复合性产业,主要包括:观光产业、度假产、康体产业,商务产业、文化产业、娱乐产业、教育产业等等。而在一定条件下商业、餐饮业、旅游地产业等产业也由于本身具有重要特色而会归入其范围内。因而,旅游业可说是一种无烟产业,优势明显。 在当今时代,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解决就业,帮助扶贫开发方面成效显著,产业不断提高。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的中国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的拉动、社会就业的带动、以及对文化的提升与环境的改善作用也日益显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我国旅游人数逐年增长,旅游资源日益丰富,旅游市场日趋完善。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的现象之下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出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分析。

一、我国出入境游客数量状况 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全国国内旅游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7%。入境旅游人数12907.7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5%。其中:外国人2629.03万人次,下降3.3%;香港同胞7688.46万人次,下降2.3%;澳门同胞2074.03万人次,下降2.0%;台湾同胞516.25万人次,下降3.3%。中国国家旅游局3日宣布,截至2014年11月,中国内地公民当年出境游首破1亿人次。 从旅游局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旅游市场中出入境游客数量分布不均,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出境旅游市场则发展良好,这就造成了我国旅游业的贸易逆差,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贸易逆差持续增大,据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旅游业境外消费1020亿美元,贸易逆差519亿美元;2013年境外消费1287亿美元,贸易逆差769亿美元;2014年前6个月境外消费700亿美元,逆差470亿美元,预计2014年贸易逆差会超过1000亿美元。 二、出现旅游贸易逆差持续增长的原因 (一)旅游环境不尽如人意 旅游环境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法律环境,这三种环境都是旅游资源,应并重开发。如今,大家都认准了旅游是投资少、见效快、就业广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国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将旅游作为重点产业来抓,有的一个省就设了40个旅游开发区。比如神秘的西双版纳是我国宝贵的热带原始森林,是一个极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风景区,但近十几年的

【中国旅游研究院】2017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

《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 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6 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6》 2016》 发布会
中国旅游研究院 李创新 博士 2016年 2016年9月30日 30日 北京

主要内容
一、入境旅游市场持续增长, 入境旅游市场持续增长,旅游贸易顺差稳中有扩 二、全球国际旅游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全球国际旅游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欧洲、 欧洲、亚太和北美继续领跑 三、中国主要客源国的出境旅游发展状况 四、入境客流扩散的等级性与近程性特征显著, 入境客流扩散的等级性与近程性特征显著,客流扩散的路径持续多样化 五、入境游客对我国旅游服务质量的整体评价有较明显增长 六、中国入境旅游发展趋势分析 七、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政策建议

一、入境旅游市场持续增长, 入境旅游市场持续增长,旅游贸易顺差稳中有扩 2015年接待入境游客13382.04万人次, 万人次,同比增长4.14%。
万 人 次
入境游客人次
增长率
增 长 率
16000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0% -1.00% -2.00% -3.00% -4.00%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年份

一、入境旅游市场持续增长, 入境旅游市场持续增长,旅游贸易顺差稳中有扩
2015年中国接待入境过夜游客5688.57万人次, 万人次,同比增长2.30%,市场规模总量位 居世界第四, 居世界第四,仅次于法国、 仅次于法国、美国和西班牙。 美国和西班牙。
万 人 次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法国 美国 西班牙
入境过夜旅游人次
中国
意大利 土耳其
德国
英国
墨西哥 俄罗斯
国家( 国家(地区) 地区) 2015年全球入境过夜旅游人次十强排名图

中国旅游市场变化情况分析

2010中国旅游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旅游市场现状及未来趋势 2009年,我国旅游业总体保持较快增长,旅游总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其中,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入境旅游市场逐步恢复,出境旅游市场平稳发展。同时,旅游投资规模大幅增长,企业经营业绩开始回升,旅游产业对经济社会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全年旅游总收入为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1.3%。2009年,在旅游产业供给方面,投资规模大幅增长,产业发展更具活力。旅游相关产业投资规模的大幅度增长,直接带动了旅游投资的快速增长,各地旅游投资出现了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企业经营业绩方面,企业经营业绩开始回升,景区类企业经营状况好于旅行社和饭店行业。其中,西部地区企业经营状况要好于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城市和城市周边景区比长线旅游景区经营形势要好;成熟的顶级景区的经营状况比无资源优势的一般景区要好。 《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中数据表明:2009年中国旅游业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19.02亿人次,增长11.1%;国内旅游收入1.02万亿元,增长16.4%;入境旅游人数1.26亿人次,下降2.7%;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088万人次,下降4.1%;旅游外汇收入397亿美元,下降2.9%;,旅游总收入1.29万亿元,增长11.3%。《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这十年也将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黄金十年”。 据《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预测:2015年我国旅游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8%,2020年我国旅游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11%。随着我国旅游业继续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1、中文名称:中国旅游地理 2、英文名称: 二、课程简介 该课程分四大部分。首先,揭示了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任务,叙述了旅游的产生与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阐明了旅游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次,阐述了旅游资源的概念及主要类型,分述了各种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特征,分布规律及与旅游的关系;第三,提出了旅游地理区划的一般原则与方法及中国旅游地理区划的对象和主要的旅游区,分析了各旅游经济区中旅游资源的地理分布规律和旅游线路的布局特点,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发展旅游业的地理条件和经济基础,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和旅游产品的特色,旅游景点的开发利用情况等;第四,旅游交通地理,论述了旅游与交通的关系及旅游交通的特点与分类,主要旅游交通的方式及其发展趋势等。 三、适用专业 全校所有专业。 四、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任意选修课,在各专业教学中起辅修作用,加强学生文化修养和扩大知识面。 五、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中国旅游地理学概述 1、内容: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任务,旅游的产生和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等。 2、要求:通过学习,了解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史与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国民经济的重大影响。掌握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任务,熟悉与旅游地理学研究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明确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方向。 (二)旅游资源概述 1、内容:旅游资源概念,分类原则和基本类型,旅游资源的特性等。 2、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旅游资源的研究范畴,了解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及分类方法,弄清旅游资源的特性。 (三)自然景观旅游资源 1、内容:自然风光旅游资源的类型及各类型资源的旅游价值。地貌、水域、气候天象、生物等。 2、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自然风光旅游资源中的各类型资源对旅游的作用,掌握自然风光旅游资源中各类型资源形成的原因及特点,各类型资源在我著名景区景点中的分布情况。(四)人文景观旅游资源 1、内容: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的类型及各类型资源的旅游价值。古都及历史文化名城、古迹和建筑、宗教文化、风土民情等。 2、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人文景观旅游资源中的各类型资源的特色及其旅游价值,分析各类型人文景观资源在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掌握开发和利用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的一般要求。 (五)旅游交通地理 1、内容:旅游交通概念及主要类型、特点,中国旅游交通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等。 2、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旅游与交通的关系及相互影响;掌握旅游交通网络的结构及

中国入境旅游的产业地位分析

中国入境旅游的产业地位分析 中国入境旅游的产业地位分析 杨锦权/王迎新 【专题名称】旅游管理【专题号】F9 【复印期号】2007年06期【原文出处】《云南社会科学》(昆明)2007年2期第79~81页【作者简介】杨锦权,王迎新,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北京100102 ????杨锦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王迎新,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内容提要】 从国民经济和旅游业两个不同的视角对中国入境旅游的产业地位进行了分析,得出其存在提升空间或与其本应所处的产业地位不相符的结论,进而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入境旅游/产业地位/外汇收入/就业 ????旅游是旅行和游览的有机结合,入境旅游是指国外旅游者来华进行游览观光、休闲度假等有目的活动的总称。入境旅游是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旅游服务是中国服务贸易中最主要且最有优势的分行业之一。从世界范围来看,入境旅游业是一个国家(地区)赚取外汇和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其入境外国旅游者人数和外汇收入是衡量该国家(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1](P50)。因此,研究入境旅游意义重大。20多年来,中国入境旅客人数和外汇收入呈上升态势(2003年除外)。随着中国更进一步的对外开放,世界经济状况的不断改善,入境旅游的良好发展势头仍会继续保持。但是,其在旅游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如何?是否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相符?回顾文献

会发现: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入境旅游结构、对入境旅客人数的预测、就业贡献及竞争力等方面,并未对产业地位加以关注。 ????根据臧旭恒等人的看法,产业既可指各具体产业部门如农业、工业、服务业,又可指更具体的行业部门如钢铁业、纺织业等。[2](P6) 本文论证的入境旅游产业地位是指入境旅游与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当前入境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关系。笔者拟从国民经济和旅游业两个不同的视角分析入境旅游的产业地位,并针对当前入境旅游的现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从国民经济角度看入境旅游的产业地位 ????西蒙·库兹涅茨在《现代经济增长》中从总产值和劳动力角度论证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规律[3],国内很多研究采用该方法论证各产业的产业地位。在本节的分析中,笔者采用这两个指标的衍生指标——比重、贡献率等形式对入境旅游业的产业地位进行分析。 ????1.入境旅游的外汇收入和从业人数的比重分析 ????笔者采用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占当年外汇储备的比重作为分析对象,鉴于入境旅游的收入是以外汇形式增加国民财富,其比重即为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对外汇储备的贡献量,其比重变化情况可以反映入境旅游业相对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发展情况,这有利于说明中国入境旅游的产业地位。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占外汇储备的比重自1993年以后呈逐步下降趋势,2004年所占比重仅为4.22%。这并不意味着入境旅游业停滞甚至发展更为落后,而是说明了入境旅游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行业,所带来的外汇增加额远远落后于其他行业出口所带来的外汇增加额。这不仅与旅游业自身发展缓慢有关,而且与国家政策包括贸易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倾向有关。以上分析表明,根据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占外汇储备比重的变化情况,入境旅游的发展比国民经济的其他产业落后,产业地位的提升空间较大。 ????笔者选择入境旅游从业人数占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比重作为分析对象,有利于发现入境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吸纳就业的水平,客观地从就业效应的角度分析入境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入境旅游从业人数占第三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但是所占比重甚小,在1%左右徘徊,不超过1.2%。这说明第三产

【2019年整理】中国旅游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2011中国旅游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旅游市场现状及未来趋势 2009年,我国旅游业总体保持较快增长,旅游总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其中,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入境旅游 市场逐步恢复,出境旅游市场平稳发展。同时,旅游投资规模大幅增长,企业经营业绩开始回升,旅游产业对经济社会 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全年旅游总收入为 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1.3%。2009年,在旅游产业供给方面,投资规模大幅增长,产业发展更具活力。旅游相关产业投资规模的 大幅度增长,直接带动了旅游投资的快速增长,各地旅游投资出现了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 力。在企业经营业绩方面,企业经营业绩开始回升,景区类企业经营状况好于旅行社和饭店行业。其中,西部地区企业 经营状况要好于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城市和城市周边景区比长线旅游景区经营形势要好;成熟 的顶级景区的经营状况比无资源优势的一般景区要好。 《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中数据表明:2009年中国旅游业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国内 旅游人数达19.02亿人次,增长11.1%;国内旅游收入 1.02万亿元,增长16.4%;入境旅游人数 1.26亿人次,下降2.7%;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088万人次,下降4.1%;旅游外汇收入397亿美元,下降2.9%;,旅游总收入 1.29万亿元,增长11.3%。《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这十年也将成 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黄金十年”。 据《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预测:2015年我国旅游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8%,2020年我国旅游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11%。随着我国旅游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旅游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产业,预计到 2020年,全国旅游业增加值预计占全国服务业增加值的12%以上。 今年中国旅游市场形势总体看好 《2010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认为,2010年中国旅游市场形势总体看好:国内旅游市场更加红火,出境旅游市

我国入境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殷书炉/杨立勋 【专题名称】旅游管理 【专题号】F9 【复印期号】2009年04期 【原文出处】《统计教育》(京)2009年1期第18~22页 【英文标题】A Study onthe Influencing FactorsofChina′s Inb ound Tourism Development 【作者简介】殷书炉,西北师范大学经管学院硕士研究生;杨立勋,西北师范大学经管学院教授。 【内容提要】影响入境旅游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以往的文献大多研究的是影响我国入境旅游发展的内部因素。而通过从影响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的外部因素角度进 行实证和现实分析,发现国内经济发展水平、世界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 程度和文化交流对我国入境旅游的影响作用最为明显。同时,就我国入境旅游 业深入发展过程中亟待改善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There are a wide range of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 pment of inbound tourism. Most of the previous litera turesjust analyzed the internal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 hina's inbound tourism.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extern al factors of China's inbound tourism market, and specifi esthat the development levelsof the domestic economy,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the de greeof opening to the world andcultural exchanges h ave obvious effect on China's inbound tourism. At th e same time, the corresponding proposals andsolution s are given to solvethe problems in the deve lopment processoftourismin China. 【关键词】入境旅游/现实分析/对策Inbound tourism/Reality analysis/Solutions ? 1 引言?入境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产业国际化水平和产业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各国都制定了不同的政策来支持和鼓励入境旅游业的发展。2007年我国入境旅游依旧保持了较快增长,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3187.33万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1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5%和23.5%;旅游业收入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4.42%。影响入境旅游业的发展因素是多方面的,

《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报告2019》

报告对入境旅游市场的整体发展态势进行梳理,分析其增长背后的行政主体及市场主体的助推作用,并对未来入境旅游发展,尤其目的地营销提出建议。 入境旅游进入恢复增长的新通道 我国入境旅游自2015年以来开始恢复增长,并在此后的四年里连续保持小幅增长。2018年,我国接待入境游客1.41亿人次,同比增长1.2%。与此同时,入境的过夜市场和外国人入境市场规模同样保持稳步扩大,2018年,我国接待入境过夜游客6290万人次,外国游客3054万人次,分别增长3.6%和4.7%。预计2019年我国入境旅游将保持稳步增长。 入境客源市场结构在保持稳定的同时,不断优化 亚洲地区是中国最主要的入境客源市场。其中,中国港澳台市场依然是我国入境旅游的基础客源市场,2018年,中国港澳台市场的占比达78%,在入境过夜旅游市场,其占比也超过60%。即使不考虑中国港澳台地区,亚洲地区也持续是我国最主要的客源市场。亚洲市场占外国人入境市场的比重稳定在60%左右,其次是欧洲和北美市场,它们的占比分别稳定在20%和10%上下。在我国入境客源市场保持稳定的同时,其结构也在持续优化,入境过夜市场占比及外国客源市场占比持续上升。2018年我国入境过夜市场占比为44.5%,相比2000年提高7个百分点。外国客源市场占比从2000的12.2%增加到2018年的21.6%,提升9个百分点。 入境旅游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中央和地方政府持续在签证、购物退税、证件便利化应用等方面发力,为入境旅游发展营造更好的政策环境。文旅融合发展将正在为入境旅游产品开发、目的地营销及复合型人才培养等工作注入新动力。城市作为入境旅游市场的关键支撑,正在积极参并创新入境旅游目的地营销推广的活动内容与方式。 入境旅游市场主体不断创新商业模式 在入境游客需求更加散客化及个性化趋势下,从事入境旅游业务的典型市场主体——旅行服务商更加多元,不断创新商业模式,以满足不同客源市场、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不仅有继续致力于观光团的传统旅行社,也有侧重于细分市场及满足游客精细化体验的中小旅行服务商。 目的地营销首先要做足客源市场研究工作 目的地营销首先要综合多指标识别重点客源市场。在中国港澳台市场潜在来华旅游市场规模既定的情况下,港澳台市场的增长潜力有限,外国客源市场是筛选重点客源市场的范围。在考虑全球主要入境客源市场和中国主要入境客源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基于主要客源市场来华旅游历史数据以及其来华旅游占其出境市场的比重数据,筛选出“问题客源市场”和“潜力客源市场”,前者为近期来华旅游增长有限,来华旅游人数低于历史峰值的客源市场,典型代表为日本;后者为来华游客规模占其出境市场比重相对偏低,但其出境旅游规模较大或者增长较快的客源市场,典型代表为印度。 紧跟游客需求开展目的地营销。基于中国旅游研究院的入境游客消费行为调查以及中国旅游研究院与谷歌联合开展的入境游客行为与态度调查结果,分析我国旅游目的地营销及管理工作的主要方向和内容。我们发现,入境游客的人口统计特征显示我国目的地营销的目标客群是受教育水平及收入水平较高的中青年群体;入境游客偏好显示,自由、品质与体验应该是旅游产品营销的关键词;入境游客信息获取渠道及信息需求显示,应注重线上渠道和口碑营销,普及基础实用信息。入境游客的满意度评价及旅行障碍认知表明我国旅游便利度和基础设施等仍需改善。 以下为刘祥艳博士现场演讲PPT: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