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坛经》两则 精品教案

《坛经》两则 精品教案

《坛经》两则

【教学目标】

1.了解佛教禅宗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了解《坛经》的语言特色,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3.批判地继承佛教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人生的启示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李叔同为何出家?

2.2007年陈晓旭在长春百国兴隆寺剃度出家。

他们为什么能舍弃红尘,一心向佛?——《坛经》两则(板书)

二、哲理小故事。

1.求人不如求己:一人去寺庙参拜观音菩萨,几叩首后,这人突然发现身

边一人也在参拜,且模样与供台上的观音菩萨一模一样。此人大惑不解,轻声问

道:“您是观音菩萨吗?”

那人答:“是。”

此人更加迷惑,又问:“那您自己为什么还要参拜呢?”观音菩萨答:“因为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2.有一天,苏东坡到佛印禅师处与佛印禅师聊天,两人均盘腿而坐。

聊到高兴时,苏东坡问佛印禅师:“你看我现在像什么?”

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尊佛。”

苏东坡笑着对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堆牛屎。”

佛印禅师笑笑,没有说什么。

苏东坡以为他胜利了,回家后沾沾自喜地和他妹妹苏小妹谈起了这件事。

他妹妹说:“哥哥,你输了!禅师的心是佛一样的境界,所以看你像一尊佛;

而你的心态像一堆牛屎一样,看禅师当然也就像一堆牛屎了。”

苏东坡听后顿时面红耳赤。

3.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

1 / 4

乎?”

拾得曰:“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三、关于佛教。

1.佛教是从域外传入我国的。最早是在东汉明帝时开始传入中国的。

佛教的发展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正是这一时期

佛教发展的真实写照。

隋唐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国际文化交流活跃,佛教综合南北思想体系,发展为

许多新的宗派。其中禅宗结合中国人自己的文化传统,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唐朝是

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

五代以后,佛教开始走向衰落。但是,在长期的传播中,佛教的思想已经内化进了中国

人的文化心理中,对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政治等各方面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影响。

2.佛教宗派(幻灯片)——六祖慧能(图片)

什么是禅宗?禅宗的主要思想有哪些?

1.禅宗:中国佛教宗派之一。

禅,是梵语的音译,指的是将心专注于某一对象,在彻底寂静中呈现的神秘思维状态,

所以名为禅宗。以达摩为中国始祖,故又称达摩宗;也因自称得佛心印,又称为佛心宗。达

摩传法弟子为二祖慧可,慧可之传法弟子为三祖僧璨,其传法弟子为四祖道信。道信传法弟

子为五祖弘忍,立东山法门,其门下分赴两京弘法,名重一时。其中有神秀、传法弟子六祖

慧能二人分立为北宗渐门与南宗顿门。

禅宗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流派,它既不是延续印度佛教已有的某个宗派,也不完全信

奉某部已有的经典,而是建立了自己的宗经,标榜自己独特的修持方式。它是完全中国化的

佛教,它公开宣称以六祖慧能的言教为经,并以开坛立宗的形式命之为《坛经》。这是第一

部由中国人自己创作的、被公开而持久地称为“经”的佛教著作。

2.禅宗思想有:“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以心传心”、“佛性本有”、“无住生心”、“顿悟法门”等。

慧能创立的禅宗,不仅与印度佛教以及中国其他佛教宗派不同,而且与旧有的各派禅学

不同,它是佛教内部的一次革新。禅宗的根本特点是强调精神的领悟,提倡单刀直入的“顿悟”,其经典便是《坛经》。

《坛经》,一名《六祖法宝坛经》,是中国佛教禅宗创始者、禅宗六祖慧能(一作惠能)的传法记录。因系在法坛上宣讲的经教,故称。是中国唯一被尊为经的佛书。

2 / 4

禅宗法脉不仅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而且流传海外,远播欧美。直至今天会世界对禅宗的信仰和研究仍风靡一时,形成了一股“禅宗热”。

四、课文研读。

1.初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言下:一言之下,顿时。

顿法:顿悟法门。

气如悬丝:生命犹如悬在发丝上,比喻相当危险。

住此间:停留在此地。

曹溪山住:即在曹溪山担任住持。

法即一宗:法虽然是一宗。

2.再读课文,翻译下面的句子:

(1)汝为六代祖。(你就是六代祖。)

(2)唤慧能堂内。(把慧能召唤到佛堂内。)

(3)其夜受法。((慧能)当天夜里接受训导。)

(4)便传法及衣。((五祖)就把顿悟的法门和本门的信物袈裟传给了慧能。)

(5)当令自悟。((佛法)应当引导弟子自己领悟。)

(6)若住此间。(如果在此地停留。)

3.三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阅读《坛经两则》,概括每则内容。

(2)《坛经》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结合课文简要说明。

拓展延伸,合作探究

(3)读课文及下面佛理小故事,从中任选一点说说它们的现实意义(给你的启示)。

附:智慧之光——佛理小故事

1.山冈铁舟到处参访名师。一天,他见到了相国寺的独园和尚。为了表示他的悟境,他颇为得意地对独园说道:“心、佛,以及众生,三者皆空。现象的真性是空。无悟、无迷、无圣、无凡、无施、无受。”

当时独园正在抽烟,未曾答腔。但他突然举起烟筒将山冈打了一下,使得这位年轻的禅者甚为愤怒。

“一切皆空,”独园问道,“哪儿来这么大的脾气?”

启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3 / 4

2.佛理如光。

弟子问佛祖:“您所说的极乐世界,我看不见,怎么能够相信呢?”

佛祖把弟子带进一间漆黑的屋子,告诉他:“墙角有一把锤子。”

弟子不管是瞪大眼睛,还是眯成小眼,仍然伸手不见五指,只好说我看不见。佛祖点燃了一支蜡烛,墙角果然有一把锤子。

启示:(你看不见的,就不存在吗?)

4 / 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