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技术促中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信息技术促中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信息技术促中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信息技术促中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信息技术促中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课题设计论证执笔:李晓宁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21世纪的教育是信息化的教育。英国政府推出“全国学习网”。日本教育课程审议会在也提出学校教育都尤其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研我国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研究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近几年来,要利用信息网络要求。信息技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气势把我们推向信息社会的浪潮之巅,自主学习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究性学习,教学技术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因素进行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巨大动力推动着教学模式、命。在现代的教学手段下,让计算机进入教室,成为教师得心应手的教学工具,把传统的“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信息时代对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推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信息技术所蕴涵的超大信息量正符合了“大语文观”的要求。、本课题选题意义2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激活语文课堂。1()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更好地更有效地达成课堂教学目标。2(3()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扩大阅读视野。、研究价值3 从生物体的条件反射本能来看:影像等为一体的语文阅读媒介,动画、声音、图画、信息技术是一种集文字、声色并茂的多媒体超文本显然优先于传统文本阅读对学生的刺激的引起注意“为” 媒“ ,也就是说以”这有利于学让

学生把日常学习组的阅读任务化成自己想要去主动了解的语文信息,介激发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生对知识的理解、接受与建构。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创设一种情景阅读教学模式,更好地开阔学生视野。它自身的特点能使学生在大量抽象的材料化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信息,从而提高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效率。再次,语文多扩展学生通过对大量的材料信息有选择的个性化阅读来达到发散思维、灵活性的阅读,媒体阅读是一种丰富性,思维的目的。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于如何合理的利用现有的信息化设备和信息资源,高效的创新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价值。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本课题的研究目标11(构建提高学生自主收集、有针对性地对中学生进行语文阅读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本课题的探索实践,)处理信息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及运用信息技术能力。)通过本课题的探索实践,把信息技术的教学与中学语文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并探求整合过程中的途径2(和方法。)通过本课题的探索实践,总结出应用信息技术优化中学语文教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3(()通过本课题的探索实践,在学校中进行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为语文学科落实素质教育提供一定的研4 究经验与教学资源。)通过本课题的探索实践,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语文实用能力,5(使学生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

提高。、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2 )加强应用信息技术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思想、理论、理念的研究。1(

)探讨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学科教学目标服务,特别是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2(以促进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的探索与研究。)探讨教师如何运用校园网络环境和技术,更好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形成良好3(的阅读习惯,促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的探索与研究。)信息技术课程与中学语文学科优化整合,实现中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的研究。4()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对学生学习效果负面影响的对策。5(、本课题的主要观点3)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中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极大地丰富和扩展书本知识,使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1(学得更多、更快、更好。)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有效教学,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学习心理规律设置长课、短课、微型课的2(课程形式。)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积极构建多向互动的学习活动流程。3(、本课题的创新之处4)选题切入点符合教学实际。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虽然1(已有不少学校进行研究,但在促进中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方面,研究将呈现新的视角。)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有效教学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必备的基本素质: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的2(创设,给学生一个充分自主的学习空间和积极思维的素材,极大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

综述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发展与研究

综述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发展与研究 【摘要】本文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文化教学研究状况做了个总结,旨在为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提供些许帮助。 【关键词】文化教学;研究状况 西方的文化教学始于中世纪的拉丁语教学,从最初的语言教学开始,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就形影不离。1880年法国改革家和教育家Gouin发表的一本语言学专著《语言教学与学习的艺术》一反过去传统式的拉丁语教学模式,明确将文化教学目标列入语言教学,开创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并举的先河。1900年,美国出现了有关语言文化教学的提案,这是第一份将文化教学列入语言教学的正式文件(转引至陈申,2001)。1945年美国学者Fries首次将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意义揭示出来。他认为语言的掌握是建立在对其使用的文化环境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的。 20世纪60、70年代国外语言学界掀起的文化热打破了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模式影响下,文化学习模式被视为理解课文,文化知识的习得建立在文学作品的课文的理解和翻译上。人们认为,外语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交际双方始终进行着一种文化协商。美国语言学家Lado也较早提出语言教学应当包含文化教学。1957年他出版了《跨文化的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的科学的方法》两书,都明确提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20世纪60、70年代出现的文化热使有关研究文化教学的文献陡然增多。语言学界对语言与文化关系的研究由浅入深,在语言教学中实施文化教学的观点从理论上被提上议事日程。如英国学者Michaelyram和美国学者Ned Seelve,Gaff Robinson等对在外语教学中如何结合文化教学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与方法。社会学家Hymes在他的名作《文化与社会中的语言》、《论交际能力》中首次提出交际能力的概念,导致了语言教学领域方向性变革,正是他赋予了社会交际与文化因素在语言能力中的崇高地位。至此,语言学界在文化的研究领域里取得了巨大成功。 虽然70年代以前,外语教学中吸纳了一些文化内容,但教学中涉及的文化面较窄,有些文化知识并不是目的语本身所蕴藏的文化,尤其是交际文化涉猎甚少。70年代末,许国璋先生最早将社会语言学这一关注语言得体性的学科引进国内外语教学领域,这以他于1978年发表的《社会语言学及其应用》一文为标志,该文强调以语体的变化适应不同的交际需求,强调考虑交际文化因素。80年代跨文化交际学引入我国。由于交际教学强调语言的社会功能,很自然地,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较早见于何道宽(1983)的《介绍一门新兴学科跨文化交际》和胡文仲(1985)的《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与外语教学》。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外语人才的听、说能力要求愈来愈高,反映在英语教学中,所学语言的跨文化因素和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学者在语言文化的不同层次上展开了许多研究。1980年许国璋先生在《现代外语》第4期上率先发表了有关语言与文化的论文。他在文章《词汇的文化内涵与英语教学》中区分了英语教学环境、中国文

浅析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外语教学.doc

浅析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外语教学- “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 【摘要】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成功进行的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当代外语教学不仅要帮学生解决词汇量和语法等语言问题,而且要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教学内容之一。 高校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一些困惑:学生能熟记英语单词,语法也掌握得不错,但不知道美国南北战争;知道罗密欧和朱丽叶是爱情的象征,却不知道这两个人物出自于哪位作家的哪部作品;大学生喜欢过洋节,在万圣节时买搞怪面具,却不知道万圣节到底是何来历……。对于英语的习得,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是掌握四级要求的四千五百词汇和语法?还是提高语言能力进行跨文化交际?如果说语言只是一种工具,似乎不够全面,但是,任何对语言的定义都不会否定语言的这一重要功能。我们要利用这一工具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进行有效的交际。因此,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无疑是习得语言的一个重要目标。帮助学生提高交际能力理应成为外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文化与跨文化交际 这里所说的文化是广义的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政治经济制度、宗教信仰、风俗人情的总和。文化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习得的。一个人具有什么文化,并不取决于他的种族、肤色,而是取决于他生活的文化环境。文化是社会成员共有的。即使某个人掌握了特殊的行为方式,如果不为广大的社

会成员认可并共有那就不是文化。文化是传承的,是社会遗产。由于文化的传承,使得任何一个社会的文化都包含了历史的积淀。 交际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往来和交流信息的过程。交际是多个构成要素相互影响的连续过程,当各个构成要素出现文化差异时,就是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即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交际不是在真空地带进行的,它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展开。因此,交际的过程和各构成要素会不断地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文化的差异会对跨文化交际产生影响。文化的差异表现在文化的各个层面,如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文化差异越大,跨文化交际时发生困难的可能性也越大。因此,了解双方文化差异将有助于减少误解和歧义,促进交际顺利进行。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的是成功进行的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文秋芳(2005)认为“交际能力既可以指母语学习,也可以指外语学习。与母语交际不同,外语交际的双方往往存在着文化差异……为此,把外语水平定义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更具有针对性,因为这一概念包括了处理文化差异的能力。”胡文仲、高一虹(1997)指出,外语教学的目的可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在微观层面,外语教学的目的是“语言能力”。从知识的角度来看,语言能力包括语言单位各个层次的知识:语音、词汇、语法、篇章等。从语言技能来看,它包括听、说、读、写、译。在中观层面,外语教学的目的是“交际能力”,主要是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宏观层面,外语教学的目标是“社会文化能力”,即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有效地加工社会文化信息,使人格向更

一般课题研究方案的写法

一般课题研究方案的写法 一、什么是课题研究方案 (一)研究方案的涵义和特点 课题研究方案就是课题确定之后,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究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是研究人员为了完成研究任务而进行的总体谋划。 (二)课题研究方案设计的意义 1、保证课题研究具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2、保证课题研究步骤有序化。 3、有利于课题论证、评价与管理。 4、是填写申请表的重要基础工作。研究方案是课题组前期研究成果的记载,是申请课题的基础性工作,申请表中的信息主要来源于研究方案。作为申报表的补充材料 二、课题研究方案的主要内容及其要求 研究方案没有统一的格式,不同的课题研究、不同的撰稿人员对研究方案的设计是各不相同的。但长期的课题研究,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形成了约定俗成的格式。一般说来,研究方案要回答为什么研究,研究什么,怎样研究,研究的结果是什么,怎样保证研究这样几个基本题。具体分解为以下一些题(即研究方案的基本内容):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通常是对所研究的题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探究,并用一个陈述句把它表示出来。课题名称是课题最高度的概括,课题名称限制了我们的研究内容。它一般应包括课题研究对象、研究的畴和研究方法三部分。简称课题名称三要素。研究对象可能是学生,也可能是教师、教材或管理方式等等;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比较研究、调查研究等。 有时我们也可以使用副标题进行限制,缩小课题研究围。比如西部地区信息技术教育实验研究,副标题“四川个案”,用副标题限制研究围,我们就只需要研究四川的信息技术教育情况 课题名称的总体要求: 1.常用陈述式句型表述。不能是疑、反句。 2.名称要准确、规。 3、新颖。 4、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 要求回答"为什么要进行该课题研究"的题。 1、研究背景。这部分常常以“题的提出”、“引言”的形式来表述。 (1)时代背景。说明与本课题紧密相关的社会题、人才市场需求、国教育政策法规等等。 (2)国内外研究状况述评。 (3)当前学校、学生发展中存在的题点评。 2.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实践意义以及方法论意义。 课题研究意义的撰写是根据研究状况引发而来的,即我们的新观点、新视角、新措施对于现实教育教学的价值。研究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不

最新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资助金项目2006-课题指

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资助金项目2006-2007年课题指

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资助金项目2006-2007年课题指南 一、说明 (一)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资助金项目2006-2007年课题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系根据教育部基教司 1998年12月22日的文件和《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资助金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在总结了前三届课题研究情况并参照新世纪基教英语/外语课改实验所反映的成果和问题,由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责成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组织专家起草、论证、形成定稿,再上报审批后实施。 (二)《指南》系1999年以来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资助金项目第四届指南。前三届《指南》系以外语教学学科框架为据、再参酌国内需要而订。在广大大、中、小学外语教师和专业工作者的积极参与下,三届研究的过程和成果对于普及和提高外语教学学科的研究、推进外语教学实践、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体系,都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鉴于素质教育系有我国教育方针的发展而目前又处于新的进展阶段,我们必须总结自己的理论与经验作为借鉴国外相关成果的张本。因此,《指南》总的思路,是研究我国基教外语实践中的成绩和问题,以及历史上的积极经验,从而走自主创新之路,为素质教育的新进展做出贡献。

(三)全国从事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教学研究(含普通外语教学理论研究)和管理的个人、团体和单位,凡未主持过前三届本资助金项目或主持了而已结题并获结题证者,都可按《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资助金项目管理办法》自由申报,但研究工作须落实于个人,单位不能作为课题主持人。 (四)申报《指南》的课题要求内容针对某种问题;论证清楚、科学,研究步骤清晰可行;预期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或有助于解决某种实践问题,或总结了中国师生自己积累的重大经验,或反映教学一线的重大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最终成果的形式由研究人员自选;专著、论文、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均可。但如最终成果脱离课题内容,或纯属工作总结,则不准结题。 (五)立项申报与审批 1、申报者只能在《指南》的范围内自行拟题,各题研究期均为二年。 2、《指南》未列重点与非重点课题、招标课题与一般课题,申请者只列出希望得到的资助金数额。中心将组织同行专家分别进行初审和复审,并从中筛选少量优秀者作为重点课题;重点课题将获得较多的资助金。复审通过后报上级审批,批准后正式立项。 3、在同等条件下,评审将力求使立项课题在地域、研究内容、学术观点三方面具有广泛性。在保持广泛性和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小学信息技术课题研究方案

“半成品加工”策略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 应用初探 乌鲁木齐市第六十中学 薛华

“半成品加工”策略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初探 乌鲁木齐市第六十中学薛华 一、我校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城市建设者涌入乌鲁木齐,据公安部数据显示: 2010年9月1日至2011年9月1日,乌鲁木齐共有流动人口858756人,创历史新高。我校外来务工子女占汉语系总人数的90%,而其中以甘肃宁夏两地的回族学生居多,这些学生有的从三年级开始接触信息技术课,有的从五年级开始上信息技术课,有的从山区转来的学生,甚至从没接触计算机。这个特殊群体家庭经济状况普遍较差,家里有电脑的学生每班平均不到5人,而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课程,由于学习时间的不同,家庭环境的差异,直接带来了不同的学生个体信息技术能力上的差异,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有基础的学生“吃不饱”,很容易失去上课的兴趣;而后进生因“吃不了”常常会失去了信心。因此,我在对某一内容教学时,既要保证每节课知识点前后衔接性,又要让每课的操作内容上的独立性。针对某一教学内容,学生练习一般都是在前一节课的作品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或加工的,但如果前一节课作品完成的不好或没有完成的同学,他们在新课的练习中就没有“加工”的对象了,难以获取更多的新知识。正是由于学生的自主练习中由于个性差异,时间有限,前面的技术没有掌握,在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时存在较大的困难,由此形成学生技术操作盲区,恶性循环。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让每个学生每节课都有加工的对象——半成品,我尝试对“半成品加工”教

学策略进行研究并付诸实践,以保证学生的课堂参与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什么是“半成品加工”教学策略 “半成品加工”就是给师生提供一种“待完成的教学模具”。这个名词是借用工业半成品加工的一个叫法。实际上大家常用这种方法,对关键教学技术进行的“留白”,师生补充以后即变为“成品”。 “半成品”旨在提供一种真实的问题解决环境无论是讲授还是练习,都不破坏整体作品的真实性丰富性,而且可以简化整体策划、从头制作的过程回避了学生自我作品的进度差异和软件技术的系统性问题。采用“半成品加工”策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体会到信息需求的内涵和技术操作要点,提高了课堂讲授、概念理解和实践练习的效率,优化了学习情境与训练环境。 三“半成品加工”策略的适用范围如下: 第一,适用教师讲解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对技术点起支撑作用。 第二,适用学生迅速配合教学进度进行实践。 第三,适用技术点测试和过程评价但不适用学生终结性(作品)评价。 四、“半成品加工”教学策略的应用 1、保证了作品的完整性 在清华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三年级(上册)第5课《列车飞驰》教学内容中,图形的复制粘贴是本课重点,可作品背景起伏的山峦需要用到“曲线”工具,学生还没学过,这时候使用“半成品”背景图,给学生充足的

课题研究方案的基本框架

课题研究方案的基本框架 一、问题的提出(目的意义) 这部分主要要说明研究课题的设想从何而来,即选题的来源和背景,研究要达到的目的以及历史和现实的意义。这是研究方案设计和研究过程的宗旨所在。问题的提出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选题论证,即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历史及现状的文献情况及情况综述。 (三)课题研究范围的界定等。 二、研究依据和假设 (一)研究依据:包括政策依据、法规依据、教育科学理论依据及研究对象的自身发展规律依据等。 (二)理论假设:即对事物因果关系所作的一种推测,也就是对通过什么达到什么的一种预测。假设在表述上有四个要点: 第一,明确。假设一般是陈述句或复合句,必须包含两个以上变量间关系的推测。 第二,新颖。反映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具有现实针对性。 第三,合理。符合求真、求善的要求及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 第四,可测。能通过明确的目标体系、具体的操作要求和科学的检测标准来验证。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如前所述,研究对象的选择方式,一般可划分为总 体研究和抽样研究两大类:可根据课题的性质、要求、研究对象情况及研 究力量的可行性出发进行选择。对于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来说,多采用抽样研究方式。抽样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对能代表总体的样本进行研究,取得能说明总体的足够可靠

资料,准确地推断总体情况,从而认识总体的特征或规律性。方案设计中要对抽样的原则和步骤加以说明。若是实验研究, 则需对实验班与控制(对照)班的确定原则、方法加以说明。 (二)研究方法:主要指具体的研究方法、手段和工具。每一项课题都要有相应的研究方法。一般可采用综合的方法、或以一种方法为主,其它方法为辅。这样有利于收集多方面的信息,可以得到可靠的结论。在方案中应提出用这些方法起什么作用以及如何进行操作等等。 四、研究目标 指课题研究要达到的目标,主要是直接目标。目标要求明确、内涵和 外延清楚,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并能够检测。 五、研究内容 研究目标要通过研究内容来体现。研究内容是在理论假设和研究目标 的基础上,将研究思路具体化。通常是将研究变量分解成若干子课题,各子课题为总课题服务,既各有侧重,又互相渗透,构成统一的整体。研究内容的确定就是对教育中各种变量进行考察、探讨、测试、调查、实验,以揭示其本质特征,揭示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达到对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在研究内容的设计中,要确定变量的类别和性质,划定变量的范围,说明变量的控制方法,并制定标志变量变化的标准(即指标)。对 于实验研究,应对如何操纵自变量,如何检测因变量,如何控制无关变量 作出具体的说明。 六、研究步骤 设计研究步骤,就是确定研究实施过程和时间规划,即对研究的具体

基础教育中的英语词汇教学

基础教育中的英语词汇教学 摘要:在基础英语教学中词汇积累非常重要,词汇教学可以从形式、意义、功能等方面着手,词汇的呈现应该注重启发,进行有效的词汇教学必须注意五个方面的结合,从而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不断扩大词汇量,为实现顺畅的交流打下坚实的词汇基础。 关键词:基础教育;词汇教学;词汇呈现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词汇,任何信息都无法传递。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掌握了一定的英语词汇量,必然有助于口头与书面交际。词汇在基础教育英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词汇学习是基础阶段语言学习的关键。本文讨论三个问题:其一,词汇教学内容;其二,词汇的呈现;其三,词汇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词汇教学内容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词汇教学研究成果颇丰,人们对词汇及词汇教学的认识不断加深,总结出词汇教学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词汇形式:包括发音、拼写、词根、词缀、词源等。 2.使用词汇的语法规则:包括词汇的屈折变化和派生形式,如英语名词的单、复数,动词的人称、时态、语态变化,代词的性、数、格等。 3.搭配:指词与词在语义层次上的固定关系,包括词组与习惯的

词序等。 4.功能:指在不同的场合贴切地使用各类不同的词汇及同义词等。 5.意义:包括词汇的字典意义、词汇的语内意义(如同义、反义、多义、上下义关系)和词汇的语外意义(如各种含义、比喻义、联想义)等。 词汇通常被分为两大类:即接受性词汇和产出性词汇。接受性词汇即学生在听读等接受性语言活动中能理解其最基本词义的词汇,而产出性词汇则指在口语或书面语表达中学生能自主使用的词汇。一个人的接受性词汇和产出性词汇之和就等于他的词汇总量。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在重视产出性词汇教学的基础上,应同时注意传授处理接受性词汇的策略和方法,以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全面发展(张庆宗,2011)。 二、词汇的呈现 教词汇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教学生如何学词汇(刘润清,2004)。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词汇应当是启发式的,即通过一定的呈现词汇的手段,启发学生学习词汇。我们的英语教学,特别是基础教育中的英语教学,历来重视呈现,多年来在这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就词汇教学而言,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种常用的方法: 1.直观法:即借助于实物、图片或动作呈现词汇。这是初级阶段可以经常使用的方法,但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化,直观呈现将越来越困难,因为抽象概念或人体不能表示的行为是无法直接呈现的。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 一、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基本目的有三个。第一,培养人们对不同的文化持积极理解的态度。文化是有差异的,通过发现对方的不同点,反过来加深对我们自身文化的理解,从而做到客观地把握各自的文化特性。在发现差异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不可忽视大量的共同之处。第二,培养跨文化接触时的适应能力。初次与不同的文化接触时,往往会受到文化冲击(Cultule shock),从而产生某种不适应。要使交际得以继续下去,必须设法减缓冲击、提高适应能力。第三,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技能。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走出国门或留在国内参与跨文化交际的人越来越多,他们都需要学习、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时的实际技能。在美国,除了在大学里设有这方面的课程之外,社会上,如商业界也有许多机构专门负责跨文化交际技能的培养,以适应国际化社会的需要。可以说,正是基于这一点,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实践意义要大于理论意义。 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研究内容有三项。第一,有关世界观、价值观方面的研究;第二,言语行为的文化特性方面的研究;第三,非语言交际方面的研究。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对于隐藏在文化深层里的价值观是回避不了的,人们恰恰是通过了解价值观的不同,来加深

对跨文化交际的理解。这是因为,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往往是不同的价值观念发生对立的时候。 关于言语行为的文化特性,这是跨文化交际中的又一重要课题。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不同的文化之间自然会产生差异,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上,就成为语言上的差异。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语言的使用一定得遵循文化的规则。换言之,文化决定思维、决定语言的表达方式。我们设想一下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情况吧。外国人要学会正确使用“我说一点肤浅的意见,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这样的句子,除了需要语言本身的知识以外,还必须习得中国社会和文化方面的知识。不需要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而能造出的句子,几乎都是有关事实或状态方面的描写。例如:“我姐姐是一名大学生”、“天安门广场很大”等等,这些句子原样译成任何语言都说得过去。然而,有许多句子直译过去要么不通,要么不符合对方的社会、文化规则而不被理解。 最后一项是非语言交际方面的研究。非语言行为与语言行为一样,因文化的不同往往赋予不同的意义。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于不同的文化对非语言行为的不同解释,往往会产生误解。非语言交际以往多被看作是体态语的代名词,其实它的范围远远超过了单纯的体态语。从人的身体特征到身上穿戴的服饰品,从搽的香水的味道到身体内散发出的体气,从声音的高低到房间的摆设、光线、色彩,从时间观

课题设计论证 2000字

四、课题设计论证(限2000字内)

阅读的兴趣,并且体会解决了问题之后的成功与喜悦感。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其薄弱的原因 2、构建英语合作阅读课堂的方法 3.新课改背景下构建英语合作阅读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一)课题的研究思路 这一课题研究思路主要是从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产生的问题出发,经历多层面理性思索和实施验证,逐步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体系,我们将深入调查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问题症结,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以提高教师日常课堂教学效率为抓手,积累研究个案,不断实践、反思,最终形成典型的研究案例集。 二)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观察、分析、归纳等多种手段,对学生学习方式有关方面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实际提出研究内容和步骤。 2、个案研究法:要求研究者主要从本学科出发,针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阶段或者某一组学生发展时期等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 3.行动研究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高效性的方法与途径,积累提高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实践经验。 4、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 三)课题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从2014年3月至4月为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 1、课题的申报; 2、教师培训、学习,成立课题组,明确任务,做好课题分工; 3、课题负责人和成员一起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 4、组织课题组成员培训活动,学习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和现代英语教育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从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是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1)调查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其薄弱的原因 (2)探究构建英语合作阅读课堂的实施方法 (3)初步形成合作阅读教学的初中英语课堂的基本模式。 (4)反思总结交流。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从2014年5月至2014年6月是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 (1)提炼模式(策略),撰写研究报告。 (2)收集整理教师发表或获奖的论文、教学案例,学生征文集、获奖作品等,做好成果结集工作。 (3)完成课题结题工作,(4) “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经验交流。

巴中市2018年度信息化环境下教学应用微型课题研究成果评审...

巴中市2018年度信息化环境下教学应用微型课题研究成果评审结果(公 示) 序号课题名称主研1 所在单位主研2 所在单位获奖等级 1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多元化作文教学研究李杰巴中市恩阳区恩阳中学肖军巴中市恩阳区恩阳中学壹 2 基于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谢静雨四川省平昌中学周巍喜四川省平昌中学壹 3 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数学空间思维能力策略研究苟均才平昌县信义小学壹 4 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向群通江县实验小学壹 5 信息技支持下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整合的实践研究李庆发四川省平昌中学蒲晖四川省平昌中学壹 6 探究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李敏巴州区第六小学校壹 7 基于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师校本培训策略王菊珍通江县实验小学壹 8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初中学困生学习现状分析及对 策的研究 谭耀平昌县信义小学壹 9 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学习质量的策略研究杨晓梅巴中市实验小学壹 10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向秀平昌县长垭小学壹 11 高中生微电影制作能力培养的研究姜羲四川省巴中中学壹 12 农村初中excele有效教学策略实践研究李功勋通江县广纳中学校陈鹏通江县广纳中学校壹 13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向淑媛通江县实验小学壹 14 3D虚拟技术课件在数学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探索王辉巴中二中何震巴中二中壹 15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对农村初中学困生学习现状分析及 对策的研究 谭耀平昌县信义小学壹 16 网络文化对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影响和作用的研究蒋云霞四川省平昌中学冯智德四川省平昌中学壹 17 微课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蒲钰通江县实验小学壹

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发展和变化①

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发展和变化① 【摘要】我国外语教学的发展自起源到现在的蓬勃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在曲折中不断探索,教育目的趋于科学化,由单纯的语言知识的学习逐步发展到以培养实际运用能力为目的,从增加思维情感教育,再到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增加国际理解和世界意识、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形成健全的人生观。师资力量合理化,培训师资,增加师资数量,提高师资质量。注重学生主体化,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活动。学习方式多样化,多样化手段导入教学内容。 【关键词】英语课程改革;教育目的;师资力量;学生主体;学习方式 一、引言 我国外语教学曲折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本文简单回顾了我国英语课程改革的历史,从教育目的,师资力量、学生的主体化、以及学习方式多样化四个方面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和变化进行了分析。 二、我国英语课程改革的历史回顾 我国外语教学的发展自元代的“回回国子学”到建国前的外语教学,开始有了初步的发展并受到重视。建国后,俄语学习从无到有,迅速发展。英语在困境中艰难生存,发展缓慢。1957年到1965年,外语教育受到大跃进、反右倾等的政治运动的影响,突击英语教学,制定了不符实实际的一系列课程标准,但与此同时,我国外语教学的发展仍取得了很大成就,培养了国家所急需的外语人才。文化大革命期间,外语教学完全停滞,英语发展遭到严重破坏。改革开放以后,英语迅速恢复并蓬勃发展,改革全面展开,在外语人才培养目标、教材编写、教学方法、教学测试评估等取了重大发展。 三、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发展变化 (1)教育目的科学化 纵观我国英语教学的历史,教育目标逐步趋向于科学化。由20世纪以前以语法翻译法为依托来培养外语实用人才,到现在我国的课程教育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额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演变,也是我国外语教学的发展的进步。 (2)师资力量合理化 随着外语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跨文化合作交流的日益密切,外语师资数量增加,质量提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事实《2003——2007年教育整形行动计划》之后,外语教师教育工作得到很大发展。1949——1956年迅速发展的俄语

课题设计论证参考模板

课题名称:教育发展地区差距研究 课题设计论证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选题的价值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中国发展的地区差距问题,胡鞍钢、王绍光、林毅夫、Tsui、Rsui、Raiser、Long等学者以及世界银行机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1)研究者度量并分解中国发展的地区差距。例如Tsui(1999)发现省际差距在20世纪80年代的前半期下降,之后差距不断扩大,90年代人均GDP趋异加速,他们还通过分解地区差距,发现中国发展的区域内差距下降,而区域间差距上升。 (2)分析中国地区差距产生的原因和影响。胡鞍钢等(1995)认为市场失效自发促进地区差距扩大,而政府失效加剧地区间经济差距扩大,政府政策向发达地区倾斜加剧了经济资源不平衡的格局,并指出地区差距过大会带来严重的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和社会正义问题,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国家分裂;林毅夫、蔡昉和李周(1998)通过对各省人均GDP和人均收入差异的考察,认为地区差距越来越表现在利用市场和发展机会的差距上。 2. 随着研究的进展,地区差距的研究不再限于经济方面,而是包括社会发展和知识发展指标等。世界银行(1995)把中国划分为7类地区,除经济指标以外,还对人口、婴儿死亡率、教育水平、保健能力等进行了比较;胡鞍钢、邹平(2000)研究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地区差距;胡鞍钢、熊义志(2000)对中国各地区知识发展差距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知识因素是解释各国和各地区间经济增长差异性的重

要因素,并采用10个指标经加权构成综合知识发展指标,分析各地区知识发展水平知识发展的地区差距;世界银行(2000)认为在教育和卫生保健等人力资本投入方面的不平等非常严重,对穷人的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增加他们的资产,是减小贫富差距、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李春波(2001)对中国各地区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差距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对建国以来全国及各地区人力资本状况进行了估算,发现尽管人力资本积累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总体水平仍然不高,且存在显著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性别差距,地区差距方面,尽管人力资本积累的区域内部差距都在缩小,但区域之间的差距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却有所扩大。 3、我国教育发展的地区差距问题近年来颇受学者们关注。魏后凯等(1997)考察了教育财政分权化改革对地区教育发展的影响,指出改革后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必然会引起地区间教育投入的严重失衡,这种失衡又引致地区间教育发展机会的不平等。王善迈等(1998)和杜育红(2000)对我国各省区划分了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区类,并对教育发展不平衡对教育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黄家泉等(2002)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状况出发,分析了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对“两基”、高等教育的影响,进而阐述了新时期教育区域化发展的思想。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2003)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民族复兴与富民强国的国家战略高度,确立了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选择;系统分析了我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国情、成就、挑战与机遇:勾勒了未来50年,特别是未来20年我国教育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构想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建议。 综上,我国教育发展的地区差距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逐渐成为各领域学者关注的焦点。但是,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认识

课题:认识FLASH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通过教材中提供的小游戏帮助学生理解FLASH动画制作的原理。及学生自主尝试和教师的点拨讲解帮助学生学习运动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 学情分析: FLASH程序涉及到一些学生以前从没接触过的概念,所以用简明的语言和动画实例帮助学生搞清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明白了动画制作的原理,为学生自己设计动画打下良好基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教材中提供的小游戏帮助学生理解FLASH动画制作的原理。2、通过学生自主尝试和教师的点拨讲解帮助学生学习运动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3、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操作方法,自己设计制作小动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制作水平。 教学重点:1、FLASH动画制作的原理和基本概念2、运动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3、根据本节课所学的操作方法,自己设计制作小动画 教学难点:根据本节课所学的操作方法,自己设计制作小动画 教学具准备:动画书动画范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一个简单的FLASH小动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讲解FLASH动画制作的原理。 (1)请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动画书”,帮助学生理解FLASH动画制作的原理。 (2)当人眼所观察的画面或物体消失时,画面上的情景还能在眼睛中保留约秒时间。这种现象叫做眼睛的“视觉暂留”。电影放映就是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现象,使得胶片上静止的画面,在人眼前连续出现,当每秒出现24张静止画面时,人感觉画面就动起来了。 二、授新课: (一)教师指导学生自己打开动画播放。 1、打开动画片:双击动画文件即可。

2、改变播放窗口大小:单击菜单栏中的[查看]---[全屏]。 3、放大与缩小画面:[查看]---[放大] [查看]---[缩小] (二)控制动画的播放: 1、请学生尝试[播放]菜单中的命令,教师巡视,给予个别指导。 2、请学生代表演示操作,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三)启动FLASH的方法。 1、教师示范打开FLASH程序的方法 [任务栏]---[开始]---[程序]---MACROMEDIA---MACROMEDIA FLASH 2、请学生自己进入FLASH程序。 3、教师示范工具箱中圆工具的使用。 4、请学生根据所学过的糊涂程序中的操作,自己尝试一下工具箱中工具的使用。(四)退出FLASH的方法。 点击窗口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在弹出的窗口中单击“否”。 三、小结: 请学生展示自己尝试出的工具箱中工具的使用。教师给予适时纠正。 板书设计: 认识FLASH 改变播放窗口大小: [查看]---[全屏]。 放大与缩小画面:[查看]---[放大] [查看]---[缩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尝试,帮助他们了解程序界面的组成。2、通过教师示范,学生上机尝试制作一个简单的小动画,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个程序。 3、在实际上机的操作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FLASH程序界面的组成。2、制作一个简单的小动画。

课题研究方案实施方案实施计划书基本格式

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与基本要求 (一、课题研究程序 课题研究程序,包括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开题论证、实施研究(注意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撰写中期报告)、课题总结等。 (一)课题研究实施中具体做的工作 我们的课题立项通知书下来了,下一步该怎样做啊。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应做哪些工作。具体讲,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制定实施方案 课题研究是—项复杂的探索性工作,又是一项有序的系统工程,需要很强的计划性,要做到有序、有控,以确保课题研究的质量。因此,课题研究必须重视研究方案的设计。当研究者确定了研究课题后,就应为完成研究课题的任务制订必需的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的方案(亦称课题实施方案)有多种形式。它是合理组织课题研究活动的必要条件,是为完成课题研究任务而详细编制成的“施工蓝图”。在制订课题研究的方案时,不仅需要认真考虑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具体题目、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条件、程序步骤,还应充分预计到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困难,留有备用的时间,增加调整、回旋的余地。在课题研究方案的制订过程中,还应广泛征询导师的意见,听取同学的建议,多交流研究构思,多讨论切磋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法,从而使整个课题研究方案趋向完善。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基本格式 一、问题的提出 1.界定课题名称(内涵与外延) 2.研究背景 1)历史与现状分析 2)文献综述(包括该课题的理论基础和其他人的相关研究进行到什么程度) 3)研究基础(学校或个人在前期有哪些经验成果) 二、研究目标(课题最终要达到怎样实际效果,解决怎样的实际问题) 三、研究内容(对研究目标的详细阐述,通常从现状、归因、对策三个角度来确定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具体说明采用何种研究方法,并详细阐述如何具体使用该方法) 五、实施步骤(包括时间、任务、负责人) 六、研究组成员及分工 七、课题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财力、人力、物力的保障) 八、阶段性成果和最终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论文等和其它有关材料)。 二、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

读《“新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改革指导纲要》有感

读《“新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改革指导纲要》有感 本书鲜明地表达了“新基础教育”研究成型的特点,展示了“新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改革10年路程中的种种探索。下面就主要谈谈第一编的学习内容。 第一编是“新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改革背景分析与整体概述,共有三章。第一章从当前我国英语教学改革的现状谈起,新中国成立至今英语教学的价值取向变化分为三大阶段,而在这近60年的英语教学改革历程中,英语教学改革尚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要我们审时度势地重新认识当代社会发展对英语教学提出的新要求,而且需要转换思维方式,重新认识英语教学的一系列前提性问题并作重新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机械化训练的倾向,就是指用机械训练代替教学中应实现的丰富的教学任务。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英语教学过程不重视主动学习。在实践中,经常可以发现两种状况:教师在课堂上常常将英语知识以词、句、篇的方式简单地直接呈现给学生;教师很注重学生口语能力的提升,整节课让学生口头交流回答,自己基本不作指导。第二,英语教学活动中教育意义的欠缺。第三,语言知识掌握过程中弱化理解与思维。第四,结构封闭。 第二章从英语教学的当代使命谈起,我国当前社会背景下英语教学的时代使命可概括为:全球化、自主化与多元化。英语教学还具有语言与文化视角中的文化使命,儿童成长之中的育人使命。“新基础教育”所致力于回答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将育人价值落实到不同年级段、具体英语教学内容以及不同教学任务之中。结合实践探索,形成了“新基础教育”的育人价值观:第一,语言知识的教学价值(包括英语语音、词汇、句型、语法等知识性教学对于学生的发展价值)。第二,语言技能性教学(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的育人价值。第三,学习能力的养成价值。第四,学生文化视野的丰富。第五,学生良好英语学习品质的培养。总体上而言,“新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改革的育人价值最终指向的是学生整体素养的主动、健康成长,是在超越量的意义外,更强调在质的意义上,学生能够通过英语学习成为一个能够掌握自己命运、自主发展、学会合作的全方位发展的人。 第三章谈到了教师最关心的英语教学的过程原理。书中借助一个直观图形描述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考虑的三个思维支点。后又谈到了教学过程的生成机制与基本特征。特别是教学主动生成的内在机制是最能体现新基础的地方。大家都认识到实现让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至少需要几方面的机制。第一,适宜开放,激活思维,生成资源。新基础的课堂教学关键的一步就要开放教学,给学生提出一个个有开放度、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兴趣、态度与思维。第二,合理反馈,将学生主动发展状态向深度推进。起专

中小学信息技术“小课题”教学形式的探究

中小学信息技术“小课题”教学形式的探究 综合部田野 一、课题研究方向和主要内容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没有一定的教学模式,各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在探索之中。以我们学校目前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来看,多以教师演示法为主,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一课一练或一课多练的形式。这样的教学,表面上看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满完成教学任务,但实质上枯燥、重复的教学,慢慢地形成以下现象: 1、信息技术课上,学生只是两眼看着屏幕,记住老师演示的操作步骤,至于为什么这样操作,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是否还有其它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根本不考虑; 2、信息技术课上,教师出示本课的教学任务后,很多学生不会主动地借助教科书或以往的经验,思考解决任务的方法,而是“等”、“靠”、“要”即等着教师分析任务、靠教师指导解决任务的方法、向教师要操作步骤,主动性和积极性比较差; 3、信息技术课程是新兴课程,不是学生学习所谓的主科,很多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的原因不是信息技术课可以给创造自主研究、自主探索的机会,而仅仅是因为信息技术课没有作业; 4、信息技术的作业多以练习题形式呈现又多以复习一课的操作任务为主,学生只是重复操作就行,没有把相应的作业与生活相联系。

5、对学生学习成功与否的评价仅仅局限于学生是否会操作,是否记住了书的操作步骤。 针对以上现象,本人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学习国外内先进的教学模式:在美国,小课题称为project,在教学材料中,有很多的project,学生非常有兴趣地完成这些小课题。进行“小课题”探究已成为国内外教学中布置作业的一个重要趋势。目前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学生的小课题的探究,也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很多学者已经把小课题的学习方式引入了语文、数学学科,小课题正逐渐成为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方法。因此,非常有必要开展“小课题”研究,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 二、开题以来主要的科研工作及初步成果 (一)、立项工作扎实可行。 首先,课题小组成员教学经验丰富。课题组由五位信息技术教师和一位信息技术教研员组成,其中五位老师都是一线教师,课堂教学经验丰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有位教师是非信息技术专业毕业,专业性不够强,更突显出这次小课题教研的必要性。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这个课题一定能圆满完成。 其次,课题是根据我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际共同研究决定,具有教学实践意义和理论前瞻性,课题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整个研究工作组织细致、严密、科学。在人员、经费、物资的安排上有充足保证,能够确保研究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课题开展稳步推进。

课题的研究方案的内容及格式及范例

课题研究方案的内容及格式及范例 根据青年教师读书组计划安排,本学期最后一次活动拟于1月中旬举行。本次活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根据一定的要求在网络环境下,设计一个课题研究方案。(不带任何资料) 二、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内容制作一份多媒体课件或电子灯片,用来向别人介绍你的课题。具体参赛要求另有通知。 现从网上搜集有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课题研究方案的内容及格式 1、课题名称(题目)。 2、承担单位。 3、课题论证。 4、课题的界定。 5、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6、研究方法。 7、研究对象。 8、研究原则。 9、研究的操作措施。 10、研究的周期及步骤。 11、研究的预期成果。 12、研究的条件、经费预算及来源。 13、研究的组织机构及成员。 (来源:《教育科研指南》) 课题研究方案的结构与写法 课题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的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因为我们是在进行科学研究,要用科学的、规范的语言去表述我们的思想和观点。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这次各个学校课题申报表中,我看名称都比较简洁,我就不再多说了。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不要都写成是坚持党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