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柴油机燃烧室结构特点分析

柴油机燃烧室结构特点分析

柴油机燃烧室结构特点分析

柴油机燃烧室是燃烧柴油的地方,它起到了控制燃料的供给和混合气的形成等重要作用。燃烧室的结构设计如果合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柴油机的效率和经济性。下面就柴油机

燃烧室结构特点进行分析。

1、燃烧室形状

柴油机的燃烧室形状多样,通常可分为壶形、球形、亥形、板形等几种,不同形状的

燃烧室对燃烧过程的影响也不同。

壶形燃烧室是柴油机燃烧室的一种经典设计,它的底部为平台式,顶部为半球形。壶

形燃烧室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实现压缩比的提高,可达到较高的燃烧效率,而且也能降低柴

油机的噪音和振动。但是,壶形燃烧室也会出现喷嘴冲击、冷却效果差的情况,使得NOx、PM等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增加。

(2)球形燃烧室

球形燃烧室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燃烧室形式,它和壶形燃烧室一样,也较为容易实现高

压缩比,但相对来说噪音和振动效果要稍差一些,同时还容易出现爆震等不良现象。

亥形燃烧室主要是用于重型柴油机上,它的形状与亥状相似,底部为平台式,顶部为

矩形,但是中间有一个缩颈,这种设计能够实现燃油的充分燃烧,减少烟气的生成,从而

降低排放。

板形燃烧室结构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它的底部和缸盖面基本平行,主要用于小型柴油

机上,能够在较小的空间范围内实现充分的燃烧和压缩。

2、喷油器位置

柴油机燃烧室中的喷油器位置是非常关键的,喷油器把高压柴油喷入燃烧室,形成混

合气。喷油器的位置不同会对燃烧产生影响。

(1)顶置喷油

顶置喷油是指喷油器位于燃烧室的顶部,它的优点是喷油不易造成喷嘴冲击和气流剪切,可以实现较高的燃油雾化质量,还能提高柴油机的燃烧效率。但是,顶置喷油器也容

易导致柴油机的噪音和振动加剧。

边置喷油的喷油器位于燃烧室的侧面,它可以使得喷油直接喷到气体中,形成较强的

涡流,从而更好地推动混合气体的燃烧。边置喷油有助于降低柴油机的噪音和振动,但是

也容易造成气流诱导不足和气流旋转不良等问题。

3、进气系统

柴油机燃烧室的进气系统也是结构设计的重要部分,它可分为直接进气和间接进气两种形式。

(1)直接进气

直接进气是指进气系统直接将空气送入燃烧室,此类结构又被称为直喷式燃烧室。它可以实现较高的燃烧效率,能够降低柴油机的废气排放。但是,由于直接进气燃烧室一般设计比较复杂,且需要与喷油装置精细的匹配,所以造价相对较高。

间接进气是指在进气系统中带有一个预燃室来燃烧一定量的柴油,再通过活塞的运动将其压缩,并将压缩后的空气送入燃烧室,从而形成混合气。间接进气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且造价相对较低,但相对来说燃烧效率较差,不够充分。

综上所述,柴油机燃烧室的设计应该根据柴油机的特点和应用场景,选择不同的燃烧室形状、喷油器位置和进气方式,以实现燃油充分燃烧、降低排放、提高效率和经济性等目标。

柴油机燃烧室

柴油机燃烧室 柴油机在进气过程中进入燃烧室的是纯空气,在压缩过程接近终了时柴油才被喷入,经一定准备后即自行着火燃烧。由于柴油机的混合气形成的时间比汽油机短促的多,而且柴油的蒸发性和流动性都较汽油差,使得柴油在燃烧前难以彻底雾化蒸发并与空气混合,因而柴油机所形成的可燃混合气的品质较汽油机差。因此,柴油机采用较大的过量空气系数,使吸入燃烧室的柴油能够燃烧的比较完全。 雾化混合 利用燃油与空气的相对运动形成混合气。雾化质量越高,混合气形成越快,混合越均匀。空间雾化形成的混合气,包括完全气相和极其细小油滴。 空间雾化混合 雾化→蒸发→扩散混合油膜蒸发混合 利用燃烧室壁面高温使其表面的燃油油膜蒸发形成混合气。燃烧室壁温越高,混合气形成越快。油膜蒸发形成的混合气是完全气相的。 油膜蒸发混合 蒸发→扩散混合 因此,油膜蒸发混合必须组织空气运动。 直喷式燃烧室柴油机的性能特点: 球形燃烧室的缺点: (1)冷起动比较困难。因为空间雾化燃料少,起动时燃烧室壁温低,壁面蒸发混合少。(2)加速性能较差,空气涡流跟不上,容易冒黑烟; (3)低负荷时冒蓝烟,HC排放增加; (4)高、低速性能差别大; (5)增压适应性差,循环供油量大油膜变厚,影响混合气形成速率。(6)在大缸径上应用困难。当缸径增大时,每循环供油量增多,而燃烧室的相对表面积减小,使油膜变厚,影响混合气形成速率。 涡流室燃烧室主要特点(1) 混合气形成和燃烧主要是利用有组织的强烈压缩涡流;对喷雾质量要求不高,采用轴针式喷油嘴,喷油压力低,降低对燃油系统的要求,减少喷孔堵塞。 (2) 混合气形成质量对转速变化不敏感;由于压缩涡流随转速升高而加强,在高转速时仍能保证较好的混合质量,另外进气门直径大,高转速仍可获得较高的充气效率。

柴油机燃烧室结构特点分析

柴油机燃烧室结构特点分析 柴油机燃烧室是柴油机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结构特点直接影响了柴油机的性能 和燃烧效率。本文旨在对柴油机燃烧室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 1. 燃烧室形状 柴油机燃烧室的形状通常分为室内混合式和混合室外式两种。 室内混合式燃烧室采用室内膛道和喷油器组合设计,将喷油器嘴端的柴油喷射入室内,与在进气歧管中的空气充分混合,形成混合气体,进一步实现高效燃烧。这种结构特点是 燃烧室结构简单,其他组件也比较容易设计和布局。 混合室外式燃烧室又称贝式燃烧室,其结构类似燃气轮机燃烧室,有内外两个燃烧室,燃气首先在外燃室中燃烧,之后进入内燃室进行进一步燃烧,形成高温高压的燃烧气体, 能够充分释放燃油的热能,提高燃烧效率。 2. 燃烧室壁面和喷油器位置 在柴油机的燃烧室结构中,喷油器的位置和喷油角度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它们直接关 系着燃油喷射的均匀性和任意伸缩机构与其他机构之间的密度和安全性。 燃烧室壁面对喷油器的位置和喷油角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壁面设计合理的燃烧室不仅 会提高燃烧效率,而且对于控制排放物的排出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燃烧室的结构中, 喷油器的位置还要考虑到便于维护和更换等因素。 3. 燃烧室进出口通道 燃烧室的进出口通道直接决定了燃气进入燃烧室的速度和方向,对于提高燃烧效率和 排放控制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进出口通道的设计将会有很大影响悬浮在液池上的燃油的飞溅和喷出,进而影响燃油 的燃烧质量。因此,在设计进出口通道时,需要考虑燃油的喷射形式、气体动力学流动特 征等因素,以确保燃油喷射、混合和燃烧的效果最佳。 总之,柴油机燃烧室的结构特点直接决定了柴油机的性能和燃烧效率,燃烧室设计合 理与否对于提高燃油利用率、减少排放物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柴油机燃烧室结构特点分析

柴油机燃烧室结构特点分析 柴油机燃烧室是指将柴油喷入燃烧室内,与空气混合后燃烧形成高温高压气体,并将 其转化为能量的空间。燃烧室的设计直接影响柴油机的性能和效率,因此燃烧室的结构设 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那么,以下将从几个角度分析柴油机燃烧室结构的特点。 一、燃烧室的形状 燃烧室的形状是柴油机燃烧室设计的基础,决定了其燃烧效率和能量转化率。通常根 据燃烧室形状的不同,燃烧室可分为圆形、口袋形、散花式、V型等形状。其中V型燃烧 室多用于大功率柴油机,可以减小缸盖宽度,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振动。 燃烧室的大小是决定柴油机功率和效率的重要因素。通常情况下,燃烧室越大可获得 更高的功率,但同时也会消耗更多的燃料。因此,在设计柴油机燃烧室时,需要在满足功 率输出要求的前提下,兼顾燃油的经济性,尽可能缩小燃烧室的大小。 三、喷油器位置 喷油器的位置是在燃烧室内部,燃油的混合组合方式不同,形成了喷油器位置的不同 设计。目前常见的喷油器位置有中心式、边缘式、壁式等位置。在这些不同的位置设计中,中心式喷油器位置能形成较好的混合,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柴油机的燃烧室设计。 四、喷油角度 喷油角度决定了喷油的方式,因为柴油喷射的方式不同,混合和燃烧的效率也会发生 变化。通常情况下,较大喷油角度可提高混合气体的混合效率,从而提高燃烧效率。但是,过大的喷油角度也可能导致燃料过早燃烧,增加噪音和震动。 五、缸壁倾角 柴油机燃烧室的缸壁倾角是指缸底和缸头间的倾斜角度。缸壁倾角的变化会影响燃烧 室的形状和喷油器位置的选择。通常情况下,缸壁倾角越大,燃料的混合效率越高。但是,对于缸径较小的柴油机而言,缸壁倾角过大会导致喷射和混合的效率不稳定,从而导致燃 油经济性和燃烧效率的下降。 综上,设计正确的燃烧室不仅能够提高柴油机的性能和效率,还可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达到环保的效果。因此,需要在满足功率输出和经济性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工况需 求和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以上几个方面的因素来科学设计燃烧室的结构。

燃烧室结构特点

燃烧室结构特点 一、引言 燃烧室作为内燃机中关键的组成部分,对于燃烧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燃烧室结构的设计具有直接影响引擎性能和效率的特点。本文将深入探讨燃烧室结构的特点,分析其对燃烧过程的影响。 二、燃烧室结构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燃烧室结构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2.1 依据进气形式分类 •直接进气式燃烧室:燃料和空气直接混合,并通过气缸活塞上端的提前开口进入燃烧室。这种结构简单,适用于高转速和高功率要求的发动机。 •混合进气式燃烧室:燃料和空气分别进入燃烧室,通过油气前腔或者多个喷口进行混合。这种结构适用于部分负荷工况下,可以提高燃烧效率和环境排放。 2.2 依据喷油方式分类 •直接喷射式燃烧室:燃油通过喷油嘴直接喷入燃烧室,与空气混合后进行燃烧。这种结构引擎排放低,适用于大功率输出要求。 •间接喷射式燃烧室:燃油首先喷入预燃室或者予燃室中,再经过一定时间和空气的混合后,进入主燃烧室进行燃烧。这种结构可以降低氮氧化物排放,适用于低速和低负荷工况。 三、燃烧室结构的要素 燃烧室结构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要素,包括:

3.1 空间结构 燃烧室的空间结构对于燃烧效率和排放有着直接的影响。合理的空间结构可以有效地促进燃烧过程,提高燃烧效率。常用的空间结构包括壶形燃烧室、环形燃烧室和球形燃烧室等。 3.2 指标要求 燃烧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指标要求包括燃烧效率、静态特性、动态特性和排放要求等。这些指标要求对于燃烧室结构的设计起着指导和限制作用,需要在满足指标要求的前提下进行设计。 3.3 燃烧室壁面材料 燃烧室壁面材料对于燃烧室的寿命和使用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常用的燃烧室壁面材料包括铸铁、铸钢和铝合金等。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热传导性、抗腐蚀性和强度等特点。 3.4 冷却方式 燃烧室在工作过程中会散发大量热量,需要通过冷却方式来保证燃烧室的正常工作温度。常用的冷却方式包括水冷却、空气冷却和外部辐射冷却等。 四、燃烧室结构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化 随着燃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燃烧室结构在实际应用中也在不断进行优化和改进。一些先进的燃烧室结构被应用于新一代发动机中,以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和提高燃烧效率的要求。 4.1 喷油系统的改进 先进的喷油系统可以实现更加精确的燃油喷射,提高燃油的利用率,从而降低排放和燃油消耗。同时,喷油系统的改进也可以实现更好的气缸内空气流动和燃烧过程。

柴油机燃烧室结构特点分析

柴油机燃烧室结构特点分析 柴油机是一种常见的内燃机,其燃烧室结构是其运行和性能的关键之一。燃烧室结构的设计直接影响到柴油机的燃烧效率、动力输出和排放性能。本文将对柴油机燃烧室结构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其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 一、燃烧室结构的基本组成 柴油机的燃烧室结构由气缸盖、活塞、气缸壁、喷油器和气缸头等部分组成。活塞的运动轨迹和形状直接决定了燃烧室的形状和尺寸,而喷油器的布置和燃油喷射角度则影响了燃油的混合和燃烧过程。 二、燃烧室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燃烧室结构,柴油机可以分为预混合式燃烧室和分离式燃烧室两种类型。预混合式燃烧室是指空气和燃油在进入燃烧室之前已经充分混合,这种燃烧室的特点是燃烧速度快、噪音小、振动小和排放清洁。而分离式燃烧室是指燃油是在进入燃烧室后才与空气混合,这种燃烧室的特点是燃烧温度高、压缩比大、动力输出大。 三、燃烧室的特点分析 1. 燃烧室的形状 燃烧室的形状对燃烧的速度和效率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说,燃烧室的形状应当尽可能地使空气和燃油充分混合,形成均匀的燃烧。燃烧室的形状也需要考虑到压缩比和燃烧温度,以确保燃烧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燃烧室的压缩比是指进气冲程和压缩冲程的体积比。较大的压缩比可以提高燃油的燃烧效率和动力输出,但同时也会增加发动机的噪音和振动。燃烧室的结构必须考虑到压缩比的平衡。 3. 燃烧室的喷油系统 喷油器是控制燃油喷射量和喷射角度的关键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燃料的混合和燃烧过程。合理的喷油系统可以确保燃烧室内的空气和燃油充分混合,提高燃烧效率和动力输出。 四、燃烧室结构对性能的影响 2. 动力输出 燃烧室结构的设计也决定了柴油机的动力输出。合理的燃烧室结构可以确保燃烧的完全和高效,从而提高柴油机的动力输出。

柴油机燃烧室结构特点分析

柴油机燃烧室结构特点分析 柴油机是一种内燃机,通过将柴油燃料注入到燃烧室中,使其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 来驱动发动机工作。柴油机的燃烧室结构对于其性能和效率的影响非常重要。本文将对柴 油机燃烧室结构的特点进行分析。 柴油机燃烧室通常采用井式燃烧室结构。井式燃烧室是将燃料喷嘴置于圆形或椭圆形 的燃烧室中央,使燃料喷嘴和气缸壁之间的距离相对较小,利于燃油的喷射和混合,进而 提高燃烧效率。井式燃烧室的特点是可实现高效燃烧和低排放,被广泛应用于大多数柴油 机中。 柴油机燃烧室的凸台形燃烧室结构也是常见的一种结构。凸台形燃烧室是在活塞顶部 形成一个凸台状的区域,燃料喷射到凸台的中心位置,通过喷嘴形成的高压喷雾将燃料均 匀喷洒到燃烧室中,提高燃料的混合性。这种燃烧室结构适用于中速和高速柴油机,有利 于提高燃烧效率和减少排放。 柴油机燃烧室的壁流燃烧室结构也被广泛应用。壁流燃烧室是指燃烧室壁面上附有特 殊结构的细小孔隙,通过这些孔隙将燃料喷射到壁面上,然后由壁面上的小孔中散发出气体,形成较小的喷雾颗粒,提高燃料的混合性。壁流燃烧室结构可实现燃料的较完全燃烧,减少燃烧产物的排放。 柴油机燃烧室还可以根据燃烧室的形状和喷嘴位置来区分。常见的燃烧室形状有圆形、扁球形、宝石形和V形等。圆形燃烧室适用于低速柴油机,喷嘴位于燃烧室顶部;扁球形 燃烧室适用于中速柴油机,喷嘴位于燃烧室侧部;宝石形燃烧室适用于高速柴油机,喷嘴 位于燃烧室中心。V形燃烧室则是将两个独立的燃烧室通过一个V形结构连接起来,可提 高燃烧效率和动力性能。 柴油机燃烧室结构的选择应根据柴油机的功率、转速和使用要求来确定。不同的燃烧 室结构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但都旨在提高燃烧效率和减少排放。随着技术的不断 进步,新型燃烧室结构的诞生将进一步推动柴油机的性能和效率的提升。

柴油机燃烧室结构小结

直喷式柴油机的燃烧室有很多种形状,目前常用的有球型、U型、四角型、花瓣型、 W型和哑铃型。 W型燃烧室是通过切向进气道或螺旋进气道造成进气涡流,在压缩行程中使大部分有涡流的空气进入燃烧室内增强涡流,促进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这种燃烧室又可分为浅W型、深W 型和缩口W型三类。 浅W型,优点是结构简单、易于制造、热损失小、经济性好,缺点是工作噪声大,对车速的适应性差,加速时烟度很大,NOx排放较差,所以一般用于农用柴油机和 船用柴油机。 深W型,更加注重利用空气涡流运动,这样可以增强燃烧室内涡流强度,促进油气 的混合,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性能和排放。另外,它的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动力性好。但是仍然存在着噪声大、烟度高的缺点。 缩口型,缩口的作用是相对无缩口型增强了绕气缸中心线旋转的进气涡流和压缩涡流,在燃烧室内形成了沿z轴竖直平面内的挤压涡流(上止点前)和逆挤压涡流(上止点后),加快了油气的混合,亦加快了燃烧速度它的缺点是结构工艺性差,缩口处的热负荷大,容易产生烧蚀和热裂。 对于W型燃烧室,主要的结构参数有:燃烧室口径比、径深比、是否缩口及凹坑位置,中央凸台高度等。 I—\ 1、口径比D/DB :燃烧室吼口直径与汽缸直径之比。该值要取得合适,太大太小都不好,要与油束射 程配合。 2、径深比(D/H):燃烧室吼口直径与燃烧室深度值之比。 3、缩口率d/D :燃烧室最大腔径直径d与吼口直径D之比 4、面容比A/V :燃烧室表面积A与燃烧室容积V之比, 5、相对容积比V/VC:燃烧室容积与压缩容积之比。 浅盆型W型燃烧室缸内并不组织涡流,混合气形成主要依靠燃油的喷散雾化,对喷雾 要求高,为此采用多嘴喷孔,一般为6—12个,喷孔直径很小(最小达0.12mm),针阀开启压力高(20-40MPa),喷孔小容易堵塞。要求油束与燃烧室形状相配合,燃油要尽可能分布到整个燃烧空间,避免油束直接接触缸壁。(D/DB为0.72-0.88,D/H为5-7, V/VC 为 0.60-0.68) 深坑型燃烧室,燃烧室内存在涡流运动,与浅盆型燃烧室相比,其在活塞顶上的凹

柴油机燃烧室的特点

柴油机燃烧室的特点? 柴油机是用柴油作燃料的内燃机。柴油机属于压缩点火式发动机,它又常以主要发明者狄塞尔的名字被称为狄塞尔引擎。 柴油在工作时,吸入柴油机气缸内的空气,因活塞的运动而受到较高程度的压缩,达到500~700℃的高温。然后燃油以雾状喷入高温空气中,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自动着火燃烧。燃烧中释放的能量作用在活塞顶面上,推动活塞并通过连杆和曲轴转换为旋转的机械功。 法国出生的德裔工程师狄塞尔,在1897年研制成功可供实用的四冲程柴油机。由于它明显地提高了热效率而引起人们的重视。起初,柴油机用空气喷射燃料,附属装置庞大笨重,只用于固定作业。二十世纪初,开始用于船舶,1905年制成第一台船用二冲程柴油机。 1922年,德国的博施发明机械喷射装置,逐渐替代了空气喷射。二十世纪20年代后期出现了高速柴油机,并开始用于汽车。到了50年代,一些结构性能更加完善的新型系列化、通用化的柴油机发展起来,从此柴油机进入了专业化大量生产阶段。特别是在采用了废气涡轮增压技术以后,柴油机已成为现代动力机械中最重要的部分。 柴油机可按不同特征分类:按转速分为高速、中速和低速柴油机;按燃烧室的型式分为直接喷射式、涡流室式和预燃室式柴油机等;按气缸进气方式分为增压和非增压柴油机;按气体压力作用方式分为单作用式、双作用式和对置活塞式柴油机等;按用途分为船用柴油机、机车柴油机等。 柴油机燃料主要是柴油,通常高速柴油机用轻柴油;中、低速柴油机用轻柴油或重柴油。柴油机用喷油泵和喷油器将燃油以高压喷入气缸,喷入的燃油呈雾状,与空气混合燃烧。因此柴油机可用挥发性较差的重质燃料或劣质燃料,如原油和渣油等。 在燃用原油和渣油时,除须滤除杂质和水分外,还要对供油系统进行预热保温,降低粘度,以便输送和喷射。柴油机如采用某种合适的燃烧室也可燃用乙醇、汽油和甲醇等轻质燃料。为了改善轻质燃料的着火性,可加入添加剂提高十六烷值,或与柴油混合使用。一些气体燃料,如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沼气和发生炉煤气等也可作为柴油机的燃料,但这时通常以气体燃料为主,以少量柴油引燃,这种发动机称为双燃料内燃机。 柴油发动机的燃烧过程一般分为着火延迟期、速燃期、缓燃期和后燃期四个阶段。 着火延迟期是指从燃料开始喷射到着火,其间经过喷散、加热蒸发、扩散、混合和初期氧化等一系列物理的和化学的准备过程。它是燃烧过程的一个重要参数,对燃烧放热过程的特性有直接影响。 在着火延迟期内喷入燃烧室的燃料,在速燃期内几乎是同时燃烧的,所以放热速度很高,压力升高也特别快。 缓燃期阶段中燃料的燃烧取决于混合的速度。因此,加强燃烧室内的空气扰动和加速空气与燃料的混合,对保证燃料在上止点附近迅速而完全地燃烧有重要作用。 柴油机的混合和燃烧时间很短,以致有些燃料不能在上止点附近及时烧完,而拖到膨胀行程的后期放出的热量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应尽量避免燃料在后燃期燃烧。 燃烧室的优劣对柴油机的性能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是柴油机设计的关键。燃烧室按组织燃烧过程的特点和结构不同分为开式、半开式、预燃室式和涡流室式四类。前两类属于直接喷

柴油发动机的燃烧解读

项目四柴油机混合气形成与燃烧 学习目标: 掌握柴油机两种混合气的形成方式及特点,掌握直接喷射式和分隔式两大类柴油机燃烧室的结构及性能特点;了解柴油机供油系统的组成和喷射过程,掌握柴油机的燃烧过程及影响因素,掌握电控柴油喷身系统的组成、分类、电子控制功能,并在学习过程中随时注意对柴油机和汽油机进行比较。 任务一柴油机混合气形成 与汽油机工作原理相比,只有一个行程即作功行程中,柴油机由于用的柴油粘度比汽油大、不易蒸发,且自然温度又较汽油低,所以采用的是压缩自燃式点火。 任务二柴油机的燃烧过程

柴油机燃烧过程非常复杂,为了便于分析和揭示燃烧过程的规律,通常将这一连续的燃烧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着火延迟期(又称为滞燃期)、速燃期、缓燃期和补燃期,如图所示。 (一)着火延迟期 从柴油开始喷入气缸起到着火开始为止的这一段时期称为着火延迟期。 着火延迟期内,燃烧室内的混合气进行着物理和化学准备过程。 物理准备过程:燃油的粉碎分散、蒸发汽化和混合。 化学准备过程:混合气的先期化学反应直至开始自燃。 特点:压力没有偏离压缩线。

影响着火延迟期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喷油时缸内的温度和压力越高,则着火延迟期越短。 柴油的自燃性较好(十六值较高),着火延迟期较短。 燃烧室的形状和壁温等。 喷油提前角:开始喷油到活塞到达上止点所对应的曲轴转角为喷油提前角。 (二)速燃期 速燃期:从开始着火(即压力偏离压缩线)到出现最高压力. 特点:压力急剧上升,压力达到最高(有可能达到13MPa以上)

一般用压力升高率λp〔kPa/(º)曲轴〕表示压力急剧上升的程度。 式中:△p——速燃期始点和终点的气体压力差(kPa); △θ——速燃期始点和终点相对于上止点的曲轴转角差(CAº)。 特点: (1)压力升高率很高,接近等容燃烧,工作粗暴。 (2)达到最高压力(6~9MPa)。 (3)继续喷油。 压力升高率过大,则柴油机工作粗暴,燃烧噪音大;同时运动零件承受较大的冲击负荷,影响其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 命; 压力升高率大,燃烧迅速,柴油机的经济性和动力性会较好。 压力升高率应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柴油机的压力升高率一般应不大于0.4~0.5 MPa/(º)曲轴。与汽油机相比,柴油机的压力升高率较大。 控制压力升高率的措施: 减小在着火延迟期内准备好的可燃混合气的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