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东北地区的人口以及城市分布特征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获取、处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人地协调的观点

与价值观

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布情况

2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东北地区有哪些主要的城市?它们分布在哪些地方?

人口分布

由书本P31图6-18,完成下列问题:

估算201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人口分别约为1953年的多少倍。

计算201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人口密度分别是多少。

读图6-18,说一说,东北地区人口密度大于100人/ 平方千米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想一想,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不均匀

阅读:闯关东

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阅读:旗袍与旗装

活动

读图6-6、6-20,完成下列任务。

(1)“鄂伦春”一词有两种含义,即“使用驯鹿的人”和“山岭上的人”。找出鄂伦春族的分布地区,解释导致这种分布的主要原因。

(2)赫哲族是中国北方长期以渔猎为生的民族。“赫哲”一词有“下游”或“东方”之意,赫哲人是“住在江边的人”。人们常用“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这句民谣来描述赫哲人的渔猎生活。找出赫哲族的分布地区,讨论上述民谣表达的含义。

城市分布

1.交通运输

铁路占主要地位。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特别是哈大线(哈尔滨—大连)、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城乡规划应对策略

人口老龄化加速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应对思考 陆涵方可 【摘要】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阶段,老年人住房、社会服务、医疗等方面的需求压力逐渐增大,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面对这种快速转变,城市规划尚不能做出及时的调整,存在对接“缺位”的问题。本文将从规划编制和法规制定两个方面对这种“缺位”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典型的养老服务模式,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市规划的应对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设施;规划 1.前言 老龄化是21世纪不可逆转的世界性趋势,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 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占到人口总数的13.2%,并且老年人口仍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到2030年,我国人口结构将从现在的15个劳动力供养1个老人变为3个劳动力供养1个老人,老年人口激增带来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需求的改变,对城市规划各项工作的开展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国老龄化呈现出“未富先老”的态势,将使得社会发展受到广泛的负面影响。面对“银发浪潮”的冲击,传统的城市规划应对已显得力不从心。如何面对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带来的设施、制度和管理等多方位的挑战,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城市规划领域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2.我国城市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 2.1 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 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6年度提交的报告《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特点》指出,完成从成年型人口向老年型人口的转变,欧美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用了将近100年的时间,而我国仅用了18年。根据预测,到2015年武汉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160万。受现代生活方式、“四二一”家庭结构、城市化聚焦等客观因素影响,需要专业养老机构提供个性化养老服务的老人数量将会激增,养老服务市场需求增大。 2.2 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 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候,已经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10000美元以上。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人为因素起了很大的作用,导致实际经济的发展水平与老龄化速度不同步,“未富先老”。因此,短期内老龄化会给养老设施的建设和养老制度的完善带来很大的压力。 2.3 传统家庭正在向核心家庭结构转型 由于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同时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观念的改变,家庭结构逐步发展为“421型”,即一对青年夫妇要赡养双方父母和一个孩子。受到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住房条件的制约,这样的家庭结构完全靠居家养老是很困难的,需要社区、政府和民间力量的共同合作。

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

从控制到服务: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政策分析与展望 [摘要]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流入城市的农村人口规模渐趋庞大。一方面,流动人口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引发各类城市管理问题开始凸显。迄今为止,国内学者对流动人口的 研究主要停留于人口流动的状况、过程、流向及结构特征等的一般理论与方法,对于流动人口现象 背后的政策性因素探讨不多。本文旨在通过回答流动管理政策是什么;这些政策对流动人口产生了 什么影响,有何不足之处;改革建议与如何服务好流动人口等问题,系统地对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进行归纳评析;分析了现行管理政策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及其症结所在;立足城市化,以服务视角提出政策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 城市流动人口城市化管理政策 一、绪论 1.1论文研究背景 1.1.1快速城市化推动人口流动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水平迅速发展,城市化的速度达到同期世界城市的化速度两倍多。[1]2006年末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43.9%,而到2011年,这一比例已经超过50%,[2]标志着我国城市化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城市化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人口流动。[3]以我国2011年人口数据估算,城市化每提高1%就要有1314多万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已接近2.3亿,占全国人口的17%。[4]目前我国流动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流动,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为主要特征。这是由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区域不均衡发展决定的。根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在全国23000万流动人口中,从城镇流出人口约6210万人,占27%,从乡村流出人口占73%。流入城镇的17112万人,占74.4%,流入乡村的占25.6%。

最新《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的分布》

导入 播放视频:闯关东片头 引导思考:“闯关东”给东北地区 的人口带来什么影响?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 并思考问题 激发 学生的学 习兴趣, 引导学生 进入学习 状态。 活动一人口分 布 课件出示“东北地区的面积与人口 统计” 1.算一算:(1)据表估算2010年 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人口分别约 为1953年的多少倍。 (2)据表计算2010年黑龙江、吉 林、辽宁三省的人口密度分别是多少。 展示“人口密度图” 2.读图6-18,说一说,东北地区人 口密度大于100人/千米2的地区主要 分布在哪里? 3. 想一想,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主要有哪些? 1.计算出结果:(1) 3倍多,2倍多,2倍多; (2)84.4、146.9、297.6 人/千米 2 2.分析总结归纳东 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 点:东北地区人口分布 不均匀,中部和南部人 口多,其中松嫩平原和 辽河平原人口较稠密; 北部和东部人口少。 3.分析总结归纳出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地形、社会经济条件和 开发历史长短是影响东 北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 因素。 东北地区中部 和南部多平原,工业和 交通运输发达,开发历 史长,因此人口稠密; 北部山地多,东部多沼 泽,工业和交通运输条 件较差,开发历史较短, 因此人口稀疏。 通过 引导学生 观察分析 地图、准 确获取有 效信息, 学生就能 较容易的 总结东北 地区人口 分布特 点。

活动二 主要少数民族 展示图6-20 读图6-20分析,完成以下问题, 看谁又准又快。 1.主要少数民族有哪些?(填空) 2.这些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 里? 1、主要少数民族 东北地区是中国少 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区之 一,主要少数民族有满 族、蒙古族、回族、朝 鲜族、鄂温克族、鄂伦 春族、赫哲族等。其中 满族是东北地区分布最 广、人数最多的少数民 族。 2、少数民族的分布 东北地区满族分布 广泛;蒙古族分布在西 部;回族主要分布在中 部;朝鲜族主要分布在 长白山两侧;鄂温克族 分布在西北端;鄂伦春 族分布北部山区;赫哲 族分布在三江平原。 通过 引导学生 观察分析 地图、准 确获取有 效信息, 指导学生 分析出东 北地区的 民族分布 集中地 区。

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及成因分析

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及成因分析 一、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特征 胡焕庸先生在20 世纪50 年代曾提出:以黑河—腾冲线为中国人口的地理分界线。经过近50 年的发展,通过图1 ,我们可以看到,这种人口地域分布的差异仍然存在,中国人口仍然集中在东南半壁,西北则相对较少。进一步分析,这种差异更显著。 图1 中国人口分布密度图 若以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来看;东部人口稠密、西部较小、中部居中。东部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1.18%,西部占到22.91%,中部占35.91%,东西差异显著。若从人口密度来考察(表1)东西差异更加明显,东部地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77人,是中部的2倍多,是西部地区的7倍还强。若从东部的上海向西部的西藏划条直线,则由东向西横跨这条直线的上海、江苏、安徽、湖北、四川、西藏6省得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分别为(1996年):2138、677、431、313、196和2,由东向西,人口密度从低到高的阶梯降低趋势十分明显。若从中国的三大地形阶梯来考察,中国人口则主要集中在第三阶梯上,我国一、二、三阶梯的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分别为:0.76%、28.36%、70.81%,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为:33 人,75.4人,313.4人。①由东向西,人口密度呈断层式下降,人口分布明显地趋向于第三阶梯。从中国的人口重心来看, 1990年, 我国人口重心为东经113°22′, ②,东距长江口770 公里,西距国镜最西端达3660 公里,南距三亚164 公里,北距漠河2470 公里,清楚地反映出人口分不均衡状况,人口的地域分布明显地偏向国的东南方。 二、成因分析 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主要受自然环境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其中又以自然环境的影响为最大,二者对人口地域分布影响的贡献度大致为80对20,③除此之外,气体因素,如历史因素也对人口的地域分布有一定影响,只是贡献度较小而已。 首先,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受自然环境条件的深刻制约。中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尤其是地形和海拔高程,对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起着直接影响作用。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同世界人口的分布区是大致相同,具有三大趋向,即:趋向沿海,趋向地平地势以及趋向暖湿气候。正是这三种趋向姓的结合,再加上中国特殊的地理环境,才形成了中国东西人口地域分布的差异。地形和海拔还通过对农业的影响,间接地制约中国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目前, 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农业约占27 % ,社会劳动者总数中,农业占60 % ,这说明中国乡村人口分散的分布模式仍占绝对优势,大多数人被束缚在土地上,人口分布的地域差异在很大程度上仍受着各地区农业生产水平的制约,耕地的地域差异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基本因素。据研究发现,人口密度与垦殖指数正相关, ④说明农业耕地是目前制约中国人口地域分布的最基本

浅谈城市规划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

浅谈城市规划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 摘要:文章简述了我国城市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并针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城市规划面临的问题,提出规划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城市规划;住宅;小区 目前,由于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共同作用,我国出现了低生育率和低死亡率共存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据预测,“十二五”时期,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10%。人口老龄化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涉及面基广,将影响国家的住房政策、社会副利政策、退休制度、劳保制度、医疗保健及保险事业等,其对城市规划工作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因此,如何解决“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医”,不仅是城市管理部门的职责,也是城市规划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的新任务。 一、我国城市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 (一)老年人口数量大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口预期寿命日益延长,老年人口数量逐年增加。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2004年的2年间,我国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302万,仅2009年全国老年人口净增725万。 (二)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 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6年度提交的报告《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特点》指出,完成从成年型人口向老年型人口的转变,欧美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用了将近100年的时间,而我国仅用了18年。 (三)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 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候,已经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10000美元以上。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人为因素起了很大的作用,导致实际经济的发展水平与老龄化速度不同步,“未富先老”。因此,短期内老龄化会给养老设施的建设和养老制度的完善带来很大的压力。 (四)传统家庭正在向核心家庭结构转型 由于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同时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观念的改变,家庭结构逐步发展为“421型”,即一对青年夫妇要赡养双方父母和一个孩子。受

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研究

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研究 杜丽红 【摘要】:21世纪将是一个城市化的世纪。根据世界城市化规律,我国正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人口城市化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指出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我国大量的流动人口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而产生。由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流动人口的主体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城市流动人口。中国是当今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也是流动人口最多的国家,城市流动人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展开,并将持续增长且维持在较高水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可估量。城市流动人口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对人口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累积所造成的管理上的困难和难点,传统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无法适应新阶段新形势的需要,而新型的城市流动人口管理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城市流动人口管理需要顺应历史的潮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创新研究,消除管理上的制度障碍,实现合理有序管理。做好城市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不仅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对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研究,无论对实际工作还是对理论研究,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城市流动人口管理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本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服务和管理为基本思路,创新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模式、管理机制、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以城市流动人口管理问题为重点,服务和管理并重,努力提高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文共分7章。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导论→基础理论→历史回顾→特征和效应分析→亟待解决的问题→对策研究;对策部分包括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模 式创新、管理机制的创新以及管理制度和管理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第1章,总论。介绍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明确界定核心概念,提纲挚领的介绍了全文的框架结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论文可能的创新和不足。第2章,综述了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研究的相关理论。对流动人口研究的经典理论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从流动人口理论的产生发展到目前新兴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包括马克思主义流动人口理论、发展经济学的模型和学说到新劳动力迁移经济学以及新兴的移民网络说、连锁因果说等。第3章,对中外城市流动人口管理进行了回顾和比较研究。首先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城市流动人口管理问题宏观和微观管理政策和措施,对其客观的评判,进行了纵向的比较,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接着,对发达国家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具有代表性的做法进行分析,总结了当代发达国家在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方面的共同点,对比我国的现实进行横向的比较分析,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第4章,我国城市流动人口问题管理的现状研究。首先对城市流动人口的整体状况进行了描述,解析了城市流动人口构成状况。在进行归类分析的基础上,从自然结构特征、社会经济特征和空间结构特征三个大的方面对城市流动人口的特征进行了详尽完整的梳理。并对城市流动人口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指出规模庞大的城市流动人口对国家经济发展尤其是 城市经济发展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同时对目前的城市管理体制形成了冲击。在此认识基础上对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入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中存在管理理念滞后、管理模式陈旧、管理体制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城市流动人口合法权益未得到完全保护、统一的流动人口管理法律体系尚未形成、全国一体化的流动人口管理网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深度剖析。这一切都需要我们进行创新研究,寻求能够统筹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的新型管理方式。第5章,建立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并提出优化整合目标。首次对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模式相对归类,建立了五个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包括适应型、属地化管理模式;服务型、社区化管理模式;多元型、社会化管理模式;协作型、区域化管理模式等。每一种管理模式都具有自己的特点,每一种模式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并且与我国不同区域、不同层面的现实情况相结合。在这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管理模式的优化整合目标:以信息为导向,以市场运作为取向,以管理与服务并重或“管理即服务”为根本宗旨,以教育为重要环节,以法治化管理为根本手段,以街道社区管理为基础,以自我管理为落脚点。第6章,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机制与创新。指出城市流动人口的传统管理机制已经带来诸多问题,与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及管理实践不相适应,需要进行管理机

(完整word版)《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案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东北地区的人口以及城市分布特征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获取、处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人地协调的观点 教学重点 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布情况 教学时间:1时 教学过程: 引入 东北地区有哪些主要的城市?它们分布在哪些地方? 人口分布 由书本P31图6-18,完成下列问题: 估算XX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人口分别约为193年的多少倍。 计算XX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人口密度分别是多少。 读图6-18,说一说,东北地区人口密度大于100人/平方千米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想一想,影响人口分布的因

素主要有哪些? 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不均匀 阅读:闯关东 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阅读:旗袍与旗装 活动:读图6-6、6-20,完成下列任务。 (1)“鄂伦春”一词有两种含义,即“使用驯鹿的人”和“山岭上的人”。找出鄂伦春族的分布地区,解释导致这种分布的主要原因。 (2)赫哲族是中国北方长期以渔猎为生的民族。“赫哲”一词有“下游”或“东方”之意,赫哲人是“住在江边的人”。人们常用“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这句民谣来描述赫哲人的渔猎生活。找出赫哲族的分布地区,讨论上述民谣表达的含义。 城市分布 、交通运输 铁路占主要地位。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特别是哈大线(哈尔滨—大连)、滨洲线(哈尔滨—满洲里)、滨绥线(哈尔滨—绥芬河)沿线地区。 2、重要工业城市 哈尔滨是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机械、医药、食品、石油化学、亚麻纺织、甜菜制糖等工业部门地位突出。

长春市中国著名的汽车制造基地。 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工业以机电、重型机械、有色 冶金著称。 3、活动 (1)读图6-23,找出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绥芬河、长春、吉林、图们、沈阳、大连、鞍山、丹东等城市,归纳东北地区城市分布的特点。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①举例说明哈尔滨市一个具有“异国情调”魅力的城市;结合有关知识,解释哈尔滨具有这种独特的异国情调的原因。 ②大连是一个北方城市,为什么“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呢?在大连举办国际服装节,有哪些优势条? 教学后记

中国大陆城市主城区人口排名

中国大陆城市主城区人口排名榜 排名省内排名市区名称08市区常住人口(万) 08中心城区常住人口(万)其中外来人口分布地域面积统计排名依据地域组成1 上海市1750 1230万 340 1000KM 2(2007年上海常住人口1858万人,户籍人口1378.86万人,来沪流动人口约660万人 06中心建成区面积820平方公里)8区+闵行宝山浦东一部+真新新村街道 数据2:1750 1360万 370 1600KM 2(06中心建成区面积820平方公里)8区闵行+宝山浦东大部+真新新村街道 2 北京市 1600 1020 300 1160(2007年,北京市户籍人口达到1213.3万人,外来人口419.7万人城镇人口达1379.9万人 06建成区面积1182平方公里中心建成区面积770平方公里,原规划城区面积1042平方公里) 8区 3 粤1 广州市 1020 680 195 920(07 建成区面积780平方公里规划2010年广州的城市建成区面积将扩大到1000平方公里,并以新区建设为主,抽疏老城区的人口。届时广州的城镇人口将从2005年的601万人增加到1040万人 2010年全市总人口1290万,其中市辖10区1090万。在空间分布上,中心组团总人口715万,城镇人口662万;番禺组团总人口255万,城镇人口218万;花都总人口120万,城镇人口90万)中心5区+白云区街道+番禺2街道)+萝岗区街道(传统城区) 数据2:广州市 1020 860 300 1400 (07 建成区面积780平方公里)中心5区+白云区街道+番禺大部(沙湾以北)+萝岗区街道+佛山黄岐街道 4 天津市960 570 8 5 1150 (截至2007年,天津市城镇化率已达76.31% 2007年,城镇人口为850.89万人 0 6 中心建成区面积53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是指外环绿化带围合的范围。中心城市由中心城区和滨海城区及多个组团组成规划2010中心城市实际居住人口66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25万人中心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556平方公里)中心6区+近郊4区一部分(外环以内) 5 鄂1 武汉市960 570 120 1100(07非农业人口610万,武汉市市区人口660万07中心建成区面积58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服务人口 2020年为475万人,规划建成区面积为390平方公里,都市发展区服务人口2010年为795万人)中心6区+洪山大部+东西湖

人口与城市高考习题

人口与城市练习题 下图是某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素质低 B、人口老龄化 C、就业压力大 D、人口增长快 2、与俄罗斯相比,属于图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亚洲某国家,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是 A、大气污染 B、能源短缺 C、水土流失 D、淡水匮乏 下图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到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3—4题。 3、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是 A、2019年,2066年 B、2066年,2019年 C、2001年,2019年 D、2001年,2066年 4、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 A、数量 B、职业构成 C、性别构成 D、年龄构成 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A.人口性别比 B.老年人口比重 C.青壮年人口比重 D.少儿人口比重 6.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方案() 方案较合理方案较合理方案较合理 D.均不合理

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为人类大陆。世界上共存在四个人类大陆;东亚和东 南亚;南亚;欧洲;北美东部。下图是世界人类大陆图 的一部分,读图回答各题。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代表欧洲 B.B代表南亚 C.C代表东亚和东南亚 D.A代表北美东部 只形成孤岛而没有形成人类大陆,其原因是该处 A.地处沿海,湿热多雨,人烟稀少 B.深居内陆,环境承载力低,难以形成大面积人口密集区 C.利用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发展水稻种植业,形成人口稠密孤岛 D.自然条件优越,环境承载力强,形成人口稠密孤岛 9.关于C形成人类大陆的自然原因,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气候适宜雨热同期 B.地形较平坦,土壤肥沃 C.日照充足,河湖密布 D.交通便利,工业发达 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 A. 产业转型升级 B. 食品价格大增 C. 环境质量下降 D. 交通拥堵加重 11.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 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较好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下面小题。 12.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城市自然环境好 B. 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 城乡收入差距大 D. 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13.“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A. 土地资源浪费 B. 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 城乡协调发展 D. 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 14.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②农业专业化发展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①一②一③ B.①一③一② C.③一②一① D.③一①一② 15.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B.人口流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C.区域协调发展会增加流动人口增长 D.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从城市规划角度来分析应对人口老龄化

从城市规划角度来分析应对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全世界最普遍的社会问题之一,是社会潮流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目前中国已经步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对于老年人的住房环境、相关配套、医疗保健等方面的规划压力日益增加。针对人口结构老龄化的快速转变,本文将通过解读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征,分析人口老龄化给城市规划带来的问题,从而提出适当的对策和建议,以供参考。 中国城市地区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点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2010年底中国有60岁以上的老人1.7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上涨2.93个百分点,而这其中65岁以上的老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87%。根据有关部门预计,到2040年中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到3.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将升到25.3%。 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6年发表的学术报告《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特点》中指出,对比中外人口老龄化进程,欧美的大部分经济发达国家用了将近100年的时间才完成了人口结构从成年型向老年型的转换,而我国在这方面

仅仅用了18年。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品质的提高、“四二一”家庭结构的转变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养老服务设施配套及相关服务市场的需求正在急剧增加。 欧美发达国家在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了足够的经济实力,并通过完善养老服务的一系列措施来迎接老龄化。而在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则受到人为的推进,使得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老龄化水平越差越远,人民“未富先老”。因而一段时期内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象将会给相应养老设施的规划及养老制度的完善带来相当大的压力。 人口老龄化对城市规划带来的问题 首先是社区住宅规划问题。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为家庭养老方式,因此经常会看到几代同堂的大家庭。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导致我国传统的家庭结构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所谓的“四二一”家庭结构――即一对年轻人需要照顾12个老人,这对于年轻人的压力是难以承受的。因此在社区规划时就应当专门考虑为老年人服务,从而分担年轻人的压力。同时,中国现代家庭结构的发展则要求老少两代人的住房相距不宜过远,逐渐出现了小户型比例增多的趋势。据调查,中国大部分城市的小规模核心家庭正以25%以上的增长速度扩大规模。由此可见,原先规划住区时的大户型将慢慢不再适应当代形式的需要。 其次是老年专用的公共设施规划问题。随着老年人口的

关于城市流动人口管理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关于城市流动人口管理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同时产业化的地区差异,也促使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动。至今年6月底,我县已登记的暂住人口就达到4125人。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一方面为当地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给当地的治安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外来人口违法犯罪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治安焦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面临极大挑战。为此,亟需将流动人口管理纳入政府及有关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在正视流动人口管理存在问题的同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流动人口管理新路子。 一、当前流动人口的动态特征 (一)素质低能化。在流动人口中,大部分人来自于生活贫穷、经济欠发达地区。他们自身文化程度较低,法律知识匮乏,缺乏劳动技能,且缺少学习和培训的机会。 (二)心理功利化。流动人口中大部分在本地生活窘迫,对自身处境不满才流入他乡。他们背井离乡的主要目的就是打工挣钱,以此改善自己当前的生活处境。这些人口中不乏为了经济利益而急功近利,甚至不择手段之人。部分流动人口因对自身处境不满,对社会产生仇视心理,并通过各种形式发泄私愤。还有一部分流动人口受外界刺激和腐朽思想影响,为达到自己物质上满足和精神上刺激滋生犯罪动机,走上犯罪道路。如2005年10月3日,我县南安镇新安村发生一起两名湖南籍流动人员为达到侵财目的入室抢劫杀死二人的特大案件。 (三)结构复杂化。流动人口的流动,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无序状态,来源广泛,流出地多,其来去行踪不易掌握,且成份复杂,良莠不齐。流窜犯罪分子混迹其中,成为一个特殊的危险群体,随时都有重新违法犯罪的可能性。从近几年犯罪方式看,外来流窜犯罪人员相互结成团伙进行作案越来越多,一人被抓,其余便作鸟兽散,给追捕和办案、结案造成很大困难,给社会治安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性。 (四)行为短期化。大部分流动人口所从事的职业均非正式,无正式劳动合同书,雇主或雇用单位辞退他们异常随意,再者流动人口由于从业场所和职业的多变,使他们居无定所,呈流动居住态势。行为短期化极易造成顺手牵羊,打一枪换一炮的犯罪动机。 二、目前流动人口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对流动人口管理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备,尽管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规,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已经不适应当前需要,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明显滞后。由于流动人口的逐年增加和管理工作的滞后,给社会

城市人口规模首位度

收集你所研究省、市(县)的城市人口规模分布资料,计算该省区的(2城市指数、4城市指数、11城市指数) 1.河北省城市人口规模统计表(2005年) 河北省的首位度指数,四城市指数,十一城市指数 2xx指数S2=P1/P2=1.36 4城市指数S4=P1/(P2+P3+P4)=0.537 11城市指数S11=2P1/(P2+P3+…+P11)=0.525按照位序—规模的原理,所谓正常的4城市指数和11城市指数都应该是1,而两城市指数应该是2。首位度指数偏小,为1.36,4城市指数低,只有0.537,说明较大的城市发展比较均衡,很难形成以一个大城市为核心、若干中小城市配合的城市群落。从11城市指数来看,其值也很低,为0.525,说明城市体系中较大城市发育,但众多的中、小城市的人口规模却较小,因而与高位序城市的人口规模差距较大,而且在中、小城市的人口规模之间也有较明显的差距。 2.xxxx首位度 据统计,2008年末江苏省总人口数达到76.5万,比上年增加75.6万,增长0.73%,其中户籍人口为7317.7万人。城镇和乡村人口比为51.9: 48.1,男女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0.1。全省每平方公里人口数达到741人,比2006年末每平方公里736人增加了5人,继续名列全国各省、自治区的首位。 多年来,江苏一直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省份之一。1982年人口普查时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90人,1990年为654人,2000年末达到714人。自2000年以来,由于总人口持续低速增长,人口密度增加速度放慢。2001年末为717人,2002年末为719人,2003年末为722人,4年间人口密度年均增长1.4%。 xx名 xx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万人)

人口及城市地理试题及答案

南阳市八中2018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调研考试 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示意我国2000年城镇人口年龄结构和对2020年人口的预测,其中按照女性20~55岁和男性20~60岁的划分标准,标出了劳动人口的范围。读下图回答1~2题。 1.影响我国2000~2020年城镇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国家政策B.生态环境 C.经济发展 D.社会文化 2.我国城镇人口到2020年社会养老形势严峻的原因最不可能的是 A.老年人口的大幅增加 B.劳动人口减少 C.社会养老能力发展缓慢 D.劳动人口增加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总人口数达到13.71亿人。比10年前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人数约增加了7400万人。其中各年龄段百分比构成变化如下表所示。据此完成3~4题。 3.上述资料表明 A.近10年来我国人口年均增长率约为5.7% B.0~14岁人口数量最少,但数量变化最大 C.15~59岁人口数量最多,但数量变化最少 D.60岁以上人口数量变化小于0~14岁变化 4.符合我国近期国情的是 A.接受教育的人口数量肯定在减少 B.劳动力价格因劳动力增加而下降 C.老年人口比重低,赡养老人压力小 D.我国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多 下图中的人口迁移差额率指人口迁移数与总人口的比例,正值为迁入。读图回答5~7题。 5.图中四个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 A.甲、丙 B.乙、丁 C.丙、丁 D.甲、丁 6.如果甲、乙、丙、丁各代表一个国家,则下面四组国家中最可能的是 A.埃塞俄比亚、沙特阿拉伯、德国、日本 B.美国、德国、阿根廷、匈牙利 C.日本、中国、越南、匈牙利 D.科威特、索马里、葡萄牙、德国 7.最有可能反映美国东北部人口变动情形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为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比重预测图,读图回答8~9题。 8.对2015年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趋势的预测是基于 A.国家较早实施计划生育 B.国际劳工大量输出 C.人口死亡率显着下降 D.人口自然增长率略有增长 9.中国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下降 A.有助于解决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B.短期内会导致中国劳动力不足 C.短期内会导致国外劳力的大量输入 D.长远看会缓解中国就业压力 该表为第六次(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国人口普查中安徽省人口主要部分数据与第五次的比较,据此完成下面10-11题。

关于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调查报告

关于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调查报告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实践考核表实践课题关于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调查报告 姓名李志刚教育层次专科 学号 10 分校邯郸电大 专业行政管理教学点磁县电大

指导教师日期 -03-12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生社会实践考核表

关于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同时产业化的地区差异,也促使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动。至今年6月底,我县已登记的暂住人口就达到4125人。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一方面为当地提供了充分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给当地的治安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外来人口违法犯罪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治安焦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面临极大挑战。为此,亟需将流动人口管理纳入政府及有关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在正视流动人口管理存在问题的同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流动人口管理新路子。 二、调查方法: 调查分析法。我经过对县公安局暂住人口登记记录表,进行分析,最终得出调查结论。

三、调查对象: 我县已登记的暂住人口4125人,其中的50人。 四、调查项目和分析: 一、当前流动人口的动态特征 (一)素质低能化。在流动人口中,大部分人来自于生活贫穷、经济欠发达地区。她们自身文化程度较低,法律知识匮乏,缺乏劳动技能,且缺少学习和培训的机会。 (二)心理功利化。流动人口中大部分在本地生活窘迫,对自身处境不满才流入她乡。她们背井离乡的主要目的就是打工挣钱,以此改进自己当前的生活处境。这些人口中不乏为了经济利益而急功近利,甚至不择手段之人。部分流动人口因对自身处境不满,对社会产生仇视心理,并经过各种形式发泄私愤。还有一部分流动人口受外界刺激和腐朽思想影响,为达到自己物质上满足和精神上刺激滋生犯罪动机,走上犯罪道路。如10月3日,我县发生一起两名湖南籍流动人员为达到侵财目的入室抢劫杀死二人的特大案件。 (三)结构复杂化。流动人口的流动,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无序状态,来源广泛,流出地多,其来去行踪不易掌握,且成份复杂,良莠不齐。流窜犯罪分子混迹其中,成为一个特殊的危险群体,随时都有重新违法犯罪的可能性。从近几年犯罪方式看,外来流窜犯罪人员相互结成团伙进行作案越来越多,一人被抓,其余便作鸟兽散,给追捕和办案、结案造成很大困难,给社会治安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性。

湘教初中地理八下《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案_1

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图表认识东北地区的人口、民族和城市分布。 2、学会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东北地区的人口、民族和城市分布。 (二)难点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三、教学流程设计 揭示课题,直入主题 提出学习目标 1、运用图表认识东北地区的人口、民族和城市分布。 2、学会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自学指导 阅读课本P3134,完成关于“东北地区”的问题:(7分钟) 1、读P31图表,该区人口分布特点:分布,部地区人口多,发达地区人口多,人口少。 2、读P32地图可看出:该区少数民族,其中,族分布较广,是该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3、读P34地图,该区城市分布特点是:集中在地区,在该区的交通运输网中占主要地位。主要城市中,是北部的中心城市,是中部的中心城市,是南部中心城市,也是全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 4、方法归纳: ①认识某地的人口状况(民族),常运用数据图表和图,以便了解人口的。再结合地形气候等地图分析人口分布与的关系。 ②认识某地的城市特点,常运用有关图,从而了解主要城市及其,以及城市分布与自然环境、人文要素的关系。 检查自学效果,师生互动 1.学生回答以上问题,教师指正。 2.出示东北地区地图,学生看图说明东北地区的人口、城市和民族分布。 3. 活动:课本P31、33活动题

当堂训练 1.下列地区中,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是() A.三江平原 B.长白山地 C.辽河平原 D.小兴安岭2.分布在长白侧的主要少数民族() A.回族 B.朝鲜族 C.蒙古族 D.鄂温克族 3.东北地区占主要地位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A.公路 B.河运 C.铁路 D.航空 4.哈大线、滨洲线和滨绥线交会的城市是() A.哈尔滨 B.长春 C.沈阳 D.大连 当堂作业必做:《全优》P2728选择题;选做:P28第12 四、板书设计 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一、人口分布 1.特点:分布不均 2.民族:少数民族较多 二、城市分布 1、主要城市 2、分布特点:沿铁路线分布

人口空间分布解读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人口空间分布是一定时间内人口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空间分布状况,是人口发展过程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人口空间分布与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相互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人口空间分布受到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第二,合理的人口空间分布也会促进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反之,则会阻碍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影响区域人口空间分布的状况,并影响其动态分布特征。另一方面,人口空间分布的不同特征也反映了不同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性。所以,人口空间分布是否均衡合理对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对区域人口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研究的重要意义就是探索区域人口空间分布的特征和其动态变化规律,因地制宜地制订适合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政策,最终促进区域人口合理均衡布局,促进人口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速,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区域人口空间分布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近年来,我国人口问题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间的矛盾不断升级。因此,研究区域人口空间分布的现状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规律成为当前人口问题研究中的热点之一。 从1994年的《中国21世纪议程》开始,我国就开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之后,我国颁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又提出“控制人口总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胡主席在报告中又提出新的人口发展战略要求,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人口聚集功能,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跟之前研究相比较,有关人口分布合理性的学术研究并不多。随着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因此,用经济承载力指标考量人口分布是否合理,探讨人口空间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是否协调己成为当前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重庆市作为我国重要的直辖市之一,2014年总人口己达1732.76万人。重庆市的人口分布格局是各种自然、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研究重庆地区的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分析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从人口容量和自然、经济承载力方面研究重庆地区人口分布是否均衡合理,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对重庆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建设、交通运输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进展 国外人口分布的研究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这个时期的人口研究还不是独立的研究课题,它只是在研究空间问题时被涉及的某一个相关方面。主要代表学者有伯吉斯、霍伊特、罗西等人类生态学派和新古典主义学派。1951年Clark以20多个城市的人口数据为依据,研究人口密度与距离的关系,研究表明人口密度呈指数式衰减趋势,也就是人口密度与距离的关系呈现负指数的关系; Sherratt和Tanner随后研究得出新的人口密度理论模型一正态密度模型,Smeed提出了负 幂指数模型。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受地理学发展思潮的影响,研究内容主要有人口空间分布特征,此外还有人口分布的数量模式,人们的迁居行为和因人口集聚形成的住房链问题。主要代表学者有克拉克、西蒙斯、劳瑞、摩尔、贝尔、布朗等。1969年,Newling 等深化了Clark理论模型,用二次曲线替代了一次变量,提出了二次指数模型。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这一时期主要以阶级关系、政治因素等社会结构深层原因为切入点来研究人口分布,研究人口分布的发展变化规律。代表学者有哈维、史密斯等激进地理学派。90年代,美国人口分布研究主要以国内国际人口迁移和人口特征的区域差异为主,此外还

人口与城市练习题

高一地理周测2 读“甲、乙、丙、丁四地的人口统计图”,完成1-2题。 1.人口自然增长率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甲、丙、乙、丁 D.丁、乙、丙、甲 2.甲地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教育压力大 B.人口老龄化 C.劳动力不足 D.死亡率高 下图是某三个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 图,据此完成3-4题。 3.推测a、c两地中青年男女比例 失调严重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①a地战争频繁 ②a地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③c地人民普遍存在重男轻女思想 ④c地近年来纺织服装工业大力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对b地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鼓励当地人口向经济更发达的地区迁移 B.积极发展公共交通事业 C.实施“提前退休”政策 D.对产妇实施“带薪休假”政策 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 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或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 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占 总人口的比例越高,人口老龄化程度越高。读图, 完成5—6题。 5.在t1一t3阶段,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的主要成 因是() A.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城市 B.不少地区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C.农村劳动力迁入城市 D.城市老年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 6. 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截止到2025年,实施该政策的影响有() A.改变我国人口增长的模式 B.影响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 C.降低老年人口的数量 D.减轻家庭及社会的养老负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