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乡规划实务-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知识点

城乡规划实务-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知识点

城乡规划实务-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知识点
城乡规划实务-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知识点

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

一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

建设项目的用地选址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城市性质、规模、布局,也关系到建设项目是否能够进行和建设用地是否合理。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城乡规划区建设工程选址布局必须符合城乡规划,设置任务书报请审批时,必须附有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选址意见设。建设项目的用地选址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程序审

批,根据批准该建设项目的有关文件2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用地选址定点申请,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进行审查。进行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的目的与任务包括:保证建设项目的布点符合城乡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进行宏观调控,以及综合协调建设选址的各种矛盾,促进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的顺利进行等。1.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的主要依据

经批准的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

在进行选址前应该全面深入掌握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建设项目名城、性质、用地和建设规模等,要求市政基础设施提供水、能源等的数量和供应方式,环境污染情况如废气、废水、废渣等的排放和排放方式等。满足城乡规划的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功能的进一步扩大,城市土地的利用多元化,许多原本使用单一的土地都逐步出现了综合化,发展成为综合的商业、服务、居住等现代综合区。所以,在城市建设用地的选址时,必须考虑到土地利用的综合性和相容性,妥善地解决好土地利用中的矛盾。与城市公共设施相适应的要求

建设项目的选址既必须要充分考虑建设项目本身的经济效益和生产、生活等,又要充分考虑城市本身的水、电、道路交通、通信和其他各种公共服务设施,充分利用城市现有的基础设施条件和公共设施服务条件。一定要注意避免以节约建设项目的基本建设投资为名,把大量的负担转嫁给城市,造成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超负荷和城市功能难以运转的情况发生。满足综合管理的要求建设项目的选址还必须考虑到其他有关部门的要求以及一些特殊要求。根据建设用地的规模、性质和所处的位置,对涉及环境保护、卫生防疫、消防、交通、绿化、河港、铁路、航空、文物保护、农田水利等方面的管理要求进行综合协调。

2.建设项目选址的原则

合理的用地性质

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布局中相容的用地性质,与周边性质相符避开与项目性质不符或不相容的城市公益设施现有或规划用地未经法定程序调整规划,不得改变用途注意选址的重复性

适当的用地规模

建设规模符合拟选地址的容量用地规模与建设规模相符合

建设规模不超出市政、公建配套设施及生活设施的配套要求

建设规模周边交通、道路、通信、能源、防灾规划的衔接、协调

使用农村土地或宅基地的建设项目还要注意安排被动迁的农民、居民的安置问题用地布局

首先有符合场地坡度要求;

选址不能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要符合城市环境保护规划;

有毒有害物质的建设项目,应该避开水源保护地和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向;

节约用地,尽量不占,少占近郊区的良田和菜地,各项建设用地应该充分利用劣地、差地、坡地和弃耕地;城市建设项目应该集中成片发展,凡是有条件的建设项目应向多层建设方向发展,以节约用地和缩短工程建设官网,提高用地效率;铁路货运干线、编组站、过境公路、机场、供电高压走廊及重要的军事设施应当避开居民密集区的城市市区,以免割裂城市,妨碍城市发展。经济性原则

经济价值:土地的经济价值以地价、租金或是费用作为表现,由于其自然条件或是在城市中地理位置的差异,其价值也有级差。地价、租金或是费用的市场调节机制,使得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同用地的价格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使用价值:土地的使用价值表现在可以在其上施加各种建设工程,以满足城市活动的需要。也可以通过认为的加工,使土地使用价值的深度和广度都得以延伸,如地上地下空间开发以及地形地貌的塑造等。安全性原则

建设项目选址应符合环保、防疫、消防、交通、绿化、河港、铁路、防汛、农田水利、军事、国家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方便实施原则

在方便实施原则下,要注意拆迁安置的方式是否合理,是否方便市政设施建设,是否留有余地等。

3.建设项目的管理程序

1)申请选址

建设单位在编制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时,应向建设项目所在地县、市、直辖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设项目选址申请。申请选址时,建设单位应向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的文件有:已经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建设单位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申请报告;该项目有关的基本情况和建设技术条件要求、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等文件2)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参加选址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与计划部门、建设单位等有关部门一同进行建设项目的选址工作,包括现场踏勘,共同商讨,对不同的拟建地址进行比较分析,到各有关部门单位了解情况,并提出规划建设意见。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选址审查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参与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阶段的选址工作。经过调查研究、条件分析和多方案比较论证已对核建设项目进行审查。必要时应组织专家论证会进行慎重研究。建设单位办理选址意见书需提交的要件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申请表,并按照规

定附送有关文件和图纸;建设项目建议

书的批复或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有关文件;

建设单位的书面选址申请;

地形图,所需的分数按具体要求而定;

利用原址建设的项目或有选址意向的建设项目,应附送1:500地形图,并应标明原界线或迁址意向的用地位置;

原址改建需要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须附送房地产权属证明一份,其中联建的应附送联建协议等文件;联建项目应该送联建协议一份;

大中型建设项目应附送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作出的选址论证;其他需要说明的图纸、文件等。

3)选址规划管理的审查要点

核定土地使用性质。建设项目的土地使用性质必须与批准的规划相一致。凡确实需要改变的规划用地性质且对城乡规划实施无碍的,应先按程序报政府审批后进行规划调整核定容积率。建筑容积率是保证城市土地合理利用的重要指标,对于已批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块,原则上按照批准的控规核定容积率。核定建筑密度。建筑密度的核定应该符合《城市居住区设计规范》的要求,保证建设项目建

成后又良好的空间环境质量,并满足绿化、停车、人流疏散空间以及变电站、煤气调压站、热交换站等配套设施的用地面积,同时还要考虑消防、卫生、日照、通风等因素。核定土地使用其他规划设计要求。在项目选址时还应该对绿地率、建筑高度、退让各种控制线的距离、城市设计、建筑形式、停车泊位、出入口的设置、市政设施的配套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二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就是根据城乡规划,包括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各项专项规划等,确定城市的总体布局、土地利用强度,利用行政手段和一定的管理程序,合理的安排城市土地和用地布局,审批建设用地并进行监督,确定建设用地的位置和规模,核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对违反城乡规划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等各项管理工作的统称。建设项目办理完选址意见书后,应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是经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确认其建设项目位置和用地范围的发放凭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是指在城乡规划区内进行建设需要用地的,必须符合国家批准建设项目的有关文件,向城市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定点,由项目所在地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其用地位置和界限,提供规划设计条件,在确认其符合城乡规划后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只有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方向可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办理申请用地手续。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目的和任务

1)建设用地规划管理总的目的是实施城乡规划,也就是从城市发展的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出发,根据城市规划和建设工程的用地要求,促使各项建设经济、合理地使用土地;调整不合理的用地;维护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的质量,保障城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具体来说,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任务有以下四项:控制各项建设合理地使用城乡规划区内的土地,保障城乡规划的实施

2)节约建设用地,促进城市建设和农业生产的协调发展

3)综合协调建设用地的有关矛盾和相关方面的要求,提高工程建设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效益

不断完善、深化城乡规划

1.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内容

1)控制土地的使用性质为保证各类建设工程用地都能遵循土地使用性质相容性的原则安排,必须按照批准的详细规划控制土地的使用性质

2)核定土地的开发强度要科学合理控制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就必须恰当地控制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这两个关键指标

3)确定建设用地范围和核定用地面积对建设用地进行规划管理,必须确定建设用地范围和核定用地面积

调整城市用地布局由于历史问题和现实条件的影响,我国许多城市用地布局是不合理的。一些城市的老城区,布局混乱,各类性质的用地相互交错,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严重不足,所以,结合城乡规划。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调整不合理的用地布局已经成为许多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一项重要任务。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程序

申请程序

凡是在城乡规划区内进行建设需要申请用地的,必须持国家批准建设项目的有

关文件,向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定点申请;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用地项目的性质、规模等,按照城乡规划的要求,

初步选定用地项目的具体位置和界限;

根据需要,征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用地和界限的具体意见;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乡规划的要求向用地单位提供规划设计条件。

审核程序

程序性审核主要审核建设单位申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各项文

件、资料、图纸是否完善;实质性审核主要审核建设工程总平面

图,确定建设用地范围。

核发程序经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的向建设单位合法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其附件。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操作要求

1)根据《城乡规划法》的要求,在城乡规划区内进行建设需要申请用地的,必须持国家批准建设项目的有关文件,向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定点。城乡规

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下列程序进行审核:认定建设用地定点申请

2)根据需要征求有关部门的建议

3)核定建设用地位置和界限

4)提供规划设计条件

5)审查建设用地总平面布置

6)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审查要点

1)建设用地申请条件

2)提供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条件

3)审核建设工程总平面图,确定建设用地范围

4)城市用地的调整

5)临时用地的审核

6)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对改变地形、地貌活动的控制

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

1)牢固树立遵守土地法律法规的意识

2)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审批土地

3)严格执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

4)禁止非法压低地价招商

严格依法查处违反土地管理法了法规的行为

核定建筑容积率的参考因素

1)城乡规划因素城乡固话方案所确定的城市人口的总体规模,用地规模、城市布局结构以及建筑层次分区指标等因素,都需要有一个恰当的容积率;

2)区位因素按照土地级差原理合理确定城市的容积率。通常情况下市区土地价

值高于郊区价值,城市中心区的土地价值又高于边缘地区或非中心区的价值。所以,城市中心区的容积率比边缘地区或者非中心地区高一点。

3)经济效益因素城市开发建设的根本动机在于获得经济利益,因此,在开发

建设城市过程中,既要确保开发建设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又要维持甚至提高开发商的积极性。

4)环境容量因素城市环境容量是指城市现有和规划建设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可供量以及提供服

务的最大能力

5)其他因素主要指行政因素对城市建设开发的影响。另外,还应该考虑到城市居民对环境的需求、生活习惯、心

里承受能力等。

案例

1.某市城市建设发展,在市区东部地区若干个工厂已经外迁或停产,其厂址由城市土地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统一

组织出让。在出让之前已由规划部门编制了详细规划,确定了每块土地的使用性质。某开发公司在出让中竞得其中的一块居住用地,面积4.5ha.按照详细规划的要求,并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认,该居住用地的容积率为2.1,建筑密度为25%,建筑高度不得超高45m,居住区内的绿地率为30%,人口密度不超过800人/ha.某开发公司与市土地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签订了土地合同,并将上述条件在合同中做出明确规定。

评析:这是一个国有土地出让的实例。关键是某开发公司在竞得4.5ha用地

后与土地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签订的合同中必须包含有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

规划设计条件,才能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申请。这主要是防止开发

公司得到土地后任意改变规划设计条件,增加土地开发强度。城市规划行

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根据本例中的条件还可以要求其在

4.5ha用地内编制一个修建性详细规划,为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做准备。2.某市

在其市区东部有一工厂,由于污染扰民而外迁,其原址12.0ha用地依据城市规

划改为居住区。因其区位较好,外商愿以优惠条件受让,后经该厂研究选中一

家外商实施合资开发居住区。

评析:这是一个改变用地性质又进行合资开发建设的实例。中外双方如何合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不去管它,自有主管部门过问。首先,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掌握用地性质只能是开发居住区;其次,根据城市规划要求提出规划设计条件,列入他们之间的合同或协议;第三,其合资的合同或协议是否得到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每四,其开发项目是否经计划行政主管部门立项;第五,合资开发是否进行了中国法人的注册,有无批准证书,是否已明确了项目经营法人。这些条件均已具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接受项目经营法人对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申请。3.某市位于城市规划区内的一个乡,.5ha养鸡场的规划村镇建设用地上,改为建设一所敬老院,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2-3层主要为供老人的住宿、食堂、活动室、医疗保健室等,还有一些工作人员用房。此建设项目经区计委立项并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选址确认。

评析:像这类乡里为村民办实事的建设项目现在逐渐多了起来。利用集体土地为集体谋福利,将集体企业改为集体事业,其土地使用性质改变了,但其土地的集体所有性质并未改变。这种土地使用性质改变要不要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只要该土地在城市规划区内而且进行建设活动,应该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并对其建设也应该提出规划设计条件,审查其建设方案。不能因为农村在自有土地上进行建设,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去管它。这与养鸡场改为果树基地或变为养鱼场之类的情况不同,那是农业结构调整,与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无关。现在是将养鸡场改为敬老院,有建设活动,又在城市规划区内,就与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有关了,不但应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还应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如果该乡不办理“两证”,那就是违法了,城市规划行政主管辖部门理应去查处。4.1999年4月10日,某县啤酒厂“年产15万吨啤酒扩建项目”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经法定程序审批后,征用土地70亩。该厂在扩建施工过程中,为建单身公寓,私下与相邻村集体经济组织协商,达成了以60万元的价款占用20亩耕地的协议。随后,啤酒厂单身公寓项目开工建设。1999年5月30日,县土地管理局和规划部门发现后,立即责令该厂停止施工。经查实,该厂非法占用的20亩耕地是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并已有8650平方米的耕地地貌遭到破坏。遂责令啤酒厂拆除在非法占地上的建筑物,恢复地貌,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并处每平方米20元罚款,总计40.9亏元;按非法转让土地,责令村集体经济组织停止转让行

为,并处以20万元罚款,并建议有关部门对该厂领导给予行政处分。

评析:该县土地管理局对某啤酒厂的处罚依据是《土地管理法》,该法第四十三条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申请使用的国有土地包括国家所有的土地和国家征用的原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同时,第七十六条规定:“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获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占用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对非法占用的土地,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超过批准的数量占用土地,多占的土地以非法占用土地论处。”因此,土地管理部门对该厂的处罚是合法的,适当的。案例5 5."帝王花园”系某地一所高级公寓,楼还没有盖好,发展商就在报纸上到处刊登广告,预售楼房。某甲与开发商腾达房地产公司签订了购房合同。双方约定:腾达房地产公司以28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将“帝王花园”的一套三室一厅的公寓预售给某甲,面积为118平方米,交房日期定为半年以后。10个月以后,某甲拿到寓所的钥匙,持有关凭证到房地产管理局办理权属登记手续。房地产管理局告诉某甲,经调查,“帝王花园”系某生产大队与腾达房地产公司搞的合作开发项目,到目前为止,尚未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土地使用人既没有支付土地出让金,也没有取得土地使用权证。因此,某甲仅凭与腾达房地产开发公司所签的一纸合同,不能办理这套住房的权属登记手续。某甲找到腾达房地产公司要求退房,腾达房地产公司的销售人员说,买房的钱早已用于“帝王花园”的后期建设,如果公司补办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还得交一大笔土地出让金。某甲要退房,房地产公司不予办理;如果办权属登记,那就得自己承担一笔费用。某甲未同意,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解除合同,赔偿损失。评析:根据我国有关房地产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只有依法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才可以作价入股、合资、合作开发经营房地产。而城市规划区内集体所有的土地,只有经依法征用转为国有土地后,该国有土地的使用权方可有偿出让。所以想利用这类土地开发房地产的发展商,只有先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把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

所建造成的房屋才能合法进入商品流通领域。以集体土地使用权投资房地产开发,不按国家规定办理相关手续,说穿了,就是逃避缴纳土地出让金,把本来应由国家得到的收入攫取到了小集体的口袋里。用集体土地开发商品房,这是法律所不允许的。而“腾达公司”却隐瞒这一事实,欺诈顾客,这亦是非法的行为,理应受到处罚。6.1999年1月4日,XX市政府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在H村开发建设一个电子工业加工区。1999年2月2日市政府联席会在听取政府负责同志的汇报后,同意与被征地单位签订征地协议,在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农用地区域内征用土地。据此精神,在未按法定程序申请报批的情况下,由电子工业加工区建设办公室主持,于1999年2月11日与H村委会签订了征地协议一份。市政府办公室于1999年4月30日分别以XX府办(函)(1999)1号和2号文件批准H村电子工业加工区办公室征用2754亩耕地,批准的征用土地未按法定程序向省政府申请批准。上述征用的土地,已按协议支付了40%用地补偿费共830万元;截至1999年5月3日,破坏耕地面积达901亩。主持XX市政府全面工作的负责同志对征地的具体情况是清楚的,也听取过有关同志的汇报,但未提出异议,并未及时针对这宗违法用地进行检查纠正。经过多次调查取证,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于1999年5月20日做出如下处罚。(1)鉴于上述工业区所毁耕地已难以复耕,同时地方经济发展确实需要,经核准,对已推平的土地按每平方米

10元进行罚款,并补办手续;责成XX市人民政府就此事向省人民政府做出深刻检查,并建议按有关规定对有关直接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做出行政处分。(2)对XX市人民政府越权征地的情况和处理结果通报全省。评析:首先,XX市无权批准征用农用地,省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做出的处罚是正确的。市政府领导同志应负有重要的领导责任。其理由如下。(1)XX市所征用的土地是总体规划确定的农用地。(2)《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条明确规定征用下列土地的,由国务院批准:1)基本农田;2)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三十五公顷的;3)其他土地超过七十公顷的。征用前款规定以外的土地,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备案。4)《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八条规定,无权批准征用、使用土地的单位或者个人非法批准占用土地的,超越批准

权限非法占用土地的,不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批准用地的,或者违反法律规定的程序批准占用、征用土地的,其批准文件无效。对非法批准征用、使用土地

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非法批准,使用的土地应当收回,有关当事人拒不归还的,以非法占用土地论处,非法批准征用、使用土地,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当前,出现如此多的非法建设用地,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有些政府部门造成的,一些地方领导法制观念差,缺乏依法保护土地的自觉性与责任感,甚至将发展经济与合理利用土地、保护耕地对立起来,置国家决定于不顾,错误地认为占用耕地、依法报批用地会影响地方经济发展,打着发展经济等各种旗号,以招商引资、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等急于用地为由,我行我素,有法不依、有禁不止,以权代法,破坏法定的审批程序,给国家造成了很大损失。

管理学 公共基础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中管理常识包含管理学常识和行政管理知识。 1.管理的对象为人员、资金和物资。 2.管理具有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四大职能。 3.管理的原理主要有系统原理、整分合原理、弹性原理、反馈原理、能级原理和动力原理。 4.古典管理学说的两大流派:美国的泰罗的“科学管理”和法国的法约尔的组织理论。 5.行为管理学说是继古典管理学说之后发展起来的,大体可分为二个时期:前期的人际关系学说和后期的行为科学。 6.管理科学学说兴起于行为科学方兴未艾的时期,其基本特征是:以系统的观点,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为现代管理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计划与控制,以解决各项生产、经营问题。 7.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科学。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8.目标管理方法的特点:(1)以目标为中心;(2)重视“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3)强调整体性、协调性管理。 9.激励理论分为三类:(1)需要型激励理论;(2)过程型激励理论;(3)状态型激励理论。 需要型激励理论是从动机——行为过程或激励过程的起点,即人的需要出发,试图解释是什么因素引起、维持并且指引某种行为去实现目标这类问题。该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奥德弗的ERG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是从激励的起点——未满足的需要到需要的满足这样的过程来探讨、分析人的行为是如何产生、导向一定目标和维持下去或最后终止等问题。属于该激励理论的主要有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洛克的目标理论和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状态型激励理论是从激励的终点——需要的满足与否或状态来探讨激励问题的。它包括公平理论和挫折理论。 10.组织文化是指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内全体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它是管理精神世界中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 组织文化的特点是:(1)有鲜明的民族特色;(2)组织文化作用是整体的效用;(3)具有历史的连续性;(4)具有个体性;(5)具有创新性。 组织文化具有如下功能:(1)目标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3)激励功能;(4)创新功能;(5)约束 功能;(6)效率功能。 11.行政组织结构指构成行政组织各要素的配合和排列组合方式。在行政组织结构中,最重要的是纵向、横向结构,它是行政组织系统中的基本框架。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又称为直线式结构,是纵向分工形成的行政组织的层级制。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又称为职能式结构,是

2021年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常见知识点汇总

2021年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常见知识点汇总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常见知识点汇总 中国城建史 1.宋朝之后城市建设与之前城市建设特征比较 2.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秉承思想体系 3.主要古代城市的规划建设思想与城市格局(周代洛邑城——曹魏邺城——吴国金陵——隋唐长安——元大都、明清北京) 4.唐长安和汉长安的比较 5.中国古代规划思想及典型城市(匠人营国思想、管子城市建设思想) 6.中国古代规划重要著作(周礼考工记——管子——孙子兵法——商君书) 7.不同历史时期都市布局的完善与发展

8.不同历史时期居住区的完善与发展 9.中国古代城市设计手法的运用 10.平江城规划以及平江图、平江城的意义 11.中国古代城墙的防御设施的演变 12.中国古代不同类型城市选址特征及其原因 13.中国古代城市与西方古代城市发展过程中经济上、土地制度上、宗教上的异同 14.近代城市体系的二元结构和典型城市 15.近代城市体系的二元结构下不同类型的城市及其各自特征 16.上海自1845年开埠为商埠起至1949年上海解放止,一百多年来城市的发展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影响 17.青岛的建设与发展,规划的意义,青岛在德占时期与日占时期规划有何不同

外国城建史 18.古埃及城市建设成就 19.希波丹姆规划模式及其演变,典型城市 20.希腊化时期城市特点 21.古罗马不同时期城市特点(伊达尼亚时期——罗马共和时期——罗马帝国时期) 22.营寨城特点及其演变,典型城市 23.罗马共和和罗马帝国时期广场的异同 24.中古城市社会特点、城市建设特征、典型城市的格局 25.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典型城市及其格局,文艺复兴时期城市特点 26.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广场特征及典型广场格局

《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知识问答

《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知识问答 1、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是什么? 答:《土地管理法》第三条规定: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 2、临时使用的土地能否修建永久性建筑物?临时使用的土地期限是几年? 答:《土地管理法》第五十七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临时使用土地的使用者应当按照临时使用土地合同约定的用途使用土地,并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筑物。临时使用土地期限一般不超过二年。 3、违反《土地管理法》规定,非法转让土地或者擅自改变土地用途擅建的,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答:《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三条规定: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超过批准数量占有土地,多占的土地如何处理? 答:《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条第二款规定:超过批准的数量占用土地,多占的土地以非法占用土地论处。 5、农村村民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答:《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 6、对责令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建造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的,法律有哪些规定? 答:《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三条规定:依照本法规定,责令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必须立即停止施工,自行拆除;对继续施工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有权制止。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对责令限期拆除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责令限期拆除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又不自行拆除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费用由违法者承担。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管理热点常识汇总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管理热点常识汇总 推荐阅读:事业单位考试题库|2013公共基础知识题库管理常识在事业单位考试中是一个常考考点,由于范围广,内容多,所以并不利于记忆。因此,中公教育总结整理出一些管理热点常识,以备考生的不时之需。 1.管理的对象为人员、资金和物资。 2.管理具有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四大职能。 3.管理的原理主要有系统原理、整分合原理、弹性原理、反馈原理、能级原理和动力原理。 4.古典管理学说的两大流派:美国的泰罗的“科学管理”和法国的法约尔的组织理论。 5.行为管理学说是继古典管理学说之后发展起来的,大体可分为二个时期:前期的人际关系学说和后期的行为科学。 6.管理科学学说兴起于行为科学方兴未艾的时期,其基本特征是:以系统的观点,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为现代管理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计划与控制,以解决各项生产、经营问题。 7.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科学。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8.目标管理方法的特点:(1)以目标为中心;(2)重视“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3)强调整体性、协调性管理。

9.激励理论分为三类:(1)需要型激励理论;(2)过程型激励理论;(3)状态型激励理论。 需要型激励理论是从动机——行为过程或激励过程的起点,即人的需要出发,试图解释是什么因素引起、维持并且指引某种行为去实现目标这类问题。该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奥德弗的ERG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是从激励的起点——未满足的需要到需要的满足这样的过程来探讨、分析人的行为是如何产生、导向一定目标和维持下去或最后终止等问题。属于该激励理论的主要有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洛克的目标理论和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状态型激励理论是从激励的终点——需要的满足与否或状态来探讨激励问题的。它包括公平理论和挫折理论。 10.组织文化是指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内全体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它是管理精神世界中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 组织文化的特点是:(1)有鲜明的民族特色;(2)组织文化作用是整体的效用;(3)具有历史的连续性;(4)具有个体性;(5)具有创新性。 组织文化具有如下功能:(1)目标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3)激励功能;(4)创新功能;(5)约束功能;(6)效率功能。 11.行政组织结构指构成行政组织各要素的配合和排列组合方式。在行政组织结构中,最重要的是纵向、横向结构,它是行政组织系统中的基本框架。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又称为直线式结构,是纵向分工形成的行政组织的层级制。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又称为职能式结构,是横向分工形成的行政组织的职能制,即同级行政机关和每级行政机关内部各组成部门之间的组合方式。 12.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管理层次是行政组织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即行政机关中设置多少等级的工作部门。管理幅度是指一级行政机关或一名上级领导者直接领导和指挥的下级单位或工作人员的数目。

关于2017年《注册城乡规划师职业资格制度规定》和《注册城乡规划师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解读

关于2017年《注册城乡规划师职业资格制度规定》和《注册城乡规划师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解读知识点:工程监理单位、监理人员的职责 “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在经历两年的停考之后,于本年,2017年再度恢复考试,在“国务院大批取消资格、水平等考试”的背景下,彷徨的城规考生们,终于松了一口气。疏解两年的担忧,可谓“不是不考,时辰未到”。考生们可以看到最明显的一个变化,即“注册城市规划师”更名为“注册城乡规划师”。 一、法律法规的更新 就在刚过去的5月,人社部、住建部发出了关于印发《注册城乡规划师职业资格制度规定》和《注册城乡规划师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 为了加强城乡规划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在总结原注册城市规划师职业资格制度实施情况的基础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制定了《注册城乡规划师职业资格制度规定》和《注册城乡规划师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即“新《规定》”、“新《办法》”。 二、关于新《规定》的解读 在聊新规之前,我们先回答一下有关“城市”与“城乡”的话题,大家都知道,我国08年实施《城乡规划法》,同时废除《城市规划法》;同年,建设部改革为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随后几年,高校下设专业也陆续经历了“城市规划专业”向“城乡规划专业”转变的过程;当下,“城市规划师”,也更名为“城乡规划师”,与时俱进,响应改革。下面,我们提取新规的一些要点: 第一章,明确城乡规划师队伍建设的意义、城乡规划师从业的方向,以及对城乡规划师管理的部门。 第二章,明确参加城乡规划师考试的条件-城乡规划专业毕业年限如下: 取得其他专业的相应学历或者学位的人员,相应学位毕业年限再加1年。 第三章,城乡规划的从业人员,要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并注册,受注册执业管理制度的管理,明确注册有效期为3年。 第四章,明确城乡规划师的执业范围,以及应具备的能力。

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学常识

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学常识(常考题目)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是管理理论最初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侧重于从管理职能、组织方式等方面研究企业的效率问题,对人的心理因素考虑很少或根本不去考虑。其间,在美国、法国、德国分别活跃着具有奠基人地位的管理大师,即科学管理之父泰罗(F.W.Taylor,1856-1915)、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H.Fayol,1841-1925)以及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M.Weber,1864-1920)。 泰罗重点研究在工厂管理中如何提高效率,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科学管理的关键在于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为此,泰罗提出了任务管理法和配备“第一流”的工人。法约尔对组织管理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提出了管理过程的职能划分理论,他在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阐述了管理职能的划分,法约尔认为管理的五大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马克斯·韦伯在管理思想方面的主要贡献是在《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理想官僚组织体系理论,他认为建立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的官僚组织体系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有效形式。 上述三位及其他一些先驱者创立的古典管理理论被以后的许多管理学者研究和传播,并加以系统化。其中贡献较为突出的是英国的厄威克(L.Urwick)与美国的古利克(L.Gulick),前者提出了他认为适用于一切组织的八条原则,后者概括提出了“POSDCORB”,即管理七项职能。 [编辑本段]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现代管理理论阶段主要指行为科学学派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行为科学学派阶段主要研究个体行为、团体行为与组织行为,重视研究人的心理、行为等对高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影响作用。行为科学的主要成果有梅奥(Mayo,1880-1949)的人际关系理论、马斯洛(A.H.Maslow,1908-1970)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F.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麦格雷戈(D.M.McGregor,1906-1960)的“X理论-Y理论”等。 战后40年代到80年代,除了行为科学学派得到长足发展以外,许多管理学者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对管理学的见解。这其中主要的代表学派有:管理过程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理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经理角色学派和权变理论学派等。这些管理学派研究方法众多,管理理论不统一,各个学派都有各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各有自己的用词意义,各有自己所主张的理论、概念和方法,孔茨(H.Koontz,1908-1984)称其为管理理论丛林。 管理过程学派又称管理职能学派,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教授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里奇提出的。管理过程学派认为,无论组织的性质和组织所处的环境有多么不同,但管理人员所从事的管理职能却是相同的。孔茨和奥唐奈里奇将管理职能分为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五项,而把协调作为管理的本质。孔茨利用这些管理职能对管理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和阐述,最终得以建立起管理过程学派。孔茨继承了法约尔的理论,并把法约尔的理论更加系统化、条理化,使管理过程学派成为管理各学派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的管理科学理论是指以系统的观点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的技术,为现代管理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计划和控制以解决企

吐血整理 注册规划师备考经验

注册规划师考试复习重点 一、《城市规划实务》在实施注册城市度中的重要性及其特点 l、《实务》的含义: 城市规划实务主要是指城市规划方案的编制、规划及设计方案的审核、规划文件的拟定、管理案件的处理、建设工程的规划验收、违法建设的查处等实际业务工作,是注册城市规 2、《实务》在实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制度中的重要性。 考核规划人员的业务工作能力。包括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理解和掌握法规、政策能力,对规划问题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是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师综合素质,从而不断提高城市规划编

3、《实务》一书的特点: 以结论性条文为主,条条多,论述性较少。要学习掌握《实务》的内容,必须在学习、理解《原理》、《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和《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的基础上, 由于《实务》的重要性,在全国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中,《实务》的绝大部分内容被列为应试者应"掌握"的要求,按考试大纲要求,《实务》一书共三部分20项具体内容中,被列为"掌握"要求的有16条,占80%;另4条也被列为"熟悉" 实例、案例、表格较多。其目的就是要通过分析实例和案例加深理解,提高规划师的业务工作能力。我们学习《实务》一书是。要下功夫很好理解这些实例、案调、表格,从中掌握要领.置、学习《城市规划实务》应掌握的一些主要内容根据全国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结合国家近年来下发的有关加强城市规划工作文件的要求,在全面学习

理解《实务》的基础上,我个人体会应掌握以下内容: l 本部份应熟悉城镇体系规划方案和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的编制;掌握城市用地布局规划方案和控制详细规划方案的编 城市规划方案编制的方法与工作重点城市规划方案的编制,包括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其编制方法与工作要点均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工作阶段划分。均分为五个阶段; 2)制定规划编制工作计划得考虑的基本因素;

信息管理学基础-考研笔记.pdf

信息管理学基础 一、信息的含义 1. 本体论层次:在最为一般的意义上,亦即没有任何约束条件,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事物存在的方式和 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这里的“事物”泛指存在于人类社会、思维活动和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对象。“存在方式”指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思维的和社会的运动。 “运动状态”则是指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所展示的特征、态势和规律。在这一层次上定义的信息是最普遍 的、最广义的信息,可与物质、能量并驾齐驱,我们称其为本体论层次的信息。 2.认识论层次:在认识论层次上,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主体所感知的是外部世界向主体输入的信息,主体所表述的则是主体向外部世界输出的信息。 3.本体论层次和认识论层次的信息的区别: 在本体论层次上,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即使根本不存在主体,信息也仍然存在。在认识论层次 上则不同,没有主体,就不能认识信息,也就没有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概念比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概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首先,作为主体的人具有感知能力,能 够感知到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其次,人具有理解能力,能够理解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的特定含义。第三,人具有目的性,能够判断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对其目的而言的效用价值。而且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依存不 可分割的。人们只有在感知了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形式,理解了它的含义,明确了它的效用之后,才 算真正掌握了这个事物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我们把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存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而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把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认识论层次的信息乃是同进考虑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 语用信息的全信息。以申农为代表的信息论所研究的基本上不涉及信息的含义和效用,是纯粹的语法信息。 4.本书所研究的信息的定义:根据本书的目的,我们主要研究社会信息,即为了特定的目的产生、传递、 交流并应用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一切由人类创造的语言、符号和其他物质载体表达和记录的数据、消息、经验、知识。显然,这类信息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都属于认识论范围内的信息。自然界、生物界及机器系统的 信息,只要有人类主体介入,并服从于人类社会的特定目的,都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信息。 二、数据、信息、知识及相关概念 数据、信息、知识和情报是信息与信息管理领域的起点和基石,同时这些概念和它们所代表的外延之间又存在 着极为紧密的天然的联系。 1.数据:未经整理的、可被判读的数字、文字、符号、图像、声音、样本等。是载荷或记录信息的按照一定 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它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也可以是声音或计算机代码。人们对信息的接收始于 对数据的接收,对信息的获取只能通过对数据背景和规则的解读。背景是接收者针对特定的信息准备,即当接 收者了解物理符号序列的规律,并知道每个符号或符号组合公认的指向性目标或含义时,便可获取一组数据载 荷的信息,亦即数据转化为信息。数据+背景=信息 2.信息:在特定情况下经过整理的、表达一定意义的数字、文字、符号、图像、声音、信号等。信息是数据 载荷的内容,对于同一信息,其数据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3.知识:在信息这一原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见解、认识。是信息接收者通过对信息的提炼和推理而获得的正 确结论,是人通过信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与掌握,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 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集合。知识的传输一般遵循如下模式:传输者的知识-数据-信息-接收者的知识。信息能够转化为知识的关键在于信息接收者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取决于接收者的信息与知识准备。 信息只有同接收者的个人经验、信息与知识准备结合,也就是同接收者的个人背景整合才能转化为知识。信息+经验=知识。 可以认为,数据是信息的原材料,而信息则是知识的原材料,数据涵盖范围最广,信息次之,知识最小。 4.数据、信息和知识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理解为相交或不相交,相关或不相关,三者具有独立内涵和典

城乡规划管理基本知识

第八章城乡规划管理基本知识 第一节城乡规划管理概述 一城乡规划管理的概念 (1)城乡规划管理是城市政府的一项行政职能。 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议》中明确指出,城市人民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搞好城乡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2)城乡规划管理的核心。根据对城乡规划管理的概念的解释,城乡规划管理核心包括三方面: 第一,城乡规划的组织编制和审批; 第二,城乡规划实施管理; 第三,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二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特征 一般特征:综合性、整体性、系统性、时序性、地方性、政策性、技术性、艺术性等诸多特征。 特殊特征:引导与控制的特性、宏观和微观管理特性、专业性和综合性属性、阶段性和连续属性

第二节城乡规划管理系统 一城乡规划管理系统 城乡规划管理是一个系统。 系统的特点:一是系统是由若干部分以一定的结构组成的互相联系的整体;二是系统整体具有层次性,每个层次的系统可以分解为若干基本要素;三是系统整体有不同于各组成部分的新功能。 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实施和监督检查是一个实践过程。 (1)决策系统:城乡规划的组织编制与审批管理 (2)执行系统:城乡规划实施管理 建设工程、道路交通工程、市政管线工程进行建设项目选址、建 (3)反馈系统:城乡规划监督检查 (4)保障系统:城乡规划法律规范

二城乡规划管理系统要素 1.管理目标 最终目标P115 2.管理者 管理的水平与成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素质及其能力。如基层规划管理人员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1)(2)(3)3.管理对象 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的利用和各项建设活动。 4.被管理者 一是城乡规划项目(政府内部管理行为),二是建设用地或建设工程(政府外部管理行为)。 5.管理中介 (1)权力 审批权:审批城乡规划,审批“一书两证” 惩治权:查处违法建设和违法用地 执行权:执行城市政府方针、正常和重大决策 参议权:向城市政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 表彰权:表彰实施城乡规划优秀建设项目 其他权:其他法律授权或因需制定管理规范的权力 (2)规则 批准的城乡规划文本、图纸,各种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

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学

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学之公共政策 1、公共政策分析的原则和方法 公共政策分析必须遵循系统性原则、预测性原则、协调性原则、信息化原则、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 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包括系统科学方法、定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预测方法等几种基本形式。 2、公共政策分析模式 (1)内容—过程分析模式 这是美国学者麦考尔与韦伯提出的分析模式。它强调公共政策分析应集中在内容与过程的分析上,主张使用规范性分析和描述性分析两种方法。 (2)系统分析模式 这是美国行政学家沃尔夫提出的分析模式。它强调政策分析既要重视对政策制定的分析,也应加强对政策执行的分析。 (3)信息转换分析模式

这一模式是由美国学者邓恩提出的。该模式认为,公共政策分析主要是事实、价值、规范三大问题,由此产生了经验方法、评价方法、规范方法三种分析方法。 3、公共政策体系的结构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向度来划分,公共政策体系的结构可以分为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 (1)纵向结构包括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2)横向结构包括政治政策、经济政策、文化政策、社会政策和对外政策。 4、公共政策决策思维模式 (1)经验决策模式:最传统的决策思维模式。指决策者依据个人决策实际经验进行公共政策抉择的思维方式。 (2)理性决策模式:二战后西方行为主义政治学家特别倡导的公共政策决策模式,又叫科学决策模式。指决策者采用科学实证的量化分析技术和严格的逻辑程序,对确定的公共政策问题作出最优的公共政策方案设计和政策决定的思维模式。 (3)非理性决策模式:指决策者依靠直觉、信仰、意志、感情等非理性因素对公共政策作出选择和决定的思维方式。

(4)渐进决策模式:该模式认为政策决定是人们根据政策经验,经过政治互动和渐进调试的过程,而获得共同一致看法的政策活动 (5)综视决策模式:综合理性决策模式和渐进决策模式的特点,即运用渐进决策模式方法从宏观角度找出重点政策问题之所在,运用理性决策模式方法从微观角度对重点政策问题作细微的分析决策。 5、公共政策决策过程模式 (1)政治系统决策模式:这一理论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提出的,他指出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统对全社会价值所做的权威性分配。政治系统的公共政策决策过程是一个包括环境、输入、要求、支持、输出和反馈等环节的有机整体。 (2)功能过程决策模式:政治科学的创始人哈罗德·拉斯韦尔最早提出了决策过程的七功能分析模式,认为公共政策活动过程的七个互相连续的功能活动环节是情报、建议、规定、行使、运用、评价和终止。在七功能分析模式的基础上,安德森提出五阶段功能过程决策模式理论。即问题的形成、政策方案的制定、政策方案的通过、政策的实施、政策的评价。 (3)制度程序决策模式:制度程序化决策模式理论,是西蒙提出的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理论,这一理论从动态的角

注册规划师考试心得教学提纲

注册规划师考试心得

注册规划师考试心得 经验1:四科精力平均分配,平均分配的基础上再针对自己薄弱环节多花点功夫。 千万不要觉得哪科难而放弃他,或者觉得今年时间精力有限,就集中看哪科,因为考试的时候他不会按照你认为的难易程度出题,说不定哪科就跟抽疯一样弄的非常难。比如前年的相关就非常简单,周围的大多数朋友都过了,去年考的就很偏,好多东西压根就没听说过。去年的实务是最难的,跟城乡规划法新出台有关,尤其是规划管理的题不怎么好答,好像还跟以前的管理办法有些差别,批卷尺度把握的也挺严,这些都是我的感觉,从自己的成绩和周围朋友的成绩看出来的,去年拿到证的,实务分都很低,我就知道周围四个人是60分过的,我也是幸运者之一。 经验2:重点中的重点就是《城乡规划法》,至少要看十遍以上,最好能背下来。 如果你没有时间看书,那考试前两天你就好好看看城乡规划法吧,真的考很多题,在不同的科目里都有,如果对其中条文理解不是很深,或者说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说的,可以与老的城市规划法对比着看,还可以看城乡规划法解说那本书,是一个小黄本,解说类的书不少,只有这个小黄本是官方出的,据说里边还是有一些个人认识的东西与该法律精神有些出入,但总体来讲该书已经把城乡规划法解释的很透彻了,其它版本的解说错误就更多了。这里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城乡规划法的重要性。题目记不大清了,有好多题就是把城乡规划法的原文拿出来,把其中一个关键词挖空让你选,比如对规划区和建设用地范围这两个概念在法规里边就考了四个题目,比如城乡规划许可的范围是建设用地范围不是规划区范围,这个题我就答错了,而且印象特别深刻,因为第一轮做题的时候凭第一直觉答对了,后来检查题目的时候反复想了半天最后还是改错了,所以要相信第一直觉;还有一些题就是把城乡规划法中的一条中的几个小条一起排列上,把其中的一个小条中的一个词或者一个数字给改变一下,又或者是原来说三个或者四个小条,他在选项中加又一个,比如有一个题是有关违法查处的,原文是分了两个冒号,相当于三个小条,在选项中又加了一个说的看似处理的很对的一项,从题目理解上这四个选项都是对的,但只有三个是法规上说的内容,剩下的那个就不对了。 经验3:四门课程要建立统一的骨架。这是一个执业资格考试,核心就是如何编制 各层次各种专项规划,所以对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要理解着看,结合我们做过的实际项目对号入座。对于各层次规划中的强制性内容要明确,不能含糊。我是这样理解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他是教你怎么样去编各层次的规划,我们看书目的是为了考试,可考试之后更重要的是指导我们如何编制各种规划,正好利用看书考试的这个

信息管理学基础笔记

信息管理学基础笔记 一、名词解释 1、信息:狭义,是用以减少不确定性的东西。广义,本体论层次: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认识论层次: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2、全信息:把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在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语法信息: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 ;语义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 ;语用信息:把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 3、社会信息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定现象,在这种现象出现时,人类对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对物质和能源的依赖程度则相对降低。 4、信息管理(狭义)就是对信息本身的管理,即采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如分类、主题、代码、计算机处理等等)对信息进行组织、控制、存贮、检索和规划等,并将其引向预定目标;(广义)不单单是对信息的管理,而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信息、人、机器、机构等)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 5、信息交流就是社会活动中信息交流双方借助某种符号系统,利用某种传播渠道,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中实现的信息传输和交换行为。 6、知识组织是揭示知识单元(包括显性知识因子和隐形知识因子),挖掘知识关联的过程或行为,最为快捷地为用户提供有效的知识或信息。(特征: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 7、信息服务(Information?Service)通过研究用户、组织用户、组织服务,将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用户,最终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是用不同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所需信息的一项活动。 8、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信息系统的五个基本功能:输入、存储、处理、输出和控制。 9、国家信息政策是指在一国范围内,国家或政府为解决信息管理和信息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关系和涉及到公共利益、权益、安全问题,保障信息活动协调发展而采取的有关信息产品及资源生产、流通、利用、分配以及促进和推动相关信息技术发展的一系列措施、规划、原则或指南。 10、信息道德就是信息创造者、信息服务者和信息使用者在信息活动中普遍认同和共同遵守的符合社会一般要求的行为和伦理规范。 11、信息伦理是指人们从事信息生产、加工、分析、研究、传播、管理、开发利用等信息活动的伦理要求、伦理规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伦理关系。 12、信息政策是国家和社会组织为实现信息管理目标而规定的信息管理行为准则,是进行信息管理决策的指导方针,代表了国家和社会组织的基本管理思想,

2020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基础知识复习题120题及答案

2020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基础知识复习 题120题及答案 1.关于刚性管理的优缺点的理解,以下( )是正确的。 A.刚性管理不易于维持组织正常的工作秩序 B.刚性管理不便于考核 C.刚性管理方法以"社会人"、"复杂人"等人性假设为基础 D.刚性管理激发员工主动参与管理、参与决策 2.关于柔性管理的优缺点的理解,以下( )是正确的。 A.柔性管理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要,能深层次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 B.柔性管理不利于组织内部形成集体主义和相互协作的精神,一不利于对种种失范现象形成一种"防患于未然"的机制 C.柔性管理有严格的职责分工不容易形成冲突 D.柔性管理有明确的工作标准 3.关于柔性管理的优缺点的理解,以下( )是正确的。 A.柔性管理便于协调员工个体之间以及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关系;易于维持组织正常的工作秩序

B.柔性管理将降低组织活动的灵活性,影响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 C.柔性管理不能深层次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不能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 D.柔性管理有利于组织内部形成集体主义和相互协作的精神,有利于对种种失范现象形成一种"防患于未然"的机制 4.关于柔性管理的优缺点的理解,以下( )是正确的。 A.柔性管理缺乏严格的工作职责分工,容易形成冲突 B.柔性管理造成了员工的惰性,使员工一味只求完成分内的工作 C.柔性管理降低组织活动的灵活性,影响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 D.柔性管理中员工缺乏主动参与管理、参与决策的意识,自律自控能力低,限制了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5.关于刚性管理的优缺点的理解,以下( )是正确的, A.刚性管理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要,能深层次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 B.刚性管理使员工挖掘其潜能,发挥其天赋,做出超常的工作成就 C.刚性管理由于不完善的规章制度,工作中难免出现矛盾和冲突 D.刚性管理中工作绩效不易考核、评估

全国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

全国城市规划师执业 资格考试大纲 全国都市规划执业资格考试科目为:《都市规划原理》、《都市规划治理与法规》、《都市规划有关知识》、《都市规划实务》。本考试大纲对各考试科目分层次列出了具体的内容,分不用把握、熟悉、了解来界定各条目的考试要求。“把握”是指必须具备的重要知识,“熟悉”是指应当具备的较重要知识,“了解”是指一样知识。在《都市规划实务》科目中,“把握”是指考生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 一、都市规划原理 二、都市规划治理与法规 三、都市规划有关知识 四、都市规划实务 一、都市规划原理 《都市规划原理》作为一门理论性考试科目,内容是关于都市与都市进展的知识,都市规划学科的知识,都市规划体系的知识,都市用地与空间布局的知识,都市规划编制的知识,都市规划实施的知识。本科目的目的是:考核应试人员所具备的都市规划理论知识的状况,包括对都市进展及都市规划学科的基础理论的具备程度,对都市规划编制、实施等有关的专业理论的具备程度。 1. 都市与都市进展 1.1 都市的形成与进展规律 1.1.1 了解都市形成的要紧动因 1.1.2 了解都市进展的差不多规律 1.2 都市的物质构成、社会构成和产业构成 1.2.1 熟悉都市物质环境的构成要素以及相互关系 1.2.2 了解都市社会的差不多特点及与农村社会的要紧差不 1.2.3 了解都市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1.3 都市社会经济进展与都市化的关系 1.3.1 把握都市化的含义 1.3.2 熟悉都市化进程与经济进展的关系 1.3.3 熟悉都市化进程与社会进展的关系 1.4 都市与区域进展的一样规律 1.4.1 熟悉都市与区域的相互关系 1.4.2 熟悉区域城镇体系及城乡进展的一样规律

第八章--城乡规划管理基础知识

第八章公共行政学基础 大纲要求 8.城乡规划管理知识 8.1公共行政管理知识 8.1.1了解公共行政的概念 8.1.2熟悉公共行政的主体与对象 8.1.3掌握政府的主要职能 8.1.4熟悉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 8.1.5掌握公共政策与公共问题 新版教材的变动 本章从原第八章《城乡规划管理知识》中剥离出“公共行政管理知识”的部分,单独作为一章,内容大幅度精简。第一节名为“行政与公共行政”,组织结构较旧版教材有较大调整。删去了“公共行政的范围和作用”。“公共行政的主体和客体”修改为“公共行政的主体和对象”,增补了一些内容。第二节名为“行政体制和行政机构”,大致继承了旧版相关内容。第三节名为“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大致继承了旧版相关内容。第四节名为“公共行政领导”,属新增知识点。第五节名为“政府的基本职能体系”,大致继承了旧版相关内容。第六节名为“公共政策”,大致继承了旧版相关内容,只删去了“公共政策分析”。 授课时间 本章大约需要一讲的时间。 一、行政与公共行政 1、行政 行政是一种组织的职能,任何组织(包括国家)其生存和发展都必须有相应的机构和人员行使执行和管理的职能。 2、公共行政 公共行政,是指政府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的管理活动。公共行政是以国家行政机关为主的公共管理组织的管理活动,而一切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的管理活动、社会组织的管理活动、私营企业的管理活动都不是公共行政。 3、公共行政的特点 所谓公共行政包括“公共”和“行政”两个方面。行政是“公共的”,是公共权力机构整合社会资源、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实现公共利益、处理公共事务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公共行政是公共机构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组织、协调、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和。 (1)公共性 1)公共权力。行政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为人民服务并受人民的监督。政府公共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权。政府公共权力受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的制约,政府必须依法行政。政府公共权力还受到司法部门的监督和制约。政府公共权力行使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行政机关的行为“越权无效”。行政机关超越立法机关的授权和法律允许的界线,便是越权,而越权行为无效。 2)公共需要与公共利益。公共行政存在和发展的依据是社会公共需要及其发展变化。政府存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实现公共利益,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和体现。为维护公共利益,政府可以直接提供公共产品,也可以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即私人行政进行符合公共利益的社会性管制和经济性管制,如强制性劳动标准、社会保险、价格管制、反垄断等。3)社会资源。社会资源包括公共资源和民间资源两种。政府管理必须投入资源和产出资源,

2021年2008年城市规划师考试大纲(整理

《2008年城市规划师考试大纲》 全国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修订版) 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二OO八年六月 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科目为: 1、《城市规划原理》: 2、《城市规划相关知识》: 3、《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 4、《城市规划实务》。 本考试大纲对各考试科目分层次列出了具体的内容,分别用掌握、熟悉、了解来界定各条目的考试要求。“掌握”是指必须具备的重要知识,“熟悉”是指应当具备的较重要知识,“了解”是指一般知识。在《城市规划实务》科目中,

“掌握”是指考生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 一、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作为一门理论性考试科目,内容是关于城市与城市发展的知识,城乡规划学科知识,城乡规划体系知识,城市用地与空间布局形成的知识,城乡规划编制的知识,城乡规划实施的知识。本科目考试的目的是:考核应试人员所具备的城乡规划理论知识的状况,包括对城市发展及城市规划学科的基础理论,对城乡规划制定、编制、实施等有关的专业理论的了解、熟悉、掌握程度。 1.城市与城市发展 1.1 城市与乡村 1.1.1 掌握城市和乡村的基本特征 1.1.2 熟悉我国城乡社会经济的特点 1.2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规律 1.2.1 了解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因

1.2.2 熟悉城市发展的阶段及其差异 1.2.3 熟悉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基本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1.3 城镇化及其发展 1.3.1 熟悉城镇化的含义 1.3.2 熟悉城镇化发展的基本特征 1.3.3 熟悉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历程及当前状况 1.4 城市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及资源环境的关系 1.4.1 熟悉城市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1.4.2 熟悉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4.3 熟悉城市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4.4 熟悉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2.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 2.1 国外城市与城市规划理论 2.1.1 了解欧洲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城市的典型格局2.1.2 了解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 2.1.3 熟悉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 2.1.4 熟悉现代城市规划主要理论发展 2.2 中国城市与城市规划的发展 2.2.1 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城市的典型格局2.2.2 了解中国近代城市发展背景与主要规划实践 2.2.3 熟悉我国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和发展历程

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_知识点

第一章 1.1简答或者选择 1.信息的要素:语义要素、差异要素、传递要素和载体要素 2.按信息描述的对象划分,分为自然信息和社会信息。 3.按信息加工深度划分,分为一次信息、二次信息和三次信息。 4.按信息的表现形式划分,分为文献型、档案型、统计型、动态型等。 5.按信息的性质划分,可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 6.信息一般表现为四种形态:数据、文本、声音和图像 7.从时间和空间上,信息运动的过程可分为自然信息运动、生物信息运动和人类社会信息运动三种不同的类型。 8.信息产业包含四大技术:信息获取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传输技术和信息应用技术。 1.2知识点【判断】 1.核心资源、支持资源和环境资源构成了完整的信息资源体系。 2.冗余是指在表达和传递信息时,用较多的信息量来实现较少的信息传递。 3.自然信息运动过程是随机的和盲目的; 4.自然信息是不完整的,只有信息的生成和存储,而不能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利用,存在着过程上的断层。 5.信息产业是智力和资本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 6.信息网络体系、信息产业基础以及社会支持环境这三者组成的有机整体也称为信息基础设施。 7.信息:信息是按照用户的需要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对信息的加工是信息管理工作的核心。 8.信息资源: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信息及其载体。也就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对决策者有用的数据。广义的信息资源把信息活动的各个要素都纳入到信息资源的范畴,强调系统的概念。 9.信息差异:由于客观事物差异性的存在,信息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越是表现细微差异的信息,越有使用价值。

1.3综合 1.信息传递模式的多样性:多向主动传递:是指信息生产者或收集者针对整个社会的需要将自己生产或收集到的信息主动传递给事先未确定的接收者。单向主动传递:是指信息生产者或收集者将信息传递给事先确定的接收者。多向被动传递:这种方式事先没有确定的接收者,是信息收集者向整个社会开展的信息服务。单向被动传递:这种传递方式是指信息生产者或收集者开展的信息咨询服务。【举例论述信息传递模式的多样性】 2.信息运动方式的多样性:辐射式运动:信息生成以后便向四面八方做辐射式传播和扩散。主要手段有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络、报刊杂志等形式。有序性运动:信息运动的有序性既表现在信息自身的有序性,也表现在运动过程的有序性。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按人类社会的组织结构以一定的方式,沿着固定的方向运动。主要手段是传真、文件、报告、书籍、刊物等。接力式运动:信息运动从信源到信宿是需要多次接力传递的。布朗运动:信息在人的作用下往往做无规则、无休止的运动。人际交谈、小道消息是这种信息流动的主要方式。【举例论述信息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第二章 2.1简答或者选择 1.人类的信息管理活动:传统管理阶段、技术管理阶段、资源管理阶段、知识管理阶段 2.信息源种类繁多,形式复杂,可分为记录型、智力型、实物型和零次型。 3.记录型信息源按不同的物质载体,可分为印刷型、缩微型、计算机阅读型、网络型、视听资料。 4.信息搜集必须遵循的原则是:针对性、系统性、预见性和科学性。 5.常用搜集信息方法和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采购、调查、交换、索取和检索。 6.信息组织形式可按不同方式划分: ?按信息表现形式划分,有文字信息组织、图像信息组织、声音信息组织和视频信息组织。 ?按信息加工的程度划分,可分为一次信息组织、二次信息组织和三次信息组织。 ?按信息的传播载体划分,分为文献信息组织和非文献信息组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