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你们知道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咱们单县建立、成长、发展的历史往事吗?

大家都知道,1921年的7月,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南湖宣告诞生,他的诞生像阳光一样照亮了中国大地,也照亮了咱中国老百姓每个人的心田。之后不久,单县在外地求学的一些学生也积极踊跃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回到家乡单县,向亲朋好友、邻居同学传播马列主义。1929年,共产党员,金乡县人,张化恪从曲阜省立二师毕业之后,来到单县东南60里,江苏、山东、安徽接壤的侯楼私立“逊里小学”当教师。山西籍的共产党员王正纯也来到单县城南的花园村教书,他们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传播马列主义和党的主张,秘密从事党的活动。于是咱们单县便开始有了中国共产党活动的足迹。

大家知道吗?1931年以前,咱们单县可是没有中学的。单县的子弟要上中学都得跑到曹州或济宁去上。1931年,正直善良的单县县长王希祯等人在单县人民的大力捐资支持下,办起了单县第一所中学,即单县中学。并且在这一年年底开始招生。1934年夏季的一天,学校里突然来了一位瘦高个,戴深度眼镜,穿着朴素,沉稳谦和的老师。别看,他其貌不扬,平时不大爱说话,但讲起课来却滔滔不绝,娓娓动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至宇宙、小至细菌,都能讲出个所以然来,可谓知识渊博。他讲解

得体、表述清晰,再加上他对学生和蔼可亲,严慈有度,因此同学们都很喜欢他。那么,这个人究竟是谁呢?原来他就是中国共产党党员——高文甫。高文甫这次是受中共北京市委的委托,到咱们单县来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的。

起初,单县中学只有中学班。后来因为考虑到当时社会上师资力量缺乏,于是就在中学增设了一个师范班,师范班的学生只要一毕业就可以就业挣钱,所以上师范的多是一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太好的学生。早在1933年春天,师范班的学生张子敬、王存典等人,受进步思想的影响,产生了对国民党反动派和学校一些反动势力职员的不满情绪,为了同反动势力作斗争,张子敬成立了群众性的学生组织——义愤团。高文甫老师到了学校以后,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张子敬、王存典思想活跃,正义感强,就主动接近他们,培养教育他们,向他们秘密传授马列主义和党的主张。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张子敬等人也认为这位高老师可以信赖,于是就邀请高老师参加“义愤团”的一些活动。高文甫因势利导,指导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活动,并在一次“义愤团”会议上提出将“义愤团”改为“抗日义愤团”。并指出,“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对中国、对中华民族虎视眈眈。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了主要矛盾,所以我们第一位的就是要抗日。其次,我们也要敢于仇恨国民党反动派和恶势力,要敢于与他们作斗争。高老师的指导使学生们深受启发教育。在教学中,他向学生们传播一些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介绍讲解《共产党宣

言》、《现代社会学》、《大众哲学》、《费尔巴哈论》、《资本论》等进步书刑。启发了大多数学生的觉悟,为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打下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经过对张子敬、王存典等同学一段时间地培养、考察,高文甫决定发展他们两人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高文甫把张子敬、王存典叫到自己住处,郑重地告诉他们:“今晚,我要介绍你们两人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你们就是共产党员了。你们要严格执行党纲、党章,遵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定期过党的组织生活,为革命不怕牺牲,敢于献身!”紧接着就在单县北堤外武圣庙庙内,高文甫郑重宣布介绍张子敬、王存典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向他们宣讲了党的章程,并举行了简单的入党仪式。随即,中共单县第一个党支部便在单县中学诞生了,也就是单县中学党支部。由高文甫任党支部书记、张子敬任组织委员、王存典任宣传委员。当时的中共单县中学党支部隶属于中共北京市委领导。1937年春改属中共山东省委领导。从此,在单县这块大地上便有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单县人民有了希望。

1935年初,张子敬从师范毕业,他遵照中共党组织的指示,回到家乡单县东南60里的张寨,到张寨附近的张花园教书,拜单东名医张本渊为师,学习针灸医术,并与张本渊的儿子张以宾共同成立了“中国针灸研究会”。他以教书行医为掩护,积极开展党的地下活动,培养抗日积极分子,建立党的组织,于1936年成立了单县农村第一个党支部即张寨党支部。又以张寨为中心,

把星星之火点燃了单县东南几十个村庄,迅速发展50多名党员,成立十几个党支部。通过党的组织联络抗日积极分子,宣传党的主张,交际各方人士,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他还把他的“四叔”张学古,二嫂齐居真,妻子蔡志真培养成坚定的共产党员,全家都投身到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斗争中,在抗日战争中张子敬的全家为革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此外王存典也回到家乡单县北部的高乡店,到高乡店附近的白浮图教书,以教书为掩护,在贫苦农民中发展了一批党员,并建立了党支部。1936年高文甫又在单县中学发展了吴筱立、魏钦公、杨作磊、傅啸峰、刘庆余等人入党,重建了单县中学党支部。1936年单县城关、潘庄等地也相继成立中共党支部,直至抗日战争爆发前,咱们单县就已建立了4个党支部,还有几个党小组。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在外地求学的学生也纷纷回到家乡单县,其中有不少在学校已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回到家乡单县后,主动地与当地的党组织结合起来,于是单县的党员和党组织很快得以发展壮大。

至此,高文甫在单县中学播下的星星之火越烧越旺,很快成为燎原之势。革命烽火从此在湖西大地上熊熊燃烧,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英勇斗争,用热血和汗水谱写出一曲曲悲壮动人的乐章,铺就了一条中国革命的胜利之路。

“小延安”张寨

我们了解到张子敬从师范毕业,遵照中共党组织的指示,回到家乡单县东南60里的张寨,于1936年成立了单县农村第一个党支部即张寨党支部。其实,咱们单县朱集镇的张寨村在历史上被誉为湖西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小延安”,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就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踏上这片红色热土,回顾一幕幕动人的抗日场景。

抗日战争爆发后的1937年年底,中共单县委员会成立,李毅任书记、张子敬任组织委员。县委驻地就在张寨,我想大家很想知道,为什么都要选择张寨这个地方呢?原来呀,一是因为当时单县县城内是国民党政权统治的中心,他们不允许我们发展壮大,所以我们不得不到农村去发展。二是距县城东南60里的张寨,北靠太行大堤,南为苇密草长、绿林响马出没的黄河故道,位于山东、江苏、安徽三省交界处,紧邻传说中的三省庄,距城偏远,劳苦大众苦大仇深,要求翻身求解放的愿望非常强烈,人民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便于宣传发动,群众基础雄厚。而且这里国民党反动势力的统治影响相应薄弱,便于我党活动,三是张寨一带早在1935年就有了党的活动,1936年在张子敬的领导下就发展了一批党员,1937年底,建立了单县农村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张寨党支部,组织基础牢固。正如高文甫所说:“这个地方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是共产党组织人民群众抗日的好地方。”

选择了张寨,1938年,中共单县县委、湖西区党委等党政军领导机关和群众团体都聚集到张寨,领导单县和周围20多个县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发展党员、组建武装、建立各级各种抗日团体。在工委和单县县委的领导下,张寨一带的抗日活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首先是在张寨举办了抗日自卫团训练班。1938年2月至5月,张寨举办了数期抗日自卫团训练班。参训青年啃着高粱面窝头就着咸菜疙瘩,但他们热情高、劲头足,认真学习投弹、射击、刺杀等军事技术,一早一晚,口号声此起彼伏,引得十里八村的人都前来学习观看。为了扩大影响、发动群众、鼓舞人心,自卫团手持大刀、长矛、钢枪,全副武装,威风凛凛,高呼抗日救国的口号,在周围村庄进行了几次大亮兵,也就是武装游行,可谓振奋人心。

在张寨影响下,周围很多村庄纷纷成立了抗日自卫团,1938年3月,单县县委、湖西区党委因势引导,从张寨、张花园、王岗等十几个村的抗日自卫团中抽调了骨干力量80余人,成立了第一支近百人的人民抗日武装—张寨抗日自卫团联队。为了鼓舞士气,教育群众,联队坚持大唱抗日革命歌曲,并号召人人自编鼓动性强、教育作用大、易记易唱易理解的抗日歌谣。为此,队员们都怀着满腔热情,摽着劲儿来试编。不久,就编出了几十首。他们从中评选出10首优秀歌谣,其中米风海编的一首《千万不能打呼噜》最受联队队员喜爱。后经队友们集体修改,这首歌谣

更富感召力:日本鬼子打进东三省哟/我们还在打呼噜(即不觉醒)/日本鬼子打进山海关哟/人们还在打呼噜/哎哟,日本鬼子打到芦沟桥哟/我们才睡醒/同胞们醒来吧/鬼子打进了济南府/兄弟们醒来吧/鬼子打到了家门口/我们不做亡国奴/敢与鬼子刀见红/同胞们,扛起枪拿起刀/对准鬼子头/同胞们,千万不能打呼噜……勇士们高唱着这样的歌谣,歌声、口号声、练兵刺杀声使人热血沸腾,人民群众深受鼓舞。“小延安”一带迅速掀起了抗日卫国的高潮。

抗日自卫团联队的队伍组织起来了,但枪支不够。那么怎样才能解决抗日武器不足的问题呢?于是,共产党员左守善便将自家的3支枪献了出来。青年学生、共产党员傅筱,又名傅运虎,也就是咱们单县南店子人,他跑回家里偷偷卖了几亩地,买了几支枪支持联队。一些开明大户绅士也将自家看家护院的枪献了出来。贫民百姓呢?没有枪就将家里的废钢铁拿出来交给联队打大刀。铁匠出身的共产党员宋之品支起红炉,叮叮当当,给联队打造了80多把鬼头大刀。这样一来,基本解决了武器问题。人民群众摩拳擦掌,有钱的出钱,有人的出人,有力的出力,有枪的出枪,纷纷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局面。

与此同时,中共苏鲁豫特委针对当时抗日形势的需要,根据我党的方针政策,为广泛团结各群众团体和各阶层人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决定创办《团结日报》,由魏钦公负责并担任主编,魏钦公解放后曾任河南省委党校校长、省政协副主席,该

报社设在与张寨相邻的张花园村张昌学家。后来搞了一台印刷机开始油印,每期份数由几百增至几千。再后来,社址迁到张寨村,报名改为《哨兵》。于是农家院里编印起了抗日小报,这张,生在长在农家院里的报纸,曾在当时发挥了不小的作用:通过“启蒙”良知,有的国民党匪首率部起义,弃暗投明;不少地主豪绅纷纷献枪献马、捐钱捐粮,支援抗日战争。

1938年7月2日,刚刚被编为湖西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第八大队的张寨抗日自卫团联队,获知日军吉谷师团500余人从砀山沿单砀公路向单县进犯。于是在教导员高文甫率领下,抗日自卫团联队火速赶往马良集附近狙击,举行了一场扬眉吐气的“狙击战”。待鬼子兵踏着大皮靴啪啪地接近时,高文甫一声令下,长枪齐鸣,把鬼子打得是晕头转向,乱作了一团,当即死伤几十人。待鬼子头目哇哇叫着回过神来的时候,机智的勇士们顿失了踪影。气急败坏的鬼子头目指挥着向他怀疑的方向好一阵猛烈扫射,我掩伏在安全之处的勇士们哈哈笑着,直骂小鬼子笨蛋…

张寨武装起义的号角响彻湖西大地,周围苏鲁豫皖的县纷纷响应,先后组织了几十支人民抗日武装。一时,在以单县为中心的湖西大地上,抗日浪潮铺天盖地,人民激情如火山喷发,誓要将日本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势力彻底埋葬。单县自此成为湖西区的中心,而单县朱集镇的张寨村则作为单县农村第一个党支部、第一届中共单县县委、中共鲁西南工委、中共苏鲁豫特委、湖西专署和全县第一支抗日武装——抗日自卫团联队的诞生地,而享

有了湖西区“小延安”的美誉。

刘少奇过湖西

1942年8月,中共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刘少奇同志到山东视察工作后,由山东分局驻地临沭县朱攀村奔赴延安,途径湖西地区,在单县停留了几天,留下了深情地足迹,成为单县革命历史上浓重的一笔。

1942年,湖西地区的抗日斗争正处于最艰苦、最困难、最复杂的阶段。8月初的一天,扮作生意人的刘少奇,化名胡服和夫人王前及秘书、警卫等十多人,由鲁南军区一一五师教导二旅旅长曾国华陪同,在铁道游击队十几名队员的护送下,夜间秘密越过日伪军严密封锁的津浦铁路,到达了微山湖东岸。为了确保刘少奇同志的安全,湖西军分区十团参谋长郑统一率骑兵排来到微山湖迎接刘少奇同志。夜幕降临,刘少奇同志跨上战马,同护送人员一起从湖西岸的王楼出发,经过沛南的六里井,安全到达了丰县顺河集。第二天,在茫茫夜色掩护下,刘少奇同志悄然来到了湖西地委驻地,单县终兴区的薛孔楼。

化装了的刘少奇同志头戴黑色礼帽,身穿浅灰色大褂,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他满面笑容,同迎候的湖西党、政、军负责同志一一亲切握手,并向大家问好。

刘少奇同志住在当时的湖西地委驻地单东永镇集。早晨,他起来散步,目睹了日寇扫荡造成的残破景象,发现一个几十户人家的村庄连个鸡鸭的影子也看不见。他问:“这里的老百姓怎

么都不喂家禽?”陪同的潘复生同志回答:“从1940年春天起,日寇对湖西地区反复进行拉网式扫荡,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老百姓的鸡鸭和很多东西都被敌人抢光了。”刘少奇同志听了后,显得心情很沉重。

潘复生派通讯员到集市上买菜招待刘少奇同志。因为日军扫荡刚过,通讯员跑了几个集市都没买到肉,只买到了几个鸡蛋。少奇同志知道后动情地说:“复生同志,眼下老百姓的生活这么困难,这鸡蛋我们怎么能够吃得下去!不如把鸡蛋送给老百姓,孵成小鸡,生更多的鸡蛋,鸡蛋再孵成小鸡,这不也是发展生产的一种形式吗?”潘复生同志把鸡蛋交给了一户农民。据说,用那几个鸡蛋还真的就孵出了几只小鸡。刘少奇同志的美德和光辉形象,就此永远镌刻在了湖西老区人民的心中。

地委书记潘复生、专署专员李贞乾、军分区司令员邓克明向刘少奇同志汇报了工作。少奇同志边听边记,还不时插话询问。当潘复生汇报到湖西抗日根据地严峻的政治、军事形势时,少奇同志风趣的插话说:“此地是日、伪、顽、会、匪‘五鬼’闹湖西。”针对湖西地区的严峻形势,刘少奇同志作了重要指示。他指出:你们没有被敌人挤垮赶走,这是很大的成绩;对敌斗争要有战略眼光,不要轻易搞大兵团作战;必须深入发动群众,坚决实行减租减息,发挥群众的抗日积极性,建立巩固的根据地,要树立同敌伪长期斗争的思想,否则,会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对伪军要以政治瓦解和争取为主;做好统一战线工作,要争取一些

中间力量,孤立一些,打击一些;加强对湖上交通线的控制,保障华中与华北、延安之间的联系;做好护送过往干部的工作;要加强党的建设。刘少奇同志对湖西地区的减租减息工作提出了批评。他严肃指出,湖西的减租减息搞得不好,群众发动得不够充分,这样下去是站不住脚的!你们如果再不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就要给你们送一块匾,写上“机会主义”四个大字。刘少奇同志的指示,像茫茫黑夜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湖西军民的前进道路,不仅对湖西地区,而且对整个冀鲁豫边区以至华中、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湖西“肃托”事件虽时过三载,但一些遗留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湖西军分区政委郭影秋同志汇报了对湖西“肃托”事件一些问题的看法。刘少奇同志听后,深思了好一会,字斟句酌的说:“当你被捕了,不是被敌人逮捕的,而是被党的机关逮捕的,而且还要被拉出去杀头,杀你的人则是区党委书记,手里还拿着山东分局的电报。在这种情况下,你究竟是承认好,还是不承认好呢?”说到此,他掏出烟来点燃,默默地吸了好一会儿,摇了摇头,感叹地自我回答说:“真是难为其人啊!当时你承认了,不好,因为你根本就没有这事;但是,不承认,你又要被杀头,甚至连申辩的机会也失去了。难啊!这的确是件难以处理的事情。影秋同志,对这样的事情,别说你们年轻幼稚的党员,就是老布尔什维克也不容易判断和处理好。”“影秋同志,你反映的问题我一定带回延安去,请党中央认真研究,妥善处理。也请你转告所

有受委屈的同志,要积极为党工作。”听了刘少奇同志对此问题的复杂性的深刻分析,郭影秋深受启发和安慰。湖西的同志听了刘少奇同志的谈话,都受到很大鼓舞。

为了感谢湖西军分区武装人员的安全护送,刘少奇同志特地派人买了两只山羊送到军分区驻地——单县田老家。刘少奇同志在单县停留了几天,后由冀鲁豫区政治部副主任唐亮护送,经金乡至巨南,继续向延安进发。

1945年中共“七大”会议期间,刘少奇同志在百忙中接见了出席党的七大的湖西区党代表郭子化、孙志谦。刘少奇同志回忆了1942年路过湖西时的情况,说:“湖西这块根据地很重要。那里的人民生活很艰苦,但在抗战中表现得很顽强。”接见后,少奇同志设家宴招待了湖西区党代表。

我湖西区通过贯彻刘少奇同志对湖西工作的指示,深入开展以减租减息为中心的民主民生运动,湖西抗日根据地的严重困难局面逐步好转。党的建设得以加强,一批贫苦农民积极分子加入了共产党,壮大了党的队伍,增强了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建立健全了群众组织,改造了基层政权,树立了贫雇农在农村的政治优势,党在农村的政治基础更加坚实;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激发了广大农民参加抗日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掀起了参军热潮,抗日部队人员增加,后勤供给有了保障,战斗力大大增强。湖西抗日根据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回顾了刘少奇同志在湖西的历史往事,相信大家一定为他那

温和的气质、宽阔的胸怀,深邃的见解,敏锐的眼光深深折服了吧,这就是伟人的光辉形象。

黑马团白马团之

----彪悍骑兵飞驰单县

抗日战争期间,冀鲁苏豫战场上曾经驰骋着一支被老百姓称为“黑马团”、“白马团”的队伍,如今在咱们单县及其周围县市,凡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只要一提起“黑马团”、“白马团”来,就会树起大拇指“啧啧”称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老人们口中的“黑马团”、“白马团”虽然不是这里的驻军,却曾经驰骋鲁西南,多次参加消灭日伪的战斗,在湖西地区立下赫赫战功。这支队伍的番号是八路军一二九师骑兵团,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骑兵第三团。其实就是几个骑兵连,一连全是黑马,称为“黑马连”,二连是“红马连”,三连是“白马连”,其余的杂色马匹归四连,四连因此也被叫做“花马连”。当时,没有营级建制,是后来才发展为一个有一千多人的骑兵部队。这是一支充满传奇色彩的骑兵部队,它神出鬼没、机动灵活、英勇善战,让日伪军寝食不安、心惊胆寒。这是一支战功卓绝的部队,也是唯一一支以乘骑作战方式坚持到抗战胜利的骑兵团。在华北平原敌后抗日的艰苦环境中,骑兵们付出了巨大牺牲并最终迎来了战争的胜利,他们骠悍的骏马和闪亮的军刀曾经是八路军主力部队的象征,在他们飘扬的战旗上,大写着“胜利冠军”和“哥萨克骑兵”的光荣称号。全国解放之后,他们又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骑兵第一师的成员,参加了国庆阅兵大典……

时光荏苒,随着骑兵这个古老兵种退出现役,当年英勇的骑士们早已经离开了战马与人世。今天,我们只有借着八路军老战士和湖西“老革命”的回忆,再回到骑兵们中间,重温那段血雨腥风的峥嵘岁月,感受抗日战场上的艰难困苦、体会英雄们的悲愤和欢乐。

1944年春天,河南滑县城关镇双村营战斗后,骑兵团开到黄河西岸休整。这以后的一些天里,到骑兵团来报到的人络绎不绝,有成编制来的,也有零散来的;有骑马来的,也有步行来的。很快,团里就有了上千号人马。骑兵团以往一直是五个连的小团,这一次终于成为了货真价实的主力大团,人员一千五,战马上千匹!

扩编后的团队,团部由特务连组成;第一营由一连、二连、三连组成;第二营由四连、五连,六连组成;第三营由八连、九连组成。改编后的骑兵团,由况玉纯任团长,李庭桂任政委,万怀臣任副团长。排长刘春雷所在的二营,营长为吕兆清,教导员为王凤翔,副营长是李树茂。

骑兵团兵员增多,战马增多,武器装备也增多了。新编进的部队中装备最整齐的要数十一分区骑兵连,也就是湖西军分区骑兵连,一色的蒙古马,一色的新马鞍,一色的八一式步枪。这种枪是咱们的军械所自己造的,比日本马枪长点,又比普通步枪短点,刺刀还可以折叠,无论乘马射击或是下马步战都挺合适,这

让大家都羡慕得不行。不过,后来又发现这枪有个毛病:开始的时候射击精度还可以,可把它那个折叠刺刀打开合上一番,再打枪就没谱了。

新来的人员都没有马刀,于是就赶紧通知供给部,指定要做成日本军刀的样式。没想到这回军工厂弄糊涂了,他们找了把普通尉官军刀当样板,结果做出来的比马刀短了一截。于是,骑兵团就出现了一个特殊现象,挎长马刀的是三个老红军连,其他连队则挎短军刀,这无形中给老连队的战士们增添了不少荣誉感和使命感。

1944年初夏的一天,团长宣布:根据朱总司令的命令打击顽军,要求各部队保持行军军容和速度,路上如遇敌情,不可恋战,要勇往直前地冲过去。李庭桂政委也讲话:天气炎热,长途行军,要保证人马健康。穿越封锁线,通过游击区时,要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部队出发,穿过长垣、东明、定陶、成武、单县、丰县,一路向沛县方向前进。三个红军连交替担任团队的前锋。每经过一个地方,老百姓都走出来看热闹:“哇!好多红马。呀!好多白马。啊,好漂亮……”骑兵们十分得意。

一天,部队行至一个县城,战士们只见这座古城由高高的护城堤围着,堤河内流水潺潺,城墙雄伟,城门高耸,不知道到了什么地方。有来过这里的战士传话说:“单县到了。”有的说:“单县?听我爷爷说单县是个好地方。这里有很多牌坊,有好喝

的羊肉汤。”由于行军任务紧迫,部队没有在这里停留,只是穿过东西大街经过。排长刘春雷知道这里的羊肉好吃,就和副连长王元力两人凑钱,在部队短暂休息的空间,以极快的速度买了几斤青山羊肉,尽管有东西包裹着,那膻膻的鲜羊肉味还是掩盖不住。晚上部队行到单县城东终兴集一带,大家都在休息,刘春雷就支起锅开始炖肉,王元力搬个板凳坐在边上眼巴巴地等着。过了没多久,也不知道连长周开树是真查夜还是鼻子好,反正就摸到厨房里来了。他进来就说“好香”,要掀锅盖。两人赶紧拦住他说:“连长别掀别掀,再等半小时,现在掀了就不灵了。”周开树说:“好嘛,我过半小时再来。”不一会儿,听见连部通信员快马加鞭出村去了,王元力直喊“完蛋完蛋”,大刘一时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

半小时过后,连长来了、指导员来了,住在邻村的营长、教导员、副营长……都来了,统统自带碗筷。进来他们就揭开锅盖猛整,连说“好吃、好吃”。刘春雷这个正主忙活了半天却没捞到两筷子。吃肉时有人说:“单县的羊肉这么好吃,等打完仗,要到单县吃上几次。”又有人说:“你还不知道吧,单县羊肉汤可有名啦,不喝几碗才白活呢。”

大家都说:“大刘啊,你这手艺不当炊事员真是太可惜了。”“那好啊,我就留在炊事班算了。”“想逃避打仗?没门!赶紧再弄两顿好吃的,等到了集结地,马上就回二排打冲锋去!”

您看,骑兵团飞驰单县,喝了咱的羊肉汤,战士们可谓是

士气大增,斗志昂扬,在接下来的行军中更是威武有力,锐不可当。

黑马团白马团之

----彪悍骑兵集结湖西

1944年7月28日,骑兵团顺利到达沛县,8月1日,其他各部队也都到达了集结地点。刘春雷一看,嗬!冀鲁豫军区的好多主力部队都来了,七团、八团、九团、十团、十九团和骑兵团,加上十一分区的部队,这回是要在湖西打大仗了。这些部队中,七团、十团和骑兵团都是红军团。十团资格最老,前身是井冈山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二团,就是王佐、袁文才的那支部队,长期活动在湖西;而那个老七团就更不得了,是参加过南昌起义的队伍,井冈山红四军第二十八团,后来的红一军团二师五团,林彪当过他们团长,陈毅当过党代表!这么多部队聚集在一起,把原本是游击区的湖西整得比根据地还热闹,周围的敌人都慌了,不知道谁会先挨揍。八路军战士们也都急不可耐。

8月的夜晚,闷热得很,所以每到一个地方宿营,各单位都抢着去占村里的戏台,抢不到宽敞凉快地方的人就在老百姓的院子里打地铺。

湖西是游击区,情况复杂,部队进村就放双岗,还放游动哨,对陌生人一般是许进不许出。刘排长半夜查哨回来,看见房东还没睡,在门口探头探脑的,问有什么事他也不说,就起了点疑心,悄悄告诉哨兵注意点。

第二天是8月4日,天刚亮战士们就起来做马厩勤务,打扫卫生,清理马蹄,给马喂料。早上,战马除了喂草料,还需补充些豆料和食盐,另外还要饮马。马匹比人类需要更多的饮水,水分不足是会引发马匹腹痛的。

把马匹都喂饱之后,战士们才能够吃早饭。这一天,团里又通知部队要整理军容,大家就知道要有上级领导来检阅了,于是赶紧擦皮具、磨刀、擦枪,用碎石块把马镫和马衔铁磨亮,再换上干净衣服。

刘春雷正忙着,那房东捧着床毯子过来,说是要送给他搭马鞍子用。刘排长哪里敢要,没想到房东就哭起来了:“老总,你行行好,把我的牲口留下吧……”把大刘弄得莫名其妙,赶紧去调查情况。

原来,这房东家有匹骡子。头天晚上部队给军马喂料时,为避免骡子和马打架,就把它牵到外面去了。由于是晚上,战士们没有及时向老乡做解释,结果就闹出误会来了。刘春雷连忙把骡子拉回来,登门赔礼道歉。一进屋看见房东一家人的模样,不禁乐了。大热的天,他们把所有的好衣服都套在身上,塞得臃臃肿肿的,这是怕当兵的抢东西呢。刘排长知道他们对八路军不了解,于是就给他们讲了一番人民军队的规矩。

吃完早饭打扫场院挑罢水,骑兵就出发了。刚出村,那房东兜着些鸡蛋追上来,死活硬要送给子弟兵。战士们不肯要,房东说:“这是送给你们喂马的,让军马更有力气,使劲打耿聋子、

刘黑七那些土匪龟孙!”

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杨勇在一个坡地上检阅部队,骑兵团以小步姿态列队行进。这时候,不知道从哪里跑来一匹半大儿马,枣红色、白耳朵,看见大群马队高兴坏了,欢叫一声扬起尾巴傻乎乎地钻进队列,前头闻闻后头拱拱。骑兵们吓唬它一下,这不懂规矩的家伙还以为是逗它玩呢,跑来跳去东磨西蹭地更来劲了,结果把骑兵步伐和队列全都弄乱套了。

战士们尴尬极了,杨勇司令却笑着说:“这小马儿有觉悟,它是想参加八路军骑兵团呢!”大家哈哈大笑,这才算是解了围。

杨勇做了简短的动员讲话,他说,国民党顽军多次进犯我湖西抗日根据地,威胁冀鲁豫、山东和南方根据地的咽喉地带,八路军必须坚决反击,把敌人赶出去。这次军事行动是根据朱总司令的命令实施的,叫做“湖西反击战役”。杨勇还告诉战士们,新四军也在津浦路一带西进作战,他号召大家要开展杀敌竞赛,勇立新功。

骑兵团扩编以后,各连队挥舞战刀的方式不大相同,远远一看就知道是哪个连的。有的连队是按照骑兵操典的样式,把马刀高举过头,一排排亮晃晃的像刀林一样,特别好看。而三个红军连却是跟曾玉良团长学的新疆方式,马刀出鞘后斜摆在身体侧下方,这样不仅可以用刀的平面拍马臀,省了用马鞭,而且骑姿也比较低,能够伏在马鞍上,冲得快,着弹面少。骑兵操典的样式适合在马上格斗,施展推、挡、劈杀动作比较顺手,从道理上讲

比较正规,但事实上当时骑兵作战的对手很少是敌方骑兵,对付步兵,使用上撩横抹和刺杀动作比劈砍更方便。当然,无论什么样的动作,最熟练的就是最好的,所以骑兵团也没有刻意要求统一标准。

长途行军之后,骑兵团在丰、沛、铜一带打了几次胜仗。魏楼战斗之后,又经过陈楼、孟寨、常庙、大屯等多次战斗,八路军连连取得胜利。骑兵团拥有上千匹战马,行进的时候十多华里尘土飞扬、首尾不见,敌人见了,军心混乱、士气低落。他们说:这次遇到的是老八路,攻城用的是掘子军,冲锋用的是铁甲兵;还说骑兵的红马会咬人,黑马会踢人,弄得神乎其神。后来骑兵团又根据八路军的整体战略部署,到豫、皖一带作战一段时间,才又回到湖西。

咱们之前一直以为行军打仗是艰苦的,其实不然,战争中也有乐趣。您看哈,咱们的骑兵团集结湖西,既和老百姓们结下了鱼水之谊,同时又接连打了大胜仗。

单县第一支党组织的建立,“小延安”张寨的美誉,伟人刘少奇的足迹,“黑白马团”与单县人民的鱼水情谊,这种种历史情形,这幅幅感人画面,在我湖西大地上经久流传,激励和引领着一辈辈,一代代的湖西人。

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感

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感 在没看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前,我一直只知道它比喻起始微小的事物,在后来也会造成巨大的变化,这一表面解释。在看了文章的原文内容时,才知道这是毛泽东写给林彪的一封信,在这封信中批评了当时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一种悲观思想。 毛泽东在这篇文章中进一步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只有认清了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就会明白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性,才会认识的中国只有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才会取得最终的胜利。也正是由于中国社会当时的特殊形式,才会出现游击战这一特殊武装斗争力量,这是世界上除中国以外再无另一个国家所有的武装斗争。除此之外,毛泽东还强调我们不能把革命的主观力量看小了,把反革命力量看大了,这也是一种不切当的估量。并且从这一点主要谈了四个方面。 一、现在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弱,反动统治阶级的一切组织(政权、武装、党派等)也是弱的。 二、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 三、对反革命力量也要从本质上去估量。切不可产生政治上的盲动主义或悲观主义。 四、不可只观察当前表面现象不观察实质,将特殊的小的环境一般化扩大化起来。强调我们看实物不要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要深入问题内部,全方面考虑问题。 正是由于毛泽东全面认识了这个问题,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伟大方针,并坚持毫不动摇的走下去,最终取得了革命的伟大胜利,才使中国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现实中脱离出来,使中华民族共和国站立起来,并屹立在东方之巅。 在看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后,我便深刻的认识到,我们对待一个问题,千万不要忽视它微弱的力量,也许在你全方位的考虑这件事物的时候,你或许会发现,这些微小的力量只要获得充分的利用,它就可能成为事物逆转的伟大的、坚实的、不朽的力量。毛泽东正是由于有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种认识,中国从混乱的半殖民地过渡到拥有主权完整的共和国。那我们就应该学习前人的丰富经验,开拓自我的认识,总结经验教训,开阔自己的眼界,并且将这些经验用于实践,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同样,这篇文章也告诉我们,我们对事物不能太过于悲观,就算我们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后感

我用了几天时间认真读了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后,感受颇大。这是毛泽东给林彪的一封信,为答复林彪而写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毛泽东在这封信中批评了当时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一种悲观思想。毛泽东同志说:现在虽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他在中国的环境里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这在五卅运动及其以后的大革命运动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这是毛主席用乐观平态度和具有前瞻性的思考分析了中国当时的基本国情,说明了中国革命会从一点点发展得很快,红色政权的革命力量就像星火燎原一般席卷全国并且最终取得伟大胜利。事实也证明了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当时的群众受国民党的压迫为这把火的燃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共产党则是点起这把火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革命终会偏向正义的一方——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主义革命。 真想不到毛主席在那个时候对中国革命有那么大的认识,分析的那么透彻;他可以站在圈外来客观判断中国当时的形势;更让人佩服的是毛泽东同志应用了哲学的思想来解释这个问题,可见其是多么的博学。不愧是一代领袖,文韬武略,起之大家!我很是佩服毛主席伟大的思想和超强的领导能力。文章对当时中国革命的形势和敌我力量的对比以及社会各阶级的状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后指出:党内出现的错误思想皆源于主观和客观的脱离,根本在于缺乏对国情的认识和了解。毛主席认为,只要通过发动农民,集中优势兵力,实现红色割据,革命力量一定会逐步壮大,星星之火,必将燎原。他早早就认清了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而中国有这种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会使统治阶级内混战不断并且会一天天扩大。他领导下的共产党坚持共农民主的口号是正确的,红军和游击队的存在和发展会让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这种革命力量是不可估量的,而犯革命急性病的同志会看小了这种力量从而不能正确地判断中国的政治形势。毛主席及时地发现了这种影响革命的思想并作出了必要的批评,运用他的领导能力,做出坚持“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正确决定。 整封信条理清晰,论据充分,考虑全面,非常有说服力。在当时那种混乱不定人心摇摆的情形下,毛主席仍然表现出了不寻常的冷静与乐观,他对局势清晰客观的认识,使他领导中国的革命走向胜利。文章不仅思维严谨,语言文字充满了诗人的气质,让人觉得毛主席是站在高山之上看着东方光芒四射的一轮朝日。由此可以看出毛主席在革命前进的道路上孤身超出其他很多人很远,他带领着中国人民朝着革命胜利的东方曙光前进,撑起了一个民族的独立与自强。 我个人觉得,身为中国人的我们应该学习毛主席的这种伟大思想和对革命事业不懈努力终生的伟大贡献。我们要好好学习,珍惜那些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学习毛主席的敢于创新,辨别是非的能力,在现实与理论之间选择适合实际情况,善于分析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到底该如何取舍,开辟出一条自己的理想的大门。要适应社会,不能完全脱离了社会,要坚持从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全文)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全文) (一九三○年一月五日) 在对于时局的估量和伴随而来的我们的行动问题上,我们党内有一部分同志还缺少正确的认识。他们虽然相信革命高潮不可避免地要到来,却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因此他们不赞成争取江西的计划,而只赞成在福建、广东、江西之间的三个边界区域的流动游击,同时也没有在游击区域建立红色政权的深刻的观念,因此也就没有用这种红色政权的巩固和扩大去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深刻的观念。他们似乎认为在距离革命高潮尚远的时期做这种建立政权的艰苦工作为徒劳,而希望用比较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政治影响,等到全国各地争取群众的工作做好了,或做到某个地步了,然后再来一个全国武装起义,那时把红军的力量加上去,就成为全国范围的大革命。他们这种全国范围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是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适合的。他们的这种理论的来源,主要是没有把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这件事认清楚。认清了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如果认清了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则一,就会明白全世界何以只有中国有这种统治阶级内部互相长期混战的怪事,而且何以混战一天激烈一天,一天扩大一天,何以始终不能有一个统一的政权。二,就会明白农民问题的严重性,因之,也就会明白农村起义何以有现在这样的全国规模的发展。三,就会明白工农民主政权这个口号的正确。四,就会明白相

应于全世界只有中国有统治阶级内部长期混战的一件怪事而产生出来的另一件怪事,即红军和游击队的存在和发展,以及伴随着红军和游击队而来的,成长于四围白色政权中的小块红色区域的存在和发展(中国以外无此怪事)。五,也就会明白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六,也就会明白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⑴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⑵、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必须这样,才能树立全国革命群众的信仰,如苏联之于全世界然。必须这样,才能给反动统治阶级以甚大的困难,动摇其基础而促进其内部的分解。也必须这样,才能真正地创造红军,成为将来大革命的主要工具。总而言之,必须这样,才能促进革命的高潮。犯着革命急性病的同志们不切当地看大了革命的主观力量⑶,而看小了反革命力量。这种估量,多半是从主观主义出发。其结果,无疑地是要走上盲动主义的道路。另一方面,如果把革命的主观力量看小了,把反革命力量看大了,这也是一种不切当的估量,又必然要产生另一方面的坏结果。因此,在判断中国政治形势的时候,需要认识下面的这些要点:(一)现在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弱,但是立足于中国落后的脆弱的社会经济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后感

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感 一直以来对于《毛泽东选集》中收录的一些文章就充满了好奇,但因为个人等多方面的原因,而无缘得以一览,现在终于有机会和时间拿起了这本书,欣然读过了其中的一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文章,心中感慨,有感而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原本是毛泽东给林彪的一封信,是为答复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毛泽东在这封信中批评了当时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一种悲观思想。那时在对于时局的估量和伴随而来的行动问题上,党内有一部分同志还缺少正确的认识。他们虽然相信革命高潮不可避免地要到来,却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他们似乎认为在距离革命高潮尚远的时期做这种建立政权的艰苦工作为徒劳,而希望用比较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政治影响,等到全国各地争取群众的工作做好了,然后再来一个全国武装起义,那时把红军的力量加上去,就成为全国范围的大革命。他们这种全国范围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是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适合的。他们的这种理论的来源,主要是没有把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这件事认清楚。有些党员从主观主义出发不恰当地看大了革命的主观力量,而看小了反革命力量。结果,走上盲动主义的道路。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中国的一句古话,就是说,新生事物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前途是光明的。 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以后,毛泽东同志以此来比喻中国革命。他认为在中国的环境里革命的“星星之火”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由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成了中国革命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取得彻底胜利的代表性表述。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观后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观后感 这些天,那些记录和表现历史的光影把我带回了八十多年前苦难的中国。1931年9月18日,中国东北,一次军事冲突,震惊了中外,这就是“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开端。 日军为了谋取利益,栽赃嫁祸中国,并对无辜百姓痛下杀手,在我们纯净的国土上肆意妄为。还记得,记录片中有这样一幅图令我印象深刻,悲痛欲绝:日本军官一手拿着刺刀,一手拎着我们中国同胞的人头,脸上露出骄傲自豪的笑容,而他们的背后是堆积如山的尸体。令人发指的罪行、令人窒息的史实………那是个怎样的年代啊?硝烟四起、战火纷纷,四处骨骸边野;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漂亮的、英俊的、白花花的,亮得刺眼的骨骼分布在每个角落;在鲜血的浸没下、在阳光的照耀下,血淋淋的。我脑海里不由地闪出画面:老人们因为行动慢被日军用刀狠狠地刺入胸膛;母亲为保护孩子挡到前面,一刀一刀刺进去,鲜血喷出,看着怀里的孩子,泪与血掺杂着;少年因为无能为力的惨死的尖叫;战士们不甘时冲锋时的拼命……瞳孔放大,青筋爆出,鲜血四溅。凄惨的尖叫,恐惧的嘶吼,空气中弥漫着令人呕吐的血丝……老人期盼的眼神,颤颤巍巍地站在村口。岁月沧桑了老人的脸庞,战9争浑浊了老人的心庞,但是他的双眸中却依然透露着等待。 国人信仰,国人血性,我大中国,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还记得战士们冲锋前进的样子么?为了自己,为了家庭,为了等着他们的百姓,不顾生死。我依稀铭记他们毅力不倒的背影,他们拼了命的勇气、仇恨、和平、奋不顾身。号声起,战士们往前冲。这里是他们拼了命也要守护的家园。抛头颅,洒热血。这些战士大多是娃娃兵,花一样的年纪,扛起了枪、磨破了手、踩透了鞋,靠着信仰,用身体拼出了一条血路。面对缓缓而来的坦克,血性的男儿们做好赴死的准备,拿着手榴弹冲向日军。只听到“砰”的一声,孩子们与坦克同归于尽。武器的差距,弹药的匮乏,并没有阻止中国好儿郎报国的心切。他们拿着尖刀往前冲,用身躯为同伴支起了血

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感——未雨绸缪

理性爱国 —大学生的责任义务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主席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文章中对当时中国革命作了深入的剖析,对革命干部各种心理做出深入的解读,洋洋洒洒近万字的文章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对我们的国家安全仍有指导意义! 突尼斯失业青年穆罕默德·布瓦吉吉自焚身亡为导火索,揭起阿拉伯之春的颜色革命,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我们中国也不太平!今天我们的国家一片灯红酒绿的繁华景象,看是平静,但是暗流涌动,邪教势力,西方的排挤堵截颠覆,分裂势力,民族主义,分配不透明,政府腐败,这无一不考验着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对这些事件要给与足够的重视! 钓鱼岛争端,国人出现了失控的不理智的场面,大面积的国民示威游行,日货大量被砸,甚至日方人员受到人生威胁,对国家国际上投资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而大学生,社会经验甚少,易受蛊惑,容易造成对社会,对家庭造成不可挽回的灾难,作为新兴大国,说明我们现在的国民还不自信,不理智,不成熟。 作为大学我除了为自己言行负责外,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对国家健康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也是我们爱国的一种方式,回报国家养育之恩的一种方式。 对于邪教势力,应像禁毒那样干净彻底,绝不留后患,政府对此做的远远不够,对于禁毒,政府设有专项部门,宣传也深入人心.但是邪教势力在偏远地区却大量滋生。毒品只是毒害我们的健康,掠走我们的金钱,但是邪教势力,毒害的却是我们的精神,钱没有,我们还可以从头开始打拼,身体不健康,我们也能成功(霍金),但是如果我们的精神受到毒害,健康的身体也就成为危害国家的资本!今天点点邪教势力我们觉得不可怕,但是不要忘记法轮功之祸!千万不要忽视对大学生的教育! 对于西方的排挤堵截,我们就要从传统文化中吸取经验,“有朋至远方来不亦说乎?”对待我们的邻好国家,应给与真诚的对待,也要向西方奉行的理念学习,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再者与国之间坚决奉行“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甘居幕后,甘当老二,少树敌,又要保护国家利益,用智慧打破西方的排挤,也要内修政理,为民多做好事实事,让百姓幸福,对于少数民族,应加大投入,建学校,修公路,修民房,促进民族往来。利益引诱西方阵营分化,用投资增加在非,南美,太平洋岛国,中亚南亚东南亚影响力,加强与俄罗斯的同盟关系,围堵颠覆不是小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对于分裂势力,新疆,西藏,台湾的不同的分裂势力,新疆土壤贫瘠,重工业除采矿业外几乎还处于起步阶段,民族杂居,不同文化相互激荡,地广人稀,百姓多从事农业,受教育程度低,分裂势力与基地组织多有勾结,对于新疆的分裂势力,应给与坚决的打击,和基地尽量达成默契,国家加大开发,土地重新回到集体农庄形式生产,丰富农庄社区文化。对于西藏分裂势力,国家应提高免费义务教育年限,对于台湾分势力,政府应特意调两岸同宗同源,经济上对台海关零税收,或低税收,争取大多数台湾同胞的认同,经济上统一两岸。 对于民族主义的盛行,政府一要控制,二要引导,三要加强宣传。政府不光要靠政府人民日报发声,还要选一个私有媒体发声,揭示外交纷争真相,利益优先原则,对待民族注意不能过分的打压,上策就是用舆论引导民族主义,让他们理解政府的苦衷,政府的政策方针,因而配合政府行动,中策就是不鼓励不压制,只要不过分,政府就只监督,不干涉,这样长久的结果就是民众对政府产生不信任,觉得政府软弱无能。下策就是对民族主义者严格管控,对违反者严厉打压,这样的结果只能让政府处于被动阶段,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一旦民众不满情绪集体爆发,那将对共产党的执政带来严重的挑战! 对于分配不透明,政府腐败问题,这只能说明经济改革和体制改革不同步,体制改革远远落后于经济改革。体制改革要深化,人大代表制已经滞后,今天的人大代表多为政商集团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浅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作者:英子涵摘要:本论文目的是研究分析毛主席的文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的一些经典观点,研究方法为引证论述。 关键词:正确的革命意识,克服悲观革命思想,革命与反革命力量的正确估量,农民与工人阶级。 引言:此篇文章是毛泽东同志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针对党内的盲目主义和悲观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澄清党内思想混乱。 正文: 一我们应该正确估计革命的主观力量和反革命力量。 原文说“犯着革命急性病的同志们不切当地看大了革命的主观力量,而看小了反革命力量。这种估量,多半是从主观主义出发。其结果,无疑地是要走上盲动主义的道路。另一方面,如果把革命的主观力量看小了,把反革命力量看大了,这也是一种不切当的估量,又必然要产生另一方面的坏结果。” 确实,根据历史记载说“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收缴工人纠察队的武器,捕杀工人和共产党员。随后,广东、江苏、浙江等省也相继发生反革命大屠杀。18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反革命的“国民政府”,同武汉国民政府相对立。同时,奉系军阀和蒋介石相呼应,也在北京捕杀共产党员。” 在这次革命失败的教训中,很多共产党成员在革命的主观力量大大削弱的情况下,产生了很多悲观的念头,使革命的气势削弱,士气降低,战斗力下降。不利于共产党的继续发展。 二虽然革命的主观力量下降,但是运用正确的方法,我们应该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原文说“……中国各派反动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就日益发展起来。伴随各派反动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军阀混战而来的,是赋税的加重,这样就会促令广大的负担赋税者和反动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发展……就知道中国是处在怎样一种皇皇不可终日的局面之下,处在怎样一种混乱状态之下。就知道反帝反军阀反地主的革命高潮,是怎样不可避免,而且是很快会要到来。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星火燎原”的话,正是时局发展的适当的描写。只要看一看许多地方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士兵哗变、学生罢课的发展,就知道这个“星星之火”,距“燎原”的时期,毫无疑义地是不远了。” 的确,根据记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红军经过三年艰苦曲折的游击战争,粉碎了国了党反动派的多次“进剿”与“会剿”,至1930年夏,中国工农红军已发展到约10万人,在十余个省先后开辟了大小十多块革命根据地。” 所以说,在强大的工农基础和众多的革命根据地的情况下,共产党需要做的不是仅仅发动群众的情绪,而是如原文所说“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 运用这些正确的方法,可以使被削弱的革命主观力量逐渐发展,并且迅速发展,虽然中国的革命主观力量尚弱,然而我们的优势是反革命力量也不强,所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以取得革命的胜利。 三面对各种情况时,我们不能仅仅观察表面现象,更要观察实质。 原文说“我们在红军中工作的人,一遇到败仗,或四面被围,或强敌跟追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想同大家分享这样一个故事。 每天清晨,整个城市还未醒来,薛梅和她的丈夫便开始了一天之中的第一次巡井。在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营八更九井站,薛梅两口子管护着方圆八平方公里内的七口油水井、一座计量站和2100米外输管线。每四小时巡一次井,一天要走六趟。她的工作职责是取全、取准油水井的第一手资料,及时发现并处理油水井和管线出现的问题,保证生产正常运行。 风霜雨雪,寒暑易节,巡井的工作却从不中断。东辛采油厂位于黄河入海口附近,这里曾是一片盐碱荒滩。多少年来,薛梅夫妻俩硬是凭借着双脚踏出了一条巡井之路。薛梅的丈夫叫孙宾,这位朴实的男人每天和薛梅一起巡井,共同履行着夫妻岗的职责。除此之外,孙宾更是在疾风暴雨的咆哮里,在盗油分子的尖刀前,在日复一日的陪伴下守护着他们的家,守护着这座采油小站。 20年来,这对不寻常的石油人,巡井巡线42000多次,行程30万公里,累计生产原油12余万吨,从未发生一起安全环保责任事故。 薛梅的父亲是老一辈石油人,兢兢业业的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石油事业奉献了一辈子。父亲患癌五年间,历经大小手术十四次。在父亲临终的前一晚,从小站赶来医院照顾父亲的薛梅说:“爸,我今天不走了,就让我陪您一晚吧。”已经非常虚弱的父亲却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对薛梅说:“没事,你回去吧,你们站上离不开人,等我有事了,再叫你。”此时的薛梅听到父亲这番话心如刀绞般难过,因为她比谁都清楚父亲口中的“有事”意味着什么。那晚,薛梅对她敬爱的父亲撒谎了,她并没有离开医院,而是向站上请了假,悄悄地躲在门外守护着父亲。她哭着说自己是看着父亲离开这个世界的。 这是我在某档节目中看到的一对石油工人真实的故事。当主持人问薛梅有什么梦想时,这位淳朴的石油工人笑着告诉大家,她希望能有些钱去买很多的小树苗,把她和丈夫尽心守护了20年的小站周围绿化起来,让他们的小站更美、更好。 看到这里,从我心底油然而生的敬佩与感动溢于言表。这对石油工人日复一日的在他们平凡的岗位上用勤劳与汗水,责任与信念谱写着石油人不平凡的乐章。当然,他们只是千千万万石油人的代表,在各种意想不到的艰苦环境里,都有我们可敬可爱的一线石油工人们辛勤工作的身影。他们就像小草一样不起眼,但没有了这一株株小草,哪有大草原的壮阔与生机?正是有了成千上万这样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石油工人,才铸就了石油事业坚实的脊梁。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倘若我们每一个人对待工作都能勤恳踏实,认真负责地落实到细微之处,用我们自身的点点星火去照亮更多的人,点燃更多人对工作的多一分热爱,那石油事业的又一春还会远么? 机修车间孙涵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导入新课: 暖场音乐《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上课后播放视频《抗战70周年阅兵》片段,三分钟。 教师的话:抗战胜利70周年的盛大阅兵给我们的除了震撼就是自豪!同学们当你看到威武雄壮的人民解放军正步走过天安门时,你是否在想我国人民的队伍是何时创建的?今天强大的祖国是怎样找到正确道路的?同学们想不想和我一起来探究这两个问题?好!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课,一起来发现,一起来探究! 屏幕呈现课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探究新课: 屏幕呈现背景资料:中国人民在近代屈辱史的黑夜里苦苦挣扎,终于迎来了金鸡报晓的时刻,国共两党登上了革命的舞台,两党联手将革命推向全国。正当人民为走出黑暗满心欢喜时,一场寒雪又将人民带进了白色的寒冷当中,人民期盼的红色的温暖的阳光何时才会到来? 思考题目:国共两党大革命时期,白色的寒冷喻指什么历史事件? (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白色恐怖) 教师过度语:不在恐怖中灭亡,就在恐怖中爆发,在恐怖中灭亡的懦夫,共产党人不是懦夫,是时代的豪杰,所以他们选择了爆发。下面我们走进本课的第一篇火光一闪红艳艳 第一篇火光一闪红艳艳 当白色、寒冷、恐怖笼着神州大地的时候,人民多么渴望火光、温暖和光明。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政党,为人民着想,所以他们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在寒冷的雪夜中点起了一把火。同学们自己探究本课第一目,找一找在“在寒冷的雪夜中点起了一把火”喻指什么?有何意义? 学生看书,思考 八一南昌起义的时间地点人物, 播放视频《南昌起义》片段,感知这段历史 探究完这一段,你是否明白了“我国人民的队伍是何时创建的”这一问题? 教师过度:尽管南昌起义遇到了挫折,这温暖的火光仅仅是一闪,可是她那红艳艳的光芒却传向四方,迸发出的颗颗火星,必将引燃神州大地的那广阔原野。下面我们走进本课的第二篇章星星之火可燎原 第二篇章星星之火可燎原 南昌起义的挫折没有击垮共产党人,为了早日把人民带进红光普照的大地,新的一场起义又开始了。同学们探究本课第二目,看一看新的一场起义是指什么?这场起义和南昌起义有何不同? 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补充材料:苏联老大哥走的是城市领导农村的道路,我国国情城市国民党实力强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3000字读后感

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感 ——我对毛泽东的认识第一次看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话是在初中的历史课本上,当时觉得这句话特别能鼓舞人心。多年后的今天终于读到毛泽东的这篇文章,事实证明它的内容跟标题一样是一针强心剂,但最重要的是它让我对伟大领袖毛泽东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篇文章是毛泽东给林彪的一封为答复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 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的回信,后更名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在这封信中批评了当时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 权理论。这篇文章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和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基本形成。 毛泽东成为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必然的。 1927年大革命后,国民党统治集团将捕杀的网罗张遍了全中国,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之多,全党党员人数由中共五大时的57900多人锐减到10000 多人,革命的主观力量大为消弱,工农运动走向低落,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这种局势下,相当部分党和红军的领导人对当时中国农村斗争与城市斗争的关系、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夺取全国政权中的作用不十分清楚。他们虽然相信革命高潮不可避免地要到来,却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他们不赞成争取江西的计划,也没有用这种红色政

权的巩固和扩大去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深刻的观念。他们持有一种“在全国范围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错误理论,这种理论并没有认清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的客观事实,并没有认清中国半殖民地本封建社会的国家性质。 在周围的人对革命处于悲观和怀疑态度的时候,毛泽东写了这封信。他从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上述理论的错误及其来源,指出这些理论是不适合中国革命的实情的,论述了只有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才能促进全国的革命高潮。 毛泽东着重从两个方面来说明: 第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是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压迫和剥削的主要群众,农民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主力军。这就是说,中国革命的最深厚的力量源泉,是在广大的农村。中国的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就是农民战争。中国共产党深入农村,发动农民进行武装斗争,建立根据地,就把广大农村变成为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主要的战略基地;第二,中国“统治阶级内部互相长期混战”。中国是许多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帝国主义在中国分别扶植不同的军阀作为自己的代理人。军阀之间的利益冲突,使得他们相互间进行着持续不断的战争。这样,“便给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围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特别是在统治阶级力量比较薄弱的边界地区的农村,更易于红色区域的发生和发展。以上两方

第12课_《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设计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了解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等知识要点。 2.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毛泽东把部队带向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原因。 3.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挫折,英勇向前,开拓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难点: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 学习和探究过程: 导入新课 1.前课复习:国共第一次合作,黄埔军校、北伐战争 2.老师:在国民大革命失败以后,反动势力联合起来对年幼的共产党继续进行疯狂镇压。但是,在强大的敌人面前,英勇的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而是从地下爬起来,擦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重新投入战斗。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新的革命道路。导入新课 一、南昌起义 先看一段影视资料【关于《南昌起义》的视频】,学生结合教材回答

南昌起义的相关知识。 1、南昌起义的概况 A、时间:1927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就定在8月1日。 B、地点:江西南昌。[要求学生在51页地图上标明位置] C、领导人:朱德、周恩来、贺龙、刘伯承、叶挺、陈毅等 D、结果:一度占领南昌,后撤出南下广东途中受挫。{出示相关的图片} 2、自主探究:起义军为什么要退出南昌,南下广东? 【敌人来围,敌强我弱;争取外援;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然后北伐。】3、南昌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十分重大意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立革命军队的开始。】 1955年我国所封的十大元帅中,有7位直接或间接参加过南昌起义:朱德、贺龙、刘伯承、聂荣臻、陈毅、林彪、叶剑英(另外3位:罗荣桓、彭德怀、徐向前) 为了总结革命失败的教训,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党于8月7日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课件展示八七会议的内容】,毛泽东接受党中央的指派,回到家乡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二、秋收起义 自主学习秋收起义的相关内容,同时要学生结合书本完成练习 1、秋收起义的概况 时间、地点、领导人和结果 2自主探究:秋收起义失败的原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读后感两篇

读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感 伟人的著作,需要有思想高度的人去读,这是我对读毛泽东的著作的理解。以前,读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都是走马观花,不去过多思考其深层次的内涵,即使有所感悟,也不去深刻领会。 在这次“信仰、信念、信心”教育活动中,又一次学习这篇文章,全文作了笔记,静下心来,翻阅资料,学习了这篇文章写作前后诸多关联文章。才真正理解了毛泽东这一中国历史的丰碑人物,他所创造出的极具中国特色革命理论的伟大之处,以及从中体现出的他自身的睿智的思想和长远的目光。 翻阅资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语出自明朝张居正的《答云南巡抚何莱山论夷情》,文说:“究观近年之事,皆起于不才武职、贪黩有司及四方无籍奸徒窜入其中者,激而构煽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书·盘庚上》也记载说,“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是毛泽东写给林彪等人的信,当时,林彪等一部分人对于时局过度悲观,在信中,毛泽东批评了他们对局势估量的悲观思想,通过客观的分析当时革命形势,转变了党内一部分同志的思想观念,指出了中国革命在不断壮大,以及农村包围城市的可能性。其中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点小小的火星也可以把整个原野烧起来,新生的事物开始虽然弱小,但却有旺盛的生命力,可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成燎原之势。可见当时毛泽东对时局的判断和分析是抱有极大信心的。通过这几天的阅读和思考,感受颇深,细想来,有三点感受。 其一,毛泽东对当时局势的把握客观到位。他讲到,现在中国革命的力量虽然弱,但是立足于中国落后的脆弱的社会经济组织上的反动派、统治阶级的一切组织也是弱的。伴随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加深,地主阶级、反动政府同农民和工人、学生之间的矛盾也深刻化。帝国主义争夺中国一迫切,帝国主义和整个中国的矛盾,帝国主义者相互间的矛盾,就同时在中国境内发展起来。通过对一系列的矛盾的分析,他断言,反帝反军阀反地主的革命高潮,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很快会要来到。现在,虽然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还快的。在文中,他从地方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士兵哗变、学生罢课的表象中,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给动摇者十足的信心。他对于革命胜利的信心更是十足而又充满期盼。“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多么富有诗意,它确实能给人以信心和力量。 其二,文章以极具理论和文化味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体现出了毛泽东辩证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在这封信中,体现出的是毛泽东思想中具有很强借鉴价值的军事理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年代,革命势力的薄弱归根结底就是无产阶级力量的薄弱,缺乏同盟军和从物质、精神上帮助的人,毛泽东从这些环节中看到了问题的本质,于是提出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号召。用这种方法,接纳了中国占绝大多数的农民,使他们成为革命强而有力的同盟军。陈独秀抛弃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后来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也是消极看待农民,看不到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在革命中的关键作用,结果使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损失。毛泽东同志则辩证的分析这一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他认为,农民在人数上占绝对优势,中国革命必须依靠他们的支持、援助和参与,否则就将一事无成。要正确认识他们的作用,启发他们、教育他们,把他们看作是最可靠的同盟军,当作是革命的主力军。历史证明,他的这一论断是正确的,在以后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与农民血肉相连,广大农民对党全力支持、拥护,我们党的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才得以不断发展壮大。这也是“星火燎原”中由劣到优的最好体现,更是毛泽东辩证的看待分析问题、沉着而深刻分析利弊、扬长避短给消极者以信心的真实体现。其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书心得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书心得 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同志给林彪的通信,回答了“红旗可以飘多久”的疑问,是为批判当时党内的一种盲动主义和悲观主义而写的,同时提出中国革命和武装道路的基本思想,标志着毛泽东关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 因为远离文章所写的时代背景,第一次读罢全文,无法切身体会其精义,只有大概了解的印象,随后反复细读几遍,才觉得有酣畅淋漓,醍醐灌顶之感! 在文章中,毛泽东同志首先论述关于中国革命的两种不同道路:其一是“全国范围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其二是“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有计划建设政权,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即“根据地式”的理论。提倡第一种道路的同志当时赞成流动游击而没有在游击区域建立红色政权的深刻概念,也没有用这种红色政权的巩固和扩大去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观念。读到此处,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明末清初的闯王李自成,带领农民起义军一路攻城略地,杀到北京,灭亡明朝!然而最后却被清军入关杀得节节败退!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他攻下城池后却不留下兵马驻守,而继续去攻城略地,其结果导致失败时无路可退,只能逃跑!所以第一种道路没有及时巩固红色政权显然是会失败的。与之相对应的根据地式的道路,它是经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是正确的!其基本原因在于深刻明白“量变到质变的转变”是需要积累的。俄国的十月革命虽然如暴风骤雨般地取得了胜利,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但是它也是有量变的积累,俄国的资本主义比中国要发达,工人阶级的力量也雄厚的多,基于此,俄国的十月革命才有城市包围农村,并迅速取得胜利! 文章中,毛泽东同志“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通过科学的分析方法得出,用下里巴人地语言阐述的!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一,认清形势,通过现象看本质!那些“看大了革命的主观力量,看小了反革命力量”或者是“把革命的主观力量看小了,把反革命力量看大了”的盲动主义的同志,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只观察表面现象而不观察实质!因而看不清当时的形势,容易产生悲观分析!毛泽东撰文指出:“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导向,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毛泽东还说:“帝国主义争夺中国一迫切,造成中国各派反动统治者之间日益激烈的混战,各反动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发展。伴随着反动统治者之间的矛盾而来的是赋税的加重,从而促令赋税承担者和反动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发展;伴随着帝国主义和中国民族工业的矛盾而来的,是中国民族工业得不到帝国主义的让步事实,这就发展了中国资产阶级和中国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而中国资本家从拼命压榨工人找出路,中国工人则给以抵抗。。。。。。。认识了以上这些矛盾,就知道中国是处在怎样一种惶惶不可终日的局面之下,处在怎样一种混乱状态之下。就知道反帝反军阀反地主的革命高潮,是怎样不可避免,而且很快就会到来”。正是基于这样的科学分析,通过现象看本质,毛泽东同志才清楚的认识到中国的革命形势,给当时处在悲观消极的同志带来入面春风的感觉!二,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分兵问题上,毛泽东指出:“至于远距离的分兵,则要在好一点的环境和比较健全的领导机关两个条件下才有可能。因为分兵的目的是为了更能争取群众,更能深入土地革命和建立政权,更能扩大红军和地方武装。若不能达到这些目的或者反而因分兵而遭受失败,削弱了红军的力量,则不如不分为好。”这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同志机智灵活的战术,令人佩服之至!这也成为日后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三,语言下里巴人,通俗易懂!鉴于这封信的阅读对象的文化程度都不太高,所以这篇文章的语言很直白,通俗,让人听过一遍便知道其要说的意思。这么做有利于让他人理解自己的主张,说服别人来接受自己的观点。特别之处的是,在文章的末尾:“但我要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后感

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后感 最近读了毛主席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后,感慨颇多,在沉静中思考后写下这篇读后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原本是毛主席写给林彪的一封信,是为答复林彪散发出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毛泽东在信中批评了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一种悲观思想。指引了全国革命前进的正确方向,坚定了全党全国群众争取伟大胜利的立场和信心。 毛主席引用中国的古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意思是新生事物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他的发展是无限大的,前途是不可估量的。当时的中国革命就如同这星星之火一样,不仅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中国革命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毛主席的这个理论,当时的许多同志都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希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觉得这也是毛主席最主要的性格特征之一,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束缚在条条框框之中,而不去关心周围的情况,做一个全面的深入了解,当然也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不这样的话,必然会导致一些失误。毛主席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更是一个远大的思想,代表了中国的革命发展方向,为我们国家的命运指明了方向,凭 借着这样的信念,我相信我们国家必然会更强大。 这篇文章中毛主席用了一个比喻说“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读到这里的时候,我的心澎湃不已,因为我知道,这种革命的胜利会鼓舞所有的中国人,它也在另一方面告诉我们全国人民“中国革命高潮决不是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在当时来说,它的意义是胜过一切宣传革命的口号的。 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只是以一颗平常心来观看当时的局势和背景,也没想想太多,然而毛主席却有远见,他说一系列“白色政权中的小块红色根据地的存在与发展”“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与发展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主要因素”等等,毛主席的思想和理论总是超越的同时代的人,而且他的推理每次都是正确的,他所预测的民族发展,在历史的今天来看,大多数都是对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我惊叹于毛主席的聪明才智,那是所有人都无法超越,无法比拟的。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里,毛主席对当时社会的所有现状,所有阶层,以及每个阶层的详细的区分和独到的分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定是他发自内心的坚定和自信才提出来的,我觉得中国革命之所以取得成功,最重要一点就是领导人的正确领导,毛主席联系中国的基本国情,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重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自己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我相信这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马列主义符合中国的国情,我们不能够一味的照搬照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文章中毛主席多次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话,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这是我觉得非常有兴趣的一个话题,比如说运用了唯物辩证法,科学分析国内政治形势和敌我力量对比,反对过分夸大主观意识的盲动主义的悲观思想。运用矛盾的方法分析局势,将事物一分为二的来看,事物发展的根本观点是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因此毛主席辩证的来分析事物,分析矛盾。运用实践论的观点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分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前提。结合当前国内的发展趋势,辩证的看问题,从而得到很好的效果。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世界的格局不是一成不变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即使是在这样曲折的发展之中,也应该艰辛事物发展的道理,这样才能够真正认清事物的发展规律。这是毛主席在分析问题时的思想。我觉得这也是我需要学习的地方,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和社会环境,应该用辩证唯物主义来思考这个问题,要有目的性,计划性的看问题,这样才不会被社会淘汰,拥有自己的一席之

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感

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感 姓名:田翔翔 学号:20100603074 班级:艺术设计2班 系别:艺术系 最近读了毛主席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后,感慨颇多,在沉静中思考后写下这篇读后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原本是毛主席写给林彪的一封信,是为答复林彪散发出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毛泽东在信中批评了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一种悲观思想。指引了全国革命前进的正确方向,坚定了全党全国群众争取伟大胜利的立场和信心。 毛主席引用中国的古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意思是新生事物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他的发展是无限大的,前途是不可估量的。当时的中国革命就如同这星星之火一样,不仅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中国革命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毛主席的这个理论,当时的许多同志都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希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觉得这也是毛主席最主要的性格特征之一,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束缚在条条框框之中,而不去关心周围的情况,做一个全面的深入了解,当然也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不这样的话,必然会导致一些失误。毛主席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更是一个远大的思想,代表了中国的革命发展方向,为我们国家的命运指明了方向,凭借着这样的信念,我相信我们国家必然会更强大。 这篇文章中毛主席用了一个比喻说“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 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读到这里的时候,我的心澎湃不已,因为我知道,这种革命的胜利会鼓舞所有的中国人,它也在另一方面告诉我们全国人民“中国革命高潮决不是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在当时来说,它的意义是胜过一切宣传革命的口号的。 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只是以一颗平常心来观看当时的局势和背景,也没想想太多,然而毛主席却有远见,他说一系列“白色政权中的小块红色根据地的存在与发展”“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与发展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主要因素”等等,毛主席的思想和理论总是超越的同时代的人,而且他的推理每次都是正确的,他所预测的民族发展,在历史的今天来看,大多数都是对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我惊叹于毛主席的聪明才智,那是所有人都无法超越,无法比拟的。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里,毛主席对当时社会的所有现状,所有阶层,以及每个阶层的详细的区分和独到的分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定是他发自内心的坚定和自信才提出来的,我觉得中国革命之所以取得成功,最重要一点就是领导人的正确领导,毛主席联系中国的基本国情,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重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自己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我相信这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马列主义符合中国的国情,我们不能够一味的照搬照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