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卫市旅游资源报告.综述

中卫市旅游资源报告.综述

中卫市旅游资源报告.综述
中卫市旅游资源报告.综述

目录

一旅游点概述 (1)

1、自然 (1)

2、交通 (1)

3、社会 (1)

二旅游资源分类 (1)

三旅游资源评价 (3)

(一)类型齐全 (3)

(二)内涵丰富 (3)

(三)空间组合好 (3)

(四)特色 (3)

1、沙漠旅游资源独具优势 (3)

2、黄河旅游资源的参与性强 (4)

3、长城旅游资源特点鲜明 (4)

4、旅游资源符合当今旅游时尚 (4)

5、旅游资源的感知形象鲜明 (4)

(五)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

1、旅游资源开发水平低 (4)

2、区外长线交通制约 (4)

四旅游资源发展潜力分析 (5)

1、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发展战略 (5)

2、区域合作的旅游发展战略 (5)

3、提升内涵的精品旅游发展战略 (6)

4、环境保护导向型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战略 (6)

5、打造产业集群化旅游发展战略 (6)

五演示图 (7)

一旅游地概述

1、自然

中卫地形由西向东、由南向北倾斜。境内海拔高度在2955米—1100米之间。地貌类型分为沙漠、黄河冲积平原、台地、山地和盆地五个较大的地貌单元。

境内有黄河及其支流长流水、清水河三条主要河流。

内陆,远离海洋,靠近沙漠,属半干旱气候,具有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和沙漠气候的特点。截止2010年底,中卫发现矿产30多种,矿产地189处,其中工业矿床62处。2、社会

2012年中卫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80平方公里,建成区常住人口50万人。社区休闲园林面积1.3万亩,水面2.6万亩,公共绿化面积897万平方米。

中卫市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俱全,信教群众众多。

3、交通

中卫是全国铁路交通大动脉的西部“桥头堡”,是欧亚大通道“东进西出”的必经之地,包兰、甘武、宝中铁路和中太铁路在中卫交汇,形成“X”形布局。京藏、中营、中郝、中固、中盐5条高速公路和109国道、101、201、202省道4条公路干线穿境而过,总投资3.5亿元的中卫香山机场于2008年8月建成。

二旅游资源分类

表1 中国旅游资源普查分类表

三旅游资源评价

(一)类型齐全

根据调查统计,中卫市旅游资源涵盖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2个大类,8个主类,20个亚类,160个基本类型,旅游资源类别多样、数量丰富、结构优良。

空间组合好。

(二)内涵丰富

中卫在区位上是多种地貌——黄河、沙漠、绿洲、平原、山地、台地的交汇处,处于200mm等降水线上,是半干旱地带、季风气候与大陆气候、草原向荒漠地带、中温带与干旱中温带交界处。这种自然区位、基底环境与历史上的人类活动的多次频繁撞击,使得中卫人文区位上表现出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交界处,汉民族与少数民族交界处,塞上江南第一站;空间区位上表现出中卫是深入西部的汉文化岛,具有多重“锋面”特征;枢纽性的地理位置和险要的自然形式,又使得中卫自古以来被誉为“左临宁夏,右通庄浪,东据大河,西据沙山,后接贺兰之固,前有大河之险”的边陲要路,成为战略地位重要的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沟通东方与西方的丝绸之路北路的必经之地。

(三)空间组合好

中卫核心旅游资源集中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沙坡头一带,在其四周,黄河南岸横立于香山之巅,北有腾格里沙漠包含的沙漠、丝路,西有黄河黑山峡的急流、险滩等,东有绿洲、湖泊、林带、岩画等,在南北不到2千米的空间距离内,集大漠、黄河、长城、丝路、绿洲、沙山、治沙成果等众多资源。

(四)特色

1、沙漠旅游资源独具优势

中卫北部的腾格里沙漠南北长240km,东西宽180km,面积约4.3万平方千米,面积虽在国内排第四,但因其具有沙丘、山地、湿地、林带(60km防风囤沙林带)、湖泊交错分布的自然特征,南侧又有黄河流过,在景观条件上具有多样性的变化;从空间上腾格里沙漠又是距离华北、华东、西南最近的沙漠;从安全因素看不像其他沙漠那样荒芜、干旱,又有穿过沙漠的包兰铁路,三面又都有公路围绕,是任何人都可以进入游乐和亲密接触的沙漠,对大众游客进行“沙漠探奇”来说非常适宜,从而有别于其他沙漠地带一般仅可供少数人进行“专业探险旅游”的情况;另外沙坡头自古闻名,其沙山直抵黄河北岸,高大陡

耸,且又紧依黄河,是我国乃至世界上不可多得的优良滑沙场地,加之沙坡头有世界治沙奇迹,使中卫在中国沙漠旅游中占有不可比拟的资源开发优势。

2、黄河旅游资源的参与性强

黄河自西向东横贯中卫全境,流程过境182km,中卫地处黄河河套之首,奔腾咆哮的黄河自甘宁交界的黑山峡南长滩进入宁夏后,中卫段黄河水势流动相对平缓,是大众可以漂流参与活动的黄河,不像其他地区的黄河具有较大的惊险性。

3、长城旅游资源特点鲜明

中卫长城不仅具有分布广、跨度大、种类多(大漠长城、戈壁长城、荒漠长城、大河长城、山岳长城、河谷长城、隘口长城等各种景观类型)、时代全(秦、汉、隋、明等历史时代)等特点,而且是经过几百年至两千多年大自然洗礼的古长城,与雄浑壮阔的大漠、高山、峡谷、黄河等交相呼应,是名副其实的“天然长城博物馆”。

4、旅游资源符合当今旅游时尚

21世纪世界旅游有5个时尚趋势,即文化旅游、生态旅游、海洋旅游、沙漠旅游、探险旅游。中卫汇集了4个世界旅游时尚,旅游资源市场对应性强。

5、旅游资源的感知形象鲜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美学景观的原生地、“沙漠鸣钟”的自然景观、世界第一条沙漠铁路、“世界环保500佳单位”、世界一流的治沙成果、“麦草方格”的固沙法、被誉为“宁夏红宝”的枸杞,都使中卫有鲜明的感知形象。

(五)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旅游资源开发水平低

旅游产品单一,观光旅游产品为主导,符合现代旅游时尚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生态旅游产品、参与性旅游产品供应不足,产品类型与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不相符;具有高吸引力的沙坡头核心区范围小,游客滞留时间短,人均消费低,文化内涵浅,有待进一步挖掘提升;旅游资源开发布局不合理,目前多集中于沙坡头,缺乏全市旅游业整体空间联系和空间扩散机制。可见中卫龙头旅游产品需要品牌提升,一般旅游产品需要多样化、多层次化、多空间化。

2、区外长线交通制约

中卫市连接主要客源产出地的交通条件,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相当的制约性。首先是空港过远,中卫位于宁夏最西端,据西安空港、兰州空港分别为684km、318km;区内银川具有河

东机场,但距离中卫185km,同时机场现有国内航线与航班较少。其次铁路上中卫虽然为宝兰、宝中、甘武和规划中的中太铁路交汇处,然而只经停至北京、上海、兰州、西安、乌鲁木齐的过境列车和开通至银川的直达列车,而开往华中、华南和西南地区的过境列车很少,旅游生态环境质量衰减,黄河上正在修建的沙坡头水利枢纽工程因距离沙坡头主景区较近,将在很大程度上对目前沙坡头核心活动区、白马拉缰等景观造成不利影响;沙坡头沙坡随着旅游活动开展倾斜度逐年降低,影响沙坡的惊险度与参与刺激度。

四旅游资源发展潜力分析

1、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发展战略

政府主导的发展战略,是近几年国家旅游局研究借鉴国际经验,针对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但在中卫旅游业发展的目前情况下,如果完全依靠市场来调节旅游活动,不仅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反而会使旅游产业运行出现更多更严重的问题。所以,中卫旅游业应坚定不移地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旅游产业本身是一个跨区域的产业群体,它涉及许多行业、部门和地区,需要政府进行规范管理、协调关系和资金支持。特别是对于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的中卫旅游业,要想增强其竞争力,更加需要政府来主导。

但是,政府主导决不等于政府包办旅游业。中卫各级地方和有关部门决不能以“政府主导”的名义,直接插手属于企业行为的旅游经营活动。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还必须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即政府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必须充分遵循市场规律,只有透过市场机制,政府的主导作用才能得到倍增的效果、结合目前中卫旅游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实施政府主导行为主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消除市场障碍,培育旅游市场体系。政府要转换国有旅游企业的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且,通过各种行政手段和.制度性手段促使具有一定规模经济的旅游企业和企业集团快速发育。二是弥补旅游市场运行中的不足。政府要通过各种千预手段,减少市场主体的外部不经济的现象,还要对市场的垄断行为实施干预,保证市场机制最有效地发挥作用。三是向旅游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四是建立市场规则,维护市场交易秩序。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发展战略只是我国现阶段较为成功的一种发展战略,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随着旅游产业的继续壮大,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必会发生转化或退化,被市场主导型所取代。

2、区域合作的旅游发展战略

合作是现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青藏铁路正式运营和敦煌至格尔木铁路的连通,中卫可以进一步与宁夏、青海、甘肃、陕西、内蒙古、新疆等省区开展横向合作,

共同打造铁路沿线旅游经济带,共同创建“青藏旅游走廊(唐蕃古道)”、“丝绸之路旅游”、“陕甘宁旅游区”、“新藏旅游走廊”,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区域联合,整体发展的新格局。同时,还可与欧美地区、亚太地区、港澳台地区等地区的旅游联网,建成旅游线路。从而实现旅游产品的更好组合,降低成本,提高区域整体经济力,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共赢局面。

3、提升内涵的精品旅游发展战略

以前中卫的旅游产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了不错的成效。但在旅游业发展的不断扩大和游客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过去那种产品己不能满足游客的要求,因此,旅游资源

的开发必须向精品名牌方向发展。近年来,中卫不但重视量的扩张,同时也注重旅游产品的提升与创新,以创建精品旅游为目标,全面推动腾格里沙漠区域、丝绸之路区域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内部的各主要城市之间的合作,展示中卫独特的宗教历史文化与多姿多彩的民族民俗风情。通过品牌公塑、联合营销等多种方式,建设跨区域的精品旅游线路,全面对接周边著名旅游城市和旅游区,增加区域游客互送渠道,把旅游业发展成中卫的支柱产业。

4、环境保护导向型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战略

旅游业发展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弃过去那种不以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根据实际,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正确处理好旅游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寻找旅

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措施,达到既能推动经济发展,又能促进改善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目的,使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系统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坚持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统一,做到保护优先,在保护中幵发,以开发促进保护,强调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有价性,强调对旅游业的法制管理,重视旅游资源幵发的综合管理决策,重视和加强对

人的教育工作,消除外部因素对旅游区环境与资源的污染和破坏,从而保障旅游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5打造产业集群化旅游发展战略

长期以来中卫旅游企业普遍存在着“小、散、弱、差”现象,成为制约本地区旅游业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主要瓶颈。由此带来长期成本过高,阻碍了产业经济效率的提升。立足“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中卫可着重发展与旅游产业价值链相关的金融服务、信息服务、文化教育等现代服务业,延伸旅游产业价值链,打造旅游产业集群。采取行业管理和政策引导相结合的办法,淘汰业绩差、违规多的企业,允许国内外有实力的旅游企业进入,通过资产重组、联合、兼并、收购等办法,改进旅游企业粗放型的经营方式,盘活存量,

提升旅游产业的能级,使中卫自治区旅游企业尽快融入国际、国内市场,适应世界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五演示图

表2中卫旅游资源功能区分类表

图1中卫旅游资源旅游区划分

五泉山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五泉山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级:11级资环三班 姓名:齐航 学号:11113337

目录 一前言 二调查区旅游区域 三旅游资源开发的历史和现状四旅游资源评价 五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建议 六参考文献

一、前言 1.调研对象 州市五泉山公园景区 2.调研的目的以及意义 针对调查区旅游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的历史和现状、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旅游资源评价等几个方面的调查研究,对于五泉山公园景区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并最终结合自身感受和阅历知识,得出个人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建议。 3.调研的方法 亲身游览景区 询问景区建设相关人员以及当地居民 查询相关网站 搜集文字、图片资料

二调查区旅游区域 景区结构五泉山公园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五泉山下广场是来到五泉山公园的第一站。是各类交通工具的枢纽地,仅从市中心直达、经过此站的公交路线就不下10条,方便快捷的出租车更是可以迅速到达。广场前的停车场可同时容纳公交车辆、出租车百余辆。 (2)五泉山大门 泉山大门牌楼是各地游客游玩摄影留念必拍之地。今年上半年进行了整体翻修,期间笔者数次前往,均被吃了“闭门羹”,相信相较于之前,应该会焕然一新。(3)游乐园、动物园

为了投孩童之所好,景区内有一个座小型游乐场,游玩设施一应俱全。五泉山动物园也是兰州市最出名的动物园,笔者童年时常常前去嬉戏,趣味良多。 (4)佛教寺庙 中国的古典建筑一直讲究“深山藏古寺”的隐约美感。五泉山景区内从山脚到山顶,一直有大大小小的寺庙点缀其间,比较著名的有嘛呢寺、卧佛寺等。 以上便是五泉山公园景区的主体部分,后面会有更细致的讲述。 景区概况兰州夹在南北两山之间,南面的这座叫做皋兰山,五泉山就是皋兰山的北麓,是皋兰山的一部分。它背靠皋兰,面对市区,海拔1600多米,现在占地面积是27.6万平方米,它比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的一半还大。五泉山由“三山两涧”组成,山巅海拔1 600米,因山上有五眼分别名为甘露泉、掬月泉、摸子泉、蒙泉、惠泉的清泉而得名,泉水甘洌。《大明一统志》记载:“泉有五眼,相传汉霍去病击匈奴至此,以鞭卓地而泉出。”甘露泉、掬月泉和摸子泉在中麓,蒙泉在东涧,惠泉在西涧。五泉山因地处第四纪下更新砾石底部的地下潜水露头处,泉水丰沛,明代时山上到处是泉,东西涧瀑布如长河进泄。直到清光绪年间,山上泉水亦可灌溉良田一千多亩。山上现在保存有明清以来的古建筑十多处,

旅游对民俗文化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旅游对民俗文化的影响研究 随着现今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伴随着的压力也与日俱增,旅游作为现代都市人一种放松心情和舒缓精神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追捧,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人们在旅游过程中不仅追求自然风光美的精神享受,而且还想通过旅游来满足其对文化内涵的需求,从而找回生活中失落的朴素、真诚、热情与简单。民俗文化旅游是文化旅游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形式出现在当今的旅游舞台上,在旅游者的面前尽显其独特个人魅力和风采。旅游业的兴旺发达促进了民俗文化的复兴,但另一方面也给民俗文化的保护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因此正确认识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正负影响,并找出解决所面临问题的方法,对促进当地社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国内研究现状 对于旅游与民俗文化的关系,中国目前主要研究的大多还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方面,在很多文献里,学者研究的是怎样在旅游开发中保护当地的民俗文化不被侵害,以及民俗文化对于旅游的重要性。总的来说,研究主要集中在民族旅游,旅游对当地的影响及民俗文化保护这几方面。 1.1 关于民族旅游的研究 我国最早关于民族旅游的研究综述是吴必虎、余青(2000)对中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随后吴其付(2007)对国外民族旅游研究文献进行的回纳和评析,反映出国外民族旅游的研究内容更全面,研究结论更深刻和更有洞察力。国内学术界对民族旅游主要从开发模式、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民族村寨等四个层面来研究。早在1998年,薛群慧,邓永进就研究了民俗旅游消费需求的激发及其影响因素,总结出民俗旅游消费行为具有时间性、民间性、重复性和文化性的特征。田美容以西双版纳傣族歌舞为例,通过分析国内游客对傣族歌舞表演的期看、满足度以及对传统性的态度,从而研究游客对歌舞旅游产品真实性的心理熟悉,

桂林阳朔考察报告

桂林阳朔考察报告 篇一:桂林、阳朔考察报告 桂林、阳朔考察报告 XX年12月13至16日,公司一行30人赴桂林、阳朔进行为期4天的实地考察。考察期间,参观了百里画廊漓江、大榕树、月亮山、银子岩、遇龙河、世外桃源、象鼻山、芦笛岩等景点,并观看了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整个行程,大家切身体会到了祖国美丽如画,江山如此多娇。不但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更了解到各地发展旅游的经验做法,得到诸多启迪。 一、对桂林旅游资源的认识 1、桂林旅游产业历史悠久 1973 年桂林被列为国家首批24 个对外开放旅游城市之一,是全国最早建立中国合资涉外饭店、最早建立大型旅游商品批发市场、最早形成集“吃住行游娱购”为一体的较完整旅游产业体系和较完善旅游接待设施的旅游城市之一。在旅游营销方面,桂林开创了旅游纪念品销售和利益分配的方式;在旅游政务管理方面,桂林率先成立旅游质量监督机构,率先开通旅游咨询热线。桂林在旅游业发展方面取得的丰富经验,是旅游产品开发的优势之一。 2、桂林旅游产业知名度高 “桂林山水甲天下”世界闻名,漓江百里画廊享誉海外。

桂林是世界旅游组织首批向世界推介的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之一。据统计,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克林顿,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等在内的150多位国外元首、政要到桂林考察旅游过。从小学课本的漓江山水到博 鳌论坛的承办地,桂林在国人的心目中已经不可取代。 3、旅游资源独特且丰富 桂林自然风光旖旎秀丽。桂林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而著称,依托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和地下洞穴自然景观,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景点。人文景观韵味浓厚。桂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从汉至清乃至近代,历代都在这里留下了灿烂的文化遗产,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协调,二者浑然一体,相互辉映。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交融。得天独厚的资源给桂林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了基础和平台。 二、桂林旅游产业发展的启示 桂林市是全国重要旅游目的地城市,拥有3A级以上旅游景区31家,其中5A级2家,4A级17家,桂林旅游通过资源整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实现了产业的提质升级和快速发展。认真思考桂林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经验,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不少有益的启示。 1、优化产品类型,深化发展,多层多元 桂林旅游产品类型发展多元化、深度化,它在优化观光型旅游产品的同时,开发完善休闲度假型、商务会议型、红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北京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第一章北京市旅游环境 1、基本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市中心位于北纬39度,东经116度,地处华北平原西北边缘,东南距渤海约150千米。面积16800多平方千米。全市总人口为1381.9万人。北有军都山,西有西山,山地占全市面积的62%;东南是永定河、潮白河等河流冲积而成的、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山地有煤、铁等多种矿物和花岗石、大理石等优良建筑材料。 2、自然环境: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与河北交界的东灵山海拔2303米,为北京市最高峰。境内贯穿五大河,主要是东部的潮白河、北运河,西部的永定河和拒马河。北京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西部是太行山余脉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北京弯”,它所围绕的小平原即为北京小平原。综观北京地形,依山襟海,形势雄伟。诚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 北京全市土地面积16807.8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积6390.8平方公里,占38%。山区面积10417.5平方公里,占62%。城区面积87.1平方公里。近郊区面积1282.8平方

公里,远郊区面积3198平方公里。县的面积12239.9平方公里。市区规划范围:东至定福庄、西至石景山,南至南苑,北至清河,面积750平方公里。市中心地区(即旧城区,东西以二环路中心线为界,南北以护城河中心线为界)面积62.5平方公里。 全市总计:16个市辖区 2个县(截至2002年12月31日) 市辖区:东城区西城区宣武区房山区崇文区海淀区朝阳区丰台区门头沟区石景山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大兴区怀柔区平谷区县:延庆县密云县 第二章北京市旅游资源开发历史与现状 北京市,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北京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的建城史、850多年的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也是全国最大的陆空交通枢纽。 北京作为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北伐战争后,中国的首都迁到南京,北京被改名为北平特别市,同时撤销京兆地方。民国十九年6月,北平被降为河北省辖市,同年12月复升为院辖市。这一时期,北京失去了首都的地位,但在文化教育方面仍有相当的优势,被外国人称为“中国的波士顿”。 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被日本占领,在这里成立了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将北平改名为北京。1945年8

浅论传统古镇的开发与保护

浅论传统古镇的开发与保护 ——以重庆磁器口古镇为例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江南旅游热的急剧升温,全国各地掀起了古镇旅游的热潮。本文以重庆磁器口古镇为例,就传统古镇的开发与保护进行研究。文章通过对磁器口古镇旅游开发现状的实地调研,指出开发传统古镇在旅游开发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具体包括旅游承载量超载、过度商业化的发展倾向、古镇居民缺少文化保护意识等。针对这些问题,论文建议通过合理的开发和保护,来实现古镇旅游开发的持续发展,具体包括政府实施积极干预,实现长远发展;部门合理布局,规范市场管理;居民参与旅游开发,提高文化保护意识。 关键字:古镇旅游磁器口开发与保护商业化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history town: A case study of CiQiKou history town in Chongqing Abstract:Since the 90s of the 20th century, with the rapid warming of tourism in southern parts of the country, a tourism boom town set off. This thesis takes Chongqing Ciqikou ancient town as an example to researc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Ancient town. Starting with an overview and current status of ancient town by research, we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the town, such as tourism carrying capacity saturation, over-the tendency of business, residents who are lack of awareness of cultural protection.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is thesis suggests carry out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ways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pecific measures as follow: the government to actively intervene to achieve long-term development; sector rationally regulate the market management; residents participate in tourism development to improve the cultural protection. Keywords: ancient town tourism; Ciqikou;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business

丽江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丽 江 市 旅 游 资 源 调 查 姓名:xx 学号:xxxxxxx

1、丽江市地区的概况 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东经100.25,北纬26.86,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总面积20600平方公里。辖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华坪县、宁蒗彝族自治县,共有69个乡(镇)446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120多万人。 丽江市区中心海拔高度为2418米,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丽江美景丽江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共有12个世居民族,其中纳西族23.37万人,彝族20.14万人,傈僳族10.62万人。其中纳西族占古城区及玉龙县(即原丽江县)总人口的57.7%,并且著有“国中贵原,云中丽江。” 2、丽江市主要旅游资源分类 ·自然资源 丽江旅游资源丰富,集山川民俗历史文化为一体,后来有人总结丽江旅游景点为:两山、一城、一湖、一江、一文化、一风情。 两山:玉龙雪山-北半球最靠近赤道的海洋性冰川,海拔5596,国家首批五A级景区,至今无人登顶。老君山-“滇省众山祖”因传说太上老君曾在此炼丹而得明。景区内的丹霞地貌,奇峰异石,碧湖清溪,密林繁花,高山草甸,冰峰奇峡,令人称绝。 一城:丽江古城-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历史文化城,拥有八百年历史,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是海内外无数游人丽江旅游的必游之地。 一湖:泸沽湖-素有“高原明珠”之称,为国内水质最好的几大湖泊之一,能见度9米,也是云南九大湖泊之一,省级旅游度假区,目前正在申请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一江:金沙江-即长江上游的别称,流经丽江境内,有万里长江第一湾和世界最深峡谷之一的虎跳峡两大景点,是户外徒步的经典线路。 一文后化:纳西东巴文化-融合了被称为“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的东巴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纳西古乐、“古代纳西族社会百科全书”的东巴经卷、东巴绘画、建筑艺术及宗教文化于一体的纳西族文化体系,东巴古籍文献已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一风情:摩梭风情-居住在泸沽湖畔的摩梭人,世代保留男不婚,女不嫁的阿夏走婚制,被称为活着的母系氏族。 生物资源丰富多样。全市有13000多种植物,占全省植物种类的70%强,云南八大名花和国家保护植物珙桐、红豆杉、三尖杉、榧木、银杏等在丽江广为分布。丰富的植物资源为各种动物提供了生息繁衍的良好环境。据统计,全区共有兽类83种,占云南兽种类总量的29.6%;鸟类290多种,占云南鸟类总量的37.6%。丽江的药材资源及其他可开发的生物资源也极为丰富,中药材有444种,仅开发利用200多种;永胜县的程海是中国唯一能天然生长螺旋藻的湖泊,目前已建成年产1000吨的世界最大的螺旋藻生产基地;山嵛菜、苦良姜等特色生物资源产业开发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人文资源 大研古城是一个最适合人居住的地方,五彩石铺成的街道,山腹中流出的泉

楠溪江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楠溪江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 旅游在人们的生活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而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空气污染等一些原因更加凸显了乡村地区的独特魅力,也激发了城市居民对乡村原生态生活方式的向往,由此,全国各地掀起了一阵古村落旅游的热潮。 古村落是历史创造的不可再生资源,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而在农村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古村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古村落的命运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旅游开发与古村落这个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的关系。如何在保护好古村落资源的基础上兼顾旅游开发?从有关古村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各种研究资料来看,当前我国古村落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还是保护力度不够、开发方式不合理以及保护意识缺乏等一系列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众多的专家学者提出自己的看法,为古村落的合理开发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关于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研究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研究,国外的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起步比较早,所以也显得成熟,国内对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的关注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 本文在对楠溪江进行实地深入调研和参考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从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共赢这样的视角,结合了一些理论基础和资料数据,分析当前楠溪江开发和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找到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和有效的解决方案,除此之外,还将呼吁人们关注古村落除了经济价值以外的更多价值,如文化历史价值,加强人们对古村落的保护意识。 1 国内研究现状 1.1 国内理论研究 中国的几千年的农耕文化,创造了灿烂的耕作文明,古村落群代表的是几千年来人们的生活方式,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古村落旅游是乡村旅游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目前对古村落在概念和内涵方面还没有明确统一,根据选择标准的不同,许多学者和学术机构从不同和角度视角对古村落进行了定义,国内学者对古村落概念表述比较完整的有: 李丽和肖磊(2009)在《古村落旅游资源

桂林旅游的考察分析报告

桂林旅游的考察报告

————————————————————————————————作者:————————————————————————————————日期: 2

桂林旅游的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2011年11月7日至2011年11月9日。 考察地点:桂林市和阳朔县。 考察人:曾赛云(人文系09级政教班)09010133 一、前言 为了更好地进行专业实践,顺利完成教学计划安排,我们人文社会科学系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于11月07日赴广西进行了为期3天的专业考察。 二、正文 (一)、桂林市 7号早上吃过早餐,我们便前往桂林市。虽然七八个小时的车程把大家折腾得够呛,但这的气候却能给疲惫的大家一些安慰。由于旅行社安排的原因,在这里,我们只能乘船游览漓江在市内的部分景点,欣赏了刘三姐故居、银子岩等。总的感觉很单调,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就和在任意一条江里坐船一样,倒是船主很是有头脑,在船上准备了许多的油炸虾蟹等食物,同学们大多选择在船内吃东西。下午五点过,我们终于可以吃上今天除了早餐以外的第一餐了,大家都不顾饭菜的质量只顾一顿狼吞虎咽了,晚上休息了一夜,第二天赶往阳朔县。(四)、阳朔县西街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高度概括了阳朔自然风光在世界上所占有的重要位置。阳朔位于桂林市南面63公里,是最早确定的“国家级风景旅游名胜区”之一,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漓江边最美的城镇,媲美桂林,游人如云。由于是早上到的阳朔,自然大家不会错过了去当地著名的西街走一走。我们开始逛期待已久的西街了。不到一公里的阳朔西街,又称洋人街,位于县城中心,全长517米,宽8米,大理石路面,呈弯曲的S形,房屋建筑古色古香,地方特色浓厚,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荟萃

南京钟山风景区的旅游资源及其保护和开发调查报告

中山陵风景区旅游资源及其保护和开发调查报告 前言: 座落在南京城东的钟山风景区, 以其磅礴的山川气势、悠久的历史文化、秀丽的湖光山色而成为南京第一旅游胜地。闻名遐迩的中山陵, 作为金陵文化的特色之一, 为钟山风景区倍增光彩, 使之成为海内外游客了解南京的窗口之一。我们小组对中山陵风景区旅游环境、旅游资源开发历史和现状、旅游资源基本类型进行了调查,给出中山陵旅游风景区的资源评价,并给予该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一些建议。 一、钟山风景区旅游环境 中山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郊钟山风景名胜区内,紫金山东峰茅山的南麓。钟山古称金陵山,汉代开始称钟山,东晋时开始称紫金山,紫金山共有三座东西并列的山峰。主峰为北高峰,其余分别为西为天堡山和东为茅山,中山陵便坐落于此。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傍山而筑,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为我国首批5A级景区。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十分伟大的政治家、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1866——1925)的陵墓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中山陵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 中山陵以人文旅游资源为主,它产生于近代民国时期,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中山陵坐落于紫金山第二峰上,同时它周围有一系列的

景点,如明孝陵、灵谷寺等,同时它还有很多附属建筑,像音乐台,中山植物园、正气亭等。 中山陵的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它既是人文旅游资源,又是自然旅游资源。它是我国伟大的民主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同时它位于紫金山上,周边有紫霞湖、没换山等自然景观。这就使中山陵成为了综合性景区。 二、旅游资源开发历史和现状 (一)开发历史 古称金陵山,紫金山共有三座东西并列的山峰。主峰北高峰,其余分别为天堡山和茅山,著名的中山陵便坐落于此。。中山陵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山下中山先生铜像是钟的尖顶,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隆顶,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当时,孙中山先生的葬事筹备处广泛征集陵墓设计方案。结果,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自由钟”式图案荣获首奖。吕彦直还被聘请为陵墓总建筑师。这组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都取得很好的效果,色调和谐,从而更增强了庄严的气氛。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台阶用苏州花岗石砌成。这里是仿宫殿式的祭常。祭堂的门楣上刻有孙中山手书“天地正气”四字。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高4.6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范文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范文 现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挑选旅游的游玩方式放松自我。那旅游资源的事情又是怎么呢?本文将为你提供旅游资源调查报告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 前言 (一)调查时刻 2015年10月24日 (二)调查地方 内蒙古呼和浩特回民区扎达盖公园 (三)调查人员 (四)旅游资源调查目的 1.经过本次的调查,详细的了解旅游资源的调查手段和注意事项。并经过此次调查,掌握旅游资源调查报告的编写。达到学以致用。 2.详细学习和运用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对旅游资源进行评分从而进行判定。 (五) 旅游资源调查要求 1.从指导老师手里拿到旅游资源分类表,粗略了解表中种类和填写事项。 2.实地遨游并依照实地事情填写旅游资源分类表。进行整理。 3.依照实地的考察进行讨论,寻出有点并加以规划和利用,寻出缺点来进行改善。并提出将来的进展方向。 4.完成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第一章、调查区旅游环境 (一)调查区位置、行政区划与归属 扎达盖公园位于呼和浩特市通道北路与北二环路交汇北路东,区域与厂汉板镇,攸攸板镇相接。属回民区治理。(二)交通状况 扎达盖公园临近交通健全。北有呼包高速路,外地游客到达便利。南有通道北路直达市中心。且附近与北二环路交汇,方便抵达市区内任意位置。(三)自然资源扎达盖公园自然资源丰富,园内有扎达盖河穿过,也形成了扎达盖湖,河湖边芦苇丛生,造就了丰富的观光游憩旅游资源。并且,园内有可观的动植货物源,草地和以松树为主的林地面积大。并有喜鹊栖息地供游人欣赏。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严寒干燥。年落水量在200mm到400mm之间,四季景观别同。地处都市边缘,大气污染小,空气质量良好。(四)人文资源 扎达盖公园以扎达盖河穿过得名,而该河又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扎达盖,蒙古语意为宽敞,扎达盖河即宽敞的河。它的本身算是一部呼和浩特市的通史。另外,园内有设有广场,凉亭,亭子,塔式建造等人文建造,遨游价值高。其次,扎达盖公会在设计伊始就设有老年活动中心等公众文化设施,还在进展中规划了钓鱼点等遨游设施。人文旅游资源数量极多。 第二章、旅游资源开辟和历史现状 (一) 旅游资源开辟历史 扎达盖公园中流趟着的扎达盖河原来并别是如今那个样子,它有三个源头:一具是公主府东边的大水泉,一具是公主府西边的小水泉,还有一具是新、旧两城中间姑子板申村(现巴彦塔拉饭店一带)的水泉。公主府东边的水泉较大,人们叫它大府河槽水公主府西的水泉较小,人们叫它小府河槽水姑子板申的泉水东西流向,穿过从前清阶段归化营的营坊(现回民区营坊道)门前,经礼拜寺巷到小教场、牛桥东河沿、城隍庙的霸王桥,而后与大府河槽水主流相汇,人们叫营坊门前水。其余的水和营坊门前水小府河槽水在天主堂和北茶坊关帝

南京市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南京市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20170502 根据国家旅游局关于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的要求,我市积极行动,将推进全域旅游作为促进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国际化进程和提升城市品质的有效途径,力争把南京市建设成设施完善、产品丰富、环境优良、美誉度高的重要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国家旅游中心城市。现将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南京市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开展情况 (一)规划引领,政策保障,谋划南京全域旅游创建格局 1、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结合南京的城市特质、资源特点和发展特色,邀请国内一流专家,按照全域旅游的最新理念和发展模式,编制完成《南京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明确我市全域旅游资源开发、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发展思路和方法,形成南京全域旅游发展的特色路径。 2、研究制订推进全域创建的政策措施。依据我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结合国家旅游局和省旅游局的创建要求,制定《关于推进南京市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讨论稿),目前正在安排上市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实施意见》明确南京市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拟定推

进全域旅游发展工作的任务分工,编制南京市全域旅游重大建设项目一览表。 3、开展全域旅游的理论探索和研究。开展《关于推进南京全域旅游体系建设》的研究工作,从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制约我市旅游发展的瓶颈和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提出下一步发展定位和建设目标,为我市全面启动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奠定了较好的理论基础。 4、指导首批示范区开展全域旅游创建试点工作。按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标准(征求意见稿)》和《江苏省“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评价指数》的要求,我市积极指导江宁、秦淮两区建立协调高效的创建工作机制,制定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创建标准和实施方案,加强对创建全过程的监控、分析和汇总,在试点先行的基础上,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建工作经验向全市推广,加快构建以点带面、综合发力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5、完成全域旅游示范城市的申报工作。在江宁区和秦淮区开展首批全域创建试点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2016年8月,我市以市政府名义向省和国家旅游局申报作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经过相关审核,国家旅游局于11月批复同意南京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城市。 (二)建设载体,提升品质,加快南京全域旅游资源整合

关于京杭大运河旅游资源开发的文献综述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关于京杭大运河旅游资源开发的文献综述人文社会科学 学院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关于京杭大运河旅行资源开发的文献综述 姓名: 高倩 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业: 旅行治理 班级: 旅行治理42 学号: 2224224 指导教师: 秦淳霞职称: 讲师 2007年6 月30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关于京杭大运河旅行资源开发的文献综述 旅行治理专业学生高倩 指导老师秦淳霞 摘要:为了更好的开发和爱护京杭大运河沿线旅行资源,提升古运河的整体历史文化价值,重新发 挥古运河在当代的旅行文化功能,为古运河沿线都市的申遗工作做好预备。本文通过阅读近二十年来有关京杭大运河旅行资源开发的文献资料,回忆了京杭大运河的历史运动变迁,全面介绍了两岸都市旅行景点,并对运河旅行开发与爱护实践状况做了评估,展现了当代南北沿河都市对运河旅行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进展,从文化遗产爱护的角度,指出了今后运河旅行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地点。 关键词:京杭大运河;运河文化;旅行资源;开发与爱护 A summary of tourist resources exploitation of the Grand Canal Student majoring in tourism management Gao Qian Tutor Qin Chunxia Abstract: For protecting and exploiting tourist resources of the Grand canal, exerting tourist functions of the old canal, getting ready for the cities along the Grand canal apply for th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history of the Grand canal, overall briefs the scenery spots along the Grand canal, estimates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situation for the canal by reading abundant of literatures between 1999 and 2007, then exhibits the progress of analysis about tourist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exploitation, points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analysis and theory research from culture protection angle. Key words: The Grand canal;canal culture;tourism resources;development & protection 京杭大运河南起杭州拱霞桥,北至北京积水潭,纵贯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流经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6省市,全长1800公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流程最长的人工河流,也是我国古代贯穿南北的唯独交通大动脉。它与万里长城一样差不多上中华文明的集中表达,都深刻地阻碍着我们的国

桂林旅游房地产调查报告

桂林旅游房地产调查 报告 姓名杨志鹏 所在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房地产08-1班

学号3080129110 指导老师蒙永亨 日期2010年10月30日

桂林旅游房地产调查报告 班级:房地产08-1班姓名:杨志鹏学号:3080129110 目录 桂林旅游房地产调查报告 (2) 摘要: (3) 关键词 (3) 1.1城市概况 (3) 1.2房地产发展状况 (4) 第二部分:旅游房地产 (6) 2.1旅游地产定义 (6) 2.2旅游地产的开发模式 (7) 2.3旅游地产发展状况 (8) 第三部分:桂林旅游地产SWOT分析 (11) 3.1桂林旅游房地产S分析 (12) 3.2桂林旅游房地产W分析 (12) 3.3桂林旅游地产的O分析 (14) 3.4桂林旅游地产T分析 (14) 第四部分:桂林旅游地产的借鉴 (14) 4.1青岛——引进全国知名品牌,提升地产开发水平 (15) 4.2烟台——坚持“特色地产”,打开外销渠道 (15) 4.3三亚——地方政府的“远城攻略” (16) 第五部分:结论及建议 (16) 参考摘要 (17)

摘要:当前,旅游业迅猛发展,旅游消费已从观光型逐渐转变为休闲度假型,引发了旅游产业的大调整;同时,旅游房地产为房地产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领域,因此,旅游房地产必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热点。 桂林风景秀丽,自古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是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历届桂林政府也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每年接待的国内外游客超过千万。同时桂林市政府也很重视房地产业的发展。自2006年起,房地产每年的固定投资均保持在50亿元以上。在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独特,房地产业发展基础十分坚实的桂林,其旅游房地产的发展却远远落后于国内其他旅游城市,与其在旅游界拥有的地位格格不入。 本报告通过实践调查,简介旅游房地产的定义及内涵,探析桂林旅游房地产的发展历史及发展困境,同时介绍国内在旅游房地产上取得成功的城市,通过借鉴对比,为探索出适合桂林旅游房地产发展的“桂林模式”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旅游房地产开发模式发展借鉴 第一部分桂林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1.1城市概况 地理位置及资源环境 ?地理位置: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地处南岭山系西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109°45''-104°40'',北纬24°18''-25°41''。 ?行政区划:辖秀峰,象山,七星,叠彩,雁山5城区和灵川,兴安,全州,临桂,阳朔,平乐,荔浦,龙胜,永福,恭城,资源,灌阳12个县,行政区域总面积27809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65平方公里。 ?自然资源:桂林市的动物种类繁多,陆栖脊椎动物有400多种,全市有高

2020年南京旅游产业调查报告文档

2020年南京旅游产业调查报告文档Nanjing tourism industry survey report in 2020 编订:JinTai College

2020年南京旅游产业调查报告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 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调查报告是宣传唯物论和辩证法、坚 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力武器,历来被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重视。本 文档根据调查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 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作为一种新兴旅游产品,科技旅游是指与科技有关联, 以科技过程或科技含量作为旅游吸引点的旅游产品和开发形式,形成集科普、生产与销售、观光、娱乐与体验为一体的旅游活动或产品,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类型。通过游览和观赏科技景点,达到身体和精神层面的愉悦是科技旅游的初始目的,而通过了解和体验科技知识,达到思想和文化层面的升华则是科技旅游的核心内容和最终结果。科技旅游的类型主要分为自然科考游和人文科技旅游两大类,而人文科技旅游又包括工农业科技示范区、青少年科技活动场馆、大学科研机构等主要旅游场所。 目前,从国际上来看,科技旅游经过多年发展,产品已 经处于成熟阶段,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均拥有数量众多、种类齐全的科技场馆,闲暇时到科技场馆参观,在放松身心的同

时进行科技知识充电,已经成为当地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我国科技旅游发展也已经取得一定成绩,在一些大型的旅游城市尤其是在北京和上海等地,已经先后开发了多条科技旅游精品路线,如北京中关村率先于XX年推出“中关村科技旅游活动”,上海建成了一批科普教育基地。南京科学文化发达,科技旅游资源丰富,科技旅游活动虽已经得到了初步发展,但作为一个整体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如何进一步加快南京科技旅游的发展,还需要进行具体研究。 南京科技旅游的swot分析 (一)优势条件分析 1.科技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资源是发展旅游的基 础要素,只有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的存在,才能促成旅游活动的最终形成。作为历史名城和科教基地,南京的科技旅游资源相当丰富。不管自然科技旅游资源还是人文科技旅游资源都存在很大的优势。如汤山猿人洞等具有世界级的科考价值,专题科技馆种类多样,选择余地很大,尤其拥有一大批高等院校的研究机构和专门性的科研机构,科技资源更加显得独特和珍贵。目前开通的紫金山天文台、中山植物园、南京市博物院等科技旅游专线已经吸引了不少国内外游客。

2018旅游资源调查报告范例

2018年旅游资源调查报告范例 前言 (一)调查时间 XX年10月24日 (二)调查地点 内蒙古呼和浩特回民区扎达盖公园 (三)调查人员 (四)旅游资源调查目的 1.通过本次的调查,详细的了解旅游资源的调查手段和注意事项。并通过此次调查,掌握旅游资源调查报告的编写。达到学以致用。 2.详细学习和运用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XX)对旅游资源进行评分从而进行判定。 (五) 旅游资源调查要求 1.从指导老师手里拿到旅游资源分类表,粗略了解表中种类和填写事项。 2.实地游览并根据实地情况填写旅游资源分类表。进行整理。 3.根据实地的考察进行讨论,找出有点并加以规划和利用,找出缺点来进行改善。并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 4.完成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第一章、调查区旅游环境

(一)调查区位置、行政区划与归属 扎达盖公园位于呼和浩特市通道北路与北二环路交汇北路东,区域与厂汉板镇,攸攸板镇相接。属回民区管理。 (二)交通状况 扎达盖公园临近交通网健全。北有呼包高速路,外地游客到达便利。南有通道北路直达市中心。且附近与北二环路交汇,方便抵达市区内任意位置。 (三)自然资源 扎达盖公园自然资源丰富,园内有扎达盖河穿过,也形成了扎达盖湖,河湖边芦苇丛生,造就了丰富的观光游憩旅游资源。同时,园内有可观的动植物资源,草地和以松树为主的林地面积大。并有喜鹊栖息地供游人观赏。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降水量在200mm 到400mm之间,四季景观不同。地处城市边缘,大气污染小,空气质量良好。 (四)人文资源 扎达盖公园以扎达盖河穿过得名,而该河又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扎达盖,蒙古语意为“宽阔”,扎达盖河即宽阔的河。它的本身就是一部呼和浩特市的通史。另外,园内有设有广场,凉亭,阁楼,塔式建筑等人文建筑,游览价值高。其次,扎达盖公会在设计伊始就设有老年活动中心等公众文化设施,还在发展中规划了钓鱼点等游览设施。人文旅游资源数量极多。 第二章、旅游资源开发和历史现状

南京市旅游资源报告

南京市旅游资源报告 一、南京市概括南京简称宁,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 地处长江下游的宁镇丘陵地区,东临长江三角洲,西靠皖南丘陵,南连太湖水网,北接江淮平原;“黄金水道”长江穿越境域,距入海口380公里。 东邻镇江市,西邻安徽省马鞍山市、芜湖市,南接安徽宣州市,北连扬州市。 地跨长江两岸,南北最大纵距140余公里,东西最大横距80余公里,辖区总面积651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976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243平方公里。 南京地形: 南京市平面位置南北长、东西窄,成正南北向;南北直线距离150公里,中部东西宽50~70公里,南北两端东西宽约30公里。 南面是低山、岗地、河谷平原、滨湖平原和沿江河地等地形单元构成的地貌综合体。 地貌区域为宁、镇、扬山地的一部分,低山山陵占全市总面积的 64.52%。 长江南京段长度约95KM;江南有秦淮河,江北有滁河,为南京市境内两条主要的长江支流,其河谷平原为重要农业区。 水面占全市总面积 11.4%,平原、洼地占 24.08%。 南京是十朝古都。

旅游资源丰富且独具特色,全国六大类74种旅游资源中,南京地区六大类全部具备,拥有74种资源中的61种,占全国资源种类的83%。 到目前为止,南京有旅游景点500多处。 南京拥有较丰富的气候资源。 在气候区划上,南京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 南京处于西风环流控制之下,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冬季受欧亚大陆气团影响较深,天气晴朗、寒冷、干燥。 夏季受欧亚大陆低压区影响,天气炎热,雨水充沛。 春秋两季是冬、夏交替过程中的季节,多以干燥凉爽天气为主。 二、南京市自然资源秦淮风光带位于南京城南,是全国重点建设的旅行风景区,其主要景点基本上分布在“十里秦淮”两岸。 “十里秦淮”系指内秦淮河东水关至西水关的一段水道。 自六朝起,这里就是大族聚居、商贾云集、人文荟萃之地,是历史上南京这一繁华都市的缩影,199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 一。 秦淮风光带的主要景点有: 东晋书法家王献之迎接爱妾桃叶的渡口桃叶渡;与之毗邻的吴敬梓故居陈列馆;可以观看天下奇景秦淮半边月的文德桥;因东晋名门望族王导、谢安而闻名的乌衣巷及王谢古居;体现儒家文化的夫子庙、学宫、贡院三大古建筑群;展示明末清初街市风貌的东西市场;传为明末风尘奇女子李香君故居的媚香楼;列为世界之最、雄伟壮观的中华门城堡;明代开国功臣徐达府第的东、西花园——白鹭洲公园、瞻园等,其中秦淮之胜首推夫子庙。 明代最负盛名的是秦淮画舫,素有“秦淮灯船甲天下”之誉。

舟山高端旅游纪念品市场开发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旅游管理 舟山高端旅游纪念品市场开发研究 一、引言 21世纪,旅游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旅游已经成了人们必不可少的休闲娱乐的生活方式。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同时,“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之一的购物也在逐渐升温。在旅游业的范畴中,购物的主要对象便是旅游纪念品。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旅游纪念品销售收入远远落后,另一方面,就国内来看,与旅游业持续快速的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旅游纪念品发展呈现的弱势。旅游纪念品是旅游者与各个不同旅游景点情感交流的桥梁与依托。旅游纪念品是旅游者与各个不同旅游景点情感交流的桥梁与依托。它也是旅游地创造外汇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旅游纪念品的开发是旅游购物开发过程中是最具潜力和前景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的重视。 舟山的旅游业发展速度较快,并且旅游业已经成为了舟山的标志之一。但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和国内的许多旅游地一样,舟山的旅游纪念品市场没有很好的开发,没有利用独特的旅游资源进行规划,从而使旅游纪念品成为了制约旅游更好发展的瓶颈。 二、主题 我参考的文献资料主要是在学校图书馆的综合书库、期刊室、中国期刊网上搜集的,由于没有舟山旅游纪念品的相关研究成果,所以文献主要是关于我国旅游纪念品市场的总体情况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旅游地纪念品相关研究的一些文章和书本。在此,根据参考的内容,我将我所参考的资料进行了分析和分类,如下: 首先是关于旅游纪念品的一些概念与观点。在当今的旅游业中,存在这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旅游产品等容易混淆的概念。通过对马治鸾、高辉的《我国旅游商品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许丰琳的《海滨城市地域性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杨从锋的旅游纪念品地域文化特色的形成之研究》等资料,学者分别将旅游商品、旅游产品和旅游纪念品做了细化的定义,而其中旅游纪念品的定义也并不是完全一致和相同的,归纳总结后我认为应该将其定义为:能使人回忆起某地、某事、某次经历或旅游,具有地方经历或特色,富有纪念意义,

阳朔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关于阳朔旅游资源状况”调查报告 指导老师:杨勇 调查时间:2013年9月20日-10月30日调查地点:桂林市阳朔县 调查对象:桂林市阳朔县游客、旅游局等

目录 前言 一、调查时间 (3) 二、调查地点 (3) 三、调查人员 (3) 四、旅游资源调查目的 (3) 第一章阳朔简介 (3) 第二章阳朔县旅游资源 (5) 一、漓江、黄布倒影 (5) 二、黄布倒影、九马画山 (5) 三、世外桃源、大榕树 (5) 第三章阳朔县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5) 第四章阳朔县旅游资源评价 (5) 一、自然资源的评价 (9) 二、人文资源的评价 (9) 三、总体评价 (11) 第五章旅游资源存在问题与开发建议 (5) 一、存在问题 (11) 二、提出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 一、调查时间 2013年9月20日至2013年10月30日。 二、调查地点 阳朔县 三、调查人员 翁同俊、陈永杰、雷东桦、杨博、韦秋洁、罗梦 四、旅游资源调查目的 1、通过本次旅游资源调查,使我们了解和掌握了《旅游资源调查报告》的目的和意义,及其要点及方法。 2、通过进行旅游资源调查,使我们了解掌握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及如何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 第一章阳朔县简介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这句话精准的概括了阳朔的风光。阳朔山水可以用四个词形容:“山青、水秀、峰奇、洞巧”。 阳朔气候温和,四季宜人。流经阳朔境内69公里的漓江段是漓江最壮观的一段。阳朔有传说的壮族歌仙刘三姐抛绣球定情的千年古榕,有国内外游客叹为观止的月亮山奇观,有被誉为“小漓江”之称的遇龙河,还有悠闲惬意的西街,脍炙人口的啤酒鱼、田螺酿....一切的一切,使得人们来了就不想离开。 区域分布 阳朔县位于桂林市区东南面65公里,县内水系丰富,有漓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